教学任务实施(共12篇)
教学任务实施 篇1
开放式教学, 主要是指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 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激励,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音乐个性, 同时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模式。该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音乐发展需求, 并让音乐课堂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但是, 开放式教学并不是无人管理课堂, 而是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方法, 让学生体验音乐, 享受音乐课堂教学中带来的愉悦感。
一、创设音乐情境, 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 教师所授予的音乐知识应该与时俱进, 适当地将一些陈旧乏味的内容摒弃, 增添音乐新内容, 以将音乐激情点燃。从心理学角度而言, 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由此可见, 音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 以情境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为开放式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石。以学习初中音乐《海滨音诗》这一单元的音乐学习为例, 教师以情境导入新课学习:同学们, 大家是不是都看过足球赛呢?那大家知道比赛现场的人浪是怎么造出来的吗?想不想体验一下?此时, 学生在音乐教师的示范指导下, 开始制造人浪。紧接着, 音乐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音频功能, 播放大海的浪声, 让学生感受变化无穷的海浪声, 以更好过渡到新课学习。师:从古到今, 很多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作品表现对大海的感情。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海滨音诗, 体验作品中的大海吧。在授课时, 音乐教师还引进《听潮》, 让学生以读带感, 创新音乐教学形式。在以上案例中, 音乐教师利用情境激趣, 并引进《听潮》, 先读, 体验歌词中的感情, 融入多种方式, 真正调动了学生的音乐兴趣, 奠定开放教学基础。
二、丰富音乐教法, 培养学生音乐个性
开放式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多种音乐教法, 让学生在教师教法的引导下, 音乐个性得到培养与发展。无论采用何种教法, 需要立足学生、立足教材和课堂需要, 以真正利用多种教法, 促进开放式教学的发展, 真正为课堂服务。
(一) 师生互动法, 营造音乐课堂氛围
新课改下, 师生是平等关系。因此, 为了更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可以采用师生互动法, 营造音乐课堂氛围。一般而言, 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下, 会重新认识音乐作品, 并在重新解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促进音乐个性的形成。以学习初中音乐《希望与你同行》这一课为例。音乐教师首先利用《同桌的你》《我的未来不是梦》等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串烧, 并在播放的过程进行哼唱 (此方法有利于带动学生跟着一起哼唱, 融入音乐学习) ;其次, 教师提问:在如歌如梦的初中时代, 你们的希望是什么呢?同时, 利用多媒体屏幕, 展示《希望与你同行》这首歌曲的歌词,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这个环节师生共同朗读, 教师利用面部语言、肢体语言等调动学生有感情朗读, 营造学习氛围) ;最后, 教师播放歌曲, 并让学生小声跟唱, 并思考歌曲中以怎样的旋律和情感抒发内心的希望?在以上教学中, 教师以音乐为桥梁, 让自己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共同营造音乐学习氛围。
(二) 移动教学法, 彰显学生音乐个性
移动教学法很适合开放式课堂。该种教学法主要向教师透露着:教学场所并不局限于教室, 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和歌曲需要, 带学生走出教室。室外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音乐, 以彰显出学生不一样的音乐个性。以学习初中音乐《校园多美好》这一课为例。我把教学场所变为室外, 让学生在逛校园中体验这一首歌曲, 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歌曲的高潮部分是哪里?学生通过逛校园, 对校园歌曲有了不一般的了解, 因为每个学生对校园的感情有所不同。最后, 教师引出:不同时期的校园流行歌曲也有所不同, 并让学生说出歌曲的名字, 同时对比不同时期的校园歌曲, 总结出共性。
(三) 体验式教学, 增强学生音乐理解
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 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体验过程中, 学生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 不断感受作品中的美, 以促进自身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开放音乐评价, 提升开放教学实效
开放式教学需要开放性的评价, 以提升开放教学实效。例如以《希望与你同行》这一课的评价为例。音乐教师可以从学生是否主动融入互动、是否有感情朗读、在演唱时是否融入真情实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而不是是以学生唱的技巧如何进行评价。同时, 音乐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利用某一句或者一段歌曲来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通过以上方式, 评价不再枯燥, 而是充满乐趣, 大大促进了开放教学实效的提高。
总之, 通过音乐教育, 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音乐个性得到发展, 想象力得到丰富。因此, 音乐教师必须注重利用音乐, 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利用开放式进行教学时, 需要以学生为主体, 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个性, 全面锻炼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实施开放教学已经成为必然。开放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本, 突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作用。同时, 由于音乐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艺术性、审美性等特点, 需要利用符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 以培养学生独特的音乐个性。那么, 针对初中生特点和教材特点, 如何有效实施开放教学, 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上既学习音乐知识, 又能发展音乐个性呢?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深入解读开放教学, 从多个角度入手, 构建开放课堂。
关键词:初中音乐,开放式教学,音乐个性,途径
参考文献
[1]胡志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J].新课程 (下) 2011 (01)
[2]张萱萱.浅论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 (04)
教学任务实施 篇2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从教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要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时,只要C组学生能初步看懂线段图,能根据线段图正确列式;而A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初步学会画简单的线段图。安排教学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加他们的愉悦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2.课堂教学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实施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篇3
1. 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学校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针对备课、上课、辅导、评改等教学环节,开展校本教研和培训,以课堂有效性为落脚点,采取了观念引领——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经验总结的连续滚动式实验的做法。通过研讨课引导、集备研训活动促进研讨课探究、课堂教学反思交流等系列活动,从而总结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2. 抓实常规教学各个环节
(1)认真备课。一备教材、教参、教辅——确立目标,抓住重、难点和关键点;二备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起点;三备教学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认真上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活动都要追求一个目标——有效。做到教学目标有效、教学内容有效、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方法有效、交往互动有效、教学手段有效和问题设计有效。教师要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结合,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满堂问”的局面。做到“三个精讲”,即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即学生掌握了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做到时间有效——把握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取新知。方法有效——教师的教学方法、指导方法都要能够发挥足够的理想的效益。
(3)认真辅导。课后辅导突出一个“勤”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拔尖和纠偏辅弱落实到位。
(4)认真批改。教师作业批改原则上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要求老师布置作业要“少而精”,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都必须提前做,不得几次作业一次性处理,鼓励教师作业设计与评改加强针对性,体现多样性,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为了保证“双效课堂”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保障机制:
(1)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开展有效教学专题研究,加强对实施有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领导,实行有效教学“一把手”工程。
(3)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有效教学管理机制。
(4)加强常规教学考核的力度。
(5)狠抓师资培训。
(6)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
(7)搭建有效教学研究平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8)抓好教师教学技能考核和教师过关考试。
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的困惑问题为研究课题,加强年段教学活动,解决班与班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注重反思,要求教师常常反思日常教学行为,每日必问自己“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等问题,利用周教研日开展交流,还要开展班与班直接按推门听课活动。通过互助合作,全面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能力,从而把“有效教学”指向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4
如何使“分层教学”的构想进入实践领域, 以提高教学质量,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关心和正在探讨的课题。
一、依据差异, 班内学生分层次
一个班级的学生, 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 如有意注意的时间有长有短, 学习热情有高有低, 学习习惯有好有坏等等, 但不管如何, 我们不难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潜在的才能和聪明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金矿脉”, 依据差异, 我把一个班学生分为三层:
A层: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 学习吃力, 成绩不理性;
B层:智力因素好成绩忽上忽下, 但有一定的潜力;
C层:学习兴趣浓厚, 爱好广泛, 求知欲强, 学习成绩稳定。
上述分层并非固定不变, 而是随着学生情况的变化实行动态分层。在教学过程中, 依据这三个层次, 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提出不同的要求。即使A层学生大佬基础知识, 充分发挥B层学生的潜力, 也使C层学生有扩展延伸知识的机会。
二、精心设计, 教学目标分层次
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习态度的差异, 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避免C层学生“吃不饱”, A层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学生的差异, 下能保“底”, 上不封“顶”, 要是学生尝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那样的快乐。例如在讲授“酸、碱、盐”这一章时, 对知识掌握我制定了三个目标。初级目标:了解酸、碱、盐的基本概念, 了解其用途。良好目标:能通过我的讲授和实验操作, 掌握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理解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优秀目标:根据酸、碱的通性和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一些相关的化学计算、物质推断;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某些盐的特性, 进行集中试剂的区分 (如NaNO3、AgNO3、Na2CO3三种无色试剂的区分) 。这样一来, A层的学生通过了解基本概念, 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他们因此产生尝试成功的快乐, 并且跃跃欲试, 努力完成上一级目标。B层学生则逐步掌握知识的迁延规律, 知道只有在牢牢掌握前面的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知识。C层学生则可培养他们创造思维的能力, 解决一些综合性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 根据教学大纲, 分清主次, 很专关键。
三、因人而异, 教学方法分层次
课堂教学中, 我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 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A层学生主要激发其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有较多的练习巩固机会。也就是要做到三多三优先:多关心、多鼓励、多巡视;优先扮演、优先面批、优先提问。对B层学生则给予适当点拨, 多采用自学指导、尝试练习, 做到加强基础, 加强比较, 触类旁通。对C层学生放手让他们学, 让他们学会自学, 做大气哦三超:超前、超纲、超标。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我们教学真正实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合乎逻辑, 教学内容分层次
教学要合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规律的要求, 教学前制定周密计划, 一般可以分为阶段。
第一,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阶段, 这阶段面向全体学生, 但在具体要求上略有区分。要注意低起点, 以适应A层学生的知识水平, 使之感到“我能学”。
第二, 归类阶段:在几章几节内容讲完后, 我们应该引导、鼓励学生将知识进行分类, 做到知识的系统化。吧知识进行清理和组合, 使知识能纵横交错, 形成知识网, 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能认识到整体系统知识的结果, 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三, 综合训练阶段: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综合训练。辅助学生理顺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提高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 根据知识点的不同要求, 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层次, 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例如:我在教初中化学《分子与原子》这一节中, 要求学生了解宏观与微观、元素与原子、原子与离子等的关系, 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其相互联系;要求学生能用分子、原子观点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能掌握有关分子、原子计算的基本公式并进行计算;再补充适当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循序渐进, 练习巩固分层次
在授课中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分层, 还应该注意到立体和课堂巩固练习的层次性、典型性。例如:在《水》的巩固练习中, 题例“阳离子A核外有10个电子, 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阴离子B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氩原子相同, 核内有18个中子。则A、B两种原子形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给出后提出下列问题:①什么叫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计算公式是多少②在原子及离子中质子、电子的关系怎样?③A、B两种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什么?④怎样确定A、B两种原子的相对质量从而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其中①作为一个层次, 让A层学生回答并及时表扬, 是他们没有自卑感。②③作为一个层次, 让B层学生回答。④作为一个稍难层次, 让C层学生回答, 进行提高。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 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精选精编, 作业分层次
作业是学生消化知识, 巩固知识的过程, 题太难太多, A层学生便会产生畏难情绪, 容易挫伤其积极性, 导致厌学;相反, 题太多太易, 很难调动B层学生的兴趣, 易滋生他们的惰性, 难以挖掘他们的潜力;同时也抑制了C层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每一个教学阶段中, 布置作业, 都要精心选题, 精心编排, 难度适中, 题量适度,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档次的题目。一般可分为:①简单的基本题 (少做题) , 考查“双基”, 让每一个同学都能顺利完成;②稍有难度的选做题, 考察一般能力, 让B层以上的学生完成, A层学生能基本完成大部分;③较难的思考题, 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C层学生去钻研。同时, 为防止A层学生遇难而退, 我们要及时辅导, 帮助他们补差,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这样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使他们各有所获, 从而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七、确定目标, 教学过程环环分层次
A、B、C三层学生通过分层复习, 分层教授, 分层巩固练习的教学过程优化, 最后进行分层评估, 评估时使每层学生在原有目标基础上稍有提高。其实许多学校都已经试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 结果老师们发现复习引新, 新授, 巩固练习, 评估四个环节中由于采用了教学过程分层, 学生的能力提高了, 所以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有劲, 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都能到位。
八、鼓励为主, 考查和评价分层次
在以往的评价中, 统一测试, 统一评分是一贯的做法。这种评价方法, 会使一部分学生遭受挫伤。为了改变这一良好现象, 我则采用了“分层考查, 分层评价”的激励机制。
(一) 分层考查
采用“A、B、C”三种水平的试卷进行平时的考查。A水平:大纲所规定的一般水平, 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其题目相当于课本练习, 例题内容;B水平:大纲所规定的中等要求, 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 其题目相当于课本习题, 复习题的内容;C水平:超过大纲的要求, 为有特殊天赋的学生而设。过一阶段学生可以变更选择。当然, 也可以采用同一试卷, 但试卷上设有A档题 (必做题) 、B档题 (选做题) 、C档题 (思考题) , 让学生自己选取相应的试题解答。
(二) 分层评价
同一层次的学生评分也有“优”“良”等各个等级。对进步大的学生, 能完成他们层次的试题也打“优”。对于答题有正确的独特解法的同学加分表扬, 以增强他们学好知识的信心。对学习有进步的A层学生及时表扬, 因为一个好的评价能成为学生终身奋斗的精神力量, 从而使考查转化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 同时也强化了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意识, 使我们的教学质量更少一层楼。
通过实际操作, 分层考查好评价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例如:我让学生复习“溶液”这一章后, 将A、B、C三档试卷分别让A、B、C三层学生完成。结果, A层学生大多数较好的完成A卷, 其中还有学生主动向我申请下次做B卷, 此时我也不失时机的表扬他们, 之后我就发现他们学习热情高了, 学起来更加起劲了。
实施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5
摘 要:班级内学生容量过大,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这势必导致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开展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很多学校,特别的农村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旨在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简略谈谈开展小班化教学优势所在,并对如何实施小班化教学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班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8-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8.0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进城市打工、生活,他们的下一代也大多跟着进城上了学,致使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有的地方,学校教育资源还没有进行重新整合,师资力量比较充足,有条件开展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班级内学生容量过大,教师无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势必导致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开展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很多学校,特别的农村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简略谈谈开展小班化教学优势所在,并对如何实施小班化教学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一、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好处
(一)有利于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和与人交流的愿望强烈,开展小班化教学,使得参加教学的人数减少,教学空间变大,这有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小班化教学,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学习,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每一个学生不是在应付学习,而是在享受学习。
(二)有利于张扬个性,激励学生表现自我
中小学时期正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充足的精力,引导每个学生,使学生有更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参与教学的范围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个性表现更加鲜明,促使学生愉快、自由地学习和成长。
(三)有利于加强指导,提高学生受教育度
学校教育重在课堂教学,教学空间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频率和密度。开展小班化教学,教学空间增大,有利于教师营造充满人性化的教育环境,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表现,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案,强化与学生的交往,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人格,从而大大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资源的程度。
二、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方法
(一)开展分组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高
首先,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分组分层。对学生科学分组、合理分层,是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提高的前提条件。教师要综合考查学生的成绩,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学习有一定困难的为第一层,学习成绩相对稳定的为第二层,学有余力的为第三层,然后每层抽出特定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其次,教师要开展分层教学。以学生为本,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在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布置课后作业等方面,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多重视复习和联系之前的知识,从简单的、容易的问题入手,逐步化解和分散教学的难点,使每一位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使学习稳定的学生可以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使班内各有差异的学生依据他们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都有所收获。
再次,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进使学生互助成长、进步。实施小班化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前文已知,每个小组中成员的学习层次不同,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可以先进带动后进,以主动带动被动,通过学习、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新知识,习得新技能,学会学习,互助成长。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彼此之间分享信息、整合资源,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同时还能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使学生成长为具备良好综合素养的人才。
(二)抓好作业辅导考核工作,使学生学有所得所成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精练、实用、适度。涉及基本知识、比较简单的题目,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一是能够及时巩固所学;二是可以节省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三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自信心。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题目,宜安排在课下,一是能够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二是可以满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作业的完成情况。
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既向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又向学习一般的学生提供指导,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引导,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基础上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不仅要重视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要优化考核方案,适时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考核,检验教学成果,巩固学习效果。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课堂小测,进行周中测,开展月大测等。根据学生在测验中的表现,分析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三)进行科学评价自我评价,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实施小班化教学,为对学生进行评价详细、具体的评价提供了可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评价,及时表扬达成分层目标的学生,并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情况。
在实施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应强调学生的个性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学生,强调学生身上存在的特质,激励学生内在的潜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在审视、分析自我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己的缺点和短板,从而有的放矢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对任务型教学实施的思考 篇6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困惑;有利因素;建议
一、引言
自从2001年国家教育部发布的《英语课程新标准》中提倡任务型教学以来,任务型教学成为了英语教学界的主流概念。尽管任务型教学已经在二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使用在英语一线教师和语言应用学家仍然广受争议.任务型教学,作为交际教学法新的发展,主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任务型教学的优点得到广泛认可。它以任务为载体,通过目标性语言的交流,给学生提供机会参与到自我学习,从而获得语言习得。其最终目标是学生在运用已知语言,执行和完成与真实生活类似的任务,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目前任务型教学实施的困惑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与实施,英语教学在教材,教学过程,评价和管理上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改革的推行得到了一些人的赞同,但是还是存在反对的意见。许多人误解并反对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观察,作者总结了一下几点困惑:
1.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
作为国家教育政策,《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大范围推进与实施。但是地方经济和教育资源的差异性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从观察来看,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的任务型教学的应用要比欠发达地区或农村更全面和持续。其次是关于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的描述,教师期望的教学目标是详尽仔细的,能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给与充分的指导。但是事实上,教学目标太宽泛,缺乏对实际教学的详细指导。
2.从一线教师的角度
尽管鼓励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但是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概念比较模糊。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他们缺乏途径去了解、培训和实践任务型教学。缺乏系统全面的任务型教学的概念理解,教师设计和组织的教学活动可能不符合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3.从学生的角度
影响任务型教学推广的来自于学生水平的差异和不配合。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要做的就是记下老师所讲解的知识,做大量机械的练习、操练和阅读理解。他们缺乏口语锻炼机会,在说英语方面持被动态度。伴随着焦虑和害怕犯错的心理,他们不愿意和同学交流。而且,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在于通过各种考试,而不是加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4.从评价制度的角度
以考试为导向的评价制度是最阻碍任务型教学的因素。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是目前,教学的目的似乎只是让学生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来自于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和频繁的考试的压力,也迫使教师妥协。在日常的教学中,猜测和教授考试内容成为了教师的主要教学工作。考试考查的内容主要在单词的掌握和语法的运用,因此,考试这根指挥棒主宰了教学的实际内容。
其他诸如教材的选择,班级的大小,时间压力也会是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推行的困惑因素。
三、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有利因素
1.从全国范围来看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经济发展。中国教学者已经意识到了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对英语交流能力的迫切需要。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语言知识教学为中心,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教育部在2001年发布了《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教改的大规模推广,教育者对任务型教学更加熟悉。中国教育政策不遗余力地改善英语课程标准,制定新的英语教材,完善考试制度,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
2.从地方水平来看
常州是相对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城市。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教育,制定了“教育优先”的政策。这体现在先进完善的教育设施,合格专业的教师团队。教师被给与更多的机会培训和学习。教师给与的教学环境越好,越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推进。
3.从教师来看
教师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教师本身越来越意识到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比如任务型教学法。教育部门提供的教育培训和交流,以及专家的实际指导确保教师能对任务型教学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总结以及团队合作对教学的改革和任务型教学的应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任务型教学实施的建议
1.对教学管理部门的建议
针对前面提到的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理论的模糊理解和缺乏实际的教学指导,教育部门应该就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提供持续的培训和详细的指导。教师的培训应该包括方法论、课堂观察、教材选择的指导和评价制度的完善。培训要做到全面普及,指导要做到详尽细致。教师应该要受到专家持续的关注和及时的反馈。除了来自于教育管理部门持续的培训和支持,教材的改进也被认为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对教师的建议
没有合格的教师,不管多好的大纲,教材或者教学方法,都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改革和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Ellis,R.Task-basedLanguage Learing and Teaching Oxford Umiversity Press .2003.
[2]Peter Skehan. 2011.Reasearch Task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Pedagog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陈锫.实践中的任务型教学:现状与展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学出版社,(2004)
[5]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程可拉,刘津开.中学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实施愉快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7
目前,受职称评定及薪酬待遇的影响,很多高校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对教学的工作热情不高,教学方式及对教材的处理未能尽心,而是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撰写论文和申请项目上,这种现象严重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教学工作之所以面临这种现状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1. 国家层面。
为了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国家相关部门陆续推出“杰出人才计划”、“555人才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但这些均是提升科研水平而非教学质量。虽然2005年实施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在精品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但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优化问题尚未涉及到。即国家层面对科研的政策层出不穷,而对教学的支持起步较晚,目前尚处在基础层面。
2. 地方政府及高校层面。
由于我国政策导向及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地方政府在评定高校教师职称方面主要考核科研项目的级别、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对授课水平基本不考核。教师为了晋升职称,在申请课题项目及撰写学术论文上投入大量精力,而视“传道授业”为“副业”。普通高校为了提高综合实力,在科研上投入大量的经费支持,而在鼓励教学院系制定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方面缺乏科学的评判标准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3. 教师层面。
教师的工作重心不在教学上,以致课堂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懒散的学习状态打消了教师上课的激情,如此恶性循环,最终致使教师将上课当成负担。
二、确定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的开展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1. 党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赋予高校新的历史使命——用科学知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学校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摇篮,唯教学能实现祖先留给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承;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是要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高校职能决定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被认为是高校的三项职能,即高校承担着培养高质量人才、发展高科技、提供高水平服务的重任。其中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本质职能,科学研究是附属职能,服务社会是派生职能。高校的一切工作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因此教学当之无愧处于中心地位,脱离了教学,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将丧失根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 教师决定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指出为人师者的基本职责,其中“传道”、“授业”、“解惑”均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课堂是教师履行职责的中心舞台,也是体现教师价值的最佳场所。学校脱离了教学就不是学校,教师离开了讲台就不称之为教师。时下受职称评定体系及薪酬影响,一些高校教师视教学为“副业”,整天忙于写论文,申请项目,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时刻不忘自身的本职工作,把教学摆在第一位。
三、实施愉快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人一旦对某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便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并以愉快的情绪将之付诸实践。愉快教学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愉快教学即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技巧、优化教学环境等途径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愉悦和快乐,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根据愉快教学的特点,它具有以下内涵:其一,愉快教学不能差别对待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旨在调动全体同学的内在学习动力;其二,愉快教学是有对照的教学,即同一节课在相同年级学生之间学习相同内容;其三,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后,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称之为愉快教学,或者说是不成功的愉快教学。
1. 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紧张、烦躁、焦虑的环境与学生的成绩、表达能力、自信心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负相关,而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建立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轻松学习环境的前提,高校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少,以致学生的姓名都不能对号入座,无形之中产生了距离感,老师可以通过愉快游戏法轻松准确的记住每位学生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树立威信,用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幽默的语言备受鼓舞,荣受熏陶。
2. 做好新课导语。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即任何事情都要有良好的开端。教学中新课导语即是一节课的开端,成功的导语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想象引导式、情景表演式、故事感染式、探讨探究式等方式做好新课导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3. 联系实际以问促学。
降低教学难度实施有效教学 篇8
作文教学难, 首先难在学生缺少表达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 难在学生没有素材可写。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学生才能对生活产生激情, 触发感悟, 才会积累材料, 产生表达的欲望, 这样就会自然地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教学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 又要让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 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在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享受成功的喜悦。不仅可以克服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 同时切合了学生实际, 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在我们学习了《故乡》这篇课文之后, 学生们一下喜欢上了聪明能干, 机智勇敢, 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 因为我们的大多数学生有农村生活的经历, 我适时进行了“写农村事, 抒农村情”的小练笔, 孩子们一听, 个个喜形于色, 跃跃欲试。他们写得内容有偷摘苹果、放牛、捉鱼、种菜、掏鸟窝……题材多样, 描写方法灵活多变, 抒发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二、敏锐捕捉生活素材, 鼓励说真话抒真情
首先, 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 捕捉生活中的感人瞬间, 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去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体验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不断去品味, 去探究。例如, 在全校卫生大扫除中, 学生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艰辛后, 我适时安排了一篇《劳动最光荣》的作文, 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逼真、生动、感人, 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栩栩如生。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 写出的内容就会空洞无味, 情感就会不切实际。因此, 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就能防止胡编乱造, 因空话套话太多导致内容不真实。
其次, 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 鼓励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如果出现说真话, 抒真情的内容, 或许他们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语言文字不规范, 但教师都要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再对学生在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细心观察勤于积累, 全面落实作文指导
1.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作生活的有心人, 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 发现这些人和事的特征, 给自己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在观察中学生就会突发奇想, 产生表达的灵感, 激发表达的欲望。
2.教师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文学中的精品, 巧妙的构思, 完整的结构, 合理的写作顺序, 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写作技法, 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 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在课文教学时都要充分利用文本这个直观的例子, 让学生潜心地去读, 自由地去想, 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写作特点, 再让学生去借鉴, 巩固习作知识, 为写好作文铺就一条快捷之路。例如, 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 文中对托尔斯泰生动、传神的肖像描写, 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 而且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 表达了对他的崇敬和赞美。我适时对学生布置了一次写作, 写一名班级同学, 写完全班朗读, 让大家猜出主人公是谁。同学们的作品不仅抓住了人物特征, 而且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四、重视作文修改讲评, 全面提升作文水平
1.“文章不厌千回改, 精雕细凿始成金”。学生一次性完成的作文, 肯定会有漏洞。如, 语言是否通顺, 结构是否完整, 中心是否突出, 内容是否充实, 有无真情实感, 拟题、开头、结尾是否有新意。必须通过反复修改, 才能知道, 要坚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2.重视作文的批改讲评。教师既要通过激励性的评语肯定作文中的优点, 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 提出修改的建议和努力的方向。还要通过学生自改自评、小组互改互评, 师生合作评议, 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亮点、闪光点, 一定要提出表扬, 要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进而激发写作的兴趣。
实施链式教学促进教学高效 篇9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和教师要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获得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要努力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 改变满堂灌、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的方式, 大力提倡启发式教育, 推行研究性学习。”因此要深入课堂, 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范式, 从而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难题, 有时一个单元、一节课的知识点十分多, 有时还很零碎。但是这些零碎的知识点却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障碍, 也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鸡肋”。因此, 我们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把显性与隐性的知识点链接起来, 以“动一发牵全身”、“震一点动整链”的基本思想来组织教学, 来运作数学课堂以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基本范式
1. 概念界定
范式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科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一个词汇, 可引申为模式、范型等, 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在特定时期对其研究成果的简约概括。科恩认为“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我们眼中的范式是指实践过程中大家都比较认同的一种教学规范。
教学范式则是指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 课堂教学中的最重要的规范、最基本的要求、最稳定的要素、最本质的规律和最应遵守的法则等的综合呈现。
链式教学就是要把一个个知识链环 (单个知识点) 、思维方法链环、活动经验链环、生活经验链环链接起来, 成为一个整体, 并为后继学习安置开放的链接点。
2. 理论依据
(1)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是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完善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是小学数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的过程, 就是通过学生主动地认识, 将教材中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 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把一个个知识链环、思维方法链环、活动经验链环、生活经验链环有效链接, 并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
(2) 人们头脑中的数学体系是不同的。在数学家或者对于数学非常精通的人的头脑中, 数学是一个光滑的球面, 从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很多条途径通向另一个知识点;在对数学稍微精通的人的头脑中, 数学是一个网状结构, 从一个知识点可以有若干条途径通向另一个知识点, 但是不如前者多;在大部分人的头脑中, 数学是一个树状链式结构, 较大、较粗的环象征着对些知识点掌握熟练, 较小、较细的环象征着对此知识点掌握不好。因此, 根据经济学中的等边际原理, 若要取得成绩的最大化, 在较短的时间内, 应该针对学生较弱的环节分配时间和精力。
(3) 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是紧密的, 是一个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递进发展的链式结构整体。一节课中往往有许多看似零碎的知识点, 其实都可以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形成链式知识, 再把链式知识结成一个网络状的整体。对于一个单元、一个学段甚至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我们可以以最基本的要领为核心, 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如用“份”的概念把乘、除知识, 倍的知识, 分数知识, 比和比例知识及解答有机地前后链接, 左右沟通, 以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的难度并促进知识的迁移。
3. 基本结构
链式教学从一节课来说, 就是针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特点, 将课堂分成几个链环, 把每个链环中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小环节, 各环节相互链接成为一个整体。在学生注意力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周期内, 用一个个教学高潮来调动学生课堂注意力和思维参与度, 所以这个成链式的教学过程中, 还要包含有思维方法链环、活动经验链环将一节课串联起来, 犹如一串链珠, 将整个教学内容连贯的呈现, 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基本结构图如下 (见图1) :
链式教学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环节, 它既注重每个环节的知识结构组织, 又注重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知识链环、思想方法链环的相互贯通, 教师在巧妙运用各种手段组织知识点的时候, 也可以使其中某些环节变成调节课堂气氛的教学高潮 (如图中的阴影部分) , 更有开放的链环随时可接前链后, 为整体知识结构的形成, 预埋了可供链接的点。
4. 主要特点
数学链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大环套小链, 环环链接, 结链成网, 课堂教学结构严谨、环节流畅, 动一环全链共震。注重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强调整体教学, 注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注重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和对后继学习的铺垫, 强调学新温故, 知新延后。具有较强的逻辑结构。
5. 主要功能
实施链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学习数学知识, 使学生的知识链越接越长, 越链分支越多;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也能前后链接;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结构是多链绞合, 多向延伸。通过链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减少重复复习的时间, 降低后继知识学习的难度, 从而向低负高效发展。
6. 操作策略
(1) 解构与建构之策略——学新温故
小学数学有许多教学内容都由几个知识点组成, 在实施链式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用探究、操作、讨论等方式去解剖每一知识点, 从而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技能的掌握。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不仅仅是一节课的知识点都有很大的相关性和链接性, 而且这节课中的知识点一般都与已学过的知识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 教学时我们在注重对新知识点的解构中, 也十分注重对新旧知识的整体的建构, 从而形成知识的内在链接关系, 促进学生在大脑中结链成网, 组建知识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习得新知识的过程中复习旧知, 扩大并增粗旧知环, 使知识之间路径畅通, 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2) 寻根溯源之策略——有效链接
不少学生在掌握某些数学知识或方法的时候, 常常表现为一种点式的、孤立的记忆, 这样的收获或者只感知了某些知识之间的浅层的联系, 而缺乏对他们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的把握, 即缺乏一种建构意义上的链式结构, 因而, 其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是很不合理的, 很不完善的, 这样的认知结构不具有模型的价值, 即不能有效地促成一些较复杂的问题的解决, 不能有效地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服务。如果运用知识链来深入研究, 才能建立真正有效网状结构链, 而且能为后继的学习预留可链接开放的链接点。
(3) 习新与铺垫合一之策略——知新延后
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十分重视新知的探究和巩固, 这样教学的结果往往只构建了一条以当天知识为终结点的单一知识链, 这样断点链就无法开成共震之功效。因此在教学时要关注每一环节中的知识节点可以与后继学习的哪些知识节点相链接?要为后继知识节点预留开放的链环。
(4) 知识方法经验融合之策略——多链绞合共进
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是课程教材体系的二条主线。数学基础知识链是明线, 数学思想方法链是暗线, 其实还有一条活动经验链是辅线。对于数学基础知识老师们大多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扎实施教, 而对数学思想方法链、活动经验链的构建往往不够注意。如数学中常用的转化的思想、最优策略的思想老师在教学中常以点式出现。其实它们都是依附在知识链上的两条重要的暗链, 与知识链绞合共生。
摘要:数学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 但是学习中往往以知识点状态出现,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降低了教学效率。链式教学就是要把一个个知识链环 (单个知识点) 、思维方法链环、活动经验链环、生活经验链环链接起来, 成为一个整体, 并为后继学习安置开放的链接点。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把显性与隐性的知识点链接起来, 以“动一发牵全身”、“震一点动整链”的基本思想来组织教学, 来运作数学课堂以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效果。
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篇10
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综合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将学生按1:2:1的比例分为学优生(A层)、中等生(B层)、学困生(C层)三个不同层次。学生分层后,在教学中若能因材施教,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对A层学生主要是:“望着他们走”,即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需过多指导;对B层学生主要是:“指着他们走”,即重在点拨,适时指导;对C层学生主要是:“扶着他们走”,即重点辅导,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耐心、细致地辅导。
二、分层制订学习目标
在设计一堂课时,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衔接,把教学难点分成几个小知识点,然后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理解和熟记所学的内容,熟练解答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并能说出算理,会做相关的思考题;对大多数中等生,要求理解和熟记所学的内容,掌握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能说出算理,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变式题;对于学困生,只要求他们学好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能解答基本的、单一的、带有模仿性的习题。
三、分层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对C层学生,应以教师的教为主,引导他们通过模仿教材中判断推理的方法做习题,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改变他们以往在课堂上“陪读”的角色;对于B层学生,要引导他们学会多观察、勤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刻苦钻研上下工夫,通过练习,诱导他们上升到A层次;对于A层学生,应放手让他们自学,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加深所学知识的深度。
四、分层设计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引导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1. 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
一般来说,每节课的习题是由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组成。基本练习是学生应全部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每个学生都做;综合练习要求A层学生必须做,B层学生和C层学生可以选择做;拓展练习着重突出思考性、创造性方面的要求,可以让A层学生进行思考、练习。
2. 同一练习分层要求。
有些习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对C层学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要求,对B层和A层的学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
3. 分层设计作业题。
与例题配套的基本题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A层和B层学生要求他们独立完成,C层学生要通过教师指导完成;而对于选做题、思考题等只要求A层学生做。
五、分层评价学生
实施项目教学 转变教学方式 篇11
1.用“直观手段”展现知识。
传统化学课堂的“实验、模型、图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在处理微观化学教学时很不给力,要么是条件不具备,要么是情境不真实,给学生理解知识带来了很大的困惑。“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有限的定量实验。通过传统的化学实验,学生能认识中和滴定原理,学会中和滴定实验操作,但学生很难理解“滴定过程中的PH值突跃、指示剂的选择”。
我们把“化学探究实验室”的数据采集器、PH值传感器、磁力搅拌器、电脑等先进仪器引进课堂,在先进技术设备的支持下,向学生展示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用“项目包装”再现知识。
传统的高三课堂,知识梳理如“快速新课”、习题训练像“子弹飞”,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不高,能力发展有限,课堂效率低下。原因是熟悉的知识、熟悉的场景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应用项目教学思想,用项目包装知识,创设别样的教学情境,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组织课堂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
如“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教学,以“阿尔兹海默病”、“铝制的容器腌制咸菜”创设情境;以实验“铝条分别与3mol·L-1的H2SO4溶液、6mol·L-1的HCl溶液反应”的不同现象形成认知冲突,引发研究欲望;以两组对比实验“盐酸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与盐酸两种溶液分别同时插入铝条”、“硫酸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与硫酸溶液两种溶液中分别同时插入铝条”,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本质;以建构“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知识;以铝及化合物的用途、制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二、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
1.从生产生活中获取知识。
为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种类、性能、用途和制备方法,我们根据学科知识和化学科技社团学生的特点,选择了学校附近专业生产特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用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光学级聚合物材料用树脂的无锡阿科力化工有限公司,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参观学习。在产品陈列室,学生直观感受了各种各样的高分子材料及其用途;在产品研发室,学生听工程师讲、动手操作,接触了别样的学科思维方式,体验了别样的实验环境和仪器;在生产车间实地考察生产过程,体验了工业生产流程,对“学以致用”有了真正的认识。学生不仅学得了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有效改变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
2.从跨学科学习中获取知识。
电解是重要的化学反应原理,传统的化学实验很难观察到电解时溶液中离子的运动过程,也不易判断电极产物。我们给化学科技社团的学生开设了一个没有时间限定的研究项目“电解时溶液中离子在磁场内的运动”,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小组,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向本校物理教师、外籍科学教师咨询,设计研究方案,借助传统物理、化学实验室的设备进行研究,学生反反复复,耗时大半学期,用电源、安培计、滑动电阻器、强力U形磁铁、铝箔、培养皿、塑胶电板碎片、10%CuSO4溶液等物理仪器、化学试剂成功观察到了现象。
通过研究,学生解决了学科难题,实现了化学与物理知识的整合,基础知识与社会生产的联系,学到了科技前沿知识,如运动的带电微粒在磁场中方向发生偏转是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在太空探测、大气污染分析、手术麻醉等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培养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发散式地分析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是能够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
对任务型教学实施的思考 篇12
自从2001年国家教育部发布的《英语课程新标准》中提倡任务型教学以来, 任务型教学成为了英语教学界的主流概念。尽管任务型教学已经在二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其使用在英语一线教师和语言应用学家仍然广受争议.任务型教学, 作为交际教学法新的发展, 主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 任务型教学的优点得到广泛认可。它以任务为载体, 通过目标性语言的交流, 给学生提供机会参与到自我学习, 从而获得语言习得。其最终目标是学生在运用已知语言, 执行和完成与真实生活类似的任务, 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目前任务型教学实施的困惑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与实施, 英语教学在教材, 教学过程, 评价和管理上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改革的推行得到了一些人的赞同, 但是还是存在反对的意见。许多人误解并反对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观察, 作者总结了一下几点困惑:
1.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
作为国家教育政策, 《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大范围推进与实施。但是地方经济和教育资源的差异性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从观察来看, 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的任务型教学的应用要比欠发达地区或农村更全面和持续。其次是关于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的描述, 教师期望的教学目标是详尽仔细的, 能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给与充分的指导。但是事实上, 教学目标太宽泛, 缺乏对实际教学的详细指导。
2.从一线教师的角度
尽管鼓励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 但是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概念比较模糊。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他们缺乏途径去了解、培训和实践任务型教学。缺乏系统全面的任务型教学的概念理解, 教师设计和组织的教学活动可能不符合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3.从学生的角度
影响任务型教学推广的来自于学生水平的差异和不配合。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 学生要做的就是记下老师所讲解的知识, 做大量机械的练习、操练和阅读理解。他们缺乏口语锻炼机会, 在说英语方面持被动态度。伴随着焦虑和害怕犯错的心理, 他们不愿意和同学交流。而且, 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在于通过各种考试, 而不是加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4.从评价制度的角度
以考试为导向的评价制度是最阻碍任务型教学的因素。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是目前, 教学的目的似乎只是让学生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来自于学校管理者, 学生家长和频繁的考试的压力, 也迫使教师妥协。在日常的教学中, 猜测和教授考试内容成为了教师的主要教学工作。考试考查的内容主要在单词的掌握和语法的运用, 因此, 考试这根指挥棒主宰了教学的实际内容。
其他诸如教材的选择, 班级的大小, 时间压力也会是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推行的困惑因素。
三、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有利因素
1.从全国范围来看
目前, 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经济发展。中国教学者已经意识到了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对英语交流能力的迫切需要。传统的以教师为主, 语言知识教学为中心, 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教育部在2001年发布了《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教改的大规模推广, 教育者对任务型教学更加熟悉。中国教育政策不遗余力地改善英语课程标准, 制定新的英语教材, 完善考试制度, 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
2.从地方水平来看
常州是相对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城市。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教育, 制定了“教育优先”的政策。这体现在先进完善的教育设施, 合格专业的教师团队。教师被给与更多的机会培训和学习。教师给与的教学环境越好, 越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推进。
3.从教师来看
教师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 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教师本身越来越意识到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比如任务型教学法。教育部门提供的教育培训和交流, 以及专家的实际指导确保教师能对任务型教学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总结以及团队合作对教学的改革和任务型教学的应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任务型教学实施的建议
1.对教学管理部门的建议
针对前面提到的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理论的模糊理解和缺乏实际的教学指导, 教育部门应该就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提供持续的培训和详细的指导。教师的培训应该包括方法论、课堂观察、教材选择的指导和评价制度的完善。培训要做到全面普及, 指导要做到详尽细致。教师应该要受到专家持续的关注和及时的反馈。除了来自于教育管理部门持续的培训和支持, 教材的改进也被认为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对教师的建议
没有合格的教师, 不管多好的大纲, 教材或者教学方法, 都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改革和英语教学的发展。
摘要:任务型教学的推广与实施成为了我国英语教学界频繁涉及且颇有争议的一个话题.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学者, 作者对于任务学教学的可行性提出了困惑, 也提出了一些有利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 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困惑,有利因素,建议
参考文献
[1]Ellis, R.Task-based Language Learing and Teaching Oxford Umiversity Press.2003.
[2]Peter Skehan.2011.Reasearch Tasks: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Pedagog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陈锫.实践中的任务型教学:现状与展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4]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学出版社, (2004)
[5]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 (修订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教学任务实施】推荐阅读: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实施07-26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任务分解方案06-15
任务单教学06-03
体裁任务教学09-26
案例任务教学10-12
任务型教学07-20
教学任务表07-22
教学任务包08-11
教学任务安排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