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任务教学

2024-09-26

体裁任务教学(精选8篇)

体裁任务教学 篇1

一、前言

高中英语教育者如果想要将体裁任务教学法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对此种教学方法的涵义与内容展开充分的了解,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来进一步的转换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喜好着手来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来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多种类型的英语语篇构成要素。

二、高中英语题材任务教学的运用价值

1.提高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应用体裁任务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英语课程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帮助他们在分析和判断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加深入的研究各种不同体裁的英语篇章,不断的提高高中生的英语交际水平。

2.培养高中学生的语篇创造能力。体裁是英语学习者所必须掌握且遵循的一种交往工具,题材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在相同的体裁语篇中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基于此,英语教育者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稳定性较强的语篇交际氛围,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学习英语知识的安全感与依赖性,逐渐的培养出高中生的模仿与创造能力。除此之外,在英语语篇的模仿训练完成以后,教育者还要为学生设置一些锻炼发散思维的小任务,让他们可以更加灵活且高效的运用语篇变体,为日后的语篇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与经验。

3.培养高中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针对语篇题材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以后,高中生已经基本能够对语篇当中的交流目的、交流语境、交流结构以及交流文化产生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会加深高中生对语篇语言的应用水平,让他们的学习效率和交际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此外,高中英语教育者就可以借此机会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此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4.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在开展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活动时,教育者需要让学生先初步的了解一下语篇体裁知识的大致内容,并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来对语篇体裁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与补充。更加直白一些解释,英语教育者在帮助学生对语篇体裁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大致掌握以后,需要再根据学生所提交上来的语篇体裁结果来展开合理化的预测,并结合学生所提出的相关建议来对现行的语言教学任务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从根本上来提升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

三、高中英语体裁任务教学的策略

1.认真分析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化的体裁分类。在高中阶段的英语体裁任务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先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制定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还要在此基础之上来引导学生对英语课程的语言形式与结构展开更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首先,教育者要对英语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对其主要的教学重点进行全面把握以后,再结合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特点来有针对性的分配学习任务,充分的发挥出因材施教的教学价值,要确保各个层次中的学生都可以长时间的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英语教育者还要将所需要运用到的体裁提前做好分类,并且还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身边来了解他们对体裁任务的感受与掌握情况。教育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科学合理化的将体裁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中,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个更加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2.运用真实体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了能够让体裁任务教学可以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教育者一定要尽可能的保证体裁任务的真实性,应当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着手来搜集一些趣味性较高的口头或书面体裁。一方面,真实的体裁资料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为真实的社交环境,让他们在学习英语课程的过程当中拿出更多的精力;另一个方面,学生在自己比较熟悉的体裁环境中会显得更加的放松,继而会更加主动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十分灵活的去分析由教育者所布置的体裁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有效的锻炼到高中生的思维活跃性。最后,通过运用真实性体裁任务来进行授课,教育者还可以对学生的接受情况与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在第一时间对教学方案中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行调整,以此来提高高中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3.结合教学现状来制定体裁语篇要素活动。众所周知的是,教育者在课程开始之前都会拿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课前准备,这一环节在体裁任务教学中也不会例外,英语教育者需要根据课程当前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英语教育者需要运用备课环节来制定出体裁语篇的各个要素活动,要引导学生针对体裁语篇的内容要点、教学性质、特征要素以及表现形式进行充分的了解;其次,教育者要从课前导入、课中分析、课后巩固以及综合考评等多个方面入手来进行体裁任务的教学设计,要尽可能的下调体裁任务的学习难度,减少学生对英语课程的畏难情绪。

综上所述,在日后的高中英语课程中,教育者要根据体裁任务教学方法应用情况来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高中英语体裁任务教学的运用价值展开了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的运用方法,其中包括认真分析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化的体裁分类、运用真实体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结合教学现状来制定体裁语篇的要素活动等等,以期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高中英语,体裁任务,任务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银.高中英语体裁任务教学的运用价值和方法探析[J].中学生英语(高三版),2014(1):20-21.

体裁与体裁教学法 篇2

【关键词】体裁 体裁分析 体裁教学法

【Abstract】Genre pedagogy provides a new chance for the language teaching for its multidimens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perspective.It focuses on the rational of discourse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es students discourse awareness,which plays a great role in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y.The paper aims to discuss genre and genre analysis theory and evaluate th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it.Genre embodies the dynamic process of interaction and genre analysis reveals that different discourses have specific language forms and structures.Genre pedagogy could help students create discours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ecific context.

【Key words】Genre; Genre Analysis; Genre Pedagogy

体裁(genre)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的分类,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结构和惯例紧密相关(Kress,1985)。体裁分析是语篇分析的新发展,其根本宗旨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该分析法超越了语言的表层描述,注重探讨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交际功能,试图解释特定语篇所具有的认知结构。

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言教学中,“体裁教学法” 成为二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语言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理论依据

1.体裁。“体裁”最早被用于文学和修辞学研究,后来人种学家将其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在语言学领域中语言学家们对“体裁”的概念进行了详尽的界定。目前国外从事体裁理论研究主要有三个学派:以Swales,Bhatia为代表的特殊目的英语学派(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以Halliday,Martin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School,SFL )和以Miller,Berkenkotter & Huckin(1993)为代表的北美新修辞学派(North Rhetoric)(依次简称ESP学派,SFL学派和NR学派)。

ESP学派中的Swales最早对体裁做出界定,认为“体裁”是一组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交际事件。这一定义又被Bhatia进一步阐释为:(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达个人的意图或交际目的。

SFL学派中的Martin 认为体裁是“一种有步骤的、以交际目的为导向的、某一特定文化成员参与的社会交往过程”。Eggins把体裁定义为“使用语言达到的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他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多少种已被承认的社会行为就有多少种类型的体裁”。

NR学派的Miller认为体裁是“社会行为”,在“作为社会生活的体裁”一文中,她指出“体裁不是分类的形式名称,而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建立在典型修辞活动上的、规约的语篇分类”。

三个学派对体裁的界定在本质上一致,即交际目的决定体裁的存在,同一体裁的语篇具有基本一致的图式结构。然而,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的不同,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仍存在某些差异,使用者可以在不破坏其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创造性,创作出符合特定情景的语篇。

2.体裁分析。体裁分析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产物,既涉及文体分析,又涉及语篇分析,其根本宗旨是研究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体裁分析超越了对语篇语言特征的表层描述,力求解释语篇建构的理据,揭示实现交际目的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所以,体裁分析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的解释性。体裁分析将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语言学分析方法主要用来描述语篇的体裁特点;社会学方法则把语篇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来研究,探讨语篇的社会性和规范性以及影响语篇的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学方法分析语篇的认知结构和构建策略,探讨特定的交际目的在语篇中实现的理据。因此,体裁分析不仅关注语篇的语言特征的描述,更重视解释语篇的构建理据,探讨语篇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和认知因素。

二、体裁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是把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运用到课堂语言教学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裁能力(genre competence),使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更是一种社会意义建构。体裁教法根本宗旨是让学生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又能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以帮助他们理解或创作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

对于体裁教学法,尤其是显性教学(explicit teaching),三个学派持不同的观点。NR学派大多数研究者反对显性教学,认为体裁在课堂上是难以捕捉、不可学得的,教师的显性教学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体裁意识可通过大量接触同类体裁的语篇而不断渗透获得。体裁知识与得体的交际行为不是通过课堂指导学得的,是在参与日常活动和职业生活中自然习得的。因此,基于该学派的理论主张的教学活动受到限制。

另外两个学派的教学理念则恰好相反。ESP学派主张显性教学,认为那些尚未渗透到目标文化中的二语学生,必须通过有效的体裁教学才能了解体裁规约。这一学派的教学通过对专门用途英语的语篇进行体裁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语篇的宏观结构和语言资源特征。SFL学派也支持显性体裁教学,该学派研究者认为,体裁教学的目的就是解释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只有显性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各类体裁。因此,学生需要教师通过范文分析有计划、分步骤地引导才能掌握语篇。Martin等人设计出“Teaching-Learning Cycle”教学模式,该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示范分析(Modeling)、共同协商写作(Joint negotiation of text)、独立创作(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ext)。整个过程涉及大量的师生和生生间的交往活动,通过理解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讨论语篇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交际目的、构篇机制、语法修辞等特点。这些教学活动涉及大量的语言输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三、体裁教学法的综合评价

从实践应用层面可以看出,将体裁理念应用语言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显著。然而,该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不足。

1.体裁教学法的优点。(1)体裁教学法可以使学习者认识到不同体裁的的语篇具有不同的结构。该教学法提供相对固定的语言模式,对阅读和写作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如学生可根据不同体裁的图式结构,很快抓住语篇的框架,同时可以模仿图示结构来组织新语篇。(2)体裁教学不仅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也关注语言符号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将语篇建构过程看做是一种社会行为,更加注重语言资源的社会性。(3)体裁教学法模式中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有利于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质,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2.体裁教学法的不足。(1)体裁的规约性可能会导致教学活动具有“规定主义”色彩(prescriptivism),学生的写作实践出现“千文一面”的局面。(2)“体裁教学法”可能使课堂教学出现以语篇为中心的倾向,教师容易偏重对语篇的描述和复制,而忽视创造性的语言操练活动。(3)体裁的种类十分繁杂,课堂教学难以穷尽学生将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所有体裁,故“体裁教学法”在写作课和阅读课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体裁教学法仍处于一种探索阶段,但实践证明它是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但体裁教学法也有一定的不足,其强烈的规定主义色彩,如果教师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这种规定性,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运用体裁教学法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步骤和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体裁的构建方式和语篇特点,使学生能够创作出符合体裁惯例的语篇,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Hyon,S.Genre in three traditions: implications for ESL.TESOL QUARTER,1996.

[3]秦秀白.体裁教学法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4]常晨光,陈瑜敏.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

[5]于晖.语篇体裁、语篇类型与外语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体裁任务教学 篇3

一、高中英语体裁任务教学的运用价值

1.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体裁任务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 体裁任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 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判断、总结, 研究各种体裁的英语篇章, 增强自身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其次, 体裁任务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摆正学习观念, 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状况, 制定学习计划, 这样就能满足学生对英语的认知需求, 学生也会在此过程中正确的处理问题, 从而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

2.注重学生语篇创造力的培养。体裁任务型教学具有常规性、制约性、重复性和习惯性等特点, 体裁也是一种交往工具。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将体裁任务型教学应用到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创建一个稳定的口语交际环境, 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让学生理解英语中的听说读写, 只有学生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 学生才能灵活的运用英语知识, 并培养自身的语篇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在学习完英语语篇知识后, 学生对语篇中的内容有了深刻的认知和了解, 学生不仅能熟练的运用英语语篇, 同时, 也有效的提升自身的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体裁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水平。

4 . 加强英语教学的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分析、总结向学生传授教学知识, 让学生自主学生英语语篇, 研究语篇体裁知识的含义, 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进,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也可以结合这种方法, 设计科学的教学任务, 加强英语教学的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

二、针对高中英语体裁任务教学方法体裁的策略

1 . 结合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任务型教学时, 教师要想让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就应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对体裁任务型教学有足够的了解。首先,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设计教学方案, 在实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增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情感, 而且, 教师采用科学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会变得更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也会具有规范性。因此, 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合理的引用体裁任务型教学方法。

2.设计教学方法, 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 教师都应转变教学观念, 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创新, 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 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让学生主动对英语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而且,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也能有效的改善课堂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要正确的设计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良好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 在采用体裁任务型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将应增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让学生对英语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 学生对教学知识产生兴趣后, 学生就会自主钻研教学内容, 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 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德观念, 并让自己形成良好的英语素质。

4 . 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 进行体裁任务型教学。体裁任性性教学通过还原真实的教学场景,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条件, 从而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因此, 教师在进行体裁任性性教学时, 首先要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 设计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英语视频、音频, 然后让学生分组模仿视频中的认为。而在进行读写训练时, 教师应学生布置写作任务, 让学生围绕写作体裁, 完整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

总而言之, 高中英语在运用体裁任务教学方法时, 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不断的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 并合理的利用体裁任务教学法改善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英语素养。与此同时,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 体裁任务型教学以成为教学方法的一种,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中心, 让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 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因而, 高中英语教师在应用体裁任务型教学时, 要将其价值和作用凸显出来, 让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产生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体裁任务教学,运用价值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谭姗燕.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6) :12-23.

[2]娄佳丽.浅议任务型语言教学[J].校园英语, 2014, (28) :56-78.

例谈神话体裁的教学策略 篇4

一、了解神话人物的形象

丰满的人物形象是支撑神话故事的重要支柱。从这些神话人物入手, 有助于学生认识神话人物, 厘清人物关系。

【片段回放】

师:所有的神话故事都一定离不开人物。《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中, 有哪几个人物呢?

生:主要写了牛郎和织女。 (板书:牛郎、织女)

师:很好!除了他们两位, 还有谁?

生:还有天上的王母娘娘和那头老牛。 (板书:王母、老牛)

师:是的, 在神话故事中, 动物也是“人物”。 (学生自然地谈道:还有“喜鹊”)

生:还有牛郎的哥哥和嫂嫂。 (板书:哥嫂)

生:还有牛郎的儿子和女儿。

生:还有其他六位仙女。

《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也是中国人最早关于星的故事。通过认识人物形象, 了解关键人物, 有助于学生掌握神话故事的梗概, 厘清人物关系, 为进一步走进神话故事打好基础。

二、触摸神话人物的灵魂

高尔基说:神话的创造在自己的基础上乃是现实主义的。所有神话故事往往都折射出坚韧、高尚、智慧和勇气。这些都是符合学生的价值取向的。

【片段回放】

生:我觉得牛郎和织女男耕女织, 非常恩爱。课文中讲:“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 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 日子过得挺美满。”他们一家虽然不一定富有, 但一定幸福。

师:“幸福”一词概括出了牛郎织女的生活。但幸福往往不容易得到。

生:王母娘娘就是个破坏幸福的人。她不顾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把他们拆散了。

生:我觉得喜鹊能帮助牛郎织女在七夕的晚上见面, 非常感人。

师:如果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前半部分属于人间的话, 那后半部分就属于天上。天上人间要有联系, 必须有个桥。

生:这座桥就是老牛!老牛忠诚, 不论牛郎多么贫穷, 它都不抱怨;老牛善良, 是老牛让牛郎娶到了织女;老牛神奇, 是老牛用自己的皮让牛郎和两个孩子飞到天上。

师:可以说, 老牛身上的人性, 是同牛郎的品质融为一体的, 也是牛郎品质的一种延伸和升华。它生动地体现着世代劳动人民对牛郎这类勤劳善良而又受欺侮者深深的同情和真诚的援助, 是正义和美好力量的化身。

三、追溯神话故事的源头

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收入教材的神话故事, 都有源头。如, 《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 《开天辟地》出自《三五历纪》。我以为, 对于像《牛郎织女》这样有出处的课文, 在学习课文之后, 不妨出示原文, 追溯神话故事的源头,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神话故事。

我根据学生喜欢猜谜的特点, 让他们猜猜这个1147字的神话故事, 在两千多年前的《述异记》中只用了多少字。学生纷纷猜测。当得知课文来自古人95个字的记载时, 学生惊叹不已。我适时出示我国古典名著《述异记》对《牛郎织女》这则神话故事的描述。

我先声情并茂地范读, 而后学生跟读、齐读。几遍下来, 学生很快就能背诵了, 用时不过短短的几分钟。但就在这几分钟里, 学生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隧道, 了解了织女和牛郎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又加了几分。

识字教学需要“量体裁衣” 篇5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需要为每一篇文章量体裁衣, 根据文本特点, 选择识字方法, 才能提高识字效率。

一、集中识字法

(一) 集中识字的特点

集中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把汉字集中起来学习, 求得用较少的时间学得较多的汉字, 识字之后再读书。

“看图读韵文识字、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是苏教版教材集中识字的三种方式, 通过不同的形式去揭示汉字的造字、结构、表意的基本规律, 体现了集中识字的特点:

1. 它充分运用了汉字的规律, 尤其是占汉字百分之八十以上

的形声字的规律, 学习汉字一串串进行, 比如以“青”带出“请、清、情、晴、睛”等生字, 以“也”字带出“地、他、池、驰”等生字, 并辅以儿歌, 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了这些形近字的不同意思和不同用法, 学生学得快又记得牢, 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

2. 集中识字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教学任务比较明确, 有利于学生完成识字要求, 也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要求。

《苏教版标准本》从一年级上册开始, 安排了以识字为基本目的, 兼有多种功能, 并以押韵合辙“准韵文”形式出现的识字课文, 称之为“词串识字”。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张庆先生曾经对词串识字的基本功能概括为:“一专多能。”通常我们所说的“一专”, 就是指识字功能, 所说的“多能”, 就是指在词串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的蕴含其间的潜在功能。

3. 集中识字法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就学习按知识

的规律学习, 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以及自学汉字的能力得到了强化培养。比如他们只要一看到三点水的字就知道和水有关, 如果看到足字旁的字就知道和脚有关, 还有看到“莓”就知道是草本植物, 看到“梅”就知道是木本植物。

(二) 集中识字在教学中的运用

除识字单元可以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之外, 课文教学中如何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识字效率呢?苏教版第四册《“黑板跑了“》一共有18个生字, 我在仔细研读文本之后, 作了如下设计:

1. 以图导入, 激发兴趣。

2. 初读课文, 走进文本。

3. 检查生词, 交流反馈。

4. 学习词组。

(1) 出示:“车辆、衣襟、粉笔”从课文插图中找出对应的事物。

(2) 小结:我们利用课文插图也能帮助我们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 “辆、壁、襟、厢、粉”, 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以上教学片断对分散在课文中的生字进行了归类、整合, 在40分钟内大量识字, 提高了教学效率。识字教学不必音形义面面俱到, 要根据各个生字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三组词学生很难用语言来表示词语的意思, 但是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说话, 能运用就说明他能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生字的教学, 就能水到渠成了。

二、分散识字法

(一) 分散识字在教学中的运用

分散识字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另一种识字教学方法。它结合学词、学句、学文教学生字。五四新文化运动后, 课文以白话文编写, 识字与阅读并进成为流行的方法。

1958年起, 斯霞老师率先向“三五观点”提出挑战, 从改变教材和改进教法两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斯霞老师的实验证明, 分散识字同样能达到“高效”。现行教材, 以随课文分散识字为主, 斯霞老师的探索为第一线的教学工作者打开了新思路, 指出了新方法。

(二) 分散识字的特点

1. 识字过程不再乏味, 而是比较有趣, 对词义的理解比较准

确, 尤其对多义词、虚词、含义较深的词的理解不必死记硬背, 这样学得的字词也能很好地运用。在以上教学片断中, 教师利用汉字演变的过程, 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牧”字的来历, 并且在了解字义的基础上扩词, 由牧民引申到渔民、农民, 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中“牧民”的意思, 而且也把“牧民、渔民、农民”进行了链接, 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 把新的知识点构建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中去。

2. 分散识字把识字、阅读、语言训练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组合

体裁任务教学 篇6

关键词:高校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 写作教学既是英语教学难点又是重点, 因此需要高校英语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过程体裁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 其中主要包括过程教学、体裁教学以及成果教学, 对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重要帮助。高校英语教学中, 教师采用过程体裁教学法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 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英语书面的写作能力。写作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 但是从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高校学生方面。在英语专业学生当中, 一些学生对写作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学生思想中, 他们认为英语口语是学习重点,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往往忽略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写作课中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修满学分, 对写作学习缺乏动机, 提升不起对英语写作的兴趣, 这对学生培养英语综合知识水平非常不利。

2.在高校英语教师方面。高校英语写作课通常配备专门的写作教师, 但是一些写作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 只是一味的为学生灌输写作知识, 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锻炼。如果写作教师只是对学生传输写作理论知识而不对学生进行写作培养, 就会阻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从而降低课堂效率。还有一些高校英语写作教师, 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 经常会忽略写作课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不够严格, 导致一些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除此之外, 在其他英语专业课中, 比如, 在综合英语课中,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有重要帮助, 但是一些英语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 往往会忽略对学生写作方面的训练。

3.在高校自身方面。高校虽然专门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写作课, 但是一些高校为学生一周只配备一节课。英语写作课本身就是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课程, 如果学校为学生配备的写作课时少, 写作教师就会完不成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往往会加快讲课进程, 这样就不利于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使得学生在写作课堂上缺乏写作时间, 最终较低了写作课的教学质量。

二、过程体裁教学法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内容

在过程体裁教学法中, 它包含了过程教学、体裁教学以及成果教学。这对于培养高校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关键性的意义。过程体裁教学法,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写作培养的兴趣。下文将具体分析过程体裁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1.过程教学 (process) 。过程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被许多教师重视和使用, 这种教学方法能把学生融入到写作和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过程教学法是英语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 强调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帮助学生发现、分析并对问题进行解决。英语写作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对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给予写作指导, 其中包括构思、提纲、初稿以及修改等各个写作环节。在过程教学中写作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 教师主要是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辅助者, 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并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课运用过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主动性, 提升写作教师的课堂质量水平。

2.体裁教学 (genre-based) 。体裁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教师的示范分析、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协商以及学生的独立创作。此教学法体现了学生语言知识对写作的重要性, 主要激励学生运用模仿的形式来进行英语写作。通过教师的体裁法教学方式, 学生可以在写作中良好地记忆范文中的语法、句法以及文章结构, 同时又能抓住文章中的语境设置。虽然体裁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学生对范文模仿写作, 会使学生对范文产生依赖感, 从而不利于学生写作创造力的发挥。

3.成果教学 (product) 。成果教学法是过程体裁教学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 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成果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写作课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对优秀范文进行讲解, 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通过这种教学法, 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写作知识内容,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学生的汉语式英语写作, 为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 成果教学法也存在一定弊端, 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 忽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三、过程体裁教学法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步骤

1 . 写作教师对范文的讲解过程。在进行英语写作课之前, 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 找出新颖的写作范文。这样可以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对范文进行具体讲解和分析, 让学生能够清楚了解范文中的语境内容和语言特征, 分析范文的整体结构, 让学生深入了解写作内容和写作目的。

2 . 学生对范文的分析过程。写作教师对范文进行讲解分析之后, 给学生体裁相似的写作文章, 让学生进行模仿分析。例如, 教师让学生写一篇关于“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的文章, 就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对学生进行指导, 归纳总结出写作这种文章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学生模仿写作的过程。写作教师对学生提出写作目的和要求后, 教师就可以选择一篇与范文体裁相类似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学生可以根据以上的分析过程, 进行拟题并列出提纲, 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基本写作思路进行检查, 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4.学生进行独立写作的过程。在以上步骤都完成后, 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独立写作。写作教师要为学生选定一个题目, 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创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到的写作知识进行实际写作。

5.写作修改与评价的过程。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过程, 学生进行同桌之间相互审阅批改。学生互相审批结束后, 学生可以依据同学给出的意见进行文章重新整合, 这时就需要写作教师的指导。最后, 写作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文章进行评价, 如果存在问题要及时让学生了解情况。与此同时, 写作教师可以在班上选出两篇优秀的文章供学生互相欣赏, 最终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四、“过程体裁教学法”在未来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在最新的英语专四考试中, 以往的便条式小作文已经被取消, 而大作文的写作要求呈现体裁灵活多样的趋势, 因此高校教师在写作课中应该采用“过程体裁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过程体裁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还可以被运用到综合英语以及语法课等学科中, 这对高校学生提高英语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虽然目前的“过程体裁教学法”还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英语专业中受到教师的欢迎, 尤其是在写作课和综合英语课中,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过程体裁教学法在未来高校英语教学中仍会被广泛使用, 这种教学法中的思想有许多要点值得教师去借鉴和探索。为此, 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研究, 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写作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颇为重要的内容, 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足够重视。过程体裁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高校英语的写作教学中, 这样才能提升高校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因此, 高校英语写作教师要使用过程体裁教学法, 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水平, 为高校英语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荔.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体裁教学法”的有效实践[J].学园, 2015 (7) :66-66, 67.

[2]宋萍.过程体裁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怀化学院学报, 2013 (6) :120-121.

[3]朱恩宇.高校公共英语写作课程中的体裁教学方法探究[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4) :41-43.

[4]黄坚, 李梅.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实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 :55-59.

体裁任务教学 篇7

一、过程体裁法的由来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 存在一些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促进写作教学的目的, 其中结果法、过程法和体裁法最为普遍和流行。20世纪60年代以来, 结果法作为一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以行为主义为依据, 认为写作是基于一个人的语言知识, 因此特别注重语言结构, 如词汇、语法、句法和衔接手段的运用。它包含四个步骤:熟悉范文, 控制性写作, 指导性写作和自由写作。之后许多学者指出了它的缺点, 认为结果法完全以教师为中心, 不利于学生写作的创造性和多样性的发挥, 只注重语言结构而忽略了文本的内容, 也忽视了写作实际的交际功能。到70年代中期, 过程法开始出现, 它以交际理论为基础, 把写作看作是一个过程, 写作的过程是一系列的交际行为, 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过程法强调写作的活动, 如构思、收集数据、选择材料、规划内容及反馈。它同样有四个步骤:写前构思、组织起草、修改和编辑。过程法写作技巧有所改变,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但实际上它忽视了写作的不同目的和语境。上个世纪80年代, 体裁法开始流行。体裁法的提出是基于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 它是运用一定的语篇结构来进行写作教学的。基于写作目的, 体裁法强调的是文本的社会功能。写作的发展是体裁分析和模仿范文的结果, 它更加强调的是写作所产生的社会语境。但是它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不够重视, 可能过于依赖模仿材料。

综上看来, 三种方法都各自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这些方法没有解决英语写作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扬长避短, 2000年Badger & White提出一种综合的写作教学方法——过程体裁教学法。他们认为, 英语写作应该包括语言知识 (在结果法和体裁法中有所体现) , 语境知识 (体现在体裁法中) , 写作目的 (体现在体裁法中) 和写作技巧 (反映在过程法中) 等。其中写作目的、语言知识和语境知识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足够多的输入, 写作技巧可以教学生如何去正确的表达, 提高他们英语写作的潜在能力水平。过程体裁法不但在英语写作课堂中给学生更多机会使他们的写作富有创造性, 而且帮助他们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语言特征, 让学生们知道写什么和如何去写, 从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写作者。过程体裁法的理论依据有体裁分析理论、建构主义、输入假说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过程体裁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它把重点放在整个写作过程中, 强调体裁结构和语言特点, 以及模仿学习的方法, 并且它关注学生的认知、合作和语言习得能力。

二、过程体裁法的教学步骤

一般来说, 过程体裁法包含如下几个教学步骤:

1.范文分析。写作总是涉及一定的交际目的, 而且不同体裁的文章都各有其特定的结构和语言规则。所以在英语写作课上, 教师首先要分析范文的体裁类型, 让学生找到文本的语境和交际目的, 这样学生就会了解文本的语境知识, 并知道如何恰当的运用它们。语言特征的阐释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合理方式, 学生可以把范文作为一种资源, 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一同学习。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结构的主要特点, 帮助学生记忆范文中有用的词汇, 鼓励学生使用学过的尽可能多的词汇, 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得以运用, 从而达到写作的交际目的。

2.模仿写作。这一阶段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写作题目, 学生可以模仿范文中的语言规则和结构特征, 学生可以熟悉不同体裁的语言和特征, 这里的模仿可以是教师指导下的个人模仿或者是小组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避免做机械的模仿练习, 范文只是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资料, 因而不能局限了他们的写作。

3.独立写作。在模仿练习后, 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开始尝试着自己创作, 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这一阶段可能包含三步:选择话题、规划和打草稿。这三步中选择话题十分重要, 恰当的话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并确保他们有话可说, 所以教师在选题上要给学生多些自由, 尽管话题都由教师来提供, 但教师可以选择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并且有趣的话题。接下来他们根据给定的话题和特定的语境来打草稿, 运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和体裁结构等, 来独立成文。

4.修改和反馈。反馈包括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 可以为写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来帮助他们修改自己的文章, 能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反馈不仅是一种纠错活动, 更能提供启发性的意见。同伴反馈有助于缓解学生们对写作的恐惧心理, 当他们与同伴进行相互交流时, 就不会怕被评价并且对写作产生积极性。至于教师反馈, 教师关注学生写作中的错误, 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作文给予详细的、有建设性的意见, 他们不仅要指出语言错误和结构问题, 而且应该提出可接受性的修改建议,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反馈, 结合教师的合理化建议进行修改, 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过程体裁法中学习者与教师的角色

采用过程体裁法的英语写作课堂上, 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者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有意义的写作, 不再过多的依赖于教师, 逐渐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在写作过程中, 学习者通过互相帮助来交换想法寻找写作灵感, 并且给对方提出各种建议。另外, 对写作体裁要求的明确理解使小组讨论更为高效, 使学习者更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写作任务中来。这样一来, 每个学习者都能从小组合作的不同观点中受益, 因此, 学习者可以逐步建立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另外,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在运用过程体裁法的写作课堂上, 教师不再为了确保学习者能产出正确的文本而严格限制学生的写作自由。教师作为一个促进者, 范文分析时教师应为学习者呈现一般性的知识, 教师在写作中努力提高学习者对特定体裁的兴趣, 所以要帮助学生对文本的体裁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其次在独立写作阶段, 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削减, 在特定的情境下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因为教师给予他们的指导和评价对学习者的写作能力提高是大有益处的。在这一阶段, 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发展写作策略, 与他们共同协商并给予建议。在这种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指导者、监督者、管理者和资源提供者, 因为某种程度上的控制、规划和管理课堂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灵活的组织课堂, 挑选和呈现给他们最适合的写作材料来促进学习, 另外教师给学习者的写作任务不宜过难, 让他们在小挑战中来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四、结语

过程体裁法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缓解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焦虑情绪,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增强写作信心, 使学生通过写作过程的训练, 逐步获得写作技巧, 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策略和习惯, 培养其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从而真正达到写作的目的。

摘要:写作是一种交际手段, 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的体现, 写作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如何提高英语写作教学, 一直是人们探讨和研究的话题。2000年, 过程体裁教学法应运而生, 它作为一种综合的写作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了结果法、过程法和体裁法三种写作教学法的优势,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过程体裁法,写作教学模式,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 2001 (4) :35-40.

[2]李秀文.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7.

体裁任务教学 篇8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节高效的阅读课离不开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的阅读。文本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 同时还能传递思想、表达情感、感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体裁采取不同阅读策略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教师首先要深入解读文本, 挖掘文本所富含的深层信息, 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 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对文本进行理解、体验和感悟, 使阅读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和立体, 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性。

二、阅读文本的体裁

就体裁而言, 英语阅读文本可以分为论述类、说明类、描写类、叙述类四种。每一种文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章结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特点。在进行深入阅读前, 学生必须清楚文章的体裁, 从而采取恰当的阅读策略帮助自己很好地把握文章结构, 了解文章内容, 乃至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教师可以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出发, 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体裁结构、篇章模式和篇章类型, 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 设定相应文体的阅读要求, 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指导。

1. 论述类文本 (Argumentative Writing) 。

论述类文本的目的重在劝说, 使读者相信或接受作者陈述的观点。此类文本的基本结构基本是“三段式”, 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述类文本的特点是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方法清晰。理论性的文本内容、逻辑性的文本结构以及准确的语言足以让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解读此类文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概括归纳论点;引导学生把握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严密的逻辑和准确的语言。

2. 说明类文本 (Expositive Writing) 。

说明类文本是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 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通过解说事物或阐明事理, 达到教人以知识的目的。说明类文本在文章结构上往往采用总分的方式, 或者按照一定的顺序 (如时间、空间等) 进行说明。说明类文本的特点是客观, 语言精练, 结构简单, 文章很少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解读此类文本的重点在于解读文本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本身, 了解事物的性质、构造、成因、功能等, 了解事物的寓意、特点等。例如,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7 Unit 1The evolution of video and sound devices中, 就以时间顺序介绍了影像和声音设备的发展。

3. 描写类文本 (Descriptive Writing) 。

描写类文本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景色描写、场景描写等表情达意、刻画人物、描述事件及环境。描写类文本的作者往往采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借物言志。在语言运用上, 描写类文本也常采用各种修辞手法。解读此类文本的重点在于抓住作者寄情的具体事物和情景描写,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寄托。例如,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9 Unit 1 Canada---land of the maple tree中, 作者通过对加拿大绚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四大都市的特色介绍、加拿大的历史沿革等等, 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具体而又丰满的加拿大。

4. 叙述类文本 (Narrative Writing) 。

叙述类文本通过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经常按照事件顺序记事。解读此类文本时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要理解文章材料的组织结构;通过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环境描写来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要品味语言的内涵。例如,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3 Unit 1 Fog中, Polly的心理铺设以及Polly与The helpful stranger的对话, 刻画出这个热心的盲人试图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积极情感。

三、文本解读的过程

教师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感知文本、理解文本的过程中, 掌握知识, 感受情感。可以说, 教师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酝酿教学设计的过程。即教师通过解读文本, 分析文章结构, 梳理文脉, 品味语言, 咀嚼文字, 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解读文本应以教学目标为前提。

教师在解读文本前, 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一旦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就会带着具体的任务走进教材, 检视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相关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明确学生阅读的目的性, 即要让学生明白通过阅读文本, 学生需要知道什么, 让目标引领解读, 文本解读才会更有意义。例如,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9 Unit 3National flags, colors and cultures中, 教师要明确该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 要了解法国、美国、印尼三国国旗的历史, 清楚三国国旗所用的颜色和图案, 以及这些颜色图案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借助中国国旗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得到精神上的洗礼。

2. 教师更多地应从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 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 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 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和能力, 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能够参与自己设计的各种任务, 致使在课堂上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意图, 教室不能有效展开教学活动, 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有两个教学班级的教师, 在第一教学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做出适当调整, 对教材进行再次解读, 对教学过程进行二次定位, 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 教师解读文本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有效教学。

教师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 设计各种活动和任务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其目的就是有效教学的达成, 即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 能学会解读文本。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教师应该走进文本深处, 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 引导学生了解各类体裁文本的特征, 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准备和文本解读, 为学生以后的自主阅读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解读, 体味文本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感态度、观点和意图, 带领学生由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例如,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3 Unit 2 English and its history一文, 从文体的角度来解读, 该文是一篇说明文, 篇幅不长但生词较多。结构上按照总分的形式, 又以时间顺序对古英语、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作了介绍。针对这篇文章的教学, 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文体。

【教学片断1】

Q1:What writing style does the passage belong to?

A.Narrative B.Argumentative

C.Expositive D.Descriptive

教师针对文体类型进行提问, 学生做出选择, 答案为B项———说明类文本。

Q2:How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

A.In the order of time.B.In the order of space.C.In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Q3:In what way is English still changing?

【教学分析】

让学生带着问题略读, 对文章的主体和结构有所了解, 并适当介绍阅读说明文时通常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比如此类文体的文章基本结构、阐述顺序等。根据文本特点,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很快地找到完成阅读任务的关键。另外教师设计的几个问题分别从略读和细节理解的角度帮助学生对文本展开解读。

【教学片断2】

T:Ask the students to scan the text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following dates from the article.

5th century 9th century 10th century 1066 14t century 16th century

1 Before the middle of the_______, people in Britain did not speak English.

2 Modern English began to develop in the_______.

3 Although everyone in England began to speak Middle English in the_______.

4 At the end of the_______, Norwegian words began to be used in English language.

5 The Normans occupied England in_______.

6 By the________, people in England used Old English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Answers:5th century;16th century;14th century;9thcentury;1066;10th century)

【教学分析】

寻读 (scanning) 是通过快速阅读寻找文章具体信息的一种阅读策略。寻读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阅读技能。以近几年江苏的英语高考卷为例, 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四篇阅读理解和一篇任务型阅读, 靠逐字逐句阅读是不可能实现的。根据问题要求从文章中检索出有关信息并加以处理则是快速高效的阅读方法。寻读是有目标的阅读, 能够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愿望, 使学生实现与文本的有效互动。

该篇文本是以时间顺序介绍英语语言的发展的, 所以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关注和时间有关的信息。此活动的设计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抓住文章的细节, 了解英语语言发展的过程和进度。

【教学片断3】

Part1

Q1:Why does the English language have so many rules tha confuse people?

Part2

Q2:How did Old English develop?

Q3:Why can words with similar meaning be found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Part3

Q4:Who 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English?

Q5:Why are many of the words for animals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meat in English?

Part4

Q6:Why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English will keep on changing in the future is easy to answer?

【教学分析】

精读 (intensive reading) 是一种充分理解、记忆的阅读。这是比通读更进一步的研读方法。精读要求精神高度集中, 思维非常活跃。在阅读中一丝不苟, 逐字逐句, 细嚼慢咽, 深思熟悉。带着问题要求学生精读文本, 让学生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寻找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最有用的东西, 乃至引导学生触发思考, 产生创见。教师设计的六个问题是根据文本结构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 这就有利于学生在分别解读各部分时有的放矢, 就问题展开具体的信息搜索。学生还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 转换表达方式, 完成信息输出。

【教学片断4】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se sentences and translate them.

1.The English language is made up of th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these people brought to Britain.That is why English has so many difficult rules that confuse people.

2.At the end of the 9th century, the Vikings, people from Northern European countries such as Denmark and Norway, began to move to Britain.They brought with them their languages, which also mixed with Old English.

3.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 was from the Normans, a French-speaking people who defeated England and took control of the country in 1066.However, the Norman Conquest did not affect English as much as the Angles and the Saxon’victory about 600 years earlier, which led to Old English replacing Celtic.

4.Even though the Normans spoke French for the entire 250years they ruled England, French did not replace English as the first language.On the other h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did borrow many words from French.

5.After the Norman Conquest, high-class people spoke French while common people spoke English.However, by the latter half of the 14th century, English had come into widespread use among all classes in England.

6.The question of whether English will keep on changing in the future is easy to answer.It is certain that this process will continue, and people will keep inventing new words and new ways of saying things.

【教学分析】

长难句及句群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障碍。突破长难句和句群障碍也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策略。除了具备丰富扎实的词汇、语法知识基础外, 学生还要熟悉各种句型、句式结构。这一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文本中长难句和句群的反复解读和分析后,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掌握文本所传递的语言知识, 总结语言结构的规律, 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对于部分专有名词, 如the Vikings, the Norman Conquest, the Angles and the Saxon’victory等, 教师可以适当介绍相关背景信息, 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四、结束语

本文从阅读文本体裁的角度, 论述了对文本解读的出发点和侧重点。通过让学生识别文本体裁, 指导学生寻找最恰当的阅读策略。教师在解读文本时, 要认真研读文本, 分析其文章结构、文体特点、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等, 发现文本的重难点。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指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 使学生对文本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并取得很好的阅读效果, 同时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达成。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教师指导学生就文本体裁进行阅读分类解读, 旨在探讨合理有效的文本解读方式,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文本体裁,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戴军熔,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基本框架与策略》[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2.4

[2].段湘萍, 《基于文本解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2.12

上一篇:冲压行业下一篇:Mie散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