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好作文教学(共6篇)
实施好作文教学 篇1
体校,以体育为鲜明特色,文化课与体育专业课相结合,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有的体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为什么会有此现象呢?是真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吗?是真的厌恶学习吗?是真的头脑不灵活吗?No!
体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有的可能来自农村,有的可能来自不和睦的家庭,有的可能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 他们是体育特长生,要花费大部分时间训练,只有上午时间上课, 经常会因为各种比赛,停课外训。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缺课、落课,并且没有时间补课,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进程。英语是一门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学科,想提高英语成绩,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导致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在体校教学中,英语教学是最让教师和学生们头疼的一门课,但英语又是与他们体育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如何才能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呢?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呢?
一、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从社会发展来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体育发展,体育赛事越来越多,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运动员不仅要有出色的体育成绩,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体育是国际化的,英语又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此,提高运动员的英语水平也是势在必行的。从个人的发展来看,运动员要想提高自身素质,不论是体育技能方面的,还是理论方面的,与各国运动员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懂得比赛中的英语的专业术语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 对体育专业的学生都是帮助极大的。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将这一“工具”传递给学生呢?我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每节英语课, 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好与本节课相关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以此加深学生们对语言的理解,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
三、因材施教
体校英语教学不能等同于普通学校的英语教学。普通学校的英语教学目的是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高,而在体育运动学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英语学习氛围变得枯燥无味。体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使得教师教学困难。因此,针对体校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主要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为切入点,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以此为学习目标,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服务。
四、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教师要想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有成就感,对英语课有兴趣,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单词时,我们可以采用读音记忆法、仿声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幽默记忆法、典故和背景知识法、联想记忆法、词缀记忆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句型时,教师可结合情景进行句型教学,可以创造积极主动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并操练句型。教师还可以运用小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们要想所在小组获得成功,就必须团结一致,每一位小组成员都会竭尽全力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通过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够让学生们记忆深刻。
总而言之,体校教师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这种兴趣转变为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师就应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成才。要改变“哑巴英语”“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状况,就要采用符合体校学情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适应学生发展、自身进步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实施好作文教学 篇2
关键词:政治教学;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教学法
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无论是在能力培养,还是在知识体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均有明显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个重要的理念首次提出,这充分说明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实施“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及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首先,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首先,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
2.运用能力的检查和指导: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
3.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开发: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前在“学案”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设计的。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对学生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课题总结或小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三、“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具有可调节与兼容优化性:“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程序的操作,可根据各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调整。教学中,要求老师、学生都要及时做好教学笔记,课后进行总结。“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老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2.“增效”而不“增负”:当代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以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为前提。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当然,“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相信“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改革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梁桂娣;课程资源开发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徐峰;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D];苏州大学;2011年.
实施好作文教学 篇3
一、建立一堂好体育课的质量标准
由于我国学校体育特殊的文化背景及历史进程, 形成了至今仍然混乱错位的名词概念状况, 出现了不同乃至是对立的体育教学思想意识。在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 由于不同的体育教学思想意识, 产生了不同的教学价值取向, 形成了不同的教学质量观。这些不同的质量观必然会产生对“一堂好课”的不同看法, 进而形成不同的质量标准。至此,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好课有没有统一的标准?什么是“好”?依据什么来判断“好”?基于此, 笔者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出发, 通过分析体育课堂教学如何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 来推导一堂好体育课的基本要素, 并设计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一) 一堂好课质量标准的基本要素
对一堂体育课的“好”与“差”进行判断是一个评价问题。“评价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1]因此, 一堂好课质量标准的建立, 必须基于对学生体育学习本质的理解之上。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以获得良好的身体练习体验来满足体育学习的需要。从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现象存在来看, 学生的身体练习体验决定着一切教学活动的存在与实现, 隐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切现象的背后, 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过程的始终, 是区别于其他文化学科学习的根本特性。身体练习体验是以身体练习为载体的体育学习体验过程, 承载着运动技术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形成, 健身、竞技、娱乐知识的掌握, 人格品质和适应能力的培养等体验活动的生成, 来实现体育学习目标。因此, 在建立一堂好课的标准时, 以身体练习体验作为学生体育学习的本质, 以满足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练习体验需要为目的, 来进行思考与设计。
1.形成良好的身体练习体验条件之一:真实的学习过程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 同时也是一种认知活动, 与个体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2]“体验是一种个人化的行为, 有极强的主观性, 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3]“良好的体验总是发生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 体验的情境越独特、越真实, 体验就越深刻, 乃至出现高峰体验。”[4]身体练习体验离不开身体练习情境。身体练习情境是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场地器材和环境条件, 所形成的学习情感氛围。因此, 这种体验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 只有真实的身体练习情境, 学生才能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 主动地完成相应的身体练习任务。在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体验过程中, 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 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 改变这些身体练习的场地器材及环境, 让学生通过感知、反思、抽象、概括, 最后把身体练习体验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解决问题。从本质上讲, 这一切体育学习活动的生成必须以真实的学习过程为基础。
在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 存在不少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的作秀课 (主要是指某些检查课、公开课、评比课) , 这种课追求的是虚情假意, 危害的是“诚信”的道德风范和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体验。更为严重的是给广大一线教师形成了不正确的教学思维, 并造成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怀疑和反感, 破坏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真实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从不会到会, 从不懂到懂, 从生疏到熟练, 从失败到成功;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规范训练、真诚帮助、严格要求的方法之中;表现在学生的身体体验、动作规范、主体精神、问题意识、合作交往的过程之中。
2.形成良好的身体练习体验条件之二:适宜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练习体验, 需要学生的认知取向和基本行为与身体练习的规范和要求相符, 而学生的认知取向和基本行为取决于学习方式的合理性。从学生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体验特性来看, “任何一个身体运动技术动作, 哪怕是最简单的徒手动作, 从对动作技术自然面貌的感知开始, 到用自身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只有通过反复的身体体验与练习才能完成。”[5]而体育学习方式的特定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学生才能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 并进行相应的效果评价。“从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 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体验性、接受性、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 大多是以体验性学习方式为主线形成的学习方式组合。”[6]
体育课堂教学中, 适合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体现在, 首先, 实事求是, 主要表现在什么时候需要看示范听讲解就看示范听讲解, 什么时候需要模仿练习就模仿练习, 什么时候需要重复练习就重复练习, 什么时候需要保护帮助就保护帮助, 什么时候需要小组合作就小组合作, 什么时候需要共同探讨就共同探讨;应该做而不做, 不该做却去做, 就不是适宜的方式。其次, 讲求实效, 即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是真实有效的。
3.形成良好的身体练习体验条件之三:完备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 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活动组织和调控等手段, 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 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7]教学是艺术, 其本质是创新, 这是人类对教育教学的共同认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要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在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等方面发展的需要, 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指导和帮助等措施, 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 体验学习过程, 领悟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如何使一堂体育课成为“好课”, 离不开教师完备的教学艺术。教师完备的教学艺术, 能使学生学得扎实而灵活。完备的教学艺术体现在组织艺术、引导艺术、讲解艺术、示范艺术、合作艺术、评价激励艺术、“顺应”和“同化”的艺术等方面。
(二) 一堂好课质量标准的基本指标
从上述的分析和探讨中, 已对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认知。那么, 如何在“真实的学习过程”、“适宜的学习方式”、“完备的教学艺术”等要素的基础之上, 形成一堂好课质量标准的基本指标?需要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维度出发, 以体现在身体体验、动作规范、主体精神、问题意识、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行为特征为内容, 以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认同学习目标、体验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意义和价值为主线, 来建立一堂好课的基本指标。
1.实现真实的学习过程, 需要学生较好地认同学习目标
要使体育课堂教学实现真实的学习过程, 需要学生较好地认同体育学习目标。由于学生体育学习的认知形式有别于其他文化学科, 其认同学习目标的过程相对复杂得多。这是一个从初始感知到身体确认再到意义领悟的认识发展过程, 由此形成了三个最基本的认同环节。无论是由一个技术动作形成的身体练习, 还是由多个技术动作组成的身体练习, 不管简单还是复杂, 都必须经过“初始感知”、“身体确认”、“意义领悟”这三个环节, 才能完成学习目标的认同。但有的身体练习内容, 一次基本的认同环节就可完成学习目标的认同;而有的身体练习内容, 需要多次认同环节才能完成学习目标的认同。学生一旦认同了学习目标, 就会自觉主动地去进行身体练习体验、关注技术动作的规范、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因此,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是真实, 主要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同度, 体现在“身体运动练习的体验”、“技术动作学习的规范”、“善于发现学习的问题”等方面。依此, 可将以上三个方面作为判断学生认同学习目标的评价指标。
2.体现适宜的学习方式, 需要学生形成积极的身体体验
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进行合理的运用并善于对运用的效果进行评价, 这是学生形成良好身体练习体验的基础。因此, 学生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是衡量学习方式是否适宜的依据。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为了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 达成教学目标, 需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运用于学习活动之中, 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以利于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在选择、运用、评价学习方式的学习过程中, 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体验为核心, 体现在身体发展、人格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方面。我们可以从“运动技能形成的规范”、“敢于提出学习的问题”、“与同伴的合作和交流”、“积极情绪感受的体验”、“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与教师的合作和交流”、“运动技能应用的规范”、“学生学习的自我指导”、“社会适应能力的体验”等方面来反映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评价的情况。
3.表现完备的教学艺术, 需要学生领悟体育意义和价值
完备的教学艺术, 来源于教师扎实的教学基础素养, 认真刻苦的教学历练和对教学不懈的追求。教师的教学艺术可从教师的教学创新层面来理解, 而教师的教学创新最终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艺术, 创设适合于学生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体验情境, 进行相应的教学组织活动, 以适应学生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发展;通过引导艺术, 能使体育学习内容与学生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建立相应的联系;通过讲解和示范艺术, 让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基本技术、技能、知识得以清楚地感知;通过合作艺术, 能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场地器材和教学环境间进行合作;通过评价激励艺术, 能使学生较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 进行学习的自我强化;通过“顺应”和“同化”的艺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与学习能力, 与场地器材和学习环境相适应, 努力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简言之, 学生只有领悟到体育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才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强化, 才会充分地布置与利用场地器材和环境, 才会勤于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由此, 将“学生对学习自我强化”、“与场地器材环境合作”、“勤于解决学习的问题”作为判断教师是否具有完备教学艺术的评价指标。
(三) 一堂好课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
从上述的探讨和分析, 一堂好的体育课质量标准的基本要素, 主要有“真实的学习过程”、“适宜的学习方式”、“完备的教学艺术”等, 要从学生“较好地认同学习目标”、“形成积极的身体体验”、“领悟体育意义和价值”三方面, 来筛选和设计质量标准的基本指标。在此基础上, 设计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内容。
1.综合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和指标形成评价标准的内容
从体育教学过程来分析, 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之中, 选择和运用“适宜的学习方式”, 教师具有“完备的教学艺术”, 才能满足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练习体验”的需要。而“真实的学习过程、适宜的学习方式、完备的教学艺术”, 是建立在学生能够“较好地认同学习目标”、“形成积极的身体体验”、“领悟体育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之上, 并体现在相应的学习行为活动中。依据上述对一堂好课质量标准的基本要素和指标的探讨与分析, 将之综合形成“一堂好课”质量标准的指标内容 (见下页表1) 。
2.依据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维度设计评价标准
有了以上的15项“一堂好课”的基本评价指标, 需要设计相应的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的尺度。对此, 将表1中的15项指标对应“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想学’、‘乐学’、‘会学’维度的基本行为特征”[8]形成“一堂好课”的质量评价标准 (见表2) 。在“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中, “想学”是基础, “乐学”是保障, “会学”是关键。这是一种学习过程的递进关系, 有了“想学”才能“乐学”, 有了“乐学”才能形成“会学”, “一堂好课”要以学生的“会学”为落脚点, 以“会学”来形成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
二、实施体育课堂教学的课时评价
对体育课堂教学的“一堂好课”有了一定的认识, 并设计了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 如何进行评价实施操作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现以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课时评价为例, 采用“一堂好课”的标准进行课时评价实施操作。
(一) 从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操作方式
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课时评价, 首先要从评价的目标出发, 来思考和选择评价的操作方式。对于“一堂好课”的判断是多元的, 不同的评价主体会依据不同的评价目标, 选择相应的评价方式, 实施评价的具体操作。
1.粗略型评价
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课时评价具体操作时, 由于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 不可能对一堂体育课实施精细的评价分析, 只能进行粗略的评价判断, 但这种评价也要能尽量客观地反映真实。因此, 从“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出发, “以粗线条的评价内容指标‘动’、‘汗’、‘得’等, 粗略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认知状态给予价值判断。”[9]形成“一堂好课”的粗略型评价 (见表3) 。诚然, 如一堂体育课, 学生能够做到“自觉主动”、“情愿流汗”、“学有所得”, 能不是一堂好课吗?
2.特色型评价
很多时候, 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中, 其评价内容都带有一些“特别”的要求, 如对“转变学生方式”、“学习能力分层”等内容进行重点评价。与此同时, 有很多的体育课堂教学具有一定创新, 有“特别”可取之处。或者, 其教师有自己“特别”的教学风格, 学生有“特别”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操作时, 可将这些“特别”因素当成特色来处理, 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为中来分析和判断某种特色的形成状况。但在形成这些特色时, 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质量作为保证。因此, 要以“粗略型评价”作为“特色型评价”的基础, 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评价的效度。具体评价操作时, 可从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中分析判断“特色”的情况, 同时将“动”、“汗”、“得”的评价标准融入“特色”的评价之中。一堂体育课既有一定特色, 同时学生又“动得多”、“有汗流”、“学会了”, 这样的课应该是一堂好课。
3.精细型评价
为了能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判断, 在评价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进行精细型的评价实施操作。
(1) 使用内容全面的评价表
依据表2“一堂好课”的质量评价标准, 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及标准, 依据高一、二、三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指标权重, 形成“一堂好课”的质量评价表。同时还需要设计学生学习感受的“体育学习情况调查表”, 适时进行评价操作。
(2) 选择相应的评价观察点
体育课堂教学有着较为宽广的场地、变化较多的教学环节、频繁的师生交往等特点, 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课时评价, 需要选择相应的评价观察点 (见表4) 。
(3) 拟订评价具体操作策略
从评价主体的需要出发, 首先考虑选用粗略型、特色型或精细型的评价方式, 然后依据教学内容选择评价的观察点, 再确定评价的基本方法。如, 一看 (进行观察) 、二查 (检查学生练习的效果) 、三问 (采用访谈和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 。
(二) 依评价主体确定评价指标内容
在实施课时评价操作时, 需要考虑评价主体的背景情况。从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来看, 通常能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课时评价的评价主体, 主要有教学管理者 (或专家) 、教师 (或同行) 、学生等。
1.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体。当体育教师成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时, 可以了解自己或同行的教学效果, 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 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由于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把持度较好, 因此, 评价的指标内容可以相对全面而精细, 尤其是对身体练习的技术动作方面的评价。
2.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作为体育课堂学习的主体, 对课堂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因此, 学生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可缺少的主体。在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课时评价时, 需要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但在选择指标内容时, 需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及评价的目标进行设计。一般选择以身体练习体验为主线的评价指标, 如, “⑴身体运动练习的体验”、“⑺积极情绪感受的体验”、“⑿社会适应能力的体验”等指标内容, 进而设计成具体操作的问卷表。
3.管理者成为评价的主体。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管理者而言, 一般包括学校教学管理的行政领导、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教研员、课程专家等。
(1) 学校教学管理者:学校教学管理的行政领导, 一般只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进行一些常规性的教学质量评价, 很难深入, 特别是对体育学习的“动作规范”、“身体体验”方面的评价内容很难做出恰当的判断。因此, 一般采用“粗略型”的评价, 从学生“动”、“汗”、“得”等方面来进行判断是可行的。也可在前面的基础之上, 对学生的合作与交往方面的行为特征给予判断和分析。
(2) 上级部门的教研员:当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教研员成为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时, 其评价自然是专业而权威的。这种评价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判断及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其评价的指标选择和设计可依据评价的目标和具体情况, 采用“精细型”、“特色型”和“粗略型”的评价。
(3) 课程研究的专家: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中, 体育课程专家的参与给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带来了新气象, 广泛建立与专家的教研和学术联系, 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体育课程专家成为评价主体时, 可依据课程专家的需要进行设计, 但要在“一堂好课”评价标准的范围之内。
(三) 被评者的反思与评价者的评点
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是通过评价来提高质量。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课时评价时, 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进行评价反馈, 主要包括被评价者的反思、评价主客双方的讨论及评价者的导向性评点。当对一堂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察、测量、调查后, 将各种信息按评价要求处理后, 方可进行评价反馈。
1.被评者的教学反思
对一堂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反馈时, 首先需要被评者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其目的是通过反思了解被评者的教学意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及教学成功和不足之处。常用方式是由被评者进行自我反思性陈述。
2.教学情况交流讨论
被评者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性陈述, 不可能完全回答评价者对课堂教学所需要了解的内容, 而被评者也不知道评价者需要了解哪些问题, 只有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方可达成统一和满足各自的需要。
3.评价者的导向评点
经评价者和被评者双方的交流与讨论, 在对所评价的课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 需要给予被评者恰当的评点, 以对被评者后续的教学起到激励和发展的作用。这种导向性的评点包括:其一, 课堂总体质量水平, 可用“一堂好课”的标准来判别, 并以此标准作为分析和说明的理论背景, 对课堂教学给予定性 (是不是一堂好课) 。其次, 以“一堂好课”的标准来分析被评者的不足, 并给出解决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吕星宇.论一堂好课的标准[J].教学与管理, 2010 (2) :30-33.
[2]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教育研究, 2003 (2) :53-59.
[3]陈旭远等.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J].教育研究, 2004 (4) :69-72.
[4]成尚荣.体验:学生新的学习方式[J].人民教育, 2005 (9) :9-11.
[5]邓若锋.走出“转变体育学习方式”的认识误区[J].中国学校体育, 2011 (9) :38-40.
[6]邓若锋.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体育学习方式[J].中国学校体育, 2011 (10) :37-40.
[7]王升等.论教学艺术形成[J].教育研究, 2006 (12) :61-65.
[8]邓若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维度[J].中国学校体育, 2012 (3) :39-42.
我国企业实施ERP应掌握好重点 篇4
1、实施ERP前进行科学、严谨的预期经济效益评价。企业的一切活动是以获取利润为最 终 目标的。如果不顾经济效益,而盲目的实施ERP,不管它是多么现代,多么时髦,多么热门 ,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是有害的。在我国的企业中,似乎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只求最贵 ,不求最好"。随着ERP在我国热起来, 很多企业老总盲目跟风, 没有可行性研究报告,没 有预期经济效益评价,就开始上ERP,而且还要上最"贵"的,结果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 是ERP 没有实施完工,就因为资金预算问题而被迫停止;二是ERP实施完成,能够正常运行, 可是企业的效益没有提升,反而是成本不断上升,在ERP项目上收不抵支,使企业在竞争中 处于被动的局面。由此可见,没有可行性研究和预期经济效益评价的ERP项目的实施是危险 的,不考虑经济效益而盲目地实施ERP更是ERP最终失败的导火线。因此,一个企业在实施ER P项目之前,必须把获取更多的利润放在首要考虑位置,进行科学有效的可行性研究与严 谨实际的预期经济效益评价,ERP项目的实施才有依据,ERP也才有进行下去的必要。
2、选择适合于自己企业的ERP产品。目前ERP生产厂商很多,ERP产品国内外合计不下几 十种 。如国外的有SAP公司的SAP R/3,Raan公司的Triton,Peoplesoft公司的Peoplesoft,甲骨 文 公司的Oracle Manufactaring等;国内比较知名的有用友ERP,金蝶ERP等。面对这些林林总 总的ERP软件,企业应该如何选择是摆在ERP负责人面前的一道难题。由于ERP系统本身纷繁 复杂,ERP软件本身也可能存在各种功能不足或潜在的软件缺陷,我们称之为"软件功能风 险",针对目前中国市场上的ERP软件,主要存在的软件功能风险有:软件功能与企业需求 的满足程度,系统的集成性,软件的成熟性和稳定性,对中文界面和数据的支持程度, 软件系统流程与企业业务的适应程度等。因此,在选择ERP软件时:第一要充分验证ERP系 统与 企业自身业务流程相匹配。第二要充分考察软件供应商的服务能力。成熟的ERP供应商不仅 能给企业提供优秀的产品线,更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真正从企业当前状况出发,并能提供 稳定持续的服务能力。第三要充分考察ERP软件供应商的实施能力、本地化程度(针对国外ER P)以及系统的扩展性。
3、科学合理地组织ERP实施队伍。ERP项目实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因其技术上 的二 重性,即软件技术与管理技术,决定了其在人员组织上的多元化。有些企业认为软件供应商 或系统集成商有丰富的ERP实施经验,而采取将ERP系统实施完全外包的方式。实际上,没有 企业内部人员参与,软件供应商或系统集成商无法对企业的业务或流程有深刻而准确的了解 ,难以真正按照企业实际需要实施ERP系统,最终与企业的需求背道而驰。另外,完全由企 业内部技术人员单独进行项目实施,也是不可取的。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缺乏对软件深入的了 解和ERP项目实施的经验,在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机构工作时存在种种不便,对推动和控制 整个项目的进展存在困难。将这两方面的弊端综合起来考虑,建议由企业内部高级管理人员 、ERP实施技术人员,以及具有丰富ERP系统项目实施和企业流程管理经验的咨询人员组成项 目实施小组,协同工作。这可以提高ERP系统实施的成功率,缩短周期,减少风险。企业高 级管理人员加入实施小组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其一,高级管理人员最了解企业全局业务流 程,明白企业目标,知道企业需要什么,对ERP系统的个性化、集成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二,ERP系统的实施牵涉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实施的过程中会与各个部门发生业务往 来。高级管理人员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利优势,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工作,统筹安排跨部门 的实施人员,避免出现实施过程中的员工抵触现象。ERP实施技术人员主要是由软件供应商 或系统集成商提供有着丰富ERP实施经验的外部员工组成,是ERP实施的一线工作人员。咨询 人员是连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桥梁,咨询人员一般是具备ERP项目经验与企业流程管理经 验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向企业内部人员传授ERP实施的经验与技术,为管理人员解决ERP 技术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向外部技术人员传达企业管理流程以及企业ERP实施目标,让技 术人员将ERP软件很好的与企业整合起来。
4、把握好企业与咨询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实施队伍中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ERP的业 务流 程和管理理念一般只是刚刚入门,他们无法把刚学到的一点知识立即变成用以规范业务流程 的、系统的管理制度,即便能做出来,也不会是最完善、最科学、最合理的规章制度。而咨 询商已具有系统的ERP业务流程操作和管理知识,以及ERP实施的经验。他们不仅仅要对企业 进行管理咨询、培训和指导,而且应当承担为企业制定业务流程的岗位职责和相应的管理规 章制度;另一方面,企业实际支付的软件费与咨询费比例一般在1∶1或1∶15左右。按此 比 例,若咨询公司提供的只是培训、咨询、指导等行为性义务,而不参与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 ,就有点权利和义务失衡。因此,企业在与咨询公司签定合同时,一定要明确权利义务关系 ,这方面做得好坏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实施ERP的成功。
实施好作文教学 篇5
新课改后,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通过学习古代诗文, 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培养热爱中华文化传统、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文化的一脉传承是一个民族得以繁衍并焕发生机, 呈现顽强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只有让学生真正懂得古代文化传统的精华并热爱它, 才能让学生更喜欢接受传统文化, 以传承文化为己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 好之不如乐之”, 如何建立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 又能感受到乐趣的古诗文教学课堂就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本人就高中一年级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等进行了研究。对我校2004级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入学一个月后, 进行古诗文的兴趣等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96份, 回收196份, 其中有效问卷193份, 无效问卷3份。
其统计结果为:在对古诗文学习的基本情况的调查中, 认为学习古诗文很重要的占95.92%, 喜欢上古诗文课的有23.47%, 对学习古诗文有兴趣的只有18.37%, 认为古诗文知识生动有趣, 学起来不感到单调枯燥的占18.37%, 觉得古诗文学习比较难的有81.63%, 感觉古诗文背诵难的占61.66%, 感觉古诗文的语法难的人有81.35%, 感觉古诗文难以理解的占82.90%, 感觉古诗文枯燥、无趣的有81.63%。在关于学习古诗文的目的的调查中, 学习古诗文主要是因为古诗文是高考中必考的项目的占82.90%, 学习古诗文是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只有2.04%, 学习古诗文迫于家长的压力的占18.37%, 被古诗文课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而想去深入探究的人有18.37%, 是为了得到周围同学的称赞的有6.22%, 为了免受老师的批评的人占5.10%, 为了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占81.63%, 因为古诗文的学习对于现在的生活有帮助的有12.24%, 因为经常利用所学的古诗文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有12.24%, 是出于维护班级荣誉的考虑的人占1.02%。
研究发现:95.92%的学生认为古诗文学习很重要, 但81.63%的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没有兴趣, 感到古诗文学习较难。76.53%的学生不喜欢上古诗文课。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古诗文学习很重要, 但却对古诗文学习兴趣缺乏, 不喜欢学古诗文呢?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有紧密的联系, 没有学习兴趣是无法主动地学好古诗文。因此, 有必要对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动机和兴趣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以明确影响其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
本人进一步对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调查, 调查发现:2.04%的学生认为学习古诗文是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18.37%的学生学习古诗文是迫于家长的压力, 6.22%的学生学习古诗文是为了获得周围同学的称赞, 5.1%的学生学习古诗文是为了免受老师的批评, 81.63%的学生学习古诗文是为了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仅有12.24%的学生学习古诗文是因为古诗文的学习对于现在的生活有帮助, 会利用所学的古诗文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为进一步明确影响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动机的最主要原因, 我对可能影响古诗文学习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肯德尔相关分析, 以P<0.05为有显著性意义。当P<0.05时, 则认为该因素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动机) 的原因。相关系数 (r) 为该因素与学习兴趣 (动机) 的相关程度, 相关系数为正值, 表明二者为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负值, 表明二者为负相关。相关系数 (r) 越接近1, 则表明这二者越相关。其结果见表1、表2。
注:*表示当P<0.05时, 为有显著性意义, 表明该项因素与学习动机相关。
注:*表示当P<0.05时, 为有显著性意义, 表明该项因素与学习兴趣相关。
对影响学习古诗文动机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发现, 认为学习古诗文重要仅与“古诗文是高考中必考的项目”“为了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有关。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与古诗文学习“背诵难”“语法难”“古诗文难以理解”“古诗文枯燥”呈负相关, 即越是觉得古诗文背诵、语法难, 古诗文枯燥, 就越没兴趣;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与其实用性密切相关, 且呈正相关:认为学习古诗文“对现在的生活有帮助”“经常利用所学的古诗文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 且认为这种学习的实用性越强者, 其学习兴趣也越大。
这一研究表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动机来自于高考的压力。对于古诗文学习的兴趣缺乏与其语法、背诵难、难以理解有关, 与学生觉得其枯燥、无趣有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就应该立足于解决这三个问题。同时研究发现, 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与古诗文学习的实用性有密切关系,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 将古诗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无疑是让人难过却又很能展示现实状况的一个调查结果, 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和思想精粹在现在高中生的眼中仅仅只成为了获得高分的工具。而学习古诗文的最大阻力和我们一直以来的了解相符, 就是古诗文课堂的枯燥无味, 古诗文知识的难以掌握以及对古诗文背诵的反感。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其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本研究表明提高学生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讲究古诗文教学的艺术, 使古诗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2) 帮助解决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难题, 特别是语法、背诵、理解上的难点; (3) 古诗文的教学立足于学以致用。为此, 我通过摸索总结, 得出“三有”教学法, 进行古诗文教学。
何谓古诗文教学“三有”原则呢?“三有”指的是有效、有趣、有益。
有效是指针对古诗文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时间,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古诗文知识, 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并帮助解决它, 让学生不再只是懂得死记硬背知识点, 而是引导学生掌握古诗文学习的方法, 变混乱为有序, 变被动为主动, 降低古诗文学习的难度。
有趣则是指针对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 唯有兴趣才能引领学生迎难而上, 才能调动学生的全部积极性, 才能让学生有钻研的劲头。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 针对学生的兴趣集中点, 创设种种新鲜、活泼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进行古诗文学习, 从而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有益是古诗文教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体现。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古诗文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引导作用, 心悦诚服地感受古诗人智慧的伟大和独特之处, 从古人的身上学习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观点, 从字里行间体悟古人的情感和品格, 在感动和沉思中得到情与理的升华。
针对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总结出教学方法的“三有”原则, 从根本上解决古诗文教学的难题, 本人运用这个原则进行了几年教学实践和总结, 在不断补充和修正下, 对于“三有”原则的具体实施方式有了一些心得, 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验证了这一原则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有效性原则主要是要在古诗文学习中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得到最大的收获,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让学生感觉到古代诗文与生活息息相关, 离他们并不遥远。
例如:利用成语, 贯通古今。
教学十余年来, 我越来越体悟到成语的妙用:成语, 是古代词语的存留, 它是语言实践的结晶。大部分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 或源自轶闻遗事、谚语、歇后语。成语中词的意义和语法结构, 保留了古汉语固有的特色, 按照文言语法的特点来解释这类成语, 才能准确地理解它的意义。所以, 反过来, 我就利用学生们平时耳熟能详、熟知熟用的成语来联系诸如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等文言知识。
有趣性原则的确立源于兴趣是一切学习与探究的开端, 没有了兴趣, 那么任何行为都是没有发展前景的。那么如何让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古诗文学习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例如:巧妙导入, 趣味开讲。
当学生面对古文, 首先从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排斥和厌恶。那么作为一篇课文开篇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开头能够引人入胜, 充满趣味, 那么不但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 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接下来的学习自然就充满动力。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
苏格拉底认为, 教育者的任务并不是要臆造和传播真理, 而是要做一个新思想的“产婆”。他的讲学总是用对话、提问和暗示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其主动地寻求答案。因而, 有益原则更趋向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古诗文的作用和魅力。
例如:开展活动, 体悟精华。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开展辩论、知识竞赛、即兴演讲等活动, 将活动与课本的学习结合起来, 既有效解读课本, 同时又提升了个人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 从课文的解读中得到方法, 深切体会了古人的智慧对学习、生活乃至人生的益处, 从而更加热爱古诗文学习。
通过实施“三有”原则, 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古诗文成绩以及假期阅读古诗文数量上都有显著提高, 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提高, 感到古诗文学习的难度下降。
在课外, 本人通过“学校课本剧大赛”, 组织学生将古诗文课本改编后, 以舞台剧的形式演出。让古诗文学习走出课堂, 走进学生的业余生活, 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并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古诗文的魅力和美感。
《诗经》的质朴, 《楚辞》的飘逸, 魏晋风骨丰神俊秀, 唐代的华彩辞章, 宋代的悲慨情怀, 这些都沿着千年历史的长河滚滚而下, 流进每个人的心中、梦里。这其中闪烁着智慧者的光辉, 勇敢者的豪迈, 超脱者的淡泊, 仁爱者的胸怀。毋庸置疑地说, 作为古代传统文化重要传承者的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我感到任重而道远。我愿引领着一代代的接班人, 牵着古人的手, 继承古人的智慧, 领悟古代诗文的精华, 寻求更为有效的方式将古代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何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中青年教师语文沙龙纪要[J].语文学习, 2003 (l) :14—16.
实施新课程应处理好四种关系 篇6
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传统体育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主,十分重视动作技术细节的观点;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过于呆板、僵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会影响《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选择和创造学生所喜爱的新的活动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当然,我们对《体育教学大纲》和传统的体育教学也不能全盘否定,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加以分析,汲取传统体育教学中的精华,结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灵活、有效地运用到体育教学实际中。我们要深刻理解其内容实质,抓住体育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好传统体育教学与《课程标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探索一条新的路子,切实搞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一定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又积极影响内容。当形式适应于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当形式不适应于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抛弃旧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建立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体系。
《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没有作具体的规定,这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但是,选择教学内容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2.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3.引导学生的运动兴趣;4.提倡教学内容的生活化;5.教学形式要多样,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的学习。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绝不是对传统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修修补补,也不是教学内容的随意选择。而是科学、有效地选择贴近学生、教师和学校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丰富多彩,不但要选择学生所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还要不断将新的富有实效性、趣味性,符合学生个体需求的运动项目“请进”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必须根据项目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让内容和形式得到和谐统一。
三、现实与需要的关系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的选择上,强调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善待每一位学生,高度重视激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诚然,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实施《课程标准》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更要符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但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拔高学生的需要,任凭学生的心愿,这使得学校的场地、器材难以满足,运动安全难以保证,组织教学有一定的困难,教学的效果难以保证。因此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运动项目的不同兴趣和需要,丰富课外体育活动课内容、形式,努力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为满足学生的需求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要利用社会体育资源,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体育活动,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摸清“家底”,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的内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把积极引导与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相结合,切实处理好体育教学中的现实与学生需要的关系,把握好《课程标准》中“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内涵,切不可片面地解读。
四、技能与活动的关系
《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意义作了如下的表述: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学习的领域,该领域与运动参与一起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课程的特征,“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和摆正技能与活动的关系。对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不过分强调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苟求技术动作的细节,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分享体育活动的乐趣,让学生从体育活动中,获取体育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运动的技能,把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学习运动技能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既要正视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又要摆正其位置,可以说运动技能领域学习是主干,更是手段,切不可狭隘断裂。
【实施好作文教学】推荐阅读:
“祖国好 家乡美”实施方案10-07
双强六好活动实施方案10-10
小学话题作文实施策略09-20
山城街道实施家风家训评选助推好风尚形成06-09
东陈小学科普劳动实践基地实施方案好07-08
“感恩”绘画、作文竞赛活动实施方案09-01
镇进一步创建六好关工委实施方案06-26
如何做好小学生作文指导实施方案08-03
系列化作文教学效果好08-16
实施情感教学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