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保险(共11篇)
商业健康保险 篇1
商业医疗保险只对承保对象实际产生的医疗费用提供报销,而不同的商业医疗保险其报销范围是不同的。费用报销型险种它可报销住院医疗费用,但报销范围不同产品有不同规定。
商业医疗保险是什么?商业医疗保险多少钱?
什么是商业医疗保险
商业医疗保险是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国家鼓励用人单位和个人参加商业医疗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营的,赢利性的医疗保障。消费者依一定数额交纳保险金,遇到重大疾病时,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
商业医疗保险的险种
商业医疗保险(Insuranceformedicalcare)是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国家鼓励用人单位和个人参加商业医疗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营的,赢利性的医疗保障。消费者依一定数额交纳保险金,遇到重大疾病时,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
商业医疗保险的投保渠道
网上投保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出现一批在线投保比价平台。消费者只要乐意,就可以在网上查到险种的基本内容,例如承保范围、保障金额、保费、时效等等。轻松填写一些基本资料,选择想要投保的险种就可以完成投保。
代理人服务
虽然越来越多的投保渠道纷纷登场,可比较传统的代理人制度依然有它的优势。代理人对自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非常了解,而且也有不少保险公司积极对自己的代理人进行财务规划等培训,使得代理人能够针对客户不同的职业、年龄、家庭结构等因素,设计比较完善的保障方案。同时,选择通过代理人购买的另一大好处是可以得到续期、理赔等售后服务,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
保险代理公司
如果说,由于保险代理人只能推销自己公司的产品,其中不免存在言过其实、不够客观的方面,那么保险代理公司则可以推荐不同公司的险种,让消费者有个比较,也能比较客观地分析险种,更好地满足投保人需要。这种产品间横向比较使投保人选择的范围更加广泛。这也是保险代理公司的最大优势。
保险经纪公司
代理人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代表保险公司的利益;而经纪人则是投保人的经纪人,考虑的是投保人的利益。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保险经纪公司比代理人或是保险代理公司来得更加客观些。这样,更有利于投保人找到合适的保险组合,不受代理人或者代理公司偏好的误导。
银行投保
通常在银行销售的保险是设计比较简单,消费者容易理解的储蓄、分红型保险,而需要仔细研究条款的健康险、长期寿险等产品,在银行柜台上很少见到。在银行买保险非常方便,只要当场签保险合同即可,在费率上通常会低一些。
商业医疗保险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商业医疗保险最突出的问题是价格高,保障程度低。
虽然医疗保险的投保价格超出百姓的承受能力,但经营此项业务的许多保险公司仍然亏本,主要由两种现象导致:
一是逆选择,即投保者在得知自己得病时才去投保,并以各种手段瞒过保险公司的检查,投保后保险公司不得不依照条款支付其医疗费用。
二是道德风险,即病人和医院联合起来对付保险公司,采用小病大治、开空头医药费的方式,使保险公司支付高额费用。在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人不住院,只在医院虚开床位的骗取保险费的方式。
我国医疗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由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补充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三者共同支撑的健康保障体系。新医改确定,单位为职工交纳其工资总额的6%作为统筹基金,职工看病所需费用超过本地年平均工资的10%的,统筹资金开始为职工支付费用,但最高支付限额控制在本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四倍左右。
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险种类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各大保险公司的商业医疗保险险种也顺应形势,逐渐多了起来。那么,商业医疗保险究竟有哪几大类险种,它们各自保哪些,不保哪些,投保时有何具体规定?下面对医疗保险险种作了简要概括:
普通医疗保险
该险种是医疗保险中保险责任最广泛的一种,负责被保险人因疾病和意外伤害支出的门诊医疗费和住院医疗费。普通医疗保险一般采用团体方式承保,或者作为个人长期寿险的附加责任承保,一般采用补偿方式给付医疗保险金,并规定每次最高限额。
意外伤害医疗保险
该险种负责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支出的医疗费,作为意外伤害保险的附加责任。保险金额可以与基本险相同,也可以另外约定。一般采用补偿方式给付医疗保险金,不但要规定保险金额即给付限额,还要规定治疗期限。
住院医疗保险
该险种负责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伤害需要住院治疗时支出的医疗费,不负责被保险人的门诊医疗费,既可以采用补偿给付方式,也可以采用定额给付方式。
手术医疗保险
该险种属于单项医疗保险,只负责被保险人因施行手术而支出的医疗费,不论是门诊手术治疗还是住院手术治疗。手术医疗保险可以单独承保,也可以作为意外保险或人寿保险的附加险承保。采用补偿方式给付的手术医疗保险,只规定作为累计最高给付限额的保险金额,定额给付的手术医疗保险,保险公司只按被保险人施行手术的种类定额给付医疗保险费。
特种疾病保险
该险种以被保险人患特定疾病为保险事故。当被保险人被确诊为患某种特定疾病时,保险人按约定的金额给付保险金,以满足被保险人的经济需要。一份特种疾病保险的保单可以仅承保某一种特定疾病,也可以承保若干种特定疾玻可以单独投保,也可以作为人寿保险的附加险投保,一般采用定额给付方式,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一次性给付保险金,保险责任即终止。
报销范围
目前商业医疗保险主要有住院津贴型和费用报销型,前者保险公司以每天固定金额,对被保险人住院治疗期间损失进行补偿,此类产品不与社保或其它类别的商业医疗保险重复,是上佳选择。
商业医疗保险只对承保对象实际产生的医疗费用提供报销,而不同的商业医疗保险其报销范围是不同的。费用报销型险种它可报销住院医疗费用,但报销范围不同产品有不同规定。部分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险合同规定,实际医疗费用须在社保报销范围内才能报销。若已从社保或其他社会福利机构取得赔偿,保险公司仅给付剩余部分,社保不能报销的(进口药、特效药、特护病房等),此类商业医疗保险同样不能报销,其作用仅在于对社保报销后,对需按比例自负的部分进行赔偿。而部分商业医疗保险则规定,只要是实际发生的合理费用,都可按比例或在一定免赔额后,得到保险公司赔偿。
商业健康保险 篇2
1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现状
近几年来, 我国健康保险业务量迅速增长。十六大以来, 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 年均增长速度高于30%。2006年, 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75.66亿元, 同比增长20.28%。2007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84.2亿元。健康险在人身险总保费收入的占比由1999年的4.2%增至2006年的8.8% 。在业务总量继续增长的同时, 健康保险市场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 近100家保险公司开办了各类健康保险业务, 其中包括: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 形成了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近10亿元, 市场份额提升较快。另外, 健康保险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已提供健康保险产品近千种, 分为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四大类, 并开始向居民的健康管理等服务领域延伸。目前虽然产品仍然以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导, 但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健康保障功能进一步显现。
2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 但总体而言, 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 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整体规模小。与国外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情况相比,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普及率很低。美国参加各种商业健康保险的人口占85%。我国台湾地区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高达96%。2006年我国人均商业健康保险费支出还不到30元, 是美国2001年的1/90;2006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深度仅为0.293%, 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3%) 。二是产品单一、同质性严重、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虽然目前市场上健康险产品近千种, 但基本上表现为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具有较强替代性的保险产品, 或者是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团体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并且集中在定额给付型的疾病保险产品, 短期 (如一年期) 的产品居多。补偿性的医疗费用保险产品如个人住院费用医疗保险、门诊医疗保险产品少;长期保障的产品少。而这些恰恰是老百姓所需要的。这样, 市场上一方面表现出社会公众对健康保险需求迫切,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三是保险费率偏高, 保障程度偏低。老百姓生活确实需要商业健康保险, 但事实上它与老百姓的距离却很远。对老百姓而言, 目前商业健康保险最突出的问题是价格偏高,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缺乏精算所需的疾病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率等基础数据, 由于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疾病发病率和医疗费用率有很大不同, 而且数据变化很快, 监管部门要想制定出一张统一的、全国性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难度很大, 因此国内至今没有一张统一、科学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保险公司为了避免收不抵支在产品定价上偏于保守, 而高高在上的价格难以吸引更多的投保人以摊薄风险降低单位保费, 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从保障效果来看, 保障程度偏低。对于重疾险, 保险公司往往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 制定出非常苛刻的理赔条件。与普通人对于疾病保险的直观理解不同, 市面上的重大疾病保险并非只要得了保险合同上规定的疾病就可以得到赔偿, 事实上要获得赔付, 不仅要得规定的病, 还要按规定的方法诊断与治疗, 甚至还要按规定的症状去生病。在很多情况下, 当满足了保险合同的赔付条件, 患者已经濒临垂死的境地, 从而让疾病保险的保险目的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而健康保险的另一大类型-费用报销型保险, 往往是一年期的短期险种, 续保审察严格, 并且有投保年龄上限, 因而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医疗保障需要。四是保险条款不严谨、不完善, 管理的随意性大, 实务操作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专业化经营。目前,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基本上采取附加于人寿保险业务由寿险公司统一经营的模式, 缺乏专业性。完全用寿险、财产险的经营理念和组织来经营医疗险, 造成产品开发、流程设计、风险评估、风险监控、专业培训和市场营销的系统偏差。
3 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几点建议
3.1 营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给予商业健康保险应有的社会地位。国家应将其作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纳入其中, 并以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形式确定下来。财税政策支持。国家财税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以鼓励商业健康保险的快速发展。一是应允许经营健康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享受以下税收优惠: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 利润免征所得税。二是应允许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投保人, 其缴纳的保费和获取的保险金享受以下税收优惠:若企业团体投保的保费支出部分, 可以在一定额度内列入成本, 在税前列支;个人缴纳的保费部分, 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且个人获取的医疗保险金也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认同感。保险公司应定期运用典型赔付案例, 积极宣传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大力普及健康保险知识, 增强社会各界的保险意识, 以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认同感与亲和力, 使政府重视, 政策支持, 企业欢迎, 百姓拥护。政府在健康医疗保险市场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应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①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扩大覆盖面, 使广大职工真正享有医疗保障。②加强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这是规范医疗行为、防范道德风险的关键。③对药品生产流通环节进行监控, 从源头上治理“回扣促销”等不正之风, 使患者既享受到较廉价的药品, 同时又保证用药安全。
3.2 注重市场调研, 把握市场需求, 重视产品开发战略
为使推出的健康险产品能够被市场所接受, 保险公司必须注重市场调研, 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年龄群体对商业健康险的需求状况, 并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实力确定目标市场。在险种开发方面, 对于低收入、无保障的人群提供低价格、宽范围、低保障的险种;对于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职工人群, 提供低价格、窄范围、高保障的险种;对于较富裕的年轻群体, 提供价格与保障程度比例适中、保障期限长、保障范围有针对性的险种;对于高收入的中年群体提供高价位、保障全面的保险产品。
3.3 实施人才培养战略, 强化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
商业健康保险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管理难度大的业务, 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如医学技术人才、精算人才等。保险人在开展健康险业务的同时, 应切实加强对健康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储备一批医疗管理人才, 建立起一支复合型的健康险专业人才队伍。
3.4 保险公司应加强医保合作, 积极探索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有效合作途径
在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中, 医疗服务提供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探索建立医保双方的利益共享机制, 有利于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建立有效合作关系, 增强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风险控制意识, 使保险公司在保证被保险人获得良好医疗保障服务的同时, 能够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在实务中, 医保双方主要有如下合作途径: (1) 选择定点医院。保险公司可就健康保险保障范围内的医疗收费标准、医疗服务质量等内容, 在各医院之间进行公开招标, 引入竞争机制, 从中遴选出若干服务规范、信誉良好的医疗机构, 并与之签订合作协议。保户来此就医, 只要属于保险范围内的病种, 可不先缴费, 而是事后由医院凭相关证据与保险公司结算, 以切断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现金流”。如果非特殊原因, 定点医院超过预先约定的费用标准, 保险公司就要从付给医院的费用中扣减超过部分。如果节省了费用, 医院则可以从保险公司拿到额外奖金。 (2) 选择合同医生。目前, 医疗费用无从控制, 其中较大原因乃是病人就医是一种随机性极强的无权选择, 缺乏引导性。所以, 保险公司有必要在定点医院中再选择合同医生, 为费用控制装上“双保险”。 (3) 相机审查医疗服务。即保险公司可委派资深医师对定点医院和合同医生进行随机抽查, 此举意在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的协调管理, 审核医院或医生所提供的施治方案和用药在医疗上是否必需和适当, 以把好核赔关。 (4) 大力推进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网络建设。在针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内容上, 保险公司应积极推动定点医院的电子化建设, 由从初级的病历调阅、治疗调查等手工管理模式, 逐步转变为通过网络化来实现费用控制和医疗服务协调管理, 从而形成管理式医疗。 (5) 保险公司通过参股或控股等方式, 参与医疗机构管理, 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统一体。总之, 有效的医保合作模式可创造出政府、保险公司、医院、保户“四赢”的局面:政府解决了医改所带来的重大疾病无保障的难题, 保险公司卸去了医疗费用无从控制的隐患, 医院在医改冲击后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保户则获得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健康保障。
3.5 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控制体系
一是建立专业的精算体系, 注重积累精算数据, 加强精算评估, 科学厘订产品费率, 防范产品开发风险;二是建立专门的核保核赔体系, 制定和实施健康保险核保核赔管理制度, 加快研发和推广健康保险专用的核保核赔管理手册等专业技术工具。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但综观目前国内的健康保险市场,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其发展速度、规模、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落后。分析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专业化,建议
参考文献
[1]KennethBlack, Harold D.Skipper.人寿与健康保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2]吴定富.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J].中国金融半月刊, 2003, (11) .
商业健康保险从幕后走向台前 篇3
2014年的9月,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在一次全科医生的论坛上对和睦家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的方式进行过一番阐述,在她看来以盈利为目的的民营高端医院除了做好医疗服务,更要关注患者本身的健康维护过程。而这个过程除了加强宣教,更需商保机构通过提高保费等强制措施的介入,以鞭策被保险人对自身进行有效的健康干预,达到医院、患者、商保机构的三者共赢。而在国外,商保机构通过提高保费、不予续保等强制手段,迫使被保险人关注和维护好自身健康的“霸道”做法,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肯定和支持,因为,健康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公司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反观国内的公立医院,它们承担着救治病患的角色,对于健康维护、健康管理的手段寥寥。医生和病患被困在不大的诊室之中,只有患病后才能彼此得见;而本该承担预防和维护健康职能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即便有心降低赔付率,碍得医院才是大佬,虎口夺食总不是件易事;加之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内容并不被老百姓认可,缺乏精确的数据支撑,相关政策支持也处于缺失状态。久而久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成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野孩子,险种推广也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
但我们也看到,很多公立医院开始意识到“爹娘已经没钱”的现实,加紧与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另一方面,商保机构也明白“等靠要”不如自己积极争取,投资医院、养老院、医药产业等等大健康产业的举动既盘活了资金,也抓住了市场的主动权。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商业健康险机构、诊疗机构等健康服务提供者们将与全社会一起承担起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的重任。届时,健康长寿将不是梦想!
商业养老保险简介 篇4
最常见的几种理财方式对比
对于养老计划最基本的要求是追求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有一定强制性原则,所以需要将养老计划与其他投资分开。其中最常见的几种理财方式是:银行储蓄、债券、股票和保险。一般来说,前两者在资金方面非常安全,可以比较灵活的取用,但是近年来货币市场一直处于利率下降区间,存在银行的资产甚至有贬值的可能;股票看似收益高,但伴随着非常高的风险,一般不建议作为养老规划的主要部分。而保险具有“半强制储蓄”的作用,做到专款专用。最重要的就是,当意外事件发生时,只有保险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付一笔保险金,以解燃眉之急。因此进行养老规划的时候,保险必不可少。
商业养老保险险种比较介绍
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离不开对商业养老保险险种的比较,通过对比分析才能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保险险种。现在保险公司主要有4种养老金积累险种:传统型、分红型、投连险和万能险。
传统型养老保险
传统型养老保险的回报率是固定的,投入也相对较少,缺点就在于难以抵抗通胀的影响。因为购买产品的利率是固定的,如果通胀率比较高,从长期来看,就存在贬值的风险,所以这类保险比较适合保守、年龄偏大的投资人。
分红型养老保险
分红型养老保险通常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这个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一般只有1.5%~2.0%。分红险除固定生存利益之外,每年还有不确定的红利获得。缺点就是分红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挑选一家实力强,信誉好的保险公司来购买该类产品。该类养老保险比较适合理财比较保守,不愿意承担风险,容易冲动消费,比较感性的投资人。
投连险
投连险是是一种以投资为主的高风险高收益险种,盈亏由客户全部自负,其劣势就在于它是保险产品中投资风险最高的一类。如果受不了短期波动而盲目调整,有可能损失较大。比较适合人群那些年轻,能承受一定的风险,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投资人。
万能险
万能险可有效抵御银行利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保底收益比较固定,劣势就在于存取灵活,对储蓄习惯不太好、自制能力不够强的投资人来说,可能最后存不够所需的养老金。因此比较适合那些理性,坚持长期投资,自制能力强的投资人。
完善保险组合,实现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一个科学合理的保险组合,需要对家庭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做好综合考量,做到比较全面的安排和配比,不要因为特别偏好某一类投资工具,而增加未来养老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正确的投资组合是成功的关键,多元化投资是一个长期战略,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不是几个月或几年就能成功的,因此要坚持投资组合。
首先考虑意外、住院医疗及重疾险
正确的投保顺序应是首先考虑意外、住院医疗及重疾险,之后再考虑教育金保险和养老险,最后就是关注投资型保险。因为随着人的年龄增大,身体抵抗力是成反比的,抵制相关风险的能力就相对很弱。所以,你首先必须考虑医疗保险,然后才考虑其它的保险产品,这样才有意义。
理财原则以保值增值为核心
商业保险调查表 篇5
非常感谢您对此次调查的支持,如有疑问,请致电薪酬福利热线********。
工作地区:办公室
西北区西南区工厂总部北区东区东北区南区**工厂**工厂**
1、你是否有收到《员工商业保险福利手册》?
A有B没有
2、您是否清楚了解您可以享受的商业保险的保障内容?
A知道B不知道C部分知道
3、您是否知道您可选择购买配偶和子女的附属保险(需自付费),并且清楚了解其保
险内容?
A知道B不知道C部分知道
4、您是否清楚了解商业保险的索赔程序、文件要求,或知道可从哪些途径知道这些信
息?
A知道B不知道C部分知道
5、您之前的理赔,从您交单至理赔款项到账,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A半个月B一至二个月C二个月以上
6、您是否认为现行的商业保险项目足以作为您的社会保险的补充?
A是B否
如答案为“否”,请详细说明或您认为需要增加哪些商业保险的项目?
详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您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理赔进展、和查询的途径?
A是B否
8、您是否满意中意保险公司的服务态度?
A很满意B满意C不满意
9、您认为商业保险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详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业养老保险如何购买? 篇6
关于缴费和领取方式。商业养老保险在缴费方式、领取方式比起社会养老保险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缴费方式你可以选择一次性交清,也可以是5年、10 年甚至20年分期交,开始领取年龄可以是50岁、55岁、60岁或65岁,领取方式可选择年领、月领两种,不论何时领取,保证最少领取20年或至85岁。这种灵活性是社会养老保险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也需要购买者在购买之前做好自己的财务规划,以选择适合自己方式的商业养老保险。
关于风险。目前的商业养老保险主要分传统型、两全型、投连型和万能型。传统型的预定利率是固定的,并且以年金产品居多,两全型的则兼具保障和分红功能,对抵御通货膨胀有很好的效果;投连型产品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收取账户管理费等费用,盈亏全部由投保人自己负责;而万能型产品一般有保底收益,保险 公司也要收取保单管理费、初始费等费用,因此此类产品适合长期投资,一般要在5年以上才能看到投资收益。每一种养老保险都有自己的特色,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前面两种的回报额度明确,且投入较少,比较适合工薪阶层的养老需求;而后两种有投资性质,需要投入的资金较高、风险较大,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收入人群。因此选择的时候要衡量一下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有多大。
商业健康保险 篇7
一、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2011年, 全国共有近百家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健康保险业务, 备案销售的健康保险产品近2000种, 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91.7亿元, 同比增长20.6%。从公司类型看, 寿险公司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35.6亿元, 同比增长20.4%;产险公司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6.1亿元, 同比增长22.7%;从产品期限看, 短期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86.4亿元, 同比增长15.3%;长期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05.3亿元, 同比增长24.7%。从销售对象看, 个人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00亿元, 同比增长21.2%, 团体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91.7亿元, 同比增长19.1%。
二、保障范围日益全面
2011年在售的健康保险产品涵盖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四大类。其中, 疾病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70.5亿元, 同比增长22.8%, 占比53.6%;医疗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16.6亿元, 同比增长17.1%, 占比45.8%;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0.9亿元, 同比增长39.8%, 占比0.1%;护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6亿元, 同比增长3.1倍, 占比0.5%。未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 人民群众对护理保险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三、健康保险服务逐步创新
商业健康保险 篇8
关键词:健康保险;互联网;健康服务;医疗体制
一、 引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并成长为了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慧,2009)。然而,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的保险市场相比,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处于初级阶段,相对滞后于中国的总体经济发展(顾昕,2009)。这表现为健康保险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健康险的渗透率相比发达经济体较低,现有健康险的盈利状况不佳等。如何克服这些缺陷,推动中国健康保险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保险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也关系到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李玉泉,2008)。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兴起、发展以及向产业领域的渗透扩撒,大批产业以新的商业模式获得了快速发展。代表性产业如零售、金融、医疗等。互联网技术向健康保险市场的渗透必将重构其发展模式,并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从实践来看,许多保险公司开始自己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健康保险管理平台。因此探索互联网重构健康保险市场的逻辑对于保险公司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推进健康保险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发展缺陷及其根源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它能够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消除中间环节、变革产业链等多种方式重构产业体系。就一个具体的产业而言,这种重构力量的相对大小由该产业领域内现有的缺陷或无效率的程度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发展缺陷及其根源的分析是探索互联网重构健康保险市场逻辑的起点。
1. 中国健康保险市场的缺陷。中国的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缺陷。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展水平低。中国健康险的保费还不到人身险总保费的10%。第二,中国健康险渗透率较低,中国每年花费的健康保健支出三分之一为个人自费支出。相比之下,发展国家的健康保险市场,个人支出的比例则非常低。第三,发展结构不合理,商业健康险产品类别不健全,同时健康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以及被保险人之间并未形成价值链关系。第四,中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高理赔低盈利,甚至不盈利(李文群,2012)。究其原因,保险理赔率过高,风险控制机制缺失,医疗领域超出一般市场的高通胀率,以及缺乏专业经营、非理性市场竞争等,造成中国商业健康险的经营盈利困难。据保监会的官方统计数据,国内的健康险公司,以及综合性保险公司的健康险业务,目前基本上出于亏损状态。
2. 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发展缺陷的根源。从健康保险所属的健康服务产业链出发,通过与美国成熟的健康保险产业链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健康保险市场表现出上述缺陷的根源有两个:
第一,中国现有的特殊医疗体制限制了健康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在中国,医疗市场的特殊之处在于以公立医院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体系,公立医院处于强势和垄断地位。这就使得保险公司不能有效介入到其客户(患者)的诊疗过程,难以实现成本的有效管控;更重要的是,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医院没有动力向保险公司充分分享就医、诊疗等健康方面数据,这样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定价和精算环节难有作为。同时,中国存在“以药养医”等事实,从而导致医患合谋式的“过度医疗”成为常情,健康险赔付成本居高难下。
第二,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中国保险服务业在整个健康服务产业链中的从属地位导致了健康保险服务市场发展的相对滞后。这一点可以通过与美国成熟的健康保险市场的产业链的比对分析中得出。在美国,美国保险公司能在整个健康服务产业生态中居于主导地位,它能够有效管理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引导患者通过家庭医师转诊就医,引导医疗机构与医生提高服务能力、降低治疗成本,进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在美国,大多数医疗保险计划都属于管控型医疗保险。这种保险模式下,保险公司对医疗费用和被保险人如何使用医疗服务等有很强的控制。被保险人在使用一些特定的医疗项目前,尤其是费用较高的项目,比如做生化检查,看专科大夫,和住院手术等,都需向保险公司申请并获得同意,否则保险公司有权拒绝支付医疗费用。此外,如果保险公司认定其被保险人使用的医疗项目超出医疗合理且必须范围,会要求被保险人自己负担。管控型医疗保险公司也对医疗服务提供方(医疗机构和医生等)的医疗行为进行合理管控,防止医生或医疗机构为自身利益滥用医疗服务,造成支付方保险公司的额外成本。
美国管理医疗体系中,保险公司与医院或诊所签约使之成为定点医疗机构,与医生签约使之进入医保内的医生目录。当患者复发率高,医保花费过高,如是医生原因则可能解除合作,医疗机构可能解雇医生,如是医院场地和器材原因可能解除合作。国内的特殊医疗体制和模式,商业保险公司不具备这样的资源优势,在和庞大的公里医院体系合作中完全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尤其是国内公里医院的畸形市场化和以药养医的逐利动机,完全把商业保险公司置于一个被动的位置,进而影响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
相反,在中国,现阶段保险公司在整个健康产业链中居于从属地位。保险公司和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信息分享关系,保险公司完全处于被动局面。一些医院和医生追逐自己的利益而过渡使用药品、治疗项目或者服务,有的甚至出现医生与病人合谋的骗取保险理赔的情况。
三、 互联网与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变革
人类从工业经济迈入信息经济,从制造经济转向服务经济,互联网平台正不可逆转地发挥着日益强劲的驱动作用。互联网正是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消除中间环节等多种盘活现有资源的方式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具体就互联网技术对健康保险市场的渗透和改造的而言,我们将其影响机制概括为两类:第一,实现医疗资源的网络化、市场化配置,倒逼医疗体制改革,为健康保险市场的继续繁荣奠定好的制度和市场基础;第二,重构健康服务产业链,提高保险公司在产业链中地位。
三、 互联网与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变革
人类从工业经济迈入信息经济,从制造经济转向服务经济,互联网平台正不可逆转地发挥着日益强劲的驱动作用。互联网正是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消除中间环节等多种盘活现有资源的方式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具体就互联网技术对健康保险市场的渗透和改造的而言,我们将其影响机制概括为两类:第一,实现医疗资源的网络化、市场化配置,倒逼医疗体制改革,为健康保险市场的继续繁荣奠定好的制度和市场基础;第二,重构健康服务产业链,提高保险公司在产业链中地位。
1. 实现医疗资源的网络化、市场化配置,重构现行医疗模式,为健康保险市场的繁荣奠定良好的制度和市场基础。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医疗机构公立垄断,医疗浪费严重,医药不分家、流通成本高导致药价虚高,参保人容易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相应地保险公司也将因为赔付成本过高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综合健康保险服务平台上,医疗资源的配置将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互联网综合健康保险服务平台甚至还可以打造自己的医生团队,通过改变体制,改变医生的思想和服务模式,为消费者、用户和保险客户提供“极致”医疗和健康管理用户。这种自建医生团队让医生离开原有医院的激励体制,使他们能够站在用户一边提供服务。
除了布局线上,互联网健康服务平台还需要布局线下实体医疗资源以实现和线上资源的无缝对接。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只有通过构建并打通线上线下的医疗资源,才能为客户(患者)提供优质的客户体验。为此,国内的互联网平台已经开始搭建线下诊所,一方面可以为中高端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检测服务,另一方面也为医生创造自由职业平台,为医生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
互联网健康保险服务平台还可以实行咨询、就医、购药与健康管理等集中管理,推动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平台上,用户除享受好的医生服务外,还将拥有电子健康档案,为持续的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打下基础。通过平台搭建的药瓶购买和竞价模块,用户可以选择最有优势的药品出价,然后通过快捷的物流将药物配送到患者手中。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保险平台通过医疗资源的整合和盘活,以及药品竞价机制等,切中了我国目前医疗模式中“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问题,为用户打造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体验,为健康保险市场的繁荣奠定制度与市场基础,最终推动现行医疗模式的变革。
2. 重构健康服务产业链,提高健康保险公司在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实现健康服务资源的协同整合与高效利用。
中国现行的健康服务产业链的结构特点不利于健康保险市场的繁荣。如健康保险的从属地位、健康保险与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等产业链之间的协同程度较低等。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将重构现行的健康服务产业链,为健康保险产业在整个大健康服务产业链中地位的提升以及与其他产业链之间协同互动程度的提高提供机会。
基于互联网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是连接保险人、被保险人,医疗机构,药品机构并提供线上、线下结合服务的全新模式,根本上说是医疗健康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平台。用户通过健康管理平台,可以享受专业的线上医疗咨询、健康状况评测、健康维护、慢病管理等;综合健康互联网平台可通过在线医生的咨询服务为突破口,配合所积累的大数据的应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日常健康管理与医疗咨询服务。保险公司主导的健康管理平台,毫无疑问将强化其作为支付者的角色对诊疗过程的强势介入和管控,并掌握用于产品设计、精算等所需健康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也能很好改善我国健康保险的发展水平低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同时是一个保险产品销售的平台,但是不同在于其便捷和信息充分。便捷在于承保流程简化,一切可以网上实现;信息充分在于,如果客户已经是平台的客户,平台积累有客户的健康信息,那么产品和费率设计既直接又准确,同时核保的流程会更加高效简单。
在健康管理业务领域,综合健康保险互联网平台也同样将有所作为。在健康管理领域,平台以健康管理、商业健康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信息化为发展重点,搭建医网、药网与信息网三网合一,为用户提供线上健康咨询和问诊,以及线下治疗相结合的健康服务、药品、电子健康档案等服务。
综合健康保险服务平台提供的线上和线下服务模式,可以使得消费者逐渐跳出传统公立医院的制约,享受高水平的灵活的医疗服务;而通过平台整合药品资源和竞价的商业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医药流通环节成本,使客户享受有竞争力的药品购买。通过健康保险的理赔服务、线上诊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所积累的医疗数据,再结合医院的电子病历,最终实现跨医院、跨地区的信息共享。
在当前的健康保险服务体系中,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低,信息不透明,支付方(医保/商保)对于健康医疗行为的约束力弱,仍处于被动支付的状态,效率较低。借助健康保险支付方的身份,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将实现医疗资源整合,通过重新构建的医疗生态吸引目标人群,为现有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新客户。而客户在购买保险之后,他所购买的又不仅仅是保险产品,还包括一系列的健康医疗服务。这种双向的互动是推动健康医疗产业和商业健康保险变革所需要的,从消费者角度看,附加价值的提供也是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方向。
四、 对未来展望
商业健康保险 篇9
保险是一种社会互助性质的经济补偿制度,它集合多数投保人参加,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资金池,向特定风险事件所致被保险人损失、或对约定事件的发生给予经济补偿和给付,使集中于少数人的风险损失由广大的保险参加者以负担保费的形式予以分摊。
从经营特点上看,保险行业特别是寿险行业,保费收入与对应的支出有十年以上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差。保险公司当年的财务报表利润是当年的实际支出加上按照一定的精算规则估算出来的,而企业最终的真正盈利要在经过若干年实际支出发生后才能真实的体现出来。
结合上述分析,保险业的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以经营风险为特征,一边向投保人收取保费,形成“浮存金”,另一边根据约定对风险事故进行赔付,由于保费收入与赔付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利用“浮存金”产生投资收益成为主要利润来源。
商业医疗保险调研报告 篇10
《意见》明确了商业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一方面商业医疗保险是社会医疗保险未保障部分的补充保险,即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个人自费部分和超过封顶线以上的部分医疗费用给予补充。按照国务院对基本医疗费用交费费率水平的规定,社会统筹部分职工的医疗保险最高限额一般在4万元上下,且根据医疗费用金额的不同,还需自付20%-3%不等的费用,这并没有解决需要住院治疗的大病患者及慢性非感染性重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的问题。此外,对非基本医疗项目的检查、治疗、用药都有限制,如某些先进的治疗技术和药品、某些特需治疗的疾病则需职工自付费用。这就需要商业医疗保险来满足城镇职工高层次、特殊的医疗保障的需要。
另一方面商业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未保障人群的补充保险。由于当前的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有限,其保障的对象仅包括城镇职工,而自由职业者、职工家属及子女、乡镇企业职工、学生及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等其他类型的城镇劳动群体均未被纳入进来。这也需要通过商业保险来解决对这部分群体的医疗保险。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快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与社会医疗保险相互配合,尽快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保障要求。
针对此次新《医改方案》中关于未来医疗保障制度的描述,在认真分析新《医改意见》的同时,裸漏出三大不足:第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过分强调政府主导,市场作用被严重忽视;第二,政府对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所需资金的相关信息严重缺失,无法对医疗保障体系构建中的成本和效率作出科学评估和预测;第三,方案大部分的内容还只是原则性的阐述,操作性的细节依然缺乏,特别是基本医疗保障和非基本医疗保障各自的责任范围、保障程度、经营管理模式等没有具体的界定,不利于未来医疗保险市场的多方参与和公平竞争。
在国外,商业医疗保险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美国80%以上的人口享有商业医疗保险,德国有8500万人享有此项保险,而在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则刚刚起步。相对于社会医疗保险而言,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发展得很不充分。我国现阶段的商业医疗保险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阻碍商业医疗保险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商业健康保险公司险种开发乏力,医疗保险品种少,保障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社会需求,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医疗市场因医疗服务质量差、医疗资源浪费以及医德风险等人为因素影响下,造成医疗费用急剧上升,以致健康保险公司不敢大力开发商业医疗保险险种;二是健康保险公司有待加强在风险管理、条款设计、费率厘订、业务监督等方面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才;三是部分寿险公司由于技术滞后,在兼营健康保险时人为地限制了医疗保险的发展。目前很多寿险公司推出的医疗保险属附加险,如要投保医疗险,必须先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钱去买一个养老保险作为主险,这样加大了投保人的经济负担。
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各自都有优势和劣势,其特性决定了它们应在保险市场中化解不同的风险,服务不同的需求对象,提供不同的保障水平,进而改善全社会的风险分配状态,最终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在新医改方案中,一项重要的总体方针是强调政府主导、加大政府投入。由于医疗保障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和外部性,政府的积极作为是应给予充分肯定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政府对医疗保障的财政投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一种方式,全民医保绝不是免费医疗,政府实行的这种“公共理财”的方式一是化解目前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二是真正想解决百姓的民生问题,想法和初衷是绝对正确的,但这么一个大国家,13亿多人口,百姓能够在短时间得到实惠吗?谁也无法预料。各发达国家在医疗保障制度构建的历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有很多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在推行完全依赖政府主导的、全覆盖的医疗保障过程中,有两大“症结”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思考。
其一,医疗保障的发展必须遵循福利刚性和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原则。所谓“福利刚性”是指国民对自己的福利待遇普遍具有只能允许其上升不能允许其下降的心理预期。福利的这种“刚性”特征,使得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医疗保障制度缺乏弹性,一般情况下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项目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水平只能升高不能降低。时至今日,全民健康保险早已入不敷出,主管部门不得不两次上调保险费率。我国内地目前政府的预算内财政收入仅占gdp的15%左右,而凡是实行全面医保制度的发达国家,政府收入达gdp的比例一般在30-5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政府的财政要负担覆盖十几亿人的、并且是飞速增长的医保费用,是具有相当挑战性的。
其二,医疗保障制度的构成,实质是对医疗服务融资模式的选择,而医疗服务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由于其特有的不确定性、异质性、信息不对称性和自然垄断性,诱导需求和道德风险普遍存在,容易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滥用。各国实践证明,采取公营的社会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作为医疗服务融资的主要模式,由于其潜在的“委托-代理”规则,经营效率一般不高,而且在政府资源分配过程中极易造成所谓的“寻租现象”,即医疗服务提供者采取不正当手段从政府获取经营优势,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在我国目前的行政体系框架下,政府如果掌握过多的医疗融资的分配权力,除上述两大弊端外,还极易引发部门间利益、地区间利益、地方与中央间利益的博奕,造成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公平性,最终损害广大民众的权益。
针对“大而全”的社会医保模式可能出现的上述问题,在构建我国新的医疗保障制度时,应强调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并重,采取分级、分段的管理模式努力构建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医保模式。在日前出台的医改新方案中也应明确这种思路。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实行,在逐步规范混乱的医疗市场的同时,商业健康保险应根据目前的医疗保险状况,搞好市场调研,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人群对医疗保险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选择容易控制经营风险的模式,加强医疗险种设计、开发和业务管理工作,将现有的综合医疗保险逐步细化,不断丰富医疗保险的险种,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需求。
商业健康保险 篇11
关键词:商业保险;社会保险;经济效应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险业是经济的重要助推器之一。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等多方面影响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保险则通过风险的控制和损失补偿,为人们的创新与发展保驾护航,不断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目前,我国政府、企业和个人与保险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保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愈来愈明显。
一、社会保险的经济效应
(一)为经济增长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本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调节劳动力的供给,提供人力资本。在美国等较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人均增长率逐年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为此,一些国家利用社会保障,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的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鼓励劳动力再生产。而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快,所以要利用社会保障来提高人口的素质,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人力资本。[1]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延迟退休。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养老金支付的巨大压力,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然而,延长退休年龄势必会推动我国老年人的就业。老年就业人口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构成我国人力资本的重要部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能够为经济的增长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本。
(二)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并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社会保障基金对经济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资本市场也产生重要影响。劳动者定期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无疑增加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总供给。国家政府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者,通过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标。因为,对资本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影响,促进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这也会推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成熟与完善。
(三)通过收支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促使平经济周期更平稳
我国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筹模式,对经济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如出现通货膨胀时,人们的货币收入增加,按照既定的比例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自动增加。这样可以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了人们的过度需求;如出现经济萧条时,失业保险又使人们的收入增加,刺激有效需求及就业增加,使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在可控的范围内,从而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二、商业保险发展的经济效应
(一)经济补偿效应
保险采用的是大数法则,即通过向所有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来补偿少数被保险人遭受的意外损失。因此,少数风险主体的损失由包括受损者在内的所有被保险人分担。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控制机制,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保险经营技术的提高,经济补偿效应将逐步得到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于风险主体遭受损失以后,恢复其以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都是至关重要的。商业保险能够促使被保险主体不必担忧受到意外事件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重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人民生命和财产多次遭受重大损失,保险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经济补偿的重任,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医疗保障和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资金融通效应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保险企业集聚的保险资金,可以普遍投资于高速公路、铁路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一般的企业无法满足这种大型项目的资金需求,而保险企业作为契约型储蓄机构则具有这种资金融通效应。保险企业不仅可以为国家的基础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为企业或个人提供信贷服务。保险企业的运营模式:通过向被保人收取保费,聚集闲散的流通资金,形成保险基金。当被保人遭受风险损失时,按照约定给予补偿。因此,保险企业通过这种经营模式一是可以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融资,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一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劳动需求的增加,提高劳动者收入、降低失业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
(三)收入分配效应
保险基金的形成涉及不同的经济主体,即被保险人自愿交费,通过保险企业形成保险基金。当保险人出现事故发生损失时,保险企业愿意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赔(给)付。商业保险的基本原理采用的是大数法则,这也是典型的交换。同时,商业保险能够帮助人们不断地进行投资储蓄。收入较高的被保人通过缴纳保险费用减低自己遭遇风险后的风险;收入较低的被保人则通过商业保险提高自己遭受损失后的经济保障。从社会收入横向的角度看,商业保险有着同社会保险同样的收入支配效应。对个人而言,商业保险是在被保人资金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投保,在遭受损失时获取经济损失补偿的。从个人收入纵向的角度看,商业保险同样有着和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激励性质的收入支配效应。
三、二者经济效应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现阶段是否要坚持顶层结构设计,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有机结合起来,既不增加人们的经济负担,又能有效降低人们的风险?我国一直在不断地试点和探索中逐渐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
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社会保险部门负荷太重,一方面,全国仅有的不足10万人的社保队伍面对上亿保障对象,无论在收费层面,还是在支付环节,管理手段、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都亟待提升。但如果扩充队伍,又面临增大成本的重负压力;另一方面,由于项目繁杂,收支方面又缺乏应有的法律规范,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以及企业与个人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为数不少的欺保、骗保和逃保等现象,迫使社保部门不得不腾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化解矛盾和问题。商业保险主要突出对有较高收入能力的一部分人提供额外的保障,而社会保险主要是面向所有居民提供的作为老有所依的一种基本保障。共同作用于生活经济的各个角落。[3]
仅仅从经济效应来看,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和的经济效是有区别的,但二者经济效应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我们不应忽视其中任何一个,并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两者的经济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郑伟.中国社会养老保险.[A].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5.07:100
[2]陈鑫.浅析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J].金融研究,2009(2):200.
[3] 邓俊辉.商业保险应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J]. 险研究2006(11).11
【商业健康保险】推荐阅读:
商业健康保险10-30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12-10
学习屈臣氏,打造健康商业模式10-25
商业健康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解读10-11
商业护理保险08-06
体育商业保险08-31
商业保险费率11-21
商业补充医疗保险06-26
农村商业养老保险09-24
商业性农业保险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