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兴产业情况汇报

2024-10-21

农业新兴产业情况汇报(共8篇)

农业新兴产业情况汇报 篇1

县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韦主席、袁常委、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海安县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县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县近期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由于受能源、材料价格、用地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制约使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为抢占新一轮的发展先机,我县集中资源优先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六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新兴产业实现销售1000亿以上,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逐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其中201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190亿元,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287.6亿元,2013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458亿元。

一、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新兴产业培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扩总量、调结构、促转型”总体要求,强化产业培育工作,实施新兴倍增计划,把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我县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新兴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新兴产业对全县经济贡献份额进一步增大。

新能源产业率先发展。形成光伏产业链。除最前端的硅料提纯,我县已形成从单晶硅拉棒(多晶硅铸锭)到切片、电池、组件封装、系统集成、光伏应用和专用设备制造等各个环节实现垂直一体化覆盖。新能源产业增幅领明显先于其它产业。卡姆丹克、全晶光电科技、欧贝黎新能源、吉阳恒基伟业、浚丰太阳能、福克斯新能源、欧贝黎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持续拉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县光伏配套产业也快速发展,主要有凯瑞得光伏的光伏镀膜玻璃、欧得利新材料的太阳能背板薄膜、超益能源公司的电池板,礼德铝业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组件边框及中联科伟达太阳能电池线设备制造生产线项目等。

新材料产业转型提升。(1)磁性材料,以万宝实业、晨朗电子、鹰球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其中鹰球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同行业前三强。(2)高分子材料,以中平神马、三禾铜箔为代表引进了一批高新项目,优化了产业结构。

节能环保产业后劲十足。我县目前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三大领域,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1)高效节能装备:主要包括江苏鹏飞集团生产的4.8m以下管磨机、5.2m以下回转窑和2m油砂油页岩绿色提油水平干馏炉等10多个系列60几个产品;江苏飞鹏生产的Fpp系列新型磨机;江苏瑞安特的高效、节能、环保型复混肥成套设备;江苏恒通的钻杆、春光自控的变频调速皮带杆;亚威重工的节能港口机械;江苏涞森的大型风机等。(2)高效节能产品:主要包括同天能源的真空绝热板芯材;华源氢能、欧贝黎的太阳能电池;华飞电器的空气能热水器;江苏菱安的绿色照明产品;汇能环保的节能环保建材;万宝的高性能大弧度永磁气体磁瓦等。(3)资源循环利用设备:主要包括天楹赛特的垃圾焚烧发电装备;天楹赛特、联源环保的污水处理设备;巨邦的垃圾压缩机、垃圾压缩车、垃圾运输车;**环海的压缩机后处理净化设备;以江苏绿叶为代表的各类收尘器;以中港涂装为代表的涂装设备;明诺机械的电动驾驶式扫地机等。下半年,随着天楹赛特环保项目的全面竣工投产,环保特色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产业规模水平将进一步释放。

软件和服务外包发挥效应。海安软件园首期规划占地80亩,建成软件研发及服务外包产业用房及配套综合服务用房4万多平方米,目前入驻企业86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2007年8月开园,是江苏苏中、苏北地区第一家软件园。园区通过不断的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投资环境、整合有效资源,以服务外包产业为重点,获得迅猛发展。2008年9月与清华科技园签约,正式挂牌“启迪(海安)软件科技园”。海安软件园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信息产业部认定的国家软件和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云计算”创新应用中心、是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省级软件服务业集聚区、省级软件科技园、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归国人员创业园。在新城内建设公共服务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区、教育培训区、综合住宅配套区、海关物流区、商业、金融服务区和休闲公园。

文化创意产业展示新意。“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是我县倾力打造的一个以油画创作、油画商品生产和销售为抓手,**学教育、景观艺术展示、休闲旅游、外贸出口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523“主题园位于海安经济开发区核心地带,总规划用地1500亩,总投资人民币50亿元;首期用地50亩,商业总容量约3万平方米,”523“的文化产业链条已完整构建,成功循环,入园绘画工作室100多个,接待游客逾万人次。今年5月23日,”523“主题园交易会展出文化产品20多万件,吸引了1000多家海内外采购商与会洽谈订购,签约文化产业项目59个,签约额达18亿元。

二、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实现倍增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15年,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50%,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0%。

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技术对外依存度小于50%,新兴产业专利授权量占企业专利授权量的比重达到35%以上。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60个,培育市级(含)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5家以上,开展产学研合作转化项目达到50项以上,实施重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25项,新增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

产业竞争能力大幅提升。到2015年,规模企业达400家,销售超亿元企业100家以上,其中,销售10-30亿元10家,销售30-50亿元5家,销售超50亿元的企业3家,上市公司力争3家。到2015年,培育新兴产业领域的省级特色产业基地2个,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省级以上品牌企业销售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中国驰名商标达3个,江苏省着名商标达6个、省名牌达6个,**市知名商标达12个、市名牌达10个。

人才队伍支撑作用明显。到2015年,引进100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00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00名高层次管理人才、10000名高校毕业生、10000名蓝领技能人才和若干团队,力争把海安建成优秀人才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具有高品质人才环境的人才高地。

三、新兴产业发展举措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和基地。紧紧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高起点规划建设载体平台,促进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集聚,强化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从纵向和横向扩展产业链,使”东区西园“在项目支撑下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形成”区中园“和”园中园“的格局,具备功能完善、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特征。在海安工业园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园,在海安开发区着力建设光伏光电、软件和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产业园,力争使每个新兴产业获批一项省级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按照有发展重点、有重大项目、有创新载体、有系统支撑的要求,将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园建成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科技创业园发展水平,以海安软件科技园、江苏华新高科技创业园为主体,加快向新兴产业领域集聚。

强化招引重大项目。发改委、商务局、科技局等部门要共同制订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围绕生产营销环节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的要求,细化产业发展链条,完善产业招商目录,尽快排出相关领域领先的国内外企业,梳理出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并组织精干专门队伍,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开展专题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载体招商,重点突出产业招商,力求在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上取得新突破。要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外科研院所洽谈,承接、实施一批有较好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同时,抓好在手的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进程,确保按项目建设周期达产达效,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提供支撑。

提升创新能力水平。完善新兴产业支持体系,推进技术供给、产品设计、分析测试、验证试验等专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平台共享机制。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进行多层面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校企联盟“等合作载体。加快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集成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先进技术加快向新兴产业转移和转化。实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增强企业对自主研发产品的专利保护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对发明专利的保护力度。推进新兴产业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高我县在技术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构筑人才集聚高地。围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关键技术难题攻关需要,实行多方联合柔性引才机制,加快实施高端人才、国际性人才、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和培育工程。积极与高校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合作培养等方式,并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科研基地以及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培养一批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大对企业家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鼓励企业家与高校开展互动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四、新兴产业发展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工作领导组,由县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开发区、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国土局、人社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具体负责政策措施研究、重点项目推进、产业发展规划、典型经验推广等工作。

加大政策支撑。加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整合现有政策资源,优先项目审批建设,优先土地供应,优先金融支持,优先人才支撑,在技改贴息、财税返还、培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健全统计制度。科学界定统计范围,建立和完善各大产业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积极做好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分析研究工作,加强前瞻性研究,引导全县产业健康发展。

加大考核奖励。建立健全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和目标管理机制,强化对产业重大项目、特色园区和创新平台等重点内容的考核。每年对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积极性。

农业新兴产业情况汇报 篇2

㈠注重产业基地建设, 提高规模化生产程度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 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提高规模化生产程度。一是特色优势产业规模继续膨胀。百万亩国家级玉米种子繁育基地, 面积达到102.53万亩;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 面积达到47.63万亩;高原夏菜面积达到52.2万亩, 其中加工型蔬菜面积达到11.55万亩;二是“百万头肉牛基地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建成肉牛养殖小区203个, 新增38个, 其中千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小区 (场) 达29个, 牛饲养量达到91.76万头;三是农业规模经营取得新进展。张掖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5.7万亩, 增加16.64万亩, 占承包地面积的25.9%;农业规模化经营土地面积55.7万亩, 占承包地面积的21.9%。

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采取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招商引资等方式, 支持和鼓励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 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 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支持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化发展, 扩大企业规模, 增强企业实力。全市建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86家, 形成固定资产44.6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102家;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132家, 其中上亿元的14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合作等方式落实原料基地229万亩, 发展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286个, 与农户签约订单额38.21亿元, 带动农户21.66万户。

㈢积极发展合作组织, 提高市场化运作程度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法》为契机, 按照“三民”和“四自”的原则, 鼓励和引导农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围绕制种玉米、马铃薯、蔬菜、棉花、肉牛肉羊等特色产业, 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64个, 入会成员4.6万人, 带动农户14.8万户, 占总农户的56%, 拥有资产11.76亿元, 年经营服务收入10.77亿元, 纯收益1.62亿元。

㈣努力打造精品名牌, 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一是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力度。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人才, 大力开展农业“三新”技术推广, 认真落实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 切实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全市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点101个, 开展试验示范项目380项, 引进试验新品种264个, 推广新技术71项;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完善玉米制种、马铃薯、大麦、油料等56个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 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累计达到242.75万亩, 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71.16%。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2个, 认定产地29处, 面积80.88万亩;21家企业认证A级绿色食品53个、批准产量31.44万吨, 3家企业认证有机食品9个、批准产量1024吨;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三是强化品牌化建设。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注册涉农及其延伸制品商标112个, 其中国家驰名商标1个, 甘肃省名牌产品30个;344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ISO14000、HACCP、QS体系认证。

㈤狠抓新上项目建设, 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依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 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 围绕种子加工、肉牛肉羊屠宰及深加工、马铃薯深加工、中药材加工及生物制药工程、蔬菜加工及冷链工程, 筛选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新建农产品加工项目予以重点扶持,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延长产业链, 提高附加值, 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加工能力272万吨,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9%, 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张掖市农产品加工业虽然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 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是: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 基地建设不配套;二是产业链条较短, 产品附加值低;三是企业与农户联系松散, 利益机制不健全;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企业融资困难;五是企业管理滞后, 技术人才短缺。

围绕存在问题, 下一步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㈠做强龙头, 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一是抓好新建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对新建、续建和扩建龙头企业项目, 要积极加强协调联系, 认真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 力争建设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二是抓好现有龙头企业的达产达标。对现已建成的加工龙头企业, 要进一步理顺产业连接机制, 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完善经营机制, 确保开足马力, 实现满负荷生产, 力争达产达标, 最大限度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三是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大力发展深加工、精加工产品,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延伸产业链条, 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㈡调优结构, 建立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一是做强制种产业。以建设国家级精品玉米制种基地为重点, 调整品种结构,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张掖玉米种子”品牌;对玉米制种企业进行整合, 坚决取缔无证经营, 将“张掖玉米种子”品牌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知名品牌;二是做深马铃薯产业。坚持政府引导、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的办法, 发挥好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组织和能人大户的作用, 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马铃薯生产机械化,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步伐, 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三是做精蔬菜产业。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扩张规模、提升效益的首要措施来抓, 致力于建立以合作组织为依托的蔬菜产业管理、经营、服务一体化运行机制, 通过合作组织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四是做大草畜产业。重点抓好畜禽良种引进推广、规模化养殖和秸秆转化利用, 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发展。

㈢扩大招商, 借助外部技术资金加快发展目前, 张掖市工业化水平低, 缺乏工业集群。通过大力招商引资, 实施外向带动, 就会做大“蛋糕”, 形成骨干企业群, 区域经济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为此, 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切实减少审批事项, 简化办事程序, 强化协调服务, 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紧紧把握近年来国内资本流向趋势, 全面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广泛开展网上招商、代理招商、组织小分队招商, 通过利用外部的资源和市场, 不断增加快速发展所匮缺的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经验资源等外力, 促进本地提升产业结构和工业化水平, 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㈣创建品牌, 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一是积极做好品牌建设的宣传工作, 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做好品牌整合策划, 扩大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二是高度重视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农户等生产经营主体, 积极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的申报工作, 严格执行农产品标志制度;三是完善农业品牌激励机制。建议政府安排专项资金, 对注册商标、驰 (著) 名商标、证明商标、品牌基地、原产地保护认证等工作进行奖励。

㈤鼓励创新, 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大科技创新, 改造一批传统企业。增强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 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 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大机制创新, 整合一批优势企业。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 打破所有制界限、地域和行业界限, 实行联合兼并, 强强联合, 激活存量资产, 开展优势互补, 形成集团优势, 提高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增加市场占有份额;三是加大连接机制创新, 树立一批典型企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 不断完善现有以合同契约为主的利益连接方式。逐步探索扩大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制、利益共同体等更趋紧密的连接方式, 总结推广一批利益分配合理、连接方式稳固、产业链长的龙头企业典型,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农业新兴产业情况汇报 篇3

1.发挥优势,找准方向,确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兴县战略

辉南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优势、有潜力。近年来,辉南县县委县政府对辉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科学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突出挖掘了“四大优势”:

1.1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群——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 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由大龙湾、二龙湾、三角龙湾、东龙湾、南龙湾、小龙湾、旱龙湾、吊水湖瀑布、四方顶、金龙顶共七湾一瀑二顶十大景区组成,已于2003年6月6日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湖光山色相映,景色四季分明:春天山花盛开,漫山遍野;夏天山石水景,相映成趣;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天银妆素裹,玉树琼花。奇峰林立、绚丽多姿的景色每年吸引近20万国内外游客到辉南观光旅游。

1.2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辉发古城 辉发古城是满族四大部落之一辉发部落的发祥地。辉发古城坐落在辉发山上(辉发山又名扈尔奇山),位于辉发城镇光辉村南面,辉发河东岸。海拔256米,相对高度32.3米,面积0.2平方公里,系一顶平、西南两面为峭壁的孤山。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栖居,辽代回跋部、明代辉发部均在此建都。明万历年间,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吞并了辉发部落,康熙、乾隆二帝曾到这里凭吊怀古。辉发古城以辉发山为核心,建有内、中、外三道城垣及瞭望台等。内城周长706米,中城周长1313米,外城周长2647米。墙基宽10~20米,墙顶宽3米,由黄土夹砂石夯筑而成。在古城内先后采集到包括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建筑构件、武器和装饰品。辉发古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3辉南椅山湖水利风景区 椅山湖水利风景区是一座以灌溉为主,集休闲旅游、防洪、发电、养鱼垂钓为一体的中型水库,总库容4200萬立方米。东与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隔山相望,西与柳河罗通山遥相呼应,具有独特的旅游区域网络优势。椅山湖交通条件便利,距县城朝阳镇40公里,距白山市61公里,营白公路在湖区边沿穿插而过。多年来,水利部门一直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当作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制定了《椅山湖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经多年努力,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现已建成露天游泳场和垂钓场,休闲区新增设游艇、快艇、手划船、脚踏船等游乐设施。目前椅山湖共有5家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旅游、休闲渡假场所,能同时容纳400人就餐、200人住宿,以鲜鱼宴、农家宴、山珍宴等风味独特的特色宴席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1.4日益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 辉南县处于沈阳、长春、通化、抚顺、吉林、四平、白山等大中城市的中心点,背靠长白山区的资源宝库,面对松辽平原的富饶粮仓,集山区特点和平原优势于一身,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辉南历来是进出长白山的西门户,是商家创业投资的天然宝地。区域路网发达,交通优势突出,境内有沈吉铁路、宇辉铁路、团杉铁路、营白公路、朝桦公路、营抚公路横贯内全县。长松高速公路、沈吉高速公路在区旁互通并留有出入口。通过调查分析,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来抓。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不断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发展和完善生态观光游、文化古迹旅游、休闲度假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使旅游产业成为竞争优势突出的支柱产业,变旅游资源大县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济强县。

2.科学定位,科学规划,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城市人群返璞归真的出游愿望非常强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时尚旅游的新趋势。辉南县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恰恰就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椅山湖、青顶子水库、以“七湾一湖两顶”而闻名的龙湾景区等,都非常契合现代人渴望绿色、健康、休闲的心理。在科学认识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辉南县确定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龙头整合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规划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蓝本。早在2002年,辉南县就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编制了辉南县旅游总体规划,并由县人大通过,明确了到2015年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全县支柱产业,年收入要达到3亿元,这个目标预计将提前2年实现。2008年,按照省政府景区建设要有“一流的规划与设计,一流的项目,一流的投资商”这一要求,在市、县旅游部门的努力下,省旅游局投入120万元,聘请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设计院科学编制了《龙湾旅游区总体规划》,2009年获得专家评审通过,已交付使用。龙湾总体规划的编制,离不开省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省市旅游局要求规划设计院将总体规划与详规有机结合,创造性的在总体规划内选择四个节点编制详规,为龙湾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资源保护等,都提供了指导性方案和科学依据。

3.搞好配套,拉长链条,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化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性强、辐射面广、产业链长,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辉南县在搞好基础设施配套的同时,按照“以游客为本”的理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努力打造一条龙服务,让游客行的方便、游的有趣、住的舒适、吃的可口、购的实惠、玩的开心。

几年来,辉南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累计投入8千余万元,完成了龙湾景区的公路、步道、桥梁、停车场、接待设施等方面建设,主要是实施了大龙湾龙潭宫改建扩建工程,突出了大龙湾的宗教特色;实施了大龙湾休闲步道建设,使之与吊水壶步道连接在一起;安装了景区电子门禁售票系统,完善了售票、验票的管理,还加强交通标识、停车场、环保厕所、景点景观带等改造工程,2010年,投入400余万元,完成了旱龙湾至三角龙湾停车场旅游步道工程;完成2座环保厕所改造工程;投资740万元的龙湾漂流项目已正式运营。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辉南县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关联产业,提升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济拉动作用,2005年以来,一大批休闲山庄、家庭旅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饭店已达200多家。围绕景区新建的宾馆、饭店达到30多家,全县一次性接待能力达到5000人,其中县城及其他乡镇达到3000人,景区达到2000人。旅行社已从两年前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5家。民俗村也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大亮点,朝阳镇新胜村是朝鲜族聚居村,位于朝阳镇南部,地处营白公路沿线,是朝鲜族聚居村,具有民俗餐饮基础,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建设民俗小区,形成集民俗文化、旅游、农家特色餐饮为一体的民俗特色小区。

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达到300余人,全县总就业人数达到5000人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改善城镇面貌、塑造辉南形象、促进对外招商引资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加大宣传,积极推介,大力提升辉南知名度

4.1以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推进旅游宣传 2005开始举办首届中国吉林龙湾野生杜鹃花卉旅游节后,连续举办杜鹃花卉旅游节;多次到长春、吉林、沈阳、抚顺等地举办广场文艺演出,扩大了龙湾景区的影响,使辉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走到了百姓之中,进一步扩大了宣传领域。

4.2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广泛宣传 在省、市重要报纸、刊物上多次刊发旅游资源及文字介绍资料,辉南县还充分利用县电视台设备,录制风光片,积极向省、市输送,并以龙湾景区为主推打入畅游吉林栏目;同时还邀请省、市新闻单位来实地考查、采访、拍摄新闻片等,借机对旅游资源作以报道;为了提高知名度,在吉林、辽宁卫视两个省级电视台做广告宣传。2010年,龙湾景区与通化市一起在央视荧屏进行广告宣传,极大地增强了通化和龙湾景区的影响力。

4.3参与会展进行大力宣传 辉南县每届都参加了北方十省旅游交易会,在交易会上布置大型展台,发放各种宣传资料。为了突出大城市的辐射影响,还在长春公交车进行车体广告宣传,在高速公路、省级公路设立广告牌,出版发行龙湾风光光碟30万张,出版发行龙湾杜鹃花卉邮票5万套。进一步扩大了辉南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省农委乡企局 供稿)

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4

一、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促农增收情况。坚持以“三变”改革为动力,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XX工程”为抓手,做大一产总量。201X年,全市完成一产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畜牧业稳步发展,增加值达XX亿元,占农林牧渔服务业的XX%。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元,增长XX%,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X亿元,增速XX%,排全省第X;

完成一产增加值XX亿元,增速XX%。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排全省第XX,同比实现保位;

增速XX%,排全省第X,同比进XX位。

高村乡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篇5

XXX下辖23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以玉米、小麦等粮食种植为主,是标准的农业大乡。

一、农业产业化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着力在发展特色农业上下功夫,鼓励引导各村发展“一村一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突破。目前,全乡西瓜、花生、土豆等各类蔬菜种植面积都达到2000亩以上,新引进种植药用菊花200亩,每亩纯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同时,根据XXX土地硒元素含量丰富的特点,着力打造“富硒”品牌的农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客观的说,我乡目前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特色产业,但是已经迈出了发展特色种植的第一步。

二、龙头项目建设情况

XXX是农业大乡,但不是农业强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本没有。今年以来,我乡将引进农业龙头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积极跑办,新引进了总投资2000万元的河北天立盛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项目,该项目占地200亩,建设36座智能化菇棚及配套冷库、堆料厂、冻干加工厂,智能化菇棚可根据食用菌的不同生长阶段自动调节菇棚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达到全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双孢菇1100多吨,营业收入1000余万,利润200多万。同时,我乡正在积极跑办总投资1.5亿的大北农集团现代农业、总投资1.2亿的河北盈润牧业万头肉牛生态养殖基地、总投资3000万的河北先宇能源生态养殖观光园等三个项目,争取更多农业龙头企业落地开工建设,带动全乡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三、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情况

我乡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鼓励发展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了养殖基地3个、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16家,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721亩。其中,赵县众大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2015年被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2016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今年以来,该合作社引进种植生态土豆100亩、无农害蔬菜30亩、杭白菊50亩、金银花10亩,并计划购买烘干设备,拉长产业链。

四、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建设

钟鸣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篇6

钟鸣乡人民政府乡长 陈云富

(2011年9月20日)

县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下面就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乡情概况

钟鸣乡位于县城西北部,素有“二十四口金钟扑地”的美誉,东与两河乡接壤,南与龙安乡毗邻,西与大关县天星镇毗邻相连,北界盐津县柿子乡相连,全乡辖6个村139个组,居住着汉、苗、彝三个民族,国土面积106.7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106.3亩,林地面积74398.76亩),最高海拔2021米,最低海拔700米。境内资源丰富,有煤、铁、硅、石英砂等10余种矿物质,其中石英砂储量居全县第二位;有天麻、木漆、花椒、核桃等树木种类90余种,森林覆盖率为29%;也有山羊、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薯类和杂粮豆类等,主要产业以粮食、畜牧、烤烟、魔芋、蔬菜、林果和劳务输出为主。截至2010年底,全乡总人口5398户20432人,其中农业人口5134户19512人,农村经济总收入69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1.4元,粮食总产量5898吨,农民人均有粮634.4斤。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臵,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突破口,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现有水利条件和土地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使全乡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保面积、调结构、增定单,重优质稻种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08年全乡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产量1200万公斤,产值2500余万元;杂交水稻制种2500亩,产值1000余万元;油菜制种6000亩,产值265万元;其他玉米等经济作物1820亩,产值160万元。我乡的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08年共组织各种培训12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25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区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46场次,培训农户180人。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 有利水利资源和条件,积极争取区发改委、开发办、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农业开发,整合土地资源,形成了优质稻种植和杂交水稻制种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2008年争取开发资金300余万元,对凼底、袁十万和黄皮等村的连片水田立项改造,形成了近千余亩的优质稻高产区,从而推动了我乡水稻种植等优势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严格按照章程组织会员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为会员提供品种试验、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也在龙头企业与农户间架起了桥梁,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全乡已有各类农民协会、合作社等农村中介服务组织30家,其中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16个,组建销售队伍48支,销售人员达3200余名。九嶷山兔销售协会专门组织贩运小兔子到广东沿海等地,仅去年就外销小兔子300多万只。水市镇引导种养大户,围绕当地特色产业,组建了金银花、牲猪养殖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个,支持合作组织建立基地16个,实现产值5500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钟鸣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农业产业化只能说刚刚起步,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紧张。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

2、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基 本停留在粗加工程度上,基地建设不完善,产业链条脱节问题还比较突出。

3、信息渠道不畅。发展专业生产的农民只顾个人的生产,不太关注其他生产、销售信息。

产业基础较差,发展速度慢,规模上不来,集中反映在地方财政困难,农民收入偏低,(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农业经济增长压力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近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局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我乡耕地总量不足且零星破碎,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 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加之每年不断出现的干旱、洪涝、和冷冻等自然灾害,给全乡粮食增产、农业丰收带来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四)技术人员素质差异大,劳动者素质偏低。乡镇农业站所是对农民服务的主要机构,但由于政事职能错位,乡镇技术人员以处理行政事务为主,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技术服务出现断层,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平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及打算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尽快出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

2、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3、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1、继续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积极引导农民走专业化生产之路。

2、做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这块蛋糕,是同类专业农民尽享科技、销售之便。

3、帮助专业生产的农民加大融资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发展资金。

(一)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立产业基地。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建立万头商品猪基地、万亩玉米样板基地、万亩果蔬基地、万亩油料基地四大基地,充分利用我乡的资源状况、基础条件、市场潜力等综合因素,依据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带、产业群,提高专业化组织程度,形成规模效应。一是结合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建设,合理规划,在角奎镇、洛泽河镇建立集中连片500户、户均出栏20头以上、年出栏万头以上商品猪生产基地,保证乡城“菜篮子”需求;二是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在龙安、小草坝、两河、钟鸣建立万亩连片玉米样板基地,带动全乡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在角奎、洛泽河镇建立万亩蔬菜基地,示范现代农业新技术、管理新方式,保证乡城居民蔬菜需求;四是在牛街、柳溪、洛旺等乡(镇)建立万亩油菜基地,示范现代农业新技术、经营管理方式。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二)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培育好马铃薯产业、烤烟产业、果蔬产业、紫皮大蒜、油料作物五大产业。一是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龙头,在全乡15个乡(镇)适宜种植区域发展种植25万亩 马铃薯,实现产值1亿元;二是在洛泽河、龙街、奎香、海子、荞山、龙安、钟鸣7个乡(镇)发展烤烟种植,到2015年,烟叶种植专业大户730户、面积8786亩,烟叶种植家庭农场30户、面积3000亩,实现烟叶收购产值8880万元、税收1776万元;三是在角奎、洛泽河、海子、龙安、钟鸣、龙海、柳溪等乡(镇)发展魔芋种植6万亩,实现产值3600万元;在角奎、洛泽河、龙安、钟鸣、牛街、柳溪、洛旺等乡镇发展种植冬早蔬菜 3万亩、在小草坝、龙安、龙街、树林、海子发展夏秋冷凉蔬菜3万亩,实现产值9300万元;四是在角奎、洛泽河、龙安等乡(镇)发展樱桃种植、老园修枝改造1万亩,在角奎、牛街、柳溪、洛旺等乡(镇)建立柑桔基地2万亩,在角奎镇发展当地小黄李种植基地1万亩,在角奎、洛泽河、龙安等乡(镇)建立优质桃基地1万亩,实现产值3800万元;五是在角奎、洛泽河、海子、龙安、牛街、柳溪、洛旺等乡(镇)发展油菜种植6万亩,实现产值2400万元。

(三)稳固农业基础,夯实种植、畜牧两大基础产业。一是加大粮食生产科技推广力度,结合高产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等项目的实施,到2015年实现“两杂”良种、小麦良种全覆盖,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60%以上,力争使全乡粮食总产达到2.43亿公斤,人均有粮400公斤,确保全乡粮食安全;二是在全乡二半山区和高山区的乡(镇)发展腌肉型肉猪及制品、在坝区和江边河谷的乡(镇)以发展鲜肉型肉猪,到2015年实现肉猪出栏49万头,在角奎镇、洛泽河、龙街、奎香、树林、海子、荞山、龙安、小草坝、龙海、牛街、洛旺12个乡镇发展肉牛生产,实现商品牛出栏2.5万头,在角奎镇、洛泽河、龙街、奎香、树林、海子、荞山、龙安8个乡 镇发展黑山羊养殖,实现山羊出栏4.7万只,在角奎镇、龙街、奎香、树林、海子、荞山、两河、龙安、龙海、牛街、柳溪11个乡(镇)发展本地乌骨鸡和蛋鸡养殖,实现家禽出栏102万只、禽蛋产量2600吨。

(四)扶持种养大户,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一是扶持发展200亩以上规模蔬菜、水果、蚕桑、魔芋,300亩以上马铃薯、油菜、紫皮大蒜专业村社70个,发展连片种植30亩以上蔬菜、水果、魔芋、蚕桑,40亩以上马铃薯、紫皮大蒜、油菜专业户500个;二是建设年出栏肥猪3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个,扶持专业化肉猪养殖示范户450户、肉牛养殖专业示范户30户、肉羊专业养殖户100户、肉鸡和本地乌骨鸡养殖专业户50户,建设集中连片50户以上、户均出栏10头肥猪以上养殖小区75个;三是引入薯类淀粉深加工、魔芋精粉加工企业、油料加工、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

农业新兴产业情况汇报 篇7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

近年来, 酒泉市肃州区按照“结构调优、产业调活、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的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开发, 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 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㈠龙头企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 带动产业能力明显增强以南郊工业园为重点打造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 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160家, 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 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8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7家, 5000万元以上的10家, 千万元以上的45家。农产品年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00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49亿元, 年出口创汇总额达到1500多万美元。先后培育形成21个甘肃省农产品著名品牌和商标。以企业为申报主体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7个, 面积达23.5万亩, 认证无公害产品23个、17.4万吨。

㈡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形成, 规模生产效益逐步显现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全区形成了以特色制种、优质蔬菜和设施养殖为重点的“一区两带三产业”的区域特色产业基地, 建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30万亩粮经制种、20万亩精细蔬菜以及20万头肉牛、150万只肉羊、10万头肉猪等十大商品生产基地, 已成为全国最大对外经作制种基地、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西北最大的洋葱生产集散基地, 也是甘肃省的肉羊强县、肉牛大县和奶牛重点县。

㈢社会化服务组织和行业协会日益活跃, 产业化链条进一步紧密目前, 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50多个, 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60家, 1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跻身全省百强。农产品的订单率达到了85%以上, 合作经济组织签订的占到订单总量的95%以上, 架起了千家万户农民与大市场连接的桥梁。使企业与基地农户均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㈣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加强, 产业水平明显提高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 与产业技术体系对接融合, 对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引导企业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今年依托优势产业和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区级示范科研所9个, 引导11家企业建立了专门的内部科研机构, 促进了我区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化、集群化和特色化发展。

㈤农产品品牌不断增加, 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先后培育形成“沃迪、为佳、雄鹏、老酒泉”等乳品品牌、“缔味斯、哈利德”等肉类品牌、“敦煌飞天、雪丰”等种子品牌、“大基地、馥郁牌”等脱水菜品牌、“酒泉飞天、祁连星火、神舟双禧”等面粉品牌、“鑫玉牌”洋葱、“酒锦王”梨、“北果蜜”苹果梨、“特尔”蒜薹、“广源”啤酒麦芽、“敦煌百佳”食品等21个省部级农产品著名品牌和商标, 消费者认知度不断扩大, 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二、酒泉市肃州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差距

综合分析酒泉市肃州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内在要求相比, 与国内同类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

还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 缺乏知名度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带动能力强的“重量级”龙头企业;加工产品档次低, 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管理不配套现象突出。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不充分, 运行不规范。

三、促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核心

根据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为了进一步促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 建设好产业化示范基地, 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建设。

㈠积极推进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 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要按照专业化布局的要求, 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特点, 建立与农业产业化龙头相配套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蔬菜产业:以一区两带为主, 围绕设施蔬菜、塑料大棚、高原夏秋蔬菜等主导产业, 整乡整村推进, 连片规模发展, 示范面积达到22万亩。牛羊产业:以沿山片为主, 按照“百万只肉羊、10万头肉牛标准化示范养殖”的战略目标, 大力开展畜禽品种改良工程和大场大户、养殖小区进园区工程, 打造优质肉羊、肉牛生产基地。制种产业:以两带复合为主, 面积稳定在28万亩, 其中高效经作制种达到15万亩, 增加5万亩。

㈡引导企业集群发展, 带动产业化示范基地快速健康发展一是重点加强对高科技、高利税、高就业率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进行引导和扶持, 促其做大做强。二是依托培育的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提高农产品加工基地准入门槛, 促使科技、资本和管理等实力较强的企业或园区率先发展。三是鼓励龙头企业努力培育优质产品, 打造畅销精品, 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四是引导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组织, 积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鼓励企业与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协作, 共同研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科技产品。五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一些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培育一批运销中介组织, 必要时由政府出面组织企业外出考察推荐产品, 找到产品销售终端市场, 促进产业化健康发展。

㈢密切利益连接机制, 解决龙头与基地不配套的问题要规范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 提倡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提供全程化服务、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农产品的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 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加强宣传培训, 规范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推动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

㈣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 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下决心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管理, 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对于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 加大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知名度。

㈤落实工作责任和政策扶持制度, 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快产业化发展的机制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落实目标责任制, 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班子、一个考核奖惩办法”, 确保产业化健康发展。对于重点龙头企业要实行领导包挂、部门帮扶和派驻技术人员入驻企业帮扶等有效形式, 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逐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的扶持力度, 形成省上扶持一批、市上扶持一批、区上扶持一批的长效措施。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监管, 实行动态管理, 监测合格的龙头企业, 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监测不合格者, 取消重点龙头企业资格, 不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以此促进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摘要:作者通过对酒泉市肃州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情况介绍, 基于存在的差异, 提出了促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核心思路。

农业新兴产业情况汇报 篇8

X县位于X省西部,为省辖市X的东大门,东与x区相交,南与X县接壤,西临X市,北靠X县。面积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X.X万亩,森林覆盖率占X.X%,总人口X万,其中农业人口X万、农村劳动力数量X万。境内气候适宜,资源丰富,荣获X等殊荣。

全县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目标,结合县情,立足实际,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全县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并将生猪、花卉苗木两大产业作为本县的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打造。

一、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一)创品牌,生猪产业突飞猛进。生猪养殖是X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目前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在养猪业的带动下,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近X%,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X个百分点;X年全县生猪出栏X.X余万头,生猪产值占畜牧业产值近X%,其中年出栏X头以上生猪养殖场X户,出栏X余万头。X年全县有注册养猪企业X家,种猪场X个。

其中X省X开发公司已荣获国家级龙头企业称号,其“X”牌X生猪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养猪业的发展,品牌的效益,给生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更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稳定市场、保障民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建基地,花卉苗木产业蓬勃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造林绿化“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推动下,我县花卉苗木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X年全县苗木花卉培育面积达X万亩,总产值达X.X亿元,构建了一个专业生产基地个数达X个、培育面积在X亩以上龙头企业X个的大好格局。

同时部分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经营模式正在逐步由传统的分散粗放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目前,全县苗木花卉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品种有樟树、桂花、杜英、含笑、红豆杉、雪松、罗汉松、红枫、玉兰、山茶花、杜鹃、杨梅、红叶石楠等,主要集中在X县宣风产业园等地,“中国花木之乡”也因此而著称。

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之优势。X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依托,把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抓手,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彰显出我县特色产业之优势。

(一)生猪产业发展优势。X、市场需求开启生猪产业发展“金钥匙”。当前,沿海省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作为第一产业的生猪生产的比重将逐年下降。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使作为肉类消费主体的猪肉及其产品的调入量逐年提高。目前,广东每年需要调入瘦肉型猪X—X万头,上海每年需要调入瘦肉型猪X—X万头,福建每年需要调入瘦肉型猪X—X万头,浙江和苏南每年需调入瘦肉型猪X万头以及部分分割肉作火腿原料。另外,香港市场每年需调入活大猪X万头、中猪X万头。我县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优质猪肉及其产品外销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X、区域优势构建生猪产业发展“保护伞”。区位优势:X县位于我省西部,X穿境而过,X河经X江可直达长江。铁路、公路纵横交错,活鲜产品的运销具有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的优势。资源优势:一是有良好的养猪业基础和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二是适宜的气候条件。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非常适宜畜禽养殖。三是有着成熟的X生猪养殖技术,利用系列X专利饲料配方技术生产的生猪,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该产品为X年南京青年奥运会专供猪肉。生态优势:X是个典型农业县,环境污染少,生态破坏较轻,植被覆盖率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我县发展绿色肉猪生产。

X、“X”迎来生猪产业发展“艳阳天”。随着国家重点龙头企业X省X开发公司其“X”牌X生猪的应运而生,我县的生猪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前景。目前已打进了X等大中城市,并取得了活体生猪和冷鲜肉销往上海的备案许可。同时还与X等签订了长期供货合作协议,为X牌猪肉长期销往上海、深圳、X、香港等地打开了通道。在“X”生猪影响下,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曾对X县生猪产业进行了专题报道,更是提升了X生猪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近年来,该县把发展生猪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现有存栏X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X余户、规模生态养殖示范小区近X个,生猪存栏X余万头,形成了以大公司为龙头、规模养殖为主体、专业协会为纽带、农业畜牧部门为技术保障的生猪产业化发展格局。

(二)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优势。X、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X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是典型的中亚热带植物王国。据调查,全县有较大利用价值的野生苗木花卉资源达X多种(含变种),其中珍稀濒危树种有X多种,很多苗木花卉资源富有X特色,如香樟、桂花、楠木、继木、榆树、枸骨、紫薇、厚朴、杜鹃等。X地处赣江的重要支流袁水的源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质资源培育、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为X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X.富裕和谐秀美X的建设,为苗木花卉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绿色生态是X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结合“建设富裕和谐秀美X”的宏伟目标,主动融入建设鄱阳生态经济区重大决策部署建设中,立足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经济,提升全县的绿化水平和档次,把X地区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殷实、社会和谐、环境秀美的幸福家园。这就要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绿色、富民产业,努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全面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苗木花卉产业是一个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高的绿色产业,无形中为苗木花卉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X、支农惠农的政策倾斜,为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X年以来,在造林绿化“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带动下,全县苗木花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苗木品种由过去单一的杉木、松树等造林苗木发展为品种繁多、类型丰富的各类型苗木,包括各种绿化大苗、造林小苗等应有尽有,并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苗木花卉基地。育苗方式从单一的出地育苗向水田育苗和“苗林一体化”转变,培育了一批育苗大户和经营企业,推进了苗木培育商品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县对于发展武功山旅游加大了投入,特别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造林绿化,县财政每年都安排大量的资金用于林木良种繁育、推广以及珍贵乡土树种基地建设。宣风、银河、X等乡镇还出台了相关的扶持奖励政策。现有政策和产业基础为我县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X、独特的区位优势,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X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两个国家发展战略区域之间,这就要求我县要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区建设中去,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承接好珠三角,辐射到全国。这二大区域都是经济发达和发展地区,城市建设水平很高,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纷纷朝着现代化的森林生态城市迈进,对优质大苗的需求量很大。X与这些发展、发达地区为邻,出县通道全部实现高速化,沪瑞高速、三二X国道、浙赣线贯穿全境,交通运输方便快捷。同时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全县土地供给充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便宜,苗木花卉生产经营成本相对低廉,也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下一步发展规划。“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根本出路。中央

X号文件和省市扶持发展产业开发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X县特色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几年,我们将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按照“区域集群化、品种特色化、生产标准化、品牌战略化、产业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着力扩建生产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健全交易市场体系,切实把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一)坚持科学规划,走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路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规模经营,是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水平的关键所在。一是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牢固树立“产业富民”的理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增强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盯紧优势特色产业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不懈的推动特色产业扩规模、上台阶、出效益。要下大工夫解决群众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通过宣传引导、算账对比、典型示范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通过外出参观、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让群众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通过政策扶持、社会帮扶等多种方式,使群众认识到发展特色产业的广阔前景,从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和内部动力。

二是做强基地扩规模。按照集中连片开发、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走集约化发展之路,突出做大做强生猪养殖和花卉苗木这两大特色产业。在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上,培育壮大以X生猪为重点的生猪产业,加快发展一批生猪养殖专业户、专业村和集约化养殖小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发展贩运和屠宰加工,形成繁殖、育肥、贩运、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生猪产业链。X年内,计划通过争取国家扶持、建设单位自筹、地方配套渠道筹措资金,建设和完善年出栏X头以上规模的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X个。在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交通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宣风镇、X镇、银河镇为产业中心,以X国道、沪瑞高速、芦南公路沿线两边为主要发展方向,以苗木花卉生产龙头企业为点,全面辐射到X县各个乡镇村,建设各具特色苗木花卉生产基地,逐步形成花木标准化生产区、名优品种展示区、生态旅游观光区、新农村建设实验区等四个功能区;着力打造宣风栗湾、吐霞、竹垣等苗木花卉重点基地,力争到X年由现有基地面积X万亩发展到X万亩以上。

(二)加大科技推广应用,走好科技示范带动、创新驱动的路子。一是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实施人才强农战略,整合职校等培训资源,加大“阳光工程”等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科学种养、设施农业和标准化生产等农业科技培训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大规模开展技术培训,着力培养一批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是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广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着力引进生猪、花卉苗木名优品种,抓好名、优、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升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品质。

三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继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行科技人员包项目、包产业的技术服务工作机制,定期深入基层、基地一线,蹲点开展技术服务,及时解决生产难题,充分发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作用,面对面、手帮手的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要探索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紧密联系,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实验基地,鼓励农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创办农业企业,开展农业科技课题研究,开发良品良种,推广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定期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生猪养殖、花卉苗木种植方面的科技示范户。

(三)强化龙头带动,走好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把培养新型产业经营主体作为关键,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提升生猪养殖、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有、民营、民管、民享”的原则,借鉴山东等地的先进经验,大力扶持旺龙生猪养殖、宣风栗湾等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鼓励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龙头企业等以股份合作制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整体效益。目前成立了X县苗木花卉协会,协会下属X家花木公司拥有大型基地X个,面积达X万亩。

二是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助、项目支持等多种方式,扶持X公司、福义实业等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其中计划在X年内把X公司做成上市公司,全面提升X绿色X生猪品牌。同时还要通过招商引资好政策和“放水养鱼”小策略,利用现有政策和资源优势,激活民间资本,培育一批新龙头,振兴一批小龙头,引导小企业积极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初步形成小规模大产业格局。

三是创新经营机制。依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大力扶持种养大户扩大规模、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经营模式,积极推行“订单”生产,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信息、技术等各项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采取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的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的平等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创新体制机制,走好多层次扶持、全方位保障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创新经营机制,在政策扶持、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建立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项目资金投入。建立财政资金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园、产业基地、种养大户的扶持,重点扶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等方面。积极探索农业项目整合机制,加强农业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环节的协调,最大限度利用各类项目资源扶持特色农业发展。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要抓住政策叠加机遇,在国家政策扶持、项目支持、信贷支持、农民企业投资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大好形势下,认真研究和落实国家、省市各项产业扶持政策,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在特色产业开发上积极主动争项目、争资金。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惠民政策和财政奖补政策,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坚决杜绝截留、挪用等问题发生。

三是创新工作推行机制。建立完善特色产业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乡镇、农口部门经济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加大日常督查和考核,分阶段、分项目、分层次落实责任。建立完善全社会帮建机制,结合“双联”行动,完善县级领导联村和干部联户帮扶产业工作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和资金扶持,帮助农户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整合农、林、水、科技等部门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的资源,加强协作配合,加大项目实施和管理,形成多部门抓建特色产业。

四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中介组织、能人大户采取耕地租赁、承包等方式,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产业园区、基地连片种植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

(四)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走好市场化营销、信息化服务的路子。市场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市场是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关键和着力点。

一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建办各类农产品购销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大力发展运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供运销、信息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进一步鼓励支持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经纪人、产业协会兴办营销型、服务型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市场、信息、技术等各项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是完善市场体系。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生猪、花卉苗木等区域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花卉苗木产业,计划在宣风镇产业园重点打造一个千亩“赣西苗木花卉交易中心”,建设成为赣西最大的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在X、银河、源南等地建立区域性交易市场,构建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解决销售难等问题。生猪要继续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直销、网上销售等销售模式,设立销售代销点,形成大流通、促进大发展。

上一篇:买卖合同案例加裁判文书下一篇:大专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