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社团活动教案

2024-10-26

小学阅读社团活动教案(精选11篇)

小学阅读社团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不x不x”的叠词,理解书中胖胖的平凡与特别;

2.能边听边观察阅读画面,清楚地说出胖胖的本领和优点,感知分享、快乐对人的重要性;

3.感受胖胖的快乐,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一本绘本、瓜子和盘子若干、胖胖的写真大图片一张、胖胖本领或特征的小卡片(与书中图画一致),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幼儿自主阅读故事《平凡的胖胖》,认识胖胖

1.情景设置:新朋友。

引导语:班里会来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胖胖。

T:你们听说过胖胖吗?他会长什么样?(幼儿猜想)别着急,胖胖妈妈报名时留下一本跟胖胖有关的书,我们可以在书里看见,谁是胖胖?胖胖是个什么样的朋友?

2.幼儿自主阅读《平凡的胖胖》,认识胖胖。

引导语:小朋友们找的时候要一页一页地翻,可别找漏了哟!找找看到底谁是胖胖?

T:你找到胖胖了吗?你怎么知道那就是胖胖?

胖胖在都做了些什么?在第几页?

二、完整阅读故事,理解叠词“不x不x”,感受胖胖的平凡与不平凡

1.教师讲读文字前半部分,引导幼儿感知胖胖的平凡。

教师重点读出““不胖也不瘦”“不高也不矮”“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等词语。

T.胖胖是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呢?书里怎么说的?

他的画画得怎么样?他爱举手回答问题吗?……

小结:哦,原来胖胖有很多事都不是最棒的,他是个很普通、很平凡、和很多人一样的孩子。可是他却一直都面带笑容,你们发现了吗?他是个快乐的孩子!(在胖胖的写真图片上贴上一张笑脸卡片)

2.教师讲读故事后半部分,感知胖胖的不平凡。

提示语:可在胖胖的家人和朋友眼中,胖胖一定也不平凡,他的本领可大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T:原来胖胖有许多优点。都有些什么呢?在第几页?

(幼儿边说,教师边在胖胖的写真图片上贴上代表胖胖的特征和本领的卡片:剩下的瓜子、带名字的书包、转轮、故事书等)

小结:哇,原来胖胖这么棒,他爱妈妈和妹妹,对朋友很友善、会分享,整天都很快乐,而且,他把快乐带给了身边的所有人!大家都喜欢他!

3.教师配乐完整阅读绘本,幼儿倾听、欣赏。

T:你喜欢胖胖吗?你的朋友里有没有谁像胖胖一样?

三、大家玩剥瓜子的游戏,每个幼儿一小盘瓜子,剥好后大家一起分享,感受朋友们一起玩耍的乐趣。

小学阅读社团活动教案 篇2

我设计的这套活动方案, 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展开, 旨在能有效地开展科普阅读社团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 激发学生的科普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科学, 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 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 以点带面, 在学生中形成爱读科普书的良好风气,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科普阅读活动, 使学生学会科普阅读的方法, 促进学生的科学知识更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使学生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三、活动实施

(一) 充分做好宣传工作, 让学生对科普阅读社团活动感兴趣

在社团创建初期, 组织者要利用好学校的广播站、宣传栏等做好宣传, 让全校的孩子、老师甚至家长都了解这个社团, 乐于参加这个社团, 在孩子们决定参加前可以用动手实验、观看科普视频等方法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从而产生科普阅读的需要。

(二) 有固定的阅读场所, 创设良好的科普阅读的氛围

与学校有关部门做好协调, 开辟科普阅读室, 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把科学实验室或科学探究室适当改进, 在室内布置一些阅读名言, 建立一个图书信息角, 社团成员、老师可以把自己掌握的图书资料信息用卡片公布, 便于相互之间的交流 (这个有别于图书角, 不把书直接放在书架上, 避免一些珍贵图书的遗失, 另外信息量也大一些, 便于管理) 。另外建一个生物角和一个自制实验器材角, 可提供学生上网查询等。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 开展多元化的科普阅读, 教师适时做好指导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阅读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书籍的阅读,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子阅读、网络阅读、视频阅读等。比如霍金的有关宇宙空间理论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深奥, 可是给孩子们看相关的视频, 学生就比较乐于接受, 这种视频阅读也许在不经意间就给孩子种下了一颗探索宇宙的种子。

教师的指导, 主要是引起兴趣, 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有关科学家故事的作品, 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可操作性强的作品, 可以展示其中的操作;知识丰富的作品, 可以摘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科普阅读的方法指导也是多样化的, 可以指导理清情节, 评论科学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 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实验方法, 进行验证;可以指导做活页卡, 写上自己的感想或阅读后的奇思妙想, 然后把这些活页装订成册, 社团成员之间共同分享, 也可把这些资料上传到学校的网站, 千万不要让学生做无用的摘抄, 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看视频资料提供的内容, 指导写观后感, 等等。对于科普阅读指导, 教师同样需要精心备课。

(1) 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 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 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 使用网络查询;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 敢于对书中的问题提出质疑;培养学生阅读反思的习惯等。

(3) 读后实践课。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读科学变为做科学, 通过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探索、实际操作, 亲自获取知识和经验, 并且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解决周围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锻炼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 也是科普阅读课指导的重点。因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这种实践课并不是单纯把阅读的实验内容重复做一下, 而更主要的是敢于对问题产生质疑, 对实验进行改进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4) 交流评论课。这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 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四) 科普阅读的组织与交流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低、中、高三个科普阅读的社团, 每个社团根据各个年级段的特点, 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精心选择, 不仅给孩子阅读科普知识类的读物, 更重要的是要普及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 形成科学技能。如果只建立一个社团, 可考虑用复式班的教学模式。各社团要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 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 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教师也要适当进行抽查, 以督促学生完成。

各社团设立一本《读书成长册》, 每个成员的阅读情况单独成页, 以随时记录学生的读书情况。

(五) 科普阅读的时间安排

固定每周两节课的科普阅读时间, 是保证科普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 如果阅读成为孩子们的需要后, 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会充分利用。

(六) 科普阅读的检查评价

(1)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对学生科普阅读的内容有所了解。

用“活动教学”优化小学阅读教学 篇3

一、备课时要重视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

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备课时应把传统的教学目标改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尽量用具体、明确的外显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行为(如说出、说说、画出、写出、举例等),避免用理解、了解、掌握等内显行为动词。在教学过程栏分项写清教师的组织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1.导入激趣时,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的活动中;

2.学习课文重点段时,让学生进入自读自悟的操作活动中;

3.突破难点时,让学生进入合作互助的活动中;

4.课文结束时,让学生进入形象或评价活动中;

5.复习巩固时,让学生进入游戏活动中。

二、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学生的活动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创意地反映出了教师的备课设计,才能把“活动教学”真正落实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

小学生天真活泼,酷爱各种游戏。根据这种年龄特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组织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一位教师在《蔬菜》一课复习巩固时,请五位小朋友戴上头饰站在讲台前,分别以萝卜、莴笋、白菜、黄花菜、扁豆的身份,用小手指着头饰用小嘴说:“我叫——,人们吃我的——”的句子向大家介绍自己,然后让土豆、西红柿、芹菜、胡豆等十多种“蔬菜”依次上去找朋友。找到朋友后,就介绍说:“我叫——,人们吃我的——,因此,我的朋友是——”,这样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言文字,学习积极性相当高。

2.在合作互动中学习

分组合作是活动教学中的有效形式。教学中,可以根据班上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指知识水平、经验、认知能力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助互帮,使课堂成为一系列学生主动活动的展开过程。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通过小组学习,紧扣“还”字,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1)学生自由读诗,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2)学生自由汇报:你们小组学懂了什么?(3)根据各组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引导学生抓住诗眼体会诗人“离家近——很想还”,“离家久——早想还”,“思家切——不能还”的感情,并深深领悟到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4)有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指名读和齐读)。(5)小组内互说诗意,诵读全诗。整个过程教师都以学生的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合作学习。

3.在操作实践中学习

动手操作,既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从而积极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如《蜜蜂引路》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并形成空间的概念,教师打印了“小山”“花丛”“蜜蜂”“路”“园子”“小房子”的图片,教学时将图片发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摆出列宁找养蜂人的线路图,动脑想,用心体会,从中体会到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在情感体验中学习

“情感体验”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真实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思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荷花》作者联想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熟读这段课文,接着播放与之配套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倾听,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这段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动脑展开想象,小手随音乐舞起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的画面,并说出为什么会想象出这样的画面,从而理解作者的联想跟荷花的美的内涵关系,进而比较深刻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在读读、听听、想想、说说的过程中,学生整个身心都投入到紧张的学习活动中,成了学习的主角。

图画书阅读活动 教案 篇4

温州市第一幼儿园 姜伟

教材分析:

荣获加拿大克力斯提先生书奖、露丝·史瓦兹奖、维基·麦卡夫奖并入选第四届全国优秀幼儿读物(0~6岁)评选推荐书目的《爷爷一定有办法》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孙子的老爷爷,他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钮扣。它原本是一个犹太人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作者用重复而富节奏的文字来重述,既温馨又朗朗上口。图画则细腻地描绘出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小镇和约瑟的家庭。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孩子而言,这是一个物质过度充裕的年代,物品总是用完即丢,举凡纸杯、纸盘、卫生筷、纸尿片、甚至照相机等,过度的商品化让孩子们不太有机会用旧东西,这个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省思,重新检视我们的生活习惯与消费行为。通过活动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种下「爱物惜物」的情怀。

书中文字简洁又生动,更精采的是爷爷总是回答说「这块料子还够做…」让读者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猜猜看」这一次爷爷会变出什么呢?更奇妙的是作者利用每一页的下方,连续地画出一个老鼠家庭的故事,给小读者带来了额外的阅读乐趣。这一定是一个人人都读得懂,也听得懂的故事。作为良好的阅读教学教材可以让孩子们初尝阅读的乐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洒下“快乐阅读”的种子。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读、排图的方法,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发展的线索,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3、巩固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合作阅读中发展孩子的协作能力。

4、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鼓励幼儿在面临难题时要多动脑。活动准备:

1、幼儿两人一份图书;

2、投影器;电脑;课件(书本内容);

3、教具图片(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

3、黑板(上面做好箭头和数字标志)。

4、家园互动表(见附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图画书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图画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上有谁?这两个人可能是什么关系呢?(原来是爷爷和孙子)

师:这位外国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约瑟,你觉得他和爷爷之间可能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幼儿猜想)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约瑟和他爷爷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吧。

二、幼儿观赏投影画面,感受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1、教师讲述故事,请孩子观看画面,念到关键的地方让学生猜,然后翻页印证孩子的想法。

◎故事中一共有五次“变”,第一、第二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可以做什么;(潜在提问:约瑟得到这件奇妙的外套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第三次变时引导幼儿重复约瑟和爷爷的对话,从中体会爷爷的节约和智慧;(爷爷真是太聪明了!破损的布料都剪掉了,剩下的布料越来越少了,爷爷还会做出什么奇妙的东西呢!)

◎第四次时增加难度,将爷爷的话和妈妈的话进行对比,设置提问:听了妈妈的话,约瑟会丢吗?

◎最后一次用问题“啊哟!手帕有多大,剪去破的和脏的地方还剩多大?爷爷会不会把它扔掉呢?他还能为约瑟变出什么奇妙的东西呢!我们来猜猜?”来引导幼儿思考,从而更进一步显出爷爷的聪明与节约(约瑟喜欢这颗奇妙的纽扣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把手帕变成奇妙的纽扣,爷爷真是心灵手巧呀!)。◎师:纽扣都没有了,爷爷就是手再巧,再聪明也不可能无中生有了,那么已经长大了的约瑟会怎么办呢?让我们继续看故事。师提问:长大了的约瑟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哇!约瑟好棒呀!我们一起为约瑟的长大鼓掌吧!

2、阅读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

师:爷爷的巧手,分別为小约瑟制作了什么东西?(幼儿说,教师随机出示物品)

师:爷爷为约瑟缝制了一条毯子,最后变成了什么?请小朋友上来把爷爷制作的东西按故事里的顺序摆一摆。(幼儿操作)

师:你喜欢有这样子的一個爷爷吗?你会怎么夸奖爷爷?

3、第二次欣赏故事后提问:

师:刚才小朋友发现在这个大故事里面还藏着一个小故事,最后纽扣不见了,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这颗纽扣从大故事中掉到了小故事里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本图画书吧!让我们边看边找这颗纽扣掉到哪里去了? 师:啊呀!小朋友这么多,我这里的书不够呀!怎么办?

师:两个人看书该注意些什么呢?(一人翻,两人看,轻轻翻,仔细看,不争也不抢)

幼儿两人一组翻书阅读(师:好,我们先来看封面,封面会告诉你故事的题目,我们一起来说说故事的题目叫《爷爷一定有办法》,打开书本,我们看到了扉页,扉页上有什么图案,这个图案在故事里经常地出现一直到故事的结尾,你们发现了吗?看谁发现的问题最多,看的最仔细)。幼儿观看图画书,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发现那颗丢失的纽扣了吗?好!在第几页,看看页码?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变成老鼠的椅垫了)

师收图书。请小朋友两人商量好请一个小伙伴把图书送回家,送回来的时候要封面朝上。

师:你们发现什么了吗?故事中掉下来的布料被小老鼠利用了起来,他们用这些布料打扮自己的家,装扮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延伸活动。

1、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的废旧物品也是可以再利用的。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件废旧物品,是什么呀?(废旧报纸)请你们动动脑筋,想一想废旧报纸可以有什么用?哦!原来废旧报纸还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还可以利用废旧报纸来玩呢!请你们想一想,报纸还可以怎么玩?在玩的过程中很可能报纸会变破损了,报纸变破损了,你还可以怎么玩?(幼儿先说再幼儿玩)

2、回家和爸爸妈妈共同完成家园互动表。

《风中之叶》(语言)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文字想象叶子随风飘荡的画面。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2、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有趣的描述。

3、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创编儿歌《落叶飘》。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活动室内布置有小河、草地、马路。

2、材料准备:人手一张不同形状的树叶。

3、事先教唱歌曲《小树叶》。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捡落叶”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树妈妈的小宝贝,你们猜猜是谁? 幼:是小树叶。

(2)师:一阵风吹过来,小树叶吹走了,赶紧去捡起来吧。幼儿每人捡一片自己喜欢的落叶。

(3)请幼儿描述一下自己的落叶长得什么样?并用形体动作表现出叶子的造型。(长长的、宽宽的、尖尖的、圆圆的、破一个洞的------)

2、游戏:“风中之叶”

(1)幼儿围坐在“草地”边上,边听教师的提示,边用形体进行表演。师:叶子被微风吹得轻轻动了几下(幼儿做相应的动作)。风越来越大,叶子也飘动得更厉害(幼儿改变动作)。终于叶子被风吹落下来,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幼儿再次改变动作)。风轻轻吹过,叶子的脚被风轻轻吹起,稍稍一动,有不动了(幼儿进行表达)。然后,一阵大风,叶子被吹得滚来滚去,飞扬起来,最后,缓缓地落到地上(幼儿进行表演)。

(2)幼儿听音乐,以乐曲代表风,请“叶子”(幼儿)随着乐曲“飘离树枝”,到处“飘荡”,乐曲快就飘得快,乐曲慢就飘得慢,乐曲停叶子也挺下。

3、游戏:“树叶找家”

(1)请幼儿描述自己飘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并用形体语言进行表达。(2)集体边玩游戏边进行儿歌创编,说出树叶飘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在干什么。

4、游戏:“叶子宝宝与树妈妈”

师: 这么多的叶子离开了树妈妈,树妈妈好担心哦,让我们用歌声来安慰树妈妈,好吗。

幼:全体幼儿一起唱歌曲《小树叶》。结束。四.活动反思:

大班早期阅读活动爱心树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感受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3、体会亲人朋友们的关爱之情。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黑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画面:一棵树

师: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出示课件画面:小男孩

师:这是谁?一棵茂盛的大树和可爱的小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分段感受故事

1、男孩在儿童期和大树的故事

观看课件画面,欣赏故事后提问:

师:你觉得大树和小男孩关系怎么样?为什么?

小结:是啊,大树和小男孩相亲相爱,他们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多么幸福快乐呀!

2、男孩在少年期和大树的故事

观看图片讲述故事后提问:

师:大树为什么感到很孤独?

师:男孩摘走了大树所有的苹果,大树为什么还很快乐?

小结:因为大树帮助男孩达成了心愿,所以它很快乐。

3、分组排图讲述男孩在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与大树的.故事。

(1)幼儿分组排图、自由讲述

(2)将幼儿分组探讨结果集中展示、讲述。

4、完整欣赏故事,体会爱心树的付出。

(1)欣赏课件、师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

师: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树?

小结:这是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当男孩从大树身上摘走苹果,大树很快乐;砍走树枝,大树很快乐;砍断树干,变成光秃秃的树墩,大树还是很快乐!原来付出爱也是一种快乐呀!

(三)情感迁移,体验亲人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爱心树”,你觉得谁是你生活中的“爱心树”,为什么?

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都是我们的爱心树,你们愿意做一棵真正的“爱心树”吗?那你会怎么做?

(四)结束活动:《让爱住我家》。

活动反思:

小学阅读社团活动教案 篇6

2.尝试模仿绘本中幼儿对“箩筐”的不同玩法,体验玩“箩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箩筐实物每组两个、绳子、绘本画面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箩筐”,讨论“箩筐”的作用

师: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可以做什么用?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幼儿自主阅读绘本《箩筐》

阅读前提问:其实箩筐还有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用法,我们一起去看看箩筐还有什么用途?

自由讨论:箩筐的用法

师:绘本里的小朋友是怎么用箩筐的?

幼儿一边说出画面内容,教师一面出示与之相关的画面。

小结:箩筐不仅可以用来装东西,还能当成小朋友的玩具、小床……实在是太有趣了!

三、玩一玩

师:看,我们教室里也放着一些箩筐,你们想怎么玩?那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吧!

小结:没想到这么简单的玩具,能让小朋友们玩得这么开心。你们喜欢这个箩筐吗?那绘本中的小朋友会对这箩筐还有怎样的感受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四、看绘本,听故事

教师念文字,幼儿看绘本。

小学英语阅读课读前活动的设计 篇7

一、 读前活动的任务

小学生具有注意力容易分散、 意志力不够坚定等特点,如果在读前阶段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就会导致读中活动无法真正进入阅读状态和顺利理解文本信息,从而无法完成本堂阅读课的学习目标。 因此,读前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激发学生对文本主题和阅读活动的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顺利进入文本阅读。

1.读前活动要激活学生的背 景知识

“ 文本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 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我们就可以说产生了理解。 ”[1]也就是说,在理解文本过程中,小学生的阅读认知是基于对相关主题和内容已有的背景信息和生活经验,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背景知识与阅读文本相互作用的过程。 当他们对课文的主题有一定了解时,这些相关背景知识和经验会帮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更有效地理解文本信息和作者意图。 因此,教师在设计读前活动时,必须考虑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使学生构建起相关主题信息, 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效率。

2.读前活动要帮助学生扫除 文 本 中 的 语 言 障 碍

阅读课的重点在于文本阅读, 而文本是由具体的词汇在一定的语法规则下由无数句子组成的有逻辑的篇章。 对文本的理解,离不开对这些组成篇章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掌握。 在小学英语阅读课中,影响小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那些学生既没有学过, 又不能通过上下文猜测其含义,由此会极大阻碍其理解文本的生词和新语法结构。 因此,在读前活动, 要注意帮助学生扫除文本中的此类语言障碍。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是一项值得训练的阅读策略,因此,教师需注意辨别,在读前阶段尽量只讲解对意义理解有阻碍、但学生自己无法得出其含义的生词,而将学生可以猜测其大意的词汇放在读中阶段, 引导学生自己推测意义。

二、 阅读文本分析

以下以外研社教材《 剑桥小学英语3》 第6单元的阅 读课文Animals of the Arctic为例来介 绍小学英语阅读课读前活动设计。 从主题知识看,这篇课文介绍了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 ( the polar bear) 、 北极狐 ( the arctic fox) 、 北极野兔 ( the arctic hare) 和雪鹰( the snowy owl) 四种动物 ,分段介绍了每种动物的外观、食物、生活特点等内容, 并在每段介绍旁配有展示动物外观的插图。 在这几种动物中,学生对北极熊和北极狐了解较多,不太熟悉的是北极野兔和雪鹰。 因此, 在设计读前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知道的有关北极熊和北极狐的背景知识。 对于北极野兔和雪鹰, 由于前者是兔子的一种、 后者是猫头鹰的一种,只是生活地域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对家兔和猫头鹰的认识来预测和帮助理解与之相关的文本信息。

从语言知识看,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表示动物的单词或短语有 “ seal“” make the tunnel”“ hunt”“ fur” 等。 其中,“ seal”表示动物“ 海豹”, 由于课本中配有相应动物图片,学生可根据配图知道它代表的动物 “ 海豹 ”;“ hunt” 一词 , 课文中有 “ Polar bears also hunt the arctic hare” 一句 , 学生可根据上下文和图片猜出单词意思。 因此,这两个单词的教学可以放在读中阶段,培养学生根据文本猜测词义的能力。 而“ make the tunnel”和“ fur”两个单词,既没有上下文或配图来帮助猜测含义,也无法通过分析短语和词汇的形式特征来猜测意义,而这两个词又是学生能否理解课文的关键词汇,因此,教师要在读前阶段设计活动呈现单词意义。

三、 读前活动设计

教师在设计小学英语阅读课读前活动时,要考虑在心理层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从主题知识层面引导学生激活建构背景知识、在语言知识层面重视扫除阻碍文本理解的语言障碍,从而为后面阅读课文做好准备。 针对本课的主题内容和新语言知识的特点,可以设计以下活动,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和取舍。

[活动一] 韵句表演。

韵句表演是小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之一,学生在表演中不仅能体会语言的音律对应、 朗朗上口, 还能提供用肢体语言表演,充分满足了学生爱动爱跳的心理。 因此, 韵句表演是读前阶段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本课读前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并表演以下韵句:

T:Everybody, do you like polar bear? Now, let’s read the chant and do the action. Follow me.

There is a polar bear,

polar bear, polar bear.

There is a polar bear,

They like to eat fish.

T:From the chant, we know the polar bear like to eat fish.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m?Let’s read the text.

这首关于北极熊的韵句,意义明确、内容简单、节奏感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在朗读和表演过程中,学生还能跟随教师做相应的动作来表达意义,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这首韵句在内容上贴近本课主题,北极熊正是本课要介绍的动物之一,教师在学生表演后问学生是否想了解更多关于北极熊的知识, 由于动物本身是学生喜欢的主题, 而韵句表演又能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此,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文阅读中来。

[活动二] 猜测游戏。

教师可以选择本课中的一种动物为例,做猜测游戏。 教师口述有关这种动物的信息,让同学们猜测是它什么动物。 以北极熊为例: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an animal.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Have a guess what animal it is according to my description. Let’ssee who can guess it right first.

( 1) It likesto eat fish.

( 学生说出cat、penguin、polar bear等以鱼为食物的动物。 )

( 2) It iswhite.

( 学生将范围缩小到cat、polar bear等皮毛是白色的动物)

( 3) It lives in very cold places, like in the Arctic.

( 学生从the Arctic立刻联想到北极熊polar bear。 )

当学生猜对在北极熊之后,教师出示从课本上截取的关于北极熊的图片,并问同学们:“ 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the polar bear? ”

猜测游戏是课堂教学中的竞争性活动之一,学生希望在游戏中获胜的竞争心和对动物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猜测过程中要不断回想自己已经了解的相关知识。 教师通过陈述信息来缩小动物范围,也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联想与动物相关的特征,从而激活背景知识。

[活动三]正误判断。

教师根据课文中对每种动物的描述提出以下陈述,让学生预测内容,判断正误。

( 1) The polar bear’s favorite food isseals.

( 2) The foxes and arctic hares can make tunnelsin the winter.

( 3) The snowy owlshunt in the daytime

在学生判断正误之后,老师接着说 :“ What’s the polar bears’ favorite food? Can Foxesand arctic haresmake tunnels? When do snow owls hunt, in the daytime or at night? Now, let’sread and find out the answer.”

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主题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提出陈述,要求学生做正误判断。 学生要判断这些陈述正确与否,就必然回想自己了解的信息,充分实现了背景知识的激活。 这些句子内容可能与学生已有知识一致,也可能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存在冲突,如第 ( 2) 和( 3) 句,不同学生对于狐狸和兔子会不会打隧道可能存有不同看法。 在此,教师激发起这种知识的冲突,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又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文来找出事实,在激发背景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兴趣。

[活动四] 视频观看。

读前阶段,教师播放一段介绍北极狐的视频,在视频呈现北极狐在雪层下面挖地洞的场景时暂停播放,然后提问:

T:What animal do you see in the movie?

Ss:Fox.

T:Yes, the arctic fox. What is thisarctic fox doing?

Ss:( 学生想要表达出北极狐在雪下挖隧道,但无法用英语语言表达。 )

T:It’s making tunnels under the snow.

学生可能在动物园或电视节目中看到过狐狸的形象,但对于具体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还比较陌生。 教师利用集声音、图像为一体的视频活灵活现地传达了北极狐的动作,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将“ 挖洞”这个难以表达的新短语的含义予以呈现,扫清了语言知识的障碍。

[活动五] 头脑风暴。

老师先在黑板上写出本课题目:Animals of the Arctic,并提问:

T:Look at the tile, where are the animals?

S:Arctic.

T:What’sthe text about?

S:Animals.

T:Let’s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animals of the arctic. You can say whatever in you mind about them.

Ss:(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说出动物的名称、颜色、习性等等。 )

学生对于北极的动物这一主题并不陌生,教师和学生一起从动物的名称、颜色、食物、生活习性等方面回顾了自己所了解的关于北极的动物及其特点,复习了在描述动物中可能用到的词汇和短语,预测了本课文本将要介绍的知识。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百科知识,好胜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入如“ hunt”等学生在后期阅读中无法通过上下文猜测意义的新单词, 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

[活动六] 学生设疑。

教师在介绍了本课主题是关于北极的几种动物之后,提问:

T: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se animals?

Ss:( 1) What’s the color of these animals?

( 2) What do they do in the daytime?

( 3) Where do they live?

( 4) What is their favorite food?

由于学生平时对这一主题有所了解,但并不充分,通过学生提问设疑,激发了求知欲,使学生真正带着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去阅读课文,能够积极主动地寻读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这样的读前活动能从心理上使学生准备好阅读课文内容,同时也使学生对文本中将要读到的内容有所期待,激发求知欲的同时,预测课文内容,为读中阶段的文本阅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涂阳军,陈建文.先前背景知识、兴趣与阅读理解之关系研究[J].心理研究,2009(3).

小学阅读社团活动教案 篇8

一、情趣化阅读策略的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属于“唯情趣一族”,而且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所以情趣化策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准则。

比如《好学的爸爸》,笔者在教学前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朋友平时不肯学习,奶奶教育他说:“你应该向爸爸学习,他当年学习可是很认真的。”“奶奶,爸爸学习是怎样认真的呀?”“他呀,光一年级就读了整整三年!”小学生刚开始还没有明白过来,稍一会儿就哄堂大笑起来:什么认真呀?就是一个大笨蛋!“既然大家都这样说,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位爸爸的学习是不是真的很认真……”情趣化的课前导入能够有效激发课堂的活跃气氛,达到引人入胜、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生活化阅读策略的运用

“过去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全部世界,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教科书。”这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大语文教学观”有异曲同工之妙。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而且两者有效融合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与知行统一,从中获取“1+1>2”的双赢效果。比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知,对“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的诗句进行生活式体验和感悟;接着进一步理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内涵寓意——充分体现并烘托出冰心奶奶对儿童一代的赏识、关爱与希望;最后理解“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含义,整个过程显得简单而自然。

三、自主化阅读策略的运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力与素养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元素,也是素质教育发展中的关键词。理论和实践表明,以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为主的课程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和良好平台。比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前,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先熟知与之相关的两个历史故事——“渑池之会”和“完璧归赵”。课堂教学中,首先让任意两个学生代表讲述这两个故事,进一步强化“将相不和”的历史背景;接着以学习小组为单元,在自行阅读基础上演绎“负荆请罪”的过程;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开展组际评比活动;最后全班范围内进行总结、梳理和提炼。如此而为,从中赢得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效果。

四、多元化阅读策略的运用

语文阅读是一个持之以恒和厚积薄发的过程。要想保持并发展学生的阅读情趣,语文教师应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阅读教学活动。比如,引导建立语文阅读兴趣活动小组(古诗文背诵、“小唐人”创作、现代名著探究、“小荷”读写社、课本剧创编等),并定期举办兴趣小组之间的各类比赛活动,充分发挥“以赛激趣促读”的良好效用。值得强调的是,在多元化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既要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给予学生适时适量的引导、启发和帮助,又要始终坚持以激励性为主的阅读评价机制,以有效“激励、唤醒、鼓舞”小学生的阅读情趣和精神意志,为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不断注入正能量元素。

小学阅读社团活动教案 篇9

2.能用不同声调讲述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对话;

3.感受老公公和老婆婆相互关爱之情,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爱。

活动准备:

材料:绘本《山谷娃娃》

经验:幼儿有体验过回声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录有回声的音频或视频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出示封面,猜测绘本内容。

二、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阅读绘本的方法;对重点画面的理解。

三、集体分享

重点分享故事的内容的理解;重点画面的理解;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声调讲述对话。

四、情感迁移

小学语文写景阅读教案 篇10

阅读二三事

(一)——写景阅读专练

【名言警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课前热身】 【知识点精讲】

怎样阅读写景类文章

写景,也就是描绘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描绘景物的文章一般有如下分类: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的过程中所见到的的景物;一类是描写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风、雨、雷、电等);一类是写人们生活中处所周围的景色。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如:

游记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它通过描写记叙旅游过程中的见闻,如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游记的几种写法:(1)定点换景法。这种方法就是说,作者的观察点固定不变,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明确把握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于读者从作者的观察点出发,逐一再现景物,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运用“定点换景法”,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在具体描写时,不要随意改变观察点。(2)定景换点法。这种方法是说,不改换所要观察的景物,而是变换观察点,从不同 培训有效果 当然史瑞可

史瑞可国际教育 小学语文

角度去观察描绘景物。这是因为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特征。大诗人苏东坡《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运用“定景换点法”观察一处景物,可以选择不同观察点,如远眺,近观,仰视,鸟瞰,立足点变了,观察的角度也就多了。在描写时,要注意交代清楚观察点,以便于读者把握文章对景物描写的角度。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让人觉得顺序混乱,不知所云。(3)移步换景法。这种方法就是说,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是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这种方法,可以逐一描绘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从而更好地展示景物的全貌。同时,这种写法的文章是以明显的浏览顺序为顺序,因而文章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运用“移步换景法”时,要注意的是必须以浏览顺序为线索,把观察点的变交代清楚。另外,对各种不同景物的描绘要抓住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避免写“流水帐”。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对于把握文章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几种顺序:(1)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2)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3)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即描写不同时间景物的变化。(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3自然段,就分别描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3、理清写景文章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三种:一是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后总。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描写。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中一般都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物变了;或者观察点的培训有效果 当然史瑞可

史瑞可国际教育 小学语文

移动,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三是按时间的推移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如《观潮》一文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顺序安排材料。

4、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无论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河山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如《林海》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应把握的重点。

【例题解析】

西湖漫笔(节选)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琮,平稳处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路旁的树莽莽苍苍的,似乎从根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培训有效果 当然史瑞可

史瑞可国际教育 小学语文

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波平如镜;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

1.作者写的是西湖,为什么文章开头却从《永远的微笑》写起?(4分)

2.结合文意,分析文章结尾“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一句的具体含义和作用。(5分)

3.阅读下面朱自清的散文《绿》中对梅雨潭“绿”的描写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梅雨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西湖漫笔》第⑤段至第⑧段详细描写了西湖的“绿”,与《绿》的选段进行比较,你认为哪个描写更好,并简要说明原因。

秋的原野

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得那个培训有效果 当然史瑞可

史瑞可国际教育 小学语文

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般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得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者稍显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出脖项,“哦!哦!”有节奏地叫着,把水面荡起一圈圈的波纹,也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得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他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一排金色的波浪;稻禾深处,也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的炊烟,跨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半空中飞过一队“人”字型的雁群。村里的孩子们立刻眯起一只眼睛,高举双手,做成托抢瞄准的姿势,对着它们“砰!砰!”地喝叫,雁儿们“咿咿呀呀”,好像在说“明年见,孩子们!”继续向暮色苍茫的天边慢慢地飞去了。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恍然: 贪婪:平添:

2、找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是用什么来比喻什么,再仿照样子写一句。

3、用“~~~~”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拟人句,再仿照样子写一句。

4、作者是抓住了秋季区别于其他季节的哪些明显特征来描写的?

5、在作者描写的这些景物中,哪些属于静态描写,哪些属于动态描写?培训有效果 当然史瑞可

史瑞可国际教育 小学语文

6、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巫峡赏雾

巫山多雾。因而有人叫它巫峡。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巫峡赏雾,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

山帽子雾,大而圆。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山峰,都美美地戴上了一顶。巫峡由此更添几分秀色。太阳出来了,山帽子雾银光闪闪,璀璨夺目。这时,不由得让人想到《昭君出塞》那幅画。头戴绒帽、身穿绒衣的王昭君,骑着马一步步朝草原深处走去。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一座座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就那小路倔强得很,硬左拐右拐从雾中一头伸了出来。一时让人想起恶劣贺敬之先生写的那首诗:“半山的云彩,半山的雾。深山力量的人家,云雾里的路……”此情此景,这是活画出了。一阵铃铛声传来,雾中走出一头头黄牛。那是地道的巴山牛。盘着绳子叉角上,似乎还粘着许多雾絮。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声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纱帘。如此珍品,非织女那一双巧手不能完成。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于是,雾中的山峰也跟着走动,农舍也跟着走动,牛群羊群也跟着走动;神女峰上的“神女”也苏醒了,拖着长裙,一步一步……好心的“神女”哟,你是不是又要去盗父王的宝剑斩杀搅乱峡江水道的恶龙?

跑马雾,气势好生得了!初夏雨后放晴,峡谷中涨满了雾。那雾看上去如同关在圈栏中的马群,你挤我,我挤你,显得浮躁不安。这时,从峡口子吹来一阵风,浮躁不安的马群便借助风力,冲破圈栏,撒蹄在巫峡中狂奔起来;窄窄的峡谷,哪经得起如此之多的马驰骋?一时间马群拥挤不堪。有的挤得仰起头,有的挤得翘起尾,有是挤得竖起鬃毛,有的挤得腾起四蹄。呼啸的风中,那嘶鸣声、马蹄声、碰上石壁的撞击声,声震峡谷。听来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身上禁不住沁出粒粒汗珠来。好厉害的跑马雾!

巫峡的雾,迷人的雾。每次赏雾前我一再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那雾所迷惑。千万千万。却每次都不争气,一赏便痴迷在雾中。培训有效果 当然史瑞可

史瑞可国际教育 小学语文

1、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画“——”的词语。欣赏: 璀璨夺目: 驰骋:

2、作者在描写山帽子雾和轻纱雾时抓住了哪些特点?请你写下来。山帽子雾: 轻纱雾:

3、理清文章的条理。(用“先写„„再写„„最后写„„”这样的句式表达)

4、在首尾段中找出一处相互呼应的句子抄写下来,并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5、按要求回答。

短文主要采用的抒情方式()A 写景抒情 B 叙事抒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从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喜欢的句子:

喜欢的理由:

7、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

由此可联想到古诗《 》的诗句培训有效果 当然史瑞可

史瑞可国际教育 小学语文

【过手练习】

厌倦了夏日的烦闷燥热,便渴望着有份清新来解脱羁绊的心灵。

清晨,推门向户外放眼:那林中的小路早已覆上一条长长的白地毯。那么晶莹,那么纯洁,使人不忍落脚…原来是晨霜。哦,秋天!

秋的天使正穿着薄如蝉翼的秋雾凉衫缓缓走来。

最先看见秋的,是秋风。

秋风带着些许凉意,吹去了夏的闷热,拂走了夏的躁动。秋风是红色的,秋风掠过,苹果红了,霜林醉了;秋风是金色的,秋风起处,谷穗儿熟了,树叶儿黄了;秋风是无色的,秋风扫过,山的线条明了,水的轮廓现了。

最先拥抱秋的,是秋叶。

秋叶无风自落。嗅到秋的气息,树叶迫不及待地释放出积累了一生的热情,没有流连,走得潇潇洒洒;风乍起,秋叶像一群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它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茁壮,此刻落下来,与泥土融为一体,让人不由想篡改龚自珍的名句:“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最易触动人情思的,是秋雨。

绵绵的秋雨像一位心事重重的姑娘在倾吐自己的心事。只是,姑娘的心呦,怎好赤裸裸?于是,梧桐树上、芭蕉叶上、残荷尖上,一叶叶,一声声,秋雨默默地抛洒情思万缕。这万千情思,落在地上,滴在心上,心中便结起千千结,真个无边丝雨细如愁。

最深地陶醉于秋的,是我。

虽没有竹杖芒鞋,却同样一蓑烟雨的我独立寒秋:听秋风,看秋叶,赏秋雨。一任淡淡轻愁却上心头。心上搁了个秋,我欲不愁,天容我不?只是呀,这轻愁却也太轻了,轻到竟有一丝笑意,不经意绽放在我吟香的嘴角。一声轻叹!回眸,好舒服呀,顿时就醉了。培训有效果 当然史瑞可

史瑞可国际教育 小学语文

云淡了,天晴了。

蓝天,白云,黄色的树林,惬意的我,好一副秋景图!

天凉好个秋!

1、本文依次描绘了、、、。

2、作者在描绘秋风时,写出秋风的什么特点?

3、本文划线句子有何表达效果?请作赏析。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它的含义是什么?化用在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学阅读社团活动教案 篇11

一、加强阅读,积累语言素材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语言仓储。新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思想内容丰富,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是我们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及时把握教材中各种有利的写作因素,指导学生阅读品味,对文中描写生动优美的佳词妙句及精彩片段进行反复地朗读、理解、摘抄,并要求熟读成诵,融会贯通,吸收其中最富有营养的东西,强化学生对语言词汇的积累。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更多的阅读汲取精华,开发和培养自己的创作思维。学生只读课本的几篇文章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单元教材特点和单元习作训练重点,及时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鼓励学生平时广泛阅读一些浅显易懂、情节生动并有意义的课外读物,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学习别人好的写作方法;我还引导学生通过看一些好的电视节目、收听广播、上网阅读电子文章等渠道,开阔视野,获取更加广泛的知识;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互相借阅、交换手中的课外读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收听、观看来获取知识积累,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活跃了写作思维,这样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为以后的习作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文字积累,解决了作文词语匮乏的问题。

二、以读促写,进行练笔训练

作文指导不应该仅限在作文训练课上进行,还要善于借助阅读教学促进写作。贾志敏老师说:“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范文,讲清句子的结构、含义,让学生懂得怎样准确地选择词语,写出通畅的句子,扎扎实实打好写作的基础,切忌抛开阅读教学而另搞一套写作‘理论’和练习。”这些都告诉我们作文指导要善于挖掘教材这个重要的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及时捕捉训练的契机,找到与练笔的结合点,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品读佳作中悟情悟理,在练笔中发展思维,正确地表达真情实感。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充分结合阅读教学,找准训练契机,进行练笔训练。

1.仿照文章精彩片段进行仿写

仿写是读写结合的一种习作方法,也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把读写结合起来,阅读结束后进行仿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小学生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此时学生还处在对文章思想内容、表现技能、佳词妙句及精彩片段的回味之中,及时抓住训练的契机进行练写,顺风顺水,有的放矢,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措施。仿写的途径比较多,如人物外貌描写的练笔、人物神态描写的练笔、人物内心活动描写以及不同构段方式的练笔、场面描写、环境描写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模仿着写。学一篇仿一篇,学生可以循迹追踪,比照样板,学得轻松,自然就乐于动笔写了,消除了怕写的心理。如读了《可贵的沉默》后,我设计了一个课后练笔的作业:请你回忆、了解生活中父母如何关心、疼爱自己的事情;观察父母亲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自己有什么感受,再想想自己应该怎样对待父母?以《感恩》为题,通过具体的事例把自己内心的话语写下来。从学生写的内容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捕捉到平日里父母如何为孩子倾注关爱的事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这样,先扶后放,从学到仿,从仿到创,大大提高了学生自行写作的积极性。

2.抓住课文空白进行练笔

在教材里,一些课文中有许多地方作者有意留出空白,意在让学生去想象、领悟、延伸、拓展。教学时,笔者充分利用这样的空白点,鼓励学生联系前后文的内容,大胆体验、思考、想象和创新,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如学习《中彩那天》一文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课后小练笔,让学生们想一想: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把小汽车开走以后,当时父亲的表现怎么样?我和母亲当时的表现怎么样?合理地想象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以及内心活动,并将它写下来。学生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对“父亲”的诚信精神深受感动,写起来也就有内容了,许多同学写了“父亲”把车还给库伯后十分轻松愉快的表现,还写了母亲对丈夫的决定和做法的支持和称赞,以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谈笑风生的场景。这样让学生在读中练写,在练中促读,使阅读教学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三、深入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作文指导的同时,还要重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家庭、学校、社会乃至世界,指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体验,学会观察,不断积累,唤起学生习作的灵感。因此,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积累写作素材,进行作文训练。

1.关注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们生活的摇篮,它充满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要引导学生通过关心、参与、体验家庭生活,和家人建立融洽的亲情关系,学习生活自理,树立尊老爱幼的美德,体验家庭生活的乐趣。如开展“今天我当家”体验活动,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亲自大胆实践,真正体验到当家长的不容易,进一步理解了父母承担家庭义务、养儿育女、孝敬长辈的辛苦,从而更加热爱父母,热爱自己的家。活动后,一篇篇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小作文,内容真实感人,充分地表达了孩子们的心声。

2.开展别开生面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填充了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空白。组织学生到学校基地实践,学做一餐同学们自己做的饭菜,让孩子们自由组合,自己选购,自己下厨,如包饺子、炒菜等,劳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个个大显身手,乐此不疲,共享劳动成果的轻松与快乐;还可以利用学校实践课教学生用餐巾编折花式、折纸、贴画、编织、出手抄报、编墙报、小制作、小实验等,学生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强;此外,还可以结合学校安排开展了各项比赛活动,如讲故事、成语接龙、品读诗文、跳绳、拔河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活动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体会,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诉说自己的感悟,抒写自己的情感。以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作文课上其中有一位学生写的《有趣的餐巾编折》,以生动有趣的笔触讲述了动手课上同学们认真学编折的认真态度,描写了作品展示那丰富多彩的场面以及自己愉快的内心体验,语言自然真切,富有儿童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习作者内心无比喜悦的感情。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为习作积累好的素材,还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3.鼓励学生关心社会生活,感知时代节奏

社会是个大舞台,纷繁的社会十分精彩,走进社会将能捕捉到更多的习作素材。所以,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感知人际交往的真情,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如我校开展了“城乡小朋友手拉手”系列活动;我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到市老干所听老前辈讲革命故事;到市精神文明图片展厅参观,了解家乡改革以来的巨大变化;参加社区文化生活;利用节假日与父母到外地参观旅游,领略异地风光、风土人情。通过各种方法为学生的作文准备、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四、多维训练,提高习作质量

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笔者还设计了特色日记、看图作文、给词想象作文、通过有趣的游戏作文,描写生活见闻、课文续写、读(观)后感等周末小作。如插图日记,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构思,如在日记本上配上色彩鲜艳的一只小动物、一片绿叶、一朵小花等,再加上自己喜爱的标题,激起学生的练笔热情。又如采访小记,要求学生采访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人,了解他们的童年,以《我与××比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习作热情高,写出了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作文,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协作的精神。这样的训练,每位学生都觉得有内容可写,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它要求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寻找一条适合孩子们学习的作文教学路子。只要我们切实地按照新的课程理念扎实地做好教学工作,就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读书和习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符 洁)

上一篇:寨子小学工会工作总结201下一篇:质监局个人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