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024-11-27

关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选8篇)

关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1

关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马辛庄乡村官冯海崖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下,作为怀仁县马辛庄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既要做到学习受教育,思想觉悟有提高,扎实履行“教育、监督、保护、惩处”职能,也要学会为群众觅求实惠,进一步掌握村情民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自身在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乡、村经济健康又好又快发展。十月下旬,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驻村深入调研和考察,第一积极相应上级领导文件精神,同时切实为农民谋实事、一心扎根农村并在广阔农村实实在在的做出成绩的心对我马辛庄乡、及各村群众生活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数次的深入发现,当地群众祖辈守靠着没水、干涸、多灾的沙地下,生产生活条件没能改善,渴望外援的到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我主动自己掏腰包、雇车、买炉渣将我乡马港村有坑洼的路段垫铺炉灰渣;在缺水严重的小村村的面对严重缺水情况,积极主动配合村委会马书记打请示给水利局及财政局等单位,希望上级给予相应资金及设备的支持。

一、马辛庄乡贫困现状

马辛庄乡位于怀仁县城东部,距县政府所在地17公里,辖区有17个行政村,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0.8万。怀马公路纵贯乡境。辖马辛庄、马庄、南米庄、下米庄、智民庄、鲁沟、小盐坊、杨岭、1

鲁沟小村、杜庄、大盐坊、大井、海子洼、古家坡、安寺、仝庄、马港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谷子、马铃薯,兼养牛、羊,人民收入整体较低。由于群众为了获取必要的生活能源,不得不进行扩展耕种,或到外打工,生活质量较低。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严重缺水的局面,导致群众不能大规模发展经济作物,导致缺乏经济来源,群众生产生活极度困难,仅靠耕作取得的收入与县平均收入水平相比偏低,多数家庭适龄儿童辍学;同时乡镇内资源不是很丰富,基础设施条件差,居住分散,儿童上学难等矛盾突出;再者土地贫瘠,春耕相对比较困难,田地低产或绝收现象突出;大多数农户住房简陋,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基于各方面的原因,改变当前局面,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有效发展副业经济可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同时可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

综上情况,项目申请符合国家扶贫投资政策。

三、项目建立的可行性

1、在企、事业单位中建立的必要性

(1)依据当前存在的团队建设再造,当前企业存在的团队建设的欠缺,加固团队建设、团队凝聚,锻炼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心理素质,积极引导并培养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建立自尊自信,勤勉励志的良好精神品质。

(2)重点培养人才具备敬业爱岗、自我奉献、勇于奉献、敢于创新的职业素质。

(3)按照文化对人才培养要求,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的求索精神,交往能力、抗挫能力。

(4)培育各级人员的诚信品格,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素质。

(5)引导和启发员工发挥自身潜能,以此加强企业的团队精神培养,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和企业生存能力、竞争力。

通过拓展训练的开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加增强了。

2、在学校、教育机构建立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中,80后、90后青年在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以及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还很缺乏。利用户外拓展训练、情景设定来有效地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去发现、去醒悟,对自己、对朋友、同事、同学、对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从而使学员们在训练营中更多的体验以及感受对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所带来的促进效果。

四、调研背景

马辛庄乡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马港水库、南米庄、下米庄水库等条件,项目是以适应和满足游客娱乐的需求,引进现代化设计,利用土丘、水库等地貌地形特点,开展团队拓展、野外娱乐、野外采摘、户外运动休闲等为一体的活动。以“增强团队精神、建立团队理念”为信念,成为企、事业单位员工、学校学生等人群的素质拓展训练、户外运动拓展训练的理想场所。

从普通的户外拓展训练到模拟军事主题的拓展训练,逼真的模拟野战游戏及精彩的团队拓展项目,改变企业整体精神面貌,提高领导

综合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打造健全的企、事业团队精神,有效地组织团队从拓展中提升整体战斗力。

更为有效的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们投入到此项目中,参与进去,贡献他们的力量,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五、项目建设规模与简介

1、特色项目介绍(重点、特色项目)

(1)规划用地100亩,建造仿真野战基地(如:对垒战区、丛林狙击战区)及小型户外越野车赛。

(2)整合周边景区、景点,充分利用马辛庄乡水库这一有利的资源建立水上游乐区、垂钓等娱乐项目,构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拓展、学习、娱乐的度假村。

(3)开发具有农家特点的农家住所、农家小菜、农家乐服务。

A、建立不同人次的农家住所,分别以各种农作物作为农家住的名称;

B、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口味,分别从各村中进行挑选、培养,并建立农家饭庄,形成一支高服务的餐饮团队;同时针对野炊、垂钓,要配备相应的野炊及垂钓工具,给游客、拓展者一个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美景;

C、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聆听着农家民歌、观赏者农家秧歌,构建一个农家乐的氛围。

(4)在度假村内建立一个拓展培训基地,增加一定的固定拓展培训器材及设施。

(5)开发自然状态的户外运动项目。

2、人员配置

管理人员一名,教练3位,销售二到五名,后勤一名.3、在怀仁县马辛庄乡马港村或小村设办事处

办公地点设于马港村闲臵房屋内,至少需二间房,配电脑二台,固定电话一部,传真打印机一部,其它相关办公用品若干。

六、项目投入及回报

(一)项目投入

1、野战基地基建设施投入:3W(不含用地费用)

2、野战游戏装备:8W(10人左右规模,其中激光镭战系统3W;匹特博彩弹系统3W;BB弹仿真CS系统2W)

3、农家乐度假村投入:10W(全面翻新,根据培训特点增加相关设施,结构主体主要以木屋及帐篷为主)

(二)项目回报

项目建成后,按当前消费水平预测,最好预计旺季每月600—1000人次,淡季100—200人次,每年可吸引游客3000——5000人次,预计可达年收入50W-100万元,利润15—50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为2年。

七、项目建设进度

1、与村委协调办公地点,装修办公环境、配备办公设备。

2、四到六周招聘所有空缺职位,签定工作合同,进行一个月的的专业技能培训。

3、农家吃、住、乐硬件及人力资源的配备在四个月内全部完成。

4、项目整体预计历时五个月完成整个结构组建,可正式对外营业。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山西省雁门区域内最具自然特色、最具市场发展潜力、最一流的及设施最齐全的军体素质拓展训练基地。

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

1、教育及法律方面

从教育角度考虑,可以逐步培养小、中、高、大学生认识自我潜能、增强自身信息、克服心理惰性以及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从而对自身有一个很好的定位;积极引导并培养各级学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自尊自信,勤勉励志的良好精神品质。

从法律角度考虑,可以通过拓展训练营的学习,在特定的环境中培养对事情的思考与觉悟,培养大局意识、团队意识、以及正确思考问题的发放和能力,从而更有效的从模拟当中的实践来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2、企、事业管理建设方面

加固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团队建设、团队凝聚,锻炼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心理素质;引导和启发员工发挥自身潜能,一次加强企业的团队精神培养,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和企业生存能力、竞争力。

3、社会经济发展方面

通过建立拓展训练营与农家乐村庄,对于解决农村人员就业,实现农产品自产、深加工、自销、提高区域人均收入有着重大的建设性意义。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

九、项目申报

本调研前后经过一个月的深入调研,同时与其他地区进行考察及取证、考察,结合马辛庄乡当地实际情况,符合项目的整体要求。通

过多渠道争取乡镇已同意,考虑到资金实力情况,望上级部门能逐级报至相关主管单位给予批准。

以上报告内容真实耐考,仅凭自身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大学生村干部的追求和执着所为。需要各级领导重视、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建设顺利实现。

二O一O年十一月

关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2

绥滨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地处三江平原下游黑松两江冲积平原地带。区域面积3, 335 平方公里, 下辖3 镇6 乡, 109 个行政村, 167 个自然屯, 全县总人口18. 8万人, 县属人口13. 34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9. 3 万人。县境内有绥滨、二九○、普阳三个国营农场。总耕地面积1, 302, 371 亩, 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绥滨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是黑龙江省36 个产粮大县之一, 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

2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本地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 龙头企业“小、少、弱”, 产业链条“细、短、松”, 由于缺乏深加工企业, 致使农产品长期处于卖原料的状况, 对农民增收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虽然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但受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影响, 引进项目大多规模小、档次低, 难以形成规模化的格局。

二是农户生产经营粗放, 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 规模经营还只是极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 先进实用技术转化慢, 许多新科技停留在示范阶段, 农民掌握还很少。三是管理粗放, 尤其是缺少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 造成农业比较效益较低。

三农民自身素质偏低, 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目前, 大部分农民养成了离不开土地的习惯, 思温饱的多, 思致富的少, 比较安于现状。由于文化素质偏低, 又不懂技术, 外出务工找不到岗位, 在家从事种植、养殖业也只能选择人人都会的、效益不高的品种, 市场意识的淡薄束缚了农民创业和渠道。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很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尽完备,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 不少原有设备也早已老化,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隐患。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目标, 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五是多数乡村集体经济薄弱, 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我县村级债务包袱沉重, 债务高达9900 多万元, 其中有一部分是欠个人的, 由于这些债务无法偿还, 既对债权人的生活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造成了不稳定因素, 也使村集体没有资金可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3 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3.1应争取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和加大补贴力度

建议国家强化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增加“三农”支出, 遏制生产资料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增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 扩大良种补贴规模和范围, 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 提高补贴标准, 提高对产粮大县奖励标准, 完善粮食流通供销体制, 加快农业保险业发展步伐。

3. 2 应重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要解决我县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一是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要认真分析农产品价格形势和市场需求, 继续以提高单产、改善品质、转化增值、提高效益为重点,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继续引导农民增加水稻、玉米和有机绿色食品种植面积, 同时, 积极发展烤烟、蔬菜、瓜果及小杂粮等经济作物种植。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目前, 绥滨县的农业标准化程度还很低, 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 今后要严格执行农业标准化操作规程, 确保标准化生产的顺利实施。积极组织申报农业标准示范县项目, 大力建设标准粮田。积极申报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和标识, 推进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发展。继续加大林区禁牧工作力度, 加快推进两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 3 应加快畜牧业发展

继续做大做强畜牧主导产业, 突出发展奶牛和生猪, 大力发展肉鹅, 加快发展绵羊。按照“小规模、大群体, 规模经营抓大户”的经营思路, 实现畜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新格局。重点实施畜禽品种改良, 标准化饲养, 科学防疫, 提高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3. 4 应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继续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和扶贫开发转移培训, 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宣传好发展打工经济的典型, 采取长期转移、短期转移、季节性转移、县内外转移和国内外转移等不同方式、不同地域的转移, 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加大县乡村三级劳务信息联网建设步伐, 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务信息网, 搞好劳务对接, 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服务。

3. 5 应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关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 关注农村 留守少年 教育状况 措施及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70-02

一、永平县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基本情况

围绕研究的方向,笔者在永平县11所学校抽取88名留守青少年,采用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与教师交流等形式开展研究。经分析,留守监护情况基本分以下几种: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一、永平县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首先,父母教育的缺位;其次,监护人教育的缺位;最后,自我教育的缺位。

(二)社会教育的缺乏

1.父母期望过低和监护人的知识水平低使得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整体上要比其他孩子差;

2.父母关爱的缺失和监护人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留守青少年的性格形成;

3.父母的长期缺位使留守青少年缺乏亲情温暖;

4.监护人对留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介入少,使得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5.缺乏必要的管教和约束使得部分留守青少年出现了行为偏差;

6.父母的补偿教育不利于留守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二、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顽症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加大投入

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青少年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二)打造充满关爱的学校环境

1.建立专门档案。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必须建立留守青少年专门档案,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从而对他们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学校每学期要建立留守青少年情况登记表,对留守青少年登记造册,建立留守青少年的档案,以全面掌握留守青少年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

2.定期召开会议。不管是学校还是班级,都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留守青少年问题,要形成会议制度,通过会议形成解决留守青少年问题的决议和制度,从而保证班级、学校在决策上的“政策”支持。

3.建立代管家长制。在各学校建立代管家长制,让老师行使家长的职能,在生活中和学习上给留守孩子更多的关心,像家长一样经常和他们促膝谈心,和他们一起游戏,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爱。

4.开展自律自强教育。班级要成立“独立青少年小组”,学校成立“独立青少年”委员会,选用其中独立能力较强的孩子担当成员,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留守青少年在学校、老师、同伴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这样,既可以增加心理倾诉渠道,增进伙伴之间的友情,又可以找到“家”的感觉,同时便于留守青少年随时请教,随时求助。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开辟宣传阵地。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等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留守青少年家庭教育优秀典型,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留守青少年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2.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家长联系卡、开通家长热线、定期召开家长会。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进行系列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对教育的正确认识。

(四)完善优化农村社区教育环境

1.学校建立激励机制。在留守青少年中打破年级、班级界限,组建校外学习小组,由各方面表现好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比如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作业、开展校外表现评议等。

2.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青少年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妇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 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源,建立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如可以从本地有较高威望的党员、教师、干部中聘请一批编外家长,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留守青少年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定期向学校反映孩子在校外的表现。也可鼓励有条件的退休教师或个人创办留守青少年托管中心,请他们帮助管理照看等。

3.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争取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关爱留守青少年。观察留守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成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并告知他们的法定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定期督促外出务工家长经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

4.定期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把老人集中起来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孙辈们的职责。

关于农村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4

暑期社会实践

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123班

姓名:王武辉

学号:2012012158

关于农村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123班

姓名:王武辉

调查地点:河南省商城县长竹园乡

调查方式:走访

调查时间:2013年8月1号---8月20号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商城县长竹园乡现有常住居民3000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牧业,林业,渔业等等。全乡农村人口占了一半以上,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1、全乡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12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0亩,总产量630.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红薯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5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0条,约100公里,部分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0个,小水池1000个,沼气池80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全乡享受农村低保200余户,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接近30000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0 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0余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实行乡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民众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民众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乡容、乡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乡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乡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乡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丘陵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乡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乡在新农村建设上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的问题。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乡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乡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三是乡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乡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乡党总支与乡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乡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民众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乡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关于走访农村的社会调研报告 篇5

调查时间:2013年2月5日 调查地点:重庆市万州区李河镇平安村 调查对象: 老人、青年 调查方法:走访、查资料

摘要:本文围绕最根本的“三农”问题开始,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与劳累。为了更加的了解农民的生活与农村的变化,对农村生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反映出现代农村生活的一些改善及问题。

关键词:变化、政策、教育、土地

大学生关于走访农村的调查报告的前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及知识的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农村也有了一派新景象。现在农村的环境有所改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一花一世界,即一小村就可窥见全中国的农村社会。通过走访我了解了如下情况及问题,看一下全村的风貌及我自认为的感悟。

1.该村近些年来发生的变化据调查,近20年来全村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全村共 57户人家共180人,有50户人家盖了新房,现在都是砖瓦房,由以前的土房变成了现在的砖瓦房。以前村里面全是石板路或土路,现在村里有混凝土铺成的公路了,有7户人家买了小车,35户买了摩托车,以前人们出门都是用走路的方式,现在人们去哪儿可以自己开车去了,人们的出行方便了许多。以前人们煮饭都是烧柴,现在人们都用上天然气了。现在的农村生活条件着实比以前有所改善。

图表 1土房与砖瓦房

图表 2土路与公路

2.国家政策方面的变化

现在全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据调查,教育条件也有大的改善。以前的村校全都搬到镇上去了,学校的面积也有所扩张,现在镇上的小学与中学的教学楼全是新建的。并且现在只要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孩子们上学也不用缴学费了。现在国家实行医疗保险政策,如果生病住院了,还可以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这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现在农村还有养老保险,只要上了60 岁,就可以每月拿到80元钱,70岁以上就可以拿到90元。虽然在这个物价猛涨的社会,几十元也不够生活,但至少也能使老人的生活有一点点改善。据了解,因为本村以前有被查出地下埋藏有天然气而占地,村里面还有7户的老人有另外一种养老保险,每月可以那800元,这保险改善某的人家的生活,某户俩老人70几岁了以前长期卖菜以赚取零花钱,现在因为有了每月那800元,他们已不再那么累,不用在天还没亮就去卖菜,他们只种点菜自己够吃就行。近些年,该村变化确实蛮大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3.存在的问题

3.1.留守老人较多

在此期间,我还了解到一个近期的现象,现在外出打工者居多,只要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全都出去打工去了,留在家里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儿,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他们与家人团聚的相聚的机会差不多一年才一次。因此在家的一些孤寡老人,感觉很孤寂,造成老年自闭的机率上升,进而引发现在的社会问题。2 我走访了一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有近2000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子女闯天下,老人守“空巢”。生活孤寂,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啊。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的子要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老人每日盼望儿女回家。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现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遭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因此,他们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

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我认为我们的年轻人和社会的责任不仅要加强自身及小孩的教育还要加强老年人的教育,促使其优雅的变老,心里健康,每一天都充满活力、幸福快乐!

3.2.教育水平较低

据调查,该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90%老人都没受过教育,还有些受过一点儿教育,认识几个字,但没人受过高水平教育,80%的中年人也只是小学毕业,只有一两个是高中毕业,没有人念过大学。现在村里的孩子,只念过初中的占30%,初中毕业后因没有考上高中,就外出打工。还有一部分仅仅念完高中的或挂学籍拿了个高中毕业证的,不过村里还是有4个孩子现在在念大学。因为村里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造成人们思想落后,素质低下。纵观中国的全部农村,受教育程度与城市相比普遍较低,因此对子女的教育也不重视,导致农村教育积弱的现象。

农村的教育现状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一是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1987年之后,中央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给乡镇3 财政以及农民增加了负担,以至于学校教育负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普遍,即使后来教育体制改成“以县为主”,这些后果没有太大改善,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留不住。二是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数农民观念中,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上了高中与只上初中或小学没什么区别,还是要回家务农。因此,很多农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解决家庭贫困问题。

中国政府已经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农村的总体水平还是有所提高,实施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相信中国农村教育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较大的改善。

3.3.土地问题

据调查,该村土地大片荒芜,综合利用较少。据一些老人说,以前几乎没有人外出打工,那是家家户户都是在家种地,有时会因为一块土地的边界吵架,但现在一些人进城定居或外出打工,家里的责任田就荒芜没管了,有时让给别人种也没人要。我还看到不少良田中野草比人还高,有的成片抛荒了。现在我国很多农民急功近利,只愿挣现钱,对种粮不发财没劲头,种几亩田打谷子,够自己吃就满足了。其实留在家里的人也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可以种大棚蔬菜,村里如果有一些土地山塘可以种养业综合利用。如果农村土地大片荒芜,实在可惜。

大学生农村调研关于社会实践报告 篇6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关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7

宽城满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 总面积1952平方公里。辖十八个乡 (镇) , 205个行政村。全县人口23.76万人。宽城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2007年, 宽城满族自治县实现GDP81.5亿元人均GDP3.39万元, 财政收入达到11.2亿元, 在河北省136个县中, 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在第14位, 并被国家评定为“最有经济发展潜力县”。近年来, 宽城负荷增长迅速, 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 负荷年平均增长率为32%、售电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9%。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用电负荷急剧增加,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分公司党政一班人认清形势, 立足长远, 审时度势, 精心谋划电网发展。从2000年开始, 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亿多元, 先后完成了农网一、二、三期建设与改造、电网自动化建设与改造等工程。目前, 宽城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 总容量240MVA, 110千伏变电站4座, 总容量381.5MVA、35千伏变电站7座, 总容量85.3MVA、35千伏线路12条, 总长182.97千米、10千伏线路30条, 总长825.46千米、公用配电变压器696台。全县电网实现了以220千伏电压等级为中心枢纽, 110千伏电压等级为主网架, 35千伏环网运行的网络结构, 县城10千伏线路手拉手比率达到83.3%。

但是,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农村用电负荷不断增加, 农村电网发展缓慢、部分台区及线路老化、线损率高等现象又突显出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充足、安全、可靠的电力能源, 新农村建设呼唤着新电力、新服务。

在确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目标以后, 分公司针对山区县的特点, 对照国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的相关规定, 确定了C类电气化县的建设标准, 明确了建设9个电气化乡 (镇) 64个电气化村的建设目标。

在推行电气化示范村建设的同时, 分公司领导积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 (包括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和软件等技术和产品) , 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水平得以提高, 不断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竞争力的过程。

企业繁多的信息系统中, 很多都是专有的、独立的, 由各个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业务需求建立的, 缺乏统一的标准, 虽然每个系统都可以发挥作用, 但对于整个组织或企业来说是孤立的、隔绝的使得企业的数据既不能支持高层领导决策, 也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客户。

县供电企业是农电业务的基层单位, 是农电业务应用的实施者, 同时也是农电业务的数据来源。做好县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和电力行业的分析决策尤为重要。

为了达到国家“186”工程项目的要求, 我们必须从县供电企业底层建设好一套统一的、规范的数据结构, 同时把已有数据通过接口有效整合到新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中, 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和可传输性。

2 整体技术方案

2.1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工程。

在管理上, 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 把此项工程列为2007年政府督办工程, 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 发改局、林业、公安、土地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宽城满族自治县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工程的全面协调工作。各乡 (镇) 、村也成立了相应的工程领导小组, 形成了县、乡 (镇) 、村三级领导机构, 为工程的全面、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利用开展阳光服务、安全用电宣传、优质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万家等活动的有利时机, 广泛宣传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强管理, 保证工期。对9个电气化乡 (镇) 、64个电气化村的工程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 制定了时间进度表, 倒排工期, 确保了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

在技术上, 本项工程将改造的电气化村临近和跨越村庄的高低压线路的裸导线全部更换为JKLYJ型绝缘导线并使用配套金具, 该型号绝缘导线在我县县城电网改造时已经投入使用, 技术较为成熟, 施工工艺较为熟练。绝缘导线的使用可有效地防止触电事故、相间短路和接地事故的发生, 提高了线路的供电可靠性同时也保证了居民用户的用电安全。

本项工程根据技术导则的要求, 满足用户平均4千瓦负荷的需要, 进户线都采用二芯6平方毫米以上并股线, 穿UPVC管地埋敷设, 进出地面处穿钢管保护, 出地面后穿UPVC管沿墙或沿房檐敷设, 进户线过道路, 采用玻璃钢管直埋的方式。本技术的采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容村貌, 且比较符合山区县改造的实际情况, 技术较为成熟, 故障率相对较低。对容量在100千伏安以上配变采用低压无功自动补偿, 可根据配变功率因数实时自动投切补偿容量有效的提高配变功率因数及台区线路末端电压质量。将原有台区配电箱 (柜) 更换为具备控制、电能分配、计量、集抄、无功补偿 (变压器容量在100千伏安以上) 、漏电保护等功能的GGD箱 (柜) , 该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台区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技术成熟、适用且实施难度小, 运行维护简单可靠。

2.2 农电企业数据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工程。

2.2.1 本系统实施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建立电力信息编码规范。建立数据整合平台。整合数据的全方位展示。

2.2.2 信息整合步骤。第一步:对现有系统进

行评估, 并建立需要整合的数据源。

第二步:确定数据访问的标准, 建立数据整合平台。

第三步:面向应用系统和在线决策分析, 对整合数据进行全方位展示

2.2.3 系统建设目标。实现宽城供电公司内部各个不同功能信息系统数据之间的连接与整合, 即横向集成。

实现宽城供电公司与市局, 省局, 国网等系统内部相同功能分系统数据之间的连接与整合, 即纵向贯通。

实现系统的协调、完整及规范性, 减少数据重复工作, 提高效率。

实现企业信息化投资回报率与成功率的提高。

3 建设运行情况

3.1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工程。

通过全体工程技术员工的努力, 从2007年8月起, 至2007年11月初, 分公司完成了9个乡 (镇) , 64个行政村的电气化建设任务。共更换10千伏绝缘导线6.4千米, 新架设10千伏线路0.58千米, 更换0.4千伏绝缘导线58.82千米, 新架设0.4千伏线路3.95千米, 建设和改造台区34个, 进户线改造4324户, 更换玻璃钢表箱1312个, 安装路灯592盏, 累计完成投资1866万元。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开展, 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低压电网结构, 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全部达到标准要求, 改善了电能质量, 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将S7型及以下变压器更换为S11新型节能变压器和SDH11-M非晶变压器, 农村低压线损率由原来的10.68%降低到9.11%。

3.2 农电企业数据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工程。

信息资源整合共完成投资98万元, 对农电企业数据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技术的信息编码规范、数据整合方案及功能规范、整合数据展现方案及功能规范和系统建设规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农电企业数据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技术规范》。详细内容如下:3.2.1规范信息编码。参考CIM模型, 对县局管辖的110k V及以下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和设备进行建模, 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对设备资产的统一数据编码。该编码规范应用于县级供电企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能够实现各专业信息数据充分共享, 减少数据范围的重叠和数据重复录入, 达到简化管理和便于管理的目的, 同时有效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应用的标准化、规范化。3.2.2数据整合方案及功能规范。研究数据整合方案并制订相应的功能规范, 为实现对分散异构的多数据源统一访问, 实时地、智能地将有价值的数据传递给分析系统或其他应用系统进行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从不同的应用程序和数据结构提取数据源, 能够完成在线转换和分析。3.2.3主题展现方案及功能规范。在县供电企业层面上, 基于数据整合的结果, 研究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题分析类型、技术方案及功能规范, 为企业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提供指导。3.2.4数据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建设规范。从信息系统建设的角度, 提出数据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建设目标、系统架构、技术选择、系统接口、软硬件配置、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规范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

4 成果

4.1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工程。

“示范村工程”建设完成后, 2007年分公司农村售电量增长24.48%。比往年正常的增长速度15%多出近10个百分点, 预测2008年分公司农村售电量将达到4815万千瓦时;电压质量明显提高, 供电可靠性均达到99.8%以上, 农村配电网布局更合理、美观, 工艺先进, 与新农村形象相配套;晚上村内主街道和中心广场有路灯, 丰富了农村的业余生活。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新增台区4个/280千伏安, 解决了供电半径过长的问题。改造台区30个/1765千伏安, 能够满足农村居民未来几年内用电负荷增长的需求。

4.2 农电企业数据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完成《农电企业数据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技术规范研究报告》。

5 创新点

5.1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工程。

“示范村工程”建设的技术创新点为:采用S11新型节能变压器和SDH11-M非晶变压器, 节能增效;进户线都采用二芯6平方毫米以上并股线, 穿UPVC管地埋敷设, 进出地面处穿钢管保护, 出地面后穿UPVC管沿墙或沿房檐敷设, 整齐美观, 美化村容村貌。

健全机制, 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分公司党政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 要实现电气化县建设目标, 仅仅做好硬件设备的建设是不够的, 还需要在为客户服务上拿出新举措、做出新亮点。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 为每个电气化村推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举措:如在前庄等电气化村设立供电服务室, 发现故障随时处理;村电工服务质量接受村委会监督;严格执行“五流程”制度;积极开展阳光服务活动, 努力落实社会服务承诺制度, 切实体现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

5.2 农电企业数据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工程。

5.2.1内容系统化。本技术规范用来指导农电企业数据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 内容涵盖了县供电企业门户、应用系统应用流程集成的指导、数据接口和电力企业统一编码的编制、综合数据库的规范、数据展现的设计、整合后系统的软件环境说明和硬件网络结构建议。为县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提供全面的细致的技术指导。5.2.2提升现有信息系统的综合效能。县供电企业通过信息整合, 可使企业对企业信息资源实施有效管理, 实现员工与农电业务应用系统协同工作, 综合并统一利用现有信息资源, 提高数据使用率, 为员工提供个性化信息平台管理自己需要的信息, 在不增加应用系统的前提下, 提高信息系统的综合效能。5.2.3规避风险、保护投资。利用信息整合技术可以将现有的农电业务应用系统集成到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 而且可以避免不同应用系统、异构数据库间的集成问题, 通过分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逐渐提高县供电企业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进而增加对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操控能力。信息整合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有信息系统不必因陈旧而淘汰, 也不必因更换软件而进行再培训。5.2.4实现了“SG186工程”要求的数据共享。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决策在全系统实施信息化建设“SG186工程”。本设计规范指导的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数据共享的需要。5.2.5突出辅助决策支持。企业的核心在管理, 管理的关键靠分析决策本技术规范指导的信息资源整合重点突出主题分析, 依靠灵活的主题分析和多维度的报表展现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分析决策依据。5.2.6前瞻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当前先进而成熟的技术, 充分吸收国际厂商的先进经验, 所采用的技术, 以SOA (面向服务架构) 技术为基础, 包含企业服务总线 (ESB) 、企业门户和应用服务器 (Application Server) 的完整框架并考虑到县供电企业自身的特殊性, 平台系统不仅可以满足本期工程的需求, 也应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并保证系统平台具有相当长的生命周期。5.2.7异种系统融合性。本技术规范中的应用集成不仅要考虑对现有系统的集成能力, 同时还要考虑对集成这些系统时的技术支持程度。换言之, 如果在各个独立系统中的技术路线与EAI平台采用的技术路线相同或相似时, 系统的整合难度会大大降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6 效益分析

6.1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工程。

6.1.1技术性能效益分析。通过农网三期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 一个以1座22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5座11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9座35千伏变电站所为网络的坚强电网已经形成, 以创建一流县级供电企业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为载体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也日趋成熟。供电可靠性由原来的99.75%提高到99.83%;供电半径合格率由原来的97%提高到100%;电压合格率由原来的98.57%提高到98.64%。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使农村电网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同时也给农电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员工素质, 分公司着力从以下方面入手, 全面提升了农电管理水平。一是从提升员工素质入手, 加大培训力度。二是从健全机制入手, 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6.1.2经济效益分析。稳定的供电, 成为推动农村消费的有力保证, 农村小型加工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按07年售电量4187万千瓦时计算, 年可增加售电收入327万元。使用绝缘导线提高了线路设备的供电可靠性, 减少了故障、检修停电时间, 增加了分公司的售电收入。台区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的投入改善了居民客户端的电压质量, 降低了台区线损率。节能型配变的使用, 降低了变压器本身的能耗, 降低了10千伏线损率, 2007年低压线损率为9.11%, 比2006年 (10.68%) 降低了1.57个百分点, 比2006年少损失电量65.73万千瓦时, 按分公司06年全口径平均电价 (0.489元/千瓦时) 计算可增加收入32.15万元。6.1.3社会效益分析。新农村电气话的实施, 进一步完善了电网输配电网络, 满足了农村用电需求的增长, 提高了村民的生活用电质量, 而且为发展村级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后, 除了让村民们用上了高质量的电能, 还改善了村里的村容村貌。通过改造后, 村里进户线和低压电网布局整齐、合理, 面貌一新, 整个村显得干净整洁。

电气化建设重在服务, 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 做到在农电管理和服务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维护农民利益, 减轻农民负担, 宽城分公司扎实地做好了电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把电力真情撒满了宽城大地。

6.2 农电企业数据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工程

信息整合有效的加强了电网信息资源的透明性和共享性, 可以有效把握电网资源、全面有效的掌握局属资产和客户资产, 增强电网可靠性, 进行精细化管理, 提高服务和管理层次, 提高电网社会效益。

促进计划用电、减少服务响应时间、提高电网社会效益。通过信息整合, 全面掌握企业基础信息数据, 可以让各部门协调工作, 促进计划用电。通过整合各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客户服务中心, 业扩报装部门, 故障抢修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掌握负荷分布和用户信息, 了解现场电网结构, 迅速提供有效的客户服务。领导经过综合的决策分析可以有效地调整负荷分配, 错峰避谷, 保证用电客户的有效服务。

7 推广应用价值

7.1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工程。

“示范村工程”建设中采用S11新型节能变压器和SDH11-M非晶变压器, 节能增效;进户线都采用二芯6平方毫米以上并股线, 穿UPVC管地埋敷设, 进出地面处穿钢管保护, 出地面后穿UPVC管沿墙或沿房檐敷设, 整齐美观, 美化村容村貌, 适应新农村发展的要求, 具有技术推广价值。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是国家“三农”政策在电力部门的具体体现, 承德供电宽城分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的指导下, 以服务当地经济为己任, 调整思路, 开展了一系列电网建设和电力服务活动, 使宽城县步入了电力快速发展与农村经济互动双赢的快车道。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也必将成为今后农电发展的必然方向。

7.2 农电企业数据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工程。

目前县供电企业大多数没有一体化的业务信息平台, 都是以独立的系统完成相应的业务应用, 于此同是也形成了事实上的“信息孤岛”, 不能满足数据的共享、重复使用和数据分析展现的要求, 也不能实现数据上传。为了达到“SG186”工程项目的要求, 同时又能节约农电企业成本, 加快信息化建设, 对农电企业现有业务系统的数据集成与资源整合是一条最佳的捷径。

本课题指导的数据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框架适合当前所有农电企业进行资源整合, 具体技术规范兼顾B/S、C/S两种技术架构提供不同的接入指导,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格式的数据集成, 给出了数据接口规范。

本课题不仅仅对当前数据集成与资源整合方面做了规范, 同时还考虑到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 为后续开发留足空间, 为用户提供数据的分析展现, 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农电企业数据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技术规范》为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范围内乃至全国农电企业的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 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责任编辑:杨春沂

摘要:针对宽城电气化县建设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篇8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0.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无疑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的重要探索。虽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但是新的历史时期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新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一次面临挑战。如何建设一套科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几点思考意见。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城市发展的问题

政府为解决内需不足和缓解城乡与区域间日益扩大的差距问题,实施了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总体上看,一方面,中国加快城镇化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化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建设拆迁、流动人口落户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国农村人口的城镇化速度并没有相应地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这说明城镇化速度尚没有达到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作用。

1.2城乡二元制度矛盾

近年来在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国家加快农村社会发展方面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逐步形成了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指导方针:即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但城乡积累的制度矛盾依然尖锐。经济上,主要是城市向农村扩张征地,使农民成为无地、无业和无保障居民,引发严重社会矛盾和危机。农民上访事件中80%与土地问题有关。社会发展方面,流动人口增多,造成城镇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犯罪率上升、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农民工落户问题突出等。生态环境方面,城乡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1.3农村及城市贫困问题

虽然中国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3%以下,但扶贫开发仍面临着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目前农村还有两千多万人没有解决温饱,解决这部分人的问题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是农村近五千万刚刚脱贫的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弱,巩固温饱的难度很大。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农民工流动就业中也有贫困问题。

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意见

2.1切实加强乡村规划

新农村建设要在着力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要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2.2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看病难、医疗费用高、医疗保障程度低,是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病户的医疗负担,但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3完善支农惠农机制

我们应着眼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支农投入长期稳定增长的新机制,明确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土地出让收入等专项基金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比例和标准,进一步增加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投入,加大对发展特色产业的支持;着眼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激发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新机制;着眼于发挥全社会的帮扶作用,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机制,积极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以多种方式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

2.4重点发展农村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弱点在农业。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发展农村经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发展壮大区域经济。要坚定不移的按照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工作思路,实施农村工业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二是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推进种植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具有本地优势的产业,形成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三是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建设大龙头,营造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思路,重点培植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聚集流通加工效益,促进农民和财政增收。四是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本市场。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农民以参股、股份转让、租赁等方式,有偿有限期地将承包地转向专业大户、农场、园区、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经营,引进市场机制,更大规模地吸引民間和社会资金参与农业开发,实现农业投入的多元化。五是要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合理减轻农民负担。税费改革后,应尽快健全法规体系,规范税费收取行为。六要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利用一切有效形式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提高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七是要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在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不低于财政增长的前提下,要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完善引资聚资政策,形成财政、社会、外资和农民多管投入农业的格局,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2.5统筹城乡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既不能单纯依靠农村、农业自身的发展解决,也不能单纯依赖城市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和帮助来解决,必须要从全局上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打破单一的从城市或农村角度考虑的思维习惯,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整体来统一规划,重点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治的各项制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经济政策的时候,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十二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要开好局、起好步,就必须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发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努力带给农民真正的实惠,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张道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思考[J].新农村,2011,08.

上一篇:社区计划生育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经开区道德讲堂启动仪式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