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2024-05-24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共11篇)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篇1

篇一: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二、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

三、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四、活动安排:设计四课时,(一)指导搜集材料;

(二)戏曲知识漫谈

(三)第一课时 指导搜集材料

二、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手段搜集有关中国戏曲

四、教师要参与指导好活动计划的制订,协调人员安排、落实责任,第二课时 戏曲知识漫谈

一、介绍下列戏曲知识: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3、京剧(行当、脸谱、唱腔);

二、戏曲名段赏析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第三课时 戏曲知识竞赛

附:竞赛题目

一、小组必答题

第一组:

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 昆剧(昆曲)

3、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发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庆安一带的戏曲剧种是——

(黄梅戏)

5、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第二组:

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中国剧种是——(京剧)

2、中国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

“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宋代)

3、中国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360多种)

5、“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什么

特点?(脸谱)

第三组:

1、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

2、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

3、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西皮、二黄)

4、“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

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龙套)

5、到了十三世纪的金代,表明说唱艺术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都发展成熟的作品是——(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

第四组:

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几种艺术形式?

(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2、中国戏曲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唱、念、做、打)

3、起源于浙江嵊州一带的剧种是——(越剧)

4、戏剧脸谱中的红色代表的是——(代表忠勇,含褒义)

5、古代的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在古代“优”是指——

(古代帝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

选答题:

1、说唱对戏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2、“参军”是曹操创建的一种官职的名称。魏晋南北朝多设置“参军”一职,是一种相当县一级的重要幕僚。著名诗人陶渊明和鲍照都做过“参军”。参军戏是唐代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

3、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剧目(今存一百多种)和优秀剧作家,你能说出作家中最杰出的是谁吗?

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赞“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是?

a《西厢记》 b《窦娥怨》 c《汉宫秋》 b

6、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专为“伶官”立传,并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下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请问“伶官”是指——

a 聪明伶俐的官员;b 宫中的戏剧演员

旦”角可分为哪几类?(三种即可)

8、“生”和“净”都是扮演男性角色,请问在包公戏中,包公这个角色属于“生”角还是“净”角?(净角)

9、脸谱是我国戏曲一项富有特色的夸张性的化妆艺术,它设色鲜明,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一张脸上的独特艺术。a 黄脸和白脸 b 蓝脸和绿脸 c 金脸和银脸

10、下列对京剧唱腔的描述正确的是——b a 西皮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 b 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

1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向林黛玉称赞“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了呢!”的古代戏曲作品是——(c)a 《窦娥怨》 b 《牡丹亭》 c 《西厢记》

12、元杂剧一般分为四个大段落,称为四折。“折”基本上相当于现代话剧的“场”或“幕”。a 《游湖借伞》 b 《盗仙草》c 《断桥》d 《劈山救母》(d)

13、连线题:将下列剧种和著名演员用直线连接起来

越剧严凤英

京剧袁雪芬

豫剧 梅兰芳

黄梅戏常香玉

14、连线题:将下列京剧流派与表演风格用直线连接起来

梅派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程派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有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尚派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形象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17、脸谱辨识题。

第四课时 戏曲演唱比赛

学生自备伴奏带(光盘),有条件的可自己准备服装、道具。在班内演唱自己喜爱的戏曲唱段。

篇二: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犹如一条灿烂的长河。在这条长河中,戏曲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迷住了中华儿女,迷住了世界上所有对中华文化所钟情的人。

二.看戏听戏,积累戏曲常识 1.说一说

(2)教师总结: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舞台艺术表演形式,它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多种因素,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2.戏曲常识抢答(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回答)

① 戏曲的角色分为哪些“行当”?(生、旦、净、丑)

② 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⑦ 被称作“东方歌剧”的是什么剧种?(京剧)⑧ 请说出你从电视中看到的戏曲专题节目的名称。

师明确:梨园的由来是这样的,据说唐玄宗曾教乐工、宫女在“梨园”演习音乐舞蹈。3.看一看,猜一猜

(1)戏曲在反映社会生活和传承民族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文学故事,都是通过戏曲广为传播的(如花木兰、白蛇传、空城记)。我们的祖国地域广阔,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异彩纷呈,为了更好的传承文化,适应人们的文化需求,不同的戏曲种类便应运而生。

(2)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360多个地方剧种,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

①播放京剧《四郎探母》片段(视频)

a.学生说说对京剧的了解。(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的前身是徽剧,它的形成源于“四大徽班”进京,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b.说起京剧,不能不提到脸谱。

c.脸谱的作用是什么呢:脸谱是将戏曲人物类型化的一种手段。

d.脸谱是不是很神奇呀!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人物,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平时描写人物时也要注意观察,写出特点,可不能千人一色,万人一面啊!

②播放黄梅戏《天仙配》片段(视频)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

③豫剧《花木兰》片段(视频)

香玉、小香玉)

④评剧《花为媒》片段(视频)

a.引导学生谈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的评剧基础上教师补充:评剧 是全国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唐山,主要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辽、吉、黑。b.列举熟悉的剧目:如《刘巧儿》《杨三姐告状》、《小女婿》

三.欣赏名段,感受戏曲魅力

人们一般说“听戏”,而不是说“看戏”,看见欣赏戏曲主要靠听觉。1.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2.黄梅戏片段:天女散花

四.赏析戏文,品味语言之美

戏曲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它贴近民众、雅俗共赏,富有韵味和地方特色的唱腔,还在于它精练优美的戏曲语言。

(一)《西厢记·长亭送别》(王实甫)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chuàn);

此恨谁知?

(1)这段唱词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写的是离情别绪,莺莺与张生依依惜别的情景)

(2)这段唱词哪些地方写得好?

(a.以秋天之景,写离人之情,渲染出缠绵哀婉的气氛。

(二)这样的好书记人人夸不够(京剧《龙江颂》选段)

她带领群众苦战三千亩,废寝忘食抱病操劳夺丰收。你整天自留地上来奔走,她日夜大田插秧热汗流。你只知伸手要补救,她千方百计自力更争生上游。

这样的好书记人人夸不够,你思一思,想一想,你胡言乱语多荒谬,难道不害羞? ...............(对比、排比、反问)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

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娴静犹如花照水

行动好比风扶柳

眉梢眼角藏秀气

声音笑貌露温柔

眼前分明外来客

心底却似旧时友

六.总结与评价

2.结语:随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很多同学喜爱听流行音乐,什么赵薇、周杰伦、f4??,很少接触戏曲,总认为戏曲特没劲:咿咿呀呀唱半天,根本听不懂唱什么,不像《两只蝴蝶》那样受人喜欢。其实,戏曲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而保存到今天,必然有它独特的魅力,连老外都喜欢。

由于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仅仅靠这次语文课实在无法从语文的角度领略其全部内涵。

篇三:戏曲大舞台教案设计 人教七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幻灯片1:题目](等待上课时用)

[学习目标][幻灯片2,展示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活动形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活动准备]

(一)布置任务:

1.查找资料或向音乐老师请教,了解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如中国戏曲的剧种、剧

3.收看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或找戏曲磁带、影碟、光盘,听一些著名戏曲表

演艺术家的唱段或念白。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幻灯片1)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戏曲的天地之中,去感受中国戏曲的迷人魅力,去体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

三、活动一

课前,我们通过一个星期的自主学习,大家搜集整理了有关戏曲的资料,并欣赏学

唱了一些戏曲片段,收获还真不小呢!

戏曲知识擂台

(一)必答题(幻灯片3——幻灯片9)

5.你知道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什么?京剧、书法、国画、中药

9.京剧四大名旦是谁? 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二)抢答题(幻灯片10——幻灯片16)

4.红脸代表忠勇关羽、黑脸代表猛智包拯、蓝脸代表草莽英雄窦尔敦、白脸代表凶

5.梅派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程派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

(三)风险题(幻灯片17——幻灯片18)

猜猜看:旦行,是指戏曲中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彩旦、刀马旦、武旦、四、活动二

请组里有戏曲表演才能的学生上台表演,分别范唱一个段子,看谁学唱得最好,由

学生举手评出唱得最好的。

2.动作模仿(幻灯片21——幻灯片22)

五、活动三(幻灯片23)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制作的资料小册子或课件最好?(按照评价标准)

六、合作探究(幻灯片24——幻灯片25)

1.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七、写一写(幻灯片26)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幻灯片27)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篇2

渊源———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剧种是怎样形成的。

流派———介绍几个戏剧流派和他们之所以能形成自己风格的原因。

名角———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戏剧名角, 说说他们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

名剧———介绍名剧剧情, 进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脸谱———展示脸谱, 说说这些脸谱画的是谁?并说说脸谱颜色的含义。

自己瞧瞧, 真是滴水不漏啊。我所了解的戏剧知识都网罗其中, 不错!得意时, 却有事情发生在意料外。

一、展示“走形式”

交流结束, 展示开始。因为提前有准备, 所以几个熟练PPT制作的学生就将自己的作品一一呈现, 无非还是那些:渊源、名角、流派、脸谱……这是我所想要的吗?学生已经通过综合性活动, 了解了戏剧的知识, 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体验。真是讽刺!想想, 我的“戏曲大舞台”到底缺了点什么?是什么呢?是爱!对戏剧的喜爱, 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我爱的东西, 他们为什么不爱呢?这件事情困扰了我多日, 想来想去, 我不甘心, 于是, 寻一个入口, 让他们爱上我所爱。不是不喜欢那戏曲的慢节奏的韵律吗?那么, 先不跟他们讲韵律, 讲点什么呢?讲个故事他们总喜欢听吧?于是, 在我的初步尝试下, 有了这样的《戏曲大舞台》的综合性学习课:从廉吏于成龙谈起, 品味戏词里的戏文化。

二、引入:讲故事

配着京胡《夜深沉》的曲调, 我开始给“时尚达人”们讲清朝廉吏于成龙的故事。当然是京剧《廉吏于成龙》里的主要故事情节:解救被困的老幼、和皇上的弟弟康亲王斗酒以保百姓的利益、平反冤狱、知道妻子病重却不能陪伴身旁的无奈和辛酸、宁愿放弃印信也不丢掉骨气、倾囊相助让流离失所的孩子回家乡、被以为装了满满珠宝的箱子确是一箱子的泥土———他做过官的地方的泥土……这个引入有点长, 大概占用了十五分钟以上。但是, 我觉得不冤, 因为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情景, 为下文对戏词的学习营造了氛围。如果没有故事的了解, 戏词的研究就没有基础了。

三、研究:戏词文化

(1) 展示戏词:于【白】君在沧海角, 妾守黄土窑。离别十八载, 相去万里遥。惟盼君康健, 平安度暮朝。莫以妾为念, 鱼雁慰寂寥。邢:【清唱】三十三棵荞麦哟九十九个棱, 心窝窝里想着哟一个人, 心窝窝里想着哟一个人。【二黄原板】十八年两鬓如银霜雪染, 十八年只身颠簸多忧烦。儿女们晨占鹊喜盼相见, 为妻我夕卜灯花祷平安。遥隔千里远, 日夜常挂牵。身子可康健, 做官难不难, 难不难。 (2) 猜:这是谁的唱词 (对白) ?在什么情况下唱 (说) 的? (3) 想:从这戏词里你读懂了什么?哪里读不懂?这几句戏词用了什么修辞? (4) 听:听原音回放, 你听出了戏中人物的哪些喜怒哀乐?听旋律, 你觉得这里的旋律有着怎样的暗示? (5) 结:用一句话来总结你对剧中人物的感受。

这段戏词是于成龙得知妻子病重, 采用时空交换的手段描摹了妻子在家思念于成龙、夫妻重逢的一段白和唱, 念白清晰动人且唱腔委婉深情, 很有感染力。学生在“猜”、“想”、“听”的环节中, 渐渐了解了“鱼雁”等古文学知识, 也从唱词里寻找了比喻、对偶、比兴等修辞手法, 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思考学习的基础上, 了解了人物内心的复杂心情, 加上一段唱词的“听”, 在悠扬的旋律里深受感染。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在“猜”、“想”、“听”的步步“围攻”下, 听懂了那声急促的京胡曲调是在表现夫妻初见的惊与喜;读懂了“十八年两鬓如银霜雪染, 十八年只身颠簸多忧烦”是老夫老妻的牵挂;看懂了那双手合十的祈祷时妻对夫遥远的祝愿和思念;“遥隔千里远, 日夜常挂牵了”更是咫尺天涯的无奈和牵绊……一段听完, 不少学生兴致正浓, 提出要求要看剩余的部分, 这正中我的下怀。带他们在戏剧文化中含英咀华。孩子们, 你们要学的还多着呢:人物的刻画、蒙太奇的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先抑后扬的妙处……我爱戏剧, 我真想合着京胡的节奏, 和他们谈谈我爱的《锁麟囊》、《红娘》、《曹操与杨修》、《江姐》。告诉他们京剧里的语文, 比如鱼雁、比兴, “窑洞外, 小河畔, 剪酸枣, 浇菜园”的情景描写;告诉你这平平仄仄的韵律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沉淀。

《戏曲大舞台》 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教学设计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一、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愉悦的合作探究活动中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同时陶冶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力和探究情神。

二、活動准备

(1)调查学生对中国戏曲的了解程度,把学生分成小组上网查资料,了解掌握有关戏曲知识。(2)推荐网站:中国戏剧网(www.xijucn.com)河南戏曲网(www.hnxq.net)咚咚锵—中国戏曲网(www.dongdongqiang.com)。(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了解豫剧、河北邦子、京剧等剧种,也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4)根据搜集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拟定活动方案,分成四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制定学生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统计表。班长担任主持人,统计员2名,准备记分牌、奖品或礼物。根据得分,评比出最佳队员和冠军队,进行表彰奖励。

三、活动目标

(1)课外收集资料,了解中国戏曲传统艺术,提高艺术修养。(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戏曲中的脸谱,行当等含义,培养学生对舞台艺术的兴趣。(3)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情感。

四、活动重点

(1)收集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戏曲传统艺术。(2)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五、活动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六、活动课时

一课时

七、活动过程

(一)邀请音乐教师激情表演、感染学生,进入情境

邀请擅长京剧表演的张入林老师和擅长豫剧表演的潘海燕老师分别为我们大家表演京剧《沙家浜》和豫剧《花木兰》选段。

(二)展播戏曲、简介知识

(1)播放歌曲《唱脸谱》,介绍戏曲的起源:一说起源于傩(nuo),也就是最古老的民间歌舞。二说源于说唱艺术。三说源于滑稽戏。

(2)京剧的起源: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3)戏曲角色:

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

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剧中女主角)、小旦、搽旦。

净:俗称“花脸”“花面”,大都扮演性格或像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如《窦娥冤》中的公人(官府差役)即属净。

丑: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

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监斩官——外末。

杂:又称“杂当”。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

(4)教师小结:中国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多达三百多种,通过活动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我们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情感,陶冶我们高尚的艺术情操。下面就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同学们对戏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情况。

(三)开心辞典——戏曲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知识积累情况

活动规则:每组基础分100分。必答题每题10分,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时间30秒。抢答题听到“开始”后才可以答题,犯规取消回答本题资格,答对每题加10分,答错每题扣10分,时间30秒。

1.小组必答

a.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什么?(中国戏曲)

b.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

2.小组抢答

a.看戏曲片段,判断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剧种?(可找京剧、越剧、黄梅戏的片段,请学生判断。如《红灯记》《红楼梦》等。)

b.请列举两个以上戏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

评出优胜者,予以鼓励。

(四)欣赏戏曲、南腔北调

(1)出示学生收集的欣赏曲目的视频:①黄梅戏《天仙配》选段②京剧《玉堂春》选段③豫剧《朝阳沟》选段。(2)学生认真观赏,细心品味感悟:温馨提示:欣赏戏曲角度(唱词、唱腔、剧情、主旨及表演的动作、表情、神态、情感等。)(3)学生各抒己见,评说体会感受。(4)教师小结:大家能够从唱段的唱腔、曲调、内容、风格等方面点评,有些同学的评点很到位,能够准确地把握戏剧的特点,这对于平时不大接触戏曲的同学们来说很不容易,这种学习上的主动性和钻研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刚才大家欣赏了几段优美的戏曲段子,听别人唱得有滋有味的,同学们心里一定痒痒的,想不想也走上台来试一试身手。现在大家都行动起来,学唱戏曲。

(五)跃跃欲试、学唱脸谱

(1)出示《唱脸谱》歌词,播放戏曲视频。(2)学生对照歌词,学唱戏曲,领会技巧。(3)检查学唱效果,学生独唱,全班齐唱。(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表演非常精彩,京剧被誉为是“国剧”,京剧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集中表现,而京剧脸谱则成为中国戏曲脸谱艺术的代表。到了20世纪,京剧脸谱在不同流派的名家那里也获得完美发展,结合着表演形成了多种风格流派,更加注重角色性格的体现。

(六)总结评价、布置写作

(1)总结评价:这次“戏曲大舞台”的活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对我们中国的戏曲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相信,这次活动后,同学们会更加热爱我们灿烂的中华戏曲文化。(2)任选一篇作文:①观看一段精彩片段,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②请以“我爱戏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八、活动评价

①这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人人积极参与。②在活动中增长了收集材料的能力。③掌握相关的戏曲知识,培养了热爱祖国戏曲文化的情感。

九、活动反思

语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篇4

1、了解《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文中的.成语

3、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生介绍作家作品,用课件进行资料补充

3、学生朗读

4、学生自译课文(一人译一句)

5、观看课本剧

6、由赏析课本剧引出朗读赏析,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7、老师带读学生跟读学生自读

8、探究质疑

9、看图背课文

10、延伸拓展题

《戏曲大舞台》一课时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综合语文能力

二、活动过程:

1、学生主持人通过简介中国戏曲种类导入

2、梨园春秋(各学生小组派代表上讲台用课件展示所收集的戏曲资料,一边解说。

3、友情擂台

4、啼声初试组织学生唱几个简单的戏曲片段

《戏曲大舞台》教案 篇5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秀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2、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如,角色、行当、唱腔等。以及一些代表人物。

3、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戏曲唱段。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在上课前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请同学们听它是属于音乐那类表现形式那? 生:戏曲

师:同学们对戏曲的音乐还是比较熟悉。我知道大家对流行歌曲比较感兴趣而对戏曲了解得甚少,这节课让我们走上戏曲的舞台一起来领略戏曲的韵味。

二、讲授新课

师: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戏曲 1.戏曲

(1)戏曲的定义:

是一种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手段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种。师:中国地大物博,戏曲种类繁多,大家都了解哪些剧种? 生:京剧、豫剧、吕剧、黄梅戏、川剧„„ 师:同学们知道得挺多那么我国到底有多少种呢?(2)戏曲的种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的著名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徽剧、沪剧、湘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单弦、山东快书、地方戏贤孝等五十多个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一方水土造就一方音乐,每个地方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在这些剧种中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2.京剧

师:在以前的那个年代,京剧像流行歌曲一样深受我们祖辈的喜爱,流传很广,家喻户晓,受长辈或是电视的影响,同学们也多少知道一点关于京剧的知识,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了解那些京剧的知识? 生:(脸谱、曲目、行当、四大名旦„„)

师:同学们对京剧的知识了解很多啊,很好。这节课我们从这几方面来了解我国的国粹京剧。

(1)定义: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她是在继承我国古老戏曲剧种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以唱、念、做、打为中心的,并具有北京特色的戏曲剧种。因为它形成在北京,所以称之为京剧。享有“东方歌剧的盛誉”

(2)京剧的形成:

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3)京剧的特色: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常用“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色。

(4)脸谱

红忠紫孝,黑正粉老,水白奸邪,油白狂傲,黄狠灰贪,蓝勇绿暴,神佛精灵,金银普照。

(5)京剧的行当: 生:扮演男性角色 旦:扮演女性角色

净:花脸,演个性鲜明的角色 丑:扮演阴险,滑稽的反面人物

(6)四大名旦:

本世纪20年代京剧旦行先后成名的四位有代表性的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各树一帜,雄踞舞台。四大名旦在艺术上不断进取,表演,唱腔精益求精,各有独门剧目陆续问世,蔚成流派。

师:梅兰芳(1894一1961)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北京一个京剧世家,十一岁开始登台,十四岁时,搭入喜连成科班。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戏。

在抗日战争初期,梅兰芳为表达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不光他的艺术成就值得我们敬仰,他的爱国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7)京剧的音乐

京剧音乐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西皮腔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适于表现激昂、明朗、欢快的情绪。二黄的唱腔沉着稳重,凝炼严肃,适合表现深沉、悲怨的情绪。

伴奏乐队称为“场面”,分为“文场”、“武场”两部分。文场是以丝竹乐为主,用于伴奏唱腔、连接过门、陪衬表演等。“武场”是以吹打—锣鼓乐为主的,用以武打或技巧性等场面。

戏曲的器乐以锣鼓来统一全剧的舞台节奏。

师:京剧的剧目有很多同学们了解的有哪些呢?请同学起来表演一下!

(8)京剧的剧目 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等。

(9)名段欣赏

《红灯记》,大家了都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那段历史,在那个时期,除了梅兰芳以外,还有很多的中国人以各种方式反对日本人的侵略,下面我们要欣赏的《红灯记》就是讲述了一家三口为打击日本的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事迹,下面是铁梅对她奶奶的一段唱腔和爹爹李玉和临行前的唱腔。

(请同学唱戏曲的唱腔)

师:同学们唱得很好,下面我给大家来唱一段,你听是什么剧种的什么戏?(唱《天仙配》 生:黄梅戏

师:对,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具有芬芳泥土气息的黄梅戏 3.黄梅戏

(1)黄梅戏的简介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它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2)黄梅戏的语言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语系的江淮方言。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如“绿水青山带笑颜”,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3)传统剧目

《天仙配》、《女驸马》神话剧《牛郎织女》等。(4)欣赏《女驸马》 4.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起源于江苏昆山,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代表作《白蛇传》 6.豫剧

豫剧(河北梆子),是河南地方戏的一种,它的形式活泼朴素,发音清晰易懂,唱腔高

亢激昂,音乐优美动听,善于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代表作《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三、课堂练习

1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种的是什么?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3.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 京剧 5.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6.我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形式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7.戏剧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什么?虚拟

8.京剧“四大名旦”是?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9.黄梅戏唱词多用“七字句式”和“九字句式”吗?不是,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

四、结束语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多年来,经过多少代艺术家的千锤百炼,它根基深广、枝叶繁茂、花果丰硕、色彩万千,特别是京剧的雍容华贵,昆剧的精致典雅,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作为华夏子孙,应深刻认识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热爱祖国的戏剧艺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电脑等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中国传统艺术收到极大地冲击,面对此现象谈谈,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五、作业:

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获有趣的经历,把它写下来。

《戏曲大舞台》 教案 篇6

1、初步识记并积累戏曲文化知识,如几种主要地方戏的名称、特色和京剧的脸谱知识、行当等。

2、利用多媒体欣赏戏曲名段,说一说戏曲文化的魅力,接受一点传统文化的熏陶。

3、探讨青少年对传统戏曲的态度,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学生课前活动:

1.自主阅读教材,同学间分组合作查找资料,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了解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

2.访问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了解戏曲文化知识和我们家乡的地方戏。

3.调查青少年对戏曲的态度,以及应对措施。

课堂教学过程:

一. 导语

课堂调查学生对戏曲的了解程度,引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历史悠久的戏曲文化。我们可以欣赏河南豫剧的淳朴厚实,此外,在戏曲上,还有京剧的雍容典雅,越剧的轻柔婉转,梆子戏的高亢悲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二、在这节课上,我们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是(见上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赛一赛,积累戏曲常识

1、赛一赛

(1)课前,你们在前几天的自主学习活动中,一定搜集到很多有关戏曲的资料,了解了戏曲的一些常识吧。下面我们就检测一下,检测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分组进行,抢答题谁最先举手作答并回答正确,就可为本组挣分,最后评出评出优胜组,给予小小的奖励;每题10分,现在大题开始。(大屏幕显示)

必答题有两轮,抢答题有两轮:

必答题(每题10分):第一轮 第一组题

1.被称为“中国戏曲之母”的剧种是哪个剧种?(昆剧)

2.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3.与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曲的剧种是什么?(中国戏曲)

第二组题

v 1.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有多少?(360多种)

v 2.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哪个剧种?(京剧)

v 3.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

必答题:第二轮(连线题)

第一组题

昆剧 芬芳的泥土气息

京剧 浓浓的河南特色

黄梅戏 中国戏曲之母

豫剧 东方歌剧

第三组题

梅派 A.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娇婉的风格

程派 B.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风格

荀派 C.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尚派 D.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

抢答题(每题10分)第一轮

判断正误

1、中国戏曲起源于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正确)

2、我国戏曲讲究 “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正确)

3、戏剧表现于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正确)

4、京剧称为“中国戏曲之母”。(错误)

抢答题:第二轮

看图片辨剧目(略)

优胜组老师给予小小的奖励。

2、问一问

由大屏幕看图片猜剧目引入,在所有戏曲中,影响力最大的剧中是什么?(学生答:京剧)提到京剧,就不能不提京剧和其他戏曲的最大的区别,那就是脸谱。下面,让我们来判断一下,京剧演员脸上五颜六色的脸谱代表什么。

出示脸谱图片,学生探讨,并总结脸谱特征:

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和 白脸 含贬义,代表凶诈;

金脸和银脸 是神秘,代表神妖。

3、猜一猜

大屏幕上出示脸谱图片,学生猜猜他们分别是什么性格,代表人物是谁。

4、听一听

热闹之后,请大家静静地欣赏戏曲。

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戏曲名段《苏三起解》、《谁说女子不如男》。

5、想一想

也可以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1、我国的传统戏剧究竟该去,还是该留?为什么?

2、我们为什么不能像热爱流行音乐那样热爱戏曲呢?我们的传统戏剧应该怎样摆脱困境,重获新生?

(学生发言)同学们都认为戏曲应该存在下去,并为此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那么,河南电视台有个栏目做到了让戏曲发扬光大的重任(学生答:梨园春)。自从这个栏目开办以来,全国各地兴起了唱戏的热潮,这些面孔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出示梨园春小擂主的照片),尤其是孔莹,先后带巴西、悉尼等地演出,让戏曲的魅力发扬到了海外,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进而喜欢中国戏曲。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唱脸谱》,看看外国人眼中的戏曲是什么样子。(播放FLASH《唱脸谱》)

6、写一些

一节课马上结束了,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呢?请大家书面总结一下,20个字左右即可。(挑一组同学代表发言)

四、老师总结

由于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仅仅靠这次语文课实在无法从语文的角度领略其全部内涵。课堂是有限的,而语文学习的空间却是广阔的。希望大家能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进一步感受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篇7

有人认为, 程式性的多空间处理为中国戏曲艺术所独有, 这不大符合戏剧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 不管有多少相像之处, 无论是中世纪的神秘剧的表演, 还是莎士比亚舞台上的演出, 在处理空间环境、处理表演和景物的关系上, 都没有做到像中国戏曲那样自由的程度。在景物的处理上, 它们没有超出这样一个界限:它们舞台上出现的个别的物体, 始终没有改变它的固有属性。你可以用一个宝座表示天堂、宫殿, 但它必须是个宝座, 而且宝座也只能用来表示与它的形象有关联的环境, 如天堂、宫殿之类;其他像桌椅表示室内景, 小船表示海洋等等, 它们同它们所表现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这也就是以“局部”表示整体的办法。这种办法在后来的话剧布景中也常被使用。

这就是说, 作为话剧源流的一支, 神秘剧和莎士比亚剧场的演出, 尽管它们采用了非常程式的形式, 但它们仍然保持有“写实”的基础或写实的“内核”。

至于后来资产阶级形式主义者要彻底改造话剧, 使布景抽象到没有任何形象的地步, 那已属另外一个范畴的问题了。他们丢掉的那些是话剧的基本表现形式, 他们是在毁灭话剧艺术本身。而中国戏曲, 我们知道, 它的景物是不受物体固有概念的约束的。

戏曲舞台上也存在一些表现景物使用的实物道具, 如船桨、马鞭、桌椅之类。但传统戏曲舞台上的“实物”, 并不是总都具有它本身固有的实体性质。如最常见的桌椅, 在表现赴宴、坐帐的场面中, 它们就是桌椅, 但在戏曲舞台上也常把桌椅用来表现卧榻、洞口、山坡之类, 在这种情况下, 它就失去了物象的固有意义, 而只是作为演员进行表演的一种媒介而存在了。正像大家所熟悉的, 当演员可以不用任何实物的帮助表现环境时 (如开关门、进出门的动作) , 他就干脆什么也不用。我觉得演员同景物的这种特殊关系, 正是戏曲艺术区别于话剧景物造型原则最根本的特点之一。

正是从这里产生了它们在运用“虚实结合”手法上的不同特点, 产生了它们使虚实结合起来的不同基点。一个 (戏曲) 以虚为主, 在虚的基础上与实结合;一个 (话剧) 以实为主, 在实的基础上与虚结合。而这两种结合又都是扎根于生活真实, 升华到艺术的真实。正是从这里, 我觉得多少可以说明这样一些现象:为什么在伊丽莎白时代舞台上产生“写实”的布景, 而戏曲传统剧目要做到这一点就困难得多;同是作为民族传统艺术的绘画、建筑、戏曲, 又同时都具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和传统, 但在借鉴中国园林建筑中“虚实结合”的经验时, 同为传统艺术的戏曲用景, 恐怕会比“外来”形式的话剧布景遇到更大的困难。这是因为构成园林建筑迂回曲折、虚虚实实的基础是景的实体, 而在这一点上, 它同话剧布景以实为主的特点更接近, 而同戏曲以虚为主的特点距离大。

对于话剧舞台美术来说, 由于创作本身也具有“虚实结合”的要求, 而自己本身是以实见长, 因此更需要向以虚见长、在虚实结合上达到了高度水平的传统艺术很好地学习。在“实”的基础上去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 作为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养料, 而不是离开自己的家底, 去另起炉灶, 去“戏曲化”。如果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 凡是向传统艺术 (包括戏曲) 学习得比较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的话剧舞台设计, 不管它虚到什么程度, 像《虎符》、《蔡文姬》那样, 它总还是以“实”为基础的, 都还是在舞台范围以内动作的对象用实物, 舞台范围以外不用实物。而有些布景设计, 不顾话剧的这种“写实”的基础, 不顾剧本的写实要求, 孤立地在布景中追求“虚”, 其所以不会得到成功, 其道理也在这里。

戏曲表演舞台调音方法与技巧 篇8

关键词:戏曲表演;音响;调整;技巧

中图分类号:J8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156-2

戏曲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和文化现象,众所周知,在戏曲的表演当中,除了演员们生动传神的声色表演之外,舞台音响效果也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按照实际情况来安排音响效果,戏曲演出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调音师的调音技巧对戏曲表演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这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正确认知场地条件和舞台环境变化

正确认知场地条件。音响效果的质量直接受到场地的建声条件的影响,室内和室外的场地条件不同、室内场地大小形状不同,音响反映出不同的效果要求。因而应预先进行测量,使用声学仪器对场地的声学特性指标进行测量。

二、精心选择音响设备,保证音响设备的专业化水平

(一)对麦克风的选择与话筒拾音

本人在专业戏曲团体担任调音师已经有十多年了,在麦克风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心得:主持人说话时喜欢头戴咪和无线手持咪,通俗歌手演唱时喜欢无线手持咪,而戏曲演员则多数都带领夹咪,因为戏曲演员的舞台妆扮非常复杂,男演员要扎水发、戴盔头,女演员要贴片子、戴头套。演员化好妆,戴上领夹咪,穿上服装就可以出场,而头戴麦克风就容易对演员的头饰有影响,更甚者可能会对演员的化妆有破坏作用。乐队伴奏选用的话筒也有很大的分别,不能所有的乐器都用同一种话筒。戏曲的乐队一般都是以民族乐器为主,高胡、二胡等弦乐的乐器我一般都用SURE的SM58,扬琴、琵琶等弹拨的乐器我一般用电容话筒AKG的C-1000。不同的乐器用相适应的话筒来拾音,可以更好地发挥乐器本来的音色。

如何保证音响设备的专业化水平对于调音师来说也是一道难关。有高端的设备不等于有好的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养和维护设备往往是一场演出的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如戏曲演员最赖以生存的领夹咪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由于戏曲的灯光跟歌舞、话剧的要求不一样,所以在舞台上演员是基本上整场戏都要受七八十支两千瓦的灯光照射,这样就造成演员容易出汗,由于领夹咪一般戴在离下巴一个拳头距离的胸口中间,演员的汗水很容易从脸颊的两旁流下滴入领夹咪的咪头。虽说现在的领夹咪咪头很多都有防水措施,但长期积累的水气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对咪头的振膜造成腐蚀伤害。领夹咪的咪线也很容易在演员特别是武打演员的大动作之后存有暗伤。平常我们演出完后,一般都会用风筒吹干咪头,然后再把咪头线放在专门的干燥箱里,防止平时因天气潮湿造成咪头湿气过大造成音质有所改变。在演出前,一定要把每只领夹咪的电池夹检查好,防止动作过大造成电池脱落,再检查每条线有没有因为之前的演出造成咪线的暗伤,在开演之前检查一下每个话筒有没有受到当地的无线电干扰等等,保证演出的质量。

(二)音箱和功放的正确摆放和使用

音箱的摆放位置直接对观众的听觉起作用,因而首先应注重音箱的摆放位置。在二三十年前,经济条件不好,对音响的要求并不高,戏曲的演出无论室内还是室外都是以高音喇叭为主,爬上舞台顶,一边两至三个,就可以满足了。但时至今日,大部分人都已经脱离贫困的日子,慢慢地,娱乐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音响的要求。我们戏曲音响也在不断变化,观众观看节目时,视线的注意方向就是声音的来源,舞台两侧靠前位置或者以舞台为中心的台口两边可以使音箱的角度覆盖整个观众席。在室内场地的时候,可根据舞台和观众席的大小,配备适合的场内音箱。在室外场地,我们从最原先的高音喇叭换成高音质的常规音箱。

很多时候下乡演出的观众少则两三千,多则四五万人,就算是在观众席后面增加音箱来补声,也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音质往往会打很大的折扣。所以这两年,我们也与时俱进,使用线性阵列音箱。线性阵列音箱的好处是在舞台两侧装上架子,吊上8米高,这样既避免了低频啸叫,提升了扩声响度,还增强了整个系统的还声效果,使观众席能够收到足够的响度。双十二寸的音箱一边六个就可以满足4万人次左右的观众。

在戏曲演出中,监听音箱的摆放跟歌舞和话剧的不一样。因为戏曲演出中用到大量的领夹咪,如果监听音箱跟其他剧种一样摆放在舞台台口地上反打给演员听,就会容易造成领夹咪啸叫,同时这样摆放很影响舞台画面的美观。我就比较喜欢放在舞台两侧企条边上,可以吊着,也可以用支架撑起,高度必须超出常人的身高,这样既不会容易啸叫,演员又可以听得清楚监听音箱的声音。

三、调音台的使用技巧

(一)调音台的摆放位置

一般戏曲的调音师比较喜欢把调音台放在上场口的企条边,这样可以方便调音师看演员的出入场。领夹咪的接收器可以放在调音台的旁边,这样方便领夹咪的接收器接受领夹咪的发射信号,不容易受外来信号的干扰,调音师也可以随时监控接收器,一有问题可以立即发现并解决。但本人觉得,从音响效果的角度来看,调音台的位置最好是摆放在观众席的正后方。这样,调音师就可以直接地听到现场的音响效果,从而可以做出最好的音响效果,让观众领略和享受戏曲的魅力。

(二)前级输入信号校对

在整个音响系统安装好后,前级输入信号的校对是必不可少的。在戏曲演出过程中,除了大量的领夹咪,还有大量的动圈咪、电容咪。电容咪需要48V幻象电源供电,没供电的电容咪就等于摆设一样,不会有信号输入。如果不对每一路演出需要用到的通道进行校对,就很容易在演出过程中出现音质失真、声压不够或根本没有信号等现象。

(三)周边设备操作与调试

我认为,周边设备不宜过多,适用就好。很多调音师在演出中装上大量的周边设备,均衡器、效果器、中央处理器、激励器、压缩器、限幅器等等。我们做音响的,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要还原声音的动态,然后再美化声音,但我觉得,周边设备越多,音质的损耗就越大。所以我只用均衡器、效果器、移频器,在功放前再加个处理器就够了。这样可以尽可能地还原演员跟乐器的音质,又不容易啸叫。均衡器除了用来做监听音箱跟主扩音箱的润色平衡用,还可以单独用来作人声编组的均衡用。效果器就是用来做所有音源的延时和效果以达到美化音色的作用。移频器是为了防止领夹咪的啸叫用的。

(四)输出信号、编组信号矩阵分配

当所有输入信号跟周边设备检查好,就可以把人声跟音乐声编组分开,可以独立控制。当一群演员在台上一起开口发声的时候,很容易把乐队的声音盖掉,如果一个个地把咪关小,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而且效果会不好。把人声跟音乐声编组分开独立控制,就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把所有音源分好之后,就是输出信号的编组,输出信号可以在AUX分出去,也可以在编组控制分出去。一般的做法是监听信号源从AUX控制,主扩音系统从编组控制,每个演员对监听的要求不一样,这样做的好处是监听可以每一路输入信号单独控制,可以做到每个演员都有满意的监听效果。所有信号源分好编组后,便可以分立体声编入主扩输出。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戏曲艺术表演的向前发展和提高,对音响工作人员的要求肯定也会越来越高。在舞台音响调试逐渐成为一门课题的现在,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舞台音响调音师,就必须不断学习,懂得因地制宜地进行音响安排,熟悉各类音响设备,精心工作,观众创造精彩的戏曲演出。

参考文献:

[1]彭剑洪.论舞台音响的调试技巧与效果[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10).

[2]吴秀龙.舞台音响效果在戏曲舞台中的作用[J].艺苑,2012,(06).

作者简介:

《戏曲大舞台》说课稿 篇9

唐山六十中学

王志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六十中学的语文教师雷丽娜,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戏曲大舞台》。

教材分析(课件演示)

《戏曲大舞台》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新课改以后,语文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每单元后都设计了综合性学习课,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又是语文学习人文性的体现。《戏曲大舞台》这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就是要以语文课堂为阵营,引导学生去探索戏曲文化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课件演示)

一方面,戏曲这一古老的、承载着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艺术,现在的青少年知之甚少。同时,戏曲独特的表现形式,对于中学生来说,也不易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勇于表现自己,新颖的课堂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很容易吸引其注意,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教学目标:(课件演示)

知识和技能:

1、掌握一定的戏曲知识。

2、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浏览戏曲视听图文资料,直观感受戏曲的特点。

2.用表演法自主体验戏曲艺术之美。

3、用擂台赛的形式,巩固学生掌握的戏曲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接近戏曲文化艺术,培养艺术欣赏的兴趣。

2、领悟戏曲文化艺术的内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情况,我将重难点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一定的戏曲知识。

教学难点:鉴赏戏曲优美的曲词,感受戏曲的特点。解决策略:

传统教学单一的讲授,记背,让原本对中学生来说就很难接受和理解的戏曲艺术,更加枯燥无趣,很难激发学生对戏曲产生兴趣。

因此,我把课堂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将视听、图文资料制成专题网站,辅助教学。通过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活动课的三维目标,在上课前我组织学生去街头巷尾进行调查访问,收集有关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和学生一起上网查资料,整理信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指导排演戏曲小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短片创设情境。

教师导入语:中国的戏曲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用其独特的形式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社会生活。今天的语文课堂,我们将漫步戏曲百花园,去经历一次绝妙的戏曲之旅!

短片中,戏曲人物的活动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舞台,再配以婉转悠扬的笛声,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质。

(一)戏曲百花园

接下来是“戏曲百花园”栏目,在这里我安排了“戏韵飘香”、“梦‘戏’笔谈”、“奇文共赏”、“脸谱博客”、“开心模仿秀”、“戏曲擂台赛”等几个环节,这些环节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是由感知戏曲特点到理解戏曲知识再到感悟戏曲文化内涵的过程,由浅到深,层层推进。

1、戏韵飘香

欣赏“戏韵飘香”中的精彩视频。让学生感受戏曲的特点。

由于戏曲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学生又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我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京剧、豫剧、黄梅戏等不同种类的戏曲进行欣赏。当学生欣赏完毕后,再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欣赏这一戏曲的理由,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该戏曲的某一特点。易于突破本课难点。在这里我为学生提供了鉴赏戏曲、展示个性的舞台,让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整合优势: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呈现如此丰富的戏曲表演,网站收集了各大剧种的名段视频,学生可以快捷直观地欣赏,感受戏曲的韵味。易于突破本课难点。

2、梦“戏”笔谈

意在让学生了解戏曲知识。教师引导:中国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各个剧种风格迥异。比如在风格上,黄梅戏的泥土气息,秦腔的高亢悲凉,豫剧的铿锵节奏等等。让学生浏览大量信息,了解我国戏曲的起源、形成、种类、行当及家乡戏和戏曲名家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收获。

整合优势:常规教学手段中,戏曲知识较分散,学生记忆困难。网站提供了全方位戏曲信息,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3、奇文共赏

从语文的角度鉴赏戏曲唱词。在这里我安排了传统戏曲和现代京剧等不同的曲词让大家欣赏。

将戏曲唱词、唱段迁移到学生学过的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选段,宝黛对唱,唱词优美,多用对偶、比喻修辞,将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突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戏曲唱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它既有诗的凝练,又有散文的灵活手法;既有小说外貌的刻画和个性化的语言,又运用场面的烘托,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塑造人物的形象。

整合优势: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直观呈现唱词,有助于学生理解。

4、脸谱博客

教师引导:戏曲是一种综合了文学,音乐,绘画的艺术。脸谱是戏曲艺术非常独特的一种表现形式。以“东方歌剧”京剧为例介绍脸谱艺术:用颜色涂在脸上来代表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让学生了解脸谱的相关知识。

整合优势:传统教学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中的少量黑白图片,网站提供大量脸谱图文信息,使课堂容量更大。

(二)开心模仿秀

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戴上自己绘制的脸谱,使用课前制作的道具,做上一个动作,演上一段戏曲小品。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领略戏曲艺术之美。

(三)戏曲擂台赛(课件)

用擂台赛的方式,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验学生对戏曲知识的掌握。整合优势:传统教学单纯让学生记背,学生无兴趣,效果差。将戏曲知识用幻灯片做成竞赛题,直观性强, 擂台的形式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好。

(四)布置作业

上了这节活动课,学生的感受一定很丰富,将这些感受用语言表述出来,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实践与写作结合起来。在课堂尾声,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对表现出色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表现踊跃的同学进行鼓励,同时将本课的主题升华,激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 戏曲文化艺术博大精深的内涵,我们是无法用一节课来穷尽的,但是我们可以抛砖引玉: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语文知识,有意识地多地接触各种各样的文艺形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信息技术的支持,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让学生的感受更直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初步尝试从语文的角度鉴赏戏曲唱词,感受戏曲的文学魅力;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在小组竞赛中掌握戏曲知识,从而很好地实现了本课的目标。

但是作为一节语文戏曲鉴赏课,如何与音乐课相区别,更好的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本节课还不够完美,是我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方向。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主持词 篇10

音乐起:付娜《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师: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男:我国的戏曲,源源流长,历史悠久。

女:真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了解多少戏曲知识呢?

(同学们回答七八条)

女:看来大家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

男: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女:我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另外,戏曲中的唱腔、龙套(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脸谱、服饰以及演出场地所涉及的露台、庙台、舞台等也都有它们特殊的韵味,在这里不一一赘述。男:瞧,这就是所谓的“唱念做打”。

女: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处的男性角色的统称。里边又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男:“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女:“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男:“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女:(大屏幕)这就是邮票上“生旦净丑”的造型。

男:我国戏曲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女:哇,这么多,不过比较流行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男:其中昆剧,又称“昆腔”、“昆曲”,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女:介绍了昆曲,可不能不介绍京剧啊。

男:是的,京剧素有“东方歌剧”之称,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也是我国国粹。

女:你还知道发源于我们黄冈的戏曲吗?

男:这个,谁不知道?黄梅戏呗,它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只是它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女:可不是么,墙里开花墙外香。

男:说到戏曲,你知道《谁说女子不如男》是什么剧种吗?

女: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

男:你能来两句吗?

女:别说我,我们全班都能,大家说是不是?“刘大哥”唱-------

男:看来真是谁说女子不如男呢?

女:要说真正体现我们女子风采的当属越剧。

男:是吗?

女: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男:那我们男的适合唱什么戏曲呢?

女:唱川剧噻,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

男:哦,我知道川剧中有一种绝活,那就是变脸。

女:疾如风,快如电。脑壳一转,说变就变,眼睛一眨,不过瞬息之间。男:哇,好潇洒好浪漫啰

女:当然比较有名的戏曲还有湖南花鼓戏,秦腔,评剧,皮影戏等。

男:以上最有名的当属京剧啦,京剧中有四大旦角

女: 梅派:由梅兰芳创立。梅兰芳毕生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男:程派:由程砚秋创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

女:荀派:由荀慧生创立。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男:尚派:由尚小云创立。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

女:还是让我们一睹他们芳容吧。

男:当然戏曲不只是演女子的专利,下面让我们一一认识京剧中的四大行当吧。女:说到京剧,我们就不能不提到脸谱啦。

男:每种脸谱代表着一种性格,我们同学们也精心制作了各种脸谱(展示并讲解)男:归纳起来,也就是 红忠紫孝,黑正粉老,水白奸邪,油白狂傲,黄狠灰贪,蓝勇绿暴,神佛精灵,金银普照。

女:让我们共同欣赏京剧舞台上的各路英雄吧!

男:同学们,下面将是我们表演的舞台,那就是:戏曲知识大比拼。

女:首先请听竞赛规则

(1)全班分为四个竞赛小组。

(2)竞赛分必答题、抢答题两个环节进行。

(3)必答题每小组3题,每题10分,合计30分;抢答题每题10分。

(4)记分员负责统计各组得分,有请朱老师。

男:抢答戏曲知识,唱响拿手戏曲。竞赛优胜者奖品将有班主任赞助支持。女:英文准备好了吗?第一组,请看大屏幕:

男:下面有请第二组。

女:有请第三组。

男:有请第四组。

女:下面我们看看必答题各小组得分情况:

男:下面我们将进入抢答题环节

女:答题规则:听到开始后才可以抢答,否则取消本题答题资格。答对加5分,答错扣5分。分选择题,简答题,连线题和视听题。

男:首选请听选择题,各小组请听题:

女:下面请听简答题,准备好了吗?

男:下面请看连线题

女:最后请听一组视听题,要求说出曲名和剧种。

男:到底谁是今天获胜的小组呢?请看计分板:

女:(从最后一名念起)

男:我们用掌声共同祝贺第小组同学。

女: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我国的戏曲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唱不尽。请各小组的同学演唱一段“梨园风情”。

师:同学们,听着大家稚嫩的唱腔,又唤起了我们对戏曲的浓厚兴趣。可是现实生活中,随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戏曲艺术日趋衰弱,曾经人才辈出的剧团青黄不接,曾经广为传唱的曲子曲高和寡。那么,戏曲的出路在何方?我们如何来振兴中国戏曲?请大家课外时间多多出谋划策。

中国的戏曲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演体系,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相信这节课给你带来语文知识外,也给你喜欢和爱上这一传统文化开辟出一条阳光大道。

同学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真正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特色的东西,才是最具有生命力,最能打动人的。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晋剧;《代国情》;艺术样式

在导演丛兆桓先生努力之下,晋剧中的古老曲目《代国情》以崭新的艺术样式展现在北京的舞台上,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该剧不仅保留了晋剧中完美的舞台效果,而且运用了新式的艺术样式,符合当前观众的审美意识,体现了古老剧种中的时代精神。丛兆桓导演在民族戏曲的基础上,打造了载歌载舞的新型艺术样式,吸取了昆曲、音乐、戏剧、舞蹈等不同的艺术元素,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1 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打造新样式

丛兆桓导演在打造晋剧《代国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经过了多年的艺术潜思,使晋剧《代国情》演绎出了新的艺术样式。在对晋剧《代国情》进行总体构思的过程中,导演积极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提高了对舞台的驾驭能力。

为了冲破传统戏曲的窠臼,导演和舞蹈设计充分运用了民间舞蹈来对传统戏剧的程式进行冲击,从而改变了传统戏曲艺术的演出形式。晋剧《代国情》中的舞蹈也成为了其艺术样式中的一个亮点。

在晋剧《代国情》剧目中,舞蹈不再是烘托气氛和安排场面的点缀,而成为了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导演积极通过舞蹈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塑造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例如通过代国军民共跳“驱傩舞”来表现古代代国人民直爽、勇猛的性格,营造了具有丰富的艺术意蕴的舞台效果。为了表现代王亲民、直爽、热情、剽悍的性格,导演特意安排了代王与代国军民共跳“驱傩舞”。在“抢亲舞”中,无忧、大王与代国军民共舞,表现一种平等、和谐的安乐场景。在这些舞蹈的烘托下,使人感受到代国是一片和谐、欢乐的桃源乐土。无忧与大王的共舞也是为之后大王与无忧结亲的情节做铺垫[1]。

通过这两段舞蹈可以看出,在晋剧《代国情》中,舞蹈已经不仅仅是烘托气氛的手段,更加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艺术元素。在晋剧《代国情》中,通过舞蹈奠定了全剧的风格基调,并且没有使用戏曲化的舞蹈,而是保留了民间舞蹈的本来面目。民间舞蹈的鲜活气息,使整个晋剧《代国情》剧目有别于其他传统的戏曲艺术,体现出一种勃勃的生机。

在晋剧《代国情》剧目中,没有拘泥于一种舞蹈素材,而是通过意念、象征、抽象的艺术手法来创作舞蹈。例如冰河救公主这段舞蹈,为了表现公主的车驾陷入冰河之中的危机,以及大王率领群众来救护公主的紧急,该舞蹈通过人流的上下起伏和反向与正向的旋转,体现出一种热烈的舞蹈场景。最后大王将公主托出冰面,完成了整个艺术动作,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2]。

2 突破传统戏曲艺术的程式

晋剧《代国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于其能够突破传统艺术的桎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式。我国的传统戏剧艺术具有非常精到的表演艺术和非常精细的行当分工,例如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生旦净末丑等。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要对传统戏曲艺术进行改革和发展非常困难。特别是要对传统剧目进行改革,加入一定的时代精神就更难。大多数的戏改工作还没有有效的突破,传统戏曲舞台的时空观念和舞台形式大多数还是延续了以表演艺术或者演员为中心的表演程式。尽管有时也会在舞台上进行象征性的装饰,但是没有将演员的唱念表演和台上的象征性装饰结合起来。晋剧《代国情》的导演突破了传统戏曲艺术的桎梏,使用一个可分可合、可进可退的转台作为舞台,能够对戏剧中的时空转换进行灵活的处理,从而使舞台的调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更容易烘托热烈的舞台气氛。转台的旋转能够有效的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例如在公主陷入冰河之后,通过转台的旋转来表现大王率领人民群众紧急相救公主的热烈场面,在旋转的状态中表现人流的奔涌。在无忧和无恤两姐弟见面的场景中,姐弟两人各站在一个转台上,中间隔着一条鸿沟,形成一种针锋相对的局面,从而表现姐弟之情的破裂,达到一种隐喻的效果,姐弟两人站台之间的鸿沟正隐喻着其内心不可跨越的鸿沟,姐弟亲情也由此断裂。在最后无忧自杀的场景中,通过转台将无忧托上一个最高点,众百姓簇拥在无忧之下,既能够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又能够表现无忧作为代国夫人爱国爱民的情感,以及代国百姓对无忧这个代国王后的拥护和尊敬,对其自杀的悲愤,从而凸显最后无忧自杀场景的悲壮。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进一步对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进行改革,还可以积极地借鉴不同的艺术样式,这就需要戏曲工作人员具备大胆创新的精神。在继承传统戏曲工作的基础上,也要积极求新求变,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绘画同样是我国古老的艺术门类,而中国画领域中出现西洋画之后,各路中国画画家积极吸收西洋画中的艺术成分,从而对传统绘画面貌进行了极大的改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作为戏曲工作者也应该博采众长,在进行传统戏曲的改编工作中,也应该积极了解当前观众的审美观念,从而在传统戏曲剧目中加入更多的时代元素[3]。

晋剧《代国情》经过导演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演员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蚕蛹化蝶的艺术效果,无论是从思想高度、艺术理想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对传统的晋剧艺术乃至戏曲艺术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晋剧《代国情》的成功为我国戏曲艺术的改革与发展指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3 结语

导演丛兆桓先生以及河北省蔚县晋剧团,经过多年来的酝酿,将晋剧《代国情》呈现在北京观众面前,晋剧《代国情》中融合了古乐民歌、舞蹈、舞剧,甚至运用了现代化的舞台技术,无论是艺术感染力还是艺术思想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充分运用了多种艺术门类,突破了传统戏曲程式的桎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刘巨才.荟精集萃成大观——山西省晋剧院建院55周年剧目创作回望[J].艺术评论,2014(01).

[2]張俊海.“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期待——山西省晋剧院人才培养方式探索[J].艺术评论,2014(01).

上一篇:崔允漷深度教学下一篇:把握机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