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教学

2024-07-31

戏曲教学(精选10篇)

戏曲教学 篇1

2018年秋季戏曲教学计划

以 “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前提,以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强化为目标,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我校教师综合素质,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社综合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戏曲课堂,先将本学期戏曲教学计划简介如下:

一、戏曲知识方面

本学期将具体教给学生的有:简单的曲种介绍,以及对戏曲家的了解。学会3--4首曲段演唱。

二、基本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型。

2、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认真的做好每一次活动纪录。

三、活动时间

各班音乐课时间实施教学。

四、课程实施

因为京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听唱段,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之特征来说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室软件观看录像,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

五、活动内容:

1、有计划的训练学生,使学生唱腔、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2、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3、提高音乐表现力,促进创造性的发挥。

六、活动安排:

排练节目迎接艺术节选拔。

2018年9月3日

戏曲教学 篇2

关键词:戏曲,音乐,教学初探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 音乐课程标准中把它作为一条教学理念加以提出。特别是戏曲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博大精深、美轮美奂, 它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是我们中华文化艺术的结晶, 它那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色彩缤纷的舞台服饰、别具韵味的唱腔, 无不洋溢着神秘、奇幻的魅力, 令全世界喜欢音乐的人们赞叹不已。作为炎黄子孙, 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民间戏曲, 也应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 更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但是, 由于整个社会音乐文化大环境的影响, 中小学生对戏曲音乐文化相对陌生, 接触的机会少, 感兴趣的人也不多。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喜欢程度大大超过了戏曲音乐。如果老师一走进教室说今天欣赏流行歌曲, 学生准会眉开眼笑;如果老师一说今天欣赏京剧, 学生就会愁眉苦脸。你尽管讲了一大筐道理, 什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要弘扬民族文化等, 一点用都没有。因此, 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学校音乐教育越是任重道远, 要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学习兴趣, 并乐于去欣赏它、了解它, 甚至达到发扬和继承的目的。作为音乐老师, 我们责无旁贷。

一、以学生熟悉、喜欢的内容为切入口, 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机和源泉, 只有内心充满要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才有动力、有激情去学习所要面对的知识。要想欣赏者对作品产生积极的兴趣, 首先必须对作品有所关注, 引起审美注意和期待。影响欣赏者审美兴趣的最大问题在于作品, 对那些熟悉的音乐作品, 学生会潜意识地产生欣赏的欲望, 而对那些陌生或少接触到的音乐作品, 会产生抵制情绪。

在对学生“有关戏曲知识的调查”中发现, 很多学生对“戏曲”知之甚少, 分不清“戏”的概念, 对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在他们眼里, 戏曲咿咿呀呀慢慢吞吞、复杂难懂, 根本跟不上时代潮流, 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现代音乐, 如何引导、提高学生欣赏、演唱戏曲音乐的兴趣?在欣赏之前, 教师应寻找学生熟悉或喜欢的内容作为切入口。例如, 在学习《梨园金曲》这一课时, 针对学生喜欢演唱流行歌曲, 我以零点乐队演唱的戏歌《粉墨人生》导入, 作为切入点, 戏歌的旋律唱起来郎朗上口, 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学唱, 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因为戏歌里融入了戏曲的元素, 使得歌曲别有一番韵味, 让学生从戏歌的欣赏和学唱开始, 在听着唱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戏曲艺术的熏陶, 当学生对京剧产生一定的好奇时, 再与他们一起学习京剧音乐也就水到渠成了。越剧是我们浙江的代表剧种, 在学习《越剧》一课时, 我专门借来了戏曲服装, 由于学生受祖辈的影响, 多多少少曾经听到过一些, 有些唱腔他们爱听甚至还能哼唱几句。抓住这一契机, 笔者在这节课的第一环节就是让学生猜猜老师演唱的是什么地方的戏曲。当我演唱一段段脍炙人口、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越剧唱段时, 学生的情绪高涨, 有随着我哼唱的, 有大声说出地区的, 有细细品味的。最后我选择了他们最熟悉的《红楼梦》中《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个唱段让他们进行学习和表演, 当他们穿上戏曲服装时, 已经是迫不及待了, 他们积极地投入、专注地聆听, 认真地学唱……

二、以现代媒体为介, 发挥丰富的视听作用

戏曲艺术是一个综合性艺术, 它融歌唱、舞蹈、杂技、美术于一体, 表演上讲究唱、念、做、打, 她无穷的奥妙是难以用言语描述的, 唱腔的一字一韵, 一板一腔, 演员身上穿的行头, 头上戴的饰物、盔帽, 脸上画的色彩、脸谱, 程式多多, 学问多多, 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无一不体现出戏曲艺术的魅力。按照“眼见为实”的说法, 只有真正看见的东西才真实可靠, 假如我们的课堂中仅仅让学生听听唱段, 看看图片, 怎么能够真正让他们体会戏曲的无穷魅力呢?怎么能使他们找到真实的感觉呢?我们的学生对于戏曲艺术如此陌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较少接触戏曲表演, 只有走进戏院的人才能为名角叫好、喝彩。我们也许无法让学生真正走进戏院, 但我们能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创设舞台效果,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 明明白白地赏。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同时刺激多种感官, 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使用多媒体, 创设了学生乐于接受的音乐教学情境, 落实了三维目标。第五届全国优质课比赛有一位老师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她让学生欣赏《拾玉镯》片段、《卖水》片段、《三岔口》片段, 进行模仿与创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表演与实践, 了解京剧的唱念做打等相关知识。

为了能使学生真实感受戏曲表演, 除了设计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外, 更重要的是选择演出片段让学生沉浸在丰富的视听氛围里, 当学生观看《贵妃醉酒》时, 感受到梅兰芳那行云流水般的唱腔以及含义丰富的手势;当学生观看《穆桂英挂帅》时, 又被演员高超的武艺倾倒, 演员的劈叉、踢枪、筋斗, 引来学生阵阵喝彩。

三、创设浓厚的戏曲教学氛围, 引趣激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因此, 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教育的情境, 以兴趣为动力, 通过音乐本身的魅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共鸣, 才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使其在愉快的气氛中自愿接受音乐美的陶冶。有些教师自己穿上戏曲服装上课, 有些教师把真正的打击乐器放在讲台上, 适时让学生自己敲打锣鼓经。在《走近越剧》这节课中, 有位教师根据音乐情感性的原则和“儿童对新鲜事物都感兴趣”的心理特点从教室环境的布置到多媒体画面的展示,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不知不觉走入了戏曲的天地。通过方言的学习和各种唱腔的欣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情趣化的教学过程中获得了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四、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的积累, 提高戏曲教学水平

据调查, 如今在很多学校的戏曲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教不好戏曲, 学生不愿学, 不愿唱戏曲。不可否认, 现有的音乐教师在戏曲方面的自身素质是非常薄弱的, 平时也大都比较关注自己的钢琴、声乐等基本功是否扎实, 很少接触戏曲音乐, 甚至有好大一部分教师对戏曲不感兴趣。试想, 一个不喜爱戏曲音乐的教师, 怎么能培养出喜爱戏曲音乐的学生呢?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假如教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戏曲艺术修养和较为地道的戏曲功底, 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就会更自信、更自如地侃侃而谈。如笔者近期观摩了一节《黄梅一曲天上人间》课, 深有感触。这节课, 当老师向学生介绍地方戏曲的时候, 教师那丰富的表情、优雅的手势、有腔有韵的演唱, 一会儿是越剧, 一会儿是京剧, 一会儿又是黄梅戏, 俨然一个戏曲杂家。而学生对于听自己老师演唱的兴趣远远胜过听戏曲大师的演唱。整堂课, 学生尽心地学唱、学做,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效果出奇地好。课后我想, 如果老师不亲自唱做, 学生会那么热情吗?看来, 三尺讲台真是一个舞台, 老师就是一个演员。因此, 音乐教师首先自己要热爱戏曲艺术, 多听、多唱、多学、多接触戏曲, 不断地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 做到厚积薄发, 应用自如。

论戏曲身段的教学 篇3

【关键词】戏曲表演 戏曲教学 身段教学 教学模式

一、戏曲身段教学的重要性

戏曲身段是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一切肢体行动的统称,也就是戏曲所追求的"形似"之所在。戏曲演员对于人物的塑造和刻画不仅依靠妆容和服饰,更倚赖于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动”时要走台步、要跑圆场;“静”时也要有造型、有定场,这都是身段的体现,是“艺术身段”。而在生活中,我们也常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可见一个人的外在形态是可以反映其精神面貌,甚至是性格、身份。所以我们也将生活中人们本能的肢体表达能力算作是身段的一种,称为“ 生活身段”。那么,戏曲身段教学的重要性就主要在于,它能够帮助戏曲演员将“生活身段”和“艺术身段”很好地区分开来,处理好戏曲与生活的关系。 戏曲来源与生活,但它却是"以歌舞来演故事",所以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是运用着夸张化、舞蹈化、艺术化了的“生活身段”在演绎着人物的命运。所以,如果没有戏曲身段教学,演员的表演有可能过于写实,将无法展现出中国戏曲独具特色的传神写意之美,中国戏曲的魅力将大打折扣。

二、戏曲身段教学中存在误区

身段的塑造对于戏曲表演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身段教学被轻视的现象却在现如今的戏曲形体基础课中尤为突出,同时还存在着一些教学误区,严重影响戏曲行业的发展。

以一些中专戏曲院校为例,其戏曲身段课的课时量占专业总课时的比重较小,每周仅有一次身段教学课,或是把身段课的教学内容放到各个剧目课堂,个别院校甚至将戏曲身段教学取消。校方对身段教学的不重视,在无形也给学生留下了戏曲身段课非重点课程的印象,上课不专心、逃课、练习不勤等情况十分严重,这不仅对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对教师今后的施教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在大学或大专阶段,其在身段教学上的误区也普遍存在:由于中高等戏曲院校所接收的学生都已具有一定表演的基础,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也对戏曲身段有了一定的认识,升入大学后思想一时无法转变过来,所以盲目追求身段的学习数量,一味延长练习时间,而忽视了学习的质量。还有一部分身段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因而在接受更高层次的身段训练时分外吃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为扭转这一局面,首先各级戏曲院校要对身段教学引起重视,在加大课时量的同时进行科学教学,并严查考勤,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 到了大学或大专阶段,对戏曲身段教学的认识和实践也要更上一个台阶。首先要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文武兼备,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教学时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够很好地进行讲解和示范。而在授课前,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先天条件、基础能力和发展潜力都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从而正确的学习方向、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提出理智的学习要求,使学生的形体身段步入更高的层次。

三、构建戏曲身段教学的有效模式

戏曲身段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各类简单的脚步和基础程式动作为主,较为枯燥。而传统的训练模式也比较单一,以机械训练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可将“传统”与“组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相信能对教学效率有所改善。

(一)传统模式与组合模式相结合

传统的身段教学常以“重复”和“耗”两种方式为主对学生进行训练,且各原素动作的训练不具有连贯性,常令学生感到身心疲惫。尽管单一动作的“重复”和“耗”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熟悉并掌握以起霸、趟马、走边这三大程式为主的戏曲身段套路,但是连贯性不好,在实际的舞台表演中显得不够有神韵。而组合模式的身段教学是通过台步组合训练、基础身段造型组合训练等形式将原素动作串连起来进行教学的,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单一教学等缺陷。有的中高级阶段组合模式的身段教学还加入了道具的展示及运用技巧的教学,并配有音乐,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其与实用价值极高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互补的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应在初始阶段秉承传统教学,待基础稳固后再引入组合教学,让学生在坚实的基石之上发展能力,才能取得喜人的成果。

(二)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戏曲身段动作具有多样性、多义性、形象性和抽象性,所以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难明白的,必须辅以动作示范。让学生在有一定身段概念的基础上再进行模仿,并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定势。比如在教授“扬袖”动作时,教师可从力量、动 作幅度和动作主次等多个方面进行动作的分解讲解,并每一个部分都亲自示范,尽量做到标准,一招一式、横平竖直,让学生同步模仿,对腕、肘、肩分别给予调适。尤其是手指的活动,一定要以“特写”示范和重点讲解并用,方能让学生领悟到其精髓。所以,教师在示范教学某一个动作的同时对其的规则、特点、动律、神韵等进行分析,才能让学生的动作身段神形兼备。

结语:

戏曲演员的形体身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舞台上的表现力,扎实的身段功是一个优秀戏曲演员所必须要具备的素质。所以,戏曲身段教学不容忽视。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研究改进方法,让戏曲身段的教学更为合理化、高效化,从而培养出更多基础扎实、技艺高超的戏曲表演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红,浅谈戏曲表演身段功[J].魅力中国,2009(18)

[2]齐临生,浅谈身段训练教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3)

戏曲美术(教学设计) 篇4

柳赞镇初级中学

张志星 2010年10月

【课

题】《戏剧美术》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材第16册第3课,河北美术出版社。

【授课年级】

八年级

【学生分析】

我任教的学校地处沿海地区的乡镇,学生是当地的农村孩子,与县城、市区学生存在一定差异,美术知识掌握比较少,但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学校设施有限,虽然有多媒休,但达不到班班能用的标准。面对课业负担较重的学生,怎样使他们能够真正轻松、愉快而又有所收获的上好美术课,成了我最大的目标。我充分抓住美术学科的特点,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大力推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教材因生而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表现美。

【教材分析】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一般可分为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本课所要探讨的戏剧美术,主要是指和中国传统戏剧——中国戏曲相关的美术。

【教学目标】

1、对中国戏剧以及戏剧美术的面貌和基础常识有初步的了解。

2、愿意亲近和了解中国戏剧及戏剧美术,从而增强对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3、能够从戏剧美术中汲取感兴趣的艺术形象,进行变化,创作出具有鲜明特征的作品。

【教学重点】

脸谱与面具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能区分中国传统戏剧、戏曲的不同角色

【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课件、课本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伴着歌曲《唱脸谱》,学生走进教室,投影脸谱的形象更增加了学习脸谱的气氛)

师:今天大家是听着音乐走进教室的,这是首什么歌? 生:唱脸谱(学生齐答)师:想不想再听听? 生:想!(学生齐答)

师:现在,我不仅能满足你们的愿望,而且更给你们带来了惊喜,让你们的“耳”“目”一新!(唱脸谱flash动画演示。)

生:哇!(学生全神贯注并不时发出赞美之声,还有学生不时的叫出动画中的脸谱人物的名称)

师:听完后感觉如何?想不想画脸谱。生:想!(学生兴致很高)

师:下面我们来接触戏剧美术,并学习画脸谱。

二、讲授新课

师:今天要学习的题目是《戏剧美术》却画脸谱,两者有联系吗?(教师思考的表情)

生:戏剧美术中包括脸谱。(大家小声讨论,有的学生举手回答)

师:回答得对,但是不确切。话剧、歌剧、舞剧、戏曲都属于戏剧,脸谱呢是戏曲人物的脸部化妆。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在谁来具体回答,什么是脸谱?(大家小声讨论,有学生举手)生:在戏曲舞台上使用的化妆艺术。

师:回答的很好,不过在它前面得加上是中国戏曲独有的,外国可没有。那是不是戏曲中所有的的角色都要画脸谱呢?

(学生有的脸上茫然,有的在小声说“不是”)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认识几个戏剧中的人物!(幻灯片放映不同角色的戏剧人物)(学生看着的过程中,便有学生小声说出了不同角色的名称:生、旦、净、丑)

师:有些学生己经说出了这些角色的名称,是什么? 生:生、旦、净、丑。(学生齐答)

师:对!戏曲中人物角色按行当划分,就分为“生、旦、净、丑”四种基本类型。让我们看人物对号入座吧!(重新看不同角色的戏曲人物,按人物出现顺序让学生回答)

生:生、旦、丑、丑、净、净。(学生齐答)师:看来大家对这些角色都认识得非常准确了,那么回头再看问题。(指着板书上的问题那是不是戏曲中所有的的角色都要画脸谱呢?)

生:不是,丑和净要画脸谱。

师:回答的很好。那“生”“旦”角呢?(重新回到“生”“旦”角投影)生:画淡妆。(学生都笑了)

师:可以这样说,“生”、“旦”角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素面”,其特征是“千人一面”,而“净”、“丑”角呢?(回到 “净”、“丑”角投影)用刚才这位同学的话说就是画“浓妆”了,即指“脸谱”,它以变幻的线条和夸张而强烈的色彩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净”、“丑”角色的勾脸是因人设谱,是一种性格妆,“千变万化”。(教师总结并显现于投影)我们己经明白了什么是脸谱,也知道“净”和“丑”两行要画脸谱,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怎样画脸谱?(板书怎样画脸谱)哪位同学说说个人看法。(有的学生小声议论,有的学生举手)

生:勾好形之后上色。

师:对,那能不能说说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生:形状和颜色。

师:对,这是脸谱中最重要的因素,现在我们就先看形,再观色。画画步骤是(教师拉长音,眼神期待学生回答)

生齐:从整体到局部。(看来平时总强调的画画步骤学先己经记住了,心中暗喜)师:那么我们看脸谱的形也按这个顺序进行。(幻灯片演示,有的学生轻声说出投影上的人物名称)

师:从整体上看脸谱的形有什么感觉?(教师举例提示)第一组中包拯的脸谱俩眉埃得特近,什么表情?(教师也可做表情)

生:发愁!师:张飞的呢? 生:笑。

师:这是我们得到的结论之一,(投影出示结论一:脸谱能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再看第二组的整体形。

生:画的形状差不多,而且都是眼和嘴部分面了。师:这是脸谱的一种格式。“净”“丑”角色的勾脸虽是因人设谱,但仍存在一定格式,和我们学数学时一样,题千变万化但有公式存在,我们来看看脸谱中的格式。(放映幻灯片)哪位同学来完成连线?说错了没关系,我们再讨论。(学生完成连线,偶有错误其他学生争论,并达成一致,给出正确答案)

师:脸谱整体格式多样,局部刻画也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们共同关注一下脸谱的局部细节,大家注意观察总结。(放映幻灯片)

师:这几个脸谱最有特点的是哪个细节?

生:前两个是额头部分,另一个是小老鼠(学生争抢回答,老师点头微笑以示赞成)师:第一个杨七郎,杨门虎将,额头写一个“虎”,也有其他人物写“忠”“寿”等字的,这一个脑门上面的是?(给眼神让学生回答)

生:葫芦。(学生齐答)

师:孟度的脸谱,因为他善用葫芦火攻。师:这个呢?

生1:脸上画老鼠(学生笑答)生2:娄阿鼠

师:有的学生知道这个是“娄阿鼠”,老鼠代表这个人物,并反映他善于偷窃,鼠头鼠尾的性格。这几个例子,谁总结一下?

生:戏剧脸谱局部能表现人物特点。(学生举手回答)

师:很好,我们看完形之后,再来观察一下颜色。(放映幻灯片)生1:红色代表忠诚

生2:黑色代表正直,白色代表奸诈(学生争抢问答)师:颜色除有不同含义外,还有没有其他表示?

生:对现实生活中颜色的夸张。(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如学生不能回答,则引用书中关于描写关羽的文字“面如重枣”来启发学生)

师:很好!让我们再看看其它颜色的象征意义。(幻灯片演示)大家一块来填空。生:忠舅、刚直、阴险狡诈(学生齐答后幻灯片接着演示)

师:“唱脸谱”中提到的蓝脸的窦尔顿盗玉马,他是连环套寨主,一员威猛、桀骜不驯的武将。红色文字指的就是颜色的象征意义。再看“典韦”“廉颇”等人物颜色,注意颜色的象征意义。(教师按幻灯片演示依次提示,学生不时有小声讨论人物和颜色的)师:问题都解决了,下面我们来共同完成一个骁勇善战且忠诚的戏剧人物形象。哪位同学试着说说如何画?(有学生大胆的举于问答)

生:先画头型,再画五官形状,最后涂红底色和其它颜色,红色代表忠诚勇敢。师:对不对? 生:对!师:下面我们来画画。先画头型,定眼睛位置,在哪?(期待学生问答)生:在头部的二分之一。(学生个别回答)

师:这点非常重要,避免找错五官位置。然后画眼、嘴周围及其他地方形状,加以细化表现他的骁勇善战,(幻灯片演示)画好形后上颜色,底色占大部分为红色,代表忠诚,其它颜色可稍微随意一些,最后调整画面作品就完成了。

生:(看完幻灯片演示后信心倍增,开始准备画脸谱)

师:哪位同学对面脸谱还有疑问?(稍作停顿,环顾学生)没有问题下面完成作业。

三、学生活动,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创作老师巡视辅导)

师:注意步骤,先整体后局部。(边巡视边说,并个别捷示辅导,还收集了九个基本成形的作品)

师:大家看这个,表现蛮横无理,形采用大直线,嘴角下垂很形象,这个设计的是咱们班的学生,圆脸、眉飞色舞-(实 物投影)

生:王建宇。(学生笑着齐答)(教师还问作品,学生继续创作,返回颜色的象征意义幻灯片学生参考,老师巡视辅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师:完成的差不多了,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几幅。我请他们自己来讲一下创意大家来评一评好不好?

生: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到)

生1:我创作的是一个阴险残暴戏剧人物形象,眼周围用锯齿画形,并用黄色表示。

(讨论)生:形和颜色画得都很好,我很喜欢,生:我觉得这个脸谱的脑门也用黄色好。

师:脑门也也用黄色可能显得更冷酷,用这种红色则变化丰富一些。

生2:我表现的是脾气暴躁,易怒的戏剧人物形象,用从嘴周围直冲脑门的形和红色表示。

师:不错。有没有发表建议的?(环顾学生)没有看下一个。生3:我画的是一个高兴无忧无虑的人物,眉、眼、嘴均用曲线和红色表示,但总觉得黄色有点儿用的不对

生:黄色象征残暴善战。

师:脸谱的颜色不是生搬硬套,可以灵活运用,大家觉得这个脸谱从大感觉上能不能表现?

生:能。

(其他作品展示,各有特色,学生互评认真,教师及时点拨)

五、教学小结:

大家这节课表现的很好,了解了戏剧,还勾画了五彩的脸谱,你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丰富,相信大家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们非常感兴趣,我们根据活动内容在进行学画脸谱设计活动时,大家的兴趣非常浓厚,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热情一直是高涨的,最后的作品色彩、图案都非常丰富、有生气,设计多样,整体布局很大气,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但反思整个活动,也发现了几点问题:

1、京剧脸谱的图案应是复杂的多一些,但由于观察的时间仓促点,学生在创作图案时比较简单,只有一部分学生能把握较复杂的画法,如果在活动之前充分的展示各种脸谱,学生画出来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2、涂色的效果差一点,有部分学生涂色涂的较浅、较淡,应在充分认识色彩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把色彩涂的更浓更匀,效果才会更好。

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 篇5

其次来自教师方面,据我对本地小学教师的了解,能识简谱的老师不过十之一、二,大部分教师连常规的唱歌教学都难以完成,何况戏曲教学。

再者,对教学戏曲的认识不足。我也是在《国培计划》的学习之后,才解除心中的疑惑,才懂得教材编排戏曲教学的意义。戏曲,尤其是京剧,它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京剧艺术是形象思维高度发展的精品。学唱京剧,不仅可以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而且它通过“形于美,动于情、达于礼、至于和”来“泄导人情”,达到平衡各种人心理与疏导情绪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起到稳定社会的功能。

在我之前仅有的几次戏曲教学中,有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说出来,请老师批评指正。由于水平有限,还望谅解。

一、解读作品。要唱好一段戏,首先应读懂作品内涵。这就要了解戏曲所讲述的故事,抓住人物特点,剖析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情感。比如,在教学《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课时,我先讲述它的故事情节大意,然后讲点专业知识,如《甘洒热血写春秋》属于老生行当的唱腔,西皮快二六等。最后把重点放在唱法上,该唱段表现了侦察排长杨子荣胆大心细、足智多谋的形象,以及他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语气一定要唱得坚定自信,气势磅礴。

去年,在小学生元旦文艺汇演中,我选了黄梅戏唱段《到底人间欢乐多》。在教这段戏时,我先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梗概,然后把它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唱山河景色,节奏较慢,唱腔温柔委婉,略带隐忧。它表现织女热爱山川美景,向往人间生活,却又害怕无情天条天规的复杂心情;第二段唱家人,唱腔较为舒展,满怀深情;第三段,唱腔欢快流畅,达到高潮。表现出织女抛却顾忌,尽享人伦的喜悦心情。

二、先慢后快。在教学快节奏的、音节较复杂的唱词时,若以原有的节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难以接受。这时如果把节奏降下来,以慢节奏教唱,学生则较易掌握,再回到原有节奏,这样可以事半功倍。我们还拿《甘洒热血写春秋》为例,“今日痛饮庆功酒”中的“日”字,在以原速教唱时,很多同学把3532唱成35或35,还有“壮志未酬”中的“志”和“未”,也是同样的情况。我把节奏一变慢,每个音就显得非常清晰,他们一两遍就会了。

三、分解教学。在教学音节复杂、时值较长的拖音时,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犹显棘手。这时把原本较长的唱腔进行分解,如“甘洒热血写春秋”中的“秋”,我把它分为三句,第一句唱4︱4︱4︱4︱43,第二句唱212︱325,最后唱2321︱12.6︱1,分开来教,待学生唱准唱熟后,再连接起来,一气“呵”成。虽然也有一定难度,但还是可以完成教学的。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篇6

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关注戏曲的发展。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课前准备 :

1、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2、制作课件,介绍戏曲知识。

3、推荐书目: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

4、推荐网站:

戏曲天地:grwy.online.ha.cn/chen

中国传统文化网曲苑杂谈:enweiculture.com

咚咚锵中华戏曲网:www.dongdongqiang.com

中华戏曲网:cnsearch.163.com

梨园春戏曲在线:www.chain-xi.com/index.asp

5、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1综艺大观

CCTV―1曲苑杂谈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

同学们:有一句话赢得了世人普遍的赞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真正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特色的东西,才是最具有生命力,最能打动人的。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二)展示、交流戏曲知识: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制作的课件,并欣赏一些戏曲名段,从中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戏曲,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喜爱戏曲的情感。

1、京剧――第六学习小组

2、川剧――第三学习小组

3、昆剧――第一学习小组

4、黄梅戏――第五学习小组

5、粤剧――第二学习小组

6、潮剧――第四学习小组

(三)广告词设计:

为你们小组介绍的剧种设计一段广告词,要求围绕它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做到言简意明,让大家都能记住你介绍的戏曲。

(四)戏曲知识考查:

(五)关注戏曲――我与中国戏曲: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音响的普及,流行音乐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不少地方剧团纷纷关门或转向,真正的戏迷也越来越少,联系现实,展开讨论:对中国戏曲的看法。(提示可从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等方面展开讨论)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发扬光大中国的戏曲艺术人人有责。

(六)戏曲欣赏:

播放一些戏曲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品味,亲自体验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七)结束语:

戏曲表演教学之我见 篇7

一、戏曲表演专业的“传统教育”

(一) 戏曲表演专业“传统教育”的家班

戏曲表演专业“传统教育”的家班, 属民间戏曲群体教育。主要的形态是私家蓄养的童伶, 延师教习, 以供家中宴乐之需。训练学员的教师, 一是知名的老优, 如:钱岱家班的两位女教习沈娘娘和薛太太。二是家班主人自做教师, 这些人大都为知音度曲、学识渊博的文人学士。家班的教学方式, 《陶庵梦忆》中记载了朱云崃亲授家中女乐的情况, “朱云来教女戏, 非教戏也。未教戏, 先教琴, 先教琵琶, 先教提琴、弦子、箫管、鼓吹、歌舞, 借戏为之, 其实不专为戏也……”学戏是最终的目的, 但在学戏过程中加入了其它的艺术内容, 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触类旁通, 加强艺术修养, 提高领悟能力。在教戏中, 教学方法科学得当显得尤为重要。如清代的李渔, 培养他的家班, 就是运用了独到的方法。他曾说“词曲佳而搬演不得其人, 歌童好而教授不得其法, 皆是暴殄天物, 此等罪过, 与裂缯毁璧等也。”深刻说明了由于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严重后果, 突出了戏曲教师在教学过程主导作用。

(二) 戏曲表演专业团带班

团带班又叫“大小班”, 是在江南昆曲职业班子中兴起的一种培养演员的方式, 作为一种民间群体教育方式, 也有它独特的培养演员方式。其一, 有丰富表演经验教师教授学员;其二, 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三, 学员舞台实践机会多;其四, 主要以剧目教学为主, 采取以戏促功的方法。在“传统教育”中, 最有代表性的应属“富连成”科班了。从清末民初一直到40年代末 (建国前) 是戏曲科班的繁荣期。全国各个剧种的大小科班数以千计, 从众多科班摘取了最为典型的喜 (富) 连成进行分析。喜 (富) 连成成立于1904年, 1948年宣布解散, 历时四十四年是中国戏曲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培养人才最多的科班, 可以说是表演人才荟萃, 在这个科班的学艺学员, 有在京剧舞台上或戏曲教学中久负盛名的侯喜瑞、雷喜福、马连良、叶盛兰、袁世海等等, 他们对京剧发展和各流派的形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喜 (富) 连成能够培养出如此之多的大师级艺术家, 从教师的结构方面来看:一是由于授课教师的精良, 教师除固定的教师外, 还聘请了当时活跃在舞台上的优秀演员和身怀绝技艺人, 他们边演戏边教学, 有着足够的舞台经验, 作为传授的内容。选择这样的教师, 学生可以学习到每个演员的拿手好戏,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多门基础课上发挥作用, 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二是富社的毕业生, 组成的教师队伍。他们大都也是边教学边演出, 在舞台上都是一把好手, 正因为此, 他们才能胜任以要求严格著称的富社的教学工作。用自己班中培养的学生做教师, 有很大益处。他们对富社的教学训练、管理方式及为熟悉, 教课沿用富社特有的路子, 所教出的学生具备富社身上的规矩、底子扎实、技艺全面的特色, 这对保持富社的自身的特色有极大的意义, 富社对本社的特色极为重视, 绝对不允许学生学习外边的戏路子。

二、戏曲表演专业的“现代教育”

(一) 大、中专戏曲院校

所谓戏曲表演专业的“现代教育”主要是指由政府主管部门直属的大、中专戏曲艺术院校。戏曲教育从拥有相对完整教学方法的科班, 至今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它在自我完善和发展中, 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 这期间的特点是新旧方法的交叉和并存, 其中有扬弃又有吸收, 有碰撞也有较量。戏曲表演的“现代教育”目前已建立严格、系统的课程体系, 形成理论、剧目、创造三位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特别是戏曲史论课和角色创作课的增加,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研究和创作的水平, 为未来舞台艺术形象的塑造, 从理论和创作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1.课程分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2.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3.强化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这样的课程体系, 更有利于艺术人才全面培养。虽然戏曲教学的课程设置, 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但是在专业主干课 (剧目) 和专业基础课 (形体、毯子、身段、把子) 迹象表明来看, 事实的人才培养质量, 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其根源是, 没有很好的总结前辈艺术心得, 把这些宝贵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转化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并形成真正专业理论来指导教学。当下戏曲教学存在着训练目的不明确、训练程序不统一、规格不一致、教师会什么教什么, 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和指标要求。戏曲表演教师对艺术的解读水平、审美趋向, 是教学质量唯一的保证, 学校缺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这是造成目前戏曲表演教学, 内涵严重缺失现象的主要根源。

(二)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对比

相对与“现代教育”的内涵缺失, “传统教育”的戏曲表演教学程序就比较科学, 拿剧目教学《石秀探庄》为例。“教师先讲梁山水浒英雄的故事;再说石秀是怎样一个人:二十来岁小伙子, 性情直爽, 贫寒出身、人穷志不穷;“探庄”又是怎么一回事等等。接下来老师做个示范, 全是虚拟的动作, 边做边讲解, 进门扁担放哪里、柴筐的距离手托扁担的高度等等, 这里一个动作都有生活的依据。然后孩子在模仿做, 然后教师再带学生到柴房挑不同分量的担子, 教师在教戏前, 先讲故事、示范、体验、最后教戏。学员就是这样从小接受生活与艺术的教育, 在思想中深深扎下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的印象, 他们虽然没有学习过现代的艺术理论, 但却真正继承了民族戏曲表演艺术的精髓, 从而形成了他们一生艺术实践的指导思想。训练的程序是【由内而外】, 教学的着眼点【由心而生】, 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一种塑造人物手段, 为未来在舞台上创造出鲜活的艺术形象, 做好了由内而外的各种准备, 其教育结果, 培养出了多名艺术大师和各流派的创始人。

(三) “现代教育”戏曲表演教学程序

“现代教育”戏曲表演教学程序, 一般先背台词, 教唱、念, 教身段, 再合成, 响排, 最后达到彩排, 公演。这种教学方式, 其优长是细致、集中、实用、见效快, 所缺乏的是引导、分析和触类旁通。这样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 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也都局限在一个个剧目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作为艺术人才而言, 他们是有缺陷的。艺术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技巧, 而是创造。演员掌握了丰富的技巧和深厚的功力, 完全是为了以技巧的全部魅力去表现深刻的内容, 塑造感人的艺术形象。戏曲的“现代教育”一直延续着“口传心 (身) 授”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在人才培养上不尽人意, 但不是教学方法的问题, 是教师对于“口传心授”的理解。此教学方法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为“口传”, 二为“心授”。二者所涉内容不同, 前者授技, 后者授法。中国戏曲也分两个层面, 一为外在的形, 即表演手段、表演技巧, 教师注重的是“口传、身授”;二为内在而外

论学前儿童声乐课程的内容与歌曲的选择

王娜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辽宁朝阳122000) 于艳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歌唱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歌唱中体会音乐是儿童学习音乐最直接的途径。根据年龄的不同, 在结合学前儿童音乐活动, 探索学前儿童科学的歌唱方法和教学, 是培养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歌唱技巧的关键。歌唱, 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启发人的智慧, 完善人的品格;在歌唱过程中, 儿童的呼吸器官能够得到很好的活动和锻炼, 心理活动过程也可以得到适当的调节。

关键词:学前儿童;歌唱;技巧

歌唱是音乐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 对学前儿童而言, 是音乐启蒙的一个重要手段, 歌唱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歌唱中体会音乐是儿童学习音乐最直接的途径。学前儿童在各个阶段的表现是不同的, 根据年龄的不同, 在结合学前儿童音乐活动, 探索学前儿童科学的歌唱方法和教学, 是培养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歌唱技巧的关键。歌唱, 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启发人的智慧, 完善人的品格;在歌唱过程中, 儿童的呼吸器官能够得到很好的活动和锻炼, 心理活动过程也可以得到适当的调节;歌唱过程中, 包含了很多音乐方面的理论知识, 学习过程中, 儿童可以进一步地完善音乐的知识点, 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和对音乐的表达能力。

一、学前儿童学习唱歌的内容

1. 学习歌曲。

通过简单的旋律学习对音乐的乐感, 通过歌词, 提高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例如:《小茶壶》这首儿歌,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 让儿童理解茶壶的作用, 模仿茶壶的形状和水开了的形态, 以此来提高儿童对生活中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2. 技巧学习。

在理解歌曲的同时, 学习简单的歌唱技巧和音乐知识以及怎样保护嗓子的知识等。富有感染力的歌曲可以激发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启发儿童对事物重新思考和体验已经熟悉的事物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例如:《我的好妈妈》这首儿歌,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 让儿童重新感受妈妈上班的辛苦, 感受爱妈妈的同时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 为妈妈拿包、倒水、擦汗等, 这些内容都可以让儿童在学完歌曲后去感受。

二、学前儿童学习唱歌的形式

歌唱形式是指歌唱活动中参加者的人数、参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表演方式的总称。在学前阶段, 儿童的歌唱形式主要包括: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歌舞表演唱等。例如:独唱, 就是指由一个儿童独立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过程, 这样的儿童歌曲很多, 如《鸭妈妈和鸡阿姨》;齐唱, 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一起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过程, 如《飞呀飞》这首儿歌;轮唱,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 但不是同时开始演唱, 而是先后相差一拍或一小节, 形成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 如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对唱, 由两个或两组来完成的演唱, 如《四季歌》;合唱, 包括一个声部唱歌词, 另一个声部用相同的旋律衬托或一个声部用哼鸣的方式唱旋律, 另一个声部按节奏朗诵歌词, 或者一个声部唱歌词, 另一个声部唱固定音型或延长音等, 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歌舞表演唱, 即一边歌唱一边做动作的表演形式, 这样的儿歌很多如《上学的“人物神韵”, 即清楚剧情剧理、把握人物情感, 运用程式去准确的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口传”适应第一层面, “心授”适应戏曲的第二个层面。但是“口传心授”能否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则取决于教师的业务素质了, 它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侯喜瑞先生最推崇的韩乐卿先生教学的方法, 就是, 先介绍剧情发生的时代、环境及人物的思想情感, 然后在分析人物的秉性和具体情境中的具体情感。分析完戏情戏理, 再去教唱腔和表演。侯喜瑞先生本人也强调“演戏要演人、歌》等等。

三、学前儿童歌唱水平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歌唱能力的发展与讲话能力的发展是平行的, 在儿童语言不流畅时期, 其唱歌的能力与说话相差不大。1.三岁学前儿童歌唱水平的发展特点:三岁幼儿的发声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 声带短而薄, 音量较小, 但音色较清澈透明, 音域通常情况下可以唱到五、六个音。由于三岁幼儿的语言发展的好, 为此歌词掌握的较为准确, 但有时也会出现个别字咬不清楚。这一时期的幼儿适合演唱音域不是很宽、旋律简单的儿童歌曲, 如歌曲《刷牙歌》等。三岁儿童的肺活量较小, 呼吸短促, 也适合演唱一些“讲话歌曲”, 如歌曲《两只老虎》。这一时期的幼儿对歌唱技巧的掌握难度较大,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发声器官的控制能力。三岁幼儿清唱歌曲音准的合格率大约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因此这一阶段的幼儿在唱歌的协调一致方面较差, 很难跟着音乐节奏、节拍准确的歌唱。2.四至五岁学前儿童歌唱水平的发展特点:四至五岁学前儿童的音域有所拓展, 音量也适当加大, 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经常会出现喊叫现象。这一阶段的音色保持着柔嫩、明亮的特点, 音域可加宽到八度左右。这一时期的儿童对歌唱技巧的掌握有很大的发展, 能够很好的掌握歌词, 发音比较准确, 但由于理解能力有限, 发错音的现象仍然存在;节奏感明显加强, 可以唱准切分、强弱变化、不同节拍的歌曲;这一时期的儿童能够掌握不同速度的歌曲, 但由于气息短浅, 歌曲演唱过程中要保持勤换气。3.六岁学前儿童歌唱水平的发展特点:这一时期儿童音域较宽, 可以达到十度左右, 音量加大, 音色处于儿童阶段的最佳歌唱时期, 声音像银铃般清脆透明。该年龄段的儿童在歌唱技巧方面变化较大, 可以很好的掌握咬字、吐字的技巧, 发音较为准确;节奏感较强, 对于歌曲的强弱变化能够较好的控制;可以很好的运用气息、支持力等演唱技巧, 歌唱水平能够较充分的发挥出来。

四、学前儿童歌曲的选择

1.歌词方面:歌词要与生活紧密连接, 生动有趣, 好学易懂, 如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的歌词“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跳呀跳呀, 一二一, 它们在跳圆圈舞呀, 跳呀跳呀, 一二一;2.曲调方面:旋律尽量简单, 音域不要过宽, 音高要适中, 句子尽量短一些, 如歌曲《泥娃娃》。

结语:歌唱是人们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方式, 也是人的童年生活不可或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通过歌唱, 用甜美的歌声来表达自己欢快、喜悦的心情, 同时也展现了儿童的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

王娜, 女, 1977年出生于辽宁朝阳, 学士学位, 讲师,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工作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

第二作者:于艳, 女, 1977年出生于辽宁朝阳, 学士学位, 讲师, 研究方向:声乐、钢琴, 工作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戏曲教学中教师作用之我见 篇8

关键词:戏曲教学; 教师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97-001

纵观戏曲教育的历史,其模式不外乎科班教育、团带学员教育、专业戏校教育等几种形式。其中科班教育主要以“口传心授”方式為主,“口传心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为“口传”,一为“心授”,前者授技后者授法;前者重摹仿,后者重“体悟”。团带学员方式实际是科班教育的发展,所不同的是让学员更注重舞台实践;这两种方式都过多注重表演技艺的训练而忽略文化素质的培养。专业戏校教育在技艺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一定量的文化知识和艺术理论的学习,这就使学生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得到了较全面的提高。

中国戏曲可分为外在的“形”和内在的“神”两个层面,前者指的是表演技巧,表现手段;后者指的是利用表演技巧将剧中人物演活’让观众为之或喜或悲、或激或愤。基于此,戏曲教学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当然还有高级阶段,那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了,在此暂不涉及)。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模仿阶段,这个阶段教师的示范很关键。根据全面稳固基础的要求,强调基本功的训练,比如形体基本功、毯子功、身段、把子等等,并适度安排适于基本技术训练,表演上不复杂,角色不多的小型传统剧目。学生在学习传统剧目时,要让他们先了解舞台方位,即哪是上场门,哪是下场门,亮相应在哪儿,包括上场的锣鼓经,都要让学生们掌握。老艺人们常说,演员上场时的第一个亮相、第一句唱念、第一个动作非常重要,能否抓住观众的关键就看这三个第一。那么,我们在要求学生时,应特别强调这三个第一。

所谓中级阶段,就是进入“体悟”剧中角色的训练,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安排教学剧目的排演。教学剧目既是培养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好检验。所以,为了使学生将学到的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应用于舞台实践,并通过舞台实践,巩固和提高艺术水平,培养舞台实践的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教师要慎重选择好适合学生排演的剧目,因为这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以为在选择剧目时,应尽量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健康,立意高尚,排演本身就是对学生思想的净化和提高;二是要有好的戏剧性情节,有悬念、有跌宕、有冲突、有高潮。容易引学生入戏;三是人物个性鲜明,棱角突出,学生容易掌握;四是能发挥戏曲程式化表演的特点,使学生学到的基本功能得到较充分的应用和展现;五是要有独具的艺术特色,或唱、或念、或做、或打,能展现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无技不成戏”,富有表演技巧的剧目,是对学生基本功的一个检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技艺水平,而且能增强剧目自身的生命力。

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学会甘当配角,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作主角,让他们在登台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兴衰际遇,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老师当学生的观众,当学生演出完毕后,及时对他们的表演情况进行评议,对他们的表演进行总结与归纳,分析成功与不足所在。

中学美术《戏曲美术》教学设计 篇9

知识与技能:了解戏曲的艺术特色、品貌及剧种。认识其作为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故事及视频再现等手段,制作戏曲系列宣传小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邻近色的美感,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度,学会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戏曲的艺术特点,掌握戏曲与美术的关联性。

【难点】

创作特色鲜明的戏曲题材美术作品,体味戏曲与美术的艺术衔接。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戏剧的相关资料、京剧脸谱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直观感知,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清代的云南四登古镇戏楼,面对翘角飞檐,建筑结构、造型别致的古戏楼,你能想到怎样的情景?

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戏曲与美术》。

活动二:赏析作品,打开视野

1、播放《戏曲的历程》纪录片,提出问题:什么是戏曲?说说你知道哪些戏曲艺术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2、欣赏京剧《贵妃醉酒》视频,你认为主人公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通过怎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主人公的感情?

作品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凸显杨玉环对皇帝的柔情。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

3、展示各异艺术形式的戏曲艺术,《梁山伯与祝英台》(剪纸)、《三国演义》(年画)、霸王别姬(泥塑)。欣赏不同形式作品,你认为这些艺术作品的共同点是什么?试说戏曲与美术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展现内容均为戏曲桥段。突出了戏曲与美术密不可分的联系,作品运用不同的美术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戏曲人物形象,可见美术是戏曲艺术的承载手段。

教师追问:根据课前搜集及学习的内容,说说戏曲表演需要哪些“装备”?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脸谱: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戏服:制作精良、凸显人物特征。舞台设计。空间、色彩。

活动三:实践练习,巩固提高

1、说说你家乡有什么戏曲?结合它的艺术价值说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我的家乡是安徽,流行黄梅戏。黄梅戏载歌载舞,唱腔委婉动听,表演朴实优美,生活气息浓厚,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具有很重要的精神价值,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教师追问:美术家创作的戏曲题材的美术作品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戏曲剪纸的常见颜色是红色,其色彩鲜明,人物神态、动作、服饰通过剪纸形式刻画的淋漓尽致,突出了剪纸艺术的趣味感,同时又是戏曲艺术传承的形式之一。

2、思考与练习

题目:你喜欢什么戏曲?能否在小组中学唱一小段?喜欢戏曲题材的美术作品吗?

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了解、研究家乡戏曲或大家喜爱的戏曲;收集相关的图片和美术作品,拍照片,创作戏曲题材的绘画作品,写戏曲介绍、观后感、评论等;制作宣传小报,举办文化宣传活动。

3、展出学生作品内容,开展宣传评议活动。师生共同分享心得。

五、板书设计

古风雅韵品戏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10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校本课程戏曲的学习,学生们学习戏曲的兴趣越来越高,能够了解戏曲的特点,感受戏曲的唱腔优美,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大部分同学能够字正腔圆地唱戏曲,并能声情并茂的表现戏曲丰富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2010年秋季开始,作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的人民路小学开展了全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指导思想,坚持课改“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精神和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综合省、市、校区的课程资源,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我校对校本课程开展了研发工作,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从对校本课程的了解、学习到确立目标,全体课改小组成员达成共识。课程开发中,大胆解放思想,不局限于校内资源,走出校门,依托开发社会资源,结合国情、省情开设陶笛入门、书法教程、礼仪、葫芦丝、戏曲等校本课程。

根据课程需要编写出色彩绚丽、图文并茂、情趣盎然适合学生的戏剧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开后,学生怀着陌生、新奇、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校本课堂,用他们稚嫩的表演和声音字正腔圆地演唱出一段段国粹艺术的精华,校本课程开设几年来,作为省级示范学校已有2000多名学生接受了校本课程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市、县领导和教育有关部门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扬,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大力协助,成为市、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人民路小学利用《戏剧》教育渗透、贯穿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无疑在巨野县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人民路小学作为第一个探索实践的开拓者,所做的尝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实中,对加强青少年教育,让青少年掌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文化有积极的影响”。中国戏剧艺术发展中心主任王佐民:“戏剧进课堂,这不仅是对教学的改革和填补,既是全社会的需求,也是戏剧专业的要求”。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我们尝到了课改甜头,学生说:“戏剧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也是十分好玩的„游戏‟,它能把你带入当时的那种虚拟环境,让你沉醉其中…”。教师说“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不仅仅使学生欣赏到外在美。而且重在理解深刻内涵,从中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化”。“这些课程重视美育入手,以美辅德,以美益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几年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离不开社会、家长的支持与认可。学校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菏泽市、县电视台、报纸多次详尽的报导、座谈,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同时收到了很大的社会效益。2010年9月由山东省戏曲表演艺术家刘桂松专程来我校进行演出,并自愿承担我校戏剧课辅导员。名家的关心和指导使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获得很大帮助,也增强了我们以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将有力地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深入,为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发展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本学期的教学总目标:

1、通过戏曲教师所选定的经典唱段,帮助学生扩大学生戏曲知识面。

2、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文学素养,陶冶学生情操。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戏曲唱腔、戏曲表现形式等。

4、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5、让学生掌握戏曲艺术的表达形式,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戏曲,热爱戏曲。

6、每一段经典戏曲片段学习后,能及时归纳、总结,在家长的帮助下,填写好“课外戏曲学习情况登记表”。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2、能从戏曲艺术中汲取有意义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戏曲片段,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2、精心备课,并按照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排除随意性。

3、多开展一些目的明确,形式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戏曲表演活动

4、定期评选出“戏曲小博士”、“戏曲小精灵”、“戏曲王子”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片段为二课时

五、教研小课题

上一篇:政法委机关公开承诺下一篇:浅议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