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习得性无助”(共10篇)
认识“习得性无助” 篇1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定义以及表现
1、定义: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2、表现: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的报告描述这类学生是“懒散、怠慢、有时是破坏性的。他们不完成作业。他们面临困难的作业很快就放弃。他们在要求大声阅读、测验时变得焦虑。”
3、归因:个体把控制力缺失归因于:(1)永久性而不是暂时性(2)自己内在人格因素而不是情境因素(3)渗透到生活中多方面。易倾向于产生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
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喜欢尝试的:他一张开眼睛,就尝试着到处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就开始喜欢到处爬,到处摸……当然,因为是“第一次”,就会出错很多。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成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的惊呼“危险!不要……”时,他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变得不自信了,因为他不知道做完了之后大人是不是又该大声说“不”了。结果,他也许会如你所愿地变成一个“乖”孩子,哪儿也不碰,什么也不摸,但却把“自卑”的种子深深地根植于心中,
当一个学生一次次参加考试,一次次地考不及格,久而久之他会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于是上课开始不喜欢听讲,经常走神,有时还会捣乱课堂纪律,课后也不再认真复习功课了。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毫无动力,缺乏进取心,遇到挫折时倾向于放弃,乃至对于力所能及的任务也往往不能胜任,正是由于以往的挫折经历,他们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的报告描述这类学生是“懒散、怠慢、有时是破坏性的。他们不完成作业。他们面临困难的作业很快就放弃。他们在要求大声阅读、测验时变得焦虑。”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低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满意结果的内在心理动力。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在活动中能够完全地投入并精益求精;在逆境中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习得性无助”学生成就动机低,他们往往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学习时漫不经心。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成功的希望,因而不再指望自己成功。
2.低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指个体对于自己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特征的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它能够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帮助调节和维持自己的行为,对于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得性无助”学生在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等各个维度上的自我概念均低于一般学生。他们态度消极,对学习毫无兴趣;与同伴相处大多自卑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因而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
3.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习得性无助”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因而倾向于制定较低的学习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他们想的更多的是活动的失败。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没有自信心,不加努力便会放弃。由于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经常体验到强烈的焦虑,身心健康也受到损害。
4.消极的定势: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从而逐渐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他们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他们还往往固执己见,不能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学习问题。
认识“习得性无助” 篇2
小伟在中职一年级连续留级两年,强烈的自卑和无助让他不知道如何面对身边的同学和家长,他用长长的刘海遮掩自己的眼睛,仿佛要遮盖掉整个世界。他总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也不和父母在同一张餐桌上吃饭。面对这样不断受到挫折的学生,咨询师需要为他寻找更多的助力和推力帮助他克服困难勇敢前行。经过大家的合力相助,加上自身的努力,最终小伟顺利毕业,自信战胜了自卑。
一、案例基本情况
小伟是中职二年级的一名男生,人长得非常瘦弱,他总是习惯低着头,长长的刘海盖过眼睛把脸挡着,以至于很多老师同学都不清楚他究竟长啥模样。小伟入学之后,因沉迷网络、严重的旷课记录以及极差的学习成绩使他连续留级了两年,平时在校期间他几乎不和同学交流,只跟一个同学走得比较近些。而这次小伟仍旧因为旷课严重、各科学习成绩全部不及格,面临再次留级。这对小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没有信心再学习下去,宁愿选择退学。
得知小伟要退学,小伟母亲焦急地找到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情绪十分激动,哭着跪求学校领导再给小伟一次重读的机会。小伟的父母亲工作单位离家非常远,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对小伟关心很少。面对小伟两次留级,母亲除了哭泣也无可奈何;父亲则是个沉默少语之人,从不参与小伟的管教。小伟的母亲说孩子在家从不和父母讲话,吃饭也不在一张桌子上,都是错开时间吃饭。过年过节小伟也不参加家庭聚餐,宁愿一个人呆在家里。
小伟所在的班级由于各种原因两年内换过三任班主任,班主任们对小伟的关心都不多,只是觉得他和一般学生不一样,从不参加集体活动,几乎每天都旷课,即便偶尔来上课也是趴在桌上睡觉。同学们都在背后议论小伟有心理问题,所以平时没人和他说话。小伟感觉自己在班级里是可有可无的。当小伟面临退学,班级又换了一位新班主任。新班主任想到小伟如果就这样走向社会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于是找到心理老师想一起帮帮小伟。在班主任、家长的全力争取下,学校领导终于同意让小伟跟中职二年级试读一个学期,前提是小伟要有明显的进步。
二、心理问题分析及咨询目标
根据小伟的经历,可见他经历了失败-努力-再失败的恶性循环,最终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的特征是: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后就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在和小伟的会谈中,咨询师了解到导致小伟所有考试都不及格的原因是他几乎每天都迟到,旷课数目多得惊人。小伟说他第一年入学的时候晚上总是去网吧,白天就在寝室睡觉。第二年留级之后很少去网吧,觉得游戏打多了也挺无聊的,于是尝试每天准时去上课,但是坚持不了两三天就放弃了,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自己也越来越没有信心。先后多次由于迟到旷课受到各种处分,甚至到最后留级、跟班试读。小伟不再相信自己还有成功的可能。每天,他都躲在寝室睡觉,总是感觉白天黑夜的睡不够,有时一日三餐也不能保证。他也曾经很想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小伟说自己不愿意去班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班级里没有一个同学和自己讲话,好像自己根本就不存在似的。
小伟和父母的感情一般,平时不和父母说话,也不知道要说什么。母亲平时打电话就是啰嗦那几句话,反反复复的让小伟觉得很烦。
根据小伟目前的情况,咨询师可以感觉到小伟有比较严重的习得性无助的问题。由于反复留级,小伟自己都觉得已经没有办法升学毕业了,混一天算一天。其次小伟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小伟从不参与集体活动,同班同学总是会对他有一些议论,这些议论更加剧了小伟不愿意进班级学习。由于长期脱离群体,他觉得与人交流沟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总而言之,小伟目前存在习得性无助和人际交往困难的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困难是由于长期不参与集体生活造成的,所以相比较而言,习得性无助是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咨询师需要通过认知调整和行为治疗来帮助小伟克服目前迟到旷课的问题,只有不断体验成功,才能让他走出习得性无助的泥沼,重新树立自信。如果改善了小伟习得性无助的问题,那么人际交往的问题也能随之有所改善。
三、心理辅导过程
本案例的辅导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 共情,建立咨访关系
小伟由于长期不和任何人沟通,几位班主任都表示对其束手无策,最后都对他放弃了教育。也因此,小伟对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感都不高,在学校除了跟一个朋友有所接触,对其他人都存有戒心。由此,咨询师认为对小伟多一些理解和接纳,对于建立咨访关系非常重要。
在和小伟的交谈过程中,咨询师向小伟表达了自己对他处境的理解:主观上想改善行为顺利完成学业,但是执行时又会遇到很多困难,身边也没有可以相助的人。经过几次会谈之后,咨询师也明确向小伟反馈: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初中阶段的学习基础比较好;虽然和父母沟通不多,但很尊重父母,从不顶撞和冒犯他们;虽然目前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一些困难,但身边毕竟还有一个交心的朋友。根据小伟目前的状态,咨询师和小伟一起做了一些客观的分析:以小伟的学习基础和智商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赶上学习进度是有可能的;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和父母、同学交流,相信能有一些改善。总体来说,小伟克服目前的困难是很有希望的。经过四次咨询,小伟慢慢开始愿意和咨询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话也比之前多了起来,对咨询师有了一定的信任感。
2. 调整认知,发现优势
小伟严重的自卑感,主要来自自己两次留级的经历,他甚至不愿意搬出原班级的寝室,不愿意和新班级的同学住在一起。为了改变小伟反复提醒自己“我是个留级生,我和别的同学不一样”的想法。咨询师和小伟讨论了他目前不自信的原因:当我们反复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失败的事情上时,就会一直被不好的情绪困扰;当我们反复把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势比较时,也会增加自己的挫败感;如果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行为改变和成功体验上,就会感到自信。
同时,咨询师让小伟努力回忆自己过去成功的经历和体验,小伟说自己初中时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理科很有优势。这样的回忆,让小伟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困境只是暂时的,自己是有能力克服的。为了激励小伟,咨询师还和小伟共同探讨了如何辩证地看待目前遇到的挫折:适度的挫折可以成为个体成长中的“精神补品”,挫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力,帮助一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
3. 行为改变,体验成功
对于小伟而言,要改变两年如一日的坏习惯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根据习得性无助的特点,只要创设成功的条件,个体在获得多次成功体验后,也可以走出习得性无助的困境。根据这一理论,咨询师和小伟一起分析了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迟到旷课问题、学习习惯问题以及人际交往问题,并且和小伟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和克服迟到问题的阶段计划。
针对小伟每天早上都要赖床迟到的问题,咨询师和小伟一起制订了目标并逐步完善,从一周保证三天不迟到开始逐渐过渡到每天都不迟到。咨询师会根据小伟每周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他一些鼓励。例如,当小伟全勤完成13周的课程后,咨询师告诉他:“你已成功完成13周的全勤,还剩下的四周仅仅是一个学期中三分之一的课程,我相信你能取得成功!”当然,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小伟的表现也会有反复,为此,咨询师一直以鼓励为主,让小伟用笔记本记录每天完成任务的情况,一周总结和反馈一次。经过一个学期总共15周的咨询,小伟养成了每天准时起床的习惯,克服了迟到旷课的问题。
此外,小伟面临的另一个困难就是学习习惯很差,总是在课堂上打瞌睡,几乎不听课。要改善学习态度和习惯,必须让小伟主动制订学习目标。经过商讨,小伟表达了自己中职毕业后能进入高职继续学习的愿望。之后,咨询师又和小伟一起探讨阶段性目标: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完成课后作业,顺利毕业。
接下来的两个月,小伟每天完成自己制订的计划,并且每周向咨询师反馈完成的情况,连续咨询八次。在期中考试中,小伟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语文和数学分别考了80多分。小伟自从进入中职之后考试就没有及格过,这次考试成绩让他第一次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成功的”。就是这样一次体验,开启了他不断进步的源动力。他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改变。最关键的是,他内心的自卑感和无助感得以减轻,自己越来越有信心,还向咨询师表达了“我相信自己有考上高职的能力”的想法。
4. 角色扮演,改善人际交往
在咨询师和小伟谈到同学关系这一话题时,小伟倾诉了不知怎样和同学交往的苦恼,他不知道要和同学说些什么,觉得很尴尬。于是咨询师和小伟就早晨和同学打招呼、课间和同学聊天等方面尝试了几次角色扮演。同时引导小伟换位思考:同学们为什么不主动和自己交流的原因。小伟意识到,其实是由于自己感到自卑不愿意融入集体,才导致同学们也不知怎么与他交往。之后,小伟尝试在班级里和同学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有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会主动向同学请教。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也开玩笑说:“我们终于知道小伟长什么样子了,其实长得还挺帅的。”
除了小伟自身的努力,班干部也会主动关心小伟的学习和生活,邀请小伟在集体活动中担任一些重要的角色,而不仅仅是旁观者。小伟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把脸埋在衣服里,而是抬高了头、露出了脸,偶尔还会主动向大家微笑。
任课老师和同学们都说小伟变得阳光自信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小伟顺利升入了三年级。对于小伟来说,这一年他已经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了,他已经能够独立面对人际交往和学业了。之后,小伟完成了中职学习顺利毕业并且参加了三校生的考试,虽然最后差了两分没有被心仪的高职录取,但是小伟并不气馁,他说还会再考一次。相信克服了自卑的小伟,今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会多一份勇气,少一份退缩。
专家点评(颜苏勤,上海市中职心理健康名师培育工作室主持人)
本案例讲述的是一个中职二年级男生小伟的故事。“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其表现的特征是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就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本案例中小伟由于一年级两次留级,学习成绩落后;虽然自己也曾经努力过,但总是考试不及格,之后开始反复旷课、逃学,受到学校多次处分。小伟觉得自己不会再变好了,认为自己的未来一片黑暗。久而久之,他情绪低落,独来独往。
咨询师值得肯定的地方:
其一,逐步深入,建立咨访关系。小伟前后换过三任班主任,对他的关心都不是很多,小伟对学校老师的认可度比较低。咨询师考虑到这一点,在咨询过程中用了较长的时间和小伟建立关系。不断发现小伟身上的优势,并给予鼓励和认可,这为后续的咨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二,建立阶段目标,不断体验成功。对于习得性无助的人,帮助他们体验成功,打破“我一事无成”的自我评价是咨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和来访者不断讨论和确定阶段性努力目标,在达成一个任务之后再完成第二个挑战。针对来访者总是不能克服迟到和旷课的问题,从一周三次不迟到逐步过渡到一周全勤。咨询师在每周咨询的过程中不断肯定来访者取得的进步。来访者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逐步树立自信,改变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咨询师可以商榷的地方:
其一,本案例在帮助小伟克服迟到和旷课方面应用了很多行为治疗的方法,虽然也涉及一些认知调整的内容,但是不够深入。这会导致来访者在咨询师陪伴的状态下能取得了阶段性进步,但在来访者没有足够的内在动力、没有合理认知的情况下,离开咨询师很可能又回到不能自律和散漫的状态,影响咨询的整体效果。
摆脱“习得性无助” 篇3
2011年3月5日下午,北京的苏州街边,中国人民大学汇贤大厦的一个培训教室里,我给人大培训学院主持拆书帮现场学习。来参与的20多人都是往届MBA毕业生,所以这个活动也有一点校友联谊的目的。从前是每月一次读书会,后来改成了每两周一次拆书帮。
这天拆的图书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关于亲子教育的实用类图书,但我们可以把它的内容拆解成在工作场合的沟通指导:如何应对同事的情绪、如何理解技术专家的思维方式、如何让你的建议更被重视、如何有效辅导新人……20多人都参与得很兴奋,无论在小组讨论自己的经历,还是发言表达自己加工的案例。
结束后,有10多个人留下来,聊读书,聊学习,聊拆书帮这种学习方式。我印象最深的问题,是一位叫Julia的女士问的,她曾在开场时自我介绍是某家上市集团的HRD。她说:“我们董事长很爱读书,他每次在机场都会逛候机厅的小书店,挑几本在飞机上看,回来就跟我们说他读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联想到我们公司的什么问题。有这样的老总,我们管理层也都读书,也希望所有员工都读书。我的部门有个工作,就是每季度都要给基层以上管理者发几本书。问题是,我后来跟进,发现大部分员工领了书都不看,最多的理由是没时间。可他们再忙,忙不过老总吧?我看就是他们不喜欢看书。赵老师,对不喜欢看书的职场人,你有什么办法?”
我记不清楚当时是怎么回答Julia的了,大概是说读的时候联系自己,这样更有趣,不必读完全书,这样更轻松之类。
Julia没有再追问,但我猜她对这个答案不满意。我自己也不满意,因为觉得这样恐怕并不足以让不喜欢读书的人开始喜欢读书。
那天之后的一两个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对不喜欢读书的人,企业可以做什么?”
然后我读到一本书,里面记录了一个有点儿残忍的实验:
1965年1月,宾州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年轻的研究生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把一只狗放到特制的箱子里,然后给它电击,电击的强度不至于伤害小狗,但会让它非常难受。小狗蹦跳乱窜,很快发现当它的鼻子撞到箱壁的一块板时,电击就会停止。在几天内多次开启电击,小狗很快就学会了用鼻子去推那块板。几天后,他把小狗带到另一个大箱子中,这个大箱子叫“往返箱”,分为两部分,中间用一个矮闸隔开,一边有电,一边没有。小狗在进入大箱子后,几秒钟就发现可以跳过矮闸来逃避电击。
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新鲜的,小狗的反应都可以预测到。
塞利格曼又带了一只狗,放到小箱子里加电击。只是,这次没有可以关掉电源的板了,小狗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让电击停止。
几天后,把这只小狗放到那个往返箱中,始料未及的事情出现了:虽然矮闸很容易跳过去,但小狗没有跳。它待在这一边,忍受电击,平静而无奈。它根本不想尝试去看看另一边是什么样子。
小狗学会了“无助(helplessness)”。
这个实验非常著名,它首次确认了“习得性无助”这种现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习得性无助广泛发生在现代人类身上。塞利格曼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1998年,他以史上最高票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
要让人做一件事情,有两种动机:一种是兴趣,一种是利益。要么他喜欢做这事,要么他不得不做这事。对箱中的小狗来说,跳过矮闸当然是后者。
所有职场成功人士,都强烈认同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如Julia的老总,如张瑞敏、柳传志、马云、任正非、李开复、王石……在这个剧烈变动的时代,每个职场工作者都挑战不断、压力很大、不进则退,这种情形下,学习不必与兴趣有关,但一定与利益有关——学习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
如果有件事不得不做,但有人还是不做,那只能是因为:他认为做了也没用。在学习上,他已经习得性无助,不认为有什么法子能够帮自己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更高效地提升能力。
他到别人家里,看到三面墙的书柜,会问:“这些书你都读完了吗?”然后为自己找出“我无法这样读书”的理由。
他参加公司安排的培训,听到跟自己惯常做法不一样的思路,会挑战:“老师你讲的这些对我们的情况能用吗?”然后在工作中依旧故我,或者尝试新技能稍稍遇挫后就断定还是老路好走。
他東奔西跑送孩子挤入重点小学,又花钱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然后自己在电视前的时间远多过阅读的时间。
这样的人,孩子能在他身上看到对学习的信赖吗?领导能在他身上寄予成长的厚望吗?在激变动荡的中国商界,他能顺势应变逐波弄潮成为胜出者吗?
如果企业中很多人有这种心态,那么“建设学习型组织”,就没有人会行动,没有人真的信,压根儿就没有人在乎。
那么,怎么帮助那些对学习已经习得性无助的人?
塞利格曼说,既然“无助”可以习得,也一定可以“治疗”,比这更好的是,“乐观”也可以习得。
马丁·塞利格曼,《活出最乐观的自己》,p28
我们将前面已经学会无助的狗,放入往返箱,用手把这些不情愿动的狗拖过来,拖过去,越过中间的矮闸,直到它们开始自己动为止。我们发现,一旦它们发现自己的行为对关掉电源是有效的时,无助就被治愈了。这个“治疗”百分之百有效,而且具有永久性。
在企业中定期组织拆书帮现场学习,帮参与者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接收知识、联系自己,在没有风险的环境中拆为己用、演练技能,几次之后,就不知不觉强化了学习能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尝到学习的甜头。
一旦大家发现阅读其实不必读完也不必记住,发现把知识拆为己用后可以实打实帮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就会愿意主动学习。无助将被治愈,即使仍然谈不上乐在其中,也会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去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去改变行为、升级能力。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身边暂时没有拆书帮现场学习,欢迎来新浪微博“@拆书帮”参与。改变并不容易,但是必须。好在有拆书帮,这里我们一起信仰学习。■
(本文节选自赵周老师的职场工作者创新学习方法新著《这样读书就够了》,标题为编者所加。)
附录:拆书帮便签读书法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实践篇》,28页
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不要刻意去教,而应当给他们一种工具,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模式。
你也许会怀疑:我能成为高级学习者,甚至成为学习促进者吗?
对这个问题,拆书帮给你的答案是非常肯定的。“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简称“便签法”),就是通过非常简单的方式,促使你从初级学习者迅速成长为高级学习者。便签法非常简单,学一遍不超过5分钟,很快就能上手,几次下来你就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学习效果的提升。
便签法的最初灵感来自拆书帮在阿里巴巴进行活动的时候,很多人参加完拆书帮都感触很多,就拿便签写下自己的感受贴在墙上。后来,我们建议大家不要只写“太好了”之类的话或者笼统的收获,而是写下以后打算怎么做、怎么应用学到的东西。
如果便签上可以写下在某次拆书帮活动中想到的应用,然后贴在墙上,那么,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读书的时候写下对某一片段知识点的应用,然后贴在书中。
目标
便签法的目标,是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来提高你阅读致用类图书的效果。
这样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缓解书太厚读不完带来的压力;集中注意力;聚焦于思考和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保持兴趣,效果外显化;方便事后整理;加快学习进度;对晦涩难懂或重要的地方可以更有效处理。
基本原则
便签法的三个基本原则:
1.对阅读要有不同的看法,不再停留在对书负责的阶段,而要能理解阅读致用类图书的目的一定是应用。
2.使用便签是为了在阅读时保持清晰的思路。
3.采用简单易用原则和不引人注意的工具,比如便签、笔。因为它们简单,所以可以降低便签法的复杂程度,这样你就可以把心思集中在阅读和思考上,而不是费尽心思掌握便签法。很多教人阅读的方法都是听起来很美,用起来未必有效,因为方法本身太复杂、要求太高,让想应用的人望而却步。
工具
便签法的工具有以下几样:
1.三本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报事贴/便条纸),掌心大小为佳。
2.一组多色指示标签/纸条。
3.一支笔。
三本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用来做三类笔记:第一类拆解(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第二类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第三类拆解(A2):以后我怎样应用。
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你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技巧、方法,并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第三步,遇到核心观点、重要建议,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先判断这对我有用没用。如果有用,则放慢阅读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第四步,拿一张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知识点,或者总结启发,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第五步,回顾自己有没有经历过,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情境,拿一张A1便签,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第六步,结合读到的知识(观点/建议/启发)与自己的经验,设想自己今后可以如何运用(应该是具体的而非笼统的),写在一张A2便签上,贴在相应位置。
第七步,在有便签的页面边缘,贴上一张小小的指示标签,提醒自己。
第八步,用此法读完整本书后(或者读完自己值得读的部分之后),把整本书的A2标签拿出来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改变行为。
注意事项
使用便签法的注意事项:
1.若原知识非常简明易懂,则可以不用I标签,只在重点内容下面加下划线,或在侧面做边划线就可以。
2.写的内容要尽量控制在一张便签之内。有时I和A1的文字会较多,那可以再加一张便签,A2则无论如何不能超过一张便签。如果你想到三个应用点或行动计划,那么就写三张A2便签吧。
3.指示标签是用于提醒自己这一页有便签,尤其是拿出A2标签之后。可能过一段时间,你希望把贴在墙上的A2标签再放回书里面去。
4.要能够很自如地运用便签法,最挑战的地方在于能够自己给出I,然后拆解出A1、A2来。在现场或者在线上参与几次有拆书家主持引导的拆书帮活动,会对你非常有帮助。
当你能够熟练地使用便签法来阅读的时候,你就成长为一个高级学习者了——完全可以做自己的拆书家!这时候拿出任何一本致用类图书,随便翻开其中一页,你都能很快进入I的环节,有意識地引导自己给出A。这样,在阅读某段文字的时候,你可能只花了5分钟,但实际上已经把拆书帮的三个环节(RIA)进行了一遍。
而从高级学习者到学习促进者,其实也只有一步之遥。因为你已经充分练习过I的技巧,接下来只需要把这个技巧用在别人身上,促进别人做到A。做到这个,你就可以成为帮助别人学习的拆书家,这将大大提升你的价值。
内心孤独无助句子 篇4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连寂寞都有权力嘲笑我的无助。
孤独是一个的寂寞,寂寞是一群人的孤独。
灵魂中最深的孤独,是伴随着清醒而来。
嘴上说着单身快乐,心里却羡慕着两个人的幸福。
寂寞是没人陪你,孤独是没人懂你。
众人欢天喜地时的孤独,最是寂寞。
孤独可以使人能干,也可以使人笨拙。
分手之后,我在空旷的世界里寻找一个人的寂寞。
对谁都好的人都没什么好朋友。
享受孤独,是一种人生境界。
能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决不会感到孤独。
能够培养的只是感情,而不是爱情。
原谅我镇定自若百毒不侵,只因我身后空无一人。
相逢,不是恨晚便是恨早。
孤独的好句
男人孤独让人疼,女人孤独让人怜。
输给了时间,败给了距离。
孤独和年龄没有关系,只要你活着,就会是孤独。
一颗心属于你很久,分开了依然爱着。
总是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有一种渴,只有酒才能滋润,这种渴就是孤独。
一个人不孤单,想一个人才孤单。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灵魂深处的美丽和寂寞,总是需要一个人来读懂。
快乐打动不了悲伤,悲伤注定是不会快乐的。
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有些人不是不喜欢,是心里装不下。
孤独的好句
我说我们是一个园,走了谁都是残缺。
寂寞和孤单的区别我认为在与心灵和形式的区别。
凤凰起丹穴,独向梧桐枝。
明明是撕心裂肺的,却还是故作坚强。
孤独与高贵的思想为伍的人,是决不会孤独的。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
我只能任凭回忆,嘲笑我自己到底有多孤单。
时间被轻轻踏碎,再也无法拼接完全。
最深的孤独是站在人群中却哑口无言。
寂寞是笑靥后的思念,孤单是月夜下的徘徊。
没有经历过孤独的人,不会有超人的成就。
没了寂寞,谁陪我。
你从一个陌生人变成了一个我舍不得离开的人。
孤独的好句
回忆是一座桥,却是通向寂寞的牢。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孤独的。
孤独是空气,你呼吸着它而感觉到自己存在。
孤独的人,最喜欢假装忙碌。
最孤独的时光会塑造最坚强的自己。
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
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我该如何隐藏,那散落一地的忧伤。
原来,我们都在等待着那个让我们学会爱的人。
这里没有末路,你从不曾孤独。
孤单的是人,寂寞的是心。
不因寂寞而想你,是因想你而孤单。
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孤独的好句
殇,沧溟的苦痛,你只有你吗?
没人喜欢孤独,只不过是受够了失望。
孤独从一开始注定要用一生来承担。
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
我没哭,可是眼泪流下来了。
人生本来变是一个孤独与寂寞的过程。
谁在搞笑,借着热闹,掩饰心跳?
孤独是一种有意识的悲观,无意识的自在独行。
享受孤独,会感到一种特别的舒适沉静和自由。
看海,是孤独时最有意境的享受。
明明很孤单,却偏说一个人真好。
宁愿孤独也不愿让任何人敷衍我。
失望无助的语句 篇5
1、心好像不曾痛過,但眼淚卻不斷掉下來
2、眼泪的错觉,哭泣的依恋。爱在昨天,不停的想念
3、明明已经习惯了孤单,为何还是如此贪念温暖、
4、敲起键盘我才发现,原来我有这么多说不完的心情。
5、我总是学不会争取,也不习惯挽留
6、有种美丽,叫曾经;有种梦,叫过去;有种痛苦,叫回忆。
7、在斑驳的痕迹里寻找爱的真谛,却发现硕大的舞台我竟一直在唱独角戏
8、虽说时间能抹平一切伤痕,但有时却是伤心的倒数。
9、渴望妳一次回眸,那句牽挂我哽咽在喉
10、就算你不爱我,也请给我个念想好吗。
11、你昔日的容颜,依稀残留我的脑海
12、微笑,不是因为快乐的太久,是太久的时间里忘记去悲伤。
13、多情的人,伤的比较重。
14、那些需要对方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彼此在身边
15、那时,我第一次意识到,在爱情面前,友情是那样苍白。
16、我不需要什么华丽的符号来衬托我的文字。
17、别听我说话你就快乐,那是你不懂我幽默的背后。
18、我还有想你的资格,却没有爱你的权利
19、当初甜蜜的点点滴滴,最后拼凑成苦涩回忆的所有所有。
20、总是看得太透彻,所以承受的最多。
21、我们要不要继续那未完待续旳爱。
22、坚定,背后会有多少绝望?手抓得再紧,有些东西还是流失了。
23、喜欢尼古丁的味道是因为它有淡淡的忧愁。
24、有时候,我只是需要一个能够说话的人
25、对我来说你的诚恳比谎言还要锥心刺骨!
26、还没有来的及懂得爱情,怎么就像学会了怀疑。
27、看着你的头像是彩色的,总期待着我这里出现你头像的抖动,但是只是期待而已。
28、看不破的.永远是真相,假象总是让人太温暖。
29、他给旳承诺是谎言,我给旳承诺永远看不见。
30、听说你去的地方很热,我却在这里体会冷冷的苦涩。
31、为什么伤害隔着那么远都能做到,而安慰必须是身边才行呢
32、朋 友 这 个 名 词 ,该 如 何 透 彻 。
33、如果你肯回头看看,你会发现有个人依然在原地等候,等了很久很久。
34、成熟不是心老 , 是泪在眼睛里打转还能保持着微笑
35、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36、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在想可不可以兩個人。
37、等待,不是因为你会回来而是给自己一个不离开的理由。
38、時間沒有等我,是你忘了帶我走 。
39、無論怎樣去追趕 ,有些東西還是會消失,因爲, 它不屬于你。
40、我回到我们的出发点,而伱却不在,我蹲下来抱住自己告诉自己,你会来。
41、我会试着去假装不在意你的一切
42、默契 ,对我们来说是火星人的词汇 。
43、负荷不来迩的温柔,任莪虚伪说着抱歉。
44、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忘记曾经来过这里
45、有 些 伤 痕 划 在 心 上 , 哪 怕 是 划 的 狠 轻 , 也 会 留 驻 于 心 。
46、有时候,有些人,有些事,将逝世。
47、黑暗遮住我明亮的双眸,悲伤压得我透不过气来。
48、年少时,一无所知,却坦诚相待;长大后,德美双修,为何各怀鬼胎。
49、时间告诉我,我对你不再重要。
无助委屈的说说 篇6
一、曾以为他是生性冷淡,直到看到他为另一个人嘘寒问暖。你才突然明白,有些事真的不是努力就能如愿。不爱的,终究是爱不到的。
二、从此以后,请你在没有我的城市里坚强。而我,我会在没有你的城市里疗伤。
三、疯过,傻过,执着过,坚持过,爱过,可到最后还是一个人过。才知道,不是我的,当初我就不该要。
四、我喜欢你就像唐僧去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最后唐僧取到了经,我却没娶到你。
五、曾以为他是生性冷淡,直到看到他为另一个人嘘寒问暖。你才突然明白,这世上根本没有高冷的人,只是他暖的不是你。
六、往事就此不提了,夜还很长,余生也是,需要留点力气重新等待,等等后来的人。
七、分手后,我还认识你,不过不想再见你,你过得好,我不会祝福你,你过得不好,我不会嘲笑你,因为,我们从此陌生。
八、多少黑名单,曾经互道晚安;多少特别关注,后来形同陌路;多少隐身可见,最终互相亏欠。
九、人们总说忘记一个人,要么需要时间,要么需要新欢。却没有人能告诉我,要多少时间才能忘了你,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将你替代。
十、生命中的诸多告别,比不辞而别更让人难过的是,一句再见过后,我们再也没见过。
十一、我最信任的人,用背叛,教会了我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爱,不是恨,而是熟悉的人,渐渐变得陌生。
十二、总有些事,管你愿不愿意,它都要发生,你只能接受,总有些东西,管你躲不躲避,它都要来临,你只能面对。
十三、世界上最难断的是感情,最难求的是真情,最难猜的是心情,最痛苦的是自作多情。
十四、那些刻在椅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地上的花朵,开出地老天荒的,没有风的森林。
十五、有些事像一只插销,死死地别在心门上。生锈了之后,里面的.打不开,外面的进不去。
十六、我耗尽了力气和真心,最终只感动了自己,是你苍白了我的等待,讽刺了我的执着。
十七、我想做一百件事留住你,但其实我做一千件事也留不住你,更让我难过的是,我事实上一件事也做不了。
十八、这个世界已经够为难你了,就不要再为难自己了,更不要让不爱你的人给你添堵了,好好爱自己。
十九、年纪大了,自尊心也跟着一起长大,有眼泪也不能轻易流,就得让它倒回去,于是啊,心里慢慢有了一片海洋。
二十、你知道,什么是孤独吗,就像你一语不发的离开,我在漫无边际的回忆和冷风里一边恨你,一边等你。
认识“习得性无助” 篇7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 (Martin E.P. Seligman) 教授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该理论的提出源于对狗在受到预置不可避免的伤害中所表现出被动性的经典实验研究。该实验发现, 动物在面临不可控外部事件时, 会连续不断遭受挫败, 多次挫败体验之后, 便会产生无力感, 丧失信心, 陷入自我否定、无助的消极心理状态, 也就是“习得性无助”。随后的相关研究也进一步证实, 这种无助感在人类身上也会出现。虽然人类的心理复杂性远远高于其他动物, 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作用下, 也会出现类似的心理反应。人类心理特征的差异决定着每个个体对生活中不可控外部事件的归因不同, 理性的自我价值感沦陷, 消极被动, 退缩回避, 负性情绪膨胀, 幸福指数触底, 在心灵的孤独与失落中挣扎, 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姿态。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消极思维定势, 成为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最直接根源。
公共课教师是高等职业 (以下简称“高职”) 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作为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职育人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的设置服务于专业教学的需要, 在培养“技能人”的同时, 完成对“技能人”向“社会人”角色的完善与再塑造。这个“社会人”的概念, 不仅有纯粹的专业技术技能, 符合特定工作岗位要求, 更应有职业操守、完善人格、健康身心等综合职业素养的支撑, 公共课设置与开展的意义即在于此——围绕育人目标,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二、高职公共课教师教学 “习得性无助”现状
由于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模式落后、培养目标功利等诸多历史因素, 高职院校的公共课在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实际上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公共课教师基本上也是学校教学改革中的“边缘人”, 这种“边缘”地位的现状, 一部分源于社会大环境与学校的两面夹击, 被动沦陷;一部分则源于公共课教师的主动疏离, 在教学理想与现实挫败中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淖。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成就动机较低, 教学目标模糊
成就动机 (achievement motivation) 是一个人追求自我期望目标的内驱力, 在人格结构中有一定的稳定性特征, 是一种习得的、与特定情境有关的正向或负向的自我期望。心理学认为, 人的成就动机与自我提高、自我创造以及获得认同等动机存在“共生”关系, 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个体成就动机的强弱会使其在面临相同的事件情景时表现出迥异的情感反应, 从而对其个人潜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作用力。高职院校中, 公共课教师的自我角色期待一般比较高, 对自己所任教的相关课程也有着很高的专业期望, 教学设计理想且高远, 此时完成教学工作的内驱力达到最高值。但是事实却是, 在面对教学对象——高职学生时, 这种具有生成性与复杂性的教学活动实现有了障碍。连续完成一个时间段的课程教学任务之后, 这种强烈的内驱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逐渐被抽空, 并最终被剥离出一度热情高涨的躯体, 教学理想期望与课堂现实情景的冲突, 自我职业价值感与教学环境的失控感使其在无助中走向自暴自弃, 自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再张扬, 内在的教学潜能不再迸发, 课堂变成了“战场”, 最终演变成无目标、无导向的自我耗损。疲于应付工作量巨大的公共课教学任务, 周旋于学生评教和学校相关部分对公共课程教学评审的两极之中。
2、教师角色认同较低, 教学行为失范
高职院校“重技能, 轻文化;重专业课, 轻公共课”的传统办学思维一直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公共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比, 无论是在专业影响力上、还是晋升、薪资、福利待遇上, 大多数处于边缘地位, 游离在高职教师“正规军”的边缘。这种尴尬的现实窘境导致公共课教师对自我职业角色认同较低, 角色承担信心不足, 从而导致一部分教师职业价值观缺失甚至扭曲, 直接影响其教学成效。而教学行为失范则体现在公共课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时, 无意或故意违反高校教师应遵循的课程教学准则、教学规律、职业操守等各种教学行为规范,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失败, 育人目标偏离等现象。
3、教学创新意识钝化, 职业倦怠凸显
高职公共课教师较低的成就动机需要以及职业角色认同感的缺失, 直接影响其在正常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投入, 降低其正面情绪体验的概率。主要表现在:教学兴趣缺失, 学科知识探索欲求降低, 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唤醒能力丧失, 教学创新意识逐步钝化, 不同程度地陷入职业的平台期, 即使部分公共课教师自我成就意识觉醒, 也会在各种不可控的因素作用下, 遭遇不同的“天花板”, 深陷发展瓶颈。长期的自我压抑与心理失衡, 导致其身心俱伤、能量耗竭, 也即进入职业疲惫期, 职业倦怠随之产生。
三、高职公共课教师教学“习得性无助”原因
1、个体层面, 职业价值观缺失, 教学角色自我疏离
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是职业发展的源动力。教师在明确自己职业属性的前提下, 在教学活动中对于自身职业的定位、作用及对个人生活意义的看法就是教师的职业价值观, 其中包括其对自身职业的评价与看法。大部分公共课教师的职业价值观理性而务实, 对自己所承担的公共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影响有充足的信心, 教学态度认知全面, 教学情感投入丰富。但是由于个体的自身知识结构差异与素质高低不同, 部分公共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不能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认识有所偏颇, 要么自负要么自卑, 对教师角色的信念坚守根基不牢, 在挣扎中主动淡化自己的职业角色, 甚至将教学中的负面情绪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影响生活质量的提升。
2、学生层面, 高职学生行为特征促使教师不断强化教学无助感
随着近些年来,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 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更多的难题, 规模扩大, 生源质量下降, 学生整体素质下滑, 生师比扩大, 学风建设举步维艰, 高职院校的教学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学生本身的学习成就动机较低, 整体学习主动性较差, 过分崇尚专业知识的工具价值, 对自身人文素质等的完善提升认知偏差, 即使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学习期望, 也会在整个大环境下逐渐淡化学习热情, 浮躁之气滋生蔓延, 加之高职院校各种硬件条件以及社会所给予的负面评价等, 他们也会不同程度地陷入“习得性无助”。这种负面的情绪体验, 会弱化其学习目标的确定以及学习态度, 直接表现为对上课纪律等的无视, 特别是公共课程, 逃课、旷课, 课堂上自行其是等消极现象层出不穷, 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方在场者——教师, 受到这种消极的导向, 产生对课堂的无控感, 随着课程的教学进展, 他们反复频繁体验着教学的挫败感, 进而引起自身情绪的消极应对, 走向无助的泥淖。
3、学校层面, 公共课教学设计失范, 教学评价机制不科学
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但是, 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 改革在强化一切服务专业教学的同时, 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公共课教学设计偏离教学规律与学科规律, 忽视人文知识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的提升作用, 教学失范初露端倪, 一切向就业率看齐的导向拉开了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学的现实鸿沟, 公共课的课程价值被严重消解。其次, 对公共课教学的评价机制不科学, 作为教学效果的反馈, 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检验教学的实效性, 而且能优化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质量。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公共课教学的评价所做的分析与评定, 很大程度上都难以把握公共课程的特点, 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评估以及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等, 导致公共课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受限, 职称晋升无望等, 最终演变成“无心恋教”, 把课程教学当成应付, 试图寻找其他途径获得公正的评价与个人发展机会。
四、公共课教师教学“习得性无助”应对
1、转变思维观念, 提升公共课教师职业价值观, 培养职业认同
高职公共课教师摆脱“习得性无助”的困扰, 应该首先从自己的思维观念入手。转变对教师职业的认知, 坚定职业信念, 重视自身师德修养的提高, 坚持正确而理性的职业价值观, 提升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增强对教学过程的情感与精力投入, 逐步培养崇高的职业情怀。客观认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深刻把握高职院校办学的特殊性, 努力寻找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着力点, 享受教学过程带来的满足感, 提高教师职业的使命感。
2、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强化学生的公共课参与意识
公共课教学效果的实现,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通过规范课程学分、课堂纪律以及考试制度等来引导学生重视公共课, 端正学习态度, 转变公共课堂学习的方式, 培养课程学习和知识探求的好奇心与欲望, 激发求知的动机, 主动参与课程教学, 体验自我素质提升带给自己的幸福感。
3、开展公共课教学改革,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 积极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模式, 推进公共课程的学分制改革, 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关键职业能力为目的, 重新定位公共课程目标, 整合公共课程教学资源, 完善教学制度。其次, 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充分融合, 在公共课教学中, 寻找人文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学习的契合点, 找到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可以“共生”的平台, 实现两者的相得益彰。此外, 学校应该给与公共课教师更多的关注, 尊重公共课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客观考评公共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现实困境, 认同他们的职业地位与影响力, 并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 让公共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样, 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共享者。
摘要:高职公共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体现出不同的低成就动机、低角色认同以及创新意识钝化, 职业倦怠等现象, 不同程度地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反思现状, 并理性分析成因, 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从转变思维观念, 提升职业价值观, 培养职业认同;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以及开展高职公共课教学改革,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来消除公共课教师的消极定势, 助力高等职业教育育人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公共课教师,教学,习得性无助
参考文献
[1]Peterson, Maier, Seligman.Learned Helplessness:A 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Control[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56-68.
[2]叶仁敏, Knut A.Hagtvet.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2) :14.
[3]朱新卓, 陈晓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与专业性[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8) :47.
[4]王红红.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8.
[5]朱畅.也谈教师的“习得性无助”[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3) :36.
[6]王海燕.高等院校公共课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09 (9) :67.
[7]陈春莲.职业价值观维度的教师职业倦怠探析[J].教育探索, 2009 (9) :112.
“饿猫取食”与“习得性无助感” 篇8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一个“饿猫取食”的实验。
将一只饿猫关在一只笼子里,而把鱼挂在笼外,饿猫对鱼可望而不可即,因而想方设法打开笼门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在许多次错误尝试后,它偶尔踩到了打开笼门的开关,取到了食物,饱食了一顿。在重复实验中,它的错误尝试次数逐渐减少。据统计,第一次要经过160秒的错误尝试,而24次后,只需10秒钟就能打开笼门了。
这个实验证明:猫要得到鱼就得设法开门(学习动机),就要学会如何开门(学习方法)。猫在学习开门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次错误的尝试动作,以后随着不断的反复,错误的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动作逐渐增多,最后获得成功。心理学家把这个学习过程称为“试误法”——通过尝试错误而获得成功的方法。
人的学习当然不同于动物的学习,前者是有意识的,后者是无意识的。但是,在人的学习中,“试误法”也是应该广泛存在和使用的,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形成技能,往往需要一个试误过程,只有经历了失败,才能从中找到成功的途径,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读了饿猫取食的故事,非常敬佩猫的执著,如果它半途而废,那它的后果大家将可以想象。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个故事。
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和梅尔于1967年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他们把狗关在一个笼子里,只要铃声一响,就给狗以难受的电击。多次这样实验以后,心理学家改变了实验条件,他们在电击狗之前,先将笼门打开。结果发现,铃声响后,狗不但不从笼门逃出,反而不待电击出现,就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和颤抖。本来完全能够逃避电击的狗,却在笼中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种在受到多次挫折之后产生的对付情景的无能为力感,心理学家把它叫做“习得性无助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得性无助感”不但会发生在动物身上,在人身上也同样会发生。而且,人在一个情景中形成的“习得性无助感”还会迁移到其他情景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常常会给学生设置各式各样的“坎”,而这“坎”的高度十分考究。“坎”过高了,学生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坎”过低,将无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索然无味;只有适当的“坎”,才能让学生既体验到在探索中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乐趣,又能摘取成功的果子。
那么,什么样的“坎”才是最合适的“坎”?就是要让学生跳一跳、甚至跳几跳才能摘到果子。如何设立适当的“坎”,让学生经历由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呢?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吃透学生情况。设立适当的“坎”在教学中固然很重要,但引导学生跳过这个“坎”却是教师实施教学方案的关键之处。在听课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不少教师在学生不能顺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或思考,教师几经点拨,学生还是不知其然时,当教师的就不耐烦或心情急躁起来,或急着把结果告诉学生,或对学生批评指责,教学过程缺乏耐心。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索的时间,唯有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人说:“对于孩子来说,过程和体验是一种生活积累,是一种人生积淀,是一种最昂贵的教育矿藏。”让我们引领着孩子们,耐心地等待着孩子们发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迷茫无助的句子 篇9
2、每次,当我注视那些焦急的、悠闲的面孔;每次,当我窥探那些高贵的、卑微的心灵。我就忍不住烦躁,忍不住不安。
3、总有一些人,原本只是生命的过客,后来却成了记忆的常客。
4、梦已逝,心已碎,留下只是在为离开做准备。
5、孤独是冷峻的山,让你独攀,使你思唯锐利而细腻。
6、漫步人生路,作为孤独的我们,经常以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心态前行,但又总在最初的相遇到离别那一刻才知道,数不尽欢声笑语,轻声呢喃,终抵不过挥手时的那两行泪儿。
7、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8、人生到底是一场梦还是一局游戏,亦或是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一个故事!
9、我孤固我在,一个人的围城,一个人的自在。
描写绝望无助的句子 篇10
1) 人生就是在的迷茫中挣脱,又将迎来新的迷茫,要求我们继续挣脱。
2) 我再也不会奋不顾身的去爱一个人了,哪怕是你。
3) 我只能这样活着,做万千世界里的这个角色。我的人生是悲催,是鞋底。
4) 身处迷茫,我们看不清人生前方的路,即使看清了也恐惧不确定。
5) 天总是阴着,现在已经起雾了,远处什么都看不清,仿佛是我的未来。迷茫,在这个时刻。
6) 总有一些人,原本只是生命的过客,后来却成了记忆的常客。
7) 选择只有一次,选错了,也只能走下去。
8) 不安的青春,在我不懂爱的时候,你来我的爱情故事里面,万千的宠爱,还有撕心裂肺的疼痛都已是人生的一种经历,缘去了,我却不敢再爱了,缘分的天空,我再也找不到属于我的那个对的时间,对的那个人。有和无之间的更替是无情的.,便因此尝尽了甜蜜和忧苦,却惟独没有了期望的幸福。
9) 离开和结束或者继续,是悲伤,不习惯的时候可以蹲下自己抱抱自己,那是自己给自己一个不孤单的拥抱。
10) 从迷茫到成功,再由成功到迷茫,这已经是我无法了解的一种循环了。
11) 我们寻找的就是不在孤独,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生命中幸福的所在,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
12) 一个人在迷茫的时候通常会去衡量自身的价值,但你无法找到价值的天秤在何处。
13) 我还是会相信爱情,只是不会再相信爱情能永远。
14) 总是会在临时变卦,那时我将默默的低着头走开,默默的流着泪穿过人群的嘲讽。
15) 可不可以任性求求你不要藏在心里最后一句其实还爱你。
16) 其实我早就知道我们不适合,只是我固执的想要和你在一起
17) 每一次梦醒都让我觉得孤孤单单,心痛了谁懂,泪落了谁知,有时候我真的希望自己不再是自己,我总是对自己说:一个深呼吸就好,可我深呼吸了好多次,也没能卸下心里的沉甸。在每个夜晚都静的只听得见心碎的声音,那时,我才发现曾经所谓的永远只不过是一个转身的距离。
18) 每次,当我注视那些焦急的、悠闲的面孔;每次,当我窥探那些高贵的、卑微的心灵。我就忍不住烦躁,忍不住不安。
19) 人生到底是一场梦还是一局游戏,亦或是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一个故事!
20) 人这一辈子迷茫的时候很多,每次迷茫便是一次成长。
21) 如果两个人注定要在一起,最终他们总会找到方法找回彼此。
22) 默默地行走在别人的快乐边缘,孤独的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未来。
23) 我享受着我的悲伤,享受着我的痛苦,时间久了,麻木,习惯了。
24) 哭到喉咙沙哑,还得拼命装傻。
25) 谁都是不会认命的,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但生活能让你觉得迷茫。
26) 梦已逝,心已碎,留下只是在为离开做准备。
27) 请记住我不是你寂寞时的消遣要放弃请你不要再念及。
28) 当看破一切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失去比拥有更踏实。
29) 我走不进你的童话里,你也不愿走进我的故事里。
30) 迷茫是不分卑微高贵的,迷茫是不分失败成功的。它们唯有的区别,前者因它沮丧,后者以它为力量。
31) 我们因为不了解而在一起,但是又因为了解而分开。
32) 每个人的世界里是不是都很迷茫地看着雪花的飘舞呢?每个人的灵魂都有一个缺口,所以我们不断地寻找,人生本就是个寻找的过程,这其中有甜有苦,有孤独,有无奈。
33) 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忘记曾来过这里。
34) 我试着让自己过的快乐,过得好,每每都被别人的好压得喘不过气来。
35) 我把青春划上句点,恼怒当年为何不伴你一起走。痴心错付为萧郎,等待的也只是人比黄花瘦,过往历历在目,回首那个分岔的路口,你又牵着谁的手?只叹红尘中,沉浮着多少个梦。
36) 我就在彼岸与你相隔甚远了,余音未散也许是我们的年华未央。
37) 生命中有很多东西,能忘掉的叫过去,忘不掉的叫记忆。
38) 我一个人走,即使再伤再累,也不会回头。至少要让你看到我的倔强
39)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即使体会到了,也无能为力,心情这个东西只有自己可以解决,每个人的灵魂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地过冬。
40) 也许有一天,你回头了,而我却早已,不在那个路口。
41) 伤了,痛了,终于知道什么叫爱到不能爱,什么叫聚到终须散。所有的繁华原来只是一梦。吹落一地的沧桑,打碎了一地的诺言,再怎么也拼不回昨天。
42) 我无力伪装,天生不是戏子模样。沉默是心灵的痛哭,来路本是荆棘载途,我的忧伤你可曾拾到?它碎了一路。
43) 寂寞相随,只有孤单的味。没有人陪伴的年岁,该如何找到安慰?叹息的声尾,让人找不到理由安心入睡,黯然滑下的浅泪,却是那么的始终无悔。
44) 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45) 曾经的曾经都已是曾经、现在的现在却还是现在。
46) 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生活,错过的,就当只是路过。
47) 我会想你,在漫漫长路的每一步。
48) 听不到的笑声,看不到的笑容,得不到的幸福。
49) 我会发着呆然后忘记你,接着紧紧闭上眼,想着那一天会有人代替,让我不再想念你。
50) 我喜欢你很久了,也等你很久了,现在我要离开,比很久很久还要久。
51) 是生活欺骗了我,还是这个世界遗弃了我?我在无边的海洋上漂流,没有涯际,亦没有归属,失去了方向但却又为了活命无时不与风浪做最顽强的的抵抗。
52) 哪对有情人都想给对方最深最真的爱,总以为有了爱就能让两个人过上天堂一样的生活,只是从没想过爱也会有伤害,也会有痛苦,也会留下伤痕。相爱让人有了更多的机会伤害对方,因为双方心的大门是对彼此敞开的,因为没有任何提防,因为把最柔软的地方暴露给了对方,才会更容易互相伤害。
53) 梦碎无声,心碎无痕,唯有泪雨飘进往事里,思念之苦无法逃脱,无法忘却,在每个寂静的夜里痛彻心扉,脆弱的心弦被思念的泪滴断,散落在红尘的无耐之中!情深缘浅,今生一曲悲歌,一个转身,天涯陌路不相识,唯有心碎梦断魂!
54) 有些痛,说不出来,只能忍着,直到能够慢慢淡忘。
55) 极力爬出一个泥潭,却发现自己又处在一个更大的泥潭之中。
【认识“习得性无助”】推荐阅读:
习得无助10-04
习得无助感06-16
社区获得性肺炎07-19
医院获得性肺炎05-31
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06-28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08-10
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09-06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10-28
ICU获得性院内感染10-10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