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应该充满朗朗读书声(精选3篇)
语文课上应该充满朗朗读书声 篇1
语文课上应该充满朗朗读书声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每天深入课堂,我深深知道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由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任务决定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是其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教学中,指导朗读的方法很多,如以导促读、以问促读、以讲促读、以悟促读等。采用范读、自由读、齐读、个人读、默读、背诵朗读、分角色读、师领读、伴音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让学生各尽所能。经过多层面的朗读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感知课文思想,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
开展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在这个过程里,朗读评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下面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评价上课时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孩子读书,即使是一点进步,教师也要毫不吝啬地去赞美。如“你读得真有感情,连老师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你的声音真美”;“这段话并不好读,可你竟能读出激昂、自豪的语气,不愧是我们班的朗读能手”,老师只要切实针对孩子的朗读情况,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地激励,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帮其树立自信心,进而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
二、学生评价学生评价老师,在老师范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老师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也可以在学生感觉困难的地方,适机指导朗读;还可以恰到好处地抓住契机介绍自己的朗读方法,说:你们想知道我怎么读得这么好吗?告诉你们吧,我是边读边想象,我是把自己当做课文里的……。这样,便在平等
语文课上应该充满朗朗读书声 篇2
一、打开心扉,让学生走近朗读
课堂上大多数同学怕开口,怕读错,怕结巴,怕同学笑话。因此除了从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力度几方面加以训练,还要让学生放下心里包袱,这样才能提高朗读文章的积极性,走进阅读。
1.向名人看齐:古希腊著名的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少年时患有口吃,说话费力,吐字不清,然而他没有被生理上的缺陷吓倒,每天口含石子站在海边对着大海进行演讲,由于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他的演说词结集出版,成为古代雄辩术的典范。和德摩斯梯尼相比,我们应该怎样?这样大部分同学克服了心理障碍,才能放开嗓子,为放情的朗读打下心理基础。
2.难易循序渐进:由小短文到长文,由现代文到古诗词。如从冰心的短诗《纸船》到朱自清的《春》,继而从《世说新语》到《观沧海》等,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亲近阅读,学习朗读,才能真正地走进语文。
二、融入氛围,让学生拥抱朗读
1.师生共读:老师放下身段,不再做高高在上的指导者和裁判员,和学生读成一片,更能让学生融入朗读的氛围中。录音范读,尽管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但是和老师亲身示范相比,后者更能感染学生,激起朗读兴趣。因为老师近在眼前,学生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兴奋感和迫切的表现欲,就像明星演唱会,现场的气氛更能感染人。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全诗由悲哀、低沉到欣喜、高昂,又由亢奋到深沉,其中纠结着悲怆、忧患、炽烈,失望与希望,叹息与追求等多种复杂而凝重的感情,体现出诗人独有的委婉幽深、柔美隽永的抒情个性。学生听完录音朗读后能读出来一定的痛苦和挚爱的深度,但是当老师亲自给他们读了一遍后,尽管读得不如录音朗读好,结果获得了大家充满激情、不约而同的掌声,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调动了起来,随后的课堂就像干柴投进了烈火,气氛非常热烈,课堂上的朗读声不断,随后的课堂问答和质疑,学生们都热情高涨地主动参与,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配乐朗读: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声情并茂的散文,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古诗文,学生就很难入境,例如讲授《醉翁亭记》时,老师通过多媒体精心地给他们展示了具体的画面,配上典雅的古筝曲,在典雅的音乐声中,举起的小手如雨后春笋,这就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感情距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流利地背下了课文,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点燃激情,让学生享受朗读
为了点燃学生的朗读激情、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单读、齐读、接龙读、分角色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小声读、大声读、快速读,等等。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就让几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激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如学习《生命的意义》时,我就让学生齐读有关的段落,课堂气氛热烈极了。但要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的作用,但也可能产生过犹不及的不良效果。还可以开展朗读竞赛,男女比、小组比、同位比、自由比等,然后评出“最佳奖”“勇气奖”“进步奖”“合作奖”等,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还怕在课堂上没有朗朗的读书声吗?
四、百家争鸣,我的朗读我做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朗读多了,细雨润物中学生掌握了技巧,课堂上的朗读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课外的好文章也想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于是在班上开展了朗读表演赛,配乐的、清读的、读名著的、读古诗的、读心灵鸡汤的,异彩纷呈,硕果累累。热闹中不失理智,激情中斗志盎然。由“要我读”到“我要读”,在“我的阅读我做主”中,鲜活的生命状态绽放在教室中,课堂进入一种美好的境界。
老师重视朗读,学生才能重视朗读。当学生爱上了朗读,老师还用担心学生思维不清、腹无诗书吗?还担心学生茶壶煮饺,口才有问题吗?还会因为用了洪荒之力,课堂上依然在金鸡独立而尴尬吗?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实用最重要的方法,注重朗读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领会内容的丰富多彩、体味意境的深厚绵长,从而促进学生的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
让我们放飞朗读的翅膀,点燃课堂的激情!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朗朗书声 篇3
朗读还有利于陶冶情操。朗读课文,佳词美句、精彩篇章喷吐于口中,语言文字承载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以至于种种文化积淀,都从心上流淌,真、善、美的种子播下了,入乎心布乎四体,心灵得到感染,人格就会高尚起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是,朗读在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却被弱化,其具体表现有:
1.没有将朗读真正贯穿于语文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朗读方式大多是全班齐读、小组朗读,极少听到教师的示范朗读和有针对性的指名朗读,形式过于枯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堂课内,学生朗读的时间常常不到几分钟,朗读训练往往是来去匆匆,教师把朗读当成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了。
2.缺乏有效的朗读训练指导 相当多的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较重,普通话不标准,学生朗读时不能达到句读清晰,通顺流畅,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的要求。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有些教师的指导只停留在读准字音,不多读、不漏读的层次上,只让学生在课堂上泛泛地读,没有提出朗读的具体要求,没对语速、语调、感情等做具体的规范的指导,这样不得法地教,学生不得法地学,使学生普遍产生畏难情绪。
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朗读教学入手,朗读能迅速巩固认读成果,是感知课文内容的主要方式。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生认识陌生字词,掌握汉语言文字符号系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习生字难词,正音读,辨形符,记意义,日积月累,达到掌握汉语言文字符号系统。而进行朗读能最迅速、最便当地巩固认读成果。
朗读,把书面符号变为有声语言,把抽象静止的感情变为真实具体的感情,使课文中的人物、景物跃出纸面,读者可以直接地毫无障碍的体味、感受、感知课文内容。朗读,它要调动多种感官投入: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眼、耳、口、心同时投入,一并感知,对课文内容感受自然就更深了。同时,多种感官得到训练,能够形成多方面的素养,使眼更明、耳更灵、口齿更伶俐,心神更专一。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朗读指导方法。
首先,教师要秉承正确的指导原则进行朗读指导。这些原则包括:
1.技巧指导与激发情感并重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基础,而难点和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前者是技巧指导,后者既需要技巧指导,又需要情感激发。技巧指导与激发情感在朗读教学中同样重要。但就二者的关系看,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技巧要依据情感的需要,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情感。从这一角度看,激发情感是指导的重点、基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从技巧入手,如告诉学生:这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那句要用忧伤的语气读;这个地方读得慢些,那个地方读得快些;这个字要重读,那个字要轻读等等。如此舍本逐末地去指导,效果十分有限,因为运用技巧有感情地朗读是对语言外在的表达,蕴涵其中的是对语言内在的感悟。“情”因“感”而生,如果对语言缺乏真切的感悟,又怎能读出真情呢?
2.朗读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操作方法单调,朗读不能有机地进入“讲”、“读”活动中,而熔成一炉,造成讲归讲,读归读的局面。经常会见到教师在讲析、问答之余,突然来一句“现在请同学读读这部分课文”或“谁能把语气读出来”之类的苍白引导,朗读实际上成了一种课堂点缀。如何使朗读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从而高效发挥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呢?
教师要以读促讲,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学习方法,是一种直觉体悟,如能和讲解分析相结合,就会相得益彰。
还要以读促练,从实践的角度讲,朗读本身也是一种练习,而且它还可以促进形成更为综合的练习。如在朗读中不断揣摩,不但感受到文章说出来的意思,还可以推断文章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添加“潜台词”。
在以上两个原则下,教师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朗读指导:
(1)示范朗读
“把文字的精神理趣在声音里曲曲折折传达出来”的示范朗读,既能收到让学生耳与心相谋、移情动容、心驰神往的效果,又是朗读方法与技巧的示范。
(2)边品边读
在朗读中品味,在品味中朗读,是最常见、最实用的朗读指导方式。如:在分析《小狗包弟》的思想情感的时候,我们重点让学生注意课文的第五段末的一个句子: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轻重音去朗读,越读学生的表情越来越凝重,终于,当最后一位同学用缓慢低沉的音调读完时,全班同学发出了长长的叹息:作者的遗憾、痛悔、自责、无奈都包含在这沉重的叹息声中了。品读使学生深深沉浸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之中,这时,教师的任何讲解都已经多余。
(3)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
除日常训练外,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话动,如朗读比赛、吟诵表演等,因为这些活动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认真的揣摩和练习,朗读水平会达到较高的层次,将使全体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高境界,有效地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在活动中把握时机给予点拨,将学生导入朗读的高境界。
【语文课上应该充满朗朗读书声】推荐阅读:
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08-15
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11-23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07-24
让语文充满人文关怀11-25
语文课应该教什么论文09-29
充满智慧的语文教学09-22
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情味07-11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08-27
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11-09
小学语文应该如何学习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