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发展前景

2024-06-26

水利发展前景(共8篇)

水利发展前景 篇1

县位于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系山北端山脉,幅员面积1373km2,辖10个镇5个苗族乡,总人口47万,是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苗族)、山区省定贫困县(有57个精准扶贫村)、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全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

“十二五”期间,我县着力“以水兴县”发展路径,按照“水利跟着扶贫走”的发展思路和实现“人有水饮用、田有水灌溉”两个目标,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农水工程、中小河流堤防工程、防汛非工程措施建设、病险水库整治及其渠系配套工程等项目投资21449万元,保障了群众饮水和灌溉用水的基本需求。但受地方经济水平落后、财政紧张的影响,我县“十二五”水利设施项目建设规模小、覆盖范围窄,且我县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县境内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瘠薄,水利发展仍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落后的水利设施仍然是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为此,根据省水利厅扶贫工作视频会议四大贫困片区88个贫困县的安排部署及《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总体要求,我县围绕全市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全面破解“因水不稳、因水不兴、因水致贫”难题为中心,组织水利工作组深入乡镇村调查,广泛听取基层群众、专家的建议意见,针对水利发展存在问题,在解决群众饮水、灌溉、防汛安全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谋划。

一、全县57个精准扶贫村水利建设需解决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问题

我县以水利项目建设为抓手助力扶贫工作,将全县57个贫困村生产生活用水纳入全域安全饮水、全域灌溉建设,实现全面覆盖。除新建集中饮水工程9处外,对较为分散的村采取联户供水和分散供水等方式,精准到户,解决57个贫困村54913人饮水困难,实现持续可靠安全饮水;加快推进贫困村渠系整治和配套建设,精准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五小水利”工程,优先做好贫困地区“最后一公里”渠系建设,有序推进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着力构建贫困村用水保障体系。

(一)省级重点扶贫村古宋镇范家村的水利规划。一是人饮工程规划。计划实施青山岩水厂管网延伸工程主支管建设10km,入户安装管网建设10km,新建水窖5口,解决范家村1170人的饮水需求;二是农田水利产水配套工程。计划建设渠道3.1km,新建排洪沟0.3km,整治山坪塘2口,新建蓄水池1口,打造高效节水灌面100亩,解决该村农业发展需求;三是水生态治理工程,计划建设0.7km堤防,保护村民生命和农田安全。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274.38万元。

(二)市级重点扶贫村僰王山镇永寿村、麒麟苗族乡德应村和五星镇大同村的水利规划。一是开展饮水工程。计划在僰王山镇永寿村实施水厂1座,新建水窖12口,解决永寿村1859人饮水困难;计划在麒麟苗族乡德应村实施水厂1座,新建水窖18口,解决德应村1094人饮水困难;计划在五星镇大同村新建联户供水工程1处,新建水窖33口,解决大同村3820人饮水困难。二是农田水利产水配套工程。计划在德应村建设渠道6.7km,整治山坪塘8口,新建蓄水池2口,打造高效节水灌面500亩,解决该村农业发展需求。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773.32万元。

(三)其余53个精准扶贫村水利规划。一是人饮工程规划。需新建村级集中供水工程7处,新建联户供水工程3处,管网延伸318.33公里,新建水窖1890口;二是农田水利产水配套工程。需整治山坪塘167座,整治泵站6座,新建和整治渠道275.82公里,新建蓄水池286口,新建高效节水灌溉4604亩。以上项目计划总资金11065.64万元。

二、部分重点水利民生工程项目

(一)县城应急备用水厂工程建设。目前,我县县城用水仅依靠古宋河一个水源供水,随着我县光明新城、纳黔高速连接线、成贵高铁客运站等项目的建设,现有三角沱水厂水压已无法满足我县城市发展的需求,且一旦水源或水厂遭遇重大变故导致停水、断水,后果更不堪设想。为此我县高度重视应急备用水厂建设,拟通过我县“十三五”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项目,以我县官上水库为应急水源,扩建梧桐水厂,铺设φ400管道7.4km,解决光明新城、纳黔高速连接线、成贵高铁客运站用水及县城应急用水需求,工程总投资约1656万元。

(二)石海供水工程后续建设。我县石海镇为喀斯特地貌乡镇,导致石海镇的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辖区内的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石海景区也因水的缺失导致景区发展困难。为此我县于2013年通过整合农村饮水安全资金和发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形式,建设以仙峰苗族乡大地方水库为水源的石海供水工程,工程建设资金为2380万元,工程已通过农村安全饮水资金解决水厂建设,但由于发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00万元没有到位,导致该工程后续管网铺设无法按时完成。

(三)两龙山洪沟河堤建设。在省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僰王山镇两龙山洪沟治理项目已于2015年9月通过省厅的初步设计审查,该项目所在的新河村有群众2000余人,有新河小学、新河初中两所学校沿河而建,且该区域为云贵高原过渡段,汛期河水陡涨陡落,山洪到来时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拟通过山洪沟治理项目建设河堤2.02㎞解决该村防汛安全问题,工程项目资金1213万元。

三、“十三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

根据《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要求,我县认真梳理全县水利发展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机遇,在广泛征求群众、有关专家建议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十三五”水利发展项目。

以上八个方面水利规划总资金为203834.8万元。

近年来,我县着力饮水安全工程、产水配套工程、水源保障工程和水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同时积极稳步推进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自去年以来,通过采用“三段九步”法确权模式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已对全县5642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确权颁证,完成总体工作任务的80%。其次,以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新一轮选题,开展了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水库管理界线,落实水库管理保护责任体系。该项改革工作已完成实施方案的初稿编制。通过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水资源和水利资产,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水利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地上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和农民“靠天喝水”、农业“靠天吃饭”的尴尬状况。恳请省水利厅对我县水利扶贫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及“十三五”水利建设项目予以支持。

水利发展前景 篇2

关键词:工程水利,资源水利,转变,发展,联系

传统工程水利认为水的问题包括投资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问题。工程技术不断提高, 国家投入的问题逐渐成为解决水问题的关键问题。进入20世纪以来, 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 工程水利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传统水利工程为解决洪涝灾害损失, 而新型的资源水利则是在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优化配置水资源, 既保护和节约水资源, 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 工程水利向着资源水利转变是必然的发展规律。

1 工程水利和资源水利之间的联系

水利工程重视工程建设、数量和措施, 资源水利重视工程管理、质量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水利和资源水利虽然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但也具有内在联系。首先, 我们在推动资源水利发展时, 并不是排斥了工程水利。工程水利转变为资源水利, 是低层次向着高层次发展。工程水利是资源水利发展的基础, 而资源水利是工程水利发展的延伸。我国水利建设基础缺乏, 不能满足当今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要。若要可持续发展水利, 应当提出资源水利目的, 以宏观角度去指导工程水利, 让工程建设服务于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资源配置。我国的水资源危机, 促成了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工程水利为了防水害、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 而资源水利是为了更经济、节约的利用水资源。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下, 仅仅靠工程措施转变并不能完全解决, 应当将水资源利用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 以全面和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工程水利和资源水利间的联系, 从而应对水危机挑战。

2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发展的原因

人口急剧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使得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不断增加。城市集中供水超出了地域供水限度, 城市附近水域有着严重的污染情况。每个区域的水资源都是有限的, 如果仅仅依靠修建水利工程, 很难解决水资源利用的问题。资源水利能够为水利事业制定合理经济的工程方案, 科学开发和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控制水患就要开发水利, 需利用水利工程实现水利的综合利用。我国建国初期, 工程水利提供了较多的便利。传统水利工程观念是大力修建水利工程, 既获取水资源, 也能解决洪涝灾害。但是, 处理洪涝灾害时未对水位定低浪费水资源情况进行考虑。侧重于资源水利, 便是为了弥补洪涝灾害中水资源浪费失误,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新时期, 需以科技成果改善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这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证明了资源重要性和不可再生性。

3 推动资源水利发展的相关措施

3.1 深化水利体制的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和原有生产关系会形成新的管理体制和模式, 并制约着工程水利转变为资源水利。故此, 要尽快构建起新型的水利管理体制, 促进资源、技术、资金等要素最大范围优化组合。在水利体制改革中, 要特别强化水利行政的宏观调控和政府行为, 强化政策法规、水利规划、科研教育等机构建设, 便于战略性的、宏观的对水利发展问题进行决策。同时, 要强化流域职能, 发挥出流域机构作用。以水利产业化要求, 推动水利事业单位改革。目前, 我国多数水利管理单位是事业单位, 但没有全额拨款。由于多数的水管单位具有生产经营和社会效益问题, 国家应带给予较多补偿。水利企业也要建立现代企业机制, 形成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要鼓励流域水资源的梯级开发, 以综合化配套改革, 加快水利产业化的进程。

3.2 完善水资源队伍建设

要统一管理水资源质与量, 并在机构、法规、体制上进行积极努力。各级政府部门需构建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同时, 还要构建资源水利科研部门、勘测设计部门, 并制定相关的工作任务和计划, 推动资源水利快速发展。

3.3 强化水利产业建设

我国大多数的水利产业还未摆脱计划经济模式, 水利发展速度缓慢。故此, 要对水利产业建设进行强化, 并转换运行机制, 以多种综合有效措施构建起投资、价格、责任、管理为重点的新发展机制。通过加快水利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使得水利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我国防洪保安等部门常常各自为政, 应当构建统一管理机制, 并实施开源节流。同时, 水利工程建设要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元化投资机制, 参照相关政策与市场经济规律, 加强运行管理。积极开发具有经营性和公益性的综合工程, 构建价格机制。

4 结束语

在新时期, 我国还存在着许多重大的水资源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水资源问题, 必须要进行资源水利转变。工程水利转变为资源水利是必然的规律,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资源水利的发展是为了更持续的利用水资源, 以科学化的分配和管理水资源, 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

参考文献

[1]鲁仁达.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重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 2012, (8)

[2]符官喜.浅析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战略转变[J].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2, (7)

水利发展前景 篇3

【关键词】水利;宣传;发展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闻传播业的快速进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与网络等媒体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社会媒体的多样化,使得相关的新闻报道内容也就变得更具选择性、多样性与广泛性,因此有人认为,行业宣传无足轻重。其实不然,社会媒体所报道的是有新闻性的、全社会所关注的事件,而行业宣传是某个行业自身的宣传内容,特别是水利宣传,为水利行业所特有,因此,水利行业宣传不可或缺。多年来,天津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市场的规范工作。并且于1999年4月创建了全国第一家水利工程有形市场———天津水利工程建设交易管理中心,负责全市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极大地规范了天津水利建筑市场秩序,遏制了建设领域不正之风。

一、水利行业宣传的现状

目前水利行业宣传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加以改善,才能更好地为水利建设服务。首先,宣传形式趋于模式化,不够新颖虽然行业宣传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来看,出现了报道方式的模式化、公式化的问题,使文章、报道面孔一律,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成为“没有市场的报道”。例如:专题片制作基本沿用老方法,除同期声外,大量引用资料,这样就使得报道缺乏冲击力、纪实性、真实感。

其次,是思想观念不适应。一些同志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还不强,对新形势下水利宣传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单位制度僵化,活力不够,不利于水利大宣传工作格局的构建与深化,不利于水利宣传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第三,是能力建设不适应。一些单位对宣传工作投入不足,欠账较多,致使宣传工作开展难以到位。有的单位对突发事件、敏感问题的处置不够及时和妥当,工作出现被动。

第四,是队伍建设不适应。对新形势下水利宣传规律研究重视不够,配备不够,培训不够,创新不足。这些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最后,是其质量有待提高。目前,行业新闻一般性报道较多,缺乏有深度、有影响的报道,新闻质量还有待提高。只有不断提高文章、节目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宣传的舆论监督作用,真正成为水利建设的号角。

二、水利行业宣传的重要性

天津地处海河下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水利宣传在全市水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天津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迫切需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水利宣传保障体系。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经济总量的提升、人民生活的改善,对水利宣传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上下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水利宣传的战略定位,不断强化水忧患、水危机意识,增强加快水利宣传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推进天津水利宣传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而从本质上来说,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水利行业宣传工作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负责党在新时期有关水利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的宣传,并进一步树立水利行业形象,弘扬水利文化,为水利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其功能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水利行业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对党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大政方针、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和工作部署及本行业新政策、新动向的宣传,引导广大水利干部职工顺应时代潮流,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第二,水利行业宣传的信息收集作用。宣传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联系上级领导与基层群众的桥梁,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职能。我省地域广阔,每天、每时都有可能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如防汛抗旱、饮水安全、水生态保护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宣传人员及时掌握这些动态,收集信息资料,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因此,相对于社会新闻媒体来说,我们的行业宣传更普遍、更具体、更及时、更专业。

第三,促进水利行业的内部交流作用。推动水利发展通过宣传推广有指导意义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是行业宣传的另一重要作用。如我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省水利廳把节水灌溉当作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配合这项工作,宣传中心除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外,多次制作专题片、在《河北水利》期刊开辟专栏进行全方位报道,有效的促进了各地之间的交流和全省节水事业的发展。

第四,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水利形象。行业宣传是行业文化的一部分,是提高行业人员自信心、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只有通过有说服力的宣传工作才能使人民群众易于理解,才能打动人心,才能让人们喜闻乐见。而越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越具真实感,越贴近生活。因此,本行业发生的新闻事件对职工的影响更加直接,产生的作用更加明显,常常能激起职工的强烈反响,继而产生见贤思齐的心理,推动水利建设的发展。

三、加强水利行业宣传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工作性质的职工,选择适合不同群体要求的报道内容,让他们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如:领导关心的是什么,群众想了解的又是什么等等。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积极策划实施一批有社会影响的重大采访报道活动。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牢牢掌握水利宣传工作的主动权,积极组织策划宣传活动,切实增强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的力度和效果。要在增强新闻敏感性上下工夫,在坚持“三贴近”原则上下工夫,在提高策划能力上下工夫,在选准用好重大题材上下工夫。水利行业重大题材很多,要有计划、分步骤、多角度地深入挖掘,适时推出有深度、有影响的采访报道。

其次,是水利宣传是行业宣传,报道的主体多是工程、专业技术,人物典型和事件报道常流于专业性、技术性,在抓典型人物和事件时,要深入浅出,围绕报道“故事化”做文章,增加报道的可读性、可看性。同时要抓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反映好水利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的心声,促进水利改革的不断发展。

第三,大力宣传和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深入开展向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习活动。建立健全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体系,开展道德教育,继续深入开展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争创文明行业。充分利用创建活动等各类载体,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从党和国家利益大局出发,增强大局意识、改革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水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对传统水文化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和系统总结,使优秀的传统水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要在人民群众的水利实践中进行水文化创造,在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实现水文化进步,满足现代水利人对水文化的基本需求,引导广大水利职工热爱水利、献身水利,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水利工作中去。组织力量创作一批以服务水利中心工作为题材,表现民生水利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采取多种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活跃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编辑、记者队伍,使大家真正把宣传报道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满腔热忱地为水利宣传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是不断解放思想,拓宽报道思路。水与国民经济、生态环境资源配置、人类发展、生命健康,与其他行业密不可分,我们必须要用大水利的思想,大开思路,转变观念,拓宽报道领域,在为全行業广大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同时,还要为全社会关心水利、关心水资源问题的读者服好务,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水利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吃透中央的方针政策,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水利行业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关改革,推动水利宣传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做好水利宣传各项工作,努力为新时期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蔡映华.水利普查宣传工作浅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4,12:68-70.

[2]宋群生.扎实推进全省水利宣传思想工作[J].河北水利,2014,01:13-15.

[3]曹梦南.新形势下水利新闻宣传功能的发挥[J].中国地市报人,2014,05:108-109.

作者简介

水利发展新思路 篇4

统筹兼顾,互相促进

通过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

打造“工程水利”,加快推进关系当前、影响长远、体现科学发展的重点水利项目。

打造“资源水利”,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打造民生水利,着力实施反映民意、惠及民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

打造生态水利,逐步创建人水和谐、装扮秀美山川、体现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

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合理推进水利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水利发展前景 篇5

(2011年1月21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江苏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是全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洪涝、干旱等灾情频繁发生,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组织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不懈大干水利,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调水、挡潮、灌溉等水利工程体系,但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现代化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紧密结合江苏实际,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按照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把水利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更加注重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统筹,更加注重大中小工程配套,更加注重城乡水利协调,更加注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加强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不断提高水利的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二)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建成现代化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全省基本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河湖健康的水生态保护体系,依法治水、管理规范的水工程管理服务体系,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淮河、沂沭泗、长江、太湖等重点流域防洪标准全面达到50年一遇以上的规划目标,区域骨干河流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左右,大中城市达到国家防洪排涝标准;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达到85%以上,旱涝保收面积达到72%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在56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到120立方米每万元以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0%左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三)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大力发展民生水利,让人民群众得益受惠。二要坚持科学治水、人水和谐。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三要坚持标本兼治、统筹兼顾。实行防洪除涝抗旱并举、开源节流保护并重、建设管理改革并进,促进区域与流域、农村与城市水利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水利综合效益。四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的合力。五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制约水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加强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形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二、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大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力度。开展新一轮淮河治理,推进淮河入江水道整治、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分淮入沂、蓄滞洪区安全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太湖治理,建设走马塘、新沟河、新孟河等引排骨干工程。实施长江堤防加固、河势整治及长江口综合治理。巩固海堤达标建设成果。加大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城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要达到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

(五)突出以中小河流为重点的区域治理。更加重视区域治理,不断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完成滁河、水阳江等长江主要支流和列入国家规划的区域河流治理,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快里下河、洪泽湖周边、沂南沂北、南四湖湖西、阳澄淀泖地区等重点易涝洼地治理。继续实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六)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和水生态保护。加快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确保2013年全线通水。加强沿海水资源工程建设,完成泰州引江河二期、泰东河拓浚等工程,抓紧建设区域内部供水工程及平原调蓄水库,保证沿海开发水资源供给。

继续实施丘陵地区水源工程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南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三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清水通道建设。强化河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对重点河湖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加强山丘区和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制度。

三、着力加强农村水利工作

(七)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按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整合各类涉及农田水利的建设资金,统一规划、综合整治,集中投入、连片治理,大力实施农田小型灌排泵站、涵闸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基本完成29个大型灌区、10个中型灌区改造任务,加强农村圩区建设。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强化灌区用水管理,切实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提升灌区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能力。

(八)建立农村河道疏浚整治长效机制。按照畅通水系、恢复引排能力、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拆坝建桥、方便群众的要求,继续疏浚整治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坚持分级负责、因地制宜,建立河道轮浚和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

(九)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区域供水,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认真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土地供应、税收优惠和供水用电价格优惠政策,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灌溉用电价格。

(十)加强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职能明确、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能力。乡镇水利站承担着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要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将人员和事业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四、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十一)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相关规划与项目建设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或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实施地下水取水总量和地下水位控制,组织开展地下水超采区修复治理。优化水资源调度方案,协调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十二)强化用水效率控制管理。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把节水减排工作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环节,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制定实施不同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强化对取水单位的取水管理,对取用水大户的用水效率实行重点监管。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开展取排水规范化整治,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同步建设制度。深入开展企业、社区、学校、灌区、城市等节水载体创建活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行政区域用水效率和效益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发挥政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执行国家节水强制性标准,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对节水型产品和节水型器具实施扶持优惠政策。

(十三)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强化全省水功能区管理,协调好水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岸线开发等相关规划的关系。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的重要依据,明确工作责任,抓好措施落实。加强水功能区和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五、加强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十四)提高防汛防旱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防汛防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强化防汛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推进防洪风险管理,完善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预案,加大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力度,健全防汛物资储备体系,努力实现“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加强人工增雨等影响天气能力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十五)强化河湖水域管理。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系,实行“河湖蓝线”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严格河湖水域管理,落实占用补偿措施。岸线开发利用必须符合防洪规划、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维护水利工程安全和能力,明确开发利用控制条件和保护措施。严格实行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水规划同意书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建立饮用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组织开展水源地环境整治,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备用水源地。强化饮用水源地应急管理,制定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长江、沂沭泗等水域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

(十六)积极推进依法治水。坚持依法行政,围绕防汛防旱、河湖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农田水利管理等方面,完善水利法规体系,使水利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水利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对涉水项目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大力推进水行政综合执法,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完善执法体制机制,规范执法行为,落实执法保障经费。维护社会水事秩序,建立水事纠纷依法调处机制。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落实后期扶持政策。

(十七)增强水利科技支撑能力。健全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水利现代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大现代水利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推进现代化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遥测遥感技术等在水资源管理、暴雨洪水监测预报、防洪抗旱指挥调度、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引领和带动水利现代化。

(十八)推进水文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防洪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点水功能区、地下水超采区的水文监测能力。加快水量水质自动监测、应急机动监测和信息处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及预报会商体系。加强气象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完善气象观测网站,提高气象公共服务水平。

六、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十九)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省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省、市、县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市、县财政要确保当年可用财力的2%至4%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征收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南水北调基金等财政性资金用于重点水利建设。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省级集中部分资金支持重点地区。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要按规定比例用于农村水利建设。有防洪任务的城市,要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不少于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逐步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专项用于水资源的保护管理、节约利用和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各类用于水利建设的财政性资金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规范使用。优化水利投资结构,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水工程、水资源管理,切实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二十)拓宽水利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水利建设信贷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鼓

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经营性水利工程市场融资。

(二十一)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通过民办公助、政府购买、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业、个人及社会团体投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民营企业按照规划建设的水利项目,产权和收益归投资人。民营企业投资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工程,享受与集体经济组织同等补助政策。按照多干多补、多筹多补的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兴修农田水利。

七、大力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二十二)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经济规律和水的自然规律,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健全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二十三)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水利工程分级建设负责制,完善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逐步推进政府重点水利项目代建制。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强化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设,推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全面实行水利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制、竞争立项制、投资控制制、资金保障制、绩效评价制,提高投资效益。改进水利投资分配使用办法,将各地水利建设资金落实到位情况与省级资金安排补助相挂钩,对城市防洪排涝、地方基建、水环境治理等以地方投入为主的水利建设项目,实行“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补助政策,充分调动各地的积极性。

(二十四)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各级财政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加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培育,积极推进“管养分离”,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管护主体和管理责任。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自动控制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确保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二十五)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提高非农业用水价格,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用水价差。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出台鼓励中水和再生水利用的价格政策。积极推进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制度。

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二十六)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水利工作摆上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健全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研究制定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认真落实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抓好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共同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十七)加强检查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水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实行防汛防旱、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对水利建设、管理、改革等各项任务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切实加强对水利投入政策落实情况、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投入政策落实到位。加强水利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强化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责任。

(二十八)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省水利改革发展督察汇报 篇6

水利改革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

我们**县位于吕梁山南端,临汾市西南部,总面积2029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82个行政村,1113个自然村,总人口23.6万,其中农业人口19万。是临汾市17个县市中面积最大、10个山区县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县。我们**还是煤炭、林业资源大县,属全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和100个重点产煤县,是临汾市第二大林业资源县。**也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一个县。2011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2.76亿元,财政收入24.7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4元。**之长在于煤,**之短在于水。大自然在赋予我们丰厚资源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全县沟壑纵横,水资源严重匮乏。水土流失面积达1473平方公里,占到总面积的72.6%。加之多年来资源开采形成的地面塌陷、水位下降等问题,经济发展存在巨大隐患。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正视这一发展瓶颈,在转型跨越发展上谋求根本性的突破,把水利工作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以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对我县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把水利改革发展做为经济社会 发展基础的重中之重来认识和投入。初步形成了“财政投资拉动,重点项目引领,民生工程优先,产业发展跟进”的良好格局。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下发以来,我县把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做为一件大事来抓,连续两年结合庆祝“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在县电视台播出宣传标语口号、发表电视讲话;在国道、县乡道路两侧和取用水重点地区,刷写固定标语;在县城主街道设立宣传咨询台、悬挂大幅宣传横标、张贴宣传画、散发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开展节水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通过宣传,全县上下明确了对水利工作战略地位的认识。

在加强对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宣传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行动、认真落实,成立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工作领导组,制定出台了《**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责任分解落实方案》;组织成立了“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监督检查领导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落实水利工作目标,形成了各部门配合,多层次联动,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抓水利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发展目标,健全投入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为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加快我县水利改革发展步伐,2011年我县根据上级投资意向,结合发展实际,组织编制了《**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经上级水利部门评审后已全面施行。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完成投资14.4亿元,建设一批骨干工程,实现“668”发展目标,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为保证“十二五”期间我县水利工作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目前我们已初步建立了一些投入机制:一是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形成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10年县财政用于水利事业的投资为2772.56万元,2011年县财政用于水利事业的投资为3328.8万元;今年县财政预算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水利投资4714万元,目前已下达421.4万元,呈现出显著递增态势。二是按照中央有关规定,认真落实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水资源费留成部分80%用于水利工程及更新改造”政策,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2011年我县没有土地出让收益,提取上年积累132.2万元用于谭坪提黄灌溉等工程建设;2012年在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农田水利建设基金31万元。2011年水资源费地方留成提取703万元,用于提黄灌溉工程配套225万元,用于水利普查30万元,用于河道治理448万元,均高于有关规定。三是初步开展了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与使用政策,并实行预算管理,确保用于水利。四是落实了水资源费征收使 用和管理政策,严格按照国家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征收范围,足额征收,专账管理。五是鼓励企业、大户、农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民办公助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涌现出了戎子酒庄、琪尔康集团、双凤祥公司等一批积极投资、主动参与水利建设的龙头企业,投资水利、依托水利已成为我县企业转型发展的一种共识、一种追求。

目前,我县正全力推进饮水工程的维护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健全相关体制机制。计划成立以县抗旱服务队为主体的农村饮水安全管护服务中心,统一负责饮水工程的设备维护、检修、运行、严重干旱时的供水等工作。县财政拿出养护资金,用于设备维护及人员补贴。县政府优先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行给予税收优惠,供水用电执行农业排灌用电价格。认真落实农村供水水价补贴政策,农村饮水水价原则上不高于所属县城供水水价。

三、完善建管程序,坚持项目带动,推进民生水利。2011年以来中央和省投资重点项目包括沿黄提灌项目、水保项目、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水库除险加固后续工程项目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其中:

水保工程,2011年以来上级下达项目有8个,即宜春沟沟坝地治理工程、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垣头流域水土 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会节头1号中坝工程、谭坪流域坝系项目三期工程、坝滩联治工程、韩塔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共计完成各级投资2058万元,完成沟坝地整治1256亩、旱坪地小型灌溉4180亩、造林4000亩、机修梯田1675亩、建设骨干坝5座、中型坝4座、生产坝41座、排洪渠6000米、封禁治理5700亩、道路8700米。

谭坪提黄灌溉工程:完成了35KV变电站建设,新建防洪围堰230米、一级站基础处理、泵站厂区回填等附属工程;完成了神底出水池、谭坪出水池、二级站前池建设、一级站主厂房及前池和二级主厂房建设。截至目前,共动土石方1.51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257万元。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2011年以来,上级下达我县宋家沟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23万元,我们按照市局要求,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开展工程建设,建设梯田800亩,治理荒坡1000亩,发展经济林200亩,并解决了宋家沟村39户村民的自来水入户问题。

宋家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土坝上游坡面干砌石护坡维护和输水涵洞进水口改造工程。完成投资85万元,全面完成了宋家沟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1年完成投资50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2处,解决了29个自然村、3所学校,1万口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2年计划建设农村饮水工程28 处,解决9000口人、842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抓好上级投资重点项目的同时,县财政重点对境内较大的鄂河、豁都峪、青石峪、马壁峪、燕家河、碳峪沟、罗河等河道进行治理,治理河道10余公里。

在精心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我们还花大力气开展了防汛抗旱工作和水利普查工作。组织对全县所有水利工程和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检查,保证了全县水利设施运转正常,自流渠道全部畅通无阻。完成了中央特大抗旱补助资金购买抗旱设备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抗旱服务能力。组织编制了防汛预案,落实值班制度和抢险物资,加强了水保淤地坝的汛前检查和度汛准备工作,保证了全县安度汛期。水利普查工作严格按照水利部和省、市要求,做到了普查队伍、宣传培训、工作经费、专业设备、工作进度五落实,高标准完成了水利普查工作。

为保证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效益,我们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落实项目规划制、审核备案制、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监理制、验收报账制等一系列建设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在对2008以来所有投资项目,特别是50万元以上水利工程的招投标情况、工程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工程建设管理。县纪委、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工作 的通知》,1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履行招投标程序,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进入县招投标交易大厅公开进行,为规范今后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四、把握发展瓶颈,加强水资源管理,坚持依法管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把节约用水贯彻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工程”。我们**先天不足、基础较差,在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上有大量工作要做。2011年以来,我县一是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围绕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建立并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遏制用水浪费;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水情教育。在全县主要公路沿线刷写大幅固定标语20余条,在县城主要街道悬挂横幅25条,形成了深厚的宣传氛围;在重点地段实行咨询宣传,有效唤起了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水利局与县教育科技局联合开展的“节水宣传进校园”活动,在校园内张贴宣传海报、分发印有节水知识的作业本和节水宣传资料、组织学习节水知识、为小学生讲解节水的小窍门、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向同学们 发出了“节约用水倡议书”,在全县师生中掀起了学习节水知识高潮,四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在**“两会”期间的新闻黄金时段,县电视台对水法规宣传活动连续一周滚动报道。三是扎实开展水资源费征收工作。足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水资源费征收任务。同时建立完善了水资源费征收台账,进一步规范了水资源专用票据管理工作。四是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完成节水型社会教育基地建设、非常规水利用工程建设、远程计量设施更新、信息平台建设等工程,有力推进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五是坚持加强管理依法行政。以水政监察大队建设为基础,以打击违法行为和征收水规费为工作着力点,加大巡查力度和范围,有力维护了正常的水事活动。六是严格落实取水许可制度。2011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山西保利裕丰煤业有限公司、五一洗煤厂、山西宏强焦煤有限公司、山西华晋吉宁煤业有限公司等9份水资源论证报告,目前还有4家企业正在办理取水许可手续。目前,我们正在完善切合我县实际的水资源管理“三条控制红线”,积极争取资金,筹建一座高标准水质监测化验中心,对各用水户取水、排水水质进行监测,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水利发展前景 篇7

今天, 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 总结第七届理事会工作, 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 这是水利经济研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同志高度重视水经会工作, 专门做出重要批示:“多年来, 水利经济研究会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 服务水利改革发展大局, 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希望以换届为新的起点, 取得新的成效和进展。”借此机会, 我谨代表水利部和陈雷部长, 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广大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第七届水经会取得的成绩

开展水利经济研究工作, 可以为提高水利工程效益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方法, 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为水利事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978年, 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倡导, 经水利部原部长钱正英等部领导批示, 决定成立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1980年11月3日, 在湖北省丹江口水库水经会正式宣告成立。30多年来, 在历届部领导的关怀下, 在张季农、綦连安等老领导的具体领导下, 在部有关司局和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下, 水经会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 针对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大力开展水利经济研究等相关工作, 取得了可喜成绩, 得到部领导的肯定, 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是课题研究成果丰硕。20世纪80年代, 研究提出了“商品水”概念, 围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财务评价、社会评价、后评价以及水价和水利投融资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 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对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参与完成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获得水利部1995年度科技项目三等奖;在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编著出版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南》、《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对开展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近年来开展的区域供水系统水价政策、水资源费征收对水价因素影响分析与评估等专题研究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一些成果已被应用到具体工作中。

二是调研与培训成效显著。围绕水利多种经营、水务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问题开展调研活动, 为相关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基础性支撑。配合部有关司局就水价改革及收费情况进行调研, 为出台“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施意见”提供了依据;参与关于根治太湖水污染的调研、黄委实施调水调沙的调研, 起草的调研报告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近年来, 举办或承办了水利经济、行政许可、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等主题培训班, 促进了水利经济政策法规知识的普及。

三是学术交流与研讨广泛深入。积极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会, 为广大水利工作者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围绕水利多种经营、水价、水权与水市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等召开多次学术研讨会, 与会者累计达上千人, 提交学术论文数百篇, 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为水利经济领域信息、思想、观点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 促进了水利经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四是地方和流域水利经济研究活动有声有色。各地水利经济研究会 (或专业委员会) , 围绕本地区和本部门的中心工作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 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及专项课题研究。如河北省水利经济研究会组织了对水价问题的研究, 为合理核定水价, 推动全省水价改革提供了依据;珠江水利经济研究会对珠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工程后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积极组织或参加了东亚洪水、国际小水电等学术研讨会。

五是学术期刊水平不断提高。会刊《水利经济》是以技术性为主、兼有学术性和管理性的科技期刊, 是全国唯一的水利经济专业期刊, 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主要刊载水利经济理论、水权与水市场、水利工程社会评价、工程经济、水利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论文。1998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后, 刊物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已成为全国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简报》不定期出版, 已累计出版70多期, 及时反映了水利经济研究动态, 起到了沟通情况、传播信息、交流经验的作用。

二、准确把握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发展的方向

2011年1月, 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 从战略定位、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等方面, 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中央首次就水利工作出台的综合性文件, 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水经会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1号文件, 结合自身特点, 找准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切入点, 调整工作思路, 拓展业务范围, 深化水利经济研究, 更好地服务于水利跨越式发展。

一是加强水利与国民经济关系的研究。中央1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 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这是对水与水利重要性的深刻诠释。从“农业的命脉”到“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再到“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水利地位逐步提高, 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更为凸显。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首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 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迫切要求深入研究水利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的作用。

二是围绕加快发展民生水利有关问题开展研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优先, 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在防灾减灾中突出民生, 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作为群众安置和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水利建设中突出民生, 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作为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要在水利管理中突出民生, 把维护群众的基本需求与合法权益放在水利管理中的突出位置;要在水利改革中突出民生, 把水利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让水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 水经会应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农村水利、防洪保安、供水保障、生态建设等民生水利问题作为开展水利经济研究与专项调研的工作重点, 及时反映群众需求, 促进人水和谐。

三是围绕实化细化水利投入政策开展研究。为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力争实现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导向明确、操作性强的水利投入政策措施, 包括: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水利建设基金延长到2020年;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 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等。这些政策措施是从根本上改变水利投入规模不足、波动性较大、基础不牢的关键举措。为确保这些政策措施真正得到落实, 需要逐一对其细化和实化, 水经会应在己有工作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各级财政水利投入增加渠道、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办法、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完善、水利融资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四是围绕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研究。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这标志着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已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国家的重大战略,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要明确“三条红线”, 严格责任考核。维系水的自然循环和水资源承载能力, 需要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在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下, 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需要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要求和维系水体自净能力, 需要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落实三条红线, 扭转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污染严重的局面, 让水资源要素在我国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中成为重要的约束性、控制性、先导性指标, 真正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 要配套实施一系列措施, 研究建立一整套指标体系, 制定出台一系列标准。水经会要积极开展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主要指标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围绕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开展研究。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不顺、改革滞后仍然是水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障碍。良性运行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尚未有效建立, 合理的水价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艰巨。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 兼顾效率与公平, 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些措施既为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也为进一步深化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破解水利改革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水经会应致力于破解水利发展的深层次制约, 增强水利事业的生机活力, 围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资源费、城市供水价格、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污水处理、再生水价格和农业水价等主题, 开展专题研究与实地调研, 认真分析各地实际情况, 形成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与调研报告, 为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及水价政策出台奠定基础。

三、努力开创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面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机遇、新目标、新任务, 水经会要紧紧把握, 明确定位, 创新思路, 围绕水利中心工作, 全面提升研究能力和服务水平, 努力推动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 明确定位, 创新思路

一是定位要准确。作为部直属的学术性社会团体, 水经会要针对水利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积极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与调研;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功能, 组织开展全国或区域性专题学术交流活动,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架起部与会员、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 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通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与协调作用, 整合各种学术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影响力, 营造良好的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社会氛围, 调动广大会员参与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思路要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 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 深入分析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 提出新思路, 解决新问题, 与时俱进, 勇于探索。要开阔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视野, 拓展工作范围, 力求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要维护好、服务好水利改革发展大局, 统筹安排好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的各项内容, 抓住重点、触及热点、突破难点、培育亮点, 以点带面, 推动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全面发展。

三是关系要清晰。在水利经济研究工作中, 水经会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要处理好与指导司局、挂靠单位、会员及其他社团之间的关系, 积极配合部有关司局的工作, 充分借助挂靠单位的研究力量, 竭诚为会员做好服务, 加强与其他社团的交流。要处理好经济研究与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 以服务社会、服务水利改革发展、服务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不断提升水利经济研究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要处理好近期工作安排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以中央1号文件为新起点, 以支撑水利跨越式发展为目标, 在做好换届工作、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 抓紧制订水经会发展规划, 有效整合资源, 拓宽业务领域, 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 着眼全局, 突出重点

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 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水经会要深刻认识水利经济研究与水利改革发展的紧密联系, 在水利改革发展进程中找准位置, 把握好发展方向, 利用好发展机遇。既要立足当前抓落实, 又要着眼全局谋长远;既要全程参与, 服务水利改革发展大局, 又要根据实际情况, 突出水利经济研究工作重点。

一是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致力构建多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机制, 努力打造学术交流品牌。要紧紧围绕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等关键问题, 组织水利经济学术论坛, 广泛邀请有关领导、行业内外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结合区域水利工作特点, 组织召开区域性专题讨论会;探索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借鉴吸收国外新理念。

二是深化课题研究。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 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要切实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中心, 着眼于水利经济研究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对水利改革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 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亟待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公共财政投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计提使用土地出让收益、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等重大水利经济政策问题开展研究, 努力拿出一批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应用性强的研究成果。

三是积极开展调研。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解题之方, 也是水经会的优良传统。新时期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光凭经验办事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要整合好会员资源, 尽快建立起水经会牵头协调、广大会员参加的调研机制。围绕水利中心工作, 结合水利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积极开展重大水利经济政策与专题调研, 统一组织、统一行动, 集中优势力量, 深入调查, 破解难题。

四是搞好宣贯培训。在宣贯培训工作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从广大会员以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 从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理解人的角度来谋划和开展各项工作;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 以会刊《水利经济》为窗口, 宣传行业内外优秀水利经济研究的学术思想, 宣传国家水利经济政策法规, 扩大会刊社会影响;开展水资源节约、保护宣传活动, 做好水利经济研究优秀成果、水利经济政策法规实施成效等展览工作;为广大会员举办水利经济政策法规学习培训班, 提高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者的政策水平及法律素养。

(三) 提升能力, 优化服务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理事会、办事机构和会员队伍建设, 积极构建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网络, 整合和发挥会员的学科和人才优势, 在联系、交流和协作的基础上, 提高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外部研究力量, 努力打造核心层强势、紧密层稳定、松散层广博的水利经济研究工作队伍。

二是增强服务意识。立足社团的服务属性, 转变服务观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发布水利经济政策法规信息和展示学术成果;积极组织会员对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为会员提供水利经济政策法规咨询等多种服务, 支持会员发展。

三是推进内部改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长办公会议等议事规则和制度, 规范学会管理;探索人才选拔、培养新机制, 吸引一批信得过、有能力、想干事、愿奉献的人才参与社团工作;完善水利经济研究工作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四) 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

作为部直属社团, 水经会的良性运转与发展壮大离不开部有关司局、挂靠单位及广大会员的支持和帮助。指导司局要切实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提高水经会服务能力;有关司局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水经会承担更多的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挂靠单位要尽可能地发挥研究与技术优势, 支持水经会深入开展水利经济研究与专题调研;广大会员要主动关心水经会的发展, 为其发展出谋划策。大家群策群力, 创新思路谋发展, 继往开来绘新篇。

同志们,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做好水利经济研究工作, 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1号文件, 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发展, 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勇拼搏, 扎实推进新形势下水利经济研究工作, 为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水利发展前景 篇8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一直都是我国的重点工程,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结构,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水利建设的质量控制更是受到了国家的支持与重视。如今,水利建设的质量控制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分析讨论了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制约因素,并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发展

Hydraulic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Development Water Conservancy

Ma Xiao-xia1,Li Jian2,Shu Tai-tong1

(1.Huaibin County, Henan Provinc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eam Huaibin Henan 464400;

2.Huaibin County, Henan Province, the construction team WCB Huaibin Henan 464400)

【Abstract】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has always been our key projects, water conservancy as a pillar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countr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quality control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s subject to a national support and attention. Today, the quality control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China's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discussed quality constraints,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re briefly analyzed.

【Key words】Hydraulic Engineering;Build quality;Control;Development

1. 分析对于工程质量的制约原因

要保障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发展,不仅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高效率的工程项目,同时也要保障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完成,分析目前在水利工程中,对于工程质量的制约原因,这是要达到高质量的工程项目的基础环节,就目前的水利工程项目而言,在工程中存在着这些质量制约原因。

(1)水利工程中,无论是工程环节中的哪个步骤,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操作与控制,要实现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就需要切实做好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通过提高工程中各个环节中的人员素质,就能够从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着手,通过对于技术人员的施工监管,从而达到每个工作环节中的工作质量都能够有所保障,切实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工作。

(2)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环节而言,工程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只有保障工程材料的质量,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水利工程项目。要保障工程材料的质量,需要从工程技术着手,对于工程项目的材料有所估计,综合工程材料市场情况,切实做好工程材料的选择,以及购买工作,保障进入水利工程施工地点的施工材料,都是符合建筑质量要求的。在材料的使用方面。需要根据工程技术中的材料估计情况,实现材料的有效利用,避免材料情况出现。在材料的使用方面,要保障施工管理的控制手段实现,在施工环节中,符合材料建设质量要求。

(3)只有合理的使用机械设备,才能够保障高质量的工程效率实现,通过合理选择机械设备,就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工程项目实现。对于机械设备的选择要符合工程项目的需要,在操作技术方面要容易掌握,对于设备的维护工作也要的工程项目进行中,切实做到,避免由于机械设备故障,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投入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

(4)在水利工程环节,施工技术施工环节的选择,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于工程项目的技术选择,实现对于工程质量的保障,避免由于水利工程技术选择不合理,以及在水利工程项目中选择冲突的施工模式,造成工程进度中,工作环节的相互矛盾,降低工作质量的同时,推迟施工进展,造成人力以及技术方面的浪费,不能够保障施工质量。

(5)水利工程是需要结合实际环境进行的工程项目,环境在工程进展中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只有结合实际的自然环境,切实做好工程计划的制定,在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上,通过对于环境制约因素的应对,可以切实保障工程进度的同时,保障工程质量。

2. 水利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2.1 施工技术准备状态的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准备是指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展施工活动前,按预先计划的安排落实到位,包括配置的人员、材料、机具、场所环境、安全设施等。要想做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首先我们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的计划,这个计划大概分为五个步骤,其分别是:

(1)首先应做好质量控制点的设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为了保证施工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健部位或薄弱环节。

(2)对施工技术交底的控制:项目部应建立完整的技术交底制度,在每一分项工程开工前均要进行技术交底。内容包括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意外的措施及应急方案。endprint

(3)对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凡运到现场的原材料,项目部均要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进场材料应妥善保管,应根据材料的特点、特性等不同要求,选择适宜的存放条件,以保证其存放质量。

(4)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及工作状态的控制:保证施工现场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工作状态,对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状态良好、性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才能进场作业。

(5)施工测量及计量器具性能、精度的控制:项目部应建立工地试验室,质检员应有上岗证书。如果条件限制,不能建立,则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试验室作为试验室。工地测量的仪器应经过法定计量部门标定过。测量工要有上岗证书,在作业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计量仪器、测量设备的性能、精度状况,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之中。

2.2 施工技术活动进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最后检验出来的,因此,施工技术活动效果与质量是质量控制的基础。项目部是施工质量的直接实施者和责任者,因此项目部应建立自检体系,加强作业过程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质检员的专检。

2.3 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1)施工流程的质量保证施工步骤。

在接到工程后首先应精心勘察现场,提高设计质量并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由监理工程师仔细审批,再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在施工期间,必须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实施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按要求进行。

(2)工程使用材质的质量保证。

工程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主要材料(工程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构件半成品)。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就是保证材质的定时、定质、定量的供应。因而供应管理处,应有严密的管理制度的保障。必须对收入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和取样送验,杜绝劣质材料进入现场。

3. 目前中小型水利企业存在发展问题

传统的中小型水利企业管理模式陈旧,缺少完整的管理体系,同时,管理人员的制定上也不科学,没有一个完整有效的管理团队。企业业务范围狭窄,不能拓展、拓宽工程市场范围和从业领域。虽然近年来不断地融入市场,从市场上承接一些工程项目,但绝大多数企业的从业范围限制在水利工程施工专业承包或劳务分包的范围,很少从资质等级许可的承包范围和业务经营范围上去挖掘、拓宽建筑市场和从业领域。比如房屋建筑工程、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咨询等业务,或无力参与,或疏于管理,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这一部分本应拥有的市场。从水利施工企业个体而言,由于整体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装备差,难以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伸展手脚,不能承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

4. 结束语

随着水利企业的逐渐发展,就目前中小型的水利企业而言,如何在保障生存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内部的发展,就必须面对本身的发展问题,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分析,就目前在水利工程中,对于制约工程项目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通过实现质量监控手段,实现高质量的水利工程。就目前的社会建设而言,如何能够保障水利企业的快速发展,是目前水利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从水利企业的管理情况分析,要实现企业内部的发展,就必须建造高质、优效、安全的水利工程项目,切实解决水利工程中制约工程发展的相关因素,从而保障中小水利企业内部能够完成高质量的工程项目,保障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从而带动经济建设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 戴同霞.山东水利科技论坛[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刘清华.浅议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和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125.

上一篇:不但当不做为心得体会下一篇:巨细胞病毒感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