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为引领攻坚克难

2024-09-21

党建为引领攻坚克难(精选8篇)

党建为引领攻坚克难 篇1

抢抓机遇 攻坚克难 当铁路建设的先行军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过去的一年,在省交通厅、省铁路办公室、无锡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不等不靠、不为困难找理由、想尽办法谋发展,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当铁路建设的先行军,圆满完成了省铁办和无锡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宁杭城际铁路无锡段的各项工作任务。京沪高铁无锡段完成完成征地1582亩、施工临时用地912亩,完成拆迁48.64万平方米。沪宁城际铁路经过无锡新区、崇安区、北塘区、惠山区,总拆迁面积41万平方米;新区、惠山区8月31前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崇安区国土住宅拆迁完成90%、国土非住宅签约50%;北塘区基本完成主线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工作,主线内100%完成,环评线内已完成80%。宁杭城际铁路宜兴段征地拆迁调查摸底工作已全面启动。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京沪高铁、沪宁和宁杭城际铁路建设及征地拆迁的工作进度要求,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工作形势后,思想高度统一,把征地拆迁和前期协调放到了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要位臵。按照省铁办的部署和要求,无锡市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毛小平市长为组长、吴建选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的铁路建设领导小组。按照省、市出资比例的要求,明确了征 地拆迁、建设、出资主体和模式,并给市属相关各区职能部门下达了目标任务书,明确前期工作要求,做到组织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全面展开后,省、市领导多次深入施工一线进行督促推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同志在考察重点工程推进时特别强调:要把能不能又快又好地做好重点工程前期工作作为检验一级政府、一级部门、一个单位领导工作有没有执行力来考量;毛小平市长、吴建选副市长也多次深入到拆迁一线,检查指导工作,为京沪高铁、沪宁和宁杭城际铁路前期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领导基础。

二、强化宣传、正面引导

我们首先围绕构建无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围绕京沪高铁、沪宁和宁杭城际铁路建设加大舆论宣传,把未来的长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蓝图展现给市民百姓,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美好前景的吸引力。通过正面引导,使得市民百姓理解并且支持了我们的铁路建设事业。从京沪高铁征地拆迁启动开始,到无锡段架设第一片梁止,我们在中央、省、市媒体上共发布、发表了九十余条信息和新闻报道,有效地配合了工程建设。

在此基础上,我们专门为京沪高铁建设工程办了一份《工程简报》,及时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遇到的问题通报给各个成员单位,上报给省铁路办和无锡市委市政府。到12月底,我们共出简报15期,及时沟通信息,做到下情上传、上令下达、弘扬先进、鞭策落后,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工作效能;我市轨道交通办 公室把各级拆迁办积极引入行政协调、裁决程序,在各区创造性地设立拆迁协调会分会场,通过召开各类协调会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被拆迁户尽快签约。有了行之有效的手段和促进征地拆迁工作的载体,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能,省、市、区领导多次在工作简报上批示督促,为征地拆迁前期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我市新区5月20日即完成京沪高铁征地拆迁任务,成为江苏段第一个完成征地拆迁任务的行政区(县)。

三、多方联动、攻坚克难

征地拆迁工作一开始,我们就与财政评审、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沿线政府、省铁路办苏锡常工作组等建立了多方联动机制,确保征地拆迁工作规范有序,做到征地拆迁工作关口前移,严格执行一户一表一图工作要求,从机制上保证不会有后遗症。在各市(县)区的大力配合下,在征地拆迁工作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无锡市成为京沪高铁江苏沿线六市中第一个与省铁路办签订征地拆迁协议的城市。沪宁城际无锡段的站房规划设计综合协调更显现出多方联动、统筹规划的益处。2008年,沪宁城际铁路无锡站方案从一开始的半骑跨方案改到平移落地方案后,市轨道办就积极同无锡市规划部门、城际铁路北广场业主——无锡市交通产业集团进行衔接,将站房平移后侵占北广场的用地影响减少到最小,方案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经过反复论证,至2008年底,顺利通过铁道部、省铁路办、沪宁城际公司、铁四院和相关部门共同组织的设计变更审查。早在京沪高铁开工建设之初,无锡东梁场建设急需征地195亩,为工程建设着想,我市先行自筹资金垫付青苗补偿等相关费用,确保施工单位提前到位的施工机械有地方停放、施工准备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地展开,为此,京沪高铁工程(无锡段)建设办公室也因此受到了原任铁道部副部长、现任京沪高铁公司董事长的表扬。在征拆工程中,针对一些“钉子户”,我们会同信访、公安、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宣传教育,攻坚克难。如锡山区鹅湖镇溶剂厂、江阴青阳镇泗河口村几个拒不履行拆迁义务的上访户,我们分别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和强制拆迁听证会,促使拆迁对象最终自觉履行义务,确保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四、全程监督、确保规范

三条国家重点建设的铁路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政策性强、利益关系复杂、推进难度大,对此,我们在认真消化铁道部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强化市级配套政策和措施,并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执行。为了保证不发生违反政策规定的人和事,我们先行导入纪检监察工作,严格按照省铁路办要求的“一户一表一图”、住宅线内线外、非住宅分类口径认真登记、认真复核,确保征地拆迁内业工作规范有序。正是这种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保证了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8月中旬起,省铁路办先后组织征地拆迁跟踪审计组、省交通重点工程纪检组深入到拆迁农户家中、搬迁企业,对征地拆迁政策执行情况、资金管理情况、跟踪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抽验检 查,表明无锡操作规范、工作扎实、措施到位。五、三级共筹、保障资金

按照铁道部和省政府的协议,三条铁路建设的征地拆迁费用由沿线地方政府承担,费用计价入股。经省政府研究决定,京沪高铁江苏沿线六市前期费用为省、市共同承担,无锡市政府决定市级资金(江阴市除外),市和沿线的惠山区、锡山区、新区各半分担,共同筹措征地拆迁资金。省一级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是按照《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2005年省政府第26号令)来执行的,无锡地处苏南寸土寸金的富庶之地,特种养殖、特种种植业比比皆是,按照全省统一的补偿标准,差距很大,工作非常难以开展。为了妥善解决这一突出矛盾,无锡市副市长、京沪高铁无锡段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吴建选同志,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邀集市、县(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共同商讨,寻求对策。在市、县(市)区共同能力下,先行筹措了一笔征地拆迁启动资金,之后,及时将省拨付资金与市、区同比例到账资金,按时、足额地划拨进京沪高铁征地拆迁专项资金帐户,有力地保障了前期征地拆迁工作。沪宁城际铁路市级配套资金5.8亿元已经全部到位,并通过财政、银行共同对拆迁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管理,实施阳光操作。

六、增进沟通、协调矛盾

京沪高铁工程开工后,进出施工便道的村巷道路、平时不能通行施工车辆的普通桥梁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还有施工产生的 噪音扰民、扬尘污染,因施工需要改路、改水、改渠等关系到居民群众生活、生产的问题,既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又要保障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为了妥善解决好江阴徐霞客镇施工便道问题,我们多次邀集铁道部京沪高铁工程苏州指挥部、江阴市铁办、江阴市水利局、江阴市道路建设指挥部、江阴市交通设计院、江阴市交通建设总公司、徐霞客镇、中交二航局等单位,协商解决地方重点工程建设与京沪高铁施工之间的矛盾,终于圆满解决了施工便道问题。实际工作中,我们市、区两级铁办定期会同沿线各乡镇、村、相关职能部门、施工单位、苏州指挥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沟通、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双赢。

七、配合审计、不留遗憾

在前期工作尚未结束的情况下,省铁路办即组织跟踪审计。从8月中旬起,先后有省铁路办征地拆迁审计部门、省交通重点工程纪检组深入到我市与京沪高铁建设相关的江阴市、惠山区、锡山区、新区复核征地拆迁面积、抽查内业资料、了解征地拆迁政策执行情况、检查专项资金划拨与使用情况。审计组和检查组深入到拆迁农户家、搬迁企业中,对照“一户一表“上的拆迁面积实地丈量,发现问题立即做好记录,限期整改。从8月下旬开始,我们一方面加大剩余拆迁户攻坚克难力度,一方面积极配合审计单位对无锡段沿线各市(县)区的审计,对发现的问题,逐条逐项通知各市(县)区加以整改,保证不留遗憾。二00九年工作打算 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农民安臵房建设方面,拆迁户在外租房过渡时间较长,大临用地复垦复绿方面施工单位与地方政府之间协调解决问题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新的一年里,有省铁路办公室的坚强领导,我们要以省铁路办给我们的目标任务为契机,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09年,我们着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跟踪服务好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建设工程,协调各方矛盾、提高效率,确保京沪高铁2009年完成16亿元的实物工作量。

二、按照省铁路办的统一要求,及时完成沪宁和宁杭城际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抓紧沪宁城际铁路征地拆迁扫尾工作,打好沪宁城际铁路无锡段征地拆迁攻坚战,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保证6月底前完成宁杭城际铁路主线拆迁并提供主线用地,8月底全面完成6亿元拆迁任务。

三、借鉴京沪高铁前期工作经验,关口前移,保证宁杭铁路建设一开始就做到放线测量、调查摸底、一户一表数据准确,为跟踪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在省铁路办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帮助宜兴市财政抓紧研究配套资金筹措方案,确保按照国家及省确定的征地拆迁进度及时拨付到位,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五、强化审计监督和法律监督,搞好廉政建设。

继续加强协调,做好全程监督工作。2009年,我们继续延用沪宁城际铁路征地拆迁好办法,请市纪委召集涉及拆迁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开协调会,积极稳妥地做好两条城际铁路的拆迁工作;继续按照无锡市2008年专题下发的《关于积极配合做好重点工程建设拆迁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各单位依法依纪拆迁。不定期地邀请市纪委、监察局召开拆迁工作督查推进会,检查拆迁情况,督促拆迁进度,确保拆迁工作顺利推进。通过强化审计监督和法纪监督,搞好铁路建设的征地拆迁廉政建设。以上汇报内容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无锡市轨道交通工程办公室

京沪高铁工程(无锡段)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宁杭城际铁路(无锡段)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二00九年二月十二日

党建为引领攻坚克难 篇2

一、争取领导支持, 进一步夯实档案工作保障条件

区委、区政府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领导。一是对档案部门高度重视。近年来, 省档案局、市档案局领导多次对香坊区档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历任区委主管领导也多次听取档案工作汇报, 对档案工作给予肯定, 积极争取为档案局增加1 个业务科, 帮助解决干部提拔和入党及档案工作人、财、物等实际问题。区委主要领导为档案工作题词, 区委副书记邹宗林同志亲自为国际档案纪念日撰文。二是对档案工作高度支持。区委、区政府将档案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 将档案馆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经费数量随地方经济增长比例逐年递增。区财政为创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工作, 追加档案事业设施设备经费近300 万元。三是对档案办公用房高度关注。在区民生大厦异地重建时就明确要求保证新的档案馆面积, 使档案新馆达到全市一流水平。区委副书记邹宗林同志多次到建设工地视察, 对档案馆的设备安排、馆库安全等具体问题提出要求。

二、整合档案资源体系, 进一步加强档案基础业务

按照《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细则》的要求, 区档案局全力以赴, 扎扎实实推进档案馆业务建设。一是档案资源建设不断加强。编制了档案进馆计划, 重新确定档案馆全宗名册, 专门发文要求各单位做好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准备工作并加强检查指导。二是业务制度不断健全。档案局将机关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并认真执行。同时, 对《档案馆应急预案》及时修订, 确保了档案资料的安全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三是档案保管与保护措施到位。利用全市综合档案馆安全大检查机遇, 对档案库房建设和保管条件进行改善、升级, 专门申请资金购置除湿机2 台。在日常管理中, 进馆档案定期采取通风、打扫卫生、投药、除湿等措施对档案进行保护。同时, 重视对重要、珍贵和利用频繁档案的修复、复制工作, 先后对建国前档案2 卷和婚姻档案2 000 多卷进行整理和抢救。

三、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进一步服务社会不同需求

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香坊区档案局以档案服务为导向, 积极做好档案利用、开放、编研等工作, 服务社会不同需求。一是为社会各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编制《档案馆指南》、《香坊图册》、《社区建档手册》以及多种检索工具, 通过档案网公开现行文件, 将档案馆打造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窗口, 有效拓展了档案馆的服务领域。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档案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作用, 积极开展图片展览与社会教育活动。近3 年来, 先后以爱国主义教育、档案工作研讨等内容为主题, 展出图片200 多幅, 多次在城区广场、机关、学校等重点场所开展《档案法》宣传活动。还以《档案法》宣传日、国际档案日等为契机, 进行街头宣传、网站宣传、撰文宣传。又以“香坊概况”为主题, 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征集, 在档案网上公开展览, 同时在档案新馆设立图板展览和展柜展览, 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实行热情周到服务。档案馆围绕档案管理服务于民的基本理念, 做到“随到随查, 热情周到, 尽职尽责, 服务基层”的服务承诺, 开展档案信息利用、档案为民服务工作, 实现了档案信息利用和档案资源共享。充分利用馆藏档案资料, 积极为领导决策、经济和社会建设、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服务。近3 年来, 共接待利用者4 000 多人次、提供档案6 000 多卷次。为学术研究、编史修志、服务企业、干部职工身份认定、办理公证、房贷等提供参考和依据。在开展档案利用的同时, 建立档案利用效果登记, 做好档案利用效果实例选编。健全和完善信息检索工具, 实现计算机查询和检索, 编制有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门档案目录、开放档案目录、专题目录等检索工具。多次进行开放档案鉴定工作, 完成满30年档案的解密划控, 开放档案2 900 件。数字化处理照片档案2 483 张、光盘6 张, 建立多媒体档案数据库。

四、实施数据库工程, 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党建为引领攻坚克难 篇3

十八大以来,黄陵面对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双重任务,坚持将脱贫攻坚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确立了“党建引领、城乡统筹、梯次推进、重点突破”的攻坚思路,确定了“一个目标两步走”战略,以实现整体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第一步用三年时间(2015-2017年)消除绝对贫困,第二步再用三年时间(2018-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践中探索出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八大工程为载体,五项机制为创新的“185”脱贫攻坚路子,全力打好新一轮的脱贫攻坚战。

一、坚持脱贫攻坚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围绕“一个核心”汇聚扶贫“正能量”。

坚持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发挥基层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组织发动、示范引领、协调联络作用,引领自治组织、集体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汇聚扶贫强大能量。

创新基层组织设置。结合撤乡并镇工作,将原来191个行政村合并为105个,优先选配贫困村村级党组织,创新在涉贫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等领域创建党支部,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和产业链上建立党小组,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 党小组+党员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等模式,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发挥攻坚引领作用。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选派105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村组“第一书记”, 明确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发展集体经济、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五项职责”。同时,采取将致富能手、乡土专家、技术能人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优秀党员培养成“领头雁”的方法,选优配强了18个贫困村党支部书记,推行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三个清单”责任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健全服务保障机制。运行乡镇便民服务大厅、村级便民服务点二级服务平台,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坚持支部会、党小组会、支部党员大会和党课“三会一课”制度以及每月一天的“党员活动日”制度。建立了工作经费、干部待遇双落实、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党员活动阵地“清零”和非公、社会组织“两覆盖”四项制度。推行村干部 “轮流坐班、民事代办”工作制。实现了村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地议事、有章理事、有责问事“五有”目标,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执行力,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

健全其他基层组织。以基层党建带动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了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村规民约,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依靠自治组织推动脱贫攻坚。同时,采取“建强一个村级组织,培育一个特色产业、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吸纳一批贫困户”的办法,培育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早脱贫。

二、坚持脱贫攻坚与区域统筹发展相结合,实施“八大工程”增强扶持“精准性”。

黄陵坚持从贫困实际出发,瞄准贫困带,锁定贫困户,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增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划分“四个贫困带”,区域统筹推进。根据贫困对象分布区域特点,绘制了《黄陵县脱贫攻坚作战图》,划分了沮河、葫芦河、淤泥河、洛(强)河流域4个贫困带,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沮河贫困带涵盖双龙、店头、桥山3镇8个贫困村,按照“一河两岸、旅游观光、产业带动、集群发展”的思路,发展沮河源头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试点村,壮大果蔬采摘、香草花卉、手工加工、特色养殖(稻田、中蜂养殖)四大产业,打造沮河川道脱贫示范点。葫芦河贫困带涵盖阿党1镇2个贫困村,按照“整体搬迁、川游塬果、产村融合、多业增收”的思路,整流域搬迁,塬区果业增收,库区旅游创收,劳务三产增收。淤泥河贫困带涵盖隆坊1镇3个贫困村,按照“依托水源、提升产业、绿色发展、生态扶贫”的思路,稳定传统种养业,扶持中蜂养殖业,发展山地苹果业,走生态扶贫的路子。洛(强)河贫困带涵盖田庄1镇5个贫困村,按照“有序搬迁、川薯塬果、发展三产、多业并举”的思路,引导群众离川上塬,培育翡翠梨、安沟红薯两大品牌,依托西延动车站发展商贸三产,多业并举促脱贫。

区分“五类贫困户”,精准扶持到户。根据致贫原因,将贫困户划分为“产业急需户、技能缺乏户、上学困难户、无房危房户、老弱病残户”五种类型,累计投资2.1亿元,实施了产业培育工程,全覆盖扶持805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工程,累计建设安置点20个,搬迁贫困户339户,避灾户3677户;实施兴教助学脱贫工程,持续资助贫困家庭在校学生815名;实施医疗救助脱贫工程,为因病致贫的730户1815人建立健康档案,免费健康体检,纳入卫生项目管理;实施了乡村旅游脱贫工程,争取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试点项目,建成千亩薰衣草,百户“农家乐”,初步带动了5村30户贫困户旅游脱贫;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脱贫工程,梯次实施了18个贫困村道路、饮水、农田、生态、文化、卫生等民生项目;实施了光伏脱贫工程,建成田庄安沟、阿党河堤2个光伏扶贫试点项目;实施了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工程,将全县符合兜底保障政策的671户1088人已全部纳入救助兜底范围。

三、坚持脱贫攻坚与工作创新提效相结合,创新“六大机制”增强扶贫“实效性”。

完善党建扶贫机制。一是建立了脱贫攻坚“突击队”,抽调县扶贫办、乡镇扶贫站、县直部门业务骨干,组建3支脱贫攻坚小分队,下到镇、沉到村、深入户,专啃“硬骨头”。对政策宣传、建档立卡、扶贫举措、脱贫收入、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重点工作、紧急工作开展专项突击,督促落实,对顽固性问题、拖沓性问题、个例性问题开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集中会诊、限时办结、定点拔除、彻底清扫。二是强化驻村联户工作,调整充实包村部门105个,包村领导97名,下派第一书记105名,驻村工作队55个,包扶贫困户干部968名。推行“五个一”、“七到户”党建扶贫工作法,即:走访一次群众,整治一次环境,完善一条措施,评估一次收入,召开一次会议;推动政策宣传到户、教育培训到户、产业扶持到户、劳务输转到户、技术服务到户、排忧解难到户、设施改善到户,让资源向扶贫一线倾斜,力量向攻坚一线集结,问题在贫困一线解决,成效在脱贫一线体现。

创新目标考核机制。建立了县级领导督导乡镇,脱贫攻坚联席会议、县级部门包扶贫困村,科级干部包扶贫困户“四项制度”,出台了脱贫攻坚督查、巡查、讲评、培训、考核“五个办法”,将脱贫攻坚纳入绩效考核、党建述职、班子研判、选拔任用、一票否决范畴。树立起“目标考核看扶贫、干部考评看扶贫、干部任用看扶贫”的工作导向。

创新脱贫管理机制。一是本着“应退尽退、应脱尽脱”的原则,对贫困对象进行精细管理,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给予产业扶持全覆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符合五保条件的贫困户,给予五保政策供养兜底;对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给予低保救助+产业扶持的“双保险”。二是探索建立了结对帮扶承诺书、结对帮扶工作卡、增收明白卡、精准脱贫表、收入汇总表“一书两卡两张表”县、镇、村、户四级脱贫台账,保证脱贫数据真实可靠,可查可证可追溯。

创新扶贫宣传机制。开通了“黄陵县精准扶贫”微信公众号,公开扶贫信息、办事指南,发布扶贫方针政策,关注扶贫动态,推广经验典型,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

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出台《黄陵县脱贫攻坚项目管理办法》《黄陵县脱贫攻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扶贫项目库,整合行业、社会、金融、市场资金,让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扶贫走,保证用于脱贫攻坚重点领域。先后争取陕西省军区机关定点帮扶我县新城、安沟、龙首三个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设立300万元小额贷款风险担保基金,解决贫困群众融资难题。

通过党建引领,精准施策、创新提效,黄陵贫困人口由 “十二五”初期的5280户19418人下降到2015年底的1476户3568人,贫困发生率由23%下降到4%。呈现出贫困数量逐年递减和收入逐年递增态势,脱贫人口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三力齐发 篇4

三力齐发

【范文小编按】阴市认真贯彻落实 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不 断强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党建引领和组织保障…范文文库小编为您整理了《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三力齐发》,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 ?近年来,华阴市认真贯彻落实 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不 断强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党建引领和组织保障,发挥全体‘党员干部’尽锐出战 聚力攻坚的优良作风,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脱贫优势,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毅的组织保障。

下沉一线,凝结攻坚合力。人员“下沉”,坚持市镇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和党委(组)书记‘党支部’联系点制度,构建市级领导联村 “帮村书记”帮村 “四支队伍”驻村的帮扶格局和单位包村 干部包户的包联格局,向 46 个贫困村和68 个非贫困村选派 114 名“帮村书记” 403 名驻村干部,进一步明确 29 名市级领导 138 个包联单位职责分工,将 70%以上精力用于‘‘脱贫攻坚’’。“制度”下沉,充分发挥镇 村党组织“领头”作用,推行镇办五项制度(干部挂牌上岗 去向公示 民情日记 民事代办 领导轮流接访)村级五项规定(村干部全员坐班 群众事务干部代办 四议两公开 党务村务财务公开 村干部周例会)等 6 大项 30 余条具体措施,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有 效链接。“企业”下沉,协同社会行业共同发力,组织开展“企业联村帮扶”活动,9 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与 9 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建立华山创新创业园 众义达种植公司 大丰农业公司等 3 个非公企业党建联合体,形成全域党建助推‘‘脱贫攻坚’’的大格局。

优化队伍,提升攻坚能力。坚持“支书”领,在 全省率先将 114 名村党组织书记纳入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以“支书领富”行动为抓手,支持激励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创办经济合作组织,114 个行政村 中的 92 名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直接参与带动本村或邻村贫困户创办 1 个以上脱贫项目。坚持“人才”帮,建立特色农业专家工作站 1 个,柔性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 3 名,并通过领导干部“一对一”帮带 市级平台“手把手”培养 实践锻炼“点对点”提升等措施,依托‘‘脱贫攻坚’’讲师团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平台,深入农村开展专题讲座 80 余场次,培训农村群众 4000 余人次。坚持”

能人”带,深入实施“党员能人+”专项行动,对党员‘致富’能人 党员种养殖大户,在 信息 资金 技术等方面赋予帮扶倾斜,不 断放大党建带动效应。目前,党员能人创办领办规模较大的扶贫产业基地 50 余个,帮扶贫困户 1200 余人。

强化保障,稳住攻坚定力。科学运用“三项机制”,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华阴市干部关怀关爱实施办法(试行)],注重在 ‘‘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从严落实待遇保障,下发[关于全面落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员待遇保障的通知],全面摸排驻村扶贫干部待遇保障落实情况,确保全市驻村干部体检落实到位 保险交纳到位 补助发放到位。强化典型引领作用,对履职尽责 工作突出 表现优秀的一线扶贫干部及时宣传表彰,激励一线扶贫干部干事创业。注重后备队伍建设,对 292 名村级后备干部实行定人帮带 定向培养 定岗锻炼,形成老 中 青梯次配备的后备队伍格局,确保人人抓脱贫 个个是尖兵。

党建为引领攻坚克难 篇5

攻坚克难

再鼓干劲

为全力推进XXX矿业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而努力奋斗

(2013安全工作会议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能源能源公司2013年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XXX矿业公司2012年在安全生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作为新的起点,部署XXX矿业公司2013年安全奋斗目标和实施措施,全面推动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使矿井向集团公司本安一级矿井奋进。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部分 2012年安全工作简要回顾

2012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公司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克服了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矿井自然灾害带来的诸多困难,安全生产实现五周年,工伤率完成年度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矿井本安体系建设继续保持神华二级水平的可喜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XXX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努力,顽强奋战的结果,是现场带班、落实责任、严抓细管、隐患治理、严格监管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公司党政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今后抓安全的路还很漫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客观的认识到不足。下面我就2012年安全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存在的不足做简要的阐述。

一、积极推进本安体系的落地管理。2012年坚持以“本安体系提升年”为主线,从目标、标准、责任、措施、考核等环节入手,制定了《本安体系达标规划和考核奖惩办法》,按照年初“本安体系”达标规划的要求,我们继续强化了各类指标的分解和落实,由各职能科室组成的考核组,每月对各基层单位进行检查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安全奖挂钩。并通过开展本安体系的内部审核工作,使我矿一些直接接触本安体系工作的人员在认识上、指标的理解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找出了我们在本安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短板。

二、抓较大事故预防,把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始终把防范较大事故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优化了通风系统,对九层盘区风井巷道扩帮,减小了回风阻力。二是突出了瓦斯治理工作,采取本煤层瓦斯预抽、九层回采面下部10#层瓦斯预抽、回风巷高位抽放和上隅角埋管抽放等方法对瓦斯进行了治理。2012年施工瓦斯钻孔量为11.2186万米,抽采瓦斯1849.94万m3(标况)。三是加强了井下火灾的监控和治理,井下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每隔50m铺设1个束管监测头,定期对回采工作面采空区采样化验,对发现异常的采空区及时注氮治理。回采结束后的采空区留有1~2个束管监测头,对采空区进行为期1年以上采样化验,发现异常的采空区及时注氮治理。灭火队对地面受采动影响产生裂隙及时用黄土覆盖,防治采空区补充氧含量。四是牢固树立“水害”意识,始终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对907工作面施工了36个探水钻孔,累计孔深5305米,释放七层老空水17.4万M3。对1002工作面回运两巷掘进过程中进行全程探放水工作,施工探放水孔28个,累计孔深1522M,为巷道安全掘进提供了保障。五是加强了机电精细化管理,完善了机电专业相关管理制度,根据公司生产需要及时组织各基层单位开展了多次“运输

有效的提升了全员的安全素质,弥补了员工的技能缺陷,这也是全年安全生产取得良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2012年全年各类培训58期,共培训21191人次。员工培训率达100%,特种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六、夯实安全基础,推进了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2012年我们坚持对基层单位实行质量标准化旬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了对基层单位月度本安的考核中,成为了本安合格的关键性指标,直接与单位及个人工资相挂钩,可见公司对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坚持以安全质量为主线,我们分别组织基层单位队长、书记和生产安全职能部门人员到安全质量标准化搞得好的单位学习、取经,对我们质量标准化建设和文明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借鉴宁煤煤矿掘进管理和采面回撤的经验,为管好现场安全生产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

七、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公司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安全监督保障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安全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公司与基层区队签定了安全责任状;区队与班组、班组与员工签订了安全生产承诺书,明确了目标,层层落实了责任;实行了全员风险抵押制度,形成了人人关注安全,人人抓安全格局;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突出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

八、“全国学神华”系列安全活动推动了安全生产工作。2012年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和能源公司提出的“全国学神华、我们怎么办”“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系列安全活动,并分三个阶段,结合本单位实际,从人员的思想认识、本单位本安体系应用、隐患排查整改、自身队伍建设、安全管理方法、措施等方面,彻底查找工作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的

网络办公的监督检查力度,今年在全公司对各基层单位班前会每季度进行一次有奖考核评比,对考核评比在前三名的单位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的奖励,2012年全年共发班前会奖金 1.8万元,不但提高了班前会质量,还使班前会在程序和质量上更加规范和科学。四是对公司现有班组建设信息化系统功能进行改进、完善,使班组建设信息化系统实现公司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个人进行逐日、逐月的考核功能,与工资和安全奖挂钩。五是成立了XXX矿业公司标杆区队考评领导小组,每季度在被考评的16个单位中评选标杆区队和标杆班组。力争今年在全公司范围,选树2-3个本安体系建设标杆区队和标杆班组,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本安管理水平。

第二部分 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2012年也是公司安全生产喜中有忧,惊中有险的一年,特别是发生的“综掘四队轻伤一人和轨道运输队轻伤一人”的事故,有惊有险也有忧。同时,2012年共发生各类事故事件43起,其中井下出现了6起轻伤事故,还发生了104起“不安全行为”,查出了18605条隐患,这些充分暴露出我们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疏漏,突出表现在:

一是安全责任落实还需进一步强化。部分管理干部,未履行好安全责任,缺乏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安全的氛围,并存在部分管理干部在安全上存在侥幸心理的不良风气。

二是安全管理基础存在薄弱环节。如不安全行为屡有发生,隐患越查越多,矿井采掘活动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六大系统”还有待完善等。

三是本安体系建设距集团公司考核达标标准还有差距,如危险源辨识未能完全覆盖所有作业活动。软件资料与作业现场还存在脱节等问题。各种计划不详、总结不细,例如部分科部室隐患总结分析只是列出了每个月查了多少隐患,没有进行隐患分析,没有起到总结、分析、持续改进的作用。

四是安全基础不牢,员工整体安全意识不高,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根据2012年“不安全行为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人员80%以上是在生产一线指挥的跟班队长、班组长,这些人都存在重习惯、轻标准、重生产、轻安全、盲目图快、盲目蛮干的违章行为。这充分说明个别副队长及班组长安全生产观念不强,也给我们指出了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今后的管控重点。

五是个别单位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自身要求不高,认识上存在问题,只求应付上级检查,求实不够,未完全形成习惯性和经常性抓质量标准化。

六是监管力度不强、范围不广,对重大隐患、重大问题盯得较紧,但对生产现场细小隐患,生产全过程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有所忽视。

上述问题均是2012年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希望在2013年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能够克服这些问题,推动全矿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部分

2013年安全工作部署

关于2013年的安全工作,公司1号文件进行了详细部署和安排,明

段、重点作业活动、重点行为的排查力度,发现不安全行为,一律对不安全行为人员进行停工、培训、做检查、个人反思等工作,以严管、严查、严处为手段,以帮教和行为矫正为保证,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对于在年度实现“零事故”的单位给予重奖,对完不成公司安全目标,发生事故、重大安全隐患和“不安全行为”的单位及有关责任人,严格按有关文件一律严肃追究其安全责任。

五是要落实好现场跟班制度。现在矿领导天天跟班,但是基层单位主要领导到井下现场跟带班的较少,跟班带班是我们抓好现场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我希望各单位领导一定要坚持井下跟班,要保障跟班的质量和频次。

六是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的生命工程,要把工作质量达标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全力抓好干部素质、职工行为和现场管理,实现工作质量与工程质量同步提升。要按照“管理精细化、现场标准化”的要求细化管理程序、工作环节、岗位标准,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有标准有考核,实现作业行为、设备运行、工作质量、作业环境的全面达标。要深入开展“精品工程”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共同提高全面提升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同时我们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借公司实施对标管理这个平台,要有目的的去其他单位看看,多吸取人家一些考核经验、好的管理办法,取长补短,进行转化,应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不断的提升。

七是仍然要突出“一通三防”工作。做好矿井通风系统改造工程,争取当年施工,并投入使用,解决矿井因风量不足影响抽、掘、采问题。907工

最后,在新春佳节到来临之际,我向全矿员工及家属拜个早年,祝大家蛇年大吉、工作顺利、家庭和睦、平安如意!

党建为引领攻坚克难 篇6

基层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化解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首道防线、应对突发事件的坚强堡垒和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纽带。鸡飞镇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探索创新社会管理,农村水利综合改革成效明显,为全镇实现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联系群众聚民意,查找难点寻根源

以群众路线和“两学一做”教育为契机,建立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村总支、总支班子成员联系党支部、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党员联系群众的四级联系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群众优势,了解群众关心的难度、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掌握社情民意。

群众最关心,意见最大的饮水管道变“干管”、沃土良田常“口渴”的用水困难问题,引起了鸡飞镇各级党组织重视,并进行了广泛了解和分析,找准了群众用水的三“难”,为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深化农村水利改革找准了方向。一是资金难,水利设施建设及维修缺少资金,水利化程度底,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二是管护难,管护水平底下,管护主体不清,群众投资意识缺乏,参与管护不积极,甚至人为破环,导致有限的水利设施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节约难,缺乏管理机制和节约用水措施,常常沟头任水流、─1─ 沟尾用水愁,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经常引发众矛盾纠纷,影响干群关系。

二、组建机构搭平台,五化建设促改革

针对群众用水“三难”,鸡飞镇围绕水利改革“亿、千、百、十”目标(即:到“十三五”末,合作社总资产量达到1亿元以上,全镇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年均1千万以上,群众年均参与工程建管、参与投劳100万元以上、镇级每年扶持专业合作社10万元以上),大胆探索五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水利综合改革。

(一)专业化管理增强功能。围绕“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提高效率”的目标,成立昌宁县源润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组建10个用水协会。通过专业化管理,合作社及协会实现了政策宣传、技术咨询、资产管理、应急抢修4大服务功能;项目储备、资源整合、施工组织、建后管护4 大建管功能;项目支持、银行贷款、招商合作、财政奖补4大融资功能。

(二)社会化运作深化改革。围绕“政府铺路子,市场出银子、‘社’‘会’搭架子、群众做主子”的思路,形成群管为主、干管为辅、干群结合的新型农民用水服务格局。镇政府将各级下拨的水利专项资金划拨合作社,用水户协会将收取的水费全额上交合作社,镇财政对合作社进行以奖代补。合作社负责支付管护人员工资和日常维修费用,以资产、项目、现金流为本金向银行、社会融资,开展重点工程建设。合作社集中优势资源、统筹项目建设、集约节约发展的作用充分得以发挥。

─2─

(三)多元化投入促进保障。一是政府投入。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建设水源工程、引水工程、蓄水工程、管网工程等水利设施。二是民间投入。农户、企业自主投资建设田间工程、入户管道,通过“民建、民管、民有、民营”模式,建成田间、村内沟渠、管网全覆盖的基础用水网络,同时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灌溉面积大量增加与水源不足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三是融资投入。以用水专业合作社、用水户协会为平台,增加投融资渠道,弥补财政投入不足。

(四)合同化管护落实主体。一是签订工程管护合同。聘请责任心强、有威望的群众为村级水务员,签订管护合同,划片负责库塘、坝渠、管网管理,明确管理范围和工作职责,镇水务站加强技术培训,确保作用发挥。二是理顺水利设施权属。水利设施所有权归镇人民政府、使用权归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管理权归村用水户协会,田间工程、入户管道“三权”归企业和群众。协会负责水源工程、主管网、主沟渠、主储水设施管护,用水户、用水企业负责田间设施管护。三是签订用水节水合同。协会与受益小组、企业签订供水合同,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供用水调配计划,加强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的科学调配,实现节约集约用水。四是制定用水及管护机制。建立健全工程用水、生产生活用水批准机制。年度检修、抢修必须由协会成员、水务站技术人员现场设计、概算,确定维修工程量及费用。

(五)合理化协商确定水价。一是明确水费确定原则。根据

─3─ 水利工程的投资成效、运行情况、管理难易、人工工资、维修开支情况,按照保本运行、正常运转、略有结余的原则协商确定供水价格。二是合理确定农户用水价格。通过协会组织村民代表“一事一议”,研究决定群众用水价格,目前按照人畜饮水1.5元/立方米、水田25元/亩、旱地20元/亩的标准收取水费。三是合理确定大户用水价格。科学测算用水定额,与云南中麒果业等公司签订供水协议,按季度以计量方式收取水费,目前收费标准为0.5元/立方米。四是财政以奖代补增加收入。镇财政按照当年收取水费10%的比例,以奖励的方式给予合作社补助。五是公开透明亮收支。水费由协会委托村民小组长代收,由合作社统筹管理使用,定期公示收支情况,接受社员及群众监督。

三、水利改革现效益,脱贫攻坚添动力

通过党建引领、探索创新和规范管理,鸡飞镇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和村农民用水协会正真走上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造血的发展路子,农村水利综合改革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齐增效,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动力。

(一)生态有效益。一是节约利用水资源。科学调配和高效节水有效推广,促进了水资源节约利用。二是有效缓解旱情。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提高了农村水利化程度,使原先旱情严重的土地得到有效灌溉。

(二)经济有效益。一是农业增效。改善了群众灌溉条件,为发展柑橘等规模农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二是农

─4─ 民增收。为群众发展果蔬、烤烟、香料烟等经济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土地种植收益,为群众脱贫致富增添了动力。三是村有收入。专业合作社及用水户协会通过收取水费和获得补助,保障管护支出同时,实现一定收入,补充了镇财政及村集体资金不足。

(三)社会有效益。一是改善了干群关系。通过农村水利综合改革,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干部工作得到群众肯定,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二是促进了社会和谐。通过科学用水调配和严格执行管护机制,水资源得到科学节约公平利用,避免发生群众用水矛盾纠纷。三是促进了扶贫攻坚。通过五化措施落实,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条件改善,增收和饮水得到保障,有力确保了全镇按时脱贫摘帽。

攻坚克难保持企业稳健发展 篇7

面对严峻的形势, 邯钢以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坚持走品种质量效益型道路。在企业面临困境时, 通过大力推进提质增效、深挖内潜、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保持了企业稳健发展, 创造了生产经营和建设发展的新成绩。

一、深入挖潜增效, 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从行业发展特点和公司发展现状来看, 成本仍然是产品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为深化“铁前系统挖潜、钢后品质增效”经营战略, 年初确定了在上年的基础上吨钢挖潜增效的目标, 制定下发了重点保证措施。从“铁前降本、钢后增效、能源利用、物流优化”等方面动态优化重点措施。成本一压再压, 目标一提再提, 指标一分再分。公司向降本增效展开突围, 形成了“千斤重担众人挑, 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紧跟市场变化, 铁前及时调整大宗原燃料采购价格, 持续优化焦化配煤结构、高炉喷煤结构、烧结混匀料结构、球团配料结构和高炉配料结构, 实行了动态优化原燃料结构, 持续降低铁前成本;钢后成立品种钢工艺优化降成本攻关队, 对各产线品种钢成分、加热制度、工艺路线等进行优化。

贯彻“抓物流、稳铁前、保中心、增效益”的生产组织方针, 深入推进精益生产, 加强工序衔接, 动态优化平衡, 实现了生产的长周期稳定顺行和技术经济指标的持续改善。

二、优化品种结构, 提高产品创效水平

发挥“国内领先, 国际一流”装备优势, 聚合管理能量和人才智慧, 瞄准高端市场, 将开发适销对路新品种与品种钢上量相结合, 对接市场, 挺进高端, 调整产品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围绕新产品开发和提质增效, 深化SBU研发机制, 紧贴市场, 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及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 提升研发水平, 缩短高端产品的开发周期, 实现了汽车板、管线钢、家电板、优质线棒等系列产品开发及品质的快速提升。针对某些产品开发初期成本较高、利润空间较小、产能受限、质量不稳定等情况, 采取不断优化产品成分和生产工艺的方式, 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提高。

依靠差异化战略打造竞争力。现在的钢材市场早就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情形了。钢铁产品竞争不断加剧, 产品的利润越来越低。要想分得钢材市场中的一杯“羹”, 就要走产品差异化战略路线, 打造一批“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的精品。通过生产高端产品, 提升公司整个生产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职工的质量素养。随着邯钢装备迈向大型化、现代化, 产品研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品研发、产品性能控制对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 “邯钢制造”正向“邯钢智造”迈进。

提升科技实力, 为推动公司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我们经过近年来的装备升级和技术改造, 公司整体工艺装备已经实现大型化、现代化, 在四省交界区域基本确立了深加工产品的区位竞争优势。但公司的装备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产品优势和效益优势,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还需要加倍努力。着力提高解决制约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抢占科技制高点, 掌握发展主动权, 切实将装备优势转化为应对挑战的竞争优势, 转化为走出困境的效益优势, 促进全年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抓住关键, 注重实效, 紧紧围绕制约公司生产发展和工艺优化的关键技术难题, 找准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主攻方向, 不断增强技术储备实力, 打造邯钢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的竞争优势。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充分利用科技资源, 建立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基地, 联合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持续增加具有邯钢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数量, 壮大公司科技实力。

以“高端、特色、精品”为目标, 大力实施领先型产品研发战略, 着力打造十二大类特色系列精品。不断强化市场开拓和产销衔接, 促进高端产品实现批量生产, 切实提升公司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打造新的效益增长点, 使邯钢成为极具竞争力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

三、强化过程控制, 深入挖掘管理效益

精细化管理是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是提升管理、推动全面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我们以精细化管理作为主要抓手, 创新管理载体, 强化手段支撑, 持续提升生产现场、工艺过程、业务流程、运行方式、质量服务、操作行为等全员、全方位、全要素、全领域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从严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 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 建立起管理持续改善、系统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强化基础管理, 从管理的基础要素、基本环节入手, 不断完善制度、优化流程, 解决管理领域的基础性、机制性问题, 实现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的重点突破。不断总结提炼精细化管理的成功实践, 提升为管理标准, 固化为管理制度, 优化为管理流程, 升华为企业文化, 融化为日常行为。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加强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管理工具的引进吸收和集成创新, 构建起切合集团实际、全面系统、精细高效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创新发展“邯钢经验”, 深入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扎实推进6S精益管理工程, 促进先进管理方法与基础管理工作相结合, 提升了运营质量和运行效率。进一步加强绩效评价管理, 构建了责任明确的KPI指标体系。持续优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 梳理专业管理标准, 初步形成了覆盖各专业、部门的多元、一体化管理体系。

进一步提升专业管理水平。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二是继续深化点检定修机制, 开展差异化维修。以规范质量设备管理为抓手, 开展质量设备识别和控制, 改善设备工艺条件。三是强化安全工作, 狠抓三大规程学习, 规范隐患逐级检查制度, 加强隐患排查整改, 初步建成了四层级、六步骤的安全确认制管理模式, 促进了安全生产。四是深化精益物流, 提高火车运输比例, 减少运输费用。

四、加强能源利用, 加快发展非钢产业

推行系统节能减排, 使得邯钢综合能耗与主要工序能耗显著降低, 并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变, 形成了邯钢特色。即抓住“集中管控, 系统优化”这个核心不动摇, 抓住“技术与管理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这个关键不松手, 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

系统节能的内涵会随着系统边界的不同而变化。对钢铁企业这样典型的制造业流程工业, 系统节能的基本内涵是基于系统理论、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理念, 从资源能源使用的合理性、平衡性着手, 优化企业各工序间的对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推进企业流程协同 (集成) 运行、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实现企业整体节能减排效率最高, 经济效益最好。流程企业系统性节能主要从横向各职能部门、各能源介质的整体联动、综合集成和纵向各工序间的优化衔接、系统运行两个维度推进, 同时具有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精细化的特征。

当前绝大多数钢铁企业, 能耗成本高, 利润低, 钢铁企业面临的最关键、最核心、最迫切的工作就是要搞好系统节能, 积极跟进节能新技术, 加强节能管理, 提高企业竞争力。邯钢以实践证明, 推行系统节能, 切实转变企业管理模式, 能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的节能潜力, 提高企业能效, 降低生产成本, 使节能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并将非钢产业纳入发展规划, 把非钢创效作为应对当前市场的有效手段。

五、加快基建项目建设, 项目效益逐步显现

进一步完善了发展规划, 邯钢被列为河北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邯郸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稳妥推进企中村搬迁工作。统筹使用资金,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技改项目的投运为优化厂内物流、推进节能减排、优化产品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

攻坚克难 砥砺前行 篇8

在全球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2014年,东莞经济在艰难增长中继续努力推进转型升级。

全市经济增长速度依然较缓,全年GDP同比预计增长7.6%;但经济结构正在优化,沿着积极向好的态势发展。全市高技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先进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14.6%,提前完成了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中定的2017年的目标。

攻难关、闯险滩——步入转型升级攻坚期、深水区的东莞经济增长如此,环境保护亦然。

人们欣然发现,一年来,在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目标指引下,尽管步履艰辛,但一些多年来难啃的环保“硬骨头”被悄然拿下,一些设想多年的环保新工作正破冰前行……

勇于创新,

加快环保专业基地建设

洁净宽敞的道路,整洁有序的厂房,纵横交错的废气废尘统一收集管道;近处的污水处理设施在有条不紊地运作,远处供热锅炉的烟囱正向外冒出白色的蒸汽。

这是记者近日在“中国羊毛衫名镇”东莞大朗环保基地见到的景象。基地负责人、东莞市远大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钟达光告诉记者,园区第一期总投资1.8亿元,今年7月初投入试运行。目前已有170多家企业签约入园,其中130家已投入生产。园区二期建设用地方案已上报审批。

据东莞市环保局审批科同志介绍,2014年东莞环保专业基地工作取得较快发展。截至当年底,全市7个环保专业基地完成年度投资约5.47亿元,是历年来投资最多的一年。在沙田基地电镀、印染废水处理站,已建成在线监控设备、已接纳15家电镀企业、9家印染企业生产废水集中处理;麻涌电镀废水处理站二期正在施工建设,已接纳81家电镀企业、1家印染企业生产废水集中处理。常平基地供热管道完成建设,废水处理站进入调试阶段。

电镀、印染是电子、制衣等许多产业必不可少的生产程序,同时也是重污染产生的主要源头和环境监管的重点难点。建设专业园区,集中生产治污,成为解决这些行业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之一。2006年底,东莞决定规划建设7个环保专业基地。

“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治污、统一监管。”环保园区建设设想固然很好,但在实践推进中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如何要求园区外企业入园、增加的经营成本如何核算、谁来建设园区、用地指标等等,导致许多地方包括东莞环保园区建设进展缓慢。

再难也要上。2014年,东莞生态市创建工作结合实际,将环保基地建设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各级环保部门以勇于创新的智慧和谋略,开创了基地建设新局面。

以大朗环保基地为例,据镇环保分局同志介绍,该基地曾是东莞市环保专业基地中最迟破土动工的一个,建设工程在2013年9月才正式开始,如今一跃走在了所有环保专业基地的前缘。该基地得以较快推进,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当地羊毛衫行业协会的积极参与,前期园区征地工作由政府负责,后期投资建设运营则由企业负责。据悉,园区投资的主要股东也是当地羊毛衫生产商,从事该行业已经有几十年。“其实,我们几个人投资建设经营这个园区,主要不是为了赚钱,更多地是为了推动大朗毛纺织业长久、健康地发展。”钟达光说。

羊毛衫生产商的参与和示范,有利于园区建设,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推动园区外企业入园生产。“当然,环保专业基地建设还是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加强环保执法,让每一个企业都能把环保纳入成本,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钟达光认为。

面对企业的心声,2014年东莞环保局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2925人次,检查企业34288家,发出行政命令2265宗,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1678宗,处罚环境违法行为2047宗、罚款6598.330946万元,并向公安部门共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2宗,有力地打击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壮士断腕,

引导“两高一低”企业退出

繁花满地,绿叶似锦,碧波荡漾,小桥流水,蜿蜒绿道,水陆并进,好一片岭南水乡美景!不是置身其中,很难想象在工厂林立、寸土寸金的穗莞麻涌交界处,竟保存了这么大一块风水宝地!

这块风水宝地就是2014年2月建成的东莞市麻涌镇华阳湖湿地公园。公园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湿地总面积16平方公里),位于麻涌河等主要水系的交汇点。过去此处因地势低洼,经常受潮水淹浸,农民耕作积极性很低,加上沿河两岸工厂、养殖场林立,此地曾经一度出现过大片弃耕抛荒的现象,生态环境也受到极大的破坏。但随着湿地公园、水上绿道和新基古村落的相继建成,麻涌人气渐长。近期,从广州、增城等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不断增加。

昔日深受污染之苦的地方,如今竟摇身一变,成为风景秀丽的旅游旺地。麻涌华阳湖翻天覆地的变化,有赖于 “东莞市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的实施。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东莞市决定将水乡地带10个镇街和虎门港(总面积510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0%)作为示范和试点,积极探索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着力把水乡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市新的重要增长极和国家、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全面推进工业污染企业整治,引导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等“两高一低”企业逐步退出水乡,是建设美丽水乡、实现水乡经济区高水平崛起的前提。“不破不立,边破边立”“忍住一时之痛”“坚决向污染宣战” ,2014年9月16日,东莞市政府印发了《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工作方案》,按照“堵疏结合、治旧控新、奖惩并举”的原则,综合运用“控、打、管、奖、引、督”六大主要措施,以监管执法为主、财政奖励为辅,对水乡“两高一低”企业进行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

根据方案,“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和引导退出专项工作小组,由市环保局牵头,包括财政、经信、水务、国土等12个部门以及各镇街人民政府组成。通过摸底核查,水乡经济区内造纸、漂染、洗水、印花、制革、电镀企业共有315家,其中造纸企业92家,其它五大行业共223家。

nlc202309032145

问题随之而来,300多家企业中不乏产能颇具规模的大型企业,要在限期内完成整治与引导退出谈何容易。对此,东莞想出了“以奖促退”和“强化执法”相结合的办法:对在摸底中发现存在潜在问题的企业,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两高一低”造纸企业,如能在规定时间内关停,政府将拨出专项资金分期作出奖励。9月19日,东莞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局联合印发了《水乡经济区“两高一低”造纸企业提前退出奖励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以造纸业为例,到目前为止,水乡地区计划引导退出的57家造纸企业中,已有30多家与当地镇政府签订了关停协议,目前已有13家企业关停。”东莞市环保局水乡环管办同志说道。

突显个性,

打造岭南特色生态乡镇

巨大的红色砂岩静静地矗立在清澈的湖泊旁,让人仿佛又置身当年采石场的盛景;一层层厚厚的贝壳,无声地诉说着4000多年前人类在此活动的历史……

走进东莞“红石古镇”——石排,时刻能感受到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全镇拥有燕岭古采石场遗址、龙眼岗贝丘遗址、塘尾明清古建筑、康王庙等多个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康王出巡” “东莞狮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比比皆是。

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为久居闹市的人们提供了洗心养肺的好去处。位于东莞东南部经济带腹地的黄江镇,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森林公园为重点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打造“山水黄江”。全镇现有林地总面积为71448亩,森林覆盖率达48.6%,建成了四座主题森林公园:以环湖观光、自行车运动为主题的黄牛埔森林公园,以登山、高尔夫运动为主题的大屏障森林公园,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宝山芙蓉寺公园,以水文化、茶文化为主题的巍峨山森林公园。此外,政府投资2亿多元,建成50多公里的省级、市级绿道,将四大主题森林公园和各大水库等主要山水资源有机地连接起来,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工业化、城镇化发达的东莞乡镇,如何开展生态镇的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生态市的考核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东莞市将生态乡镇创建作为生态市细胞工程摆上重要议程,积极探索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态乡镇创建道路。

根据东莞市政府《关于积极开展生态镇创建工作的通知》,各镇要以开展生态乡镇创建为抓手,推动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镇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在创建过程中凸显个性魅力,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区域内环境质量,以较高的生态示范创建质量,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乡镇群。同时,市政府要求市环保、水务、城管、林业、农业、卫生等市直部门要依据生态镇考核指标的相关要求,主动到各镇街开展调研工作,大力指导和协助各镇街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和有效措施,形成市镇合力,推动和督促各镇街切实达到考核指标要求。目前,全市符合国家生态乡镇创建范围的31个镇街中,有18个镇街成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

上一篇:成功的快乐300字作文下一篇:为小区服务的人 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