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论文(精选8篇)
经济发展新常态论文 篇1
两会关于经济新常态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经济新常态提案政策
《两会关于经济新常态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经济新常态提案政策》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两会关于经济新常态提案解读,2016年全国两会经济新常态提案政策 “李克强+”
——评李克强总理第三次答记者问 总理记者会不一定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政治新闻,但绝对是最特别的一次。在习惯了单向的照本宣科式的中国政治生态中,这可能是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个人色彩的一次双向互动。当然,有人质疑这种“双向”的成色。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这场每年春天的约会的确让
我们认识了领导人更“个性”的一面。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留一口棺材”、TOP100范文排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朱镕基总理,看到了“脑子像Computer”、擅长诗词歌赋的温家宝总理,也看到了决心“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的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已经成为打造总理标签的第一窗口。
今年是李克强总理的第三次答记者问,三年的执政经验已经让“李克强+”的施政思路愈发清晰。
《两会关于经济新常态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经济新常态提案政策》是篇好范文参考,涉及到总理、李克、记者、看到、第三、经济、我们、一次等方面,希望对网友有用。
经济发展新常态论文 篇2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会议用这么大篇幅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经济新常态, 是因为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 必须要统一大家的认识, 转变观念。只有深刻认识新常态, 才能适应新常态。只有思想和行动统一, 才能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认为。
“对当前的经济形势, 社会各界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这次会议对新常态进行深入分析, 就是要统一大家的认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也这么认为, “目前我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庞大, 维持中高速增长能保证就业, 因此调控空间比较大。我国经济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这正是结构调整, 提质增效的好时机。”
“我国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 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 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 “目前, 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总的来看, 经济增长更趋平稳, 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 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 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孙立坚对此非常认同。
亮点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 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2015年, 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一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将是连续第五年实施。虽然政策名称不变, 但在经济新常态下, 实际内容和实施的重点将会有所变化。”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 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就是这对“老搭档”的新内涵。
高培勇认为,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主基调是扩张性的, 财政赤字将有所增加, 在这方面我们具备较大的空间。按2015年经济增长7%来计算, 赤字率不超过3%, 2015年赤字空间在1.9万亿左右。2014年财政赤字安排是1.35万亿元, 因此2015年的财政政策可以更“积极”一些。
“不过, 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正明显递减。”高培勇强调, 2015年无论是加大投资还是推进结构调整, 都应把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
孙立坚也认为, 在财政支出方面, 应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 通过民生改善提振消费。同时, 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 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另一方面, 影子银行、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领域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 去杠杆、防风险是一项中长期任务。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平衡好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所谓松紧适度, 就是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保持灵活性, 该紧的时候适度收紧, 经济运行面临困难和挑战时, 可以在稳健的基调下适度向松的方向微调。”
高培勇表示, 目前就业相对良好, 物价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实施的重点, 可以更多地放在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环境以及防范金融风险和重大改革推进上。
亮点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 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一是市场要活, 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 推动全面创新, 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政策要宽, 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会议明确提出‘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这个目标与新常态定位是一致的, 要完成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要有以创新、技术、质量为内涵的新增长点来代替过去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 “这种经济增长点的形成要通过制度改革放松管制, 拓展市场空间, 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同时还要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积极提供公共服务, 在一些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领域实施赶超战略。”
“随着我国技术发展从‘跟跑’到‘领跑’, 靠政府来挖掘和培育新兴产业的路子越来越走不通。”孙立坚认为, “在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的过程中, 要确保政府‘不越位’,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不过, 政府也得‘不缺位’, 必须要加快转变职能, 在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 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上更有作为。”
“‘培育新增长点’不仅是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 也是我国全面摆脱‘三期叠加’风险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将它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政策的核心, 可以使2015年经济工作定位更明确。”刘元春表示。
亮点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 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不仅可以缩小东中西部的区域差距, 而且可以减少能源资源从西部转移到东部的成本, 也可以减少人员大量流动带来的社会成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 可以缩小北京、天津与河北周边地区发展的差距, 并实现不同地区的产业和功能分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将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 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投资, 对化解我国过剩产能也有积极意义。此外, 还可以使我国西部地区变身为开放前沿, 非常有利于发展。”
侯云春认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是我国培育新的增长极、增长带,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大手笔、大举措, 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支撑。成功实施这三大战略, 将使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站上新高度, 获得新动力, 拓展新空间, 形成新格局,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并主导的新的国际合作框架, 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国际区域合作。同时, 国际区域合作要依托国内区域合作。长江经济带横贯东中西, 向东面向海洋, 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 向西通过亚欧大陆桥与中亚、欧洲相连接, 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南亚和印度洋相连接, 有利于统筹东中西部, 通过国内区域合作, 推动国际区域合作, 建成跨越亚欧, 连接三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肖金成表示。
亮点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要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 敢于过深水区, 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在全球经济陷入后金融危机的低迷之际, 利用结构性改革走出困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谁能够在未来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取得先机取决于各国结构性改革是否彻底、是否更符合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刘元春说。
“当前, 我国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 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尤其是在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要推出具体有力的改革举措, 并加强政策落实。”郑新立认为。
“要尽可能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 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决策权。在投资方面, 要尽快推进负面清单措施, ‘法无禁止皆可为’。此外, 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 ,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给予民营企业在一些公共服务行业的特许经营权, 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提供一些公共服务。这对打破行业垄断、稳定经济增长、提高增长效益、保障民生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郑新立说。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 意义也十分重大。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拓宽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渠道;同时放开民营银行的准入、打破银行业垄断, 可以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完善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 放开民营银行准入, 已经具备了条件。”郑新立说。
“打破传统利益结构, 重构发展的激励体系, 全面纠正我们在建设市场经济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扭曲, 这次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很大。”刘元春说。
亮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 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14年以来,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 一系列自贸区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构建。
“从内需和外需平衡方面看, 时下内需比较疲弱, 导致进口增速放缓。”连平说。
在进口和出口平衡方面, 当前我国经常项下的顺差占GDP的比重已回落至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4%以下。“数量上的平衡是一个结果, 新常态下我们更要追求进出口质量。出口方面, 我们要继续维持出口大国的地位, 加速出口结构转型升级, 从低端劳动力制造, 向质量、技术、品牌升级, 再创国际竞争新优势。进口方面, 要进口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 促进国内经济转型, 进口更多优质商品, 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说。
在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方面, “过去利用外资, 主要着眼于保就业和增强出口竞争力。新常态下, 吸引外资为的是外商带来的技术、管理、品牌、渠道、研发和服务等‘生产要素包’。我们对外投资, 早期是为了出口, 现在越来越多的是为获得技术、品牌和海外销售渠道。”隆国强说。
连平认为:“如今资本双向流动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明年我国可能成为直接投资净输出国。随着QFII、RQFII、QDII的额度不断增加以及沪港通的实施, 证券投资项下也将逐步呈现双向流动的格局。”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 篇3
【关键词】中国;人口新常态;经济新常态
一、前言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多年,我国人口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依然无法改变我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的现实。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滑,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使人口与经济在新常态下继续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二、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的关系
无论人口增长或减少均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又会影响到我国人口状态,人口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人口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需求方面的影响,人口不断减少或逐渐增多均会影响到消费者消费总量,如人口减少则势必造成消费总量减少,在此情形下,若要保证社会总体需求及广大企业的有效市场需求,则企业势必需要对产品结构进行相应调整,以增加有效供应。二是供给方面的影响,人口的老龄化,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导致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老龄化导致养老需求出现旺盛的增长趋势;二是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需求层次不断提高,这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来说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我国劳动力供给也面临新的挑战。由此可见,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政策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应根据目前的基本国情、人口新常态以及经济新常态现状重新规划发展方向,使两者之间能够起到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双重作用。
三、人口新常态的经济后果
1.人口增长或减少的幅度过大使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国内外对于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展开过多次研究,虽然普遍认为人口新常态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并不十分有利,但是国内外至今对该研究尚未有明确的研究结论,但对于其中所存在的风险,各领域的学者均持相同意见:风险一,人口负增长使我国劳动力供给出现瓶颈,若不及时改善此现状,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甚至面临逐渐萧条的风险;风险二,消费者锐减使得企业经济收益受到限制,此种情形下各个领域极易丧失发展的后劲;风险三,房地产业一直以来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主要动力,然而,人口数量的减少势必会造成房地产业总体需求下降,在同行业竞争中不乏会出现自贬价值以促进交易的现象,如此一来,我国房产资源的价值则难以保证。
2.抚养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如今我国大多数家庭均是独生子女家庭,其所要赡养的老人通常为两个或四个,甚至四个以上,此种情况给我国年轻一代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将面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养老问题,前无古人,其规模,其难度,世界罕见。这种趋势势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国应积极探索新举措,借鉴其他国家有意的经验,改善目前的政策,变不利为有利,减少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四、我国今后人口、经济的发展方向
1.人口政策
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增长速度趋缓,虽然我国已经全面实行二胎政策,然而由于社会发展飞快,城市生活节奏快、经济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均导致人口增长不如预期,鉴于此种情况,我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弥补优生政策中受到经济罚款的家庭;第二,出台二胎优惠政策,免除大部分人的后顾之忧,如此则可以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第三,为了减少年轻人经济压力,也为了促进我国整体发展,可以为退休人员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使其退而不休。
2.经济政策
虽然我国劳动力数量有所减少,但我国近年来一直专注于教育事业,高校扩招、不断建设新的专业、院校等,都为各个领域输送了更多精英人才,以此为基础,经济的中高速发展依然可以实现,因此,今后对企业发展方面应做出新的考量,如放弃刺激措施改为正确引导,加大对中高速经济发展的宣传,使各个领域充分认识中高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注重宏观调控工具的使用,并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完善,将改革和调整的作用发挥至最佳,以此来促进我国整体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之间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发展,新常态对于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尤其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各个领域均不断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此种情形下经济新常态如何发挥其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实力提升,人口新常态下采取经济发展的新对策,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魏益华,迟明. 人口新常态下中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研究[J].人口学刊,2015,02(03):41-45.
[2]周晓津. 人口新常态约束下特大城市的规模调控与转型升级[J].西部论坛,2015,02(11):54-64.
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篇4
摘要:认为要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必须做好五点工作,即保持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平衡、简政放权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加快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平衡区域发展、完善体制加强保障以改善民生。
关键词:新常态;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市场活力;平衡区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数越来越大,中国已经无法承受之前高速发展的负担,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已成必然。从劳动投入看,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会出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全社会劳动投入增长将逐渐放缓。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我国较大一部分储蓄将被用作养老,这促使我国投资的资本增长将放缓。可以预见,我国未来经济将进入新常态,增长速率将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并且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就中国经济未来所面临的问题,为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解析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布置了今年经济工作,确定了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更加详细地总结了经济新常态的新特征,为我国未来经济中长期增长奠定了理论分析基础。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为克服困难,必须从八个方面入手,即注重满足人们需求、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在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同时也为我国20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提出了方向和目标。结合以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为年深化改革的工作应该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平衡
2015年经济工作的任务,首先应是努力保持经济增长,“要求保持增长和结构调整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拖地的总体思路”。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顶层设计经济政策时,应权衡二者关系,协调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的和谐发展,避免因一味依赖扩大投资拉动经济,而错过转型最佳时期,进而阻碍经济的进一步稳步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也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初步核算如下图,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现比重约为10。2:42。8:46。0,第三产业比重近年来虽得以明显提升,但与国际比较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转变结构必须以平衡三大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促进结构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为经济长久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永久动力。对于第一产业而言,必须以第二、三产业发展为基础,以生产资料资源流转为纽带,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实现第一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第二产业则必须实现包容性、可持续性发展,其重在提高国家工业化水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着重发挥人力资源与软科学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迎接新技工时代的来临。而第三产业则需协调高低端行业的发展,利用中低端服务业吸收就业人口,解决就业难题,并以高端服务产业发展为重点,辅助其他产业转型,改变消费结构,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有序、有效的改革。在促进产业转型、平衡三产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在每一行业中设立技术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技术、资金支持,力求以示范企业带动产业革新与转型。当然各级政府在注重平衡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关系的同时,应该着力发展科学技术这一“第四产业”的发展,力图通过科技带动其他三大产业的革新升级。
二、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再造市场经济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5年第二点工作任务是积极发现培育增长点,“要求各级政府在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是必须依照‘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的原则,激发我国的巨大经济增长潜力”。为此各级政府需优化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构建市场平台、实践人才强国。政府需通过简政放权,减少经济增长对政策刺激的依赖,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杠杆,以增加民间投资效率、刺激大众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减少对市场经营主体的干预,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增强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独立经营能力,同时引导国企提升管理能力,加快国际化进程,以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在此基础之上,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手段,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平台。平等保护各类资本,发挥民企反应快速的有点,以加强民营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升民营资本投资效率。并且利用倒逼手段,迫使国有企业实行市场化改革,打破垄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当然在给予民营企业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各地区可因地制宜,发挥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各自比较优势,利用国有企业的实力与民营企业的活力激发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的战略调整与全面升级。人才强国的实践也是不可或缺,而本次经济会议也明确了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地位。目前,中央及各级政府虽然已制定了中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的根本保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未能深层次的挖掘人力资本的潜力,其发展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深入践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应以调整与优化人才结构为目标,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招人、留人、用人体制机制,并辅以资金项目等政策制度上的支持,构建国家级、区域性的专业化人才交流中心,以增强对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解决农村“三农”问题
经济发展新常态论文 篇5
——宇文革联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和上级部署,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咸阳气象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一是深入学习,从思想和行动上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要深刻理解,提高认识,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积极主动创造性地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入思考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问题,与时俱进抓好各项气象工作。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内涵,把思想和观念转变到新常态上来。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彻底摒除心存侥幸、到站歇脚,坚决反对等待观望、得过且过,坚决反对大打折扣、搞变通,切实落实主体责任,紧紧围绕正本清源,破旧立新,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工作方式进入新常态。
二是锁定新目标,打造现代化升级版。我们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我们要大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要围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本质要求,打造咸阳气象现代化升级版。一是要瞄准精细化预报、防灾减灾服务、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流台站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气象信息员建设为支撑点,加快立项建设,加大攻关力度,形成业务服务新支撑,努力打造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的高水平现代化。新常态下推进气象现代化,要把气象业务现代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创新驱动现代气象业务发展,注重提升气象业务的集约化水平和科技内涵。一靠科技,二靠人才,三靠提升业务内涵,其中提升业务内涵是更深层次的要求。传统的气象业务系统分为观测、预报、服务三个部分,彼此相对独立,观测就是观测,预报就是预报,观测和预报是脱节的。而现代的气象业务系统则覆盖了观测、资料、预报和服务的全过程,彼此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观测数据需要加工,资料需要更好地同化到模式中去,预报员也不再是仅仅进行预报,还需要了解满足用户的需求。过去的服务就是预报发布,不管什么人,得到的预报服务都是一个样,现在则更强调服务的多样化、精细化。我们要注重集约化、信息化、标准化。我们前期重视标准的制定,忽视标准的执行,约束力度不够,导致规范不统一、标准不一致、设备型号多、数据出口多,这样的气象信息数据质量不高、可用性不强,这些问题将会成为气象信息化的最大障碍。二是要把深化气象改革融入到气象现代化建设之中。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寻找解决路径,以改革促发展,通过改革推进气象现代化。现有气象业务机构和布局存在碎片化问题,这和现代气象业务的交互式发展、融入式发展趋势是不相适应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深化气象改革,把各个单位的气象现代化放在气象现代化的全局中去思考,任何一个单位的现代化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各个相关单位、相关要素(如科研、人才等)、相关领域(包括观测、预报、服务)、相关环节(决策、管理、执行)的互动,只有把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才能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气象现代化。
三是加快转方式,抓改革促发展。要清醒认识到气象在适应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加快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只有提前谋划、顺势推进,才能占据主动、赢得未来。当前,在气象服务体制改革、业务科技体制改革、防雷体制改革、基层综合改革、预算与支出体制改革、干部和人事体制改革等方面已形成必须主动作为的倒逼形势,我们必须树立改革意识,必须勇于作为、敢于担当,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让改革和现代化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两个引擎。
四是保持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艰巨,困难重重,需要我们增强自信,保持定力。当前,我市气象部门“心齐、气顺、劲足”,多年来实施的文化助推行动,形成了风清气正的部门氛围,咸阳气象人精神成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得到多方面赞扬,这是我们能够迎接各种挑战的资本,也是我们的核心软实力。新一轮市级合作协议即将签署,为我们落实十三五项目及资金投入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保护好这一难得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自觉性,坚持实施“三计划一行动”,与时俱进赋予其新内涵、新要求,始终牢牢把握发展大势,久久为功,精准发力,低调务实不张扬,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的目标扎实迈进。
经济发展新常态论文 篇6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就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吹响了我市加快发展的集结号。会上,市委书记、市长刘钦海所作的重要讲话,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深入透彻,指出的发展路径准确明晰,部署的工作措施十分有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讲话上合中央精神、下接新泰实际,听了以后对2016年“干什么、怎么干”心里更亮堂了,干劲更足了。特别是市委书记、市长刘钦海围绕“增量、存量、潜量、变量、容量、质量”,就做好全年经济工作指路子、定调子、教方法,提出了“聚心聚力聚焦”的战略思想和“集中集约集成”的战术方法,为全市各级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三聚三集”的深刻内涵,扭住中心不放松,唱响发展“大合唱”,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保障好、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新泰而努力奋斗。聚心谋发展:新常态要有新状态
——学习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一
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适应新常态,关键就是要有好状态。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态势。当干部就要时时在状态,如果脑子不装事、心里不想事、手里不干事,这样的干部即使不犯事也不顶事。站在“凝聚精气神、建设新新泰”的新起点上,要求各级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鲜明导向,始终保持“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精气神,坚定攻坚信心、永葆干事激情、凝聚突破合力,真正以新状态引领新常态、以新作为推动新发展。
新状态之“新”,首在心中有梦想。古人曾说过:“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强调的是精神意志改变世界的伟大力量。总书记在2014年5月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梦想是成功者的翅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一经提出就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市委书记、市长刘钦海也多次指出,无论是一个城市、一个单位、一个村居,还是一个家庭、一个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梦想,只要心中有梦,奔着这个目标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就一定会赢得成功。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书记邵钦祥确立的心中梦想,就是要把村子建成世界上最富有的农村、让村民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农民,这个村在1995年就组建了首批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2015年全村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由一个村的小花园梦想干成了世界大花园的现实。我市的新巨丰公司提出5年建成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无菌包材生产、研发龙头企业,2015年该公司实现税收4600多万元、利润7000多万元,产量占到了全球的第三位。这些宏大梦想,反映出的就是村居、企业的愿景、形象,映射出的是创业者的精神状态。有目标才有方向,有梦想才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动力,有自信才有勇气。就新泰来说,市委提出的建设“经济强、百姓富、保障好、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新泰的总目标,就是全市人民的“新泰梦”。实现这个梦想,需要全市上下既正视差距、直面挑战,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也要立足优势、把握机遇,找准加快发展的着力点。我们要看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我们还要看到,我市仍然面临着加快发展与创新转型的双重考验;我们更要看到,随着上级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实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全市上下风清气顺、心齐劲足,发展和创业氛围浓厚,已经形成了一个发展高地。只要我们盯准目标、矢志不渝、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尽早把“新泰梦”变成现实。
新状态之“新”,贵在眼中有格局。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你可以烙出大饼来,但是你烙出的饼再大,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锅的限制,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格局。胸怀成就梦想,格局决定结局。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大格局才能有大作为。有格局必须眼界要“高”,树立高境界。马云说过:“眼光决定成就,你的眼光看到一个省,你做一个省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中国,你做的是全中国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世界,你就有机会做全世界的生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界提升天地宽。无论是特变电工鲁缆公司的全面冲刺百亿企业集团、益客集团的“双千亿”目标,还是新巨丰、国泰集团、晶泰星光电科技分别倾力打造的“包装帝国”、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样板,他们都敢于放眼全球,在世界格局中定位自己的发展坐标,这就是高境界。各部门单位也要进一步放大自己的格局,敢于和勇于在泰安市、全省、全国定位和谋划自己的工作,在实施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中争先进位、竞相发展。有格局必须视野要“宽”,善于观大势。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鼠目寸光者成不了大事,坐井观天者必作茧自缚。南辕北辙的故事警示人们,方向错了,走得越快、离得越远。毛泽东同志讲过这么一个例子: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他不问今天锅里有没有米煮,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向南走还是向北走是当时最重要的战略问题。在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今天,我 们面临的问题比过去复杂得多、困难比想象得大,这更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具备战略眼光,跳出一时一事、一地一己的局限,既着眼“抢占先机”,又立足“高点飞跃”,在谋划上“高视野”、思路上“高起点”、推进上“高水平”,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格局必须眼光要“远”,精于谋长远。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马云的“挖坑”战略,讲的就是要超前谋划、提前布局。他认为“你的眼光看到10年以后,你就能做10年以后的生意”,10年前他就看到未来,提前在此处挖了个“坑”,10年后终于等到了顾客纷至沓来,成就了淘宝梦想。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时一事易,一以贯之难”。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紧紧扭住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这些重点工作不松劲,持续抓、深入抓;另一方面要围绕本部门单位确定的特色亮点工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每年办成一二件关乎群众利益、利于当地发展的实事好事,进而实现稳步发展。
新状态之“新”,重在胸中有激情。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要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激情是一种可贵的工作品质。激情于人,犹如“吹动帆船的风”,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内在动力。干部的工作激情如何,直接影响自身才智的发挥和潜能的释放。当前,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干部都要时刻有一种闯的魄力、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勇气,以火一样的激情投入工作,锐意进取,争创一流。有激情必然有崇高追求、责任担当。工作激情不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而是来自对信念和目标的执着追求。加快建设新新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这就要求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带头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始终如一保持昂扬的工作激情,真正把岗位当责任,把工作当使命,时时兢兢业业,事事如履薄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有激情必然对事业高度负责、干劲冲天。无论是牛玉儒的“工作一分钟、创业六十秒”,还是沈浩的“为了小岗村发展,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无不是强烈的责任感使然。古代廉吏尚且“一日无劳、三餐不安”,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要有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劲头,时刻保持一种躺着想事、坐着议事、站着干事的冲动,时刻有一种热血澎湃、如坐针毡、疾起奋进的感觉,真正做到“一事未办妥,寝食难安;一事有闪失,如芒在背”。有激情必然会藐视困难、攻城拔寨。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面对前进中的困难,没有激情就会畏缩不前,富有激情则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最终会无往而不胜。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生力源玻璃、特变电工鲁缆公司、新巨丰等企业困难中寻机遇,实现了良性发展,而有些企业却举步维艰,这很大程度上与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激情有关。有激情必然能脚踏大地、深爱人民。对人民充满感情,工作才会永远富有激情。王伯祥“只要对群众有好处,就勇往直前地 去干”,孔繁森响应党的号召两次进藏工作,一腔热血洒高原,都体现了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的养育,必须深怀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切实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只有始终牢记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才能把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满腔热忱干工作,竭尽全力作贡献。
新状态之“新”,成在众人聚合力。去年总书记曾两次引用清代魏源《默觚〃治篇八》中的诗句:“孤举者难飞,众行者易趋”,强调的就是广大干部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确,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正如足球比赛,破门主要靠队员们的有机配合,配合意识已经成为绿茵场上重要的战术意识。一位著名足球评论家评论阿根廷足球队痛失第12届世界杯冠军一战时说:“马拉多纳作为一名球星,在场上只注意个人而不注意集体,阿根廷球星个人主义的踢法,终于导致他们与本届世界杯冠军绝缘。”要抓好工作,必须有强烈的整体战略意识,唱好“大合唱”。市委书记、市长刘钦海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一个人打不过一个团队,一个团队打不过一个系统,一个系统打不过一个趋势。”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上下同心,其利断金;上下同欲,无往不胜。聚合力就要心往一处想。郭沫若在《归国杂吟》中写到:“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战争年代如此,当今时代亦然。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态势中,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上下同欲、众志成城。“凝聚精气神,建设新 新泰”,就要求全市上下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委全委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真正做到戮力同心、和衷共济。聚合力就要劲往一处使。海尔集团的崛起和茁壮成长,不仅得益于它的统军人物张瑞敏,还得益于其麾下整个团队中每位员工的努力。只有齐心协力、同向用力,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面对艰巨繁重的经济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务必瞄准“六量”同向发力,多谋克难攻坚的办法,少讲推进不力的理由,把各项工作往前赶、往实抓、往新闯,确保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聚合力就要拧成一股绳。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垮台。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来说,只有团结才能出向心力、战斗力,才能出成绩、出干部。维护团结,是对党员干部品格、能力、水平的全面检验,也是确保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以工作为重、以事业为重,自觉讲纪律、讲团结,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多沟通,处事多商量;必须虚心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善于包容他人的不足,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必须坚持目标一致、言无杂声、行动同步,在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中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坦诚相待、协力攻坚,以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的力量汇集起全市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新常态下的新经济 篇7
合理区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
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焦点,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 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6.5%-7%。这是我国经济增长目标20年来首次设区间。李克强总理强调, 之所以设置一个弹性更大的目标区间, 是考虑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 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 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考虑了诸多因素的区间目标, 更有张力, 更有弹性, 也更具操作性, 为宏观经济腾出了更灵活的调控空间, 体现了创新政府调控的新思路。
新经济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关键时期, 必须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 培育壮大新动能, 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 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 建设共享平台, 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 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 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新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经济既是指互联网、新能源等具体产业, 更是指一种形态, 即“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中, 制造业和服务业常常是混在一块的, 设计制造营销一条龙;众创空间则进一步打破了专业界限及工业和服务业等传统划分界限, 促进了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 其中也孕育着“新经济”样态。
供给侧改革既做“加法”又做“减法”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既做减法, 又做加法, 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 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一是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加速折旧政策,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 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 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支持分享经济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 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 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 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 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三是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消费品品质, 促进制造业升级, 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一批光网城市, 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
三大战略建立横向纵向经济轴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 以“三大战略”为引领, 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 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三大战略”即“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 这三大战略奠定了我国未来若干年的区域结构发展大格局。其中,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在多个层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最明显的是交通一体化;“一带一路”逐步推进, 企业有了更宽的国际视野, 拓展了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长江经济带则引领“绿色发展”, 努力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导向。
减税降费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适度扩大财政赤字, 主要用于减税降费, 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 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 赤字率提高到3%。安排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 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同时将实施三项举措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一是全面实施“营改增”, 从5月1日起, 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 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 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二是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 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 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三是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 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
稳增长深挖需求潜力
2015年,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6.4%,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深挖国内需求潜力, 开拓发展更大空间。适度扩大需求总量, 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 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投资消费有机结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 补齐我国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短板。今年要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00亿元;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 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完善PPP模式, 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
“互联网+”树立九大风向标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了“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绿色生态八大行动方向, 而“互联网+”政务服务则由“互联网+”益民服务大框架中剥离上升为相对独立的行动方向, 构成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九大风向标。
工匠精神助推中国走向制造强国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社会各界均对“工匠精神”表示了认可与支持, 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有助于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而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将带动产品及企业更加具备创新性更加追求极致化体验, 更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需求, 并倡导整个社会尊重工匠尊重品牌, 形成良好的价值风尚。
国企改革实施股权多元化
2016年是国企改革大年,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 创新发展一批, 重组整合一批, 清理退出一批。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 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试点;深化企业用人制度改革, 探索建立与市场化选任方式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
金融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发展民营银行, 启动投贷联动试点;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适时启动“深港通”;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重拳治理雾霾和水污染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增加天然气供应, 完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发展扶持政策, 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在重点区域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 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 强化环境保护。二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三是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人地钱”挂钩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今年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放宽城镇落户条件, 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二是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 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 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 篇8
【关键词】中国;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内涵;特征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内涵
1.概念的提出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概念诞生于2014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2014年5月,习近平在视察河南经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采用新词“新常态”来表述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个讲话被概括为“新常态”,9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中,又更加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概念;12月,中央政治局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新常态”,并在会议公报中进行了更多的补充和说明,自此,中国经济新常态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开始引领和指导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建设。
2.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顺应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包括中国经济的速度、结构、动力三方面: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由高速变为中速,结构更加优化、创新代替要素、投资变成新的驱动力。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10%左右的高速度逐渐降下来,在总体上更趋向于稳定持续的前进,结构上的调配更加的合理,发展更加的平衡与和谐,粗放经营的经营模式也正逐步的发生转变,社会总体上和谐发展。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1.消费方式的转变
从之前明显的模仿型消费、排浪式消费转变为更加多元、更加注重个性的消费。消费方式的转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了。
2.投资、融资方向转变
改革开饭以来,我国的传统行业经历了规模大、资金足、投资覆盖面广的高强度投资、开发、建设,投资融资市场已经基本上接近饱和状态,但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和许多新兴的产品、技术、行业、商业模式给投资和融资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方向。也对投资者的综合能力与战略眼光、布局提出了新要求。
3.出口与国际收支发生变化
我国的低成本出口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低成本出口的竞争力正在下降,相反的大规模走出去和高水平的引进正在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份额。
4.产业组织呈现新特征
供不应求长期困扰着我国市场,近年来传统行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的兼并、重组大量发生,服务业、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的供给能力大力显现出来,产业组织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生产成为新的产业特征。
5.创新和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
传统的经济发展只要依靠劳动力,而且成本很低,但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带来的不良后果日益凸显,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降低,经济增长通过要素投入和拉动的状况改变,经济增长必须靠人力资本和创新与技术的进步。
6.市场竞争方式转变
传统的市场竞争主要是数量扩张和打价格战,但随着市场的完善和消费者消费的多元、个性,竞争方式正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新型方式转变。
7.更加重视环境
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资源与环境的友好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8.经济风险凸显
中国的经济风险总体上处在可控的范围,但先前隐性的各种类型的经济风险随着市场的变化慢慢浮现出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9.市场调控方式更加灵活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更加得到重视,市场更开放、宏观调控与市场的配合更灵活。
三、迎接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促进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发展状况、规律的转变,不仅要认识与重视,更要积极利用新常态带来的机遇。比如采取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消费政策,多方面刺激消费;继续发挥投资融资对經济发展的关键作用,转变投资融资方向,消除障碍,改善环境;大力支持规模出口,发挥比较优势;扶持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肯定和支持其对市场的贡献,增进产品的小型化、智能化与专业化;减少经济发展对要素规模的依赖,使创新和技术成为发展的引擎与动力;积极引导和监督市场竞争,提高资源的配置质量和效率,建设规范、有序的市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预防、化解各类风险的制度和举措;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调控作用,进行科学、适度的宏观调控等。
四、结语
中国经济新常态说明了我国经济正在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现实,是认真研讨和分析我国经济的过去、现在而提出的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导战略、指导思想,中国经济“新常态”既记机遇,又是挑战,针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应积极应对和把握,采取措施,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向更稳定更科学的方向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民网,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N].2015年12月,北京.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2015年11月03日
【经济发展新常态论文】推荐阅读:
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08-17
王显政:经济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如何发展06-01
新经济常态07-12
新常态下经济新变化05-15
中国经济运行新常态09-06
法治建设与经济新常态10-09
新常态发展模式08-11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07-11
新常态下的经济走势08-22
上海发展新常态研究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