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2024-07-11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共12篇)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篇1

在今年的两会上, 针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的特殊性, 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困局、培植经济增长新动力成为主流思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等成为与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投影出中国经济发展的路线图。

合理区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

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焦点,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 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6.5%-7%。这是我国经济增长目标20年来首次设区间。李克强总理强调, 之所以设置一个弹性更大的目标区间, 是考虑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 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 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考虑了诸多因素的区间目标, 更有张力, 更有弹性, 也更具操作性, 为宏观经济腾出了更灵活的调控空间, 体现了创新政府调控的新思路。

新经济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关键时期, 必须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 培育壮大新动能, 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 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 建设共享平台, 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 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 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新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经济既是指互联网、新能源等具体产业, 更是指一种形态, 即“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中, 制造业和服务业常常是混在一块的, 设计制造营销一条龙;众创空间则进一步打破了专业界限及工业和服务业等传统划分界限, 促进了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 其中也孕育着“新经济”样态。

供给侧改革既做“加法”又做“减法”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既做减法, 又做加法, 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 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一是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加速折旧政策,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 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 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支持分享经济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 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 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 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 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三是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消费品品质, 促进制造业升级, 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一批光网城市, 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

三大战略建立横向纵向经济轴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 以“三大战略”为引领, 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 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三大战略”即“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 这三大战略奠定了我国未来若干年的区域结构发展大格局。其中,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在多个层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最明显的是交通一体化;“一带一路”逐步推进, 企业有了更宽的国际视野, 拓展了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长江经济带则引领“绿色发展”, 努力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导向。

减税降费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适度扩大财政赤字, 主要用于减税降费, 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 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 赤字率提高到3%。安排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 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同时将实施三项举措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一是全面实施“营改增”, 从5月1日起, 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 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 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二是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 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 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三是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 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

稳增长深挖需求潜力

2015年,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6.4%,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深挖国内需求潜力, 开拓发展更大空间。适度扩大需求总量, 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 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投资消费有机结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 补齐我国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短板。今年要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00亿元;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 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完善PPP模式, 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

“互联网+”树立九大风向标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了“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绿色生态八大行动方向, 而“互联网+”政务服务则由“互联网+”益民服务大框架中剥离上升为相对独立的行动方向, 构成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九大风向标。

工匠精神助推中国走向制造强国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社会各界均对“工匠精神”表示了认可与支持, 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有助于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而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将带动产品及企业更加具备创新性更加追求极致化体验, 更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需求, 并倡导整个社会尊重工匠尊重品牌, 形成良好的价值风尚。

国企改革实施股权多元化

2016年是国企改革大年,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 创新发展一批, 重组整合一批, 清理退出一批。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 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试点;深化企业用人制度改革, 探索建立与市场化选任方式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

金融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发展民营银行, 启动投贷联动试点;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适时启动“深港通”;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重拳治理雾霾和水污染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增加天然气供应, 完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发展扶持政策, 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在重点区域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 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 强化环境保护。二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三是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人地钱”挂钩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今年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放宽城镇落户条件, 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二是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 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 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

摘要:在今年的两会上, 针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的特殊性, 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困局、培植经济增长新动力成为主流思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等成为与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投影出中国经济发展的路线图。会上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 勾勒出了中国经济未来五年的宏景蓝图。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篇2

——2016“和美课堂”第七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3月25日,我有幸赴南昌参加2016“和美课堂”第七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大型观摩研讨会学习,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近距离的感受各位名师的教学智慧。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我们观摩了赵震老师的《千以内数的认识》,吴正宪老师的《小数除法》,贲友林老师的《统计总复习》,罗鸣亮老师的《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薛铮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张齐华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强震球老师的《角的度量》这七堂课,以及聆听了各位名师的精彩说课,高效点评及讲座。名师们那充满智慧、诙谐幽默而又朴实无华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及高效点评,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每场活动结束,我的心里总是跳出一句话:原来,数学课堂是这样的!朴实而深刻,简约而灵动。名师的这七堂课,其中的五个内容自己教学过,相比之下,心中满是惭愧,无地自容。我深深的觉得,真正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这样的!正如张齐华老师所说,“数学课堂的‘新常态’——有深度,有数学味。”下面就我的一些收获和大家分享。

一、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名师的课堂精彩纷呈,风格各异,但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由学生自己在数学活动中 得出的结论,每项活动都是面向全体同学,教学不再是教师的表演。

例如贲友林老师的《统计总复习》,把课堂交给学生,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都由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过程,而原始数据又是课堂开始安排的学生完成简便算法题的情况,学生置身其中,乐此不疲。又如薛铮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完全没有老师在黑板前讲解归纳的痕迹,整个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都是学生自己不断完善,并且在表达规律时,通过展示学生的用字母表示的,用符号表示的,用文字表示的多种形式,不局限于书本上的描述,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探索规律的方法和经验,并感受了探索规律、运用规律的乐趣。

二、课堂设计既有趣味,又有深度

吴正宪老师说,我们面对的孩子是活生生的,是有情感的,要从儿童的视角,去分析数学教学。她说,课堂要有营养,并且要做到“好吃又营养”,要“把胡萝卜做成麦当劳”。这次活动中名师安排的主要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相对单一枯燥的部分,但是各位名师展示的却是集趣味性深刻性于一身的魅力课堂。

例如赵震老师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在写数练习环节,没有单一的用计数器拨出数,让学生写,而是安排了一个投掷比赛游戏,课件出示一个靶,共四环,由外而内分别为数值1,10,100,靶心数值没有标出,参赛学生每人打三枪,其他同学根据投掷情况写数。看似简单的游戏,投掷后产生的数却是老师精心布置的:221,410,1301。接着发奖环节设计更为微妙:一等奖,微波炉799元;二等奖,电饭锅()元;三等奖电风扇106元。备选答案:790元、285元、100元。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计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感悟数学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能不说,赵震老师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深刻性融为一体,是何等的巧妙。

三、问题情境,数学课堂的灵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各位名师的课堂正是如此,精心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徜徉其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从强震球老师的《角的度量》这堂课,能明显感受到如何运用问题情境的创设,体现数学课堂魅力的。强老师在“炮击面具”游戏导入后,出示两个大小相差不多的角,学生判断哪个角大。让学生用活动角比一比,再用单位角量一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受边的重合,顶点的重合,为后面的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作铺垫。然后出示一个较大的角,要用多个单位角测量,抛出问题:怎样让这些小角好用?再出示一个角,多出部分不够一个单位角的,交流:怎样量这个多一点的部分?学生:用更小的角去量。这样,量角器的产生、使用

方法就在这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中,得以解决。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从一个情境中出来,又进入另一个情境,在观察,猜测,操作,交流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

四、朴实无华,简约灵动

各位名师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设计各有千秋,但是他们有共同的教学风格:朴实无华,简约灵动。每堂课,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朴实之风扑面而来。他们的课堂,没有流于形式的合作,没有装饰华丽的课件,没有夸张的表扬方式。正如罗鸣亮老师所说,“我所追求的理想的数学课堂简约而不简单,灵动而富于魅力。运用最朴实的素材诠释数学的真谛。于至简处见至真,因至真而灵动!”

喜剧综艺:中国喜剧创作的新常态 篇3

【关键词】喜剧综艺;曲艺;电视媒介;创作;商业化

【作者单位】邹欢芳,长沙民政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从2014年开始,电视喜剧综艺节目就呈井喷之势,从安徽卫视的《超级笑星》开始,当年有20多档喜剧综艺节目在国内各层级的电视台播出,故2014年被称为 “喜剧综艺节目元年”。2015年,喜剧综艺节目继续繁荣,当年有30多档喜剧综艺在电视中播出。2016年,喜剧综艺并没有像某些人所预期的那样走下坡路,而是经过这两年的积累成为当下中国喜剧创作的新常态。喜剧综艺发展形态也更为多元化。一方面,类型更加多元,制作经验更为丰富,如《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喜乐街》等已经持续制作多季;另一方面,不断有新的喜剧综艺类型被研发出来,如《喜剧总动员》《跨界喜剧王》主打跨界,《今日百乐门》主打场景与直播。

应该说喜剧综艺大有取代音乐真人秀以及户外真人秀成为当下电视节目热宠之势。喜剧综艺作为电视媒介与喜剧艺术的结合体,具有电视媒介与喜剧艺术的双重特征,本文将结合中国喜剧传统与电视媒介的关系,探讨当下喜剧综艺的节目形态以及喜剧艺术的发展趋势。

一、喜剧传统与电视喜剧的兴起

中国喜剧传统历史悠久,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供人娱乐的“俳优”,由此而形成以“讽谏”为特色的俳优精神。戏曲艺术诞生以后,“插科打诨”是这种喜剧传统的延伸。我们今天的电视喜剧节目形态所继承的就是这种喜剧传统,其实,真正继承中国喜剧传统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民间广泛存在的曲艺形态。按照民俗习惯,曲艺共有鼓曲类、走唱类、韵诵类、评书类、相声类五种[1]。这种分类方式一直延续至今,以至于我们完全可以用这五种形态来概括当下电视综艺节目中所出现的喜剧艺术。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级文化部门的扶持下,曲艺形态在民间的发展状况有所改观,其演出形态也超越原先的民间演出,开始走进城市的剧场,作为一种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被更多的人认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产品极为有限的状况下,这些曲艺样式起到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及娱乐需求的作用。

喜剧艺术与广播电视的合作由来已久。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曲艺艺人便开始与电台合作。如早在1943年,侯宝林先生的相声便在当时的电台播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曲艺也获得了新的媒介平台,各种曲艺样式开始在广播上传播,其影响面远远超过新中国成立之前。电视媒介兴起后,各种曲艺节目开始走进电视台演播大厅,以录播的形式为观众提供文化娱乐。当然,这个时期曲艺与电视的结合还只是简单形态,只能将之称为舞台纪实片,与今天的电视节目形态相距甚远。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电视事业真正迎来发展期。从1979年开始的春节联欢晚会则成为喜剧节目的主要播出平台,以1983年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吃面》为代表,小品开始演变成一种独立的喜剧艺术。发展至今,小品几乎已经撑起喜剧艺术的半边天,成为喜剧艺术的主要形式。以这两年热播的《欢乐喜剧人》为例,这档节目两季共播出了127集,其中小品占62%[2],可以说小品完全是依靠春晚这个平台发展并火爆起来的。1990年与1991年,央视陆续开播了《正大综艺》与《曲苑杂坛》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节目,借由《正大综艺》,中国的综艺节目正式获得“综艺”的名称,从而开创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新形态。《曲苑杂坛》则可谓中国第一档真正意义的喜剧娱乐节目,其中包括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马戏、说唱等,节目更多具有剧场性质,与当下的喜剧综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997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开播,其明星性、游戏性的特质一改中国综艺娱乐节目的风格。此后,综艺节目在国内各大卫视开花。尤其是21世纪之后,借由国外版权引进,各种形态综艺节目竞相出现,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音乐选秀、歌唱真人秀类综艺节目,其“统治”中国电视屏幕长达10多年,直到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升级版限娱令”,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于是,电视人将目光转向喜剧这个颇具中国民间基础的表演形态,形成了新的综艺节目高潮——电视喜剧综艺节目。

二、作为电视的喜剧综艺

从本质上说,喜剧综艺只是综艺节目在新形势下的变体,其所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原则。所以,对喜剧综艺的关注首先应该关注它的电视性,正是基于电视媒介的特征,基于电视节目的运作方法,才使喜剧艺术突破原有的节目形态,在与电视艺术的深度结合中走向繁荣。审视当下国内喜剧综艺的电视形态,我们可以看到其节目特征明显,当下电视节目中所广泛使用的制作模式、纪实片的拍摄方法以及对与观众互动的重视等因素在当中都有所体现。

1.节目模式的置换与原创

与其他类型的综艺节目相比,喜剧综艺的同质化问题要轻得多,在喜剧综艺内部形成几个亚类型,共同创造了喜剧综艺的繁荣。这些亚类型中,有些是其他综艺节目的成熟模式在喜剧综艺中的置换,最为典型的便是明星真人秀竞演模式与素人真人秀选秀模式。这两年活跃的喜剧综艺节目中,《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跨界喜剧王》便是典型的明星真人秀竞演模式,《笑傲江湖》《超级笑星》《中国喜剧星》《我为喜剧狂》则是典型的素人真人秀选秀模式。

另外一些亚类型则是基于某种独特的喜剧类型所新创造的模式,应该说这些新模式对丰富中国的电视节目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比较成熟的有即兴喜剧的剧场模式、语言谈话的脱口秀模式、视频互动的幽默录像模式以及非喜剧明星参演的跨界模式。如《喜乐街》《我们都爱笑》《开心密室》属于即兴喜剧,《奇葩说》《言值大作战》《今晚80后脱口秀》是脱口秀,《博乐先生微逗秀》《家庭幽默录像》《CCTV家庭幽默大赛》是幽默录像。而跨界则是2016年最流行的一种模式,将其他领域的明星引进喜剧表演领域,由此创造独特的明星效应以及喜剧感是此类节目的主要卖点,如《喜剧总动员》的参与者有刘涛、蒋欣等影视剧明星,《跨界喜剧王》除邀请了费玉清、孙楠、李玉刚、周杰等影视明星外,还邀请了邓亚萍等体育明星。

nlc202309090312

2.纪实风格:开放后台与过程展现

如果说真人秀建构了当今喜剧综艺的模式特征,那么纪实风格则构成了当下喜剧综艺的主要形式特征,而纪实风格与真人秀互为表里,推动喜剧综艺指向“真实”的美学导向。当综艺节目走进真人秀阶段之后,“真实”已经成为电视综艺节目的重要话题乃至美学追求,而纪实风格影像则是真人秀指向真实的重要保证。当然,这里所说的纪实风格影像并不是指以长镜头为核心,以质朴为主要特色的纪录片语言,而是指开放后台与过程记录相结合的形式。

在当下的喜剧综艺中,除演播室播出的节目外,节目前期的准备、演员的排练与交流、演出之后演员的情绪状况等这些原本属于电视节目后台的内容都被纳入节目的文本中,形成一个节目过程的伪纪录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度讲,这就构成了一个戏中有戏的多重文本相互参照的节目格局。如《喜乐街》中,观众可以看到演员在后台准备、交流、互动的过程以及导演给演员的指令过程;在《欢乐喜剧人》中,观众可以看到前场表演时后场演员的反应,以及演员在节目间歇为节目所做的准备等,将本来对电视观众来说属于隐藏的后台呈现出来,一方面表现了节目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构成当下综艺节目的重要看点。

3.观众互动与节目的平民意识

当代电视节目尤其重视观众的参与性,以娱乐为导向的综艺节目更是如此,与观众的互动以及节目的平民意识成为当今喜剧综艺的重要追求。前文所提到的真人秀模式以及纪实风格影像无不是完成对明星的揭秘由此“去魅”,从而赋予明星普通人身份,使观众参与节目成为可能。

喜剧综艺与观众的互动方式包括现场互动和场外互动两种。现场互动以观众直接参与节目为主要形式,比较多见的形态是观众作为助演嘉宾或者评委参与节目。其中有一种现场互动方式尤其值得注意,那就是观众的现场起哄。这种起源于剧场艺术的互动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被视为一种不文明的观演行为而受到广泛批评,但实际上,剧场艺术尤其是喜剧艺术非常看重这种现场的互动。在综艺节目中,将起哄展现出来,实际上是回归与借鉴剧场艺术的互动模式。场外互动则以创造话题推动节目宣传为主要目的,无论是节目播出时的互动,还是日常在各种新媒体的互动,无不是借助网络时代的媒介特征,创造话题以提高节目的知名度、收视率与点击率。在喜剧综艺中,场外的互动因素有时会影响场内的节目制作,从而构成新的互动模式。比如在《欢乐喜剧人》第二季播出的过程中,一小男孩因长相酷似岳云鹏迅速爆红,很快这个小男孩便被邀请参加节目并与岳云鹏同台演出。

三、作为喜剧的喜剧综艺

喜剧综艺中的喜剧表演在节目中只是一种“边缘化的表演”,正像史可扬所说,“综艺娱乐节目的明星歌舞表演、明星与观众的喜剧小品和情景短剧表演都是一种边缘化的表演”[3]。虽然是以喜剧为主体,但是喜剧综艺仍然是要服务于电视节目的,我们很难脱离电视节目形态去探讨其中某一出喜剧的艺术性。这种“边缘化的表演”对喜剧来说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借由传播优势,电视媒介取代传统媒介、演播厅取代剧场是未来表演艺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以喜剧为代表的曲艺率先完成这种转变,也使得其在艺术革新的潮流中拔得头筹。

1.喜剧类型的多元呈现

由于北方方言更具普遍性,以及受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文艺晚会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理解的喜剧可能主要是小品、相声以及二人转,由此也构成了喜剧艺术的主要类型。而实际上,喜剧的类型与模式很多,除了以上3种,还有大量喜剧类型不为广大观众所知,这对喜剧艺术的全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而借由喜剧综艺平台,更多类型的喜剧艺术得以呈现。如《欢乐喜剧人》第一季邀请来自香港的喜剧演员吴君如,第二季邀请同样来自香港的默剧演员詹瑞文以及来自台湾的喜剧演员从从与赵正平。《欢乐喜剧人》第二季作为主演出场的喜剧演员达20多人,他们让观众看到了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喜剧艺术以及喜剧演员,这对喜剧的宣传、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创作力量多元化

在移动互联时代,喜剧的创作之难早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喜剧综艺节目制作与播出周期短,对喜剧作品的需求也更为强烈,对优秀喜剧编剧的需求也更为强烈。在高强度的创作压力下,喜剧综艺节目采用多种方法挖掘喜剧创作人才,有些从影视编剧领域高薪挖掘人才,如《欢乐喜剧人》邀请著名编剧俞白眉参与节目;有些则培养新的创作人才,如《笑傲江湖》虽是一档选秀节目,但却在搭建人才的遴选舞台,很多节目参加者都能成为喜剧编剧,《笑傲江湖》第三季的编剧团队便主要是前两季参加选秀的演员。由此,我们看到喜剧创作的新的气象。3年来,《笑傲江湖》从民间找寻了421位素人选手,一共创作了619种喜剧才艺,《欢乐喜剧人》更是在一年的时间里创作了140集的段子[4]。

3.个人艺术向商业化转变

以喜剧为代表的传统曲艺长期以来主要是以一种个人艺术、手艺的形式面向世人,更多是依赖师徒制的传统模式传承,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种艺术样式的发展。在新的时代,喜剧如何完成由个人艺术行为向商业化模式的转变,是很多传统艺术探索的重点,并借由这种转变实现传承模式的改变,从而解决艺术的发展问题。应该说,借由“开心麻花”团队、“德云社”与“刘老根大舞台”的实践,小品艺术、相声与二人转成为喜剧艺术商业化转型的先行者,但是这种转型更多是一种回归剧场艺术的转变,新的商业化应该是电视与网络媒介的结合,唯此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被时代所淘汰。以喜剧为代表的曲艺形式相对简单,文化负担稍轻,其转型也就没有这么大的阻力。毫无疑问,喜剧综艺为喜剧艺术、为曲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而这个平台是一个商业化的平台,将最终促使喜剧艺术由个人艺术行为向商业化模式转变。

对综艺节目来说,喜剧综艺依然存在同質化与商业化、参演明星撞脸、主要喜剧演员反复参加不同的节目等问题。对喜剧艺术来说,创新力量不足,作品网络段子化明显,自身的艺术性、思想性、批判性也很难得到保证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喜剧与综艺的结合尚处于尝试阶段,喜剧综艺对电视节目、对喜剧艺术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借由新的媒介平台,喜剧综艺只要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喜剧艺术的发展就会迎来新的天地。

[1] 倪钟之. 中国民俗通志·演艺志[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豆欢欢. 浅析喜剧综艺类节目的发展之道——以《欢乐喜剧人》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6(16) .

[3]史可扬. 影视美学教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4]殷茵. 原创喜剧综艺:避免套路,才有出路[N]. 新闻晨报,2016-09-07.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及应对建议 篇4

何谓经济的“新常态”

从字面上理解, 所谓经济的“常态”应该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稳定性状态”的简称。显然, 这里隐含了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概念, 即所谓经济的“常态”应该是一个经济体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内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稳定性状态”的简称。依此定义, 经济的“新常态”, 由于有一个“新”字, 那就一定是相对于“上个时期或阶段”经济运行的状态而言的, 或者是相对于“历史时期或阶段”经济运行的状态而言的。我们知道,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不仅在维度上难以穷尽, 而且在内涵或形式上也无法完全控制或重复, 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不可能简单重复。从这个意义上说, 有别于“上个时期或阶段”的经济运行状态, 一旦趋于稳定, 并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那就是经济运行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根据上述经济新常态的界定, 我认为, 国际经济是否已经进入新常态, 一时还很难下结论, 主要是世界各国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差异过大, “东方不亮, 西方亮”, 增长速度此起彼伏, 全球平均增长速度比较稳定,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资料, 1978—2007年全球平均增长速度为3.8% (以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的各国经济总量为权数, 加权平均的结果, 下同) , 2011—2019年 (其中2014—2019年为预测值) 的平均增长速度也是3.8%, 而且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经济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尚未形成气候。但中国经济则确实已经进入新常态。当下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始于2011年, 大概可持续到2025年。它是相对于上一个发展阶段, 即改革开放前32年 (1979—2010年) 而言的。

中国经济新常态阶段的特点是:

第一, 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但仍将保持在7%—8%的中高速。与改革开放前32年年均增长9.9%的高速增长阶段相比较, 年均增长速度大概回落2—3个百分点。但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相比, 这一增长速度仍处于领跑状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2014年10月的最新预测, 2014—2019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为3.9%, 其中发达国家为2.3%, 新兴经济体为5%。

第二, 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旧发展方式正在让位于以转型升级、生产率提高、创新驱动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可持续、包容性发展。中国经过前一个阶段的高速发展, 资源、环境、社会保障问题的制约日趋严重, 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旧发展方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一是资源消耗大, 资源约束日紧。2013年, 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为12.3%, 但能源消费总量占20%, 粗钢占44%, 水泥占57%。淡水、耕地、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可再生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石油可开采储量、人均天然气可开采储量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原油、铁矿石等主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 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逼近60%。二是环境污染严重。我国现有近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安全饮用水, 近6000万城镇人口饮用水水源水质不合格。邀请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成为百姓申诉河流污染的调侃手段。土壤污染面积大, 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污染较重。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资料显示, 中重度污染耕地已达到5000万亩左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严重, 雾霾等极端天气增多, 已成百姓的切肤之痛。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近80%以上的草原出现退化, 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7%, 生物多样性锐减, 濒危动物达250多种, 濒危植物达350多种, 生态系统缓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四是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 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大国。五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虽然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已经普及城乡, 但保障水平偏低且不平衡, 保障体系分割较严重, 距“兜住底、易流动”等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总之,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被迫展开, 告别前一阶段不顾资源短缺、竭泽而渔、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 忽视环境保护的污染性发展, 透支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透支性发展, 正在逐步转入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 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在逐步转向依靠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和开拓创新。

第三, 经济增长结构发生变化。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 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 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 我国第三产业 (服务业) 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 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前三个季度, 这一比例继续上升到46.7%。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 消费率明显上升, 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内需与外需结构发生变化, 内需占比增加。2012年,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从今年前三个季度数据看, 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8.5%, 又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

第四, 国际经济环境较紧, 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始于2008年的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衰退已经六年了, 但世界经济仍未能摆脱危机的阴影, 还处在艰难修复阶段。美国经济稍好, 已经进入初步复苏的轨道, 但美元的国际地位遭受挑战, 国内政府债务问题、财政预算赤字问题、经济发展的均衡问题等也远未解决。欧元区经济仍在与衰退作斗争, 高企的政府债务负担、主权国家的协调困难、长期居于高位的失业率、德法意等领头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等等, 都让关注国际经济和欧元区经济的人揪心。日本经济在安倍刺激政策的作用下, 虽有一定起色, 但由于金融流动性过剩、财政赤字庞大、政府债务率高达2.5倍, 加上劳企关系、银企关系、创新动力等深层次矛盾并未解决, 消费税率不断提高等, 日本经济的前途也很难被看好。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经历了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国际市场剧烈波动后, 还没有恢复元气, 增长速度有一定反弹, 但与危机之前和危机之后的头几年相比仍较低。这意味着国际市场需求不足。而发达国家危机后进行的所谓“再制造业化”, 以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要素成本优势的相对增强, 则意味着世界经济的供给能力, 特别是与中国制造业竞争的供给能力加强了。另外, 人口老龄化这一对供给和需求有双重打击的重要因素, 已经开始长期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日本人口老龄化率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高达25%, 欧元区的人口老龄化率为20%, 美国人口老龄化率也达到15%。新兴经济体大国俄罗斯的人口老龄化率超过15%, 我国的老龄化率也达到10%左右。老龄化导致创造财富者日寡, 享受或消费财富者日众, 加上社会保障福利条件的刚性约束, 经济增长放缓、社会矛盾尖锐恐难避免。虽说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创新、提高退出劳动年限、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配置等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负面影响, 推动发展, 渡过难关, 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了人类创造潜能之巨大, 但是, 人口自身老化所带来的挑战绝不容低估, 这是人类历史从未经历过的。此外, 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入WTO所带来的红利经历了数十年的释放之后, 也正在相对减弱。因此, 至少在未来15年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将不及前32年。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应对建议

面对经济新常态, 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 要正确认识新常态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 要从思想上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在经济新常态下, 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放缓了2—3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摆脱过去那种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粗放型模式, 转为依靠结构优化、生产率提高、开拓创新型模式。这对于习惯于旧模式的我们来说, 是不得不接受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 主动进行调整。一是发展规划不宜太野心勃勃。二是改革的推进不宜太过激进。三是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效益。另一方面, 也要看到新常态下的机遇, 建立起足够的信心。尽管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 但中国面临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较有利。一是仍处在新型城镇化的黄金阶段, 无论是30%以上的城市户籍人口, 还是53.7%的城镇化率, 从总量上远低于经济发展阶段应有的水平, 加之城镇化的质量差距,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 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与此相关还有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二是人口红利, 特别是潜在的人才红利依然较大。三是体制改革红利依然较大。四是对外开放仍可释放足够的动力。五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下, 政府间相互竞争的红利依然较大。因此, 我们认为, 新常态下的“紧日子”, 应该, 也可以是过得去的“紧日子”, 是可持续且比较健康的“紧日子”。

第二, 要更加精心地应对社会矛盾。过去积累的一些矛盾,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会逐步凸显出来, 而作为托底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手段还相对比较滞后。因此, 面对各种社会矛盾我们必须更加精心地应对, 以免因小酿大, 因局部而失全局。

第三, 要勇于改革创新, 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尽管我国经过30多年的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 但相对于实际需求, 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做出了总体部署, 关键是要加以落实。应对新常态必须向体制改革要红利。要通过改革, 使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趋于现代化,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成员。信息化背景下的科技创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唯一法门利器, 既要鼓励自主科技创新, 又要注意引进和利用世界科技创新成果, 信息技术、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利用等均是重要突破方向。

第四, 要继续挖掘人口红利, 创新利用人才红利。尽管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老龄化在加重, 我国人口红利正在衰减。但是,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逐步提高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劳动参与率、逐步提高总和生育率 (如单独二孩政策) 等措施, 拉长人口红利释放期, 减小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另外, 在现有人口结构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 如企业改革, 人员流动和教育培训等, 充分挖掘、培养和形成人才优势, 开发和利用人才红利, 即“人口质量红利”。根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和年度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资料推算, 2013年末, 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已经超过1亿人。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研究人员总规模”在2010年达到121万, 首次超越美国的119.8万人, 跃居世界第一位。而且中国高端劳动力人才的成本相对较低。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上述人口质量红利, 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在新常态下实现知识驱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驱动型的较高质量增长。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篇5

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教授刘春。我们今天讲座的主题是《“两学一做”:新时期党员学习教育的新常态》。围绕这个主题,2016年,中央决定开展在全体党员中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它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学习教育的主要措施、注意事项等等,我们做一个梳理。

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大问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大家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文件,这个文件作为通知发到全党,因为这次学习教育面向每个党员,要求我们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开展好新的一年“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根据学习教育方案的要求和部署,主要考虑什么呢?从哪些方面出发做“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呢?这个通知里讲的很清楚,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这是中央发的通知,讲到为什么要开展这次实习教育。

2016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它的重要性、必要性,从这个学习教育方案中,我们要把握哪几条来理解它的重要意义呢?大致上是下面四个方面。

(一)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途径

首先第一个方面,“两学一做”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途径,这是第一点。我们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年多的时间,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主题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大字: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三年多来党的建设的核心主题: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意味着,从严治党针对的是全党,覆盖的是我们各个层级、各行各业的党组织,它所针对的是我们每一个党员,这才叫全面。根据过去三年多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推进,我们知道,我们主要是在指导思想、领导机关、领导部门、干部队伍大刀阔斧、快速推进,可以说这三年多在从严治党,尤其是反腐倡廉方面快马加鞭、风雨兼程,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刚才说了,从严治党是全面的,要全覆盖。2016年,总书记在1月12号的重要讲话中特别提出来:全面从严治党在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什么呢?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这是今年的一个重点任务。我们知道,全面从严治党讲的是全覆盖,而前面三年多,我们的重点在领导干部,在领导机关,在管理部门。这个时候也造成了人民群众、广大党员的好评,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我们知道,既然是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领导机关、管理部门,那是重点不假,但是要落实全面,应该是党的组织全覆盖,这就需要向我们基层延伸。这个任务就提出来了,所以我们说,2016年全面从严治党是向基层延伸,这就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的空间和舞台要向基层拓展。既然是延伸、拓展,空间要扩大,舞台要拓宽。那就得有抓手,就得有延伸的事,有实践做依托。所以开年之初,中央决定在全党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首要的保障措施、首要的重要活动,两学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学是手段,学的目的是什么?学的目的是做合格党员。一说到合格党员,每一个党员都在其中,谁也不在这外头。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党员在什么地方活动?在基层单位,在社区,在企业,在事业单位,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中,在农村,这不都是基层吗?所以,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自然就凸显了我们开展“两学一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以我们说,第一个重大意义,“两学一做”是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拓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是一个合乎全面从严治党,合乎逻辑的自然过程。它肯定要走到这一步,全覆盖。

(二)是巩固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成果的重要措施

“两学一做”重大意义的第二个方面,“两学一做”是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的重要措施,这是第二个重要方面。我们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大一结束,时间不久,全党就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年初,中央又发出通知,在全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无论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都取得了巨大成果。这些活动都是什么?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手段和具体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感觉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党严了,标准严了,要求也提高了。怎么体现出来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点是谁呢?重点是领导干部,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记住,重点是领导干部。尤其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重点是领导,为什么?你得走群众路线,这是它的主体、重点。这几次活动都是领导,但是这里边问题又提出来了,领导干部队伍经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尤其是“三严三实”教育,认识提高了,党规、党纪也逐步掌握和严格执行了。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下,我们整个党风纪律有了很大改善,这都是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的重要成果,自然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成果怎么巩固下来?怎么坚持下来?过去一再说,党的建设的好多活动属于什么?叫做大有刮风式,活动一来,上下都重视。风头过后,又归于平静,甚至很多问题又进入大数人的视野,慢慢的很多问题又故态复萌、卷土重来。这自然提出一个问题,成果怎么巩固?怎么维持?怎么坚持不懈的发挥作用?

所以我们看,要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这个成果坚持不懈,能够巩固下来,必须把我们这些活动的舞台和面儿延伸和拓宽,决不能仅仅限于领导干部,因为这本来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内容,全面从严治党面向的是全党。大家知道,领导干部有高标准、严要求,逐步达到了,出现新气象。但是这个新气象、这个成果要想巩固下来,还要发扬光大,直接发挥作用,靠什么保障?光靠领导干部行吗?不行。要靠全党的作用,要靠发挥全体党员的积极力量保障和推动,要靠广大党员的监督和参与。所以我们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广大党员参与,广大党员作为主体,是我们所有党员谁也不能例外的一个全覆盖的专题教育。这个专题教育开展起来以后,可想而知,不就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那些好方法,把“三严三实”那些教育的好成果能够融会贯通、顺理成章地在“两学一做”中贯彻落实和坚持下来。而且关键是这些成果有没有大家参与?尤其是“两学一做”的主体,我们一再强调是全体党员。这次学习教育并没有说主要是领导,是全体党员,这样,全体党员参与进来,大家都作为主体,都能够对取得预期成果做出贡献。同时,每个人要承担一块责任,这不就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的成果融会贯通、顺理成章的落实和体现出来了吗。

所以我们说,中央发的通知里说“两学一做”是巩固、拓展(延伸)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成果的重要措施,这个意义应该说非常重大。这是第二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三)是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手段

第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呢?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是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手段。我们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开展“两学一做”专题的教育方案,方案里边特别强调学,学什么?要带着问题学,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现在我们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做,怎么做?要针对问题改,针对问题来做,得纠正实践中的一些不良作风,在遵守党规党纪上的一些不良习惯,或者是一些不良现象。所以两学和一做都是针对什么?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学一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问题导向、问题倒逼才开展的,重点是解决问题。我们现在存在哪些问题呢?这一点在方案里列的很清楚,在思想上,党性的锻炼现在很多党员不重视,思想上放松了,甚至连自己的身份:我是一个党员,应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这样的认识都退化了。组织上就不用说了,组织上一方面,固然跟我们的认识不到位,使得在组织建设上,尤其到基层,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另外一方面是改革开放,比如党员流动,我们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变动也很大,对我们的传统组织形势形成了挑战,怎么解决?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次方案里讲到,要统计、检查各个地方口袋党员的问题,什么叫口袋党员?把组织关系装在口袋里,也不接转,到处在社会上转悠。这样的党员还叫党员吗?大家知道,脱离了党的组织,就算你原来是个党员,怎么发挥党员的作用?怎么接受组织管理?这回口袋党员成为我们现在组织建设上要解决的问题,这不都是基层的问题吗。作风纪律更不用说了,我们在一些基层单位、一些地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什么不像过去突出了?人们对党员的道德形象也不像过去高了,对他道德上的认可度过去认可度高,现在为什么低了?作风上松散稀拉,纪律上也是稀稀拉拉,不严格遵守纪律,久而久之,党员的形象能高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度能高吗?当然就低了。所以“两学一做”是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这是很大的一个重点。这是第三个方面的意义,“两学一做”带有很大程度上的问题导向,解决问题的选择。

(四)是落实党要管党要求的重要举措 第四方面的重要意义,“两学一做”是落实党要管党要求的重要举措。我们知道,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党建主题,全面从严治党首先突出的是什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针对的是什么问题?党要管党要解决的是党不管党这个问题,什么叫党不管党?比如党员队伍稀松散漫,没有纪律性,长期不能够有效的组织发挥作用,原因在哪儿?原因在于党委不抓,党不管党,我们搞改革开放,搞经济建设,搞社会建设,尤是其我们一些基层领导机关,还有党委,这也管那也抓,唯有自己的队伍没有抓起来,整个队伍一盘散沙。在一盘散沙的状态下,谈何从严治党?没有保障,所以从严治党的前提是党要管党,这是各级党委领导的第一要务,是管理和组织自己这批人,所以“两学一做”是党要管党的重要手段。

通过“两学一做”落实党要管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通过“两学一做”,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要求,“两学一做”不就是学习教育吗,学习教育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手段,这是抓手。放弃了学习教育,没把它置于重要地位,就等于放弃了抓手。本来这个队伍你要抓,就能够成为一个整体,严整有序、纪律严明。如果不抓,就四散松散,人人都东倒西歪,作风稀拉,所以“两学一做”凸显的是党要管党,抓队伍,抓党。通过“两学一做”推动党的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前边讲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集中在党领导干部和管理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两学一做”就是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向多数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另外,过去我们讲学习教育都是集中做一次报告,集中一段时间,这个专题教育讲的是日常要成为制度。这也称为经常,这样就把队伍延展组织起来,把纪律强化起来,真正使得我们党员这一批人成为坚强的力量、一种有序的组织形势,这是党要管党的意义。所以我们说,开展“两学一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现实意义。我们从刚才谈到的四个方面,也就是中央这个学习教育方案通知里边特别强调的,这是我们要谈的第一个大问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

第二个大问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这方面内容在中央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的通知中做了全盘部署,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体要求顾名思义,就是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总的要求,总的标准,总的标志。开展这个专题教育、这个实践,都要根据总体要求的具体标准、要求来做,总体要求的内容主要是下面几大方面。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

第一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我们知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想建设、政治建设方面。这一条要求我们在“两学一做”过程中,真正把“两学一做”的组织推展作为党的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大任务来抓,也就是说,它的重要性上要充分重视起来。在这个方案里也讲的很清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突出正常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要用心用力、抓细抓实,要抓的细、抓的实,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这段话总的要求首当其冲。首先我们看,“两学一做”不是一次活动,这个非常重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一个日常的、经常的实践,但我们不能按照传统上的活动来理解。因为你要把它理解为一次活动,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搞活动,活动搞完了,学习教育不就完了嘛,所以容易使人们形成这样的结果:看作是一次活动,以一个阶段性任务一样,这样一来,搞完了就完了,它的成果应该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发挥作用。那你不被人重视,所以这次这个通知里讲的非常清楚,不是一次活动,它是一个正常教育,而且要真正把“两学一做”作为思想建设、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它是一个日常性的实践,一个经常性的工作,而不是一次简单的有开头有结尾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两学一做”的认识上,一定不能按照传统的形式化的、城市化的那种似乎做完就完了、就过去了的传统思维和观念来理解。为什么中央做这个要求?总体要求首要是这个,为什么?“两学一做”我们知道,学党章党规,有完成时、有结束时吗?没有。你要当一次活动,就有开始和结束,有现在进行时就有完成时,那叫活动。我们知道,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学习和践行党章、党规有完成时吗?没有。你无时无刻得学,这是一学。另外一学,学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总书记系列讲话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中探索的重大成果,是中国突出社会主义在我们当前这个阶段的重要体现形式。所以这一次方案里讲得非常到位。首先,要用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武装我们全党党员的头脑,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学系列讲话有完成时吗?有结束时吗?没有。第二点,学系列讲话不是一次活动,它必须也学在日常,抓在经常。这是做合格党员,为什么中央说这次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而是一个日常、经常性的教育?因为我们知道,做合格党员有说做一次、两次的吗?当然没有,你永远得做,有完成时吗?有结束时吗?说我从今天开始不做,这不是开玩笑吗。做合格党员是一个永远进行时,你只要是党员,就应该按照合乎党的标准来做,这是一个永远进行时。所以我们看,“两学一做”没有一个完成时的问题,没有一个结束时的问题,自然它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有开头、有进行时、最后有结尾的这么一次活动。总的要求就是要从认识高度上真正重视起来,抓在日常,落实在经常,严在经常,这是总体要求的第一点。

(二)基础在学,关键在做

总体要求的第二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这是第二项总体要求,第二项要求非常清晰地回答了学和做各自的定位以及二者什么关系。方案里讲的很清楚,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因为学就是思想建设,遵从党章,遵守党规的基本要求,这就讲到做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言一行要符合党规党纪,要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这里边的两层关系就是:学是基础,做是关键。这就讲清了学和做的关系。我们知道,两学: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目的是什么?目的不是为学,学习永远是手段,所以两学的学是手段,是前提,是基础,基础在学。既然它是前提、是基础、是手段,它为了服务一个目的,什么是目的呀?做合格党员是目的,学是为了做,它的落脚点在:做合格党员这个事上,所以做是关键。这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说花大气去学,在两学上要花时间,花力气,也很重视。但是最后没有在做上体现出来,那学的意义、学的价值自然也难以体现。所以两学的价值、意义,最后体现在我们每个党员都做合格党员,这才是目的,才是“两学一做”真正追求的状态。

第二个总体要求告诉我们两学和一做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基础,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目的,这个关系我们一定要认清。我们在两学下大工夫,思想建设做好,高度重视,每个党员都重视起来。最终体现在做合格党员的行动中,使得我们都成为合格党员,保持合格党员的状态和风貌,这就达到了“两学一做”的目的。这个关系这么一梳理,学习教育方案专门讲了,学和做的关系怎么正确处理?重点在哪些地方?要教育、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目的在做,这是落脚点,做是真正的目的。

怎么做?四大方面,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这是一。

第二个,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四大意识,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有这四大意识,为什么?这四大意识的核心是政治方向,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就是我们的一言一行不能违纪,因为我们的纪律就是底线,这是第三个方面。

第四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要有担当,有作为,要履职尽责。我们知道,不担当、不作为,能说是做合格党员的表现吗?你不作为,懒政怠政,不负责任,就不合格,所以这个专题教育方案对于怎么做也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两学一做”:新时期党员学习教育的新常态(中)刘春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

(三)增强针对性,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

上面是“两学一做”总体要求的第二点,下面第三点,总体要求第三点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增强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这是第三点,在前边我们也涉及了。“两学一做”学是手段,学是基础,做是目的,做是关键。学是不是抽象的、无方向、无目的、无针对性的学,按照中央发布的专题教育方案的要求,必须是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学,我们知道,学习贵在于有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你的感受、领悟都会大打折扣。为什么?因为学习过程中讲的那些事你缺乏针对性,所以也就难以把握、难以理解。最后学了半天,水过地皮湿,等于没学。我们知道水过地皮是讲的什么?太阳出来一晒,等于又没过水。这种学习是没有效率的,也没有意义。所以这次“两学一做”的学特别提出来针对性。我们各行各业、各个部门,我们的党员队伍里当今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尤其是我们党员队伍中思想认识上,大家的心理状态上,都有哪些问题?比如我们很多党员有疑惑,当前很多问题得不到解释,相互之间争的也很激烈,既然有这些认识上问题,那我们就带着问题学,这样一来带着问题学,学不就有针对性了吗?学有了针对性就等于学习有了靶子,学习有了依托,这样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也好,学习的一些党章党规里规定的规范也好,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结论也好,他才会理解的深刻,才会在我们的思想上刻出印子,才能真正领悟到学这些内容的意义何在,它对我们实践的指导价值又体现在哪里?这就是有针对性学的意义,所以带着问题学。

做,要针对问题改,这个是做合格党员,什么意思?就是在一言一行的过程实践中,你得针对那些不合格的事,怎么纠正,怎么防范,怎么预防等,这就是针对问题改。如果不针对问题改,做合格党员和我们在现实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没关系,结果大家对所谓的做合格党员轻飘飘,也没有针对性,也没有什么问题导向。最后,合格党员那也都是走过场、做样子,不可能真正在实践中可持续的巩固下来做合格党员,问题没解决,存在的问题还有,怎么能说合格呢?充其量是暂时做做样子,这就不符合“两学一做”的目的。所以第三个总体要求:学带着问题,做要有针对改,改正问题,针对问题。

中央颁布的学习教育这个方案里列了哪些突出问题?我们当前面临的很多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共性的,主要是四大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这是第一个,理想信念模糊动摇。什么叫模糊动摇?比如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等于信仰没了,这不就是思想信念上的问题嘛。对中国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没信心,没主心骨,心里上没有依托,没有依靠,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信心的支柱。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更是大问题,什么大问题呢?思想认识上的大问题,大家想一想,封建迷信这些活动是典型的精神空虚,一个精神充实的人,有追求的人,有健康心理的人,他能信迷信的东西吗?只要信那玩意了,都是精神空虚,这就是问题,那这个现象我们在实践中也存在。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就是党员意识不强,主要是看齐意识不强,缺少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没有觉得自己是党员,混同一般群众。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混同于别人,甚至还不如群众。这就很严重了,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我们知道入党的时候,誓词里按时缴纳党费,结果有的人到今年,不缴纳党费好几个月好几年。大家想一想,这最基本的做党员都做不到,怎么能说他是合格党员呢,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这第二个方面,属于党的观念、党员意识问题,要解决这个。

第三个方面针对什么?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泊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宗旨。可是一些人利己主义严重,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这和党的宗旨是违背的、相矛盾冲突,这是大问题。宗旨观念淡薄,当前也是有很多出入,这是第三个方面。

第四个方面,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正的问题。精神状态劲头起不来,精神萎靡,按理说共产党员精神状态要积极向上,还要给别人带头,可是咱们现在好多人存在什么呢?工作消极懈怠,不作为、不会为、不善为,逃避责任。

最后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现在确有一些党员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注重个人品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我们知道,“两学”其中一学就是学党章党规,这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里专门就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造成恶劣影响的,就得处分。因为作为一个党员,你的道德标准应该比普通群众高,结果有的人还不如一般群众,如果不针对这些问题,不着力预防、纠正,“两学一做”等于没有针对性。所以总体要求的第三叫做要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而且学习教育方案里边还专门议了一些共性的几大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重点预防、重点纠正。

(四)五个坚持

总体要求的第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第四个方面的总体要求集中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两学一做”的组织方式和组织手段。我们知道,“两学一做”面向全党,全覆盖,每个党员都在里边。这规模大了,比原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的对象参与的主体大多了。因为前面这些活动的重点都是领导,既然规模这么大,面儿这么广,怎么组织?怎么开展的起来?怎么有序推进?就是组织方面的要求,学习教育方案讲的很清楚,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正面教育就是即使我们是针对问题,也要从正面教育出发。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过去为什么什么搞运动,运动一来,人人过关,每个人都得排队,为什么?过去那个运动基本上叫做政治运动,这是我们吸取的一个教训。“两学一做”尽管要解决问题,纠正问题,要预防一些不该出现的事,做合格党员,不合格的事不能干,但是我们的出发点是正面教育,不是为了整人。退一万步讲,就算违了纪、违了规的党员,按照党纪的处分。我们的纪律处分条例里讲的很清楚:不能一棒子打死,也是治病救人。我们严格执纪是为了治病,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救人,这都是正面教育的思路,是我们党的一个成功经验。如果说解决问题是为了整人,最后跟过去那种所谓的教训的那种政治运动,那个教训可深刻了,要吸取。

再就是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我们知道知行合一,这是我们办事、做事包括做人的一个重要原则,这里边很重要的就是讲,学和做不能脱节,咱们前边一再讲到,为什么学是基础,做是关键?这二者不能脱节,一脱节就知行不合一,学的挺好,记不住和不做,这不叫知行合一,这叫知行矛盾、知行对立,就不符合方案提的要求。

另外,坚持问题导向,对于我们各行业、各部门,不论什么单位,既然是开展专题,开展学习教育,那要带着问题学,这个问题是什么?是别人的问题吗?不是。这个问题是我们自己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实实在在我们本部门、本行业的问题,要注重实效,否则淡而化之,谈的都是别人的事,到了我们自己这儿,一概轻描淡写,就这么过去了,最后解决不了问题。所以问题导向注重实效,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总体要求。而讲到这儿我们都知道,既然是面向所有党员,每个人都不能利于事外,要把自己摆进去。我们自己、我们这个单位、我们个人,在认识上有不到位的地方,怎么体现?自然就提出来了。

再有就是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我前面一再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重点是领导,这一次是全体党员,包括每一个党员群众。但是党员群众怎么参与进来?怎么组织起来?怎么把大家的学习劲头调动起来?关键在谁?关键还是领导。所以总体要求讲到,尽管这是面向每一个党员,参与的主体是所有党员,是群众。但是,领导的地位和领导的角色决不是可有可无,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扮演重要角色,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另外就,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

这是第四个方面的总体要求,讲的是这么大规模的学习教育,牵涉到这么多头绪,牵涉到这么多人,怎么进行?科学、合理、有序、严整的组织。怎么有序推进?怎么把它产生的成果巩固下来?坚持不懈,长期发挥作用。关键是什么?关键要科学的组织。所以第四方面讲的是我们怎么组织,这次“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参照这个,这是总体要求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两学一做”总体要求的四大方面我们就谈到这儿。

三、“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内容

第三个大问题,“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内容,“两学一做”既要学还要做,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央颁布的《学习教育方案》里专门做了部署,“两学一做”是三大方面的内容,这三大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相互转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学一做”我们一定要带着全面的观点、全局的观点、综合的观点来学、来做,而不能对这些内容孤立的、个体化的对待,而应该站在它们彼此相连、相互贯通、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的角度。咱们前面讲,两学学了半天,成果也很大,最后体现在哪儿?体现做合格党员,看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相互转化,所以它是融会贯通,有机整体。

(一)学党章党规

第一大方面,学习党章党规。我们知道,“两学一做”第一学是学党章党规,顾名思义,学习党章党规的第一个要学党章。学党章学什么?在学习教育方案中,可以说部署和规定的很清楚,要着眼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逐字逐句通读党章。我们注意,在方案里写的非常清楚,学习党章要通读,通过这些方式,使得我们每个党员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入党誓词。党员入党是要宣誓,宣誓的时候那些誓词应该牢记在心,不能遗忘。很多人把誓词的内容都忘了,忘得一干二净,后来包括违法、违纪好多事,都是违背了誓词的要求,所以我们现在学习党章,就是促进大家牢记入党誓词。誓词是什么意义?誓词就是承诺,你入党的时候,对党是有承诺的。这个承诺是今后你一言一行的出发点,一言一行的规范。你不能违法,做不到就不要承诺,承诺了就要做到,有诺必践。入党誓词讲的是我们要加强我们对誓词的责任感,要有誓词意识,一言一行不能违法,要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义务和权利,引导党员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学党章是这样学,这样做,按理说这都是基本要求,党章什么内容你得清楚,党章的要求是基准,达到了没有?这都是基本要求。

学党规,在中央颁布的学习教育方案里,党规指的是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我们知道党内法规是成体系的,现在内容可以说越来越多,为什么?随着我们党员的实践,尤其党员的言行规范范围越来越广,随着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党内法规客观上也越来越多,在这个学习教育的方案中,特别点出的党规是什么?一个《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再一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一则一例是去年10月份中央审议通过的,今年1月1号正式生效实施,2016年是一则一例生效实施的第一年。作为共产党,为什么特别列举出这两份文件?因为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做什么、必须干什么,这些在哪儿写着呢?在《廉洁自律准则》里。作为中国的党员,必须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到哪儿去找?准则。准则一个前言八个条文,讲的非常清楚。前言里讲了四个必须,就是你必须要做到的,从理想信念到作为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传统美德,要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八个条文前面四条是对党员,8700多万每个党员的要求,每个党员第一条是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八条中后四条是为领导干部,必须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看《廉洁自律准则》,因为它都讲全了。作为共产党员,也包括共产党员里的领导干部,很多事情是防止不能出现的,要注意的,不能干的,要提高这一块的意识和观念,看什么?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因为在关于党纪的法规里,规定的都是党员不能干的注意事项,不能碰,这一则一例,一正一反,一个正面清单一个负面清单,不就是规范我们的言行。“两学一做”尤其做合格党员,什么叫合格党员?就是你的一言一行按照《廉洁纪律准则》来做,这就是合格党员。《廉洁自律准则》是个标尺,什么叫不合格?我们现在合格为了防止自己不合格,要脑袋里有根弦,要提高纪律观念,就要看《纪律处分条例》,这一则对于什么是合格党员,怎么做有直接的引导意义。

这次学习教育方案中关于党规中央特别列了这两份文件,尤其在注意底线、防患违纪上,学习教育方案特别点了,要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而且列了反面典型,要从***、***、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就是周、薄、徐、郭、令这五个人的违纪、违法案件中吸取教训。我们知道,这五个人违反了什么?首先,违反了《纪律处分条例》,不能干的他都干了,要从这里边吸取教训,肃清恶劣影响,发挥正面典型的激励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我们有正面典型,那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的导向。同样,反面典型起什么?起警示作用。学党章党规最终要通过学习,践行党章,要注意防止违纪违法的事情发生,真正做合格党员。所以,“两学一做”的第一个内容就是学党章党规。而且这里边有重点,这是学习方案的要求。

(二)学系列讲话

学习方案里讲到“两学一做”的内容,学习教育内容的第二个方面是学系列讲话,就是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里边有重点,重点是什么?就是着眼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这都是重点、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以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导党员深入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且方案里特别谈到,学系列讲话还要在学习中注意,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不能孤立地学,不能就学习总书记的讲话而学习总讲话,要融会贯通,怎么融会贯通?方案里讲的非常清楚,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同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这叫融会贯通,要结合起来。因为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精神也有来龙去脉,有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它不是孤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学习就必须和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学毛泽东思想、学邓小平理论、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党的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等。

在学习教育方案中,关于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点、方法是什么,以及怎么学,都做了规定,而且非常清晰,这就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的第二个方面。

(三)做合格党员

第三个方面是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三大方面,前面两个方面都是学,学和做什么关系?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学是手段,做是目的。第三个方面,怎么做?这里讲了合格党员标准是什么?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按照学习教育方案的规定,做合格党员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今天,“两学一做”是在我们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一系列新变化的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学习教育,这里边要突出什么?突出在新时期、新阶段、新的环境,对共产党员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脱离现实。因为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现实,脱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对共产党员的新要求也就丧失了做合格党员的针对性和基本前提。最后什么后果?做合格党员就变成抽象的,没有任何现实针对性的一个标准,“两学一做”的意义和价值自然会受到局限,所以,《学习教育方案》讲的非常清楚,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要突出坚持以知促行。

这个方案特别讲到了,合格党员要做到四讲和四有,这是对什么叫做合格党员在《学习教育方案》中很重要的标准。“四讲四有”是什么?做讲政治有信念(主要讲的是理想信念,思想认识)、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合格党员是“四讲四有”。“四讲四有”这几大方面都涉及到了,讲政治有信念讲的是理想信念,政治方向;讲规矩有纪律,讲的就是纪律规矩,纪律规矩,纪律严明;讲道德有品行,作为共产党员,用高尚的道德要求自己,一言一行尤其在社会工作中,社会实践中,要讲品行,共产党员的道德标准要高于群众,这样才有道德上的号召力;讲奉献有作为讲的就是有责任、有担当、有贡献,有贡献才是共产党员,不履职尽责,不勇于担当,叫什么合格党员,这叫“四讲四有”。做到“四讲四有”,是不是就是合格党员了?是的,按照学习教育方案的要求,提出了“四讲四有”。既然我们以“四讲四有”作为标准衡量是不是合格,我们着重在哪些方面来完善和做?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这五方面一个是强化政治意识,第二个是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三,践行党的宗旨。第四,加强党性锻炼、道德修养。最后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这是从五个方面来做合格党员,来实现“四讲四有”的要求。

这是关于“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内容,三大方面。

“两学一做”:新时期党员学习教育的新常态(下)刘春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要措施

好,上面是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下面第四个大问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要措施。根据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的要求,对开展“两学一做”在组织措施、推进的手段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部署和规定。我们知道,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大规模的学习教育,这是一个面广、牵涉行业、部门都非常多的复杂环境,需要有规范的措施和明确的程序要求,总体上叫学习教育的主要措施。怎么组织?采取哪些手段?根据学习教育方案的部署和规定,我们今年“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在措施上主要是六大方面的措施,这六个方面息息相关,彼此互动,不可分割,我们看六个方面都是什么内容。

(一)围绕专题学习讨论

首先第一个措施,围绕专题学习讨论,这是“两学一做”组织和开展首先要学习讨论。“两学一做”,就是要从学字入手,从开展学习活动来开始组织。但这个学习和讨论不是漫无目的,我们想学或者想讨论什么,大家商量定了,它是有主题的,一定要围绕主题,这个主题确是根据“两学一做”,尤其是做合格党员的要求,前边我们讲总体要求不就谈了,做合格党员特别要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围绕新的阶段、新的环境对党员提出哪些新标准,这才是学习讨论的主题。学习怎么开展?讨论如何进行?要求都是什么?在中央发布的学习教育方案中都有明确的部署。

首先我们看学习讨论,要求是什么?把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每个党员是“两学一做”的主体,我们前边一再讲全覆盖,谁也不能置身事外,要把自己放进去,你是主体。但是自学和集体学习都是有要求的,尤其自学,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明确自学要求,引导党员搞好自学,集中学习、自学两个方面结合,自学不能放任自流,要明确要求。集中学习要采取哪些形式?这就是我们党的学习制度里边重要的,尤其党的组织制度里叫做“三会一课”的制度,这个在方案里的解释都很清晰,也很具体。三会一课,这一课我们知道是党课,上党课,那三会是什么?三会第一个:支部党员大会。我们每个党员都在一个支部里,参加活动,所以支部就是单位,支部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个组织依托,所以要依托支部的党员大会开展学习,这是一会。第二个是支部委员会,支委会。第三个是什么?党小组,这就是三会了。然后加党课,三会一课,我们坚持多少年了。而且党小组要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定期。这提出要求来了,说我想起来开一次,大家没时间就算了,那不行。要定期,要做出严格计划,不设党小组的以党支部为单位集中学习。我们知道,有的支部的人很少,它底下没有党小组,一些特殊企业、基层单位,党员人数少的支部,以支部集中学习。党支部起码多长时间开一次会?在方案里都规定了,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什么意思?一年起码要开四次。这个数量规定了,是硬约束、硬指标,是你想还是不想,而是你每季度都要开。每次围绕一个专题组织讨论会,什么意思?因为前边我们一再说,“两学一做”,每个党员都是参与主体,都应该放进来。所以这个会要集中开,要围绕专题组织研讨。学习讨论紧密结合现实,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的实际,联系现实,不能对空,而且老说别人,那不行。要从说自己开始,看自己在新任务、新条件面前,能否坚守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宗旨。要把自己放进去,能否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这都是具体要求。能否努力追求高尚道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否自觉做到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规矩。能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积极为党的事业担当作为,这些都是就咱们前边讲的,学习包括集中讨论,都要有主题。通过这些学习讨论,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我们学习的质量,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找到差距,尤其是努力方向,为什么找差距,为什么明确方向?还是学,咱们前边一再讲,学是基础,学是手段,不是为学而学,是为做,做是找出差距,明确方向,是为了真正在实践中怎么做合格党员。如果差距都找不到,方向都不知道,不明确,怎么做这事件,做什么都不清楚。所以,方案对我们学习教育的措施都做了明确要求,这是第一个方面。

(二)创新方式讲党课

六大措施的第二方面措施是什么?创新方式讲党课,咱们前边讲到三会一课,三会怎么开?前边说了,学习讨论,要集中主题,定期,要联系实际,党课要创新方式,怎么创新方式?学习教育方案里讲的非常清楚,讲党课一般在党支部范围内进行,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党课也可以党委几百个党员、几千个,大礼堂上也可以,但是我们注意,规模越大,议题一般来说越抽象,越宽泛。另外,大家涉及的规模越大,每个个人自己的主体感,就是他的参与感相应会下降。这是个现实问题,所以在学习方案说党课以支部为范围,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党员在支部里生活,而且支部都是熟人,大家都在一起,学习的时候还要联系实际,还要把自己放进去,找差距,明确方向,你弄几百人、上千人,怎么讨论,怎么找差距?所以党课首先规模不能太大,学习方案讲的很清楚,一般在支部范围内进行,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上党课也是消耗时间,大家集中在一起,但是规模适中,相对来讲支部范围不大,党课就容易讲,能够联系实际,这个着眼于什么?着眼于效果,真正能对我们支部成员有触动,有启发,联系实际,这样自然而然就把大家放进去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效果。所以学习方案这样规定是有道理的。

党支部要结合专题学习讨论,对党课内容、时间和方式等做出安排,以支部为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所在党支部讲党课,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党支部讲党课。这一条主要是不是领导干部?为什么一说以支部为单位,就把领导干部要发挥什么作用凸显了呢?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以支部为单位,领导干部都是党委和党委以上的领导,既然是以支部为单位,领导在这个支部里扮演什么角色?按照组织生活原则,官再大也在一个支部里活动。那好了,领导干部在你所在的支部要讲党课,而且还要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像我们现在讲的农村、社区、企业,面很大,多少基层单位?到这些单位去讲党课,我们知道,到农村、社区,包括学校讲党课,这党课对我们的领导也是挑战,你都是淡而化之,都是讲抽象的事,一般党员说真的,党课达不到预期效果,你必须按照“两学一做”的要求,联系实际,这不党对领导干部也提出了要求。而且还要组织党校教师、讲师团成员、先进模范到基层一线党支部讲党课,这就是专题党课,专门请教师,包括一些学者、模范人物,都要积极调动起来,参与进来。注重身边事例,现身说法,强化互动交流,学习也是一个研讨的过程,要互动,答疑释惑,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知道,2016年是什么日子?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中央也做了部署,95周年前后,各党支部要结合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的活动,集中安排党课。早在党的十八大,总书记提出来两个百年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100周年,我们现在不是100周年倒计时了嘛,今年是95周年,要结合“两学一做”讲党课,都做了具体部署和规定,这是第二个方面,开展的措施。

(三)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

第三,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年底前,学习教育方案都做了规定,我们各个党支部要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在组织生活会上你得有交流,有总结。支部班子及其成员要对照职能、职责,进行党性分析,查摆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面向党员和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整改措施,这都是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对支部班子的工作和作风进行评议,党小组可参照党支部的要求,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这是第三个方面的措施,集中在支部。

我们知道“两学一做”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保障和体现,全面从严治党体现在基层的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上,传统来讲,党支部是坚强的战斗堡垒,怎么才能使它发挥这个作用?要通过这样一些方面的具体措施,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和重要措施,这是第三个方面。

(四)开展民主评议党员

第四个方面的措施,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我们知道,“两学一做”的参与主体是全体党员,所以党员的学习情况如何?是不是合格党员?这就要通过评议来进行,学习教育方案叫做:以党支部为单位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组织党员开展民主评议,全体党员评议。而且要对照党员标准,个人自评,还有党员互评,交叉评,还有民主测评,最后还要组织评定,对党员进行评议。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个人自评和党员互评可分党小组进行。因为有时候党支部的人数多的话,范围太大,就以党小组为单位,而且结合民主评议,支部班子成员要与每名党员谈心、谈话,这是党组织活动中的一个好传统,谈心谈话,交换意见,相互沟通。党支部综合民主评议情况和党员日常表现,确定评议等次,对优秀党员予以表扬,优秀的要表扬,评议了半天没有结果,也没有什么结论,不产生什么效果,那评议有什么意义?所以评议首先哪些是优秀的,得表扬啊,为什么?这是榜样。有不合格表现的党员,怎么办?要按照党章和党内有些规定,区别不同情况,稳妥慎重给予组织处置。咱们前边也讲了,整个“两学一做”正面教育为主,而且中央讲的非常清楚,这不是一次活动,更不是运动。“两学一做”正面教育为主,在这个评比、评议过程中,确实有人不合格,怎么办?慎重,稳妥慎重地给予最后处理,既要坚决维护党规党纪,这个处置要对得起历史,经得住考验,这就是慎重,这就是第四个具体措施,民主评议。

(五)立足岗位做贡献

措施的第五是立足岗位做贡献,第五就讲到做合格党员,怎么做呢?我们知道,泛泛而谈广义地说做合格党员,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没有限制以后,合格党员似乎也是一个抽象的,所以学习教育方案里讲的非常清楚,立足岗位,合格党员首先是岗位上的合格,这就有针对性了,合格党员就很具体了,立足岗位。既然是立足岗位,8700多万党员岗位也不同,以怎么办?针对不同群体党员实际情况,提出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体要求,教导引导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积极为党工作。而且还要注意,要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实际,组织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我们党是8700多万党员,可是岗位某种意义上说,那是天差地别,分工不同,所受的环境、单位也不一样,既然是讲立足岗位,就要区分不同情况,实事求是,以务实的方式看待什么叫立足岗位。学习教育方案就突出这个导向,方案里讲的很清楚,比如在农村、社区,什么叫立足岗位?重点落实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践诺制度。我们知道,农村社区是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的第一线,我们现在大量地区有共产党员服务岗,设岗定职,做的怎么样?我们说立足岗位做合格党员,这个服务岗就是你的岗,你做的怎么样?在基层民生、基层群众生活的服务中,在排解基层矛盾、基层利益关系中,你发挥什么作用?农村社区的情况跟别的单位不一样,要着重突出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就是你作为服务者有承诺,最后兑现的如何?你的承诺兑现没有?没有兑现,岗位没做到位,农村社区重点在这儿。

在企业,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这些部门、组织、机构里,重点在哪儿?重点是落实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制度,这跟社区、跟农村不太一样。我们知道,农村社区是生活单位,它直接服务民生,企业是生产单位,企业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还是社会组织里,它研究的都不是生活单位,是生产单位。所以对党员的具体要求也有差别,这里边突出了什么?立足岗位,什么岗?是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重点不一样。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我们传统上讲的窗口单位就是广义的服务业,商贸、旅游、交通、服务等等,这不都窗口单位吗,在这些行业里,党员的作用重点是落实什么?什么叫立足岗位做贡献?重点落实党员挂牌上岗,亮明身份制度,要落实这个制度,比如铁路,咱们坐火车,服务员里边你是党员,就应该亮明身份,服务员过来你一看是共产党员,这种制度带有示范性,挂牌上岗,亮明身份就是表明你的工作和服务标准应该比别人高。另外一层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要亮明身份?挂牌上岗?调动群众监督,你当党员就应该干得好,怎么干得好?固然我们党员自身有这个自我意识,有奉献精神,这首先是前提。但同时也跟外在环境有关,亮明身份,便于监督。因为群众对于你的要求不一样,而且人家讲的非常清楚,服务业。根据“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方案,什么叫合格党员?立足岗位,而立足岗位的要求实事求是,岗位不同,标准也就不一样,落实的机制也应该有所差异。我们过去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所有党员的要求?结果为人民服务到实践中淡而化之,为什么?它没有区分行业、单位和部门,为人民服务到底怎么落实?这次方案明确做了区分,什么行业、什么部门立足岗位,主要凸显什么?很清楚。在这个基础上,既然是立足岗位做贡献,做合格党员,今年又是建党95周年,所以在今年建党95周年活动中,要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先进的基层党组织,优秀的党务工作者、优秀党组织从哪儿产生?从立足岗位做贡献的合格党员中产生,这是一个重要机制,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要措施六大方面的第五项。

(六)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做表率

最后一项,第六个方面,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做表率。这句话似乎有点老生常谈,但是它不仅是个大道理,也是一个实打实的真道理。为什么?“两学一做”牵涉到方方面面,各个单位、各个行业,这中间谁来做表率?谁来积极的做榜样?当然是领导。所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做表率是这一次我们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保障、重要措施。

学习教育方案对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怎么做?讲的很清楚,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走在前面、深学一层,要比党员学的深,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因为传统组织生活制度对领导来讲,我们知道,当领导我在党委,党委是领导机关,这是一层组织生活。但是作为一个党员,我还在支部里生活,这是另外一层,这就是双重。你既要当好领导又要当好党员,而且一定意义上说,你作为党员不能在所在的支部过好组织生活,又怎么有资格当领导?所以要落实好双重组织制度,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大家“两学一做”都在做,你是不是应该带头?这就凸显了领导的地位。所以领导干部要与党员一起学习讨论,一起查摆解决问题,一起接受教育。前边咱们要求要找差距,定方向,你领导干部也一样。

领导机关要召开党委(党组)会,专题学习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以党委(党组)中心组等形式组织集中研讨,深化学习效果,而且民主生活会要以“两学一做”为主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查找存在的问题。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如果都能做到这一点,“两学一做”不就有了坚强的保证。因为领导带了好头,就有了保证。所以我们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的措施是根据中央的学习教育方案,主要是这六大方面。

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

下面第五个大问题,也是最后一个大问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根据中央做出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两学一做”的组织开展和推进都必须有坚强严密的组织和领导,这里边会涉及到这么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总体上要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的,这一点非常重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具体哪个部门的具体什么指挥领导,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由谁来牵头组织实施?由中央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中央纪委机关、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党校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因为要学习,像中央纪委机关,学习党规党纪,前边咱们讲到一则一例,这里边中央纪委机关里有专家、有领导,对于这一则一例的解读和宣讲,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对学习党的历史,包括党章党纪党规,也要做相应的工作和贡献,整个体制是这样一个体制。组织领导的具体要求是下面这么几个方面。

(一)层层落实责任

第一个叫做层层落实责任。我们一再说,“两学一做”的规模大,8700多万党员都在那里,怎么组织?关键是抓责任,层层落实,层层抓,抓层层,就是层层落实这一点不能松,要严抓和实抓,但这里边抓责任抓落实也要有所区分。比如层级不同的领导机关,它的责任一样吗?当然不一样。所以中央做的学习教育方案对于各个层级的责任是什么做了明确规定和区分。首先总体上说,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

首先省一级部门是什么责任呢?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门(系统)党委(党组)要结合实际做出部署安排,加强具体指导。就是这一级的党委是做部署和安排,部署了以后,还有指导,这是他的责任定位。县级党委要发挥关键作用,我们注意,这个词特别要加以突出。因为我们这个“两学一做”是全覆盖,向基层延伸,自然就把县级党委的地位凸显了。为什么?它是承上启下,上面是各党委领导机构,省一级中央往上,下面不就基层嘛。所以,这次方案里讲县级党委是发挥关键作用,可谓责任重大。为什么责任大?他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保障工作力量,加强督促指导把关,这个很具体,责任重大,承上启下。什么叫向基层拓展延伸?你不抓就拓展不下去,落实不下去。所以县级党委(县委)的地位至关重要。基层党委有什么责任呢?要层层抓,基层党委要对所辖党支部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的现场指导,全覆盖宣传,不能留空白,不能有盲区。无盲区、无空白、全覆盖,怎么指导?帮助党支部制定学习教育计划,派员参加党支部各项活动。层层抓、抓层层,最后抓来抓去最基层是什么?基层不就是支部,支部什么责任?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尤其到了支部,因为咱们前边讲,集体学习讨论都以支部为单位,所以最后所有具体落实执行的责任都要落实到支部,支部的地位也很关键。这样一来这不就层层抓,抓层层嘛,各级党组织书记都要承担起自己的主体责任,要把你那一层应该负的责任真正扛起来,真正履职尽责,把责任抓到位,抓在手里,抓到位。这是第一,叫层层抓落实。

(二)强化组织保障

组织领导的第二,叫强化组织保障。组织保障牵扯到组织行为,学习教育方案讲的特别的到位,也具体,叫做加大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力度,软弱涣散不整顿行吗?而且要配齐、配强班子,特别是带头人,利用“两学一做”,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活动,“两学一做”要配齐、配好带头人,确保“两学一做”有人抓、有人管。而且还要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摸清“口袋”党员、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党员的情况,理顺组织党员关系。这些事要利用这次“两学一做”摸清、查清,解决这些问题,口袋党员是什么党员?组织关系放在口袋里,在社会上漂着,长期不在一个组织里生活,当然也不能接受党的教育和党的管理。这样的党员要多了不就散了吗?这些党员到底有多少,怎么解决。另外,长期与组织失去联系,这失去联系更严重了,口袋党员好歹还把关系放在口袋里,这个连一个关系都没了,可能某年某月跟自己的组织脱离了关系或者走了,从此再也找不到这个人了,这回“两学一做”要查清,他不是不交党费的问题,这次“两学一做”很大程度上也是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所以要努力使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参加学习教育,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组织委员、组织员等党务骨干普遍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工作方法,明确工作要求、工作要点,这是组织领导第二。

(三)注重分类指导

组织领导第三,注重分类指导。这一点很清楚,我们也很好理解,为什么?因为前边咱们说的也都说到了,“两学一做”面向每一个党员,但是党员都在各行各业、各个单位,情况不一样,分配不同情况要注重什么?分类指导。比如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可因企制宜、因岗制宜,灵活安排。另外,党员少、党员流动性强的党组织,可依托区域化党员服务中心,就是你本单位不好组织,为什么?流动大,太分散。干脆依托属地的党员服务中心来学,由这儿组织。不能因为流动大、分散,好多学习研讨就不搞了,这个不行,要依托区域服务组织。另外,很多行业的党员流动很大,怎么办?对流动党员,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加强协商配合,最典型的就是我们说的农民工,农民工流出地和流入地的两地党组织要配合,按照流入地为主的原则,把流动党员编入一个支部,就近参加学习教育,要全覆盖,无空白、无遗漏、无盲区。对离退休的怎么办?离退休干部,已经年老体弱党员,既要体现从严要求,又要考虑实际情况,以适当方式组织他们参加学习教育。什么意思?不能因为年老体弱了,对学习、研讨任务就不参加了。但是确实年老体弱有病怎么办?适当方式组织参加学习教育,这些适当方式我们在实践中多了,养病的老人也能学习,听个录音,看个光盘,现在社会的移动设备都可以,关键看你做不,抓不抓,这是第三个。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篇6

PART1

县域经济发展三大问题凸显

县域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否决定了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作为一个空间载体,县域空间要素配置的优化与否决定了产业的发展质量,进而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县域经济发展好坏与否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好坏。然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县域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工业方面,东部地区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为主,中西部地区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农业和服务业基本上以传统行业为主,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服务业基本上处于空缺状态,这种现象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和外部疲软的冲击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的竞争力基本丧失;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很容易受到产业链下游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例如对煤炭需求下降导致煤炭价格下降,严重影响到产煤县域经济发展;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更是受到刚性约束。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大背景下,现有的发展模式难以维持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生产要素日渐稀缺问题开始凸显。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稀缺的现象开始显现,在县域经济发展早期,县级政府对产业布局并没有合理的规划,产业布局分散现象比较普遍,土地的集约利用度低,土地资源浪费现象明显。除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外,发展资金出现严重短缺。有研究表明,自分税制改革以来,县级财政的自给能力更差,困难也没有得到缓解,然而县级政府承担的事权并没有减少,例如对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在相应地增加,这种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导致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的分配受到严重限制,特别是对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础设施薄弱,这进一步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

——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本位主义严重、政府服务环境不优、服务能力不强、执法能力不强等现象,在落后地区尤为明显。这些现象的存在既会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又会损害县域投资环境,进而严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

PART2

县域经济发展坚持“六个一”

新常态下,要克服上述问题,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于坚持“六个一”:即坚持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推动力、坚持产业发展的第一生命力、坚持技术进步的第一抓手、坚持工业园区的第一平台、坚持招商引资的第一菜单、坚持发展环境的第一竞争力。 “六个一”从发展思路、资金供给、技术进步、制度建设和产业聚集等方面为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方向。

——坚持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推动力。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显示,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先进技术的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未来工业的主导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通过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新型工业化战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坚持产业发展的第一生命力。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载体。在生产要素一定的条件下,配置到不同的产业结构中表现出不同的经济效率,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效果,在产业内部配置也是如此。发展县域在于选择培育合理的产业结构,将会促进经济增长。合理的产业结构在于对优势产业的甄别和选择:首先,确定综合优势明显的现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然后,根据发展阶段确定备选产业;最后,根据现有的条件,包括土地、资源等现状确定主导产业。另外,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阶段也是不断变化的,对产业的甄别与选择也是不断变化的。总之,发展县域经济,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结构内部优化升级,把要素在产业间合理有效配置,提高要素利用效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坚持技术进步的第一抓手。经济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可或缺要素。有学者认为技术进步是工业化进程的支配因素,用生产函数来研究投入要素与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时,资本与劳动力等资源投入的增加只能部分解释产出的增长,很大一部分要靠技术进步来解释。技术是联系资本和劳动力的一个履带,没有技术,资本和劳动力有可能处于分离状态,不可能有生产过程的出现。技术进步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率。在资本相对劳动力等要素稀缺的情况下,会出现技术偏向的现象,技术进步将偏向资本,并且能够提高既定资本的利用效率;在劳动力等要素相对资本稀缺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理论和实践表明,技术进步偏向也会促进经济增长。

至于技术进步类型的选择,需要根据县域现有的资源禀赋来确定,盲目选择技术进步的类型,不但不能体现出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反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经济效率也不能提高。

——坚持招商引资的第一菜单。由于县级财政自给能力的限制,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仅依靠本县域的供给,有可能使资金供给陷入恶性循环陷阱,因此,需要积极利用外部的资金,尤其是流动资金。招商引资是县域经济利用外部资金第一选择,可以缓解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有效的招商引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积极利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就是充分利用本地社会资本以及本地在外经商的能人,从外地引进资本。充分利用本地社会资本引导外地资本,可以减少外来资本与本地环境的磨合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外来资本投入生产的时间成本。产业链招商的合理性在于充分发挥本地核心企业和主导产业的优势,这种优势发挥的基础在于本地核心企业和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这种区域性的影响力可以号召上下企业或产业到本地落户,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nlc202309091607

招商引资引进的不只是资金,还包括技术。无论是以商招商还是以产业链招商,引进来的企业除了为本地带来资金外,还带来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资本与技术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劳动力稀缺的情况下,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劳动,而技术却可以消除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现象。

资金投入和技术进步是县域经济发展最稀缺的两个要素,对于如何确保这两个要素的有效供给,要充分调动和利用本地优势,充分抓住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菜单。

——坚持工业园区的第一平台。由于土地资源稀缺现象开始显现,实现集聚式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园区是实现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早在20世纪初期,马歇尔就已经阐述了产业集聚发展带来的优势。产业集聚的前提是要素的相对集中,要素相对集中有利于相关联企业的相对集中,企业的集中最终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集聚的优势在于节约成本和提高要素利用效率。成本的节约首先表现在供给成本的节约,企业在工业园区的集聚,基础设施建设供给者可以集中供给基础设施,节约供给成本。地方政府作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者,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相对有效的基础设施供给,给政府节约了建设成本。其次是需求成本的节约,大量同类或相关联企业的集聚,可以带来大量劳动技能相似或技术类似企业集聚,这样企业可以比较容易寻到自己需要的劳动力,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劳动力招聘成本,另外,下游产业的集聚可以带来上游产业在其周围集聚,这样可以节约运输成本。此外,产业在园区的集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形成经济发展规模效应,或者是规模经济。

对当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县域经济来说,利用工业园区实现产业集聚式发展,不但能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且还可以摆脱过去的发展模式。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借鉴国内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工业园区。把布局优化、用地集约、突出特色、规模发展作为工业园区建设原则,努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载体,充分体现建设工业园区在成本节约上和产业集聚上的科学意识,为县域经济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奠定基础,凸显工业园区的平台作用。

——坚持发展环境作为第一竞争力。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要素。既然制度是一种生产要素,那么好的制度也能体现出比较优势。制度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规范市场交易的框架。在现实经济中,生产要素的结合在宏观上的表现不仅是一种技术关系,还是一种制度安排的表现。从微观层次来看,只有在一定的制度条件下,反映某一技术关系的生产要素组合才能实现;从宏观层次看,各种制度安排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经济发展史看,制度的变迁决定着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技术进步也需要一定的制度条件相匹配。

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需要合理的制度环境。由于发展环境存在异质性,县域政府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制度环境。根据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任何人都是以个人利己动机为出发点参与经济活动,没有具体的制度规范,这种个人利己动机很有可能导致市场交易秩序的混乱,使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最终使得整个市场出现无效率的状态。优化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解放思想,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优化发展环境,把发展环境作为一种生产力,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比较优势。

新常态下我区经济增长的新潜力 篇7

一、新常态下我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经济新增长点是指在一国、一地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能够带动整个经济或一个大的行业迈上新台阶的新兴产业或行业。根据我区实际和面临的环境条件,在大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我认为新常态下我区有潜力的“新增长点”,分别是现代煤化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和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

(一)现代煤化工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要求必须加快发展煤化工尤其是现代煤化工产业。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产品中,除二甲醚产能过剩外,烯烃、天然气、燃料油、乙二醇、芳烃等产品国内均产不足需,有些对外依存度还在逐年增大,而国内相关技术已经得到大工业装置运行验证,且经过了进一步优化升级,不存在技术风险。加之当前煤炭价格较低,使产业具有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只要科学布局、适当控制产能规模和项目建设节奏,不仅能增加相关产品市场供应,缓解国内供不应求矛盾,还能提升煤炭转化率,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十一五”以来,我区依托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 加快开展现代煤化工重大项目示范建设,煤化工发展布局不断优化 ,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 从全国来看,内蒙古已走在了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前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区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还面临着水资源相对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保护压力大,人才、技术储备薄弱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新型化提升传统煤化工,选择性发展现代煤化工,多元化发展精细化工,示范性发展新一代煤化工”的思路,推动我区现代煤化工产业向着持续、高效、环保、资源合理利用、产品多元化方向发展。新型化提升传统煤化工,就是在当前国内传统煤化工产能全面过剩的形势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对一些效益差、规模小、消耗大、污染重的落后产能坚决淘汰;同时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煤化工产业,促进传统煤化工产业新型化发展。选择性发展现代煤化工,就是在当前国内现代煤化工大干快上、市场风险集聚的形势下,根据煤化工产业不同的风险点采取集中布局煤制气,适度发展煤制烯烃、乙二醇,控制发展煤制油的差别化发展思路。多元化发展精细煤化工,就是在我区煤化工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深化、完善既有技术,加快产品链的延伸,向精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实现煤化工产能就地消化、产品多元转化。示范性发展新一代煤化工,就是大力引进、发展比现代煤化工五大路径更先进、更高端、更环保、效益更高的煤化工技术。把我区打造成为始终引领煤化工前沿技术、占领产业制高点的国家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

(二)绿色农畜产品

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认同以及潜在需求的释放,我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发展动力强劲。从需求市场看,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理念的普及、膳食结构的提升以及饮食文化的演进,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和健康、营养、便捷食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追求。从发展条件看,在市场高价对绿色产品的高额回报之下,来自全区6600万亩旱作农业区和13亿亩草原的农畜产品,220万亩设施农业和数百万头(只)集中舍饲的牲畜,都不难走上绿色发展之路。从战略选择上看,一方面我们国家“吃饱”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吃健康”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农牧业领域长期存在“增产不增收”和效益不高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农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过去“产量优先”的战略调整到“产量与品质并重和效益优先”的方向上来,大力发展现代优质高效农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金大规模投向现代农牧业及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效益优先,要从做好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和原产地标识即“三品一标”基础工作起步,从提高加工、包装和市场营销水平着手,着力打好绿色牌,大力拓展新兴销售渠道,建立健全不同区域交易市场和电子交易平台及特色网店等现代营销体系,积极推进我区牛羊肉、粮油、果菜、饲草料、山野货及林下产品等绿色农畜产品与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及其自身的价值兑现,培育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通过品牌经营、市场营销,保持和巩固我区在全国的畜牧业大区和商品粮主产区地位,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加快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健全以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主导、以农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为基础、农牧科研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结合自治区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公益性、盈利性组织相互补充、分层发展、专业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同时,格外重视保护农牧民利益,建立农牧业产业和资源开发中的农牧民保护和利益分享机制。

(三)高端装备制造

装备制造业是我区少数不依赖资源发展的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市场需求大、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也面临着相对良好的政策环境。可以说,把内蒙古建成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对于提升我区产业层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区装备制造业面临着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突出特色,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领域寻求突破。基于上述考虑,我认为,加快我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需要坚持自主培育与承接转移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深挖市场、瞄准高端、主攻特色、再造优势。需要以我区及周边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为核心市场,以系统配置生产要素为支撑条件,以规模效应突出、带动性强的产品为主攻方向,挺起龙头、配起龙套、延伸链条、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实现产业新型化、高端化、规模化,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其中,需要抓住以下几个着力点:一要突出特色,做大规模。我区是国家重要的军事装备生产和科研基地,在核电装备、大型专用锻压设备等领域具备核心优势,在载重汽车、风电装备等方面也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围绕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选准突破方向,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尽快在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领域实现新突破。二要立足基础,优化布局。要推进资源向优势地区和企业集中,支持基础较好的工业园区成为我区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力争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形成几个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装备制造园区,为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奠定基础。三要做强龙头,集群发展。要继续扩大骨干企业规模,推动一机集团、北方重工集团等龙头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工程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成套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支持上游有色金属加工、钢铁等行业。根据装备制造业对关键零部件的需求,发展配套延伸加工。要支持中小企业围绕整机生产,加快模具、零部件生产,发展配套产业,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发展潜力大、配套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逐步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协作分工合理、配套体系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格局。四要创新驱动,“两化融合”。以规模效应突出、带动性强的整机产品为重点,着力提升关键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推动我区装备制造业向先进制造领域延伸发展,实现产业整体向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产品向基础、高端和战略性转型,工艺和技术水平向业界先进看齐。尽快提升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将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应用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FMS(计算机柔性制造)、SCM(供应链管理)等信息化技术改造生产流程,提升我区装备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产业

我区发展云计算产业拥有土地、地理环境、能源、气候、区位、政策六大优势,从201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区云计算产业链当中的数据中心得到快速发展,对促进我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纵观国内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先行地区,有的是互联网产业发达,有的是软件企业众多,而像我区这样以数据中心的集聚为切入点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在国内尚无成功的案例和现成的模式可循。要实现云计算产业化发展,必须立足我区实际,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既要发挥自身优势,又要尽快补齐短板;必须在落实好《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按照“基础先行、梯次推进、产用衔接、联动发展”的思路,加快推动我区云计算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基础先行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二是夯实云计算产业基础,重视发展以网络运维、软件开发、信息规划与咨询等为主的信息服务业,为云计算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梯次推进是首先围绕数据中心探索各种服务模式,发展相关产业,实现数据中心的产业化;其次利用数据中心产业的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吸引产业链上游的硬件设备制造商,中游的平台软件开发商以及下游的云终端、云服务企业向我区集聚,逐步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产用衔接是指产业发展与应用紧密衔接,依托数据中心优势,加快建设政府、企业、社会、行业等各类应用的云平台,通过这些项目吸引软件开发、互联网运维、云集成服务等企业入驻我区,以应用撬动整个产业发展。联动发展是指把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带动电子信息制造、软件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四化”同步发展,推动全区信息产业整体升级。

二、我区适应新常态、培育新增长点的政策建议

立足当前形势,着眼于做好2015年的经济工作,我认为,既要科学把握经济减速趋势的客观性,同时也要防止经济由“减速”演变为“失速”,更加注重结构化调控,在确保经济增速和就业稳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化解各类风险,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创造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

(一)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防范经济“减速”演变为“失速”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的转型,从过去的经济奇迹转向以后的常规发展,未来我区经济增长速度还会放缓,这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要注重防范经济“减速”演变为“失速”。一是推动结构性减税。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放宽范围并降低门槛;更好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减轻企业成本负担,促进研发投资增长和企业技改升级,激励更多的创业型企业发展,切实发挥税收政策效应。二是扩大有效政府投资。为有效防止经济惯性下滑,有必要以政府投资来扩大支撑和带动社会总投资增长回升。扩大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选择,应充分考虑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将投资方向主要定位于加强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民生以及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二)强化政策的针对性,积极应对“新常态”下的各类风险

一是加强对房地产市场预期的引导。当前,房地产市场最需要的就是稳定预期。要加快建立房地产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对商业银行房价下跌的压力测试,制定分级防范的处置预案。同时,各盟市要以合适手段引导市场预期,及时根据本地区的房地产行业状况,适时适度调整本地区的调控政策,同时准确地向社会解读调控政策的变化。二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定向扶持。小微企业对稳定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要建立正向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市场化手段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三是加大对现代煤化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新增长点的定向支持。可以考虑组建现代煤化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风险补偿基金和专业金融机构,加强定向支持力度。四是采用市场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通过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落后、过剩产能的生产成本,更好地使用市场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尽量避免使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利用财税、金融政策,激励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兼并重组。同时,按照中央要求,加快清理越权减免税和变相减免税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处理过剩产能的同时,让真正有活力、能够成为产业升级引领者的企业脱颖而出。

(三)加大推动改革创新力度,为培育新增长点创造良好环境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篇8

1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特征表现

1.1经济结构

随着高新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能源密集型产业不断被科技密集型产业所取代,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2014年继续提速,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下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同时,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投资,出口,消费”中,我国长期依靠 “投资—出口”带动经济的增长,且长期依靠外资带动投资市场。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我国的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长期是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但是,经过改革开放约30年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积累了相当多的问题,如自然环境的破坏、自主知识产权的匮乏等,借助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契机,我国必须积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至2012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51. 8% ,第一次超过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在2013年GDP中所占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3个百分点,第一次成为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

1.2增长速度

我国宏观调控机制迅速做出反应,于2012年放弃了保GDP年增速8% 的限制,有意识地将增速稳定在7. 5% 左右。与其他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期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速放缓是一个必然的阶段。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平稳,就业形势良好,国内经济形势基本上没有受到国际经济萎靡的影响,也为我国经济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发展风险

通常机遇都是与挑战并存的,在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潜在风险也在不断增多。比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粗放式经济带来的弊端不断暴露,我国自然环境压力逐渐显现,环境治理已经刻不容缓。随着国际市场的持续萎缩,长期以出口贸易为经济支柱的东南沿海经贸城市下行压力继续增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制造业升级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政府必须加速向公共服务职能转型。

1.4宏观调控

目前,在市场贸易保护壁垒已经消失,市场机制不完善, 大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依赖政府的扶持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但是,关键应当把握扶持的力度,过度的扶持会导致市场秩序的紊乱,从而失去市场调控的意义。 随着政府深化改革的逐渐推进,市场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 同时,政府宏观调控逐渐 “微观化”,政策倾斜如央行定向降息、国家财政补贴等,都是在对小微企业进行扶持。

2我国经济模式转变的新战略方向

2.1出口中性发展战略

鼓励出口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本国产品,然而我国长久以来出口的商品仅局限于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和稀土矿等珍贵资源。而对外开放,引入外资投资办厂是20世纪邓小平提出的经济政策。这使得中国经济开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接轨, 从封闭自给的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一方面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对外依存度提高较快,加大了出口鼓励力度。在目前的经济背景下,并不利于中国成长为一个经济强国,建议对出口保持中立,一方面顺应全球市场的经济需求变化,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 另一方面可渐渐提高我国的经济独立性。

2.2大众消费主导型战略

在我国经济发展达到目前水平的情况下,投资驱动型的发展战略已不再适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提出了大众消费主导型发展战略。而社会主义的典型特点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了发展我国经济,从20世纪以来依靠投资和资本积累驱动经济增长和推进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合理降低投资,并增加对服务业的投资比重; 鼓励消费,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这样使资本循环起来,从投资驱动转变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为动力的发展模式,既可以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其享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优越性,又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

2.3东中西部平衡战略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发展初期,必须先集中力量发展区域经济,即采取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故政府提出了沿海先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沿海先行发展战略的目的即在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从而实现整体富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已达到较高的水平,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内陆地区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总体上造成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政府借此提出了东中西部平衡发展战略,后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旨在把沿海经济发展的经验运用到各个地区,实现全方位发展。

2.4增长与公平并重战略

我国已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然而,现在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这一状况下,政府提出了将增长优先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增长与公平并重的发展模式,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提供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优越性。

3完善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建议

改革我国现有经济政策和制度,从根本上对此进行约束,以适应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提出的要求。其中,对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来说,应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把对 “人” 的发展放在首位,此处所指的 “人” 即是社会中的全体国民,而不仅仅是一部分人,只有社会之中所有人的福祉都得到提升,才可称之为 “以人为本”; 同时,应抛弃增长中心主义思路,让增长的引擎适当减速; 应致力于缩小收入差距、注重社会公平、促进区域和城乡的平衡发展、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还应加快体制改革步伐,促进经济、政治与社会平衡发展。

4结论

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入,问题也逐渐显现。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想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其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与改革,我国必须主动调整发展战略,积极适应,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积累更多的能量。

摘要:201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全面系统阐述了“经济新常态”的概念。与此同时,习近平主席也提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借此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思想。集合众多发展利好的推动,“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路线,且将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态势。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主要特征表现的论述,分析了当下我国经济模式转变的新战略方向,并借此提出了完善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建议,以期对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参考。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篇9

2014年9月28日起,江苏广电总台36集大型全媒体新闻纪实节目《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在江苏卫视推出,江苏新闻广播、江苏交通广播、江苏网络电视台、“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手机电视、IPTV、凤凰网等全媒体多终端也同步播出。根据央视一索福瑞全国测量仪网的统计,《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在全国收视人口1.2亿,稳居省级卫视同时段新闻节目收视亚军,播出期间,全国25个省网中环比增长省份过半;凤凰网专题视频超过10万人同时在线收看,25分钟内流量突破百万,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纪录片直播流量最短破百万的新纪录。截至2014年11月30日,江苏网络电视台专题总流量达2663万,凤凰网专题总流量(PV)超过4010万,专题视频播放量(VV)超过5000万,实现新闻纪实节目网上收视的重大突破,迅速形成舆论热点,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

在全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内容与新媒体的技术及平台已成为媒体竞争的一体两翼,媒体融合成为主流媒体发展和重大主题报道创新的新常态。本文拟从《你所不知道的中国》中的全媒体策划、运行以及制播模式的多角度创新,探讨此次全媒体新闻纪实节目在媒体融合方面的做法与经验,为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提供一份可资借鉴的样本。

一、互联网思维与文本创新

(一)受众视角,设置议题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报道的互动性不断增强,受众开始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和主导,以“你”为主导模式凸显;但要使“你”接近核心价值,则需借鉴互联网思维巧选勾连视角,在两者间架起沟通桥梁。《你所不知道的中国》选取“你所不知道的”这一勾连视角设置议题,将“你”与“中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受众为主导,围绕“中国骄傲”这一主题,以行进中国的形式,走访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4个省级行政区,走访市县超过200个,采访对象800余人,寻访中华大地上令人震撼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230项,集中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并走近这些辉煌成就的创造者和建设者,请他们讲述成就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而激发观众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陌生视角,营造期待

节目运用“熟悉的陌生化”和“陌生的熟悉化”的表现手法,紧扣“你所不知道的”这一陌生化视角,巧设悬念,不断抛出“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在哪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拉日铁路施工中突破了哪些世界性难题”等诸多问题,对人们相对较为熟悉的事物进行陌生化的处理,营造期待感,拉近节目与受众的距离。节目组走近大山深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正在施工建设的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乘上拉萨开往日喀则的列车,奔驰在离天空最近的铁路——拉日铁路上,见证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环保铁路……通过讲述辉煌成就背后一代代科学家和建设者的默默奉献,展现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三)趣味视角,增加魅力

在陌生化叙事的同时,节目还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如《缤纷四季七彩云南》,画面首先选择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拍出97元一枝的高价玫瑰,设置悬念,紧接着主持人遍访当地人,最终找到云南省通海县玫瑰大王朱应雄,由他来揭秘该花因为颜色与国旗颜色相仿而得名“中国红”,并因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颜色正且不会变色,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专用手捧花的来龙去脉。

(四)代入采访,极致体验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最大的亮点是全部采用由主持人带领观众深入体验的个性化视角,通过主持人的引领,遍访各地古迹遗存,将传统民俗、地方特色、美食习俗等与节目有机融合。如在青海讲述马头琴的由来及制作,介绍成吉思汗祭陵仪式这一传统民俗;在广西,美妙山歌贯穿全片;在重庆,火锅这一特色美食与这座城市的特质水乳交融;在江西赣州,主持人下到800年前城市防水系统——福寿沟,探寻其800年不涝的秘密;在新疆,走进改造后的老城民居,体验喀什老城改造的新思路……相较于传统专题的语态,体验式、见闻式的风格让节目的代入感更强,更能让观众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在宣传包装上,节目组制作了多条精美宣传片持续播放,采访了袁隆平、麦家、腾格尔、王立群、王伟忠、谭咏麟、李克勤、蒋昌建等200余名知名嘉宾,通过名人效应强力提升节目的影响力。

二、互联网思维与制播创新

创新是互联网的精髓、灵魂与精神,也是电视媒体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能否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全方位创新已成为关乎电视生死存亡的核心要素。《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将这一理念贯穿到了制播的全过程。

(一)小切口,大格局

与一般成就报道不同,《你所不知道的中国》以“小人物”展现“大情怀”,以“小切口”展现“大格局”,通过普通人的经历,讲述中国辉煌背后平凡人的精彩故事。如:介绍劳模“许振超”时侧重展现码头工人真实的工作状况、心理活动;参与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制造的老人——吴嘉祜执着守候梦想,折射的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的爱国热情与奉献精神;对北京这座有深厚积淀和无数华美之处的大都市,节目组寻找的是小而灵动的落脚点,通过水立方为娘娘庙让路来传递“人文奥运”的理念,用国旗手、旧书店店主等众多寻常北京人的故事来表达国家情怀、文化传承,从细微之处为观众呈现最熟悉的北京城里“你所不知道”的人与事……一个个开放式的、不经意的小切口、小故事,折射的是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大格局。透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可以看到国家历史文化,也可以看到民众生活的多样化、丰富性和复杂性,通过接地气、多角度的呈现方式,使重大主题报道以更浅显、更通俗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并引起爱国共鸣。

(二)新技术,新装备

此次大型全媒体新闻纪实节目在制作手法上创新,全部采用高清设备拍摄,辅以无人机航拍、水下拍摄等新技术、新手法,真实展现各地最具特色的故事和传奇,展现神州大地的精彩和魅力,可看性强。在拍摄手法上,节目组采用了外景行进式拍摄与主持人专访相结合的方式,以行进串联整片的拍摄,每集均有大量主持人行进式的出镜。《厚德载物筑梦北京》寻访首钢老厂区,主持人在车载gopro镜头下车行首钢,在行进中展现老厂区转型发展后的现状,形式新颖,引人入胜。

(三)碎片化解构,满足多元需求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而来的是传播渠道多重化、价值取向多元化、思维方式多样化,新闻纪实节目必须因时而变,打破“重”、“长”的完整性常规,适时适度地进行碎片化解构,满足不同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做到量身定制、精准传播。《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对时间、篇幅和类别进行全方位解构,根据每集的揭秘点设置,分切为3—9分钟不等的小主题短片,并纵向解构为生活篇、智慧篇、景致篇、幸福篇、历史篇、自然篇、人文篇等,适应不同用户的多元化、多终端观看需求,为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打开了通路。

(四)国际化传播战略

中国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是江苏广电总台在国产电视纪录片国际化传播战略中迈出的第一步。该节目在江苏卫视首播后,受到了海外华人的广泛关注,美国纽约中文台、洛杉矶18台、旧金山26台、加拿大城市电视、澳大利亚SBS、新加坡新传媒、马来西亚ASTRO、香港凤凰卫视、香港Now TV、台湾中天电视台、韩国中华TV等,纷纷表示有意播放该系列节目。目前,根据海外媒体播出要求,江苏广电总台正在修改制作外宣版本,在江苏国际频道播出的同时,尽快协调在欧、美、亚、非地区播放,扩大节目在海外华人中的影响力。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传播创新

受众的接受度是衡量传播效果的标准之一,近年来江苏广电总台在重要时政报道中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联动。在江苏省和全国“两会”期间,江苏台除在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布报道内容外,还在新浪微博和人民微博等发起“我最关心的两会话题”等征集活动,开设新媒体栏目“两会微播报”,设置卡通微主持人一一“小荔枝”进行串联,与网民互动。在大型新闻行动《追梦江苏》中采用全媒体互动的形式进行报道,专设“梦想巴士”,遍访江苏各地,记录个人梦想;开辟现场演播室,搭建百姓与官员沟通平台;广泛汇聚网民博友的精彩观点,讲述他们的梦想……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比以往重大主题报道更进一步,启动之初便制订了基于全媒体背景下的全媒体、全平台采集发布和推广运营计划,充分利用新媒体与受众保持零距离,努力寻求全媒体产品产业化集聚效应。

(一)全媒体联合采编

在派出电视记者的同时,江苏广电旗下的新媒体、凤凰网等也派出记者跟随拍摄,根据各自平台的传播特点和需求,独立策划,一次性采集,多形态生成,多终端分发。节目采制过程中,新媒体记者共发回稿件300多篇,在江苏网络电视台、“荔枝新闻”客户端、凤凰网等平台发表,取得广泛的关注。在江苏新闻客户端稿件点击榜中,《你所不知道的中国》专题稿件始终占据前两位的优势位置。

(二)活动造势,引发热议

节目播出前,江苏卫视以每天一集的形式,持续播放拍摄花絮,提前释放采访过程中的难点、趣事,滚动播出节目宣传片,为节目预热;江苏广电新媒体联合凤凰网推出了海报征集、图文征集、DIY明信片等互动活动,“你所不知道的中国”、“一句话证明你是哪里人”微博话题讨论活动,研发《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手游等,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新媒体推广项目组抓住移动互联网用户碎片化阅读、喜爱分享的特点,将拍摄过程中采访到的一手资料进行亮点剖析,化解成适合网络传播的片段提前释放,让系列节目未播先热。

截至节目开播前,百度相关搜索结果5480000个,社交话题讨论超百万,为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分阶段的社会活动和主题营销,使报道有很好的内蕴感、作品感,丰富了传播视角,形成了持久的传播效果。

(三)即时发布,散点传播

融合传播“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步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的方式流入网络中”。[1]因此,媒体在加工海量信息时,必须对信息做出梳理与整合,集约化收集,即时化发布,散点化传播。这种散点化、全覆盖、多媒体的传播方式,弥补了以往重大主题报道直线式传播的缺陷,能将传播效益成倍地放大。《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是一次散点化传播的初步尝试,摄制组成员都是全媒体记者,前期采访中江苏广电总台旗下新媒体记者、凤凰网记者与传统媒体记者混合编组同步宣发,覆盖面广,发布及时,传播效果好。

(四)多终端立体传播

新媒体的兴起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最大的变革在于传播方式的改变,各类人群逐渐产生相对各异而又具有依赖性的传播媒介,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性逐渐降低。主流媒体必须因时而变。《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在江苏卫视连续播出的同时,通过江苏新闻广播、江苏网络电视台、“荔枝新闻”客户端、IPTV等全媒体多终端立体传播,将凤凰网作为官方合作平台,在各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终端进行传播,凤凰视频全程参与并通过旗下脱口秀《又来了》、《建国65周年》等专题进行话题引入、组合传播……如此,传统电视机的“一屏”变成了网络、手机的“多屏”,实现了多媒体的跨屏融合,并通过媒体融合相互借力、借势、借道,提升节目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实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台网联动、融合传播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电视媒体应根据自身优势,融合气质匹配的资源,为视频网站提供更多、更好的点播内容。台网联动,不是1+1表层性的简单融合,而是更具深度、革命性的变革,《你所不知道的中国》运用互联网思维对重大主题报道进行多维度创新、全媒体调度,从拍摄到播出完成了全媒体从策划、传播到收视反馈的效果,是爱国题材主题报道的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正如网民“段潇潇”所说,该片虽然着重讲成就,但一改正襟危坐的叙事方式,而是以解密的方式、独特的视角,为观众呈现不为人知的内容。网民“敬蔚赏”说,该片36集每集对应一个省级行政区,用镜头丈量了祖国河山的美好,用科技传承了古老文明的典雅,如果说“舌尖”系列受到推崇是因为它与当下年轻人的“吃货文化”相结合,那么这部有“脚尖上的中国”之称的系列片,则迎合了当下越来越多离乡背井的人们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归属感,并且给了大家一个用“转发”抒发家乡和国家自豪感的机会,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有专家表示,该片用“你所不知道”的解密模式让精英化、主旋律的纪录片更加亲民,同时覆盖视频PC端、PAD端、新闻APP和手机端各类全媒体平台,将“作品、宣传品、产品”融合起来,体现国家意识、传播意识和审美意识,为融媒体背景下探索纪录片制播模式提供一个标志性的样本,也是纪录片传播效果最大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注释

化蛹成蝶, 档案文化的新常态 篇10

忠实操守,是档案文化的核心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春秋时晋国太史董狐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不阿权贵,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开创了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因为忠于历史、无愧后人的内心信念,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忍受了常人精神和肉体都难以忍受的宫刑,最终完成了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坚忍、坚持和坚守成为一代代档案人薪火相传的品格特征。被誉为“军档收集第一人”的刘义权同志38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档案事业,收集了83万件红色珍品,为追寻红色记忆和中美军事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档案界的光荣和新时代的楷模。“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以其对信念的执着与坚守,不但忠实地记录了历史,也以其自身无悔的付出在历史长河中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在当前市场经济下浮躁之风盛行之时尤显难能可贵。

还原史实,是档案文化的基本特质。揭开历史谜团,抽丝剥茧地再现重要历史瞬间是档案权威性特质的重要体现。2009年辽宁省档案局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征集了张学良档案缩微胶片,字里行间可以体味到“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决策脉络、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遭到幽禁后不改爱国热忱的心路历程,为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重要佐证;大连市档案局赴俄罗斯征集到珍贵档案资料,揭示了110年前大连建市的历史真实,填补了大连建市初期历史档案的空白,全面反映了当时大连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等情况。

教化心灵,是档案文化的重要功能。建设“五位一体”的档案馆,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档案文化的集中表现。辽宁省档案局编辑出版的《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足迹———辽宁工业60年发展历史回眸》、《奉系军阀密信选辑》等文献资料,以解放战争及建国以来辽宁工业发展的历史图片、《东北日报》原汁原味的报道,奉系政要的亲笔手书等毋庸置疑的实证回顾了中国革命复杂的历史背景,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光辉历程,用铁的事实重温历史、勿忘国耻,砥砺了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怀和致力民族复兴的责任感。

钟集文脉,是档案文化的时代责任。随着时代的前进,传统文化面临自然减损、消失和人为的遗弃、破坏,此时档案就成为见证历史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据。辽宁省档案局为落实中央领导关于把抚顺战犯管理所“修旧如故”的指示,查证了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历史沿革、旧址规模和建筑图纸等档案资料,提出了修复方案,为恢复抚顺战犯管理所历史原貌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抚顺战犯管理所现已成为辽宁省红色旅游景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生,使历史记忆得以延续。

彰显特色,是档案文化的终极追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产生世界影响,重要的是依靠文化的力量,中国要崛起,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表达,必须向世界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纯正民族形象,扩大影响力、吸引力。档案文化也是如此,必须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广征博采、兼收并蓄、去伪存真,建设积淀丰厚、特色鲜明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才能更深入地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必须树立精品意识,瞄准政治、经济、社会需求,“以销定产、精确制导”,以档案特有的原始性、权威性为立足点,推行差异化档案文化发展战略,不断扩大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在卷帙浩繁的档案资源中提炼出更具影响力、感染力的档案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服务于中国崛起和民族复兴大业。比如在历史题材影视节目创作、涉外宣传片的制作,世博会、全运会的举办等大型活动要更多体现档案文化的映射,以更加贴近真实、更富有现实意义的文化产品推介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粹和“少年中国”的蓬勃朝气、昂扬向上的发展锐气,体现发展中大国应有的风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文化是生产力,档案文化也是软实力,档案事业需要大发展, 档案文化需要上层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民族复兴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崛起、“凤凰涅槃”已是不争的事实。档案文化也要相应实现“蝶变”,这些应从档案人精神境界的升华、档案文化产品质量的提升、教育功能的拓展、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档案文化应成为追寻民族之根、弘扬民族之魂、走向强国之路的重要环节和渠道。

产品创新的新常态 篇11

中国网民的绝对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每年大概有五六千万网民的增幅,未来整个中国都将搬到互联网上。2012年6月30日,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达到了3.88亿人,首次超过了PC端。这不单纯是一个数字的变化,它让在线不在线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这个大背景下关注产品创新,一定要关注消费者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消费者新常态。消费者会在PC、手机、电视和各种可穿戴设备的屏幕之间连接转换,他们接入的是互联网,用的是云端的支持和服务。在新常态下,互联网生态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

第一,与PC互联网时代强调流量不同,移动互联网时代更需要产品制胜,产品研发也需要基于用户使用习惯,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第二,从屌丝为王到粉丝制胜。互联网的主要推动者是80后,他们是正在成长的一代,财富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2010年之后,整个社会的互联网化更为充分,社会主流群体已经在网上消费,很难再讲有支付能力的人不在网上消费。所以这个大的生态变化,导致只抓屌丝得不到市场上的胜利,当然这种变化为我们取得细分市场,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第三,从营销为王到产品制胜。21世纪的前10年,互联网更多的是提供营销的工具和销售渠道,2010年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创新者,比如雕爷牛腩的创始人孟醒,他以互联网为工具,创造性地用互联网手段打造、推广自己的产品,同时引入消费者不断创造产品。

具体来说,产品创新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打造极致产品本身;另一个是推动粉丝的运营,这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什么是极致产品?对客户而言,就是超出预期的一声惊叹;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为了满足细分市场目标受众的需要,反复迭代出来的产品。什么是粉丝运营?就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将流量转化为粉丝的重复购买,粉丝在消费我们产品的同时,做进一步的分享和推荐。

由于对需求的精细化,一个产品想让消费者尖叫,除了功能的创新以外,要特别关注服务体验创新。如何用互联网打造极致产品?第一个是专注,找到简单而专注的痛点和难点,想办法满足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构建被认同的价值观;第二个是利用全流程,提供超出想象的用户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要构建一个衡量的标准;第三个是口碑传播;第四个是快速迭代。

如何做到印象深刻的全流程体验?这需要给消费者构建一个能够体会和衡量的标准,同时设计一个围绕客户购买产品的全部流程,基于客户对我们产品的满意度,找到客户现在的痛点,然后优化痛点,这很有可能就是消费者的尖叫点。

粉丝运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是浅关系,然后找关系、建立关系,最后形成可以持续购买的粉丝关系。这四个关系的构建,完全可以通过几个步骤完成:第一步,找到对市场有影响的关键人;第二步,设计能够利于传播的故事和体验;第三步,基于故事、价值观,利用互联网的工具去做广泛的传播,因为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本身就具有媒介属性。其中口碑传播的素材,首先必须具备有趣的消费体验,其次要方便去晒,比如要有图片、场景,最好设计一些互动的环节。

总的来说,基于互联网思维来思考产品创新这个话题,企业要做到“四要四不要”。不要只满足用户的需求,要满足他们的追求;不要只是卖货,更要有极致的感觉;不要本位主义,而要协同生态发展;不要一次性购买的顾客,而要持续经营、持续购买、持续分享的粉丝。

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发展的新常态 篇12

1 全媒体时期的简要概述

全媒体,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当下社会中全部的媒体形式,除了传统的媒体形式和传播工具比如说报纸、广播、杂志、电视、图书等还有新兴的现代媒体和传播工具包括互联网、电子通信设备、卫星通讯设施等等之外,还将人体能够接受和感知新闻资讯的全部感官包括在内。依据受众群体对媒体的不同需要,全媒体能够从中挑选出与之最为相配的媒体形式和传播工具,为受众群体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传媒服务,优化传播效果扩大传播覆盖范围。现阶段学界虽然并没有对全媒体给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但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壮大,社会各界人士对全媒体的关注力度也正在逐渐加强,其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1]。

2 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的现状

2.1 传播语态“精英化”

所有与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还有社会突发性事件相关的评论和报道均被看作是时政新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时政新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新闻内容除了基本的国家政治生活之外还包括所有用政治眼光来报道、解构、评论的其他众多相关领域内容。我国作为政治大国,民众一直非常关心国家政治,时政信息也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和内容。在全媒体时期下,人们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途径和传播渠道了解和接收时政新闻。但是在此过程中时政新闻报道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和缺陷,比如说时政新闻报道的语态过于高冷和“精英范”。我国的时政新闻长期由几大传统主流媒体掌控,主要目的是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宣传,因此在漫长的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主流媒体一直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感觉,在报道过程中传播语态说教意味过于浓厚,传播语气较为冰冷,缺乏人性化色彩,这也直接导致民众对时政新闻的热情和兴趣大幅下降。

2.2 传播途径单一化

虽然在全媒体时期,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工具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和创新,人们能够接收新闻资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是时政新闻依旧掌握在主流媒体手中,比如说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在与新媒体相结合后,时政新闻还是被央视新闻客户端等的主流媒体掌控着,人们虽然能够利用手机、电脑等新兴传播工具接收和浏览时政新闻,但是无法真正参与其中,与时政新闻进行积极互动[2]。

2.3 新闻吸引力不足

全媒体时期下的时政新闻大部分时候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传达,受众群体很难实现平行共享,特别是其浓厚的说教意味导致受众群体的参与度越来越低,时政新闻在民间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小。根据最新的网络调查数据显示,主动浏览时政新闻的年龄群体基本在50岁以上,20到40岁的人群表示偶尔会看,而20岁以下的受众群体则表示从不浏览时政新闻。由此可以看出全媒体时期下的时政新闻出现吸引力不足的弊端和问题。

3 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发展的新常态

3.1 传播语态更具亲和力

为了能够让时政新闻牢牢抓住全媒体的大好时机实现全新的发展,首先需要在传播语态方面进行改变和创新,在全媒体时期下受众群体由原先单纯的接收时政新闻转变为想要参与到时政新闻的解读和评论当中,传统高冷的“精英范”传播语态将大大打击受众群体浏览和接收时政新闻的积极性。因此,时政新闻需要调整传播语态,新闻的传播者和制造者需要将姿态放低,摒弃“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形象,转为更“接地气”、更具有亲和力的形象和态度传播时政新闻,消除民众对时政新闻的距离感,重新找回和加强受众群体对时政新闻的关心与热情[3]。

3.2 传播内容更加多样化

在传播内容上时政新闻除了需要及时发布和传播党中央的政策决定以及各种权威信息之外,还需要积极与民生生活紧密贴合,站在民生的视角上重新解读新闻,比如说在宣传市政府的发展规划时将其对民生生活的影响进行细致报道;或者在报道高考改革政策时与当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结合,帮助学生和家长深入了解掌握高考改革信息。除此之外,时政新闻还需要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报道内容,比如说在报道新任命的省长或领导干部时,将领导干部的选拔过程和任命流程一并报道出来,会让原本枯燥无聊的任命新闻变得丰富精彩。

3.3 拓宽传播途径和方式

全媒体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时政新闻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针对传统媒体下的时政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如果仍旧采用大面积的文字报道并不能够符合人们对速度的追求,因此以报纸、杂志为首的传统媒体需要积极创建“阅读入口”,即利用大量的新闻图片代替传统的文字报道,将繁多复杂的文字提炼成具有简洁性和凝练性的标题,并且用鲜明的字体字号显示出来,帮助受众群体实现时政新闻的快速浏览。而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媒体则需要充分发挥其动态优势,大量使用视频、音频等动态形式增强时政新闻的吸引力和多样性。全媒体时期人人都能够参与到时政新闻的传播报道当中,在扩大其覆盖范围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虚假内容和不实信息,因此主流媒体需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用事实说话,记者必须经过深入的走访调查并且经过再三核实审查之后再进行报道,对于网络上流传的谣言等虚假信息,主流媒体需要第一时间站出来进行辟谣。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当中,人们更加需要听到党报的声音,得到有思想、有见解的评论和解读。

3.4 增强时政新闻互动性

前文提到,全媒体时期下受众群体由原先单纯的接收时政新闻转变为想要参与到时政新闻的解读和评论当中,因此增强时政新闻的全民参与性和互动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传统媒体中,时政新闻需要开辟全新的互动专栏,比如说“澎湃新闻”下的“答澎友”栏目,在该栏目中将针对读者对时政新闻中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当中,更加需要发挥其强大的互动交流性,在时政新闻发布栏下开放评论区,鼓励广大读者在评论栏中积极踊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同时“转发”和“点赞”等功能的设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时政新闻的传播范围,增强其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结论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媒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过去的传统媒体时代已经慢慢过渡发展到现如今的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为此,时政新闻想要在未来实现全新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优势,在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上积极进行创新,同时将传播语态由原先高冷的“精英范”转变为充满亲和力、更“接地气”的“平民范”,积极开通互动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受众群体能够参与到时政新闻当中,不断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度,从而在全媒体时期也能够实现时政新闻发展新常态。

摘要:在当前我国处于新媒体时代当中,人们了解新闻、接受资讯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之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也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基于各类传播工具基础上增加人类视听感官系统的全媒体,则对时政新闻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文章针对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论述在未来时政新闻在全媒体时期中的发展新常态。

关键词: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发展,新常态

参考文献

[1]林晖.互联网时代需要更硬气的党报[J].青年记者,2014(11):1.

[2]刘聪,韩向东.基于新媒体的时政新闻信息传播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5(12):50-54.

上一篇:集体土地使用权下一篇:电子支付的风险与防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