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质量监督办法(共8篇)
汽车维修质量监督办法 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
第 28 号
《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办法》已于一九九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经第二次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一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部长 黄镇东
一九九一年四月十日
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汽车维修行业管理,保证汽车维修质量,根据交通部、原国家经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的《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从事汽车修理、维护或专项维修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汽车维修业户)和各级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国家和交通部有关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对汽车维修行业维修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检查;
(三)指导、监督检查汽车维修业户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检验制度,执行汽车维修技术标准和工艺规范。
(四)组织汽车维修行业质量检查评比;
(五)收集交流汽车维修行业维修质量信息,开展技术咨询和质量诊断工作;
(六)组织汽车维修业户质量管理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七)受理汽车维修质量问题的申诉,负责进行调解处理。
第四条 各级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汽车维修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实行分级管理。建立汽车维修质量监督检测站(中心),为汽车维修质量监督和汽车维修质量纠纷的调解或仲裁提供检测依据。汽车维修质量监督检测站必须是经当地交通主管部门会同技术监督部门认定后颁发了《检测许可证》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第五条 汽车维修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与其维修类别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汽车维修个体业户应有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其管理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认真执行质量管理法规和本办法;
(二)贯彻执行国家和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汽车维修的技术标准、相关标准以及有关地方标准;
(三)制定维修工艺和操作规程;
(四)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要求,制定汽车维修企业技术标准;
(五)建立健全汽车维修业户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检验,掌握质量动态,进行质量分析,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六)开展质量评优与奖惩工作。
第六条 汽车维修业户必须有明确的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检验员。质量检验员必须经过当地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培训、考核并取得汽车维修检验员证,方可上岗。
第七条 汽车维修业户必须做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与企业维修类别相适应的技术管理、计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等规章制度。
第八条 汽车维修业户在维修生产中必须遵守以下法规和标准:
(一)国务院发布的《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各项汽车修理技术条件,以及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允许噪声及测量方法和汽、柴油车排放标准及测量方法等;
(三)交通部第13号令发布的《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四)交通部颁发的有关汽车修理技术标准(技术条件);
(五)各地制定发布的有关汽车维修技术标准。
第九条 汽车维修业户在维修没有国标、部标、地方标准的车辆时,应参照原车维修手册、使用说明书和有关维修技术资料进行维修。
第十条 车辆进厂、维修及竣工出厂,必须由专人负责质量检验,并认真填写检验单。
一、二类维修业户对进行汽车大修、总成大修、二级维护的车辆必须建立《汽车维修技术档案》。第十一条 汽车维修竣工出厂实行出厂合格证制度(汽车小修和部分专项修理除外),维修质量不合格的车辆不准出厂。汽车维修业户在车辆维修竣工出厂时必须按竣工出厂技术条件进行检测并向托修单位提供由出厂检验员签发的汽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汽车维修业户使用的汽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由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统一印制和发放。
第十二条 汽车维修业户必须执行车辆出厂质量保证期制度。质量保证期内,车辆发行故障或损坏,承修业户和托修单位按下列规定划分责任:
(一)因维修质量造成的车辆故障或损坏,维修业户应负责及时返修,由于维修质量问题而造成的车辆异常损坏或车辆机件事故,由承修业户负责。
(二)由于托修单位违反使用规定或驾驶员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车辆故障或损坏,不属于维修质量,经济责任由托修单位自负。
第十三条 各级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区情况,制定汽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的具体规定。
第十四条 各级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应制定并认真执行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制度,对维修车辆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做为评定维修业户维修质量和年审《技术合格证》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十五条 托修单位与承修业户发行维修质量纠纷时,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应负责组织技术分析和鉴定,并进行调解,所发生的检查、试验分析、鉴定等费用均由责任方承担。双方经调解仍有争议时,可向当地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申诉或向法院起诉。
第十六条 对不按技术标准修车,维修质量不能达到规定技术标准的维修业户,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的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一年六月一日起执行。
汽车维修质量监督办法 篇2
一、熟悉照明系统电气元件
汽车照明系统与灯光信号装置主要用于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和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中的行车安全,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照明系统主要由灯光开关、灯泡、继电器及电源、搭铁等线路组成。
(一)前照灯
前照灯属 于汽车照明系统的一部分,汽车的前照灯通常都由灯泡、反射镜和配光镜3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二)灯光开关
照明系统 的大部分电路都是由灯光开关来控制的,灯光开关有拉钮式、旋钮式(如图2所示)和组合式等多种型式,其中美系和德系车辆多用旋钮式灯光开关,而其它现代汽车上用的较多的是将前照灯、示宽灯、转向灯及变光开关等制成一体的组合式开关,如图3所示。
灯光开关 通常有Off(关闭)挡、Park(示宽灯)挡和Head(前照灯)挡3个挡位。
二、前照灯控制电路
前照灯电路由灯光开关、变光开关、远光指示灯和前照灯等组成。变光开关打到近光挡时,前照灯电路如图4所示。由前照灯电路可知,灯光开关和变光开关都不搭铁,而是采用灯丝搭铁,且前照灯都是并联的,这样可防止1个灯丝烧断导致全车前照灯不亮。
组合式灯光开关
前照灯电路-变光开关在近光挡
三、故障诊断及排除
下面以威驰轿车为例,阐述照明系统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
(一)故障诊断流程
观察汽车前照灯的工作情况,威驰前照灯的典型特点是灯光不受点火开关控制,电路中没有继电器,线路是典型的负控,采用单灯双丝灯泡。其故障诊断流程见图5。
照明系统故障诊断流程
(二)具体测试方法
1.蓄电池的检查
(1)检测蓄电池电压
首先校表,将万用表置于通断挡,将红黑表笔搭接,观察通断情况,如果显示为导通,利用万用表测试电压,将红色表笔置于蓄电池正极,黑色表笔置于蓄电池负极,检测蓄电池电压。如果电压低于11.5V,威驰车将无法起动,需要更换蓄电池。
(2)检测蓄电池电容量
利用电位计检测,将电位计的红、黑表笔分别置于蓄电池的正、负极观察电位情况,注意此步检测时间不可过长,否则电位计的温度将过高,同时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也会有影响。
(3)检查蓄电池接线柱
观察蓄电池的正负极接线柱是否有腐蚀及污物,如没有,用双手分别握紧接线柱,检查接线柱连线有无松动情况。若有松动对其进行紧固,如无松动,将红黑表笔分别放在接线夹子上,观察万用表的电压,以确定极柱上是否有异物(如此次测量电压为蓄电池电压,证明没有异物)。
2.观察故障现象
旋转灯光开关,将灯光开关转至近光挡,观察近光灯点亮的情况;然后将变光开关置于远光挡,观察故障现象;最后将开关置于闪光灯挡,查看是否正常。
3. 分析故障原因及相应检修步骤
(1)故障现象:远光灯和近 光灯都不亮。
故障原因:保险丝熔断、线路断路、灯丝烧断、变光开关损坏等。
检修步骤:此时从2条保险处入手。校表后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放在蓄电池的负极上,红表笔分别放在保险丝上方的2个金属点的位置,如果前后2次测量电压均为蓄电池电压,说明保险丝完好,如若2次中只有1次正常,说明保险丝熔断,如果2次均没有电压,说明保险丝前的电路断路。保险丝的检查见图6所示。
如检查后保险正常,将2侧远光灯插接器同时拔下进行测量。将万用表黑表笔放在蓄电池的负极上,用红表笔测试插接器的3个孔,如果3个孔中电压都不为蓄电池电压,说明从保险丝至插接器的线路有断路情况。然后将灯光开关置于前照灯挡,将变光开关置于近光挡,将万用表的红表笔置于蓄电池正极,用黑表笔测试,中间的孔测试结果应为蓄电池电压,否则为变光开关、灯光开关或者线路故障。然后将变光开关置于远光挡,检查其余的2个孔,方法同上,如果没有蓄电池电压说明变光开关、灯光开关或线路存在故障。
保险丝的检查
2006 款威驰轿车照明系统电路图
如果经测试线路无任何故障则可以确定为灯泡故障。
(2)故障现象:远光灯或近光灯不亮。
故障原因:保险丝熔断、线路断路、灯丝烧断、变光开关损坏等。
检修步骤:可用工具短接变光开关电源与出线接线柱,若灯亮则为变光开关的故障,应检修或更换;若仍不亮,则为变光开关至前照灯之间的线路有断路、接头松脱或灯丝烧毁故障。
(3)故障现象:远光灯或近光灯中只有 1 个灯不亮。
故障原因:灯丝烧断、接头松脱等。
检修步骤:拆下不亮的灯泡,通过观察、测量或置换法来确定是否为灯泡损坏;如果灯泡正常,应检查该灯泡的插接器或线路是否有腐蚀或断路的地方。
(4)故障现象:2 个前照灯其中 1个发红。
故障原因:搭铁不良。
检修步骤:拔下该灯泡的插接器,测量搭铁端子是否对地虚接,也可直接从蓄电池负极连线至该端子,测试灯泡的明亮程度。如果确因搭铁不良所致,应按维修手册的指导,找到搭铁点进行去氧化和去腐蚀处理。
(5)故障现象:接通远光灯或近光灯时,保险丝立即熔断。
故障原因:灯光电路搭铁短路(对地短路)。
检修步骤:根据电路图,分段排查。
(6)故障现象:前照灯灯泡经常烧坏。
故障原因:发电机输出电压过高。
检修步骤:测试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必要时更换电压调节器或发电机总成。
四、故障诊断实例
(一)实例 1
1.故障现象
1辆2006款丰田威驰1.3L手动挡轿车,已行驶13万km。出现左侧前照灯正常,右侧前照灯灯光发暗的故障现象。
2.故障分析
通过灯光开关操作,使2侧前照灯点亮,再次观察故障现象。威驰的前照灯灯泡采用的是双丝灯泡,经确认故障现象为左侧前照灯近光灯丝正常,左侧的远光灯丝、右侧的远、近光灯丝均发暗。根据故障现象,初步判断应该不是照明电路总电源、搭铁和灯光开关的问题,故障可能出在交叉电路上,即各灯丝电压分配不当造成的。此时需根据2006款威驰车的电路图进行分析排查。
3.故障诊断与排除
通过查看和分析威驰轿车照明系统电路图(见图7所示),首先利用万用表测量蓄电池电压,经检测为11.99V,电源电压正常。此时,由于前照灯都亮,所以主保险丝、电源总线、灯光开关和电路总搭铁的连接均良好。先应分别检查2条前照灯线路,经检查,发现右前照灯支路的保险丝熔断。由于右前照灯线路保险丝熔断,所以当灯光开关打到近光挡时,此时电流路径:1蓄电池→主保险丝→左前照灯近光灯丝→灯光开关→搭铁;2蓄电池→主保险丝→左前照灯保险丝→左前照灯远光灯丝→右前照灯远光灯丝→右前照灯近光灯丝→灯光开关→搭铁。此时,1路与2路为并联关系,故左前照灯近光灯亮度正常,而左前照灯远光灯、右前照灯近光灯、右前照灯远光灯为串联关系,彼此分压,因此亮度都弱。解决方法是更换右前照灯支路的保险丝。
(二)实例 2
1.故障现象
1辆2006款丰田威驰1.3L手动挡轿车,已行驶13万km。打近光挡时,发现左侧近光正常、无眩目,而右侧灯光则出现眩目现象。
2.故障分析
由于威驰采用双丝灯泡,正常情况下,打近光挡时应无眩目,因为在其近光灯丝的下方安装有遮光罩,可将其灯丝发光时射向反射镜下部的光线挡住。现故障现象指明近光有眩目,所以故障原因可能出在灯泡安装部位及其连接线路上。
3.故障诊断与排除
根据故障分析的思路,首先将前照灯按规定要求拆下,推开中间的锁紧铁线,打开锁扣,观察灯泡的安装位置是否正确(近光灯丝的遮光罩是否处于下方);经检查发现,本车灯泡安装正常。接下来检查前照灯外壳上用来调整反射镜方向的调整螺钉,检查有无反射镜角度不合适的问题,检查结果正常。最后查看前照灯3个端子插头的连接情况,发现前照灯线路插头连接错误,将远、近光线路接反,由此找出故障点。当灯光开关打到近光挡时,右侧前照灯连接的是远光灯线路,所以会出现眩目现象。解决方法是将线束插头重新正确连接。
五、结束语
汽车维修质量监督办法 篇3
2007年是《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不久前全国工商联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建议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进行修改。由民间自发进而有组织地强烈呼吁修改一个已经实施的法规,在中国法规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为何一个法规会遭到行业集体质疑,《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又需不需要修改呢?
笔者认为,《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制定的初衷虽是净化汽车销售环境,但由于政策导向的失衡其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最明显的弊端,就是强化了外资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控制,限制了民族汽车经销资本的发展空间。单一业态的脆弱
品牌授权销售,是“办法”的核心,也成为企业制约经销商最有力的武器。“办法”实施后的客观效果是:汽车企业被政府赋予管理汽车经销业的权力。是否得到企业授权,决定着车商的生存线。厂商之间博弈规则由厂家制定,结果当然永远对强权一方有利。家电商能根据市场需求独立决定经营何种品牌,而车商却只能被迫对厂家“从一而终”。
单一汽车品牌销售加上极高的资金进入门槛,让经销商背负了极大的经营风险,而企业则得以最小成本开拓品牌市场。“办法”导向下,降低经营风险、节约资源的多品牌汽车销售模式被当成异类,汽车专卖店的豪华之风主导了汽车经销业。“办法”刚颁布之时,广大4S店还欢欣鼓舞,以为排斥了汽车超市、汽车连锁等业态形式就能“吃独食”了,然而结果却令4S店万分沮丧:当丰富的汽车销售业态形式纷纷凋落之时,汽车4S店的日子反而更加难过。单一的渠道让经销商暴露在厂家无时不刻的监督之下,更有利于厂家操控其经济命脉。2007年以来汽车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而掀起的快速布点浪潮,更加强了专卖店之间的恶性竞争,成为套牢经销商资金的无底洞。物种单一是生物灭绝的前兆,而销售业态的单一也威胁着汽车经销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大的经营风险,让汽车经销业的生态链条已变得非常脆弱。有的4S店由于资金紧张已退化为2S甚至1S店。
民族汽车经销商伤了元气
说眼下中国汽车经销商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并不为过。在汽车厂家意志下,中国汽车专卖店投资规模远高于发达国家,全世界最豪华的汽车4S店在中国比比皆是,而经营主动权却远低于国际同行及国内家电经销等行业。眼下能正常赢利的汽车经销商仅是极小部分,多数不是惨淡经营就是已血本无归。据调查,亏损状态的经销商占中国经销商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巨额投入加上大面积亏损,不但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也伤了中国民族汽车经销资本的元气。由于取得“授权”成本巨大,“办法”实施以来中国汽车经销商的数目已减少1/3,生存下来的经销商日子也多是如履薄冰。取得授权-高成本-高依附性,就是众多汽车经销商走过的程序。
“办法”使本来应受市场规律调节的厂商关系,变为由厂商主导的厂商关系。在中国汽车行业为跨国公司把持的现状下,更是让外资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导权。当以民族资本为主的汽车经销商不得不屈从跨国公司的意志之时,中国汽车销售网络便快速为外资把持。目前中国汽车经销的产品权、定价权基本都在外资手上。没有经营主动权,成为中国汽车经销商心中永远的痛。最近山西新宝鼎公司不堪忍受厂家挤压而与长安福特打起官司,而多数汽车经销商却连与厂家叫板的底气都没了。闹到需要全国工商联出面要求修改产业政策份上,背后是千百万中国汽车经销商的眼泪。
谁将成为渠道之王
如果说中国汽车制造业还有民族品牌在与外国品牌抗争,那么“办法”导向下,汽车经销业的服务品牌却难提高其含金量。中国汽车服务业履行入世承诺后,外资汽车销售公司已经拉开进军中国汽车销售业的步伐。没来得及树立起自己品牌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很难有实力与外资较量。
“办法”实施后大大降低了外资掌控中国汽车销售渠道的成本,过去被专家质疑的并网销售已在中国大张旗鼓地全面开花,目前几乎所有合资汽车品牌店都实行了同一品牌的并网销售,诸多“血统”模糊的合资车也堂而皇之“归顺”于洋品牌的光环之下。并网销售不仅是商家节约资金的方式,更是外资水现渠成获取中国汽车销售网络的经典妙方。从上年底开始至今,外资汽车4S店已开始进军中国市场,通过收购中国汽车销售网络实现落地生根是其重要运作方式。专家预测,将有众多民族品牌4S店被低价收购,这是不得已的选择。“办法”赋予这种资产转移以看似神圣的合法性,却伤了中国民族汽车经销资本的元气。
销售渠道决定着产品命运,如果哪天直接卖进口车比在中国造车更上算,中国汽车业想当世界工厂可能都不容易了。销售渠道的失守将危及民族汽车业的产业安全,绝非危言耸听。
消费者得到实惠了吗
“办法”实施后消费者得到实惠了吗?难说。
其一是汽车市场价格更加混乱。饥饿营销、加价销售2007年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市场上。少了二三级经销商掺和,一级经销商就自己跟自己掐,厂家对此也只能听之任之。地产车的降价风潮一浪接一浪,进口车价格却非常坚挺。关税下调并没有让百姓买到更便宜的进口车,相反2007年进口汽车的价格居高不下,原因就是“办法”强调的“总经销制度”让跨国公司垄断了进口车销售权。调查显示,目前进口车的货源、销售渠道及定价权已基本掌握在跨国企业手中。
汽车进口权完全被外资掌握,不但对外资获取中国销售网络推波助澜,而且让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利润更多流入外资腰包。调查显示,上年中国全年进口汽车让国外品牌总经销至少得到10亿美元以上的毛利。上年进口汽车销售终端总销售金额达100亿美元左右,其中至少有约25亿美元利润为外资总经销商获取。与此同时,是中国大量进口汽车经销商的破产或者退出进口汽车行业。
其二是服务水平没有得到提升。由于多数汽车经销商经营成本过高,其服务水平很难提高。由于失去多业态的购车环境,消费者的精力往往只够把宝压在一家4S店里。汽车投诉目前快速上升,已居所有消费品产品及售后服务质量投诉之首。2007年以来已有多个知名品牌被曝光产品缺陷,多个4S店被指责服务欠佳。由于急于收回高昂的投入,4S店的维修服务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欺客宰客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目前不少消费者的投诉之球从经销商踢到汽车企业,结果依然是说理无门。调查显示,目前有六成以上的消费者保修期一过便不再去4S店,而是去快修店解决问题。亚市经理苏晖一语中的:在垄断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被剥夺了由市场竞争带来的实惠。
政府如何作为
从根本上解决净化市场的问题,最迫切的是健全质量保障的法制监督体系,建立质量事故的鉴定標准体系,而不是让企业来充当市场管理员。
汽车维修质量监督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出租汽车市场管理,加快出租汽车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引导和促进出租汽车企业加强管理、保障安全、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参照交通部《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出租汽车企业进行质量信誉考核,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质量信誉考核,是指在考核内对出租汽车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
第三条 出租汽车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出租汽车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加强管理,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运输服务。
第五条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鼓励和支持质量信誉良好的出租汽车企业发展。对考核结果良好的企业给予奖励,对考核结果差的企业采取惩处措施。
第六条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出租汽车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第二章 质量信誉等级
第七条 企业质量信誉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分别用AAA级、AA级、A级和B级表示。
第八条 质量信誉考核指标包括:
(一)安全生产指标:交通责任事故率、交通责任事故死亡率、交通责任事故伤人率;
(二)经营行为指标:经营违章率;
(三)服务质量指标:社会有效投诉率;
(四)社会责任指标:国家税费缴纳情况,按法规规定投保情况,为驾驶员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情况,政府指令性运输任务完成情况;
(五)企业管理指标:质量信誉档案及相关制度建立情况、企业稳定情况、企业形象、科技设备应用情况、企业受表彰情况。
第九条 质量信誉考核实行计分制,考核总分为1000分(见附件一《出租汽车企业质量信誉考核评分表》),加分为100分。在考核总分中安全生产指标为300分、经营行为指标为200分、服务质量指标为100分、社会责任指标为150分、企业管理指标为250分。
企业管理指标中的企业形象、科技设备应用情况、企业受表彰情况、社会责任指标中的政府指令性运输任务完成情况以及ISO9000系统认证等为加分项目。
第十条 企业质量信誉等级,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评定:
(一)考核期内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等级为AAA级:
1、未发生导致人员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2、未发生一次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
3、未发生集体上访、罢运、游行等影响行业、社会稳定事件;
4、考核总分不低于850分。
(二)考核期内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等级为AA级:
1、未发生导致人员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2、未发生一次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
3、未发生集体上访、罢运、游行等影响行业、社会稳定事件;
4、考核总分在700分至849分之间。
(三)考核期内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等级为A级:
1、未发生导致人员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2、未发生一次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
3、未发生集体上访、罢运、游行等影响行业、社会稳定事件;
4、考核总分在600分至699分之间。
(四)考核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质量信誉等级为B级:
1、发生重特大交通责任事故的;
2、发生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的;
3、发生集体上访、罢运、游行等影响行业、社会稳定事件;
4、考核总分低于600分的;
5、不按要求参加质量信誉考核或不按要求报送质量信誉材料,拒不改正的;
6、在质量信誉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隐瞒情况或提供虚假情况经查证属实的;
7、未按要求建立质量信誉考核档案,导致质量信誉考核工作无法进行的;
8、未按要求建立企业劳动用工、车辆管理、驾驶员培训、车辆检修及维护、车容车貌、驾驶员仪容仪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管理制度的。
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是指由于企业原因,对乘客造成严重人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或在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而受到市州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通报批评的服务质量事件。
第三章 考核组织和范围
第十一条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负责组织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成立考核组开展质量信誉考核工作:
(一)道路运输企业资质评定的专家库专家;
(二)出租汽车行业协会有关人员;
(三)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中从事出租汽车管理、运政执法、车辆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组人数应是5人以上单数。
第十二条 设有分公司的企业,先由分公司经营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分公司考核,再由企业注册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企业进行综合考核。设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企业,其子公司的质量信誉等级由其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单独评定。
第十三条 出租汽车个体工商户的考核由车籍所在地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甘肃省出租汽车驾驶员计分考核办法(试行)》,结合车辆审验组织进行。
上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对下级做出的考核结果进行审查或重新考核。
第四章 质量信誉考核
第十四条 出租汽车企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分别建立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质量信誉档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法人代表姓名、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工商执照、分公司名称及所在地、从业人员数、营运车辆数;
(二)交通责任事故情况,主要提供车辆安全事故汇总表及事故责任认定书;
(三)违章经营情况,包括每次违法违章经营的时间、地点、车辆、责任人、违法违章事实、查处机关及行政处罚决定书;
(四)服务质量情况,包括每次服务质量投诉的投诉人、投诉内容、投诉方式、营运车辆车牌号、责任人、受理机关、曝光媒体名称、社会影响及核查处理情况;
(五)国家税费缴纳情况;
(六)企业按法律、法规要求,依法为驾驶员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的情况以及为驾驶员定期体检情况。
(七)完成政府指令性运输任务的情况,包括下达任务的部门和时间、完成任务的时间、投入运力数量、完成运量及是否符合要求情况;
(八)企业稳定情况,包括每次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时间、主要原因、事件经过、参加人数、上访部门、社会影响和处理情况;
(九)企业管理情况,包括使用GPS、行车记录仪等科技设备的营运车辆数量和车牌号,车辆喷涂统一标识和外观、驾驶人员统一服装及ISO9000系统认证情况;
(十)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需提供文件或荣誉证书复印件等书面证明。
第十五条 出租汽车企业的绝对(或相对)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以及其所在地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参照本办法规定分别建立质量信誉档案。
出租汽车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档案采用A4纸规格,有条件的可同时使用电子文本,档案保存期为十年。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加强对质量信誉档案的管理,按照第十四条的要求及时将相关内容和材料记入质量信誉档案,并按照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要求定期报送相关材料。
第十七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出租汽车市场的监督和检查,认真受理社会投诉举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全面、准确了解掌握出租企业质量信誉的情况,经核实后及时记入质量信誉档案。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外地出租汽车违法违章经营时,应落实违章抄告制度。车籍所在地县级或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接到抄告后,应及时将违法违章情况记入本单位的质量信誉档案,并定期通报车辆所属企业。
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每月5日前将上一月已结案的营运车辆违章情况、社会投诉案件汇总上报所在地市(州)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市(州)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每月10日前将相关数据汇总后在本级道路运输信息网上公布企业的安全事故、违法违章行为、服务质量及车辆技术档案等数据信息,以便企业和社会查询。
第十八条 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周期为每年的8月1日至次年7月31日。考核工作应当在8月1日至11月30日进行。
第十九条 企业应在每年的8月底前,根据本企业的质量信誉考核档案对上的质量信誉情况进行总结,向所在地的县级或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考核,并如实报送《甘肃省出租汽车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报告》(见附件三)、《出租汽车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档案企业经营基本情况》(见附件四)和《企业所属子、分公司一览表》(见附件五)及有关材料。
第二十条 考核组应当根据企业质量信誉档案,按照《出租汽车企业质量信誉考核评分表》及《出租汽车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有关指标计算及说明》(见附件二)对企业报送的质量信誉情况进行考核初评。发现不一致的,应要求企业进行说明或组织调查。考核结束后将初评结果连同有关资料报授权其考核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核。
第二十一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将辖区内企业的考核初评结果及各项考核指标数据书面通知被考核企业,并在当地主要媒体或本级道路运输信息网上进行为期15日的公示。公示结束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对企业的申诉和社会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对考核结果进行最终认定。
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考核组举报企业质量信誉有关情况的单位或个人,应加盖单位公章或如实签署姓名,并附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考核组应当为举报人保密,不得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泄漏举报人的单位名称、姓名及有关情况。
第二十二条 市州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于每年11月10日前将辖区内所有企业当年考核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报送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并附辖区出租汽车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情况汇总表(见附件六)。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每年11月30日前在省级道路运输信息网站上公布上一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结果。
第二十三条 组织考核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根据最后考核结果将质量信誉考核等级记录在企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副本)“检查(考核)记录”栏里(具体为签注质量信誉考核结果,并加盖“甘肃省出租汽车企业质量信誉考核专用章”,见附件七)。
第五章 奖惩措施
第二十四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对质量信誉等级为AAA级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在运力投放等工作中,给予政策扶持。
第二十五条 出租汽车企业上一质量信誉等级为B级或上两连续考核为A级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责令其进行为期一年的整改,整改期内,暂停更新、新增运力,取消其参与出租汽车经营权招投标资格。整改合格的,予以恢复其相应权利。整改不合格且存在重大安全和不稳定隐患的,由原许可机关按照相关规定吊销其相应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出租汽车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当质量信誉考核为优良和合格的企业不符合第十条规定的相应条件时,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取消其优良和合格资格,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公路运输管理局负责解释。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暂行办法 篇5
(1986年11月 12 日交通部、国家经委、国家工商管理局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的开业和歇业 第三章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开业技术条件 第四章 汽车维修质量管理 第五章 汽车维修的收费管理 第六章 维修车辆的管理 第七章 汽车维修行业的业务管理 第八章 检查监督和违法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维护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及用户的正当权益,提高公路运输及社会综合效益,保证交通安全,以适应道路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本着面向全行业管理的精神和精简的原则,建立健全和加强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机构,负责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
第三条 凡是经营汽车(包括挂车、半挂车)修理、维护或专项维修的国营、集体企业和个体户均应遵守本暂行办法。
第四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方针,促进行业内的横向联合,走专业化生产的道路,使各种类型汽车维修业协调发展。
第二章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的开业和歇业
第五条 申请经营汽车维修业务的单位由其主管部门批准,个人持户籍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人民政府证明,报当地交通主管部门按开业技术条件进行技术审查,发给技术合格证,并持批件和技术合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对己开办的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由交通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本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清理。经审查合格的发给技术合格证。对不合格者,应限期整顿,整顿后仍不合格的应令其转业或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六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变动维修项目,应经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复查合格后,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变动营业地点,需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向交通主管部门备案。第七条 申请歇业的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应在一个月前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提出报告,并负责清理债权债务,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缴销营业执照,撤销银行帐户。
第八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开业、变更、歇业时,有关税务事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执行。
第三章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开业技术条件
第九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开业的技术条件应按经营项目分类制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汽车大修、总成修理;
二、汽车维护;
三、汽车专项修理(指专门从事汽车车身修理和喷漆、电器设备修理、蓄电池修理、蓬布座垫修理、水箱修理、轮胎修理、更换汽车门窗玻璃、汽车空调器修理等业务)。
第十条 各类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必须具备与其经营范围、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维修厂房和停车场地,且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准利用街道和公共场地停车和进行作业。
第十一条 经营第一类汽车维修业务的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具有正式级别的汽车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工(含具有安全驾驶两年以上、持有正式驾驶证的试车员),其技术负责人和质量检验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其它类型的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应具有一定比例的有正式级别的汽车维修技工。第十二条 各类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应具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必要的维修设备、检测设备和符合国家计量标准的计量工具。对其中利用率较低的大型设备,可以委托外协作业,但双方必须有固定的委托合同。
第十三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开业技术条件的具体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中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规定的原则并结合当地情况制定。
第四章 汽车维修质量管理
第十四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必须按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汽车修理技术标准(GB3798~3803-83、GB5336-85)和交通部颁发的汽车修理技术标准(JT—3101—81)的规定执行,或按各地交通主管部门根据上述标准会同各级标准部门制定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并必须符合车辆管理部门安全检验标准的要求。
第十五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必须保证维修质量,健全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制度,配备专职检验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凡进行大修和解体维修的车辆出厂时,承修单位应向用户提供全部技术档案、出厂合格证等技术文件。车辆合格出厂后,要规定一定的保修期,在保修期内,因维修质量造成的机件事故和经济损失,由承修单位负责。
第十六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与用户发生维修质量纠分时,由当地标准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仲裁。交通主管部门可以接受委托负责组织技术分析和鉴定。
第五章 汽车维修的收费管理
第十七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必须按统一的《汽车维修工时定额》和《汽车维修收费标准》计算维修作业工时及收取汽车维修费。不得随意加价,乱收费用;不准用给私人回扣等违反国家财务制度的不正当手段,搞非法经营。《汽车维修工时定额》和《汽车维修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报当地物价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使用的发票(包括各种结算凭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报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印制,或由使用者向税务机关申请购买。
第六章 维修车辆的管理
第十九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对维修车辆的路试,必须按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对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的维修,必须由当地公安机关签署意见后,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方可承接。第二十一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应认真执行不准利用维修配件拼装车辆的规定。在用车辆的改装,须由当地公安机关批准后方可承接。
第七章 汽车维修行业的业务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有关规定,抓好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做好本行业的规划、服务和维修新技术、新标准的推广工作。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汽车维修职工的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工作。第二十四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汽车维修的技术经济信息交流和配件调剂工作。
第八章 检查监督和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要接受交通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机关以及财政、公安、物价、税务、标准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应按照有关规定,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经济制裁、停业、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具体处罚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并执行。
第九章 附则
汽车金融管理办法 篇6
2008 年第 1 号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于2007年12月27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64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 席
刘明康
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四日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汽车金融公司的监督管理,促进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汽车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三条 汽车金融公司名称中应标明“汽车金融”字样。未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汽车金融业务,不得在机构名称中使用“汽车金融”、“汽车信贷”等字样。
第四条 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汽车金融公司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机构设立、变更与终止
第五条 设立汽车金融公司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出资人;
(二)具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最低限额注册资本;
(三)具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公司章程;
(四)具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熟悉汽车金融业务的合格从业人员;
(五)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等制度;
(六)具有与业务经营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其他设施;
(七)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六条 汽车金融公司的出资人为中国境内外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其中主要出资人须为生产或销售汽车整车的企业或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七条 汽车金融公司出资人中至少应有1名出资人具备5年以上丰富的汽车金融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
汽车金融公司出资人如不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至少应为汽车金融公司引进合格的专业管理团队。
第八条 非金融机构作为汽车金融公司出资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最近1年的总资产不低于8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二)最近1年年末净资产不低于资产总额的30%(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三)经营业绩良好,且最近2个会计连续盈利;
(四)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五)遵守注册所在地法律,近2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六)承诺3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汽车金融公司股权(中国银监会依法责令转让的除外),并在拟设公司章程中载明;
(七)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九条 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汽车金融公司出资人,除应具备第八条第三项至第六项的规定外,还应当具备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条件。
第十条 汽车金融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5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注册资本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中国银监会根据汽车金融业务发展情况及审慎监管的需要,可以调高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
第十一条 汽车金融公司的设立须经过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申请设立汽车金融公司,应由主要出资人作为申请人,按照《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目录和格式要求》的具体规定,提交筹建、开业申请材料。申请材料以中文文本为准。
第十二条 未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汽车金融公司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第十三条 中国银监会对汽车金融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核准制度。
第十四条 汽车金融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应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
(一)变更公司名称;
(二)变更注册资本;
(三)变更住所或营业场所;
(四)调整业务范围;
(五)改变组织形式;
(六)变更股权或调整股权结构;
(七)修改章程;
(八)变更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九)合并或分立;
(十)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第十五条 汽车金融公司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后可以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公司章程规定的权力机构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
(四)其他法定事由。
第十六条 汽车金融公司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可向法院申请破产:
(一)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自愿或应其债权人要求申请破产;
(二)因解散或被撤销而清算,清算组发现汽车金融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应当申请破产。
第十七条 汽车金融公司因解散、依法被撤销或被宣告破产而终止的,其清算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第十八条 汽车金融公司设立、变更、终止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的行政许可程序,按照《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执行。
第三章 业务范围
第十九条 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汽车金融公司可从事下列部分或全部人民币业务:
(一)接受境外股东及其所在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和境内股东3个月(含)以上定期存款;
(二)接受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保证金和承租人汽车租赁保证金;
(三)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
(四)从事同业拆借;
(五)向金融机构借款;
(六)提供购车贷款业务;
(七)提供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包括展示厅建设贷款和零配件贷款以及维修设备贷款等;
(八)提供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售后回租业务除外);
(九)向金融机构出售或回购汽车贷款应收款和汽车融资租赁应收款业务;
(十)办理租赁汽车残值变卖及处理业务;
(十一)从事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
(十二)经批准,从事与汽车金融业务相关的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业务;
(十三)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二十条 汽车金融公司发放汽车贷款应遵守《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 汽车金融公司经营业务中涉及外汇管理事项的,应遵守国家外汇管理有关规定。
第四章 风险控制与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汽车金融公司应按照中国银监会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指引和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二十三条 汽车金融公司应遵守以下监管要求:
(一)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
(二)对单一借款人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5%;
(三)对单一集团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
(四)对单一股东及其关联方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该股东在汽车金融公司的出资额;
(五)自用固定资产比例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40%。
中国银监会可根据监管需要对上述指标做出适当调整。
第二十四条 汽车金融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信用风险资产五级分类制度,并应建立审慎的资产减值损失准备制度,及时足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未提足准备的,不得进行利润分配。
第二十五条 汽车金融公司应按规定编制并向中国银监会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中国银监会要求的其他报表。
第二十六条 汽车金融公司应建立定期外部审计制度,并在每个会计结束后的4个月内,将经法定代表人签名确认的审计报告报送公司注册地的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
第二十七条 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必要时可指定会计师事务所对汽车金融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风险状况、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等进行审计。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要求汽车金融公司更换专业技能和独立性达不到监管要求的会计师事务所。
第二十八条 汽车金融公司如有业务外包需要,应制定与业务外包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包括业务外包的决策程序、对外包方的评价和管理、控制业务信息保密性和安全性的措施和应急计划等。汽车金融公司签署业务外包协议前应向注册地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报告业务外包协议的主要风险及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等。
第二十九条 汽车金融公司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中国银监会将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或其行为严重危及公司稳健运行、损害客户合法权益的,中国银监会可区别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暂停业务、限制股东权利等监管措施。
第三十条 汽车金融公司已经或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客户合法权益的,中国银监会将依法对其实行接管或促成机构重组。汽车金融公司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不撤销将严重危害金融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中国银监会将予以撤销。
第三十一条 汽车金融公司可成立行业性自律组织,实行自律管理。自律组织开展活动,应当接受中国银监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第二条所称中国境内,是指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所称销售者,是指专门从事汽车销售的经销商,不包括汽车制造商及其他形式的汽车销售者。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第六条所称主要出资人是指出资数额最多并且出资额不低于拟设汽车金融公司全部股本30%的出资人。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第十九条所称汽车融资租赁业务,是指汽车金融公司以汽车为租赁标的物,根据承租人对汽车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汽车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第十九条所称售后回租业务,是指承租人和供货人为同一人的融资租赁方式。即承租人将自有汽车出卖给出租人,同时与出租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再将该汽车从出租人处租回的融资租赁形式。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第二十三条所称关联方是指《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所界定的关联方。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第二十三条有关监管指标的计算方法遵照中国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汽车是指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所定义的道路机动车辆(摩托车除外)。汽车金融公司涉及推土机、挖掘机、搅拌机、泵机等非道路机动车辆金融服务的,可比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
汽车维修质量监督办法 篇7
《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 (国务院令第307号) 于2001年6月颁布实施。为了全面、客观、准确的了解《办法》中各项内容的合理性及实施效果, 推动307号令修订工作, 进一步完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国发[2004]10号) 的有关要求, 受国务院法制办委托, 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市场体系建设司将组织开展《办法》立法后评估调查, 具体工作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承担。
汽车维修质量监督办法 篇8
据悉,《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最终版本,将有望在修改后于2015年年初正式实施。这将对市场造成哪些影响呢?
经销商亏本成“常态”
终于撕破脸
现行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于2005年4月开始实施,《办法》的制定初衷也是为进一步规范品牌经销商的销售行为。不过,在诞生之初,这一《办法》就遭到部分经销商的抵制,原因在于经销商认为汽车企业被赋予过于强势的市场地位,经销商需要获得汽车企业的授权之后才能够在工商部门登记获取经营资格,4S店只能从整车企业采购备件,4S店在维修时必须使用原厂配件等等。
近年来,由于《办法》规定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方面均由汽车供应商控制,汽车厂家建立了在市场中的强势地位,强制压库、搭售车型、价格倒挂等种种不合理现象也开始浮现,《办法》的弊端也逐渐显露。
据相关媒体报道,从今年9月至今,汽车经销商拒绝进货、要求厂家提高补贴并降低销售目标的事件相继发生。一位有意退网的业内经销商介绍:“当经销商盈利甚至是不亏时,即便厂家对经销商的管理中存在众多违规、违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经销商都可以忍气吞声,但如果亏损成为常态,经销商就忍无可忍了。”
据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09年,接近九成的经销商盈利,到2010年降至七成,而到今年盈利的不足三成。刚出炉的2014年汽车经销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今年41.48%的经销商利润在正负5%之间,其中有9.87%的经销商严重亏损,仅有20%的经销商对今年经营状况表示满意。与此同时,汽车经销商11月的库存预警指数达到了65.7%,比10月上升10.7个百分点。经销商的非合理库存已经接近1000亿元,亏损面一再扩大。
在此之前,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简称“经销商商会”)就已经发布了一份《关于督促汽车供应商切实采取措施解决汽车销售价格倒挂问题的公开 信》(简称《公开信》),声称接到部分实在无法继续经营下去的经销商的集体委托,向汽车厂商喊话,要求其解决卖车不挣钱的问题,否则将进一步诉诸法律。
两个经销商组织的共同出面,让汽车销售领域尽人皆知的潜规则,即“赔钱卖车赚取厂商返点”的盈利模式再次被聚焦,这其中越来越难以承担的“沉默成本”成为经销商与厂商撕破脸皮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大限即将来临。公开消息显示,修订版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届时,汽车销售业态将鼓励多样化,售后壁垒全面放开,以4S店为主的现有经销商体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新办法有哪些改变?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2015年年初即将实施,仍然采用授权方式,只是对经销商授权一年一次改为5年一次,并可以自动续约。有经销商透露,此举意味着经销商经营将面向更加多元化的发展,一方面经营更加有自主权,另一方面经营种类也会包含后市场服务等多个层面以及连锁经营等多种运营模式,以此应对目前新车销售速度放缓、利润不高的不利局面。
据悉,与2005年颁布的《汽车品牌管理办法》相比,新修改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最大的特征就是去掉了“品牌”二字。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分析师桑之未认为,去“品牌”改“销售”,算是一个重要的进步。随着新的办法即将实施,未来中国汽车流通市场又回到了变革时代。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办法》将去掉“品牌”二字,但品牌授权制度不会改变。业内普遍认为,新版《办法》给予了经销商更大的话语权,重新平衡汽车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政策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国汽车流通秩序,促进汽车市场均衡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未来中国汽车流通市场又到了变革时代,抓住脉搏才能活下去。
今年8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明确规定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含总经销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换句话说,不需要品牌授权也可以拿到卖车营业执照,汽车经销商可以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牌经营。新《办法》中提出“鼓励汽车供应商、经销商建设节约型汽车销售和服务网络” 、不得限制经营其他汽车供应商商品、限定经营场地面积和建筑物结构等的建议。这也暗示了未来的汽车销售模式中,4S模式并不是唯一的汽车销售模式。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不得以销售汽车的名义销售已在境内外办理登记或者使用的车辆”。这一规定给平行进口汽车很大的限制和冲击。特别是美规进口车将大幅度减少,因为很多从美国进入的平行进口车,已经在当地进行了注册,也就变成了二手车。据估计,美国每年通过这种方式销往中国的全新豪华汽车多达3.5万辆,占非中规进口车40%的美规车将无法逃避被终结的命运。临近年底,平行进口汽车政策仍不明朗,使得美规车经销商陷入是否订车的进退两难境地:若按现有规则订车进车,一旦政策限制将会倾家荡产,若观望等待,明年开春将无车可卖。
此外,新《办法》中进一步明确了厂家授权、压货以及违规赔偿等具体规定。
新《办法》哪些有利消费者
“此前,在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修订与否之间存有的利益博弈,一直都是经销商和厂商层面的,此次《办法》修订,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会兼顾消费者的利益。”全国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说,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看,由于降低了4S店建店标准、放行多品牌销售和放宽区域销售限制等,过去由经销商转嫁给消费者的负担将有所缓解。
与此同时,生产厂商利用不平等地位垄断原厂配件渠道和价格,导致维修保养配件价格居高不下的现象会有所改变。“高昂的4S店建设费用、高价的维修、高得离谱的进口汽车和配件价格,所有这一切,表面看是厂商争利,实际上最终的成本都要由消费者来买单,受伤害的也是消费者。”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汽车厂商需要从品牌、产品以及服务等多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只有在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中,才能从中受益。
有这样的比喻,厂家和经销商应该成为夫妻关系。作为夫妻,有共同的孩子,有共同的老人,虽然有矛盾,虽然有不理解,那么为了孩子和老人这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家庭的建设,他们化解着矛盾,一起维护着让孩子长大,让老人颐养天年。
【汽车维修质量监督办法】推荐阅读:
山东省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实施办法(试行08-28
汽车维修质量10-24
汽车维修质量现状01-08
汽车维修管理与维修质量体系09-26
汽车维修质量控制措施01-21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09-05
论汽车维修的质量管理05-24
汽车维修配件材料质量管理制度06-18
现代汽车维修05-16
汽车维修接待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