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说课稿(共8篇)
课程说课稿 篇1
《cad制图》课程说课稿
吴志明
一、课程总体情况 《cad制图》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拓展课,是电脑效果图的前期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室内设计cad图纸的电脑绘制与识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绘图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初步建立室内设计的设计思想。3学分,共64学时,考查课。在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cad制图不仅是在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占据主要位置,更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扩展和延伸,cad制图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工程图绘制岗位找到新的就业点。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性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操作水平。
(二)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室内设计cad图的绘制和熟悉制图的识读。同事依托职业岗位群,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技能要求,梳理出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由此形成理论教学任务与实践教学的任务,以完成这两项教学任务来组成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实施中以案例/项目驱动、行业标准牵引,紧密结合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采用理论与实践并进的教学模式;运用一体化的教学设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完善的学习资料、丰富的课程资源、真实的实践环境作为课程的基础和支撑;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课程融理论与实践,职业能力与素质为一体的教学形式,以职业资格认证、行业企业及客户认可作为评价标准。
(三)素质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按照“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以典型案例和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以一体化教学环境为教学情境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将教学内容任务化、项目化了,引入工程实例,注重工程实践。基础知识以基本、够用为度,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设计思路 cad制图技术是所学知识与岗位零距离的课程之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1)让学生了解cad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提高学生的第一兴趣。(2)概括介绍本课程式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内容。(3)强调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学生在学过程中加强实践训练,注意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的工作作风。
(4)采用多媒体和教学课件上理论课,在多媒体机房进行实践课。3.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模块,理论模块满足基础的理论知识需求,方法模块学会基本制作方法,时间模块实现项目化教学。每个项目所蕴含的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先用若干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进行导入,每个导入案例形成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学习子情境,让学生在短期内完成案例、掌握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并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易学乐学”的学习氛围。4.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是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我们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小组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典型工作项目的教学过程贴近工作过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此问题的考虑,典型工作项目的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4个环节)为基础,增加“知识讲授”、“操作演示”、“技能拓展”3个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师资情况
本课程教学团队有4名教师,其中校内专任教师3名、企业兼职教师1名。专任教师中,1名教师具有副教授职称,2名具有讲师职称。企业兼职教师是为、来自企业一线的动画设计师,通过专题讲座、指导模拟实训等方式参与课程教学。
本课程教学团队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教学队伍稳定;任课老师都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实践教学水平高、总体教学效果好;教学综合评价连续多年在学校名列前茅。
五、教学资源 1.教材的选用
环境艺术制图autocad,是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主编是徐幼光该
教材为十二五高职高专艺术类规划教材。该书精选的案例大部分为企业典型工作项目,并涉及了cad制图的各种典型应用,让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就能实现一定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整本教材贯穿“先讲案例-再从案例中提炼知识技能-最终通过实训练习应用知识技能”的写作思路,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技能,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cad制图相关知识。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有效设计“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情境。
1.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使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拓展。教学方法如表所示
序号
教
学
内容概述
把真实的企业项目作为工作任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模拟进入岗位角色,并以公司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来要求学生完成作品的创作
对于综合性强的典型工
分 2 式
组教
作项目,由学生分组进行cad图的设计和制作,并分组汇报制作成果,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分
使用目的 为了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动手能力,并以完成仿真项目或订单项目的形式来考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案例
实施过程
以仿单或订单的形式给学生安排任务并以模拟公司的办法让学生尽快进入职员角色按工作流程进行项目开发。最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验收并做出评价
由学生分组进行cad图设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计、制作和成果汇报,采用组长负责制、考勤连坐制和组员解雇制进行管理,最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分
具有应用价值的案 案 3 教法
例学
对于典型项目中的核心技能用生动、直观的案例进行导入。
例构建了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子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技能,拓宽cad图设计的思路
学生掌握案例的制作方
启 4 式
发教
法后,对案例涉及的知识技能进行拓展提问,启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拓宽cad设计思路
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而且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如何做的更好
根据案例中的知识点来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地让学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先演示一些项目,分析里面用到的主要的制作技巧,然后进行学习
让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 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
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和尽职尽责的职业态度 实施效果 方法 任务 驱 1 式目 教法
学动项
学法
学法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机操作教师示范,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时教师利用课件教学。教学手段如表所示。
序号
信息技术手段 所应用的教学环节
所应用的教学场所
具体的应用过程
将企业典型工作项目带入课堂,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
多媒体网 1 络教学系统
核心技能实训仿真项目实训
多媒体实训室专业机房
统,实现仿真项目教学环境,让学生分组形成模拟公司开发团队,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的电子举手及在线答疑功能,提供团队、师生交互的平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系统的文件传输功能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实现无障碍沟通
教学过程控制和师生互动 应用效果
核心技能实训仿真项目实训 作业
多媒体软件开发实训室 课内外可上网处
上一手段的有效补充 提高技能 达到课内 4 在线测试
考核
课内外可上网处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系统测试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测试完毕后系统自动进行阅卷和评分
外测试、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学生实验 5 计算机及局域网
核心技能实训
多媒体实训室专业机房
由专门的实验老师管理,通过安排足量的实训练习,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 2 多媒体投影系统
提供大屏幕投影,作为模拟公司开发团队最后汇报仿真项目实训成果的展示平台
教师通过在线作业系统布置和修改作业,学生通过此系统提交作业和浏览作业 3 在线作业
七、课程单元设计
“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设计
八、考核评价方式
程建立了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体、多种考核形式结合的考核体系。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采取开放的过程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考核,综合进行优、良、中、差、不及格五级评定。具体成绩评定办法如下: 1.行动过程分项评估:占总成绩40。由五个学习情境组成(1)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2)平时的学习作风、出勤情况、及对纪律的遵守情况;篇二:flash课程说课稿(1)《flash》课程说课稿 吴志明
一、课程总体情况 flash是艺术设计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4学分,共72学时,考查课,考查分数中,日常表现分占40%,期末上交的项目动画分数占60%。在艺术设计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flash不仅是对专业技能的一种补充,更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扩展和延伸。flash动画制作作为一项独立的专业技能,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在动漫设计师、原画师、角色设计师及场景设计师等岗位找到新的就业点。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网页动画、广告动画、动画特效及简单交互动画制作技能,达到会、熟、快、美岗位需求。
知识目标:
1、了解flash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熟悉时间轴、图层、元件与实例等基本概念;
3、掌握基本动画的制作;
4、掌握常用动作脚本的格式、功能及使用方法。能够使用flash进行基本的交互式编程。
能力目标:
1、能快速采集动画素材;
2、会熟练运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
3、会熟练制作逐帧动画;
4、会熟练制作补间动画;
5、会熟练制作引导动画;
6、会熟练制作遮罩动画;
7、会熟练使用flash动画组件;
8、会熟练合成动画声音和视频;
9、能用脚本编程实现动画的交互性; 1
10、能设计并制作电子贺卡;
11、能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广告动画;
12、能设计并制作简单的flash网站;
13、能设计并制作mv作品;
14、能设计并制作电子杂志作品;
15、能较好地进行团队沟通和合作。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依托网络特点,以“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载体,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其中学生学好flash动画的同时,教师实现质量监督和实训。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flash动画设计岗位分析归纳出主要的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提炼、总结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归纳、总结出行动领域,然后把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最后把学习领域分解为学习项目,flash平面动画技术主要应用于广告制作、电子杂志、游戏开发、网站应用、电子贺卡、mv制作六大方面。因此,本课程以flash动画设计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情境对应于flash 动画技术的应用方向。学生在学习情境当中,逐步完成由易至难、渐进复杂的典型工作项目(企业典型产品项目或学生自主创新项目),不仅强化了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专业能力,而且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不断增强,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法能力得以提升。3.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模块,理论模块满足基础的理论知识需求,方法模块学会基本制作方法,时间模块实现项目化教学。按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合理安排6个典型项目的教学顺序。
每个项目所蕴含的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先用若干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进行导入,每个导入案例形成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学习子情境,让学生在短期内完成案例、掌握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并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易学乐学”的学习氛围。学习工作项目安排如表所示,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构建学习情境的项目载体包含的核心技能越来越多,但用于导入核心技能的案例却越来越少。2 4.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是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我们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小组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典型工作项目的教学过程贴近工作过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此问题的考虑,典型工作项目的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4个环节)为基础,增加“知识讲授”、“操作演示”、“技能拓展”3个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师资情况
本课程教学团队有4名教师,其中校内专任教师3名、企业兼职教师1名。专任教师中,1名教师具有副教授职称,2名具有讲师职称。企业兼职教师是为、来自企业一线的动画设计师,通过专题讲座、指导模拟实训等方式参与课程教学。
本课程教学团队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教学队伍稳定;任课老师都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实践教学水平高、总体教学效果好;教学综合评价连续多年在学校名列前茅。3
五、教学资源 1.教材的选用
该教材为十二五高职高专艺术类规划教材。该书精选的案例大部分为企业典型工作项目,并涉及了flash的各种典型应用:广告、mv、游戏、贺卡、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就能实现一定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整本教材贯穿“先讲案例-再从案例中提炼知识技能-最终通过实训练习应用知识技能”的写作思路,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技能,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flash相关知识,符合高等职业类学生从具体至抽象的认知规律。
2、网络资源建设,如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等;
3、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教学文件和资料、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专业期刊等。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有效设计“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情境。
1.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使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拓展。教学方法如表所示
序号
教
学
内容概述
把真实的企业项目作为工作任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模拟进入岗位角色,并以公司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来要求学生完成作品的创作
对于综合性强的典型工
分 2 式 组教
作项目,由学生分组进行动画设计和制作,并分组汇报动画制作成果,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分 3 案
例
对于典型项目中的核心
使用目的为了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动手能力,并以完成仿真项目或订单项目的形式来考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案例
实施过程
以仿单或订单的形式给学生安排任务并以模拟公司的办法让学生尽快进入职员角色按工作流程进行项目开发。最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验收并做出评价 由学生分组进行动画设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计、制作和成果汇报,采用组长负责制、考勤连坐制和组员解雇制进行管理,最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分
具有应用价值的案
先演示一些游戏项目,分
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
让学生掌握专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和尽职尽责的职业态度 实施效果
方法 任务 驱 1 式目 教法
学动项
学法
教法
学
技能用生动、直观的案例进行导入。例如:游戏开发项目通过案例“闪闪的红星”来导入介绍项目中用到的遮罩动画技术
例构建了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子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技能,拓宽动画设计的思路
析里面用到的主要的动画制作技巧,对于遮罩动画技巧应用“闪闪的红星”案例进行导入,并引导学生实现水漂文字、静态瀑布变动态等其它遮罩动画的特殊效果
学生掌握案例的制作方
启 4 式
发教
法后,对案例涉及的知识技能进行拓展提问,启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拓宽动画设计思路
讲授图层等抽象概念时,5 比法
喻
进行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比喻,如把图层比作透明的玻璃纸,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使学生深刻理解图层的概念及图层之间关系
在讲课中举例:把图层比作透明的玻璃纸,每张纸上都可以绘制不同的图形,多张纸重叠排列就形成一副完整的图像
学生容易理解图层的概念及图层之间关系
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而且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如何做的更好
根据案例中的知识点来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地让学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业核心技能
学法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机操作教师示范,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时教师利用课件教学。教学手段如表所示。
序号
信息技术手段
所应用的教学环节
所应用的教学场所
具体的应用过程
将企业典型工作项目带入课堂,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
多媒体网 1 络教学系统
核心技能实训仿真项目实训
多媒体实训室专业机房
统,实现仿真项目教学环境,让学生分组形成模拟公司开发团队,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的电子举手及在线答疑功能,提供团队、师生交互的平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系统的文件传输功能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实现无障碍沟通
多媒体投影系统
核心技能实训仿真项目实训 作业 多媒体软件开发实训室 课内外可上网处
提供大屏幕投影,作为模拟公司开发团队最后汇报仿真项目实训成果的展示平台
教师通过在线作业系统布置和修改作业,学生通过此系统提交作业和浏览作业
上一手段的有效补充 提高技能 达到课内 4 在线测试
考核
课内外可上网处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系统测试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测试完毕后系统自动进行阅卷和评分
外测试、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学生实验 5 计算机及局域网
核心技能实训
多媒体实训室专业机房
由专门的实验老师管理,通过安排足量的实训练习,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 教学过程控制和师生互动 应用效果 2 3 在线作业
5篇三:pro 课程说课稿 pro/e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我是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老师黄朗宁,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
《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基础教程》。
首先,让我们来领略一下pro/e的魅力。
这是一个用pro/e创建的三级减速机的模拟运动仿真,在这个运动仿真中我们可以观摩到减速机的结构、各对齿轮的啮合情况、以及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从上面的动画我们知道,pro/e是一门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的三维设计软件课程。根据我院关于 “六位一体”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基于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在《pro/e》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中,我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处理、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特色与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简要汇报。
课程定位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了解《proe》
授课对象分析:proe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职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二年二级的学生,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看图读图的能力和机械设计的分析能力。
专业背景分析:我们知道,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而pro/e软件的三维设计功能与三维创作空间,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
阔的职业岗位群,比如模具设计工程师、cnc编程与操作员、产品开发员、设备维修员、模具加工制造员等热门就业岗位;pro/e课程的开设完全顺应了专业发展的需求与人才需求:采用pro/e技术,产品开发周期大大缩短,而模具制造企业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市场急需机械类三维设计人员,2009年市场调查显示,在模具设计领域中,无论是高端应用还是中端应用,pro/e软件都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
课程性质分析:pro/e是集零件造型、工程分析、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应用软件,具有参数化设计、单一数据库的优点,是近五年我国国家技能大赛的指定软件,是模具设计师认证的指定软件,正因为它的功能强大运用领域广泛,从而成为高职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模具与数控专业的学习中pro/e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为先修课程的理解与深化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也为后续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更为就业择业提供了良好的能力与素质平台。
根据我院 “六位一体”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从三个方面来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对接职业岗位需求,确定能力目标。
首先,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置了能力总体目标:能设计零件,能设计组件,能设计模具,能顺利出图,能生成数控程序。
其次,根据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块与项目,为了能力目标明确、可行,把握“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对能力目标进行了细化。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根据高职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的就业特点,对总体目标中“能设计模具”与“能生成数控程序”的两个能力目标分别有所侧重。
对接能力目标确定知识目标:了解proe软件的特点与应用,掌握二维平面图的绘制,掌握三维实体的创建,运用曲面创建三维特征,掌握工程图的创建,掌握组件的装配,掌握模具的设计,了解数控程序的生成。
对接职业素质确定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发掘学生的决策能力。
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我将教材内容设置为96个学时;五大模块:软件介绍模块、零件设计模块、组件设计与运动仿真模块、工程图模块、模具设计与nc加工模块;二十四个单元项目;打破传统教学顺序,由项目设置支撑内容。
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思路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是贯穿全课程的综合项目的设计
二是课程的整体设计,以综合项目的工作过程为设计原则
三是单元教学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为设计原则
四是单元教学中的工程案例设计,以引导为主轴,探索为主线的理念为设计原则
根据高职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的特征,我设计了教学用的两个综合项目——二级减速器和落地电风扇,教学中使用的工程案例大部分来自这两个综合项目中的零件,而且都有工程尺寸。为了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与开发能力,同时也设计了部分难度梯度分明的其他工程案例,比如机座类零件、水槽、吹风机外壳等。
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建立在我院“六位一体”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之上的:
展示项目实物,引导学生分析项目的总体结构以及各零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为三维空间的模拟装配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学生自行动手拆卸零件,引导学生分析零件的工程结构和截面形状,并完成零件的测绘;
引导学生操作proe软件,并完成各零件的截面草绘; 引导学生根据截面图形完成零件的三维建模;
引导学生完成零件的工程图样;
引导学生完成零件模具设计;
引导学生完成机加工零件数控加工程序;
引导学生完成三维空间模拟装配;
演示模拟三维运动仿真;
从而完成从项目实物的拆卸、分析到项目的三维模拟装配与运动仿真的完美过程
为了达到设计的知识目标,我选用的教材是《pro/engineer wildfire 4.0中文版基础教程》;
为了达到设计的能力与素质目标,全程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课堂教学;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热情,充分利用图书文献资源,如《pro/e4.0基础教程精讲》《pro/e4.0产品与注塑模具设计从入门到精通》、《、pro/e4.0产品设计实例精讲》等;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向学生提供网络资讯,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pro/e的发展动向。
单元教学的设计
基于学习场景的单元设计思路:从8个方面实施教学过程:工程案例引入、学生分析案例、知识目标实现、操作步骤演示、学生动手操作、重点难点分析、举一反三案例练习、工程案例扩展实战。实施过程体现在每个工程案例中。
我以《轴类零件的创建》为例,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单元教学的实施全过程。教学设计:
为了能完整实施单元教学设计中的8个教学过程,在单元教学中,我采取的是自顶向下的教学方式:
展示工程案例;
学生分析零件结构;
教师讲解知识点;
教师操作演示;
学生操作练习该案例;
教师分析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 引导学生完成扩展练习,以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及三维空间想象能力;篇四:校本课程说课稿
校本课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开发背景: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学生拥有孝心是形成善心、爱心和良心的基础情感。三八妇女节前夕,学校向每个学生发放了一份问卷调查: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没想到这样一张简单的问卷调查竟难倒了600多名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60%)。这样的一个调查结果让我们感到震惊,同时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学校地处文登郊区,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自工厂和商贩家庭,家长们每天都忙着赚钱而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不少学生在家里简直就是一个 “小霸王”:冲父母乱发脾气、自理能力差,唯我独尊、自私冷漠??对此,学校又向全校家长发放了“孝心教育问卷调查”,广泛征询家长关于学校开展孝心教育的意见及建议。没曾想,这一活动得到家长的广泛响应。家长们在问卷中纷纷留言,表达出对孝心教育的热切盼望。这更加坚定了我校开展以“孝行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决心。
经过全体教师的反复研究讨论,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同时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开发了一套《孝行教育读本》,作为学校的校本必修教材。
教材介绍
《孝行教育读本》共4册。其中,第一册(供一、二年级学生使用);第二册(供三年级学生使用);第三册(供四年级学生使用);第四册(供五年级学生使用)。每册教材共16课,包括导语、课文两大部分。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四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小小孝心暖父母、小小孝心爱学校、小小孝心系家乡、小小孝心报祖国。其中,每个专题下设四个栏目,分别是:孝心故事、孝心碰撞、经典诵读、孝行在线。各个专题紧扣“孝”的内涵深入挖掘,人文思想丰富,贴近儿童生活这四册书在内容编排上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按图文并茂、由浅入深,螺旋式逐步递进的特点进行编排。做到(1)、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2)、文
本教材与实践活动相结合。(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孝行教育读本 》第三册中第一大专题《小小孝心暖父母》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班上多数孩子,都处在长辈的呵护之中,导致他们形成唯我独尊 的心理状态。总想主宰他人,很少去读懂父母的爱。更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因此,学会感恩,对孩子至关重要。只有先懂得感恩,才会懂得关爱和回报。要让学生学会感恩,首先先要让孩子有一颗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感恩教育,必须从感恩父母开始。
教学目标
如何让学生明孝懂孝行孝,利用好教材,引起学生的共鸣呢?我将本节课内容的教学目标及重点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过程与方法: 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理性地对待父母的爱;学会回报爱。
3、态度情感价值观: 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学会适当地表达内心情感,并付诸于行动。
教学流程 流程之一:温馨回忆,回顾亲情
上课伊始,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我出示课前搜集的部分孩子和家长的合照,让他们在优美的音乐和温馨的画面中,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父母所做的点点滴滴,感受与父母在一起的甜蜜时光,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大家感受着、思索着、回忆着来自父母的爱,沉浸在爱与被爱中。流程之二:交流矛盾,增进沟通。
在这一环节中,我由: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不在那么亲昵?这一问题引入,首先让他们交流成长过程中,曾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一次不愉快经历,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邀请在座的父母也来说一说那时的情形,并谈一谈他们当时的想法。在父母与孩子的叙述过程中,增进他们之间的了解,感悟沟通的重要性,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因为缺少理解,才会产生代沟,因为多了误解,才会发生矛盾。
针对不少学生把“叮咛”当作“唠叨”,把“期待”当作“压力”这一问题,我让学生自己编排了小品《唠叨妈妈》。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诱导同学们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感受亲情、提高对亲情的熟悉深度。流程之三:聆听遗书,感悟亲情
在学生与父母进行完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之后,我播放了一位濒临死亡的母亲给儿子的一封遗书,一个对孩子深爱着的母亲,面对无法抗拒的绝症,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自强自立,竟采取冷眼、打骂、无情凶狠的方式,让孩子恨他,忘记她,信中句句饱含着母亲对孩子的不舍与疼爱,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到亲情的可贵。流程之四:咀嚼往事,升华亲情
伴随《游子吟》的音乐声,学生闭上双眼,在老师的朗诵下,回忆曾经熟悉的一幕幕:
也许你并不记得,当你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时,当你第一次学会走
路时,爸爸妈妈那幸福的样子了吧!但我想你一定还记得,当你生病时,父母守在你的床边,彻夜不眠,给你喂药,因为担心而一次次转身流下的眼泪吧?
还记得,雨中爸爸妈妈接你们上学放学时手中的那把花雨伞吗?帮我们遮风挡雨,却淋湿了自己,可他们依然笑着说“没关系”
当你在学习方面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爸爸妈妈那满意的笑容和鼓励的眼神,你还记忆犹新吗?
因为你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你任性顶嘴发脾气,摔门而出的那一刻,你可知道他们那伤心而又焦急等你的心情吗?
通过这一幕幕再也熟悉不过的场景,引起了学生心灵的震憾,使孩子们明白,原来父母的爱就体现在生活中最平常最细微之处,而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运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充分联系生活,亲身体验感悟,使教育源于生活,走进生活。这样的设计远比空洞的说教要更为有效,使整个课堂在情感体验中展开,让学生从真正的参与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流程之五:感恩调查,唤起思考.分发“感恩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抽样分析。
通过“问卷”的调查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他们明白:父母为我们终日操劳,默默奉献,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太多太多的汗水,而我们作为儿女的对父母的关心
却远远不够,从而激发他们回报亲情的意识。流程之六:爱心行动,回报亲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孩子们互相讨论,决定用怎样的方式回报父母的爱,然后,全班交流,最后统一制定计划,在班级中开展如下“爱心行动”
1、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
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预决算开支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劳。
2、在“父亲节、母亲节”或父母生日时完成爱心家庭作业:
(1)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2)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3)给父母过生日,赠予亲手制作的礼物。
(4)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次脚,并对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5)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在《我们长大了》的音乐声中这节校本课结束了。通过本节课,孩子们不但感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更激发了他们将孝心转化为行动,从而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将课堂的行为指导,引向生活实践,更好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孝行”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影响之深刻,社会影响之广泛,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学生有孝心了,老师省心了,家长舒心了。一路走来,我们不断感动着,也不断收获着??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在活动中体验到的心路历程:由孝行产生的爱心,而由爱心又上升为一种责任心。在这种责任感的引领下,孩子们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与尊重,愿意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知道了努力学习,以优秀的成绩回报父母。孝行感恩教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思想的启迪、人格的升华、生命的洗礼,更是弥漫于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一份浓缩的真情。相信有了这份真情的相伴,我校的育人之路将会越走越宽!篇五:美术课程说课稿
《美术》课程说课稿
一、说课程性质与作用
美术课是职业技术学院里,教育系教育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担负着对高职、中职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与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从而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打好基础的重任。
美术课具有人文性质,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高职师范类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二、说课程教学目标:
⑴ 知识目标
通过美术课的教学,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美术教育理论、绘画、美术设计、书法等较为全面的美术基本知识,建立初步的审美体验,树立正确的美术知识体系概念。
⑵ 能力目标
通过对绘画、美术设计等的美术实践活动的学习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并建立一定的造型能力,能独立设计与制作简单的绘画作品、工艺作品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美术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思辨能力。⑶ 情感目标 在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和现代设计教育并重,注重艺术情感潜移默化的养成,突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具体的美术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在美术理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理想和情操,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
课程教学重点: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技法的学习。
课程教学难点:怎样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说教材和教学内容
⒈ 说教材
美术课所选取的教材是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美术》。全书共分三册,内容包括美术鉴赏、美术教育理论、绘画、美术设计、泥塑、书法六类,按年级分段,综合编排。教材编写考虑了弹性,既供全国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使用,也供四五年制学校使用。
这套教材适用性较好,符合目前教育专业的要求,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重视职业院校学生双基的培养,在同类教材中,知识涵盖面较广,内容较丰富,操 1 作性强。
但在内容的前瞻性及最新技术应用水平方面稍显欠缺,有点固守陈规,目前新颖多样的美术教学内容及方法没有涉及。如当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电脑美术等。
编排上,有些内容过于分散,如美术鉴赏中绘画作品欣赏可按年代编排比按画种编排更要有利于学生学习,使学生不会发生概念上的混淆。简笔画可集中于一册完成,分成一、二两册教授,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理解与掌握这章内容,会使学生的知识衔接不连贯等。
有些内容的安排不切合教学实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泥塑这方面的内容,目前学院没有场地和条件进行泥塑的教学,学生操作起来也相对吃力,因为造型基础太过薄弱,学生会没有信心,丧失兴趣。因此这部分的内容就不作讲授,不安排到教学内容中去。
⒉ 说教学内容
本套教材共三册,分12个单元,按照大纲要求,把课程细化为5个系列:美术鉴赏系列、绘画系列、美术设计系列、书法系列、美术教育理论系列。共174学时,其中美术鉴赏16学时、绘画84学时、美术设计54学时,书法14学时、美术教育理论6学时。绘画又包括素描、色彩、教学简笔画、中国画、版画、图案基础6个单元,美术设计又包括平面设计、立体设计2个单元,共计138学时,是本套教材的重点。其中绘画技法的学习和美术设计理念的运用与制作的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2 3
五、说教学资源建设
以本教材为核心,结合学生知识及能力方面的具体情况,借鉴其他美术相关教材的部分内容,以使本教材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易得当,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已经制作的教学资源有: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挂图、范画、演示的工具材料、模型、实物等。这样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更符合美术的直观性、可视性的要求,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六、说学情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接受了一定的美术教育,但都是对美术里部分知识浅显的认识和介绍,有些课程根本就没有接触过,造型基础也很是薄弱。对美术的重视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训练,有些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学生普遍对美术作品感兴趣,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参与活动的热情比较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1、美术知识了解甚少。
2、造型基础很薄弱。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4、有些学生对美术还不够重视,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5、学生对美术的某些效果比较感兴趣。喜欢尝试新鲜实物。
七、说教学方法手段及作业布置
⒈在美术理论课中,运用讲授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讲清知识点,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难懂,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及集体讨论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难点。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查阅资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集体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⒉在美术实践课教学中,多运用示范法、引导法、分析法、集体创作法、练习法等,如在素描、色彩、中国画教学中运用示范法讲解作画步骤,使学生一目了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变得浅显易懂。练习法使学生得到技法的充分训练,不断掌握与提高造型能力、操作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 4 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简笔画教学中运用分析法和集体创作法,充分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集体创作中,体会到自主创造的乐趣,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业布置:
美术理论课主要采用小论文和布置思考题的方式进行作业安排。以加强学生印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美术实践课则以课堂练习和课后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期能达到小学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八、说考核方法
美术课是一门考查课,考试的形式为随堂考试。主要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在教学内容里选一课题进行考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按要求完成作品。采用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考试成绩60﹪,平时作业40﹪,学生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因为美术这一课程的特殊性,无法把所学内容都安排到试卷上考试,所以现在的美术考试还是以一节课或一章的内容进行集中考试,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评定每个学生最终的美术成绩。
1、考试方式
本课程采用书面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
2、难易程度
本课程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
3、题型
本课程考试题型包括:(1)、填空、简述题、论述题。(2)、现场美术技巧表现(绘画、书法)。
4、成绩评估:
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九、说特色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基础课程,它是一个内容庞杂、边缘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形象性、空间性、直观性、物质性的特点。所包含的表现形式各异,技能性很强,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综合能力的锻炼,全面发展的提高。它能弥补其他课程所带来的偏颇和不足,完善审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最终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职业教育里,完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推动社会的发展。
课程说课稿 篇2
橡皮泥是现代泥塑材料, 可塑性强, 色彩鲜艳, 塑成的作品效果好, 适合小学教学用。本课要求学生以橡泥作材料, 以小刺猬为例, 塑造出可爱的小动物。
《小刺猬》要求学生能抓住刺的剪法, 探讨剪的技巧, 并用此方法, 学做其他小动物。同时注意先整体后局部的制作方法。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塑造各种小动物,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也抒发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颗爱心。
从教10年来, 笔者一直在《劳动与技术》这块土地中耕耘, 十分喜欢这门课程, 几年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纵观平日的教学, 学生仍然是“跟我学, 跟我做”, 并没有完全摆脱“你教我学”的学习方式, 与新一轮课改中强调的“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 显然是有差距的。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安排:
1.知识目标:学习剪的技法塑造小刺猬, 并能用此方法做其他动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对彩泥作品的兴趣。在小组的分工、讨论、评价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环境的创设, 抒发对大自然、对小动物的热爱。
4.本课的重点:通过探究, 学会用剪的技法来塑造小动物。要始终牢记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二) 说教法
劳动与技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能力, 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动手创造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可采用“引导发现法、个体探究、全班讨论、实践交流、展示评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欢乐、紧张、和谐的气氛中, 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技术素养的形成, 也从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合作成功的愉悦。
(三) 说学法
新课程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 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 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 所以在“小刺猬”这一课中, 可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实践、乐于体验的环境 (小刺猬邀请动物朋友们到大森林里分享丰收的快乐) 。本节课, 学生学习的技术术养是“剪的技巧”, 所以“剪”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 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 (2) 动手尝试的学习方法; (3) 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法和学法, 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 (展示用“剪“的技巧塑造的其他动物) 、橡皮泥、森林的情境。学生动手、动脑, 尝试、探索, 由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 并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美丽与创造的快乐,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 说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发散技巧。“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好朋友,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把你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今天这节课, 我们要用橡皮泥来塑造动物, 要让橡皮泥听话, 就得用基本操作方法。大家回忆一下, 我们在接触橡皮泥时用到过哪能些技法?每个同学拿一小团橡皮泥, 耳朵听老师的指令, 完成相应的动作:捏、揉、搓 (听清要求, 搓成一个象老师一样的近似圆稚的形体)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你觉得这个圆稚体有点像什么?预设 (老鼠) :如果请你把他制作成一只老鼠, 尾巴要掉下来怎么办?胡须可用什么代替?) ; (刺猬) , 刺猬身上的刺你想到了哪些表现方法 (剪刀、针、火柴、牙签来表现) 。”讨论得出:为了使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除了用手捏制以外, 可以使用技巧, 巧妙地运用到橡皮泥的制作中, 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本设计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 结合教材特点, 学生直接用手来回忆橡皮泥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通过制作想象, 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一些工具与辅助性材料在橡皮泥中造型中的作用。同时老师用语言渲染情境, 激起了学生对制作的兴趣与冲动。创设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具有较大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2.突破难点, 探究技巧。用剪刀剪小刺猬的刺是本堂课的重点。针对这一重点, 做如下设计:
(1) 自学课本内容。学生对刺猬的刺的表现方法有自己的想法, 顺着学生的思路, 让他们自学书上的内容:小刺猬的制作分成几步;课本中小刺猬的刺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2) 师生互动交流。以小刺猬的制作举一反三, 明白橡皮泥造型的方法:先整体后局部。
(3) 自主探究“剪”的技巧。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尝试着在刚才搓好的圆椎体上剪刺。老师巡视, 把较好的作品与存在问题的作品收集起来。
(4) 全班交流、讨论。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半成品, 比一比, 谁的刺剪得更形象?得出剪的技巧 (翘;深度;角度) (要突破难点, 此步骤是关键, 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探究, 表达, 学生暂时表达不清, 别急, 耐心地引导, 不要急于求成, 轻易灌输。)
(5) 再次实践“剪的技巧”。通过交流, 学生对如何剪刺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趁热打铁, 让学生再次尝试, 用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角度剪刺, 感受刺的效果。 (这一步的实施, 让讨论的结果得到实际意义上的体现。)
(6) 完成作品。小刺猬的其他几个步骤比较简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通过自学完全能够掌握, 所以老师没有一一加以示范, 而是放手让学生实践。
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就是要求教师通过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3.发散思维, 紧扣技巧。如何剪刺是难点, 也是本节课学习的一项技术。相信通过难点的突破, 全班同学都能做一只刺猬, 如果到此为止, 那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那些平时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 要积极引导他们发散思维, 在动手操作中养成善于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可做如下设计:
(1) 看到刺猬身上的果子, 最先跃入你脑海的是个什么情景? (这是秋天的森林, 树叶已落了, 果子都成熟了, 你们看, 小刺猥正忙着运果子呢。) 这么美的森林, 小刺猬很孤单, 你有什么好办法?
(2) 除了小刺猬的家人外, 森林里还有小刺猬朋友, 他的这些朋友, 同样也用到了剪的技巧?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CAI出示橡皮泥作品 (强调用剪刀“剪”的技巧) 。
(3) 这节课, 我们要用刚刚学的“剪”的技巧来塑造小动物, 然后把他送到这个美丽的森林中。
4.在动手前, 老师应给予提示:
(1) 小组分工合作, 一部分同学做小刺猬主人, 一部分同学做小刺猬朋友; (如果塑造小刺猬朋友时, 碰到困难, 大家可以讨论、合作)
(2) 制作时间15分钟, 用上剪的技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实践为主,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 除了看到老师的组织与相关的引导外, 基本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实践, 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
(3) 小组内评出最佳小主人和最佳好朋友。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制作小刺猬, 老师提醒他们, 制作的小刺猬能与众不同, 可以在形态上、姿势上进行设计。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尝试制作其他动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 老师边巡视边帮助解决一些问题, 同时牵线搭桥, 让制作同一种动物的同学互相交流。
本设计, 既承上又启下, 在书本制作小刺猬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散与拓展。设计具有一定的梯度, 使各类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所收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与其实际水平相适应的方法, 既照顾了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又激励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以整体把握班级群体和个体的实际水平, 解决“合格+特长”的问题。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目标, 即“生成性目标。”学生有权利决定自己最想学做的, 并且越来越深入地进行探究。
(四) 创设情境, 欣赏技巧
每一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 评出了最佳小主人与最佳好朋友, 老师从不同角度把作品一一拍摄下来。
1.欣赏最佳作品。
2.学生介绍作品的亮点, 介绍自己的感受。同学互评 (评优点、说建议) 。课堂上不但有学生的自我评价, 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有教师最后的总结评价。互动评价, 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 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促进学生的发展。
3.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有亮点,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 小刺猬主人想把可爱的小动物们邀请到美丽的森林中。“同学们, 在送别小动物的时候, 轻轻地送上你真诚的祝福。我想采访几个同学, 你送上了什么祝福?”这节课并不只是单纯地进行劳动技术的学习, 而是把思想教育和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有机地渗透在劳动实践中。
4.是呀!小刺猬主人和他的朋友在这美丽的森林里快乐地生活着。这都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爱:朋友的爱、大自然的爱, 大家的爱。同学们, 爱动物, 爱自然吧, 在爱的怀抱中, 会更加幸福, 更加快乐!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中运用, 在运用中提高。
《网络搜索》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选自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第三章第三节《网络查询与交流》第三部分,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获取范畴的内容。学会运用信息工具网络搜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失的工具,他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搜索引擎网址,能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类别,最终找到最贴近的相关信息。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所使用的搜索引擎的机制,针对不同的搜索目的,选择不同的搜索策略,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动脑和动手的习惯。
情感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处理信息能力,及对网络技术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3.重点难点
重点:①常见的搜索方法。②搜索语法的运用。
难点:搜索策略和搜索语法的灵活运用。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一般的搜索方法有所了解,但却是片面的,但如果让他们去搜索更加复杂和深度的信息,就会变得有些不得法,所以除了需要他们灵活掌握常见搜索方法外,还要学会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策略,掌握更有深度的一些技巧和语法规则。
三、说教法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我注重更新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重点、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任务驱动法
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有初步了解后,利用事先设计好的由易到难的任务,驱动他们去完成,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新课的内容,解决重点难点。 例如普通网页搜索、图片搜索、区域搜索,然后到语法的应用,层层任务,由浅入深。
2.提问引导法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通过更复杂的问题来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不减。带动学生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然后我会给他们讲解更深奥的知识,变学生“想学”为“积极地去学”。例如,区域搜索、站内搜索、文件搜索等等。
四、说学法
搜索引擎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技巧也灵活多样,一字之差,结果差之万里,方法决定着成败。而且随着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技巧和方法可谓天天在增加,所以我只能选择最典型、最常用的技巧,层层深入,具体采用如下方法:
1.示范促进法。例如普通的搜索操作,我在简单讲解后会叫那些优秀的学生去示范操作,教师变成学生间的桥梁,并形成全体学生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
2.探究法。随着问题的深入,终究要有老师去讲解。例如我说你们谁能在百度中搜索下河北省发生了的最新新闻。大家感觉不难,但我会进一步提出,那么我们秦皇岛的最新新闻呢?然后向某些学生提问,估计很多人用的方法比较“落后”,只是用简单的网页搜索,而不是地区搜索,经过讲解后,经过学生独立尝试操作,自行分析问题,加深方法的理解,让学生从“陌生”到掌握。
五、说教学程序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开场白:吟诵古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等待其他同学随我一起背完。“你们想知道今天的爆炸性新闻吗?你想知道奥运会金牌一共产生多少块吗?你想找和你同名的人是哪里的吗?你想知道什么,百度全能告诉你。百度,相信大家已经不是很陌生,这节课我们就以百度搜索为例,讲一下本节课的知识——网络搜索。首先给大家讲一下搜索的相关基础知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幽默的开篇,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并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2.层层深入,任务驱动
①首先讲解概念性的知识。例如什么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常用网址有哪些。(基础知识)
②以百度网站讲解下面的知识。
“你想知道今天的爆炸性新闻吗?我告诉你答案”通过这个环节讲解分类搜索,如新闻、网页、图片、音乐。
为了增加本课的趣味性,我准备增加以下两个有趣的搜索——翻译和算数。
“碰到不认识的单词怎么办?”
“难道百度还有线上英汉互译词典?”众多同学肯定有这样的疑惑。
“没错!”。
通过演示,随便输入一个英语单词,留意一下搜索框上方多出来的词典提示。如,搜索“high”,点击结果页上的“词典”链接,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翻译结果。
“百度还会算数,你们信吗?”通过演示一个复杂的算式,例如log((sin(5))^2)-3+pi,结果很容易出来了。我相信通过以上的演示肯定会让所有的学生惊叹不已,继而把所有同学的兴趣调动起来。
③继续不断加深知识难度。问“你们谁能查阅下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河北区域的新闻或者咱们秦皇岛的新闻呢?”学生肯定會用上面的普通方法继续查找。此时我会引出技巧搜索方法——区域搜索。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起到抛砖引玉效果。学生知道了河北的,那么通过启示就会了所有区域的方法。
④学生查到了新闻,那么我可以通过某新闻网站继续提问,以引出后面更加复杂的知识——语法篇。
站内搜索,就是如何在“某一个网站内”查找“某些信息”。
语法规则:site:Urlkeywords
这些地方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且内容新颖有趣,所以,学生必定感觉很惊奇,所以他们会很投入。然后趁此机会,引出下一个知识点。
⑤文件类型的搜索。
搜索除了网站给我们提供分类外,还可以通过语法进行分类搜索。
例如搜索word文档、ppt文档、pdf文档等等。
老师通过讲解语法和演示,学生通过思考,学会举一反三,达到了学习的真正目的。
语法规则:filetype:doc/ppt/allkeywords(老师讲解)
演示:查找2008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老师演示)
本节课从开始到结束讲解知识虽多,却一直体现着新奇的味道,整节课学生的兴趣一直高涨不减,同时,教师一直掌控着整个课堂的氛围,使整个课程讲解顺畅、自然,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3.归纳总结
这个环节不容忽视,通过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个梳理过程,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
1.常用网络搜索引擎网址
2.区域网址搜索语法规则
3.站内搜索语法规则
4.文件类型的搜索语法规则
七、本课亮点
英语课程的说课稿 篇4
本节课主要学习有关engineer, accountant等职业的单词。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呈现,通过介绍钱老师一家人的工作展开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交流,展开活动。上完这一课,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现在谈谈自己的看法。
成功之处:
1.一条主线贯穿整堂课
在这节课中,我以Mr. Qian’s family 为主线,贯穿整堂课,通过设疑:钱老师的家人都是做什么工作的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学生自己想知道,来一步一步介绍钱老师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堂妹,还有爸爸妈妈的工作,来教学新单词,这样使枯燥的单词教学变得有实际意义,并且使学生乐此不彼。不过学生也会对这一情况的真实性,产生疑问,他们会问,钱老师的`爷爷奶奶真的是清洁工吗?他叔叔真的是警察吗,等等,所以这个设计还需要一定的思考。思考怎样设计才更加合理一点。
2.采用游戏性教学。 9word.com提供各种免费文书文档
在操练巩固阶段,我采用游戏性教学,总共用了4个游戏活动:Bingo 游戏,what’s missing ?游戏,猜职业的游戏,还有一个调查活动。采用游戏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愤,激发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复习巩固新单词。特别是调查活动和bingo 游戏,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不过这里其实又有一个有效性的问题,因为游戏,在整堂课中,毕竟只能充当饭后甜点的角色,有用才好。
3.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本堂课,其实有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契机: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因此在课堂结尾,我让学生进行许愿:I want to be a /an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愿望,并告诉学生:there are 365 kinds of jobs , if you work hard , you will make success (365行,只要你努力,一定会成功), 并且告诉学生:Every roads lead to Roma(条条大路通罗马)。让学生从小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可能不能产生持续的的效果,但是至少有点作用。
不足之处:
1.新单词呈现形式比较单一。
新单词的呈现,就是通过教师问学生说想知道谁,然后就通过课件,点进去,然后学习这个单词,或者这个单词有关的一句话,然后学习单词,跟读,指名读,同桌读,5个单词都是这种方式,就会觉得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应该再思考一下,通过其他方式,呈现新单词,或者练习新单词。 9word.com提供各种免费文书文档
2.环节之间还不够紧凑,显得急躁
教师本人显得比较急躁,不知道是因为个人本来的性格所致,还是因为上公开课,老师比较紧张,总之觉得一环一环之间很快就过去了,特别是在复习以前学过的职业的时候,幻灯一张一张的过去,老师一呈现,就问:what does she/he do ? 没有给学生很多思考的机会,也没有让学生说说其他的话,比如在出现影星刘亦菲,还有作家鲁迅等等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问问:who’s he /she? 教师可能怕时间不够,所以赶得比较急,这样其实效果不太好。
3.许愿一环比较粗糙。
“许愿”环节的设计,创意比较好,但是操作的时候,显得太粗糙,老师就让学生将他们的愿望写在刚刚bingo 游戏的纸张的背后,并且是让学生揉成团,然后扔进许愿瓶,并且学生都是一边走,一边说自己的愿望的,显得不够庄重,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好一点的纸张,让学生写好,折好,走到讲台前,然后面朝全班,虔诚的进行许愿,然后再投进许愿瓶,这样会显得更加像“许愿”。
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程说课稿 篇5
一、课程介绍
大学体育课程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健身,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我校专科段和五年一贯制学生,均开设大学体育课程。课程由普修课、选项课(定项选修)两部分组成。近几年来,在系领导和全系教职工的不断努力下,我校大学体育课程在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是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类专科组唯一的精品课程,也是我校为数不多的省级精品课程之一。排球选项课程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排球选项课程主要是针对我校普通系科大二学生和五年一贯制的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排球相关知识和技术、战术的介绍与传授。通过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排球运动发展状况,了解排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法,掌握排球的垫球技术、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了解或初步掌握传球、扣球技术和拦网技术;通过排球选项课程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排球技战术,同时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欣赏排球比赛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是根据大学体育课程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等方面因素。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球理论知识,排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等方面。排球理论主要介绍排球运动概述,排球规则和裁判法等方面知识,排球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垫球、发球、接发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方面内容,排球的基本战术主要是介绍“中一二”进攻战术和“心跟进”防守战术。排球选项课程的学时是每学期30学时(15周),1个学分,两学期共60学时,共计2个学分。其中有8学时的理论课程,46学时的实践课程,6学时的课程考核;其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1:5.75。
排球选项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垫球、发球、传球、排球规则与裁判法等方面。难点是传球技术、排球规则与裁判法和排球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排球的传球技术要求非常高,难度大,学生在较短的实践、较短的练习过程中很难掌握好传球技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
(一)提前进行教学介绍,帮助其提前了解传球技术动作要领,(二)在教学比赛中尝试传球技术的运用,培养其多运用传球技术的意识。排球规则与裁判法内容多而细,很难在较短的学时内掌握全部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在课堂上多进行教学比赛练习,边打比赛边讲规则,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较好。排球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环节一直是教学难点,几个连贯性技术动作的运用难度比单一的技术动作难度要大的多,为此我们尝试加强几个技术动作的串联练习,将几个单一的技术动作编排成组合进行练习。
排球选项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多元化、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排球选项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排球理论考核(排球技战术理论知识、排球规则与裁判法)、排球技战术考核(垫球、发球、传球、扣球、比赛)、平时成绩考核(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身体素质考核(立定跳远、50米、实心球、跳绳、踢毽子、800/1000米)。排球选项课程理论考核采取课后查阅资料,开放式的考核,对排球技战术和身体素质的考核采取课堂现场考核、现场打分的方式,平时成绩考核成绩是结合运动成绩进行综合考虑。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排球技术和理论知识。我们运用了一些适合排球教学的教学方法。例如:示范讲解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比赛法、分组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法是体育技能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排球的垫球、发球、传球、扣球等技术技能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示范讲解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完整示范教学或分解示范教学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适合在讲授排球规则等理论内容的时候运用。空洞的理论教学往往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不深刻、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现象。通过多媒体(ppt)进行案例分析,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讲授排球内容时,可以通过某个特定的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了解排球规则的相关知识,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排球规则知识。
教学比赛法常常运用于学生在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运用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具体的技术技能运用到实际比赛过程中,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某些技术技能。
分组教学法特别是异质分组教学法常常运用于排球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异质分组教学法是利用教学中学生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来开展教学,以小组互助为基本教学形式,兼顾因材施教和集体教育两方面的要求,充分体现个别化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课件教学。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视频教学,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
四、教学条件
排球选项课程的选用教材以我系全体教师参与编写的《体育与健康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6),是自编教材。该教材在准确把握我校体育发展方向与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和编写的,对于我校体育教学教育较高的实用性。《体育与健康教程》较好地体育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球类运动----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教材进行部分内容的选取。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场所主要是在我校排球场,目前有6片室外塑胶排球场地和2片室内排球场。
五、教学效果
多年来,排球教学一直受到同行与学生的好评。通过排球选项课教学,学生的排球运动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2008年的连云港市排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其中大部分队员是参加排球选项课程学习的学生。在我校每年一届的学生排球赛中取得前几名好成绩的队伍中,排球选项课的学生占很大的比例。学生对排球选项课程的教学评价一直都较高,每次学生测评分数都很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明显增强。排球对学生的影响力明显增强,通过排球选项课程的学习,许多学生由原来对排球不喜欢或者无所谓转变成喜欢、甚至非常喜欢。
六、课程特色
排球选项课程教学一直坚持“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秉承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传统,做到“抓中间,顾两头”。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以大部分学生运动水平为主,同时也要兼顾少数运动水平较高和运动水平较差的学生。同时,排球选项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
《百变团花》美术课程说课稿 篇6
1、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资料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美术世界中遨游》(出示板书),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以后的美术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确定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一个统领下文的铺垫作用。
2、教学资料:
本课经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遵循学生的身心特征,他们的逻辑思维仍需要很多感性经验来支持;想像力中的现实性不断发展;情绪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经过本节课的学习给学生供给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美术世界的机会,加强对美术不一样种类的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到达以下几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以材料的不一样来区分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一样,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一样。使学生掌握对美术作品分析、理解、评价的本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经过很多图片欣赏,教师正确引导,对中西作品分析比较,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基础上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正确掌握美术作品的分类,学会用新型的美术材料来体现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打破时空,不拘一格的在美术世界中寻找美,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4、根据我对教材分析和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欣赏图片,让学生对各种美术作品的造型方式、表达方式和形式美感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进行对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比较。
难点:
具体分析、理解本节课所学的资料,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理解美术作品所用材料的不一样而带来的不一样画面效果。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情景,我主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采用引导教学,用幻灯片放映不一样种类的美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然后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一样?”之后放映各种不一样种类的美术作品作比较,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课所学的资料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法:
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思紧密结合,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片,在欣赏过程中,进取思考,及时提问,领悟到学习的要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并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从课前准备—激趣导课—探究欣赏—思考讨论—教师总结,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很多的各种不一样材质的美术图片,让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准备:收集自我喜欢的美术作品。
2、激趣导课
首先,我以问题挑战学生:
(1)你们见过哪些美术作品?
(2)他们的材质分别是什么呢?
并以展览的形式把教师和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布置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带着问题互相欣赏,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之后,再欣赏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如图《父亲》,《人桥》“同样是画人物,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对本节课所学的资料产生好奇,感受不一样材质带来的不一样效果。
最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我会给学生准备一些不一样种类的绘画工具,像国画工具、油画工具、水彩画工具以及其他种类的绘画工具给学生看。让学生能正确的确定出美术作品是用哪些绘画工具完成的。
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资料。
3、探究欣赏
美术是运用必须的物质材料经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视觉艺术。想了解它丰富多彩的资料吗?让我们一齐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我首先充当导演,让学生在游戏中,一边看作品,一边正确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
让学生甲指出油画《父亲》,学生乙找出油画用的材料;学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学生乙找出书上图片中的浮雕;学生甲出示“水彩画”的卡片,学生乙就要从课本外找出一张水彩画的作品。让学生在游戏中分清楚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完成的。
《说“木叶”》说课稿 篇7
《说“木叶”》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所选都是文艺评论和随笔, 这些文章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 或评论某种美学现象, 阅读这些文章能打开我们的思路, 启发我们去探讨某些问题, 加深我们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说“木叶”》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 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 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所以本篇文章对古代诗歌语言的无限表现力进行了精辟的透视, 不但使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 提高文学鉴赏力, 还能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 从中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 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 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 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 由此看出本文思路比较清晰, 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就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者引用的诗文, 准确体察语言的微妙之处, 于细微处见精神, 含英咀华, 来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抒情意蕴, 真正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粹。 (走进课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二就是淡化教材, 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 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 只把教材做为一个例子。 (走出课文)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的方法, 积累古诗词名句;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 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学生学过多篇诗歌, 但只是对词句的分析和对情感的理解, 并没有深层挖掘诗句的表达技巧, 对语言的微妙处也没有敏感的体察, 而这正是古诗词含蓄蕴藉之处, 正是古诗词魅力所在, 本课以此作为教学的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这一表达技巧, 能够有意识理解和运用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时本文要用的是归纳法, 从多个诗句中“木”这一意象的共同特征归纳出诗歌具有暗示性这一特质, 所以在拓展时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知识点的积累和能力训练, 让学生自己依据刚学过的知识概括出共性的东西, 形成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基于新教材对于学生心理的关注而确立的。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因素, 随着对学生心理学研究的深入, 我们发现智力因素有时显得无能为力, 因为非智力因素在某种情况下占主导地位, 现代教学能够兼顾二者, 用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 达到真正使学生健康发展。传统语文课人文教育方面还显得薄弱, 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 使语文课美感得不到充分体现。本课实现情感目标主要用诗句的优美意蕴来打动学生, 重视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语。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明确“落木”即“落叶”之意后) 那杜甫为什么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林庚的《说“木叶”》来解开这个迷吧。这个导语意在让学生快速进入诗歌语言的美感情境。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把握全文。四人一组讨论寻找你认为能表现文章行文脉络的疑问句, 并加以整理,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初步掌握作者行文思路及文章所论述的中心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追寻上述问题的答案, 本环节设计意在使学生认真阅读文本, 从而把握文章内涵, 认识并理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分析品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另一种是解读课文之后进行自测。这里我设计了一道关于填补“树或木”的一组诗歌。意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有利于在45分钟内提高阅读效率。和学生一起就文中涉及的例句进行精到的理解。如第一处“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句诗写屈原看到秋风中飘零的树叶感伤自己;“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这个意象是一棵美好的树, 自然而然让人想到一棵形态美好、仪态万千的树, 这是屈原对自己高洁品格的暗示。这时教师尽量少数或不说, 让学生自己品味出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分析意象, 准确把握意象表达的情意, 这个环节意在通过练习咬文嚼字使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精妙的表达效果, 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 通过讨论达到共鸣。
第四个环节是课外拓展。只要一提到“木”字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 引发人们的感伤情绪。以此类推, 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稳定的感情色彩, 这时引入梅和柳两个意象。比如说梅的意象, 让学生说出它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和情绪。并让学生看四首咏梅的诗歌, 对梅的意象进行分析讨论。第二个意象是柳, 三首诗, 每个组任选一首。让学生任选主要考虑学生可能愿意选简单熟悉的那一首诗, 这时鼓励学生知难而上, 也是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最后布置作业。在课件中展示松、竹、月“乌 (鸦) ”、“昏鸦”、“寒鸦”、“轻舟”、“孤舟”、“扁舟”等意象, 让学生任选一个意象, 课下搜集几首诗写成一篇小文章, 谈这个意象的艺术特征 (相同或不同) 。这个环节是对本课知识进行强化, 也是对本课知识的检验。最后这两个环节是在运用斯金纳的强化规律, 对学习行为进行及时强化。
五、选题设计
《黄河颂》说课稿 篇8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情绪慷慨激昂。同时,歌词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韵律自然和谐。这首诗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出了宏大壮阔的画面之美。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要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相结合,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深化拓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河。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黄河颂》全篇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句式长度悬殊极大,长短结合,节奏强烈且富于变化。在韵脚上,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总体上,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正如诗人所言:“我……惯于为朗诵或制曲而锻句。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要地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因而,该课教学无疑需要特别重视朗读。同时,《黄河颂》从内容和主题上又是反映抗日救亡的,结合单元目标中要求“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一目的,我们需在培养爱国情操方面加以关注。此外,诗歌的时代背景与学生距离较远,且初一学生的朗读能力还不够强,把握不准诗歌的节奏、语气、重音等。因而,根据上述我们分析的《黄河颂》的特点,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背景介绍、朗诵聆听和自我朗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刻感悟黄河的雄伟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刻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深入理解民族品格。
三、教学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教学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结合学情、课文和教学目标,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文、入情、入境,在师生、生生等多重对话的基础上,体味诗歌情感,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诗歌紧扣黄河雄姿,刻画出了黄河磅礴雄浑、恢宏壮观的形象。对于不在黄河边长大的学生来说,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等相关的直观方式来让大家了解黄河的形象。而对领唱部分的朗诵和歌词中黄河乃民族魂、民族神的内涵必须以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为基础。领唱部分可以极快地在学生内心产生震撼,深化对“英雄气魄”的感悟,歌词中的第一段可加强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
2.朗读法
本诗节奏鲜明铿锵,富于音乐美,适合朗读。朗读是深化理解和体味诗歌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来展开教学环节,如:阅读前的名家朗诵聆听,赏析前的配乐自由朗读,赏析中的个读、配乐齐读,赏析后的配乐领读与齐读相结合等。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
3.互文补充法
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黄河的地理位置等,加之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对于诗中所言“黄河”为“摇篮”、“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的理解需要借助相关历史、地理知识,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和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则又不得不借助背景知识。因而,在教学中,可把写作背景、黄河的地理知识及图片等充分引入教学中。
(二)说学法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朗读和讨论等,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体味诗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话说黄河史
此环节意在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一个厚实的背景。
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多媒体演示战争画面及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利用声音和画面,再加上老师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背景画面】汹涌奔腾的黄河(画面直观、醒目,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豪壮之情。)
然后,简单介绍一些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黄河的历史知识。对此,主要关注中华民族的其他表述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他们就曾于黄河流域群居。借此切换到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教师深情讲述:“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明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
接着再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相关的知识。
(二)吟读黄河颂
此环节重在借助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层次,初步感悟和体会作者情感和诗歌的意蕴。
首先,让学生聆听名家朗诵,强化第一环节中已唤起和激发的兴趣与情感,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一阵感触的高潮,同时也借此形成教学节奏层面的一个小高潮。听完名家朗诵后,让学生自由言说自己的感受。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关注“啊,朋友”中的“朋友”,“我站在高山之巅”的“巅”,“啊!黄河!你……”中的“你”,但不做具体阐释,只是要求学生在配乐自由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这些词及其效果,和这些词在朗读层面的处理。学生配乐自由读完后,让学生们自己思考或相互讨论来加以落实,借此关注诗人在人称表达层面的转换及效果,体会歌词中第一部分的视角转换及效果。
再次,引导学生紧扣“啊!黄河!”的三次重复,同时关注课文中的“朗诵词”、“歌词”等字眼,落实课文结构层次的把握。
此环节将学生引入了课文情感的波涛中,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与赞美之情。
(三)探究黄河魂
这一环节重在理解课文主旨,感悟作者情感,体会民族品格。
首先,以一段话“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来过渡。然后屏幕展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请用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
4.引入《长江之歌》,类比体会两个文本情感层面的一致性,以深化理解和升华爱国情感。
(四)咏唱黄河曲
师生齐唱《保卫黄河》,然后教师说结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板书设计
本文为井冈山大学教改课题“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和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培养策略研究”(编号:JXJG-09-15-24)的阶段性成果。
(刘梅珍 江西吉安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343009)
【课程说课稿】推荐阅读:
基础会计课程说课稿10-10
《食物的营养》课程说课稿08-31
高 治新课程说课稿10-16
《推理》课程评课稿05-18
药理学课程说课10-01
教育学课程说课06-11
制作课程表说课10-07
说课课程教学方法10-08
《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读书心得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