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质量兴企的意义与途径(通用9篇)
浅谈质量兴企的意义与途径 篇1
质量兴企的意义与途径
质量对于企业来说,犹如健康对于人的生命一样重要,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竞争的核心,关系到企业的盈利与发展,乃至生死存亡;同时更关系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因此,提高产品质量是保证企业占有市场,从而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在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质量改进对企业更好的树立企业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套具有强劲生命力以及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企业文化体系,必然能够凝聚全体员工的智慧与力量,也就意味着能够推动质量改进活动自发、广泛的开展。毫无疑问,崇高的文化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让企业员工有奔头,激发其拼搏的信心,而被企业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使员工自觉簇拥其周围,并吸引后者跟入。通过开展质量改进活动,促进了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企业文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也是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催化剂,能够促使部门和员工之间,不断产生良性的文化效应,形成企业部门和员工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良好风貌,加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企业员工才能积极投身于质量提升的热潮中,质量改进活动小组才能够健康并迅速的发展,每一个人都将以提供卓越的品质为己任。而且质量改进活动的开展,还能够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能与一线工作需求紧密结合。
企业必须积极在技术开发、产品创新、质量控制、内部管理、企业发展等方面采取举措,并严格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推行“7S”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水平得以全面性的提高。对于一个企业,实施质量兴企可以有多方面的途径来进行。
一、以质量兴企绩效评价为依托,健全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兴企绩效评价长效机制,强化质量兴企理念,对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做到质量兴企绩效评价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增强全员质量兴企的意识,引导员工自觉参与到绩效评价的工作中来。二是实施标准化管理。整合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中融入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防范。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质量制度和工艺操作规程,加强产品过程质量控制,实施步步把关、层层考核。四是设立检验机构,专职人员对产品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检测、数据汇总分析,掌握全面、准确的质量信息,并及时反馈到生产部门和有关领导,做到质量信息渠道畅通,为及时科学的进行调控打下基础。
二、以质量兴企绩效评价为纲领,严格过程控制 缺乏可靠质量保证的产品,不会有持久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在确保产品质量上,主要抓三个环节。一是抓住产品的源头,严把原辅材料质量关,实行严格的进厂检验和采购过程的质量控制。二是抓住工艺流程,严格工艺控制,做到上道工序的不合格半成品不进入下道工序,在关键工序设立质控点重点控制。严肃工艺纪律,实行质量指标承包责任制和质量否决制,严格落实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个人工资奖金直接与质量指标挂钩,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使质量指标落实到每个职工。三是抓住产品入库和出厂关,做到产品不经检验不得入库,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在质量问题的处理上,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即不找出原因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不落实整改措施不放过,质量问题不解决不放过。
三、以质量兴企绩效评价为准则,加强员工培训 重视质量管理,把质量管理培训纳入常年培训计划之中,让全体员工不断接受教育,提高和推进质量管理工作能力及质量生产意识。一是严格岗位培训,建立员工学习例会制度。建立班前班后会制度,让员工加深对质量效益的认识。各操作岗位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接受有关产品、业务技能以及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定期组织考核,竞争上岗。二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方式,与大专院校、兄弟厂家 实行人才对口培养,举办质量知识讲座,组织员工现场学技术、学管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种培训,员工不断地得以充电。三是鼓励员工积极参加企业开展的质量活动,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竞争的核心”的质量意识,使质量兴企的文化氛围逐渐形成。
四、以质量兴企绩效评价为标准,打造强势企业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全面开展质量兴企活动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质量保优”目标,即保证产品质量、原辅材料质量、工作服务质量、员工队伍质量、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优良。一是时刻把质量摆在首要位置。当质量和产量发生矛盾时,不以降低质量标准来追求产量;在处理质量和成本关系时,不以牺牲质量来降低成本;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增产。二是始终坚持信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及时召开市场信息交流会,就产品的市场使用情况、技术方面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交流,及时掌握市场质量信息。定期把客户请到公司参观,让客户参观生产现场、工艺流程、质量监控手段等,亲临现场感受和监督产品质量。三是强化管理手段,从提高工作质量的角度保证产品质量,继续深化精细化管理,超前倡导零缺陷理念,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并结合三标一体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贯彻,促进精细管理和精细作业逐步走上制度化、日常化和规范化发展轨道。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质量,那么这个企业的生命将会是短暂的。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下去,首先必须以产品质量取胜,其次必须以其企业文化及高质量的产品树立起社会上的信誉。总之,质量是企业之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只有注重产品质量,并以之为中心,不断提升质量水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始终保持优质高效,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浅谈质量兴企的意义与途径 篇2
关键词:交通事故,和谐交通,安全教育,交通环境
1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交通在改变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的同时,也带给人类越来越多的生命危害。据统计,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我国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1998-2002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8.8%、42.7%。2002年全国一般以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万起,造成10.94万人死亡、56.21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1%、3.26%、2.85%、和7.66%,是历年之最。[1]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事故预防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近几年,欧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发生率基本处于稳定趋势。我国自去年开展禁止酒驾以来,事故发生率略有下降,但是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却依然严重。据统计,去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2008年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2]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万车死亡率远大于发达国家,虽然从相对指标来看,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增长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但每年几万人命丧车祸和近十亿的经济损失表明,我国的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2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2.1疲劳驾驶、超速和酒后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疲劳驾驶、超速和酒后驾驶导致的死亡人数在2009年虽然降幅明显,但在我们人口大国,其绝对数依然可观,不容小视。同时,国道和省道,以及高速公路的出事率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
2.2恶劣天气和摩托车导致的事故居高不下近几年气候相对恶劣,特别是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攀升。摩托车不按规定让行、无证驾驶,以及超速行驶所导致伤亡也在攀升。
2.3营运车辆肇事严重2009年,营运车辆导致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占同类事故总量的79.2%,比较同期,增加了3.3个百分点。[3]
2.4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经济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死亡人数多;沿海地区较内陆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死亡人数多。
2.5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人员是交通事故伤亡的主要人员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道路不断延伸,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民以及个体劳动者出行大幅度增长,交通参与活动日趋频繁。但是,由于这部分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伤亡。2004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10.7万余人中,排在前3位的是农民(占26.98%)、个体从业者(占18.34%)、其他不在业人员(占13.22%)。上半年全国死于交通事故的46012人中,农民仍位居前列。[4]
3构建和谐交通的重要意义
3.1构建和谐交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产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交通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交通,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由此在构建和谐交通实践中,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构建和谐交通的强大的思想武器。[5]
3.2构建和谐交通是贯彻落实中央的实际行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要求,构建和谐交通是交通行业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3构建和谐交通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交通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构建和谐交通,有利于消除当前交通发展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为实现经济的战略性跨越当好先行。
3.4构建和谐交通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交通行业作为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窗口行业、服务行业,公益性、社会性很强,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乡镇客运配套设施建设和公路安保工程建设,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充分享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实惠,构建和谐交通,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多元化的需求,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4预防交通事故,构建和谐交通设想
4.1开展构建和谐交通的理论研究应设立预防交通事故,构建和谐交通的研究课题,形成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心理学多门学科参与的研究机制,从文化、经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等多角度、多层面开展研究,形成系列理论基础。[6]建立以政府为主、多机构参加的交通事故研究、分析机制,把握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科学制定交通事故防范对策,为全面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供可靠依据。
4.2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教育人是道路交通的参与者同时又是交通事故的最大受害者。通过建立交通安全教育学校、交通安全城市、交通安全街道和社区、交通安全企业等形式,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日本为遏制1970年的交通事故最高峰,确定了交通安全五年计划和目标制度,并每五年更新一次,成效显著。1998年,日本的尽机动车数量增长了2倍,但是交通事故却减少了45%,死亡人数也控制在万人以下。
4.3提高驾驶员的安全素质据美、英、德、芬兰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安全委员会的统计,90%以上的交通事故与人有关。而我国,大量的统计同样表明,交通事故的80%以上,是由驾驶员直接原因造成的。因此,研究如何提高驾驶员安全素质,应作为交通安全的头等大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4.3.1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教育加强社会公德、交通安全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让驾驶员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如果自身存在不安全行为,将对社会、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3.2重视驾驶员的再学习通过开展驾驶员再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防范和处置复杂事故的能力,从源头上、根本性上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4.3.3严格监控营运车辆驾驶员如通过采用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等科技手段,强制连续驾车并超过一定时间的驾驶员休息,依法从重处罚、严重超载、酒后驾车、超速行车的驾驶员。
4.4提高交通事故的救援与急救技术水平交通事故的救援与急救技术包括事故的实时监测,事故发生地点的准确定位,事故报警系统的总体协调和快捷便利,公安、医疗等部门的联合行动,快速实施现场救援,以及救护车在紧急情况下的畅通无阻等。通过采取以上一系列措施,以最快的速度,救护和减少现场受伤人员的死亡。
4.5提高车辆技术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据相关人士统计,我国发生的交通事故中,车辆从正面和侧面碰撞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总数的60%。因此,强化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加强车辆的安全技术,制定更加严格的车辆检测制度,为车辆配备防抱死系统、安全距离监测装置,以及配备安全气囊等职能系统,是减轻交通参与者人身伤害非常有效的措施。
4.6高度重视人与道路交通环境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探索并掌握人与交通环境的整体协调特性,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包括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改善,对于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适应能力,以及减少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等方面,都具非常的积极作用。例如,在道路规划和建设方面,优先考虑人与道路相适应的问题,根据人对道路的几何条件、光线照明等方面的适应性,采取人性化的设计和建设方案。同时,针对各种道路交通条件,能否符合驾驶员安全行车,也进行系统的研究,采用不同颜色对事故多发路段设置警示标志等。另外,将城市道路或交通相对密集的行人通道,其标志、标线进一步鲜明、醒目,最大限度方便驾驶员和行人的观察和识别。
4.7重视气候对交通状况的影响,做好预防应对工作切实重视高温、大风、大雾等恶劣气候所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加强对高温、大风、大雾、阴雨等恶劣气候条件下道路交通事故引发原因的调查与研究,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总结经验,切实摸索出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安全行车规律。
参考文献
[1]中国2002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中国交通年鉴2003[M].2002.12.31,http://tjsj.baidu.com/pages/jxyd/24/67/cf2ae8228f6df75e54140e7802109675_0.html.
[2]邹伟.公安部:09年酒后驾驶致死人数同比下降13%.东方网.2010.1.09.http://news.eastday.com/c/20100109/u1a4938834.html.
[3]肖献法.200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0%———运营车辆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比例居高不下[J].商用汽车,2010,(02):129.
[4]农村人口成我国交通事故伤亡最大人群.2005-10-18 9:12江门日报http://www.jmnews.com.cn.
[5]汪贵权等.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交通的思考[J].学理论.2009,(13):152-153.
浅谈医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篇3
关键词 医学生 生命教育 意义 途径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①郑晓江教授认为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好人生中生命与生活的关系,深刻地意识到自我生命内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而正确地体会生命的宝贵,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人生的更大的价值与意义,最终提升生命的整体质量。②
借鉴各种对生命教育的探讨和阐述,我们可以将生命教育理解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一种全人教育。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不仅关注自然生命,更关注自身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是完善人格的至高教育。
生命教育的开展最初源自20世纪60 年代美国,随后在澳洲、台湾等地不断得到发展。③在我国现阶段生命教育的研究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直到2000年以后,随着在校学生自杀及伤人事件不断出现,才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开始有了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的探讨。但是研究和实践更多聚焦未成年人,在医学生群体中开展生命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
2 医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首先从对生命的理解来看,人的生命是神圣而宝贵的。追求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只有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才会珍惜生命。作为今后救死扶伤的医学生,也只有真实地感知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存在的意义,才会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今后更主动地救助生命。
其次从对医学本身的理解来看,医学关系全人类的健康,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心系人类健康,承担一定的社会道德责任。医学研究和医疗活动如果缺失对人的生命的关爱,那就丧失了医学本身的价值意义。因此在医学教育中,更应将生命意识纳入医学体系中,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培养其珍爱生命和敬畏生命的生命意识。
再次从医学生教育培养目标来看,我们培养的医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技能,更应积累丰厚的人文知识,对生命个体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质量都有着深刻的思考,有良好的医德和愿意为提高医学事业不断努力的境界。生命教育就为此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
最后从推进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来看,生命教育本身就是人文教育中很重要的内容。在医学生专业知识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可以扭转以往只看病不见人的机械化教学,帮助医学生更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3 学校开展医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途径。学校要高度重视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将生命教育纳入医学生必修课程,引起师生重视。教学部门编排生命教育课时,配备专门的教师,编写专门的生命教育教材及生命教育教师手册,让生命教育的内容更系统更完整。例如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可以包括生命历程、生活急救常识和操作、突发灾难危机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医学发展历史和社会学、法律、心理方面的内容。
(2)打造立体化的生命教育体系。生命教育应该是系统而全面的,生命教育应该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生命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校课程传授方面,还应该贯彻到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例如临床五年制的医学本科生不止在本校学习基础知识中有生命教育内容的渗透,在后期临床医院见习实习期间都有生命教育的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这需要学校和临床医院的全面配合。
(3)开设生命教育第二课堂。医学生生命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打造好生命教育第二课堂,在医学实践中去贯彻生命教育精神。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认识生命价值,体验生命意义。例如可以开设一系列生命教育专题讲座,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关注生命。还可以通过组织医学生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关注身边弱势群体,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从而增强生命的责任感。
(4)加强教师生命意识素养建设。教师是生命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主体。学校应该把教师培养纳入生命课程体系中,通过系列化的整合和培训,提升教师生命意识素养建设。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科学健康的生命教育意识和生命教育辅导教学技能,全方位地进行教学渗透,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人性化教学,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典范,在师生双方共同的互动中获得生命质量的提升。
(5)创设充满人文关怀和生命气息的文化氛围。学校要利用一切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创设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营造学生尊重真、善、美的环境氛围,促进医学生在更好的文化氛围中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党团班级组织的作用,发挥各种学生组织的作用,开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教育精神、制度理念、校园软硬环境营造建设等方面不断强化生命教育的氛围。例如学校利用创设“生命意义展室”,组织医学生每逢入学和毕业,都到生命意义展室来上第一课和最后一课。
(6)把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有效结合。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最好的诠释。美国最早倡导的生命教育就是死亡教育。对死亡有着科学深刻的理解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活。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本源,了解死亡的原因、机制,理性地把握生命全过程,形成正确的死亡观,也是他们职业特殊性的内在要求。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医学生撰写个人墓志铭或者思考“假如生命还有三天”或者情景模拟体验等活动,让医学生明白生命的有限性和不可逆性,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科学全面理性地看待健康、疾病和死亡,今后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利益服务。
“质量兴企”实施方案 篇4
根据广东省政府、云浮市政府和罗定市政府关于开展质量强省(市)工作部署,结合云浮市质监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质量兴镇”、“质量兴企”和“质量兴业”活动的工作安排,我市罗定市星光化工有限公司、广东铁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罗定市水轮机有限公司、罗定市丰智昌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质量兴企”活动的试点。为抓好有关工作,全面提升各企业的产品质量,大力推动企业走质量振兴之路,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和主要措施。
一、明确指导思想,为“质量兴企”活动指明方向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质量兴企战略,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调整趋势;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负责、企业为主、全民参与”的组织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推动技术进步和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为手段,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全力打造品牌为目标,加大对质量工作的调控、规范和指导服务的力度,加强对市场经营秩序的整顿管理力度,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后发赶超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出实施方案
各企业历年来十分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为使此次“质量兴企”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主管质量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质量兴企”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
实施方案,企业内部起草《关于开展“质量兴企”活动的通知》下发各部门,要求各部门要广泛宣传,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为“质量兴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活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出实施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质量兴企”活动。
三、加强沟通与联系,广泛达成“质量兴业”的共识。
“质量兴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是开展质量强市活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意义十分重要。相关企业应主动加强与政府各部门、当地质监局各股室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或质量分析会等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对开展“质量兴业”活动的重视,联手开展此项活动,同时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和市分管领导汇报工作的情况,实现质量兴企与省“名牌产品”零的突破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四、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注重工作实效。
开展“质量兴企”活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针对企业自身情况,开展“质量兴企”活动具体工作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进一步推动各相关企业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二是要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三是要推动各公司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通过实践制订高于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企业标准和企业内控标准,努力占领技术标准制高点;四是要在全体员工中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推动企业走质量振兴之路。要用“质量兴企”创出一条新路,对企业做出新的贡献。
五、明确具体措施,把“质量兴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1、将名牌战略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使企业实现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积极组织各公司开展创品牌活动,力争在2~3年实现广东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2、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订,或者通过实践制订高于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企业标准和企业内控标准,努力占领技术标准制高点。
3、将名牌战略与标准化创新结合起来。坚持以创新为先导,以质量为根本,以品牌为灵魂,做大做强产业,使名牌产品有核心技术支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标准,不断提高名牌产品的高附加值含量,并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参加国家标准化组织,主导制(修)订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
4、加强人才培养,每年培养一些具有真才实学,懂管理会操作的质量工程师和标准化工程师;
5、各企业建立企业内部计量检测管理体系;
6、全面推行“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相协调的科学合理先进标准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浅谈质量兴企的意义与途径 篇5
走过曲折, 历史方会显得凝重;经历风雨, 彩虹方能更加艳丽。创立于1953年的大冶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在46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 经历过长时期的曲折坎坷, 摸着石头过河。随着改革的浪潮袭来, 该公司勇立时代的潮头, 重视质量, 强化管理, 打造精品, 从小到大, 由弱到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该公司已经壮大成为集建筑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施工、劳务分包、物业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型集团。
管理中寻找突破口
1994年春, 叶宗林刚接任公司董事长的时候, 清醒地认识到, 公司要求生存、求发展, 把企业做强做大, 只有加强管理, 强壮自身筋骨, 转变经营观念, 拓宽营销思路, 找准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方能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新形势下, 该公司首先从抓内部管理入手, 拟订了一系列适应公司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按岗定责, 赏罚分明, 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 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良好局面, 使全体职工都感到有压力、有危机感, 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是抓好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叶宗林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如以优带劣, 分批轮训, 请专家来公司授课等方法, 并重金引进技术人才, 现有各类技术人员256人, 高级职称8人, 职工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该公司现已发展成注册资金5082万元, 固定资产6000万元, 这正是因为管理完善, 诚信经营, 效益每年都上新台阶, 城建集团才有如今的规模和成绩。
质量引得“凤凰来”
如今, 大冶市先进单位、黄石市十强建筑业企业、湖北省质量管理优秀企业、湖北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管理样板企业、省建筑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一项项荣誉桂冠让大冶城建集团备受瞩目。
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优秀企业家、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叶宗林感慨万千:“是坚定不移地推行质量兴企, 打造精品, 一步一步的稳扎稳打, 才有了公司如今的局面。”
撑起城建宏图的是一项项精品的工程。近年来, 阳新县人民医院医技大楼、大冶市东岳土地所住宅楼、黄石市琥珀山庄4#楼、黄石市琥珀山庄10#楼、湖景花园1#、2#、3#、4#楼、黄石市琥珀山庄16#楼工程分别被评为黄石市优质工程、黄石建筑工程铜都杯奖、湖北省优质工程——楚天杯奖;该公司施工的黄石市中窑小学教学楼、大冶城建商住楼A、B、C栋三栋、大冶市实验中学商住楼、黄石市鹿獐山中学、黄石市琥珀山庄13#、16#楼分别被评为湖北省建筑结构优质工程。
在工程质量管理中, 该公司狠抓工程质量管理, 严把“三关”:一是严把材料关, 各种材料均从正规定点厂家购进、两证俱全, 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二是严把水电施工配合关,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 及时做好水电的隐蔽预埋, 严禁乱凿乱打, 避免损坏主体结构;三是严把工程资料关, 资料员每天如实做好施工记录, 要求资料能准确地反映施工情况, 严禁弄虚作假。该公司还每月组织二次质量、安全大检查, 凡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实行“三不放过”, 即:对施工班组不放过, 责任人不放过, 整改时间不放过。坚持开展劳动质量竞赛活动, 让质量竞赛活动, 做到“人人参与, 个个争先”, 对优秀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 极大地发挥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了职工的工程质量意识, 形成了良好氛围。
近5年来, 城建集团承建了100多项工程, 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工程优良率达到45%。2006年, 该公司更是一举通过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体系认证。
做一项工程, 铸一个精品, 交一批朋友, 占一方市场。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 大冶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只有保证质量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
近年来, 城建集团在职工中开展了“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 企业兴衰连着你我他”的主题教育活动, 充分依靠职工办企业。树立全员创优意识, 使职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一批精品工程从城建人手中诞生, 成为建筑市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服务民生天地宽
湖景花园小区, 是由城建集团自己投资开发的精品项目之一。项目施工完全由大冶城建集团施工, 坚决不搞“分包”;在物业方面, 从武汉引进武汉顺诚物业一级资质物业公司为业主提供物业服务;并由专业的黄石市大桥园林花卉公司负责小区的绿化。
在施工过程中, 城建集团将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和精细化的管理监督贯穿于开发的全过程, 如建设用材的采购, 宁可选质优价高的, 也绝不选质劣价低的。考虑到业主多为三口之家, 设计的户型多为中小户型, 考虑到业主要求视野开阔, 绝大多数户型都建有前突式飘窗。
湖景花园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肯定, 已成为大冶市民心目中的“宜居之家”。
某种程度上说, 大冶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是成功的, 成功源于城建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叶宗林的经营理念:优质工程、优良房产就是“福”, 为居住者造“福”、让人民满意是建筑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不仅于此, 近几年, 城建集团为大冶市教育、交通、就业、助学、救灾等方面捐款138万余元。2003年, 东岳街办新美、渡口两村因无钱建学校, 一些学生要跑十几里路上学, 了解情况后, 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城建集团捐资26万元, 帮助新美、渡口两村各新建了一所小学, 此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精品工程、民心工程为城建集团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也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 市场也逐渐打开, 并开始走向全国。2003年, 城建集团作为大冶建筑行业中第一个跨省发展的企业, 在辽宁省承建了大连市中心文化广场、辽源市广电中心等工程项目。2004年, 城建集团再接再励, 又接连承建了山东青岛大学专家公寓、青岛市公务员公寓、浙江嘉兴市体育场等总造价1.5亿元的工程项目。在发展自身的同时, 还在上述外地市场安置大冶劳动力1000多人, 为本地区的再就业工程作出了贡献。
46年不懈追求, 46年硕果累累。
1999年被评为湖北集体建筑业50强企业、管理样板企业;2000年、2003年、2006年三次被评为湖北省先进建筑业企业;2000年、2001年两次被评为湖北省建筑业百强企业、黄石市十强企业;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优秀企业;2000年、2002年、2006年三次被评为湖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7年、2008年两次被评为黄石市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施工企业;2008年被评为黄石市建筑业十强企业、大冶市建筑企业红旗单位、大冶市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先进单位;2008年荣获全国优秀企业开拓创新奖 (先进集体) 。
浅谈质量兴企的意义与途径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质量 监控
一、高职教育质量监控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
高等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其终极目的就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很广泛,通常是指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效率与效益、教育与家庭、教育与学校等关系,实现教育自身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但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重视一般常规教学和理论教学监控,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监控;重视对专任教师教学活动监控,对兼职教师教学监控不足;重视对教学静态监控,忽视对教学动态监控;重视学生校内评价,忽视社会评价等。
二、高职教育质量监控的作用
(一)加强高职教育质量监控能改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与实施教育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就是为了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的控制。当前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明确目标,即把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为目标的质量监控体系作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只有通过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才能改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才能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满足工业界、企业界的要求。
(二)加强高职教育质量监控能构建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
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教育发展,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和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必须构建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质量观。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的建立必须基于高职教育教学自身的特点,从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出发,明确教育培养的目标,把学科本文的评价观念专项能力本文的观念上来;高职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中,除了要以职业能力为主,还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而要实现以上目标就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加强高职教育质量监控能有效提高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
当前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后,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是关键。依靠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能够及时有效地发展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对教学管理和日常教学起到监控和促进作用,这就会大大提高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
三、高职教育质量监控的主要途径
教学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提高教学质量为动力之外,还要依靠以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保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下面介绍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有必要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构建教学专家督导制度
教学督导是对教学有效管理方式之一,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当督导员,通过现场听课、实践教学、教研活动等,对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评价,并作出总结和反馈,定期给教务部门和相关教师交流反映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这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与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学监控形成了有效地补充。
(二)明确质量监控中教师的职责
针对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各项工作的目的和现实意义,学校要在全体教师范围内针对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意义、方法、手段、策略、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等相关内容,通过组织学习、研讨、讲座、辅导等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和积极的动员,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思想,强化教师参与的责任意识,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必要性,从内心关心、支持学校的相关工作。
(三)增强质量监控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校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明确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参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的相关工作,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自己的一项权利。通过对教师的监督和评价,以及对教师提出善意的建议和意见,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水平和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教学信息,进而全面掌握教师教学的状态,不断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最终受益的是学生自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怀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心态,以端正的态度来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相关工作中,也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性。
(四)完善各级督查制度
质量监控是质量工程建设的手段之一,对支持教学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发现教学质量好的教师、帮助促进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努力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遵守考场纪律,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充分发挥专、兼督导及系、部督察的作用,是质量监控的应有之意。有人说这是“得罪人”的交易,实践证明,只要依法、依据学院的规章制度、质量标准,实施质量监控,就会得到广大教师、学生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才能服人,也才能有监控的权威。这就要求从事日常监控人员要努力学习科学管理知识、学习广博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质量监控作用。
四、结束语
面对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保障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构建科学、合理、有效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势在必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为指导思想,紧紧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推动下,制定出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策略,才能使高职教育得到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2007-01-22.
浅谈质量兴企的意义与途径 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职业院校;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c)-0000-00
1 什么是翻转课堂
1.1 翻转课堂的概念
近年来,“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通俗地讲就是把“教师白天在学校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晚上在课堂外学习新知识”的新的教学模式。
1.2 翻转课堂的起源
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他利用自己录制的视频,在为侄女和侄子辅导功课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这种培养模式所带来的成效。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这一辅导资源,2006年11月,他制作了第一个教学视频,并通过YouTube网站发布,视频中只有声音和基本的板书,没有授课教师的脸,这样使得使用者的关注点全都集中在知识的讲解上。视频一经发布,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07年,他成立了非盈利性网站“可汗学院”,2009年,“可汗学院”被授予“微软技术奖”中的教育奖,并逐渐地在网站上放置免费的视频课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参与他的课程学习。而“翻转课堂”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并逐步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浪潮。
2 实施翻转课堂的意义
2.1 培养学生能力
翻转课堂重新分配了课堂内外的时间,调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结构,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或者解决相关问题。课堂上,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分组讨论、相互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对知识的理解与解读,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钻研能力、团队协作以及创新精神等。在课下,学生们可以通过视频讲座、微课、慕课、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完成课前的学习,这样,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自行选择学习形式,自己掌握学习节奏,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2.2 减轻教师负担
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无需再占用课上时间来讲授浅显易懂的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教师在传统课堂上反复讲授相同知识所带来的懈怠和枯燥感。翻转课堂任课教师将事先录制好的短小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放在网上,供学生浏览,一般情况下,视频时间最长不超过15分钟,内容精炼,目标明确,学生不会因为视频时间过长而导致厌学、弃学的现象,任课教师只需定期增加和完善网上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进而减少了课堂上教师的管理负重。这样一来,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们学习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2.3 便于师生互动
翻转课堂不仅翻转了学生的学习模式,而且翻转了课堂上师生间的角色。学生带着疑问、困惑来到课堂,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在这一问一答,你来我往的过程中,就会极大地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知识的碰撞,情感态度的交流上产生共鸣,进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的提供帮助,也便于任课教师及时地记录与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3职业院校实施翻转课堂的途径
3.1 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翻转课堂的任课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打破“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淡化自己是课堂主体的思想,将单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模式逐渐转变到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上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以此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提高职业技能。翻转课堂对任课教师的计算机操作、电子视频课件的制作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這就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尤其是需要掌握基本的教学视频编制及教学软件操作等相关技能。
三是创新教学方法。翻转课堂上,任课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的讲授者,而且还要针对学生们课前的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深切探讨,为学生解决“疑难杂症”,因此,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如采取模块化教学、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不够的特点,学校如何保证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出勤率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出勤考评体系等,以此来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出勤率,一旦出现缺勤情况,要有及时有效的处理办法,甚至是强制性措施,争取做到每一位学生不缺席任何一节课。
二是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实施新型的教学模式,就要有新型的考核形式,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可以借助互联网设置一些课下自主学习的任务点、工作包等类似的学习任务,让每一位同学了解到不论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还是课堂下的学习任务,都是同等重要的,并且是必须要完成的,以此来保证学生们能够利用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保质保量、省时省力地完成学习计划,达到学习目标。
3.3 加大信息化建设
实施翻转式课堂教学,加大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硬件保障。高校信息化建设涵盖教学、管理、数字图书馆等方面。其中,教学信息化包括网络教学基础设施、网络教学环境以及资源建设等。网络教学平台和远程教学系统可以作为基础设施引进校园,制作多媒体课件,完善各种教学资源库、素材库,建设多媒体教室、实习实训室等,均可以作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网络管理模式,来方便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课上管理以及平时的日程管理工作。数字图书馆包括图书的编目、查找、借阅,支持校内外、国内外的在线资料查找及资源下载等,以满足学生课下学习的客观需求。
高校信息化建设除引进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外,还可以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相关技术人员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学校自己的电子教材、学习课件、考评系统、考试题库等一体化信息资源,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360百科.可汗学院[DB/OL].(2012-08-05)[2016-04-09].http://baike.so.com/doc/6836367-7053598.html.
[2] Robert Talbert.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e Classroom [DB/OL].(2013-01-20)[2016-05-09].
http://prezi.com/dzOrbkpy6tam/inverting-the -linear-algebra-classroom.
[3] 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4] 吴文静.简评翻转式教学模式.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2015,28(4):129-130.
[5] 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
浅谈质量兴企的意义与途径 篇8
一、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从目前情况来看, 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在总体上还没有完全具备现代企业物资管理的特征, 其物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属于传统的储备。因此, 在当前形势下, 石油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物资及库存管理学概念欠缺, 意识还不够明确。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 企业的物资管理及供应程序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 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后勤物资储备部门, 但是部分管理者的思路依然停留在传统工作的层面上, 对现代库存及物资管理学认识程度不够, 一些规章制度也未能健全。其次, 物资管理流程各环节在协调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要么各部门的计划制定只考虑本部门的情况, 片面的追求“大而全”, 从而造成了重复采购, 资源浪费。要么各部门缺乏主体性, 机械的跟随上一环节部门的工作计划, 一旦上一部门出现问题, 本部门环节的工作便无法进行。再次, 很多企业或部门尚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物资管理信息体系, 在管理过程中, 相关物资的采购, 询价, 库存物资的出入库管理, 仓储和配送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整合和信息共享,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物资管理部门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二、现代石油企业库存及物资管理模式改革的途径探析
(一) 提高认识, 加大力度处理积压物资, 降低库存量
当前形势下, 如何降低当前库存已经成为物资管理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 企业应当从制度层面入手, 首先制定相关的政策、规程, 鼓励和要求各单位首先选用库存物资, 特别是积压物资, 同时作为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 物资管理公司应当加强与兄弟单位的沟通联系, 及时发布积压物资信息, 尽量实现兄弟单位之间的相互调剂, 互通有无。对于一些长期积压甚至已经过时的产品, 物资管理单位应当努力与总部或原生产厂家联系, 尽量实现积压物资的返厂升级, 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 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组织相关人才, 在技术经验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技术攻关, 对库存积压物资进行自我改造和升级。通过上述手段, 及时的对本单位库存中的积压物资进行处理。此外, 在处理过程中, 企业应及时建立库存跌价处理制度, 对库存物资造成的跌价损失, 进行逐期分摊。
在完成对库存积压物资的整合处理之后, 企业应加强计划管理工作, 防止新的积压, 具体来说, 可以制定相关库存指标, 并严格按照指标进行目标化管理, 将具体措施落实到每个科室, 班组以及个人。明确责任, 提高认识。
(二)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工作, 避免新的库存积压问题
物资采购是物资管理的重要方面, 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库存积压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盲目的、非科学的采购行为。笔者认为, 在今后的采购工作中, 应当关注一下三点原则:首先, 应坚持以科学的理念定义采购行为。例如在采购工作中利用经济学中的28法则, 即以80%的资金集中采购20%的直接关系生产需要的重要物资。科学的采购理念是防止库存积压问题出现的关键。石油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需要消耗的物资品种繁多, 但各种物资的消耗量又有很大差别, 因此在采购中, 应当科学的划分采购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降低进料成本。其次, 企业应当尽量实行集中采购, 将资金用在刀刃上。第三, 在采购方案的制定上, 应当坚持合理、有利原则。采购人员应严格按照企业审定通过的采购渠道、根据运输方式、到站情况逐一测定采购的总成本, 利用采购成本比较法, 设计最佳采购方案, 同时在采购预算资金的编制和控制问题上, 应当进行高度重视, 加强相关采购计划与合同的管理
(三)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以信息化带动规范化和现代化
解决并根治库存积压问题, 物资管理供应链的开发和健全势在必行。建立信息管理网络, 首先应当以高效畅通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资决策、采购、储备、出入库、运输以客户服务的信息化。企业应当将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量将原本分散于个部门内部的计算机子系统统一并拓展为一个覆盖企业内部整体的信息交流平台, 使得采购、仓储、运输等部分能够及时的汇总信息, 并从中提取本部门所需要的内容。
在完成内部网络的构建与覆盖之后,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利用专门人才将内部局域网互联化, 即将局域网接入互联网, 将厂商、企业本体、客户通过网络联系起来, 企业通过网络及时了解生产商最新的产品资讯, 并按照最新资讯有的放矢的调整企业库存及采购计划, 客户通过网络及时交接企业的库存信息, 跟踪货运情况, 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在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帮助下, 三方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增进彼此信任, 实现供需双方的信息资源共享, 从而保障整个石油集团产业的有序进行。
三、小结
综上所述, 针对物资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企业应当及时调整思路, 提高认识, 采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 对采购、库存管理、运输、客户服务等环节进行优化改革, 通过新的库存及物资管理模式的构建,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企业成本, 从而真正发挥物资管理工作在整个石油工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单位做好物资管理工作, 对于保障企业的勘探开发, 生产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 浅谈现代石油企业做好库存物资管理的意义及有效途径, 以期对今后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石油企业,库存,物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文波.浅谈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 (15) .[1]马文波.浅谈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 (15) .
[2]康丽英.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对策探析[J].中国科技财富.2009 (2) .[2]康丽英.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对策探析[J].中国科技财富.2009 (2) .
教育公平的现实意义与实现途径 篇9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1.教育公平的内涵
“公平”是指在处理事情上合情合理, 不偏袒哪一方面。[2]其主意是指人们在处理和利益相关的事宜时应该从常理出发, 不能随意薄此厚彼。而“教育公平”是指用正义原则对教育资源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的价值判断。[3]“教育公平”关注的不是单个人的行为, 而是由单个人组成的阶级或者群体在教育资源分配时的“份额”问题, 也包括由人造成某种程度伤害时候的“补偿”或者“赔偿”行为, 具有“保障”或“救济”意义, “教育平等”则是关于量的特征, 强调资源占有数量上的平等, 是强调资源分配结果和分配状态的描述, 和“教育公平”所要求的“价值判断”有一定的差距。按照胡经松的观点:“教育公平首先关注的不是作为受教育者的个人是如何对待或是享有何种待遇, 而是由不同划分标准所形成的特定受教育群体在教育利益和负担分配中所占有的份额”, “只有在‘份额’确定的前提下, 群体中个体教育权利分配的公平性才有可能和意义”。[4]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将教育公平定义为:指用正义原则对教育资源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的价值判断, 是群体在教育分配上的份额问题, 还需要对特殊人群的关照, 同时养成将教育的选拔性让位于发展性, 坚定“每一个学生都是可教的、能教的”学生发展理念, 体现处理教育问题和资源分配问题时的合情合理。
2.教育公平的现实意义
(1) 从教育事业的全局性需要来认识教育公平发展的紧迫需求
教育事业的进步关系到国家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角度来讲, 教育事业承担了培养未来生产力的重任。教育目标的实现, 不仅是部分精英院校培育精英人物, 而是所有的学校培养合格人才, 实现全民性的国民素质的提升, 这是关系到一大批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的大事, 需要从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影响地位来考量。有学者在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环境的关系研究中发现, 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人员所处环境的平均能力正相关。[5]国家注重文化建设, 不仅是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培养完善人格, 更是要形成健康的发展环境, 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 这需要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来实现教育的全局性目标, 实现社会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的教育的全局性影响方向发展。
(2) 从教育发展的先导性看教育公平的时代需求
纵观我国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经济和教育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 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得到普及, 高中阶段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也基本完成了大众化阶段的发展。从发展的速度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 各级教育入学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短时间在规模、入学比例等方面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充分体现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不可否认, 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 教育资源占有严重不足, 教育质量也不高。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时代进步的步调显得格格不入, 教育公平也应该当做国家发展的国策, 缺失的教育群体或者缺失的教育资源并不能体现教育优先发展的目标, 同样也不能达到教育优先发展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
(3) 从教育生产的功效性看教育公平的现实需求
农业革命为人类的繁衍声息寻找到了温馨的家园, 工业革命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力量依托, 但面向21世纪的人类文明必须依赖广泛的教育变革, 依赖于变革后的教育对人类生存状态及价值追求的不断提升和导引。[6]正因为如此, 教育事业在全球主流国家都当做战略支撑点来发展, 研究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差距, “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 成为了实现社会建设的需要。
二、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
1.从分散的教育公平促进到整体的教育公平
党和政府就教育公平问题做了许多的工作, 如2008年全面实现九年免费义务教育, 惠及1.6亿多名适龄儿童, 农村教育工作有所加强, 为农村和偏远山区建立了8300余所寄宿制学校, 进城务工和困难家庭的资助体系基本形成, 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快速解决。但不可否认, 教育公平问题还是教育政策和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也是一个巨大的“民生”问题, 因为就“问题”而解决的单个问题, 没有办法从全局性出发对教育公平的环境建设有改头换面的能力。同样, 就教育公平而言, 仅仅限于教育公平的局部单项的改革, 难以解决教育公平在阻碍教育改革和发展上的问题, 需要将教育公平问题和其他教育问题紧密结合, 需要多管道入手的协同努力。任何教育公平问题都是系统工程, 需要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相关人士和部门的紧密合作, 同时注意把教育公平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短期成效相结合, 合理推进, 稳步发展, 最终形成整体的教育公平发展格局。
2.从分配正义到关系正义
在对教育公平政策研究中发现, 追求均等的待遇、获取相同的资源是现代民主社会所追求的具有普世性价值的目标。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单个人发展的迫切需求需要得到充分表达, 教育公平也如我们上文所说, 需要树立每个人可教、能教的教育发展理念, 最终落实到人人都能发展的目标上来。而个体差异的不同, 同样的教育资源不能适应有差别的发展。举例来说, 聋哑儿童的发展所需要的教育资源远多于普通儿童的发展。所以说在所有分配领域实施不顾差别的均等甚至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公平”, 是“伪公平”。我们应该将视野从比较不同人群之间所占有物质和资源中解脱出来, 关注决定物质分配的制度背景和受教育公平关注的对象有无处理资源能力上来。如我们现阶段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 对边远地区的青少年文盲没有任何价值, 他们即使有权力享受到相应的学习资源, 但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完成之后也很难在社会关系上获得公平对待。所以仅仅从资源分配正义上来看, 教育公平容易走向“不公平”或者“伪公平”, 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结合人际互动的社会关系正义, 从关系的教育结合分配教育, 来考虑教育公平问题。
3.从教育效率的提升着眼教育公平
教育效率不仅是一个教育质量问题, 更是一个教育公平问题。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 教育效率亦可以称之为教育投资效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是指教育投入与直接产出之比。[7]教育效率很显而易见的提升教育公平程度, 教育效率本身也是公平问题的体现, 优质的教育资源能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占有优质资源的群体会因此而受益, 而相对较差的教育资源会降低平均教学质量, 造成人才培养上成长速度的延缓, 比如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专业化程度提升提高了学生成才速度, 缩小与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而这些用简单的经费是没有办法体现的。同时, 教育效率还需要寻找和发现对学生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的其他特征和因素, 通过挖掘教育大数据, 关注教育效率最本质的教育质量问题, 从质量问题入手, 实现个人公平发展和较高的国家发展贡献率。
4.“城乡公平”对立改革到“统筹城乡教育”公平发展改革
在二元论的逻辑下, 城乡教育公平是一个对立的话题。这种状况是由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 由于开国初期的发展需求, 用不同的政策和制度去治理城市和农村导致了城乡社会发展极大的不公平。同样, 教育在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下产生了极大的城乡差距, 造成了城乡的公平对立。校舍、师资、设备等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 农村教育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甚至出现滑坡现象, 部分地区甚至无法保障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和基本师资, 部分地区随着村属学校的撤销与合并, 造成区域教育资源缺失, 获取教育需要农村居民花费更多的成本等。无可否认党和国家在农村教育问题上的关注和切实投入, 但在地方政府投入为主的教育经费体系, 城乡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被公用经费存在明显差距, 教师水平差距更加突出。[8]要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发展,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统筹城乡发展, 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达到城乡教育相互依存、相互支持、互为补充、互相融合的境界, 实现教育要素自由流动, 资源的协调共生, 需要不再鼓励城乡教育的对立研究, 将城乡教育置于整体的视野统筹去制定政策, 防止农村教育继续脱离教育发展潮流。当然, 城乡统筹还需要加大发展不佳、特色不明学校的扶持力度, 防止设立重点学校等人为的不平等。同时, 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中, 还需要形成特色发展、错位发展, 不搞“削谷填坑”的行为。
5.从“技术应用”到“技术融合”促进教育公平
信息化建设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对各个层次的教育教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包括信息化在内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给了教育欠发达地区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现代信息技术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发展, 已经具备了在各地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具备了开设的条件, 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部分教育不发达地区已经开始使用。但是这种使用多数停留在技术的应用层次, 如关注信息技术使用以提高管理效率方面, 关注技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这种落后的使用方法和理念, 很容易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提前部署,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首先, 提升教职工信息技术能力, 培养用信息技术思考教育教学问题的习惯, 提升教职工的信息素养, 从观念上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要使教职员工能敏锐地意识到时代变迁引起的各种变化, 主动提供适应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教育产品, 提高信息素养, 快速获取实践中所需要的最新资源, 利用各种新型技术, 提升教育质量和品质。其次,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 组织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提升教学质量。再次, 主动适应教育结构性的变化。不管是教学环境还是信息化的学习方法, 最终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是教育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描述出教育结构性变化的大致场景:教师是引导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主体, 教学内容是信息化的教学资源, 教学媒体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只有实现了教育结构性变化, 我们才能说信息技术不再是单纯的工具, 而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抓住教育现代化的浪潮, 形成教育和谐有机发展的基础, 才能尽快实现“人人成才”的教育梦。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教育公平的现实意义需要从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全局性发展需要、教育发展的先导性和教育生成的功效性等方面来考量。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从分散的教育公平转向整体的教育公平, 需要从分配正义到关系正义, 需要着眼于教育效率、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需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 在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中实现“弯道超车”。
关键词:教育公平,现实意义,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http://www.chsi.com.cn/z/2013zgm/index.jsp.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3]褚宏启.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重目标.教育研究, 2008 (6) .
[4]胡劲松.论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及其特征.教育研究, 2001 (8) .
[5]南旭光.终身教职标准、学术修养与学术生产能力.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0) .
[6]周润智.教育功能结构探析.教育研究, 2001 (6) .
【浅谈质量兴企的意义与途径】推荐阅读:
人才兴企09-16
浅谈ISO9000与后勤服务质量的提高11-05
提高铁路服务质量的途径06-13
浅谈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06-09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途径10-24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状况与施工质量论文06-10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09-10
质量成本(COQ)对企业的意义11-23
质量提升途径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