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提升途径

2024-11-03

质量提升途径(通用12篇)

质量提升途径 篇1

一、基本功是素描教学的重要因素

很多学生在学习素描时追求表面的“像”, 而忽略内在的结构特征。虽构图安排比较合理, 明暗色调也丰富, 猛一看感觉可以, 但经仔细一推敲却漏洞百出, 不够深入, 经不起品味。比如, 学生在人物头像写生中常出现以下问题:眼角不在一条线上、颧骨刻画不到位、咬肌和口轮匝肌穿插不准确、生硬地安排五官位置等, 这明显和整体不协调。画俯仰动态时, 不能正确运用近大远小、近长远短的透视规律, 掌握不了要领, 不符合素描教学的基本要求。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手段, 是训练基本功的重要途径。重视基本功训练是搞好习作和创作的关键, 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内部结构入手,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始终把本质的形体结构放在第一位。训练时以结构观念去认识对象, 抛过光线造成的明暗色彩, 用各种线条理性地表现物象的内部空间。画人物时, 在模特旁边放置头骨和肌肉模型, 随时与模特进行比较, 不清楚时可以摸自己的脸感觉理解, 也可以对照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 体会骨点、肌肉的位置和走向。平时收集一些人物摄影图片, 观察分析丰富的表情神态, 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模特细心甄别, 求共性、找差异, 直到将其画得神形兼备。这样坚持不懈, 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注重学生默写能力的培养

默写有助于存储形象, 为创作提供丰富的源泉。在教学中我尝试出三种默写手段。一是对作业进行默写。课后的作业默写能加深学生记忆, 增加他们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让学生把印象最深刻、最精彩的部分再现出来, 成为永久的东西保留下来, 对其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作业默写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二是对实物进行默写。默写前重视观察理解, 要求学生反复比较, 观察形体的大小方圆、明暗的浓淡强弱、线条的粗细曲直等可视因素, 做到胸有成竹。开始表现时强调第一感觉, 大胆舍弃次要细节, 对最有感触的部分进行夸张、强调, 运用掌握的理论和经验完成作画程序。最后, 再和原物进行比较, 找出不理想的地方加以修正, 使画面更趋完美和整体。三是默写优秀的范例作品。对整幅作品甚至局部进行揣摩, 精彩的部分要多次默写, 直到记住。经过长时间默写训练, 学生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水平会日趋熟练, 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作画。

三、短期作业和长期作业的穿插安排是中师素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师美术课程的设置量大面宽, 课时又少, 学生没有充分表现对象的时间。因此, 学生的作业大多都像“速写”, 这促成学生追求表面效果和急于求成的思想, 长此以往, 造成作品空洞, 只能粗看不能细品, 使作品感染力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状, 教师应在教学中将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穿插安排, 从而达到提升素描教学质量的目的。

短期作业能培养学生概括整体的作画观念, 摆脱钻局部及缺乏整体观念的不良因素。但短期作业却又有不够深入、缺少细节的缺点。所以, 教师应将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准确掌握造型能力的同时, 拥有更为丰富的细节表现能力。

四、突出素描的借鉴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光靠自己一味地描画, 会使作品格调不高, 进步迟缓。多看一些前人的理论经验, 临摹其代表作品, 领会其精髓, 注入自己的实践, 尤其是总结和借鉴同学的优点, 更有助于素描技能和理论的提高。对优秀的作业还要组织赏评, 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再由教师归纳总结。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交流, 既突出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又使学生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层次, 从而避免只会画不会讲的弊端, 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五、强调个性在素描中的体现

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鼓励并肯定有特色、有个性的作品, 提倡学生尝试不同工具和不同技法, 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强烈的作画欲望。

有位同学画人物头像时借鉴中国画的乱柴皴法, 生动地描绘老人粗糙干巴的脸, 极富质感。还有一位学生在画农村老太婆时, 联系到松弛褶皱的牛脖子, 用细长紧密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头部和衣纹, 充分表现了人物身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中师阶段正是夯实基础的黄金季节, 只有使学生重视素描学习, 才能为以后艺术的摩天大厦奠定坚固的地基。

关键词:中师,素描教学,基本功,默写,作业,个性

质量提升途径 篇2

从目前国内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来看,虽然高校继续教育每年都会培养出大量的毕业生,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充沛的人才基础,然而继续教育文凭和实践应用水平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而且与正规的学历文凭相比,继续教育文凭欠缺一定的含金量,同时在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价值观念中,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仅仅是获取文凭。此外,当代的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呈现出如下“三不重视”特点:高校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学员不重视,并且高校继续教育在组建师资队伍的过程中仅仅将教师学历定为本科水平,这无疑就反映出当前的高校继续教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发展要求的这一事实。

(二)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监控体系

现阶段国内高校继续教育学员的绝大部分学习工作都需在高校规定的学习时间与学习地点进行学习研究,高校的教学管理形式一般属于粗放式管理,在根本上而言缺乏一定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监控体系,甚至有的高校继续教育仅仅设置相应的教学监督部门或者机构,却不为之配置相应的工作人员与办公设备,从而使整个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监控工作流于形式。当教学过程无法得到正规有效的监督管控时,高校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结果也难以得到实时准确的反馈,同时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提升。

(三)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要求

虽然高校继续教育每年制订的教学方案都会涉及各项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然而在教学应用期间绝大部分的实践教学任务都是无法落实的,其所依托的办学条件与实践条件在根本上而言是无法适应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需求的,所以实践性教学始终是影响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

(四)教学质量评估有待提高

目前,考试仍然是高校继续教育考查学员学习成果与推动学员积极学习的关键模式,然而对于高校继续教育来说,除了国家统一开展的课程考试项目,其余教学课程的考试工作在根本上而言是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即便继续教育的主办高校认真谨慎地制订教学方案、人才培养计划,可是到了真正执行落实环节却仅仅做出表面化的形式工作,对高效实时地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作用。而且从生源着手,若高校继续教育严抓教学质量、学习成果,则可能会使自身的教学通过率有所降低,最终形成大量生源流失的严峻局面,为此面对日益激烈的招生形势,高校继续教育主办学校通常会选择放松监管的手段来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并借此来提高自身良好的对外形象、吸引更多的生源。

(五)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创新性

根据继续教育的特征与性质,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认识到继续教育学员和普通全日制学生之间的不同,为此在充分考虑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程度、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年龄层级等综合性情况的前提下,他们普遍会选择“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程教学,这不仅会使得继续教育工作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创新性,还与当期学员实际的学习计划相矛盾,严重影响了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新时期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

(一)制定并落实高校继续教育开放式运作制度

根据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高校继续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态度,制定与落实符合高校继续教育运作要求的制度,从而在根本上展示出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性质、教学形式与教学特色。首先,高校继续教育应当科学有效地转变当前传统化单一化的教育模式,高校继续教育可以鼓励学员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计划、能力水平、接受能力等综合情况来科学有效地选择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计划、课程项目、发展规划,让学员从自身角度寻找出务实的学习途径与学习项目。其次,高校继续教育可以依据灵活性原则来开展学分制教学项目,对广大学员落实弹性化的管理制度,打破传统教学制度中的统一性教学规定,从而通过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形式来建设最具当代高校继续教育特色的教学计划。最后,为了响应终身学习口号,高校继续教育应当着重支持与开展集非正规和非学历于一体的办学模式,不断改进与完善当代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逐步促进继续教育事业的综合性、完善化发展。

(二)创建规范化、标准化的继续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当代高校继续教育可以参照现阶段国内高校课程教学制定实况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并且在全面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的条件下,设置出将工作岗位需求为指导方向的继续教育教学课程,逐步改进与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参数,严格依据“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继续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可以能够给广大学员提供更直接、更宽广、更高效的学习的平台。所以当代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深入地分析与探索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实际的分工情况与发展方向,突破传统、单

一、落后的教学理念与管理模式的限制,不断研究与设置出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从而行之有效地形成一系列融入高校继续教育性质与特点的专业。与此同时,高校继续教育在挑选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强调有关新知识与新技能的传授任务,从而让广大学生可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内了解与掌握对自身将来融入经济社会有所帮助的信息资料与理论知识。除此以外,高校继续教育应当制定出多元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即参照广大学员实际的学习需求来设置并提供一系列针对化、合理化、个性化的课程服务,通过“量身定做”的形式来落实相关培训工作,从而在根本上适应广大受教育者对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实际要求。例如,针对企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高校继续教育应当开设一系列集系统性、前瞻性、合理性于一体的教学课程,尽可能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工具、教学实践手段,不断打开广大学员的知识面,持续有效地引导学员进行已有知识的巩固任务。

(三)引进优秀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

为进一步突出当代高校教育事业的实施要求、适应广大学员的学习要求、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当代高校继续教育应当选择科学有效、优秀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工作,通过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提升广大学员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与兴趣。首先,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根据当期学员的职业规划与学习计划,适当地引进案例分析法、团队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行之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增强当期学员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为更好地完善高校继续教育体系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其次,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拓宽教学涉及范围,将有效的课堂空间逐步延伸到课堂以外,与国内各企业、组织机构取得进一步联系,让学员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同时高校应当参照当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运作过程所存在的各项难点疑点,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特点的教学项目,邀请企业或者组织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士来为广大学员讲授专业化的实践经验,从而逐步提高当期学员的实践水平。再次,高校继续教育应当通过专题讲座、论坛报告、课题交流会等途径来落实专题化、专业化的教学工作,挑选与当前学员学习计划、发展目标相关联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且基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前提下开展一系列课程讲授工作,从而在主体层面上不断加深当期学员对专业知识、教学理念的认识力度。与此同时,高校继续教育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教学工具,制定远程教学、在线学习等教育服务,尽可能满足广大学员在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方面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并且基于高校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加大对标准化、完善化网络教学体系的推广力度,将新时代的创新元素行之有效地融入到学习形式的创建过程,从而提高当代高校继续教育的包容性、合作性、积极性、时效性。

(四)构建合理高效的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清楚地制定出教学评估的最终目标、合理有效的教学考核标准与指标,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评估主体,保证最终的教学评价结果具备较强的可信度、客观性、规范化,并且高校继续教育可以借助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来进一步地了解与掌握现阶段自身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与改善策略,从而逐步推动高校继续教育朝着完善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小组成员应当由部分和教育工作相关联的人员共同担当,比如地方教学部门相关责任人、高校继续教育学员责任人等,而且他们应当对现阶段国内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工具、教学评估、师资质量、教学设备等各种情况进行深入性、系统性的教学评估工作,全面考察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是否能够符合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即评估继续教育教学是否尊重自身的发展规律,是否充分调动起广大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是否实现学员全面性发展的教学目标。除此以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务必根据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特色,行之有效地制定出统一化、规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课程设置要求、办学资格审核流程、课程评估工作等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从继续教育的各方面着手,提供一系列有助于高校落实教学工作的途径服务,为高校更直接、更高效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条件。而且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务必立足于质量认证的角度上,制定出合格有效的职业能力评估体制,在根本上保证当前的高校继续教育系统可以充分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对精英人才所提出的各项要求,逐步制定出以行业分类为目的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在最大限度上展现出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在职业培训、技能实践、专业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使当代高校继续教育不断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精英队伍。

(五)加大对高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构建力度

着重关注与重视师资队伍的构建工作是进一步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前提,是提高当期学员综合素质的基本保证。然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校继续教育忽视了相应的师资投入,普遍存在培训不足、人岗不匹配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而且绝大多数的继续教育教师在开展一系列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仅仅依据教学大纲来为广大学员授课,并没有基于当前学员实际的学习程度、接受水平、学习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地调整教学方案,最终导致目前的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很难有效地提升。为此,高校继续教育务必着重关注与支持师资队伍的构建工作,对广大教师落实全面性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通过人才引入、竞争上岗、定期培训等多样化形式真正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逐步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师的综合水平。与此同时,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树立终身教学理念,并从该价值理念着手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教育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综合素质强、专业化水平高的继续教育教师,高校继续教育还应当着重留意与吸纳社会的教育资源,尽量选择实践与理论兼备的兼职教师,从而在减轻专职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在高校继续教育范围内构建“双师型”教学模式,为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篇3

注重效益的西方人认识到:脑子不是主要用来记忆和计算的。人类不具备鸟类的飞行功能,但却设计出飞机、火箭,比鸟飞得更高更快;人类的奔跑速度和耐力不如很多动物,但能设计出汽车、火车,比任何动物跑得更远更快;可见人类正是利用自己最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自己机体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和延伸,使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传统教育,怎能应付日新月异的世界挑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启动,抓住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办好我国基础教育事业,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学生疲于应付会考、高考,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一言堂”的现象相当普遍,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教育改革要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昭示我们:培养兴趣是教师的一大重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多种方法:

1.“点化”旧知识,进入参与角色

“点化”旧知识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参与兴趣的。这是因为:第一,高中学生正处在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所以,只要合理地利用大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在课堂中进入角色的。第二,这些旧知识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有成语、有谚语、有画面……很容易动员起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第三,旧知识勾起了学生的回忆、思考,启动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参与角色。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事实证明,只要一提及这些旧知识,学生就一触即发,然后再加上教师“点铁成金”的“点化”,他们就十分惊奇。这兴奋,这惊奇,足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2.寓教于乐,巧设问题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原本覺得艰涩的抽象概念和原理,以促进他们思维的活跃和觉悟的提高。这种方法寓教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差距”时,先出示了一幅题为“差距”的漫画,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南北半球大小悬殊的奇怪的地球仪,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的问题后,通过对漫画的欣赏分析,学生在热烈的议论中掌握了知识,直到下课后,依旧兴趣盎然。

俗话说的“闷得慌”、“静得怕人”等,都说明了课堂上是不能沉默的,愈是沉默,学生愈是害怕老师提问自己。只有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亲身体会,有话可说时,他们才会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教师要巧设疑问,让学生参与思考、释疑,在“疑”的探究中培养能力,发挥创造思维。而平淡的讲解或一看就明白的问题,会使思维疲软、兴趣减弱,冲淡教学效果。如在讲“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点时,要求学生不看书,而是谈自己的身边事,结果大家畅所欲言,在谈话式的教学中学生明白了如何保护环境。

二、提高教师素质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引导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迎接教育改革的挑战,建立有效的、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尤为重要: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让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趋势及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 ,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定期组织教研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注重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鼓励教师将研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新课程改革中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思考、推理、归纳、实验等过程。那么如何做到将课堂动起来,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就是要运用多媒体去探索一些教学新方法,让学生的思维的空间扩大、变活。使学生成为课本的真正主人,成为教师的真正朋友。只有教师熟练运用教育技术才可能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基础教育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既要考虑眼前利益,也要考虑长远利益;既要留意城市的基础教育,也要留意城乡教育的共同发展;对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既要着眼于教师本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又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农村教师人才馈乏,有很多补救措施,既可以压缩城市教师充实乡村教师队伍,也可以返聘离退休教师重返讲坛,发挥其余热,还可以从各行各业中挑选经济师、会计师、审计师、预算师、工程师等到职校任兼职教师。从而解决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刍议行政管理的质量提升途径 篇4

一、企业运行中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管理是指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 借助法律等形式, 开展智能性管理, 确保相关的运营活动有序进行。在企业生存发展道路上, 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一是行政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实效性的首要前提。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说, 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战略目标, 必须发挥行政管理的作用, 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行政管理而言, 是在优化利用企业各种资源的基础上, 实现最大化的运营效益。它属于企业文化, 能够动态化监督全体员工, 带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使企业运营效益更具实效性。二是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的重要保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行政管理处于内部决策层、执行层之前, 对其日常运营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行政管理犹如传达介质, 它能够把内部管理决策层制定的战略目标等指令传到执行层, 并对执行层进行动态化的监督、管理, 再传递给决策层。在这种情况下, 已有的管理模式具有鲜明的固定化特点, 企业管理也更加规范化。三是能够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 企业在具备经济实力的同时, 还要具备一定的科技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务、保障方面的作用。在运营过程中, 管理者可以优化利用行政管理, 打造学习型企业, 引导内部员工学习先进的管理与运营理念, 并灵活应用到企业生产过程中, 不断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行政管理质量提升途径

1.健全管理体制

企业管理者要客观、全面地分析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身发展、经营特点, 不断优化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者要把行政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纠正、规范运营过程中各种不良现象, 违规行为。构建法治秩序, 充分是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 合理运用制度管理内部职工。要对其合理授权, 构建可行责任制, 明确岗位职责, 做好分工, 使内部员工能够明确自身岗位职责, 做好本职工作。以此, 使企业内部管理能够处于有序运行中, 为企业运营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2.优化管理模式

在新时代下, 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或多或少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制约, 导致其具有的各种职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存在的矛盾、冲突日渐激化。面对这种情况, 企业需要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特点, 优化已有的行政管理模式, 采用政企分开的形式, 不断强化企业的行政管理职能, 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此外, 还要引进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 与时俱进, 转变已有的管理理念, 顺应社会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创新管理模式, 实现企业行政管理新目标。

3.联系实际开展相关工作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要把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放在首要位置,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摈弃形式主义。要坚持企业利益最高的原则, 与时俱进,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不断强化内部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 能够以身作则, 做好带头作用, 遵循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同时, 要深入到内部各个业务部门中, 了解实际情况, 构建可行的管理制度, 制定高效的业绩考评制度, 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结合管理者各方面的能力以及工作表现, 选出具有较强服务意识的行政管理人员, 优化重组内部人员结构, 提高内部人力资源利用率。

4.强化行政管理人员培训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 企业要以定期、不定期的形式开展系统化的培训工作, 对其进行再教育学习, 学习必要的行政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等, 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 完善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能够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 需要采取可行的激励措施, 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通过不同渠道调动行政管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防止相关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为强化行政管理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5.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 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已成为企业得以长存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 要从不同角度出发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行政管理中, 优化已有的信息管理系统, 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需要定期开展信息化技术软件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 能够规范操作多样化的信息软件。还要健全已有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为行政管理者进行相关操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由于具有鲜明的智能化特点, 要随时更新数据库、模型库, 不断提高数据存储和调取的能力, 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结语

总之, 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 强化行政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要结合企业已有的特点, 采用适应的优化方法, 比如, 在健全行政管理体系的时候, 需要完善技术体系, 优化利用Excel表格详细记录日常运行中各部门存在的管理问题, 和输入到对应的数据库中, 及时、准确解决相关问题。以此, 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质量, 为企业管理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秋雪.浅析如何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J].现代商业, 2015, 08:191-192.

质量提升途径 篇5

摘 要: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学是满足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在进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新技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及时总结实践当中得出的经验,进而使授课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汽修专业课;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由于汽车工业进步迅猛,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汽车维修人员以及汽车运用技术人员渐渐变为社会紧缺的一种专业人才――这一类人才现在是教育部等六部委选出的技能急缺型人才。这种变化实际上为汽车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一定的新标准。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课教学质量变得迫在眉睫。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汽修专业课教学

1.利用图片、影片等导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日常教学工作而言,导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就像交响乐的序曲,小说的序言。导课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非常重要,它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相关知识,明确课程目标,产生学习热情等。比如,教师利用相机将“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拍成照片,并将其投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其具体位置以及结构,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化。这也就解决了实物本身比较小,观察难度比较大,数量比较小的问题。而且根性的东西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激发思维潜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以及记忆水平。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导课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2.利用动画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使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汽车理论教学的重点主要是汽车相关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难度相对比较大,不少教师费尽心力也难以真正使学生理解其中奥妙。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相关内容,这种局面就将得到极大的缓解。比如当教师讲解发动机中“喷油器”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其本身比较复杂,当燃油在进行喷射的时候,燃油的状态又是流动的,喷雾质量会比较难以理解,教师也很难将其讲解清楚。如果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及时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喷油器的整个工作流程都将得到详尽的展示,学生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相关内容,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了。

二、理论联系实际,优化汽车专业课教学

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的时候,如果教师仅仅利用“结构―原理―检测”的方法进行教学,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这样的讲解非常枯燥乏味,学生比较容易出现学习疲劳。很多实践知识并未在课程中得到体现。教材本身并未对部分实践知识进行收录,理论和实践出现了一定的脱节,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的背景之下,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使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更有学习热情。

1.联系实践,用案例教学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什么叫做案例呢?案例实际上就是对实际应用场景的叙述,它可能包含着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同时也包含着一定的解决方法。而教师所需要用的案例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利用案例来当作自己的教学材料,把学生带领到实际的应用情境中去。用真实的这案例来引领学生学习汽车灯系统的电路故障问题,使学生提高面对困难的实际能力。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同时还可以适时地安排学生到相关汽车修理厂进行参观学习,由车间专业经验丰富的技工师傅向大家讲解自己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案例问题以及相关解决方法,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易学。

2.课堂教学需要实践,实践是教学的关键环节

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将课堂挪到实训基地,当教师讲解了某个部件的知识后,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零件进行观察学习,并组织拆卸和组装,认识其工作构造与原理。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学生能更容易了解所学习的内容。

三、善于总结汽车的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参考学科的相关知识体系,理出知识重点,发现知识难点,利用最简单的语言,突出知识点。此外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尽可能将专业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帮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使他们能够自己应用知识。同时在日常作业中要求学生依照自己的想法,利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效果较好,能够减少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比如说:发动机的相关知识既复杂又难懂,传动系统与动力系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可以利用树状图的方法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汇总成有条理的知识框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新技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及时总结实践当中得出的经验,进而使授课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师在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的背景之下,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使课程变得更加简单易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汽修专业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优化汽车专业课教学,善于总结汽车的相关知识,进而使授课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质量途径剖析 篇6

【关键词】中职学生 计算机基础 兴趣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1-02

进入21世纪,计算机已经进入千千万万户家庭,以前有一种说法是“不会写字是文盲”,现在可以说“不会使用计算机打字就是文盲”。对于进入中职学校的同学,无论所选专业是什么,计算机基础已经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我觉得它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因为无论是会计专业、服装专业、汽修专业、建筑专业、电子专业都和计算机相关,都需要在电脑上进行操作。

然而,很多学生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的打字速度太慢,关于电脑的基本操作都不会,甚至简单的排版、表格计算都成问题,这时候才追悔莫及。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假如两个毕业生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企业会聘用计算机操作熟练还是不熟练的同学呢?看到这些情况,不禁引起我深深的思考,不好小看计算机基础课程,它有可以成为我们同学的垫脚石也有可能成为同学的绊脚石。如何来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我觉得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近年来,高校和普高扩招,直接导致入读中职的门坎降低。有的甚至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有的已经在社会上游荡了一段时间又返回学校学习,有的来自偏远的山区。所以他们的底子薄,学习不主动,懒惰。有的家长也声称“我让孩子来学校读书只是让他在学校长大而已,成绩并不重要。”这让中职教育陷入了非常窘迫的境地。

然而,学生到学校毕竟是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给学生分析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剖析学习计算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对每一个同学负责,班级也要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把所有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带动起来,任课教师也要深入了解学生,不能放弃每一个同学,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有的同学打字不按正确的指法,一根手指在键盘上敲打。有的练了几分钟就练习不下去了要放弃。教师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的给予学生鼓励,表扬学生的一丁点进步。让他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信心。这非常重要。

2.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因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有的领导认为其专业性不是很强,所以由于师资的欠缺,有一些教师半路出家,专业水平不是很高,而且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也不多。

我觉得教学是一个教师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天不学自己知道,三天不学所有人知道。如果不加强自身的学习,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不能及时准确的解决。而且对于一些操作,学生甚至比教师还熟练,如果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对教师不信任,就会产生质疑。这样就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如果次数多了,学生也就懒得问教师的问题了。

为此,学校的教务部門应该及时的组织新老教师交流经验,及时的为计算机教师充电,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3.改进教学方法

因为生源的质量不高,本身这些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就不够,如果教师还按部就班,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学生注意力就会更不集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情况:比如上课玩手机,打瞌睡,上实训课偷偷玩游戏等。我觉得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而改进教学方法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少书面,多实例。就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少布置一些作业本上的作业,而要在上机实训时多准备一些实例。而且实例要生动,与学生实际接轨。知识点要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相结合。比如五笔拆字可以练习拆教师的名字、朋友的名字。Word排版可以排小报,制作课程表、写请假条、通知等。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又增长了学生的基本写作知识。而Excel表格操作可以以学生的成绩表为例,进行平均分、总分、排序等专业知识的讲解。

2)少理论,多实践。如果教师一味的进行理论讲解的话,教师讲得口干舌躁,学生却难以接受,到上机时又不知如何上手。我觉得学习计算机靠的不是理论而是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所以这也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提出了要求,要有足够的计算机实训室。最好是教师边教学生边做。

3)少批评,多表扬。因为同学们学习能力较差,本身不够自信,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只要学生有一丝进步,要及时提出表扬。因为这些年的从教经验和同毕业生的交流得知,同学们喜欢某一门课程有时就是因为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或鼓励,所以我们的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的语句。

4.培养与学生良好的感情

现在中职学校教学存在这种情况,一学期下来,学生不知道任课教师的姓名。同样,教师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几个,全靠花名册。任课教师很多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觉得,如果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之间必要的沟通是要有的,要了解每一个同学的性格、学习情况,才好因材施教。

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篇7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优势的教学功能逐渐深入到教育的每一个角落。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以提高幼儿园教育效率, 全面落实教育目标, 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幼儿园教育方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化、生动化、综合化, 对幼儿更具有吸引力, 较易达到教学目的。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了幼儿的兴趣。

在语言教学中, 我们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优美的语言环境, 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幼儿们很轻松就理解了故事的整个过程, 能模仿课件用不同的语速、声调及体态语言表演故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幼儿参与的热情非常高, 教育目的就轻而易举地达到了。

2. 发挥录像片在幼儿科技教育中的作用, 培养幼儿的科技素质。

科技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向幼儿传授科技知识中的抽象枯燥的概念与原理的过程中, 用传统方法往往难以引发幼儿的兴趣, 用形象、生动、直观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将使科技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现代教育技术在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1. 营造游戏氛围。

在表演区, 教师应利用投影仪展示各种风格的歌曲、舞蹈、儿歌, 让幼儿感受到动作、音乐、节奏的和谐, 提高兴趣。在手工区, 发挥多媒体课件灵活、形象、多变的优势, 设置问题, 取代了平白的语言表述。

2. 积累游戏经验。

以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幼儿去参观一些活动场所, 如超市、菜场、交通岗等, 而没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图片、枯燥的讲述使他们慢慢了解。有了现代教育技术, 我们就可以将这些需要了解的场所拍摄下来, 减少参观次数, 缩短讲解时间, 提高活动效率。如小班的宝宝家的游戏, 我们利用摄像的方式把生活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家里的言行举止录下来, 然后通过观看录像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事情, 这样孩子们就会进行模仿, 游戏变得有声有色。

二、合作学习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在教育活动设计课和教育实习中, 尝试采用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评价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 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师引导课程内容;其次, 小组开始活动, 学生们扮演不同角色, 这样, 在小组合作中, 具有不同能力水平和特长的学生一起学习, 每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还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再次, 教师要对小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干预, 在需要的时候提供辅导和支持;最后, 师生对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给予分数, 小组成员分数相同, 荣辱与共, 获得的成绩是共同努力的结果。

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 (1) 教师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及时干预和支持, 对缺乏合作经验的学生, 单独交流, 让其明白合作学习的目标。 (2) 采取科学的方式分组。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 教师进行合理调配:不同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这样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避免能力相当的同学各抒己见达不成决议而苦恼、低效。 (3) 明确组长的职责, 组长要领导小组制定目标, 分工明确, 让组员树立团队意识, 组长有优化组合组员的权利, 被淘汰的组员, 老师要对其进行培训后再申请加入。 (4) 评价方式改为组长、组员、课代表、老师共同参与的打分制, 通过小组汇报任务时的表现、小组活动讨论发言次数、小组采纳其意见多少, 在小组共同得分的基础上, 上下浮动5—10分左右, 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培养幼儿良好自我调节能力

具有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幼儿更易形成活泼、开朗、自信、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培养幼儿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方法如下。

(一) 帮助幼儿学习正确评价自己, 树立自信心。

1. 对幼儿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赞扬。

由于幼儿年龄太小, 喜欢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己, 因此老师的任何行为和语言都有可能对幼儿心理造成影响。这就要求老师真正做到爱护、尊重每个幼儿, 肯定幼儿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尽可能多地用积极的态度评价幼儿, 使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 重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与形象。

2. 利用暗示法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教育。

暗示法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暗示教育的魅力就在于老师不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 而是暗示诱导幼儿自己去思考和领悟, 这样既不损害幼儿的自尊心, 又不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

3. 开展谈话活动, 帮助幼儿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通过开展个别或集体的谈话活动, 能够让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 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通过谈话活动, 幼儿能够初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 会越来越能干, 长处会越来越多, 短处会越来越少, 甚至将短处转变成长处。

(二) 注重情感教育, 让幼儿学会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感。

1. 使幼儿对人的情绪、情感有所识别, 知道与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相对应的面部表情, 以及怎样会引起不同的情感。

2. 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对幼儿的行为有巨大的推动、调节作用, 换言之, 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念, 会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幼儿通过体验理解过程对事物投入主观情感后, 会产生“主动、积极”的态度。在各种活动中, 老师要注意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

4. 提供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并积极发挥能力, 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感受到与他人之间的友谊、需要和依存关系, 并从中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感, 从而提高自信心。

摘要:在进行幼儿教育时,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从实际出发,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使幼儿认知、情感、语言、身体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合作学习,自我调节

参考文献

[1]王晓岚.结构游戏与创新教育.科教文汇, 2008, (19) .

提升农村经济统计质量的途径 篇8

1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意义

农村经济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等, 农村经济统计必须在这些产业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综合、全面的调查及分析, 不能遗漏和错失任何一项产业, 要形成可供参考的有价值的统计信息资料, 为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指导, 为政府的农村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要成为个人和政府部门的支撑点和基石,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咨询和指导。

1.1 农村经济统计是乡镇政府工作的有效评定依据

农村基层经济工作重要的使命是贯彻和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 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落实到乡镇、农村, 对农村经济进行指导和定位, 使农业各项产业能够得到稳步发展。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又是对政府经济工作的有效评定方式, 它通过整理和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指标和数据, 用科学的方法对乡镇、农村地域的经济发展规模及速度进行显现, 从而有效改进政府工作方式, 帮助乡镇政府更好地对农村经济进行效率的指导。

1.2 农村经济统计是乡镇政府决策的科学依据

农村经济在我国农业发展新形势下, 需要激发其活力, 想尽办法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用政策的、法制的力量为农村经济提供助力, 而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则是农村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乡镇政府不能凭“拍脑袋”进行经济决策, 也不能单纯依靠经验进行决策, 而要以农村经济统计数据为科学依据, 用数据说话, 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真正为农村经济服务。

1.3 农村经济统计是乡镇农村政府的计划规划依据

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 有其长远的和近期的发展性规划和筹谋, 这些规划需要对农村经济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 在集思广益的前提下, 群策群力, 以乡镇农村的现实情况作为基础, 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 用其现有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这些规划的制定, 资源的整合需要真实的依据, 这便需要农村经济统计, 通过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将各产业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并进行综合分析, 为乡镇农村政府制定规划提供依据。

2 造成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质量低效的原因

我国现有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与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极不适应, 存在“四不适应”的现象。

2.1 名不副实的农村基层统计与复杂的多元化统计体系的不适应

在现有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 存在着严重的基层统计工作力量薄弱的现状,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单一化家庭经营方式较为普遍, 农村经济相关指标也呈现单一化特点, 需要从农村各家各户开始进行自下而上的盘查, 这种单一的经济指标统计方式不但简单, 而且也不适应农村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 在多元化的农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之下, 单一的统计工作要转为多层次、多元化的统计网络工作, 用典型的方法、抽样调查的方法构建农村经济统计网络, 而在现有的财力条件下, 基层农村经济统计在大量的统计、核算、汇总等工作中出现了不详、漏查、甚至造假的现象, 这极不适应多元化统计体系的建设, 使基层统计与体制设置失衡。

2.2 传统的农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与现行的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环境下, 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与传统统计指标体系不相适应的矛盾和冲突, 传统的统计指标体系呈现出对农村经济发展掣肘的态势, 较为明显的体现在农村乡镇企业、村组集体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乡镇办企业的比重已大大减少, 传统的农村经济统计指标难以应对这种经济模式的转变, 成为一个盲区或薄弱点, 根本无法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统计状况, 与新形势改制下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3 基层农村统计人员的素质与农村统计工作不适应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由于农村范围较广、任务较重, 因而需要较高素质的农村统计人员, 需要较为专业的统计工作者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当中来, 而现实的状况是:农村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多数是临时调聘的人员, 文化功底较薄弱, 对各种现代统计科学技术手段掌握还不够, 尤其是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显得较为无力和苍白。

2.4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不适应

在传统的条块分割的农村管理体制中, 由于农村经济统计人员的“三权”归属于各乡镇, 他们欠缺对农村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不利于农村经营管理, 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 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性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而且, 由于政府绩效考核的片面性, 导致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存在篡改、瞒报的不真实现象, 为“官本位”思想严重的官员提供了保护伞, 用缺乏真实的经济统计数据做出了错误的经济决策, 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

3 提升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质量的路径

3.1 摆脱农村经济统计窘境, 规范制度改革创新

我们必须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 给予乡镇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高度关注, 必须将统计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之中, 用政策的、法治的、经济的举措进行推动, 将主要负责人定为农村经济统计第一责任人, 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推向正常和有序化。并以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实际为出发点, 加快制度改革进程, 规范统计流程, 强化审计管理, 用制度化的、严格的评估手段, 约束农村经济统计的不规范行为, 实现合理有效监管。

3.2 导入新型统计方法, 完善统计指标体系

新型的农村经济统计方法以减少统计误差为目标, 对农村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准确可靠的整理和分析, 同时要考虑适宜的条件进行典型或抽样调查, 考虑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模式, 对旧有的“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统计表”指标体系进行修订, 从经营层次、经营方法上进行改革, 建立一套适宜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可操作性强的统计指标体系。

3.3 实行多元化统计, 构建基层农村统计网络

农村基层的经济统计工作至关重要, 它对于提高农村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有较大的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 我们尤其要加强多元化的统计, 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构建基层统计网络, 对统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在对基层调查户进行重新布点的基础上, 进行分级管理, 并注重基层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使统计网络架构完整而畅通, 保证数有源头、据有所依。

3.4 提高农村经济统计队伍整体素质

乡镇农村经济统计人员要进行相关统计业务培训, 加强专业性学习, 可以采取集中培训方式, 一年开展一次业务知识培训、报表口径衔接培训。也可采取以会代训方式, 借助农经工作会、统计工作会等形式进行培训;还可以采取现场指导方式, 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示范。通过以上方式, 分期分批地对农村经济统计人员进行整体或局部的培训, 不断提升基层统计队伍的业务素质, 为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3.5 改革条块分割管理体制

条块分割的旧有管理体制不利于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使基层经济统计有名无实, 为了扭转这一状况, 需要对旧有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替之以“以条为主, 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 充分调动农村经济统计人员的主动性, 促进农村经济统计法的切实落实和有效实施。

4 结束语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呼唤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深刻明晰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农村现实状况为契机, 以“稳粮增收、固基础、强民生”的方针为指引, 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质量, 保证其科学性和准确性。

摘要:伴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更新,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 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依赖于农村经济统计数据, 其质量是农村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分析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指出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指明了提升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质量的路径。

关键词:农村,经济统计,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车德彬.浅谈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1) .

[2]穆志勇.数学建模在农业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 2014 (05) .

[3]乐水芬.论如何搞好农业统计工作及其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22) .

[4]沈皎.土地收储统计工作雏论[J].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 (03) .

[5]车德彬.浅谈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1) .

浅析提升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的途径 篇9

一、我国目前内审报告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一)要素不齐,格式错误,日常口语频现,权威性受到质疑

一是内审报告经常出现没有标题、报告日期等要素不齐的低级错误。二是不注意格式,错别字频现、标点符号混用,造成词不达意,漏洞百出。三是内审报告中充斥着日常口语,比如:经常出现“确实存在如下问题”、“显然不合理”等;甚至存在日常口语取代法律术语,比如:将“法定代表人”误写为“法人”或“法人代表”等。日常口语的不规范使用,降低了内审报告的权威性,甚至影响其法律效应。

(二)反映问题的重点不突出,数据表述不直观,不科学

一是在反映问题时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反映的都是些微小技术性差错、性质不严重、不具代表性的问题,对收集起来的审计证明性材料没有进行必要的提炼。二是面对各种审计数据,放弃直观图表法,选择晦涩、不科学的语言归集表述。使人感觉整个报告处处隐藏着问题,却又找不出关键性所在。

(三)问题定性不准确,依据引用不适当

在审计查出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中,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叙述不清,定性和处理处罚引用的法律法规存在、过时、失效,层次较低、与相关其他法律法规冲突等现象,严重削弱内审报告的严肃性。

(四)审计评价不全面、有失公允

一是由于对内审报告反映的问题,调查不够深入,没有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当时的客观背景环境,使提出的一些问题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甚至明显带有个人的主观臆断、感情色彩比较明显,存在任意拔高或贬低的现象。二是超越审计范围进行评价。对不属于审计事项的内容以及审计过程中没涉及或仅表面涉及的问题进行随意评价。

(五)审计建议缺乏服务理念,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一是片面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缺乏服务理念。将评判内审报告的优劣建立在发掘被审计单位问题多少的基础上,内审报告过于强调缺陷部分的披露,对取得的成绩或管理中的亮点予以忽视,没有站在被审计单位角度,对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出持续改进的意见和措施。二是审计建议针对性不强,非常原则抽象。对发现的问题,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结合被审单位自身情况,从制度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资源配备是否齐全等角度入手,提出实用性较强的审计建议;或者提出的意见完全超出被审单位自身能力的范围,不具备可操作性。

(六)对内审报告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不得力

目前普遍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的现象,对内审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不及时落实整改,或者敷衍简化、整改不到位。内审报告约束力缺失,审计整改走过场,完全脱离了内审监督的初衷,内审实效性得不到保障。

二、影响内审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内审人员专业能力欠缺,质量风险意识不强

内审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工作,要求内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和风险意识,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充分调查取证,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内审人员因自身专业能力的欠缺,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加上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对内审报告中潜在风险缺少防范意识,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内审报告的质量。

(二)审计复核三级复核制度未能有效落实

审计三级复核制度(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和审计专职复核机构三级复核制度)未能有效落实,部分审计组组长以及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没有切实履行复核职责,仅简单地签署“已复核”,没有提出具体的书面意见,审计复核流于形式;审计专职复核机构不得不直接面对许多本应在审计组和其所在部门解决的问题,比如:审计事项事实是否清楚、审计评价建议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等。但审计专职复核机构由于受工作流程的限制,无法接触到第一手资料,审计复核对审计事实的精准反映很难实现,这很大程度影响了内审报告的真实有效性。

(三)内审报告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对于内审报告的质量控制而言,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是关键。但现实中内审责任追究往往是最薄弱的一环,有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确;有的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其结果直接导致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出现的审计过错,难以辨别责任主体,内审报告质量追溯控制得不到保障。

三、提升内审报告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要素齐全,文字简练,用词专业,表述准确

一是内审报告编写应当包括下列要素:(1)标题;(2)收件人;(3)正文;(4)附件;(5)签章;(6)报告日期;(7)其他。要素齐全,是提高内审报告质量的基本要求。二是编写内审报告时应尽量使用定性、定量词汇,判断和反映客观事实,切记使用模棱两可的文字和夸张的语言;同时尽量减少日常口语,采用专业术语,清楚准确地陈述事实,使内审报告的使用者充分明白、精准理解。

(二)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内容完整,重点突出

一是内审报告应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原则上按要按主次程度依次归类,同类问题尽量集中表述,并且注意前后联系。二是内审报告的内容必须完整准确地反映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财务收支的真实情况,要有专业判断,重点突出,去伪存真;对发现的问题,要具有代表性,能充分反映被审单位重大经济活动和重要财务管理行为上出现的漏洞。三是内审报告所列的事实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到“翔实清楚”,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尽可能量化,多用图表形式归集;文字表达简练、准确,符合审计公文语体。

(三)实事求是,证据充分;引用适当,定性准确

一是内审报告应依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对审计事项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作出公正的评价,态度鲜明,对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地作出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不回避矛盾,不避重就轻。二是对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要注意时效性,行为发生时还未生效的文件或者已废止的文件不能引用,法规级次高的优先使用,要有“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意识。引用的法律、法规除写明文件名称和文号外,还应将引用的有关条款写上,使内审报告对问题的评价和处理更有说服力。

(四)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完善内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改进审计评价意见不全面的状况

一是在编制内审报告应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编制初应与被审计单位就有关分歧进行沟通,初稿形成时为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还应再次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并要求在一定期限内书面反馈,促使内审报告更加充分反映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二是落实内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通过规范审计复核,评估审计发现的问题的重要性程度,对被审计单位违规问题的定性、处理以及整改措施,提出公允、全面的评价意见,提升内审报告的价值和作用。

(五)正确把握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强化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要树立审计的服务意识,要明白查处和揭露问题不是内审工作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内审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制度管理,维护国家资产安全,减少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二是强化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审计建议要明确具体,要让被审计单位的执行有据可依,整改落实有效。例如:某被审计单位存在应记未记固定资产的问题,那么针对该问题审计人员提出审计建议时,就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单位的固定资产清理、登记和申报工作,如实核实资产,加强购置、废置的固定资产登记工作,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而不能一概用“要加强财经法纪意识,增强财经制度”等建议笼统代替。

(六)健全内审报告责任追究制度,跟踪督促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

一是建立内审报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减少审计工作中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二是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督促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健全制度;注重审计建议的成效,并采纳后运行情况进行提炼总结,及时上报相关政府部门,推动相应制度和办法的出台,提升审计报告参谋服务的价值。

四、结束语

总之,内审报告质量管理是全体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共同参与实施的系统工程。内审人员应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建立“防范胜与查处,监督寓意服务”的理念,加强内审报告质量控制,使被审计单位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将内审报告视为有效的管理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被审计单位长远发展,进一步促进国家和社会金融秩序的良性循环。

摘要:内部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成果的集中体现,科学提高内部审计报告质量,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规定“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的要求;促使内部审计报告在发挥监督约束作用的同时,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增值服务(为战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其初级目的是对被审单位的规范管理,最终目的是更高层次地促进国家和社会金融秩序的良性循环。本文结合目前我国目前内部门审计报告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性地提出提升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内审报告,质量,问题,因素,途径

参考文献

[1]阳承姣.内部审计报告常见问题和质量提升措施[J].时代金融,2013(18).

[2]普必学,张亚敏.内部审计报告质量常见问题及控制策略[J].时代金融,2014(12).

探讨提升科技期刊编审质量的途径 篇10

一、明确科技期刊定位

科技期刊要想打造成为优秀的期刊, 除了具有特色的栏目和内容, 最主要的是明确期刊的定位。首先明确科技期刊自身的目标读者群体, 然后有针对性地规划栏目和选题, 以此来获得读者群体的青睐, 提高专业读者的关注度。在科技期刊栏目建设方面, 需要进行定位分析、可行性和同行业论证, 通过详细准确地市场调查, 从而确定受众人群的关注点, 并对适合本刊的栏目进行选择。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 要保证具有可行性的论证, 并时刻关注同行业期刊的相关情况并进行分析, 做到取长补短, 实现期刊栏目的合理设置。在期刊内容方面, 需要具有一定数量能体现期刊特色的基础技术、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类的文章, 以便于更好地体现出科技期刊的科技特征。

二、加强审稿

科技期刊的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组稿工作, 并加强与作者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培养优秀的作者来积累优质的稿源。可以主动向行业内的专家约稿, 有效地组织高质量的稿件。长期以来编辑工作一直局限在办公桌前, 与文字打交道, 但在当前信息化时代, 编辑传统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期刊行业的发展需求。作为现代编辑人员, 在做好文字工作的基础上, 还需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交往, 能够主动走出去, 争取与专家、 学者当面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并与专家和学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进一步充实自己的作者队伍, 确保稿件的质量。

编辑还需要加强审稿工作, 在审稿过程中, 在严格执行三审制度的同时, 还要聘请专家进行外审, 以此来提高期刊的专业质量。在具体审稿时, 首先需要看稿件的主题和内容是否与期刊的要求相符, 然后对稿件是否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进行初步判断, 看其是否对行业内具有借鉴价值。另外, 还要详细对稿件内容进行校审, 看其表述、论证、引用的文献等是否正确、 合理, 最后才能对稿件是否录用提出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三、落实科技稿件的技术性要求

在对科技期刊稿件进行编审过程中, 稿件的技术性要求是编审的主要内容, 因此需要在编审时重点把握科技期刊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一) 科学性

对科技稿件的技术性进行把握时, 需要审查技术性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 即技术内容与相关的科学原理是否相符, 避免涉及伪科学及反科学的成分, 同时还要保证技术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公式要做到准确无误, 数据要真实可靠, 不要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

(二) 创新性

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 同时也是科技、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科技稿件中所涉及的技术性内容一旦失去创新性, 则会失去刊发和宣传的价值。通常情况下, 在具有较强规范性的科技稿件中技术性内容会包括对前人或是他人相关的研究成果的介绍, 同时包括作者对本人研究成果的论述, 通过两者的比较, 来反映科技论文中的技术内容的创新性。但在当前很多科技期刊稿件中, 作者往往只对自己的技术成果进行论述, 导致读者对其创新性和真实性无法有效识别。

(三) 实用性

科技稿件中涉及的具体技术性内容需要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能够有效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 或对解决难题提供一定帮助。这样才能使读者对稿件中涉及的技术内容进行有效的推广。

四、提高编辑自身素质

(一) 积极参考继续教育, 提高编辑自身素质

编辑部应鼓励编辑在职进修, 参加相关编辑业务培训, 以拓宽编辑人员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 并定期召开编辑业务学习会, 以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目前, 出版登记注册制度已经很成熟, 编辑部应要求组织编辑人员参加专业资格考试, 并保证注册人员在每个注册期内的继续教育。编辑人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 坚持写作, 向业内的老编辑、专家请教, 不断补充知识, 提高工作技能。

(二) 应掌握本学科和众多学科领域的普及性知识、最新动态及前沿技术

科技期刊社需要为编辑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 可以组织编辑人员参加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 有效拓宽编辑的视野, 提高编辑对稿件的鉴赏能力。

编辑人员还需要在日常工作和学习时对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信息随时浏览、学习和了解, 努力提高编审人员的科学知识和信息素养, 这样才能准确掌握稿件中涉及的技术内容和最新知识, 并对其进行修改和审定。另外, 编辑人员还可以充分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对稿件中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进行识别, 将编审稿件中的技术要点和关键点利用网络进行检索浏览, 以此来对编审稿件中涉及的技术性内容在同行业技术领域中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进行分析和比较, 从而做到对稿件中技术内容的准确编审。

五、结语

科技期刊编审是科技期刊质量控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需要编辑人员控制好选题、组稿、选稿、定稿及后期加工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 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编审工作, 有效地提高编审质量, 确保科技期刊自身质量和全面提升, 使科技期刊能够保证可持续性发展, 担负起报道高新科技成果及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张志军.科技类期刊的编审工作分析[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 (04) :1-5.

[2]陈宜, 张允昔, 杨磊, 鲁速明.科技期刊论文质量与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的思考[J].棉花科学, 2014 (06) :27-30.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 篇11

[关键词]:物理 兴趣 实验 师生关系 提高 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是物理教学的一个起始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入门阶段,学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以后物理学习做铺垫。不仅学生需要引起重视,教师也应积极研究物理的教学实施方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更主动的学习。事实证明,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大多数都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运用情境化教学或问题式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实验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如果对物理感兴趣,就会主动的学习、研究知识。实验情境教学,通过做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论结合实际。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和动手能力强,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在探索中满足了好奇心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操作,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加深对知识的总结。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的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是密切联系的,通过现象看本质,更容易掌握知识要点,精通理论原理。物理知识已运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如磁铁悬浮列车、苹果着地、转弯限速、杆秤等等,这些实例是通过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延伸拓展的。初中物理主要学习测量、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力、压强、密度、光、热学、电流定律、磁场等知识,但力学、电流定律、磁场是最难学的,教师可以加强对力学、电流定律、磁场的研究,例如,电流定律,通过欧姆定律:公式:I=U/R;U=IR;R=U/I,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特别注意的是导体电阻R=U/I,对固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是电阻值不变。电流定律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如照明是再平常不过的实例,灯泡照明基于欧姆定律原理来实现的,通过连接电压、电流、电阻,使灯泡正常运行。对于物理中的串联、并联,如果使灯泡一起亮,运用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U1/R1=U2/R2;正常连接后,灯泡能正常运行;如果

想要一个灯泡亮,其他灯不亮,运用并联电路原理,就可以控制电路结构:U=U1=U2;I=I1+I2;1/R=1/R1+1/R2;I1R1=I2R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专研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实验教学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实验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真实的教学特点,通过实验操作,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及观察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实验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实体化,使人们能更好的发现物理规律。例如,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实验,首先,需要规格相同的2个弹簧测力计,钩码2个,铁架台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第一,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第二,测量手的拉力;第三,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第四,测量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最后,整理器材。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手的拉力、钩码受到的重力、A弹簧測力计示数、B弹簧测力计示数,分析总结,得出规律。通过实验,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加强学生对学习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使初中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学生不仅领悟了物理抽象的知识体系,也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探讨,实现互相探索的教学氛围。由于物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讲解理论知识,物理具有抽象、含糊不清的逻辑特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物理是一门枯燥无味,难学的教学课程,因此,通常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没有高度的学习热情,这时,教师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刻苦专研的精神。如,学生学习磁场原理,安培定则(图2)、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等,这些概念含糊不清,具有抽象性,学生不容易理解,极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辅导学生怎样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原理,安培定则则需要知道通电螺线管的S极N极怎样判断电流方向;知道电源正负极怎么判断电流方向;知道电流流向怎样判断通电螺线管的S极N极;知道电流流向怎样判断电源正负极;了解通电螺线管周围小磁针方向(图2)。

图1 安培定则 图2 通电螺旋管小磁针方向

四、加强物理教学课后作业的练习

物理教学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课后多加练习也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做作业的方法,根据课程的难度对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作业习题,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的比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和支持,对做的比较差的同学,给予正确的指导及鼓励再接再厉,总而言之,教师既要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也要鼓励和尊重学生。

总结: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以重视,使学生能快速的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物理是一门难学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有良好的心态,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参考文献:

[1]高新建.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J]. 成功(教育),2011,24:120.

[2]郁胜东.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方法初探[J]. 新课程导学,2012,26:56.

[3]美多曲珍.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思路探讨[J]. 中学时代,2012,10:160.

[4]傅春园.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6:182-183.

[5]范进春. 浅议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1:169.

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分析 篇12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新课改制度中要求教师应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重视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且需要关注、关心学生,需将教学重点从注重教逐渐转变为重视学的过程,逐渐转变学生对于学习方面的具体思想,使学生可以自觉、主动的学习. 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时应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的激发,尽量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具体方法,利用有效的方法让教学内容体现得更加生动直观,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1].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采用比较合理、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参照教学的内容特征来开展课堂教学. 还需注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这样才可以使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励学生进对其发散思维进行开发,对于问题的处理应采用多种方式,通过让学生不断训练来增强自身的发散思考能力, 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比如,在苏教版教材中,求解函数sinα - cosα - 2最小值与最大值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解析几何、分式函数、三角函数等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从各个角度将问题处理好之后,教师应给予其相应的肯定,以期促进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来思考问题的能力、积极性得到提升. 经过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对同一问题展开思考、处理后,可加强知识之间的一定联系,让学生的一些惯性思维得以有效克服, 进而使创新广度得以拓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发散思维.

二、趣味性的导入法开展教学

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可以将课前的5分钟时间充分利用好,采用趣味性的导入法来开展课堂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教学中,进而营造出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课前导入能够让学生抓住时机复习上一节课学习过的知识,还可以将即要开始学的新知识更好的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可以认真的听课,跟随教师的讲解思路积极动脑思考,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

比如,对指数函数的性质展开学习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函数图象、函数性质,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可对其进行总结,将学习基本函数的图象、 性质用比较合适的方法归纳出来,并将指数函数知识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全部牵引出来,让学生根据其定义域、单调性、图象变化的规律等内容分析指数函数图象、性质. 而在采用这种导入法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增强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以现代化的教学实现多样化

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应将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以往比较难以呈现出来的教材内容,教师应利用现代技术,如多媒体将教材知识更好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应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不断转变传统教学方法,让课本知识可以和具体的生活联系、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技术将数学公式的结构充分展现出来,使数学教学方式得以实现多样化. 教学中通过现代教学方式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能够降低教师的板书工作量,增强讲解的效率、质量[3].

比如,学习立体几何时,因为几何关系相对复杂,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使立体空间结构更加直接的展示出来,但通过多媒体技术可制作出相应的动画效果,进而就可以让三维立体结构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还便于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掌握,增强学习的整体效果.

上一篇:中西贸易下一篇:分娩潜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