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质量提升品牌

2024-10-08

把关质量提升品牌(精选6篇)

把关质量提升品牌 篇1

近日,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统计显示, 从2004年至今, 召回汽车总计已超800万辆, 其中2012年的车辆召回数量创历史新高, 是我国召回制度实施八年以来最多的一年。

且先不论“召回”给中国汽车业带来的影响, 就汽车召回屡见不鲜、数量在国内逐渐增多这一现象, 究其原因, 一是与中国汽车产销不断增长有直接关系;二是归因于政府部门相关法规加大力度, 向国际成熟的召回制度看齐;三是车企的品牌意识、对消费者的负责态度及遵循法规的自觉性提高等。但不可否认的是, 种种原因的背后, 产品质量不过关才是罪魁祸首。如果不是汽车存在质量缺陷, 试问哪家车企愿意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 以及可能面临的品牌危机对售后产品进行召回?

轰动一时的丰田汽车全球“召回门”, 近日奔驰、大众、通用、日产, 以及国内自主品牌东风、长城、吉利等车企发布的召回公告, 都直击了全球汽车与日俱增的质量缺陷问题, 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着实让广大消费者心有余悸。长此以往, 势必影响汽车品牌的公信力和市场竞争力, 如何提升产品质量仍是未来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汽车及其零部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 生产者和管理者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把好质量关, 做好质量监控和质量管理。尽最大努力降低成品质量隐患的风险, 使汽车市场进入良性循环。

“尽最大努力降低成品质量隐患的风险, 使汽车市场进入良性循环。

把关质量提升品牌 篇2

“夯实基础、打造品牌、提升质量”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

按照会议安排,我把XX市第二医院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新院于2009年7月开工建设,2011年10月峻工,并顺利完成了整体搬迁。新院占地25亩,建筑面积28300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医院分门诊、急诊、住院、行政四大功能区,设住院病区10个,开放床位355张,医疗医技室22个。目前全院在职职工47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0人,占73.4%,骨科人员11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1.4%,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25人,其中高级职称46人,研究生14人,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才,4名硕士研究生,11人成为省市学科带头人。医院新引进检验、放射、B超等十多套高端设备,为获取精确数据优化医疗方案提供了保障。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医院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年实现业务收入7349.52万元,同比增长47.8%,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目标;药品收入3394.54万元,占业务收入的46.18%;医疗性收入3844.98万元,占业务收入的

合内固定,引进国家级新技术胸腰段骨折闭合复位钉棒内固定,引进国家级先进技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顺利完成两例患者术前准备,完成外翻膝的人工全膝关节外侧入路置换,率先开展肘关节前侧入路肱骨小头滑车粉碎骨折无头螺钉固定,率先开展膝关节改良后侧入路处理平台后髁骨折。

在院感工作方面,护理部与院感专职人员共同制定了我院重点科室的院内感染标准、细则及流程,并将医废方面的法律法规、工作制度、流程、应急预案进行了成册编制,严格执行,有效地控制了院感的发生。

二是打造品牌,培育医院特色专科,形成了专业骨科的体系

在专科特色培育上,瞄准国内国际技术前沿。

1、深化西医骨科三级学科建设,完善细化了小儿骨科、显微外科、脊柱骨科、关节骨科、骨肿瘤、骨结核治疗科、运动医学科等10个骨科专业科室;全力推动西医骨科精细化、专业化发展进程。

2、加强中医骨伤科特色专科建设,推进了正骨复位、推拿按摩、局部牵引、药物调理等的综合应用提升,促进了全院整体学科的发展。

3、整合中医科、理疗科的专业功能,在此基础上,投入了近100万元购进了电疗、熏疗、蒸疗等康复理疗器材,并引进人才,成立了康复医学科,拓展了骨科患者和心脑血

三、2013年发展构想和具体措施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卫生局的工作部署,我院以“稳增长、调结构、强管理、抓质量、惠民生、优环境”为工作着力点,推进经济效益健康发展、医疗质量安全发展、人才培养科学发展、医疗服务和谐发展,环境建设文明发展,营造“就医环境温馨、诊疗环境规范、人文环境和谐、学术环境开放”的良好氛围,突出健康持续发展,确保效益不断提升。注重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提高医疗性收入比例,药品比例下降5%,年业务收入达到8800万元,力争突破9000万元,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实现三级医院的发展目标。

三、存在不足

一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就医方便程度。

二是高端医疗设备还没有完全配套,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

三是人才梯队建设力度不够,特别是高、精、尖技术人才少。

四是远程服务医保、农合政策不到位,物价标准差距大,对接就医服务受到限制。

五是内科还需进一步细化。

有效控制质量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篇3

[关键词]质量;提升水平;狠抓质量;优质服务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32-01

引言

如上所说的,一个原先只是以在市场经营中求生存而存在的一个部门,如今却一跃成为了国内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矿物棉设备制造商以及总承包商,同时其也是中国“建筑用矿物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那么是什么使二○工厂的“矿物棉生产线”品牌如此响亮,如此成功呢?一句话,以质量取胜!回顾工厂产品质量的提升过程,从弱到强,既是一部工厂的奋斗史,同时也是质量管理活动有效地探索及实践的过程。

1、精心引进和进入的产业起点高,产品可靠性好、质量好

工厂早在1986年,就瞄准发展,并应用绝热材料这一行业。在当今社会,节能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外把节能称为“第五常规能源”,而在节约能源采取的众多措施当中,其共同的一点就是发展并应用绝热材料。利用高炉废重矿渣所生产的岩矿棉是优质价廉的绝热材料,其用于建筑方面能加强建筑保温隔热、是建筑上最有效、最经济的节能材料,再应用中可以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二○工厂早在1986年就加入绝热隔音行业的设备设计和制造,参与了南京岩棉厂、兰州岩棉厂和齐齐哈尔岩棉厂引进设备国产化的部分工作。1998年以来,集中专业人才,从单机,制品线到整线,悉心研究、不断进取,从而逐步实现了从沉降法到摆锤法的装备跨越。目前,在冲天炉、离心机等核心单机设备上已能达到CSR、STM的水平。整线设备在国内处于明显的领先水平。在与生产工艺结合后,生产的制品可靠性好,质量可实际满足我国建筑防火保温和舰船防火保温的高端需求。

2、在技术上力求创新。提升生产线质量水平

二○工厂在进入绝热材料这一行业的初期,就提出了“创新设计,造一流产品,优质服务,让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明确了工厂的质量追求、工作方向和对顾客的承诺。

自1986年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工厂掀起了新一轮引进新技术、在技术上力求创新的高潮,从此工厂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多年来通过对全国大型的矿物棉生产线进行技术调研,并通过对岩矿棉生产技术、装备及工艺的深入研究,同时聘请国内著名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生产线质量水平持续提高。终于在2007年设计出了一条符合CE标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并成功出口土耳其。

生产线采用先进的摆锤法岩矿棉生产技术,其产品质量较普通法生产方式有根本的提高,具体表现为摆锤法生产的纤维长而细,呈三维分布,渣球少,并均匀分布在纤维中,高强度,高弹性,低密度,手感好,外观好的特点。对比国内同类产品,该生产线的创新点及先进性有三点:一、开发了万吨级生产线计算机精确配料系统。二、生产线原料适用性强,可以满足不同原料组分配比的生产。三、设计制造出满足高品质岩矿棉制品的生产线核心设备:如新型节能型冲天炉、高速四辊离心机、高容重重型固化炉等。

该生产线的成功出口标志着二○工厂矿物棉设备的设计制造质量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对提高我国矿物棉设备的整线工程技术,是一次良好的示范,也为我国绝热隔音材料大型高端国产生产线整线出口,开辟了良好前景!二○工厂一战成名,订单纷至沓来。

3、狠抓质量,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岩矿棉生产线项目已在2011年获总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但在市场经营中,仅在技术上获奖是不足以在市场的浪潮中站稳脚跟的,产品还要有过硬的质量。

衡量生产过程优劣的标准是:高产、优质、低耗。二○工厂近年来狠抓生产线质量。在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上,除了坚持采取按标准组织生产、针对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设置质量控制点、严格质量保证措施这三点外,还强化了工序质量控制,采取了“闭环管理”:

首先是在生产过程中实行相互监督的措施,下一道工序监督上一道工序,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负责,最后再通过检验验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环环相扣而形成生产管理整个流程的滴水不漏。

其次,是完善了质量检验机制,对产品质量实行层层把关,并加强了质量报告的职能。

最后一点,就是工厂建立了质量奖惩制度,实现对产品质量自我控制,自我检查,自我保证,实行质量否决权,从而实现优质高产,提高经济效益。

4、提供优质服务,打造国内一流品牌

“优质服务”是二○工厂对用户的承诺。“优质服务”是指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为顾客服务的意识,服务规范、及时周到。

由于岩矿棉生产线整线系统较为复杂,而且环节较多。生产线的交付后,更是由于用户对新设备不够熟悉,运行故障也是时有发生的。

但是我们生产线质量工程师紧密跟踪已交付每条线的使用状况,从各个渠道收集信息,将信息汇总分析后提供给项目组技术人员。如属于产品质量缺陷就及时整改,以促使生产线技术进步。如属于运行故障则将及时拿出解决方案,并向用户提供技术资料及技术帮助。二○工厂选派了技术骨干,组成了一支安装、调试、维修的队伍,长期在外执行售后服务任务。我们对用户的质量承诺是不计代价的持续向用户提供一流产品和优质服务。

由于生产线技术先进,服务质量高,在国内用户中影响力迅速上升,成为有口皆碑的一流品牌。2009年以来,二○工厂的生产线设备在全国矿物棉中高端生产线的占有量已达到90%以上,设备遍销上海、江苏、广州、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

5、结束语

把关质量提升品牌 篇4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细节提升质量,争创建龙品牌》。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在这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全国“质量月”活动。质量,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企业的生命之源。稳定的质量是成就品牌的前提,产品价值的提升则依赖于质量的持续改进。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质、品牌已经成为重要的竞争砝码,而打造唐山建龙的品牌,持续提升建龙产品的质量是当今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有力保证。

众所周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钢管品牌的日益增多,客户的可选择性也越来越大,这一切都给钢管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呢?这就需要从细节抓起,从点滴做起。

入厂之初,不断地加强学习,完善自我,很多人在由“求知者”转变成“企业人”的最初,都是满怀激情与信心,对待工作积极、主动、好学、上进的。但当我们把该学习的知识学到了,该掌握的技能掌握了,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我们是否还能保持最初的那份工作热情?能否持之以恒地,以高度的责任感,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彻底融于企业之中?我们能否从看似平淡无奇的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真正做好自己呢?

有的人认为,我的工作不直接产出产品和直接面对客户,那么细小的事情与细节的东西就无所谓了;有的员工认为,机器能动、能用,没有功能上的问题,外观和细节上的小问题就不必要斤斤计较;有以上两种思想的人没有真正理解“客户”和“质量”两种理念:“客户”的定义是与之相关连的工作链接和相关部门的链接的关系,直接与间接产生关系与服务的都是“客户”关系;最能反映“质量”的核心是细小和细微的事情。细微和细小环节才能彰显技术和能力的实力。这就是“细节提升质量”的核心所在。

产量上去了,没有充分的质量保证,其意义何在?等待我们的将会是巨额的质量索赔与售后服务费用,最终会因为产品质量问题痛失市场。在过去的生产中,我们发生过几起质量异议。究其原因,很多都是些不起眼的小问题,一根毛刺,一块凹坑,一次粗心,这都是些细节问题,但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成败。教训是深刻的,我们要从深刻的教训中吸取宝贵的经验。钢管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客户使用的满意度,更关系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作为一名矫直操作员,我们是钢管质量后续工作的把关者,我们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优劣。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员工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手法,足以胜任这份工作,但为什么还会出现扁头、毛刺残留等质量问题呢?究其原因都是一时的疏忽大意

造成的。一名医生的粗心会提前结束一个患者的生命,一名警察的大意则会让犯罪份子逃之夭夭,而一名化验员的疏忽导致的有可能是一辆汽车无法正常发动而耽误了行程,有可能是运输过程中挥发量太大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人员中毒,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这一切的后果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加强责任心,拥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不能因为是同样规格批次的产品,就放松警惕性。

质量问题无大小,我们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责任,产品质量是干出来的,我们员工技术素质与责任心的增强是获得产品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董事长张志祥说过:“一个人往往高估了自己一天能做的事,而低估了自己一年能做的事。把每一天的事情认真完成,并且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就能完成伟大的进步”。因此,坚持不懈地狠抓质量,就是我们人人都要响应和积极参与的责任。我们从事每一项工作,做每一件事,都要有积极负责的态度,工作中出了质量问题,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推诿,而是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查找原因,杜绝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用设计为质量把关 篇5

如何做到全面推行质量管理?我认为单纯依靠质检部门的检测把控,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全面的质量管理就应该以设计为源头,把企业内各部门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连结起来,构成一体且有效的体系。其中,标准化工作、计量化工作、质量责任制和质量教育工作均应包含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中去。

鉴于全面质量管理涉及部门的复杂性,本文将着重介绍如何通过设计环节为产品的质量把关。设计是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的重要环节,将潜在的质量风险消除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为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打开局面。以下我们将分三个阶段,即设计开发的前期、设计开发的中期、设计开发的后期,分析在每个阶段应如何确保产品质量的实现。

前期:评估风险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设计者除了要对产品本身有充分的把握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在设计开发前期,华硕实业根据5M1E分析法,将工作进行分解,有效规避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5M1E是对造成产品质量波动的六大因素的统称,包括人(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ment)和环境(Environment)。由于这六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简称为5M1E。在设计开发前期,华硕实业严格按照5M1E分析法的要求,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六大因素进行分析,具体的分析内容如下所示。

人:主要是选择项目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生产人员、质检人员等,评估其是否具备项目所要求的能力。如果某一项目华硕实业采用的是新型加工工艺,对于参与人员的经验及能力评估就尤为重要。此时,外派学习或引进新成员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

机器:主要是评估现有的设备是否能够满足产品的需求。例如,华硕实业要生产一款PP材质的400ml洗发水瓶,这时就要考虑模具的排气、冷却等性能以及设备的锁模力、出胶量、锁模机构的平衡性等因素。

材料:根据项目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树脂、色母及添加剂,同时考虑所选择的材料是否满足FDA或ROSH等要求。例如,生产一款物理性防晒霜,其材料的选择主要考察其阻隔性、防热氧化、防紫外线的能力。

方法:包括选择何种加工工艺(如注塑、吹瓶等)、是否需要进行二道加工(如印刷、贴标、超声波等)、是否需要编制新的操作规程等。例如,蝴蝶结盖生产过程中,除正常工艺的控制外,如何降低蝴蝶结盖因冷却引起应力集中造成的断裂,是整个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除模具设计时对蝴蝶结盖进行合理设计外,生产规程中要求操作者在产品脱模后30秒内将蝴蝶结盖翻折3次以上,有效减少应力集中导致的断裂问题。

测量:指的是测量方法要统一、标准化。在设计开发前期要同客户确认产品的外观、变量、功能等,达成检测方法的一致,同时确认哪些要求是客户所关注的,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引起重视。

环境:包括工作场地、仓库的湿度、温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例如,华硕实业为避免在冲孔、封尾工序中造成软管内部的交叉污染,对车间进行重新规划,将每个工序在独立单元内完成作业。

中期:多次检测

为将设计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华硕实业在设计开发阶段一般采用多次检测的方式,并将此过程形成规范化的流程,具体如下:

产品图纸的确认(提供2D/3D图纸)→逆向仿形手板的制造、确认→单腔模的制造(严格模拟正式模具的结构,进行水路、排气等设计)→单腔模的有效性鉴定(对模具、工艺有效性进行鉴定,确认所采用的人员、设备、材料、模具等均是符合要求的)→单腔模产品的一系列测试(如对贴标、印刷、灌装的测试,材料性能、产品本身功能性,如热稳定性、密封性、相容性等的测试)→总结改善→正式模具的制造→有效性鉴定→投入生产。

华硕实业一直坚持任何一道工序均需经过检测后,方可投入生产,如模具、靠模等加工零部件在模具加工过程中均要进行单独的检测。

华硕实业对原材料的检测,除送往SGS专业认证公司做相关的FDA、ROSH检测外,还会根据客户的需求,以长期维持产品的稳定性为目标,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模拟恶劣环境,针对材料性能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如:相容性检测(所选用的材料制成的包装容器是否会发生物性迁移)、抗紫外线和耐氧化测试(模拟产品从制作到客户完成使用这段时间内,包装容器以及容器内的基材是否会发生颜色的改变)。

为了充分验证在所选择的模具、设备、原材料、测试方法、人员、工艺、环境等条件下,能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华硕实业在设计开发阶段推出了有效性鉴定。

有效性鉴定分为3个阶段:10秒的首件确认阶段、4.5小时的工艺能力考核阶段,2×8小时的生产能力考核阶段。在3个阶段验证过程中,5W1E均不发生变化。产品质量部人员在上述3个阶段,根据有效性鉴定草案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取样检测。在有效性鉴定草案中,明确规定了每个阶段的取样计划、检测项目、检测标准。

后期:总结归纳

在设计开发阶段后期,华硕实业根据有效性鉴定的结果,总结设计开发过程中的所有工作,如图纸、工艺参数、材料配方、设备、模具、测试方法等,并将之形成有效的文件,约束后续的生产。同时,华硕实业还会召开项目总结会议,将对关键信息的分析交由所有相关部门,使部门在总结归纳中不断取得进步。

此外,华硕实业还会根据总结的经验,制定生产指导书,明确要求,规范后续的生产。

设计开发阶段后期,华硕实业还会同客户确认产品的标样(如颜色样、贴标样板等)、缺陷样,作为后续生产时产品质量部判断的依据。

华硕实业自2007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来,把设计开发阶段作为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设计开发前期准备工作的开展,保证了项目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最大程度减少项目开发过程中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在设计开发过程中,经过多次反复验证生产条件,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充分分析,确认在现有工艺、原材料、设备、人员、环境、测试方法等条件下,都能稳定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时,方才正式投入生产;项目开发后期,进行有效的总结及生产前的培训,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生产车间能够按照既定的生产方式进行持续稳定的生产。生产的稳定,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也有助于节约生产成本。

伴随着以设计为重心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华硕实业自2008年以来业务量进入高峰期,陆续发展了多家长期且稳定的客户,成为国内众多知名品牌的优秀包装供应商。

让内审机制为基层数据质量把关 篇6

笔者汇总分析了这些单位报送的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通病:一是填报统计指标时,多填或少填一位数字,造成上报数与实际数产生很大差异;二是年定报报表中,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较往年有变化的指标差错率较大;三是一些比较简单的统计指标,因统计人员个人疏忽大意导致数据计算出错。

内审缺位是调查单位数据出错的重要成因

面对较为复杂的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等统计指标,企业都能准确计算填报,却在一些简单指标的填报上栽了跟头,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回溯近四年的统计督导和执法检查经历以及2011年底在本区发生的统计行政复议案件,笔者认为症结在于调查单位内部在统计数据上报前审核责任的缺失。统计调查单位的统计负责人未尽或怠于履行数据上报前的审核义务,这是造成统计数据错报漏报的一个重要原因。

《统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了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并且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可见,统计负责人在本单位上报数据资料前应履行内审义务。

在日常的统计业务中,我们发现强化调查单位内部统计资料内审制度,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有以下三项意义:其一,在统计指标数据上报政府统计部门前,增加对预报指标数据的审核流程,有助于及时发现因统计人员疏忽大意造成的低级错误;其二,审核人员对统计制度和指标解释深刻理解体会,有助于纠正统计人员固有思维方法的弊病,特别是面对新增加或调整较大以及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的统计指标,强化审核人对预报统计指标数据的独立审查,可有效减少上报指标的差错;其三,作为审核人,通常身兼要职,严谨细致地审核预报数据能够整体上把握统计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对于企事业单位内部经营管理的决策分析也大有益处。

数据内部审核如此重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未能充分引起调查单位的足够重视。通常情况下,统计调查单位内部存在审核缺位、不到位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单位内部没有建立统计资料内部审核机制;统计负责人岗位不尽职,未规范审核流程,审核制度形同虚设;审核不到位或是不会审核,不知如何通过审核确保数据质量。

统计部门应监督调查单位建立内审制度

认识到内部审核对于提高统计调查单位源头数据质量的重要意义,那么政府统计部门就有必要督促调查单位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审核机制。

首先,政府立法层面应加强对统计调查单位内部统计资料审核工作的约束性规定,推出审核岗位责任和审核过失的惩罚性条款。现行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中,要求会计主体内部应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要实行内部的会计监督,同时设置内部稽核岗位,复核会计账表和凭证。对于未按《会计法》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或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这类行为,《会计法》认定为是违法行为,对单位和直接主管人员均要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基于上述原因,单位都重视会计内部监督,会计报表中很少发现因疏忽大意或理解有误造成的核算错误。相比较而言,现行《统计法》第二十一条对于调查单位内部审核制度的约束和规范较笼统,也没有规定调查单位和统计人员未设置审核制度或未尽审核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因此,在立法层面严格约束并督促统计调查单位内部落实审核岗位责任,对于企业联网直报情况下提高源头数据质量,意义深远。

其次,提高统计调查单位对数据审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形式规范、责任明晰、易于操作的统计数据内部审核制度。鉴于目前统计立法中没有规定调查单位内部未尽审核义务所应承当的法律责任,提高调查单位自身对于审核制度积极意义的主观能动意识,尤为关键。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加大对建立审核制度意义的宣传,通过年定报布置会、统计业务培训座谈会等活动,利用发放普法宣传资料、案例分析文章等手段,提高调查单位对审核制度的重视;二是提高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对《统计法》的认识,加深其对建立规范的统计数据审核流程的理解,以便督促统计负责人或其他主管人员有效履行审核职责;三是对于统计执法和督导检查中发现的指标错报问题,帮助企业分析查找原因,如发现因单位未尽数据审核义务导致的指标差错,可采用说理教育的方式督促其建立内部审核制度,责令统计负责人落实审核义务,避免“走形式”和“不上心”的审核流程。对于继续忽视数据审核工作的单位,如再次发现统计指标差错即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上一篇:纸质文件下一篇:关注特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