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写作

2024-10-21

法学论文写作(精选8篇)

法学论文写作 篇1

法学论文写作概述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人类历史的薪火相传离不开各种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咱们平时写作总是为了实际的需要。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由此可见写作的本质在于表达和交流,即表现自我,达于并影响他人。论文的写作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因为论文有着固定的格式要求,更方便读者检索以及相互进行比较。本篇文章主要简单描述下法学论文的写作以及笔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于法学论文写作几点粗鄙的见解。关键词:法学论文

写作

选题

提纲 1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M].法律出版社,第12页。

引言

法学论文的的写作从来都是一间费劲心力才能完成的事情,根本不存在任何投机取巧的机会,特别是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写好一篇法学论文,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更需要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我认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在三方面得到提高:知识、能力、素质。知识一般指我们专业领域里的知识,还有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素质一般指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能力则包括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组织能力、与他人交往共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就是写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论文写作。所以,我们应该注重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这对我们之后法学道路的探索有着深远的意义。

目录

摘要······················································(1)引言··························································(2)

一、法学论文概述··················································(4)

二、法学论文写作意义·····························(5)

三、论文写作的几点见解·······························(5)

(一)法学论文的选题··································(6)

1、论文的题目··································(6)

2、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6)

3、论文的指导思想··································(6)

4、论文的指导目标··································(6)

(二)法学论文的提纲···································(7)

(三)法学论文的写作技巧···································(8)

1、必须对论题进行充分有效的论证···································(8)

2、注重论证形式···································(9)

3、法学论文写作使用法言法语···································(10)

四、法学论文的修改································(11)结 语·························································(12)参考文献·························································(13)

一、法学论文概述

法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特殊的科学,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规律。学术论文,也称学术理论文章。它是指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内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论文。法学学术论文,是指在法学领域中对某个学术理论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科学研究,并且表述某些研究成果的论文。“学术”,是指有专门的、系统的学问和方术。“理论”,是指科学的论点、论据及论证的体系。法学学术论文,就其功能而言,它既是探讨法律科学问题,进行法律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阐述法律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法学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法学学术论文,一般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法学学术论文,就其性质而言,属于论文中高级别的具有创造性的论文。它要求作者对法学学术理论界的某个问题有新的发现,提出新的学说,新的构想;或对以往的法学理论、法学观点有较多的新发展或深入开拓;或对法学中的旧学说提出不同的独立见解;或论证法学旧学说错误、疏漏之处;或提出新的法学预见、构想,启迪后人研究等。

法学学术论文,一般说来应当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学术性,即指论文对法学学术理论问题具有科学的论证性;第二,理论性,即指论文运用充分占有的材料,经过严密论证将法学中某个或某几个问题“升华”到理论高度,从而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的思辩性。第三,创造性,即指论文论述的法学问题“发前人所未发”,探求法学中前人没有发现的规 律或匡正通说的独创性。第四,专业性,即指法学论文对法学学科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具有供法学专家、教授、学者研讨和交流的专业性。

2二、法学论文写作意义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文化交流的行为,是人类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与传播方式。作为人类凝聚思想,表达情感,加工与传递的知识的基本手段。写作是人类精神生活与实践的活动重要组成组分,同时也是创作文学作品重要的途径。这个定义要表述的写作原理是,写作行为本身的深层本质在于寻求生命生存的依托、“家园”、“故土”,中国古代圣贤所谓“立言不朽”、所谓“发愤著书”体现出来的优秀写作文化精神的最终本质也正是在这里。当代西方学者所谓“我写故我在”的哲学依据也正在这里。在表层上,写作是一种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行为;在深层上,写作又是一种生命生存的形式、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就是对生命秩序的创生行为。因此,写作行为又具有一种哲学性、生命性。在法学的发展史上,各种经典论文更是浩如星海,正是这些论文让他们的思想得以延续,鲁迅说,“笔是文人的武器。”从古至今,各种法学先驱正在用这种武器不断叩开新世界的大门,为我们后来者展示一个庞大浩瀚的法学世界。正因为这些论文的存在,我们思考起来才事半功倍,对他们营养的汲取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催化剂。

三、法学论文写作中的几点见解

(一)论文的选题

2唐弢,文章修养[M].人民日报出版社,第27页。论文的选题应该有有研究价值。它是指法学论文题目有学术价值,即有助于法律专业和法学学科的发展。其次还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指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指导或促进作用。法学论文题目,应当有助于立法司法和教育公民守法,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推动作用。我认为构思一个论文题目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1、论文题目

题目居于一篇文章之首,是文章传递重要信息的有机组成部分。“题好一半文”,这说法虽有夸张之嫌,却凸现出题目在整篇文章中的重要性:文章题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一个好的题目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其次。名称要简洁,用语要力求精练简洁,言简意赅,有高度的概括性,避免冗长繁琐,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2、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3、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4、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二)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作文提纲是指进行写作之前,把文章的主要纲目,有的还把重要材料,列举式地写出来的一种文字材料。在平时论文写作中,我是有列提纲的习惯的,因为写一篇论文,提纲可以让你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把握,方便自己进行统筹全文。我列论文提纲主要有以下几步:第一,先拟题,这个不再赘述;第二是写出总论点,也就是法学论文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第三,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第四,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 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第五,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第六,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在列论文提纲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其次,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最后,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三)论文的写作技巧

法学论文写作,就是在已掌握的材料基础上,按照论文提纲的框架,写成一篇法学学术论文写作。在写作中,下列地方需要时刻注意:(1)必须对论题进行充分、有力地论证

所谓论证,就是对论文的中心论点进行说理的证明。古人云:“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做学问和写论文就是要“聚”、要“辨”。“聚”,就是收集资料;“辨”,就是分析、研究、起草的过程,就是提出论点、论据和运用论据进行论证的过程。提出的论点,应当符合正确、严密、鲜明、集中和深刻的要求。提出的论据,应当符合真实、典型、恰当、新鲜的要求。进行论证应当符合讲透道理和使“据”与“证”有机结合起来的要求。(2)注重论证形式

在法学论文写作中,可采用事实论证、事理论证、比较论证和因果论证等形式。事实论证,就是运用客观事实资料作为论据而展开的论证。它是常用的、简便而又准确的论证方法之一。事实论证过程中,可采用夹叙夹议、纵横并举、点面结合、连续排比、优劣对比、有总有分等方法进行。事实论证的一般要求是:既可以用重大的客观事实、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典型案例等,也可以用平凡的客观事实(如一般事例、案例、数据等);应尽可能选择运用人们知晓的客观事实;事实材料应力求新颖,富有说服力。事理论证也经常用到,所谓事理论证,是指运用经典著作中的基本原理、生活中的道理、哲理或名言等作为论据展开的论证。事理论证可用一般的事理论证(讲清道理)和引证(引证经典著作中的论述、格言、成语、警句等)两种方法。采用事理论证应当注意做到:

33徐振宗,汉语言写作学[M],中国政法出版社,第75页。思想敏捷,说理透辟;引证的内容准确、典型、恰当和自然,能点石成金。

比较论证在法学论文中也比较常见,所谓比较论证,是将甲事物与乙事物进行比较的一种论证方法。比较论证常用的有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和差比论证三种类型。类比论证,是指把本质上有相同或相似点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已知的甲事物的某种属性推导出乙事物亦具有这种属性的论证方法。采用类比论证的要求是:用以类比的事物必须同属一类事物;同类事物相比,必须有本质意义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对比论证,是通过对两种对立的事物的对照分析来进行说理的方法。它是人们经常采用的说理的方法之一。对比论证可采用横比和纵比两种,这里不再赘述。所谓因果论证,是指运用对客观事物本身或客观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分析、研究所得到的材料,对论文所确立的论点进行的论证。因果论证可采取并列、层递、转换、推论等方法。除了运用上述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逻辑上的演绎法和归纳法。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它们亦是写作法学学术论文中运用证据证明论点的常用方法。(3)法学论文写作使用法言法语

法学论文的法言法语,要求具有准确性、抽象性、逻辑性和论辩性。准确性应体现出用词贴切和造句恰当;抽象性应体现在概括、简洁和精要、深刻;逻辑性应体现出合乎逻辑合乎事理,严密有序;论辩性应体现在从正面论述和从反 4

545焦垣生,写作学教程[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7页 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M].法律出版社,第18页。面辩驳两个方面。法学学术论文的法言法语,应用法律专业用语。例如,法的本质、国体、政体、犯罪、犯罪构成、罪责自负、证据确凿、定罪量刑、罪刑相应、畸轻畸重、法人、有独立请求的第三人、自然人、行为能力、责任能力、连带责任、事实婚姻、法定年龄、责任能力,等等。

(四)法学论文的修改

好的文章都是不断改出来的,在初次写作中难免会有各种纰漏,通过修改不仅可以发现论文中的错误,更加是对自己思想的检验。修改就是改正论文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修改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古人云:“改章难于造篇”,其理就在于此。正因为如此,法学论文的作者应当把修改当作一项再创造。要有责任心和耐心,决不可有凑合和厌烦情绪。只有有了这种认识,才会有对论文草稿进行反复修改的决心和恒心,才能把论文修改好。修改能更加深刻地反映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经过修改,能促使自己一次或多次地讨论文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进行思索,使认识进一步深化。修改还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因为,在修改过程中,自己对草稿中的某些字、句、段进行推敲和修改,使论文表达的意思更准确,亦即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修改包括两个内容:第一,从内容方面应当考虑修改的是:写作的目的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是否明确;下位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否“合拍”;论据是否充分、有力。第二,从形式方面应当考虑:题目是否简明、贴切;论证是否深刻;详略是否得当;结构是否严谨;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文面是否合 格。修改的具体方法是:增、减、删、换、移。为了提高修改质量,还应当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再修改:搁置一段时间再修改;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再修改;查阅有关资料后再修改;听取老师意见后再修改。

法学论文的写作虽然繁琐,但作为一名法科学子能有自己的论文应该是一种荣耀。前人的智慧固然要汲取,但我们也不能迷信权威,只有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并且贴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写出属于自己的法学论文,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做到的。另外就像梁慧星老师讲的,法学论文的写作,是最严肃的学术研究。一定要慎重对待!一定要自觉抵制学术领域的浮躁之风!勿使钻研变成钻营,创作变成炒作,学术变成权术,学术界变成名利场!6

6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M].法律出版社,第23页。参考文献:

[1]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M].法律出版社,第12页。

[2] 唐弢,文章修养[M].人民日报出版社,第27页。[3徐振宗,汉语言写作学[M],中国政法出版社,第75页。[4] 焦垣生,写作学教程[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7页。

[5] 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M].法律出版社,第18页。

[6] 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M].法律出版社,第23页。

法学论文写作 篇2

不管是长篇巨制还是习作, 任何的文章都应该是有感而发。在有真正的有新意的观点之后, 写作出来的论文才有意义。很多同学一进入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写论文, 还美其名曰是笨鸟先飞, 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观念储备, 就只能是在搜集期刊网的相关文章之后的东拼西凑。有些聪明的学生能够把文章涂抹得外表华丽, 但这些华丽的外表却经不起逻辑的分析。对于新的研究生来说, 没有新观点就开始写作, 不光是一个制造垃圾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败坏了写作的习惯, 毁掉了自己将来的学术生涯。一般来说, 一开始就从事垃圾论文写作的同学, 之后很难写出真正像样的文章来。

论文写作前酝酿的新观点不能光是作者自认为的新观点, 这个观点必须是在学术圈中有一定的新意。青年研究生处于意气风发和思维活跃的阶段, 往往会随机地就有新的想法迸发出来, 但这些青年研究生又往往知识面不够宽, 社会经验也不够丰富, 有时候难免会夜郎自大, 因此, 下笔的慎重就非常重要了。学术论文不是随性而作的随笔, 青年研究生必须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只有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学术论文, 才能真正提供知识的增量。

所以, 笔者不鼓励学生在研一的阶段进行写作。研一学生应多看书, 通过大量的阅读, 先打下相对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广泛阅读的时候, 一定会不停地有思想的火花冒出来。如果有了较宽泛的阅读量, 就不会存在不知道该写什么的难题了。不光如此, 在确定写作的基本主题之后, 还应该对该论文所涉的相关知识有相当全面的了解。这些相关的知识, 当然不能限于相关的教材和期刊网上的相关论文。

当然, 要求研究生写作时一定要做到国内领先乃至国际领先的水平也是不现实的, 研究生不可能在掌握相关领域的所有知识之后才动笔写作。但过于苍白的知识储备肯定是不行的。

二、论文选题宜小不宜大

很多研究生在选题时喜欢好高骛远, 挑一些非常大的题目, 动不动就是制度研究、基本方向、中国特色。这些问题不是不能做, 但研究生们应该懂得量力而行, 不能还没学会走路就开始跑。事实上, 就这些大题目写出来的文章, 要么是人云亦云, 要么是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空耗了学生的精力。

笔者认为, 论文选题越小越好。选题可以就一个具体的问题、乃至于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写作, 也可以研究一个最基本的概念的用法, 而不要轻易地指点江山慷慨激昂。写作争取做到由小见大。

很多青年研究生不愿意写小题目的考虑, 是小题目写不出必要的字数, 一二三句话就写完了。笔者认为这是很多学生做小题目的通病。这其中的病源, 不是题目太小, 而是作者对主题还缺乏清晰的了解, 是基本的知识储备的不足。由于这种不了解和不足, 作者的思路就很难打开。小题目往往不会是写作的障碍, 一般而言, 大题目才是, 因为大题目有着太多的头绪。

举一个例子, 有个学生的论文选题是“论地方人大的会议制度”。笔者认为, 地方人大的会议制度涉及的问题太多, 比如地方人大会议的历史、地方人大的基本结构及其缺陷、地方人大会议的理想程序、地方人大会议实际存在的缺陷, 等等, 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怎么也得有一本书的厚度。笔者建议该同学选取其论文提纲中的一个小问题, 即地方人大代表是否有权缺席会议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小, 却涉及到非常多和非常重要的问题, 比方说至少涉及到中国现阶段地方人大到会率的调查、地方人大代表与行政官员及司法官的角色要求的不同、法治成熟国家对地方议会议员的基本纪律, 以及加强地方议员的纪律观的最好的方式 (通过选民选举的政治方式、地方议会内部管理方式抑或最终落实到司法救济的法律方式) , 等等。如果论文能真正地把这些问题阐释清楚, 就确实能够填补相关理论的缺口, 也能够对地方人大的制度建设起积极的作用。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地方人大会议制度, 甚至轻易地就相关问题扣帽子和下定论, 这样的论文不但没有意义, 反而对法制建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关于论文的选题, 笔者还有一个建议, 那就是鼓励同学们先写驳论性的文章。立论性的文章总是更难写, 而且同学们对于立论是否成立总会有些忐忑。驳论就不同了。在做驳论的文章时, 我们只需要指出被驳的文章的错误就行。当然, 同学们争取做到破中有立, 边驳边立, 这样才能够更快地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研究生期间的学术研究, 一方面追求知识的增量, 一方面追求研究能力的培养, 所以, 学术论文的写作必须严格地服从于学术逻辑的检验, 而不能妄下结论。小题目的研究更能锻炼青年学子的逻辑思辨能力。

三、论文文风宜平实不宜华丽和晦涩

学术界很多论文显得光彩照人和诗意盎然。这样的文章, 如果挤掉文字上的水分, 真正的观点往往就那么几句话。有的文章则诘屈聱牙, 显得高深莫测, 但看过后大多让人不知所云。青年人正是诗情画意的年龄, 不愿意平铺直叙地说话, 希望把文字写得炫一点, 这些都可以理解, 而且孔老夫子也说过, 言而无文, 行之不远。但笔者不鼓励学生过于注重文辞。学术论文应该是以真观点、以理性的力量, 而不是以文辞、以情感的力量来打动人。

倒不是一例要禁绝学生言辞华丽或者行文过于思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既铿锵有力, 又极具逻辑的力量, 而如果一律要求明白晓畅, 可能就没有康德和福柯这些人的文字了。但这些或华丽或晦涩的文字背后, 都是极为清楚明白的观念。这些文辞都没有和文章要表达的观念脱节。还处于学术初学阶段的研究生, 要做到这些, 就显得非常困难。

一般而言, 过于华丽或者过于晦涩的语言, 往往会有两个负面的效应:一方面, 这样的语言风格可能妨碍思想本身的过程, 作者可能过多地关注语言的组织而不是观点的提炼;另一方面, 这样的语言风格也可能阻碍读者对于论文观点的理解。甚至有人说过, 法国革命的圣经, 也就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其语言的华丽应该对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承担一定责任, 因为这种华丽的风格极大地鼓动了法国人的激情而非理性。马克思也屡屡批评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判》, 说这本书的很多文字都不是人话, 而这种不是人话的语言, 不过是对黑格尔思想的反动性的掩饰罢了。

或华丽或晦涩的文风往往不是论述问题、而是掩盖问题的最佳途径, 笔者对这一点有着切身的体会。笔者在做博士论文的第二章, “黑格尔的宪政思想”的初稿的时候, 由于对问题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所以就不自觉地在语言上下功夫, 满纸都是排比句, 以至于有些老师还竖起大拇指, 夸赞文章能够打动人心。但也有老师一眼就看出, 这些所谓的华彩乐章, 不过是对贫乏知识的粉饰罢了:这位老师不停地要求用最简短的语言来概括各段落的中心思想, 而这种概括, 立即就能使论文的真正缺陷大白在人们的眼前。还是老祖宗说的有理, 写文章的时候, 不能以辞害意。

四、应该勤练笔

不鼓励同学们一开始就写论文, 不代表说要同学们封笔。相反, 同学们必须多动笔, 随时把那些随机冒出来的观念写出来。在做这些记录的时候, 不必拘于任何形式。这些观念如果不记下来, 大部分就会立刻被自己遗忘。这也是古人常说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要养成记录思想的另一个原因是, 真正的观念必须是能够和别人交流的观念, 这些观念不能停留在口若悬河的夸夸其谈上。美国克莱斯特公司的前总裁艾柯卡, 不许他的下属口头提意见, 而是要求下属必须将这些意见形成文字。记录, 是你澄清和提炼自己想法的必要的步骤。

最后要说的是, 做学术论文, 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只要你有一定的阅读量, 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就能够做出比较有质量的论文。而且, 论文也是一个熟练工, 写多了, 你自然就能找准适合你的个性的写作方式和风格。我们不要动不动就用“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之类的话来吓自己。当然, 做论文也没有有些人想象的那么轻松。同学们应该永远牢记的一点是, 无论如何, 做论文是一种最具尊严的智力创作, 东拼西凑和胡编乱抄, 是对人类智慧的侮辱。

摘要:对以理论研究为基本方向的法学研究生来说, 论文写作是非常基本的要求, 现在各高校对法学研究生也有发表科研论文的指标。但许多研究生对于论文写作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如何选题, 如何阅读, 如何搭建论文的构架。绝大多数法学研究生的论文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没有新意, 或者结构混乱, 或者叙述拖沓。本文就法学研究生和论文写作做一般性探讨。

法学论文写作方法 篇3

一、选题

很多人认为选题很简单,只是一个题目而已,随便选。其实不然,选题对于法学论文的写作至关重要,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由此可见题目的重要性。选题,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开始,实际上就是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方向的过程,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引自《汉语写作学》。一个选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基本科研能力,也是决定论文是否成功的关键。对于一般地来说,选题的时候要注意选择的题目要有可写性,意思就是说这个题目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由此可以引起一定的思考,最好是有一定的创新性。其次,法学论文的题目还应该体现其专业性,一些人选择的题目可能无法从法学的角度来写,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内似于一些报纸评论或者一些宣传稿,从而丧失了文章的价值,违背了其本来的写作目的。

根据梁慧星教授的《学位论文写作方法》里的观点,选题有四个基本要求,即:(1)有学术性、理论性;(2)有实践性、针对性;(3)有充足的资料;(4)能够扬长避短。

下面简短的就这四个基本方面做出下解释。

1、有学术性,学位论文是体现理论科研水平的一个标尺之一,仅仅是单纯的整理出其他人的学术观点或者是翻译国外的法学家们的学术观点就只能说是汇编了,而非自己的论文写作了。当前对于文章学术性标准没有什么统一的定论,根据梁慧星教授的观点,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其一,补白性选题。其二,开拓性选题。其三,提出问题性选题。其四,超越性选题。其五,总结性选题。

2、有实践性、针对性。一个选题如果仅仅是有学术性和理论性,而在当今法治社会没有地位,对民主、法治、人权没有什么意义,那就不能说这个选题具实践性。当然针对性不仅仅是指针对当前的社会现实,还可以是对社会预见的一些课题。当然实践性、针对性不是绝对的,有些课题可以仅仅用来研究。

3、有充足的资料。法学研究属于文本研究的性质决定,选题还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料是否足够。论文不能够是资料的堆积,但是没有资料的论文是比较空泛的,没有理论支持,论文的质量就不能上去。

4、能够扬长避短。每个人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总会不自觉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研究。所以在理论的掌握时总会存在一些差距。在选题的时候我们也得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能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尽可能扬长避短。

题目选好后,接着是要针对题目的要求去查找相应的资料。对于资料的查找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盲目的查找只会事倍功半。

二、资料的查找

在题目选好后就是就题目查找相关的资料。资料的查找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不是那么回事了。在现在这个资讯发达的今天,资料的查找有多种方式,互联网,书籍资料等等。找到的资料多种多样,怎么从这些资料中筛选出有用的又是一门学问了。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相关性,即选择的资料应该是和选择的题目要有关联性,否则对写作没有任何意义。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也分成很多种类,主要有:(1)第一手资料。是指与课题有关的文字材料和数据资料(包括图表资料)。现在法学论文撰写的一个新趋向是从案例出发,针对案例的分析来得出自己的观点。(2)他人的研究成果。是指国内外学者对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并从中得出的有益启发、鉴定和指导。(3)相关学科的材料。(4)背景资料。即搜集和研究所选课题所涉及的经济、社会、政治的时代背景。法学与政治的关系联系紧密,当然也脱离不了当今的社会现实。

其次,法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学科,一般的来说,除了写有关的法制史的文章,对于资料的选择应该是要选择较新的。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法律不断地改进,在写论文的时候要时刻关注新变化,以免在新的法规出现的时候还沿用旧的从而导致论文的不严谨。再次,法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在引用资料的时候要注意这些资料的真实性,严谨性。甚至在某些个别的字的使用上要反复斟酌。

在做好前面的步骤之后,就要开始正式撰写文章了。这是文章的主体,也体现了一篇文章的含金量。

三、正文

正文部分,主要要围绕提出问题——展开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

提出问题就是提出你在这篇文章中所要研究的问题,说明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和资料,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展开,介绍理论上的不同观点,然后是实践上的观点,包括司法解释、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是什么样的,还可以从比较法的角度展开,介绍国外的一些理论和相关的案例然后做出分析比较,得出相应的启示。所以阅读和分析相关资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你更快地站在某一问题研究的理论前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就可能超过巨人!

分析问题就是对问题的形成和演变所做出的分析,不同的理论和制度的成因是什么,理论形成的背景,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又是怎么样的。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分析其原因和意义。分析问题则是为解决问题奠定有力的基础,一旦在问题的分析上出现了错误,就可能导致后面所有的主张、建构、制度设计等都可能被推翻,所以它是一篇文章的最精华,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最后提出你的理论主张、制度设计就是解决问题了,在搜集、整理、研究了这么多之后,你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说清楚了就可以。如何解决,也是最后表明你的观点,是你的智力劳动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所在,一篇好的法学论文应该思路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还应该在文章中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具体的写作要根据选题来确定。写作者要根据查找的资料和题目对文章加以完善。

四、论文的基本格式

一篇法学论文无论其学术含金量的多少,对论文的评价首先是客观印象,即第一印象,这就涉及到格式的问题。格式就象是商品的外包装,如果一件商品的外包装有缺陷那么就是有瑕疵,不会引起人的购买欲望。同样,法学论文的格式有问题就不会提其别人欣赏的欲望。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这个看似小的问题。现在,对于论文的格式有着一个基本上确定的标准,在写作时要特别注意。下面就对几个常见的问题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1、论文的标题。

一般的小论文只有一级标题,或者是再加上个副标题。但是作为学位论文的话一般是要求至少是到二级标题,硕士学位论文一般是要但三级标题。一般来说,下一级的标题一般都是上一级标题的细化,必须是包含在上一级标题之内的。而且标题与标题之间不能重复,要按照一定得顺序和逻辑来排列。

2、参考文献与注释。

所谓的参看文献是指作者在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都要集中列表于文末;而注释则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的解释或者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的页脚。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方法:

(1)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按照引用的先后,在征文的相关处用上标表明(如[1]、[2]),并与文末的参考文献相对应;而注释要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1,2,3。

(2)著作引文:

统一规格:作者、书名、卷次、文献类型,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

五、结语

要写好一篇法学论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可以检测出作者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对文字的把握。在此,仅就法学论文的写作作个初步的小结。要真的地掌握还需在写作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

法学专业毕业论写作原则 篇4

第一,题目要新。一篇论文的标题是其内容的缩影,代表论文的核心 厄目应有标新立异之感,能吸引人,使人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如对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思考、论商品房住宅小区中车库的权属,这样的题 目一下就能吸引人,因为是新兴的领域,也是觅待解决的问题,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愈义,选题非常好 如前面提到的论青少年犯罪、论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题目就太旧了,没有新意,很难吸引人

第二,题目要小。选题应该“小题大做”,题目小,一来容易把握,二来更便于深人探讨,向纵深发展 题 目如果太大需要论述的范围很大,需面面俱到 很难进行深人的探讨,易使文章流于肤浅 如论依法治国、论贪污罪

第三,选题应结合自身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就是自己的兴趣或者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客观条件是指对该问题掌握与积累,资料好不好找等因素如果对该论题积系不多或资料也难找,都会在客观上增加写作的难度 因此,在选题时对这些因素也应一并考虑加强对拟写提纲的指导论文提纲是一篇论文中心的有序论证过程的表现,反映该篇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层次 拟好论文提纲是写好论文的第一步,一篇好的论文提纲可 以帮助我们把有关的材料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树立全箱论述的基本骨架确层次和重点。如何撰写论文提纲,这里介绍一种四步循环法。

第一步,列举 就是把与毕业论文题 目有关的各种问题,用最简单的词汇逐个列出,数盘可达十几个或几十个

第二步,归并就是对所列举的问题进行分析,把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进行归纳,形成几个更具综合性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毕业论文第一层次的标题 大标题

第三步,分解 就是将已归并的各个标题再用列举和归并的方法形成第二层次的标题 中标题 第四步,合成 就是对前三个步骤形成的结果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编排,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这个过程要反复进行多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加强对收集资料的指导占有材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 收集资料不单是写作的素材,同时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线索也总是在材料之中,我们占有了相当数量的材料,然后才能知道在我们研究题 目的范围内有哪些问题前人还没有解决,才可能发现甚至前人不曾指出过的问题 我们围绕若这些问题占有了更大数的材料,然后才可能看清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才可能找到问题 的正确答案有关历史的、现实的,理论依据、典型案例等都是应予收集的,同时还要收集最新的立法动态。

法学专业中文求职信写作 篇5

尊敬的领导:

您好!有机会向贵单位递送自荐是我的荣幸。在庆幸之余更要感谢您在工作之中给予阅览。

我是XX大学经济法系好范文。我们经济法系自设立至今虽仅有十年,但在一所理工大学里却显示出了她的活力与生机,是校园中最活跃、最引人注意的亮点。经济法专业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他们正兢兢业业地工作,我身为学院的一员,为此感到骄傲!

作为一名法学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四年中令我欣慰的是:连续两个学年,四次获得奖学金,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我把这些作为向上的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作为一名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培养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也渗透了理工科优良的作风,在我的身上,您会看到工科学生的扎实、看到理科学生的冷静。综合发展自己,成为文、理、工兼具的好学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继承了中国农民的勤劳、坚韧不拔和不怕苦的精神。凭着这种精神,我边工边读,直至顺利完成学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爱岗敬业,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我不能自比千里马,便我相信您一定是伯乐,选准您的千里马。希望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让单位满意,让您满意!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法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写作参考 篇6

题目

调查对象: 一般是你调查项目涉及的人群

调查目的: 一般是调查分析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调查方法: 收集资料、面谈、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网聊等 调查地点: 合理区域,如安吉县城乡/ 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劳动保障部门 等等

调查时间:近一年来(要有一定的时效性,一般情况调查时间就是现在往前推8个月左右)

举例:(这个已经有同学用了,请勿照搬)

安吉县安吉县法律服务市场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 安吉县法院工作人员、律师、法律工作者、案件/纠纷当事人

调查目的: 调查安吉县法律服务市场现状,对现状分析,提出一些看法(正式写要表达具体)

调查方法: 收集资料、面谈、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网聊等 调查地点: 人民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劳动保障部门/法律服务所/ 调查时间:2011年3月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浮上水面,法治的逐渐完善使得相当多的事情进入法律…………………………而在安吉县,笔者走访了一些相关单位和一些当事人,就……

一、当前安吉县法律服务市场现状的基本情况

逻辑顺序不限,一般应包含内容有:安吉有多少律师事务所,多少法律服务所,一年涉及多少案件,一般人选择律师事务所还是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所涉及的纠纷主要哪些,律师事务所涉及的主要又是哪些,二、分析归纳特点

三、结合分析情况,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或者没有问题,但是有补充或是可进步的地方)

如市场供过于求,很多问题就私下解决/解决问题时间过长/诉讼的成本过高/

四、提出看法或对策

选题参考:

1、外来人口犯罪/治安管理情况调查

2、官员经济犯罪情况调查

3、青少年犯罪情况调查

4、物业管理规范情况调查

5、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调查

5、出租房管理情况调查

6、娱乐场所管理情况调查

7、酒店、娱乐场所消防管理调查

8、消费者维权情况调查

9、酒驾受罚情况调查

10、市区停车收费情况调查

法学研究的类型对法学教育的引领 篇7

关键词:法学研究,法学教育,类型,引领

一、法学研究类型与法学教育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性

法律是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规章制度, 保障社会秩序的有效运作, 调解人们生活之间矛盾的法治体系, 对于以法律来说, 是一种比较有科学性质的一门课程, 其理论知识不仅专业程度较强且在实践中涉及的专业性也是比较强的, 以此作为法学中的服务法律和法学实践的实质。以此作为基本条件来对法学进行了分类, 第一, 直接服务于法律研究与法治研究, 其主要的意思就是讲的法学中的实务研究。而在实务研究中又包含了两层意思, 即 (1) 借助于法学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相关理论来对法律的制定实施有效的措施; (2) 将法学理论作为法律运行的基础条件, 以此来达到法律的完整性。第二, 利用间接的形式来达到法律和法治在法学中的分析类别, 其主要指的内容就是在法学研究中对原理的分析。这一种形式上的分析代表了法学实质上的理论构成, 从中提出了法律和法治在社会中运用的一些法律依据。这两种类型的关系就像“砍柴”与“磨刀”的关系一样, 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法学教育的类型。在法学研究中, 既需要注重对人才的培育还需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由于“砍柴”与“磨刀”都是法律和法治实践中所必须的, 所以对于法科人才的培育就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1) 重点培育有专业性质的实务人才和理论人才, 从而能够形成两种法学教育类型。对于实务型人才的培育目的是在于实务工作岗位。对于理论型人才的培育来说, 需要明白:要加强对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 使其能够熟练的掌握书本中的一些法律概念, 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 这有这样才能在运用时做到脱口而出, 这样才符合培育理论型人才的目的与需要。从培育课程的内容上讲, 需要加强学生两方面的知识, 即一方面, 对于以后打算就业于法学理论事业的学生来说, 必须掌握全部的法学科目,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满足。 (2) 对于法律实务工作岗位来说, 其自身带有的研究性要求实务人才要具备实务研究能力, 对于培育实务型人才对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就是研究能力。在校法科学生和法学老师是法学理论工作中最能反映法学教育的过程, 对于社会中那些工作于法律实务的人员和工作于法学教学的理论者来说, 其主要形成了法学知识的教育体系。但是, 对培育类型进行具体的区分并不是代表了在法学理论型人才和学科型人才中某一个可以从事于理论工作岗位, 而是要求这两种类型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理论知识, 因为这无论对于理论类型的人才还是学科性的人才都是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均需要结合法律实务中的实际问题, 因为在教学内容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重合与交叉。所以, 对于不同的教育类型仅仅是在法学研究的取向上有所侧重。

二、法学研究类型是构筑法学教育体系的基础坐标

在一些学校中对法学知识的教育对法学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学校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师资力量的雄厚都代表了这个学校中学生学习的好坏程度, 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社会来说, 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出拥有高知识含量、高素质的法学人才。与国外的一些法学人才培育机构来说, 主要运用的教学方式是: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不同, 却都是以两种法学研究作为内在依据的。

第一, 根据其研究目的上的差别, 需要对法学人才进行划分, 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进行划分, 因为在不同的国建中对法律教育的规定也是不同的, 有的偏向于对学生实务研究的培育, 有的偏向于对学生理论性的学习, 所以, 在这两种模式上, 第一种更重视对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培育, 比较注重于法律实务与理论的结合。

第二, 从两种研究能力出发, 设定不同培养层次。每个国家都设置了不同层次的本科、硕士、博士等, 而培育出来的法科人才类型是要有不同层次的学历的。实际上, 从事于法律实务的必须是科班出生的, 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等高学历学位人员都集中在法学理论工作岗位上。

三、法学研究类型为法学教育调整提供指引

根据目前我国一些学校对法学人才的培育来说, 知识在一些重点本科院校才会设置与法律相关的专业, 对于一些职业院校来说, 根本没有设立与法律相关的专业, 因为法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 需要具有一定的资格才可以从事于本行业, 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 以至于在中国的法律岗位上出现了对人才的大量空缺, 造成了法律人才难找的现象。即使有一些学生获得了法学学习的资格。但其学习的成果不理想, 而造成了在一些本科院校内学习法学专业的学生不能从事于法律事业。在社会中对法律在形式上设立了不同的学位, 有研究生学位, 还有硕士生学位, 这二者的确立代表了我国法学教育的主要差别。对于解决法科人才的短缺是当前培育能够培育人才的师资需要, 以法学二级学科为专业的法学是建设开始, 形成了培育各门法学课程教师的理论人才品种。在之后出现的博士就是对此的延伸, 而法学本科将培育任务转变成了培养实务人才。我国法学教育针对人才的缺失做出了重新的定位和调整。第一, 将两种法学研究能力作为标注, 对社会法律中人才严重空缺的现象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 (1) 将原来存在的本科院校法学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实务法律的院校, 将本科院校中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取消掉。 (2) 将非法学背景的法律硕士作为实务型品种来进行保留, 将法学硕士和博士作为理论型品种, 取消法学背景的法律硕士和法学本科。第三, 将两种法学研究能力作为一种门槛, 清楚这两种岗位人才的准人资格, 若是没有受过实务型法学教育的法学博士是不允许进入实务岗位的。

四、小结

根据以上对法学研究的类型对法学教育的引领的研究分析表明, 法学是一种知识, 一种逻辑, 一种学问, 更是一种实践, 一种经验, 一种解释。而法学教育是作为一种独特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对法学的研究是基于法学教育的基础之上的。

参考文献

法学论文写作 篇8

关键词:规范法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02-02

一 引言

德国著名法学家拉伦茨在其代表作《法学方法论》中说道:“法学之成为科学, 在于其能发展及应用其固有之方法。”[1]法学理论的创新,依赖于其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变革。法律本身就是一系列规则、制度等法律规范的有机结合,这一特点决定了法学研究必须以这些法律规范为研究对象。因此,以法律条文的制定、修改以及实施为研究目的,以对策法学、法解释学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规范法学”在传统的法学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实践中,也为我国的立法完善和司法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貢献。然而,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由于“规范法学”更注重对法律条文本身的研究,此种单一的视角势必会存在一定局限性。正如法国著名法学家勒内·达维所说:“立法者要改造法律条文本身很容易,但是法律条文背后的东西却是很难改变的。”[2]法律条文是和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相联系的,我们只有从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其他社会学科的不同视角,才能看清法律条文背后的东西,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法学理论的发展。

二 “规范法学”及其局限性

陈瑞华教授认为,传统的法学研究无非在做两件事情:一是研究法律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完善,从而为立法或司法改革作出贡献;二是对法律规则的立法原意和立法宗旨进行解释,以保证法律制度得到较好的实施。前者称为“对策法学”,后者则视为“法解释学”。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统称为“规范法学”[3]。

不可否认,“规范法学”对于法学研究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社会急速变迁的时代背景之下,“规范法学”更能够快速促进法律制度的更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国才能在改革开放后的短时间内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框架。然而,这种追求实效的做法必然会或多或少忽略其他一些社会因素,导致其他方面的社会矛盾。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的脱节问题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规范法学”视角的单一性,注定其存在一定的局限。

一方面,由于中国人历来缺乏对理论的重视度,更加看重实际效果。我国的法学理论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西方已有的先进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法学家们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运用“对策法学”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立法建议。这种“对策法学”研究方法“往往采取教科书体例的研究模式,从概念到性质,从历史沿革到发展趋势,从比较法的考察到中国问题,提出对中国立法的建议和对策”,“以讨论立法对策、改革建议和制度变革为目的,喜欢'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4]“对策法学”看似有条有理、逻辑清晰,但受其研究目的的限制,这种“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的研究方法很难有理论上的推进和创新,也未必能够提出真正有效的对策。

“对策法学”的逻辑推理大致是这样的:大前提是西方的先进制度和理论,小前提是中国的现实问题,结论是借鉴西方理论提出针对中国的立法建议。而后,作为结论的立法建议又可以构成一个新的三段论,立法建议是“良法”,制度改革和实践作为小前提,又能够得出“良法美治”的结论。这种理论用于实践的“实用主义”做法无可厚非,因为我们需要认识到与法治发达国家的差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将先进经验“拿来”,为我所用。然而,这两个看似合理的三段论却忽视了因果关系之间的必然联系。首先,受不同政治、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各国的经验是不一样的,西方的理论在中国并不必然具有适合其生存的土壤,未必能够结出成熟的立法建议“果实”。其次,由于各国不同的发展模式,即使在相同的制度下也会存在不同的实际效果,作为“良法”的立法建议在中国背景下也并不必然就会带来“美治”。上述逻辑推理至多只能说存在某种可能性,但“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如果忽略了理论应用带来的其他可能性(负面影响),不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可能带来更多的麻烦。

另一个方面,由于法学研究者往往本身并不是法律条文的制定者,他们在解释立法原意的过程中不仅会分析立法者的立法宗旨,也会在其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解释,这使得“法解释学”不仅是对条文的解释,更是法学家们的创造性法学研究。然而,由于不同的人对于法律有不同的理解,法律解释必然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色彩,这使得法律的稳定和权威受到了挑战。首先,由于立法者与法律解释者的不同,可能会造成解释者对立法原意的曲解。其次,针对变化的实际,通过法律解释对立法进行修正,也只能解决形式问题。更何况在中国的实践中,连这些仅有的形式也往往都被架空,因之这些所谓的“解释”也就无法解释中国真正的现实问题。

总之,以对策法学、法解释学为主的“规范法学”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局限性,它忽视了法律背后的政治、经济、历史因素,将可能的因果关系当成必然,注重形式上的改变,仅仅治标,而不能不治本。

三 多元化的法学研究方法

“法律研究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如果对解释一部分法律现象有帮助和价值,都可以加以利用。”[5]如果将法律现象置于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就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为开阔的视野。

梁治平先生在其学术论文集《在边缘处思考》中,展示了他“边缘化”的学术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梁先生从法学走向史学,又从史学走向社会学、人类学,从“大传统”走向“小传统”,从“庙宇”走向“田园”。[6]他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通过对特定概念地不断相对化,抽丝剥茧地分析性研究,使其在复杂的中国语境中尽量的清晰。这种法学研究方法是多元化的,它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规范法学”研究思路,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法律这一社会现象。

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都具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正是由于研究对象和目的的不同,才使得这些学科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在某些时候可能是对同一社会现象的不同角度的分析,因此,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如果将其他社会科学不同的研究视角引入到法学研究当中,形成多元化的法学研究方法,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法律问题,真正了解“规范法学”所无法改变的法律条文背后的东西。

社会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因此社会学重视人的因素,研究人类的活动对社会的影响。

法律作为社会现象的一种,也可以从社会学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在现代法治理念中,“法治”与“人治”应该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治理方式,“法治”意味着公平正义,法律至高无上,而“人治”则代表个人的特权,往往带有贬义。但在社会学家看来,它们之间并没有无法逾越的鸿沟,也不存在好与坏的区别。正如费孝通所说:“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即使在乡土社会这样的“无法”的社会中,“无法”也不会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7]可见,从社会学角度,“人治”或者“礼治”不再带有那么多的贬义色彩,对于社会学者而言,无论“法治”,还是“人治”都是在不同社会情态中的起作用的社会秩序,都具有其相应的社会基础。

经济学研究方法在法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学是运用数学语言和模型进行逻辑推理、论证,从而得出某些结论。在法学家看来,法律的首要目的是实现公平正义,而在经济学家看来,法律的首要功能是保证效率,提供一种激励机制,诱導当事人事前采取从社会角度看最优的行动。张维迎教授对“杀人偿命”规则的分析就可以看出两种研究视角的区别。从法治角度看,杀人者侵害了他人的生命权,以命抵命可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但从效率角度讲,“杀人偿命”的合理性并不是因为它在事后为受害人提供了补偿,而是因为它提供了最有效的事前防范激励。[8]经济学为法学研究提供了很多的研究方法,如成本收益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可以帮助法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解释法律现象。

除此之外,人类学、历史学、哲学这些社会学科的某些研究方法都可以引入到法学研究中来,这种多元化的法学研究方法也必然能够发现更多新的问题,推动理论的创新。当然,无论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最终都应该落到中国的实际问题上,我们要从不同的视角考察法律背后的政治、经济、历史因素,“注重利用中国本土的资源,注重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而不是简单地以西方学者的关于法治的表述和标准来否认中国社会中规范人们社会生活的习惯、惯例和法律。” [9]这样在中国背景下,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社会学科研究方法,某些在西方观念看来无法理解的规则、制度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诠释。

四 结语

古诗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传统的“规范法学”为我们“观赏”法律这座“大山”提供了一种角度,而其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又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当我们局限于法律条文本身的研究而举步维艰之时,不防跳出来,考察法律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法学研究领域,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同西方国家的差距,我们还需要长时间的资源积累和沉淀,理论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但不是要盲目立法,不是要一味的照搬照抄,也不是仅靠所谓的“对策法学”立法建议就能解决的。

法律不只有一种形态,法学研究方法也不只有一种范式。多元化的法学研究方法不是要否定“规范法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是要弥补其固有的缺陷,为法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注入新的血液,创造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 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页

[2] 陈瑞华.《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

[3] 陈瑞华.《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7页

[4] 陈瑞华.《论法学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77页

[5] 陈瑞华.《论法学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2页

[6] 梁治平著.《在边缘处思考》,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26页

[7]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

[8] 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79页

[9]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22页

上一篇:教师主要事迹500字下一篇:福州大学美术学院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