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精选8篇)
论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 篇1
论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观众对播音主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模式化的播音主持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态度,因此播音主持打破模式化提升播音主持的人性化、亲和力成为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亲和力以及播音主持进行简析,并分析了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进而提出提升主持人亲和力的措施。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亲和力、人格化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关键词:亲和力 播音主持 作用 探讨
播音主持是沟通观众与节目之间的纽带,播音主持这一岗位由于特殊的职业特点,岗位对播音主持人的内外在形象与气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满足这些要求主持人的魅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亲和力是构成播音主持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和力是解决观众反感模式化播音主持的重要途径。而播音主持具备亲和力将会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而避免脱离群众,同时能够使观众与主持之间更好的进行沟通,让观众有更大的兴趣去收听或收看节目,这样才能够体现播音主持的价值,进而更好的服务于群众。
1亲和力及播音主持简析
所谓的亲和力指的是两种或者是多种物质在相互融合时之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力量,这更多的来反应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在播音主持当中亲和力主要体现在主持人与观众之间,通过播音主持的表达等方面的艺术、心理与技巧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进而让观众能够接受并融入到节目中来。播音主持是通过媒体将信息将信息传递给大众,是信息的传播者,对大众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因此,作为播音主持不仅在外观上要求具备端庄大方的形象,同时内在要求具备高的修养与学识,具备特殊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工作的质量。而亲和力在提升播音主持工作效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给与高度的重视。
2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
2.1有效发挥主持人的人格魅力
摒弃原有模式化的主持风格,不再受到模式化的限制,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亲和力,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同时可以给播音主持更大的空间去展现自己的才华与个人魅力,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能够体现自己的风格。例如主持人陈鲁豫在新闻中通过“聊”的方式来说新闻,亲切和善的表情,清新自然的娓娓道来,让观众身临其境,同时也很好的展现了自身的特点与主持风格,让播音主持更人性化。但是在展现个人特性体现亲和力的时候要避免刻意的展现自我,亲和力不是播音主持过于自由、洒脱而毫无保留的随便聊,在播与主持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选择正确的导向,让亲和力更合理有效的融入到播音主持当中。
2.2调动观众的参与积极性
传统过于死板、机械化的播音主持模式,不仅远了观众与播音主持之间的距离,同时缺乏情感色彩和活力的传播状态也很难提起观众或听众的兴趣,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效果。而当播音主持当中增加了亲和力,这样可以使得主持人在节目中更好的融入自己的感情与思想,整个节目就会更有灵气、人格化,工作才具有灵魂。播音主持能够通过亲和力在所播的节目中抓住听众与观众的心理特点进而营造一种合理的氛围或者是情境,进而可以打破播音主持与观众之间的隔阂,让观众融入进节目并与播音主持产生互动。这样观众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能够身历其境并发挥想象力,自然信息传播将更全面准确。
2.3拉近播音主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亲和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被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在促进人的关系中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打破隔阂,更易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播音主持实质上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方式。因此,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亲和力是可以拉近播音主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的。因为,当播音主持在节目中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亲和力,可以有效的放低了自己的姿态,观众更易于接受并积极的参与其中做到有效的互动。同时亲和力本身就具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容易,更有利于打破身份与地位等外部因素产生的不利于人进行交流的障碍。所以,亲和力应用到播音主持中同样可以如同人与人之间交流那样拉近播音主持与观众的距离,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3播音主持提升亲和力的措施
播音主持具备亲和力不仅有利于播音主持充分的发挥自身特点与风格,同时能够促进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拉近播音主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进而促进播音主持的效果。因此,有效的提高主持人的亲和力、在节目中融入亲和力将成为提升主持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要做到亲和力,主持人既要从观点态度上进行转变,同时也要在基本的技能与素养方面提升自己。
3.1站在群众的角度,融入观众
亲和力不是单纯的应用一些套近乎的语言就能够体现其亲和力,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与群众站在一起,发自内心的贴近群众才能够体现亲和力的真实性。因
此,在实践中,播音主持人要融入生活,并站在群众的位置去思考和表达,这样更能够让节目或者是信息深入观众的内心。无论是信息的搜集与传播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引起共鸣,加上亲切自然的谈吐就能够很好的融入亲和力。
3.2增强自身对工作内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亲和力不仅需要观点态度的融入群众,更需要播音主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与知识的积淀。因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阅历与知识积淀,播音主持才能够更清晰明确的把握传播信息的实质,更好的把握观众的心里特征,进而以合理的方式,准确的言谈与表情将信息更准确、更具有亲和力的表达出来。因此,播音主持要对知识进行不断的积累,进而使信息更随和的传递给观众。
4小结
播音主持是有效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持人只有提高自身播音主持的水平,生动形象的将宣传的内容准确的传递给观众,才能够保证传播的效果。而要提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水平不仅要拜托模式化的传播方式,还要提升主持人的个人魅力,而亲和力是提升主持人个人魅力与主持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要正确的理解亲和力给播音主持带来的好处,同时做到“贴近群众”、提升自身的素养来让自己更具有亲和力,进而促进信息传播质量的提高,让观众喜欢上我们的节目。
参考文献:
[1]赵建红.浅析播音主持艺术中的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J],科技向导,2011年第35期
[2]陈小霞.论新闻播音主持中的亲和力[J],新闻世界,2012年第5期
[3]刘彤彤.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及播音主持人的亲和力与魅力[J],教法学法新探,2011年第2期
[4]泄洪和,张玲.让播音主持更趋个性化和亲和力—关于新闻“播”与“说”的几点思考[J],播音与主持,2012年第2期
论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 篇2
一、民生新闻主持人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 首先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只有博学和智慧, 主持人才会在整个节目中把握的游刃有余。这就要求主持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勤学习多积累, 不求做到某一方面的专家, 但一定要成为一名杂家。这样无论你做哪一类节目, 无论采访对象是谁, 向你提出什么问题, 都可以对答如流, 使主持人能在镜头前神态自若地采访播讲, 作深刻、有见地的分析, 从而令人佩服。以北京电视台《第七日》的主持人元元为例, 她的主持风格平民、亲切、自然, 给观众的直觉就是她的联想很丰富, 知识很渊博, 评论很到位, 从而受众会不由自主地对主持人产生一种仰慕之情, 而主持人的亲和力也随之建立。相反, 知识浅薄的人是不能胜任主持人工作的。试想主持人如果思路闭塞, 思维迟缓, 腹中空空, 那么只能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无言以对了。所以必须要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 还要注意经常搜集和研究各个地方的文史资料, 以充实自己的头脑。民生节目主持人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 才能塑造好主持人在受众心中的形象。
二、民生新闻主持人应具有亲和力
民生新闻的收视对象是大众, 在新闻采制过程中, 我们需要采用平民的视角, 站在百姓的立场, 关注百姓身边的喜怒哀乐, 上为政府分忧, 下为百姓解愁。我们所报道的都是老百姓关心关注的事儿, 就像我在节目中常说的:“您关心的, 正是我们关注的。”也正是这样一句话, 一下子就拉近了栏目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主持人作为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符号, 她的播报风格和播报方式都应该具有强大的亲和力。我们要和观众做朋友, 认真去倾听, 切身去感受, 真实去报道, 做到想观众之所想, 急观众之所急。只有你真正的做到了, 你的观众群才会越来越大, 才会赢得观众更多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也源于观众是否喜欢这位节目主持人。一旦建立信任度, 观众和民生节目才会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
三、民生新闻应树立主持人品牌
民生新闻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 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品格修养, 这也是亲和力的来源。主持人充满亲和力的播报风格是对整个节目最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她以开阔的视角和独特的魅力吸引观众。例如最早的一档民生节目《南京零距离》, 这档民生新闻栏目一经播出, 它的创新、定位、风格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与其说观众喜欢这档节目, 倒不如说是喜欢这档节目的主持人孟非。孟非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播新闻方式, 改为说新闻。而他诙谐自然贴近大众的播报风格才是这档节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不仅是这档新闻成为品牌, 主持人也成为了品牌。这说明栏目和主持人要相互依托共同提高知名度, 树立了主持人平民亲和力的形象, 也就提高了整个栏目的知名度。
论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 篇3
对于这个问题,大学生们的回答可能说出了很多观众的心声,他们最喜欢的是具有亲和力的主持人。第二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上,《鲁豫有约》和鲁豫分别获得了“最喜爱的谈话类节目” 奖和“最具亲和力主持人” 奖。而这两个奖项不是由专家评定,完全是由大学生们自己评选出来的。
关于主持人的亲和力,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也说过这样的话:主持人应该是一个好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有亲和力的人。可见,亲和力应该是一个主持人所必备的独特魅力。
那么,什么是亲和力,电视节目主持人又该如何增强亲和力呢?
亲和力,不是用“面带微笑”、“有观众缘” 就能够简单概括的。它是主持人在节目传播过程中散发出的不使人感到紧张、能让别人感到亲切和放松的一种气质与魅力,可以将受众吸引在电视机前,可以促使受众更加踊跃地与节目进行互动,还可以提高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宽容程度,从一定意义上保障电视节目播出的成功。
增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拥有真实的情感、真诚的态度。
主持人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对待观众,观众才能感受到你的真实可信,才愿意走近你、喜欢你,并最终接受你所传播的节目。可以说,对社会的责任、对职业的热爱、对观众的关爱是获得真实情感,从而产生亲和力的基石。
江苏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孟非说过:“好的新闻人,要有让人交心的能力。”而一个人会和你交心,首先是要能感受到你的真诚,要信任你。而孟非,无疑也做到了这一点,在他主持《南京零距离》时,不少观众亲切地把孟非称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试问,有谁在看到自己选出来的代言人说话时会换台吗?
鲁豫在获得大学生颁发的“最具亲和力主持人”奖时,说自己之所以受观众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真诚,能够始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观众,从而也获得了观众真诚的喜爱。中央电视台《半边天》主持人张越,虽然胖得出格,却活得真实、自然,在节目中真实展现自我,真诚面对受众,她也得到了观众的支持与信赖。一位女嘉宾这样评价张越:“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电视上,我没有见过那么胖的女性,但是我觉得张越那张胖胖的脸上却有着一种真诚,那是一种自然的、毫不做作的真诚,一种对节目、对职业的真诚,更是对女性的真诚!”
(二)电视节目主持人对待嘉宾与受众要有正确的心态。所谓正确的心态,就是指主持人要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嘉宾与观众,给予别人应有的尊重。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台上风光无限,往往容易产生心理优越感。但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嘉宾和受众交往时最好能摆脱自己高高在上的心态,即使你才华出众,亦或是大名鼎鼎、世人皆知,都要把自己放在与交谈者平等的位置。对方是流浪汉,你也应该以一个流浪汉的身份去与他交谈,不能流露出丝毫的轻视或同情;若对方是高官名流,你也要在交往的礼节和方式上与他们保持一致,不能有丝毫的谄媚和恭维。只有这样,对方才不会与你之间产生距离感,才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交流。
(三)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与观众产生亲和力,还必须拥有丰富广博的知识和深入广泛的社会实践。
博学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主持人有了深厚的知识积累,才能做到言之有物,也才能厚积而薄发。而实践能使人学会体察身边平凡的生活和多变的世界,并积累丰富的生活底蕴,从而能更深刻地了解观众的生存状态,更准确地解读百姓的内心世界。很多资深节目主持人在与受众交流时之所以能够游刃有余,亲切自然,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厚积薄发的智慧和丰富深厚的社会实践为“亲和力”打下的坚实基础。
“睿智幽默、真实自然”是很多人对江苏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孟非的印象。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孟非曾经当过报社印刷厂的小工,做过送水工、保安、开过超市,也曾经是电视台的临时接待员,端茶倒水接电话。但他底层生活的阅历也成了他难得的宝贵财富,说百姓关心的话题对于他来说,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因为那就是他心里所想的。
再比如人气一直很旺的中央电视台女主持人王小丫,有人会说也没见她有多么特别的主持技巧,永远只是那么几句“恭喜你答对了”“这道题是对是错,广告之后再回来”。可就是有很多人喜欢她,喜欢她亲切中略带的慧黠,喜欢她智慧中散发的自信。而这些其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王小丫多年的工作积累有关。人的气质往往是由内而外的,这种气质最终决定了主持人是否具有亲和力,是否会被观众接受。
中央电视台另外一位主持人白岩松主持的节目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他和王小丫的主持风格截然不同,但他同样很受观众欢迎。白岩松自身的知识积累使得他能够亲自参与策划并负责大多数节目的撰稿,主持节目时能表现得收放自如、不温不火,告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他也由此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一。
(四)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具有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可以说,人文精神是亲和力的“魂”。缺少了这个“魂”, 亲和力只能是一个空荡荡的“壳”,正如白岩松所说: “主持人的技巧很多,但一切的努力都应在人性化的表现方式中实施。放弃了这种人性化就等于把自己反锁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哪怕有三头六臂,也无法真正触摸观众的心灵。”
对于观众而言,他们在需要休闲放松的时候打开电视,想要看到的是一个具有个性魅力的主持人。这个主持人要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话语权,能够站在观众的角度阐述和分析问题。主持人的亲和力也正是在这种人性化的语言的推动下被激活并焕发出无穷的魅力。这样的主持人才能真正实现和观众的心灵对话,为观众所接受。易中天主讲的《品三国》在央视推出后,易中天一举成名。在谈到自己为什么喜欢易中天时,一个13岁的初中生说的话让人记忆深刻,她说:“我喜欢易老师,是因为易老师讲课的观点和我们一样,不高高在上。”而易中天也说,自己讲课的内容有两个依据:一是史书,二是人性,以人为本。
(五)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
现在人们欣赏电视电视节目的水平越来越高,各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强,电视主持人要想把受众留住,必须让节目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在这一点上,主持人应该向演员取经,将一些表演技巧及对生活的感悟体验融入自己的主持当中。比如在进行播报的同时加上形体动作,增强自身的亲和力。以安徽电视台评说社会新闻的《社会透明度》为例,主持人在节目中谈到直击时弊的话题时都会配合一些手势或者在表情、语气上有所体现,而这个节目的收视率很高,观众反响也比较好。再比如,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说“汉代风云人物”,讲到古代的脱靴之礼时,在讲台上亲自示范;于丹在讲《论语》心得时涉及古人的“坐”,用两只手的动作比划进行了形象的解释。而易中天和于丹也是《百家讲坛》非常受大家欢迎的两个主讲人。
总之,不同的主持人可以展现出各自不同的“亲和力”,但是, “亲和力” 所达到的主持人与观众心灵共鸣的传播效果及与观众形成的情感“互动” 却是相同的。拥有“亲和力”的主持人能充分发挥其在传播中的特色和优势,最终使观众接受主持人从而认同主持人所主持的节目。
论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 篇4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对于社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我们不断地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以此获得某些感兴趣的东西,其实也就是通过这种交流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获取自己的社会存在感以及他人的认同感。然而,再见多识广的人面对大千世界里的各种繁多信息,不可能会一一透彻,这时候谈话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媒体文化产业的日益兴盛,人们对交流的渴望和需求被媒体尽收眼底,于是一类以谈话为主要内容的节目形态在媒体业最为发达的美国首先亮相荧幕,节目《TONIGHT》无疑是足以被载入电视行业史册的一档辉煌栏目,也是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一个里程碑,也许《TONIGHT》的成功归功于全新的节目形式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因为有说法认为电视观众是喜新厌旧的一个群体,媒体很难把握他们的趋向。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我们这里不予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全新的栏目形式是吸引眼球的一个重要武器。我们静下心来细数当今的各种电视谈话节目就会有惊讶的发现,光在谈话类栏目不算特别发达的我国大陆,光定义于谈话节目就有近两百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谈话节目成为了中国大陆各级电视台着力打造的栏目,也成为了社会各个层面人士喜欢的一种节目样式。而谈话节目以谈话为主,主持人就成了谈话节目的核心,主持人的主持意识对谈话中气氛的营造、交流沟通的完成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毫无疑问,现状表明我们的受众喜爱谈话栏目,需要谈话栏目,我国的谈话类节目起步较晚,实践经验不及谈话类节目始祖美国那么丰富,弊端和不足也是捉襟见肘,无法掩盖,饱受我国观众的诟病。
论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 篇5
【摘要】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来显示,美食栏目的收视率及关注度在电视台的生活服务类栏目中,已经远远的超越了房产、汽车、旅游和服饰等同类的栏目,已经成为了和天气预报并列且最受观众关注和喜爱的栏目之一。各个卫视都相应推出了家庭美食类节目,而《顶级厨师》栏目是上海东方卫视继《中国达人秀》、《梦立方》之后,再度引进的一档国外版权节目,其目标是重磅出击,打造中国的首档美食类才艺秀节目。如今的美食栏目都有了一定的特色化的创新,其表现形式也从生动贴切的综合服务类节目向娱乐化、综艺化日趋明显的发展。该栏目不仅仅是一档美食为主的栏目,还以竞技比赛的新形势增加了节目的可观性,使观众在观看紧张而又激烈的比赛中感受美食的力量和诱惑。
【关键词】 厨师 选手 真人秀 栏目
正文
一、栏目的受众定位确定创新点
依托于高效的创意、推广团队和领先的媒体技术,欧美市场上的独立真人秀品牌往往能在短时间取得轰动效应后吸引着来自中国的巨额资本的眼光。于是在资本关注市场多于关注文化产业本身这样一种大环境下,版权购买和本土化移植成为了一种必然。
《顶级厨师》从2012年4月22日参赛选手报名开始,截止到6月15日,之后于6月初在上海世博园内的非洲联合馆录制。其主要有两种比赛流程,第一是依次进行神秘盒挑战、创意菜比拼、以及压力测试;第二种则包括团队赛、技巧测试、以及压力测试。《顶级厨师》不仅仅是一档美食类节目,还是一档美食竞技类才艺秀节目。第一季的播出时间是从2012年7月29日起至10月14日结束,该节目是英国广播公司的同名节目,东方卫视引购国内。该栏目将宏大场面与精细的美食制作相结合。将烹饪美食与真人秀相结合,由上千名应征者 1 开始多轮角逐逐一淘汰最后产生优胜者。性格各异的选手之间产生的冲突与合作,选手与裁判间的互动也是该栏目的最大看点。
该栏目结合国内观众收视习惯及节目制作形态做了一定改造,所有制作菜肴的主题均以中国菜式为主收视人群面向全人群,力争延续《Master Chef》品牌在国外的火爆与高收视,形成话题性。受众广泛,不仅仅是家庭主妇,面向各年龄、各职业、各阶层人群。宏大场面与美食制作相结合,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与观看享受。
二、栏目内容的创新
与其他美食栏目不同的是,作为一档美食类栏目,不像央视推出的《天天饮食》那样向观众展示各式各样的美食,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栏目。《顶级厨师》这档节目有美食评论员,有参赛选手,有观众,有比赛规则。是一档美食竞技类才艺秀节目。
《天天饮食》有专门的授课厨师,主持人还可以和他们聊家常事,主持人用观众的眼光来询问一些观众可能会关心的问题,一边推动节目的发展,一边调节和缓和整个节目的氛围。使节目适应了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的心理,将厨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从而寻厨艺乐趣,品生活真味,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享家庭生活中的轻松与恬静。而《顶级厨师》区别于传统的美食节目,自成一体,别具一格,主持人同时也是没事评论家也是一种创新,在评论家评论进行pk的选手作品时推动节目的发展,这样使节目充满了竞争的激烈性、紧张性。从而使人们在观看比赛的同时关注做成美食的过程、方法。同时《顶级厨师》的“品委”有三分之二是业余厨师,而选手则全部是“草根”。这一也是美食类节目的一重大创新。该栏目本身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就是一种创新,把选秀和美食相结合就是一个重新的创作组合。
三、栏目的形式包装策略创新
首先,节目的最终奖项是极其诱惑的。最后的优胜者将获得由节目赞助商提供的百万美食创业基金和合约,加冕“顶级厨师”的桂冠。其次,三位美食观察员由国内明星、顶尖厨师及美食家担任,专业并且个性鲜明,烹饪美食与宏大场面相结合,才艺展示与感人故事相结合。
《顶级厨师》还有一个与其它美食节目不同的地方就是把厨房”搬到室外,脱离了有空间局限的室内厨房,更加开阔的视野与具有地域特征的菜肴让观众感受到另一种美食体验,这也是它的一个亮点。
把单纯的由评委品尝菜品做出评价延伸到普通大众,节目进行到四分之一的时候,单纯的选手做菜评委品尝的模式己经改变了。“民以食为天”,菜做得怎么样还要以广大老百姓的口味为标准,栏目组请来一些当地居民来品尝选手做的菜,以他们的满意程度来判定一个美食团队的胜负。这样的设置更加贴近生活与观众。
仔细观察《顶级厨师》的制作团队不难发现,这是一只名副其实的“联合国军”,shine group将其驻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的制作人悉数发往中国全程跟踪指导,技术上率先使用了无线摄像技术,100多米的动态信号传输距离让摄影师彻底摆脱了数据线的缠绕,8000 2平米的摄影棚包罗万象,从食材摆放到灶台再到尝菜都有专门的区域布景。舞台设计精致而富有现代感,厨房宛然化作一个美食加工厂。
四、参赛选手的要求特色
上海方卫视版《顶级厨师》既继承国外原版特点,又凸显了中国的特色,是国内首档美食与真人秀相结合的综艺节目,其展现的是平民的厨师梦想,节目报名参赛资格的要求为“零门槛”,菜系也要求宽泛,不限中外菜系,不限地域,不限创作,甚至不限菜的冷热,只要将个人的情感色彩和才与美食艺融合。从而吸引了各路的美食达人踊跃报名,节目组也从上千名应征者中如“大浪淘沙”筛般的选出60名选手,从而继全方位的对选手续进行考验,选手在经过多轮的角逐淘汰之后,产生最后的优胜者。
而在吸引观众这方面,顶级厨师做得非常好。吸引观众眼球与关注的不仅仅是纯粹的各种美食,而是以每一个参赛选手的个人事迹与他对于美食的无限热情,就像刘一凡在“切洋葱”环节中对每位选手所点燃的美食热情,就好像是以美食为媒介从而号召选手们与观众们热爱自己的生活和职业——既然选择了那就要努力地做到最好。参赛选手没有一位是专业的厨师,他们全部是来自各个岗位的普通的百姓。观众们会期待和关注这些业余选手们能做出什么样的菜,他们在节目过程中,观众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已经做好端上桌的菜肴,还有选手们做菜在背后的过程与他们的感受,他们会感悟这些和他们一样普通却有着不普通梦想的勇士们做菜的心理历程,观看完成的作品背后的故事也是观众所津津乐道的内容之一。里面的选手各有特色,性格与人生经历也为观众所知,也就在无形之中为节目增添了支持不同的参赛选手的观众。
节目的真实性是一大关键,节目中的选手们来自生活,来自民间,都是不够完美的,因为他们有可能就是我们的邻居。所以他们在节目中做出的每一道菜肴不可能都会让人垂涎欲滴,节目也没有刻意的去展示他们的菜肴有多么让人胃口大开,而是不断地把他们在做菜的过程中所犯的低级错误,这就会让许多美食爱好者有感同身受的体会。选手追求完美的路是崎岖的,做菜时的生涩做法,甚至有错误步骤,但就是这种不完美才更能够体现出真实,向观众展现出来的才是一场真人秀。其实美食爱好者本就各有所长,单就食材处理这块而言,有些选手面对自己生僻的食材就会摸不着头脑,更多的像是霸王硬上弓,这其实能击中更多美食爱好者的软肋,但也更加说明了其真实性。
五、主持人及美食评论家特色
节目的三位评委由国内顶尖明星与资深美食家担任,分别是东方卫视著名主持人曹可凡、来自宝岛台湾的现任和平饭店行政总厨刘一凡和“音乐教父”李宗盛。曹可凡作为“美食纵贯线”的成员之一,而就做菜本身,曹可凡也有着自己的经验体会,”“吃”在他看来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艺术。这也给予观众一大看点。刘一凡犀利的点评,极好的表达能力,直率的点评风格,是“美食纵贯线”中的“毒舌”评审,同时他也是在美食评审家中最具权威的、专业的,也是观众所认可的。而李宗盛也出现在美食节目,多少让人感到意外。但也为节目增添了许多人气。而争议最广的便是刘一帆,他在餐饮业的成就众所 周知,节目中他是唯一的一个专业的评论员,他的严厉与对食物的质量与口味的苛刻要求让每一个参赛者心惊胆战,但是他的要求又让参赛者与观众可以理解,很多观众也习惯与喜欢上了他的严格要求与对待每一道菜的苛刻评价,这样也为节目增添了专业性的色彩使观众认可节目的竞争结果。在观看这个节目的时候,刘一帆对个别选手的充满挑衅口味的质问与评价也使观众感到充满激情。
六、栏目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怎么让美食节目走向家庭?而这近乎是一个伪命题,往大了讲,饮食是躺在餐盘上的文化,而对于家庭来说,饮食则是每天一半以上中国人需要操心劳神的问题,饮食离了家庭,实在是所剩无几。《顶级厨师》的氛围营造与《master chef》的美国版本如出一辙,强调竞技本身,评委话少,几乎不带表情,赞许和批评直来直往,选手间刻意安排的相互挑衅显得生硬而露骨。竞赛机制激烈而残酷,几乎没留给选手太多喘息的余地,虽然主持人一再强调要让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体会烹饪的乐趣。但是仅仅作为观众来看,选手头上豆大的汗珠,游离的眼神和时断时续的话语,实在让人读不出乐趣之所在。更致命的在于整个比赛的菜品设计,一档美食节目在预设受众人群时,家庭主妇绝对是首要考虑的对象。当《顶级厨师》为了追求画面质量和精致品味,频频祭出龙虾扇贝作为烹饪食材时,主妇们手中的遥控器只怕是早已按下了调台键。
制作方的纠结导致节目定位犹疑不定。是想做成真人秀节目,还是美食节目?是想让观众看厨师们的梦想,还是看美食的制作过程?按照节目的定位,无疑是前者,可是实际上,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中国传统思想映照下,又能有多少观众关注这些厨师的梦想呢?
节目题材导致节目与观众之间无法弥合的距离感。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而节目中所呈现出来的美食,传递到电视观众面前,既无香可嗅,又无味可循,仅凭“色”相必然难以服众,也难以产生共鸣和共情——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好声音》等一众节目制胜的法宝。
作为美食节目,要抓住观众的心,必须先抓住观众的胃;要先抓住观众的胃,必须抓住观众的味蕾。当下,在科技条件暂时还无法让广大电视观众“通感”一把之际,节目要想取胜,必须另辟蹊径。
其实从美食评审尤其是刘一帆的犀利点评可以看出,《顶级厨师》想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美食,在美食的外表下,表现参加者的性格、人性、梦想或许才是其表达的核心。尽管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社会,饮食文化是人们所不可缺少的,所以,无论节目是怎样的定位,都应该因时而变,比赛终归是比赛,其残酷性是避免不了的,所以用平和的心去看待,真人秀版美食栏目,也许是一项新的创新。
同时可以增添一项选手与观众互动的环节,可以设立场外短信沟通平台,同时在网络上建立选手、评委和观众交流沟通的平台,也可以邀请更多的专业的美食评论家,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减少节目的误差性。
论会议主持人的角色与能力要求 篇6
摘要:会议主持人是会议的组织者,会议的内容要靠你来公布和实施,是会议的裁判,会议的进度要靠你来保证明,若有人讲与会议无关的内容你要制止和纠正到主题上来,有人占用过多的时间,你要来纠正。随着我国各项事业国际化的逐步加深、对外交流的迫切需要以及会议效果的预期测评,专业的会议主持行业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并且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伴随会议主持行业的逐渐成熟,对于会议主持的要求也更加的趋于严格,本文通过对于会议主持角色和能力的简要进行分析。
关键词:主持的角色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礼仪 1主持人的作用
1.1合理调控会场气氛
主持人不仅是会议主题的提炼者和传达者,还是会议的引导者,互动交流、引发共鸣的带动者。主持人要不断地进行“潜意识自我激发”,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保持兴奋,用发自内心的笑容去感染参会者。要对会议的基本氛围进行精心设计和多种设想的准备,在会议进行中保持对现场气氛的敏锐洞察,合理调控会场气氛。
1.2注意交流尺度,把握节奏
每一场会议主持都是“现场直播”,会议主持人可以说是场上的“灵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会议的进行,主持人在与与会者现场交流以及提纲挈领中,主持人结合现场气氛即兴发挥、随机应答显得格外的重要。我们通常认为,主持人大多有事先拟定的台本,根据会议的意图出场组织、串联节目的各个部分,而事实上,会议主持人并不是单一的会议主持人,还扮演者导演等角色。谈到会议主持人的角色扮演的问题,首先就要从会议的本身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会议有别于电视、广播播音、晚会、谈话类节目等等,他有自己非常特殊的一面和具体的要求。会议主持人在会议当中扮演的角色也不是固定的,需要伴随会议的要求、性质、形式、场合、地点、参会人员以及控场情况而随时转换,确保会议有条不紊,顺利圆满的完成。
1.3服务于会议
如果把一场会议的诸多细节都比作是一粒粒的珍珠,那么把这些珍珠穿成项链的就是会议主持人,会议主持人首先在会议当中充当的首先是是 “服务员”的角色,其次才是导演、解说员、总结员、闹钟等角色。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议主持人,首先是服务于会议的,服务于会议内容、服务于会议精神、服务于会议诉求。在会议当中,会议的主要职责最重要的是信息的传达、整合、交流,论判等,在此过程中,会议主持人除了能够连贯的组合会议流程,另外还要有诸多服务于会议的综合素质,以期会议无盲点,顺利圆满的进行,比如:在会议当中,会议主持人首先担当了宣传政策、把握主旋律的角色,辅助领导完成主旋律的定位。并且要推进领导的主旋律定位,使其深入人心。会议主持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在会议主持中必须要有效地组织会议的流程,担当好“副导演”的角色。在会议进行中,提纲挈领,准确有效地引导与会者按部就班,正确的完成会议。控场的好坏,是考验一个主持人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在会议主持中,会议主持人为与会者提供会议信息,搜集发言者信息以及及时的解说和解决问题等有很重要的作用。会议主持人的角色在开会当中,还具有转移目标,缓解矛盾的作用,聪明的会议主持人会很机智的使会议生动、有效地完成。尤其在国际性会议中,会议主持对于时间的把握至关重要,由此而扮演了时钟提醒器的功能。2主持人的能力要求
会议主持人是一种新生职业,在我国历史较短,人数也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对会议主持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议主持人从播稿念稿的机器完美的转变成了会议的提纲挈领是人物。会议主持人成了一场大型会议的灵魂或者把握灵魂的人。为提高会议的有效诉求以及完善会议主持人素质,塑造自己的形象越来越成了摆在会议主持人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纵观我国的名主持人,他们献身广播电视事业的坚强意志,他们坚持真理的勇敢精神,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都给会议主持人提供了合适的范例和学习目标,虽然两者在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本质上讲,会议主持人与媒体主持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尤其业务素质要求方面,会议主持人更加的严格。一个会议主持人完美形象的表现不是简易的加法,而是各种元素有机结合,互相补充而形成的,包括着方方面面的素质和能力,而它的形成过程决不在一朝一夕之间,而是一个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但这并不等于说会议主持人的素质是难于培养的,事实上,掌握了会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之后,雕塑完美形象并不是高不可攀。在学习和实践中,我认为会议主持人应具备以下几大基本素质:
2.1政治素质
思想水平是一个合格的会议主持人素质中的根本,它不仅是一个社会人的思想根基,而且会议主持人作为有效地“发言者”,作为会议的引导性人物,其观点、言论不仅关系到迂回单位的声誉,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会议的诉求成败,在国际会议当中,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融入问题。因此,会议主持人必须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准。从一入学老师就教育我们要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而作为合格的会议主持人,言谈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自身的态度以及素质问题。在会议主持中,我们常听到一个词,那就是“我”,如“我认为”、“我以为”、“我想”等等。但是这里的“我”和自然生活中的“我”是不能等同起来的。作为主持人的“我”是工作中的“我”,他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代表着与会单位,会议精神,体现着集体、公正的“我”。这个“我”,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我。他高于生活中的我,是更高尚、更完美、更纯洁、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我”。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能说,说到什么程度,怎么说,什么时机说,从什么角度说,要达到什么效果和目的等等,这些,都不能随心所欲、任我独行。都要以会议精神为依据,起到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作用,帮忙而不是添乱。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议主持人首先应该具备的素质。
2.2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一名会议主持人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也是衡量一个主持人最直接的标志。业务素质包括较高的文化素质,迅捷的语言组织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以及临场应变发挥能力和独特的个性风采等等。换言之,主持人只有在拥有大量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高主持会议的能力并掌握具体操作技巧时,才有可能自如的驾驭一场会议主持。
2.2.1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一个会议主持提升自己,塑造形象的内在实力
渊博的知识是会议主持人应有的修养。主持人应该是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尤其是会议主持,只有这样才能面对与会人员侃侃而谈。渊博的知识来自工作中的积累,也来自平时勤奋的学习采集。会议主持人的工作面对的不是普通大众,相对来说,面对的人群综合素质较高,对于提出问题的深度,对问题的分析见解力以及总结整合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渊博的知识和文化修养,使主持人能在台前神态自若的作深刻有见地的分析、整合,从而另人佩服。会议主持人虽各有不同的形象、性格和气质,但在博学多才的素质上应该是相同的。知识浅薄的人是不能胜任主持人工作的。
2.2.2主持人应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主持人首先是语言要通顺流畅,普通话标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主持人要口齿伶俐,表达清楚,尤其较长篇幅的串场词更要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才能让观众有信服之感。倘若吞吞吐吐,语流滞涩,前言不搭后语,不但影响会议进程,更有甚者会影响与会人员的情绪,对于会议诉求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锻炼自己语言和语流上的基本功,要言语有心,言语用心,加强吐字归音的基本功训练,要把话说好、说通、说顺、说巧、说妙。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严密清晰的逻辑思维,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主持人无论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还是编导的意图传达给观众,都是要把头脑中已有的东西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整理出来,然后再用言语表达出来。而主持人最忌讳在言语表达上生搬硬套、张冠李戴,那是会贻笑大方的。更不能看似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实则空空无物或不过仅能说些插科打诨的话。作为一名主持人,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刻意培养出自己缜密的逻辑思维,使脑中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以利于更好地表达,更好地与观众沟通与交流。在语言表达上,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富有感染力。
2.2.3会议主持人应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
一定的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是会议主持人在会议中,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情况时,在客观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大脑思维处于高度运动和思考状态,从而做出迅速快捷的反应,能够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使变故巧妙地朝好的方向转化的能力,从而使会议顺利进行下去。
3个人形象与商务礼仪
以上说的也仅仅是构成主持人美好形象的软件部分,而一些硬件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容貌、形体、表情、装束等等。所谓一名合格的会议主持人,首先要在着装上做好工作,着装得体是一个会议主持人加分的亮点。同样,在会议主持中,商务礼仪的运用不但是基础之基础,而且是一个会议主持人事半功倍的法宝,不可缺失。4结语
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会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会议主持人不是演员,不同于一般的节目主持,更不是播报员,但需要具备表演的素质和技巧;主持人不是导演,但应具有组织和驾驭会议的功力。应该说,构成会议主持人素质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会议主持人索要扮演的角色也不止导演、解说员等角色,会议主持是一个很复杂很微妙的系统,需要方方面的努力才可胜任,我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议主
论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 篇7
近几年电视问政节目正在悄然升温。吸引群众的广泛参与, 由群众开放评说, 对政府工作予以监督成为电视问政节目的主要特征。社会的和谐需要政府、媒体与公众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三角关系, 电视问政节目不仅能够邀请群众来到演播室, 更能实现政府与群众的直接对话, 解决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 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这在我国新时期构建服务型政府、加强舆论监督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亲和力无疑是电视问政走进群众内心的一剂良方, 用亲和力感染群众, 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 才能使群众敞开心扉, 由此促进政府部门转变作风, 耐心听取民意和诉求, 切实为群众解决难题, 这也是电视问政节目创办和发展的根本宗旨。
1 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
近年来电视问政节目开始兴起, 如武汉台的《电视问政》, 江苏台的《政风热线》等栏目, 其现场直播的形式以及强大的互动性、参与性, 瞬间形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典范, 节目一经推出便引发社会的极大关注。目前我国很多电视台都纷纷推出此类节目, 通过现场问政, 群众将普遍关心的问题反映给现场办公的政府人员, 有的问题甚至第二天就得到解决, 由此体现出政府与民协商对话的诚意。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它打破了以往政府人员闭门操作的监督模式, 借助公开的媒体平台和快速的媒体传播, 政府人员的政绩考核更加透明化, 因此, 电视问政是打造责任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之意。从我国现行的质询制度来看, 其制度本身还有很多不完善的环节, 广大群众的政治参与途径有限,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保障不足。电视台通过创办电视问政节目, 有助于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为群众搭建政治参与的新平台, 帮助群众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增强官民之间的互信, 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重要支撑。
2 电视问政节目亲和力提升的必要性
电视问政节目体现出电视社会属性的回归, 力求贴近群众需求, 因而提升节目的亲和力至关重要。
第一, 亲和力可以表达对群众的理解与尊重。电视问政节目需要展现政府人员的执政能力, 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 化解各种矛盾问题。而参与者很多都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迫切希望得到政府人员和媒体的支持, 节目的亲和力恰恰体现出对群众的理解与尊重, 有助于群众建立对政府和媒体的信任, 这也是节目发挥效能的前提和保障。而且群众在对政府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看法很多是感性的, 并且常常与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 到场的政府人员及主持人需要耐心解答群众的问题, 用和蔼的态度引导他们客观思考问题, 而不是断然否定或拒绝。所以只有充分体现节目的亲和力, 才能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 有效落实社会监督。
第二, 亲和力有助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电视问政节目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权益, 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果节目本身生硬刻板, 现场环境气氛严肃, 政府人员不能放下身价, 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的保障势必会受到影响, 对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有所保留。因而节目的亲和力对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电视问政节目还存在一些不成熟、不完善之处时, 亲和力的提升有利于广泛汇集群众意见, 实现政府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第三, 亲和力可以展现节目的生机和活力。从节目本身的发展来看, 缺乏亲和力势必会影响节目的生命力。电视问政节目的兴起开创了权力阳光运行的新起点, 其作用的持久发挥需要以节目的生机和活力作为保障。如果问政节目缺乏亲和力, 不仅观众会失去观看的兴趣, 群众也会丧失参与的信心和勇气。而电视台创办任何一档节目, 都要综合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亲和力作为支撑, 节目的生存就会受到极大挑战, 践行服务社会的使命也就无从谈起。
3 电视问政节目亲和力提升的举措
为提升电视问政节目的亲和力, 电视台应采取以下举措。
第一, 坚持群众路线。电视问政节目应体现亲民路线, 这是对亲和力的具体诠释。电视问政是一项严肃性的工作, 而亲民是节目成功的核心和关键。当前住房、医疗、保险、养老、教育等都是群众迫切关心的民生问题, 同时惩治腐败、严格执法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 电视台应当对问政节目进行精准定位, 以群众当家作主参与决策作为群众路线的基础, 围绕群众关切的问题, 完善决策细节, 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和决策的透明度, 保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以此体现出节目的亲和力, 增强群众对节目的认同感。
第二, 增强节目的互动性。亲和力不仅仅体现在政府人员、主持人与群众的交谈态度, 同时也体现在群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深入性。充分的互动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 使群众能够主动参与到节目中来, 畅所欲言, 表达民意。而且通过增强节目的参与感, 群众还可从中体会到政府、媒体给予的关心。作为电视台, 应当积极搭建群众参与互动的平台, 为群众提供最快捷的舆情上传通道。在电视现场以外, 电视台可借助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刊向群众传达电视问政节目的群众路线, 鼓励群众反映代表性的问题, 并为参与现场互动的群众提前拍摄节目短片。演播室则可以增加现场办公和群众评价环节, 以表达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积极接受群众监督的决心。
第三, 搭建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编辑制作电视问政节目过程中, 栏目组首先应当站在群众立场, 广泛探寻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 进而与政府人员展开深入的沟通, 成为政府与群众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编辑策划人员应当向政府人员讲解提升节目亲和力应注意的问题, 使其进一步明确电视问政节目的定位和目标, 认识到群众的迫切心理状态, 能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感同身受, 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栏目组, 与群众进行热烈交流, 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琳.电视问政类节目如何释放“正能量”[J].视听界, 2012 (5) .
[2]游景升.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路径探析——以《福建省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为例[J].东南传播, 2013 (8) .
论提升学术期刊选题亲和力的路径 篇8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选题;亲和力;路径
[作者简介]魏群,河南中医学院期刊社;高杨,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基金项目]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项目资助,编号:豫宣通(2013)81号;2013河南中医学院科研苗圃工程,编号:MP2013-49、MP2013-59。
学术期刊的选题通常都是超脱生活本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术期刊的选题都是高高在上的。相反,脚踩大地,与读者共舞,充满亲和力的选题,才能深入人心,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那么,学术期刊的选题如何才能有亲和力呢?笔者认为,提升学术期刊选题的亲和力,不仅要站在读者角度,充满人文关怀,追逐读者关心的新点、热点问题,还要学会用专业优势为读者提供独家分析报道,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稿件。
一、有超脱,但要拨动读者的心弦
学术期刊选题的“美”首先在于它具有超脱性,它是立足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一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提炼。但超脱不代表无根,读者的需求是雜志的立身之本,也是学术期刊编辑做选题的根本所在。从信息传播的渠道来说,信息必须有读者接受了,信息传输才算完成。
而在现实中,编辑从个人喜好出发,想当然、凭感觉来做稿子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学术期刊的选题没有系统地进行筹划,至于是否是读者所关心的更无从谈起。因此,编辑做期刊第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些选题是否是读者最为需要的。对于什么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敏锐的感触力。什么是感触力?就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所积累起来的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和看法。这种认识和看法,把你和受众融为一体,你知道他们现在的所思所想、所悲所乐,那么自然你就能在第一时间内捕捉到这些微妙的需求,进而制作出有针对性的选题。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灵敏的触觉,这需要编辑采取多种措施来培养这种能力。第一,增加阅读量,学会求教于人,培育专业技能,让自己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第二,定期与业内人士进行交流,建立深厚的人脉关系。当你的朋友遍及这个行业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就有了很多眼睛、很多耳朵,自然能看到或听到读者最为需要的东西。第三,多做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了调查,你心中就有谱了,你就能发现读者的需求。
二、可以凝练,但不漠视新点、热点
学术期刊的选题与大众期刊的区别就是不追赶时髦,但这样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远离尘世。学术期刊的选题需要沉淀,需要凝练,但凝练并不意味偏僻、生冷。学术期刊的选题要有亲和力,能够吸引读者,也要学会追逐业内新点,关心社会焦点。因为新点、焦点问题是读者共同关心的关注点、兴趣点。
虽然是学术期刊,但我们不要总想着等事情明朗了再去做稿子,要在事物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就把它挖掘出来。当然,这种新可能是一种突变,突然冒出来的,也可能是以前存在的,在你的总结和梳理下又发现的。但是当它被你认识到的时候,不要迟疑,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内把它提炼出来。
学术期刊的选题也要学会追逐热点问题。当然,针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学术期刊能追上吗?笔者负责的期刊是中医药方面的专业期刊,但是在栏目、选题设置上会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如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我国肆虐,各路媒体纷纷聚焦于此。作为学术期刊,我们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刊登了多篇有关中医药预防、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文章,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关注。我们不仅从社会热点出发讲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相关知识,而且从临床防治方面进行指导,不仅使读者进一步认识此病,消除恐慌,而且弘扬了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在治疗时疫方面的巨大贡献。近几年流感病毒爆发,我们期刊也会捕捉读者的关注点,进行这方面的选题策划,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学会在故纸堆里做选题,也要学会在热烈而富有动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和线索。两者完美结合,会让学术期刊的选题充满生机。
三、追不上时效,但可以有独家专业看法
时效性和普及性是学术期刊选题的一个短板,但是在面对读者所关心的问题时,我们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相反,我们能够满足读者的更高要求。
根据读者的接受习惯,我们发现在事件发生的起始阶段,读者更多关心的是消息本身。但是当大众媒体的报道以铺天盖地之势出现时,如何在纷繁芜杂的消息里找到有用的信息,就成为读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但限于专业背景的不同和相关知识素养的缺乏,大众传媒的传播者并不能够为读者提供深层次解读。这时,学术期刊就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提供独家的专业解读,让读者能够了解事情背后的精彩内容,进而满足读者的需求。
学术期刊通过专业性的解读,用富有深度的思想满足大众对事情背后的追问。假如说,大众期刊抢占的是先机,那么学术期刊要学会用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精准分析,多侧面、多领域把事件做深做透,帮助读者从更高、更深、更远的层面来了解事情本质,从而达到认识的新高度。
对于独家专业的选题,笔者觉得应该从两方面呈现。第一种独家专业就是这个事情是别人没有发现的,这种东西与善于捕捉新鲜事物有关,看的是编辑对选题策划的敏锐度;第二种独家专业就是选题角度与其他不一样。特别是在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前一种的独家性在日渐衰弱,后一种独家性变得更为常见。有传媒人士说,媒体要把自己塑造成内容、观点和意见的供应商,这也是学术期刊存在的核心价值。专业解读给人一种厚重感,这需要我们沉下心去多做研究,多方收集数据,让选题有一种扎实感。
四、专业是本分,但不缺乏愉悦
读者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在操作选题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读者当作一个接受容器,而是应该尊重读者,与读者进行心灵和情感的沟通,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如何让学术期刊选题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呢?
nlc202309051310
第一,让选题充满人文关怀。人们在学术期刊里获取的不仅有理性之美,也有德性之美。一个以人为本的选题,是打动人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弦。學术期刊作为思想和艺术的展示平台,肩负着引导健康社会舆论的生成和促进社会先进文化思想形成的重要责任,也有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倾注人文关怀的责任,从而让学术期刊的文章富有感召力。
第二,学会创新,改革学术期刊的表达方式。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契合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与读者话语体系的弥合度,增强报道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吸引力。在不影响文本严谨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有趣的材料,运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法、手段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来组织稿件。把学术期刊的选题做成“好玩”的产品,让读者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投入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体验乐趣。
五、高雅,但不代表不能与读者共舞
高雅是一种格调,有看头的学术期刊选题往往具备超凡脱俗的气质。但是超凡脱俗并不意味着不食人间烟火,在追求雅致的同时,选题策划也要学会与读者共舞。做出与读者达成互动的选题,学术期刊的雅致才能成为一种风尚。如何达到这一点呢?
首先,编辑要学会抛出一些话题来引导读者参与讨论。特别是针对一些受众关心的敏感问题,如果有必要可以设置专栏,不仅把读者的目光吸引过来,还要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特别是在前期的一些报道已经有反馈的情况下,要学会把读者的声音和意见展现出来。很多时候,读者会采取来电或来函的方式参与探讨,作为编辑要认识到这是一个与读者交流的好机会,无论对方是支持还是反对,要尽可能提供版面让读者发声。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关注,增进与读者的互动。
其次,提供多种多样的交流方式。目前许多媒体已经开通电话热线、网络平台,一些媒体还开设微博和微信的服务平台。这让编者和读者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一对一的交流成为可能。编辑要学会接受这种新的交流方式,在与读者的交流中听取他们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发现新的选题。
最后,组织策划各种与选题有关的专题活动。要改变编辑本身的职业定位,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把编辑从单纯的约稿、编稿的传统裁缝升级为时装设计师。这就意味着编辑除了日常编辑工作,还要学会设计各种主题活动。一方面,借助这些活动拉近与读者、作者的关系,把媒体打造成一个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借助活动塑造品牌,带来商业效益。其实,一些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正是通过组织大量的学术活动聚集人气。
[1]刘志武.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思考[J]. 中国出版,2011(10).
[2]陆惠芳.专业类期刊的选题策划——从《新读写》的宏观编辑视野谈起[J]. 新闻记者,2010(7).
[3]马宝泉.让版面与读者互动起来[J]. 新闻战线,2008(6).
【论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推荐阅读:
试论电视新闻节目的电视化07-11
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创新思维10-03
节目主持的艺术性07-30
情感类谈话节目主持人主持策略的优化论文07-15
六一文艺汇演的节目主持稿09-03
小学学校文艺演出节目的主持词07-18
电视节目节目主持期末考试重点10-25
主持节目05-19
主持节目09-22
少儿节目主持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