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2024-11-01

再议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共7篇)

再议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1

再议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摘 要】新《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统一了税率,统一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以及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统一了税收优惠,并强化了反避税的措施。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使企业税负最小化,降低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新《企业所得税法》施行以来,为正确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减少企业自身的“偷、欠、骗、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阐述了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原则与一般思路。

【关键词】所得税;纳税筹划;原则;思路

一、纳税筹划的含义

纳税筹划又称为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目的得一种公司理财活动。它包括避税、节税、规避“税收陷阱”、转嫁筹划和实现零风险五个方面内容。这就是在充分利用税法中提供的一切优惠的基础上,在多种纳税方案中择其最优,以期达到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

当前,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它是以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章第五条)。企业所得税的轻重直接影响税后净利润的形成,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充分享受现有税收优惠照顾,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企业收益,成为每一个企业经营者慎重考虑的问题。对企业来说,它具有很大的纳税筹划空间。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原则

纳税筹划不仅能减轻企业的税负,还有有利于减少企业自身的“偷、欠、骗、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强化纳税意识,实现诚信纳税;有助于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逐步走上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和会计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国家税收政策的完善与健全等现实意义。因此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一)预先性原则

因国家税收法制定在先,而税收法律行为在后,在经济活动中,企业的经济行为在先,向国家交纳税收在后,这就为人们的筹划创造有利的条件。纳税筹划必须在经营行为发生之前进行,一旦企业的经营行为已经发生,企业的各项纳税义务也就随之产生而不能发生变更。如果没有事先筹划好,经济行为发生了,则纳税筹划就失去意义。

(二)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是纳税筹划最基本原则。纳税筹划是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在对税法进行认真研究比较后,对纳税进行的一种最优化选择。纳税筹划所运用的手段、方法、途径等是符合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与现行法律法规不冲突。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前提必须是合法,所有的违法行为都不可能称之为纳税筹划。

(三)整体性原则

企业通过纳税筹划,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实现企业净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企业的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都会涉及多个税种的课征,因此企业要根据其经营特点、组织形式,对经济活动参与各方税负情况加以综合考虑,全面考察相关年度的课税情况,将前后相关年度的课税额,分别加以计算,全面考虑,才能实现税收筹划的目标。孤立、片面地进行筹划,可能在此环节能减轻税负,而在彼环节又因加重税负而将纳税筹划的效用予以抵消。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企业不同,所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境有所不同,国家现行的财经法律、税收政策也不尽相同,企业经济运行也越加复杂。这就决定了纳税筹划方法的变化多端。因此,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不能生搬硬套他人的方法,而应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了解与分析企业所纳税种类、适用税率、税负、经济业务流程、所在地区税率情况、行业特点等企业所处的纳税环境和企业具体的经营实际,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制定全面的筹划的方案,才能使税收筹划有效进行。

三、企业所得税筹划的一般思路

新《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促进了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如适度降低了税率,扩大了税前费用扣除,将税收优惠政策从“以区域优惠为主”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以降低税收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还设置了预约定价安排、提供关联方资料义务、防范资本弱化等反避税条款,并加大了处罚力度等。显然,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巨大变化必然对纳税筹划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必须尽快地寻找新的筹划思路,有效降低税负。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因此要降低应纳税额,应先从降低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入手,并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一)降低税率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率有四档:基准税率25%和三档优惠税率分别为10%、15%和20%(除直接减免税额外)。在国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即预提所得税)适用10%的优惠税率;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优惠税率;而小型微利企业适用20%的优惠税率。如,企业在设立时首先需认真规划企业的规模和人数,规模较大时,可考虑分立为两个独立的纳税企业。企业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以满足优惠税率的标准。

(二)合理增加准予扣除项目

新《企业所得税法》放宽了企业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和范围。从而扩大了税收筹划的空间,成为新税筹划的重点。

1、工资薪金支出,新税法统一采用据实扣除制度,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放宽了对工资薪金支出税前扣除的限制。

2、工资附加费,新《企业所得税法》考虑到计税工资已经放开,故将“计税工资总额”调整为“工资薪金总额”,相应提高了扣除额,并且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可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尽可能多地列支工资薪金支出、扩大税前扣除应是税收筹划的基本思想,一般可采用的措施主要有:提高职工工资,超支福利以工资形式发放;持内部职工股的企业,把向职工发放的股利改为绩效工资或年终奖金;企业股东、董事等兼任管理人员或职工,将报酬计入工资;增加职工教育、培训机会。

3、捐赠支出,新税法统一扣除比例并调整到企业年利润总额12%以内,对绝大多数企业,这种扣除水平实际上等同于公益性捐赠金额可得到100%的扣除优惠,从而鼓励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也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4、研发费用,新《企业所得税法》则规定企业只要发生研发费用,不管其增长幅度如何,均可按实际发生额的150%抵扣,以此来激励企业从事高新技术研发,提高科技竞争力。

5、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部分行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72号),明确了化妆品制造、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烟草企业不同行业扣除标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标准三档为:15%、30%、不准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没有区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或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对于广告和宣传费的比例在销售收入中占较大比例的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利好。

财税[2009]72号文件补充规定,对化妆品制造、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因此,非烟草企业的部分宣传完全可以不再通过广告公司策划,而是将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的印有企业标志的礼品、纪念品当作礼品赠送给客户,以达到广告的目的,同时又可降低成本。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即超支部分不得向以后年度结转。因此纳税筹划时要特别关注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在实务中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部分内容有时可以相互替代。一般情况下,外购礼品用于赠送应作为业务招待费,但如果礼品印有企业标记,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宣传作用的,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相反,企业因产品交易会、展览会等发生的餐饮、住宿费等也可以列为业务招待费支出。所以,企业可以适当规划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列支比例,当其中某一项费用超支时,及时进行调整。当业务招待费可能超过限额时,则应以业务宣传费名义列支。

当然,企业在核算业务招待费时,应将会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与业务招待费等严格区分,不能将会务费、差旅费等挤入业务招待费,否则对企业将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务费,只要能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均可获得税前全额扣除,不受比例的限制。企业在发生会务费时,可按照规定应该有详细的会议签到簿、召开会议的文件,否则不能证实会议费的真实性,仍然不得税前扣除。同时,企业不能故意将业务招待费混入会务费、差旅费中核算,否则属于逃避缴纳税款。

另外,企业可以通过改变经营方式,以自销代替代销、销售公司分立等方式提高限额计算基础。

除上述各项之外,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实际发生的有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和存货等方面的支出扣除也做了统一的规定。

(三)推迟收入确认的时间

新《企业所得税法》根据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分别对收入确认的时间作了相应的规定,不管资金是否回笼,一旦收入确认,都要上缴税款。因此,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应选择适当的销售结算方式,推迟确认销售收入时间,以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例如,公司在销售商品时选择分期收款发出商品销售、商品委托代销销售就可以合法地在不同时期确认收入,实现递延纳税。在赊销产品时,可不开具销售发票,等收到货款时才开具销售发票并确认收入。

对于接近年终销售商品,企业在采用现销方式销售商品时,可通过推迟收款时间或推迟提货单的交付时间,将收入确认时点延至次年,获得延迟纳税的利益。

(四)尽量投资免税收入

企业对外投资时应设法增加免税收入或低税收入,可以考虑购买免税的国债或进行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来自于所有非上市企业以及连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12个月以上取得的股息、红利收入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给予免税,不再实行补税率差的做法。这将刺激企业直接投资的热情,同时也给居民企业通过转让定价安排,将利润转移到适用低税率的关联企业提供了筹划空间。

参考文献

[1]张中秀.纳税筹划宝典.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王亚卓.合理避税与反避税操作技巧.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3]罗军.浅谈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中国产经新闻报.2011(03).

再议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2

2007年3月16号,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在我国目前的税制体系下, 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作为政府收入同时也是企业支出的双主体, 企业所得税的税源大, 税负弹性也大。它有很大的税收筹划价值, 是企业纳税筹划的重中之重。企业应如何采取一些积极主动的措施做到在依法纳税的同时又可以合理的节税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问题。

一、企业筹资环节的纳税筹划

对于企业来说, 筹资是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的基础活动。不能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 就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筹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财活动, 其对企业经营理财业绩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发生作用的。因而, 分析筹资中的纳税筹划时, 应着重关注两个方面:资本结构的变动是怎样对企业业绩和税负产生影响的;企业应当如何组织资本结构的配置, 才能在节税的同时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资本结构是由筹资方式决定的, 不同的筹资方式, 形成不同的税前、税后资金成本。筹资决策的目标不仅要求筹集到足够数额的资金, 而且要使资金成本最低。由于不同筹资方案的税负轻重程度往往存在差异, 这便为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运用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企业可以通过长期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留存收益等途径取得所需的经营资金。下面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

1、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借款期在1年以上的借款, 其成本包括两部分, 即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一般来说, 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高, 会导致筹资成本高, 但因为符合规定的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可以计入税前成本费用扣除或摊销, 所以能起到抵税作用。

2、发行债券

发行债券的成本主要指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债券利息的抵税作用和长期借款利息相同, 即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 应以税后的债务成本为计算依据。例如, 某公司发生总面额为400万元5年期债券, 票面利率为11%, 发生费用率为5%, 由于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 企业可以少缴所得税60万元。若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 为更精确地计算资本成本, 应以实际发行价格作为债券投资额。

3、发行股票

企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发行股票的筹资费用较高, 在计算资本成本时要考虑筹资费用。例如, 某公司发行新股票, 发行金额100万元, 筹资费用率为股票市价的10%, 企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发行费用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但资金占用费即普通股股利必须在所得税后分配。该企业发行股票可以节税0.25万元。

4、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企业缴纳所得税后形成的, 其所有权属于股东。股东将这一部分未分配的税后利润存于企业, 实质上是对企业追加投资。如果企业将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资, 所获得的收益率低于股东自己进行另一项风险相似的投资所获的收益率, 企业就应该将留存收益分派给股东。留存收益成本的估算难于债券成本, 这是因为很难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及股东对未来风险所要求的风险溢价做出准确的测定。由于留存收益是企业所得税后形成的, 因此企业使用留存收益不能税前扣除, 也就没有节税金额。

从纳税筹划角度看, 企业内部集资和企业之间拆借资金方式产生的效果最好, 金融机构贷款次之, 自我积累 (留存收益) 方法效果最差。这是因为通过企业的内部融资和企业之间拆借资金, 这两种融资行为涉及到的人员和机构较多, 容易寻求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规模效益的途径。金融机构贷款次之, 但企业仍可利用与金融机构特殊的业务联系实现一定规模的减轻税负的目的。自我积累 (留存收益) 方式由于资金的占有和使用融为一体, 税收难以分割或抵消, 因此难以进行纳税筹划。

二、企业投资环节的纳税筹划

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 而将资金物流等生产要素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过程, 进而形成资产, 以生产、经营各种盈利性和非盈利性事业的经济活动或交易行为。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以提高企业的价值。

1、投资地点的纳税筹划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点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金融环境、技术和劳动力供应等常规因素外不同的地点税制差别也应作为考虑的重点。无论是国内投资还是国际投资, 都应该考虑不同地区的税率的差别, 有选择性的对税负低的地区投资, 以获得最大的收益。2008年之前, 我国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大多数企业的所得税税率都是15%, 而其他地区都是33%, 但这条规定从2008年以后将慢慢消失。根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文件精神, 财政部、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下发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的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 在2001至2010年期间, 减按15%所得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从世界范围来看, 有的国家或地区不征企业所得税有的税率却高达50%。由此可见不同地区的投资对企业收益的影响是非常大。企业应该尽可能的选择税率低的地区进行投资。

2、投资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1) 子公司和分公司的选择。一个企业投资机构时, 可以在子公司和分公司之间进行选择。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机构, 而分公司则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 需要由总公司承担法律责任和义务的实体。大多数国家对在该国注册登记的公司法人即子公司与外国公司设在该国的常设机构即分公司在税收上的规定是不同的, 子公司一般要承担全面的纳税义务, 分公司往往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因此在设立公司时必须进行规划。企业成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 应以企业成立分公司的目的为主线, 介乎企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考虑。第一, 分支机构使用的税率低于母公司时, 通过转移定价, 增加子公司利润, 降低集团的总税负, 使企业总利润最大。第二, 设立分支机构时, 在经营初期, 分公司往往出现亏损, 分公司的亏损可以冲抵总公司的利润, 减轻税收负担。只有政府允许在企业集团内部公司之间盈亏互抵, 子公司才可以加入集团整体利益的税务筹划。第三, 分公司和总公司之间的资本转移, 如固定资产转移, 不涉及所有权的变动, 不必负担税收, 但子公司必须依据当地税务部门的规定承担相应的税负。第四, 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的诸如特许权、利息、其他间接费等, 要比分公司向总公司支付更容易得到税务当局的认可。第五, 子公司利润汇回母公司要比分公司灵活得多, 资本利润可以保留在子公司或者可以选择税负较轻的时候汇回, 得到额外的税收收益;而分公司交付给总公司的利润通常不必缴纳预提税。第六, 母公司转售境外子公司的股票增值部分通常可以享有免税照顾, 而出售分公司资产取得的资本增值要被课税。第七, 境外分公司资本转让给子公司有时要征税, 而子公司之间的转让则不征税。

(2) 公司和合伙企业的选择。很多国家对公司和合伙企业的税收方式有所不同, 公司一般征收企业所得税, 而合伙企业却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我国也是这样规定, 对公司进行25%的所得税率, 对合伙企业按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但不一定是所得税率下的税负重于个人所得税下的税负。企业要根据各种情况选择设立的形式。

三、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纳税筹划

1、存货计价方法的纳税筹划

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消耗或销售而持有的各种资产, 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对于产品成本、企业的利润和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利用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纳税筹划, 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税制环境以及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价格变动因素。企业预测购进的存货价格下降的情况下, 应当采取先进先出法;在预测价格较稳定或者难以预测的情况下, 应该采用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在价格变化不定而且单价较高的情况下, 应该采用个别计价法;在预计价格将上升的情况下, 企业本来应该采用后进先出法, 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主要是因为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情况, 所以这种情况下企业还是用加权平均法比较适当。

(2) 税法的限制性规定。会计制度和税法有矛盾的地方, 会计处理时按准则或制度规定进行核算, 纳税时要按税法进行调整, 对时间差异一般计入递延所得税。

(3) 存货计价要与企业优惠政策配合运用。如果物价在持续上涨而企业正处于免税期, 此时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 其得到的免税额就越多, 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计算存货的成本, 以减少存货成本的当期摊销, 扩大当期利润。而如果企业处于正常的征税期, 那么企业本来应该用后进先出法, 但新的会计准则不允许, 所以只能用加权平均法。

2、折旧核算的纳税筹划

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 通过逐渐损耗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的成本或期间费用, 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费用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所得税的多少, 其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具体计算过程中, 可以通过选择固定资产的计提范围, 延长或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法等达到节税目的。折旧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而使用年限本身就是一个预计的值, 所以也为折旧年限的纳税筹划提供了机会。企业折旧方法的纳税筹划主要从折旧方法的选择和折旧年限的选择上进行筹划。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在政策允许范围内, 企业应该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这样可以加速收回成本。在所得税率稳定的前提下, 相当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总之, 纳税筹划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减少企业的税收, 有利于企业达到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筹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3]黄国成、王志成:新企业所得税与新企业会计准则:差异·协调·纳税筹划[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8.

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企业纳税筹划 篇3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法;纳税筹划;途径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下称新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实现了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统一。在此背景下进行纳税筹划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纳税筹划的基本内涵

企业的纳税行为涉及企业和国家两个主体,如何使企业的纳税行为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使企业和政府双方都受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就是纳税筹划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国家现行税法及法律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对企业的筹资、投资等经营活动进行事先筹划,以期获得最大节税利益的一种理财行为。所得税是企业纳税筹划的主要部分,进行企业所得税筹划有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纳税筹划点分析

(一)纳税人认定的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以法人为单位纳税。即设立分支机构的企业可汇总纳税,而设立子公司的,则要分别纳税。据此,目前存在亏损子公司的企业集团,可考虑将子公司变更为分公司,汇总缴纳所得税,从而降低所得税税负。

(二)税率的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法定税率为25%,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为15%,小型微利企业为20%,非居民企业(未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为20%。应对税率的变化,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努力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用好新税法的优惠政策。另外,小型微利企业应注意把握新所得税实施细则对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条件,把握企业所得税率临界点的应用。

(三)税前扣除的筹划

新所得税法对企业税前扣除的规定有较大变化,需要注意这些变动进行纳税筹划。

1.计税工资的筹划

新所得税法取消计税工资制度,对真实、合法的工资支出给予扣除,即对工资的扣除强调实际发生的、与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2.对公益性捐赠扣除的筹划

新所得税法对公益性捐赠扣除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允许扣除。除了扣除比例变化,企业还应注意公益性捐赠扣除的税基不同。如果存在纳税调整项目,年度利润总额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是不同的数额,企业在考虑对外公益性捐赠能否扣除时,一定要注意正确计算扣除基础,准确把握可扣除的量。

3.资产扣除的筹划

新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企业可在实行新税法的当年,对技术进步等原因引起损耗较大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增加税前扣除,以减少所得税支出。

(四)税收优惠政策的筹划

1.保留的优惠政策

新所得税法保留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政策,保留从事农、林、牧、渔业、公共基础设施、环保、节能节水等项目的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还有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

2.扩大的优惠政策

在原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新所得税法对原有优惠项目扩大了使用范围。一是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5%的优惠税率;二是增加了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

(五)对居民与非居民企业的税收规定的筹划

居民企业包括境内所有企业以及境外设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应税所得为来源于全球所得,适用25%的税率;非居民企业包括境外企业在境内设置机构场所以及在境内无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境内所得的企业,适用20%的税率。企业应了解“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概念,熟悉居民非居民企业不同所得来源的纳税规定。

三、纳税筹划的途径

(一)利用纳税人的规定进行筹划

新税法规范了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概念。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就其境内外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一般只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纳税。这一新变化对外资企业影响非常大,外资企业要利用好这一政策,选择纳税身份,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二)利用税前扣除进行筹划

税前扣除主要是指成本、费用的扣除。企业需要准确把握新税法的规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顺利实现成本费用的最大化扣除。同时,新税法规定以公司法人为基本纳税单位,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机构不是独立纳税人。企业把设立在各地的子公司改变成分公司,使其失去独立纳税资格,就可以由总公司汇总缴纳所得税,这样可使企业当期可扣除的成本费用大大增加,真正达到亏损不纳税、盈利少纳税的目的。

(三)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筹划

根据新税法对税率的规定,新政策扩大了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以及企业投资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同时,企业从事环境保护项目的所得和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产业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四)其他税收筹划策略

新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员及其他国家鼓励安置的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实行加计扣除;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减计收入;企业购置用于環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等。企业可以调整自己的投资项目来实现节税的目的。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实施,为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庄粉荣.新旧所得税不得扣除项目规定[J].税收征纳,2008,(9).

浅议新时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篇4

前言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工作经验的总结,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形势,竞争压力骤增.如何稳定员工队伍、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摆在企业管理人员面前的重任,也是企业能否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做的好,有助于企业人员队伍的稳定,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反之,思想政治工作做不好,则会影响员工队伍的稳定,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发展.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协调发展.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1].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面对着激励的市场竞争,企业仍然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没有精干、高效、责任、忠诚的员工队伍就不会有企业的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培育精干、高效、责任、忠诚的员工队伍,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忠诚度等.(二)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被历史证明是有效的,在现实中也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生命线[2].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与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个人发展来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可以帮助员工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员工认清职业发展方向,员工可以轻装上阵,实现员工个人的良好发展.对企业发展来说,员工整体素质提升了,员工队伍稳定了,员工的个人绩效提升了,整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获得提升.因此,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远见的企业都较为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为企业发展打造优良的员工队伍.二、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领导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之外的工作[3],他们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认识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员工队伍的稳定、员工整体素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这些人重视局部利益、当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和战略眼光,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这一问题在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普遍性,思想政治工作不被重视,或者仅仅是口头上重视,实际上将思想政治工作架空.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不够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员工思想问题无以排解,员工流动率高而职业忠诚度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陈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陈旧,难以满足员工的需求,帮助员工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上的困难.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内容就是正式的思想教育,向员工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这些内容在今天仍然非常重要,仍然不可或缺.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员工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到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的影响,一些青年员工思想也发生了动摇,有的甚至坠入物质主义的深渊.同时,现代职场竞争压力增大,员工承受着强大的思想压力,如果不及时缓解这些压力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些都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及时将那些能够反映企业内外生存环境和员工思想动态的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中.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陈旧影响到了员工对这一工作的态度.(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落后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三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落后,成效不佳.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以理论说教为主,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通过讲事实、摆道理向员工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方法在特定时期是有效的,比如在信息相对封闭的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有更多的途径获得信息,通过理论说教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员工的个体意识增强、员工获得信息的途径增多,如果还仅仅通过理论说教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很难理想.一方面员工对理论说教方式接纳度比较低,对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另一方面理论说教方式效果不佳,不能收到双向沟通、充分交流的效果.因此,我国部分企业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落后的问题,方法的落后导致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思想政治工作的孤立化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工作孤立化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那么既然是做的关于人的思想的工作,就要和其他的能够影响员工思想动态的工作协调发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和员工培训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员工文体娱乐活动的开展等有效协调,才能起到综合的效果,全面了解、掌握,并引导员工的思想动态.但是,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当中,很多企业都是孤立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板一眼地开展工作,缺乏灵活性、变通性、开放性.这实际上不仅没有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性,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发挥,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三、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要提升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这一工作,加大对这一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的优良传统,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时代,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思想政治工作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员工神经紧绷、关系紧张,有的还出现劳资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克服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帮助员工排解心理上的负担,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会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企业从高层管理人员到最基层的工作人员都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二)以人为本 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要提升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还要积极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以人为本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地尊重人的价值、人的劳动的价值,关心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人为本已经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人和人的价值凸显.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有一支精干、高效的人力资源队伍.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在涉及员工切身利益,或者是影响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制定时吸纳员工参与,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员工的意见和态度,尽可能地考虑员工的利益.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发展参与式管理,员工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当中,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有效性,而且可以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主人翁精神.(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

要提升我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还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在内容方面,主要是与时俱进,将能够影响员工思想动态的新的理论、思想、知识等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之中.比如,除了传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外,还可以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等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除此之外,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员工心理健康知识等也要逐步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之中.在方法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也要与时俱进,克服传统的理论说教的困境,将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虚拟现实法等方法也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并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协调发展

要提升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还要克服思想政治工作孤立化的状态,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协调发展,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来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和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培训等相联系.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构建一套价值体系、行为规范等,以从心理上影响员工,对员工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促使员工自觉地将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实现二者的双赢.这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相同性.因此,要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员工培训都是为了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员工个人绩效的提升,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因此,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员工培训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员工业务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提升,打造优秀的员工队伍.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独特工作方法,也是我党的优势所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离开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政治保障,员工队伍的稳定就失去了根基,企业的发展就失去了根基.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同时,要克服思想政治工作的孤立化状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培训有效协调起来.思想政治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5

一、基于纳税人身份的纳税筹划

根据税法对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判定标准,企业可以利用“实际管理机构地标准”与“登记注册地标准”相结合的办法,按照企业所得税法中相关政策的要求,通过合理的设定纳税身份来实现减税的目的。

二、基于税前扣除项目的纳税筹划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法中明文规定,包括企业生产成本、税金、以及其它支出费用在内的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相关的合理支出,都应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项目予以税前列支。

(一)借款利息支出筹划

据税法规定:一是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应按实际数额扣除其向金融机构所借款项的利息支出;二是如果纳税人如果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非金融机构所借款项的利率不高于同类金融机构的同期借款利率则可以将借款利息扣除;三是如果纳税人注册资本中一半以上的数额都是从关联企业借来的,那么就不能在税前将这些款项的利息扣除(按规定同样适用于对外投资的借款)。由此可见,这对借款利息的筹划是很有必要的。

借款利息支出筹划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利息支出时要注意利息支出的合法性。首先应当取得合法的凭证;其次借款人项应于账内写明债权人的真实姓名和地址,这样利息支出才可以认定。

在向金融机构以外的借款时,利率如果超过金融机构相应的利息则不可以认定,因此应尽量向金融机构贷款。如果确实需要向非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参照同期金融机构借款利率,然后用其它的方式进行弥补。

(二)利用工资支出的税务筹划

在有关规定中,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资,可以扣除。

企业可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和基本社会保险费可以扣除。企业为员工或投资者缴纳的商业保险费用不得扣除(有关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除外)。

职工的福利费、职工的教育经费、工会的经费等,在税法规定的比例范围内给予扣除。

节税思路:第一、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筹划增列费用,减少名义工资收入。第二、利用住房公积金制度转化工资收入。

三、基于免税收入的纳税筹划

免税收入就是指针对那些权益性投资收益和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以及国债利息收入等特殊收入,所给予的所得税优惠。 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前,应做好投资项目的比较工作,科学估算项目的收益率,在同等收益率的情况下优先进行权益性投资和购买国债。同时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明确非营利性组织的营利性收入和非营利性收入,科学利用免税收入进行纳税筹划。

四、基于优惠税率进行的纳税筹划

在我国不管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不包括享受优惠税率政策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税率都是25%。 其中对小型微利的企业,税法采用了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数三个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纳税。

因此,现行企业在设立时,首先做好本企业的规模和人数的规划工作,如果规模较大,可划分为两个独立的纳税企业;其次要把握好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当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接近临界点时,可以采用加大扣除以及延缓收入等方法来降低税率。这样企业就可以实现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灵活应用,从而达到减税的目的。

五、基于产业优惠政策的纳税筹划

针对产业差异,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不同企业的税率差异,其中对从事国家规定的产业给予了很多优惠。

国家大力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所得税减按15%征收。

给予从事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和项目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产业优惠政策的与从事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的产业和项目产业相关优惠体系的有效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环保、安全生产以及节约能源的意识,从而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基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筹划

为了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和实现技术创新,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对从事技术革新的企业给予了相关的税收优惠条款,这就为企业做好纳税筹划工作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对于那可以进行技术转让的企业,一般可以减征,甚至免征其企业所得税。规定一般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不超过500万元的那部分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金额,免征其所得税,而对于超过500万元的那部分所得金额,减半征收其所得税。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在开发新技术产品以及在进行新工艺研发时的各项费用。

新技术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作为提高企业经济利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需要进行大量金额的投资,因此,相关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国家所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科学合理的进行纳税筹划。

七、基于安置特殊人员就业的纳税筹划

我国企业所得税税法中明确规定,对企业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将安置包括残疾人员在内的其他国家鼓励安置的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给予100%加计扣除。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适量招收一定比例的残疾人作为员工,在合适的岗位让其从事适应其身体状况的工作,这样不仅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而且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并能充分享受税收优惠,从而减轻税负。

总之,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以达到降低税负,合理避税,已经成为当前所得税纳税筹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我们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框架出发,结合具体环境因素,制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保证合理避税,降低企业税负。

参考文献:

[1]王继祥.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纳税筹划思路,财务与会计,

再议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6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税境和现行税法,遵循税收国际惯例,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的通过减轻税负、旨在实现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的谋划、对策与安排的理财活动。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纳税人义务最小化最终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一项财务管理工作。它要求企业相关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在真正把握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紧密联系国家的财务制度及会计准则,尽力挖掘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纳税筹划点,为企业节省每一笔可以节省的开销。由于新税法的颁布与实施,新旧税法的差异要求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二、纳税筹划的原则

1. 合法性原则

进行纳税筹划的前提是必须合法,纳税筹划行为必须和税收法律相关内在要求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所设计的筹划活动被税务征管部门认可,只有合法合规的纳税筹划才有持续性,才能得到国家税务机关的认可和接受,才能达到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否则会增加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甚至受到国家的严厉惩罚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 成本效益原则

在纳税筹划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以判断是否经济可行,并准确衡量筹划成本和筹划收益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筹划方案的两面性,使纳税实际支付额减少的同时,也必须考虑企业实施纳税方案的机会成本。只有在减少税收支出的收益大于其纳税筹划的成本时,该纳税筹划方案才是可取的。

3. 风险回避原则

纳税筹划必须坚持风险回避原则,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并建立有效机制防范风险。通过收集信息,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动情况、市场竞争状况、税务执法情况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做出风险预测,对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4. 适时调整原则

纳税筹划方案总是在一定的法律环境下,以一定的公司经营活动为背景制定的,具有明显针对性和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发生了变化,国家的有关税收法律也发生了变更,致使原来的纳税筹划方案已经过时,甚至与新的税收法律法规发生冲突。公司就必须要根据自身经营的变化及所处的税收法律环境的变更,不断地修订补充其纳税筹划方案,以确保公司长久地获得纳税筹划带来的收益。

三、新《企业所得税法》变革的主要内容

1. 将基本税率确定为25%

新的所得税法将对内、外资两种类型企业所得税率统一设为25%,使得各类企业承担相同税负,实现公平竞争。一是标准税率为25%;二是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税率为20%;三是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四是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适用于20%的预提税率。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标准税率为25%,但同时规定了许多优惠税率,这些都是税收筹划的重要空间。

2. 对纳税人范畴的变化

原适用于内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外商投资企业则是以总机构以及常设机构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新税法取消了现行内资税法以“独立核算”为标准来确定纳税人的规定,而是直接以“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也就是说主要是以法人作为标准来确定纳税人,这与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标准一致。企业所得税法以法人组织为纳税人,改变了以往内资企业所得税以独立核算的三个条件来判定纳税人标准的作法。“独立核算”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只适应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调动各方积极性的需要,而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该规定不利于税收征管的矛盾日益显现,以法人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己是顺理成章。

3. 统一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

新税法营造税负公平还体现在对税前扣除政策的统一上,即对原企业所得税制度下内外资企业不同的扣除办法予以统一。原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在费用扣除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如工资扣除实行计税工资制度或工效挂钩制度,广告费用每年能够扣除有限额规定等。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在费用扣除方面则主要实行据实扣除的标准。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制度,成本费用扣除方面又有新的变动,只要是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4. 转变了税收优惠的范围与方式

新《企业所得税法》保留了税收优惠的规定,但是优惠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将税收优惠定为“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蕴含着鼓励技术进步的国策。在优惠方式上,除了对特定产业实施的税收优惠外,无论哪个行业,只要是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员及国际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等企业经营行为都可以享受到加计扣除、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

四、新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的方法

1. 选择有利的组织形式

在企业的组织形式中,设立子公司还是分公司,对于企业的纳税金额有很大的影响。新所得税法统一以法人为单位纳税,不是独立法人主体的分支机构可以汇总缴纳所得税,也就是说,企业在设立分支机构时,设立的分公司可汇总纳税,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则要分别独立缴纳所得税。如果组建的公司在初期阶段处于亏损状态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组建分公司就更为有利,可以减轻总公司的税收负担。

2. 利用新税法对准予扣除项目的规定

(1)新税法取消了原税法中关于计税工资的规定,真实合法的工资支出可以直接全额扣除,但也不是可以无条件的随意列支,如果某企业某一纳税年度的工资支出远远超出了同行业的正常水平,税务机关就要进行纳税评估,如果评估的结果认定为“非合理支出”,税务机关有权进行纳税调整。

(2)公益性捐赠扣除条件放宽。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不予扣除。如果企业存在大量的纳税调整项目,年度利润总额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就不相同,有可能差距还很大。企业应进行正确的计算,准确把握扣除数额。

(3)研发费用扣除幅度增加。新税法取消了研发费用年增长幅度需超过10%这一限制条件,规定企业研发费用可以按其实际发生额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这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研发新产品,探索新领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支持科研开发,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

(4)广告费用等扣除方法有所调整。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由于业务宣传费与广告费性质相似,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的扣除合并在一起考虑的,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另外企业申报扣除的广告费支出应与赞助支出严格区分。纳税入申报扣除的广告费支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广告是通过经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的发票;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而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赞助支出不得扣除,这对于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出了新的方法。

3. 会计核算中纳税筹划的策略方法

(1)利用销售收入确认时间不同进行纳税筹划

企业的产品销售方式大体上有以下三种类型:现销方式,代销方式,预收货款方式。每种销售方式都有其收入确认的条件,企业通过对收入确认条件的控制,可以控制收入确认的时点。在进行所得税筹划时,企业应特别关注临近年终发生的销售业务,因为这类业务最容易对收入确认时点进行筹划。

(2)利用存货成本计价方法的不同进行纳税筹划

新税法规定,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应用,不允许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确认发出存货的成本。依据现行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任意一种计价方法。不同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的成本、利润总额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应交纳所得税款的多少也会有所不同。

(3)利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及年限的不同进行纳税筹划

固定资产折旧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等。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一致的,则分摊到各期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也存在差异,这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税负的大小。原税法规定固定资产只能采用年限平均法提取折旧,而新税法中则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这就给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提供了新的空间。

四、总结

再议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7

1.视同销售成本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视同销售收入相对应的成本费用。第4列“调减金额”取自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12行。

说明:因为视同销售收入是作为纳税调增项目出现的,所以与之相对应的视同销售成本就应该作为纳税调减项目处理。

2.工资、薪金支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准予扣除。由此可见,实际发生并合理是工资、薪金税前扣除的条件。

对合理的判断,主要从雇员实际提供的服务与报酬总额在数量上是否配比合理进行,凡是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常规而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都可以在税前据实扣除。否则不得税前扣除,需要作纳税调增。

对于实行工效挂钩工资的企业,其扣除金额应当是当年实际发生的部分而不是当年按核定的工资总额计提的部分。如果计提部分大于实际发生数,应作纳税调增。对于2008年实际发生的工资,如果动用了2007年的工资结余则可以纳税调减,道理很简单,因为2007年这部分工资已经进行了纳税调增,2008年实际发生时,这部分工资在会计上并没有计入成本费用,所以可相应调减。

另外,对于非执行工效挂钩的企业,还要注意实际发生并不等于实际支付。例如有的企业按照员工提供的劳务情况按规定计提了工资,但是由于近期财务困难,有一部分工资未能发放,这部分工资可否税前扣除呢?在实务中这个问题争议很大。个人认为,这部分工资可以税前扣除,因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一项费用是否可以税前扣除的原则是实际发生、合理、相关。同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这部分工资完全符合上述条件,没有支付并不等于没有实际发生,但这里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计提的工资必须是真实合理的。

3.职工福利费支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根据国税函〔2008〕264号文件规定,2008年发生的福利费支出,应该首先冲减应付福利费贷方余额,冲减完贷方余额后方可计入本年的成本费用,并不得超过允许税前扣除工资、薪金总额的14%,超过部分或没有冲减应付福利费贷方余额而直接计入本成本费用的部分都需要纳税调增。

对于纳税调减事项主要存在于实行工效挂钩工资的企业,如果2007年有工资结余,则2007年此部分工资结余需要作纳税调整,与之相对应的福利费也需要作纳税调增;如果2008年发放的工资动用了以前工资结余,则发生的福利费应该按包括工资结余在内的2008年实际发生的工资总额14%扣除,这样就有可能有部分福利费应作纳税调减。

4.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与福利费类似,如果2007年有工资结余,则与之相对应的应付职工教育经费也会作了纳税调增。如果2008年发放的工资动用了以前工资结余,则2008年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也可能有部分应作纳税调减。

另外,还要注意教育经费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没有时间的限制。

5.工会经费支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企业拨缴的职工工会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此费用扣除的条件是必须以向工会实际拨缴并取得工会专用收款收据,如果没有相应的合法凭证或扣缴比例超过2%则不得税前扣除,需要纳税调增。

与福利费类似,工效挂钩的企业也可能有部分工会经费需要作纳税调减。

6.业务招待费支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本项目的填报思路是首先用账载金额乘以60%,然后再将此乘积与销售(营业)收入的5‰去比较,若前者小于后者则此乘积可以全额扣除,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允许扣除金额为销售(营业)收入的5‰。调增金额为账载金额减去允许扣除的金额。

对于一般企业,销售(营业)收入取自附表一(1)第1行的“销售(营业)收入合计数额;金融企业取自附表一(2)第1行“营业收入”+第38行“按税法规定视同销售的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取自附表一(3)3行~7行合计。

7.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支出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本行第3列“调增金额”取自附表八《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纳税调整表》第7行“本年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纳税调整额”,调增额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一是本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中不符合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条件,按税收规定不允许扣除的支出(例如非广告性赞助支出);另一部分是符合扣除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超过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按照这种思路去填就很容易理解附表八第七行的计算公式。销售(营业)费用填报口径同上。

第4列“调减金额”取自附表八《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纳税调整表》第10行“本年扣除的以前结转额”。以前结转额可以在以后结转扣除,因此本实际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如果未达到销售(营业)收入15%,则差额可以在本扣除以前结转额,在附表三作纳税调减。

8.捐赠支出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08年5月12日起,对企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受灾地区的捐赠,允许在当年企业所得税前和当年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根据上述规定,捐赠支出的纳税调整思路是:首先判断发生的捐赠是否符合条件,不符合条件的捐赠应全额调增;对于符合条件的捐赠,如果包含对汶川地震灾区的捐赠等允许全额扣除的捐赠,则此部分捐赠可全额扣除,不受比例限制。对于其他符合条件的捐赠,再按利润总额的12%限额扣除,超过限额的部分作纳税调增。

9.利息支出

此项填报企业向非金融机构借款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需作纳税调整的部分。对于非关联方企业之间的借款利息,“调增金额”为实际支付借款利息超过根据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部分;关联方企业之间借款利息纳税调增包括两部分,一是超过税收规定的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比例部分的借款利息,二是符合税收规定的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比例的借款利息,超过根据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部分。具体规定参见《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

10.住房公积金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企业按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

本行调整的是企业超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11.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允许税前扣除,在此作纳税调增。

需要注意的是,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罚息)、罚款和诉讼费不属于罚金和罚款,是可以税前扣除的。

12.税收滞纳金

根据税法规定,税收滞纳金不允许税前扣除,在此作纳税调增。

13.赞助支出

“调增金额”填报本纳税实际发生的,且不符合税收规定的公益性捐赠范围的捐赠,包括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各种赞助支出。

广告性的赞助支出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规定处理,在第27行“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支出”中填报。

14.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

“调增金额”填报超标准缴纳的各种保险金额。调“调减金额”金额填报会计核算中未列入当期费用,按税收规定允许当期扣除的金额。

15.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企业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应作纳税调增。

“调减金额”填报会计核算中未列入当期费用,按税收规定允许当期扣除的金额。

16.与未实现融资收益相关在当期确认的财务费用

纳税人采取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时,按会计准则规定,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分期摊销冲减财务费用的金额。按《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企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由于会计上分期摊销冲减财务费用是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因此如果分期等额收款的话会存在前面冲减的财务费用多,后面冲减财务费用少。而根据税法的规定,确认收入应该是等额的,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暂时性差异,前期需要调减,后期需要调增。

17.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填报本纳税实际发生与取得收入无关的需要调增的支出。

18.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

根据税法规定,与不征税收入相对应的资产形成的费用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在此作纳税调增。

19.加计扣除

此项目是调减项目,“调减金额”取自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9行“加计扣除额合计”金额栏数据。本数据同时填入主表第20行。

根据附表五,加计扣除项目主要包括: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支付的工资;其他。

20.其他

填报会计与税收规定有差异,需要纳税调整的其他扣除类项目金额,如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应结转的存货成本、一般重组和特殊重组的相关扣除项目调整等。(摘自《中国税务报》)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财税[2005]94号)的规定,甲公司为职工个人购买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等,应在办理投保手续时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扣缴个人所得税。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的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受益对象,应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全部计入资产或当期费用,不应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补充养老保险。甲公司当年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200万元,未超过工资总额的4%,因此,除福利部门发放的补充养老保险20万元外,其他补充养老保险金应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中(假定计入的资产部分,因当年产品全部销售而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应当调减职工福利费=200-20=180(万元)。

要点三: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有新的限制规定

《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国税函[2009]3号文第三条明确,《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

等。

与原有规定相比,新规定更为详细、规范。值得注意的是,下列费用不属于职工福利费的列支范围:退休职工的费用;被辞退职工的补偿金;职工劳动保护费;职工在病假、生育假、探亲假期间领取到的补助;职工的学习费;职工的伙食补助费(包括职工在企业的午餐补助和出差期间的伙食补助)等。即国税函[2009]3号文所规定的职工福利费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职工福利”相比,范围大大缩小,企业发给员工的年货、过节费、节假日物资及组织员工旅游

支出等都不在此列。

《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准予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职工冬季取暖补贴等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6]673号)规定,企业职工冬季取暖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劳动保护费等支出,税法规定允许扣除。为防止企业以这些费用为名随意加大扣除费用,省级税务机关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上述费用税前扣除的最高限额,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假设甲公司所在省主管税务部门规定企业的扣除标准为:防暑降温费、冬季取暖费、劳动保护费每人每年最高扣除限额分别为600元,则甲公司支付的上述三项费用均在限额以内,可以在税前扣除。

要点四:职工福利费必须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

国税函[2009]3号文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有的企业在管理费项下设“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科目,这类企业应及时调整账册,将员工福利归集到“应付职工薪酬—职

工福利费”科目。

上一篇:今天我当家记事作文500字下一篇:结合中国梦谈谈你个人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