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教学反思

2024-08-19

《关雎》 教学反思(精选14篇)

《关雎》 教学反思 篇1

《关雎》教学反思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引导学生了解《诗经》、识记重点词句之后,我还重点讲解了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做到了讲解全面,重点突出。

不足之处:本诗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但是,由于只有一个课时的时间,我没有给学生朗读的机会和时间,这对于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课文不利,以后一定会注意这一块。

《关雎》 教学反思 篇2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 以及新课程标准中“诵读古代诗词, 要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相关要求。考虑到要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有自己的感受理解, 有交流也有收获, 我确定以“读”为主导, 带动学生学习。并将“读”的过程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层次, 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目标。同时,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分以下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了解《诗经》

1. 导语:

今天我们要追溯诗歌的源头, 去学习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感受它的魅力。

2.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要求学生阅读自己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和课文注释, 要求读完后能不看书回答。

二、学生自读

目标:正音、正字。 (多媒体显示重点字词:雎鸠荇菜窈窕寤寐好逑芼)

三、播放录音范读

目标:解题并感知节奏。

1. 解题。 (《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诗经》其他篇章多是如此。)

2. 感知节奏。 (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 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四、多向交流译读

目标:疏通文意, 初知大意。

1. 学生自己看注释, 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并将不理解的内容做标记。

2.学生质疑, 教师提示重点词语, 并串讲。

多媒体显示重点词句。 (在河之洲君子好逑左右流之寤寐求之思服琴瑟友之左右芼之钟鼓乐之)

3.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反复读读, 好好想想, 试着说说。 (提示: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五、以“情感”为基点, 指导品读、析读、诵读

目标:把握主人公情感脉络, 感知文意, 把握语气语调, 感知主人公形象。

1. 主人公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试一试, 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2. 不同的情感发生的地点是否一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否是现实的一幕?师生共同归纳概括:

河边———好 (爱慕)

家中———思 (痛苦)

梦中———友、乐 (高兴)

3. 依据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诗歌内容可分几层?根据诗歌层次完整地概括诗歌大意。

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写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 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爱慕与追求、苦闷与烦恼、欢聚与成亲的喜悦。

4. 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男主人公的认识。

学生讨论归纳: (情真意切、大胆执着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

5. 通过以上分析, 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 据此你认为诗歌的语气语调是否一成不变?如果有变化, 应该在什么地方发生变化?节奏、重音、语调应该是怎样的?

6. 同是表达喜悦, “友”、“乐”二字的轻重深浅是否相同?

归纳概括:

第一章:———平正、舒缓 (起句)

第二章:———稍显急迫 (求之不得、相思难眠)

第三章:———高兴;友 (轻读)

乐 (重读)

7. 指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诵读。

8. 指名学生个别诵读, 师生评议, 在找出优缺点的基础上反复读, 直到读出诗的情味。

六、设计问题探究阅读

目标:学习了解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体会它的表达效果。体会这首诗运用的重章叠句、双声、叠韵的表达方式及其效果。

1.“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讲解“比兴”手法)

2.阅读提示中还写道:“全诗琅琅上口, 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

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部分诗句的重复是否多余?有何作用? (因为这首诗运用了重章叠句、双声、叠韵等多种手法。以此来渲染气氛, 深化情感, 同时还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

七、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引领学生背诵

目标:巩固课堂内容, 背诵这首诗。

教师可这样检查背诵: (1) 背出起兴的诗句。 (2) 背出描写男子心理活动的诗句。

板书设计:

见物起兴:雎鸠———淑女

爱慕之心:流之———求之

相思之苦: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美好愿望:采之———友之

芼之———乐之

八、多媒体展示:拓展性阅读

目标:开拓视野, 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1.诵读《诗经·卫风·木瓜》, 并和《关雎》相对照, 体会其思想感情。

2.为这两首诗写一段简要的赏析文字。 (提示: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关雎》 教学反思 篇3

一、一些现状

1、翻开一些教案设计看到这些教案的目标设计,让我有些疑惑。教学目标(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是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和兴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是诗中出现的连绵词的读音和字形,学生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首古诗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其创作手法是有必要,但是这首古诗的教学,还应设定一个情感目标。至于这个情感目标如何设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2、今天,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体发育提前了,学生对社会的感知能力也提前了,他们对异性渴慕的心理发展更是提前了。因此,今天的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具备一些能力,更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做人,使其形成良好的正确的人生观,后者远比前者重要。那么,教学《诗经》的《关雎》,今天最该教什么给学生呢?

二、策略与对策

作为教师,就应该用好手中的教材和学生身边的事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不至误人子弟。教学《关雎》这冠于《诗经》之首的古代诗歌,就应该把这种纯洁高尚的爱情观灌输给当今的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这样才不失为教学行为的上上之策。

教学《诗经》的《关雎》,让学生了解《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和《关雎》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接下来就是重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一些正确的道理,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生1:应该是重点形容该女子的品性美。

师:其实啊,少年男子初遇女子时注意的往往是女子的形体美,通过交往后,这种注意才转向心灵美的,最后完全不在乎女子的形体美了。同学们赞同这种观点吗?那么文中为什么这样解释呢?(如果学生难以表达,老师可以直接叙述这点,另外可让学生谈谈体会或认识)

生2:赞同。这样解释是让我们不仅注意人的形体美,更应该注重人的心灵美。······

师:其实诗句中已经有一个词概括了这位女子的心灵美,这个词是?你能解释这个词吗?

生3:“淑女”:温和善良的女子。(可让学生再补充拓展)

师:大家为这位同学鼓掌!下面再请大家在诗中找找表现该女子是淑女的动词,并说说你的理解。

生4:“流”、“采”、“芼”。“流”是捞取的意思、“采”是采摘的意思、“芼”是挑选的意思。理解是······(这些动词表现这位淑女动作娴熟和劳动的用心,即她的动作由粗放到精细。由此看出这位女子是一位淑女,因此赢得文中男子的执着地追求。)

师:遇着这样一位漂亮的淑女,粗鲁的男子一般会怎样去追求?其结果会是怎样?请同学们谈一谈。

生5、6、7:······

师:诗中描绘的男子是怎样去追求这位淑女的?追求的结果怎样?

生8:先是思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再是行动——“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些追求的行为表现这位男子多才多艺、温文尔雅。结果追上这位淑女,两情相悦,终成眷属。

师:嗯,你真行。希望用你的慧眼去识别一位贤惠的窈窕淑女。下面我们应从这首诗中得到一些启示。请同学们从这位淑女和这位勇敢的男子身上谈谈各自所得的启示。

师:嗯,你们俩得到的启示很好。现在,我为大家做一个总结:一个女子要赢得一个多才多艺专情的男子有礼有节地追求,应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温和、聪慧、贤淑、有气质的女子。一个男子要赢得一位淑女的芳心,应该先让自己是一个多才多艺文明勇敢男子汉。这样结出的爱情果才硕大甜美持久。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早日成为这样的女子或男子。

师:请同学们朗诵这首永唱不衰的诗歌。

三、我的启示:

关雎 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背诵全诗。

3.正确的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重点:

掌握《诗经》中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 难点:

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对文本进行赏析。

一、出示目标 导入:都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看来不错。《关雎》作为《国风》的第一篇,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第一篇,便是写爱情的,古人将其放在三百篇之首,足见其价值之高。

二、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也称“诗”或“诗三百”,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这些诗歌又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宫廷音乐。颂是产生较早的古音乐。

2、3、自读课文,明确读音。雎鸠 窈窕 好逑 荇菜 寤寐 芼 结合文章注释,弄通全文。教师巡视点拨。

三、展示交流:

1、2、有感情的朗读,把握节奏。说说自己对于本诗的体悟感受。

四、点拨提升:

1、赋比兴:赋是铺陈直叙;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再引起所咏之词。讨论全诗用的“兴”的表现手法。

2、《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全诗始于兴,以雎鸠鸟的和鸣促发对“窈窕淑女”的思念,但是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看出暗喻男主人公想与女主人公结为夫妻。

3、这首诗富有音乐美,诗中的窈窕、参差、辗转等词不仅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而且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

五、拓展延伸:

四书: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诗经》六义: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六、作业反馈:

七、1、注音 出差 差劲 差别 参差

2、词类活用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3、诗经多采用——————的表现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即运用了-------的手法。

《关雎》教学设计 篇5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感情去体会诗歌。

2、感受诗中的劳动美。

3、学习《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教学步骤】

一、唱出情感(3分钟)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唱歌,唱爱“情歌”。我唱一句,你们能唱的跟着唱。“今夜我来到你的窗外,窗帘上的影子多么可爱,悄悄的爱你这么多年,从没有向你表白。”还有没有能唱其它歌的?“我宁愿你冷酷到底,”多么深情的男子,多么动情的诉说,让我们想起那盏悠悠地窗灯下,彷徨的影子,深情忧郁的眼晴,那双手合十默默祝福的心语。现代男人的情歌如此动人,故代男人的情歌又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倾诉男人相思的情歌《关睢》。

二、读出情味(9分钟)

1、是咱们男人的情歌,就让男同学先读。女同学听,找出他们读得不当的地方。

2、女同学举手发言。女同学如有不对的地方,男同学可以提出抗议。

教师点拨:

注意发音:

叠韵的字:窈窕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双声:参差、辗转、睢鸠的声母和声调相同。

还有叠字,关关。这些字的运用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⑴字音。

⑵节奏。

⑶情感。

⑷乐( )

好( )

寤寐( )。

(部分字是多音字,根据学生的理解,灵活处理,言之成理即可。)

3、刚才有的同学说要读出情感,本首诗的情感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齐读一遍,进一步理解诗的含义。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根据你的理解诗的含义应该是什么?

(学生大胆理解,言之成理即可;让学生学会掌握一节,便能理解全诗的方法。)

4、点拨:读诗时应把握情感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在诗中选一个字来概括。

(教师引导点拨以下词言的含义。在河边时之。家中之。梦中之。好为爱慕也、思为思念也、乐为欢喜也。)

5、生自由读准备范读。

6、生范读(3人)。

7、生评:看谁读得最好。

8、教师:听你们读,我也抑制不住读诗的情感,让我也读一下好吗?(范读)

三、读出画面(10分钟)

1、师:我读着读着,在我脑海里,浮现美女俊男的形象,你们有吗?他在干什么?是男的在采荇菜,还是女的,还是男女,还是别人在采?

2、好,先让我们读一遍以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完成题单2题。

3、师:提示学生从几个画面入手。分别理解三次不同的含义。

如果是女的采荇,反复咏叹的是姑娘采荇的优美身姿。让小伙子难以忘怀。

如果采荇的是男的,在采荇时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荇菜左右流去,采摘困难,美丽的姑娘求起来也很困难。

男男女女的在河里采荇菜。男的为了讨好女的,有意跑到女的身旁,一会在左面采,一会在右面采。

4、相见时,采荇菜吗?

四、读出艺术(8分钟)

讲比兴:

同学们想知道:谁在采荇菜,我们可以从《诗经》的艺术手法中得出答案。《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这首诗用的主要是“比、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不说想说的,而是由先写其它的,用事物的特征,或事物事件之间的联系,来引出。如: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再绿的时候;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聪明的你诰诉我,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不过作者想说的只是相反的方面。)

山不转水转,天不转云转,地不转人转;朋友,事不和气心可以和气嘛。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百川东到海,红日复西归,须学梅傲雪,只求花报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飞鸟回巢,浮云归穴,夕阳西下,可怜的我今是何处息?

1、找比兴句子。

2、我们一起来说说第一层的大致意思。睢鸠鸟儿,河里关关的叫着。那采荇的姑娘,美丽而善良,要是能成为我的配偶该有多好啊!

3、点拨:采荇菜和追姑娘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

也许有人认为姑娘采荇难,小伙子追姑娘难,也许有人认为小伙子从采荇的劳动中发现采荇和追姑娘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看别人采荇想出的道理也不得而知。

4、总之在采荇的动作中能流出姑娘优美的身姿、勤劳的性格;小伙子细心呵护。还让我们想起姑娘不理他,一会从左一会从右靠近,那烦人的情态。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女孩子害羞的双眸,微微的红晕。

五、自主创作(10分钟)

运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

《关雎》公开课教学实录 篇6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把握诗的情感变化。

2、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比兴手法、重章叠句。

3、积累古诗中的文言词语及相关文学常识。

4、解读君子、淑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对心中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

【教学重点】

多种方式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课前放吟诵版《关雎》

1、以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导入

有一天,孔子独自一人站在庭中,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叫住儿子问:“你学诗了吗?”孔鲤回答,“没有呀。”孔子便教导他:“不学诗,无以言。”于是,孔鲤回去就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独自一人站在庭中,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又叫住儿子问:“你学礼了吗?”孔鲤回答,“没有。”孔子便说:“不学礼,无以立。”于是,孔鲤回去就学礼。

“诗”就是《诗经》,意思就是说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学诗可以提高文化修养,满腹珠玑才能够谈吐如云;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孔子还说过一个地方的人如果温柔敦厚(待人温和宽厚),那便是《诗经》教育的结果。

可见孔子对《诗经》的推崇。

2、介绍《诗经》及其地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间的社会生活。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大铃)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诗经》分为“风”(大多为民间歌谣)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雅”(多为贵族文人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尤其“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处境及思想意识、审美观念,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关雎》被冠于诗经之首。

有同学问老师,这首关雎的作者是谁、淑女是谁,很遗憾他们的姓名已经无法考证。还有同学问老师这首诗为什么叫《关雎》,《诗经》作品的题目是作者或编者在《诗经》成书时,统一给添加上的,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提醒学生关注注释)

所以这首诗是讲什么的?——爱情(生答)

对,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很美的爱情诗。

3、朗读,感知音乐美

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带着感情去朗读,更能快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1、读准字音

2分钟的时间自由读,借助注释,给陌生字词标注音节,并尝试理解诗歌意思。

由一位同学试读。

注意窈窕、荇菜、好逑、钟鼓乐(使动用法)之

2、读准节奏(四言诗怎么读)

二二拍,两个音节一顿,尾音稍微延长一点,这样读诗的韵味儿就出来了。

生齐读。如果读得不好,师就示范读第一句,齐读第二遍,读出韵味。

2、问:读过之后,我们发现《关雎》的语言有何特点?

预设:1、句式一致,“窈窕淑女”和“参差荇菜,左右...之”都反复出现。

——引出重章叠句

这是诗经常用的一种手法,叫作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PPT)

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汉乐府民歌里出现过这种手法。《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夜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贱贱。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问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当时我们说这种手法叫作复沓,在《诗经》里叫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经非常重要的手法,我们看早读读过的《蒹葭》、《式微》、《子衿》里都有重章叠句。

好处: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关雎》两种版本的注释比较思考 篇7

篇名注释

语文版中为:选自《诗经·周南》。周南, 诗经“国风”之一。后人认为所收大抵为今陕西、河南、湖北之交的民歌, 颂扬周德文化及南方。人教版为: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 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 是各地的歌谣。

两个版本教材的注释各有侧重。语文版侧重于帮助学生理解《关雎》的出处《诗经·周南》, 让学生明白“周南”是诗经“国风”之一, 但是“颂扬周德文化及南方”这一句话令人费解。人教版的注释使学生对《诗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但这样的注释放在《诗经》中任何一首诗歌下都可以。学生对注释最大的疑惑是:“周南”是什么?因此, 笔者认为,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 注释应把这两个版本的注释糅合到一起, 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 可以这样作注: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 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 是各地的歌谣。周南, 诗经“国风”之一, 即周公统治下的南方 (今洛阳以南直到湖北) 的民歌。

“关关”注释

语文版中为:雎鸠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人教版仅仅把它解释为拟声词。根据 《毛传》:“关关”, “和声也”;《古代汉语》中对其的解释是“鸟的和鸣声”。再考虑“兴”手法的运用, 即由“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的歌咏, 语文版对“关关”的解释显得准确些, 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诗经》“兴”的手法。

“窈窕”注释

语文版注为“美好的样子”。人教版注为“文静美好的样子”。两种解释范围不同, 不用说只有其一是准确的。《说文解字》释“窈”:深远也;窕:深肆极也。《毛传》注:“窈窕, 幽闲也。”以“幽”释“窈”, 以“闲”释“窕”, 合起来即幽雅闲静的意思。王力的弟子向熹在《诗经辞典》中就将其注释为:窈窕, 原解为幽闲也, 即今天所说的体态轻盈、柔美多姿的样子。因此, “窈窕”注为“文静美好的样子”似乎更合适些。这里的“美好”有“幽雅”之意, 不仅指“体态轻盈、柔美多姿”, 还应包括诸多能给人带来视觉上、心理上美好感觉的因素。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窈窕”即苗条还是有些差别的。

“淑女”注释

语文版有注而人教版无注。虽然现代汉语还在频繁地使用这个词, 但其意义显然已非《关雎》中的“淑女”了, 解释一下似应必要。

“思服”注释

两个版本都解释为“思念”。不同的是, 语文版还对“服”作了解释:“服, 想。”而人教版却没作解释, 让学生以为“思服”是同义词合用, 二字均为“思念”的意思, 或者以为“服”只是一个语气助词, 就像学过的《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中的“取”一样。而实际上, 据《毛传》:“思”是语助词;服, “思之也”。看来, 还是解释一下“服”字为好。

“悠哉游哉”注释

语文版有注而人教版无注。《关雎》 此句中的“悠”是思念的意思, 但是学生根据阅读经验以及头脑中储存的现代汉语中“悠”的意思, 比如悠久、悠长、悠闲、悠然中的“悠”, 都无法把此处的“悠”理解为“思念”, 所以这处注释也有必要加上。

《诗经?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篇8

【关键词】《关雎》 称谓 器乐 表现手法

《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首篇,关于它的解释,历来说法很多。对各家观点加以认真梳理,不难发现,每一种观点都有它的可证之处,然而从做诗歌到完成这一阶段来说,或许它并不复杂,只是后人在解读的过程中,在无意识之间掺杂了很多别的因素,导致了各种观点的存在。但实际上这就是一首反映爱情婚姻观念的诗篇,只是它的对象不是普通的男女,而是贵族阶层,是奴隶主贵族阶级所追求的理想婚姻,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可论证这是一首爱情诗,此外通过里面描写的对象和物象也可论证这是一篇描写贵族阶层追求爱情的诗篇。

一、从诗歌的表现手法上论证

《关雎》和现代情歌在表现手法上极其相似。现代歌词在结构上讲求反复,语言上要求简练,用词上注重和韵,意境上追求含蓄,都是为了抒情的需要。再来看看《关雎》,全诗五章,每章四句,每句四字,就把一个美好动人的爱情故事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读者,可谓惜墨如金。双声叠韵词"关关,窈窕,雎鸠,参差"等的运用,使诗歌节奏明快和谐,富于音乐感,读来琅琅上口,顺畅自如,非常符合诗歌便于抒情传唱的特点。反复吟咏的诗歌句式,使情感跌宕反复。此外,诗中意象"水","雎鸠"的创造,更使诗歌富有传情性。

全诗五章可分三层来理解,第一章为第一层,描写青年男子听到鸟呜,看到河州中采荇菜的美丽女子顿生爱慕之情。二,三章为第二层,写青年男子努力追求所爱的姑娘,但"求之不得",于是陷人了痛苦的冥思苦想之中,"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最后两章为第三层,诗歌并未延续上一章的沉重心情,而是笔锋一转,以欢快的调子来写这位男子幻想以弹琴鼓瑟的方式向姑娘倾吐爱慕之意,以敲锣打鼓的方式迎娶新娘的场面。这样写既能衬托出女子的美丽娴淑,又能表现出男子有情有礼的君子风度,全诗充满顿挫醇和之美,可见《关雎》乃为一首爱情诗,它表达了一位贵族青年爱慕并追求一位美丽贤淑女子的过程。

二、从君子和淑女的称谓论证

《关雎》对于它所歌咏的对象“淑女” ,“君子”。这个淑女,君子是指怎样身份的人呢?“君子”一词常见于《尚书》,是对贵族的通称。如“君子所,居无逸”,“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在《说文解字》“ 君”的词条是“君,尊也。从尹口。”段玉裁注的《说文解字》中进一步解释,“ 君,治也”。有用口来“ 发号” 之意。在王筠的《说文句读》中认为“发号故从口”,都是在指“君”有发号施令的权利,也证明了“君”高人一等的显赫地位。可见,君的本义应是指有较高地位之人。《说文解字》中“窈,深远也”,“ 窕,深肆极也”。段玉裁注的《说文解字》认为毛诗“窈窕,幽闲也”,是“ 以幽释窈,以闲释窕”,“ 远”“ 幽” 都是认为“ 窈”为“ 深”的含义,即深沉而不显露。孔颖达在注“ 窈窕”时,也认为是“淑女所居之处。”综于此,《关雎》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可以大抵认定为贵族阶层的代表,故《关雎》也应是一首反映贵族青年男女爱情的恋歌。

此外,在写”君子”追求”淑女”时,我们能看到的只是男子“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情态。这样的情态既真切地表现出男子对女子的深厚真挚的爱意,又不显得激烈和冲动。没有狂热誓言,没有火山爆发般的热烈,却有溪水潺潺般的温柔,显得平和而有分寸,体现出一种自我克制、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即《毛诗序》 所谓 “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诗经时代正处于礼乐文化的建立兴盛期,礼在当时处于统治地位。当《关雎》中的君子求淑女而不得后,在“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后,“君子”能够以礼节情,这样的情欲最后诉诸于钟鼓和琴瑟,而没有逾越礼仪之外,而能达到这种要求的也只有有德有道的君子和坚贞的淑女相配。

三、从钟鼓和琴瑟的礼制论证

《关雎》歌咏淑女以配君子,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这琴瑟和钟鼓,用以优待淑女,就牵涉到古时奏弹这乐器的一个礼制问题。琴瑟,钟鼓弹奏不易,欣赏亦难,因为据史料的记载“礼不下庶人”,琴瑟和钟鼓都并非是一般民间所用的乐器。鉴于此,也可以认为《关雎》是一首贵族婚礼歌。并且由于受到当时生产力和阶级的影响,琴瑟和钟鼓通常而言出现在的场合都是士大夫,诸侯,天子的家里,并且这还象征着一种荣耀,并且会十分珍惜,有的还会在器上镌铭,以记其事,子孙都将其视为宝。

钟鼓,琴瑟与礼制相关。何楷说过“琴瑟,常御之乐也故。《鹿鸣》燕群臣则曰:鼓瑟鼓琴,钟鼓,至大之乐也。故《彤弓》飨诸侯则曰:“钟鼓既设,盖燕礼小而飨礼大,所用之乐亦从以异也。”就是说这乐器用于燕礼、飨礼之时,为庙堂之乐。从这样寓有一定的政治性的生活内涵中,可以理解这“君子 ”及 “淑女 ”身份是不寻常了。这“君子”的政治地位可以说是一位显赫的奴隶主贵族吧,这样看来,那么君子和淑女就不会是当时普通的农村青年男女,而是指贵族男女之间的爱情。

【参考文献】

[1] 刘绪义《<诗经>心得》,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2]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2007年版。

[3] 元江《风》类诗经新解,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 武振玉《诗经对解》类诗经新解,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5] 吴晓峰《<周南·关雎>释义新解》,《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2期。

[6] 刘操南《<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杭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25卷第1期

[7]骆礼刚《<诗经·关雎>篇主旨再认识》,《贵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18卷第4期

诗经关雎课件 篇9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解析:

关雎说课稿 篇10

一、内容:今天我讲的是《关雎》。这是本单元诵读欣赏的内容,而《诗经关雎和蒹葭》是最能代表我国诗歌源头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是了解诗歌起源,《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地位;读准字音;理解大意;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理智把握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诗歌起源,《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二、方法: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现状和学校五步教学法的要求,我决定设计四大板块,即诗经相关知识介绍、诗经朗读、诗经理解翻译、诗经画面想象,为了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情景教学法,首先用十堰市吕家河关关雎鸠民歌导入,创造一定的诗经学习氛围,接着介绍尹吉甫(诗经采风官)的贡献,用诗经文化熏陶学生,为学习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用ppt给学生介绍雎鸠鸟和荇菜等知识,介绍了诗经六义等知识。

(2)反复咏叹教学法:我采用了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诵和学生试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雎鸠的内容,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法,如运用小组讨论五个画面,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归纳总结雎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等,都取得一定的效果。

(4)现场作业法: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一些作业练习,让学生填空、解答、朗读,让学生思考问题,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我按照四大板块内容,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5~8分钟)用吕家河民歌雎鸠的情境导入,其意图是用家乡的观念激 1 发学生学习诗经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组织朗读:(15分钟)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组织朗读,我采用多种方法组织学生朗读,让学生分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诵和学生试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雎鸠的内容,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意和情感(20分):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深入领会文中思想情感,我在组织学生逐节翻译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其画面意境,把握主人公感情变化线索,领会主人公“君子”和“窈窕淑女”的美好感情。这是教学重难点,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主人公的理智思维在现实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归纳诗歌特色(5分钟):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幻灯片,帮助学生品读全诗,探究特色,让学生对照五个小节的异同,找出了托物起兴;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四言咏叹的艺术特色,让学生领会诗经的美妙。在结束时,我让全班激情背诵全文内容,让学生对诗歌回味无穷。

5、板书设计:

我主要是利用ppt来展示课文的重点,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做到和教学内容同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重点页面有四个画面图“雎鸠和鸣图、少女采荇图、长夜难眠图、琴瑟友好图、钟鼓爱慕图 ”和“四个美点”(语言美、人物美、意境美、情感美)

6.布置作业。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1)整理笔记:(2)在网络上搜寻同步作业。

关雎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关雎》是《诗经》的首篇,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所选诗文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理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关雎》描写了一个男子对心爱姑娘思念和追求的过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深处求而不得的焦虑和即便如此仍然对爱情不懈追求的朝气,可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二、说学情

《关雎》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诗经》,尽管诗歌中有些诗句学生已经耳熟能详,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这首诗并非易事。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初中学习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并有了朦胧的情感体验。因此对于学习《关雎》这首爱情诗,想象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和追求,理解其中的爱情生活,已经具有一定的心理基础和阅读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学情并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对阅读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以及“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等若干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2.通过抓取关键词语,分析诗中“淑女”“君子”的人物形象。3.感受古代人民对于真挚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2.分析“淑女”“君子”人物形象。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的学情,我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情境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二)问题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对材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说学法

正所谓“教学相长”,合适的教法使教师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法如下:

(一)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心到、手到”,抓住诗中关键词语。

(二)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三)朗读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受诗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和韵律之美。

六、说教学过程(1课时)第一环节:学习新知,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第24课《诗经》两首。在学习开始之前,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因全集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 按用途和音乐分 “风 ”、“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相信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四书五经”,《诗经》便是“五经”之一(请学生回忆“五经”名称),并被称为“五经之首,文学之源”。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则是居于《诗经》之首的《关雎》。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导入应该做到和课文内容紧紧联系。《关雎》的学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在语文课上接触《诗经》,所以导入环节就从《诗经》相关文学常识入手。在了解新知的过程中插入旧知复习,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并导入学习内容。

第二环节:疏通字词,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读要把握节奏,字正腔圆)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好逑(hǎo qiú):配偶。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荇菜(xì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芼(mào):挑选。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发现诗中易误读的字音,并勾画出来。(生自由朗读,标注。)

1:“窈窕”是两个三声连读,第一个字“窈”变调,读得近于二声。2:“芼”比较生僻,应着重记住读音和字意。

3:“钟鼓乐(lè)之”不能读成“钟鼓乐(yuè)之”。“乐”在这里意思是“使她快乐”,为使动用法。4:“君子好逑”读 “(hǎo)”而不读 “好(hào)”,“好”在这里是形容词“美好,适宜”的意思,而不是动词“喜欢”的意思。

(二)教师指导诗歌朗读节奏,并范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通过刚刚自己反复朗读,并听了老师的范读之后,同学们觉得《关雎》这首诗读起来是怎样的?(请学生回答)

答: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中有许多重复的句子,好记好背等。

师:在《诗经》当中,诗歌的形式基本都是四言诗,四句独立成章。当然也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同学们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原因是因为二节拍的四言句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诗中有许多相似的句子,这是《诗经》中极具特色的“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重章叠句”是指一首诗的各章,句数相等,且语言几乎相同,只是在中间变动另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重章叠句”的运用,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听配乐配画朗读,并指名学生进行朗读

师:读了全诗,相信同学们对于《关雎》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已经有了了解。请同学用简洁的语句为我们概括一下(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例:

设计意图:在诗歌教学当中,朗读诵读是主要的任务之一。既能培养学生对于古代诗歌韵律之美的感受能力,也能够为之后分析诗歌细节打下基础。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听配乐朗读、指名朗读的过程,让学生逐渐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把握情感基调。

第三环节:抓取字词,解析人物

(一)1.师:我们首先来看看,男子是在哪里恋上女子的?请同学们在诗中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

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伴随着雎鸠鸟的鸣唱,河边花草丛生。“参差荇菜”,荇菜在清澈的河水中漂流,水中还有游鱼不时窜过。河州之美如在眼前。

2.师:为何这首情诗要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文学常识补充讨论、交流。

多媒体展示:《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教师小结:雎鸠鸟是一种传说中的永生相伴的一种水鸟,而“关关”则是这种水鸟雌雄双鸟相对啼鸣的声响,是它们在春天求偶。

(二)师:那“在河之洲”,男子恋上了怎样的女子呢?请同学们在诗中找一找相关词语并勾画出来。

答:首先,诗歌描写这位女子用了“窈窕”,说明女子文静、美丽,“淑”说明女子不光外表优秀,内心也很美丽。其次,诗歌描写女子采摘荇菜的过程用了三个动词“流(捞取)”、“采(摘)”、“芼(挑选)”。从捞取到采摘再到挑选,一个动作比一个动作精细,这也说明女子做事非常认真、细致,定是位勤劳能干的女子。

师:请根据刚才其他同学的回答和老师的补充,总结出《关雎》中女子的形象特点。(秀外慧中、勤劳能干、对待爱情理智慎重等等)

(三)师:请同学根据刚刚老师引导大家分析女子形象所使用到的方法,自己分析总结出男子的形象特点。(学生自主讨论、分析)

答:执着、懂得尊重、才子...设计意图: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凭借文本本身来进行解读。以关键词语为中心,分析、勾勒人物形象,并以此为基础探究诗歌主题,这是语文文本解读的魅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到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

第四环节:关于爱情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为何男子会对女子如此执着?那么最后这位男子有没有追求成功呢?为什么?(学生自行发言)

师: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教师小结:因为诗中女子自己秀外慧中,勤劳能干,“君子好逑”,非常优秀,所以男子才会为了她“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诗中这位男子对于追求自己爱慕的女子执着不放弃,并且懂得尊重女子,还会弹琴鼓瑟、敲击钟鼓,是个非常有魅力的男子。这才是“旗鼓相当”的爱情。什么样的人值得你去爱慕,你又怎样获取恋爱的资格,《关雎》以诗歌的方式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古老却又正确的标准,这首《关雎》也可以说是对“君子”“淑女”内涵的诗化表达。

设计意图:以人物形象为基础,探讨《关雎》中的爱情观,实现它走进语文课本中的教学价值。不是一般地“让学生去恋爱”,而是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教学中,不必一味回避“爱情”,反而要借助优秀诗歌来正确引导。这就是具有永恒价值的诗歌的魅力。

第五环节:小练笔

小组合作,将《关雎》译为现代诗,要求语言流畅,符合诗意(押韵更好)。例:雎鸠鸟在河州之上声声鸣唱着:关关—关关。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是君子爱慕的好配偶。水荇菜长长短短,她在船的两边顺流而采。文静美丽的好姑娘啊,让我日日夜夜想要与你相见。不能相见的时候,我便日日夜夜不停歇地思念着你。这思念绵长,让我翻来覆去无法入睡。水荇菜长长短短,忽左忽右采摘到筐里。

文静美丽的好姑娘啊,我愿弹琴鼓瑟表白我对她的喜爱。水荇菜长长短短,忽左忽右地进行挑选。

《关雎》改写 篇1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漫步于湖畔,传来“关关...”的和鸣声,两只雎鸠彼此依偎着,双眸深情似海,连风都温柔了许多。

直至我遇见你,才明白了什么是怦然心动。

“这个人真好,好到我觉得这一生突然就有了寄托和希冀。想娶她生子,看她长命百岁,万事顺遂。”

星河万顷都是你的见面礼,所以我想走向你,暮色千里皆是我的回礼。

你眼眸蕴藏星辰大海,顺水挑拣菜,眼中尽是温柔,你是道光,我愿成为追光者。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心潮澎湃,星辰闪烁,云朵温柔。想夏天带你看海,秋天一起数落叶,在华灯初上的傍晚看星星眨眼,只要和你在一起,余生如何荒度我都觉浪漫。

我多想把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给你,却发现世界上最美好的是你。我在等,在等着你十里红妆,明媒正娶,跟你两人三餐四季柴米油盐。

我好想对你说,喜之郎的果冻真的很好吃,,欢乐的听多了真的会欢乐,,你会不会发现这是首藏头诗?

关雎原文及赏析 篇13

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d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关雎诗经吟诵 篇14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第一句中摘取来的。《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②周南:“周南”都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诗歌。

《关雎》是一首情歌,写一个贵族男子爱上了一个采荇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想和她结婚。

③关关:象声词,鸟的啼叫声。

④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形容它们的融洽。

⑤好逑:等于说“佳偶”。逑:配偶。

⑥参差荇菜:长短不齐的荇菜。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⑦寤:醒着。寐:睡着了。

⑧思服:思念。服:想。

⑨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表达对她的爱慕。

⑩芼:摸,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上一篇:班干部生活委员竞选稿下一篇:回顾历史勇担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