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经验总结(精选9篇)
名中医经验总结 篇1
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的体会
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的体会
郓城县中医医院
我在山东首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和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期间曾有幸跟随多名名中医专家抄方诊病,期间所闻所见确有明确疗效的临证医案,让我自此对中医药的神奇疗效有了直观、深刻的印象。对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传承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现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同道参考。
一、传承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艰巨的工作,提炼总结出宝贵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继承者需要具备几个基本素质:
1、要有较好的中医经典功底,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医,才会有攻坚破难的坚定意志。
2、要有较为深厚的人文科学底蕴。我的临床启蒙老师吴德俭先生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吴德俭传承工作室启动仪式上说:“人文情怀是名医身上的重要品格,与医术相比,它不只是医德的体现,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显露的是人文素养、品格修行融于专业技术后的综合表现。他以仁爱、友善为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关爱病人,尊重病人,开导病人,富于同情心,追求人性化”。
3、谦逊好学,善于沟通和交流也是传承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专家宝贵经验的形成与发展,非一朝一夕,要全面总结,必须与可能影响专家经验形成的学者和能够
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的体会
领悟其辨证思维的同门等进行充足的沟通与交流,才能最大限度的立足现有资源,整理挖掘专家经验。
二、继承有渊源,学术有流派
名中医效若桴鼓的临证经验,往往是几代中医先贤宝贵经验的结晶,从学术流派着手,深入的钻研与名中医有学术渊源的中医前辈先贤的学术著作,寻觅其学术思想的传承脉络,对加深理解名中医临证遣方的深意,领会名中医家传或师传学术思想的精髓有重要的价值。云南名医吴佩衡善用附子著称,人誉 “吴附子”,其门人众多,观其脉案,多“注重阳气,擅用附子”,乃火神派一脉相承。我的第二位临床启蒙老师全国名中医丁书文先生,诊治心系疾病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创立了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心系疾病的理论体系,2009年我在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期间跟随丁老抄方,每见丁老先生重用黄芩、黄柏等药物治疗心系疾病,其研究生、硕士生、博士后研究生数人遣方用药也宗先生“热毒 ”论,擅用清热解毒药物,可见其学术经验的继承离不开研究学术思想的最初创立者的临证经验,博及其源,辨清学术流派,方能更好的继承。
三、临证需要勤跟师
纵观古今名中医成长的道路,早临证,多临床都是不可缺少的成才途径。
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的体会
同样,名中医经验的总结也离不开形影不离的跟师抄方侍诊。名中医许多宝贵经验的沉淀升华,都与临证实践息息相关,许多独特的学术思想本身就来自于长期细致入微的临证思考和反复的疗效观察,而期间隐藏的智慧火花和辨证施治技巧,非耳濡目染不能用心体会。“望、闻、问、切”各有侧重,辨证施治暗藏技巧,或侧重于舌诊(舌下络脉)辨瘀血程度的轻重,或详于脉诊辨虚实,或侧重于腹诊辨“药证”,这些宝贵的独特的经验,非躬身亲历,不能领略其中的奥秘。当代经方家黄煌教授,对腹诊有独到经验,诊治病人十分重视腹诊,我曾在南京培训学习,登门求教,对其重视“药证”和“腹诊”的独到临床经验和临床疗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勤学善问勿存疑
名中医临证诊务繁忙,不少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都诊务繁忙,无暇讲授临床经验,也有些名中医看重学生的 “悟性”,我在跟随多名名老中医实践过程中,体会过分强调继承人的“悟性”并不可取,独特的学术经验所蕴含的辨证思维方式,非名师点拨不能拨开迷雾,著名中医药学家裘沛然教授认为临证诊病需“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认为把握疾病的本质,不能局限于病人的局部症状表现,而应该按照病人的心理、体质等综合因素整体的分析病情,这些隐藏于名中医专家脑海中的辨证思维智慧,非继承者一朝一夕所能能领会,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的体会
与名中医的人文素养、渊博知识密切相关,这时候继承者应该在临证期间或临证后及时向名中医求教,及时的将自己的疑惑和盘托出,或许有些问题因继承者认识的局限性略显幼稚,但经名中医高屋建瓴的点拨后却能尽快提高认识,更好的把握名中医的学术思想脉络;另一方面,部分继承者有深度的提问,或许蕴含着连名中医本人都未曾思考过的辨证思维层面,思想经过碰撞和交流,对名中医本人学术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都将大有裨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学相长方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前进,当前名中医的经验传承已开展博士生和博士后招生工作,我在在短短6年的临证跟师期间撰写出了有高水平的学术经验总结论文,继承者勤学善问更是不可缺少的。
五、熟读经典助解惑
熟读中医经典是中医入门的捷径,我师曹晓岚教授曾云“秀才学医,罩里捉鸡”,熟读中医经典在古代是中医学徒登堂入室必须经历的阶段。当代名中医药学家何任教授认为“学好中医经典,是继承创新的基本功”,他体会“温习重读,每读一次,肯定有一次的收获”。可见中医经典在经验继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掌握名中医的学术思想需要经典,其遣方用药也要溯本求源,考证出处,才能继承好名中医的学术和处方用药的精髓。黄煌教授临证善用经方,其撰写的《张仲景 50 味药证》一书,以《神农本草经》为本源,考
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的体会
证《伤寒》、《金匮》之用法,结合自己长期的临证经验,扩大了经方诊治现代病的治疗范围。全国名医张珍玉教授主张学习经典著作时要先通读原文,少年从父学医时,即背过《内经》、《难经 》、《伤寒论 》的等重要条文。我跟师临证和拜读名家医案过程中也体会到,经方治病,药少力宏,每有疑惑,重读《内经》、《伤寒杂病论》,每有豁然开朗之感。
六、医案亲录时总结
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的过程中,医案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详细的记载乃至再现名中医诊病的过程,而单纯拜读医案和继承者躬亲录医案,我体会二者的受益是深浅有别的。亲录医案,或重抄老师脉案,或老师口授笔录,此时医案所记载的方药,是有生命的,病人鲜活的临床症状和老师临证诊病的“望闻问切”动态过程都鲜活的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整个辨证施治的过程在学生的笔尖下记载下来,学生对医案所蕴含的学术思想和病人疾病的本质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即使后来随着继承者学识的增长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名中医的学术经验总结得以再提高和再创新,亲录医案给继承人所带来的启示也更能激发智慧的火花。我在初学时跟随名中医专家所记录的抄方医案,至今保存在身边,每每翻看,当时医家诊病的音容笑貌即在面前浮现,某些特殊病人当时的临床症状乃至说过的话,仍能历历在目,可见亲录医案的重要性。
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的体会
七、借助数理统计法
名中医专家的经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其形成与发展往往是几代人殚精 竭虑、反复临床实践的结果,其间蕴藏着海量的辨证经验、学术思想以及相互作用的关联信息,用传统的人脑记忆和文本记述方式去储存这些数据信息,用“口传心悟”的传统总结方法发掘其潜在的宝贵经验,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其局限性和劣势也日趋明显。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名中医经验总结,有可能发现蕴藏在大量临证实践之中,连专家本人都未曾发现的宝贵诊疗经验,我在继承导师山东名老名中医曹晓兰教授学术经验的过程中,通过借助统计学数理统计方法,挖掘出曹晓岚老师日常临证治疗中风病常用的对药 15 对,验之临床,药证相符,从而丰富了曹晓岚老师的学术思想,可见现代统计学方法在名医经验传承过程中具有一定价值,但数理统计得出的结果,仍缺乏严谨性,应建立在和名中医深度交流、反复讨论、并验之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具有更多的指导意义。
名中医经验总结 篇2
关键词:不孕症,学术思想,经验总结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 很多妇女推迟婚龄、育龄, 导致生育功能逐渐降低。近几年, 我国不孕症患者逐渐上升, 使得人们对不孕症的治疗有着比较紧迫的需求。临床一般使用西药治疗不孕症, 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药物副作用比较大, 患者往往在长期服药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不利于治疗质量的提高。随着中医的发展, 人们在继承和创新名老中医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中医特色, 提出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技能操作的学术思想, 应用于不孕症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李凤仪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症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李凤仪教授2011~2014年的工作室门诊治疗不孕症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 填完整的病例观察表, 观察患者病史、月经史、个体特征、诊断、检查、治疗及用药情况等, 建立统一的数据库, 采用Logistic回归统计法, 分析李凤仪医师诊治不孕症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所选择患者年龄23~40岁, 平均年龄 (32.45±5.56) 岁, 共80例;所有患者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没有先天性生理缺陷或畸形、遗传所致不孕, 也没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1) 收集80例台山市中医院李老所诊治的不孕症病例的临床病例资料, 包括疾病的基本信息、初诊及复诊、每次就诊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用药、医嘱及费用等均详细记录。 (2) 复习整理不孕症文献资料, 经常与李老进行讨论, 进行病案分析。 (3) 对李老用中医治疗本病的临症经验、诊疗特色、临床思路、用药特点、经验方等归纳总结、综合评定。
2 结果
通过对李凤仪名老中医师运用中医、中西医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的研究, 了解其把握不孕症的病因病机, 辨证治疗本病及用药规律、经验方等, 从中发掘、整理、总结李老的学术思想、临床思维特点, 为日后治疗“不孕症”提供宝贵的临床经验, 将以论文形式公开发表, 供后辈学习, 使年轻中医学子掌握此症的中医思维方式, 使名老中医的经验得以传承, 继续发扬五邑地区中医药治疗不孕症优势。
3 讨论
名老中医指那些在临床上有着丰富治疗经验和较高水平的治疗技术的医师, 传承研究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研究是培养新一代名医、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的重要前提, 也是推动中医理论发展的必要条件。本院李凤仪医师是治疗不孕症首屈一指的专家,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学习, 治愈不孕症患者不计其数, 解决了不孕症患者迫切渴求, 缩短患者求子之路,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精神负担, 圆患者求子梦, 在当地有“送子观音”的美称。通过对李老治疗不孕症学术思想和临床研究的分析, 总结了李老用中医治疗不孕症的的临症经验、诊疗特色、临床思路、用药特点、经验方等。
3.1 李老治疗不孕症的临证经验
不孕症主要病机是气血失调、血瘀湿浊等, 主要涉及人体肝、肾、脾等器官, 以肾为本, 中医主要采用辨证方法进行治疗, 利用先进检查技术, 查出病因, 注重调经, 结合合理的饮食进行调养。李老认为妇女有经、带、胎、产等特殊生理均系于肾, 肾气充足则生理活动正常, 肾精气的盛衰决定了人的生殖功能, 肾气旺盛, 则阴阳合, 说明生殖功能良好;如果因为先天原因或者手术损伤导致肾气虚弱、肾阳亏损, 致使经乱无期不能生育。李老指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肾与人体其他脏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气血相互关联, 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由肾引起的疾病一般病症较复杂, 治疗是要透过病的本质, 挖掘现象, 做出正确的诊断, 临床调理肾气可以利用补肾壮阳、滋养肾阴、补肾活血、补肾健脾、补肾调经种子等方法。月经失调是不孕症常见的病因之一, 月经失调一般有导致卵巢发育不全、早衰、高泌乳素血症、幼稚型子宫等, 治疗这种类型的不孕症采用调经种子之法具有较好的疗效, 主要调理肝、肾、脾, 主要调理肾气, 同时注意调理气血, 根据不同的证型辨治, 结合患者月经周期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药方。重视气血调理, 中医自古就有气血不和百病生, 血、气相互依存, 关系密切, 女性生理特点的经、孕、产、乳等均以血为用, 七情六伤等均可能导致气血失和, 百病滋生, 所以治疗不孕症重在调理气血。
3.2 李老治疗不孕症的诊疗特色
名老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均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诊疗特色, 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对不孕症的治疗与一般常规治疗有较大的不同, 诊疗特色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上, 在传统丰富治疗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变, 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疗风格。李老在利用中医诊治不孕症时主要诊疗特色是重视情志、巧妙问诊。李老认为不孕症患者婚久不孕具有较大的家庭、社会以及个人心理压力, 在各种压力下患者容易产生忧郁、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 此类患者一般都有肝郁气滞特点;另外, 李老在诊治时注重问医, 在询问女性患者时一般问其年龄、婚嫁、生育、经候、带滞、滑胎等情况, 中医问诊中有“问不明, 则茫然莫辨;问必精, 则晓然可思”之说。在对李老的交流与随师诊疗中注意到李老在对不孕症的治疗中总带着对患者的关怀和同情, 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 融洽医患关系, 认真给患者普及不孕症相关知识, 亲自指导患者受孕方法, 开导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体现了互动化、人性化的中医诊疗特点, 再结合有效的方药, 促进患者康复。
3.3 临床诊疗思路
李老在诊治不孕证时注重辨证求阴、标本兼治, 不孕症一般是肾气亏损、血气不和而致, 一般表现为虚实夹杂、气滞湿阻。人体中肾气的盛衰标志着人的生长、发育, 生殖功能。如果人体肾气虚弱, 则不能经血为天葵, 导致血海空虚, 造成不能摄精成孕;如果肾阳亏损, 人体阳虚气弱, 阻碍子宫发育, 导致不孕;中医还认为肾主水液, 肾阳虚则不能化气为水, 人体水液代谢失常, 湿聚成痰, 避隔子宫, 导致不能摄精成孕;所以在治疗此病时应该查找病因, 根据具体病因给予积极的治疗, 若是痰湿内生而致, 要以脾肾阳虚为本, 气滞湿阻、痰瘀互结为标, 以补肾健脾为主, 化痰祛瘀为辅进行有效的治疗。另外, 李老在治疗时以中医为主, 适当结合西医节能性治疗, 根据月经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 形成补肾、活血、再补肾、活血的用药周期模式;李老在临证中以中药为主, 旨在改善全身内分泌状态, 结合西药调整月经周期, 然后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症状及体格特点选择合适的药进行治疗。鉴于西药的副作用, 治疗过程中以中药为主, 结合西药进行几个月的预治疗, 用药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
3.4 遣方用药特点
李老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与治疗经验, 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 其用药以精、简、廉、验为特色。用药如用兵, 用药贵在精而不再多。另外用药的关键是辨证准确、熟知药性, 把药性与病症相结合, 在根据患者体质合理施药方能做到药到病除。所以, 李老在用药时每剂药不过十几味, 而且剂量比较轻, 却能起到显著的疗效。另外, 李老认为调经主要以治肾为主, 辅助治疗肝脾, 但是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的规律, 掌握患者月经特点, 循时用药。李老开药平时以白芍、当归、熟地、香附、砂仁为基本方, 经后期治疗时加入五味子、枸杞、女贞子等, 行经期以活血通经为主。比如李老在诊治胎漏、胎动不安证属气血不足、脾肾亏虚时, 一般开的药方是:熟地15 g、党参15 g、白芍15 g、白木15 g、当归8 g、鹿角霜10 g、桑寄生15 g、苏叶6 g、甘草3 g等;胎漏、胎动不安证属气阴两虚、内热扰胎时, 药方是:生地15 g、白芍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2 g、黄芩10 g、吐丝子12 g、川断15 g、苎麻根10 g、阿胶10 g、陈皮10 g、甘草3 g、桑葚子15 g、太子参12 g、淮山12 g;药物剂量比较少, 配方合理, 能够在短期内起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 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是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理论依据, 作者对名老中医的丰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 不断探索其临症经验、诊疗特色、临床思路、用药特点、经验方等, 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治疗理论与特色, 传承中医治疗不孕症的先进方法。经过研究使本院年轻中医学子掌握治疗不孕症的的中医思维方式, 临床上起到举一反三效果, 一方面造福于广大不孕症患者, 另一方面可使名老中医的经验得以传承, 为本院的中医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原会娟.褚玉霞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河南中医学院, 2012.
[2]徐春波, 白桦, 顾晓静, 等.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与应用方法研究.世界中医药, 2013, 8 (9) :1036-1038.
[3]孙红.褚玉霞治疗不孕症的经验.辽宁中医杂志, 2007, 34 (6) :725.
[4]张婷婷, 谭丽, 陈思卉, 等.蔡小荪辨治不孕症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 44 (2) :1-4.
[5]李小丹.岭南名中医李丽芸教授治疗不孕症的临证经验整理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名中医经验总结 篇3
1中医特色电子病历
1.1病历系统
病历系统能够全面满足这些中医特色的病历输入及该输出样式要求。通过计算机的文档保存方式,提供入院记录(住院病历)的录入和编辑功能,提供结构化和文本化的录入方式,由用户选择使用。
1.2中医特色的病历模板
在电子病历系统中,预先定义多个病历模板,涵盖各个中医专科,能够满足临床的需要。同时,电子病历系统具有灵活的模板定义功能,可以根据医院不同科室、不同医生的要求,很容易地对模板内容进行修改。
1.3中医疾病和证候诊断
设计广泛适用于各位老中医的临床专业病种数据采集系统[1],采纳 “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研究”相关成果,规范了临床术语,建立了相应的中医临床术语编码字典。中医诊断名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为标准进行定义,包括中医病名分类(科别类目、专科系统分类目);中医征候分类(征候分类目、征候细类目)。西医诊断名称按照ICD-9、ICD-10进行定义,可以根据医院要求选择使用。医生能够规范使用,便于日后的统计。同时,提供层次结构的子诊断。本系统挂接多种诊断名称字典,医生通过拼音首字母检索方式,快速找到字典中的诊断名称进行录入,从而规范了诊断名称。
1.4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说的核心思想。在中医电子病历系统中,必定要能够体现出这部分内容。病历书写中就要求临床医生能够应用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来记录和分析病人的病情,而且,要贯穿于病人的整个诊疗过程。
系统中以辨证论治的思想为基础,预先设计大量的辨证论治模板(特别是一些老专家的辨证论治思路进行传承整理),可供临床医生使用。这样,可以减少医生查阅文献的时间、加快病历书写速度,进而提高其辨证论治水平。特别对于低年资,经验还不丰富的医生来说,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系统中增加标识功能,即由名老中医治疗的病人,要在数据库中单独标识,以示区别。名老中医的治疗数据包括病人的病情信息如舌诊、脉诊、诊断及辨证分型、中药处方等内容。系统能够针对这些数据查找出规律性的信息,如哪种辨证分型就使用何种方药;出现何种症状即使用何种药物等。
2系统就诊信息采集范围及方法
2.1范围
系统就诊信息采集范围包括:名老中医临证过程中涉及的病人信息及辨证施治信息;名老中医发表过的临床经验总结方面的文献;名老中医著作出版的临床病案;名老中医临证辨治相关记录及病例文献;现今及以后所有临证辨治病例以及口述讲解;其他反映名医经验所有文献和临床记录。
2.2方法
由跟师学习的研究生和徒弟负责收集整理名老中医以前临证时各类笔记、病案记录等,负责以后跟师学习随时整理的辩证方法、治疗特色,并在临证过程中进行各类信息录入;跟师学习的研究生和徒弟在随时录入老师经验信息的同时,对录入内容、录入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对平台程序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3信息采集内容
病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文化程度、过敏史、家族史、既往史、诊疗年月、嗜好、性格、体质和发病节气等。辨证信息:症状、症候、实验室检查、诊断室检查、病因、病史和诱因等。诊治信息:疾病、辨证分型、治则、治法、方剂、中药、西药、中药加减和鉴别等。检查信息:血、尿、便、X线、B超、CT和MRI等各种理化检查。口述信息:辨证思路、辨治要点、辨治机理和用药机理等。其他信息。
4就诊信息存储方式
系统将老中医诊疗的过程通过如下几种方式进行存储:1)以电子文档形式存储。对于门诊病历、电子处方等内容采用文档存储。2)疾病症状数据库整理。可以在就诊时进一步记录对应症状名称。3)音频文件。可以将老中医问诊的内容通过录音录制下来并上传,下次可以调阅。4)图片文件。舌诊过程中可以将病人的舌苔通过相机拍下来并上传,下次可以调阅。同时,对于外院就诊时的检验检查报告、病历等数据,也可以通过扫描后上传图片进行存储。
5信息采集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调研及研究中发现,就诊信息采集应注意如下问题:1)病人的信息采集要符合中医病历书写常规,并遵循中医诊治过程。2)诊疗信息的采集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常规,并照顾到治疗的特殊性。3)信息采集要全面,要针对研究的目的性,如地域、年龄差异等。4)有统计学意义的字段要规范。如发病时间、体质、辨证分型、中药、方剂、症状、体征、检查、治则、治法和对药等,都需要制定标准词表,用中医学标准语言按一定格式录入。5)症状信息采集要准确无误。以病人主诉为主,次要症状得到确认。6)暂时无法统计的信息不能丢弃。有些临床经验、辨证要点、用药特点和特色等虽不能用统计学角度统计和分析,但也不能遗漏,也要将这些经验真实记录下来,以便以后有条件时总结规律。7)诊疗信息采集要充分体现中医特色。有些语言描述较为困难而又不直观的信息,应用声像技术加以记录。8)实验室检查也要作为重要诊断信息采集。除记录典型的阳性体征信息外,还要记录规范的数值信息。该系统就诊信息的采集将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进一步反馈意见,以期修改和完善该系统,推进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映辉, 刘保延, 姜在旸, 等. 结构化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设计规范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7, 14 (2): 95-96.
(收稿日期:2012-02-21)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 篇4
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做好我科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特制定本计划及措施。
一、培养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
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起止时间为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医药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
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1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150个工作日。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每年要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30份,要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每位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4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400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1部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
四、考核指标
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考核和结业考核。
1、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进行考核。主要考核继承人的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时间。
2、考核由单位负责。考核以原始材料为依据,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3、结业考核包括实绩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结业论文考核。实绩考核主要考核继承人的跟师临床(实践)天数、独立临床(实践)天数、撰写的学习心得等篇数、临床医案份数及发表的论文篇数;实践技能考 通过临床应诊、病案分析、操作演示等方式,主要考核继承人与指导老师辨证论治或实际操作的符合率;结业论文考核要求提交6000字以上的结业论文和1000字的论文摘要,内容既要体现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又要有继承人自己的创新观点,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继承人结业考核合格,由利辛县卫生局颁发相应的出师证书。
五、名老中医及继承人员 名老中医:孙保敏
继承人员:江洪秀 骨伤科副主任医师
关于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 篇5
1,龟板,巴戟天,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肾阴不足,虚火炼液为痰,灼血成瘀,或因恼怒引动肝风,痰瘀风火互结,阻于脑脉,故而发病,龟板滋阴力胜,为治本之法;肾阳不足,气化无权,温动无力,血流滞缓成瘀,津液凝聚成痰,痰瘀阻于脑脉,巴戟天补肾阳,温而不燥,亦为治本之法,我通常2药合用,取其阴阳互根原理,阴虚者重用龟板,阳虚者重用巴戟天,此2 药不腻,不助痰湿,故用之。
2,胆南星,半夏,阴虚之痰为热痰,我喜用胆南星清化之,阳虚之痰为寒痰,我喜用半夏温化之,也经常用白僵蚕,石菖蒲,白僵蚕善于祛风通络,石菖蒲善于开窍醒神,另外有的病人喜食肥甘厚味或饮食饥饱无常,使脾生痰,此痰的治疗还是健脾为好,总之,化痰药要根据病人的需求而定。
3,水蛭,地龙,活血药中的竣烈之品,擅治顽疾,用于重病,为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故多选之,待大势已去,再去之,以当归,川芎,三七等善其后。
4,蜈蚣,全蝎,无论是急性期,还是后遗症期,此2药都可以治疗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强语蹇等,此为常识,不作详解。
5,黄芪,久病多虚,脉络淤滞日久不愈多因气虚不运,所以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时,我很重视补气以活血的理论,黄芪不仅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还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此病益处多多。
6,葛根,本品善升清以降浊,以前有一网友认为此药能升血压,其实不然,此药升的是清阳,清阳之气不会令人头疼头晕,令人头疼头晕的多数是痰瘀浊阴之邪,此药可以引清阳之气上行,从而消散浊阴之邪,所以高血压,脑血栓病人因痰浊湿瘀阻于脑窍的大可放心而用,唯独肝火上炎者慎之罢了,此药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而且安全无毒,治疗此病我几乎每方必用。
脑血栓为常见病,也是极其复杂的疾病,区区几条用药根本不能把所有内容都概括在内,比如几年前治疗一个肝火挟痰瘀上扰的病人,发病症状主要是血压高,不能走路,在医院住院7天,无效出院,我以益母草90g为君,在用药第4天开始见效,7天可以走路,半月后生活自理不成问题,益母草可以清肝,活血,祛风,降压;再比如有一个嗜酒病人,脉证为阳明腑实证,一侧肢体不灵活,我以大黄为君,将其彻底治愈,毫无后遗症,有认为动脉硬化因巨细胞病毒引起的,加解毒药治疗,等等。只要辩证准确,用药精当,一般无效者是很少的。
在中风先兆时,我多以补肾为主,活血化痰为辅,急性期多以化痰为主,补肾活血为辅,后遗症时主要以补气补肾活血为主,化痰为辅,此为一思路;肢体不遂见证者,用引经药,上肢用桑枝,防风,下肢用牛膝,地龙,左侧用川芎,黄芪,右侧用赤芍,当归;中风后见肢体疼痛者(丘脑性疼痛)从补气活血通络治疗无效时,加附子温阳多数可以获效,肢体拘挛者,用木瓜,白芍等,肢体痿软者用桂枝,马钱子,口眼歪斜用牵正等等等等。
慢性肾炎
1,何首乌,淫羊藿,肾为水火并居之脏,肾病见阴虚者,多因热毒之邪久留不去,伤及肾阴,加之肾失封藏,精微下注流失而至,或先天阴虚体质患病者,何首乌善于滋补肾阴,填精补血,可与女贞子,旱莲草伍用,无恋湿之弊;临床所见阳虚比较多见,此证多因肾阴亏损,无以化气而至,肾体阴而用阳,只助其阳,不滋其阴,可能会伤其阴,故治疗当阴阳双补,肾阴充足,肾阳蒸动,阴精自能化气而阳出有根,命门之火可以久燃,肾之功能从而改善,补阳我喜用淫羊藿,因其还可以益精,若阳虚明显,伴水肿,方可加附子等大热之品,补阴补阳要根据病情而定,调节双方的剂量及配伍即可。
2,黄芪,慢性肾炎之水肿,脾阳不足者不少,黄芪甘温益气,补中有升,气升则水降,与补脾药相伍,可健脾以燥湿治水肿,助脾统血治血尿,同时黄芪补肺,可助肺通调水道以利水,此病多因外感而发作,黄芪补肺固表,以抵抗外邪入侵,黄芪与补肾药相伍可以固精气,治蛋白尿,久病毒邪根深蒂固,黄芪可以鼓邪外出,久病入络,必有瘀血,瘀血伤肾,可加重肾病,黄芪与活血药相伍,可助血行,等等,综上所述,若没有此药,我宁可不治此病。 3,蝉蜕,连翘,此病的首发多与外感有关,外邪入里,深伏于肾,最后导致湿热毒瘀胶结难去,正气不足,又每因复感而发作,从而进一步加重,扶正很重要,但祛邪也很重要,我喜欢用此二药清解毒邪,蝉蜕善于散风热,抗过敏,对控制病情进展意义很大,连翘善于解温毒,又能散结消肿,故多用之。
4,益母草,有些疾病见水肿,以利水治疗无效时,用活血方法多可以见效,所谓血不利,则为水,此病有肾损伤,肾络瘀血明显,可发生水肿,益母草可以活血以利水。对有高血压者,它可以使上冒之水湿下行,从而降血压,即使是阴虚阳亢高血压,益母草也能使其降压,活血一般多与地龙为伍,还能改善肾病的血液高凝状态。我一般以大剂量用之,效果极好。 5,血余炭,脾虚不统血,可见尿血,肾络受损亦可见尿血,对止血药的选择,我喜欢用血余炭,此药活血止血,有止血不留瘀的优点,又能养阴利尿,故用之,临证也多与三七等药相伍。
6,五味子,肾虚失封藏,精微下注,见蛋白尿,我多用五味子补肾固摄,同时用金樱子,桑螵蛸,与补脾肾药联用,多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因为有利湿药,故不会闭门流寇。
名中医经验总结 篇6
论文摘要:名老中医马居里教授辩治肾病,审证求因,重视湿邪,对症下药,临床疗效明显。论文关键词:马居里教授,治疗慢性肾病湿证,经验总结,名老中医
慢性肾病是泌尿系疾病常见疾病,从中医致病角度及现代饮食习惯出发,湿邪显得尤为重要。导师马居里教授,从事中医肾脏病学教学、临床研究30余年,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肾系疾病湿证方面有独特见解,笔者有幸跟随马教授学习,颇有感悟,现将其在辨治肾脏病中湿证方面经验整理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一、肾脏疾病发病概况
中医角度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脏,与膀胱相表里,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西医角度肾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泄代谢产物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可见无论中医或西医中的肾都与水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肾脏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肾脏病发病率高达9.4%-11.8%。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个威胁健康的重要疾病,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二、慢性肾病中湿证的病因及病机
湿有内外之分,外湿为六淫之一,多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久居湿地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腰为肾之府,感受寒湿、湿热之邪,邪阻腰府,络脉不利,则发腰痛。内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内湿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现代生活中多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湿从内生,脾生湿,肾主水,水湿同类。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肾阳亏虚,气化不及州都,则发水肿,癃闭;且湿性粘滞,见肾病多起病缓、传变慢、病程长、难速愈;湿性趋下,湿热蕴结下焦,则发淋证、小便失禁、遗精、阳痿;湿性重浊、困阻阳气,清阳不升,则发耳鸣耳聋。肾系病证治病因素诸多,多可有湿邪解释,故湿为诸邪之本,兼它邪致病。
三、马师分型治疗湿证(水湿、寒湿、湿热、痰瘀、浊湿、浊毒)
1.水湿证:主症:全身浮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腰酸困痛,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马师治以健脾化湿、通阳利水,多选五皮散(茯苓皮、生姜皮、陈皮、桑白皮、大腹皮),五苓散(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加车前子。
2.寒湿证:主症:胸闷气短,咳吐白痰,怕冷,肢体困肿,纳呆,泛酸,腰部怕冷,得热则舒,小便清频,大便溏。马师治以温化寒湿,多选二陈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加温阳之类药物肉桂、干姜、吴茱萸等。
3.湿热证:主症:肢体困重,胸脘憋闷,口腻不渴,泛恶欲吐,腰酸困,小便涩痛,或小便不利,腹胀、便溏不适,或大便不通,舌体胖大,苔黄腻,脉濡数。马师治以清热除湿,病偏于上,方选杏仁滑石汤;病在中焦,方选黄连温胆汤;病偏于下,方选二妙散、三妙散、四妙散、八正散。
4.痰瘀证:主症:全身发困,胸脘憋闷,腰酸刺痛,纳食可,夜休一般,舌暗,苔黄腻,脉弦涩。马师治以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方选通瘀煎,当归芍药散,或二陈汤加红花、桃仁、丹参、泽兰、益母草等活血制之品。
5.浊湿证:马师认为此症多见于慢性肾病功能不全,此时因肾脏清除率下降,体内代谢产物排出不畅,聚于体内,发为浊邪。主症见:恶心欲吐,口苦,不思饮食,发困,腰酸腿困,夜尿多,尿浊。马师治以清湿化浊,方选扶正泄浊保肾汤,偏上焦加菖蒲辛开,在中焦以草果、川朴苦温燥湿,在下焦用泽泻、薏苡仁利湿。
6.浊毒证:马师认为此症亦多见于慢性肾病功能不全,浊邪化热则为浊毒。主症见:恶心呕吐或欲吐,口苦、口干,不思饮食,颜面色淡浮肿,发困,腰酸腿困,尿多或尿少。马师治以清热解毒,通便泄浊,方选五味消毒饮加大黄、当归、益母草。
四、病例举证
患者师某,男,50岁,2010年9月30日初诊。反复颜面及双下肢浮肿32年,加重1周。患者3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无恶心呕吐、心慌气短,休息后缓解不明显,在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经治疗(具体不详)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消失,此后时有上症再发,患者未予重视,亦未检测尿常规、肾功等。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发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恶心欲吐,口苦,遂在咸阳市中康医院做全面检查,血压160/80mmHg,肾功:BUN27.32umol/LCR1000umol/L,尿常规:蛋白2+,血常规:血红蛋白68g/L。泌尿系B超:双肾弥漫性损害,右肾大小约7.3×4.4×3.2cm,左肾大小约9.8×4.8×4.7cm,为求中西医治疗今来诊,时见: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贫血貌,恶心欲吐,口苦,胸闷痰多,全身发困无力,腰酸困,夜尿5-6次,纳呆,夜休差,大便不畅。舌红,苔薄黄而腻,脉弦。诊断: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衰竭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中医诊断:溺毒证属痰浊中阻,水湿内停。治以化痰祛浊,利水消肿,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具体药物为:黄连10g陈皮10g姜半夏12g土茯苓15g竹茹10g枳壳10g车前子15g菖蒲15丹参20g泽泻20g焦山楂15g鱼腥草15g水蛭10g金樱子15g芡实15g,七付,水煎服,日1剂。同时配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分早晚口服,日2次,右旋糖酐铁50mg日3次口服。10月7日复诊:患者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基本消失,无口苦,胸闷气短,恶心明显改善,纳食好转,面色较前红润,夜尿4-5次,夜休可,大便调,日1次。查血压140/80mmHg,肾功:BUN26.66umol/LCR966umol/L,尿常规:蛋白2+,血常规:血红蛋白81g/L。肾功:上方去菖蒲加生大黄8g,七付。10月14日三诊:患者浮肿消失,纳食香,精神可,无乏困,大便调,日2次。查血压130/70mmHg,肾功:BUN27.5umol/LCR840umol/L,尿常规:蛋白2+,血常规:血红蛋白88g/L。上方加黄芪30g党参15g怀牛膝15g。10月21日四诊: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肾功:BUN33.85umol/LCR713umol/L,尿常规:蛋白1+,血常规:血红蛋白96g/L。上方去泽泻,车前子加地龙12g、红花10g、山药15g、熟地15g、砂仁8g。随后患者无明显不适,继续服上方,随访1年,患者无明显不适,血肌酐维持在630-700umol/L。
五、体会
名中医经验总结 篇7
1 毛天东老师经验方
1.1 活血灵汤
药物组成为:当归15g、赤芍15g、桃仁12g、红花12g、木香6g、枳壳12g、川断15g、威灵仙12g。临床功效:行气活血, 祛瘀止痛。主治病证:骨折早期肢体肿痛。
1.2 壮腰汤
药物组成为:川断15g、骨碎补15g、五加皮15g、泽兰12g、杜仲12g、牛膝12g、破故子12g、女贞子15g、狗脊15g、木香6g、枳壳12g、西茴10g。临床功效:补益肝肾, 理气止痛。主治病证: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慢性腰腿痛。
1.3 健骨汤
药物组成为:川断15g、骨碎补15g、杜仲12g、狗脊15g、当归15g、川牛膝15g、三七5g、鹿茸1g、土元10g、自然铜20g、黄芪20g、山药15g、茯苓20g、白术20g、党参20g。临床功效:补肾壮骨, 益气健脾, 活血化瘀。主治病证:骨折中、后期延迟愈合或不愈。
1.4 平乐补肾益气壮骨丸
又称特制接骨丸 (骨愈宝) [1], 药物组成为:川续断60g、骨碎补60g、杜仲40g、鹿茸10g、煅自然铜40g、土元30g、党参40g、白术60g、茯苓60g、山药60g、三七30g、生黄芪60g、枸杞60g。上述药物研制细末, 炼蜜为丸, 每丸9g。临床功效:温肾壮阳, 益气健脾, 活血通络, 补肝肾, 强筋骨。主治病证:骨折中、后期延迟愈合或不愈。
1.5 滑膜炎汤[2]
药物组成为:丹参30g、当归15g、赤芍15g、土茯苓30g、金银花20g、连翘20g、桑寄生15g、泽泻15g、生薏苡仁30g、白扁豆30g、木瓜12g、牛膝12g。临床功效:活血祛瘀, 利湿解毒, 通经活络。主治病证:膝关节滑膜炎。
1.6 攻下逐瘀汤[3]
药物组成为:大黄 (后下) 15g、木通10g、槟榔10g、桃仁10g、赤芍10g、甘草3g。临床功效:攻下逐瘀, 泻火通便。主治病证:胸腹、脊椎、骨盆及四肢骨折损伤早期瘀血蓄积, 血瘀气滞或损伤后出血失血过多导致的便秘。
1.7 温经通络汤[4]
药物组成为:黄芪30g、当归10g、白芷10g、姜黄10g、葛根12g、桂枝10g、香附10g、僵蚕10g、制乌10g、炙甘草3g。临床功效:益气活血, 温经通络。
1.8 大黄逐瘀汤[5]
药物组成为:大黄30g、槟榔15g、生姜30g。临床功效:攻下散瘀, 活血止痛。主治病证:外伤性腰腿痛急性发作型。
1.9 益气通络汤[5]
药物组成为:黄芪20g、独活10g、羌活10g、当归10g、白芍15g、鸡血藤12g、桑寄生15g、杜仲10g、牛膝10g、威灵仙10g、细辛4g、制川乌6g、全虫8g、木瓜12g、桂枝6g、甘草6g。临床功效:益气温经, 驱风通络, 和营止痛。主治病证:外伤性腰腿痛慢性迁延型。
2 病案举隅
2.1 骨折延迟愈合
患者, 张某, 男, 42岁, 车祸致左股骨干骨折, 于当地人民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出院6个月后于2012年5月16日来我院就诊。X片提示:骨折端钝圆, 萎缩, 有少量骨痂生长, 骨折线仍清晰可见。毛老师结合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 诊断为骨折迟缓愈合, 证属脾肾虚弱, 兼有血瘀, 治宜补肾壮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 方用健骨汤加减, 药物组成:川断15g、骨碎补15g、杜仲12g、狗脊15g、当归15g、川牛膝15g、三七5g、鹿茸1g、土元10g、自然铜20g、黄芪20g、山药15g、茯苓20g、白术20g、党参20g、大枣6g、甘草6g。连续服药2个月后, 复查X线片示:骨折断端骨痂明显增多, 骨小梁增加;继服上方, 2个月后复查显示骨折达到骨性愈合标准。
按:祖国医学无骨折延迟愈合的明确病名, 一般该病可归属于“肾虚骨萎”的范畴。毛老认为:骨折延迟愈合关键病因为肾虚脾弱, 兼有血瘀, 治宜补肾壮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方中骨碎朴性温味苦, 苦能泄能燥, 温能通能散, 入肾补肾, 补中有行, 行中有补, 具有补骨壮骨、续伤止痛的功效;川断味苦,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行血脉、疗伤续折之功效;杜仲味甘微辛而气温, 入肝肾经, 甘温补肾之阳, 微辛和畅气血之滞, 气血无滞则筋骨舒畅, 肝肾阳复则筋骨自健, 为平补肝肾、强筋壮骨之要药;鹿茸为血肉之品, 生精补髓, 其性温煦, 专于补虚, 上述为君药。辅以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大枣等药物益气健脾以助后天生化之源, 佐以三七、自然铜、土元活血祛瘀生新。全方合用, 具有补肾壮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之功效, 对症治疗, 效果显著。
2.2 正骨手法
肱骨外髁骨折常见于4~10岁儿童, 属于关节内骨折, 治疗要求尽量解剖复位, 若复位不理想, 常发生肘外翻畸形及其继发性尺神经炎。毛老师凭借多年临床经验, 采用回旋拨茬法手法整复肱骨外髁骨折, 收效显著。整复要点:外侧型与外前侧型手法相同, 患侧肘微屈, 术者拇指推挤骨折块向后滑移, 当绕过肱骨外髁嵴时, 矫正在纵轴和矢状轴上的旋转, 且骨折块已拎起, 再将拎起的骨折块向前下推送, 矫正在横轴上的变位, 同时伸肘内旋前臂, 即可复位。外后侧型推挤方向与外前侧型相反。
参考文献
[1]刘又文, 时国富, 陈献韬, 等.平乐补肾益气壮骨丸治疗骨折延迟愈84例报告[J].中医正骨, 2006, 18 (3) :27-28.
[2]时国富, 刘又文, 陈利国.毛天东运用滑膜炎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经验[J].中医正骨, 2006, 18 (3) :64-65.
[3]翟长远, 毛天东.大黄在损伤早期临床运用之窥探[J].骨伤科通讯, 1987, 7 (1) :61-63.
[4]刘又文, 陈献韬, 毛天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辨证治疗[J].中医正骨, 2006, 18 (2) :37-38.
名中医经验总结 篇8
刘渡舟教授治慢性乙肝经验
□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傅延龄
刘渡舟(1917-2001),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大师,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善用张仲景等名医的经典方剂,擅长诊治肝胆病、肾病、脾胃病等多种内科疾病。
刘渡舟教授认为,辨治慢性乙肝,辨气血最为关键。根据临床观察,他将慢性乙肝分为“气分肝炎”和“血分肝炎”,分别创制了柴胡解毒汤和柴胡活络汤。
气分肝炎基本症状是肝区胀或疼痛、胸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厌油、烦躁、身体困重、不耐劳作、睡眠多、尿黄;舌体大、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脉体挺直而长,如按在绷紧的琴弦上,有弦劲之感,称为弦脉;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滚玉盘之状,称为滑脉)或脉大、脉数;望诊尚可见面生粉刺、面如蒙油垢,或面潮红,或白睛黄赤等征象。
血分肝炎基本症状是肝区胀或疼痛、身体疲乏、不耐劳作、烦躁、饮食基本正常;舌苔薄腻、舌体不大或见瘦小、脉弦细。有时血分肝炎可以无明显的自觉症状,这是毒邪深伏血分,而不明显地表现于外的缘故。
柴胡解毒汤由柴胡、茵陈、土茯苓、草河车、凤尾草各15克,黄芩12克,炙甘草8克,土元(即土鳖虫)、茜草各10克等组成。其功效为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通络,用于气分肝炎。
柴胡活络汤在柴胡解毒汤的基础上再加活血通络、养血和血的当归、白芍、泽兰、红花各10克等组成。用于血分肝炎。
加减肝区疼痛明显者,合用金铃子散(延胡、川楝子各10克)以疏肝活血止痛;脾气虚大便稀者,加白术、茯苓各10克健脾益气;尿黄明显者,加金钱草30克、虎杖10克;谷丙转氨酶居高不下者,加垂盆草20克;球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倒置者,重用土元、茜草各15克;小三阳或大三阳滴度高者可加叶下珠15克。
(本文作者系刘渡舟教授学术继承人,先后师从我国“伤寒”泰斗李培生教授和刘渡舟教授。)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请专家对验方进行点评,虽然只有短短一两句话,希望能带给读者更实用的参考。
三七粉治前列腺肥大
三七可研末吞服,也可炖肉食用。一般用量3~6克/次,2次/日。(摘自《当代健康报》)
点评:前列腺肥大与肾阳虚或下焦淤阻有关,下焦淤阻型患者可单用三七散淤、消肿、止痛。
夜卧出汗食疗方
取鲜桑叶烘干碾为细粉末。每次取粉末10克,连同大米粥1小碗约100克,饭前20分钟调服,早晚各服1次,连服3日。(摘自《老年日报》)
点评:上方及服法出自元代《丹溪心法》,近代秦伯末、颜德馨二位名医也颇推崇单味桑叶治盗汗(夜卧出汗,醒来自止)。桑叶有清肺功能,中医有“肺主皮毛”的理论,用桑叶治汗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金银花藤治皮肤瘙痒
用金银花藤,加少许食盐,用水煎,待凉后洗患处(全身痒可用其洗澡),每日3次。(摘自《健康之友》)
点评:金银花藤(忍冬藤)清热解毒,食盐可消炎杀菌。二味煎洗,能止湿疹、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瘙痒。
治小儿便秘方
取大黄10克,冰片2克,研成极细粉末,取醋适量将粉末调为糊状,放在伤湿止痛膏上敷脐,12小时换药1次。一般1次可愈。为巩固疗效,可连续贴1~3次。(摘自《健康财富》)
点评:大黄清热通便作用较强,采用敷脐疗法则药效缓和,适用于小儿乳食积滞之便秘(多伴有身热面红、口渴尿赤、纳少呕吐)。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篇9
尿路结石
1,三金——(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是众所周知的化石排石。
2,土鳖虫——结石发作时绞痛难忍,证属瘀血,土鳖虫擅长治疗瘀血腰痛,活血是排石的动力之一,我还经常用三棱,莪术,王不留行,川牛膝联用,有条件者加穿山甲更好。 3,乌药——针对下焦气滞,冷痛,我喜欢用乌药行气散寒止痛,剂量比较大,要30以上方可。剂量大乌药可以扩张尿管,有利于排石。
4,附子——在这里用于补阳,阳主动,阳气充足才有力推动结石外出。
5,滑石——利尿通淋药中,此药我必用,中医说过它可以滑利尿管,对结石的排出有利。 6,琥珀——古方治疗石淋的,用琥珀的占一大部分,它有利尿通淋和活血化瘀的双重功效,又可以治疗尿血,为我治疗尿路结石的必用药。
7,杏仁——对于石淋有小便不利症状的,或者无尿的,需考虑到肺的宣降功能,肺主通调水道,小便不利及无尿在治疗时添加杏仁桔梗宣肺以利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思路,恰恰就是提壶揭盖的治疗方法。此法我也用于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小便不利等。
尿路结石治疗如果在一周后仍未痊愈,需添加生地,防利水伤阴,发作频繁而疼痛难忍的,加全蝎粉4吞服或加重剂白芍甘草可缓解,尿血的用血余炭,小蓟利尿止血,身体壮实的加服威灵仙增排石之力,虚弱的加黄芪或补肾药增排石之力。此病引经药为牛膝,山楂。结石大于1.5,久治不愈,而又肾积水明显的,手术吧。
下肢静脉曲张
1,黄芪——气能行血,病人久立,因气虚不能推血上行,故淤于下肢,形成瘀血,阻于脉络,脉络受损,变得曲张迂回,黄芪即可以补气让行血有力,又可以升提助血上行,故气充足推血上行全赖黄芪也。
2,枸杞——先天肝血不足或后天郁怒伤肝而血燥,使筋脉失其濡养而薄弱,加之瘀血阻于其中,伤上加伤,故而变形扭曲。枸杞养肝血,肝血充足自可濡养受损之筋脉
3,海藻——软坚散结,海藻为我最常用之品。
4,白僵蚕,地龙——久病多痰淤,脉络受阻日久必有痰淤互结,而痰淤互结又可以加重脉络受阻,此2药既能化痰淤,又能通脉络,且又为强悍之品(久病之痰淤为顽痰顽瘀,非草木所能胜任)
5,附子——久病病人下肢大多冷痛,不论是寒湿引起还是阳虚引起,附子皆适宜,况且附子走而不守,通行12经,对淤滞之处更是毫不留情,与行气活血并用,
此病的阳虚瘀血症可用阳和汤,气虚瘀血症可用补阳还五汤,如果病人疼痛频繁,加蜈蚣全蝎,双腿无力,加淫羊藿,牛膝,等等等等。
紫癜
(此病属虚者,一般补虚即可,如阴虚,气虚,脾肾虚等,此病属实者,一般多用清热凉血解毒或化瘀,但有时常规治疗乏效者,我多以肝论治,皮下出血属血管破裂所致,脉管为肝所主,肝又藏血,当肝弱不藏血时,脉络失和则血管破裂,血溢脉外,
1,水牛角——急性的紫癜多属于血热妄行引起,犀角地黄汤是最适合的方剂,一般都知道用水牛角代替,我经过多例验证,水牛角30到50G,对于过敏性紫癜,效果十分明显。 2,桑叶——桑叶善清皮下之热,润肝络止血,常规用到30,不论是实热还是虚热都适合,再加枸杞,白芍等养肝柔肝之品,就可以解决常规治疗无效的紫癜了。
3,仙鹤草——我的恩师是中医教授,擅长治疗血液病,我见他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从不离此药,而且剂量很大,比如一个7岁儿童,用到60G,他告诉我,仙鹤草既能止血,又能补虚,此病多与虚有关,又是血症,所以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药。对于脾虚失统的病人,就用归脾汤加上此药多可获效。
4,生地——紫癜时发时止,迁延不愈,伴阴虚体征,生地是我的必用药,滋阴凉血众所周知,我用它的另一原因是,它有激素样作用,过敏性紫癜是变态反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自身免疫有关,所以紫癜的治疗在西医里,主要就是靠激素控制,但激素的副作用有时也让病人得不偿失,生地的优势就是减少了那些副作用,表现的是它的治疗作用,更不违背中医的辨证论治,就效果而言,更是令人满意。
5,紫草——对热毒引起的紫癜,我首选此药,其次大青叶,它们凉血解毒消斑作用很显著,个人认为比二花,连翘明显,此结论是经过几例验证所得出,所以很看好紫草。
6,甘草——儿童病毒感染后引发的ITP属于中医里的外感疫毒,甘草可以解其毒,久病脾虚,脾不统血,甘草是补脾药之一,也有类激素样作用。
7,鹿角胶——ITP后期,有很多表现出了阳虚症状,此时血小板数值很难提升,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温补肾阳,填补肾精,鹿角胶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这样还不能获效,说明有髓寒引起了瘀血,阻碍了血小板的生成,酌加祛瘀生新即可。
紫癜可见于过敏性紫癜,此病多与过敏有关,如是,可添加过敏煎,如情绪引起从肝论治,还有细菌感染引起等等,所以要针对病因考虑治疗方案,如果有便血等内出血症状,加血余炭,乌贼骨,三七。如果有腹痛,可考虑加芍药甘草汤,久病及肾,引起蛋白尿等症,还要针对肾病治疗,
冠心病
1,黄芪——黄芪可以补气强心,对于实证气滞血瘀,更可以助行气血,亦可间接助化痰,散寒凝等,为我治疗此病的必用。
2,海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内脂质沉积符合痰的性质,海藻可以化痰,另外,海藻有软坚作用,可以用来软化硬化之动脉,海藻之妙用在于此。
3,丹参——冠状动脉内的血小板集聚沉积符合瘀血的性质,丹参可以祛瘀生新,此为众医家所共识。久病多痰淤,而冠心病的病理很符合痰淤阻于脉络,所以按痰淤论治,是我的基本治疗方法。
4,何首乌——对心血不足的病人,我最喜欢用何首乌,它的效果优于当归,阿胶虽然效果也好,但太滋腻,对于有痰淤阻络征象不太适合,除非血虚十分明显而痰淤又不是很重,何首乌则无需顾虑太多,另外,还有一点,它能补肝,脉管为肝所主,冠脉受损,加上痰淤阻于其中,使之受伤不轻,补肝之法可以使受损之冠脉得以濡养,从而最大程度回复原有功能,此法为治本的要诀之一。
5,仙鹤草——早年治疗一个崩漏病人,因出血过多出现心悸乏力症状,我以仙鹤草80五味子20治疗,第2日,症状即得以缓解,仙鹤草有强心功能,心脏病病人有很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问题,以它针对之,不次于黄芪,仙鹤草味辛涩,能于止涩中寓宣通,文献《百草镜》记载它能下血活血,治疗冠心病用它也起到了其活血的功能。
6,石菖蒲,对心肌缺血发作的,芳香开窍药效果最为快速,如檀香,冰片,石菖蒲等,我最喜欢用石菖蒲,它不仅能开心窍,还能化痰浊,我多以葛根,川芎配伍起协同作用。 7,五味子,对气阴血虚病人证见心悸者,五味子为我的必用药,其次是酸枣仁,远志等,它不仅能养心安神,还可以收敛耗散之心气而定悸,对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偏快者,可加牡蛎,龙骨等贝石重坠之品镇之,对心动过缓证属心阳虚见心悸者,可加附子,桂枝等,临证灵活运用。
【名中医经验总结】推荐阅读: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05-25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拜师仪式10-04
名中医05-20
名老中医10-26
中医院创省中医名院建设规划10-06
儿科名老中医继承工作计划05-17
中医个人总结05-13
中医妇科复习总结06-30
中医技术操作总结10-17
2010中医工作总结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