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点总结

2024-08-12

中医基础知识点总结(精选9篇)

中医基础知识点总结 篇1

一、名词解释

1.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又称

“逆治逆护法”。

2.反治与反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

3.热因热用:用温热药、温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4.寒因寒用: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5.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症状的护法。

6.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

7.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症证,应该使用相同的护法。

8.异病同护: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证,应该使用不同的护法。

9.未病先防:使之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10.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早诊断、早诊断,以防止疾病的发展

及传变。

11.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使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12.吐法:亦称涌吐法。是指通过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

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温法:亦称温阳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一种方法。

14.刮痧法:又称“挑痧”,是指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其

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5.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内,在患处或特定穴位来回移动

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已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6.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体表的一种部位或腧

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7.拔罐法:又称“吸筒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

罐或筒吸附于腧穴部位皮肤上或应拔部位,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产生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简答题

1、煎药加水方法

1)第一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

2)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为准 加水方法是按平均每1g药加水10ml计

算出该方的需水量 一般第一煎将总水量的70%加入,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 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在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

2、中草药中毒

1)立即停止接触服用有毒药物

2)尽快清除毒物

3)解毒:催吐:口服有毒药物2-3h;洗胃;导泻 中毒超过6h

4)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

5)观察病情变化,并做记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6)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

7)做好一般护理

3、针刺的注意事项

1)孕妇腰骶部、腹部及能引起宫缩的部位不宜针刺

2)对重要脏器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

3)针刺眼区、颈部、小腹部以及脊椎部的腧穴时,要掌握进针角度、深度、幅度和留针时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穴一针,防止交叉感染

4、针刺意外的原因,护理和预防措施

1)晕针

2)滞针

三、填空题或选择题

1.伊尹创造汤药,标志着方剂的诞生

2.《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奠定了中

医学理论的基础。

3.《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

4.东汉末年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首创猪胆汁灌肠法

5.三国时期 华佗 首创酒服麻沸散作为麻醉剂 医疗体育的奠基人 模仿“虎、鹿、熊、猿、鸟”创造了“五禽戏”用于养生保健

6.葛洪 《肘后备急方》

7.《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

8.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9.唐 孙思邈 《千金方》 首创葱管导尿术

10.唐 王焘 《外台秘要》

11.李杲 《脾胃论》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12.朱丹溪 《格致余论|》 创立了滋阴学说

13.齐德之 《外科精义》 首创护理专论

14.忽思慧 《饮膳正要》 营养学专书

15.李时珍 《本草纲目》

16.钱襄 中医护理专著 《侍疾要语》

17.叶天士 《温热论》 “齿若光燥如石者,胃热盛也”

18.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施护

19.中医护理的原则:扶正祛邪、护病求本、急则护标、缓则护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制宜、预防保健

20.扶正法用于单纯正虚而无外邪者;祛邪法用于单纯又邪而正虚不足者;先扶正后祛邪

法用于正虚而邪不甚者;先祛邪后扶正法用于邪盛而正虚不甚者;扶正祛邪并举用于正虚邪实

21.三因制宜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22.患者喜动多属阳证,喜静多属阴证;患者卧时蜷缩成团,面常向里,精神萎靡者多属

阴证、虚证,卧时仰面伸足,常揭去衣被,不欲近火者,多属热证;患者卧时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喜热者,多属寒证;患者坐而俯首,气短懒食,则属肺气虚或肾不纳气证

23.舌色鲜红,属邪热甚或阴虚火旺;舌尖红属心肺热盛;舌尖红属肝胆热盛;舌色绛而

润的为热入心包

24.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躁动属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无力,少言沉静,属虚证、寒证;

初起声音突然嘶哑,是感受风寒外邪,肺气不宣所致,属实证;就病逝引则多为精气内伤,肺燥津枯所致

25.咳嗽声重浊,鼻塞流涕是外感风寒;咳声不扬,痰稠色黄,咽干红痛是外感风热;干

咳无痰,咳声无力是肺燥伤阴或虚劳证;咳嗽顿作、呛吐,多见小儿百日咳

26.闻呃逆声高有力,暴发顿作,多是肝胃气火上逆,属实热之症;若闻呃逆低怯无力,断续不接,多属胃气虚弱且胃气不和;久病、重病阶段出现呃逆现象,属胃气将败之恶候

27.四时气候护理的基本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8.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诚挚体贴、一视同仁、因人施护

29.饮食调护的基本要求:饮食宜有节、饮食宜随和、饮食宜卫生、饮食宜清淡、合理烹

饪、三因制宜、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加强食后护理

30.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和陶瓷罐为佳 忌用铁、铜、锡、铝等容器

31.一般用井水、自来水、蒸馏水或纯净水 另外煎药须用凉水或凉开水,忌用开水煎药

32.煎药火候 “先武后文”为原则

33.先煎(海蛤壳、牡蛎、珍珠母、水牛角、龟板、鳖甲、穿山甲、鹿角、生石膏、寒水

石、磁石、代赭石、附子、乌头、半夏、商陆、灶心土、糯稻根)

后下(薄荷、藿香、砂仁、豆蔻、沉香)

包煎(旋覆花、滑石、车前子、青黛、赤石脂)

另炖(人参、西洋参、鹿茸、犀角)

烊化(阿胶、龟板胶、鹿角胶)

磨汁(犀角、羚羊角)

冲服(三

七、琥珀、犀角、珍珠、羚羊角)

泡服(番泻叶、胖大海、菊花)

34.中药用药“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35.补益阳气类方药宜清晨或上午服用;发汗透表要宜于午前服用;催吐药宜于清晨服用;

行气利湿药宜于清晨服用;滋养阴血药宜于夜间服用;安神药宜于夜卧时服用;泻下药宜于午后或暮夜服用

36.饭前服药:补益药、制酸药及部分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

饭后服药:消导药、抗风湿药

睡前服: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药

定时服:平喘药、截疟药、主治月经不调的药物

温服:多数采用温服

热服: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剂

凉服:止血、收敛、清热、解毒、祛暑剂

37.熏洗时药液温度为50-70,浸浸泡时温度是38-43

中医基础知识点总结 篇2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院开始探索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模式。全面推进、开展青年教师 “传帮带”导师工程。 “传帮带”是一种传统的以老带新的工作方法,“传”是指传授、传承,“帮”是指帮助、帮教,“带”是指带领、带动[3]。通过中老年教师传播思想品德、教书育人、教学理念、科研经验,帮扶新进青年教师,引领青年教师不断走向成熟,营造青年教师 “比、学、超”氛围。通过中老年教师 “传、帮、带”,带动全体教师在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及整体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培养造就了教学标兵及科研能手,使得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一、制度保障

青年教师 “传帮带”导师工程,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党委书记和副院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 “青年教师培养、考核、 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 “传帮带”导师工程的专项活动内容、实施方案和经验总结等,并对导师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制定了 《青年教师 “传帮带”培养制度》、《传帮带导师制实施细则》,通过中老年教师带领学科组集体备课制、试讲制、三级听课制、在德、能、勤、绩、廉方面帮扶青年教师工作机制等,通过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导师制,强化责任,落实全过程跟踪和培养考核机制,促进教师素质全面提高,保障导师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实施细则

青年教师 “传帮带”导师工程对每位从事教学科研的新进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治学严谨、能履行导师职责并具有副教授以上职务的教师为导师,负责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品德、教书育人、教学理念、科研经验等各方面进行培养指导,带动青年教师在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及整体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学院领导班子与导师一起分析、研究青年教师的思想和工作情况,讨论培养计划、考核结业、经验总结等。

导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以业务指导为主的全面性指导,重点工作是:

1. 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充分发挥 “传、帮、带” 作用, 关心青年教师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其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

2. 指导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课前准备、课后总结;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和教学要求,指导青年教师搞好教学方案设计、备课、教案讲稿设计、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鼓励并指导青年教师大胆进行教改实践,引进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胆创新。

3. 帮助青年教师确定科研方向, 参加科研讨论, 开展科研工作。

4. 督促青年教师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加强继续学习的指导, 为青年教师的长远发展提供指导。

5. 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培养计划及考核办法,进行中期考核、年度考核、终期结业考核,各阶段考核分别开展了青年教师考核答辩、青年教师听课、工作学习思想汇报、读书笔记撰写、教学比赛、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交流总结等方式进行培养考核。

三、实施成效

经过数十年的摸索、探索,在党政领导的引领下,我院的 “传帮带”导师工程有序、稳步进行,省级教学名师、学校教学标兵及其他优秀中老年教师等导师成为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为人处世各方面的榜样,在他们的言传身教、悉心指导下,对青年教师进行了全面的培养,缩短了青年教师自我摸索提升的时间,促进了青年教师在更短时间内出成果、出成绩。

“传帮带”导师工程取得的显赫成绩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但校内其他教学院部竞相效仿,而且还获得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等兄弟院校的好评,应邀前往进行教学管理方面的交流。同时, “传帮带” 导师工程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 2007年被学校党委列为校级党建工作创新试验点,2012年被评为优秀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及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工作制度,2015年被评为省级人才工作示范点。

四、结语

总之,我院全面树立了 “人才是第一资源” 的理念,不断推行、完善 “传帮带”导师工程,创新培养模式,促使教学质量不断突破,科研迈向了新的台阶。目前,我院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 “传帮带”导师工程进行了优化,以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为实现学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中医药名校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丽萍.学校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讨[J].2015,8:165.

[2]祁艳朝,高晚欣.协同创新模式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析[J].2014,8:75-76.

中医学基础归纳总结 篇3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2、中医学论述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伤寒杂病论》。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

4、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

5、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

二、阴阳五行

1,、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既可以标识自然界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又可以标识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阴阳的特性:1)相关性 2)普遍性 3)相对性 4)属性的规定性

3、阴阳的相互关系:1)对立制约 2)互根互用 3)消长平衡 4)相互转化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①、阴阳偏盛: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②、阴阳偏衰: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③、阴阳互损

④、阴阳转化 4)指导疾病的诊断 5)知道疾病的防治 6)归纳药物的性能

5、五行:对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属性的概括。

6、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指树木具有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归纳为“木”。2)火曰炎上:“炎”,有焚烧、灼热之意;“上”,即向上。“炎上”指火在燃烧时具有发光放热、蒸腾上升之象。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归纳为“火”。3)土爰稼穑

4)金曰从革 5)水曰润下

7、五行的生克关系:1)相生: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的递资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关系。五行之间递相制约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相乘:相克太过,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一致。

4)相侮:反向制约,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制约或克制,又叫“反克”,或者“反侮”,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相反。

8、确立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1)根据相生规律确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2)根据相克规律确立:抑强、扶弱

三、藏象

1、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

2、六腑∶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 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

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贮藏精气。

4、心 1)生理特性:心在五脏中居于首要地位,对脏脏功能活动起着主宰的作用。2)主要生理功能: ①主血脉。心能推动血液运行。

②主藏神。心主管生命和精神活动的能力。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

5、肺 1)生理特性:肺为娇脏。又称华盖之脏。肺气运动的特点是宣发和肃降。2)主要生理功能:①肺主气,司呼吸。肺具有主管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的功能。②肺主宣发与肃降。肺气既具有向上宣升和向外布散的功能,又具有向下通降和保持呼吸道洁净的功能。宣发:排浊气;向上输布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卫气;将会聚于肺的血液经清浊之气交换后布散全身.肃降:吸清气;向下输布津液和水谷精微;清除肺和呼吸道的异物;洁净血液;有利于大肠的向下传导糟粕。③助心行血。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经过血脉汇聚于肺,血液的循行虽然主要依靠心气的推动,但心气的盛衰与宗气密切相关,宗气“贯心脉”助心行血,正是通过肺朝百脉而实现的。④ 肺主通调水道。肺具有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的功能。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在液为涕,在志为悲(忧)。

6、脾 1)生理特性:喜燥恶湿,主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主要生理功能: ①脾主运化。主管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的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二方面 ②脾主升。含升清、升举二个意思。

③脾主统血。即脾具有统摄血液的功能。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志为思。

7、肝 1)生理特性: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2)主要生理功能: ①肝主疏泄。肝具有疏通全身气机,使之调畅的功能。(1)调畅精神情志。(2)维持气血运行。(3)促进脾胃消化吸收与输布。(4)促进水液代谢。(5)调节生殖功能。

② 肝藏血。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 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

8、肾 1)生理特点:肾藏精,肾为先天之本。2)主要生理功能 :①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 ②主水液。主管水液代谢的功能。一是温煦和推动肺脾等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二是肾气、肾阳对水液代谢的调节是通过“蒸腾气化”、“升清降浊”来实现的;三是司膀胱的开合,排泄尿液。③主纳气。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防止呼吸表浅的功能。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骨,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前后阴,在液为唾,在志为恐。

9、脏与腑的关系:1)心与小肠 2)肺与大肠 3)脾与胃 4)肝与胆 5)肾与膀胱

四、精、气、血、津液

1、气 1)气的生成:①气的来源:先天之精气(禀受于父母生殖之精)后天水谷之精气(饮食物化生而成)

后天自然界清气(通过呼吸而得)以上先后天之气结合起来,就生成为人体的气,又称真气。②气生成与脏腑的关系:与肾、脾胃、肺关系密切。肾藏精,脾胃主运化,肺主呼吸。2)气的主要功能:①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②温煦作用:气的温煦作用是指通过运动变化能够产生热量,温煦人体。③防御作用:气的防御作用是指气有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的功能。④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指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防止其无故流失的功能。⑤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而言指气具有促进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的功能。⑥营养作用:人体之气分布于全身各脏腑组织中,为各脏腑器官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3)气的分类:①元气 功能特点∶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激发推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活动。②宗气 功能特点:走息道以行呼吸,呼吸的强弱与宗气盛衰有关。贯心脉以行气血,主要体现在助心行血。与人的视、听、言、动等相关。③营气 功能特点∶营养全身。化生血液。④卫气 功能特点∶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开合汗孔,调节体温。影响睡眠。2血 血的功能:1)濡养作用。2)运载作用(清气水谷精气,浊气浊物,传递信息)3)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3津液 1)津液;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内在体液及正常的分泌物。在机体内除血液之外的其他所有正常液体都属于津液。2)津液的代谢依赖于肺、脾、肾等。3)津液的功能:①滋润和营养作用。②化生血液作用。③运载作用。

4、气与血的关系:气属阳,主煦之;血属阴,主濡之。气为血帅:1)气能生血 2)气能行血 3)气能摄血 血为气母:4)血能载气 5)血能化气

五、体质 1)体质:又称素质、禀质、禀赋,是人体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生理机能、形态结构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隐定的固有特性。2)体制的分类:①阴阳平和质:功能较协调的体质类型。②偏阳质: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类型。

③偏阴质: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类型。

六、病因

(一)外感病因:1六淫: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热(火)邪 1)风邪:①性质:轻扬开泄、善行数变、动摇不定、多兼他邪

②致病特点:易于侵袭阳位;病位游移不定;发病急骤,变化无常;肢体异常运动;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2)寒邪:①性质:寒凉、凝滞、收引 ②致病特点:易伤阳气,表现寒象;阻滞气血,多见疼痛;腠理、经脉、筋脉收缩拘。3)湿邪:①性质:重浊、黏滞、趋下 ②致病特点:易于损伤阳气;易于阻遏气机;易于侵袭阴位;病程缠绵难愈;多见头身肢体困重;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黏滞不爽。2疫气

(二)内伤病因:1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3)情志波动,影响病情。2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 3劳逸过度

(三)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1痰饮(需展开再具体)1)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病因之一。

2)致病特点∶①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②易扰心神。③症状复杂,变 化多端。④病势缠绵,病程较长。2淤血(需展开再具体)1)淤血: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病因。

2)致病特点∶①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阻滞气机;瘀塞经脉;伤及脏腑。②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疼痛;肿块;出血;紫绀;舌象;脉象。3结石

七、病机 1)发病的基本原理:正气:简称“正”,与邪气相对而言,泛指人体的各种物质结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是产生生理机能、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的物质基础。邪气:简称“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六淫、疫疠邪气、七情内伤、劳逸损伤及各种病理产物(如痰饮、水湿、淤血、结石、宿食)等。2)发病形式:①感而即发 ②伏而后发 ③徐发 ④继发 ⑤复发:疾病复发的因素:(1)食复(2)劳复(3)药复(4)重感复(5)其他因素致复(6)自复

八、诊法

1)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2)问现在症状:问寒症: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恶寒发热;寒热往来 问出汗: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有甚者,称为自汗。多源于阳气虚弱,腠理不密,津液无以固摄而外泄,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症。盗汗:入睡时出汗,醒后则汗止者,谓之盗汗。多因阴虚不能制阳而阳偏盛,虚热蒸发津液外出为汗,常伴有潮热、红及舌红少苔等症。战汗 绝汗 问疼痛: 疼痛性质①胀痛、走窜痛∶多见于气滞。

②刺痛∶多见于瘀血

③冷痛∶多见于寒邪或阳虚。

④灼痛∶多见于火邪或阴虚阳亢。

⑤绞痛∶多见于瘀血、蛔虫、结石。

⑥隐痛∶多见于虚证。

⑦重痛∶多见于湿邪。

⑧掣痛∶多见于血虚或寒邪。

⑨酸痛∶多见于湿邪或肾虚。4)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

平脉特点:平脉具有胃神跟三个特点,所谓脉有胃气,是指脉象从容和换,戒律一致;所谓脉有神,即脉象柔和有力,形体指下分明:所谓脉有根,即指沉取尺部,脉应指有力。

九、辨证(六经辨证:叶桂(叶天士)伤寒辨证:张仲景)

1、八纲辨证1)表里辨证:辨证疾病病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表证: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辨证要点:①本证以外邪袭表,卫气被郁为主要病机。

②为外感病的初级阶段,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③以恶寒发热并见、苔薄白、脉浮为辨证依据。④可见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甚至喘促等肺气失宣的兼证。2)寒热辨证:辨证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热证:指感受热邪,或机体阴虚、阳亢所表现的症候。临床表现:各类热证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耳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大便干,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

辨证要点:①本证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

②以发热、恶热喜凉、面红、舌红苔黄、脉数等症候为辨证依据。

③热伤津液,故渴喜冷饮、大便干、尿少色黄、舌干少津等症状亦可作为辨证的参考依据。

④热伤血络,迫血妄行,故吐血等血症状亦可见之。

⑤寒证热证的鉴别:辨证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做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3)虚实辨证:辨证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4)阴阳辨证:辨别症候类别的纲领。阳证:表证、热证、实证 阴证:里证、虚证、寒证

2、气血津液阴阳病辨证1)气病辨证:症状:气虚、气陷、气滞、气逆 2)血病辨证:症状:血虚、血瘀、血热、血寒

十、养生、防治、康复

1、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调养脾胃。

2、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3、标本先后: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常用来说明疾病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发病先后而言,先发之病为本,后发之病为标;以病因与症状而言,病因为本,症状为标。1)急则治标:标病或标症甚急,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所采用的一种治疗原则。2)缓则治本:标病或标症缓而不急时所采用的一种治疗原则。3)标本兼治:标病与本病错杂并重时采取的一种治疗原则。

4、正治和反治:在“治病求本”根本原则指导下,针对病证有无假象而制定的两种治疗原则。1)正治:方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2)反治:方法: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三因:因人、因时、因地

中医基础知识点总结 篇4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胃痛寒邪客胃证肝气犯胃证胃阴不足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肝失疏泄犯胃乘脾可导致胃痛呕吐泄泻,其病机治法和主方有何异同

呕吐病位病因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原则:和胃降逆止呕

呕吐治疗的证型治法和主方

口壹膈的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辨证论治证型主方

呃逆的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

呃逆治疗原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呃

泄泻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与肝肾密切相关

泄泻基本病机其病理因素离不开湿

泄泻治疗原则:健脾化湿暴泻:湿盛为主重用化湿;久泻:脾虚为主当以健脾

泄泻湿热伤中证肝气乘脾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衰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痢疾的临床特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粘冻

痢疾的基本病机:邪蕴肠腑,气血雍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

辨证要点:辨虚实;辨气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湿热痢疫毒痢阴虚痢休息痢的治法和主方

刘和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有关

“中医药基础”课程设置刍议 篇5

一、课程特点

“中医药基础”课程涉及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与中成药基础知识等, 课程设置以“入门、实用、奠基”为主要的原则, 注重实用性知识介绍的同时, 兼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对于医药类高职院校非中药学专业学生系统了解中医药学知识, 起到了很好的指引性作用。

二、理论课程设置

医药类高职院校非中药专业学生接受的中医药教育, 不仅片面, 而且应用范围较窄, 学生缺乏中医药常用和实用性的知识与能力。因此, 为更好适应医药类高校教育发展要求, 在课程教学规划中, 基于“传承与发展”的理念, 笔者针对非中医药专业学生讲授的内容做到合理取材, 优化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知识体系, 使教学效果达到“易懂、易学、易用”。

1.中医学基础理论课程设置

中医学基础知识课程, 围绕阴阳、五行的哲学基础、脏腑经络生理病理的理论基础, 突出了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和诊疗特点的核心内容。因此, 通过这方面的学习, 不仅应掌握辨证论治的本质, 更重要的是应学会从“八纲”的角度出发, 对常见病证作出初步诊断, 为合理地选用非处方中药及其制剂提供依据。

2.中药学基础知识理论课程设置

当代中药学是传统医药理论、临床实践与现代医药学技术的结合体, 应重点使学生掌握本课程涉及的常用中药性味、鉴别方法、炮制方法与原理、功能与主治、禁忌、常规剂量等应用原则, 并积极引导其掌握常用中药与辨证施治有机结合的原则和方法。

所以, 本课程在中药学板块设立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内容。前者包括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应用两部分;后者则简述了按功效所分的19大类中药, 涉及性状特征、功效与适应症、使用注意等。在讲述过程中重点设置了以下内容: (1) 中药的性能; (2) 中药的配伍及使用禁忌; (3) 解表药及其代表药物; (4) 清热药及其代表药物; (5) 祛风湿药及其代表药物; (6) 理气药及其代表药物; (7) 活血化瘀药及其代表药物; (8) 补虚药及其代表药物;等等。

3.方剂与中成药基础知识理论课程设置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融入和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中药及其复方的正确使用更是不可或缺。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最基本形式, 中药复方严格遵循中医整体观、系统论和辨能够培养学生自我保健的理念, 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证施治的法则, 依据“君臣佐使”及“七情配伍”等原理遣药组方。通过学习和掌握常见病的方剂与中成药用药知识, “中医药基础”课程方剂与中成药板块重在中成药应用知识的掌握, 本部分内容亦分为总论与各论。前者以方剂的组成特点、剂型、使用注意、与西药的配伍为主要内容;后者则以市场流行品种的中成药的适应症、方解、作用为重点, 如麻黄汤、双黄连颗粒、玉屏风口服液、二陈汤、藿香正气口服液、独活寄生丸、血府逐瘀汤、左金丸、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四物汤、乌鸡白凤丸;等等。

三、实验课程设置

遵循高职高专课程“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 针对非中药学学生中医药实践能力差的现状, 根据我校现有的实验条件, 在本课程中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在本课程的实验部分, 我们主要设定了以下内容: (1) 常用中药材的辨认与鉴别; (2) 常见中药材的作用分类; (3) 中药的炮制实验; (4) 中药调剂与养护实验; (5) 中药方剂的煎煮实验;等等。

四、小结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篇6

第一章 总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必要手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 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第四章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0、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11、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

第五章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记账凭证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款凭证<借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贷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转账凭证<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按照填列方式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

12、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记账凭证下

13、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14、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

款凭证。

第六章 会计账簿

1、会计账簿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两栏式、三栏式(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与大部分明细账)、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多栏式(借方多栏式<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贷方多栏式<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借贷多栏式<本年利润>)

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序时账(现金、银行日记账)、分类账(总账、明细账)、备查账(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住房基金登记簿)。

按照外形的不同分为订本账(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活页账(明细账)、卡片账(固定资产卡片)

2、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3、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

4、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账页

5、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簿与会计凭证)、账账核对(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之间核对)、账实核对(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债权债务明细账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

6、错账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记账凭证无错误)、红字更正法(记账后,发现记曲凭证中的科目或金额多记)、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金额少记)

7、“本月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单红线;“本年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8、总账、日记账和大部分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

第七章 账务处理程序

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科目、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平衡(本期借、贷发生额合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 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或核对,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2、按财产按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财产清查的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3、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实存数;清查时,出纳必须在场;现金盘点报告表(盘点人与出纳共同签章)

4、银行存款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一致原因:未达账、单位记账有误、银行记账有误、单位与银行双方记账有误)。

5、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查询核实)的方法进行核对,即对账单法。

6、实物清查(数量和质量)方法实地盘点法(逐一盘点法、技术推算法、抽样盘点法)清查时;实物保管员必须在场;盘存单(盘点人员与实物保管人员共同签章)

7、财产清查经批准处理后的账务处理

项目

盘盈处理

盘亏处理

(其他应收款)

项目

盘盈处理

盘亏处理

(其他应收款)

现金

营业外收入

管理费用

固定资产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原材料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正常)

营业外支出(非常)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半、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3、会计报表包括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

4、、半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按清偿债务的先后排列)及所有者权益项目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四步式报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第十章 会计档案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一式二份),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

3年

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

5年

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固定资产卡片(报废清理后)

15年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会计移交清册 25年

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

永久

财务会计报告(决算)、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不包括移交清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从会计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3、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标记、拆封和抽换。

4、单位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财政部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5、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会计档案一律不得销毁。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篇7

分类

从功能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普通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

(1)普通形容词:能充当谓语,大都能用不和很修饰。

(2)非谓形容词:与普通形容词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不能充当谓语,不能用不和很修饰。常见的非谓形容词如:

正 副 男 女 雌 雄 单 大型 初级 多项 巨额 慢性 新式

主要 高速 名牌 高频 海洋性 流线性 多民族 单方面 喷气式

有些非谓形容词用途极窄,只作科学技术名词的组成部分,如高频电波、侧吹转炉。

从语义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表示属性,

如红、黄、大、小、软、硬、伟大、平凡、美丽。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写性,

包括形容词的一切生动形式,如喷香、冰凉、红红、大大方方、冰凉冰凉、直勾勾、傻里呱唧。

中医基础知识点总结 篇8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的内在动力

大多数学生在接触和学习中医之初, 对中医学颇感陌生, 不仅知之甚少, 甚或一无所知, 而且还受到一些偏见的影响, 认为中医不过是问病开方子让病人喝汤药, 不化验、不用仪器检查, 是落后的、不科学的。当接触到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之后, 又觉得抽象难懂, 有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 使学生认识学科特点, 消除偏见, 树立学习信心。在教材绪论中, 针对学生的现实思想, 强调指出要接受中医学必须改变原有的狭隘理念。有些学生怀疑中医学的科学性, 是因为他们错误地把西方科学的某些观念与方法 (偏重于分析还原, 着重形质实体) 当作衡量一切的标准, 而且以此标准简单判定是否科学, 显然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中医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 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 研究人类生命活动过程及疾病防治的知识体系。经验积累加直觉领悟是其基本的认识方式。它偏重于综合整体、取象比类的方法, 讲究系统观, 着重系统功能的研究。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这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同时还要强调指出, 讨论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必须首先承认中医能治病这一基本事实。即使是对艾滋病、SARS等传染病, 中医药的治疗功效也获得了世界医学界的认可, 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其次,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畏难情绪, 笔者有意识地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中医理论的内容。比如, 讲阴阳五行学说, 在讲到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时 (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 可用取象比类的方法, 阴阳犹如夫妻, 夫为阳, 在外工作, 维持家庭的一切;妻为阴, 在内安排家庭的一切。这样一比喻, 阴阳的关系就非常清楚了。讲五行学说中五行之间的生克作用时, 可指出五行思想不仅表明宇宙统一于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 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作用表明世上的任何事物都被其他事物所生, 也被其他事物所克。任何事物本身都“生”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 所以世界上绝没有任何事物或力量能够凌驾于其他一切事物与力量之上而独霸天下, 谁想独霸天下必然狼狈不堪。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克”如果过了头, 就会引发反“克”, 直接的反克, 如用斧劈柴, 劈久了斧也会磨损。又如一味地恃强凌弱, 仗势欺人, 必然为众所不容。再如食物疗法中, 五行与五脏、五味相配, 百合色白, 入肺可以润肺祛肺燥, 熟地色黑, 入肾可以滋补肾阴祛浮火, 如此等等。这样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信心, 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从实际出发, 抓住重点, 分清主次

我院使用的《中医学基础》教材是专门针对高职高专的, 供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药品营销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与本科教材相比, 虽然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有所精简, 但是主干内容仍然基本保留。就是说,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学生全部掌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重点, 分清主次, 运筹时间, 教给学生最重要、最实用的东西。如藏象学说是人们赖以认识人体生命活动与病理现象的重要理论, 实用性很强, 可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要让学生明白两点:一是藏象学说虽然也是以一定的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的, 但主要立足于“有诸内必形诸于外” (即以象测脏, 由表及里) 的认识方法, 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长期观察, 研究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这种观察分析结果必然超越人体解剖学的脏器范围, 形成独特的脏腑生理病理体系。藏象学说中的某脏某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一个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生理病理在内的综合概念。二是五行相克、五脏相关的五行学说主要落实于藏象学说, 脏腑 (心肝脾肺肾) 配五行 (木火土金水) 这一抽象概念是经过无数医疗实践后提炼出来的。

中医五行的实质是五脏相关。五行生克理论只有在辨证论治的具体应用过程中才能领会其丰富的内容。例如, 以对慢性肝炎 (木郁土虚型) 的治疗来说, 病位肝脾两脏尤以脾为主;病机脾气亏虚, 或脾气本虚, 或邪郁久伤脾气, 或肝郁日久横逆乘脾, 或患急性肝炎寒凉太过伤及中阳;症状:倦怠乏力, 食欲不振, 身肢困重, 恶心呕吐, 腹胀便溏, 胁痛不适或有头目眩晕;证属:脾虚肝郁, 治宜健脾补气, 扶土抑木, 可选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味煎服。至于《中医学基础》的法则部分则应以辨证为重点, 主要以“八纲”为主, 将脏腑辨证的主要相关内容掺合其中。其他较易掌握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学。

启发思路, 重视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

方法是手段, 效果是目的。要提高教学效果, 保证教学质量, 必须讲究教学方法。笔者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提问启发。就是在讲清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设计一些能活跃学生思维、增进学生对有关知识点深入理解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 为什么治疗风寒表虚证用调和营卫的方药?为什么补益肾虚要肾阴肾阳兼顾?等等。还有一些原则的问题, 如中医学讲的“阴阳对立”与一般哲学中讲的“对立”或“矛盾”有何差别?在如今的医院中普遍使用各种仪器、试剂检查疾病的情况下, 中医传统的“四诊”还有无价值?等等。对这些问题, 教师应采取有启有发或启而不发的方法, 或让学生在课堂上作出回答, 或教师自问自答, 还可以在提出问题后先不要求即刻回答, 待学生在课下酝酿讨论之后给出答案。

二是运用图表形象地说明问题。例如, 讲虚热与实热的区别, 实热是感受阳热之邪 (如风邪、热邪、火邪等) 或本身机能使病理性亢奋所致的症状。阳的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绝对亢盛, 则表现出“阳胜则热, 阳盛则阴病”的证候, 出现发热 (高热) 不恶寒、烦躁、口渴喜热饮、面红耳赤、痰黄稠、腹痛拒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大等一系列实热证的表现。虚热则由于体质较弱 (先天或后天不足) 或久病伤正, 导致阴液受损, 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而阴的缺少不足于有效地制约阳, 导致阳增多, 出现相对亢盛, 也稍有高于正常水平。因阴不足而生内热, 出现低热伴颧红骨蒸、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一系列虚热证候。上述情况可结合图1说明:

三是强调记背。学习《中医学基础》课, 有些知识是必须要求学生熟记背诵的。如主要的五行配属、五行生克关系、五脏的主要功能, 等等。记背这些知识便于以后在实践中应用并可逐步加深理解。此外, 记熟《中医学基础》的章节目录标题, 也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中医学的整体轮廓, 有利于抓住纲领, 统率全部内容, 承前启后。

摘要:高职高专中药、药学、药品营销专业的教学应从实际出发, 帮助学生认识《中医学基础》课的学科特点, 消除偏见, 增强信心;教师要抓住重点, 分清主次, 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职,中医学基础,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彭勃, 梁华龙.关于中医学基础课程设置的思考[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 10 (5) .

[2]潘卫英.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J].医药产业资讯, 2006, 7 (3) .

[3]黄伟贞.中医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S1) .

[4]张庆祥.中医学基础课程的优化与教学实践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 2004, 6 (22) .

Java基础知识点总结 篇9

1. JAVA简介

1.1 java体系结构:j2se,javaweb,j2ee

1.2 java特点:平台无关(虚拟机),垃圾回收(使得java更加稳定)

1.3 JDK与JRE,JDK:java开发环境,JRE:java运行环境

1.4 第一个java程序:HelloWorld,java的入口是main(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1.5 java程序的开发步骤:.java 编译(javac)成.class 运行(java).class文件

2. 基本数据类型

2.1标志符:自己可以取名字的地方称为标志符

*标志符的规则:1,只能是字母,数字,下划线,$;不能以数字开头;严格区分大小写;不能使用关键字作为标志符

2.2关键字:关键字都是小写

2.3常量:如123,“hello”

*也可以使用final定义常量(请参照Math.PI),如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LOW_SPEED=1;

2.4 变量:变量的本质是内存中的一小块区域,用这个区域保存数据

*变量申明:类型变量名字

*变量必须先声明,再赋值,再使用

*注意区分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与引用数据类型的变量

*变量的作用域,局部变量与成员变量:变量在哪个大括号里定义,就在哪里有效,出了大括号无效

2.5 基本数据类型:java数据类型分为两大类:基本数据类型,引用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分为4类8中:boolean,char,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

*boolean类型只有true,false

*char是Unicode编码

*float,double是有精度的(不是绝对精确的)

2.6 基本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

*123字面常量是int型,12.3字面常量是double型,8888888888888这个字面常量有问题(因为它已经超出int的范围,改成8888888888888L)

*boolean与其他类型不兼容

*byte,short,char之间相互运算的时候,先转换为int,再进行运算

*小容量的数据类型可以自动转换为大容量的数据类型:byte,short,char——>int——>long——>float——>double

*大容量转换为小容量的数据类型,要进行强制转换

*多种数据类型进行运算的时候,先转换为容量最大的数据类型再进行运算,整个表达式的类型是容量最大的数据类型

*必须掌握PPT上的习题

3. 运算符与流程控制3.1运算符:算术,关系,赋值,逻辑(着重注意),位运算符

*自加自减++,--,注意顺序

*关系运算符的结果是boolean类型

*逻辑运算符注意短路与&&,短路或||

*三元运算符(逻辑表达式) ? 表达式一:表达式二

3.2流程控制语句:条件(if,switch),循环(for,while,do while),break与continue

3.3 switch的规则:

*switch只能探测:byte,short,char,int 类型的值(case后面也只能是这4种)

*switch中小心case的穿透(代码会一直运行,直到遇到break停止,建议每个case写一个break)

*default:如果没有找到匹配的case,则执行default

3.4 for,while,do while搞清楚代码的执行流程(PPT上有图,必须记住)

3.5 break,continue

*都可以用在循环里面,break还可以用在switch中

*break跳出单前的代码块(结束循环)

*continue:跳过本轮循环,继续下一轮循环(循环会继续,仅仅跳过本次)

3.6 流程控制代码编写:可以灵活的组合这些流程控制代码,注意一定要写{ }

4. 面向对象基本语法

上一篇:跑步社团工作计划下一篇:英语教案-Unit 5 Can I help you?-L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