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项目建设 力促经济发展

2024-06-09

主攻项目建设 力促经济发展(精选11篇)

主攻项目建设 力促经济发展 篇1

主攻项目建设力促经济发展

努力实现乡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黄永成2010年3月份,我接受县委安排,参加了市委党校的班培训,通过学习,增长了知识,启迪了思维,感触颇深,学习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面向市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强化项目建设,培育和壮大特色主导产业,走“人才兴乡”战略,极力优化吸引人才软硬环境。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哈必嘎乡实际,现就如何加快乡域经济发展,谈一下看法。

一、发挥资源优势是振兴乡域经济的基本条件

哈必嘎乡地处康保县东南隅,是地域小乡,奶业大乡,所谓地域小乡,是指全乡土地总面积仅有27万亩,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大致各占三分之一,人口12810人;所谓奶业大乡,是指经过1998年以来的10年滚动发展,奶业及矿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渐成强大势产业,凸显“富民强乡”格局。如何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应该成为需要认真思考并诸实施的重要经济工作。与张北、沽源和内蒙古太卜寺旗相邻,受察北牧场的辐射和影响,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哈必嘎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金、铅锌、萤石贮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如何使沉睡着的资源优势转变成可用的经济优势,是乡党政一班人努力破解的难题。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研究,明确了“奶业富民、矿业强

乡”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依托资源优势,振兴乡域经济”的口号。坚持围绕奶牛养殖和矿产资源开发两大支柱产业,做足

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吸纳人才等大文章,围绕奶牛和矿产上

项目、办企业。特别是在京津冀一体化和绿色奥运的大背景下,面对机遇,乡党委、政府进一步落实市委宋太平书记提出的“全

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的精神,紧紧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提

出的“振兴康保,我们的责任”这条主线,进一步明确今后一

个时期重点发展方向:一是紧抓“全市百万头奶牛行动计划”

这一契机,以奶牛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为主导,通过兴建

机械化挤奶大厅,实现企业与农户紧密的利益联结,努力把哈

必嘎乡建成全县万头奶牛养殖专业乡;二是依托地下丰富的矿

产资源优势,加大开放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抓好金川选

矿厂、合成金矿、义合堂砖厂等矿山企业建设,努力把哈必嘎

乡建成多品种、多门类、探、采、选一条龙作业的矿业开发基

地;三是进一步抓好奶牛衍生产业和后续产业发展,对奶牛粪

便及其他牲畜粪便进行开发利用,实施有机颗粒肥加工项目,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启动青贮饲料加工项目,为奶

牛业发展提供饲草饲料保障。四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指导,以

信德、逸豪两大农庄为引领,借鉴外地先进的饲养和管理经验,使奶牛养殖业不断吸纳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产出效益,壮大庄

园经济群体。五是依托圈舍建设等国家扶持项目,加快奶牛规

模化养殖进程,以适应当今乳业发展格局。我乡党委、政府矢

志不渝地坚持“奶牛富民、矿业强乡”这个思路,紧紧牵住项

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使全乡奶牛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全乡奶牛存栏8869头,全乡机械化挤奶大厅已发展到24座,发展奶牛养殖专业村和重点村11个,奶牛养殖农庄2农,矿山

企业8家,初步形成了鲜奶销售、矿产开发、新型建材、有机

肥料加工、饲草种植五大主导产业,占全乡工农业生产比重达

80%以上。2009年,全乡完成财政收入19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50%,项目建设贡献率达70%以上。

二、强化项目建设是振兴乡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哈必嘎乡目前除去个体私营摊点,生产规模较大的民营企

业就有21家,户养8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300余户,潜在的民间资本比较充足,这是促进乡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先决条件。

为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进入生产领域,乡政府要迅速加大服务

力度,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一是要主动外出寻求项目,到民间寻找民间资本,利用政府与各企业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

关系,让民间资本与各企业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关系,让想

上项目却无从下手的民间资本有所参照。二是要制定激励机制,乡政府要出台一系列如合理使用土地、厂房、重奖项目建设有

功人员等政策,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欲望,疏导民间资本流向,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为了加快项目建设工作效率,乡党委

要在乡、村两级分别成立项目办公室,专门协助企业办理各项

目审批手续,有力地推动项目建设进程。三是要强化项目建设的责任机制,乡党委、政府每年都要与抓经济工作的领导、项

目办、各村签订经济发展责任项目奖励合同,对重点项目、重

点产业实行专人包保、重点落实。制定“三确定、一包保”工

作责任制。“三确定”,即确定乡村重点项目工作,确定具体责

任人,确定完成时限;“一包保”,即乡村主要领导包保重点项

目,同时也要将相关工作纳入村级工作考核责任书之中,在奖

与罚的合力作用下,促使项目早落地、早投产。2009年哈必嘎

乡引进项目13个,总投资5800万元,其中投资超500万元的项目3个,项目数量和规模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去年通

过招商引资落地的“哈必嘎〃北欧风情游”旅游区建设项目,已经办理了公司注册及土建工程用地手续,预计今年八月初可

完成建设并开始接待游客。今后,乡党委、政府要在抓好现有

项目建设的同时,借助全县项目建设年氛围,拓展以商招商空

间,力争新上超500万元的项目4个,力促乡域经济实现大发

展、快发展。

三、坚持走“人才兴乡”战略是振兴乡域经济的必由之路

俗话说:“选准一个人,带富一个村”。人才是第一要素,选准了人才就抓住了发展的关键。振兴乡域经济离不开人才,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兴乡”战略,千万百计选拔人才,不拘

一格使用人才,通过人才的拉动作用,有效地促进哈必嘎乡经

济及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选人上,要着力做到“四瞄准”,即:瞄准专业技术人才,瞄准创业能力强的人才,瞄准有管理

经验的离退休干部,瞄准在职机关干部。这些人才或通过高薪

聘请或通过公开招录,让人才进村,办企,让人才发挥出最大

能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近年来,哈必嘎乡吸纳了一大批技

术管理人才,这些能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经济发展,尤其是

在发展奶业经济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了留得住人才,要

在用人上,先做到“给予”,即:给予优厚的待遇,给予强力的支持,给予发展的平台,在使用上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要严

把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选拔上任用的关口,使那些讲党性

原则,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走上村领导岗位。如,我乡在2003年村支部换届选举中,乡党委请个体户张世亮任哈必嘎村

支部书记,张世亮上任后,不负众望,用一年的时间还清了全

村所有债务,又用了一年的时间建起了机械化挤奶大厅,改善

了全村的道路、设施条件。在他的带领下,哈必嘎村迅速发展

成了全市的先进村。今后,我们一是通过招商引进人才;二是

要面向社会选拔人才;三是要千方百计留住人才,让一大部分

能人参与乡域经济发展和管理,带动全乡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作者系张家口市康保县哈必嘎乡党委书记)

主攻项目建设 力促经济发展 篇2

一、以低碳理念建设园区,彰显园区魅力

按照“接轨国际、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辐射带动、功能卓越的产业之城;显山露水、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灵秀文润、人居最佳的诗韵之城”的要求,融入低碳发展理念来推进园区建设,把园区建成生态经济发展的特区。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聘请专家对整个工业园区作了总体规划和修编。把工业园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将其作为丰城城市总体规划“一江两岸、一江三桥、一城五区”的核心区,近期规划建设面积9平方公里,远期规划32平方公里,围绕“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产值过1000亿的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低碳生态工业城”的发展目标,已拉开6平方公里建设框架,初步形成一园二区六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园”:即依托32平方公里的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园,建设9平方公里的生态工业园区;“二区”:即新型能源和机械电子产业区。“六基地”:即富硒产业基地、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生物食品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总部经济服务业基地和精品陶瓷产业基地。

二是实现多资金投入。在建设资金较为短缺的情况下,我市按照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滚动式开发的思路,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首位,全力确保园区建设的资金需要。2009年,利用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城投公司、丰源工业城投资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公司五大融资平台,累计向8家金融机构融资16亿多元,主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碳经济项目建设。

三是力求快速度建设。为顺利推进低碳经济产业项目的引进和落户,我市加快了“一园三区两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四化”和功能配套的目标,重点加大了园区道路、交通、物资配送、信息通讯、供电、供热、供气、给排水、废物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建成了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6000平方米的职工公寓楼和1 1幢企业服务中心群楼,行政服务中心、国土、环保、工商、税务、医院等相关部门入驻园区办公。蒸汽、燃气供应管道正式投入运营,川气东输管道正在建设之中,即将正式供气。2009年园区路网工程完成了丰源大道延伸道路、北二支路等建设,丰源四路已正式开工,丰矿大道改扩建、陶瓷四路建设进展顺利;入园项目“三道一平”全面完成,中心园区水、电等管网建设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的不断完善,彰显了园区魅力,提高了园区竞争力。

四是注重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煤-电-建”、“煤-焦-化”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吸引了同宇股份、泰山石膏等一批低碳和循环经济企业落户。同时园内坚持做到企业分类、产业分区,并利用地形地貌规划公园,全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绿化面积达38%。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对入园的新、扩、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评估制度,定期进行环保监测,使园区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同步提升。按照园区发展规划,完成了4平方公里的“三通一平”和绿化、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以低碳项目壮大园区,提升园区实力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从根本上摆脱“黑、粗、大”的产业特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坚持“三个一批”培育壮大低碳产业,推进低碳项目建设,提升园区综合实力。

一是积极筛选一批。根据丰城产业规划和产业特色,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聘请专家研究、规划、筛选一批低碳产业和企业,高起点地制定适应丰城实际的低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对园区重点吸纳、引进、培育的项目,进行研究和论证,确保项目低碳化,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近两年来,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一流企业家参与丰城产业发展论坛,对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层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富硒产业发展论坛,成功对接了珠海农丰、浙江森禾等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再生金属国际论坛丰城分论坛,成功对接了美国兰通、四川凯迈、湖北金洋铅等多家资源循环类重点企业;食品产业论坛,促成了南昌大学与恒天实业公司共同研发、生产大米蛋白肽项目,该项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获得上级奖励600万元,其达产达标后将实现年产值2.4亿元。

二是大力引进一批。始终坚持“今天的开放型经济就是明天的发展成果”的理念,注重完善“三定三带三联”招商模式,突出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以一园二区六基地”为平台,推动了一“大批低碳企业和项目迅速汇聚丰城。如抓住全球陶瓷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发挥丰城煤层气资源优势,巧打洪州窑陶瓷文化牌,2007年成功引进了上海斯米克陶瓷,该公司拥有30多个瓷砖品种获得国家专利,同时通过国家“3C认证”,特别是内外墙挂贴技术的企业标准获得了国家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企业标准认证,保温节能外墙干挂磁板为国内首创,在国内最先使用陶瓷喷墨打印技术。斯米克的进驻,带动了广东东鹏、唯美等中国陶瓷十大品牌企业和8个重大配套项目的落户,总投资达98亿元。结合“中国生态硒谷”建设,先后引进了河南华英集团、四川铁骑力士集团、浙江森禾、珠海农丰等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涉及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7.65亿元,已完成投资2.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新型能源、生物食品、光伏电子、精品陶瓷、资源循环利用五大支柱产业,精品陶瓷、资源循环利用、中国生态硒谷三大产业基地引进“低碳型”企业22家,总投资达122亿元,完成投资超16亿元。中国生态硒谷有稻米、豆类、水果等12个富硒产品标准被确定为江西地方标准。

三是孵化扶持一批。按照“紧抓引领未来发展的产业和成长型企业”的思路,对于有潜力、有前景的低碳企业和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先后培育和扶持了惟思特公司、布兰森公司、盛丰新能源公司、华伍制动等10余家低碳高新企业。如惟思特公司,虽有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但刚起步要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在资金、厂房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困难。2009年我们通过多方协调,帮助企业融资1000万元,在工业园区提供标准厂房,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成为了国内首家批量生产无油涡旋压缩机企业。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1亿元,5年内产值可达200亿元。盛丰新能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太阳能级高纯硅产品的高新企业,拥有自主研发技术CSVD物理法太阳能级高纯硅制造技术,公司两期4000吨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销售收入将达到16亿元,税收1.6亿元。公司将来延伸下游400MW太阳能电池切片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上业,可新增产值85亿元、税收10亿元。布兰森公司,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两种不同成型方式高频铝焊管生产线,可生产0.25-0.5mm材料,管径14.55-80mm的各类铝焊管,生产线最高速度每分钟150米。华伍制动公司,我市本土培育的民营企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工业制动装置制造商和全国制动器行业标准制定单位,拥有5项专利技术,主要产品通过了欧洲CE认证、北美地区UL认证,业务涉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以机制创新服务园区,激发园区活力

环境是效益,环境是生产力。优良的服务环境是园区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园区核心竞争力所在。坚持从创新机制入手,不断优化园区的发展环境,从根本上激发园区的发展活力。

一是创新项目推进机制。按照“一套机制、三重考核、四级推动”的要求,从制度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套机制”:就是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成立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重点工程和重大产业项目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及时协调解决重点工程和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重考核”:按时间节点要求,细化每个重点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把项目建设的各阶段性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将服务重大项目列入部门目标考核,市重点办年底对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进行全面考核。“四级推动”:各推进工作组一周一调度;市重点办半月一调度;市长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重点项目现场办公会;市委书记每季主持召开一次重点项目调度会,部署阶段性工作,集中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2009年,市委市政府共召开项目推进协调会150多次,解决相关问题181个,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是创新跟踪服务机制。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对65个涉及行政审批、办证、收费的市直部门科室设置进行全面整合,将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归并到新成立的行政服务股,统一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办公,并在工业园成立分中心,从发改、规划、国土、工商、质监、环保等1 9个部门抽调专人,设立重大项目全程服务专业窗口,为重点项目实行面对面的服务,设立绿色通道,全程办理、跟踪和解决项目建设的所有问题。同时,建立“三个一”干部挂点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即确保每一个企业有一名县级领导干部挂点综合协调;每一个企业有一个乡镇定点服务,具体操作;每一个企业有一名熟悉、精通有关业务工作人员进驻企业,全程办理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之前的一切手续。坚持做到“五个帮扶”,即帮扶企业开拓市场、帮扶企业舒通“经脉”、帮扶企业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帮扶企业加强管理、帮扶企业适度扩张。

三是创新项目激励机制。在认真落实有关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政策的同时,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和帮助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对企业缴纳的地方税收、规费等,实施缓交、减免、补贴等政策优惠,对企业项目涉及的土地使用、所得税征收、设备采购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如纳税奖励政策规定,对单个企业纳税首次上50万元,按地方财政所得的3%进行奖励;新上100万的,按100万元一个台阶,奖励地方财政所得增量的8%。对于企业出口创汇,在国家奖励的基础上,每出口1美元市财政奖励0.03元人民币。为推进企业上市,专门制定了《丰城市关于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华伍公司已进入了上市辅导期,即将实现丰城本土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主攻项目建设 力促经济发展 篇3

简言之,高端软件是指因具有关键或专有技术、创新或领先模式而拥有较高附加值、并能促进产业形成较高劳动生产率的软件及服务。其“高端”体现在软件技术门槛高、行业资质要求高、业务模式领先、服务规模占优、服务应用领域所形成的生产效率高。

上海软件产业有规模、有亮点

近年来,上海软件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增长态势,并成为上海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十一五”期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抓住了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历史机遇期,加强产业链完善和发展模式创新,实现了从新技术领域到支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成为上海经济发展中发展速度最快、技术创新最密集、增值效益较大的产业之一,为服务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至2013年,上海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突破了4300亿大关,不但成为全市的经济支柱,更成为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软件产业的发展有自身的显著特点:首先,产业规模平稳增长。无论是经营收入,还是企业数量、从业人数等都具有相当规模,尤其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内的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

其次,机制性业务创新渐成主流。更多软件企业通过自建或联合共建设立研发中心,从机制上保证业务创新的持续,并且更加注重从技术、业务模式等方面开展创新。

另外,注重强化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强调做精做专。如在深度方面,整合底层工业控制系统与上层ERP的深度集成;广度方面,拓展跨产业领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此外,紧密结合行业应用形成特色专有技术、产品与服务。如工业软件领域,在钢铁制造、城市轨道交通、数控、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均形成了行业特色鲜明、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解决方案。

最后要强调的是,上海软件相关专业与公共服务已成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围绕软件产业发展的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如软件行业协会、软件产业促进中心等)与专业服务(如软件测试、数字认证等),在推动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也应客观认识上海软件产业目前所存在的不足,譬如与国外及国内软件产业发达地区相比,产业规模还不够大,关键核心技术还多为国外公司掌握,缺乏一定数量的龙头、骨干企业,高端人才缺口还较大等。

产业发展须面向“高端”

高端软件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高端软件具有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位于产业链高端,与高端应用紧密联系。其代表着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主流趋势,具有重大的产业价值和知识产权价值。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发布,明确高端软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重要发展领域。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强调了发展高端的软件产业。2012年年初,《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将高端软件及具体内容列为重点研发对象。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要求尽快形成有效支撑的配套高端软件产业。高端软件产业本身就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更对上海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渗透与带动作用。在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进程中,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突破时间与空间界限,促进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的高效运作与精细化管理。这为高端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和作为空间。

上海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要求加大高端软件推进力度。软件产业是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升级转型的重要引擎。为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迫切要求软件企业面向行业领域开发出专业特色的软件与服务,鼓励工业企业充分应用软件技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促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鼓励服务业企业充分应用软件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创新商业模式;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农产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普及信息技术应用。

同时,支持传统产业企业的软件开发部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独立法人实体,为本行业领域的信息化改造和提升提供专业服务。

发展高端软件是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优势的发展要求。经过多年产业规模的平稳增长,上海软件产业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因高端软件具备高附加值,具有相当不可替代性,必然会形成较高产值。因此,推进上海高端软件产业的发展,是上海软件产业进一步加快大发展、做大做强、做出规模的必然选择。

推进高端软件发展,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为了培育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长点,使上海成为国内新业态、新模式最活跃、成长最快的城市,并充分发挥释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转变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新兴产业培育的“孵化器”作用,在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指导下,上海积极启动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工作。国家工信部和上海市政府于20u年10月7日签署协同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合作备忘录。上海成为首个部市共建中国软件名城的直辖市。

上海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布局高端软件与服务:在产业促进政策、园区基地建设、两化融合试点、产业化项目支持、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在先行先试对口试点、创建国家级国产软件应用示范区和体验中心、推动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软件产业基地、建设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建设云海数据中心、支持重点项目等方面有步骤地按计划推进。

nlc202309051030

上海高端软件产业发展路径

从新兴产业发展一般规律看:加大政府重点支持是基础。高端软件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应准确认识与把握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新兴产业从其广义上讲,是指那些利用先进革命成果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这些产业普遍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而狭义的新兴产业,则主要是指依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

一般而言,新兴产业是科技创新最为集中的领域,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中的成长期阶段。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基础之上的,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努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产品(服务),是保证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保证: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是新兴产业崛起的重要手段;产业链的延伸是新兴产业提升的有效途径;合理的空间布局是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载体。

从软件产业本身发展规律看:强调需求引领、市场驱动。简要分析软件产业发展的规律,具体内容是:社会和经济领域的需求是其是发展的动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是发展的平台,技术突破、业务模式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核心优势,高端软件人才、行业专家是持续创新的源泉,对行业有着较深理解力与抽象建模能力是立身之本,对软件开展产品化和产业化,推进服务化、平台化是发展之道。

从应用软件的行业发展规律看:要加大软件与业务的融合度。发展高端软件。应注重认识软件产品与服务所应用的产业领域发展规律,尤其是准确把握其发展阶段与产业需求;同时,更要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要求,找准推进高端软件产业发展的节奏与增长点、创新点,切实推动上海高端软件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从顶层设计角度看:须系统性推进产业发展。简单说,顶层设计,就是从高端软件产业发展规律出发,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以产业发展的全局视角,对各方面、各层面、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顶层设计具有高端战略性、整体系统性、先后次序性和缜密科学性。强调顶层设计视角看高端软件产业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在思维方式上更为深刻,即由点上的思考,转变到线上考虑,更要向关联关系、网络、面上分析:由粗放型、经验型发展思路,向前瞻型、缜密型、科学型转变;从平面立体思维向网状体系思维跨越。尤其是注重处理好发展高端软件产业自身方面的关系,高端软件产业与所应用领域的关系等。

从国家信息产业政策看:要抓住契机、聚焦重点。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基础性、关键软件的支持力度。发展高端软件应适时抓住产业发展契机,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发展。近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讲话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由此可见,基于自主可控的安全软件、网络软件、社会领域应用软件等正是亟待发展之机。

强调创新 完善环境 推进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并完善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上海高端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包括出台高端软件产业发展三年规划方案,发布支持高端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形成相关标准体系。尤其注重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即通过综合应用规划引导、资质认定、财政奖励、专项支持、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环境。

加强软件产业公共服务、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在深化已有的高性能计算、软件评测、构件服务等公共研发平台,行业协会、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等公共专业服务机构基础上。深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加快形成政府、公共研发机构、专业服务机构、软件企业等共同推进高端软件产业发展的合力。

增大支持并搭建业务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持续鼓励软件关键技术、业务模式自主创新,加强企业、政府、大学与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用户之间合作交流,打造和完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应用为一体的高端软件产业化推进机制建设。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建立技术、标准和应用联盟等多种形式,实现高端软件的联合创新和应用推广;大力提倡并鼓励上海充分发挥众多高校、研究院所集中的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搭建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与结构建设。更加注重软件人才结构,加强高端人才(领军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建立人才培养机构与软件产业的供需匹配机制,加强软件人才专业知识教育与产业化项目实训紧密结合的复合、高端、领军型人才培养机制。落实并加大针对高端软件人才的奖励政策。同时,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

健全完善产业链并占据关键环节。健全完善产业链。不仅着眼上海软件产业,而是面向长三角、华东、甚至全国区域构建产业链,并抓住产业链关键环节推进上海高端软件产业发展。以具有国际、国内或行业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打造贯通包括软件、系统、运营、服务、维保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条。

同时,注重加快推进高端软件的产业化与应用工作,推动软件技术向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大力拓宽软件产业的应用空间与产业链锻造,并做好首次业绩突破的支持服务工作。

坚持系统性开展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建议政府资金更加注重高端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开展专项支持,以支持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与壮大为主;在技术层面,以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推进为要;支持领域,以聚焦上海重大产业发展为本;时间上,以尽可能持续支持为宜。

综上所述,高端软件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二五”规划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动力。2014年,上海将抓住未来软件技术发展的关键核心,聚焦技术创新和竞争焦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面走向高端。

发展农业产业化要主攻重点 篇4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今年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为关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第一,优先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做好政策推动、园区带动、机制拉动三篇文章。认真研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采取组建集团拓展一批、引进技术提高一批、外出招商引进一批的办法,逐步建立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群体。筹措一定资金,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贴息扶持。要抓好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以契约关系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第二,优先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围绕建立多元结构、适度规模的`农产品体系,着力加大“三个力度”:一是加大调优品种品质结构力度。就衢州市衢江区而言,生猪要着重抓好生态园区养殖和疫病防治,竹产业主攻加工环节,粮食突出发展优质订单水稻,柑桔要提高品质和打响品牌。同时,大力发展稻田水产养殖、花卉苗木、中药材等新兴产业。二是加大农业名牌战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力度。坚持巩固老品牌和开拓新品牌相结合,重点抓好“一品红”、“良兴”、“大山”等品牌的培育。抓住大田结构调整有利时机,重点发展柑桔、蔬菜、茶叶、大米、水产5个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三是加大农业对外招商力度。严格按照规定和政策,稳步推进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组织经济主体参加各类经贸会,推介农产品和农业招商项目。

第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多路并进、长短配套,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在非农创收上下功夫。深入实施劳务输出“一帮一”、“一带一”活动,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增加非农产业的收入。进一步做好山区、库区下山脱贫工作,衢江区在抓好双桥、太真两个省“百乡扶贫”乡的同时,应建好在沈家开发区设立的异地脱贫小区。

主攻项目建设 力促经济发展 篇5

作者吴胜贤

温州的经济发展,以“温州模式”而闻名全国。

温州的成功,在于他们依靠家庭工业和手工业相对发达的传统优势,抓住改革开放和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家庭工业和联户工业为主体、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模式温州模式。笔者前不久到温州考察学习,感受颇深。温州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民众思想意识之前卫,发展思路之开阔,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再认识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

温州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率先发展,一是敢于实践不争论。他们本着“不唯成分看实践,不抠比例看发展,不限速度看效益”的发展方略,坚持实事求是,只做不说,多做少说,不争论,不动摇。二是敢于吃苦不怕难。温州既没有资源,也没有销售市场,属于“两头在外”,但为发展自己,他们信奉苦熬不如苦干、苦干不如巧干、后进不如先进、先进不如冠军。三是敢于尝试不怕错。对于改革实践中的新生事物,不论股份制企业、乡镇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他们都允许试、允许改、允许干、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

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温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发展上,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通过“先放开后引导,先搞活后规范,先发展后提高”的思想,不断促进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完善,进而使温州小型、分散的流通服务业和家庭作坊式的加工业扩展到工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信息咨询等产业的大多数领域,并表现出强劲的投资能力。温州很多投资数千万元的公益项目,都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兴建和兴办的。

“温州经验在市场”。温州的产品之所以有着强劲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规模市场体系。本地市场向集中化大规模发展。在全市500多个专业市场中,超亿元的市场有57个,并在全国各地建立规模化的连锁制、代理制、配送制等无形市场。二是规模生产基地。

温州产品在国内外大市场的导向下,形成一镇一品、一县几品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新桥镇为鞋类生产基地,日产鞋50万双,出口世界40余个国家和地区;金乡是商标、徽章、塑卡、红膜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三是规模企业群体。温州的工业企业大都属家庭式的工厂,单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不多、产值不高。如目前温州有鞋类生产企业4327家,服装生产企业2900多家,打火机生产企业2700多家,商标类生产企业近3000家等。这些企业按照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要求,有的生产原材料,有的从事某一种或某几种工序加工,有的直接为大企业配套生产,形成以市场交换为纽带的企业群体。

“温州模式”的精髓是“温州精神”

“温州模式”的精髓,其实就是温州人的精神。我们向温州人学习,关键是要学习温州人的精神。

胡锦涛同志对温州人有过这样的评价:“世界的人都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沿海靠山赋予他们这种开放的精神、冒险的精神,最主要的是温州人能吃苦。”有名的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老总周大虎当年举家创业,一家人挤在一间无窗无门仅7平方米的小屋,“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是温州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国家银行不给贷款,他们就创办信用社、基金会,发展民间金融,实行浮动利率,自己给自己找资金;城里的国有商场不卖温州产品,他们就把国有商场的柜台租下来自己卖。这是温州人不等不靠,依靠自己求发展的自主精神。据统计,每年温州有200万人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经商做生意,其中40%在海外,“有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这是温州人不安分、不守旧的开拓精神。王钧瑶等从外地回家没有航班,竟然创造性地想出了包飞机,自己开辟了航线;范鸣强携妻儿到北京旅游,灵感一来,竟在北京天安门城楼旁开了一家“马列书店”。这是温州人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

温州之所以成为我国思想最为解放、观念创新最为活跃、经济最为发展的地区之一,正是因为依靠这些“精神”做“支撑点”,走出一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路子。他们眼界善于从世界的角度去构思自己的发展定位;办法活善于借用各方面的力量发展自己;主意正从不因无谓的争论而丧失大好的发展机遇。

“温州精神”与黎平经济发展

结合温州看黎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经济的发展实质是人思想观念的超前;经济落后的实质同样也是人思想观念落后的结果。

面对温州,我们反思黎平,便可以看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现象还随处可见,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还大有市场,夸夸其谈的“口头改革”也屡见不鲜。“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的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的观念。墨守成规、自我封闭、患得患失,不可能实现“超常规”发展;整体素质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也不可能实现“超常规”发展。

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黎平旅游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确立,为黎平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围绕难得的“双重机遇”,黎平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把黎平建设成大西南南下出海大通道哈交通枢纽和把黎平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建设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黎平经济的发展,可以从生态工业着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和电力能源产业,把黎平建设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生物技术基地等,标志黎平干部群众以把“温州精神”拿来为我所用。

城关镇“六措并举”力促作风建设 篇6

城关镇从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入手,全面落实作风建设各项措施,力促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学习,在培育良好的学风上下功夫。针对项目建设薄弱的问题,重点学习抓项目的新办法和新措施;针对城市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重点学习经营城市的新理念;针对大社区建设格局未形成的问题,重点学习共驻共建的新办法;针对各方面赶超先进存在差距的问题,重点学新作风、新精神,切实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发扬民主,在维护班子团结上下功夫。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涉及人事、财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都提交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各社区、村“一把手”切实担负起维护班子团结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副职及干部坚决支持好“一把手”的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畅通有序。三是完善制度,在加强干部管理上下功夫。在健全完善干部管理、公务用车、财务审批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集中学习制度》、《干部请假制度》、《财产保管制度》、《材料打印制度》等制度,以制度保证和促进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行。全面实行“月预告季通报”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和社区、村、站所每月将计划要干的工作以《月工作计划表》的形式上报镇党委,及时了解了各单位工作动态,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四是转变观念,在创新工作思路上下功夫。镇党委坚持以科 1

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以构建和谐城镇为目标,全面实施居民素质提升、社区服务提质、干部能力提高三项工程,全力做好项目建设、社区建设、农村经济、城市管理、全民创业五篇大文章,全面深化文明社区、生态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和谐楼道、“十型”特色家庭、社区之星六项创建活动,努力兴办十件实事的工作思路,以思路的大创新促进工作的大落实。五是上下配合,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今年,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工作首问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跟踪督查制和考核奖惩制,全面落实一项工作一套班子、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件事情一个思路的“三个一”工作方法,确保广大居民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实惠,在兴办实事中促进和谐。六是强化监督,在廉洁从政上下功夫。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自觉养成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一分钱电话费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低保审批、垃圾处理费收缴、医疗保险收缴、票据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避免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主攻项目建设 力促经济发展 篇7

目前, 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孕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在联合国公布的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 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但工信部部长苗圩说, 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水平、节能降耗等方面离世界制造强国的差距仍然明显。

苗圩表示, 中国制造+互联网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谁能善于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个大趋势把握住, 谁就能在新一轮发展当中抢占先机。十三五期间, 为了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将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 要集中资源, 在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等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引领整个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工业中只占12%左右, 其余还是传统行业。下一步将针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 、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薄弱环节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

苗圩表示, 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重点解决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问题。

资本运作力促会展经济发展 篇8

当然在我国必须把资本运作和会展经济相结合,在新经济的条件下,凡是会展经济发达 的地区,不管是美国、德国,还是我国的上海、广东,都是资本运作很发达的,这并不是偶 然的现象,其实仔细观察也有其必然的规律,因为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和资本经济,知识经 济里面以高科技为代表,但是高科技一定要以资本做支撑,没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我们 的科技、知识、文化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所以文化问题一旦和资本结合就迸发出 新经济的特点,所以资本经济的特点在这一时期也需要展示,而我们现在新经济的发展也在 展示问题上得以辉煌,所以会展经济本身在促动着经济的发展,同样它也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

实现会展经济的资本运作首先要对会展经济的定义和特点进行分析。大家谈会展经济很 多,我感觉对会展经济规律本身的总结以及会展经济的理论和会展经济学能不能有一个突破 ,我想在实践中正确发展和办好会展经济,利用好会展经济带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前提,会展 经济我的理解它应该是通过展示来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以产品文化为主的, 同时相应带动像电讯、旅游、饮食、休闲等产业,是一种综合经济,正是这样一个命题,所 以它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会展经济的综合效益性。会展经济本身所带动的并不是单体的承办会议主体本身 的效应,而是对一个地区,甚至一个行业本身的综合效应的带动,它所带动相关产业的特点 ,比其他经济更为突出。所以我看到了1∶9这个杠杆,这个杠杆作用恐怕在其他行业里有形 且能测算的是不多的。第二点是它的无形和有形,精神和物质的结合,也就是说会展经济是 否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来办,比如从它的建筑是城市的樗,一个城市没有几个像样的展馆就 跟没有几个博物馆和图书馆一样,它们是一个城市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能。而博物馆、图书馆 是不赢利的国有资产,而展馆作为和经济的结合必须要追求在办展当中的赢利性,所以会展 经济只有建立在赢利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第二,会展经济的公益性和赢利性并存。同样的会展经济,由于它的资产特点,可能就 需要在场馆这样一个需要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的过程当中,由于它的公益性性质,可能政府 补贴在最初的创办当中要发挥作用,因为综合的效益属性最终会通过政府的财政税收得到体 现,政府本身也是受益人,所以政府本身的投入是必要的,但是在運作当中,也就是建设完 之后长期的维护,以及它的运营又必须通过企业的充分竞争和运作来完成。所以它兼顾公益 性和赢利性二者特征于一身。

第三,场馆的自然垄断与会展公司的充分竞争相结合。所谓的自然垄断就是在一个地区 某一个行业,其中一个厂商的运作成本小于两个以上厂商运作成本,这个行业通常在经济上 表现为自然垄断行业,当然场馆建设自然要有区域属性,如果在这个区域当中建几个展馆来 竞争,其成本可能加大。这种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往往是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关系国计民生 的重要领域。所以,展馆的使用率和单位租金的高低就需要按自然垄断行业来确定,由政府 或者是听证会确定一个价格,这个价格一方面是保护,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然垄断,没有人 跟你竞争,防止你抬高物价,造成对区域经济的不利发展。而对于会展公司来说,如果我们 可以把场馆和会展公司分开考虑,会展公司就必须要充分进行竞争,只有竞争才能繁荣,所 以必须取消审批制,引入国内外各方面的会展公司能够充分竞争。

第四,会展经济本身的非均衡性。比如会展活动的一次性,跨年度性,有年度性,季度 性,甚至可能还有月度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会展经济的发展其实是一个不断地从非均衡性尽 量往均衡发展的过程,一次性的会展活动,筹备一次搁到那儿就闲置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 题,比如奥运会,如果不解决奥运会之后的北京经济,考虑就是不全面的,所以逐步地推进 是会展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

最后,还有一个是会展经济特色性。一定要与地区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不仅仅是跟制造 业相关,会展经济仅跟制造业相关是一个误区,它一定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甚至跟其他 的服务行业密切结合,而且第三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因为第三产业里面所涵盖的文化、 休闲、体育内容越来越多,所以一定把产品和服务特色结合起来。

会展经济和资本运作能不能完成结合?奥运会从政府办到公司办,美国人获得了巨大的 利润,而且在公司办奥运时获得了很大的赢利。我们传统理解上所谓垄断环节,政府办的环 节,在未来的市场经济中,在资本运作当中公司都可以承担,在美国没有重要竞争和一般竞 争的概念,他们认为很多垄断行业公司都可以做,包括宇宙飞船、导弹都是公司运作,所以 在观念上要实现飞跃,资本运作和公司是连在一起的。在这个情况下,在资本运作当中我们 必须分开,必须把场馆的资本运作和会展公司的运作分开,场馆本身能不能上市和会展公司 能不能上市要分开。

就第一个环节来说,场馆本身是会展经济的基础,我们希望市场能够创造场馆,而不是 建一个场馆以后再去寻找市场,这恐怕就会陷入财务上的困境了。

就场馆本身来说它又涉及到一个场馆的建设和经营问题,在场馆的建设和经营上我觉得 可以考虑两种模式:一是统一的模式,比如像发达国家,德国有一些这样的场馆可能是由联 邦政府、州政府或者是市政府共同投资办的,因为它的特征是综合效益性,这种综合效益最 终会带来人民收入的提高和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因此在这样一个发展上可能是以政府 投资为主,再吸引一些战略投资人,形成一个公司式的会展建设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 会展建设本身,场馆建设本身给予一个必要的行业价格的保护,如果没有这样的保护商业投 资人不会进来。建成后,在管理当中,可能市长就是董事局主席,这显然是把公益性和商业 性结合起来了。第二是分离模式。香港分离的模式是土地换展馆,政策用其土地划给新世界 地产公司,你可以附建两个酒店、一栋公寓、一栋写字楼归公司,然后把政府会馆的九万平 方米建成,这样就维持了一个正常的运转。展馆的所有权还是政府的,但实际上不收所有权 使用费,以使展馆的运营能够维持自身良好循环,没有巨大的展馆资产负担。这种情况下就 涉及到在资本运作当中新建的一个场馆的起步模式和现有已建成地区场馆的改造模式,我们 应该怎么做能够完成融资和上市,所以用土地换展馆的模式是比较好的。

对于场馆运营的公司如果想完成上市,必须要保证场馆自然垄断或者其租金价格得到保 证,场馆经营公司要上市,不管你是分离模式还是合一模式,你净资产的收益率要达到10%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其实很多投资人愿意买这样的股票,因为它相对比较稳定,为什 么稳定呢?因为有政府通过它的租金的多少来调整利润水平,因为这场馆具有排他性、唯一 性,可以保证10%的收益率。

当然从改造模式来说,现有已经形成的场馆怎么办?特别是我们有些城市,股份制的运 作我想也是很重要的,在中国,现在跟上市公司结合的可能有南京模式和厦门模式。政府切 忌高负债建设场馆,结果一次性使用后,即陷入闲置和财务困境,这种教训或者悲剧不应再 发生。对已经形成的完全靠95%的银行负债建的场馆,今年必须尽快完成托管。所以场馆在 运营过程中,政府财政的补贴是必要的,因为它所带来的综合收益既然是1∶9,它一定会体 现在当地政府福利性财政和投资性财政的收入上。

最后场馆公司功能的发展,所有的活动都要结合起来,当然它的上市关键是以提高场地 的使用率和单位面积出租费,只有场馆利用率达到相当水平,才有可能和资本结缘。

就第二个环节,关于会展公司的上市。会展公司的上市里面有会展经济本身的特点,场 馆公司有巨额的固定资产,会展公司又没有很多的固定资产,但没有很多的固定资产一样可 以完成上市,主要是根据你的收入和盈利水平。比如,如果盈利是1000万,按10倍市盈率测 算,实际你的资产价值是1个亿。

抓落实求实效 举众力促发展1 篇9

——海舟公司扎实推行厂务公开工作

自2005年5月18日8万吨船坞建成进入第一条船“太湖号”后,海舟修造船有限公司已经累计修船600多条,公司经过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艰难历程。近几年来,由于竞争激烈,修船形势非常严峻,公司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公司董事长和公司领导班子积极探索经营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公司紧紧依靠广大干部员工的集体智慧,在转变经营方式的实践中,按照公司加强民主管理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行厂务公开,有效地调动了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使生产经营快速、高效!公司3年发展目标即将实现!公司迈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海舟公司有效推动厂务公开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海舟公司是民营独资企业,推行厂务公开具有深远意义,公司董事长和公司领导班子的思想高度统一,大家一致认为: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树立民营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需要;是改善劳资关系,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需要。基于此,公司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总经理为组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公司生产、经营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成立了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和厂务公开监督评议小组,把厂务公开纳入公司综合考评体系,做到有

检查、有考核。公司认真按照县总工会的要求,积极贯彻上级部门指示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广泛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基本形成了由公司党总支统一领导,行政为主体,公司工会为工作机构的明确有序的厂务公开运行机制。

二、完善工作制度,确保规范运作。公司制定了《厂务公开实施细则》、《厂务公开分工负责制》、《员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员工绩效考核评价办法》、《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办法》等30多项规章制度,构建了较完整的制度体系,从而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良性机制。每年年初制定全年厂务公开工作计划,建立了厂务公开工作联席会议和情况反馈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公司厂务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对公司厂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部署。员工绩效考核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与工资分配体系融汇一体的竞争和激励的长效运行机制,是“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科技领先”治厂方针的实现形式。在2011年年底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了绩效考核,考评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公正、注重实绩、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考评区分为公司领导、中层干部、业务管理人员、普通员工几个类别,考评实行1000分制,考评按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分为16个小项进行,首先是自评,然后按照纵向和横向打分,得出平均分数,考评结果备案存档。这次考核达到了预期效果,使公司对干部员工的工资晋级、奖励、人才选拔、职务聘任等方面有了重要依据,形成了人尽其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新机制。

三、搞好工会建设,发挥工会作用。海舟公司现有员工430人,工会会员 311人(新员工入司半年以上方可申请入会),员工入会率为66%,(是2006年建会时的4倍)。公司工会组织机构健全,有女工委、劳动争议调解组、安全生产监督组、文体宣传组等等,工会小组覆盖公司所有部门和车间,达到19个。工会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会委员和工会小组长会议,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公司领导反映,起到了良好的沟通作用。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配合公司加强对分承包单位的管理,2008年10月公司工会帮助14个分承包单位建立了基层工会组织,并成立了海舟公司联合工会,联合工会为大家搭建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在关心农民工生活、化解各种矛盾、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促进 “职工之家”的创建活动。几年来,公司“职工之家”的建设不断改进,娱乐设施也不断得到完善,职工书屋存书达两千多册,建立了室内活动室、阅览室、篮球场等,但创建“职工之家”的最深层意义还在于: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技能,更好地为公司生产经营服务!为此,公司工会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形成了员工学习钻研技术的良好氛围,例如船体车间组织的电焊工比赛、服务车间组织的吊车司机技能比赛、和机电车间的铜工和电工参加了县里举办的专业技能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去年工会和综合部联合开展的季度员工“闪光点”评选活动中,先后有64名员工得到了表彰,提高了员工的思想素质,公司里做好人好事的人多了,乐于奉献的人多了,爱岗敬业、爱厂如家的思想真正得到了体现!公

司工会紧紧围绕公司的三项中心任务(经营生产、基础管理、基本建设),以提高工会的工作质量为抓手、以团结广大员工为宗旨、以服务大局为载体、以努力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认真贯彻实施《工会法》、《劳动法》,按照上级工会的工作指导方针和任务,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充分展现了工会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心员工生活,认真开展送温暖活动。工会积极协助综合部解决员工的吃住行、帮助外地员工的子女联系入托入学、建立困难员工家庭档案、看望生病或工伤的员工(包括农民工兄弟)、已持续4年为过生日的工会会员送上一份生日蛋糕、工会还办起了“贴心卫生室”、建起了“温馨洗衣房”,极大地方便了员工,得到了员工的好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工会多次组织象棋扑克台球篮球等比赛、一年一度的迎五一拔河和正月十五灯谜活动是公司传统的娱乐项目、定期请县文化站来放映电影,在岱山县第六届运动会上,公司代表队获得了奖牌数第五、总分第六的好成绩,提升了公司的美好形象。

四、创新公开形式,增强工作实效。公司建立以职代会为主载体,厂务公开栏为主渠道,辅以板报等多种形式的公开体系,使厂务公开根据内容的轻重缓急,分层分级做到广泛、真实、便捷、及时,务求实效。

1、坚持重要事项提交职代会审议,让员工充分行使知情权、审议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

2、畅通反馈渠道,及时倾听员工心声,公司设立了总经理信箱、员工民主信箱、意见箱共35个,及时回复,为员工做好释疑解惑工作;

3、坚持每周五下午召开公司工作

例会,坚持每月3号召开公司中层干部例会,调研落实厂务公开内容,听取各部门车间工作汇报,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教训,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厂务公开相关档案资料尚不齐全规范;

二、厂务公开形式比较单一,厂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厂务公开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四、厂务公开期待工会工作超常发挥。

2006年以来,公司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几年来公司取得的各种荣誉:船体车间内场下料班2009年分别荣获舟山市和浙江省 “工人先锋号”;公司工会被评为“2010浙江省‘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服务车间门机班2011年荣获舟山市“十一五”劳动竞赛优秀班组;公司工会被岱山县总工会评为“2011争先创优先进集体”。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与时俱进,扎实工作,进一步巩固、深化和规范厂务公开工作,不断提升厂务公开质量,拓展公开内容,延伸公开层次,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海舟公司工会

主攻项目建设 力促经济发展 篇10

一、摸清底数,进行阶梯性地毯式全面搜索。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我们采取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街道、社区按照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基本条件阶梯性地进行核实;根据市委组织部提供的在西城区注册或经营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名册,逐个进行排查;由各街道组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党建指导员、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等多方力量,进入企业中,对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全面情况进行了一次“地毯式”摸排。目前,西城区共有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253家,其中,有党员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55家,无党员的98家;155家有党员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有3名以上党员的114家、仅有个别党员的41家;已单独建立党组织75个、联合党支部6个,党组织覆盖企业123家、覆盖率48.6%。

二、抓好四个建设,主动大胆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落实。实际工作中,注重借鉴其他领域党建工作经验,用已有的党

建工作成果指导和启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开展,主要在抓好“四个建设”上下功夫。一是抓平台建设,形成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西城区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组织、人力、经费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实现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从集中调查摸底向日常掌控的转变。初步形成了四个平台:1.组织保障平台,街道成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在区和街道两级建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2.基础信息数据平台。建立季度报表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情况登记台账;区委组织部和街道两级统一建立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信息数据库;3.问题研讨和学习交流平台。通过“西城党建论坛”组织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一起讨论;4.经费保障平台。区委专门从财政经费中支出,按照每名党员每人100元的标准落实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工作经费和组织活动经费。二是抓队伍建设,保证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有人做。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部、街道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办公室,都配备了1至3名干部,专门从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每个街道配备了10名左右的工会工作助理员。三是抓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按照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情况和工作的难易程度,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分为两类,分别采取不同的工作推进方

式:第一,对有党员的155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及时帮助建立党的组织。本着“掌握底数、及时指导、先建组织、逐步提高”的思想,坚持清楚一家,攻克一家,组建一家,巩固一家。先后有75家单独建立了党组织,占总数的48.4%;有48家通过区域统建或建立联合党支部的方法,建立了6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这部分企业占总数的31%。然后再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在有条件建立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独立建立党组织;还有10个应建尚未建立的企业和22个仅有个别党员的企业,占有党员企业的20.6%。第二,对没有党员的98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开展党的工作。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工作,积极做好流动党员的摸找工作,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四是抓工作开展,保持党建工作的经常性。采取“家访”的形式,由党建工作指导员进入企业了解党组织工作开展情况和党员情况,同时借鉴党员分类管理的经验,将这些企业按照国有改制企业、有上级主管单位的非公有制企业、无上级主管单位的非公有制企业三种类型进行分类,组织党员开展一些促进企业发展,团结凝聚群众,的活动。

三、巩固基础工作,谋划全年,力促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新发展 为了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新发展,主要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区分层次全力推进工作。在区、街两级根据不同的职责任务,进一步明确定位,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集

中精力做好党组织的组建工作。重点做好在各街道成立联合党组织的工作,同时,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家访”制度,逐步建立起从调查摸底、党建全程跟踪制度,提升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依托工商局企业基础信息库,基本达到企业党组织情况的实时掌握。四是建立区委常委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联系点制度。为每人明确2-3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联系点,力争把联系点建成党建工作示范点。五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业主。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企业主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六是做好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做好在企业生产工作一线和企业管理层等各类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

尽心尽责操劳 力促老区发展 篇11

(一)

8月29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会上,广东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徐少华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一开始就脱稿说:“开枝同志一直关注着我省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工作,上上下下搞调研,提建议,为苏区呼吁,为老区呼吁,积极争取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老促会的一班老同志,对苏区、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怀和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他在强调强化工作的督查督办时,又脱稿说:“老促会要参与督查督办工作。”徐少华常务副省长的讲话,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省老促会的充分信任和对省老促会工作的充分肯定、支持。

广东省老促会理事会在去年8月间进行了换届改选工作。陈开枝被选为省老促会会长。上岗伊始,陈开枝就立即对广东省老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了解。他说,全国的很多老区,因为要扶贫的工作关系,都去过了,广东的老区有的过去曾到过,有的还未去过,我一定要走访一遍。在老区行的路上,所见所闻,使他感触良多。其中,广东原中央苏区怎样才能加快振兴发展,对他触动特别大。

同样是原中央苏区,而且连成一片,但是,广东的原中央苏区比起江西、福建的原中央苏区,大大地落后了。而且,江西、福建的原中央苏区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振兴发展建设。相比较来看,广东的原中央苏区就显得冷冷清清了。省老促会通过调查发现,广东的原中央苏区与江西、福建的原中央苏区比较,广东的原中央苏区除了农村年人均收入一项,比江西、福建的原中央苏区略高,因为广东的原中央苏区农村有人外出务工,弥补了家庭收入,所以,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也高一点外,其它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比江西、福建的原中央苏区差了一大截。就是与广西的百色老区、陕西的延安老区相比较,广东的原中央苏区都大大不如人。广东作为全国的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原中央苏区出现了这种状况,到底为什么?不仅省老促会那班老同志为此焦急,有关县(市、区)的同志也为此而伤神。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更是翘首盼望,上级的有关部门,能按国家的规定政策,帮扶一把,使他们能赶着全国、全省的发展步伐。

一定要把广东原中央苏区的真实情况,如实地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这既是老促会的职责所在,也是共产党人当年领导革命时对人民许下的承诺,是共产党人应该做的良心工作。因此,除了广东原中央苏区的老促会和有关部门不断地反映有关情况、提出要求外,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和梅州市委的主要领导,也等不得了。去年国庆节刚过,陈开枝和梅州市委的主要领导,就直飞北京,想方设法,找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把广东原中央苏区和广东老区的现状,一五一十地详细汇报。于是,今年三月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终于正式出台了。广东原中央苏区正式被确认实行西部政策。

这个《规划》,把梅州市的梅县、兴宁、五华、丰顺、大埔、平远、蕉岭和梅江区,韶关市的南雄市,潮州市的饶平县,河源市的龙川以及和平、连平等13个县(市、区)都列进了规划的范围。《规划》详尽地阐述加快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优势、机遇和挑战,提出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了“七大任务”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了规定实施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的全面实现。

这个《规划》,战略定位很高。共有六个战略定位,每一个都是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来确定的。《规划》的发展谋划很远。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是对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规划》的空间布局很新。其中,明确提出要发展粤东北组团,完全符合广东省原中央苏区的发展格局。

《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支持政策,扶持政策的力度很大。比如,在资金安排方面,准确提出了“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等资金时,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提出推动组建股权基金;重点支持产业、中心城区及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投资、金融、资源利用、产业发展、改革创新等方面,细化了政策扶持。《规划》的创新领域很宽,明确要求创新多项体制机制。因而,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广大干部群众,都为《规划》的颁布实施,感到十分激动和倍受鼓舞。他们认为,《规划》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扶持政策,《规划》的含金量很高,是广东原中央苏区人民盼望已久的大事、好事。《规划》的影响必然很大很深远,对推动广东原中央苏区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

《规划》颁布了,利好的政策已明确。但是,怎样才能让政策的红利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优势,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又引起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和省老促会一班老同志的十分关切。于是,省老促会决定,对如何学习 、领会、运用和落实《规划》,再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了解。

省老促会马上抽调力量,组织了一个专门调查组。在会长陈开枝的带领下,调查组集中时间和精力,马不停蹄地,到梅州市的8个县(市、区)和河源、韶关、潮州等市的列入规划的县(市、区),与市、县(市、区)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同志座谈,到乡镇村去,考察项目建设现场,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前后用了一个多星期时间,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

调查组在调查中发现,在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广大干部、群众都在热切地期盼,省里早些采取措施让政策落实到实处。他们都希望把贯彻、落实《规划》当做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当成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措施来落实。要把贯彻落实《规划》,作为检验开展群众路线活动的成效来检查。他们在学习《规划》时,力求准确把握《规划》的精神实质,深入地弄透《规划》的政策内容和要求,要学出思路,学出办法,学出成效。形势大好,但欠缺的是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

nlc202309041916

这时,广东省《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发了。广大干部群众讨论就更加热烈了。

调查组结合广东省原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和《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和要求,认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深深地感到,有很多情况必须及时地向省委、省政府反映。调查组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经几易其稿,写成了我省《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以下简称《意见和建议》),及时送给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审阅。

《意见和建议》针对广东原中央苏区的现状,明确地提出,召开一次广东省贯彻落实《规划》的专门会议,加强对《规划》的学习和宣传;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分管的领导;上下联动,做好对接工作;加强针对性,科学制定省的《实施方案》;设立广东省原中央苏区发展基金会;认真考虑韶关市的始兴、仁化、乐昌和河源市紫金等4个县(市、区),在红军长征时期和革命战争年代,曾作出重大牺牲和重大贡献的情况,在扶贫政策和安排建设项目等方面,希望能“辐射”到这些地方,帮助当地的干部群众圆老区加快发展的梦,等等。《意见和建议》既体现了《规划》和广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部署的精神实质,又切合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实际。而且,很实在、具体,可操性也很强。这份《意见和建议》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省长朱小丹、省委副书记马兴瑞、常务副省长徐少华等省领导,都先后对省老促会上报的《意见和建议》作出重要批示。

7月19日,《意见和建议》送到省委书记胡春华手中。胡春华书记认真地审阅过《意见和建议》,立即作出如下批示:“老促会的建议很好。一要密切跟踪中央政策的具体方案,争取我省的中央苏区县同等享受补助标准,如项目资金的比例和补助额度等。二要结合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规划,在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项目、生态补助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三要由省改革委积极协调,承担落实政策的职责。四要由省扶贫办在制定下一轮脱贫计划时,对中央苏区县的农村给予重点帮扶。要支持老促会的工作,发挥老促会的作用。”

7月31日,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主持召开了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胡春华重要批示、进一步做好广东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协调会。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党史研究室、省扶贫办、省委督查组和省老促会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根据胡春华书记批示的精神和省老促会的建议,决定广东省要加大对原中央苏区扶持力度,明确了加大力度的具体措施,并明了具体分工和落实责任。会议还决定,修改好会议纪要和广东省的《实施方案》。

(三)

8月20日,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省委办公大楼专门听取了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关于近一年来省老促会的简要工作情况;当前我省革命老区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和几点建议的汇报。省老促会常务副会长林华景参加了汇报。在听取汇报时,胡春华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胡春华书记说,去年老促会换届以后搞了很多调研,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到中央有关部委争取政策,跟有关的市共同研究如何促进老区发展等,这些做法都非常好。广东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广东革命老区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要重视做好老区工作,加快老区发展。

胡春华指出,对老区工作的调研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个角度是,扎实做好老区历史的调研工作。老区和非老区实行的政策不同,支持老区发展基本上是两个标准,首先要认定是老区,再就是这个地方是贫困的。加强老区历史的研究,是支持老区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另一个角度是,对老区发展情况的调研。这方面的工作,你们做得比较充分。今后要继续努力。

胡春华强调,在争取国家政策上要发挥好两个作用,一个是,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另一个是,要充分发挥老促会的作用。今后可以更多地做些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 老促会的工作,各个地方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地区要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对已经发展起来的地区,如深圳等,这些地方老促会的工作重点应是宣传、继承、弘扬老区精神的问题。对海陆丰这样的地区,除了弘扬老区精神外,还要做促进老区加快发展的工作。

胡春华表示,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老区和老促会的工作。大家共同努力,争取把老区工作做得更好,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 * *

时间才过了8天,省里又召开了文章开头说的贯彻落实《规划》的工作会议。

到这时,《实施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正在反复推敲、修改、不断完善;广东省《关于扶持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也正在密锣紧鼓地征求着意见,争取制定得科学、扶持力度大、影响深远并早日出台实施。

众所周知,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工作千头万绪,日理万机。但就在《规划》出台后到现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可以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中,不管多忙,但老区、苏区工作不能忘,不能有半点松懈。他们和省直机关有关部门的领导,都把苏区、老区的振兴发展工作抓得紧紧的。目前,一切工作都在有序而紧张地进行着。

上一篇:华庄生态园游玩日记下一篇:酒店前台接待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