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志愿者协议书

2024-08-21

社区矫正志愿者协议书(共11篇)

社区矫正志愿者协议书 篇1

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教协议书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志愿者是协助国家专门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重要的社会力量。根据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以及《浙江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意见》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经研究并征得本人同意,特聘请同志为社区矫正志愿者,聘期年,时间自年月日至年日。在此期间,双方履行下列权利与义务:

一、社区矫正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

(一)协助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督促社区服刑人员遵守国家法律和社区矫正管理规定,履行社区矫正义务,适时与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谈话教育;

(二)定期向司法所或者公安派出所反馈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表现情况,遇有重大情况及时反馈;

(三)定期向司法所提出社区服刑人员的月(年)度考核建议;

(四)按要求记载所帮教的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情况,并定期向司法所进行反馈。

二、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的权利与义务

(一)负责社区矫正志愿者的选择、聘用及其管理,社区矫正志愿者的聘书由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颁发;

(二)负责社区矫正志愿者的社区矫正工作业务培训和指导;

(三)定期与社区矫正志愿者沟通信息,交流情况,研究社区矫正工作相关具体问题;

(四)负责社区矫正志愿者履行职责情况的检查、监督。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本协议一式两份。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和社区矫正志愿者各执一份。

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签字、盖章):

社区矫正志愿者(签字):

二OO年月日

社区矫正志愿者协议书 篇2

一、社区矫正中的志愿者参与概况

(一) 国外社区矫正中的志愿者参与情况窥视

在国外, 志愿者积极投身到社区矫正活动中, 是从事社会治理的特殊形式。例如日本社区矫正的国家机构是保护观察所, “有1200名左右, 但需要矫正的对象则达7万多人, 而事实上, 社区矫正的具体工作是由保护所和5万多名民间志愿者共同开展的”。[1]“在加拿大, 西部的太平洋地区而言分为四个假释区, 下设22个中途住所, 65个假释官, 200个社区志愿者, 共管理1100名联邦社区矫正对象。”[2]发达国家在社区矫正上是比较依赖于志愿者广泛而积极参与的。

总结这些国家社区矫正中的志愿者参与情况, 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 志愿者的自治程度高。例如被称作失败者的哈佛大学的美国迪兰西街矫正中心完全没有政府的参与, “有关事务则由志愿者自身成立的董事会和矫正对象组成的多个理事会进行全面管理。”[3]其次, 志愿者结构的广泛性。他们通常具备特殊的经历、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渊博的人文知识、一定程度的社会威望、流畅的表达能力等等。再次, 志愿者参与的实效性。在国外, 某些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也可能被处以社区矫正, 这就使得社区矫正机构任务繁重, 从而对志愿者委以重任, 志愿者在矫正工作中有很大的自主而实质性的安排自由。

(二) 我国社区矫正中的志愿者参与情况概述

我国社区矫正中的志愿者也有很大的发展。以湖北省为例, 2005年在试点地区发展了1450名社区矫正志愿者, 其中矫正对象为890人;到2010年随着试点地区推广, 全省有11127名志愿者从事社区矫正工作。[4]各地有关社区矫正志愿者数量统计的情况显示了社区矫正制度日益成熟。

但志愿者参与情况中还存在如下几个制约社区矫正功能实现的重要问题:首先, 部分志愿者存在参与的被动性。我国社区矫正志愿者在招募、管理方面主要都是在司法行政机关的直接组织下完成的, 这种通过行政手段登记注册的志愿者容易缺乏对自身工作的准确认识, 缺乏与矫正对象互动的热情, 在其看来, 完成司法行政机关下达的指标比真正帮教矫正对象更为紧要。其次, 志愿者队伍的结构比较单一。仍以湖北省为例, 2005年82%的志愿者属于街道或者村民、居民委员会的干部, 12%是矫正对象的亲属, 5%是矫正对象的同事或老师。2010年仍然有65%的志愿者属于干部。[5]在浙江省, “具有志愿者性质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也大部分属于乡镇街道等内编人员或者具有村民、居民委员会、招商引资等干部身份。”[6]再次, 志愿者的帮教水平仍有待提高。社区矫正的志愿者不同于一般的志愿者, 他们的工作关乎犯罪人的自新和社会稳定, 不是只要投入劳动就能完成的, 而是需要特定技巧才能实现的。但“根据2008年7月对成都市青年志愿者的问卷调查显示, 在被调查的59.2%拥有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的青年志愿者中, 大多数人参与社区矫正的意愿不强, 没有太大的热情, 导致本来就门槛偏高的社区矫正工作很难招募到合格的志愿人才。”[7]由于社区矫正志愿者缺乏专业性, 使得他们难以实质性地参与到帮教工作中去, 未起到较大地降低司法成本和有效地改造犯罪人的作用。最后, 志愿者的管理缺乏相对统一的规范。例如志愿者的身份、法律权利与义务、职业道德、经费保障、违规惩戒等方面的内容都处于空白或者混乱阶段, 从长远来说, 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二、社区矫正中志愿者参与的正当性

(一) 人民主权的实质性

然而当代政治实践中普遍依赖代议制, 这使得实然状态的人民主权与应然状态的人民主权存在很大距离。且实践中的人民主权更多的是程序意义上的, 其范围十分狭隘, 这就可能导致国家认同感降低, 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就可能遭受质疑, 故当代社会人民主权从程序化逐步渗透到了实质性领域。例如听证制度、检察监督员制度、陪审员制度都可以被视为人民主权实质化的努力。从法理上看, 志愿者参与到社区矫正中,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矫正对象的个人信息和人身危险性、监督其参加公益劳动、辅导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对矫正对象进行就业培训等, 这些活动实际上也是人民直接参与到刑罚的执行领域, 通过直接方式分享国家的刑罚权。

(二) 法律文化的宽容性

早期刑罚建立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这种朴素正义观的基础上, 即便是现代刑罚也仍然没能完全脱离这个基础, 只不过现代刑法以道义报应取代了早期的复仇报应。复仇报应则强调报应的主观性和个体性;道义报应强调报应的客观性, 即刑罚是对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回报, 而采取何种刑罚以及如何实施刑罚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社会共识;故现代法律就对国家机关适用刑罚提出了某种内在约束, 也就是对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提出了禁欲的要求, 即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权力保持谦抑, 尽力通过理性摆脱个体情欲的束缚。这个内在要求实际上也就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品格:宽容。

当代刑法理论逐渐认识到刑罚本身也是一种恶, 其虽有必要性, 但也应该最小程度地加以适用, 如果通过轻刑或者非刑罚同样能达到保卫社会和恢复社会秩序的目的, 那么轻刑或者非刑罚就有正当性。此外, 当代刑法理论还逐渐认识到如果通过具有特别技术的公民志愿参与, 同样能到达到保卫社会和恢复社会秩序的目的, 那么公民的有序参与就具有正当性。这意味着司法机关对自己刑罚实施权的谦抑, 对自身保卫社会和恢复社会秩序能力的理性质疑, 对公民参与刑罚实施的审慎选择, 体现了当代刑法的宽容化趋势, 使得轻罪犯罪人的改造成为开放性的工作。

(三) 司法工作的效率性

司法的生命在于公正, 但这并不意味着司法工作可以忽略效率, 因为正义应当以社会公众所期待或者所能容忍的时限内得以实现。司法工作的效率可以理解为司法活动所得到的保卫社会和恢复社会秩序等收益总和与其所投入的金钱、时间、公民权利损耗、纠错成本等总和的比例。传统行刑注重通过监禁的方式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 这需要监狱的维护成本、警力成本和供养犯罪人的成本等。而社区矫正则有效减少了监狱人口, 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提高了犯罪人改造的质量, 减轻国家刑罚投入。社区矫正降低司法成本的重要原因在于志愿者的广泛参与, 如果没有志愿者无报酬的参与, 那么如此众多矫正对象的矫正工作全部由司法工作人员亲自完成是不可能的。而且社区矫正通过司法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与矫正对象一对一的辅导和帮教, 可以避免矫正对象在监狱中的交叉感染。如截止2007年, “浙江省各试点地区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新罪率控制在0.2%以下。”[8]这种收益虽然难以通过准确的数字量化, 但从长远来说, 它对巩固社会的稳定是极有助益的。

三、改进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 增强公众的公民意识和宽容意识

在社区矫正中, 公众公民意识的提高则意味着, 公众充分认识到, 国家机关行使司法权和行政权以改造犯罪人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据在于人民的授权, 但人民仍然有广泛的权利空间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同时只有通过自身力所能及的参与, 才能防止国家权力异化, 确保国家权力用于正当目的。具备公民意识的志愿者可以相对独立地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 甚至可以通过志愿者协会等自治活动因地制宜地为特定社区进行犯罪人矫正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案, 志愿者而不再仅仅成为完成上级行政指标的附庸。此外, 近年来志愿者社区矫正工作的浅尝则止与部分社会公众对犯罪人的缺乏足够宽容意识是有关系的。例如对诸如打击贩卖盗版光碟等活动的根本是呼吁政府拓宽就业和提高民众收入, 而不是重刑, 此即为一种宽容意识。增强社会公众的公民意识和宽容意识, 最重要的则是要加强宪法宣传和教育, 这种宣传和教育并非仅限于其条款的枯燥教说, 而应当宣扬宪法的原理和精神等。

(二) 加大志愿者工作的资金支持

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工资主要是用于志愿者工作的食宿补贴和支付矫正工作所需费用。我国目前社区矫正志愿者资金支持绝大部分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持。但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志愿者资金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部分地区因为缺乏资金保障导致社区矫正流于形式, 没有起到吸纳志愿者有效改造犯罪人的作用。对此, 一方面要将社区矫正志愿者资金支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中, 同时通过公开预算等方式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另一方面, 也可以鼓励社会积极捐助资金支持社区矫正工作, 同时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等有关规定对募捐者实施税收优惠。在加大对志愿者工作资金支持的同时, 要建立健全财务公开、会计和审计制度, 保证有关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 创设形式多样的社区矫正方式

我国当前的社区矫正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矫正对象进行“帮扶”, 即主要是在矫正对象遇到生活或者心理困难时求助于矫正工作人员。这种矫正方式使我国社区矫正沦为与民政部门对困难群体进行给予生活保障无特别差异的救济活动。而社区矫正的本意乃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 主要目的是改造犯罪人和恢复被破坏的社会秩序。因此, 社区矫正方式应当包括帮扶、监督、考察、教育、引导和组织有关活动等。正是由于社区矫正方式的多样性, 这就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类别丰富的志愿者队伍。例如可以吸收民营企业家、技术专家、心理医生、群众工作者和学生干部等群体各具所长地共同参与, 创造多样化的矫正方式。

(四) 完善社区矫正志愿者管理机制

首先, 要建立相对统一的志愿者准入制度, 社区矫正志愿者应当具备服务社区矫正的热情, 必要的矫正技能、充裕的时间等。志愿者的准入条件应当较为宽松, 对于曾经有犯罪记录但已服刑完毕且自我改新的公民在其他条件合格的情况下也应可加入。其次, 要通过规范性文件确定志愿者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角色, 授予志愿者必要的权利和科以相应义务。例如授予对矫正对象服刑和必要资料的调查权、获得表彰权、参加行业协会权等和科以服从安排、按时工作、接受监督等义务。再次, 建立志愿者服务记录档案, 即将志愿者在服务期内从事与矫正有关的事务加以必要记录, 同时结合群众和矫正对象等群体的意见了解志愿者的业绩。复次, 对业绩突出的志愿者应该授予荣誉和给予有关公务工作录用的特别倾斜。社区矫正志愿者通过自己的行动维护社会稳定, 恢复被破坏的社会秩序, 通过改造犯罪人增强犯罪人对社会共同体的内在认同, 其贡献不容忽视。笔者建议, 可以尝试对业绩突出的志愿者授予荣誉公民、市民等称号, 同时在司法行政系统录用公务人员时可以给予录取指标或者录取加分等倾斜。最后, 建立志愿者的退出机制。对于服务期限已满、违反纪律、不符合招聘条件、提出辞职并获批准的志愿者应当及时解聘并向社区公告。

摘要:社区矫正现已被写入刑法典。社会力量尤其是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的问题不容忽视。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在法理上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实质性、法律文化的宽容性和司法工作的效率性。改进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应从培养公众公民意识和宽容意识、拓宽资金支持渠道、创设多样性的矫正方式和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社区矫正,志愿者,正当性

参考文献

[1]梅义征.从日本、新西兰社区矫正制度看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方向[J].中国司法, 2007 (9) :104.

[2]陈和华.国外社区矫正的经验和问题[J].犯罪研究, 2006 (1) :64.

[3]颜九红.美国社区矫正的成功典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5 (2) :64.

[4][5]数据来源:许振奇.湖北省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状况调查与思考[J].中国司法, 2010 (1) :77.

[6]吴强军.浙江的社区矫正实践[J].政法论丛, 2007 (1) :17.

[7]李琳.四川省社区矫正志愿者资源调度平台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 2008 (中) :237.

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协议书 篇3

甲方:

乙方:

根据“两院两部”《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和

《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的文件精神,以及省、市领导讲话精神。社区服刑人员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应当服从管理、接受教育,按照规定参加公益劳动。司法所应当按照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社区服刑人员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必要的公益劳

动。经请示街道党工委领导批准,在伍佑街道敬老院的支持下,伍佑街道司法所与建立“伍佑街道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作为伍佑街道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应无条件接受甲方组织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公益劳动活动,并建立帮教小

组,做好转化工作。甲方负责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

劳动;负责对社区矫正对象与公益劳动相关事项的教育;落实月度考核。

二、乙方负责落实公益劳动内容,保障劳动安全;指派一名联络员,依据社区矫正对象的劳动表现做好考评工作

(评定为:好、中、差),并按月反馈公益劳动情况,重

大情况应及时通报甲方。

三、甲方应予乙方建立社区矫正公益劳动联系制度,指导乙方

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教和管理,乙方在需要甲方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活动时,必须经甲方同意,并由甲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亲自组织实施。

四、乙方在未经甲方同意下,不得擅自取消该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阻止甲方组织开展公益劳动活动。

五、双方对参加公益劳动的矫正对象,不得歧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六、双方达成协议后,甲方向乙方发放制作的“伍佑街道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牌匾予以悬挂。

七、为充分发挥基地作用,甲乙双方应当加强沟通,完善制度,做好经验总结。

此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年月日到年月日)。

甲方(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社区志愿者招募倡议书 篇4

广大居民朋友们: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休憩的港湾、安居的乐园。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住一个社区里,我们既是和谐社区的建设者,又是和谐社区建设成果的享受者。让我们汇聚爱心和智慧,热爱社区、奉献社区,共同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家园!在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参与志愿服务,传递爱心温暖社会。只要您有一颗奉献的心,我们可以做的其实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自己专业特长提供家教、医疗、法律援助等服务;我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陪孤寡老人聊天,为他们做一次家务,甚至是耐心听完他们的唠叨;我们可以随时提醒身边亲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讲文明、树新风,倡导文明生活,劝阻不文明现象;我们还可以随手捡起一个烟头,拾起一张纸屑……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把“3月5日”变成“三百六十五日”,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日常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参与志愿服务,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们是社区的一分子,我们要有责任感、有爱心。当我们看到受帮助者因我们的付出感到快乐、回赠感激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是快乐的。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事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让真诚的心放飞希望,无数颗心融成爱的海洋,让我们行动起来,学习雷锋好榜样,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别人,用点滴的爱心去温暖社会!当然,一系列对志愿者的激励措施也正在探索中,未来也会像献血政策一样,助人又利己。

社区志愿者招募倡议书 篇5

全县广大朋友们:

根据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山西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省高院、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工作的意见》精神,为了进一步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平安文水、法治文水建设,实现我县乡村振兴战略,现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招募人民调解志愿者。

一、招募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立场坚定,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热心公益调解事业,自愿从事人民调解志愿服务,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

3.具有公道正派的品德;

4.年龄18周岁以上,身体健康,户籍不限;

5.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调解志愿者:

1.曾因犯罪受过各类刑事处罚、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

2.被纳入失信人员名单的;

3.有其他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可能影响调解公信的。

二、服务内容

1.宣传法律知识,发挥宣传员的作用。

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注重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劝导违法和不文明行为等。

2.排查矛盾纠纷隐患,发挥信息员的作用。

对本服务区域的矛盾纠纷隐患积极进行排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发现违法犯罪以及影响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的苗头隐患,及时报告辖区机关。

3.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发挥调解员的作用。

认真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在充分听取当事人陈述和调查了解有关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规劝、疏导等方式方法,促进当事人平等协商、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主动向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报告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情况,接受县乡各级调委会、矛调中心等相关组织的指派开展调解工作。

三、待遇

调解志愿者调解案件实行以案定补,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每案给予100-500元的补助。

四、报名时间:4月起

五、报名方式

1.线上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共享矛调”手机APP,打开“志愿者申请”入口,填写申请表提交即可。

2.线下报名方式:各乡镇司法所

社区矫正志愿者协议书 篇6

愿者倡议书

亲爱的各位同学,社区的全体共青团员们:

暑假生活已经过了一大半,相信大家都想过一个快乐充实有意义的暑假,不希望让假期蹉跎流逝,让悔意伴随青春吧。现在,社区即将展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调查,社区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除陋习,树新风”整治“五乱”活动。

人口普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全民总动员的庞大普查活动,是涉及到千家万户、利国利民的举措,直接影响到每个公民的居住、就业、医疗、保险、教育、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乃至婚配、生育、尽孝道等方面。“除陋习,树新风”是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素质、健康素质的根本要求,是改善居民生产、生活、发展现状的具体要求,对进一步提升xx镇的形象魅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xx镇社区团委向社区全体共青团员发出倡议:争做社区文明劝导志愿者和人口普查志愿者。

志愿者报名地点:xx镇社区党委、团结、银磷、联合社区

联系人:xx(xx)

报名时间:XX年8月16日

培训时间:8月17日上午9点

培训地点;社区党委电教室

服务时间:XX年8月16日至8月22日。

希望大家踊跃参加,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社区文明建设做贡献!

xx镇社区团委

社区矫正志愿者协议书 篇7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与监禁刑相对的行刑方式,就是将那些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人放在社区中改造,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运用国家机关、社会、家庭的力量在社区中对他们进行改造,纠正其之前偏离社会的行为以及偏差心理,避免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再犯罪,最终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我县作为襄阳市第一批试点单位,目前已经过八年多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系统回顾和思考谈点感想。

一、谷城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做法及成效

2005年8月我县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县宾馆小礼堂正式启动,城关镇作为全县首批试点单位,现场接收了14名矫正对象。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从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健全了组织体系和矫正队伍,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八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协调配合、以人为本”的方针,以提高社区矫正质量为中心,积极探索社区矫正的新思路、新方法,摸索出了社区矫正“12345”工作方法,即建立建立“一个”监控平台,做好“两个” 保障,建设“三支”队伍,做到“四个”清楚,推行“五个”优先。全面推进了社区矫正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截至目前,我县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520人,现已解除矫正期的342人(含死亡3人),在矫178人,其中,缓刑111,假释14人,管制9人,暂于监外执行13人,剥夺政治权利31人。对在矫人员,我们均实行分类管理,建立档案,签定矫正责任书,落实了矫正志愿者,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矫正率达100%,社区矫正对象无重新违法犯罪发生,无脱管、漏管现象。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谷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建立“一个”监控平台,暨 “司法E通”。今年6月,我们与中国电信谷城分公司合作,建立了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及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司法局为客户端,通过建立社区矫正人员数据库,实现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动态监控和信息化管理。各乡镇司法所分别设臵账户,该系统以3G手机为载体,集区域监管、信息交互、警示告知、档案管理、考核管理、权限管理等六大功能于一体,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24小时跟踪监管。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全部正式投入使用,首批已向50名管理者,80名社区矫正对象发放了手机。各社区矫正管理人员利用司法E通工作平台对辖区内的矫正对象实现区域监管定位和设臵“电子围栏”,通过电子地图实时查阅社区矫正对象所在的地理位臵和某一时间段内的历史移动轨迹,了解社区矫正对象是否离开活动范围,并对矫正对象的活动情况进行自动评分,等级评估,提供考核依据。该系统建成和运用,使社区矫正监管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为安全监管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技术保障,受到有关领导充分肯定。

二是做好“两个” 保障。首先做到了人员保障,我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我县的社区矫正办公室、司法所人员编制配齐,做到了人员在职在岗,社区矫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其次是提供经费保障,为使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更加规范,我局今年投资10万元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暨司法“E”通)、社区矫正监控室、宣告室,档案室,投资5万元印刷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文书格式,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的集体教育等日常管理及审前社会调查的费用也是由局统一支付,为促进了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三是发展“三支”队伍。一支是以社区矫正办、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其中司法行政工作人员25人,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一支是以各基层社区干部,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干部、老教师及大学生为补充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在实际操作中,按照志愿者参与帮教活动的时间长短分为长期、短期、临时志愿者;主要是辅助司法所矫正管理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经常化的帮教和帮扶,按照参与志愿活动的程度分为全面参与、专题参与、临时参与等不同类型。目前,全县社区矫正志愿者85人,其中短期志愿者15人,长期60人,临时10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支是以社区内干部或具备法律、心理、教育、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人员组成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主要是利用其所长或专业知识协助司法所矫正管理人员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我县城关镇社会工作者刘某,利用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特长,在网上开办“心之驿工作室”,通过解答心理咨询,帮助解决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问题,缓解他们在工作、生活压力及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三支力量协作配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是力求四个清楚。掌握矫正对象的综合情况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为此,在平时的矫正管理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清楚,既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个人情况清楚、家庭情况清楚、思想动态清楚、社会关系清楚。做到对每个社区矫正对象都心中有数,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析个人背景资料、甄别相关现实表现、了解社会民众反映、对他们进行风险评估,将社区矫正人员中的“重点”人头分离出来,建立重点人员布控库,实施重点管控。

五是推行五个优先。为了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避免重新违法犯罪,在定期走访社区矫正对象的同时,把服务融入到管理之中,在具体工作中,向社区矫正对象承诺“五个优先”:即优先调处矫正对象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各类矛盾纠纷,保护矫正对象的正当合法权益;优先为矫正对象及其家属提供法律援助;优先答复社区矫正对象的信访请求;优先向企业推荐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社区矫正对象就业,解决生活出路;优先帮助特困社区矫正对象摆脱生活困难。并把“五个优先”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人员电话号码对他们公布,使社区矫正对象有什么困难、想法能够及时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得到帮助。家住老君台社区的矫正对象张某因建房被他人无理阻拦,使建房不能正常施工,为此,张某及时向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了反映,石花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及时赶到现场,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调解,化解了这一矛盾,既维护了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又使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更加信任,促使其安心接受矫正。庙滩镇水沟村村民浦某,2007年2月因交通肇事被判刑三年缓刑五年,由于对受伤者的家庭赔偿致使其家庭经济收入入不敷出,对生活几乎失去信心,为此,社会志愿者及时稳定其情绪,鼓励他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养殖业,并购买了养殖资料和光盘赠送给他,先后数次协调信用社贷款8万元解决其创业资金,目前,浦小强已建起了面积数百平方米的猪栏,循环养殖牲猪达到数百头,年产值近40万元,利润近8万元,已成为该镇的牲猪养殖大户。城关镇安家岗村村民刘某,因犯抢劫、脱逃罪于1994年被省高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监狱服刑十八年,今年4月27日因减刑释放。今年5月3日,刘某来到城关司法所报到时情绪非常低落,经我们过了解,刘某的父母早逝,哥哥不知去向,弟弟长年在外打工,村里的老房子也早就卖掉了,回家后无住房、无亲属,暂时寄居在表兄家中,若不及时帮扶管教很有可能会重新犯罪。我们工作人员根据程序先为其建立了档案,制定了帮教计划,马上联系派出所和安家岗村调解主任为其办理了户口,又联系帮教基地为其安排就业。通过协调,刘某被安排在谷城县金晖制衣有限公司工作,基地还为其安排了住房,解决了刘某的基本生活问题。刘某深刻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表示稳定下来后,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另谋发展,过上更好的生活。推行“五优先”,拉近了司法所与矫正对象的距离,从而能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有关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

虽然,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把一个个曾经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改造成了不再危害社会的守法公民,实现了把社区矫正对象最终融入社会的根本目的,较好地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但也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矫正质量,严格工作环节,使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做新贡献。

二、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缺乏。司法所承担着辖区内的宣传教育、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帮教、基层法律服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社区矫正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全县10个乡镇,10个司法所,目前4个2人所,6个1人所,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经法院判决被宣告缓刑罪犯越来越多,缓刑期限一般较长,从全县目前正在矫正的178名对象的矫正对象来看,矫正期限在3年以上的88人,占总数的49%,按目前对矫正对象的接收速度来看05年我们接收14人,目前我们共接收520人,如此多的矫正对象,使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压力过大。

二是专项工作经费不能满足必要的工作需要。根据多年的实际情况,一个社区矫正人员每年的矫正成本应该在2000元,而我们的经费远远不能达到,必需的执法装备如执法用车、警戒具、通讯器材等更是缺乏保障。

自强社区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 篇8

为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根据上级《关于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以下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缓刑、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假释及监外执行五种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不仅有利于落实党的改造罪犯政策,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更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推行社区矫正工作,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充分运用社会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五种罪犯管理和改造的一条重要途

径。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二、指导思想

社区矫正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合理配置行刑资源、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促进社会治安秩序的良性循环为目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加大对非监禁刑罪犯的教育、矫正力度,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为“构建和谐自强,实现奋力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三、工作原则

1、开拓创新原则。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吸收并借鉴国内社区矫正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社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依法规范原则。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要在法定权限、法定期限内,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3、密切协作原则。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国家司法、刑罚执行、治安管理、社区管理、群众工作等诸多层面,有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各方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整体合力。

4、公开监督原则。社区矫正工作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接受社

会、群众监督,以促进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有效开展。

四、适用范围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我省社区矫正工作适用于下列5种罪犯: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裁定假释的;

4.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5.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女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当作为重点对象。

五、主要任务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和监督。

2、安排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政策形势、行为规则等方面内容。

3、组织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体、技能状况,安排一定时间的社区公益劳动,公益劳动情况记入档案,作为考核与鉴定的依据。

4、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正。根据矫正对象的需求,结合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制定心理矫正方案,进行心理咨询引导,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六、工作要求

(一)建立社区矫正组织。社区成立由社区书记任组长,社区民警、工作人员、中心租户长为成员单位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基层社区矫正工作。

(二)建立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立由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三)社区要充分认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大意义,把社区矫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平安自强”建设之中。

(四)要配齐配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的培训,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五)定期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组织和协调社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自强社区

社区矫正档案顺序 篇9

1.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照片、电话)

2.判决书(法院)

3.起诉书(检察院)

26.结案登记表(法院)

4.执行通知书(法院)

5.社区矫正宣告书(最好有派出所同志参加)

6.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7.监护人协议书

8.志愿者协议书

9.入矫谈话笔录

10.矫正方案

11.周汇报记录

12.月考核记录

13.监护人反馈记录

14.社区矫正工作者走访记录

15.个别教育记录

25.集中学习记录(会议记录,照片)

16.公益劳动记录记录簿(照片)

17.社区矫正对象评审鉴定表(季度、)

18.社区矫正情况记录簿()

解除矫正前30日,19.矫正对象本人作出书面总结,司法所填写:

20.社区矫正期满鉴定书

21.社区矫正对象期满审批表(司法所、镇委盖章)报县社区矫正机关依法终止社区矫正 最后在解除矫正当日(必须)填写:

22.解除矫正宣告书,解除矫正。

完成矫正卷宗,同时转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三年,建立帮教卷宗。

监管细则落实以后还要填写

23.《社区矫正对象管理级别审批表》

24.《社区矫正对象计分考核记载表》

所有社区矫正对象签字的地方都要按指印。

社区矫正个案分析 篇10

一、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9年9月18日 文化程度:小学 婚姻状况:已婚

家庭成员情况:妻子蒙春莲,夫妻双方均为农民,大儿子姚仁宝,在广东打工,小儿子姚愿来,还在上学

家庭地址:龙胜县乐江乡西腰村

犯罪及处罚情况:2015年4月9日姚建贤因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被通道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姚建贤膝下二子共4人,大儿子已成家。姚建贤现与其妻子儿子一起居住生活,家庭关系比较融洽。

2.生活经历及主要社会关系:

姚建贤家住农村,生活较为拮据,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为主2014年8月14日姚建贤因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依通道人民法院判处管制1年。

三、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一)对象的性格:

姚建贤的性格外向,易急躁急躁,鲁莽,行事草率,容易冲动。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因此,与受他人雇佣,去砍伐红豆杉。

(二)对象的心理:

姚建贤犯罪已受到法律制裁,回来接受社区矫正,自认低人一等的姚建贤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故友交流。甚

四、风险评估

姚建贤的犯罪性质,应属文化知识极其低下法律意识极其淡薄的犯罪行为。现能够被判缓刑,说明姚建贤的悔罪态度较好,现已不至于危害社会,只要我们以平等的观念对待姚建贤,接纳他,尊重他的性格,以个别化,人性化的观念对其开展矫正工作。相信经过一定时间,花上一定的功夫,齐抓共管,姚建贤是能够矫正好的。

五、矫正介入与方案(一)介入理念

姚建贤文化低下,知识贫乏以及他本人的暴躁性格,行事鲁莽草率,这些因素对他的犯罪有着一定的催生作用。因此,从信任他,接纳他,尊重他的价值和尊严,让他主动对我们敞开心扉,需要对其恶习劣根进行综合治理,有针对的对姚建贤进行个别化,人性化,社会化的服务,做到因人施教。

(二)矫正思路与方案

1、建立档案与签订合同,实施目标管理。

2、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

从姚建贤犯罪的性质,矫正的期限难度,收效等方面综合考虑,为姚建贤选派了一名社区矫正人员。志愿者采取访谈,疏导,激励等方式对姚建贤开展了 “几帮一”的帮教。

3、亲情感化,攻心为上。我们邀请其亲属给他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鼓励,通过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亲情感化,定能收到成效。

六、矫正措施与分析

1、制定全年的集中教育学习计划,进行目标控制。

2、每月对姚建贤等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以学习法律为主要内容。每次授课后组织对象们进行讨论,双方互动,当日消化。

3、每月组织姚建贤进行公益劳动旨在培养和确立其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的观念。

4、要求姚建贤每月按时交一份思想汇报,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重点是反映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情况。

5、每月至少姚建贤谈话1次,谈话前事先构思好谈话的目的,内容,方式,并提前两三天通知姚建贤,用和风细雨般的语言来打动他、触动他。并有目的地让姚建贤表达情绪,进行宣泄,在思想和情绪的交流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6、引导其关心、关爱他人,多做好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7、组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增加他的社会参与度和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

七、矫正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社区矫正工作,矫正收到的效果比较明显,姚建贤能够自愿接受社区矫正,自觉遵守矫正中的规章制度,主动服从日常行为的管理,具体表现在:

1.姚建贤的精神已振作起来,自卑的心理已基本消除,心态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姚建贤的性格也有所改变,以前遇事暴躁,语粗声高,态度恶劣的状况基本得到遏制。也能较好的控制住,把握住自己的感情,稳的住自己的心态,大有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意味。

社区矫正汇报材料 篇11

张丽娟,女,汉族,1969年9月24日生人,身份证号:***200,文化程度:初中,无业,户籍所在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新林镇朝阳街,现户籍所在地变更为辽宁省,犯罪前因婚嫁随夫宋玉国居住在龙王庙乡老院村,户口一直未迁过来,自接受社区矫正时至今一直暂住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御南路关门口镇,捕前无犯罪记录。

2008年12月9日,该名社区服刑人员因为同案被告人宋玉新(系该社区服刑人员的小叔子)隐匿犯罪所得赃款,依法被一审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后同案被告人上诉,二审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做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上一篇:乡镇上半年新农合工作总结下一篇:在职干部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