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质量管管理制度

2024-12-06

首席质量管管理制度(精选7篇)

首席质量管管理制度 篇1

首席质量官管理制度范围

本标准规定首席质量官的基本条件、职责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总公司首席质量官的管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

无术语和定义

3.1 首席质量官(Chief Quality Officer,CQO)

指的是企业中的第一质量负责人,负责创建以质量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打造和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内容

4.1公司在质量管理工作上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各部门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最高判定决策者为首席质量官,首席质量官直接受公司总经理领导。各分子公司原则上不设首席质量官,如各地监管部门有要求的可按照要求设立质量官,并接受总公司首席质量官的监管和考核。

4.2首席质量官由企业在质量管理岗位人员中选拔,实行聘任制管理。首席质量官的任期为一年。到期后,公司总经理应对首席质量官的工作进行评定,确定是否续聘或重新选拔。

4.3 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岗位津贴,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4.4 首席质量官每年需进行继续学习,其中外部培训不少于20h,对内部培训不少于40h。

4.5 担任首席质量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热爱质量工作,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

(2)从事质量管理工作4年以上,担任质量部门主管2年以上,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组织管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中级以上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技术职称;特别优秀人员可放宽学历、职称要求;

(4)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的,不得担任首席质量官:

(1)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在质量岗位工作中造成重大失误或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或受刑事处分的;

(2)利用履行职责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3)向与履职无关的第三方泄露企业秘密或者合作伙伴信息,损害企业或者合作伙伴合法权益的;

(4)其他损害企业合法权益行为的;

(5)曾在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中担任质量管理主管人员。

4.6首席质量官应承担的质量职责:

(1)负责组织企业中长期质量战略规划的制定,短期质量计划的实施,先进质量理念和方法的应用与推广;

(2)根据企业质量管理状况,负责组织编制质量改进计划,查找质量管理薄弱环节,分析和制定质量改进措施,确定质量改进目标;

(3)负责加强企业质量监督管理,夯实标准计量、产品检验和认证等质量管理基础,开展企业群众性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4)负责组织创建企业质量文化,提出质量承诺,形成质量愿景,加强沟通协调、教育培训,管理外部资源,策划和提升企业质量核心竞争力。

(5)负责对部门间的质量冲突进行协调和仲裁,在食品安全方面实施“一票否决”制;负责与外部进行质量管理方面的联络。

首席质量管管理制度 篇2

目前, 石河子市已有20 家规模以上建材生产企业上报了企业首席质量官, 涵盖了水泥、商品混凝土、新型墙材、钢结构等多个生产领域。

各建材生产企业的首席质量官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质量工程师资格或相关专业技术职称, 并从事质量管理工作3 年以上, 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组织管理能力。

首席质量管管理制度 篇3

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公司三支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绩效考核体系,适应公司生产经营建设和发展需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的考核,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一)客观公正,是指考核过程不受性别、职务、文化程度及感情色彩等因素影响,根据考核的条件和标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被考核人作出准确的评价。

(二)注重实绩,是指重点考察被考核人通过主观努力,为企业做出的劳动成果,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益。

(三)民主公开,是指通过征求意见、民主测评等方式,公开对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进行考核,以增加考核工作的透明度。

第三条 考核对象:聘任期内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

第二章 组织与分工

第五条 考核工作按照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专业分类,分别由公司有关职能部门组成考核组分类负责,具体负责考核工作。

(一)公司考核组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干部、工会及相应的专业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考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公司考核组按照专业分类下设各专业考核小组,负责对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考核工作。

(二)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考核结果 进行汇总,根据考核结果提出续聘意见,并向公司汇报。

第三章 考核内容

第六条 考核内容具体包括:政治品德、工作业绩、技术水平和能力、敬业勤业四个方面。

(一)政治品德:是指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在政治思想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在道德品质方面,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工作业绩:是指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的工作实绩。工作实绩可分解为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效益和贡献等。工作数量是以岗位规定的工作任务量为标准,考察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完成任务的情况。工作质量是考察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在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时是否达到工作要求。

(三)技术水平和能力:是指担任现职岗位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工作能力。主要包括一般能力和发展能力,一般能力主要有:文化知识水平,技术(技能)业务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等。发展能力是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一般能力的廷伸,属于一种潜在的能力,包括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的特点,以及经过培训和实践之后能够迅速提高的能力。

(四)敬业勤业:是指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的工作态度和勤劳敬业精神。具体包括事业心、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内容。事业心及工作态度是衡量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是否热爱本职工 作,工作中能否积极主动,认真负责、钻研业务、不断进取的标志。工作效率是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在工作中简捷、准确、迅速,以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多的工作量的能力。

第四章 考核等次标准

第七条 按照量化考核标准,根据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的岗位工作性质,对政治品德、工作业绩、技术水平和能力、敬业勤业逐项量化,分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标准。考核分值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称职、59分及以下为不称职。

第八条 根据专业技术(技能)工作特点,在考核标准中,工作业绩、技术水平和能力占75%,政治品德、敬业勤业德占25%。具体量化考核标准见:《齐鲁公司首席专家量化考核评分表》附表

一、《齐鲁公司首席技能大师量化考核评分表》附表二。

第五章 考核方法与步骤

第九条 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考核工作为考核,按照专业分类,每年考核一次。

第十条 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考核的步骤如下:

(一)成立考核组和相关专业考核小组。成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坚持原则、群众威信高。同时考核前要认真制定考核计划。

(二)对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考核,要在本单位、部门、车间负责人主持下进行个人述职和民主评议。

1、个人述职的内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一年来的政治品德、工作业绩、技术水平和能力、敬业勤业状况作出认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 本内述职报告,填写《公司首席专家考核表》或《公司首席技能大师考核表》,重点说明本所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益,所取得的经验、体会和进步,同时实事求是地解剖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提交取得的成果,发表论著(论文)、译文、荣誉称号等证明材料。

2、个人述职后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主要采取口头评议和书面评议,通过口头评议进行全面定性评价,通过对考核要素的量化评分进行书面评价,即在规定的考核表上,对各项考核要素进行合理评分,形成量化结果。

(三)考核组根据个人述职和民主评议,结合《齐鲁公司首席专家量化考核评分表》和《齐鲁公司首席技能大师量化考核评分表》量化考核情况,参照专业考核小组评价意见,对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按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做出综合评价。

第六章 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十一条 考核结果作为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聘任、续解聘、薪酬、奖励及落实其它相关待遇的重要依据。

(一)对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聘解、奖惩,要以考核结果为依据,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根据考核结果,按优秀、良好、称职三个级别进行奖励兑现;考核不称职的,给予缓聘或解聘。

(二)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岗位工资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归类:

公司首席专家岗位工资类别按20-23类归类,公司首席技能大师按17-20类归类。

1、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初次聘任上岗,在相应岗位类别区间内,按不低于原岗位工资类别,由低到高,就近确定执行的岗位工资类别。原岗位工资在相应岗位类别区间内的,再提高1个类别执行;低于相应岗位类别的,按最低类别执行。

2、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在考核优秀的,下一的岗位工资类别可提高1个类别。岗位工资类别,公司首席专家已达到23类或公司首席技能大师已达到20类的,不再提高。

(三)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奖金按照以下原则兑现:

1、公司首席专家的奖金兑现标准,按不低于公司副总师奖金标准执行。

2、公司首席技能大师的奖金兑现标准参照本单位(或公司机关部门)副职奖金标准执行。

3、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在聘期内实行绩效考核兑现制度,奖金和经营目标考核工资根据考核结果兑现。月度考核由所在单位具体组织(公司机关按管理权限由分管部门组织考核)。奖金每月随各单位绩效考核按70%进行兑现。本内,完成工作目标任务且考核称职以上的,根据年终考核结果统算,扣除部分予以补齐。其中考核优秀的按100%予以补齐,考核良好的按90%予以补齐,考核称职的按80%予以补齐;考核不合格的,不再补发。

第十二条 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自聘任次月起,薪酬待遇改按本办法执行,其它待遇停止执行;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解聘后,薪酬待遇按所在岗位重新确定。

第七章 考核要求 第十三条 公司考核组对考核工作要严密组织,规范操作程序,注重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业务(技能)水平和能力的发挥,力求考核结果的公正、准确性。防止对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的评价失实,给依据考核结果而进行的奖惩工作造成失误。

第十四条 各单位领导要重视对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人员的培养、管理和工作的支持;积极配合公司考核组做好对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的考核工作。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各单位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高级专家、首席操作(作业)师绩效考核办法。

首席医师专家工作室工作制度 篇4

一、工作室人员组成和资格标准(一)人员组成

首席专家工作室由2-3名医学专家共同组成团队,实行A、B角工作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派2-4名社区医生共同参与团队工作。

(二)资格条件

1.首席专家资格条件:(1)医德高尚,具有求真务实和奉献精神;有丰富、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在本专业学术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得到同行公认。(2)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3)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临床或专业实践,完成临床带教任务,近3年个人无医疗事故发生。(4)基础理论扎实,医疗技术精湛,有较强的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病能力,门诊量及治愈率较高。

2.社区医生条件:医德高尚,爱岗敬业,工作扎实,具备相应执业资格,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3年以上,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声誉和较强影响力。应由经过全科医学培训的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应诊。

二、专家工作室为患者提供全科医学特性的“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格化服务及心理咨询、生活指导、行为干预、预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

三、诊疗方式为日常门诊、电话预约等登记门诊,对门诊就诊的急重症病人开展转诊、会诊工作。

四、建立并实行首席医师专用门诊日志记录制度,书写以问题为导向的门诊记录,对一年内有三次以上就诊的固定病人,医生要书写SOAP病历。

五、实行保护性医疗,诊区与侯诊区应保持一定距离,尊重病人的人格,保护其隐私,正确恰当的处理好病人对病情的知情权,对接受治疗的选选择权,对急危重症病人除施以积极救治和转会诊,医生有对病人及家属等告知和签字的责任。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侯诊健康教育,结合疾病进性有针对性的口头宣传,发放健康处方。

七、对急重症病人在就诊、转诊、会诊后提供回访性的连续服务,并由经治的全科医生记录回访记录。

首席质量管管理制度 篇5

当代金融家

本文刊登于《当代金融家》杂志8月刊(杂志全球发行,每月8日出刊,定价:80元/本,全年960元)。本文原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授信后管理为商业银行带来财富(下)》编者按

授信流程相关各方必须把守住风险底线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坚守底线的原则性和支持发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化解存量风险和防控增量风险。授信后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贷后检查:贷款用途检查和全面检查贷款用途检查是指贷款出账后的授信用途检查和贷款存续期间的授信用途检查。客户经理通过调阅借款人用款流水或相应的用款认定记录,对贷款直接用途跟踪检查,并录入监控系统,直至资金使用完毕,生成完整报告。贷款用途检查,一是对合同约定用途的检查,二是对批复落实情况的检查。全面检查内容包括:批复落实情况检查、借款人所在行业变化情况分析、借款人经营情况及财务分析、担保情况分析、总体评价、风险分类。根据客户分层管理原则,不同级别客户全面检查频率不同:战略客户、重点客户、低质量及特别关注客户、存在定性预警信号客户及一般正常客户检查频率应各有不同。平行作业授信后管理平行作业是指客户经理和风险条线人员、业务条线管理人员一起在授信后管理流程中,通过岗位制约与团队合作,重检客户风险状况与授信方案,从而实现平衡风险与回报的授信后管理运作机制。平行作业的目的在于保障业务运行质量,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有机统一,具有客户关系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双重作用。平行作业实行分层管理,具体来说,对于战略客户、重点客户、一般正常客户、低质量及特别关注客户或预警信号客户授信后管理应有不同。风险排查授信后管理专项风险检查由总、分行风险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总行布置的专项检查均采取分行自查与总行检查结合方式进行,分行自行组织的专项检查应将检查结果及时上报总行风险部。为提高专项检查专业性,需要相关业务管理部门配合,充分体现专业性和团队协作,主要表现为:产品经理、风险经理参与检查方案制定及具体实施检查,最终沟通检查结果,形成检查结论。风险排查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准备阶段包括的工作事项有:确定检查项目、成立检查组、下发检查通知、制订检查方案、资料收集分析和编制抽样方案;实施阶段包括:访谈、审阅档案、账表核对和意见反馈;报告阶段包括形成报告、检查结果通知书、档案整理、跟踪整改和后评价。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是指运用多种信息渠道和分析方法,收集风险预警信号,对预警信号进行识别、整理和衡量,并采取适当措施,以化解潜在的风险隐患。风险预警是授信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对授信客户进行主动、系统和动态的管理过程。进行风险预警管理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全面预警原则:风险预警工作涉及从支行、分行到总行多个层面、多个岗位,银行全员都有预警职责。及时报告原则:相关人员须及时发现各种预警信号,并尽快报告。快速反应原则:对于生效预警信号必须采取应对行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本着有利于保全信贷资产原则,采取紧急应对程序。风险预警委员会应实行月例会制度,其职责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听取个案或系统性预警信号发现及处理情况的汇报; 批准预警行动方案,批准跨区域集团客户预警行动方案; 有权指定某单位或个人开展专项预警调查或执行预警行动方案;

有权批准或修改本办法;

负责建立并维护全行风险预警体系。

具体而言,风险预警委员会例会上规定的议题有: 上次预警会决议落实情况;

研究和跟踪低质量、特别关注客户风险排查和清收化解情况; 下两个月即将到期不能正常还款授信的风险状况及处置方案;

上期预警信号的处置情况;

本期系统新增定性、定量预警信号风险状况;

预警信号生效或解除决定及处置方案等等。低质量及特别关注客户管理通过履职检查和专项检查得到风险隐患客户名单,从中进行筛选得到低质量及特别关注客户名单,根据客户具体情况对其采取压缩退出、风险化解、风险分类及拨备管理等不同的措施。低质量及特别关注客户名单具体来源为预警名单、审计条线名单、公司条线名单、审批条线名单、逾期欠息名单和重点排查结果。低质量及特别关注客户名单维护应及时增补调整,风险经理负责协助客户经理制定清收转化方案,授信后管理岗负责跟踪督导客户经理落实清收转化方案,应视清收转化进展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分类及预计损失金额。风险分类认定(1)风险分类的概念和认定原则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按照信贷资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类别的过程。风险程度的评估主要通过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信用风险缓释等因素,综合评估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以判断贷款本息及时足额收回的可能性。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在五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风险程度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进行风险分类时需遵循的原则有:真实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审慎性原则。

客户评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客户评级应遵循全面性原则、专家认定原则、有效性原则、时效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以客观审慎地确定客户评级。

信用风险缓释应遵循的原则。担保安排必须达到信用风险缓释的相应标准,否则在担保评级中不予考虑。信用风险缓释应遵循合法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审慎性原则和独立性原则以客观合理地确定债项的担保评级。(2)五级风险分类五级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是这样的: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风险分类认定中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对贷款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

借款人的还款记录:在本行和他行还本付息情况及其他信用记录;

贷款的担保:担保手续是否完整有效,保证人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抵/质押物状况;

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信贷档案和重要文件是否保存完整; 银行的信贷管理状况等。(3)风险分类认定及调整流程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及预计损失实行分级审定的原则,后一级人员有权调整前一级人员的认定结果,但应明确阐述理由。为确保风险分类及预计损失认定的独立性、准确性,在批复时审批机构负责出具初次认定意见,在授信后管理阶段,进行滚动分类及最终认定。授信批复阶段初步认定的流程:

主办客户经理负责信贷资产初分,并录入《授信业务调查报告》,随授信流程逐级上报;

风险经理负责对主办客户经理的初分结果进行复核,保全部门负责人负责对保全部门经办人员的初分结果和预计损失进行复核; 风险分类及预计损失测算结果经复核后,随授信流程逐级上报,由审批机构进行初次认定,初次认定权限同审批权限;

审批机构初次认定结果,随授信批复导入系统。授信后管理阶段认定的流程:

客户经理要按照授信后管理的要求对客户进行跟踪检查,滚动进行一次风险分类及损失预计测算;

授信后管理岗进行复核,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如与前次认定意见一致,则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最终认定;

审核结果如与前次认定意见不一致,需进行调整时,视调整情况,最终认定权限。拨备管理(预计损失测算)(1)拨备概念拨备在会计上称为资产减值准备,其增加或减少影响银行当期损益。适用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有:金融资产(如贷款、应收款及证券等)为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非金融资产(如房屋等固定资产)为第8号《资产减值》。(2)计提方法对于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有不同的拨备计提方法,对于金融资产而言,有以个案为基准进行计提和以组合为基准进行计提这两种方式。一般对于单项金额重大、具有独特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应当以个案为基准进行计提,计提方法为:对公后三类贷款、存在“系统性风险”个贷采用个案基准,方法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按原实际利率折现的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对于已经以个别方式评估、但没有客观证据表明已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单项金额不重大的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以组合方式进行评估。一般计提方法为:将金融资产组合根据类似的信用风险特征分类及进行减值测试。减值的客观证据主要包括:虽无法辨认该组金融资产中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已公开的数据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已减少且可计量。对于非金融资产主要是以个案为基准进行计提,除商誉外,通常采用下列计量方法: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会转回。(3)贷款减值准备的计算方法根据以上的计提方法,对于对公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贷款进行逐笔估计,以估计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基础计算减值。对于对公类正常、关注类贷款,零售贷款,表外授信进行组合测算,以历史损失经验为基础计算减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公式: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抵、质押物和已查封的资产可变现净值的现值+预计未来从借款人或保证人处获得除抵、质押物和已查封资产以外的现金流量现值。现金流量现值公式:

NPV=∑Ai /(1+r)I估计未来可回收金额的步骤:分析还款能力、分析还款意愿、推算其未来可用来偿债的现金流量。具体而言,分析还款能力是对未来现金流的测算,根据还款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估计未来现金流,根据借款人 / 保证人实际情况,客观判断其发展前景、预测业务量、未来现金流量及流入时间,再减去借款人 / 保证人需要优先支付的债项;如借款人 / 保证人有其他银行贷款,按比例计算现金流。分析还款意愿是在测算的现金流基础上打一定的折扣。了解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还款意愿,分析和评估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信状况。(4)修正正常类贷款滚动损失率组合基准下预计损失率的测算方法框架:预计损失率=加权平均滚动损失率×宏观经济调整因子对公正常类滚动损失率=(∑上期正常类贷款中在本期转入后三类贷款后计提的拨备)/上期正常类贷款总额。未考虑正常类滚动到关注类的情况。近年来银行风险预警体系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发现预警信号后授信评级及时转入关注类,正常类进入不良类贷款的数量越来越少,继续使用原有的损失率计算模型,正常类贷款拨备比率将越来越小,与关注类差异逐渐增大,正常类贷款拨备水平会被低估。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三章《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准则:“在对某金融资产组合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计时,应当以与其具有类似风险特征组合的历史损失率为基础”;“对于‘发生但没有报告’的损失确认为减值损失是恰当的做法”。中国银监会最新的《关于贷款准备计提和监管指引》第十一条,“对于非单笔重大贷款,以及经测试没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减值的单笔重大贷款,金融机构应采用组合方式计提减值准备”;第十二条:“已具备完善风险管理政策和能力,并积累了充分历史数据的金融机构,应对第十一条所指贷款进行分组,以各组贷款的历史损失率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影响贷款损失的相关因素,组合计提减值准备”;第十六条:“金融机构应建立减值准备审核校正机制,评估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在评估和检查的基础上,及时对方法和模型进行校正”。以上调整可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据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更多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5)贷款成本管理贷款成本:银行在授信过程中为了获取贷款利息收入,所发生的用于补偿风险损失的资源代价;一般指当年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或称为信贷资产减值准备)。信贷成本率=当年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期初贷款总额+期末贷款总额)/ 2 ]信贷成本有以下几个成本特征:信贷成本与银行信贷结果直接相关,是直接成本,也是变动成本;

在计提期间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估计,属于估计成本;

可以通过对信贷过程的管理对信贷成本进行间接控制,属于可控成本。信贷成本可以进行分解从而来进行信贷成本的动因分析。根据公式:拨备(EL)=风险敞口(EAD)×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期限(M)

对信贷成本进行分解,其中风险敞口可以分解为年度贷款增加额(X1),违约概率可以分解为正常关注类贷款结构变化(X2)和新发生不良贷款(X3),违约损失率可以分解为存量不良清收数量(X4)、新增不良贷款损失率(X5)、存量不良贷款损失率(X6)、正常关注类贷款损失率(X7),还有公式中的期限(X8)

我国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的构建 篇6

一、我国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的现实需要分析

(一)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推动电子政务深入发展的需要。

我国自1999年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 政府信息化获得较大发展, 各级各部门政府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 到2005年底总计已超过12, 000个。而且, 在基础数据库、网络平台的建设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新的形势下,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在完成办公自动化后, 必然转向纵深方向发展。政府各部门协同办公、各类信息系统整合等更高层次发展成为迫切需要, 以突出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率和效能。应用软件开发、提高运营服务能力、整合资源与业务流程等方面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 要加强对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重点进行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前, 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已呈现出运作模式市场化、运行主体多元化项目管理专业化的特点方式。由此说明,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战略管理阶段, 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成为建设瓶颈。建立与新条件新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成为迫切需要, 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成为现实需要。

(二) 建设政府信息化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必然选择。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队伍的人员构成有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各级政府信息化领导与决策机构的人员;二是各级政府所属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的人员;三是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当前对这支队伍中各部分人员的职责权限、素质能力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体制, 致使总体上人才队伍素质不高, 能力不强, 政府系统无法吸引高级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才, 这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需求是极不适应的。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人才管理与开发体系和制度, 是政府信息化长远发展的关键。而政府首席信息官又是建设政府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关键。所以, 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切入点, 具有基础作用和引领作用。在我国, 承担着其他国家政府首席信息官的大部分职责的是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负责人。

但是, 相对于我国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与其他国家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相比较, 我国的管理存在明显不足。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必须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信息化主管机构负责人地位不高, 权责不匹配;二是缺乏相应法律法规依据, 确定任职人员的权责、核心能力;三是录用、考核管理制度缺位。

(三) 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利用的内在要求。

我国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建立和完善了一批综合基础数据库, 加快了政府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传输网络化、应用集约化的进程, 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更为科学、快捷的信息支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于2005年发布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规范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政府行为, 使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有了制度保证。但是, 我国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缺乏对信息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落后。目前我国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沿用传统模式, 无法保障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二是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 政府信息资源垄断、闲置问题严重;三是配套措施不到位, 数据标准不一致,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建设、维护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还大量存在。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就必须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 在政府首席信息官的协调下对政府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专业化的管理和开发利用, 进行政府信息的全方位管理。

二、可行性条件

随着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我国对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 有些地方或部门自行开始进行实践探索, 这表明我国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发达国家有成熟经验。

从进行首席信息官 (CIO) 制度建设实践并明确政府首席信息官概念, 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在发达国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 实践证明, 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对政府首席信息官的主要职责、管理规定与模式、核心素质和能力等的确立都有成功的经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当然要遵循普遍的发展规律, 也会经历基本相同的发展路径, 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 因此, 可以借鉴外国已有经验, 建立类似的管理制度、移植改造外国的管理方法。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是带有普遍性的电子政务管理制度。发达国家的先行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 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模式可供参考。

21世纪是信息社会, 信息时代提高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 企业对这一认识是敏锐的, 这一发展脉络在企业界表现为首席信息官的诞生和发展。从世界范围考查, 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制度形式, 这一制度提高了企业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据统计,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大都建立了首席信息官制度, 为适应这一趋势,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建立了这一制度。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设立的效益及效能目的与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设立出发点有不少相似之处。由此可见, 我国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亦有模式参考, 可以充分吸收和借鉴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的建设模式。

(三) 我国地方政府已经开始了有益尝试。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解决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 提升电子政务竞争力, 开始尝试建立首席信息官职位和相关制度。 (表1) 另外,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对管理模式还进行了探索, 对建立政府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改革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改革部门信息主管的薪酬体系, 引进市场化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授予部门信息主管以一定特权, 面向社会公开竞聘录用专业的IT人士担任部门信息主管等等。这些试点工作不仅开展时间早, 而且理念也较先进。对于我国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四) 在现有政府管理框架中可以找到现实依据。

一是我国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体系, 可以在已有架构基础上进行调整、规范。由于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管理的组织架构已经初步具备规模, 有比较完善的组织结构, 可以说已经解决了组织架构的问题;二是我国现行的人才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制度体系预留了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的空间。分析如下:首先, 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内部设立首席信息官职位有制度依据, 在实践中是可行的。比如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等职位, 在我国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中, 已经有很成熟的管理实践。无疑, 政府首席信息官有与这些职位相同的属性;其次,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务员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可以作为我国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的制度基础之一。按照《公务员法》规定, 我国的公务员分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行政执法三大类。首席信息官专业性强, 其制度选择应该考虑包括它的专业技术在内的特征;再次, 不论横向还是纵向,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 都存在某些机构或人员在具体业务管理上地位较高、权力较大的管理模式。这与当前国外已有制度中首席信息官直属高层次领导管理的做法是一致的。

三、建设我国政府首席信息官管理体制的构想

我国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 首先要确定建设原则。一要立足于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实际水平, 考虑我国实际需要, 不仅要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还要考虑到政府信息化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二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政治与行政传统, 充分考虑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以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基础, 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出发, 进行系统考虑和整体布置;三要尊重一般规律, 量力而行, 适当超前, 少走弯路。

(一) 组织体系构建。

逐步整合现有的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机构, 建立统一的、层级分明的政府首席信息官的组织架构, 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统一完整的系统, 各级政府或政府部门的首席信息官要由本级主要领导担任。国家和省级信息化决策机构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最高决策机构, 分别负责制定国家和本省的政府信息化发展战略和相应标准、规范。各级信息化决策机构下设首席信息官办公室, 其负责人为首席信息官。国务院各部委也建立相应组织机构, 并领导本系统下级政府部门组织机构工作。

(二) 责任关系确立。

要使政府首席信息官管理体制高效运行, 必须使整个系统的责任关系清晰而有序。政府首席信息官的责任关系应该是一个矩阵结构。政府首席信息官的基本职责, 除了对本级信息政策决策机构负责外, 上下级政府的首席信息官、上下级政府所属部门之间的首席信息官存在协调与指导关系, 形成纵横联系的矩阵网络。中央政府的首席信息官负责协调省级政府首席信息官的工作, 并指导其工作, 负责领导中央各部委首席信息官的工作;以此类推, 省级首席信息官负责协调本省内各市县首席信息官的工作, 领导省直各委办局首席信息官的工作。同时,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首席信息官向本级政府或本部门的行政首长负责。下级政府的首席信息官要向上级政府的首席信息官、下级政府部门的首席信息官要向上级部门的首席信息官汇报工作, 从而构成一个责任清晰、管理有序的高效系统。

(三) 任职机制设计。

政府首席信息官的选任除了应该按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选任规则选拔外, 还要注意扩大候选人范围, 真正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为了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 必须设计政府首席信息官的制度化交流管理。交流机制可以做以下设计:一是职位轮换制。人事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 一级政府各部门的首席信息官实行交互任职;在垂直管理系统, 首席信息官的职位轮换应该遵从现行的职位轮换规定;二是社会交流制。政府首席信息官与企事业单位的首席信息官之间应建立资格互认制度, 实现职位交流。首席信息官任职轮转的安排由本级政府或上级部门 (在垂直管理系统) 的首席信息官负责;三是联席会议制。上级政府首席信息官定期召开由所管辖区域内下一级政府首席信息官参加的联席会议;四是委员会制。由中央、省、市三级政府的首席信息官定期召开由各部门首席信息官参加的委员会议, 交流各部门电子政务发展的有关情况, 就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安排布置本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相关事宜。

另外, 政府首席信息官的组织地位、能力与素质、职责;政府首席信息官的选拔任用、考核、培训、薪酬以及退出与职业发展等具体管理制度, 都是建设我国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的基础工作, 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志更等.我国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现状分析[J].电子政务, 2007, 4.

[2]杨寅等.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完善[J].行政法学研究, 2006, 4.

首席质量管管理制度 篇7

意见》的通知

京证期货发[2009]20号 二○○九年二月四日

北京地区各期货公司:

首席风险官制度建立是我国期货监管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期货公司设立首席风险官,充分发挥首席风险官的职能作用,对于公司全面提高合规运作水平和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有效提升期货公司核心竞争力,保护好投资者利益,推动期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局经认真研究,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试行规定),制定了《关于落实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本意见)。

北京辖区期货公司董事会及经营班子要认真学习和落实好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试行规定,并参照本意见制定各公司的首席风险官工作制度,修改公司章程,并于章程修改5日内将修改稿报我局备案。我局将在10个工作日内对章程修改稿提出意见。我局无异议的,公司应当及时召开股东会审议。

首席风险官任职后,应当参照本意见,按照试行规定及时制定本公司首席风险官工作制度,认真履行职责。

特此通知。

附件:《关于落实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制度的指导意见》

关于落实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制度的指导意见

为了使首席风险官有效履行职责,完善期货公司合规运作的长效机制,提高北京辖区期货公司的依法合规运作水平,强化公司内部风险管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和《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则

1、首席风险官是负责对期货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合法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期货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首席风险官的工作应当覆盖公司各个部门、分支机构和全体工作人员的所有业务领域。

首席风险官向期货公司董事会负责,并应按照法规的授权,充分利用其职能,配合和督促公司经理层做好合规经营。

2、首席风险官应当熟知并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公司章程,忠于职守,恪守诚信,勤勉尽责。

3、期货公司应当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为首席风险官独立、有效地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

4、期货公司应当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照《规定》和本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修改章程并制定首席风险官工作制度。

公司章程应当对首席风险官的任期、职责范围、权利义务、工作报告的程序和方式等进行明确规定。

期货公司制定的首席风险官工作制度应当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 实施。

二、首席风险官的任职条件及任免规定

5、首席风险官应当在任职前取得中国证监会核准的任职资格。期货公司不得任用未取得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首席风险官。

6、期货公司选聘首席风险官,应当将其是否熟悉期货法律法规、是否诚信守法、是否具备胜任能力以及是否符合规定的任职条件作为主要判断标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从事期货业务3年以上经验,并担任期货公司交易、结算、风险管理或者合规负责人职务不少于2年;

(2)或者具有从事期货业务1年以上经验,并具有在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管理、合规业务3年以上经验;

(3)具有期货从业人员资格;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取得学士以上学位;

(4)通过中国证监会认可的资质测试。

7、期货公司应当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依法提名并聘任首席风险官。期货公司设有独立董事的,还应当经全体独立董事同意。

8、期货公司任用首席风险官,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北京证监局报告,并提交下列材料:

(1)任职决定文件;(2)相关会议的决议;

(3)相关人员的任职资格核准文件;(4)高级管理人员职责范围的说明;(5)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9、期货公司在报送任职资格申请材料的同时,应当将制定的首席风险官工作制度报北京证监局备案。北京证监局对该项制度无异议 3 的,公司报董事会讨论通过。

10、首席风险官与期货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之间不得存在近亲属关系。

11、期货公司应当在章程和首席风险官工作制度中明确首席风险官病假、休假或短期空缺规定。首席风险官病假、休假,应当向总经理报告;超过3个工作日的,还需向董事长报告;超过10个工作日的,应当事先向北京证监局报告。在此期间,首席风险官应当与公司保持必要联系,做好处理重大事件的准备。

12、期货公司应当确保首席风险官职责履行的连续性。公司章程和首席风险官工作制度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任免衔接规定:首席风险官任期届满,应当至少提前1个月开始选任程序;首席风险官提出辞职的,应当提前30日向期货公司董事会提出申请;期货公司董事会拟免除首席风险官职务的,应当提前通知本人并确定替代人选。

13、首席风险官不能履行职责或缺位时,公司应当在不迟于10个工作日内指定代行首席风险官职责的人选,该人选应当是取得任职资格的公司经理层人员。代行首席风险官职责的人员享有首席风险官的全部权力和责任,只能分管合规部门,代行职责的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14、首席风险官任期届满未连选连任、提出离职、被免除职务的,公司及当事人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北京证监局进行书面报告。

首席风险官离职的,期货公司应当将离职原因、履行职责情况及替代人选的基本情况书面报告北京证监局。

期货公司拟免除首席风险官职务的,应当在作出决定前10个工作日将免职理由及其履行职责情况向北京证监局报告,并提交下列材 4 料:

(1)免职决定文件;(2)相关会议的决议;

(3)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首席风险官的工作职责

15、首席风险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及时发现并报告公司在经营管理行为的合法合规性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者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协调公司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16、首席风险官应配合公司总经理,督促公司有关部门全面深入做好各项监管法规的贯彻落实工作。

17、首席风险官应当对期货公司经营管理中可能发生的违规事项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质询和调查,并重点检查期货公司是否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以下制度: i.公司客户保证金安全存管制度; ii.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制度; iii.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iv.公司经纪业务规则、结算业务规则、客户风险管理制度和信息安全制度;

v.公司员工近亲属持仓报告制度;

vi.其他对客户资产安全、交易安全等期货公司持续稳健经营有重要影响的制度。

18、对于依法委托其他机构从事中间介绍业务的,除上述制度外,首席风险官还应当监督检查以下事项:(1)是否存在非法委托或者超范围委托等情形;

(2)在通知客户追加保证金、客户出入金、与中间介绍机构风 5 险隔离等关键业务环节,期货公司是否有效控制风险;

(3)是否与中间介绍机构建立了介绍业务的对接规则,在办理开户、行情和交易系统的安装维护、客户投诉的接待处理等方面,与中间介绍机构的职责协作程序是否明确且符合规定。

19、对于取得实行会员分级结算制度交易所的全面结算业务资格的,除上述制度外,首席风险官还应当监督检查以下事项:

(1)是否建立与全面结算业务相适应的结算业务制度和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

(2)是否公平对待本公司客户的权益和受托结算的其他期货公司及其客户的权益,是否存在滥用结算权利侵害受托结算的其他期货公司及其客户的利益的情况。

20、首席风险官应当对公司管理制度、重大决策、新产品和新业务方案等进行合规审查,并出具书面的合规审查意见;为高级管理人员、各部门和分支机构提供合规咨询,组织合规培训,处理涉及公司和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投诉和举报。

21、首席风险官开展合规检查工作,应制定检查计划、明确检查范围、规范报告程序。首席风险官每季度至少对本规定第17条的1至3项内容进行检查,其他检查内容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定,全年至少检查一次。

22、首席风险官要及时分析、汇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公司管理层及相关部门沟通,形成书面检查报告和提出整改要求,对公司整改情况要进行验收。

23、首席风险官对于侵害客户和期货公司合法权益的指令或者授意应当予以拒绝;必要时,应当及时向公司董事会和北京证监局报告。

24、首席风险官履行职责应当保持充分的独立性,作出独立、审慎、及时的判断,主动回避与本人有利害冲突的事项,并应当保守期货公司的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

25、首席风险官对公司的全部业务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调查权,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其职权包括但不限于:

(1)参加或者列席与其履职相关的会议;(2)调阅期货公司的相关文件、档案和资料;(3)要求公司有关人员对有关事项作出说明;

(4)与期货公司有关人员、为期货公司提供审计、法律等中介服务的机构的有关人员进行谈话;

(5)了解期货公司业务执行情况;

(6)负责监督执行本公司各部门合规工作配合和报告制度;(7)对未履行合规工作配合和报告制度的相关部门负责人,首席风险官有罢免提议权及向监管部门报告权;

(8)对于监管部门下发的所有通知、文件等,公司向监管部门报送的所有文件、报表等,首席风险官有知情权。

公司风险监控系统应当做好相应的权限设置,首席风险官有权查询公司风险监控系统。

26、首席风险官开展工作应当制作并保留工作底稿和工作记录,完善相关文件资料的记录、收发、签收制度,真实、充分地反映公司重大事项和首席风险官的履行职责情况。

27、首席风险官应当将出具的合规审查意见、提供的合规咨询意见、签署的公司文件、合规检查工作底稿等与履行职责有关的文件、资料存档备查,并对履行职责的情况作出记录。工作底稿和工作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0年。

四、首席风险官履行职责的必要保障

28、期货公司应当设立合规审查部门,该部门承担公司合规审查职能和稽核职能。合规审查部门应当由首席风险官直接管理,对首席风险官负责,不得承担合规审查和稽核以外的职能。但是,期货公司可以根据需要,安排合规审查部门承担不与该部门职能冲突的公司法律事务职能。

29、期货公司应当充分考虑自身业务规模的大小、业务种类的多少和营业部的数量等情况,为合规审查部门配备足够的、具备与履行合规管理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合规管理人员,以保证该部门能够充分行使职权。取得结算业务资格或营业部数量在五家以上的期货公司,合规审查部门的专职人员人数除首席风险官本人外不少于三人。

首席风险官对合规审查部门工作人员的任免享有发言权。首席风险官认为必要时,可以提请董事会以公司名义聘请外部专业机构或人员协助其工作。

30、期货公司应当为首席风险官及合规审查部门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首席风险官认为经费保障不足的,可以将经费保障议题提交董事会讨论,以保证顺利履行职责。

期货公司应当行之有效地确保公平对待首席风险官及其分管的工作人员,首席风险官和合规审查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应当不低于同级别人员的平均水平。

31、期货公司应当在首席风险官工作制度中规定公司其他部门与合规审查部门的有效的配合机制,应当明确配合部门,至少包括:分支机构管理部门,交易结算部门,风险控制部门,财务部门,客服部门,IB衔接部门等;规定相应的配合方式,包括:信息及材料报 8 送,接受调查等。

32、期货公司相关部门应当主动、定期向首席风险官报送涉及合规情况的重大信息。公司对知情不报或者隐匿合规问题或重大风险隐患的部门或人员,应当及时追究相应的责任。有必要的,监管部门将下发监管措施,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3、期货公司的股东、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违反规定的职责和程序,越过董事会直接向首席风险官下达指令或者干涉其工作。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各部门、分支机构应当支持和配合首席风险官的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阻挠首席风险官履行职责。

首席风险官因正当履行职责而被解聘的,北京证监局可以依法对期货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更换等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认定其为不适当人选。

34、期货公司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明确首席风险官发现的问题的纠正渠道,建立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

五、首席风险官的报告义务

35、首席风险官发现期货公司有下列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应当立即向北京证监局报告,并向公司总经理、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

(1)涉嫌占用、挪用客户保证金等侵害客户权益的;(2)期货公司资产被抽逃、占用、挪用、查封、冻结或者用于担保的;

(3)期货公司净资本无法持续达到监管标准的;

(4)期货公司发生重大诉讼或者仲裁,可能造成重大风险的;(5)股东干预期货公司正常经营的;

9(6)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对上述情形,期货公司应当按照北京证监局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首席风险官应当配合抓好内部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书面向北京证监局报告。

36、首席风险官发现期货公司经营管理行为在合法合规性、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除本规定第35条所列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之外的其他问题的,应当及时向总经理或者相关负责人提出书面整改意见。

总经理或者相关负责人对存在问题不整改或者整改未达到要求的,首席风险官应当5个工作日内向期货公司董事长、董事会常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或者监事会报告,未设监事会的期货公司,可报告监事;公司多次或长期未能完成整改的,首席风险官应当向北京证监局报告。有关行为违反行业规范和自律规则的,还应当向北京期货商会等有关自律组织报告

37、对于北京证监局要求核查的公司有关问题,首席风险官应当按照要求认真进行核查,并及时将核查结果书面报告北京证监局。

38、首席风险官应当在每季度结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北京证监局提交季度工作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季度检查的重点内容、检查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情况等。

每年1月20日前向北京证监局提交上一年度全面工作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合规经营、风险管理状况和内部控制状况,以及首席风险官的履行职责情况及自我评价,包括首席风险官所作的尽职调查、提出的整改意见以及期货公司整改效果等内容。

期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独立董事应当对本条规定的报告签署 10 确认意见,保证报告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对报告内容持有异议的,应当注明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六、首席风险官的履职考核和责任追究

39、期货公司董事会应当建立和完善首席风险官履职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董事会对首席风险官的考核,应当以公司的合规运作情况为主要标准。首席风险官的薪酬由董事会决定,考核结果应当作为董事会确定首席风险官的薪酬及其他激励方式的依据。首席风险官认为考核结果明显有失公允的,可以向北京证监局申诉。

40、期货公司应当将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和执业行为的合规性纳入公司的绩效考核范围,明确首席风险官、合规审查部门人员及有配合责任的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首席风险官工作顺利开展。

41、期货公司董事会应每半年向监管部门提交一次对公司合规工作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的报告,评价报告应当随季报、年报报送北京证监局。

42、首席风险官不得有下列行为:

(1)擅离职守,无故不履行职责或者授权他人代为履行职责;在期货公司兼任除合规审查部门负责人以外的其他职务,或者从事可能影响其独立履行职责的活动;

(2)对期货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或者重大风险隐患知情不报、拖延报告或者作虚假报告;

(3)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4)滥用职权,干预期货公司正常经营;

(5)向与履职无关的第三方泄露期货公司秘密或者客户信息,损害期货公司或者客户的合法权益;

(6)其他损害客户和期货公司合法权益的行为。

43、首席风险官不履行职责或者有禁止性行为的,北京证监局对首席风险官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更换等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认定其为不适当人选。自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之日起2年内,任何期货公司不得任用该人员担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44、期货公司发生严重违规或者出现重大风险,首席风险官未及时履行《规定》所要求的报告义务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45、期货公司股东、董事和经理层限制、阻挠首席风险官正常开展工作的,首席风险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向总经理通报,或者依次向董事会、北京证监局报告。北京证监局将依法进行调查和严肃处理。

46、为全面细致地履行职责,首席风险官要熟悉和精通各层次的监管法规和监管部门的各项工作要求。北京证监局将以适当方式定期对首席风险官的法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上一篇:面对挫折初三作文经典下一篇: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