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质量管理心得体会(精选8篇)
品质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篇1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1通过一周的管理体系培训,受益非浅。深深感到自己在学习、理解质量管理标准方面的差距;参加这样的培训很有必要,作为一种中层干部,不但要对质量体系文件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带领部门贯彻执行。下面是自己的学习认识,并结合工作也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质量是成功的伙伴,贯标是质量的保障。如今,贯彻标准已被众多企业所看重,成为企业证明自己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一种护照。有专家认为,贯标为广大企业完善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了科学指南,同时为企业走向市场找到了共同语言。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将加快推进国际标准化进程,贯标变得更加迫切。毋庸置疑,贯标不是万金油,不能包治百病,但通过贯标,增强了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明确了各项管理的职责和工作的程序,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由人治转向法治,真正做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实现了以预防为主规范了企业的作业程序,明确了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职责和权限,预防并控制了不合格项的发生,降低了企业质量管理成本。
通过定期组织质量检查、质量审核活动,能够及时发现和找出经营管理活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进行有效纠正,从而提高了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监控能力,为企业实施全面的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也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围绕让客户满意及时认真地处理客户投诉或意见,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与期望,赢得客户信任,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咱们公司已经贯标三年了,这三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正如赵总在培训动员时讲的:“在抓基础工作上做的不细、不实、不严,与先进企业比,与时代要求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质量理念支持。二是缺乏监督考核制度支持。三是企业的执行力度低。我认为:
(一)只有管理层真正认识到客户满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才能从客户的角度开展质量工作,才能真正建立客户驱动的质量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在做任何工作时,都要清楚自己的客户是谁,树立工作就是为客户服务的质量理念。这里的客户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企业外部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代理商、销售商等,在企业内部,根据工作流的划分,上下道工序间、前后流程间、部门间也应是客户关系。但要树立这样一种质量理念,不是朝夕之间的事,需要我们长期的不懈努力。当然在这方面领导作用就显得异常的重要,需要我们的领导不断地给员工去灌输质量思想,可以通过制定企业文件、质量方针,并不断地给员工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质量理念,大力打造质量管理的战略系统。当然只有质量理念还是不够的,质量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就要员工主动地去学习质量工具方法并实际有效地运用到平时正常的工作当中去。(二)一个好的监督考核体制能刺激质量管理体系良好的运行,那么监督考核制度如何来制定呢?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好目标管理法,并将目标管理法与监督考核体制结合起来管理,将企业的方针目标逐层分解并建立监督考核体制。
可以以部门、项目部(分公司)和个人为单位来分解,部门的质量目标应依据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结合本部门业务的特点来确定部门质量目标项目,目标值应依据以往的历史业绩、公司质量目标值、结合目前技术现状综合确定。目标值应该是可量化、可衡量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不要将质量目标值夸大或不切实际。针对每一项质量目标,应制定实在的具体实施措施和实施计划,并落实负责人,并且应制定衡量质量目标实现状况的方法和评价的依据。同时要策划好一个监督考核体制,贯穿于整个质量目标实现的过程,制定每一阶段的考核方法。以用来考核部门、项目部(分公司)、个人的目标达成率以及为达到目标采用方法的有效性,可以充分体现出单位、个人在工作方面的效率以及能力。这样可以激起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员工平时工作的潜力,以促进个人与公司得到共同发展。
(三)执行力是一种能力,是内涵广泛、包括各种学科、方法、思想的概括,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
新标准要求全员参与,但如何让全员积极地加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来呢,这就要各级领导来动员大家,要求大家一定要按公司的规程来办事。执行力不是仅仅要求员工按公司的规程去做事,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的规程下做事的同时,想出更好、更有效的方法。执行力度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所谓:一流的点子和三流的执行力,不如三流的点子和一流的执行力。如果执行力度不够就是再好的质量管理模式也不能够有效的运行,所以我们需要着手解决执行力度低下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
a、制度贯彻不够,虎头蛇尾。
b、管理制度不严谨
c、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
d、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流程不合理。
e、工作过程中缺少良好的指导方法。
f、工作中缺少科学的监督体制。
企业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以上的几点因素,才能制定出好的管理制度,才能更有效的推动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有效运行。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2通过这次深圳研发质量管理培训,了解了业界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的优秀模式与实践,学习了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重点关注了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评审的分层分级与操作方法。培训讲师曾在HW公司多年从事流程引导,对新产品开发流程的讲解使我对IPD中岗位、角色,如PAC(产品决策委员会)、PMT(项目管理团队)、PDT(产品开发团队)、PQA(产品质量保证)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参加这次培训的人员来自五家公司,主要是技术总监、项目管理部和质量保证部负责人,公司也都是中小企业,只有我们公司拥有实施IPD经历和研发管理信息平台,加上目前正在实施的系统工程(硬件可靠性、失效分析、物料认证),说明我们公司具有成长为中型企业的潜力,只是感觉公司之前对IPD流程的理解和贯彻落实的力度还不够。
研发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开发的全流程,包括研发质量管理组织建立、研发质量策划、研发质量控制(技术评审和产品测试)、研发质量保证和研发质量改进。而技术评审穿插于产品概念、计划、开发、验证与发布各阶段之间,目前也正是我们公司产品开发流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以往有些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没有将技术评审分层分级进行。我们目前很多评审将研发组内纵向模块级评审与涉及PDT多部门的横向产品级评审混为一团,所以有人对跟自己无关的事讨论占用大家时间有意见,甚至有时不参加会议。只有分级评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项目组在进行产品级评审之前必须先进行研发组内模块级评审,并做好必要记录和有关问题解决办法,模块级评审可以邀请其他技术部门高手参加,技术专家提供意见但不承担责任,可以不签字或者签字注明“特邀”,以便明确责任。
产品级评审主要针对PDT各部门之间接口部分和模块级评审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如果模块级评审进行充分,产品级评审过程的时间就会降下来。建议由QA组织产品级评审,并对项目组的模块级评审记录和准备提交产品级评审内容进行检查,通过后方能进行产品级评审,同时维持会场秩序,避免陷入细节,避免把各村、乡、县里的事情都放到省级会议上讨论,提醒PDT中各部门代表真正代表其部门发言。考虑到QA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有限,模块级评审尽量参加,产品级评审则必须参加。抓好技术评审将是今年和明年研发质量保证组的工作重心。
技术评审最后谁来拍板呢?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还是产品总监?我跟培训老师特别交流过。目前我们公司把产品经理定位于产品需求管理和市场支持,处在产品开发的两头把关。这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很高,往往对多个项目提供支持,开会、出差较多。产品总监更是事务众多,评审会时常无法参加,对项目的了解项目经理则更为全面。培训师建议:产品总监授权项目经理综合PDT成员意见,对技术评审最后拍板。我也认为项目经理具备这个能力。
需求评审非常重要,它对设计、开发影响最大,变更也是最多的,如何控制好变更,尽量减少变更?最好办法是一开始就尽量把事情做充分。需求评审时召集PDT成员代表自己部门提出需求,如工艺工程师提可制造性需求、测试工程师提可测试性需求、工程部提可服务性需求等等,我们的PDT成员除研发部门外生产、营销、工程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发言权,他们对项目的了解也是皮毛,产品需求里自然也很少体现这方面的内容。有人将研发、市场和销售部比作一个足球队的后卫、中场和前锋,市场部是中场发动机,负责整合资源、策划和组织进攻,我们正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场,培养产品经理的市场意识和建设产品经理后备队伍是关键。
研发质量管理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质量审计,据我所知我们目前没有组织过对哪款产品或项目进行正式的质量审计和记录,即使产品在市场上出现较大问题。适时启动项目质量审计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分清是态度、能力还是流程问题。如果是能力不足造成,应该给机会再提高;如果是流程问题,则改进流程;如果是态度问题,培训师建议格杀勿论。有人反问:现在不是提倡人性化管理么?培训师的一句话使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我们常常把人情化和人性化混淆了,容忍不端正的态度就是打击所有人的积极性!
这次培训还提到很多我关心的内容,包括质量保证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建立和矩阵组织中项目成员绩效考核等,但目前我们公司研发质量管理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还是如何把技术评审做到位,我们研发质量保证组下步工作将围绕公司评审流程和评审参与人员展开分析,力争做到评审分层分级进行,提高与会人员时间的有效性。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3金秋九月,是一年一度的全国质量月。此间,我有幸参加了连云港市质量协会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培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本次培训,我学到了许多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也学会用简单的统计技术分析方法。
企业是质量的生命,质量的控制与质量的改进是企业的原动力。而企业要持续发展,应该遵循一个科学的管理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是以组织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强调全过程、全企业和全员的质量管理,是由过程质量管理来保证的,与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都要密切相关。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与质量相关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的实施与推进、质量工具下面就培训的几个要点及体会做一下阐述:
一、质量的相关概念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载体不仅仅限于产品或服务,而是泛指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其固有特性是指事物本来就具有的,而不是被赋予的;要求是来自相关方,包括顾客、雇员、供应商、合作伙伴、社会等。质量与企业的所有相关方利益攸关,从质量与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从质量和员工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有利于员工的发展;从质量和顾客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是顾客满意的保证;从顾客与其他方的关系来看,企业只有合法经营并持续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企业才可持续发展。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就是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也称戴明环。每PDCA循环一次,产品质量、过程质量或体系质量就会提高一步,PDCA循环是上升的循环。
质量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质量方面所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共识和行为规范的组合。质量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核心部分,具有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
ISO9000标准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此八大原则给企业提供有作为和没有作为的准则和依据,构成了质量文化的基本内容。
二、质量管理的实施和推进
此部分主要是通过学习几种主要的质量推进方式,为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保障。
方针目标管理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自主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方法,是使整个组织的人员的活动协调一致以便使组织能够达到关键目标,并对环境做出快速反应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方针目标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系统管理和重点管理,注重“措施管理”和“自我管理”。方针目标管理将组织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制定出实施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
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的各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测(5M1E)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文明、安全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的几项主要方法有目视管理、防错法、5S活动、全面生产维护。
QC小组(QCCircles)活动全称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使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的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利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活动有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和严密的科学性。
精益管理源于日本丰田生产方式,其基本理念是在生产各环节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消除价值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聚焦于成就完美的的长期目标。企业追求精益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实施精益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征程。
三、质量工具与方法
质量工具是把某些成功的管理实践进行整理和程序化的处理,使之成为普通适用的方法。在管理实践中广泛采用各种质量工具和先进方法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质量工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可以帮助解决质量问题的思路的工具,例如头脑风暴法、亲和图等,这些工具并不直接针对过程或产品中的数据,而是强调一种创造性思维,二是涉及如何分析和处理过程或产品中的数据波动,是以统计技术为核心,用于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各个阶段,以帮助我们系统的识别、分析、诊断和改进产品或过程。运用质量工具可以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率,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有助于科学决策;运用质量工具能把过程和产品的状况更好的向管理层表达及与业务方沟通;运用质量工具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质量管理活动。
四、体会和感悟
通过培训,加深了我对质量的认识。质量不仅仅是我们对有形产品的满意程度,而是各个相关方面对产品产生各个环节的符合要求的程度。从我目前从事的文件管理工作而言,产品质量信息不仅仅是就是提供文档信息,而且还包含了我们提供的服务质量信息;我们提供的文档信息不仅要满足公司员工的使用需求,也要满足国家相关标准法规,满足公司管理程序要求。我认为要做好文档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提高思想领悟,认识到任何工作失职都是工作质量低下,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质疑的工作态度。
勤于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把工作做好,除了主观上不犯意识怠慢的错误,还要求具备完成工作的基本素质,如果工作的基本流程、业务水平都不知晓,就无法完成工作,更无从谈及提高工作质量。
凡事都应该有目标,有目标才有作为。岗位有岗位目标,层层分解后又有各个流程、各个步骤的操作目标和质量目标。只有将目标了然于心,才能更好的做好岗位业务工作。
在工作中能够学会运用质量工具来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能够普及质量常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主观能动的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5S活动,能够规范整理现场环境,创造美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员工素养,从而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
开展广泛的沟通与互动。只要工作,就会有办事结果的优劣之分,只要工作开展,就必须相互沟通,沟通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推诿扯皮。开展沟通和互动,在公平公正的氛围中互动检举,可以自我认识到自身不足,又能借助他人的监督力量,改正自己的不足,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水平。
从本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学习的目的是用理论指导工作,要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还需长时间的理解、体会和实践。而在理解实践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发现新的知识,这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而我也会在这个不间断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完善自我。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4公司安排本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是为了提高我们公司员工管理能力,对公司来说是一个无偿的行为。但对我们员工自身来讲时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通过本次培训自己也学到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学会应用了统计技术分析方法。
而企业要持续发展,应该遵循一个科学的管理程序。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包含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我以前认为全面管理就是判定产品的好与坏,是检查的工作。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全体员工的工作,是所有一切工作的质量的提高。我们要成立一整套方法和体系,并能不断完善与提高。
现阶段,我车间的生产能力逐步增强,产量也有显著的提高,如何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如何去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怎样去维护保养好设备,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结合我车间设备品种多,设备总量大的特点,为保证设备长周期、稳定、安全运行,开展设备质量管理很有必要性。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了全面质量管理建设与方案提升体系,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有效的贯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建设方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品质及产品的品质,成为持续的工作要求。联系自身实际工作中,应进一步着力学习全面质量管理建设方案,专业性上持续加强,这是提高自身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的根本,工作上不断精细化,这是提高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的有效方法,要整合完善相关信息的收集,不断完善管理系统,这是提高工作品质的必然要求。
通过本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我学会了应用统计技术来分析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问题。
1、首先要对自己的管理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工作逐步细化无论是设备的日常管理还是遇到紧急情况都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遇事不慌。更要有信心来做好每项工作。
2、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多思考问题,遇到不懂得要善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
3、通过有效的正确的途径来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来找到一个号的解决办法,将导致问题的原因罗列出来,用统计技术分析方法来,针对影响因素确定如何去改善问题,如何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我车间由于离心泵有近300台,并且损坏较为频繁,我们用过因果分析法中的鱼骨图法,对机封损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鱼骨图分析法找到了影响机封寿命的主要原因是物料对机封O型圈的腐蚀和个别机泵有质量问题。而导致机封损坏较为频繁。
4、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任何的方案不去实践也只是空谈,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实践的阶段,通过实践能够更好的验证我们提出的方案准确性。并能够发现前期方案的不尽完善的地方。我车间大型设备就是利用控制图原理来分析机组的运行情况。
5、事后善于总结,总结是一种很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当你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某种方式将问题处理这就是一个过程就有总结的必要,总结的目的就是根据一个事情的过程给自己和他人做出的一种借鉴。并能够提高自己工作能力。通过这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的总结能够体会到工作中的不足。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5品质两字是由三个口和三个斤组成,也就是说要想做好品质,除了要严格遵守作业标准外,还需品质管理人员婆婆妈妈,斤斤计较去指导您负责范围的作业及品质检验人员,让之理解并执行,同时需确认实施效果。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任,例如某些企业,下属员工不按标准作业及管理不良事件一犯再犯,而管理人员每次均采取罚款,而且还骂员工很笨,教多次都教不会,使员工抵触情绪及怨言很大,但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其实不是员工笨教不会,而是我们给了员工太多犯错的机会,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要想解决此问题,只有在下属执行某件任务之前通过教育或在模治具上做一些防呆措施去防范其犯错,同时还需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一个优秀的品管人员,他的主要职责是配合生产组长(或供应商)在生产之前教育每一个作业员工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检验标准,并通过每一环节的严格检验,层层把关,使成品品质达到预定品质水平的目的。
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品管人员是列车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而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强调事前预防重要性,重视事后纠正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品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管”,检验只是手段.我还记得在有一次在参加培训质量管理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带我们去一家企业参观,走进企业大门看见这家企业的品管人员轻闲的在车间里飘来飘来去,无所事事的样子,觉得很奇怪,我就随便问一个品管员为什么不去检验产品质量,而站在流水线中间,那个品管员对我说,我用眼睛在检验每位作业员是否做到自检、互检、是否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员工素质和精神状态。主要检验工作是在上班时检验各工作场所是否存放有与产品无关的材料和杂物、卫生环境、作业标准的悬挂、作业条件是否与标准相符、半成品的摆放方式、成品的包装是否与包规相符等;当这些事项均符合要求后,具体检验只要做好首件、巡检及末件工作,品质便可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她还对我说:假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依赖品管人员对每件产品进行检验,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如是那样一条线有多少操作人员,也就要有多少品管人员,我想想也说得不错,因那样每位员工都有依赖性质量。而检验出来的不良品、返工、返修、品质就比不上一次性完工的产品。一个品管人员如果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只需在车间转一转,看一看就行了,看的也就是六个项目:(人、机、料、法、环、测量),这六个项目是产品中影响质量主要因素;管好了这六大因素,品质管理工作便会既轻松且品质又有保障。
通过以上一个现场简单的一问一答案例,相信各位正从事品质及现场管理工作的人员有所体会,对后续的质量管控有了新的方法和目标。
总结:其实现场品质管理的有效方法就六个字(三原则):眼到、心到、手到;一个不良也逃不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多到现场找问题,注重细节,通过眼睛去巡视现场的每一个环节,然后用心去体会和思考,发现有不规范的地方,亲自动手操作一下或拿来看看,发现不符合的地方给予及时纠正。
反思:为何亿佳现场5S及作业标准执行力始终未得好的提升?主要是品质意识、责任心、执行力三方面做得不够,要想做好品质,就必须得从这三方面作手,做到人人品管,每一个作业人员均要有把下一工序当成自己的终端客户的心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是我自己买的话,会满意吗?是否会打折扣? 只要每一个人有了这种心态,亿佳公司的品质不久将会上升一个台阶。
最后祝愿:希望亿佳公司上到高层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
好好看一看;用心想一想;
用在实际中;工作更顺利;
品质提升了;订单增多了;
老板赚钱了;工资加多了;
自己赚钱了;梦想实现了。
亿佳品质管理课:张正彬
日 期: xx-8-8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6“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这是近几年来我对工程管理的认识,纵观一些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事故的发生大多数都是由于管理不当引起的,当然工程管理包括所有工程参与方的管理。作为甲方,我认为甲方的现场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商住工程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它的质量关系着公众的利益,影响甚大。质量控制的过程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作为甲方的质量控制主要分布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我认为作为甲方的现场质量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主要在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根据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地质勘察报告及各设计规范要求等合理编制设计任务书,确定目标质量。
2)根据设计合同对质量方面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合理考虑房屋的间距及施工的要求确定是否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
3)工程项目的实体施工主要由施工单位完成,因此甲方要使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则首先在进行选择施工单位时,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在建工程的情况等有充分的了解;在招投标过程中,应认真审查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了解施工单位在近年来的工程业绩,以及在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以确定该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是否符合本工程的要求以及估计该施工单位施工能力是否能达到甲方预定质量目标,并且在合同中应明确工程质量标准。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对于甲方来说,主要是监督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行为是否符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强制性验收规范标准及合同要求,对工程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在跟踪监督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如组织各参与方有关人员参加的定期质量检查、抽查等,保证预定的工程质量目标得以贯彻执行。
作为商住项目来讲,由于受资金回笼的需要,工期会影响到项目的开盘、竣工验收等节点的时间,我认为甲方的进度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事前控制
根据公司的要求及类似工程的经验科学合理的编制项目总进度规划及总进度计划,并确定项目的总工期及每单位工程的总工期及里程碑事件工期。根据确定的总工期要求及里程碑事件工期要求确定单位工程合同工期及单位工程节点工期。
目前,大多数施工承包合同中对总工期的要求一般都能比较明确,而对节点工期的要求基本都忽略了,我认为节点工期对住宅项目来讲非常重要,比如按照国家政策,预(销售)许可证的发放应满足工程形象进度达到多层50%、高层30%,因而如果中间节点工期没有确定,则有可能会影响资金的回笼及销售时间的推迟。
2、事中控制
甲方对工期的事中控制主要是根据合同对工期的要求进行,确保实现目标工期。而现场实施条件、气候、地质条件等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管理过程错综复杂,因而必须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动态管理,在进度管理跟踪监控的过程中,及时收集进度实际值,并对进度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如有偏差,则在旬(周)进度计划或月进度计划中及时调整,如发现原有的进度目标不合理,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进行纠偏。
3、事后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及时收集周(旬)进度计划、月(季)进度计划,并在每周(旬)、月(季)底对进度计划进行检查,如出现拖延情况,应选择加快进度计划的工序,以保证总的进度计划得以实施。当然,在选择加快进度计划的工序时,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缩短持续时间对质量、安全影响不大的工作;二、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三、缩短持续时间所需增加的费用最少的工作等。
安全管理是工程施工中甲方管理的重要环节,甲方安全管理的任务主要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将安全生产所需的费用编入;另外,在招投标过程中,要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保证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并充分了解该施工单位近年来是否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甲方应保证所提供的项目所需的地下管线等项目的实际资料真实准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工期要求进行,不得无故要求施工单位赶工,特别是不得要求施工单位在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赶工;而且甲方还要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是否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的规定,监理单位的监理行为是否违反了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定期检查。
投资控制是任何一个甲方都特别看重的问题,而投资控制与质量、进度、安全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投资控制也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考虑:
1、事前控制:
在签订设计合同前首先要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并根据所确定的目标成本签订设计合同,并且应在设计合同中明确设计的造价,以及目标成本。而且为了鼓励设计方能精心设计,尽可能降低成本,可以通过经济激励的方法,比如建筑工程造价比目标成本造价低,则在差额部分中取一个百分比作为奖励给设计方,从而充分发挥设计方的主观能动性。
2、事中控制: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事中控制主要表现在工程签证及材料采购方面,工程签证主要为挖(回填)土及现场变更引起的签证。
对于挖(回填)土的控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在初步设计阶段应依据可能产生挖(回填)土的工程量合理确定路面的绝对标高及±0.000的`绝对标高。二、在挖土前合理考虑土方堆放的位置及回填土的路线。三、在充分考虑作业空间、边坡稳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挖土的土方量。
现场变更签证的控制主要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提前预控,尽量减少图纸错误及减少变更。
信息资源管理是目前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能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
根据有关国际文献的相关资料统计: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有三分之二与信息交流(信息沟通)的问题有关;建设工程项目10%~33%的费用增加与信息交流存在的问题有关;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交流的问题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实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5%。由此可见信息交流对项目目标实现的影响之大。
因此,甲方应组织相关人员及时收集项目的各种信息资源,并对信息进行管理,使项目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的获取、存储、处理和交流,并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共享,从而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
无论哪个项目都通过人员来实施,人是整个项目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而人员又包括建筑施工劳动力、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甲方现场管理人员。各种工种的人员组成了团队,因而一个项目要想获得成功,有一个好的团队是不可缺少的,合适的团队机制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和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于甲方的现场团队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的获取
甲方现场管理人员的获取可以通过人才市场招聘或通过招标、签订服务合同等方式来获取,人员素质是选择人员获取方式的重要因素,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选择工作人员前首先应明确工程所需人员的类型、素质及要求等。
2、团队建设
由于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而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主要是调动所有项目参与人的积极性,在项目承担的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项目目标。而形成合适的团队机制,则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和项目管理工作效率。
3、管理项目管理班子成员
严格管理项目管理班子成员,明确项目管理班子的成员的职责、权限,以确保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对工作的理解。
由于一个工程项目由由多个不同的参与方共同参与完成,而甲方对工程项目的组织与协调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其中行政手段主要在内部的组织与协调中采用,而合同手段主要是在与项目各参与方的组织与协调中采用。
管理可采取的措施应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对于目前的建筑市场管理来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所以工程各参与方对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合同措施相对来讲比较完善,但往往各参与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忽略了经济措施。采取经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经济措施是一项激励措施。二、经济措施是一项制约措施。三、经济的激励和制约是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7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质管人员是列车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而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强调事前预防重要性,重视事后纠正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任。我们应该知道,下属员工不按标准作业及管理不良事件一犯再犯,其实不是员工笨教不会,而是我们给了员工太多犯错的机会,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要想解决此问题,最好的保证是在其上岗作业去之前培训到位,同时还需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作业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8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带领与关怀及各级同时的配合下,顺利的展开了本职岗位工作,在工作中有得有失,在此半个人述职中,本人对自己岗位工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用心做事,以德做人是我个人的理念,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首先是落实自己岗位职责目的,半年来根据公司技术文件及规范管理制度,对事业部管理品质、技术文件进行了要求与修订,并落实执行到生产现场,进行过程品质监控和过程技术服务,为提高生产效率实时配合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工作。在实际工作对现场生产的问题及时反馈、沟通、协调。在问题反馈的同时,进行相关的工艺要求和品质控制流程进行完善。充分有效的更新相关品质要求。
其次在进行技术管理,一直在不断摸索和学习中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展开资源共享,让外界技术进行借鉴和实践,不断提升压铸事业部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相关的技术资源实践到工作当中,指导和参与现场技术问题的讨论,并对技术潜在的因素进行评审,突破相关技术难题,在前期开发中预估和杜绝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理念支持和评审。
其三,在品质控制管理中,对供应商品质异常问题点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配合产品制造的模具制作前期评审,在产品异常时进行外协厂商的考核和抽查验证,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对内部质量的预防,实施进料再次验证,并跟进改善动作的有效性,杜绝因外协内在因素导致产品质量的异常。监督协调品质改善动作的实施,对事业部品质状况每月进行汇报与检讨,对内部存在的问题点进行提出并要求整改,以实际效果进行再次验证,督导问题改善彻底。组织讨论改善方案,落实有效改善动作,并延伸展开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动作。针对产品的特性,对产品工艺要求、控制手段、改善方案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配合改善动作的实施。
综合管理本部门日常工作及人员工作能力的考核,培训部门人员的团队精神与意识。以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在人员工作心态上引导以公司目标为方向,进行工作方式的展开,沟通协调工作中的问题点,维护团队作战能力,有效的展现团队精神状态,积极奋进的思想理念为主体进行本部门日常工作。维护公司利益的同时维护员工利益,争取可争取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把安全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安全意识的宣导,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以预防为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回顾以上工作的展开,本人的工作同时还存在需要改善和落实、提升的空间,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以下是对本人工作的展开的思路
站在一个高度看待问题
作为一个技术和品质管理部门,熟悉本部门的业务是首当其冲,从新品的开发评估工作的参与以及制造能力的分析、品质要求、品质变化的控制,基本均要在可控范围内。一个以制造为主的企业,随外界竞争能力的变化,需进一步的提升本部门的管理控制能力,多接触新事物,熟悉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对企业转型管理模式的理解。开拓新视野、新思路。参考经验模式,理出新发展理念配合企业凸显竞争优势。
完善管理与流程
根据相关作业流程,修改前期的作业流程到固化流程,经过流程的修改,完善部门组织架构的设定和各单位人员的职责阐述,以流程和职责要求落实部门人员的工作,并加以考核管理。
有效的考核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落实和考核部门人员工作效率。其中不乏存在因个人能力导致的失误存在,需要更进一步的培训和引导,并坚持不懈的循序培训工作的落实。对部分人员工作方式的沟通,让其更熟悉自己的业务和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进一步沟通与加强团队精神
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时间累积,造就环境的根深蒂固文化都是人所为,环境因素的存在也不是某一个人来可以改变的,就如一颗树改变不了气候。首先不要去改变环境,先去适应,在工作中寻找环境存在的问题,逐步按流程进行问题的沟通,提出观点和改变问题的得失,权衡利弊后进行共同协商与修改,只有长期的努力,才可以固化已经修改的,最终才可以规范化、标准化。
在纵横向沟通时多少都会存在诸多矛盾,本着以看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得心态去面对,认真处理、对待、化解矛盾,从矛盾的产生可以理解为人为的制造矛盾,抓住人性,理解人性,分析产生矛盾的根源,从而去理解人,同时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让沟通的人认可和理解。
一个个体适应环境,带动一个团队适应环境,相对理解就是个人如何适应环境并在环境中力拔,同时彰显团队工作的能力。
目前的团队:从组织架构的分工,存在依赖于某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基础上难以突破,存在思维上的迂回,分析问题比较单一,缺少相对的知识面和说服力。需要更多的支持力量。同时存在内部工作的展开动作衔接不顺畅,多面手人才的匮乏,存在部分工作落实打折扣。以上基于人员的补充需要跟进与改善。
新生人员能力的提升和培训
团队能力的强化,新生人员工作能力需要培训。流程化管理:熟悉流程运作、掌握流程运行控制方法及资源的利用与协调。培训多面手,扩大团队作战能力。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9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质管人员是列车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而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强调事前预防重要性,重视事后纠正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任。我们应该知道,下属员工不按标准作业及管理不良事件一犯再犯,其实不是员工笨教不会,而是我们给了员工太多犯错的机会,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要想解决此问题,最好的保证是在其上岗作业去之前培训到位,同时还需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作业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质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管”,检验只是手段。我还记得在有一次在参加培训质量管理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带我们去一家企业参观,走进企业大门看见这家企业的质管人员轻闲的在车间里飘来飘来去,无所事事的样子,觉得很奇怪,我就随便问一个质管员为什么不去检验产品质量,而站在流水线中间,那个质管员对我说,我用眼睛在检验每位作业员是否做到自检、互检、是否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员工素质和精神状态。主要检验工作是在上班时检验各工作场所是否存放有与产品无关的材料和杂物、卫生环境、作业标准的悬挂、作业条件是否与标准相符、半成品的摆放方式、成品的包装是否与规定相符等;当这些事项均符合要求后,具体检验只要做好首件、巡检及末件工作,品质便可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她还对我说:假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依赖质管人员对每件产品进行检验,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如是那样一条线有多少操作人员,也就要有多少质管人员,我想想也说得不错,因那样每位员工都有依赖性质量。而检验出来的不良品、返工后品质就比不上一次性完工的产品。一个质管人员如果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只需在车间转一转,看一看就行了,看的也就是六个项目:(人、机、料、法、环、测量),这六个项目是产品中影响质量主要因素;管好了这六大因素,品质管理工作便会既轻松且品质又有保障。
其实现场品质管理的有效方法就六个字(三原则):眼到、心到、手到;一个不合格也逃不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多到现场找问题,注重细节,通过眼睛去巡视现场的每一个环节,然后用心去体会和思考,发现有不规范的地方,亲自动手操作一下或拿来看看,发现不符合的地方给予及时纠正。
为何公司 “6S现场管理”始终未得到好的提升?主要是品质意识、责任心、执行力三方面做得不够,要想做好品质,就必须得从这三方面作手,做到人人质管,每一个作业人员均要有把下一工序当成自己的终端客户的心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是我自己买的话,会满意吗?是否会打折扣?
会上升一个台阶。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10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带领与关怀及各级同时的配合下,顺利的展开了本职岗位工作,在工作中有得有失,在此半个人述职中,本人对自己岗位工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用心做事,以德做人是我个人的理念,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首先是落实自己岗位职责目的,半年来根据公司技术文件及规范管理制度,对事业部管理品质、技术文件进行了要求与修订,并落实执行到生产现场,进行过程品质监控和过程技术服务,为提高生产效率实时配合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工作;在实际工作对现场生产的问题及时反馈、沟通、协调;在问题反馈的同时,进行相关的工艺要求和品质控制流程进行完善;充分有效的更新相关品质要求。
其次在进行技术管理,一直在不断摸索和学习中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展开资源共享,让外界技术进行借鉴和实践,不断提升压铸事业部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相关的技术资源实践到工作当中,指导和参与现场技术问题的讨论,并对技术潜在的因素进行评审,突破相关技术难题,在前期开发中预估和杜绝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理念支持和评审。
其三,在品质控制管理中,对供应商品质异常问题点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配合产品制造的模具制作前期评审,在产品异常时进行外协厂商的考核和抽查验证,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对内部质量的预防,实施进料再次验证,并跟进改善动作的有效性,杜绝因外协内在因素导致产品质量的异常;监督协调品质改善动作的实施,对事业部品质状况每月进行汇报与检讨,对内部存在的问题点进行提出并要求整改,以实际效果进行再次验证,督导问题改善彻底;组织讨论改善方案,落实有效改善动作,并延伸展开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动作;针对产品的特性,对产品工艺要求、控制手段、改善方案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配合改善动作的实施。
综合管理本部门日常工作及人员工作能力的考核,培训部门人员的团队精神与意识;以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在人员工作心态上引导以公司目标为方向,进行工作方式的展开,沟通协调工作中的问题点,维护团队作战能力,有效的展现团队精神状态,积极奋进的思想理念为主体进行本部门日常工作;维护公司利益的同时维护员工利益,争取可争取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把安全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安全意识的宣导,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以预防为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回顾以上工作的展开,本人的工作同时还存在需要改善和落实、提升的空间,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以下是对本人工作的展开的思路:
1、站在一个高度看待问题
作为一个技术和品质管理部门,熟悉本部门的业务是首当其冲,从新品的开发评估工作的参与以及制造能力的分析、品质要求、品质变化的控制,基本均要在可控范围内;一个以制造为主的企业,随外界竞争能力的变化,需进一步的提升本部门的管理控制能力,多接触新事物,熟悉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对企业转型管理模式的理解;开拓新视野、新思路;参考经验模式,理出新发展理念配合企业凸显竞争优势。
2、完善管理与流程
根据相关作业流程,修改前期的作业流程到固化流程,经过流程的修改,完善部门组织架构的设定和各单位人员的职责阐述,以流程和职责要求落实部门人员的工作,并加以考核管理。
有效的考核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落实和考核部门人员工作效率;其中不乏存在因个人能力导致的失误存在,需要更进一步的培训和引导,并坚持不懈的循序培训工作的落实;对部分人员工作方式的沟通,让其更熟悉自己的业务和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进一步沟通与加强团队精神
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时间累积,造就环境的根深蒂固文化都是人所为,环境因素的存在也不是某一个人来可以改变的,就如一颗树改变不了气候;首先不要去改变环境,先去适应,在工作中寻找环境存在的问题,逐步按流程进行问题的沟通,提出观点和改变问题的得失,权衡利弊后进行共同协商与修改,只有长期的努力,才可以固化已经修改的,最终才可以规范化、标准化。
在纵横向沟通时多少都会存在诸多矛盾,本着以看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得心态去面对,认真处理、对待、化解矛盾,从矛盾的产生可以理解为人为的制造矛盾,抓住人性,理解人性,分析产生矛盾的根源,从而去理解人,同时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让沟通的人认可和理解。一个个体适应环境,带动一个团队适应环境,相对理解就是个人如何适应环境并在环境中力拔,同时彰显团队工作的能力。
目前的团队:从组织架构的分工,存在依赖于某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基础上难以突破,存在思维上的迂回,分析问题比较单一,缺少相对的知识面和说服力;需要更多的支持力量;同时存在内部工作的展开动作衔接不顺畅,多面手人才的匮乏,存在部分工作落实打折扣;以上基于人员的补充需要跟进与改善。
4、新生人员能力的提升和培训
团队能力的强化,新生人员工作能力需要培训。流程化管理:熟悉流程运作、掌握流程运行控制方法及资源的利用与协调;培训多面手,扩大团队作战能力。
品质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篇2
1. 主要做法
1.1 更新理念
我院摒弃了过去形式主义的作风, 全方位地引入了凸显人文关怀的JCI评审理念, 通过会议和宣教活动等方式指导职工转变固有的观念和认识。医院党委为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 根据医院实际采取各种办法铺路、搭桥筑平台, 要求支部坚持发挥“推动和保障”的作用, 发挥宣传、教育、引导的职能,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学习活动, 推动全院干部职工的理念更新。
1.2 完善体制
1.2.1 构建管理体制。
医院通过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 新成立质量管理办公室, 统筹领导、协调全院质量体系建立、运行和监管, 同时承担JCI认证和等级医院评审准备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同时, 医院还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健全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院党委领导、院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支部书记通过制定政策、分析评估流程、对质量改进活动进行总结、采取必要行动和确保跟进, 负责QPS计划的制定、贯彻执行和不断监控。
1.2.2 全面梳理制度。
医院党委根据“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结合JCI认证要求和等级医院标准, 要求医院各职能部门重新修订了《医院工作制度》, 完善了医院管理、医技管理、药事管理等制度, 新增了病人权利与病人服务内容等, 通过修订, 共梳理出480条制度。编写了《应知应会》、《应急预案》等, 通过现场授课考试、内网公布等形式进行培训考核, 确保全院职工人人掌握。
1.2.3 开展长效管理。
针对JCI认证和等级医院评审时发现的问题, 我院党委要求各个部门和科室迅速进行整改, 并举一反三, 对突出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确保整改实效。针对JCI认证和等级医院评审后“返潮”突出的现象, 医院党委通过讨论决定对等级医院创建和评审实施常态化管理, 组织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回头看”, 坚持每一季度进行自评, 对评审后医院医疗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及时进行问题反馈。
1.3 提升品质
1.3.1 优化流程。
我院从患者角度出发, 更加注重服务品质的提升, 在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上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和提高。经医院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在全院全面推行门诊、医技弹性工作制;实行“无假日门诊”, 开设全日制专家门诊、夜间门诊及夜间专家门诊。
1.3.2 注重细节。
医院党委结合党的群众教育路线的开展, 推行“床边会计”、“住院免费陪检”、“患者健康门户”“就医导航”等十二项举措便民惠民, 并在我市主流媒体公布, 公开承诺。新改造卫生间时充分考虑其便利性, 增设标本放置台和婴儿打包台等人性化设施。
1.3.3 延伸半径。
充分发挥医疗集团的优势, 医院党委联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康复联合病房”、“联合门诊”、“首席健康顾问”、“专科护理随访服务”、“中医团队进社区”和“慈爱康复光明行”等活动, 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社区。
2. 取得成效
品质管理在我院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最重要标志是我院在2013年以高分同时通过JCI认证和等级医院复评。具体而言, 通过品质管理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改变了职工的理念。全院职工真正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以患者的视野看待医院服务, 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到全院工作的始终。二是构建了品质管理体制。打破了各个部门间的条块分割状况, 建立了医院品质管理的组织架构, 形成了品质管理的标准、评价指标和体系, 使品质管理有章可循。凡事都有制度、流程、培训、执行、监管、反馈、整改、持续改进, 都有明确的责任部门、责任人、都有协作及协作机制。三是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管理团队。目前, 医院的中层干部、科主任和护士长, 已经能够熟练使用质管工具, 追踪法的掌握也已深入人心。四是完善了精细化管理。通过品质管理, 改变了传统医院应对各种检查、考核、评估去做“工作”的被动心态, 树立了“主动、应该、必须”的观念。五是提升了患者满意度。通过品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使患者得到了更安全、更方便的医疗服务,
3. 经验和体会
3.1 正确认识品质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品质管理工作, 把其作为医院近期发展的重要工作。明确在医院开展品质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水平, 提高患者满意度。JCI认证和等级医院评审的目标重点都是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因此, 进行JCI认证和等级医院评审的准备工作就是提升医院品质的工作, 通过准备JCI认证和等级医院评审可以大大提高品质管理水平;再次进行认证和复评时也可以推动品质管理长效机制的完善。
3.2 从患者角度出发是推进品质管理的基本前提
我院党委在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时, 从以往的不良事件出发, 统一了各个流程患者身份的确认方法, 制定了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自理自备药品的管理制度, 整合了检验、影像、内镜、病理、心电图、B超等医技科室的危急值范围, 梳理了有创手术和检查的安全核查流程, 强化了手卫生的管理, 从制度上落实了患者安全细节管理。
3.3 合理化解阻力是推进品质管理的重要保证
感悟人物形象 体会高贵品质 篇3
一、起点: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大作家的小老师》讲述的是一个平凡的小姑娘和世界大文豪之间的故事。对于这样的故事,学生并没有切身的体验,因为在生活中学生缺少与名人、伟人交往的经验。但我们可以寻找类似的事件,比如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与作家杨红樱见面会时,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学生因对偶像充满崇拜,会感到紧张与自豪,这是正常的反应。但有的学生会把这作为炫耀的资本,过分骄傲。然而这样的反应,恰恰丢失了儿童本身的自然与童真。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篇文章让学生去欣赏、感受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同时,从萧伯纳“以人为镜”的自我反思中,学会与人平等相待。
再者,从语文经验来看,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文本道理直接在最后一段揭示。这样的课文,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就能读懂其中的道理,也能针对文本说说自己的一些见解,如有学生懂得了因为小姑娘让萧伯纳明白“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所以称她是“大作家的小老师”。学生的这些理解都是基于最后一段话的阅读,虽然这样的理解无可厚非,但如果只是这样,那就显得很单薄,理解也不够全面、深刻,也就失去了语文课应有的意义。语文课应该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来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课标中也提出要求,通过生活经验、语境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领会语句中潜藏的意思和情感。这篇文章中的一组对话就是一个关键点,读懂这段对话就能更准确地了解萧伯纳的人物形象,理解为什么一个小姑娘娜塔莎会成为大作家的老师,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本文的起点定位为:学生有与一般人交往的经验,但缺少与名人、伟人交往的经验,在交往中往往会丢失自己的一颗童心。学生能通过阅读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不能体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二、终点:让学生得到发展
当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时,他们的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都能有所提高,这就是落实这篇课文的终点。我们估量学情、解读课文,最终通过教学,唤起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长学生的学科学习经验,让学生学有长进。
1.揣摩人物内心,读好人物对话
本文中唯一存在的一组对话,是萧伯纳和娜塔莎临别时的对话,这也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如何读好这组对话呢?除了朗读的技巧——把握好重音和停顿外,还需要关注人物的内心。一个人说什么话往往与他的内心所想是有关联的,这就叫“心口一致”。所以,要读懂一个人的话,读好人物的语气,我们就要关注他的内心。通过“惊喜万分”,让学生理解萧伯纳是想让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个世界大文豪而感到惊喜、高兴,所以萧伯纳的语气是自夸、骄傲的。当听到萧伯纳对自己说的话后,小姑娘的心里是不服气的,在她看来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可爱、了不起的小姑娘,所以她在说这句话时,很自豪、很骄傲、很自信,充满了孩子的纯真可爱。学生抓住了人物的内心,有了情感的体验,就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语气。此外,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也能使自己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2.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最后一段的阅读,学生对萧伯纳的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萧伯纳是一个谦虚的人。但萧伯纳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此,更在于他以他人为镜来反思自己的不足。“教育”一词,是关键之处,学生理解的“教育”,通常是长辈给予的,但这里的“教育”,明明是萧伯纳自己感悟、反思到的,但他却称是小姑娘给他的。从这个词语中,我们不仅看到的是萧伯纳的谦虚,还有他的严于律己。课标指出,中年段的学生应“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往往能很快捕捉到字面的意思,但不能很好地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关键词句在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到关键词句,并抓住关键词句背后的含义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练习。
3.运用段落结构,体会与人相处的道理
本文的道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点。掌握道理不只是读一读、背一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铭记在心。联系课文,运用文中的段落结构来练习说话,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理,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的终点定位为:1.揣摩人物内心,读好人物对话;2.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3.运用段落结构,体会与人相处的道理。
三、关键点:学生成长的切入点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课文中的关键点。教师在解读课文时,要找到文章的关键所在,依据文本的体式特征与个性特点判断:看语句和语篇的什么地方?从这个地方能看出什么来?看出的东西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丰富有无帮助?只有找准关键点,教师才能集中教学、重点突破,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得又快又好又轻松。
本文的关键点为:萧伯纳与小姑娘的对话。
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可是,出乎预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这是这篇课文中仅有的一组对话,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个人,但是结构、内容相似。教点也就在这里。这样的一组对话该怎样读好呢,语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就需要学生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萧伯纳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把自己当作“大作家”“世界大文豪”“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而娜塔莎只是个“小姑娘”。萧伯纳认为自己告知身份后,小姑娘定会受宠若惊、“惊喜万分”,所以他在说的时候必然是骄傲的、自夸的;而娜塔莎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把萧伯纳当作自己的玩伴,在她眼里两个人是平等的,自己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她说话时没有丝毫胆怯,而是学着他的口吻,很自豪、很骄傲、很自信,充满了孩子的纯真可爱。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揣摩,能够让学生读好对话,同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会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小姑娘的话对于萧伯纳来说是一个“意外”,在他的设想中,小姑娘应该是“惊喜万分”的,但事实上小姑娘并没有,反而学着他的口吻说了“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正是这措手不及的回答,让萧伯纳“为之一震”,进而是“深有感触”,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从小姑娘的天真可爱中意识到自己的自夸,从而感悟到:对于个人来说,要永远谦虚;对于与人相处来说,要平等相待。这也是需要让学生们明白的道理。
课文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和富有哲理性的话语,在平凡中带给我们很大的震撼。我们欣赏娜塔莎的天真可爱,更赞叹萧伯纳的高贵品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当与学生共勉之!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品质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篇4
保证产品质量
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质管人员是列车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而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强调事前预防重要性,重视事后纠正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任。我们应该知道,下属员工不按标准作业及管理不良事件一犯再犯,其实不是员工笨教不会,而是我们给了员工太多犯错的机会,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要想解决此问题,最好的保证是在其上岗作业去之前培训到位,同时还需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作业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质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管”,检验只是手段。我还记得在有一次在参加培训质量管理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带我们去一家企业参观,走进企业大门看见这家企业的质管人员轻闲的在车间里飘来飘来去,无所事事的样子,觉得很奇怪,我就随便问一个质管员为什么不去检验产品质量,而站在流水线中间,那个质管员对我说,我用眼睛在检验每位作业员是否做到自检、互检、是否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员工素质和精神状态。主要检验工作是在上班时检验各工作场所是否存放有与产品无关的材料和杂物、卫生环境、作业标准的悬挂、作业条件是否与标准相符、半成品的摆放方式、成品的包装是否与规定相符等;当这些事项均符合要求后,具体检验只要做好首件、巡检及末件工作,品质便可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她还对我说:假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依赖质管人员对每件产品进行检验,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如是那样一条线有多少操作人员,也就要有多少质管人员,我想想也说得不错,因那样每位员工都有依赖性质量。而检验出来的不良品、返工后品质就比不上一次性完工的产品。一个质管人员如果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只需在车间转一转,看一看就行了,看的也就是六个项目:(人、机、料、法、环、测量),这六个项目是产品中影响质量主要因素;管好了这六大因素,品质管理工作便会既轻松且品质又有保障。
其实现场品质管理的有效方法就六个字(三原则):眼到、心到、手到;一个不合格也逃不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多到现场找问题,注重细节,通过眼睛去巡视现场的每一个环节,然后用心去体会和思考,发现有不规范的地方,亲自动手操作一下或拿来看看,发现不符合的地方给予及时纠正。为何公司 “6S现场管理”始终未得到好的提升?主要是品质意识、责任心、执行力三方面做得不够,要想做好品质,就必须得从这三方面作手,做到人人质管,每一个作业人员均要有把下一工序当成自己的终端客户的心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是我自己买的话,会满意吗?是否会打折扣?会上升一个台阶。
品质职教心得体会 篇5
职业教育要在今后更长时间内的持续发展,关键就是要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打造一流的职业教育、打造品质职教。我们认为,品质职教应体现在教学品质、师资品质、环境品质育人品质等方面,我们就先着眼于教学品质,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不跟上,教学质量不能随之提高,将会严重 影响 中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所以提高教学品质是品质职教的重要基石。
提高中职教学质量首先应该认识到职教的四个片面观点。
1、教学无用观。认为中职学校既然是抓就业,只要用工单位需要学生,何时需要何时输送。
2、教学少用观。认为学生就业到岗顶多只有30%的所学知识技能用得上,因而学校不用教学生多少知识技能,不用认真扎实的抓教学质量。
3、单纯 理论 观。认为学校即教授理论基础知识,理论基础知识即教学质量。技能培训是用工单位的事,学校不用教,教了也白教。
4、单纯教学观。认为学校只管教学,只管发毕业文凭,至于学生拿到文凭能否就业,到什么地方就业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因而不管学生就业或不认真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中职学校不是不要教学质量,中职教学不能不要高质量。质量是中职学校、中职教学的生命线。中职学校应当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能就业,就好业,能升学,升好学,能发展,能大发展。也就是要以学生 学习有兴趣,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发展有基础为办学目标。由此,树立起正确而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一、中职学校应当从以下六个方面构建起基本的教学质量体系。
1、基础知识方面。要让学生较全面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获得中职毕业证书。
2、基本技能方面。要让学生较熟练掌握所学的基本技能,获得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
3、就业常识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就业所需要的相关常识,如礼仪、应聘、法律、安全、生活等常识。
4、一般能力方面。要让学生具备就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如普通话交际能力,社会 交往能力,维护自身权益能力等。
5、职业道德方面。要让学生具备就业所应有的职业道德。
6、就业与升学方面。要让学生根据自愿就业或升学。就业与升学率较高。其中,就业应当是中职基本的教学质量体系的核心和根本,因而也可以说就业就是中职的教学质量,就是中职的生命线。
二、树立正确的中职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中职教学观。
在过去的中职教学中有三种传统的观念,即“三重三轻”:“重 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升学,轻就业”。这在深化中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其弊端,予以摒弃。在此基础上,要树立正确的中职教学理念。
1、树立中职教学的核心理念。
中职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职业 教育 就是就业教育。
2、树立中职教学的服务理念。中职教学的目的理念是:(1)“两为”,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指职业教育要为 经济 建设和 社会 发展 服务。以就业为导向,是指职业教育要围绕就业培养人才,为就业服务。(2)“两个面向”,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社会需要什么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3)一切服务学生,一切服从就业。
3、树立中职教学的实践理念。中职教学的实践理念是:学会做事。学业—职业—就业—创业—发展。即教会学生“学会做事”,为学生完成学业而教学,为学生的职业而教学,为学生的就业而教学,为学生的创业而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学。
三、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两个基本原则。(1)中职
课程设置应当坚持适用、适度、够用的面向社会需求的基本原则。“适用”是指所设置课程与学生就业岗位对口用得上。“适度”是指所开设课程的数量对学生就业合适。“够用”是指所开设课程的教学 内容 与教学时数满足学生就业所用。
(2)中职课程教学应遵循奠基、宽基、强技的基本原则。“奠基”是指中职教学要为学生就业打下知识技能的一定基础。“宽基”是指奠定的基础要较宽,也就是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强技”是指中职教学要重视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2、坚持两个教育结合。
(1)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2)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重视“两个课堂”。由此,要开展“两个课堂”的“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的“三课”活动,以提高教师“两个课堂”的教学素质和技能,提高“两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4、认真做到“三求”。中职学校应当要求教师的教学做到“三求”,即求严、求精、求新。只有这样,才能有力促进中职教学质量大面积持续提高。才能促进品质职教的发展。
张翠云
“品质意识培训课”心得体会 篇6
1、品质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未来。
2、优秀的员工决定卓越的品质,卓越的品质成就一流的企业。
3、个人品质意识决定产品品质。
本次培训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品质”和“质量”的概念。
质量:①事物、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②量度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也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量之一。国际通用单位是千克。
品质 :①人的行为、作风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②物品的质量。
从各自定义中,可以看出:品质还包括人抽象的思想。谈到品质,很容易会想到质量,之前也知道两者之间有区别的,却没有挖掘更深一层的意义,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我了解到品质体现公司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更大程度地达成客户满意是每一个企业存在的意义,所以品质不仅仅是产品是否符合规格,更包括了客户是否满意,而客户满意又和交期是否准时、服务是否优质、价格是否合理密切相关。
第二阶段:良好的品质意识是企业的发展命脉。
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品质部门的一名员工,必须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自己好的品质意识呢?这就要求我们品质人员做到以下两点:
1、从思想上认识到:产品的品质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
2、从行动上做到: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工作,如果按照自己意愿做事,势必会产生错误,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三阶段:领导的期望--品质意识我先行、品质保障我争先。随着课程的层层深入,我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以下三点的重要性:
1,品质在于人品,加强自我品质意识修养是品质之根本。
2、具备强烈的品质意识,树立品质第一的观念,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及工作效率是一名品管员必需的基本条件;
牧田品质管理的构建 篇7
关键词:牧田,电动工具,人才培养,新产品管理,供应商管理
牧田株式会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专业生产电动工具的制造商之一, 总部位于日本爱知县安城市, 公司创业于1915年, 主营业务包括电动工具、木工机械、气动工具、家用以及园艺用工具等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
凭借着近百年历史的经验积累, 同时率先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电脑进行立体设计, 以高自动化的机械工艺生产流程, 严格的品质检验和性能安全测试, 打造专业的电动工具。公司以全球九家独资自置大型生产工厂和一家设备先进的综合研究所为巩固基地, 配合海内外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 推行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计划。牧田牌电动工具一直以耐久性好、质量稳定性高倍受各界专业人士所青睐。
秉承着牧田的专业精神, 牧田株式会社于1993年12月就在江苏省昆山市独资兴建了牧田 (中国) 有限公司 (简称“MCC”) 。借助于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飞速发展, 公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0年11月, 牧田株式会社在昆山市综合保税区, 增资兴建了第二家工厂牧田 (昆山) 有限公司 (简称“MKC”) ;2006年5月, 牧田株式会社再次增资, 在昆山市成立了牧田 (中国) 有限公司的分支工厂牧田 (中国) 有限公司分工厂 (简称“MCCF”) 。此外牧田公司还先后在国内成立了总数超过二十家的销售分公司、分店。公司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产量和销量连年创新高, 这始终与牧田独特的质量管理体制密不可分。
牧田公司根据长期的管理经验积累构建出一套具有牧田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 使牧田公司全员和供应商都具有了一定的品质意识和处置能力。通过公司从上到下, 从内到外品质要求的统一, 将品质管理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有如密不透风的墙, 在维持牧田牌电动工具专业品质的同时, 将一切重大不良问题消灭在公司内部, 使问题产品不流到客户的手中。
牧田特色质量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新产品管理、供应商管理三个方面。
一、人才的培养体制
提到牧田的特色管理首先要说明的是人才的培养体制。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 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 牧田视人才为企业质量保障发展的第一要素。为了使新员工能在最快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早在牧田中国工厂成立之初就着手建立员工培训的体制, 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工作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并通过班组负责人的考核确认, 来保证上岗。但是随着公司的迅速扩展, 新进员工的急剧变化, 原来的教育体制不能适应牧田公司的发展需要。在2006年牧田成立了专门的教育班, 并由指导者以上人员共同参与, 全面负责公司人员的教育以及考核。同时为了适应生产和质量要求的需要, 进行了教育资料、考核内容以及教育体制的多次完善。使现在的牧田具备了稳固的金字塔人才结构, 满足了各个部门的不同岗位要求。
以品管为例进行以下说明, 稳固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如下图:
品管人员通过1.E级 (新进员工) 、2.D级 (单一技能检查员) 、3.C级 (多种技能检查员) 、4.B级 (初级指导者) 、5.A级 (指导者) 、6.QE (工程师) 构成金字塔型结构。一名新进员工入公司后, 除了整个公司的一些规章教育外, 品管进行两周的岗位教育, 一周的技能提高教育, 并通过一定考核合格后才可以成为上岗的E级员工, 并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再教育, 从而充分保证了新进员工的能力。之后又以半年1次的频度对员工的技能进行教育再提高, 由中高层管理人员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考核评定, 进一步充分保证了每次教育的质量和考核的有效。通过这样的教育和考核对有一定技能的员工进行认定升级, 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在今后承担更高要求的工作内容。使品管员工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 给公司也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牧田公司和个人得到了双赢。
在教育内容方面也进行了相当多的扩充, 由原来单一的岗位资格教育认定相关知识, 扩展到了从新进员工E级上岗资格到QE指导者的6个不同职责的技能等级的资格教育知识;由原来单一的检查方法教育知识, 扩展到检查原理、检具选择、检查精度、标准的制订、基础知识、管理方法、数据分析、工程诊断等更全面的教育知识;由原来单一的电动工具基础知识, 扩展为气动工具以及引擎工具等基础知识。使教育内容从各个方向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也使教育内容汇集成了牧田品管最丰富的经验财富之一。
对于教育, 牧田公司高层自始至终十分的重视, 每一次教育计划的制定、实施过程和考核结果, 都必须通过上层的商讨确认。并能非常慎重地处理每一次教育考核, 从而保证每一次教育的效果, 同时能充分发掘员工的能力, 给维持牧田特色的管理体制提供最好的人才, 满足每一个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在新产品管理体制方面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 研发新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能使公司得到持续的发展, 这是现代公司生存发展的法则。市场竞争越激烈, 新产品的投放频度可能就会越高。作为世界500强企业, 牧田公司通过抢先一步、快人一拍地研发生产新品,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话语权, 这也对牧田品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的经验证明, 在整个产品的设计、试样、试生产、量产等过程中, 试样阶段的沟通、评价、量产管控方案制订等方面进行是否充分, 已经能决定了量产阶段是否会频发质量问题。在试样阶段适当的多投入一分力量, 量产中也就会得到多于一分的稳定。因此牧田公司在新品试样阶段也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 并通过比较复杂完备的管理体制, 来有条不紊的管理新产品进程, 使新产品源源不断的被推出,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 仍在不断的完善。保证了牧田公司所有新产品都得到了良好的开端。
以一科室担当主导, 多科室分阶段参与, 从不同的知识面对新产品进行综合的评价。通过合理的责任分工来进行问题的发现、商讨和解决, 确保新品质量问题压缩在试量产前全部处理完成。同时为了保证部品的量产可行性, 通过与供应商的共同商讨, 制定严谨的检查项目、统一的检查方法与检查检具。以供应商实际的检查结果是否与牧田的检查结果相一致等各项工作, 来保证供应商的量产管理要求与牧田的要求一致。对复杂产品、问题产品牧田公司会派专人对供应商生产现场进行诊断以确认量产的可行性, 对存在的问题同供应商一起在限期内进行改善。当所有的要求在量产前完全统一后才可以开始进行试生产。当然遗留问题仍然可能存在, 对于遗留问题通过合理的检查方法和检查频度, 确保不良品能100%被隔离, 并由前期负责部门对保留问题继续进行调查解决。一旦解决, 就以书面资料长期保留作为牧田公司长期的财富。对类似品的解决, 在新产品的研发中直接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新产品的质量保证不能只靠一个部门的力量, 需要很多部门的共同协作。通过所有涉及部门以“将所有组装部品安全、稳定、可持续量产的做出来”作为统一的思想路线, 进行多部门确认, 多层次确认;分工明确, 多头并进;以统一的纳期为主导等管理方法,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工作事项, 并使产品量产后可安全、持续、稳定的生产。
三、在供应商管理方面
牧田视供应商为自己的一个合作伙伴来进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始终让供应商的高层理解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做到双赢。更让供应商高层了解到品质管理的水平低下直接就会导致成本的上升, 甚至危害到自身的发展, 从而使供应商从思想上配合牧田公司品质改善的推动工作。供应商水平的提高保证了牧田公司部品的的质量, 从而更稳定了牧田公司产品的质量。
只有让供应商了解自身的状况, 认清自己管理存在的缺陷, 供应商才会有方向进行改善。牧田公司通过供应商客观真实的评价, 每月向供应商发布品质数据报告, 使供应商高层及时了解到自己公司的品质状况。通过多方面的比较使供应商及时了解自身的品质变化状况, 也了解在牧田同类的供应商中所处的位置, 提高了问题供应商对自身改善的紧迫感。同时牧田公司对品质管理能力处在较低水平的供应商采取主动地提出改善指导意见, 让供应商感受到牧田公司是作为一个合作伙伴来进行改善商讨与指导, 从而更加积极配合牧田的改善要求。对不能积极配合进行改善的供应商牧田公司通过采取减少定单等措施来施加压力推动改善。而对质量管理比较好、成本合理、严守交期的供应商给予通报、加大合作等奖励, 从而不断的提高整体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
牧田公司对于重要的和品质不稳定的供应商, 集中了公司的精锐, 并按特长进行分组, 每年度对重要供应商有步骤的实施供应商体制上的改善。在每年指导开始前, 以高层推进会的形式, 向被指导供应商推导牧田公司的年度目标改善计划, 使供应商的高层能参与牧田组织的改善指导方案中。更让高层了解提高品质的必要性, 使牧田提供的改善方案能在供应商内部从上到下迅速的落实。一旦供应商品尝到改善带来的好处后也会更配合牧田的改善指导工作, 使牧田的改善计划得到持续的执行。通过牧田公司的品质数据结合供应商的内部品质数据进行分析确认出前期供应商存在的管理缺陷, 并依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现场论证以及实际管理状况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总结出年度重点的改善项目, 并与供应商一起商讨实施的方案和步骤。牧田的指导担当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对担当供应商的品质异常事件进行确认, 一旦出现其他管理漏洞时, 立即指导供应商实施限期内的整改方案, 以提高供应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担当指导者还必须通过每月的数据分析以及供应商的改善实施进度报告进行改善进度和效果的监督确认, 以保障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重点的改善项目。在对重要供应商改善指导的同时, 对重要供应商的检查人员也必须进行检查能力以及指导能力的认定。对供应商检查人员认定分为指导者和检查员。供应商被认定的人员必须是从事检查工作的一线人员, 指导者则为检查相关人员的班长以上人员, 并以出库检查的人员优先, 巡检的人员为其次。并且以供应商实际部品检测和记录为测试考核项目, 这样即确认了供应商的实际测量能力和测量精度, 又保证了牧田检查与供应商检查的统一。对于指导者除了必须具备掌握测量的技能外, 还必须了解牧田公司的产品运作流程、一般事件的处置方法、牧田的品质问题对应流程等一系列知识, 并能独立对公司内员工进行教育考核。通过指导人员对自身员工的教育充分保证了牧田供应商的所有检查员具备了与牧田公司一样的检查能力。除此以外, 牧田公司还通过不定期的现场确认、每批次的进货检查等方式对供应商进行教育效果的确认。保证了供应商能把不合格部品检查出来并留在供应商公司的内部处理掉, 把合格部品送到牧田公司来。仅在此活动开展当年, 重点指导供应商的不良率下降了25%以上, 有效的提高了重点指导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
对牧田公司比较重要的并且品质管理能力比较好的供应商, 牧田公司对其实施定期检查, 通过中高层管理人员现场的确认, 把牧田公司最新的管理理念以及品质要求传达出去。同时既把握供应商可能存在的潜在隐患, 又能学习到供应商好的管理理念。而后把学到的好的管理理念运用到提高牧田品管的自身管理上, 并向管理差的供应商进行推广,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整体质量水平得到提高。
在供应商管理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牧田公司推导的变化点管理。在日常量产中不良品的产生往往受到很多因素变化的影响, 一点小问题不重视很可能就会演变成重大的质量问题。如果供应商在实施变更前将信息以及变更后的样品在供货前提前交付牧田公司确认, 就完全可以避免不良的发生, 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个供应链没有必要的损失。
在变化点的实施要求中, 牧田公司明确定义了什么是变化点 (供应商生产工序中因人、机、物、法、环境等发生变化, 导致生产加工的部品从物质、尺寸、外观等发生变化的因素称为变化点) 。通过与供应商签署正式的合同, 并以正式会议对变化点的管理方式进行说明和推导, 要求供应商明确在变化点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由供应商依据自己的工厂特性和牧田变化点管理的要求制定供应商自己变化点管理规则并切实地实施变化点的管理。另外牧田公司在工厂审查文件中也加入了供应商变化点实施状况的确认, 对未实施变化点管理的供应商通告整改, 因未实施变化点管理而产生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实施相应处罚, 从而大大降低了因供应商内部发生变化点而导致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在变化点管理实施以来, 仅实施当年就完成变化点书面联络400份以上, 有效的预防了异常事件的发生。
品质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篇8
“品质是公司的生命”这句话,毋庸置疑已经成为所有商品和媒体的共识。关于对品质的理解,在钟表界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这个表很准,质量好”,其实这句话说得比较含糊,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
首先,手表的走时精度有技术标准。比如,机械手表的日误差有60秒、30秒、还有仅仅几秒的高精度表。当然我们可以认为:精度越高的手表,“品质”就越好。这里所说的品质有高低好坏之分,与本文所说的“品质”不是一回事,本文的“品质”指的是产品是否实现了说明书上承诺的技术标准。也就是说,生产者是否实现了自己制定的产品要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批量生产产品的品质”,而不是技术标准的高低问题。
手表的品质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功能品质,提供功能品质保证的是手表里面的驱动装置——机心,所以必须正确使用值得信赖的机心。此外还要考虑使用配套的表盘以及表针。另外一个则是外观品质:这是成表生产商(并非机心商)最最关心的问题。如能认真组装、认真检查、自始至终认真贯彻的话,不会造成外观件的品质问题。手表生产很大程度依赖于现场的操作人员,批量生产要做到品质保证,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在于能否做好现场人员的管理工作。
品质管理实例——对“停表”问题的处理
这里举一个实例。有一天,手表厂家接到了“停表”报告,但原因不明。该问题发现在销售点上,也就是说在成表出厂以后。在此前后在不同地区的销售网点上也有类似的“停表”报告,并且出现的件数越来越多,两周后居然达到了30件。所有问题报告的共同点就是出厂期几乎一致。
作为厂家,每天会收到各个网点来的各种各样情况的报告,也有专门人员处理这些报告。所以他们只有整理好与“停表”有关的所有报告才能发现出一些现象背后的共通点。这一次,发生问题的手表款式虽然各异,但最后能够确认使用的都是同一款薄型机心。于是,厂家向机心生产商提出了抗议,然后立刻取出问题手表里的机心寄回机心生产商,并要求测试分析。
但是测试结果马上就出来了,“机心是正常的!”手表厂家的处理人当然不会满意这样的结果,机心是好的,但是使用同样机心的手表有同样的品质问题,怎么可能?机心厂家和手表厂家各持己见花费了好几天。一个月后,不良品质报告达到了60件,处理人不得不从各个销售网点回收出现过质量问题的所有款式手表。
在上述过程中,手表厂家的负责人在决断上犯了一些错误,其原因是对批量生产产品的品质理解不够。
首先,错误出现在初期的对应上。如果针对品质问题的报告进行分类管理周到的话,一旦收到相同类型的复数不良报告,马上就能采取紧急对应措施。譬如,某天出厂的薄性款式同时出现2个不良报告,立刻确认不良品质记录,在一周以内回收不良品质手表并进行检查。这时,可以找出2个结论,第一,问题是否也出现在其它个体上。第二是否立刻停止有关款式的销售以及生产。这个判断会影响厂家的经营,应该由最高管理层出面做出尽快的决定。
第二,在面临问题时,不能感情用事。无论对内对外,任何感情用事的言行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即使是机心的原因,“停表”也是机心与周边零件(包括表盘和表针)共同影响而发生的,所以不用拆表,而是把发生问题的成表本身交给机心生产商,由他们来分析解决。另外,手表厂家也可以自己尝试,换个表针,换个表壳,找找原因。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尝试再现问题现象,这样才能得出正确判断。不能再现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另外,一个月以后才全数回收手表,这一步迈得太迟了。在不良问题可能影响到批量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同时,就应该做出回收产品和暂停销售的决定。同时停止内部的生产。采取迅速和圆满的行动来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害。
最后要说明的是引起此次产品停走问题的原因是安装在手表机心和表壳之间的起缓冲作用的塑料圈的精度不良。手表厂家使用了其它款式不同类型的塑料圈,强行安装而造成的问题。
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批量生产产品的品质,首先要考虑不能扩大问题,最大限度地控制受害程度。
预告:在接下来的三期中,将以实例解释品质管理的本质。敬请期待。
【品质质量管理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质量品质管理看板07-01
品质工程质量文化05-28
质量部品质担当工作职责09-21
全面品质管理10-18
品质管理口号08-08
品质管理思路09-21
品质改善工具学习心得06-01
品质管理标语大全07-06
品质管理英文缩写06-18
品质管理面试试题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