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课堂教学

2024-05-20

8课堂教学(通用9篇)

8课堂教学 篇1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2.教学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掌握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方法。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使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2.3 考点分析: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3.教学用具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棒20根。

4.标签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6、7、8的组成题型 2、9加几的口算题 3、6、7、8连加题型

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回答问题

【出示主题图】体育课课好玩啦!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①、说一说从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板书: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④、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8、7、6加几。

2、学习例2

①、动手操作,探讨“8+5”的算法。(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A、从8开始,接着数9、10、11、12、13.B、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右边的5根中拿出2根,和左边的8根凑成10根,再加上右边剩下的3根,一共是13根。

综合学生的操作和口述,教师板书:

C、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左边的8根中拿出5根,和右边的5根凑成10根,再加上右边的3根,一共是13根。

综合学生的操作和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多种算法给予鼓励。

②、引导学生比较各小组的算法,说一说自己喜欢用哪种方法? 学生说的时候,要求说出喜欢这种算法的理由。可结合板书口述计算过程,也可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3、知识迁移,探索“8、7、6加几”的算法 ①、出示“8+4”

问:如果不借助小棒,你会计算吗?(学生独立思考,口述算法)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把4分成2和2了?

(使学生明白8和2凑成10,强化“凑十法”。)②、出示“7+6”

问: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学生口述算法)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把6分成3和3?为什么把7分成3和4?(指名学生回答)

(使学生明白7和3凑成10、4和6凑成10,强化“凑十法”。)③、出示“6+5”

独立思考计算,学生汇报过程,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把5分成4和1?为什么把6分成1和5?(指名学生回答)

(使学生明白6和4凑成10、5和5凑成10,强化“凑十法”。)

4、多种算法计算“8+9” ①、出示例3: 8+9=□

②、学生思考,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学生多种算法:

因为9+8=17所以8+9=17 ③、请学生评一评这几种算法:你认为哪一种最方便?为什么?

小结: 在计算时,可以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计算。

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92页做一做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同桌讨论,并说说用的什么方法。

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4、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学生开火车说出答案。

3、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8、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小组内讨论,然后由小组成员出一个代表来说出答案,教师讲评后确定答案。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是8、7、6加几,计算8、7、6加几的题目,可以用凑十法,也可以用同学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应用多种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要学会观察题目中数字特点,并用简便方法计算。我们还要进一步运用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同学们要认真体会计算的应用价值,并为后继知识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做好铺垫。

板书

第2节 8、7、6加几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8 + 5 = 13 凑十法:

8+4= 7+6= 9+8= 8+9= 5+6= 6+8= 在计算时,可以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计算。

8课堂教学 篇2

●第一环节关键1分钟:创设情境是开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基础。在课堂上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一堂课情境导入的质量决定了本节课的“魅力指数”, 决定它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网页制作》课上, 我通常采用学生身边的人或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境, 加以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网页技术导入新课。这样每节课都是“新的”, 每节课都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惊喜”。

比如, 在讲《时间轴动画》时, 恰逢五月母亲节前夕, 我做了一个主题为“五月的祝福”的网页电子贺卡,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一播放, 学生的热情有了, 学习的新鲜感有了, 一开始有些没进入状态的学生也都拿出100%的注意力来观看他们感兴趣的电子贺卡。这个情境导入抓住了学生的心, 整堂课也有了气氛。好的情境导入带来的妙处真是言之不尽。

●第二环节关键1分钟:知识分解要科学

有了成功的情境导入后, 紧跟着系统科学的知识分解是第二环节的关键1分钟。它会引领学生从视觉欣赏到动脑思考的合理转变, 成功地把学生引入到自主探究的思路上来。

比如, 对“五月的祝福”网页电子贺卡我这样分析:请同学们思考该网页不同于普通网页的地方, 然后给出答案提示: (1) 温馨浪漫的网页背景图片; (2) 在网页中移动的母亲花——康乃馨; (3) 伴随着音乐滚动显示的诗行; (4) 适合于电子贺卡的排版方式。

知识分解需要注意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便于学生接受。在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会跟随教师的分析同时核对自己的答案, 弥补自己欠缺的知识。这种积极的带动学习效应, 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填鸭式”教育,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环节关键1分钟:点拨要有针对性

每一项网页技术都有理解、操作的关键, 在这环节内, 争取利用1分钟把重点、难点讲清讲明。我通常采用1-2个针对性的案例演示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比如, 在上面分析完网页电子贺卡后, 我采用了一个“升空的气球”典型案例制作演示。演示的操作步骤要求高效实用, 最好在操作的过程中制造点小障碍, 全面调动学生的眼睛和大脑, 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进而加深对一些关键点的认识, 最后成功利用时间轴动画将气球从网页底部移动到网页顶部。演示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有代表性、针对性、易操作性, 便于学生把握。

●第四环节关键1分钟:现场测试, 巩固新知

此环节的关键1分钟是对知识点的巩固。教师演示完案例后, 学生内心也会产生试一试的想法。每节课采用轮流的方式找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是我在这1分钟内经常用到的方法。学生成功的自我展示, 既活跃了课堂, 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这样的良性循环会让他们更加热爱课堂、喜欢专业课, 也培养了他们乐学、爱学的学习习惯。

学生操作完后, 我通常会点评, 这样会让知识点在学生脑中留下更加深刻、直观的印象, 为接下来的学生自主探究练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前四个环节中关键1分钟的教学环节设计得好, 可以给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正确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发现, 在分析中探究, 在思考中完成, 水到渠成地做好本节课接下来的练习任务。学生自主训练时, 教师在实训现场巡查、指导, 并把学生的问题分类汇总出有代表性的。

●第五环节关键1分钟:师生互动, 答疑解惑

在这环节的关键1分钟里, 需要促进师生互动互学。互动答疑的过程中, 人人参与, 平等对话, 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把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过程中理解不恰当、操作不准确的地方提出来, 大家一起解除迷惑, 探索真知。一问一答中, 既交流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又分享了成功的喜悦, 体会到了团队协作所带来的快乐,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六环节关键1分钟:展示作品, 分享成功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 情感的交互对课堂效果的影响更大。

虽然现在学生的作品不一定完美, 但展示的过程会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 分享到成功。在和同学们、老师分享成功的同时, 学生也学会了尊重他人, 学习他人。

教师在这环节内要利用1分钟主要做的是抓住学生作品的闪光点, 把握好每一个发展的契机, 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榜样”, 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第七环节关键1分钟:回想情境, 你会做了吗

知识掌握的最高境界是灵活运用。在学习了本节网页技术——时间轴动画后, 提问学生:你会使用它去创作一个作品吗?再把情境导入实例抛给学生, 让学生反思作品实现的技术, 感受作品设计上带来的创新, 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八环节关键1分钟:总结知识, 为梦想加油

每一节课, 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生动的课堂带给了学生一次次的心灵震撼。每节课的结束既是终点, 也是起点, 最后一环节里, 我通常会利用1分钟的时间采用鼓励和激励为主, 鼓励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要停下思考的脚步, 鼓励他们去探索发现网页技术更广、更灵活的应用。为梦想加油。

8分钟课堂, 既是一种理念, 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更是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追求。精细的讲解并不代表课堂的高效, 而是看你如何精心策划、适时引导。我以前备课时往往对这一要素考虑得不多, 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纯粹的教, 学生纯粹的学”为主来设计, 认为只要在学生产生疑问时再加以引导即可, 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时间, 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从情感内需上主动去参与对知识的学习。这样的课堂看似稳而不乱, 但学生学习实质上还是一种被动学习, 没有把学生渴求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师生间缺少一种亲和的、平等交流式的学习氛围, 师生的协同关系不和谐, 学生的学习动机被压抑, 只是在教师严格要求下参与学习, 久而久之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影响很大。

8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教学反思;绿色生活;环境保护

绿色生活、环境保护、关心健康等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关注的焦点,也是新版牛津英语8 B Unit 8 A Green World的中心话题。在教学中,让绿色生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驻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在8 B Unit 8 Reading教学中,在注重听、说、读、写的基础上,渗透绿色生活的教育,围绕绿色生活、环境保护为中心问题,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打造Green life的创新课堂,现将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简单加以梳理,以飨共享。

一、导入,渗透绿色生活,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Well beginning is half done.”是人人皆知的至理名言,汉语意思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新颖、独特的导入可以先声夺人,为英语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坚实基础。

1.Free talk,直入主题,谈论Green life

利用图片,展示我们的地球在“哭泣”,说明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There are many pollutions ,such as 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noise and so on. Our planet is in trouble!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hat should we do? 启发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环境保护的方法,如Turn off computers when we are not using them. Reduce waste等等。学生的答案有可能局限于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与课本不同的更多、更好的方法。

2.Background,介绍瑞士风光,为新授做铺垫

借助于瑞士风光的图片,以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is country?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回答:Switzerland is a beautiful country with high mountains and clean blue lakes.进一步介绍瑞士的背景知识: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因美丽的自然风光被誉为“世界花园之都”,瑞士成功的环境保护依赖于全面的环境立法、严格的执法守法以及人们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行为。

二、Reading教学,渗透绿色教育,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8 B Unit 8 Reading的教学目标既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还要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写一篇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以促其学以致用。

1.听力训练,捕捉主要信息

学生在了解了瑞士的背景后,教师以Switzerland has a World Environment Day. When is World Environment Day?而启发学生听录音并捕捉问题的答案。提出更多的What is Switzerland like? 等问题,让学生再听录音,带着问题捕捉主要信息和抓住关键词的听的技巧。且所问的问题与中心话题Green life密切相关,在学习知识、强化技能的同时,注重情感目标的实现。

2.说的训练,说什么,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在Reading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听和读,忽视说的训练和写的练习。在这篇文章中,说什么,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小觑。

(1)说问题的答案和自己的想法

课堂上说的方式很多,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等都是说的主要形式。课堂上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一人讲、众人听,教师问、学生一问三不理,教师苦不堪言、学生昏昏欲睡。鼓励学生大声说出来、踊跃发言是英语课的基本要求。那么,教师的任务型的问题设计是激励学生说的方式之一。

例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What do people try to do in Switzerland? Does Switzerland have law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等,这些问题把学生带进Reading中,带领走进“世界花园之都”、感受绿色环保的气息和人文文化。

(2)巧妙设计讨论题,激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理解、掌握文章的基础上,教师提出:We often call Switzerland“Green Switzerland”,Do you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green” here?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green的含义。

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两人一组以Make a greener world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再进行pair work对话,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使用新知识。

3.Reading教学,以写促读

Reading教学中,最容易忽略的是写,多数教师只关注听、说、读,把“写”置之于阅读教学之外,每一单元一篇作文也就是task中稍有问津。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在这篇reading教学中,以Green life为题,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可以写“世界花园之都”的环保的体会,可以写我们该怎样保护环境,可以针对当前的污染严重问题,而谈谈污染给社会、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也可以写要想过绿色生活,我们能做什么等,起到学以致用之功效。

总之,这节课以Reading统领教学始终,但又不仅仅局限于reading的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围绕中心话题而设计任务,听、说、读、写,无一不紧扣绿色生活这一中心话题;教学中,传统媒体如图片的运用和现代多媒体的有效使用完美结合,通过音、形、画的情景交融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置身于绿色生命、绿色家园、绿色生活之中,让绿色生活在英语课堂驻足,让绿色生活成为教学、生活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桑亚红.试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动画世界,2011(11).

[2]李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6).

化学教学反思8 篇4

1.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配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一位老师讲授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时,他不是按照一般实验课的程序,即先给学生明确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等,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规程进行实验,而是由学生自己去阅读实验规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用玻璃棒转移溶液时,学生常出现液体溅洒出容量瓶的现象,而且也比较难操作,问题产生了。此时老师先不回答学生的问题,可以问他们自己是否有什么改进措施。此时有的学生很容易就想到用漏斗代替玻璃棒移液?而且说用漏斗的好处就是移液快而且液体不容易溅出,但他没有注意到用漏斗不利的一面。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提出意见。最后这位老师给提出改进的同学提供所需的仪器,让他去验证。而且随着验证的深入,他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也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掌握越来越深刻。课堂是学生的,应该还给学生。当一个老师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之后,学生就变成被动的接收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路难免会脱离老师的思路,一旦脱离就很难再跟上,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但如果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课堂的思路就由学生自己来把握,自己的思路自己会清楚的多,也容易理解的多。而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帮助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那样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

色。如: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更加广泛的学习资源。如在研究金属钠的性质时,通过应用研究物质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学习、研究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组织学习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时候,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如何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并进一步认识钠的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下的问题:①你看到了什么?②你想到了什么?③你还想知道什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怎样科学有效的利用研究物质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

3.运用多样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自学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在讲解摩尔质量、摩尔体积两个物理量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交流•研讨”设置的问题,引导通过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学习、对1mol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表格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还可以补充设置问题:“为什么第2个问题只是问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气体的体积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而没有问固体、液体呢?”增加的一个问题可以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简单的粒子来解释或让学生课后学习“知识点击”栏目的内容。在使用新教科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恰当的教学方法。

4.寻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评价既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采取活动表现评价、学习

识字8教学反思 篇5

课的开始,我先出示转盘图,接着编故事引出生字:这六个偏旁朋友,觉得今天天气晴朗,正是郊游的好时候,于是就手拉手去郊外玩,它们来到池塘边,遇见了一只大青蛙,很快它们成为了好朋友。青蛙说:“你们都是偏旁,是汉字的一部分,我身上披着青衣裳,那我也变成一个青娃娃来跟你们玩吧。”说变就变,青娃娃和偏旁们跳起了圆圈舞。(边说边转动转盘)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青娃娃每和一个偏旁跳舞,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汉字。不出声,用眼睛看。

听完之后,我让学生看着转盘,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形状非常像的形声字。因为有了故事的吸引,学生兴致勃勃,争先恐后举起小手:

我们衣服脏了要用水洗?买了苹果吃之前要用水洗?所以清洁的清前面要带“氵”;

来客人了,我们要请他坐,要说出来别人才能知道。所以前面带“讠”字旁;

晴天要有太阳所以带“日”字旁;

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像小猫钓鱼一样可不行,所以带“忄”旁;

小蜻蜒,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它专吃蚊虫,所以它带“虫”字旁。

“睛”,眼睛,和我们的眼有关,所以要用“目”字旁。

课堂临近结束时,我随机抽查了孩子们对转盘中几个字的掌握情况,呵,效果要比平时我讲学生记好多了,全班只有几个特差的没掌握。

《练习8》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的笔顺规则,归类掌握字的4种间架结构,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积累词语,大部分会用。

3.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听、记句子的能力。

4.初步培养表述亲身感受和参与活动的说话能力。

5.通过逐项对照自己的行为及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议,初步养成言行一致、尊敬国旗、尊敬长辈、热爱老师、帮助同学、上学不迟到、专心听讲、按时回家、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7种笔顺规则和4种问架结构;看图说话;复习10项行为规范要求并进行检查评议。

教学难点:10项行为规范检查评议,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评议的结果真实性程度较难把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学过的7种笔顺规则;复习5种基本笔画名称,巩固学过的字,掌握汉字的4种结构,提高识字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

3.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听、记。写句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明确学习任务。

1、看书交代学习任务。(第1至5题)

2、回忆已学的识字方法,说明今天要进行集中复习、巩固。

二、有机结合,综合练习

1、复习笔顺规则,练习第一题。

①示:

十、人、点、你、同、小、国,读一读。

②指名7个学生在黑板上按笔顺规则写一写,其余学生各自练写两个。同时想一想,你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③反馈:a.指名说一说:先写什么,后写什么?b.找一找,还有哪些字也是这样写的?

④小结:笔画笔顺不仅是识字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写好字的重要条件。

2、复习笔画名称,练习第2题。

①读题,想想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示:(5种基本笔画),指名说说这5种笔画的名称。也可同步用媒体演示这5种笔画,注意这4种笔画的区别。

③让学生照例用直线把字与笔画连起来。

④反馈小结:a.用实物投影仪示一学生的练习或用其他手段出示,进行反馈矫正。并让学生说一说,如:船的第8画是横折弯。b.掌握汉字的笔画名称也是识字的一种基本方法。

3、复习间架结构,练习第2题。

①由第2题引人:谁能说说“船、课、过、奶”各是什么结构?(指名说)

②读题目3,想想: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③出示:冷、过、雪、国、病校、园、星、起、座,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

④以“这几个字有几种结构”开头,用“有„„有„„还有„„”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⑤根据结构分类把这些字写下来。

⑥反馈。是否能正确区分,可根据学生做的情况,每个结构补充说几个。

⑦小结:间架结构也是识字的一种重要工具,有了结构,识记字形就不需要一笔一笔地记(独体字除外),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记,这样识字更快更好。

4、小结:笔画笔顺、笔画名称。问架结构是识字写字的基本方法,我们要学会,更要会用。

5、复习词句,练习第4、5题。

①读第4题,说说题目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a.读词语。(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注意正音)

b.说说“回家、新年”等词语的意思。

②读第5题,想想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a.指导:听写句子首先要听清老师讲什么,然后要记住,才能写出来。

b.练听。老师说一句,学生复述一句。内容是:谁怎么样或谁干什么句式的短句。

c.听写句子。(先听,自己复述一下,再写下来,然后读一读是否对,同时注意标点。这里的读、复述当然是不出声的)

③抄写第4题中的词语,每个两遍。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及联系生活实际,初步培养表述亲身感受和参与活动的说话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2.通过对照自己的行为和老师。同学的评议,能对自己一学期来的思想行为表现做一次实事求是的评价,进一步懂得要按要求做一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明确学习任务。

二、看图练说话。

1、出示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提示: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在于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句式,训练学生说话。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句式:冬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

①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②指名说,讲评。

3、联系实际,训练学生说话。

①冬天里,你喜欢什么活动?

a.先看图说。示句式:冬天里,我喜欢。

b.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示句式:(),()喜欢()。

②反馈讲评。

4、小结:说话要完整清楚,有顺序。

三、做到一条,涂红一条。

1、先看看图,拼拼读读每幅图下面的短语。

a.同桌互说每幅图的意思。

b.想一想:这10条你做得怎么样?真正做到的涂红。

c.同桌交流。

d.指名说说做到哪几条?

e.讨论:没做到的,你打算怎么办?(同桌讨论,指名说说。)

2、小结:可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小结。做得好的同学要表扬、鼓励,发给小红花;有的学生若有几条做不到的指出不足,鼓励他们今后努力做到。

3、读一读:10条行为规范。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用句式“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说一句话。

8课堂教学 篇7

1. 课标要求: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北美13州召开了制宪会议, 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通过三者间的分权、制衡, 以实现公共权力的平衡。这部宪法虽然也有局限, 但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后来成为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它不仅是美利坚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 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

3. 学情及教学策略分析:

由于学生缺乏系统的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体系和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 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 由于美国在当今世界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 学生对美国的历史及现状都挺感兴趣。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 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有了初步了解, 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 以突出重点, 达到以点代面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 应充分结合现实, 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并引导他们将之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比较, 将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置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去理解。

4.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材料,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严峻形势, 认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及绘画结构示意图, 理解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体现的原则, 以激发学生的个性, 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从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的政治智慧。

(3) 通过提供材料评价1787年宪法, 培养学生多角度、辨证、发展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列表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认识到民主制度发展的共性与多元性, 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5) 通过提供华盛顿的相关材料, 使学生感悟其人格魅力, 及其为民主发展贡献毕生心血的精神。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

5. 教学重点。

(1) 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2) 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6. 教学难点。

(1) 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2)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的比较。

(3) 感悟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人类的政治智慧。

7. 教学方法:

讲解, 讨论, 探究, 互动。

二、课堂系统

1. 导入新课:营造情境。

教师: (多媒体播放美国国歌且提供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图片。) 从图片中你能读出怎样的信息?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过渡:两党制、总统制、联邦制等相关民主制度, 这些制度是如何确立的?让我们共同穿越时空隧道去寻找其历史源流!

(1) 设计意图:烘托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新课教授:问题探究。

【探究1】在独立之初, 美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教师:请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资料回放”及“教材引言”, 并思考华盛顿为什么说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华盛顿等资产阶级领导人的思想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1787年宪法颁布的必要性) (1) 政治:松散联盟 (邦联) ; (2) 经济:国内:互设关卡;国际:没有统一关税。

2.1787年宪法颁布的可能性: (1) 已经独立; (2) 启蒙思想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学会发挥想象、深入历史思考问题。

教师: (过渡)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开得并不顺利。先是有人迟到, 后是有人早退, 最后又有3人拒绝签字, 罗德岛则始终不肯派代表参加。会议过程中充满了唇枪舌剑, 许多人最初的意见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了。会议每天都在争吵中度过, 当时已经80高龄的富兰克林对此忧心忡忡, 专门请了个牧师, 每天开会之前让全体代表先做祷告, 企求全能的上帝保佑他们的会议能顺利进行。会议开了近4个月, 最终才形成了1787年的宪法草案。那么, 他们究竟围绕哪些问题展开激励的争论, 并最终达成妥协呢?

【探究2】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教师: (多媒体显示) 第一条:第一款: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 全属合众国的国会……第十款:未经国会同意, ……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 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 除非实际遭受入侵, 或者遇到刻不容缓的危急情形时, 不得从事战争。

第四条:第三款:国会有权处置合众国之属地及其它产业, 并制定有关这些属地及产业的一切必要的法规和章则。

第六条: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 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 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美国《1787年宪法》

学生:阅读材料及课本思考、回答。

教师: (归纳点评) 联邦拥有立法、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 如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征税和外贸等。国家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美国通过确立联邦制, 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同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 有一定的自治权, 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多媒体显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联邦制度)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体会集权与分权思想。

【探究3】:如何处理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教师:分角色任务。

学生:角色扮演 (总统、议长、法官) ,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结构示意图。

教师:演示三权分立图。

教师:巩固练习:面对金融危机, 奥巴马政府将如何通过救市方案?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及动手能力, 能自己表演及与他人合作, 感悟“分权与制衡”的政治智慧。

【探究4】如何处理地方各州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供材料: (1) 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参议员每州两名。 (2) 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协调各方、利益均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体会协调各方、利益均衡思想。

【探究5】美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教师: (多媒体显示表格)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教师:归纳点评:从全球史观角度审视两国的这段历史, 我们应当认识到, 各国的国情固然不同, 具体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及方案也有差异, 但它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更有相通与相同之处, 因为我们都是人类, 理应有普世的民主政治基本准则:如政府应当民有、民治、民享;如国家的权力应当分立并实现制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使之能在全球视野看待问题, 并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探究6】谈谈你对1787年宪法的看法。

教师:请学生阅读第42页“历史纵横”, 且问:如何理解英国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为什么恩格斯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 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学生:讨论思考、作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 :进步性: (1) 它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 (2) 它 (确立了联邦制) 强调加强国家权力, 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 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 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防止独裁统治出现, 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3) 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 又保留了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 有利于州域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4) 西欧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结合, 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 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局限性: (1) 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2) 反映人民权益的法案是经过几年斗争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的。

教师:演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及美国总统奥巴马大选图片, 然后提问:以奴隶制的解决为例, 美国人民为什么没有在当时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 : (1) 这既是由当时的具体形势决定的, 也是由新生的美国已形成的利益格局决定的。要实现废奴, 仅凭“正义之剑”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 建国之父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将一个随时可能瓦解的邦联改造成为一个民主宪政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联邦。因此, 需要维持一个强大的政权, 而不是将各类矛盾激化。 (2) 人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渐进曲折的过程, 也是一个注定要付出代价的过程。政治文明 (制度文明) 的建设也是如此, 不可能一步到位, 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局限性。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及修订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3) 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 从无到有就是一个进步, 然后通过渐进式改良将它变得更好。审视“美国经验”, 其二百多年的历史进程, 正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发展、变得更好的过程。其中宪法至上的法政文明建设是关键之一。正因为如此, 有学者认为:对于真正的美国主流精英人士来说, 他们的国家最值得为之骄傲的不是其庞大的物质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 而是创造这一切的机制。这种机制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治国之道。

设计意图:学生能多角度、辩证、发展地评价1787年宪法, 感悟民主制度的时代性及发展性, 树立现代化的世界意识。

3. 课堂总结:

理清线索。师生共同演示板书: (1) 探源1787年宪法; (2) 探微1787年宪法; (3) 反思1787年宪法。

4. 巩固知识:课堂练习。

高考母题精析: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华盛顿, 异人也。 (1) 起事勇于胜广, 割据雄于曹刘, 既已提三尺剑, 开疆万里, (2) 乃不僭位号, 不传子孙, 而创为推举之法, (3) 几于天下为公, 骎骎乎三代之遗意。 (4) 其治国崇让善俗, 不尚武功, 亦迥于诸国异。……米利坚, 合众国以为国, 幅员万里, (5) 不设王侯之号, 不循世及之规, 公器付之公论, 创古今未有之局, 一何奇也!”

本材料画线的5部分, 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________787年宪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学生:思考作答。

三、课后系统

教师: (布置任务) 请学生课后阅读华盛顿传记并谈谈感想。

【教学点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具有如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1. 新的教材观。

本课教材共有三目:“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在传统的教材观和知识观下, 这三目内容是都要进行学习的, 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材是学材”, 教学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 因此, 选择哪些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是本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笔者在处理本课教材内容时, 能够扣住本课的核心知识, 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这一核心内容组织教学, 删繁就简, 突出了重点, 很好地解决了新教材知识内容较多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的矛盾。

2. 新的学生观。

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这是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重要一点。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比较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此, 本课创设了三个问题情境:一是以“宪法如何协调各方面关系”等三个问题为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二是以“角色扮演”为情境, 运用所学知识对议会、总统、法院的权力进行表演, 从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加深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权力结构的理解;三是以“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材料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为情境, 让学生谈谈对美国宪法的认识, 使他们在合作中加深理解, 受到教育。

3. 新的史观。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对美国1787年宪法及民主制度的评价可以有不同的结论, 本课用文明史观及现代史观审视了1787年宪法, 使学生感受到美国开国元勋的政治智慧和人类的创造活力。本课用全球化史观看待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民主化是历史潮流, 也使他们明白了民主政治的多样性。

8岁的女儿课堂举手慢半拍 篇8

曼曼妈

咨询师: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我好奇的是:平日的生活中,你是一个倾向于追求完美的人吗?不知道你对孩子有完美的要求吗?

如果我们追求完美,首先关注的会是问题,甚至会鸡蛋里挑骨头。因为我们觉得只有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事情才能变得完美,虽然真正的完美并不存在。如果孩子长期在这样的关注下生活,自然会内化这样的规则,也会事事处处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出一丁点儿错,慢慢地她还会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虽然这常常会让自己失望。

你的女儿对简单的问题也要再三思量,是不是也在过于害怕出错,追求完美呢?追求完美还有一个表现,就是选择困难。若选择了A,便会关注A的短处,然后用A的短处去比较B的长处;若选择了B,又会关注B的短处,然后用B的短处去比较A的长处,因为她想规避所有的不如意、不完美,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选哪一个都让她不满意,她便左右为难起来。

一个人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这很好,但如果把完美作为一个底线去追求,认为只有做到完美才是有资格、有价值的,若达不到,就焦虑就难过就不接纳自己,会给自己给生活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困扰。

首先,久而久之会自卑,严重的会感到绝望,因为完美的标准总是达不到;其次,人会不快乐、不满足,因为总是关注问题会让人经常有负面的情绪;再就是人际关系出问题,因为过于敏感,容易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最后会有人生的挫败感,因为劲儿没少出、力没少费,总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完美境界,反而出了更多的问题。

建议你先放下对自己的完美要求,同时也改变对孩子的完美要求。放弃那种对孩子简单的对错评判,改用开放的、好奇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多和孩子有一些情感的链接,多分享,少说教,让孩子感到你对她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是因为她表现好才爱她,只因为她是你的孩子,你就爱她。这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让孩子更放松,更自在。

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心理暗示,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谈论身边的事传达犯错不可怕,也是难免的,甚至可以有意识地当着孩子的面犯点小错,用行动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只要通过犯错有新的收获、改变和成长,就是好事一桩。

回到具体问题,对孩子举手慢半拍,千万不要再质问她为什么,更不要拿她跟别的同学作比较,而是要帮助她建立自信,第一步就从接纳、不挑剔和肯定开始。只对她说,发现你很愿意思考问题,而且思路很好,总能找到答案。

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千万别说你怎么这么犹豫不定呀?你不妨说,选这有这的好,选那有那的好,就看你心里喜欢哪一个了,它们各有千秋,你选了哪个就喜欢哪个吧。

你的接纳和信任最后都会变成孩子的自信,一个自信的孩子,会更从容、更有主见,也就不再会为了那个并不存在的完美纠结啦。

梅花魂教学实录8 篇9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第22课:梅花魂,齐读课题。请拿出课前任务单。

师:首先,看任务单的第一题,我们请一个小组领我们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你准备好了吗?

请四组同学领读学习。

生1:我会读112页,读读记记。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

同学们还要注意:“分外”、“抹净”、“低头折节”中加点字的读音。请...跟我读„„。

生2:我会写本课的生字。其中“幽”的笔顺不好写,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

生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第一件事是吟诗落泪;第二件事是珍爱梅图;第三件事是不能归而哭;第四件事是赠墨梅图;第五件事是送梅花绢。(师板书)

生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还知道了《梅花魂》中的“魂”是“精神”的意思。梅花魂就是指梅花的精神。

师:他们表现得怎么样?(师生评价)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回答地很准确。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表现得更加精彩!)

二、品读梅花魂,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请看课前任务单的第二题,请同学们小组内统一意见,做好分工,准备交流。

师:哪个小组交流?(六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认为:课文第13段介绍了梅花的精神,其中能体现梅花精神的句子是“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大家同意吗?

师: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好孩子!(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这句话,要读出梅花的精神来。(生读,师板书:品格、灵魂、骨气)请六组同学继续交流。

生2:我们认为就在这段中,外祖父介绍梅花的句子是“旁的花„„最有骨气的!”同学们同意吗?我们认为:外祖父喜欢梅花。我们是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里体会到的。

师:你知道“愈”是什么意思吗? 生3:是“越”的意思。“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就是“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的意思。别的花没有的特点,梅花却有,可以看出外祖父喜欢梅花。

师:说得真好,你是告诉大家,我们要带着喜爱之情来读这三句话是不是? 请你和大家一起带着喜爱之情来读这三句话。(生读)师:我听出了喜爱之情。请继续交流。

生4:我们还认为在这一段中“她”不仅仅是指“梅花”,还指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共同的精神是: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电脑出示这句话)

师:是啊,这就是他们的梅花精神!

师:同学们,这种精神太让人敬佩了,让我们集体大声朗读这句话。(集体读)

师:读得太好了,我听出你们的敬佩之情了

师:我们中华民族这么有气节的人物,你们都知道谁呢?用一两句话说说理由。(生说)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几个这样了不起的人物。(播放微视频)

师:听了这激动人心的歌曲,看了这些了不起的人物事迹,你有什么感受? 生1:他们都像梅花一样,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生2: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生3:他们都具有梅花魂。

师: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具有梅花魂,也就是我们中华的民族精神。(板书)

3、师:(出示13自然段到“像这梅花一样”)文章中,像这种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喻人”,这是我们新学的一种写作方法,同学们要记住它。(板书,齐读)

4、(理解秉性)出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请大家看,这是外祖父送给作者的话,秉性是什么意思?(本性)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师:外祖父是想让作者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像梅花一样做一个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生2:希望我做一个有爱国心的人。板书:爱国心。师:你说得太好了,相信你也一定会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师小结:正因为看似平常的梅花,却融注了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英魂,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这段吧!(出示13整段)

三、体悟眷恋

1、师:外公送莺儿墨梅图时,她还小,她并不懂得外公送的含义,外公的这番话她也许不能深刻理解。通过学习这件事你懂了吗?

生1:外公送我墨梅图,是希望我像梅花一样做一个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

生2:外公有一颗爱国心,梅花在他心中就是祖国的象征,希望我也有爱国心。

师:说得真好,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成为有爱国心的人。师:课前任务单第三题,课文中还有哪些莺儿不懂的吗? 生1:外公为什么会吟诗落泪?

生2:外公因为我弄脏了墨梅图而大发脾气? 生3:外公不能回国,却像小孩一样哭起来? 生4:临别时送我血色梅花绢?(师标“?”)

2、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任务单第三题,选出一件事找原因、谈感受,准备讲给莺儿听,讲给大家听。

交流:哪个小组想交流?

师:你想告诉莺儿的是哪件事?(五组交流)

生1:我想告诉莺儿的是珍爱墨梅图这件事。外公之所以大发脾气是因为我弄脏了墨梅图。而在他心中梅花象征着祖国,玷污梅花就像玷污祖国一样,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这梅花当然玷污不得。

师:五组同学特别会利用学过的知识,通过对“赠墨梅图”的学习,告诉莺儿外公大发脾气的原因。你们组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生2: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对外祖父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很精彩。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是对外公的语言描写;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这是对外公的动作描写。从对外公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外公分外爱惜这幅墨梅图。

师:你说得也很精彩,还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3: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是一个反问句,也就是说“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这也是一个反问句,作者在心里想“一枝画梅没有什么稀罕的。”

师:反问句的语气很强烈,你们组认为应该如何朗读呢?

生4:读外公的语言要气愤、读动作要轻要慢,读我的心理要疑惑。师:请你们组范读外公的语言、动作以及我的心理。(五组读)评价:生评价五组同学的表现。

师结:五组同学不仅告诉莺儿“外祖父大发脾气”的真正原因,也告诉大家人物描写的好处,还对反问句有深刻地体会。他们在合作学习中能从知识、情感、朗读等方面进行学习。同学们今后应该向五组同学学习,给点掌声。

3、师:你还想告诉莺儿的是哪件事?(一组交流)

生1:我想告诉莺儿的是“吟诗落泪”这件事。我们组认为“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句话最能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师:抓重点句体会情感是个好办法。

生2:我想告诉莺儿的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都是思乡诗,外公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思念的亲人,这个诗句正好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就落泪了。

生3:从这些诗中我感受到外祖父是多么想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啊!师:说出了自己真切感受。

生4: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读这句话就应该读出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生读这句话。

师:我听出了外祖父的思念之情。师:一组同学能通过抓重点句来体会感情,非常值得学习。下面我们集体饱含思念之情,读读这一句话。

4、师:你还想告诉莺儿的是哪件事?(二组交流)

生1:我想告诉莺儿的是“不能归大哭”这件事。一般大人是很少哭的,可外祖父听到我问他要不要回国时,他却哭了。我觉得他一定很想念祖国,而又因为年龄大回不去,所以非常伤心地哭了。

生2:从“呜呜呜”中我感受到他哭得声音很大,真的是很伤心啊!师:你们已经走进了一位华侨老人的心灵。你还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3: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第11段的省略号的用法。外祖父特别想回到祖国,而又不能回,这种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了,所以用了省略号让我们去思考、想像。

师:是呀,标点符号也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你们组还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4:我读第7段,觉得作为中国人很自豪。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自豪感,相信同学们和一样,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让我们带着自豪感集体朗读这一段。

5、师:你还想告诉莺儿的是哪件事?(三组交流)

生1:我们组想告诉莺儿的是“送梅花绢”这件事。我觉得这手绢代表着外祖父的一颗心,他是要我把他的思念家乡的心带回家。

生2:我想外祖父就把梅花绢当作了自己,自己不能回去了,他希望孙女把他最喜爱的梅花图和手绢带回去,就好像他自己也回去了!

师:这位老人想让作者带回去的何止是一幅梅花图、一块手绢啊,那是一位飘泊他乡,心寄故乡的老人的心啊,那带回去的是一位华侨老人的灵魂啊!

生3:我从“天气凉飕飕的”中看出,可外祖父还来送我们,外祖父是多么想和我们一起回去啊!因为天气冷,他还来送我们。

生4:我是从14自然段中“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时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感受到外祖父心中的伤感。因为外祖父平时头发都理的整整齐齐,但现在被风撩乱了他也不理会,他心里只想着祖国。

师:嗯,外祖父的心里一定很乱。三组同学能从词语或句子中读懂老人的心,值得学习。

四、学习最后一段,体会首尾呼应的好处。

1、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小组交流学习,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了莺儿不理解外祖父的一些做法。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交流,师板书:点明中心(热爱、眷恋祖国)

2、师:请同学看课前任务单的第四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板书:首尾呼应)

(出示课件)体会: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师小结: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你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要学着应用。

五、升华情感,总结

1师: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像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

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讨论)交流:

生1:成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生2:成为一个有爱国心的人。

师:说得真好,老师也希望你们能成长为有梅花精神的人。可是光说不行,还得靠行动来证明,否则有爱国之心只能成为一句空话。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样做?

生1:好好学习。生2: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师:能更具体吗?

生:上课认真听课,及时复习,多读书。师:是呀,只有学成了本领,才能报效祖国。

师:同学们,让我们最后饱含深情地再来朗读一下课题吧!愿同学们能把这梅花精神发扬光大、融入生命,感染和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2、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抄写感受深刻的句子。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乳山市午极镇小学

上一篇: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局下一篇:的村级工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