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教学课时:一节课.板书设计: 1.新石器时代: 2.战国→汉代:帛画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顾恺之:文人画、“以形写神” 2.盛唐:雍容华贵、吴道子
三、文人意趣
1.宋代:写实→意境 2.明清:不拘成法
四、民间风情
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3.中国画的风格特点及作用
课前准备:两张椅子,告诉学生这节课将采用师生台上坐着对话形式进行,让同学们做好准备.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文字版: 周涛:随着一个短片的开始,我们将看到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画卷。它讲述着博大厚重、意韵悠远的中国故事。全世界的朋友都会领略优雅的东方情韵,了解悠久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现代魅力。
孙正平:画面中呈现的是散发着中国古典韵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清雅的古琴声中,我们看到了一幅画作产生的完整过程——纸张制作、落墨着色、装裱成轴。今晚的故事就将从这飘逸娥娜、变化万千的中国画卷开始。......孙正平:中国水墨画讲求以形写神,不拘泥形式而更讲究神韵。舞蹈演员独特的肢体语言,正体现出中国水墨画这种特有的意趣和韵味。
周涛:此刻,画作完成,原本铺陈在地上的画纸,被凌空提起。一幅山峦交错、起伏延绵的水墨画呈现在眼前。师:请坐!陈:谢谢!陈:(思考了片刻).在当时,由于生产力非常落后,当时还没有出现后来的绢帛、纸张等先进材料。所以在那时人们主要通过一些树枝、打磨的石器将一些人物、动物形象或者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刻画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形成所谓的地画、壁画、陶画。(掌声)师:到了战国,中国的绘画又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呢? 陈:变化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表现在绘画工具的改进和材料的变化。这个时期已经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掌声)
师:用毛笔在绢帛上绘制作品,以墨笔勾勒,并加以平涂和敷色渲染,这一基本绘画的形式和技巧,两汉以后一直被沿用下来。因此,可以说战国时代已经奠定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
师:那你能不能再和大家说说这个时期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生:可以!这个时期的绘画总的方面可以说是浪漫而又不失古拙。如汉代的帛画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形态飞扬。
陈建帮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同学都想上台试试。
师:中国传统绘画的真正形成期可以说是在魏晋时期。不仅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而且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在讲这一目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有一年,建康城里要修建一座寺庙,主持和尚因找不到资金而没了办法。这时候来了个贫苦的年青人,说要捐一百万钱。主持以为他吹牛,起初不相信。青年人提出要在一面粉刷好的墙上画一幅维摩诘(传说中一个佛教徒)像,可以向前来观看他作画的人征集捐款。就这样,一连三天,观众人山人海,把寺庙挤得水泄不通。等到最后,这个年青人为维摩诘点上眼珠的时候,画上的人物就像活了一样,观众的赞叹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这时募集的钱早超过了一百万。这个年青的画家就是? 生:顾恺之。
师:正确。那现在谁愿意上来扮演一下顾恺之这个人物呢? 20秒后一位女生走向讲台。(光晓利同学)台下掌声。师:大牌就是大牌,喜欢在大家的等待下出场。(台下笑声)请坐。生:谢谢。
师:请问阁下怎么称呼?
生:在下姓顾名恺之,您叫我小顾就可以了。(台下笑声)
师:小顾啊!(台下笑声).你能和大家说说文人画为何在魏晋时期出现吗? 生:好的.我想文人画在魏晋出现,不是偶然的.其一:在这时,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家文化受到冲击,产生危机.文化多元,为画家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其二:这个时期,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这些具有崇高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寄情于书画.在这种环境下,文人画便应运而生.师:那我想你也肯定是个道德情操高尚的文人了.生:那是!(台下大笑)师:那什么是文人画呢? 生:怎么说呢?(思考).可以这样说吧,文人画就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这种绘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师:通过你这么一讲,我们就明白了.小顾,据说你不仅长于丹青,你的绘画理论也很叫绝是吗? 生:叫绝不敢当.不过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开创之作.师:那你的绘画理论是什么呢?能不能简单和我们说说.生:好的.我的绘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以神写形.”
(也许是有点紧张,提示学生不用紧张.学生很快意识到了,自己说反了.)生:哦,对不起,有点紧张.应是”以形写神”.(掌声鼓励).我这个假顾恺之尾巴露出来了.(台下笑声).“以形写神”,即注重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师:谢谢光晓利同学.虽然有点紧张,但她的表现已经非常优秀.(台下掌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唐代的绘画情况.教材中举了个代表人物:吴道子.那我想有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一下的他的角色.学生杨荣荣走上讲台.(掌声)师:请坐.生:谢谢.师:吴大师,你好.你知道后人怎么称呼你吗? 生:知道.称我”吴大师”.(台下笑声)呵呵,开个玩笑.应该称我为"画圣”吧。
师:看来你有特异功能,未卜先知啊。那我想你也肯定知道后人怎么形容你的作品了? 生:是的。他们形容我的作品为:“吴带当风”。
师:是啊,您的绘画作品看上去无颇有动感.产生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 师:后人经常把您的作品和曹仲达的作品拿来一起比较.一个是“吴带当风”,一个是“曹衣出水”,你如何看待你们俩的作品呢。
生:可以说我们俩代表着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吧。曹仲达的绘画技巧有很多是值得学习的。
师:那您当初在绘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去模仿他呢?
生:不会。因为我觉得绘画要想发展必须要有所创新,而且要保持自己的个性。所以我创制了“吴带当风”这种风格。(掌声不断)
师:谢谢杨荣荣的精彩回答。掌声鼓励。
前面的几位同学发言非常棒,希望后面有更精彩的言论。
师:同学们,宋代出过很多画家,在这些画家当中,你们最欣赏谁呢? 很多学生答到“张择端”。
师:那么我们班的“张择端”在哪呢?
很多同学都想上台,李龙超同学捷足先登了。师:请坐。生:谢谢。
师:张大师您好!在您创作的作品当中,您最满意的作品是?
生:我对自己的作品有很多满意的,要说最满意当属《清明上河图》了。当时作画的时候犹如神助。
师:那您是在什么情形下创作出来的呢? 生:有一天,皇帝派我去江南巡游.我来到东京,看到东京城内商业兴盛,集市上人来人往,还有许多民间艺人在尽情的表演,郊外风光迷人。看到此情此景,忽生灵感,回去后便将所见所闻用画记录下来。
师:从你所说,我们可以看出您的这副作品不同于之前的文人画,您的这副作品画的是你的所见所闻,有一种写实风格,是吗?
生:正如你所说,我的这副画是不同于文人画的,它属于民间风情画的一种。这种绘画重在写实。
师:那您能不能和我们说说这个时期的文人画呢?文人画在这个时期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呢?
生:好的。进入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文人山水画兴起。山水画此时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如南宋的马远和夏圭的作品就很注重意境的表达。师:什么?您说南宋?看来您也能未卜先知啊!(笑声)师:最后再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您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拿到第一名呢?
生:这个考题出得非常巧妙。其突破点应是题中的字眼“无”字。若从“无人”为突破口,那画出来的画只能算是及格。“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命题者是想作画之人将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给表达出来。我想只有表达出这种意境的作品才能拿到第一。台下掌声热烈。
师:非常感谢李龙超的精彩发言。掌声鼓励。
师:从李龙超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的出这样的一个认识:文人山水画重意境,而民间风情画则重写实。代表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两种不同风格。不过有一个小地方需要纠正一下。李龙超同学在回答我第二个问题的时候,说:皇帝派他去江南巡游。而《清明上河图》画的却是东京的沿途风貌,不是江南。
下面教学环节则为老师与全体学生共同完成。
师:到了明清时期,文人画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那明清时期的文人画有何特点呢? 生: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个性鲜明,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师:非常好。我们再来看看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朱耷的作品。师:在朱耷的笔下,鱼、鸭、鸟等多是“瞪眼鱼”、“伤心鸟”,表情冷冷逼人,“白眼看青天”。神情桀骜不驯。从中我们发现,他笔下的鱼鸟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鱼鸟”,而是被赋予了一种人格意志在里面,那么他想要表达出一种怎样的人格意志呢? 生:偾世嫉俗、不满现实。
师:很对。那明清时期还有其他画种吗?如果有,举例说说。
生:有。除了文人画,还有民间风情画。如木刻版画、年画、剪纸画等。师:正确。最后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绘画的风格和作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一方面盛行注重斜视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教学反思:
整节课效果良好。复习课不是以往的简单重复,这节课如果还按以前的教学模式来讲,学生听课的兴趣将大大折扣。所以才用学生上台和老师面对面坐着对话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台下学生也很好奇,也很想知道台上学生表现的如何,所以听课注意力很集中。而且学生的发言还有很多精彩之处,课堂氛围很融洽。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篇2
1. 课标要求: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北美13州召开了制宪会议, 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通过三者间的分权、制衡, 以实现公共权力的平衡。这部宪法虽然也有局限, 但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后来成为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它不仅是美利坚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 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
3. 学情及教学策略分析:
由于学生缺乏系统的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体系和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 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 由于美国在当今世界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 学生对美国的历史及现状都挺感兴趣。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 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有了初步了解, 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 以突出重点, 达到以点代面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 应充分结合现实, 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并引导他们将之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比较, 将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置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去理解。
4.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材料,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严峻形势, 认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及绘画结构示意图, 理解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体现的原则, 以激发学生的个性, 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从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的政治智慧。
(3) 通过提供材料评价1787年宪法, 培养学生多角度、辨证、发展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列表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认识到民主制度发展的共性与多元性, 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5) 通过提供华盛顿的相关材料, 使学生感悟其人格魅力, 及其为民主发展贡献毕生心血的精神。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
5. 教学重点。
(1) 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2) 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6. 教学难点。
(1) 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2)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的比较。
(3) 感悟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人类的政治智慧。
7. 教学方法:
讲解, 讨论, 探究, 互动。
二、课堂系统
1. 导入新课:营造情境。
教师: (多媒体播放美国国歌且提供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图片。) 从图片中你能读出怎样的信息?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过渡:两党制、总统制、联邦制等相关民主制度, 这些制度是如何确立的?让我们共同穿越时空隧道去寻找其历史源流!
(1) 设计意图:烘托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新课教授:问题探究。
【探究1】在独立之初, 美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教师:请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资料回放”及“教材引言”, 并思考华盛顿为什么说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华盛顿等资产阶级领导人的思想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1787年宪法颁布的必要性) (1) 政治:松散联盟 (邦联) ; (2) 经济:国内:互设关卡;国际:没有统一关税。
2.1787年宪法颁布的可能性: (1) 已经独立; (2) 启蒙思想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学会发挥想象、深入历史思考问题。
教师: (过渡)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开得并不顺利。先是有人迟到, 后是有人早退, 最后又有3人拒绝签字, 罗德岛则始终不肯派代表参加。会议过程中充满了唇枪舌剑, 许多人最初的意见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了。会议每天都在争吵中度过, 当时已经80高龄的富兰克林对此忧心忡忡, 专门请了个牧师, 每天开会之前让全体代表先做祷告, 企求全能的上帝保佑他们的会议能顺利进行。会议开了近4个月, 最终才形成了1787年的宪法草案。那么, 他们究竟围绕哪些问题展开激励的争论, 并最终达成妥协呢?
【探究2】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教师: (多媒体显示) 第一条:第一款: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 全属合众国的国会……第十款:未经国会同意, ……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 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 除非实际遭受入侵, 或者遇到刻不容缓的危急情形时, 不得从事战争。
第四条:第三款:国会有权处置合众国之属地及其它产业, 并制定有关这些属地及产业的一切必要的法规和章则。
第六条: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 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 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美国《1787年宪法》
学生:阅读材料及课本思考、回答。
教师: (归纳点评) 联邦拥有立法、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 如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征税和外贸等。国家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美国通过确立联邦制, 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同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 有一定的自治权, 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多媒体显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联邦制度)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体会集权与分权思想。
【探究3】:如何处理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教师:分角色任务。
学生:角色扮演 (总统、议长、法官) ,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结构示意图。
教师:演示三权分立图。
教师:巩固练习:面对金融危机, 奥巴马政府将如何通过救市方案?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及动手能力, 能自己表演及与他人合作, 感悟“分权与制衡”的政治智慧。
【探究4】如何处理地方各州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供材料: (1) 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参议员每州两名。 (2) 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协调各方、利益均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体会协调各方、利益均衡思想。
【探究5】美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教师: (多媒体显示表格)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教师:归纳点评:从全球史观角度审视两国的这段历史, 我们应当认识到, 各国的国情固然不同, 具体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及方案也有差异, 但它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更有相通与相同之处, 因为我们都是人类, 理应有普世的民主政治基本准则:如政府应当民有、民治、民享;如国家的权力应当分立并实现制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使之能在全球视野看待问题, 并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探究6】谈谈你对1787年宪法的看法。
教师:请学生阅读第42页“历史纵横”, 且问:如何理解英国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为什么恩格斯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 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学生:讨论思考、作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 :进步性: (1) 它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 (2) 它 (确立了联邦制) 强调加强国家权力, 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 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 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防止独裁统治出现, 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3) 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 又保留了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 有利于州域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4) 西欧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结合, 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 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局限性: (1) 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2) 反映人民权益的法案是经过几年斗争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的。
教师:演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及美国总统奥巴马大选图片, 然后提问:以奴隶制的解决为例, 美国人民为什么没有在当时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 : (1) 这既是由当时的具体形势决定的, 也是由新生的美国已形成的利益格局决定的。要实现废奴, 仅凭“正义之剑”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 建国之父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将一个随时可能瓦解的邦联改造成为一个民主宪政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联邦。因此, 需要维持一个强大的政权, 而不是将各类矛盾激化。 (2) 人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渐进曲折的过程, 也是一个注定要付出代价的过程。政治文明 (制度文明) 的建设也是如此, 不可能一步到位, 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局限性。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及修订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3) 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 从无到有就是一个进步, 然后通过渐进式改良将它变得更好。审视“美国经验”, 其二百多年的历史进程, 正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发展、变得更好的过程。其中宪法至上的法政文明建设是关键之一。正因为如此, 有学者认为:对于真正的美国主流精英人士来说, 他们的国家最值得为之骄傲的不是其庞大的物质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 而是创造这一切的机制。这种机制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治国之道。
设计意图:学生能多角度、辩证、发展地评价1787年宪法, 感悟民主制度的时代性及发展性, 树立现代化的世界意识。
3. 课堂总结:
理清线索。师生共同演示板书: (1) 探源1787年宪法; (2) 探微1787年宪法; (3) 反思1787年宪法。
4. 巩固知识:课堂练习。
高考母题精析: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华盛顿, 异人也。 (1) 起事勇于胜广, 割据雄于曹刘, 既已提三尺剑, 开疆万里, (2) 乃不僭位号, 不传子孙, 而创为推举之法, (3) 几于天下为公, 骎骎乎三代之遗意。 (4) 其治国崇让善俗, 不尚武功, 亦迥于诸国异。……米利坚, 合众国以为国, 幅员万里, (5) 不设王侯之号, 不循世及之规, 公器付之公论, 创古今未有之局, 一何奇也!”
本材料画线的5部分, 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________787年宪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学生:思考作答。
三、课后系统
教师: (布置任务) 请学生课后阅读华盛顿传记并谈谈感想。
【教学点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具有如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1. 新的教材观。
本课教材共有三目:“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在传统的教材观和知识观下, 这三目内容是都要进行学习的, 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材是学材”, 教学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 因此, 选择哪些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是本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笔者在处理本课教材内容时, 能够扣住本课的核心知识, 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这一核心内容组织教学, 删繁就简, 突出了重点, 很好地解决了新教材知识内容较多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的矛盾。
2. 新的学生观。
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这是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重要一点。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比较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此, 本课创设了三个问题情境:一是以“宪法如何协调各方面关系”等三个问题为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二是以“角色扮演”为情境, 运用所学知识对议会、总统、法院的权力进行表演, 从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加深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权力结构的理解;三是以“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材料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为情境, 让学生谈谈对美国宪法的认识, 使他们在合作中加深理解, 受到教育。
3. 新的史观。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对美国1787年宪法及民主制度的评价可以有不同的结论, 本课用文明史观及现代史观审视了1787年宪法, 使学生感受到美国开国元勋的政治智慧和人类的创造活力。本课用全球化史观看待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民主化是历史潮流, 也使他们明白了民主政治的多样性。
丹青笔墨里染下你的颜散文 篇3
书香墨阁,你执下的笔,清秀婉丽,似水的清冷;那清丽婉约的诗与词,是你浅吟的微笑。你似幽兰,盛开深谷,岁月里,洒下你的芬芳。相遇那场初晨,嗅着你的芬芳,我寻清风而来,闻着你的香,一曲流年。
一颦一蹙一笑,淡雅了纷挠的时光。清晨,一丝晨曦洒落,露珠娇翠欲滴,晶莹剔透。阁外,总有鸟儿停驻着你的窗台,迷离的世界里,倦了,累了,驻目着你执笔的雅,如雨,洗去了这迷离。
站在你的身边,我手持砚墨,看着你的微笑,轻手研磨着那岁月悄然流逝的痕迹,点墨滴滴里,染下我的静雅。此生,看着你即可,多少次的朦胧迷离,你一笑,清风自来,醉了这世间的纷挠。细雨微风长柳落尽繁华,此后不见,又是繁华起,喧嚣尘心迷离尘世,唯你,笔墨书香里,你的浅吟,再也没有那些三千丝。
你坐在窗边,我轻吟你的诗。时光冷漠地离去,不曾停留。我阻止不了它的离去,有你的身边,一切都离去又能何?你的笑,轻抿着嘴唇,早已醉了我。
风月不再眷恋这盛装的世间,终究离去,你我也不再复那最初的相遇。你笔墨里婉约着你的芬芳,淡若幽兰静雅,经年不变。你的笔墨里,已成我对你的眷恋,轻手研着那黑色的痕迹,流动着我的绵绵此心。
岁月,斩断了韶年,斩不断你我最深的纠缠。许我,那是三生三世的祈愿。
与你走在这山水的天地,一小屋,一石台,一笔墨。我坐在屋前,你倚靠我身,陪你看每一天朝出日落,走过流年的.风景。四季里,你将每一季浅吟,春的绿,新柳青青嫩上芽;夏的青,草木成荫碧下凉;秋的红,枫叶纷纷看流年;冬的白,千里白雪衣袂舞。
石台前,我执笔将这一程山水书画,这次,你站在我的身边,轻端砚墨轻轻研下你的微笑,你的淡雅。我将那最初描绘,将你我相遇的点滴洒在那一幅又一幅写意里,你站在我身边,你的微笑,我的潇洒。我放飞那些烦丝,尽情的飞扬。
几曾提笔,我看着你,静若兰的淡雅,我想将你的微笑,在这丹青里刻画永恒,却又放下,只是默默看着你。你不喜言语,你总是微笑着看着我,陪我走过这一场青春岁月。曾多少次我想,绘了多少世间繁华,多少写意,丹青里,却留不下你的微笑,你的颜。
那一场雨来得突然,沾湿了衣,你轻轻研墨,蓦然回首里,我自清风而来,静静看你淡雅流年,许是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你的颜,你的笑,早已镌刻于丹青里。
寻一支笔,挥一纸丹青,染下你的颜,洒不尽你笑靥如花。
第8课 网络 小助手 教学设计 篇4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如何在网页打开在线词典;
2、掌握如何在网页打开在线翻译;
3、学会在网络上查找更多的网络工具并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热身赛”成语接龙,了解到大脑存储成语的有限,体会到网络中有各类词典可以帮助学习;
2、通过闯关系列任务,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互相学习、探讨、帮助,认识到网络中有各类小助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任务中多次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团结意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利用网络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的意识,体会到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便利与快捷。2学情分析
学习基础: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信息检索能力和判断能力,对网络的应用较为熟悉。
学习习惯与态度:六年级学生对于普通的信息技术课堂不会像低年级学生一样感兴趣,但是他们依然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好胜心和求知欲。
学习需求: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需要通过网络来解决的问题,例如查天气预报、订购车票、查在线词典等,学生在了解几种网络助手后,可以引申找到解决其他问题的网络助手,满足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需要。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需要在网络上查找相关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面对生活或学习上的问题能快速在网上找到解决方法或相应的网络工具。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环节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大家先玩个小游戏热身一下。学生:什么游戏? 教师:成语接龙大家都会玩吧,四个大组进行pk,每组派一名代表接龙,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帮他。第一大组的代表接老师给出的起始成语,第二大组接第一大组的成语,以此类推,第一大组再接第四大组的成语作为又一轮开始,注意,接龙的时候成语开头第一个字一定要和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相同或者同音。教师:老师给的成语是“天人合一”。
活动2【讲授】环节二:引出网络小助手
教师:同学们都挺厉害的,不过成语接龙是有些难度的,我们大脑可不是单单拿来记成语的,我们还有很多需要记忆的事物对吧。因此,老师先给同学们介绍一款很实用的网络小助手——在线成语词典,学会使用它,我们就不怕成语了,现在老师以刚刚同学们无法继续下去的成语接龙为例,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是如何使用的,等会儿它可是会起到重要作用的。学生认真看老师操作。
教师:希望同学们记住如何在网页中打开成语词典,在线词典不仅仅只有成语词典,还有其他词典,如新华字典(打开示范),这些在线词典打开的方式都是相同的,当然,网络助手还有很多,比如百度地图、天气预报、有道在线翻译等等(ppt一一呈现)。好的,相信大家都很聪明,肯定都学会操作了,接下来老师讲解一下规则,开始个人闯关任务。活动3【活动】环节三:网络助手大荟萃
教师:老师要强调一些事情,闯关比赛总共有三个任务,老师马上把任务卡传到你们的桌面上。任务卡里都有提示的,不会做的话多思考一下,真不会可以有两次求助老师的机会。三个任务都完成的同学请安静地举手,最快的前5名同学奖励“权限”。学生专注做任务。
教师:很多同学都完成了,那就去看看没完成的同学是不是需要你们的帮助。活动4【活动】环节四:总结
教师:大家都已经完成了,刚刚做得最快的5位同学非常棒,老师要请他们中的一位讲一讲,在做任务的过程中都使用了哪些网络中的工具呢?这些工具都有什么便捷之处?(请两三位同学示范如何打开这些工具的操作)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这几位同学都在看到题目后比较快速地打开相应的网络助手,相信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只不过在动手方面稍稍慢了些,但是大家都坚持不懈,都很棒!相信同学们在做任务的时候肯定会觉得在线成语词典、新华字典、在线翻译等网络工具非常实用,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为我们带来便利,是我们学习与生活的好助手。活动5【作业】环节五:布置作业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篇5
课标依据;依据学生的特点及课程标准,采用游戏、图片、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zh、ch、sh、r及四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二部分是拼读音节,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第三部分是声母zh、ch、sh、r的书写格式和笔画笔顺。第四部分是认读字词,配有图画,画的是街心公园的一角,太阳刚升起,小姐姐已经在读书,老爷爷在看他的孙子学骑车。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zh, ch, sh, r, 四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能力目标,学会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能读准它们的四声. 读准zh, ch, sh, r, 与单韵母ɑ, e, u, 拼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读好拼音的成就感。
2.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心系台湾小朋友。
教学重点:
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 ch sh 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区别声母“zh ch sh 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理解它们各自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沿着从读音到写法再到记字这一顺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在讲授声母的过程中,利用教、扶、放的原则,逐渐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初步掌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顺序背诵学过的17个声母。2.读6个单韵母。3.带调的单韵母。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h ch sh r”的音形。
1.学生自己借助图学习声母的音形。
2.问:谁能结合图的意思试着读一读字母的音?
3.学生根据图中所画的“织毛衣”的“织”、“吃东西”的“吃”、“大狮子”的“狮”来试读字母“zh ch sh r”的发音,如果学生读对了一定给予表扬,如果读错了也不要批评,可以请别的同学试读。
4.三个字母的音试读后,教师要进行范读后告诉学生:“zh ch sh r”这四个声母都是翘舌音。发音时,舌头都要翘起,但要注意舌头不要卷得过于往后,不能顶在上腭正中,应当把舌头顶在上牙床靠上一点的部位。读的时候要注意轻短。5.教示范读,学生练习读,教师及时纠正。
6.出示“z zh;c ch;s sh ”对比练读,让学生区别比较,对发音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
7.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的形呀?学生说说即可。
三、正确书写“zh ch sh r”四个声母
1.让学生自己观察“zh ch sh r”的占格位置。
2.引导学生观察“zh ch sh”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要靠拢,不能分开
3.教师范写“zh ch sh”,学生观察。
4.学生练习书写“zh ch sh”,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于姿势合格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表扬。
5.教师指导书写“r”前,先请学生观察占格位置,看书上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
6.教师范写“r”。要提醒学生注意先写竖,占中格,然后在竖的上边向右写一弯笔,就像刚出土的幼苗一样。
7.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边写边发音记忆字形。教师个别辅导。
8.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书写好的、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4个声母朋友,大家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而且书写得也非常好!特别值得表扬的是你们能运用以前学习字母的方法自己学习字母的音形,非常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看图拼读音节
1.出示书中三幅图,问:图上画了什么?
2.出示图下的音节
zhú;chá;shū zhuó
3.学生自己试读。
4.同桌互相读,相互纠正。
5.指名读。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拼读中的错误,指导好三拼音节。
6.开火车读。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1.读四个声母“zh ch sh r”,提醒学生读时要注意轻短些。
2.出示四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读?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读。
4.教师强调:借助“zh ch sh r”的音,再读得长些、响些就是“zhi chi shi ri”的音了。
5.教师范读,学生随读,指名读。
6.出示“zi ci si ”与“zhi chi shi ri”的发音进行比较,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7.开火车读。
四、学说儿歌
(1)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声母。
(2)把你会读的音节画下来读一读。
(3)自己试着读儿歌,把读不准的音节画下来。
(4)指名拼读学过的音节。可以提出读不准的音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5)同桌互相帮助读儿歌。
(6)结合图,请学生读儿歌。
(7)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
五、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4个声母朋友“zh ch sh r”,我们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还学习了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真棒!
教后反思: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篇6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以李白、杜甫等唐代诗人的诗歌及诗句为例,了解诗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唐代乐舞的基本情况;通 过对敦煌莫高窟中泥塑造像和壁画的了解,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伟大的艺术宝库。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有感情的吟咏学过的唐诗名作,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李白、杜甫诗歌及名句进行赏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增强对唐诗艺术成就的理解;通过乐舞片段及敦煌莫高窟壁画及雕塑的欣赏、感受的交流,体会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及唐朝乐舞的艺术魅力,体会莫高窟的艺术神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唐诗中的名篇、名句,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提高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力,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注;通过对唐代乐舞和敦煌莫高窟中的雕塑壁画的有关内 容的学习,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古代先人的伟大创造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唐诗的伟大成就;敦煌莫 高窟。教学难点:对文学艺术中美的鉴赏力、理解力的培养。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插图《飞天》。同学们,你们知道 这个壁画叫什么名称吗?你知道什么地方的飞天壁画最有名吗?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而敦煌艺术是唐朝艺术的一个缩影,与之相媲美的还有“千古吟 咏的唐诗”“观者如山”的乐舞。现在,让我们去领略唐代文学艺术的魅力吧。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导学案自读 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完成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并将 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二)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1、唐代最杰出的文学成就是什么?其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2、李白、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这与他们生活的时代有何关系?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隋唐 时期的文化艺术为什么会如此辉煌?
全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海陆交通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归根到底,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学习方法:示范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比较法、自主尝试法、辅导练习法、作业评价法、教学准备:教科书、多种水彩颜色、彩笔、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 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我用彩点变变变,蝌蚪、树叶、勺子、气球;然后再在它们身上加一加,让它们变成老鼠、兔子等。
教师示范用彩点点出兔子的头、外形、脖子、衣服。学习调色知识。提示拓展:可以添加背景,背景不同,故事就不一样啦。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要求:形象明确、有一定的深浅变化。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板书设计:
8、彩点点
1、不同形状的点点组合成不同的图形。
2、疏密不同可以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色彩效果。
3、形象明确,有一定的深浅变化。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篇8
第8课切开的果实(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 感知切开的果实形状产生的变化,切开的果实岭南版美术教案www.anxue.com切面是由点、线、面、色组合而成的图案。2. 能运用点、线、面、色及拓印方法,切开的果实表现切开的果实和切面美丽的图案。教学重点:感知切开的果实形状和点、线、面、色组成的图案及其美感切开的果实。教学难点:运用绘画及拓印方法表现对称、均衡、放射等水果切面的图案。教学过程:一、 激发想象、探究的兴趣1. 把橘子进行纵切与横切会产生什么图形?把自己观察的结果用线条表现出来。2. 看一看切开的橘子,比一比自己画的橘子线描画,说一说,像什么?好看在哪里?3. 运用点线面色表现自己的发现。(探究形式美的排列)4. 把切开的水果沾上颜色,在画纸上印,看看印出来的图案与画出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二、 欣赏大师作品,在比较中提高审美和造型能力。1.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欣赏:由点线面色组成的不同图案及其对称美,透叠美,重叠美)2. 大师用什么线与色来表现?大师想说什么?切开的果实三、 在作业评价中提高自评能力和培养自信心。比一比、说一说:与大师的作品比一比,我的作品好看在那里?评价点:线条美、形式美、个性美。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篇9
20xx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要求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坚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积极引导学生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正确的考察,并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就历史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那么如何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拓展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升历史素养呢?本课中提出以下一些历史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依据课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组织灵魂,人们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本课上承第6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教材一方面讲述了女真族建立了金政权,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并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遭到了岳飞等南宋军民的奋起抵抗,最终和南宋达成和议,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另一方面课文贯穿了民族交融这条暗线。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主动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与先进文化,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这就需要在唯物史观引领下整体把握这时期的民族关系。
根据学情以及教学经验,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观察图片、地图,并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并对北宋亡国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学习岳飞精忠报国、正气凛然的精神;学习相关史实,尝试对宋金和议进行分析和评价,知道南宋偏安;认识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二、紧扣教学设计,落实素养培育
本课导入部分和课文小结,都采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和《金、南宋对峙形势图》,既承上,直接点题,又首尾呼应。从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到金与南宋的对峙,既是一个时间概念,又是一个特定的空间概念。这时期各民族的碰撞和交流,形成了民族交融的新高潮,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进一步发展。根据学情,利用形势图,直观引导学生从历史的时空概念入手效果比较好。
女真族的崛起是本课的第一子目。在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女真族不断壮大,为摆脱辽的控制和压迫,起兵抗辽。阿骨打一面与辽作战,建立“金”政权,一面改革军政体制,重视农牧业生产,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逐渐具备了灭辽,甚至灭北宋的实力。在这一子目中为了增加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不仅提供了大金得胜陀颂碑图片,而且选取了《大金得胜陀颂》碑文,形成图文互证,孤证不立和多重证据的历史学习方法。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图像与相对枯燥的文字之间当然会选择前者。漫画、连环画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就很能说明问题。现在的历史教科书也顺应这一趋势,加入了大量插图并全彩印刷,大大提高了可读性。然而,这种对图像资料的偏爱也许会带来重图轻文的隐忧。因此,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图文互证的意识十分有必要。此外,史料实证注重材料必有出处、材料的科学性、证据意识等。为了求证金太祖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发展生产,颁行女真文字,给学生提供了《金史﹒太祖本纪》中有关“猛安谋克”的记载和注重农耕生产的史料,以及女真文墨锭图。对这些史料的运用,既是探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能力的重要表现。
金灭辽及北宋是本课的第二子目。首先侧重于讲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讲述战争过程的能力是战争史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学生最不易掌握的内容。因为它不但涉及大量的地名,特别是古代的地名,还有交战双方的具体位置以及战略战术等,所以必须借助地图才能讲清战争的过程。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隐性知识,它是课文内容的必要补充。教学中,借助于地图册中金灭辽及北宋的示意图,教师示范讲解金灭辽的过程,然后再请学生结合课前准备的内容讲解金灭北宋的情况。这样引导学生读图识图,以图释文,了解金灭辽、灭北宋的史实,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还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能力,一种穿越历史场景的能力。其次,提供史料分析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学生通过前面所学,对北宋的政治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能够对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通过材料解读与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南宋的偏安这一子目是本课的难点。教材从南宋建立、岳飞抗金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三个方面进行了叙述。如何正确看待岳飞抗金,辩证地分析和评价宋金和议等问题是这部分的重难点。为此,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岳飞抗金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初步认识岳飞抗金,再提供金军南下的史料,让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尊重和爱戴岳飞?引导学生明白,人民之所以将岳飞视为民族英雄,这是因为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抗金斗争中,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是当时抗金力量的中坚;岳飞和岳家军抗击金军南下,为南方地区创造了相对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南方人民免受战争灾难,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他站在正义的一面,因此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对于宋金和议,补充了相关资料,让学生对照相关内容一一分析影响。总之,第三子目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作为最高层次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中历史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归宿,体现出对历史课程所承载的培育和涵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望。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反思课堂实践,推动教学共生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篇10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参观券的设计》,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设计•应用”领域要求教学时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因此本课旨在通过大量的欣赏和实践,对参观券设计的基本要素、方法和规律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我国参观券种类繁多,其中蕴含了政治、历史、艺术等多种领域的知识,门券的收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文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倾向。部分学生受认知,层面的局限,能够独立表现的形象较少,会出现表现内容单一,画面雷同的作业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参观券的版面设计会存在一定困难, 现主持部分主题不突出,文字,图案和色彩与主题内容不协调等问题.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参观券的组成。主体图案的多种表现形式:摄影、绘画、电脑合成,文字的主次、大小,字体的变化、统一,色彩的主、辅,主券、副券、存根的比例,票面的纵横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设计在方便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设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难点】
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page]
五、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感知过程,针对小学六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谈话与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通过适时的评价总结,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
六、学习材料 【教师准备】
参观券、资料、课件、示范用纸、彩色笔、课件。【学生准备】
各种不同的参观券、彩色纸、图画纸、彩色水笔、资料、图片。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引入新课
1.组织学生介绍自己收藏的参观券。例如:敦煌莫高窟门票(“飞天形象”)。
渗透门票设计要素:代表性的内容可为门票设计元素之一。2.学生介绍:为什么要选择飞天形象来作为敦煌门票上的图案,介绍飞天形象在敦煌壁画中的传说故事及重要地位等。
(设计意图:从有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门票设计知识的兴趣。由学生来介绍参观券,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环节二:讲授新课(一)直观感知
师生结合多种门票样式,提出研究问题: 1.参观券除了主券图案之外,还有哪些组成部分? 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参观券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参观券的组成——主券、副券、存根。(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是学生对参观券有了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继续追问:票面上的文字、色彩、图案(板书)与参观主题有哪些联系?同时展示课件,介绍敦煌票面中的文字、色彩、图案设计体现出了参观主题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学生汇报,体会到票面的色彩、文字、图案设计与参观内容是紧密结合的,继续欣赏敦煌莫高窟参观券。
(设计意图:进一步探究参观券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联,是学生从更深的层面了解参观券,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意识。)[page](二)探究实践
教师提出设计主题:请大家为动物园设计参观券。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结合资料袋(库)中提供的图片、文字等资料进行组合拼贴设计。
2.汇报、交流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结合学生探究实践结果,通过课件对比展示一组以熊猫馆为主要票面形象设计的参观券。学生欣赏黑白效果的熊猫馆参观券,并说一说自己对此参观券色彩及文字设计的理解。
(设计意图:掌握参观券基本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意识与水平。)师生共同分析出设计美观的票面要点:
①主体图案造型要充满主券,引人注意——教师结合学生设计的参观券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演示。
②参观券名称色彩醒目——利用强烈对比色彩方法进行主题与背景的色彩设计。
③券面色彩、图案设计协调,不影响主要文字——纠正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演示。学生说一说自身受到的启发。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设计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挖掘设计的深度,为后期学生自主进行参观券的设计打下了基础。)环节三:巩固提高(一)知识拓展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色彩有特色,并包含有关熊猫知识、环保等文字的参观券;出示一张铅笔造型的书签用途的门票。
同时教师提示:把自己当作参观者,按照自己心理需要去设计参观券是我们设计的小窍门之一。愿你设计的参观券成为人们舍不得丢掉的小小艺术品,而不仅仅作为人们通行的一件工具。
(设计意图:在学习参观券设计制作的基础上,注意渗透追求设计功能性更强才是好的设计理念。)[page](二)学生实践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自定参观主题,进行参观券设计,或根据已有参观券,进行参观券改进设计。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践创作。
(设计意图:培养艺术创作的设计能力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三)评价作品
1.组织学生组内欣赏,评出设计美观、合理的参观券。2.为体现出文化内涵的参观券设计加分。3.学生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促进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环节四:课后拓展
展示年票、季票、月票等形式系列的参观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总结、创新,注意留心身边的美。
(设计意图:看扩眼界,欣赏并感受参观券带给自己的生活乐趣。)
八、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才用了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内容上主要涵盖了本课的课题,以及参观券的诸要素。这样的板书不仅利于生成,而且概括了本课的重难点,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帮助。
参观券的设计 参观券的组成 主券、副券 存根 券面诸要素 文字 色彩 图案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篇11
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老子与《道德经》;孔子的思想《论语》;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制作知识卡、观点辩论、图表归纳、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扩展思想、古为今用,增强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老子与《道德经》;孔子的思想 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意义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学生每天通读的《弟子规》导入
(课件出示《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同学们每天读第子规,你们知道这个圣人人指的是谁吗?(学生回答:孔子)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各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热点切入,过渡自然,理解课程内容。](二)讲授新课
(一)自学教材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三个问题阅读教材,找出答案。1.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2.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主张各有哪些?
3.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的思想各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熟悉内容。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个別答疑。这些问题在书中都能找到,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读书,完成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任务。梳理基础知识如下: 1.老子的思想主张
(1)思想主张: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政治主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3)老子的著作:《道德经》
2.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主张 思想主张:
面对当时社会的混乱,孔子在政治上提倡恢复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行提出“仁者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教育主张: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 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的思想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修生活,提倡节俭。
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整合教材,提出问题,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教材。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カ、阅读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二)合作交流
[教师过渡]通过阅读教材,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初步的了 解。接下来我们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进一歩的学习了解。请同 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讨下面的问题。
1.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今天有什么借 2.结合《论语十则》,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 鉴意义? 些帮助。3.归纳比较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的治国思想。如果 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支持谁?请你说明理由。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报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培养了分工协作的精神,同时有助手解决本课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展示提升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汇报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大家进行思维碰撞。教师总结:教师归纳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点拨。
1.孔子的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战乱的时代背景下难以实现,但在今天国家安定和谐的背景下是有很大借鉴意义的。
2.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学习有很大帮助,如: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等。
3.孟子:仁政 荀子:礼治
庄子;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不 墨子:“兼爱”“非攻” 韩非:以法治国。
支持哪一家的观点都可以,理由是这种思想的积极影响。
[设计意图: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集合小组同学的智慧进行全班汇报,小组之间取长补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
(四)扩展延伸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共同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局面对当时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党和国家大力提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那么你认为这一时期的哪些思想是我们今天必须要继承发扬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
教师总结:教师归纳学生回答的内容,并进行点拨。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党和国家大力提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谐、礼治、仁爱这些思想都是我们今天必须要继承发扬的。[设计意图:前两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认识到思想繁荣是出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的,同时也对这个时代产生推动作用。最后一问是达成学习历史的目的,借古鉴今,学以致用。]
(三)、课堂小结
生产力发展(牛耕和快制农具的作用)→引发社会变(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四)、课堂练习:
1.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
2.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C)A.“无为而治”B“兼爱”和“非攻”C.“仁”和“德治”D.实行“法治” 3.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位思想家是(A)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孙武
4.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カ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C)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当仁不让于师
(五)、板书设计
一、老子:
1、老子生平及其思想
2、《道德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生平
2、孔子核心思想“仁”
3、孔子具有思想
4、《论语》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背景
2、墨子及其思想
3、孟子思想
4、庄子思想
5、韩非的思想
6、百家争鸣的含义和影响
第8课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第八课笔墨丹青06-27
第八课笔墨丹青教08-25
高二历史《笔墨丹青》说课稿10-24
水墨丹青作文08-08
丹青绘诗意12-04
笔墨千秋教学设计05-30
笔墨元素广告设计12-09
陈丹青关于政府言论06-21
扇舞丹青观后感舞蹈07-02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的笔墨游戏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