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老师作文

2024-05-26

夜访老师作文(共6篇)

夜访老师作文 篇1

深夜,我埋没在黑暗中,望着电脑的荧屏骤然失神。然而,夜的精灵却悄然而至。

一切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惊喜。那酷似猫咪的头,那鸟的身,都在向我证明着,猫头鹰的来临。

它呆立在黑暗的角落,久无声息,久到我以为只是梦。开灯,那苍白的白炽灯似惊吓了它,它不断在客厅里盘旋……

与其说盘旋,不如说是老往墙上撞。我呆住,骤然想起猫头鹰是夜生活的动物,赶忙关灯。

坐回电脑旁,听着客厅的动静,却,不敢轻举妄动。不敢叫,也不声张。已经凌晨2点了,不能吵到楼下的父母,

也怕,太多的人类会伤害和吓坏它。我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挪动,夜盲症的我,害怕再次撞上自家的墙壁,也怕惊扰到它。直到把客厅的窗打得很大。它,不该出现在险恶的人类生活中。过了好久好久,我才发觉,它悄然而离去。仿佛从来没有来过。然而,记忆的一角,它却又明显地存在着,鲜明而心痛。

只有在家园遭到破坏时,猫头鹰才会飞进民宅的。那只猫头鹰是否流离失所了呢?

人类呵,总是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去破坏了生态。然而,却忘记万物是相依相存的。那可爱的精灵,不管是属于光明和黑夜,它们与人类一样,都拥有生存的权利。它们和人类一样,是地球的孩子,是大自然的一切。它们难道不应该和人类一样平等,快乐的吗?

夜访老师作文 篇2

郑老师的中学作文教学以《白妞唱大鼓》为例文, 指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描写特点, 时而托云烘月, 时而幽默风趣, 不时让在场的学生和每位听课者开怀大笑, 在笑声中大家明白了如何才能写好一个人。郑老师的这节作文课, 让我这位小学语文老师来概括就是三个关键词:自然、灵动、精彩。自然是因为郑老师的课朴实无华, 没有雕饰;灵动是因为课堂上老师点播、引导巧妙, 学生思维活跃, 教师紧扣主旋律, 在与学生互动中生成很多新知识、新问题, 旁征博引逐一解决;精彩是因为从这节课, 我看到教育家精湛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在与学生交流中, 一篇篇风格各异的习作从学生的思维火花中迸射出来, 实在是精彩至极!

然而, 谁又能知道郑老师早已是一位癌症患者, 此时我在键盘上敲这几个字的时候, 我突然感觉自己浑身无力, 快要瘫倒在地。那是我在为亲爱的郑老师病情担忧, 希望他一切安好, 毕竟他才58岁, 还没到花甲之年, 让我们一起祈福!

想想郑老师报告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好像在用自己的教育热情, 在呼唤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振奋精神, 做自强的语文老师!

做自强的语文老师, 要有追逐高远的梦想。如今国家的好政策全让我们给赶上了。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队伍建设”就给我们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就是从教学能手队伍中脱颖而出的, 由于当年赛教成绩突出又被命名为“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 我还拥有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 现在我又在“陕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后备培养教师”的道路上历练。相信不久的将来, 我一定会用自己的智慧为孩子们创造一间“幸福教室”, 让“幸福教室”给予每个孩子阅读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

做自强的语文老师, 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要寻找生活中的那份安静——阅读, 让文字来充斥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 让书籍来“垫底”。因为垫什么样的底, 决定了建什么样的楼。我们要师从名著, 致力根部滋养。

做自强的语文老师, 要有创新意识。要以智育人, 以特色为依托, 用特殊的措施达到特别的效果,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改变千人一面的状况,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用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获得社会认可。

做自强的语文老师, 要经得起挫折。人生无常, 挫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郑老师患病已经几年, 但他却一直和病魔做抗衡。讲课结束稍作休息, 在牛老师的陪伴下登西安古城墙, 一走就是近一个小时。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 病魔不可怕, 可怕的是失去斗志!想想我们一些老师, 在评职、评优等活动中因条件或人数受限, 怨声载道, 意志消沉, 萎靡不振, 破罐子破摔, 我们所经受的与郑老师的遭遇怎能相提并论?

做自强的语文老师, 要博爱, 要关心爱护每名学生, 关心身边的每位教育同伴, 关心每一位需要我们的人……

民情日记—夜访东雷屯 篇3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时间:晚10:30地点:义圩镇班龙村东雷屯今天下午听完专家的系列讲座,我就赶联系点义圩镇班龙村东雷屯开展“问计于民”调研工作。傍晚时分,我到达了班龙村东雷屯,在村组干的引领下察看了屯里的村容村貌,询问了解屯里的一些基本情况,随后在农户覃祖龙家与闻讯赶来的群众进行座谈,道明此次调研的目的,请群众对县里的工作提意见并围绕本屯目前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献良策。通过在东雷屯走、看、问、听,确实有很大的收获,现在落笔来记,觉得这一天过得很充实,感悟也很多。我是傍晚5点30分左右,之后,立即让组干覃祖龙带我转屯走访,看到这里的环境,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脏、乱、差、挤,进屯主干道由于常年受雨水冲刷,坑洼不平,路不成路,而且由于群众观念问题,占道建猪舍、建楼梯等现象比较严重,有一条巷道正中还竖了一根电杆,极其难行。傍晚6点40分左右,召集群众在老覃家中开了一个恳谈会。我向大家说明来意之后,大家的话夹子就打开了,七嘴八舌的聊了起来。“东雷屯建设缺乏规划……”、“屯里没有活动场所,修个篮球场”、“应该充分利用公共用地,建一个停车场”、“我们这个路太难走了,也太不成样子了,现在最急需的就是要修屯间道路,县里能否帮扶物资”等等。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修排水沟、修路,改善村屯面貌和基础设施。这次调研活动就有个要求,要求力所能及地指导和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按照群众代表的意见,我提了几个观点:一是由镇城建办牵头做好东雷屯的排水暗沟、巷道硬化和公共用地美化、绿化的规划方案,要求屯里每个群众来参与规划,参与建设,这样才能保证群众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村组干于近日分别再召开骨干人员和群众会议,商议落实有关事谊,并认真做好拆除障碍物,拓宽巷道前期准备工作;三是不能“等、靠、要”,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物资)。同时,我表态负责联系20吨水泥给屯里启动道路建设,只要规划好了,砂石备好了,随时都可以把水泥拉来。这也是群众最希望听到的,好多群众都当场就鼓起掌来,表示明晚就开会组织动员,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每个群众。参加座谈的两名群众家里有占道现象,也当即表态带头拆除障碍物,一致表示一定争取在2008—2009年甘蔗榨季前完成建设任务,努力营造一个干净和谐的环境,让大家过上一个舒心的新年。事情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又看到群众热情高涨,我顿感有了些许的欣慰。晚8点多钟,我就在农户覃祖龙家吃晚饭,一面了解他家里的一些情况。晚饭后,已是9点多钟,我再召集几名骨干人员,就做好村屯建设工作一再交待村组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牵头做好各项工作,给群众一份满意的答卷。也许是这几天的忙碌劳累,加上晚餐时好客的主人力劝喝二两“农家酒”下肚,十点多钟就让大家都散去了。远离喧哗的城市,我把心静了下来,慢慢体验着这次调研的过程。的确,这两年来,这样的活动太少了,特别是我的工作性质问题,跑在工业园区上的事情多,到村屯了解群众情况作得少了。总是自我感觉,因为自己从事过乡镇工作,田东的农村工作条件又那么好,不必太费心,每次下基层都没能象今天这样深入,这样直接。内心真是深感不安和愧疚。想想这里朴实、热情的群众,我的心一下又回到了在乡下工作的那八年时光。那时候,群众的需要是什么,我可以一下子罗列出来。而现在,我的那点认识已是远远不能跟上新形势的要求。况且,东雷屯的情况还不能完全代表整个义圩镇的状况。能为联系点做点什么事?今后,我还是采取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真真正正沉下来,在群众中间一定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记下短短几个小时的情况,我想今晚一定能睡个好觉,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心并没有远离农村。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夜访老师作文 篇4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对深入我镇参加下访的市、县各级领导干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民情夜访促和谐”活动,是县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因此,全镇上下务必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下面,我就开展这项活动强调三点: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确保不走过场

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民情夜访促和谐”百日活动,既是化解基层矛盾、理顺群众情绪的重要途径,也是破解工作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树立队伍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平台。

对县委的决定和这项活动的开展,在思想认识上要克服三种片面认识:一是认为镇党委为了应付上级工作安排,在搞形式主义,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思想上有应付情绪;二是认为当前工作任务多,人手少,难以把握工作重心,思想上有畏难情绪;三是认为活动开展的时间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多,打不开工作局面,思想上有消极情绪。这些认识上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下基层活动就难以收到实效,群众就难以得到实惠。

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让干部深入基层,直接与基层群众接触,访民情、问民意、解民难,到存在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呼声大、怨气大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工作拿不下、推不开、办不好的地方去打开局面,把

1基层的矛盾化解好,把基层的发展推动好,把基层的期盼落实好,真正改善民生,使群众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切实解决问题

县委已专门下发文件,分别明确了这次干部下基层的具体任务,请大家对照学习、深刻领会、牢记在心。这次活动的总体目标是让干部受到教育,作风得到转变;群众得到实惠,民生得到改善;社会保持稳定,经济得到发展。重点是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具体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宣传好惠民政策。要重点宣讲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宣传农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支农惠农政策,要求做到家喻户晓,切实统一群众思想,振奋群众精神。

二是了解好基层民情。做到深入基层、融入基层、贴近基层,切实把基层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摸清、摸准、摸透,认真写好“民情夜访日记”,记好“民情夜访档案”。对了解到的情况,要准确分析、科学判断,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基层当好参谋,当好助手。

三是解决好实际困难。要集中力量为基层群众多解难事、多办实事、多做好事,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想方设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带领群众致富,让群众得实惠。要通过帮扶,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情关怀,感受到党员干部的真情实意,享受到干部下基层的实效实惠。

四是化解好突出矛盾。要借下基层之机,对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情况进行大排查、大清理,真实了解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苗头和隐患,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五是巩固好基层组织。在下基层活动过程中,要把巩固基层

党组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要多为下访的村出谋划策,通过找准症结,加强引导,化解矛盾,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严格纪律,转变作风,努力增长才干

下基层活动开展是否成功,村组是否拥护,群众是否满意,关键取决于干部的作风和责任。

今天,选派到我镇下访的市直机关、县直机关各位领导都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政策法律、有群众工作经验、作风过硬的干部,他们将把机关良好的工作作风、超前的工作理念、创新的工作方法带到我镇基层中,我希望我镇下派的机关干部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把这次活动当作一次绝好的锻炼过程和一个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以市、县领导干部为榜样,主动带头,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作出表率。

同时,我更希望我镇全体机关干部要顾大体、识大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宗旨意识,一定要注意维护自身形象,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始终做到作风正派、情趣健康,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努力在基层工作中历练才华,增长才干。

同志们,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民情夜访促和谐”活动,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县委的要求和镇党委统一部署,迅速行动起来,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活动顺利开展,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和工作基础。

夜访老师作文 篇5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问:“老师写多少字?”其实我们知道高年级习作水平高的学生,无论写什么,字数都能上去,因为他们掌握了习作的方法,懂得怎样写具体、生动,而那些习作能力差的学生正是欠缺这一点,所以他们很关心字数。怎样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不把习作当负担,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从以下四个方面尝试会有不错的效果。

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的真实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许多习作是与口语交际相联系的,口语交际是一个打开学生习作思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口语交际中思想与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启发,打开学生思想的枷锁,让他们发现身边有许多的话题,做到作文不说空话、假话,有话可说。

第二,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作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让学生敢于写、乐于写。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波动:学生读书到动情处时、受委屈时,兴奋时、失落时……都是写作的好时机。这时,引导他把自己心里话写出来。这时能让学生写的有真情,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妙用——宣泄激情、解脱自己,展示、发表学生真情实感的习作,让学生“需要”写。

第三,要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在批改中提高习作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收上来学生的习作后,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批改,而学生并不一定认真琢磨老师的批改、评语,有的甚至只看一下分数就合上作文本,作文批改要改变这种模式,要让学生参与作文的批改,并养成习惯。作文讲评课,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评改作文中来。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看到别人的闪光点。日常教学中我通常是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1.培养学生养成写完作文后反复看的习惯。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不要急于收上来,一定要求学生多读几遍,边读边想,找出毛病。学生读一遍,也许会找出几处毛病,但不易找全:第二遍搜索,可能还会找出隐蔽的错误;再读一遍,还可能会找出一些细枝末节的毛病。

2.学生间互相修改作文,在修改中互相借鉴经验。苏轼有句著名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站在庐山之中,眼界受到了局限。让别人从另一个角度看文章,自己未发现的不足之处往往容易被别人发现。学生之间相互修改得特别认真,他们会学着老师的样子把精彩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旁边还有批语。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作文这样写道“九月的一天早晨,温哥华的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极了。”批改作文的学生很认真的划出此句并写道“写出了温哥华的热闹,这句写得很好。”再比如:在抓特点写人物的习作中,有位同学写到“不过,她的笑分为两种:一种想让人笑,一种是笑得很奇怪。但我们还是很喜欢她的笑容。”经学生修改后成为“不过,她的笑虽然有时会很刺耳,可是我们都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因为和她玩,听她的笑也是一种不同的快乐。”孩子修改作文的能力真的超乎你想象,我想这样的修改老师可能也想不到,但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她们却真切地感受到了,所以才有如此精彩的修改。学生在修改作文时很细致,甚至连作文题目都注意到了。一个学生题目是“我家的藏獒米琪”学生改为“有灵性的米琪”很明显修改后的题目更吸引读者。学生在批阅完后有的还写上了自己的评语。从批语中我们也能窥见孩子们的收获。有的批阅写到“你的作文非常生动,但是你没有写题目。最后一个自然段‘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非常贴切。”还有的写到“这只‘大白’很可爱,让我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从这两件事中可以看出大白的调皮和你对大白的喜爱。如果字写得好些,就更完美了。”孩子们真诚的话语不仅有赞美也委婉地指出了不足,这不正体现了我们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吗?

当然布置此项作业时,作为教师得有目的发放作文。习作差的给他发习作好的同学的作文让他修改并学习,习作好的给他发习作差的作文请他修改,这对他也是一种习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又有效地减少了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效果反而比自己亲自批阅好。

第四,在相互欣赏中提高学习自己修改习作的自觉性。在学生作文完成后,好的作文多给他们读一读,以便于学生对比联想,更多地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利用课前几分钟,让每位学生上前诵读自己的单元作文。刚开始学生可能只是读作文,并没有对老师的批语重视对作文进行及时修改,但随着读作文的同学越来越多时,他们会发现别人的作文比自己的通顺,比自己的好,于是下次再轮到他,他会提前修改好,努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同学。在这里对于听的同学也要提出要求,如写一件事,让学生概括出作文中的一件事;如写小动物的,让学生说出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既相互间品读了作文,也练习了听记,又锻炼了表达,一举三得。

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教师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用心指导,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语文教师才能奏响一支动听的习作教学的乐章,让学生、老师不再害怕作文,而是一种期待,一种幸福。

摘要: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教师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用心指导,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语文教师才能奏响一支动听的习作教学的乐章,让学生、老师不再害怕作文,而是一种期待,一种幸福。

夜访老师作文 篇6

写作任务:2003年3月, 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将正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 与此同时, 航天局向全国征集“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这次标志征集收到了1026份作品, 设计者中年龄最大的70岁, 年龄最小的12岁。根据组委会要求, 每一份作品都有4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下面这个标志就是这一千多个作品中的一个。

何老师:如果, 你就是这件作品的设计者 (作品名称:月亮之上) , 你会怎么来写这份设计说明?要写好这份设计说明, 可能要用到推理的思维是什么?

第一步推理:这份设计说明是写给“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征集组委会的评委看的。在有限的篇幅中, 这份设计说明该写些什么内容呢?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1.肯定要把这个标志的设计创意写清楚。2.可以简单写一写自己参与这次标志设计的心情和希望入选的愿望。3.要写得有条理, 简洁明了, 因为评委要看1000多份设计说明

……

第二步推理:这个标志的设计到底有哪些独特创新之处?1.一轮圆月。2.一条巨龙。3.一对脚印。4.一群鸽子。

第三步推理:现在有4个问题需要考虑了。1.这个标志里为什么要设计一轮圆月, 圆月象征什么?2.这个标志里为什么要设计一条巨龙, 巨龙象征什么?3.这个标志里为什么要设计一双脚印, 脚印象征什么?4.这个标志里为什么要设计一群鸽子, 鸽子象征什么?

何老师:这么多内容是不是感觉有点乱啊?把这些推理过程画成“概念图”就会好一些。

何老师:当然, 这样的推理过程也可以转化成文章的结构图。看着这份结构图, 你就可以条理非常清楚地分四段来写这份设计说明了。

何老师:为了训练自己的这种推理能力, 你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欣赏的“标志”, 试着给它写一份设计说明。标志有很多类, 例如城市标志、商品标志、学校标志、运动会标志等。

上面的文字, 基本忽略了教学的细节, 呈现的是《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的教学框架。教学细节更多展现的是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实践智慧。而教学框架则更多反映了这堂课教学的理念、思路。《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的教学框架就非常明显地反映了何老师教学创新的勇气, 即为我们摆脱目前作文教学的困境提供了一种方法选择———任务驱动写作。不像传统的作文课, 学生面对的是一道作文题, 或者一个具体的被写场景 (例如一幅图、一个游戏、一次实验) 。在《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上, 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写作任务, 是一个项目, 因为它具有问题解决的特征, 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 写作的成果具有一定实用目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写作任务, 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写作持续的时间一般比较长 (这里呈现的是这个作文课程的第一课时) , 写作时需要明确写作的对象, 注重把握文章整体。下面, 我结合这堂课具体来说说。

这堂作文课的特点之一:作文不要求当堂完成

《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的写作任务是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写一份设计说明。对于这样一个写作任务, 考验的不仅是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经验, 它考验的还有学生的知识、文化储备以及创意发现的能力。因此, 这个写作任务想当堂完成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完成这个写作任务, 需要一个发现、思考的过程, 需要一个讨论交流、集思广益的过程, 需要一个收集资料、充实论据的过程。这是这堂作文课最大的特点, 也是优点。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蒂芬·德·克拉森教授在作文教学论著《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教师在作文课上布置作文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是错误的。美国人的表达, 经常语不惊人誓不休。这个观点打击面太大。例如命题作文, 一课一题一文, 错了?又如“素描”作文, 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一个人的样子, 描摹出一个事物的形态, 错了?再如游戏作文、实验作文……让学生体验经过精心策划的贴近学生的游戏、实验, 然后要求学生课内写一写自己的耳闻目睹, 自己的亲身经历, 错了?显然, 克拉森教授不是这个意思。因此他在下面的教学建议中, 又加了一条: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排斥一定数量的纯粹写作练习。言下之意, 命题作文、“素描”作文、游戏作文、实验作文都有存在的必要与合理性。那么, 克拉森教授究竟想说明什么呢?他是让我们警惕, 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 “当堂作文”的比重过大, 容易陷入“语言主义”和技术化的泥潭, 因为, 学生写这样的作文只需提取已有的语言储备、知识以及体验, 例如我们学生习惯写的《记一件难忘的事》《我最尊敬的人》。

其实, 克拉森教授是选择了一个很特殊的切入点用一种不太严密的稍嫌夸张的表达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可以换一种思路———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或者更准确地说, 我们的作文课, 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当堂完成不了的写作任务。我们可以把作文命题范围扩展, 命题可关注人生, 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与社会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 甚至, 作文题目可以是一个“项目”。美国在这方面的实践比克拉森教授的理论更“夸张”, 三年级的小学生写“我们心中的美国”, 四年级写“我们怎样看人类文化”“美国的昨天与今天”;而六年级的作文题目是“你认为谁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用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来审视这些作文题, 我们一定觉得这些作文题宏大得有些离普, 完全超出了小学生的心智年龄、生活阅历、知识容量, 但是出乎我们意料, 孩子们对这些大的没了边的作文题, 不仅毫无难色, 反而兴致勃勃。他们或到图书馆查资料, 或到实地调查访问, 他们有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他们用稚嫩的小手信心百倍地做着大文章。至于他们到底写出了怎样的文章, 我想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看了大量的书, 跟人、社会、自然有了亲密的接触与交流。从而使作文不仅成为语言的应用过程, 而且是丰富知识的过程, 思维的过程, 人的形成的过程。而目前, 我们的作文课中, 这样的作文题, 这样的作文“项目”太少了。

好了, 我们现在再回到《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 这堂课显然是“另一种思路”上的尝试。不过, 它又对“美国式的研究性作文教学”做了改良。第一, 写作项目相对来说更接近小学生的兴趣点, 不那么宏大;第二, 老师参与了写作方向的确定过程, 而不仅仅是旁观。因为这一写作项目相对于国外的小学生写作项目, 虽然切口小很多, 但还是涉及科学、艺术、文化等多个领域;第三, 适度整理了写作资源。直接为学生提供经过整理的资源, 学生就无法经历“为写择读”的过程, 捕捉抓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没法得到锻炼;任由学生在海量的信息海洋中寻找, 学生容易迷失且效率低。提供经过适度整理的资源, 算是适合目前情况的折中办法。

这堂作文课的特点之二:明确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

其实,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好是让学生读一些写一些说理性的、评价性的、鉴赏性的文章, 因为这样的文章目标最明确, 读者对象也容易确定。这堂课一开始老师就告诉学生, 这份设计说明是写给“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征集组委会的评委看的。并引导学生讨论:在有限的篇幅中, 这份设计说明该写些什么内容?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讨论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读者对象的阅读目的、阅读心理进行分析、定位的过程。这次讨论形成的共识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方向, 是针对这个具体的写作情境“真实”的写作技巧。

明确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 有这么重要吗?确实重要, 因为步入社会以后, 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写作是写给特定的读者看的, 是要给报刊发表的, 而这种“读者意识”“发表意识”不是自然生成的, 是要训练、培养的。有一种与这种作文的社会需要相对应的作文教学理论, 叫“清楚表达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 作文时, 最关键的是明确写什么, 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当目标明确后, 再明确读者对象, 即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这样, 学生只需面对理想中的读者把想说的意思说清楚就够了, 文章自然能写好。

明确写作对象是不是作文教学的最关键之处暂且不论, 至少我们的作文教学忽视了这一点。我们绝大部分作文课, 习作是给老师看的, 学生写作时总是“受题目的束缚”, 审题———立意———选材———布局, 这是一套应师应试的缺乏社会应用性的伪作文技巧, 很多学生步入社会以后, 在应试写作上的自信顿时化为乌有, 写作变得力不从心, 显得十分的困惑、笨拙与艰难。对于这一点, 朱自清先生早有过呼吁:写作练习可以没有老师, 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所以说, 我们的作文教学, 应该像何老师一样, 让学生花一些时间考虑所写东西对读者的影响, 即怎样把自己观点传送给读者、读者需要怎样的背景知识才能读懂、什么东西能引起读者兴趣等问题。

其次, 老师在《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里的新尝试也提醒我们, 我们的写作教学要更重视写作的实用性, 使写作练习起到真正的交际作用。例如, 要求学生写信邀请家长访问学校, 例如给郊游的接待单位写感谢信, 例如给编辑、运动员写信, 又例如让学生写一份给地震灾区捐款的倡议书等等。这样的写作活动,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写作是交际的工具, 它可以使人们分享各种想法。写得多了, 逐渐就会建立起“读者意识”。

这堂作文课的特点之三:让学生写作时在头脑中有文章的整体轮廓

我一直觉得写作前应该让学生建立文章的整体轮廓, 例如, 让学生列提纲。

列提纲有什么好处呢?提纲是全文的浓缩, 列好了提纲, 就意味着要表达的意思明确了, 思路理清了, 大体的段落结构确定了。有了这三条, 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其实, 我们仔细想一下, 很多人写文章结构混乱, 层次不清, 就是因为不列提纲, 或者不会列提纲, 提笔之后, 就开始“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算哪里”。在《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上, 老师显然很重视让学生在作文前形成一个粗略的文章线索或者计划。几乎一半的时间在和学生讨论如何按读者逻辑组织文字顺序, 揣测读者的问题, 从而设定文章结构。

上一篇:小学作文:新年,我希望永远不当跆拳道运动员下一篇:民族宗教政策学习教育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