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2024-11-30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共11篇)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篇1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1、1967年,奈瑟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反应时记录法、口述记录法、计算机模拟、眼动技术)。

3、反映时记录法包括三种(减法反应时实验、相加因素法实验、“开窗”实验)。

4、减法反应时实验:提出者——丹得斯 ; 适用条件——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相加因素分析法:提出者——斯滕伯格 ;经典实验——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从头到尾的系列扫描。

5、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加工):是从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先分析刺激的个别特征,然后解释知觉对象的一般意义。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是从头脑内部的知识经验开始的加工,先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和期望,把外界新年加以组织和调整,解释知觉对象的一般意义,而后才确定外界刺激的个别特征。

6、模式:是指刺激的空间组合和时间组合,即具有一定结构的刺激的整体。

7、模式识别:指人们确认某种视觉刺激模式是什么,并把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的过程。

8、模式识别的理论(模板匹配说、原型说、特征说)。

9、注意的过滤器模型是基于感觉特征选择信息的,同时也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

10、鸡尾酒效应:

11、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信息加工)

12、两种记忆说,核心:“承认长时记忆外存在短时记忆”。

13、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临床和动物实验; 自由回忆实验(最有力的证据!)

14、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分为三个部分:近因效应、前因效应、渐近线。

15、声像记忆:听觉的感觉记忆称作声像记忆。

16、图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称作图像记忆。

17、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反应组织阶段)。

18、“鬼城”模型本来也是针对机器的模式识别提出的,后来用来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这个模型以特征分析为基础,将模式识别过程分为4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这些层次顺序地进行工作,最后达到对模式的识别。第一个层次是由“映象鬼”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的映象。然后,由第二个层次的“特征鬼”对刺激的映象进行分析,即将它分解为各种特征;在分析过程中,每个特征鬼的功能是专一的,只寻找它负责的那一种特征并且需要就刺激是否具有相应的特征及其数量作出明确的报告。第三个层次的“认知鬼”始终监视各种特征鬼的反应,每个认知鬼各负责一个模式,它们都从特征鬼的反应中寻找各自负责的那个模式的有关特征,当发现了有关的特征时,它们就会喊叫,发现的特征愈多,喊叫声也愈大。最后,“决策鬼”根据这些认知鬼的喊叫,选择喊叫声最大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作为所要识别的模式。(映象鬼、特征鬼、认知鬼、决策鬼)

19、记忆有三种贮存方式(感觉登记、短时贮存、长时贮存)。

20、Atkinson 和 Shiffrin 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对进出短时贮存的信息流程施加某种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控制。

21、自寻址记忆:是指长时贮存中,信息所在的位置是按信息的内容来确定的。

22、加工水平:Craik等人曾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支持他们的理论。这些实验的典型形式是所谓的不随意学习,即让被试完成一定的任务,不要求他们进行识别,待任务完

成后,出乎意料地对待他们进行再认或回忆的测验。实验的关键在于所安排的任务需要体现不同水平的加工。问题分作3类,分别涉及字词的结构、语音和语义3种由低到高地不同水平的加工。实验结果表明:

1、加工愈深,所需的时间也愈多,以语义水平的加工需时最多。

2、加工愈深,再认的成绩也愈好,同样以语义水平加工的成绩最好。

23、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24、短时记忆容量即为7±2组块。

25、AVL单元:指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的联合。

26、分组:是指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成一组,又称为时空组块。

27、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两种方式:回忆或再认。

28、干扰是导致记忆信息遗忘的原因。

29、感觉代码:(听觉代码与AVL单元、视觉代码、语义代码)。

30、识记项目得到贮存即成为记忆集。

31、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以从头到尾的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

32、长时记忆的分类:1972年,E.Tulving 按照存储信息类型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1975年,Paivio 从信息编码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表象系统与言语系统。

33、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的区别:

1、储存信息不同

2、情景记忆具有自传体性质,语义记忆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3、情景记忆富于变化性,不易提取,语义记忆富于稳定性,易提取

4、情景记忆推理能力小,语义记忆推理能力大

34、层次网络模型的核心:是概念按照逻辑的上下级关系而组成网络。

35、启动效应: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

36、概念的表征方式有两种:(1)样例集:是指一个概念的一些样例。(2)属性集或特征集:是指一个概念的属性和特征。

37、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

38、表象按照创造性程度分为(记忆表象、想象表象)。

39、心理旋转具有“渐进性”与“空间性”的特点。心理旋转是“连续的”。

40、心理扫描主要涉及的是“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

41、表象也是可以被扫描的,并且扫描所需的时间随扫描的距离而增加。评定其主观表象较小的客体要难于其主观表象较大的客体,即小的事物难于扫描。

42、概念:是人脑对同一类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它具有抽象性、间接性和概括性。

43、概念形成,也称概念学习,是指个体掌握概念的过程。

44、概念形成的模型有(假设考验说、空白实验法)。

45、假设考验说的基本观点是: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这些假设将被不断地考察,并按“失败—更换,成功—继续”的方式发展,最后形成某个概念。因此,概念形成的过程就是对多个假设进行考验的过程。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贮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

46、概念形成过程,是一个富有策略性的假设考验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出人的主动性。

47、策略应用:

(一)接受型策略:

①整体性策略:把注视呈现的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该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

②部分性策略:根据主试呈现的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来形成关于未知概念的多个假设。

(二)选择型策略:

①同时性扫描: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在选取一定的实例后,根据主试的反馈,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特点:记忆和信息加工负担重。②继时性扫描: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考验一种假设。特点:记忆压力小,但耗时长。已被排除的假设再次检验,浪费。③保守性聚焦:以包含概念的事例的全部属性为焦点进行假设、考验。即每次只变换最初肯定实例的一个属性。特点:减轻记忆负担;得到确定的信息;简单形象。④博弈性聚焦: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改变焦点卡片上一个以上的属性。以博弈的方式来改变关于属性的假设,以形成概念。优点:很快把握概念。缺点:风险大。

48、通过空白实验,可以直接度量被试的假设和假设考验的行为。

49、人们在假设检验过程中通常应用三种策略(假设检验——一次只考虑一个假设、维量检验——一次只检验一个维量、总体聚焦——假设库一次减少一半)。

50、特征表说认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关系与规则)。

51、人工概念和自然概念的区别:①前者具有明确界限的,后者具有不明确边界 ②前者由标准特征来定义的,后者是由“家族相似性”的特征来定义的 ③原型在自然概念中占有中心地位,而人工概念没有。

52、原型说认为,要领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原型或最佳实例、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这两个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原型起着核心的作用。

53、原型的实质:概念的原型是概念的这样一种实例,与同一概念的其他成员相比,它与更多的成员有共同的特征,也可以反过来说,一个概念的原型有更少的与别的概念相同的特征。

54、问题的3个基本成分:(“给定”—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给定与目标之间的隔阂物,通过思维可以寻找解决的方法)。

55、问题解决的特征:(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认知操作)。

58、尝试-错误理论没有看到思维、推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实际上,并不是事事都需要千百次的尝试错误。

59、顿悟学说重视整体的作用,强调对材料的组织,但又忽视量变,轻视经验的积累。

60、五阶段理论:(①问题的意识与提出 ②问题的确定③形成假说④假说的检验⑤最佳途径的选择)

61、明确界定问题:是指对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都作了明确规定,并最终会有一个明确答案。

62、明确限定性问题的三种类型(归纳结构问题、转换问题、重新排列)

63、问题解决过程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折的;受人的知识经验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制约; 可以用“问题行为图、树形图来”表示;问题行为图表明人对某个问题实际形成的问题空间和实际的操作,是心理空间,而树形图则表明全部可能的问题空间和搜索路径,是逻辑空间。

64、问题解决的阶段(问题表征(问题实质)、选择算子、应用算子、评价当前状态)。

65、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①对问题的表征是否适宜,对问题解决有重大的直接影响②问题的表征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也受到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制约

③对问题的表征也受到问题本身的表述方式的影响。

66、问题解决的策略是(算法和启发法)。

67、几种重要的启发式策略:①手段——目的分析:该策略的核心是要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②逆向工作法:在解决问题时,设置一个目标状态,由此出发,想出相应的步骤退回到当前状态,在实际操作时又反过来,从当前状态走到目标状态。“如果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有较多的途径,一般用手段-目标分析法,较少宜用逆向工作法。”③计划(简化计划):在解决问题中,先抛开某些方面或部分,而抓住一些主要结构,把问题抽象成简单的形式,先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然后利用这个解答来帮助或知道更复杂的整个问题的解决。

68、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①人脑的工作方式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脑是千百万年进化的产物,而计算机只是人脑的产物。②仅在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方面模拟人的思维结果是不够的。③计算机无法对人的形象思维(不使用符号的思维)进行模拟,而形象思维则是人解决问题,在科学、艺术、运动等领域进行创造性活动常常使用的思维形式。

69、试述逆向工作法:①在解决问题时,设置一个目标状态,由此出发,想出相应的步骤退回到当前状态,在实际操作时又反过来,从当前状态走到目标状态。②逆向工作也要考虑目标和实现目标需要哪些算子,不需要考虑其中的差异,它需要考虑的途径较少,因而能更快地解决问题。③如果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有较多的途径,一般用手段-目标分析法,较少宜用逆向工作法。

70、气氛效应理论: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是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武德沃斯等人认为,在三段论中,前提出现形式所造成的气氛将影响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具体来讲就是,两个全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全称的结论;两个特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特称的结论。同样,两个肯定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肯定的结论,两个否定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否定的结论。

71、换位理论:对气氛效应理论的激烈批评来自查普曼,认为在三段论推理中的错误是由于错误地解释了前提,称作换位理论。换位理论说明三段论推理包含“逆转或换位分析”,它常使人不能正确地把握前提的意义或其多重意义。而逻辑要求考虑每个前途的全部可能含义,只有当一个结论适用于所用含义时才能被认可。换位理论认为:人在三段论推理中可错误的解释前提,但推理还是合乎逻辑的。换位理论的思考:促使人换位的原因 和 为什么偏向前提的某个特定的意义。

72、Johnson等的心理模型理论更多地阐述了推理的内部过程:①构成一个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的心理模型,相当于知觉或表象,该模型通常提示某个结论 ②通过搜索与该结论不相容的其他模型来评价结论的真实性,若搜索不到,则认为结论是真实的 ③建立模型是关键。

73、逻辑学家区分了四种类型的演绎推理:①以“大于”、“恰好”和“在……之后”等关系的逻辑属性为基础的关系推理。②以否定和诸如“如果”、“或”、“和”等连词为基础的命题推理。③以两个前提,每个前提包含一个独立的量词(如“所有”、“一些”)为基础的三段论推理。④以前提包含不止一个量词为基础的多量词推理。

74、线性三段论:又称关系推理、三项系列问题,“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的线性关系”,要求做出结论。

(一)操作模型和空间表象模型:

1、操作模型——Hunter认为,两个前提中的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内部表征,其中三个逻辑项是以一种“自然的”顺序(自然的物理属性)来排列的P205“A大于B,B大于C”。

2、Huttenlcher的空间表象模型:对两个前提的各逻辑项形成空间序列表象(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一个三项系列问题的难度依赖于两个因素:每个前提中的逻辑项的顺序和前提的顺序。一个最容易的问题是其首项为终端项,即最大或最小,而其余各项又可以依照顺序连续地进入空间表象序列。(操作模型的扩充或延伸)

(二)语言模型:Clark认为,三项系列问题的表征是由命题构成的: 语言模型包含3个基本原则:①一个前提的两个逻辑项分别由命题来表征:具有同样的属性,如高的,但是两项具有不同的权重 ②前提与问题的一致性影响问题的解决,当前提与问题一致时,问题可更快地解决,否则要慢。③一个无标记的比较级形容词比一个有标记的比较级形容词更易于加工。(无标记的形容词常是一个维量的名称,如高度长度等)可以区分两种类型的被试,一类构成操作性的空间表象,一类构成命题。他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表征形式的主要差别在于操作模型和空间表象模型所主张的表征是预存的,而语言模型主张的命题表征是计算的。这种看法说明了两种对立的模型的本质差别。

(三)语言-表象混合模型:Sternberg(1980)提出了语言-表象混合模型,认为线性三段论推理既包含语言过程,也包含表象过程。即两端为语言加工,中间为表象加工。被试在解决三项系列问题中可应用不同的策略。混合模型可以说是一个策略转换模型,两端位于延加工中间为表象加工只是一种常见的模式。还有可能有其他模式。

75、命题检验:也是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是将证据(前提)和命题(待证的“结论”)联系起来,考查其一致性,来说明命题的真伪。当前命题检验研究的重点:“证真倾向”。

(一)证真和证伪:证实倾向——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Johnson-Laird和Wason根据这些实验结果提出了一个模型,认为可以区分三种顿悟水平:“无顿悟、部分顿悟和完全顿悟。”无顿悟——企图证实规则为真。部分顿悟——企图证实规则为真或为伪。完全顿悟——企图证实规则为伪。

(二)选择作业困难的理论解释:解释一:证实倾向; 解释二:选择作业的具体性。(具体的、有意义的材料易于推理); 解释三:个体的经验 ;解释四:错误地解释了命题和规则的意义。将一个单向的条件命题错误地看做双向的、双重的条件命题。解释五:匹配偏向,倾向于选择在规则中提到的项目,将选择的项目与之匹配,其实是一种定势。

76、概率推理:依据不确定的信息做出推理。

(一)形式化模型:概率论和统计学原则为处理概率信息提供的参照即为形式化模型。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直觉的主观概率推理与客观的概率计算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主观概率推理略保守。普通人的概率推理类似客观概率。

(二)启发式策略:①代表性启发法——个体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越有代表性,被判断为越经常出现。②可得性启发法——个体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来的被认为更常出现。③调整策略——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

1、认知心理学: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编码操作、(储存、恢复和使用)记忆和应用操作的所有过程。

2、(托尔曼)是目的行为主义(认知行为主义)开山鼻祖。

3、反应时: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之间的时间,即从刺激输入到中枢加工再到反应输出的全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4、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5、知觉加工信息的方式有(自上而下加工与自下而上加工、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

6、模式识别的过程(第一阶段,分析、第二阶段,比较、第三阶段,决策)。

7、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8、注意的基本特征有(指向性、集中性、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伴随着其它心理过程)。

9、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活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10、注意的品质(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11、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2、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加工处理任务的难度、练习、加工任务的相似性)。

13、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一定认知操作或技能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

14、问题解决的类型(明确限定性问题(界定良好的问题)、非明确限定性问题(界定不良问题))

15、非明确限定性问题:是指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以及可能的认知操作都不清楚,或没有明确说明,使问题具有不确定性。

16、解决问题一般经过三个阶段:一是了解问题空间,找到问题的表征形式;二是在记忆中搜索有关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动作状态;三是不断进行反馈式评价,衡量操作过程与目的状态和始发状态的距离。

17、启发式:是指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粗略搜索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18、推理:是思维的形式。是指从若干已知判断得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借助已有的知识对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逻辑学家把推理分成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19、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事例上升到一般的原则;演绎推理(deductive inference):即从一般原则得出关于具体事例的结论,其主要形式为三段论。相对而言,归纳推理总是从有限数量的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的原则,其结论具有不肯定性;演绎推理的结论是从一般原则推导出来的,其具体结论是肯定性的。

20、推理常是有意识进行的,但也存在无意识的推理。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篇2

1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有研究表明, 部分医学院校在开设医学课程时忽视或者压缩心理学基础理论课、实践课教学, 造成所培养学生在心理学基础上存在不足[1]。本研究通过对新乡医学院、皖南医学院等4所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体系进行调查分析, 总结出这几所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1.1 当前的课程模式是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课程的设置上偏重于医学教育

调查发现, 当前的课程设置对于心理学教育重视不够, 没有突出心理学主体, 基本上医学和心理学课程设置处于同等位置, 甚至有些院校的医学课程还多于心理学课程。同时医学课程和心理学课程之间没有建立好良好的链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提出:“我们学医学课程有什么用处?”这样的疑问, 如何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心理学的主体地位, 并更好的将医学教育融入到心理学专业教育中, 使其内在联系得到深化, 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方向。

1.2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 偏重于理论知识, 而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有研究表明, “缺乏实践, 缺乏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心理学专业人才的质量[2]。本研究通过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在校学生及部分毕业生进行调查, 被调查者普遍认为, 目前的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 忽视应用技能的训练, 比如在心理治疗的课程安排上, 只有理论课, 而没有咨询技能的实际训练课程;学习教育统计只有理论课程, 没有具体的SPSS软件的操作课程;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 目前学生希望理论课与实践技能操作课的比例最好达到1∶1, 也就是说, 每门理论课最好都有相应的实验课, 这样有益于培养应用实践技能, 适应社会的需求。

2 构建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更加合理化的课程体系

针对以上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两点不足之处, 对于构建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更加合理化的课程体系, 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2.1 突出心理学的主体地位, 同时加强医学课程与心理学课程之间的联系

在课程设置中, 应增加心理学课程的设置, 一方面增加心理学基础课程的设置, 有利于学生较全面的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为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使心理学前沿和高级课程能够成为学生的专业课, 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培养学生的研究方向, 同时应加强医学与心理学课程的联系。比如:加强生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课程的设置, 教师在课堂中多举一些结合心理学与医学的知识妥善解决的案例, 以及医学知识在心理治疗中作用的案例, 从而增强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

2.2 构建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应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在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方面, 要适当增加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 设置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压缩专业理论教学时数, 有针对性地增加实验学时。同时针对实际工作中对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采取一系列专业技能训练计划, 做到技能训练与国家职业技能证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的衔接, 为学生提供心理学领域应用性课程, 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 获得职业岗位入门要求的具体技能。

虽然医学院校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学科主体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 医学的介入为心理学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并且顺应“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 随着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模式的逐渐成熟, 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医学院校必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利军.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3) :67-69.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篇3

摘 要: 文章为探讨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72名成都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及其对专业建设的看法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受访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5.8%,65.3%的有过工作变动,收入普遍偏低,就业最多的领域是企业(43.1%)和教育培训及公益事业(20.8%),受访毕业生中有77.6%的认为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对自己有帮助,并对专业的实践体系、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应用心理学 就业状况 教育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对心理学的关注和认可程度逐渐提高,社会对于心理学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适应社会需求,2001年国家卫生部要求三级甲等医院必须设有临床心理科,同年医学院校中的首批应用心理学专业随之建立[1]。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开设,为实现心理学与医学的交融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如何发挥医学院校的优势,构建具有自身特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培养模式仍是各大医学院校不断探索的问题。

目前,在医学院校设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初衷是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人才,但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制为四年,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不符合执业医师资格报考条件[2],对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部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就业形势严峻,2015年教育部更是将应用心理学专业列为“红牌专业”,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同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改革应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入手。本研究对某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高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在成都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05级至2010级的6届本科毕业生抽取72人,男性20人,女性52人,对其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当前工作状况、工作变动情况、对专业学习的看法、对专业建设的建议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受访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状况

接受访谈的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率为95.8%,65.3%的毕业生自参加工作后有工作变动,毕业生的收入情况见表1。

(二)受访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受访毕业生就业最多的是企业(43.1%)和教育培训及公益事业(20.8%)。在接受访谈的毕业生中有44.44%表示自己进入了期望从事的行业,他们期望从事的具体行业见表2。

(三)受访毕业生的实习意愿

受访毕业生最期望的实习基地是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企业和医院,见表3。

(四)毕业生对专业学习的看法

受访毕业生中有77.6%的认为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对自己有帮助,主要表现在:加深自我认识,学会思考人生;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可以更好地自我调控;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把握他人心理;学会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对目前工作有帮助(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教育、销售、心理咨询与治疗等)。5.6%的毕业生认为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

(五)毕业生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看法

受访毕业生对本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体系、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育体制等问题均提出意见和建议。

50%的受访毕业生对实践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出建议:在教学中增加实习和实际操作培训,同时增加专业实践机会,让学生多与社会接触,多参与一些与时俱进的科研课题;拓展实践领域,如医疗、教育、航空、整容咨询、HR、狱警、青少年问题中心等;在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方面进行深入培训。

22.2%受访毕业生对课程设置提出意见:医学院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既学医学课程又学心理学课程,但感觉内容太庞杂,什么都学,结果什么没学好,课程设置应该有更强的针对性。

20.8%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育体制有待改进:主要集中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获得的是理学学位,不能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和心理治疗师,大大限制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12.5%的受访者对培养目标提出建议: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以外的知识,多提供相关专业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其他社会组织的相关讲座;尽早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三、讨论

(一)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生存现状

就本次访谈结果看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

1.经济收入偏低

《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一项针对2011届大学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5484元(本科为6155元,高职高专为4812元)[3],而在本次受访的毕业生中月薪5000元以上的不足10%,在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受访者普遍报告目前收入情况并不理想。

2.专业对口率低

就本次访谈结果来看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尚可,但多数受访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关系不大,只有少数毕业生在医院、学校或者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从事心理咨询或教学工作,还有一些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其他大部分毕业生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销售、行政、文秘等与专业培养目标不同的工作,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能进入期望从事的行业。

究其原因,尽管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具有医学背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四年制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只能授予理学学位,该专业毕业生不具备报考临床执业医师的资格,即使进入医院也大多只能从事行政管理和文秘的工作,只有极少数能够对口从事心理辅助工作;而在医院以外的用人单位眼中,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并没有特殊的优势。此外,由于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起步晚,普及程度不高,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才需求有限,致使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工作一展所长,同时获取满意回报,使很多毕业生选择转行。

在本次访谈中,笔者注意到一些可喜的现象,如本专业毕业生开始逐渐进入之前从未涉足的领域(如公益组织、社工机构等)就职,他们的工作可能是带领弱势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对有生理或心理残障的群体进行康复训练等与应用心理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日后毕业生的就业思路,同时还能为在校学生提供众多的实践机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

(二)课程设置的调整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时间都不长,办学经验不足,缺乏成熟的参考模式[4]。几乎所有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都由医学和心理学两个部分构成,而这两个学科课程繁多,学生难以在4年时间内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并实习,因此,在专业培养上对课程进行了一定的压缩,形成“基础医学+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培养模式[5],这使得该专业毕业生感觉医学和心理学都学了,但都只学了皮毛,使之与其他非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竞争心理学相关工作岗位时反而存在不足。

(三)实践体系的调整

访谈中超过半数的毕业生提到,应该进一步增加实践课程,不仅是学时的增加,实践领域和内容也应该予以拓展。

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目前的实习基地主要集中于学校提供的医院、学校、少管所,以及学生自己联系的企业、社工组织等。从表3中可以看出,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才是最希望进入的实习机构,然而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成熟的、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具备培养大量实习生的实力、且愿意接收实习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寥寥可数,导致本专业能够如愿进入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的实习生数量极少。虽然医院能够为实习生提供一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学习机会,但更多的实习医院仍沿用与医学实习生相同的“转科”模式,并未因专业的不同而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生做出不同的实习安排,但这种实习模式并不能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职业训练。

目前,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与销售等方向。随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在校学生对于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也越来越明确,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鼓励他们多参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如,人力资源管理、青少年问题处理、犯罪心理研究、整容咨询、社工工作等),可以是学校统一组织的,亦可以是学生凭个人能力获得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拓展实践领域,又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更深入的实践。

(四)培养目标的调整

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需要,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科学思维和实践技能,在医疗、教育、行政、企业、事业、社区等单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评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不难看出,该培养目标是基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本次访谈结果显示若根据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看,目前的专业教育距实现该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然而,作为大学,不仅是一个培养职业素养的地方,更应是一个促进和引导个人成长的殿堂,专业培养目标不仅要着眼于职业发展,更要突出其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塑造更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展现人文关怀,这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的特殊之处。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固然是评判专业成败的硬指标,应是目前专业教育努力的方向,然而对于发掘学生的个人潜力、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时常自省的习惯等目标不应该被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轻视或遗忘。从访谈结果来看,大部分受访毕业生都承认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对其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帮助的,专业学习对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即使在非对口的工作中)有积极的意义。这样的结果,对教育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四、建议与对策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方法改革,使实践教学真正达到效果。

第二,合理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所占比例,有针对性地建立和丰富见习和实习基地。

第三,合理设置医学与心理学课程安排,并利用医学院校的医学优势,突出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色,发掘与专业对口的职业,拓宽就业思路。

第四,丰富和深化现有培养目标,重视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学生个人成长中的特殊积极作用。

第五,合理调整教育体制,力求学制与专业特色匹配。

参考文献:

[1]黄车白,傅振荣,毕晔,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的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38-39.

[2]百度百科.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JldWEu-2-VN5RLE41Ivz0 UZPyc N0S8w6KUXQD0mRZfKkvyNPE_IJ_wqJ2YMQx5h24kTEubUADqYJn6t8YxfZq.

[3]随心.大学毕业生收入排行出炉:平均月薪3773元[DB/OL].http://news.mydrivers.com/1/434/434199.htm.

[4]谢静涛.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向的反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44-45.

[5]郑亚楠,方必基.某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向调查[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229-230.

基金项目:成都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426)

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 篇4

首先,这里所说的应用心理学硕士是学术型的心理学研究生,要与应用心理硕士(专硕)区别开来。博仁教育给广大心理学考生详细介绍一些应用心理学硕士(学术型)考试科目、研究范围、研究方向、招生院校等情况。

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从2007年开始全国统考,初试的考试科目为:政治、外国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其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心理学导论(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

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可以报考的专业有三个,即: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每个专业下面又分多个研究方向。

应用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二级学科,研究范围包括: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工业、社会、医学、运动和军事等领域的心理学问题。研究方向有管理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心理过程、群体与大众心理、中国人(包括各民族)社会心理、司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康复心理学、体育教学心理、运动训练心理、训练手段与方法、军事作业心理、军事人员选拔与评价。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一直都是报考的热门,深受考生的追捧。国内目前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有80多所院校,其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校)排名靠前的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科院、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

应用心理学专业自荐书 篇5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大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对贵公司的一些初步了解,本人有意加盟贵公司,为公司进一份力。为便于公司对我的了解,现自我简介如下: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通过学习,本人系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谙透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和将心理学理论、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成为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证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的统计、测量方法,具有综合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应用心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6.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此外,利用课余时间,我还多次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将所学用于实践,加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因出色的表现,在一年级就参加了校党委主办的党校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时,我还根据自己的兴趣,辅修经贸英语,选修二外日语等多门人文,管理课程,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才,而且努力成为一个知识全面,涉猎广泛的全方位人才。

应用心理学专业求职信写作范本 篇6

您好!

真诚地感谢您在繁忙的公务中浏览此份求职信。

这里有一颗热情且赤诚的心灵渴望得到您的了解、支持与帮助。我叫XXX,来自XXX学院的一名XXXX届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十三年的寒窗苦读、奋斗、拼搏,铸就了我坚强、自信、果敢的气魄。通过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以及进行社会实践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验。

人海茫茫,商海亦茫茫。有无数英姿勃发的XXX学院精英正为贵公司明日的辉煌而奋斗。即将披褂上阵的我,在求职的海洋中认定贵公司是我的最佳的实习选择。和其他人一样,我也想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但不同的是我不会安逸于现状,而是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用自己最大的热情投身于工作当中,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因为我知道,只有公司的发展才会带来个人的发展。剑鸣匣中,期之以声。

非常盼望能与您进一步交谈。衷心希望毕业后为贵公司服务,我确信自己的能力可为贵公司创造业绩。我不是一个只会侃侃而谈的庸才,而是一匹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稳妥而又快捷的千里马。

生活我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学习上我认真、刻苦、努力。工作上我踏实、认真负责。我清楚的知道态度决定一切的深刻含义,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我都以一颗平常、乐观的心来对待。我不轻言放弃,但坚持到底。作为初学者,主动积极的向他人请教,因为知识来自于不断的积累。作为领导者,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义务,因为肩负着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希望。

最后,衷心祝愿贵公司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此致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篇7

一、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

课程教学离不开大纲, 它是教与学的出发点, 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南。大纲适用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笔者先对本课程的相关国内外教材总结, 然后结合本专业实际, 拟订真正能把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与消费行为结合的教学大纲。

1. 总结国内本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教材

首先, 教材框架不完善、不科学, 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根据教材本身从宏观上形成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其次, 教材内容陈旧、过时, 一些前沿性的相关理论成果和方法没有补充进来。再次, 教材的编者大多从事市场营销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却很少具有心理学背景, 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教材体系的混乱。最后, 教材内容不丰富, 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这大大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鉴于此, 笔者从本国本专业实际出发并主要参考国外心理学研究者编写的教材, 制定了体系相对科学、内容相对丰富、视角相对独特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重点在微观曾面探讨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规律) 的教学大纲和对应的教案。

2. 制订适应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即第1章绪论讲述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为个体心理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广告营销中的应用。具体包括第2章消费者的感知觉、第3章消费者的学习和记忆、第4章消费者的决策、第5章消费者的动机与情绪、第6章消费者的态度和第7章消费者的个性。第三部分是组织消费行为, 包括第8章组织购买决策和第9章组织购买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论述环境因素对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包括第10章文化与消费行为、第11章社会与消费行为、第12章情境与消费行为。第五部分是市场应用, 包括第13章市场细分、第14章品牌及其培育、第16章企业形象及其设计。

二、探索适合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课程教学方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配合讲授, 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把理论原理与生动的实例紧密结合。这种教法直观、灵活、简单、实用的特点, 激发了学生兴趣, 使学生对知识有具体感性的认识。

2. 案例法

案例是为适应教学目标需要, 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 在对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际调查之后所作的客观书面描述。它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 采取了首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 接着引出与之对应的国内外企业营销案例, 再引导学生进行实例讨论, 最后对案例总结点评的四步法。

3.Seminar

Seminar译为讨论法, 是指教师通过定期会见学生并讨论他们的报告或研究成果来指导其学习。由于时间和精力限制, 笔者在这里借鉴并适当修改了这一方法, 通过让一小组学生阅读某一主题的研究报告, 与他们讨论前人研究报告所探讨的问题和前人如何解决此问题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一方法重在训练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 科研训练法

科研训练法, 即让学生从查阅文献或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撰写小论文这一步骤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通过这些训练, 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并检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同时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为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新型心理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结合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按照以上思路基本达到培养面向应用型的心理学人才目的。然而, 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如, 演示法需搜集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要求更加形象地说明相关的理论和原理。案例法在实施过程中需学生积极地参与防止冷场, 同时又要防止讨论过于激烈而无法控制局面。科研训练法需要把握研究计划指定的方向。

总之, 笔者根据教学目标, 提出了相对适合心理学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和方法, 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相信一定会探索出适合应用心理学专业要求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Schiffman, L.G., Kanuk, L.L.Consumer Behavior[M].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4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张宝臣等:课堂教学艺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5]梁祖晨王耀:管理案例教学法对推动高校教改的积极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24 (5) , 103~104

[6]冷余生:从讲授为主到自学为主——论我国大学教学方法的历史性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 1996, 17 (2) , 59~65

[7]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8]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3, 21 (2) , 20~23

[9]董军陆大祥胡巢凤等“:科研训练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1, 3 (2) , 102~104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篇8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问题;模式

毕业实习是高校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体验职场生活的新开端。加强对毕业实习高效能模式的构建,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快速推动大学生就业,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但是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实习工作的开展,降低了学生实习效率。因此,必须要加强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高效能模式的构建。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与专业培养体系相脱节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体系中涵盖了毕业实习内容,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忽略了应用心理学专业与毕业实习的结合,这就会导致大量教学资源的浪费。很多院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内容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主要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没有多少实践课程,这就使得学生对未来专业发展方向无法准确定位。高校在毕业实习与专业培养体系上造成了脱节,忽略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二)实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在对某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调查数据中显示,所有心理学专业学生都对毕业实习充满期待,总是幻想可以将自己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可以大展拳脚。但是当学生步入实习企业后,大多数学生都被安排到基层岗位,都必须要从基层做起,要听从单位领导的安排,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与自己的毕业实习设想存在较大差距。

二、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高效能模式的途径

(一)使毕业实习有助于毕业论文的完成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写作主要包括论文主题的确定、论文方向、设计方案、撰写、答辩等多个环节。许多高等院校都会为学生留出半年的时间来准备毕业论文,虽然时间看似很长,但是在这半年内学生要抽时间找工作、进修,这些都需要占据大量时间,所以就会使毕业论文的时间较为紧迫。学生在毕业前,应该早点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这样就可以避免时间较为紧张,也可以更好地为论文撰写做准备。对此,高校可以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紧密结合起来,毕业论文题目可以从实习实践中确定,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结合在学校内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实现对毕业论文的创作。当前我国高等院校针对心理学类和理工科类已经开始实行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一体化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解决毕业论文时间紧迫的问题,可以实现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利用毕业实习促进大学生就业

毕业实习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必经之路,也是连接学生就业的重要通道,高等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毕业实习来促进大学生就业,让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能够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这是学生过渡到社会生活的重要契机。高等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要寻找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大学生毕业实习基地,要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之间的合作。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积极性的提升,要鼓励学生分散实习,培养学生们的独立能力,让学生更为清晰的对职业进行定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学生在毕业实习完以后都留在了实习单位,即使离开实习单位,这段实习经历也会对学生的今后生活起到帮助。

(三)使毕业实习增强学生适应现实的能力

高等院校可以通过毕业实习增强学生适应现实的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实习方式,可以是与用人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学生在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时,主要是针对的企业岗位需求进行課程的安排,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采取置换职员的方式来增强学生适应现实的能力,这种形式多见于职业技术学校或师范教育类专业,心理学专业则可以效法,置换从业的心理咨询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人力资源师、培训师、各类基层管理人员等来大学强化心理学专业知识,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加强对各种资源的合理优化

由于当今社会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许多人都出现了一些心理疾病,但是社会上对于应用心理学学科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心理疾病不是病,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其实这是错误的。高校应该鼓励学生下乡支教,到一些贫困地区开展心理教育,将应用心理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知识相联系,深入社区开展公益活动,帮助更多的人消除心理困惑,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毕业实习的机会,回报社会,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现状,提出多种改进措施,加强对高效能模式的构建,实现毕业实习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路平,赵滨宁.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问题与对策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4)

[2]周庆元,包文姝.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3]李艳玲,毕作庆.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篇9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成因

1.教学设备设施的缺乏

当前,随着经济状况的提升,大部分高等院校都为心理学专业增添和配置了一定的实验教学设备设施,根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通过老师教授、课堂模拟和学生实际操作等进行实验教学,以培养和强化广大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各高校客观情况的差别,高校心理学教学设备设施的配置和增添状况也是各不相同的,一些学校在心理学设备上的增添和置换是十分有限的,给心理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和约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循环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在分组教学中,不同的小组进行内容不一的实验教学,而后循环交换,这种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设备的缺乏,但是心理学的很多实验在时间上是不具有同等性的,这会导致教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教学课时和实验教学的矛盾和冲突。

2.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据调查,当前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上普遍注重理论基础的教学,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相对比较忽视,致使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的职业需要,进而导致他们毕业后对学校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普遍不认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心理学专家对高校心理学专业的技能训练,特别是对高校心理学专业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培养比较不满意。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培养的缺乏是心理学研究者们目前所反映的主要心理学教学问题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当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学业终结步入社会后,他们对相关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因此,高校心理学,特别是应用心理学要注重教学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这是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学的职责所在。

3.师资团队实践能力的不足

中国有句老话“师高弟子强,名师出高徒”,由此可见教师水平的重要性。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当前,在从事高等教育应用心理教学的教师当中,存在很大比例的教师是没有心理专业学习背景的,而且对应用心理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对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理论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学习,比如教师对“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引导”、“SPSS基础与应用”、“心理测量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异常诊断与矫治”等课程的驾驭和掌握不足,他们只是经过短暂的培训或者自学,硬着头皮走上讲台,导致他们对学生应用知识掌握的把控严重不足,进而不可避免的产生很多差强人意的结果,让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完全流于形式。尽管存在一些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设置了一些相对比较有利的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但是,也因心理学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缺乏而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严重缺乏,学生眼高手低。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

1.专业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具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与理论,具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能力;掌握必备的心理实验技能技巧;掌握心理测量、心理统计方法,具有心理统计数据处理和操作技能;拥有优异的心理教学手段和心理教学方法,具有心理教学管理和心理教学能力。

2.基础能力

主要涉及,具有查阅和翻译心理学专业知识英语资料的英语能力,辅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备基本的现代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学生要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具备一定的网络问题处理能力;同时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要不低于二级,具有通过文献检索、信息查询及资料获取手段进行必要信息获取的能力。

三、提升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策略建议

1.强化师资团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素养。但是,在当前的心理学教育教学中,很多心理学教师只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他们从事心理理论教学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处理经验的缺少,使得他们从事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在这方面只是进行空洞、空虚的教学,即便是通过其它教学手段,他们所讲授的东西也是比较缺乏体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这种教学中的实践知识收获也必定不会太多。例如,“消费心理学”的教学,教师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营销理论知识,能够对市场状况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了解,因此,广大高等教育院校要定期为从事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提供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和实践感知的机会,让教师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能力,进而才能实现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来讲,专业化的实践师资团队是不可或缺的,高校需要构建一直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历的专职化实践教师队伍,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学规律研究,专职化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并全面对实践教学水平负责。

2.构建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

根据应用心理学的教学规律和社会需求,第一,构建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方案,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具体方式、具体途径和根本目的进行详细的策划。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应用心理学主要包含五个专业实践部分:理论实践、社会实践、技能技巧实践、创造性实践和学业终结实践。在制定实践培养方案时,要注重教学教学的突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制定具体的专业实践培养要求,所制定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体系即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第二,优化应用心理学教学体系,提升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适当减少理论教学课时,针对性的进行技能训练课程设置,让应用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占比基本一致。

3.完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验性的学科,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对培养技能型心理学专业人才具有十分直接的影响。想要培养和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高校就必须进行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所谓应用心理学实验课程体系是指应用心理学学科中所包含的实验组合群体,从结构体系上来说,可以区分为应用性实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而实验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则是实验心理学,因此,在实验框架构建时,要以实验心理学为中心;认知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中实验是主要的验证性实验课程素材,验证性实验内容的筛选要紧紧围绕这两门课程进行,既要注重建设专业性实验课程,又要搞好实验心理实验课程的建设。

四、结语

我们之所以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由于他们是学生个人和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因此,高校必须改变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实践本位的教育新思维,只有这样,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篇10

川大应用心理学专业考研2013年复试经验谈

考研,是我对大学荒废的时光的弥补,对自己沦陷的勇气的救赎。人生没有几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也许我搏到了一次。所以,考研路上的后来人,如果你考研的时候年纪比我小,大学成绩比我好,毕业年头比我少,那么就不要放弃。考研是“剩”者为王,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坚持到最后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所有最终熬过艰难的日子,没有半途而废,最终走入考场的人,都是成功者。考研不要过多的去想结果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努力了,我们都是好样的。考研经历,是生命中永恒的美丽印记,它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它本身的成功与否,而是这个过程中它所给予你的成长,所以,坚持下去,别轻言放弃。川大应用心理学等你来考研,当然复试的时候,我会用至善川大考研网的考研复试一本通,还不错。正题:

复试分为专业笔试150分、英语笔试20、英语口语对话30、综合面试100共300分,你只前的初试要×0.9,所以你考了350的话,也就是315的初始分,所以复试比重很大。

今年分数分布是355、350、349前三。后四名是329、330、331、332中间的忘了,比去年复试线高了10分左右。

面试:

今年刷了第四、第五名,其中第四名的同学面试出来后状态很不好,非常委屈。关键就是,你的自我介绍一定要是自己最最擅长的方面,老师会基于此提问,比如我就引到了条件反射、认知学习的方面。老师还提问了统计、检验、以及一些实验方面的设计:方差分析的内容和使用以及记忆实验,可见,统计+实验设计是基础知识,你必须准备好。

千万要记住,介绍自己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说自己不擅长的,说不定人家专攻那个方面。五个老师,有两个温柔型,一个锋利型,反正红脸黑脸都有,进去先和你聊一聊放松,然后就是你的自我介绍了。态度很重要。不要太嚣张,这次统计问题我就有点迷糊了,你不会了一定要承认不足,不要不懂装懂。

总的来说,面试的时候,你初试的那些东西隔了几个月基本都忘完了,千万要系统的复习初试的内容。如果你担心会遗忘,可以加2014年四川大学考研复试群:2九八8928二四6,里面也有很多参加考研的同学。

英语笔试:大概四级水平很简单,我感觉明年不泄题的话不会考的。

英语面试:我是两个很温柔的老师,大家聊起来都比较开心,你要温柔,别人也会对你温柔礼貌。这个很快,大概3分钟。也是先自我介绍,然后抽题回答或者读一篇小文章再回答。

专业笔试:

四道大题,分值35、35、35、451、什么是侵犯,以及相关的侵犯理论,并举例说明。

2、自我意识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3、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4、什么是西方人性假设,并联系实际简述其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这个也是大头,参考书就是招生目录上面的。另外,不要以为这是简答题,你不但要把条条框框写上,更要详细论述并举例。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篇11

【关键词】元认知理论 英语泛读教学 英语专业三本学生

英语泛读是英语专业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该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阅读基本技能、技巧。英语泛读教学不但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英语教学实际中,很多学生阅读速度慢,效果差,甚至把握不好文章的要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技能,而且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本文从元认知理论出发,探讨了元认知理论在英语阅读认知过程中的作用,阐述了元认知理论与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之间的关系,剖析了当前三本学院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在英语泛读教学中应用元认知理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一、元认知理论的概念及其结构

1.元认知理论概述。波兰裔犹太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哲学家塔斯基于1956年引入元的概念。然而在197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依据元的概念在其专著《认知发展》中提出元认知这一概念。此后,元认知理论的研究风靡全球,许多学者纷纷开始研究和实践这一理论。然而我国心理学界也开始关注此研究,但对元认知理论的研究却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虽然起步晚,但研究结果却颇多,其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确定了它的研究对象——元认知知识。通过学习元认知知识来研究个体关于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和特征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来探讨元认知的有关问题;其次研究元认知监控过程,通过监控过程,人们可以了解个体为了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预定任务的认知活动,通过对知识的整合与分析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自觉的监控、控制和调节。

在众多元认知理论的定义中,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所作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作为元认知理论研究的开创者,他将元认知理论阐述为“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它有关事情的知识活动”,以及“个体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必须依据认知对象所呈现出来的信息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任务”。此后,弗拉维尔又对元认知理论做了更简洁的概述:“即元认知理论是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何一方面的行为活动”。

2.元认知理论的结构。元认知理论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指会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的知识,即哪些知识会对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个人自身的因素、学习任务的因素以及对认知策略知识的了解与运用程度。元认知体验是在认知过程中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元认知监控则是在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控制、协调和管理,它是元认知理论最为核心的部分。一般包括认知活动前的制定计划、活动中的执行控制、认知活动后的检查结果和补救。元认知理论的这三个因素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元认知理论在英语阅读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说过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折射出在认知活动中,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在个体的认知活动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元认知理论对个体的认知活动起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作用。元认知理论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首先是元认知的是意识性,这一意识性能使学习者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自己正在做什么、该怎么做、做得怎样以及进展如何。其次是认知过程的调控性,它能使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以及对认知活动的认知和理解,不断对认知活动的过程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进而使认知活动能朝有效的目标前进。

然而目前实验研究表明,英语阅读理解和元认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教育家OMalley & Chamot(1990) 曾指出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或读者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种元认知理论和策略。元认知理论和策略对于阅读理解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和调整。教育家Block(1992)在研究中发现,不同水平以英语为第二门语言的读者和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对阅读理解的控制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优秀的母语读者和优秀的第二语读者一样能积极主动地监控和调整自己的阅读理解过程,并且两者都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而语言水平较差的读者对阅读理解的监控和调整明显要低于前者。

大量研究表明,元认知会对阅读理解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读者有效地阅读理解离不开对元认知理论和策略的运用。因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除了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各种阅读技能和技巧之外,还应该熟悉和应用元认知理论和策略。

三、剖析当前三本学院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三本学院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作为高等教育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阶段,三本学院的英语专业泛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从课程设置来看,英语泛读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这不但影响了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模式来看,在三本院校的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中,教师还是起主导地位,教学重心仍在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输入和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而轻视学生知识的输出。由于教师长期的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收学习的状态,因而忽视了对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学生方面来看,首先,大部分学生主观上存在厌学情绪,并且阅读能力薄弱,因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差。其次,学生平时未注重单词和阅读量的积累,并且他们在阅读文章时,不会灵活运用阅读技巧和策略。因此,他们在阅读时困难重重,以致无法实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标。从教师方面来看,他们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也未能及时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作者针对三本学院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认为把元认知理论和策略运用到泛读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从而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四、三本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泛读教学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和充实学生的元认知结构。对此,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1.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理论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认知。元认知理论的内容丰富且多样化,它符合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已有的学习材料、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在平时的讲授中,教师可以以专题或板块的形式系统地、循序渐进地给学生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在阅读中所需要运用的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激发他们对该理论的兴趣。

2.有意识地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意识反映了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它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观念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然而研究表明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在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形成的。但是,目前应试教育的模式存在种种弊端,而教学过程也是根据教师如何教来设计的,这种教学模式体现的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学,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和改变其家长自身的教育素养。为了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目标观和教育观。教师必须理解教育的唯一目标不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正真理解没有什么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

3.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指导和加强学生运用好元认知理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理论指导时,应该根据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把指导过程分阶段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然而在具体的专业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元认知理论的运用分为三个阶段:计划活动、监控活动以及评价活动。三个阶段分别提出若干个有针对性的小问题。首先是学生阅读任务前的计划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指导他们完成阅读计划的制定,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阅读材料、确定其阅读进程、帮助学生分析阅读材料以便准确把握其重难点和合理分配阅读时间。教师要提醒学生材料的选择要循序渐进,不可一概而论。例如,英语专业大一的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先选取一些故事情节简单并且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材料,进入大一下时逐渐增加阅读材料的深度,开始选取一些题材较广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阅读技巧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

其次是学生阅读中的监控活动,监控又称协调或调节,它是学习者在英语阅读中需要根据自己的思维活动不断地进行监控和调整已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让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1)目标监控,即让学生在阅读前必须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根据材料的性质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2)阅读中监控,即让学生学会边阅读边思考,同时观察并识别阅读材料提示的重要信息,学习者可以通过材料的语境猜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根据字里行间推断出作者的写作态度;(3)策略监控,即学习者在阅读时需要善于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自我提问,然后阅读后在检验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需指导学习者学会使用多角度分析推理,以便有效运用阅读策略处理实际问题。

最后是评价活动,即学生在阅读后需要进行自我评价。此过程在元认知策略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也是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学生在完成阶段性的阅读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对阶段性的阅读情况进行回顾反省,如自己在阅读中完成阅读任务的质量如何?能否有效地运用阅读的技能和技巧等问题。通过自我检测和反省,学生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改善阅读技巧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结语

英语专业泛读这门课程作为低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训练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技巧外,同时还应该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把元认知理论贯穿于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董琦.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2]刘慧君.元认知策略与英语阅读的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上一篇:竞争初中话题作文600字下一篇:德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