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2024-10-07

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努力方向(通用10篇)

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篇1

岗位职责情况汇报 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时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努力方向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已接近年末。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在这段时间里领导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和帮助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 “海纳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工作中“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豪气也体会到了工作的艰难和坚定。在对你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团队中的一员而惊喜万分。在我不断进步的同时除了有我个人辛勤的汗水以外还有公司领导对我的大力栽培。你们那任劳任怨的作风在逆境中自信和不屈不挠的性格都使我受到深深的鼓舞也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闪光点更加激励了我奋进的斗志。在工作上你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中你们是我的朋友。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团队能合作的更加默契。也希望我们能合作愉快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在与你们相处的日子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我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1.在工作方面我从来到公司起就不断的向同事们学习也能够尊重他们并虚心的向他们请教.使我在各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在业务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2.在业务方面下到站里后班长和老员工都是

认真细致的教我业务上的操作使我在业务操作上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使我在下步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就这样现在我也能够和老员工一样的工作了.3.在平时生活中我这人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对朋友一直都是以心交心的所以我在这里和同事们都能够向兄弟姐妹一样的交往.同时也能够尊重领导和团结同志能够积极配合上级领导和班长的工作.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一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不足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学无止镜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种学科知识日新月异。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家装相关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

3、不断锻炼自己的胆识和毅力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积极、热情、细致地的对待每一项工作。

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篇2

1、题材过于狭窄

民生新闻“以民为本”的基本理念, 既是赢得观众的“卖点”, 也是束缚手脚的“枷锁”。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时政新闻、财经新闻以及记录时代、社会变迁的重大主题报道被人为地关在了门外。这一“关”, 使得民生新闻眼界不高, 目光短浅, 眼光迷离, 从而难以掌控舆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2、内容过于琐碎

停水停电、环境卫生、噪声扰民、火灾车祸、邻里纠纷、假冒伪劣、投诉告状等等内容, 几乎每天重复、频繁无休止地出现在同一城市不同频道、不同时段的民生新闻栏目中, 初一看有点意思, 再看没兴趣, 反复看“烦”。有人说, 民生新闻就是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鸣狗盗、鸡飞狗跳。

3、寻求刺激, 吸引眼球

有的栏目不是积极、正确地引导舆论, 而是过多、过分地强调视觉冲击力, 追求“星、性、腥、新、奇、特”。对一个题材, 一则新闻进行自然主义的所谓“客观报道”, 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 跟风炒作。遇到特别的案件、重大事件, 甚至将其神化、庸俗化、娱乐化, 过度渲染造势, 将不宜公开的细节、画面、言论等予以曝光。结果, 有的因此授人以柄, 给政府相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造成新的困难;有的造成视觉污染, 损害了民生新闻的品牌形象。

4、存在娱乐化倾向

为了吸引观众, 有的电视台将民生新闻栏目包装成相声、评书等娱乐形式;有的采取戏说的方式, 造成了“民生新闻娱乐化”。适当借鉴和增加一点娱乐的元素, 使电视新闻有更强的吸引力, 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 “一味地追求新闻的娱乐化, 将给中国电视新闻造成致命伤害”。当新闻被包装成一种娱乐形式时, 观众不仅会怀疑信息的真实性, 而且会逐渐失去判断信息的能力。

5、存在边缘新闻主流化倾向

由于民生新闻的火爆, 有的电视台将民生新闻栏目放在首要的位置, 将边缘新闻主流化, 主流新闻边缘化,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新闻立台, 但不是民生新闻立台。“如果一味停留在民生新闻上面, 疏于对时政新闻、深度报道等主流新闻的改进, 忽视为本地不同的收视群体提供不同的新闻价值和体验……地方电视新闻就完全可能是偏废的, 不健全的, 从而失去持续的发展动力支持”。

二、民生新闻的改进方向

电视节目有一个规律, 那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各领风骚没几年”。要想让民生新闻栏目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 业界就必须正确面对民生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 充实民生新闻的营养成分, 提升民生新闻的营养价值, 减少“垃圾新闻”, 增加“绿色新闻”。

1、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导向金不换。江泽民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 是党和人民之祸”。任何一个导向问题都会造成社会负面影响。民生新闻要想得到健康发展, 就必须改变一味追求收视率, 以低俗之风迎合部分观众的做法, 改变“自然主义”的所谓“客观报道”, 既要遵循新闻规律, 更要遵守新闻纪律, 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2、注重时政与民生的融合

民生新闻关注的是民生、民情、民意, 自然与时政新闻有所区别。但是, 民生新闻完全排斥时政新闻是不明智的, 只是应该换种方式表现。不要以为老百姓只关心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 其实他们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最关心的, 毕竟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特别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改善民生, 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台, 老百姓更应该有知情权和享用权。民生新闻就应该及时把党的“惠民”政策告知民众, 及时宣传党的好政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关注农民、农业和农村

尽管“三农”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作为与老百姓最贴近的民生新闻, 许多都办成了“都市新闻”, 忽视了“三农”新闻的传播。农民的美德、农民的生活状态, 农村的新鲜事、趣闻佚事, 农业新科技, 中央的对农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等, 都有报道的价值。如果开阔视野, 真正做到“三贴近”, 一方面可以使农民的话语权得到一定的体现, 另一方面也能使城镇居民了解农民真实的生活状态。

4、正确处理贴近民生与维护大局的关系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民生新闻高举舆论监督的大旗, 是得到百姓信赖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 有的问题报道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政府, 让政府处于尴尬的境地, 有的甚至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带来新的麻烦。

当前,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 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利益关系的调整, 还存在一些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 民生新闻舆论监督的选题要严格把关, 既要贴近民生, 又要维护大局;既要为百姓说话, 又要替政府分忧, 做到帮忙不添乱。

构筑百姓和政府沟通的桥梁, 搭建百姓和政府互动交流的平台, 使得下情上传、上情下达, 民生新闻就真正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摘要:本文分析了各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向。

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篇3

一、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需求结构存在的问题

1.投资与消费不协调。投资需求持续过旺,保持较快增长,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增长相对较慢,巨大的消费潜力没有充分释放出来,这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从1978年至2007年,我国的投资率从38.2%上升到42.1%,而消费率从62.1%下降到35.4%。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由1978年的78.6%下降到2007年的72.7%。在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过程中,这一增长格局被进一步强化。2009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在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中,政府和企业的贡献占到66%,而城乡居民消费只占34%。这表明,经济回升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的,消费拉动作用不明显,内生动力还不强。

2.内外需发展不协调。首先,内外需增速不协调。外需增长过快,而内需跟进不够。2008年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12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倍,两者相差55倍。其次,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从20世纪80年代的20%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60%以上,大大超出世界41%的平均水平。过去的30年,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年均贡献达20%,对生产率进步贡献率约为46%,在一些沿海地区,这一比例还要更高。外需增长是开放经济的必然结果,但对外依存度过高,经济增长受外部影响过大,会增加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第三,内外需相互拉动比较差。加工贸易是内外需结合的重要载体,目前,在贸易方式上加工贸易占出口比重仍在40%以上。在加工贸易发展的初期阶段,以“三来一补”为主要形式,主要是本土企业代工,外需带动内需比较明显。随着加工贸易进一步升级,原来由本土企业代工的,现在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出口,有的外资企业甚至只是利用国内的生产场地,两头在外、封闭运行,与国内市场没有直接联系。不仅带动内需作用减弱,而且形成外需对内需的替代。内需促进外需、外需拉动内需的互动效应没有充分显现,大量内需市场空间被外需挤占,形成外需对内需的挤出效应。

(二)供给结构存在的问题

1.产业层次低。我国制造业虽然已形成规模优势,按国际标准分类的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有7个大类名列第一,15个大类名列第三。但由于我国制造业经济创造力较低、制造业整体附加值不高,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2007年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达到1.3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的13.2%。但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较低,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产业层次低还表现在,我国出口商品90%以上是贴牌产品,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贸易额的20%以上,但自有品牌不足1%。在全球1.6万多项国际标准中,99%以上是由外国机构制定的。

2.增长方式粗放。我国经济增长仍是以消耗能源资源为主实现的,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5倍,美国的3.9倍,欧盟的4.32倍,日本的8.2倍。吨钢可比能耗、火电供电煤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5%、20%和24%。2008年我们消耗了全球36%的钢铁、16%的能源、52%的水泥,仅创造了全球7%的GDP。

3.产能过剩突出。产能过剩不仅存在于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领域,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也大量存在,如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愈演愈烈。2009年上半年,我国风电设备产量同比增长545.5%。国内目前在建或拟建的多晶硅项目产能高达14万吨,而预计2010年全球多晶硅需求仅为8万吨左右。当前,值得注意的是,国有大企业大规模投资于地方,在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几乎都有国有大企业在其中。

4.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向优化方向发展,从1952年至2008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产业由51%降至11.3%,第二产业由20.8%升至48.6%,第三产业由28.2%升至40.1%。但是,从经济发展要求来看,第三产业比重仍比较低。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第三产业比重一般应当在60%以上,发达国家在70%以上。这样才能有效弥合产业差距、消化过剩产能、扩大消费需求和就业,增强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30个百分点左右。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由来已久,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经济结构不合理。从其原因来分析,既有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性,也有政策选择的片面性,其中对供需结构失衡影响较大的是政策选择的速度导向、出口导向和规模导向。

一是投资与消费不协调的主要根源是速度导向。为追求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只有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甚至以牺牲消费来保证投资。由于投资倾斜式增长,严重抑制了消费增长。加上投资带动消费不足,投资与消费的关联性比较差,进一步扩大了投资与消费的差距。

二是内外需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导向。出口导向对于推动我国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长期以出口为导向的结果,使经济对外依存度大幅度提高,加工贸易比重过大,“低端制造”比较突出,严重抑制了国内需求优势的有效发挥。

三是供给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规模导向。为追求扩大经济规模,实现生产能力和产出最大化,致使投资过于集中部分热门行业,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突出,产业同质化、结构趋同化明显。同时,由于规模导向,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国有大企业拥有优势的创新资源,导致新产业开发能力比较差。企业追求做大的同时,也挤占了中小企业发展空间。

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一)调整需求结构,在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和稳定外需的同时,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协调投资与消费关系,增强投资带动消费能力。投资与消费关系不能仅仅从比例关系来判断,尤其是不能简单地看投资率和消费率的高低,重要的是要看投资转换消费和带动消费的能力。一是要逐步扩大消费领域的投资,适当缩减生产性投资规模,增加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支出,以启动居民消费。二是要扩大投资关联效应,充分考虑投资的区位因素、环境因素、能源资源供给因素、生活保障因素等,使投资在扩大就业、拉动产业、带动消费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三是要促进财政政策逐步从“投资驱动”转为“消费驱动”,从刺激投资为主转向刺激消费为主。

2.协调内外需关系,促进内需与外需互动发展。首先,要坚持扩大内需为主。我国内需市场广阔、潜力无限,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必须把扩大内需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内需为主导的发展道路。其次,要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稳定外需,努力创造出口需求。一是要努力拓展国际营销渠道,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自由贸易协定、对外投资等多种渠道,带动营销渠道建设,开辟新兴贸易市场。二是要充分利用我国外汇储备充足的比较优势,支持扩大多种形式对外投资和融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三是要发挥企业在争取市场、创造需求中的作用,坚持“保市场、保份额”,进一步巩固和拓宽出口市场。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开发和创造出口需求。同时,加强产业链协同,通过贸易企业、生产企业、金融机构和科研机构结成协同关系,共同开辟国际市场。

3.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比重。实施鼓励消费政策、拓宽消费渠道,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扩大居民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第一,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第二,以城市化带动消费增长。一是解决城市化人口安置问题,扩大城市消费。目前,已经进城务工的1.5亿农民工大部分把家留在农村,既不利于扩大城市消费,也没有增加农村消费。要以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问题、医保问题、孩子上学问题为重点,使他们加快融入城市,加入到城市生活和消费中来。二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民消费。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便利、实惠的商品和服务。第三,转变生活方式,开发新消费亮点。适应建立低碳社会要求,扩大绿色消费;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扩大保健、养生、养老消费;适应提高生活质量要求,扩大旅游、休闲、文化体育消费。第四,建立有利于扩大消费的制度体系。扩大居民消费除了要落实好已出台的刺激消费政策外,还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保障消费、引导消费预期,促进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能力。一是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如扩大消费信贷,促进信用消费。二是要加快税制改革来促进消费。在全社会推进收入透明化,规范收入、放开消费。同时,抓紧研究并适时开征物业税和遗产税,这是扩大个人消费的根本性制度,既有利于扩大即期消费,又可以防止社会资本无效滞留。三是适当调整收入方式,采取即期收入与远期收入相结合,适当增加远期收入比重,从而降低居民储蓄率。

(二)优化供给结构,在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水平

1.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目前,我国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要利用全球产业格局调整的时机,推动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升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积极引导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2.围绕重点企业和核心技术,完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一是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为核心,加强产业联系,促进合理分工,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二是推动资源向优势产业、企业和产品集聚,建设一批具有规模实力强、核心竞争力明显、产权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产业体系的龙头。三是以加快发展服务业为关键环节,放宽服务业发展条件,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扩大服务业发展规模,提高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四是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使之成为资源集聚、产业集群、经济集约的重要平台。五是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建立稳定而密切的协作关系,依托大企业的规模优势,逐步走以小补大、以专配套,成为大规模、集中化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要鼓励和支持发展产业链和中小企业产业群,重点围绕优势大型企业进行供应链配套,围绕重点项目发展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拓宽发展空间。

(三)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问题,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要按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成长结构。主动退出一些产业层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积极发展技术引领型产业,优化发展资源利用型产业,着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二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加快整合资源,引导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做大规模、做强优势。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努力提高生产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三是积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现代金融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四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增长。

(四)通过扩大开放推进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的联系性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必须置于世界经济格局之中,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一是要适应世界产业分工格局变化,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主动承接以服务外包为重点的产业转移。二是要利用优势互补原则和多种合作方式,把过剩产能逐步转移出去。例如通过有计划地对外提供融资贷款,带动我国公司承建项目以输出过剩产能,也可以增加买方信贷,扩大电力设备、工程机械、机床、船舶、轻纺设备等产能过剩的机电产品出口。通过鼓励企业到海外发展加工贸易,带动国内零部件和原材料出口。我国制造业的许多领域,已经具备海外投资设厂的能力,应当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出发展,这对于扩大出口、转移国内过剩产能,争取国外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篇4

通过党校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深刻认识了党的性质及宗旨。使我更加叹服党史的曲折,宗旨的伟大,人民的拥护。

一. 党校学习收获

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开班典礼上,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三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直探索前进着,尽管满路荆棘,曲折和坎坷,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始终没有倒下,经过历史的洗礼,反而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像一颗启明星高高悬挂在东方的天空,照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开创了先驱,树立了榜样。也彻底毁灭了资本主义妄想消灭社会主义的痴心梦想。在许许多多的可歌可泣的生动历史史实中,事实胜于雄辩地证明了共产党人的气魄和能力。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烈火中永恒的青春,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生命脉搏的跳动,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旺盛而充满无穷的精力,中华民族的希望与壮大,振兴的重担就牢牢扛在了共产党人的肩上。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自强不息民族的华夏子孙,我愿时时刻刻为我们的党贡献自己的心血,为我们的党注入新的活力,为我们党的事业添砖加瓦铸造新的历史。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我们党就提出了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要求的民主革命纲领和路线。新中国成立以后,依照人民的利益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

以前在未进党校学习时,对党认识都是空的,但现在通过党校学习,清楚的认识我们党是一个集中了先进分子的,组织性严密的,代表了中国广大根本利益的最具有广泛性的政治组织,她用她最进步的思想教导着我们,在前进中总结经验纠正过失,以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党的历史及建党前后中国面貌的变化,充分肯定了党的方针路线在建设中的伟大而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党校学习更加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信心和决心,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具有先进的思想不是党员,党员不仅在思想上起到先锋作用,而且在科学知识方面也要同样起到带头的作用,我们的使命——在向党组织迈进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专业水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振兴而奋斗!无论我们在生活、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应本着自己的职责力求创先,明确重任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认真完成我的每一项学习和工作。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机会,积极锻炼自己,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和人民保持一致。继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理论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和业余时间坚持锻炼。利用刚刚接受的理论培训,按照党校学习课程的指引,认真学习消化基础理论。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寻找机会与同学们交流研讨,进行知识的再传播,以这些方式激励自己学习,不断巩固加强。在学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学会在复杂事物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要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同学们办实事,解难题。要坚定对党的理论信仰,做到在理论上真信服,在感情上真接受,在实践中真运用。通过自己的行为,进一步树立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篇5

崔峦老师讲话摘要

2010年12月23日,广东省小语会成立30周年暨省小语会第八届理事大会第二次会议在珠海香山学校召开。会上,崔峦老师谈到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和今后我们小学语文需要努力的方向。(以下为崔峦老师讲话整理摘要)

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九年,九年来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了。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

我们的语文教学花的时间多,收效不高,长期高耗低效,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课改以后教师教的负担更重了,学生学的负担更重了,师生的幸福指数降低了,这是与课改的初衷相违背的。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是:师生负担轻,学生素养高,学生学得轻松。

问题一: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识字、写字的教学有所削弱。现在许多大学生口头表达不好,写作错别字多,且大量运用网络语言,这跟小学阶段没有打好语文基础关系很大。今后我们要着力解决学生识字记得不多、不牢,写得不够准确的问题。

问题二:我们的学生进入阅读时间晚,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不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大部分小学生只读十二本教科书,阅读量少,非常少。从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考察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话能力、评价能力)普遍不强。在低年段,我们要尽早让学生多识字,尽快让学生过渡到直接利用汉字阅读。

问题三:习作能力弱,书面表达的能力不能够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小学升入初中后,许多孩子掉队了,不会听,不会做记录,不能记住讲话要点。学生记叙的能力、描写的能力、说明能力都有待加强。

问题四:从“说”的方面来看,我们大多数小学生都不能积极地、大胆地、主动地与别人进行交流,不敢说,说不清楚,口头表达能力弱。

对于今后该如何深化语文教学的改革,崔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更好地解决识字的问题。用一种或很多种办法,让孩子在学习之初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尽快进入阅读,缩小与西方国家孩子早阅读的差距。我国古代 有“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简称“三百千千”)识字经验,现代有辽宁黑山学校的集中识字经验、斯霞老师的分散识字法、黑龙江的注提识字提前读写的识字法。还有没有别的识字办法呢?这方面有待于老师们不断努力探索。识字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速度与质量。

2、阅读教学方面,如果只在传统的阅读教学的课堂上用力,远远不够,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长远的目光来思考阅读教学。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广阔的背景,一个广泛阅读的背景。只读一本教科书的时代过去了。我们要把儿童阅读纳入语文的课程表,地位等同于我们的课本教学。抓儿童阅读的推进,使儿童阅读的课程化,常态化;深化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拿出时间来给孩子阅读。

3、我们要吃准年段的目标,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语文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识字,写字,学词。把低年级阅读课上成内容分析课,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分析课文内容,这是本末倒置,这叫越位,没有紧扣年段目标。低年级的书写练习主要在课堂,必须每课都有写字练习。浙江省规定低年级的课堂,每节课写字不能少于8分钟,这种做法值得学习。

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应是词、句、段的教学。抓住重点段、结构段、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读懂一段话的意思,叫得意;理清这段话叙述顺序,叫得言。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越位是拼命进行篇的分析,缺位是段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越位是文学赏析,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不能在语文教学上深挖洞,广积粮。高年级阅读教学主要在“篇”的教学上缺位。我们要通过篇的教学培养学生整体把握一篇课文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指导学生揣摩文章基本阅读方法,一般记叙文如何阅读,小说如何阅读,童话如何阅读,抓住不同文体的文章特点,从特点入手教会学生怎样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高年级的孩子必须要培养运用几句话概话文章内容的能力。不同的体裁在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上的方法是不同的(说明文、小说、记叙文要运用不同的抓手)。

每一课的训练点要集中,内容要少而精,不能面面俱到。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

法、学法的意识,找准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用课文教语言,教方法,教能力,告别内容分析式教学。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教学,师是从,生是主,师若强势,生必弱势;师若包办,必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不强。我们可以尝试单元整体教学、模块教学、对比教学。如果我们方法得当,就能省下很多时间。

3、区域性地推动读书工程。

我们希望由政府来抓阅读,用行政的办法来推动读书工程。

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篇6

一、成绩

(一)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已形成规模

全国各级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大都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地方各级各系统组织、人事部门是管理人事档案的主要机构,并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档案人员。

(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体系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相继制定和颁布了《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关于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暂行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等,使人事档案管理有章可循,各级各类人事档案部门遵循上述条例和规定,有的已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结合各单位的实际,做了大量工作。

(三)人事档案业务管理工作有一定进展,部分工作内容已达到规范化要求

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方面,开始加强对个人德、能、勤、绩综合材料的收集。人事档案整理工作中,最突出的成绩是干部人事档案有了统一的分类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所有干部人事档案基本部是按标准的十大类进行分类,这说明干部人事档案在实行标准化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人事档案的案卷质量、鉴定、保管等方面,较之以前有很大进步。

二、问题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还不太适应,存在一些问题。

(一)人事档案内容中存在片面、空泛、短缺、重复、不真实等问题

人事档案是每个人形象的“缩影”,其内容应当真实和具体,且应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反映一个人的全貌,以满足人事工作的需要。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存人事档案内容反映个人经历、家庭情况及社会关系多,反映历史材料多,而反映个人的人才类型、管理能力、技术专长、工作实绩、心理素质及个性特点少,反映干部现实的德才表现和政绩、才能等方面的材料也不全,从档案中既看不出被提职的干部有什么突出政绩,也发现不了后备干部有什么专长,对干部的鉴定存在评述模式化倾向,基本格调一致,形式雷同,抽象性语言成分多,具体的、定量的、动态的内容少,套话、空话也不少。成绩多是千篇―律的政治套语,缺点则是千人一面的希望之词,很难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情况。近年来,虽有一些新材料充实档案,但也比较笼统,还是不能真实而具体、全面而充分地反映人的才能、成绩,缺乏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综合分析。个人履历表中的年龄、参加工作时间、文化程度及学历记载,存在前后不一或重复或不尊重事实的情况,在重复出现的材料中,有的人年龄越填越小,参加工作时间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任职经历不尽一致,致使真实情况难以确定,给人员的调资、定职、离退休等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二)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较散乱

有些地方相机构还存在着分散管理状况,有的人事档案由组织部门管,有的由人事部门管,有的由劳动部门管,有的由科研处管,有的由学生工作处管,有的由卫生部门管,人力、物力、资金不到位,重复浪费极严重。

(三)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差,保管条件落后,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人事档案管理还是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难以完全做到档案完整、精确、美观、实用。

(四)人事档案的案卷质量有待提高

不少机构的人事档案还没有达到“归档齐全完整、鉴别认真、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的要求。人事档案案卷是提供利用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没有档案案卷材料,就没有提供利用工作的存在。有材料而内容不完整,数量不齐全,手续不完备,同样也不能很好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从现存干部档案材料看,目前此类情况的存在还带有普遍性。干部填写《干部履历表》时,存在有头无尾,未标明材料形成的单位的问题;“鉴定材料”则普遍存在“厚古薄今”的现象,许多干部的档案除个别因调动而附有极少鉴定材料外,大部分档案均无反映近期表现的材料,“组织意见”栏里签的大多是“同意本人总结”之类的话语,这一现状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干部档案案卷的质量。

(五)人事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末发挥应有的作用

人事档案利用工作大多是被动服务、等待领导及有关人员来查问,缺乏主动精神;人事档案利用时,只能提供一些肤浅表面的人员基本情况如主要是党团材料、落实政策和工资调整方面,而真正用于人才选拔、培养、开发及预测等方面的较少,由于某些档案中还存在虚假不实的成分,如同一人档案中出现不同的出生年月,不同的参加工作时间,有的人没有上过大学,却把原有的低学历拔高,使利用者无所适从。此类情况虽然只出现在少数档案中,但负面影响很大,减低了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影响了人事档案的现实效用和历史价值。另外,由于人事档案具有机访性,加之利用档案审批手续比较严格,限制也较多,因此利用也不够充分。许多档案除了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时利用以外,长期沉睡在档案箱里。手工操作的人事档案工作存贮、处理和控制信息的能力也较差,查寻和提供信息的速度馒,不能卓有成效地开发档案信息,无法高质量高效能地提供服务。

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篇7

成绩评定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教师教学起到诊断和反馈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多年来,健美操运动以其特有的魅力(融健身、娱乐、塑型、培养高雅的气质为一体)深受高校女生的喜爱,成为热门选项课。但对于成绩的评定学生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满与争议。成绩评定的客观与否,将对学生的进一步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客观的评定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非客观的评定只能挫伤学生的身心自尊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对健美操的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力图找出成绩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客观的评价学生及促进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2 高校健美操选项课的学生体育成绩评定中存在的问题

2.1 成绩评定缺少参与的主体

健美操的成绩评定不象50米跑那样可以用度量仪表来量化评定的项目,多年来,健美操选项课的学生成绩的评定由任课教师一人完成,虽然标准制定得统一,但执行过程中,由于体育考核制度松散,健美操成绩评定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难免会出现偏差和不合理,使学生对健美操成绩评定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另外,考试时学生作为考核的对象处于被动的地位,评价的方法、原则和内容由教师决定,学生没有主动选择的余地,不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成绩评定一次性化

健美操的规定动作考核是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独立的完成动作,在考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与音乐配合一致,而且还要熟练、准确的完成动作,注意动作的力度、节奏感及表现力。因此,健美操的考核对学生的身心都是极大的挑战。而健美操的考核都是在学期末一次完成,在考核过程中有的学生过于紧张而没有较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课总成绩的评定(在总成绩评定中虽然规定了可以计入一定比例的平时的成绩,也不规范和公平,平时成绩一般在20%,全凭教师的印象或考勤,一般平时成绩偏高且相差不大)甚至影响到学生奖学金的评定,使学生产生不满和难过的情绪,这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及参与健美操锻炼的兴趣,致使有一部分的学生喜欢健美操课,但害怕上健美操课。

2.3 成绩评定偏重标准化

现行高校健美操课的成绩评定,绝大部分仍然沿袭了过去单一的以运动技术水平评定学生的成绩的方法,过于强调统一的标准,而缺少学习过程的评定。众所周知,身体形态、机能、运动能力等运动素质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先天的条件影响,以一周一次的体育课教学是无法彻底改变学生的原有状况的。而教师以素质高的学生为榜样,为全体学生树立典范,结果造成一部分运动素质(尤其是协调性)差的学生,虽经过很大的努力,但在成绩评定的面前,只能望尘莫及,成了她们身心的负担,影响了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对于运动素质好的学生,没有经过多少努力就能达到标准,可能回会自鸣得意,学习缺乏动力,甚至会失去兴趣。因此,这对体育教师组织教学和进行成绩评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激发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实现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4 成绩评定的领域有限

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技能观的影响,健美操课的成绩评定仅仅决限于动作套路的技术考核,忽视了体育课程中其他领域的评定。这样的体育成绩评定既不全面又不科学,使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所学的体育知识面有限,体育课程学习和考试结束后就忘了;同时,这样的成绩评定也无法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根据新体育课程的宗旨和理念,大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堵方面都有建树。

3 高校健美操选项课的学生成绩评定的对策研究

3.1 成绩评定的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的体育成绩评定中,体育教师一人完成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带有不合理性和偏差是可见的,而且在成绩评定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育思想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成绩评定也应如此。健美操课程的成绩评定主体应包括体育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学生间的互评。学生参与健美操成绩评定通过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只要教师做好思想动员,讲清评分标准和细则,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学生是能够以公正态度参与评价,并能较准确地把握评分标准的。实践证明这样的评定更趋客观、合理,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同时,学生参与成绩评定也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观察力、鉴别力,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正误动作的判别,有助于提高动作的熟练性和准确性。

3.2 成绩评定多次化

将过去占大部分的期末一次考试成绩改为多次(2次或更多)体育成绩考核。例如,在健美操教学的一个单元结束后给学生即时考核(每次考核都有记录,并且在总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权重),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情况,也可以发现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便于及时的纠正。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动作,督促学生平时加强练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锻炼的参与性。多次考核可避免学生因一次考核不利带来的成绩上的差异及消除学生惧怕考试心理负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3 成绩评定相对化

相对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的不同和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并结合绝对标准的部分内容进综合评定。这种方法是可操作的,学生在上第一次课时,根据教师的测定,给学生建立身体素质卡片作为原始成绩,内容选择和健美操的专项素质相关,如柔韧、力量、协调性。卡片建立后,在教学每一单元结束时,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如成绩考核、学习态度、出勤等)及时地进行记录。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激发练习的热情;而且也可以让教师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有依可循,使评定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和公平。

3.4 成绩评定内容综合化

体育成绩评定内容综合化的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运动技能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分数不为中心,严重忽略学生的良好的参与意识、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进取精神的评定。体育课成绩的评定应该全面并突出重点为原则,重点是运动技术的评定,运动技术是体育课程实现身心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同时也应强调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因素和合作精神的评价。只有综合的评定才真正地体现了评价的公正和发挥体育成绩评定的功能。

4 结束语

健美操选项课的成绩评定必须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作为支撑和依据。现行的成绩评定不能科学、全面、公正、有效地反映学生成绩,难以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终生体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要求。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健美操成绩的评定进行改革,在改革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教师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间的互评有机的结合起来。

2.改革传统的一次考试为采用多次考试。

3.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定,评定过程中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要结合进行。

4.改革传统成绩单一的分数评定的方式,体育成绩从内容上应综合反映学生技能、认知、学习态度、情绪和合作精神等。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89-308.

[2]曲宗湖,等.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77-93.

[3]李子煊.改革高校体育成绩的评定方法辨析[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2):83-84.

[4]赵昌毅,陈丽珠.试论大学体育课考评方式的改革趋向[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5):102-104.

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篇8

摘要:目前,我国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虽已经基本形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处在远未成熟的改革过程当中,存在诸多问题,需在今后的改革中逐步发展和完善。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养老保险面临严峻的挑战,城镇养老基金缺口大,筹资难等问题,已使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力不从心。本文总结了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现状,对我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对策。关键词:养老金制度、问题、改革方向

1970年我国城乡开始普遍实行计划生育,并且力度不断加大,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有了明显下降的趋势。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计划生育政策制定为基本国策后,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基数,使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低水平。自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得到延长。低出生率及老龄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加快了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据国家统计局(NBSC)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中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在2009年占人口总数的8.5%,而国际公认的老龄社会标准为年龄65岁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10%。据联合国在2005年的保守估计,这一数据在2030年与2050年将分别达到16.3%和23.6%。这说明我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在未来20年内将陷入严重老龄化社会的局面。

一、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现状

在我国,由于20世纪50-60年代的人口高速增长,以及70年代以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久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因此,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必须能够承受2020-2030年左右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并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金计划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其基本特征是退休保障成本在代际间转移,这个部分主要解决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来源问题;个人账户部分实行长期积累,是基金制,这个部分主要是老年人按照所尽的缴费义务多少的不同收取不等的养老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实行的是个人账户的方式,也就是基金制,它使实力雄厚企业的退休员工将有更多养老金收人,它是一条增强企业吸引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有效措施。

由于我国养老金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具体操作执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合理地解决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生存与改革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当前这种三位一体的养老金体制将作为一种基本结构发挥作用。这个体制内的三种模式将互相补充和强化。但是也应该看到在贯彻这个 制度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在战略层次,主要的问题包括系统的不完整、持续的赤字和个人帐户问题。1.系统的不完整

系统不完整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结构的相互分割;二是覆盖面的有限性。尽管中央政府的目标是以省为单位建立统一的养老金制度,但是在实际

中,除了个别省份外,大量地区的养老金制度仍然是以市为基础,有些甚至仍然以企业为基础。不仅如此,市级政府常常无法保证养老金缴付到位。过去数年里,尽管政府要求将强制性养老金扩展到所有城镇雇员,但是在国有企业以外的单位,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员都很少缴付养老基金。2.财务赤字

在绝大多数地区,由于养老金支出超过了缴费和专项个人积累帐户资金,养老基金出现赤字运转。而且,如果现行的制度设计不变和预期的依赖系数(退休人员和现有雇员之间的比例)的提高,这种赤字将持续下去。3.个人帐户问题

从现收现付制度向基金积累制的转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初始阶段的现金流成本问题,因为在这个阶段必须同时支付现有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为现有在职人员的个人帐户缴付基金。已经存在的养老金赤字使得各级政府无力应对这种转 变成本,常常挪用个人帐户的资金去填补基本养老金的赤字。于是就是形成了所谓的“个人帐户空转”的局面。此外,中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因此个人帐户的基金只能用于回报低的银行储蓄和政府债券。

三、完善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对策

1.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统筹是实现收入再分配和分散风险这两个社会保障的重要功能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幅员辽阔和多样性的优势,实行全国范围的统筹十分重要。为了实 行这一目标,可以考虑采取如下措施:

(1)以立法的形式来制定统一的强制性养老金规则。应该由中央政府在养老金缴费和待遇方面制定全国统一的规则。虽然应该允许各地区在待遇标准上存在差异,以适应价格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别,但是这种差异不应该妨碍养老金权利全国范围内的转移和劳动力的流动。

(2)实行全国统一的养老金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全国性收取养老金缴费和发放养老金待遇的管理系统是实现全国统筹的前提。这个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是跟踪个人帐户信息的全国性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培育一个全国性的劳动市场,并且 防止地方从全国统筹基金中任意地支付当地的退休金。全国性的养老金管理系统应该作为中央政府的一部分,其费用应该列入中央预算。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都应由这个系统进行管理。

(3)应该由税收部门收取养老金缴费。确定养老金缴费的收入的定义应该与所得税的税基相同。可以根据这个定义来调整缴费率以保证缴费总额不变。2.改革个人帐户

建立记帐式个人帐户。记帐式个人帐户养老金是国际上最近的一种创新。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力图保持缴费确定型养老金体制的优点,同时采用非基金积累 的形式。它的做法是:每个人都逐年缴费进入记帐式个人帐户,养老金管理部门每年在他们的帐户里再注入按照法定名义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这样,每个人在退休时都能得到根据其个人帐户帐面积累额精算而成的一定数目的养老金。

在中国当前情况下,将个人帐户建立在记帐式的基础上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与完全积累式的缴费确定型制度相似,记帐式个人帐户制度也能实现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均匀分配消费的目的,保持了个人帐户的作用。但是由于并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金积累,所以它并不要求当前这一代人为更富有的下一代人作贡献,这样就避免了那种不合理的代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由于它是由公共养

老金管理部门来运作,所以不受私人部门财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足的制约;由于它的回报能够回避资本市场上短期内资产价值的起伏,受保人的风险比较小,这一点在银行和金融市场体系仍处在发展阶段的时候十分重要;最后,在现有制度下,如果要将个人“空帐户”做实为完全基金积累形式,需要提高缴费率或者增加中央财政补贴,而记帐式个人帐户养老金制度则不需如此。通过调整对自愿养老金体系的鼓励措施和监管,可以促进资本市场改善监管。3.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不论男女,领取全额社会统筹养老金的最低年龄应该逐渐提高到65岁。对就业年限不足的人,养老金待遇应该按比例扣减。例如,世界上许多国家规定必须 就业四十年才能领取全额养老金。社会统筹养老金待遇应该在精算的基础上根据开始领取待遇时的年龄进行调整。

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和个人帐户养老金待遇的最低年龄应该相同并且逐渐提高。

提供养老金实际上是降低工作期间的消费从而使得退休后的消费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因此,工作年限、预期寿命和合理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当工作期间的收入水平一定时,如果人们想要得到合理水平的退休金待 遇,在退休年龄上就不得不受制约。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人口预期寿命日渐延长的发展中国家,提前退休实在是一种奢侈。在中国规定国有企业工人的退休年龄时,人们的预期寿命比现在短。同时,由于现在提前退休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中国人的实际退休年龄要比法定年龄还要低。这就造成了中国的退休年龄比许多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还要低。退休时间的延长加上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非劳动力人口对劳动力人口的负担率急剧上升,由1980 年的1:13 到2002 年的1:3。预期到了2030 年会进一步上升到1:2。所以,领取全额养老金的最低年龄必须提高。当然,这种提高应该逐步进行,尤其是不能让接近退休年龄的人感到变化剧烈。

4.隐性债务和划转国有资产

1998 年以前退休的人员的养老金和现有工作人员在1998 年以前积累的养老金权利构成中国的“继承义务”。它通常也被称为“隐性债务”(“隐性债务” 还有多种其他定义)。这些义务的累积不仅是旧的养老金制度的产物,也是原有经济体制的产物。像许多实行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国家那样,如果这种义务由改革后养老金体制以外的资产来偿还,那就意味着将负担(至少是部分负担)从未来一代人转移到了当前的资产所有者。

中国政府在2001 年决定划转部分国有资产、特别是上市公司和未上市的股份公司中的部分国有股来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1。但是至今为止,这种划转进展缓慢,而且数额不大。

划转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具有两个方面的潜在优势:能够减少对政府财政补贴的要求(2003 年为540 亿元)并改进养老金系统的财务状况;社保基金应该长期持有这些股份并且依靠的红利来支付养老金,作为战略持股人,通过公司监理、投票权和在董事会拥有席位等途径,来维护包括要求合理水平的红利在内的所有者的权利。在许多国家,养老基金作为长期战略持股人在监督公司运作和改善治理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当初智利通过建立强制性个人帐户来促进股市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样,中国的社保基金介入公司治理将推动改进立法和公司治理等改革进程。在划转部分国有股之后,由于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仍将继续是国有企业的大股东,所以国资委和社保基金的作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互相补

充。

国际上通过政府部门投资各种资产组合的经验清楚地表明,这些政府部门的全面和透明的会计制度与良好的投资质量密不可分。因此,社保基金必须长线持 股,具有清晰的责任和独立的管理权限,定期公布经过审计的详细帐目。上述方5.覆盖面

应该首先扩大强制性养老金计划在城镇地区的覆盖面,并最终扩大到包括所有的农村人口。现有的规定已经要求将基本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扩大到包括 所有的城镇雇员。这个目标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实际执行情况差强人意。应该从大企业入手开始执行这个扩大覆盖面的规定。贯彻执行这项政策对管理能力提出了额外要求。此外,突然附加上大量养老金缴费可能对成长期的企业有负面影响。因此,扩大覆盖面的工作应该小心谨慎。同时,覆盖面也能扩大到农村地区的企业,尤其是哪些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

应该扩大和深化养老金制度的扶贫作用。例如,加强对城镇老年人最低收入保障制度(低保)。一种方式是对老年人实行比年轻人更优的低保标准和规则。另一种方式是设定一个统一标准,对到了一定年龄的人,用税收来统一支付养老金待遇,而不必考虑其收入水平。

应该将加强农村地区的老年社会保障作为一项优先工作。这项研究主要针对城镇养老金,它至多只涉及三分之一的人口。对中国而言,当务之急是为剩余的 三分之二的人口提供养老保障。过去一、二十年来,随着大量农村的年轻人向城镇地区移民,农村老年人的传统保障形式被削弱。农村的老龄化问题相对中国整体来说更严峻。除了在一些省份正在进行的试点外,中国可能愿意研究其他国家解决大量贫困人口中的老年保障问题的经验,尤其是有关公民养老金和的推广提供经验。统一的公民养老金和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可能成为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始。最低收入保障的做法。在城镇地区先行一步引入这些做法可以为下一步在农村的推广提供经验。统一的公民养老金和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可能成为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始。

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篇9

中共金坪镇党委

乡镇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分析我镇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当前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加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必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风不浓,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仍有差距 目前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要我学的思想,而没有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修养和提高工作技能的作用,没有形成我要学的意识,使目前的中心组学习、机关学习、定期培训等学习机会流于形式;有的干部工作凭习惯和经验,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适应不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工作,习惯于做好眼前工作,对新观念、新事物接受慢,市场竞争意识、竞争能力不强,对工作起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有的干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善于研究、总结经济规律,一些干部工作中还存在着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的问题,习惯用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方式管理和决策,不善于用法律和市场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

(二)作风不实,干部队伍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有的干部淡化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与群众的关系由鱼

水关系转变为蛙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落实上级任务,没有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有的干部进取心不强,感到工作没有什么成就感,不思上进,消极怠工,出现混日子的现象,工作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了解社情民意不够,对村(社区)安排布臵多,检查督促少,具体指导少;一些干部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重点不突出,一些干部缺乏活力、干劲,工作不深入,工作效率不高,再加上农村工作环境较艰苦,一些干部无心工作,千方百计找门路、跑调动,对本职工作往往敷衍了事。

(三)制度不适,基层干部考核评价和日常管理相对滞后 首先是岗位设臵不科学,按照目前的“三定”方案,乡镇设“三办一所三中心”,机构设臵上与工作实际不相配套,混岗、一人多岗、一个岗位多位领导分管、职责不清,岗位不明的情况十分突出,编制和岗位不对口的情况非常普遍,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或者是不到位;其次是干部考核机制不健全。虽然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年终考核时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一些干部失去工作积极性;三是绩效考核难逗硬。公务员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了年终奖,使得乡镇可以利用的等次考核不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仅靠评优评先兑现考核评价结果,很多人误认为

绩效工资是自己工资的组成部分,是自己应该得的,所以绩效工资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

(四)出口不畅,基层干部合理流动和未位淘汰有待完善 虽然我区出台了有关公务员交流的办法,从去年开始实行并进行了有益的偿试,以后每两年在全区开展一次公务员交流,但是交流的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长期以来没有进行交流,使乡镇干部本地化现象严重,在同一地方工作久了,一些干部工作缺乏上进动力,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降低,而惰性增大,还有一些人因此形成利益小集团,影响正常推行政策和落实工作的情况;同时一些年龄偏大,或者升迁无望的机关干部,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或者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甚至公然跟党委政府对着干,无视机关管理制度,在干部和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对待这样一些人,缺乏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约束。

二、对策和措施

(一)转观念,加强学习提素质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乡镇干部头脑,强化观念更新,以适应时代的特征、工作的需要和群众的需求。把乡镇干部工作重心引导到抓好经济发展,落实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维持农村稳定,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来。实现从行政管理者转变为乡镇经济发展者、新农村建设指导者、社会事业服务者。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政府的建设,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乡镇干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一要加强系统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在职培训,重点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二要向专家学习。邀请一些经济、管理、农业方面的专家等研讨发展形势、培训干部。三要向群众学习。向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等优秀品质及发展经济的先进经验学习。四要在实践中学习。教育乡镇干部在工作、生活的实践中勤学习,多思考,善总结。五要加强干部的交流锻炼,学习其他地方的经验,也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发展的能力。

(二)强意识,转变作风塑形象

一是牢固树立群众意识、群众观念。以乡镇便民服务站建设为契机,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利民的服务举措,主动做好群众信访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注重尊重群众的意见,尤其是在修建道路、水利工程和征地拆迁时,要充分考虑群众在心理上和经济上的承受能力,要切实按政策实施,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塑造服务型政府。加强政府各部门的行风建设,从群众利益、行业特点出发,制定有利于提高服务群众水平的各种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运作程序,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继续开展群众满意站、所评议活动,加强文明示范窗口建设,促进行风好转。三是开展“塑造乡镇干部新形象”活动。打造一支“能吃苦、会干事、讲奉献”乡镇干部队伍,注重政治立场坚定、工作务实高效、办事依法廉洁、为民全心全意的形象塑造,通过勤学习、勤调研、勤办事、勤修身来塑造新形象。

(三)抓创新,理顺机制提效率

一要创新运行机制。根据有利于理顺政府运行机制、提高办事效率、促进职能转变的原则,适应乡镇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需要,科学设臵乡镇人员编制和工作岗位。乡镇应按主要产业发展、稳定综合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分类组建工作机构或服务机构。同时细化岗位职责,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真正使干部把精力用在为群众服务上,把时间花在促农民增收上。二要创新考核机制。首先是科学分解考核项目。在制定干部实绩考核目标过程中,把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细化为具体的考核项目,分别确定考核目标值。其次是合理设臵考核内容。根据被考核对象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重点,采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式,以目标管理的科学方法为主,结合民主评价、分管领导评价、社会综合评价等多种因素,使考核更加真实全面。其三是综合量化考核结果。采取百分制考核计算办法,对共同目标、工作目标、民主测评、考核组综合评价、获得奖励情况等项目累计计算加分,同时区别对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干部。三要创新绩效

管理。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要注重对考核结果的应用,除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外,还要与绩效工资部分进行挂钩,对乡镇干部所扣绩效工资,按照考核得分情况进行再次分配,实现绩效工资向重要岗位、任务繁重、成效明显的干部倾斜。

(四)加强交流和淘汰,拓宽出口增活力

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篇10

1.1 处理技术的现状

从当前城市混合污泥处理技术的总体情况来看, 仍然处于一种较为落后的状态。暂时无法与发达国家污泥处理技术的水平相提并论。现阶段, 我国城市混合污泥处理技术对土地的利用率是45.2%, 卫生填埋的占有率是29.8%, 其他方法约占11.4%, 没有处理技术的污泥量占有率是13.6%。

1.2 存在的诸类问题

从我国城市混合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所存在问题层面给予综合可知, 目前城市混合污泥处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2.1 污泥处理技术工艺不完善

从我国目前污泥处理技术来看, 在各大城市之中对污泥处理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足。伴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 其在污水处理方面不断加强基本设施建设, 污水处理的效率也因此而得以提升, 然而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期间却造成污泥的大量产生, 对环境再次造成严重污染, 一些处理厂对污泥采取浓缩机械缩水, 然而处理之后的污泥含水率仍然高达70%以上, 亟待需要作进一步的处理技术。

1.2.2 污泥处理技术设备较落后

现阶段城市污水处理厂之中采用的污泥处理技术措施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相对落后。并且一些处理技术方法根本无法适用于城市现存污泥的特性。处理设备较为落后, 设备的工作效率较低, 性能比较差, 致使城市混合污泥处理技术的提高受到限制。

1.2.3 污泥处理技术的管理水平较低

城市一些污水处理厂的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 并且部分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 在污泥处理技术工作中有时无法正确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所以为了切实提升污水处理厂管理的水平, 尽快实现科学的管理方法及管理路径, 实现污泥处理厂长期稳定运转。

1.2.4 污泥处理技术的投资较低

对我国对城市混合污泥处理技术的投入状况分析, 可以较清晰地发现在其工程投资费用中, 城市混合污泥处理技术仅占总费用的25%左右。由于城市混合污泥处理技术需用费用比较高, 造成诸多污水处理厂处理技术工艺设施不完善, 不能展开稳定处理。尽管有些污水处理厂的设施比较健全, 然而因高额的运行费用也致使其无法正常地运行。

2 城市混合污泥处理技术方法

2.1 填埋法

填埋法在美国于1904年开始运用, 此方法与城市垃圾填埋相类似。即是把固体废弃物回填河谷和矿井, 然后用薄膜加以掩盖。此法处理量大, 投入费用较少, 简单、易操作、适应性强。然而, 污泥填埋却存在着系列问题, 特别是在填埋之后导致渗滤液的产生。由于渗滤液具有相当严重的污染性, 处理难度非常大, 成本也很高。另外如果填埋场地的选址或者运行存在不当之处, 便会对地下水形成严重的污染。现阶段,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大多数是采取的先使污泥脱水, 然后再运到填埋场地进行处理。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技术指南》、《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 (CJ/T249-2007) 的规定:城镇污水厂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时, 污泥含水率应≤60%。

2.2 焚烧法

污泥焚烧法即是指在温度、氧气充足的前提下, 依靠辅助燃料或污泥自身的热量, 让有机物发生碳化, 把病原体消灭掉, 减少污泥的体积.并对污泥中贮存的能量进行回收。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要继续维持, 并持续进行污泥处理。污泥焚烧法的不足是, 焚烧过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及飞灰等, 如果没经过妥善处理, 则会造成二次污染, 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它的优点是, 占地面积小,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污泥的减量化, 减量多在90%以上, 也可以实现无害化, 因而焚烧法在我国的使用范围很广。

2.3 热解法

污泥热解是在缺氧或无氧的情况下对污泥进行加热, 运用干馏及热分解作用把污泥向焦炭、小分子烃类与可燃性气体转化。采用污泥热解具有很多优秀的特点:第一, 使固体体积缩小;第二, 炭基中的金属对自然析出具有很强的抵御能力;第三, 通过热解产生的烃类与气体具有非常高的热值, 成为价值很高的潜在的燃料;第四, 通过热解产生的炭渣有很大的空隙, 可以作为吸附性材料使用;第五, 通过热解法, 极少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污泥热解技术具有非常宽广的发展空间。

2.4 堆肥利用

所谓堆肥利用即是对污泥土地的利用, 此方法指的是把处理之后的污泥用于土地, 将其作为改善土壤改良材料。对污泥土地中含有的营养元素, 诸如K、P、N等元素及促进植物生长的各类微量元素Fe、Ca、Zn、Cu、Mg等, 用于改善土壤肥力、改良土质结构, 达到促进植物成长的效果。污泥土地利用重点涵盖土壤修复改良、园林绿化、垃圾填埋场覆盖以及林业等等。然而在污泥土地利用之前需经过无害化与稳定化的处理, 对此应采用堆肥法, 是污泥中的有机物得到分解, 利用这些微生物具有的作用, 并杀掉其携带的病毒、传染病菌以及寄生虫卵, 最后形成的污泥产物能够用作农业肥料和园林肥料。此方法的优点即:“运费低、投资小”;缺点即:“受气候环境影响大, 占用土地面积大”。科学来讲:堆肥技术做为一种无害化的处理途径, 可以实现污泥降低污泥40%左右的重量, 虽然污泥容积变化不大, 但此方法却能够较好的实现资源化处理技术。

2.5 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法即利用甲烷菌和兼性菌将污泥之中含有的有机物化为CO2和沼气, 并利用沼气进行发电。与此同时, 在利用其进行发电的过程中, 会产生热能, 而产生的热能又会使消化反应装置保温增温。此技术能够得到可利用的能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够缓解现阶段能源匮乏的局面。另外, 此项技术能够减少污泥的体积, 使污泥性质趋于稳定, 提升污泥脱水效果, 减轻污泥恶臭。然而, 此项技术设备较为复杂, 而且对运行的条件要求甚为严格, 且对运营工作人员自身技术的要求比较高。

3 结束语

伴随着当前经济社会与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 城市混合污泥呈现出逐年增涨的曲式, 然而就其处理率而言, 仍然处于一种相当低的状态。然而污泥处理技术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却影响着其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 对于城市混合污泥处理技术而言, 应当结合实情, 因地制宜的运用于推广与应用处理技术路线, 从而真正推动城市混合污泥处理技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华淑丽.城市污水处理常用方法的讨论[J].现代企业教育, 2014.

[2]王振艳.单酯基季铵盐生物降解最佳反应工艺条件试验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上一篇:读正面教育优秀心得下一篇:医疗机构死亡报告登记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