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2024-10-11

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共8篇)

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篇1

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合作方:秭归职业教育中心(下称甲方)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下称乙方)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通过甲乙方双方进一步友好协商,特制订“秭归职教中心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一、建设总则

以甲乙双方互惠互利为建设原则,甲方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项目给予适当安排,并派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甲方派员跟随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乙方负责为甲方教师提供免费培训。

二、合作目标:

1、校外实训基地:甲方以乙方为中心安排顶岗实习活动。乙方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校内实训室:甲方积极扩大实训室建设规模,加大投入,更新设备设施。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由乙方按照台套/4人的标准无偿提供焊枪、空调等约20万元的设备新建焊接技术、装配维修两大实训室。

三、建设内容:

1、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甲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乙方生产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并提前二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学生从面试到签订实习合同、实习鉴定评议等整个过程中,甲方需安排一名额教师进入企业配合乙方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乙方在此期间为甲方教师免费提供食宿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为甲方教师的转岗培训、提升培训提供必要支持。

2.甲方每年春季开学10天后安排学生进乙方开展为期3个月的工学交替活动,乙方充分满足活动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并保证与乙方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

3、甲方需向乙方提供实习生实习推荐表(盖有学校公章、贴有照片)、学籍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如甲方提供的实习生有关资料与事实不符或违反有关规定,乙方有权随时通知甲方退回学生。乙方必须向实习学生提供《劳动法》规定的相应权利保障。

4、乙方负责对实习生进行考勤,实习生不得擅自离职,如有正当原因确需离职的,需提前一周提交书面申请,经乙方批准后方可离职。

5、甲方积极加强技能教学,每学年举办一次技能操作考试,对于成绩优秀者乙方拿出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予以奖励。

秭归职业教育中心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篇2

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引入到高等院校的教学中,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就业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分为两种类型:(1)集中式就业实训。这种就业实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连续数个月实训,在此期间学校安排少量或者不安排教学活动,参加实训的学生主要精力投入到就业实训中。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相对持续、系统地实施实训内容,学生在此期间能够充分投入到实训中,实训效果较好。缺点是受人数、专业等因素影响,很难找到长期、一致的空闲时间段,因此受益面相对较小。(2)分散式就业实训。这种就业实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分散的实训时间段,在此期间参加实训的学生,既要参加实训活动,又要参加学校正常教学活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方式灵活,可以惠及更多的专业以及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就业实训中。缺点是实训周期长,而且受地域限制,参加实训的学生受日常教学活动的干扰,影响实训效果。这两种人才培养的特点各有优势,而且适应于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

针对就业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特点,由校企合作共建就业实训基地在途径上要充分结合高等院校、企业的实际情况,经过商榷后最终选择合适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双方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用企业需求的人才。

一、就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一)将校企合作就业实训基地建立在企业

由于企业和高等院校位置上存在同地或异地的关系,所以其人才培养类型存在差异。如果企业和高等院校同属一地,则此就业实训基地的培养类型应以集中式就业实训为主;如果企业和高等院校是异地关系,则就业实训基地的培养类型应以分散式就业实训为主。选择集中式或分散式就业实训类型主要根据参加实训学生的时间,以及企业与高等院校的物理距离。此种途径的优点:实训环境完全企业化,参加实训的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企业氛围,实训效果对学生触动比较大,往往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实训;缺点:企业在人力、设备、环境等方面投入量较大,高等院校如不能解决部分经费,则需要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进行合作。

(二)将校企合作就业实训基地建立在高等院校

此种途径能够解决企业和高等院校在物理距离上的问题,因为实训完全在高等院校内模拟企业环境,企业只需派遣“双师型”师资中的企业工程师。在高等院校建立就业实训基地的培养类型可以采用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就业实训模式。对于参加实训的学生如果在某学期或者寒暑假有一致的空闲时间段,则可以采用集中式就业实训模式;如果参加实训的学生没有长期、一致的空闲时间段,则采用分散式就业实训模式。此种途径的优点:企业与高等院校经费投入量小,实训方式灵活,学生在校即可以方便地参加就业实训。缺点:实训效果没有企业真实,由于技术、环境和资金等原因企业不能将真实的项目设置在高校进行实训。

(三)将校企合作就业实训基地分别建立在企业、高等院校

这种途径更加灵活,对于参加实训的学生,如果没有长期、一致的空闲时间段,则选择在高等院校参加分散式就业实训;如果参加实训的学生具有长期、一致的空闲时间段,则选择在企业参加集中式就业实训。同时可以把实训前期的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在高等院校,将重点的实践部分设置在企业实训阶段。将企业、高等院校单方面投入平衡为双方共同建设,降低了双方的运行成本。在实训各阶段仍采用“双师型”的教学模式,既保证参加实训的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又保证学生对就业实训活动的参与兴趣。此种途径整合了以上两种途径的优点:对参加实训的学生既考虑到长期、一致的空闲时间段,又考虑到短期、分散的时间段;既降低了企业、高等院校双方的投入,又保留了企业、高等院校双方实训的特点。以这种方式建立的校企合作就业实训基地将有非常广泛的发展空间。

选择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校企合作就业实训基地建设途径对高等院校十分重要,关系到就业实训基地未来的发展。同时选择何种方式作为企业与高等院校就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切入点,也影响到企业、高等院校合作共同建设就业实训基地的成败。本文根据在黑龙江大学已经开展了六年的创业教育活动,总结出企业与高等院校就业实训基地建设方式。

二、就业实训基地建设方式

(一)企业分模块“嵌入”到高等院校的教学中

以这种模式建立的就业实训基地首先选择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仍由高等院校教师讲授,将部分新技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以企业人员主讲、高校教师辅助教学的方式讲授。这种“双师型”教学既能够将企业最真实的需求带入课堂,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又有利于培养高等院校的教师。这种方式内涵上有别于以往因教师不足等原因,而外聘教师的方式。高等院校可以按照工程的思想,邀请企业全程参与到教学体系中。此方式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带入课堂,学生所学知识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同时促进辅助教学的高校教师能够尽快将其他教学模块与企业需求结合,最终实现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

(二)高等院校分阶段将实习等内容“外包”给企业

以这种模式建立的就业实训基地的原因是目前多数高校的实习特点为时间短、内容浅,很多高校都采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多数学生刚刚适应企业环境就要回到学校作毕业设计等,结果学生没能深入接触企业的岗位需求,企业花费人力、物力培养后,还要重新安排人员重复工作,因此,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接收实习生。这种教学计划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高等院校在教学环节上进行改革、创新,适当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在大学期间的前2—3年内完成理论课程讲授,安排大学期间最后1—2年为实训期。企业根据人才需求,选定需要实训的学生,在学生实训期内,高等院校教师进入企业,由企业和高等院校共同负责对学生的实习指导。这种实训既能够满足企业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要求,也使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地接触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同时也为高等院校培养了更符合实际要求的“双师型”教师。这种方式将很多企业不愿接收的实习转变为更具实践意义的实训,将会进一步促进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三)企业、高等院校“穿插式”共同培养人才

以这种模式建立的就业实训基地主要解决多数高等院校因政策等多方面原因,无法实现企业“嵌入式”教学的问题。多数高等院校由于政策等综合原因,无法实现效果鲜明的“嵌入式”、“外包式”校企合作,但是可以在教学计划之外充分利用各专业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企业进入高校,由高等院校教师辅助企业人员联合培养,实现高等院校、企业穿插时间培养实践型人才。因为这种模式所选定的时间以寒假、暑假集中期或每周各专业学生一致的休息期间为主,所以比较灵活。教学环境虽然没有达到企业真实环境的效果,但可以模拟部分企业环境,并且按照企业流程进行真实管理。此模式在运行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1)必须在每学期选课前对参加实训的学生团体进行选课指导,以调整出下一学期学生统一实训期间。(2)此种实训期间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其中部分时间是企业、高等院校正常工作以外时间,需要双方协商共同解决师资问题。此种模式虽然没有“嵌入式”、“外包式”效果明显,但是这种灵活的模式,降低了企业、高等院校双方的运行成本,可操作性在前期比较理想。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创业教育基地从2002年开始以此模式运行,随后建立的就业实训基地运行状况良好,效果突出,受到企业、学生的好评。

就业实训是近几年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新兴教学模式,其注重基础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鲜明特色,越来越受到教师、学生的欢迎,一些先期开展就业实训模式的高等院校在学生就业数量、质量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一创新式的教学模式必将促使更多的高等院校开始开展各式各样的就业实训活动。本文在总结了创业教育以及已经开展的就业实训实践经验基础上,探索出企业、高等院校共建实训基地的途径和方式,为高等院校广泛地开展就业实训活动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李斌宁.校企合作式的电子商务实训模式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07,(9).

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意在提供各种仿真的实习实训环境,而只有通过校企合作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经历,锤炼操作技能,才能使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融为一体,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产、学、研相结合的建设模式

高职院校校内的实训基地因为建设投资费用高,而且生产效率较低,这样的实训基地只变成了学生训练的场所,没有将其社会效益发挥出来,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这也是许多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困难所在。但是高职院校掌握着产生社会效益的两大核心部分:人才和科研。因此,正确合理地利用人才和科研,不但能为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服务,而且也能为社会生产做出贡献。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企业也成为高职院校实训的主要基础。因此,如何在校企合作中以人才和科研为基点建设实训基地,将是高校和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将为高校和企业提供双赢,但要坚持以“校企合作”互惠双赢原则和校外与校内实训基地有机结合为原则[1]。

二、校企合作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

(1)共建共享模式。共建共享模式是指由学校与企业按照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采用企业化管理运作模式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模式。这一模式一般由学校提供土地和房产,由企业投入设备、技术和技师;双方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开发生产和实训项目,积极营造职业氛围;同时建立健全保障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生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2)学校主导模式。学校主导模式是指学校作为投资主体,通过自筹资金方式建设,由学校运用市场机制经营管理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其具体形式包括:①校办企业型。它是由学校独自筹资建设的产学研一体化的一种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类型,主要承担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并面向市场需求或承接企业订单生产小批量的产品。②技术服务型。它是学校利用自身设备和技术的优势,在组织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时完成对学生的生产性实训的一种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类型。(3)企业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是指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其具体形式包括:①企业经营型。一般是由学校有偿提供土地、厂房及生产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吸引企业来学校创办生产性经济实体,实行企业自我经营、自行管理、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并在开展生产经营、加工服务等项目的同时,在规定时间内承担学生的生产性实训任务。②企业资助型。它是以企业投入为主的一种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类型,通常是企业为了推广和宣传产品,以无偿赞助或以半赠送的形式向学校提供企业生产或营销的仪器设备。这样,企业通过无偿赞助形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而学校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企业产品义务推广者,甚至是忠实的用户,还为企业承担客户培训任务,实现了校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2]。

三、政府主导下企业援助的外援型模式

(1)政府主导下的建设模式。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企业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在高校内或者企业内建立实训基地,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校内投资建设。对于实训基地的管理,政府部门有权派遣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同时也对实训基地拥有使用、管理和处置的权力,这是在政府主导下由企业完成的援建。(2)企业自主独立的援建。企业在没有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下,自愿自主地援建高校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而在校企合作下的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中,企业可以选择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达到双方互赢的效果。但是要在高校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高校提出让企业援助,或者企业主动提出援助建立实训基地,这实际上是一种援建的形式。高校拥有实训基地的使用和管理权,对于企业的人才、科研,双方是没有权利和义务关系的。

参考文献:

[1] 蒋景华.发挥实验、实训两个基地优势,开创产、学、研三结合办学新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5).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篇4

1.1概念界定

1.“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2.“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指的是构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各要素(包括校企双方的认知要素、情感要素、法律法规要素和社会与政府的协调要素等)在共建运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规律、方式、特征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校企合作”是国际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随着21世纪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教育的国际化竞争和跨国化渗透特点越发凸现出来。纵观国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英国“工读交替”模式等。概括起来主要呈现为三种不同的模式1.以企业为主的模式。2.以学校为主的模式。3.以行业为主导的模式。

在国内,职业学校要想与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与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是最实际的可行之路。目前在我国已通过 “校企共建、校校联建、引资援建、产业化辐射、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在许多成人高校和职业院校建立了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训基地的优势日益凸显,已形成当今我国成人高校和职业院校应用型专业的特色和灵魂,也是应用型专业赖以生存的根基。虽然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滞后。

国外的几种模式的比较分析具有的共同点:1.拥有完备的职教法规2.企业全程参与办学3.有政府财政和政策的积极支持4.确立完备的人事保障机制。

国外的几点启示:1.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2.发挥政府行政功能和行业主导作用3.加快落实职业资格制度4.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制度保障5.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双方互动机制6.拓宽思路,开拓校企合作领域。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国情、体制等等的制约,不可能像德国双元制一样完全依靠企业的力量来发展职教。职业学校要想与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与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是最实际的可行之路。因此,“校企合作”已成为当下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相关论文及课题研究也为数不少。但目前对于校企合作的研究大多仅限于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求和校企合作实践经验的归纳,对于在教学管理中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从管理制度层面导向、规范、推进校企合作,最终构建起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管理体制的相关研究课题尚未见诸报端。

1.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是国际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共同参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形式。

在我国,职业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理论基础尚为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为了缩小差距,达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目标,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经验,深入研究内涵丰富、影响广泛的国外职教思潮,结合我国国情充分加以吸收和利用,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水平,就成为我们选取的重要捷径。研究国外职教思潮有助于探究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指导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要努力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实现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共同培养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将丰富高职的教学内容,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企共建实训使合作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学校对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负责,为企业培养员工。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或设备援助,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校企紧密型产学结合之路,无论对高职人才培养,还是对企业创造财富,都将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常态运行,以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和持续合作激励点的寻找与把握,而校企合作能否使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如果能真正建立起一种有利于校企合作活动展开的教学管理机制,就能充分发挥各专业部、各教研室的外向功能,积极探求校企合作的各种创新模式,就能极大地推进职业学校的专业发展,促进职业学校真正走进社会、走进市场、走进企业。目前我国所有的校企合作基本都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以学校为主的模式。在实行和推进这些校企合作模式过程中,教学管理的引导、扶植和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拓展和丰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和双元制教育的理论研究,同时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证性资料。

1.4研究的价值

(1)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将丰富高职的教学内容,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教育模式中,双方的关系由松散变为紧密,学校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使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出成效、见特色,为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及学习质量与技能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与企业共同研究课题、研制开发新产品、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与信息支持,以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使合作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学校对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负责,为企业培养员工。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或设备援助,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校企紧密型产学结合之路,无论对高职人才培养,还是对企业创造财富,都将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2.1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调研,对比国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实训基地的依存关系和社会功能,总结实训基地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从而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探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类型与功能,并提供可操作的应用案例。

2.借鉴国外先进的校企合作经验,分析我国实训教学的状况,提出崭新的实训资源校际整合、校企联办的开放式、多方共赢的实训基地教学平台。

3.通过政府教育政策引导企业对实训基地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创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监管模式,形成良好的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机构,推动政府、学校、企业、学生运行机制的有效结合。

4.促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规范化,创建有效的评价体系与标准,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阵地,增加社会及企业经济效益。

2.2研究内容

1.综合研究

(1)国外校企合作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2)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办学模式创新研究;

(3)实训资源校企整合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4)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法及政府的相关政策对实训基地建设有效促进的研究。

2.专题研究

(1)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社会化职业培训研究。

(2)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研究;

(3)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4)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成人教育发展特征与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5)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3.实证研究

本课题作为实证和实验研究,将选自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类型不同地域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典范,进行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分析影响实训教学的外部和内部因素,探讨实训基地教学有效性和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策略。

2.3研究假设

(1)实践内容与生产现场接轨。不论是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内外工学交替,还是校外现场教学,均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这就要求实践教学的内容应作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教学的过程应更贴近职业岗位的工作,实践教学的考核应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2)企业顶岗实习。企业顶岗实习是实现实践教学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重要保障措施,在专业培养方案中,顶岗实习时间应得到充分保证,对此,教育部也有明确的要求。

(3)课堂教学新变化: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教学做一体。课堂教学在专业总体教学学时中的比例不断下降,理论知识不再强调学科系统性,转而以够用为原则。课堂教学的内容及形式也在发生变化,理论教学不应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课内实践教学也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课堂教学的模式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4拟创新点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企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在山西省政府引导、机械行业指导下,30多家省内著名企业深度参与共建高职院校,形成利益相关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资源配置等政策措施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探索“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型办学之路。措施如下:

(1)依托“校中厂”,探索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新模式

(2)成立常设机构,领导校企合作有序进行

(3)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

(4)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

(5)成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组”,共同进行课程开发

(6)设立质量评价办公室,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3.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课题前期调查分析

1)调查准备。成立课题组,明确成员及分工,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调查方法的程序的培训;设定调查内容,各专业部对所属教研室的校企合作状态进行调研,重点围绕周边地区的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进行调研,进行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2)调查实施。教学管理处尽可能多地搜集文献,进行文献的归类处理,设计现行教学管理机制的调查问卷,制定调查计划,为下阶段实施调研作好准备;各专业部对所属教研室的校企合作状态进行调研,做好专业部对教学管理中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调研和论证工作,为下阶段实施管理机制实践作好准备;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并做好已调查职业学校的总结、提练和归纳工作,对现行的教学管理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给出课题研究的初步建议。

3)调查分析。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调查对像进行科学分类;通过召开分析会、举行研讨沙龙等形式,力求找出每一类调查对象的普遍倾向和代表性特征;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力求使揭示的问题既全面又突出主流倾向,成因分析透彻明晰,对策建议切实可行。

(2)构建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机制

1)制订研究方案并论证,确定研究计划,建立课题相关研究制度(例会制度、研究规范制度、资料积累制度、责任人制度等)。

2)教学管理处和各专业部针对现行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明确研究的初步方案,组建本专业部内子课题研究小组,论证子课题研究方案。

3)教学管理处一方面继续对相关职业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将研究结果及时提供给各专业部,同时收集各专业部在校企合作实践中的问题和成果进行研究,不断修正专业部的校企合作实践研究方向;另一方面进行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中对校企合作的引领和管理。

(3)培训师资队伍

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工厂的建设等实质性举措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太仓地方经济建设。在校企合作的同时,完善校企合作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给出报告,为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的展开提供参考。

(4)建立校企合作管理的评价机制

对各专业部、教研室的校企合作工作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制订指标体系并对专业部、教研室进行考核。

3.2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我们将经过计划、实施、反思、总结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施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后两步是总结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循环往复,直至研究结题。专业部把研究和行动结合起来,边行动边调整研究进程,获得经验指导自己的工作,使自己的行动得到改进和发展。

(2)文献法:了解分析当今教学管理机制中对校企合作活动的管理思路,探究现行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形成的渊源。

(3)调查分析法:了解苏州、上海、昆山、太仓等周边地区职业学校现行校企合作模式和教学管理对现行校企合作模式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分析。

(4)个案研究法:将各部门及某些模式作为个案加以研究,最终将这些个案进行梳理、归纳、整合。

3.3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2011年4月—2011年9月 课题申报与开题阶段

成立课题组,明确成员及分工;进行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制订研究方案并论证,确定研究计划;填写申报材料;建立课题相关研究制度。

(2)2011年9月—2013年9月 课题研究及实践阶段

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每学期举行研究交流会1-2次,定期发布成果,完成中期报告,检查等常规工作。

(3)2013年9月—2013年12月 结题及成果推广阶段

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篇5

甲方: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有限公司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双方经友好协商,一致同意在甲方设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甲乙双方紧密合作,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二、合作方式

1、甲方提供位于 三明市三元区新泉路8号(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校区内)面积约为 740平方米的场地(详见附件一)和现有的用于产品生产的教学仪器设备(详见附件二)及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部分设备,乙方出资建设标准钢结构厂房(设计图见附件三)并提供部分生产设备、技术和实训岗位,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2、基地名称命名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实训中心”。

3、由甲乙双方共同成立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双方共同制定校企合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学、经营、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与措施,确保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序运行。

(1)管委会机构设置:

管委会主任:2人(校企双方各1 人)

管委会副主任:2人(分管实训教学副主任和分管生产经营副主任各1 人)车间主任1 人(由企业人员担任)

实训项目主任若干人(由校方教师担任)

(2)管委会职责:

A、负责基地人员管理与调配。

B、负责协调教学与生产的安排。

C、定期召开基地例会,商讨相关事谊。

4、校方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行自负盈亏,企业参与校方的实训教学过程,当教学与生产任务有冲突时,甲乙双方应该协商解决。

四、实训基地固定资产的权益、使用与维护管理

1、实训基地固定资产指由甲乙双方投入的用于生产与教学的厂房设施和仪器设备。

2、企业投入的厂房设施在合作期限内产权归属企业(乙方),合作期满后产权归属校方(甲方)。

3、乙方投入的仪器设备产权归属乙方,甲方投入的仪器设备产权归属甲方。

4、甲乙双方投入的仪器设备,甲乙双方均有使用权和管理权,甲方用于实训教学,乙方用于生产经营。

5、用于生产经营和教学实训双重功能的仪器设备由乙方负责维修管理,用于教学实训单重功能的仪器设备由甲方负责维修管理。

6、甲乙双方合作期限内,甲方除投入的现有仪器设备和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部分设备外、原则上不再投入新的用于生产方面的仪器设备。乙方因扩大再生产和产品生产需要必须由乙方自己投入新设备,投入的新设备原则上必须与甲方的实训教学任务相关。

7、基地内仪器设备分台分类建档,实行规范化管理。

五、甲乙双方权利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负责建筑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并承担厂房施工前建筑图设计和地质钻探产生的费用。

2、合作期满后,实训基地厂房及附属设施做为甲方收益部分,产权归属甲方,乙方不得随意拆除和转移。

3、因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双方无法履行协议,实训基地厂房及附属设施按合作期限年数平均作价,甲方返还乙方未能履行合作期限年数的价值。

4、甲方在协议履行期内,因城市规划或校园规划原因需重新选址建设新的机电实训中心,所有建设费用及搬迁费用由甲方承担,并继续履行甲乙双方协议。

5、甲方应保证场地的水、电等基本设施完整,确保场地主体结构的安全及水电主线管道、下水道的正常运行。甲方如需对上述设施进行正常维修,乙方应予积极配合,不得阻挠施工。

6、甲方有权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安排学生到乙方进行实践环节教学,具体人数根据乙方岗位需求、甲方学生情况等因素,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7、甲方应从符合教学规律、切合企业实际、适应企业生产周期的角度,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8、甲方应加强在基地内实训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安全纪律教育,严格遵守乙方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9、甲方成立专项指导小组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协调乙方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10、聘请乙方技术人员作为外聘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协助甲方做好实训教学工作。

11、为乙方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考试、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提供培训与方便。

12、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援助和项目合作研究。

13、在基地内与生产无关的教学实训耗材费用由甲方自行承担。

(二)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负责实训中心原有旧建筑的撤除、设备搬迁及安装、土石方及基础建设、钢结构厂房建设工作,所发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2、乙方必须按照甲方设计图进行建设,所用的各种建筑材料及建设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3、乙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电等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按教育用水电费价格每月向甲方结算一次。

4、乙方有权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对场地进行装修或改造,费用由乙方承担。

5、基地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由乙方负责,经营收益归乙方所有,乙方应合法经营,自负盈亏,并独立承担有关的法律责任。

6、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供足够的生产任务或生产岗位用于安排甲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同时协助对甲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与考核。

7、充分利用乙方人力资源,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和管理人员担任甲方兼职教师,采取“师徒制”方式指导甲方学生的实训过程。

8、乙方必须按生产需求自行不断完善设备,配合教学,满足生产的同时更好的提高实训条件。

9、乙方应保证基地内所有设备的正常使用,因在生产和教学实训过程中仪器设备损坏产生的维修费用及与生产有关的教学实训耗材费用由乙方承担。

10、乙方应遵守甲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乙方员工未经甲方许可不得随意进出甲方校园,同时加强对乙方员工的教育和管理。

11、乙方应加强基地的生产与教学安全管理工作,生产安全事故由乙方自行承担责任,实训教学安全事故由甲乙双方各承担50%的责任。

12、乙方应向甲方提供一定数量岗位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

13、乙方在合作期内不得将实训中心转租或转包第三方。

六、违约责任

1、合同签订后,甲、乙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合同,任何一方违约,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承担违约责任,造成守约方损失的,还应当赔偿损失。

2、乙方若逾期有关费用,则除应补交所欠费用外,还应向甲方支付逾期缴纳部分每日千分之五的违约金。

七、合作期限

合作期限为年,从年月 日至年月日。双方以互惠互利为原则致力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合作期限届满,经双方共同协商,可延长合作期限。

八、合同变更或解除

双方在合作期间,因不可抗力、国家政策调整或者城市规划等原因,导致合同部分或全部无法履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可变更或解除合同。

九、其他条款

1、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协商一致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本合同附件、以及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形成的补充协议、会议纪要、备忘录等,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争议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首先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3、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4、本合同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人:代表人:

年月日年月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篇6

(一)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根本,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突出职业岗位需要,使学生经受岗位实务训练,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其综合职业素质。本文通过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与永川飞达机械厂、(重庆)松填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天保国际大酒店、福建双喜制衣公司、亿盛服饰织造有限公司等的合作模式、运行机制、合作内容及成效的分析,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内外建立实训基地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思考

重庆职业教育基地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全国14个综合实训基地之一,由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牵头建立。该项目于2005年完成了项目论证、项目规划、项目申报和项目立项工作。项目实施第一阶段的建设内容为,2006年完成数控技术和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两个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设备购置,与永川飞达机械厂、(重庆)松填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校外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之后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又与天津天保国际大酒店、福建双喜制衣公司、亿盛服饰织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在校内建成了餐饮客房实训基地和服装设计制作实训基地。

一、建设模式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服务于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载体,是解决中职学校经费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技能型人才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坚持不同体制、不同模式、多元化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探索多形式、多渠道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子,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努力构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探索了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校外共享实训基地模式和校内实训基地模式。

(一)校外共享实训基地模式

该模式由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为牵头单位,永川区人民政府充分发挥统筹服务职能,与永川飞达机械厂、(重庆)松填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共计征地100亩,建设厂房 12000平方米,企业投入的配套设施共4000万元。同时利用企业原有厂房、基础设施、市场渠道等共同建立实训基地,确保实训基地技能培训、技术人才的交流、产品生产与市场有效接轨。该基地模式能满足完成顶岗实习、教学实习、课程实训等实践教学任务的要求,就地就近、相对稳定,能体现“工学”结合。

(二)校内实训基地模式

该模式由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或企业家与学校直接商议,由企业投资或投入设备、企业派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校提供场地的形式,与学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通过无偿赞助或半赞助的形式向学校提供资金或设备,帮助学校解决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达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获得学校订单培养的一批熟悉该企业和该企业产品及操作性能的专门技术人才,企业可从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中优先择用人才,这些人才可以达到学校教学与企业上岗零距离接轨。

二、运行机制

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就是实训实习活动中的六个要素即环境、手段、方法、组织形式、内容、任务等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校外共享实训基地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别属于企业,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属于学校。如何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呢?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的做法是:

一是校外共享实训基地的运行。该基地没有专门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它是与企业的生产场地和设备融合在一起。学生的实习,是一种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采用真实的劳动手段和方法,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一般是二年级以上学生去实作实习。

1.实训管理

由牵头学校,合作企业共同成立了重庆职教基地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管理办公室,统一协调整个重庆职业教育基地15所举办有数控、电子专业的院校的学生到基地参与实训。除企业技术能手外,还通过重庆职教城师资流动站,提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2.设备管理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采购的设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明细目录,明确具体责任人进行管理。学校自筹投入部分由学校建立明细目录,落实具体责任人管理。企业投入部分由企业独自管理。

3.设备使用

校外区域综合性共享实训基地的建成,有效解决了重庆职教基地内机械类、电子类等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实训的工种包含了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生产行业的大部分岗位。整个实训基地设备的利用率达到了92%以上。投入使用以来,共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重庆市永川工商学校、重庆市松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永川职业教育中心等学校1315名学生提供了实训。为社会人员培训1807人。

二是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校内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初级技能训练的场所。与校外共享实训基地相比,校内实训基地的环境虽不如校外实训基地真实,但可以比较方便地实施

“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通过“放慢”、“反复”的形式,使学生得到充分地学习和训练。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的做法是:

1、明确校企职责

学校提供场地、水电等后勤保障和学生,企业选派技术专家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选派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技术人员做学校的兼职教师,负责对学生实训的指导和机械维修。如福建亿盛服饰制造有限公司就常年派驻4名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到基地负责。

2、管理形式

有的企业只对学校进行资金和设备投入,由学校负责基地管理。但最为有效和成功的管理形式是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学校按照学校的常规对学生的出勤和安全教育进行管理,企业按照企业模式管理学生,对学生的车间工作纪律、安全预防、实训成绩进行企业化的考核。遇有冲突时,学校与企业协调解决,主要是在实训的时间安排上做协调。一般是一年级学生主要由学校专业教师指导进行基础性实训,二年级学生由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和管理,进行提高培训和生产性实训。如天津天保国际大酒店只对学校进行资金投入,福建双喜制衣公司只对学校进行设备投入,由学校建立实训基地,全权由学校负责实训与管理;福建亿盛服饰制造有限公司在学校建立两条服装生产线,一条满足学生的基础实训,一条进行生产性实训,三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就业。

3、校企交融

学校常年派驻实习指导教师住进企业,加强对实习就业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协调学校、企业、学生家庭关系。如我校常年派驻黄跃武老师住天津天保国际大酒店,李方琼老师住福建亿盛服饰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派驻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到校,企业管理人员甚至老总到校与学生和学校交流,增进了校企之间的了解,加深了校企之间的友谊与信任。

4、建立制度

校企双方共同协商,签署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学生实训管理制度》、《指导教师管理细则》、《学生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学生实训考核方案》、《学生实习管理制度》等。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二)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2009-12-13 23:02:29)

三、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

1、专业建设。学校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由学校负责组建,聘请行业企业的相关专家参加,制定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提出专业建设规划,我校机电、电子、服装三大骨干专业都聘请了共建企业的骨干力量参与专业建设,确保了相关专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课程建设。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编制教学计划,做好教材选用工作,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共同修订和评审,根据企业需要,学校专业部与企业共同编写了大量符合学生特点和企业所需的校本教材,在教学上适当调整理论课教学和学生实训课时比例,或理论与实训分阶段集中进行,收到了良好效果。

3、师资建设。企业派驻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企业专家为学校教师举办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内容的培训,对学校教师进行传帮带。同时学校也先后派出57名教师深入各企业学习实践,级累企业实践经验,更好地为以后教学、实训服务,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服务。

4、实习教学。企业为学校提供耗材供学生实训,提供相关产品,供学生进行产教结合实训,由学生完成产品部分工序,由企业按照企业的质检标准进行检测。

5、教学评价。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评价制度,并有效执行。校企共同举办学生实训作品展、学生技能竞赛,并组织学生参加区、市及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时,都邀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6、学生管理。中职学生的管理是我校的一大特色,迎来区内和区外众多学校的参观学习。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并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和谐德育课题的一项子课题进行研究,该课题获得有8项课题成果获,学校被总课题组授予“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称号。学校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学生管理机构,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制定操行考核及奖惩制度,开展学生活动,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7、文化氛围营造。学校与企业共同加强基地文化建设,在各实训基地营造相应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促进毕业生素质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成效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训实习和就业平台,实现了学校在企业中,企业在校园里的构想。先进的实训设备、优越的实习条件、优良的企业文化、科学的教育管理,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本形成“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实现了“三个结合”,即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师傅与徒弟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为途径,培养面向企业一线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之路。

校外共享实训基地的建成整合了职教资源,优化了资源配置,避免了重复投入,节约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成本,拓宽了实训的技术工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训机会,已为重庆市职业教育基地各相关学校培训学生2315名,为社会人员培训3807人;校内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已为4218学历学生提供培训,2088名社会人员提供培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良好运作,实现了学生中级工技能等级证获证率100%,就业率98%。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频频获奖。2007年旅游专业卢维等四同学参加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金雕家具杯”第二届农民工餐饮服务技能大赛全部中奖,并获得餐饮服务高级技能登记证书。校服装专业蒋明英同学在永川区首届“君临城下·阳光工程杯”农民工服装技能大赛中力战群雄获得冠军;2007年在重庆职业教育基地举行的学生技能大赛中,我校共有12人次在各个项目获奖,其中李涛同学在重庆职教城“名豪杯”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电子技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超过了高职院校选手;2008年李涛同学获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并代表重庆电子专业参加全国技能大赛,2009年重庆市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我校独占鳌头,共有15人获,获奖人数与获奖级别居渝西之首。其中,服装专业的杨俊、李慧两同学在重庆市第二届中职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并代表重庆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实现渝西地区中职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零”的突破。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立和有效运作,使学校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目前我校生源遍及西南、西北等7个省市区,共12个少数民族。先后有美国佛蒙特州、日本、湖南永州、吉林长春、河南新乡、云南绥江、甘肃陇南、贵州余庆、贵州正安、重庆北碚等地的学校、政府、部门前来参观考察。学校顺利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授予重庆市职业教育

先进集体,重庆市招生工作先进集体,被确定为重庆市建筑类培训机构二级资质单位,重庆市财会电算化培训点,重庆市出国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永川市旅游行业定点培训单位,永川区德育先进集体。

五、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一)校外校企共建综合性共享实训基地的问题与建议

一是实训设备数量不足。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是公共实训基地,涉及的院校较多,院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学生实训需求数量较大,而有限的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如:数控铣床、加工中心、PCB制作系统数量有限,影响了实训的进程。重庆职教基地院校开设专业多,部分专业实训设备严重缺乏,实训供需矛盾突出。如: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园艺等专业的实训设备严重不足。恳请教育部和财政部等部委鉴于重庆职教基地学生人数迅速上升的实际,逐年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以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

二是实训设备到位周期过长。项目批准立项后,实训设备从厂家到项目学校的时间太长,影响了实训基地的正常建设和运行。

三是实训设备的功能应充分考虑学生实训的实际需求。厂家在提供实训设备时,实训设备的功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好能模仿企业的流水线生产,便于学生重复练习。

四是校外共享实训基地的主体是企业,存在企业效益与学生实训的矛盾冲突。实训基地的运转经费、设备维护经费、实训耗材等缺乏,需要地方政府支持。如何确保企业效益和学生实训双丰收,这需要在实践层面上进一步的探索。

(二)校内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问题与思考

1、企业追求利润与学校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之间存在着矛盾。企业的投入,首先想到的是成本和利润,因而对流水线上的每个工序讲究的是质量、是速度,企业对其派驻人员的考核也是从完成产品工序的质量与速度进行的。而学校教学注重的是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增强其发展潜力和后劲,在此训练中,关注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技能,而不关心训练中所产生的“产品”有多大的效益,因而在基础工序生产的速度上适应不了企业的需求。

2、校企对待学生的方式和态度不一样。企业把学生当作员工进行管理和考核,一般不过问其迟到、缺勤、或其他什么心理问题,要求学生像机器一样不停运作。而学校是教育培训机构,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多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去关爱学生,理解学生。

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篇7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3]。笔者所在的中药实训基地主要面向我院中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 承担学生专业课程的校内实训 (验) 教学任务。根据学院的统一部署, 笔者寒假走访了中成药老字号企业广州潘高寿药业, 并与企业生产部、技术质量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人员进行了交流。现结合我院中药实训基地情况和兄弟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进展, 从校企合作的视角探讨中药实训基地的建设。

1 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优化实验实训项目内容

实训基地建设以行业岗位群为标准, 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仿真性, 使学生能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同时, 高职教育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 从中得到锻炼, 进而成为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

1.1 设计贴近生产实际的实训内容

通过企业调研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 确定中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 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 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标准, 按照学生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 将企业的先进应用技术、设备、新产品、新工艺等以典型案例的方式引入实训内容, 编写实训教材。

学生实训使用校企共同开发的实训教材, 专业教师深入制药企业进行实际调研, 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动向, 收集大量实践教学所需的教学素材, 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再创造。在校内基本技能训练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从中药材鉴定、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分离、中药制剂生产、仪器设备的操作等到整个实训过程, 全部按企业生产实际要求进行训练,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2 重视结合企业创新实践活动

利用校内中药实训基地, 把教师教学、学生实训和企业科研开发相结合, 把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应用纳入实践教学活动中, 既可以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难题,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 学生的选题紧密结合企业和社会应用, 学生的创新作品尽量与企业实际相结合, 从最初简单的药物制剂逐渐向实际药品及药物生产一体化过渡。在创新训练过程中, 学生自主完成从药品的设计到制备直至最后质量检查的所有工作, 了解药品生产的全过程。

2 邀请企业共同参与, 加大实训场地资金设备投入

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大, 实训设备更新换代快, 实训耗材量多价高。为保证学生能够适合中药企业的生产实际, 学校必须与企业保持密切接触, 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必须依靠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合作,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是未来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2.1 创建仿真的企业生产实训环境

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以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及工作流程为导向, 分析专业岗位能力、岗位技能需求, 设计实训项目, 根据实训项目的设备和环境需求, 配置实训设备和设置实训环境”的要求建设[4]。为此, 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必须邀请中药企业的专家参与, 按照企业生产实际规划实训基地建设, 尽可能建设成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从设备、基地建筑、工艺流程和要求、标准化、质量与安全等方面模拟或接近中药企业生产环境, 营造浓郁的现代中药企业文化氛围, 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基地就能受到中药企业氛围的熏陶, 从而使校内实训教学基地成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心。

2.2 获得企业赞助

要使学生在实训中学到的技术、知识、经验和能力直接应用到今后的实际业务工作中, 实现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对接, 就必须让学生真正使用企业生产中实际使用的最新设备, 这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通过产学合作, 争取企业的捐赠和资助。此外, 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开展生产性实训,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要达到80%以上。生产性实训是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 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 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 校企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 从而使校内实训从模拟性生产实践转到全真的生产实践, 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生产和实训双重任务。

3 强化校企联动培养, 完善“双师型”师资建设制度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不仅是“教师”, 更应该是“技师”, 既要传授理论知识, 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和示范能力, 做到能说会练。目前, 我校中药专业教师的来源以中医院校应届毕业生居多, 有中药企业工作经历和行业背景的少。此外, 校外中药企业兼职教师缺乏稳定性,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多层次的“双师型”实训教学师资队伍, 就要完善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制度, 从教师的资格准入抓起, 合理配置专兼结合教师, 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1 制订标准实行资格认定机制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只有学历的标准, 没有实践经历和经验的要求, 形成对教师的评价重文凭、重理论、轻能力、轻实践的价值取向, 这种评价机制有碍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因此, 要立足中药专业发展的需要, 制订合理的“双师型”教师标准, 培养一支有专业理论、有实训能力的师资队伍。

3.1.1 执行实验实训教师的上岗认定制

采用实验实训教师上岗认定制, 凡担任校内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 均须取得实践教学指导资格证书。校内实训 (验) 课根据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水平确定指导级别, 不符合条件的不能上岗[5]。

3.1.2 建立实践教师继续教育进修制度和企业实践制度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中药企业对口岗位实习、挂职锻炼, 如中药饮片生产课程教师到企业药材采购部, 实用中药化学技术课程教师到企业中药提取车间, 中药制剂生产课程教师到企业制剂生产部等, 学习时间应计算为继续教育学分, 与教师工资待遇、晋升挂钩。

3.2 坚持“内培外引, 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构建一支有中药专业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坚持开放的用人机制, 不仅要在校内培养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还要在校外引进中药企业生产一线的专家、能手。通过“内培外引, 专兼结合”, 造就一批学术型、技术型、“双师型”和能紧跟技术进步的教师, 满足中药专业实践教学和中药专业发展的需要。 (1) 校内外联合培养。对于刚毕业直接进校的年轻教师, 配备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导师, 指导参与实验实训教学;拜企业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娴熟、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专家型技术人员为师傅。 (2) 从企业引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讲授实践技能课程和全面指导学生的实训 (验) 。

3.3 制订产学研结合提升机制

利用学校实训基地、教师科研水平的优势, 实施产、学、研相结合, 提升“双师型”师资教学和科研水平。选派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帮助中药企业制订科研攻关和应用研究方向, 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能够提高整体效益的新产品、新工艺。专业学科带头人带领青年教师, 承担由中药企业委托的实用技术研发工作, 既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又为教师提供了继续提高实践技能的机会和条件。

4 转型校企合作关系, 构建合作共赢长效机制

健全机制是校企合作转型的保证, 只有构建一套长效机制, 才能促使校企合作向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4.1 构建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校企合作要实现双赢才有生命力, 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能否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必须注重构建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6]。在校企合作中, 中药企业要有利益的获取, 如优先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 利用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 实现企业宣传效应等;学校应保证办学利益, 如获得企业的捐资助学、得到企业在校外实习中的支持与配合、扩大办学规模等。

4.2 构建合作保障机制

能否使校企合作产生最大效益, 取决于双方是否逐步健全各种保障机制。建立校企双方参与的管理协调机构, 如校企合作委员会等, 负责协调处理有关问题。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 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

5 结语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场所, 是学校的“练兵场”, 是学生的“习武地”。依托校企合作, 实现企业和学校的优势互补, 建设中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 更新和丰富校内实践教学内容, 建设符合中药企业生产实际的实训场地, 培养一支能说会练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构建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保障机制, 使学生的科技能力与水平得到提高, 适应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因此, 只要进行周密计划, 找好校企合作的切入口, 中药企业就可以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撑。

参考文献

[1]范保兴, 李娟.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8) :69-70.

[2]徐金寿.高技能人才培养“全程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1) :50-52.

[3]袁银枝.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及其突破[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1) :33-35.

[4]郁建生.高职制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经验谈[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13 (1) :168-170.

[5]王瑜, 夏明兰.深化校企合作拓展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J].改革与开放, 2010 (6) :141-143.

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软件技术;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既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的场所,也是推行校企合作,践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之一。目前江苏的高职院校中几乎都开设软件技术专业,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注重实践,强调应用能力,把实训基地作为培养应用能力主要的场地之一。但是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教学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以南通职业大学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

1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软件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校企合作模式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分为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1.1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完全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来建立实训基地的确有点困难,而通过依托企业,建立“软件工作室”式的实训教学基地,则不失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软件工作室”的指导老师既可以来自学校,也可以来自于企业。来自企业的指导老师具有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又了解软件技术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业界情况,能够运用大量的案例和具体的软件项目让学生进行实战,从而培养学生实际项目的开发能力;来自校内的指导老师一般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且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软件工作室”的学生来自于计算机专业,通过“自愿+优选”的原则从中挑选出对软件设计与开发感兴趣的学生。“软件工作室”细分“项目组”,“项目组”一般由4—5名学生组成。在指导老师的配备上一般遵循一个“项目组”至少一个校内指导老师和一个企业指导老师的原则,从而使得每个“项目组”背后均有一家企业为依托,从而体现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企业直接参与“项目组”的组建与运作,使得学生与企业能够零距离接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企业软件项目开发流程及软件新技术动态,还能跟着指导老师完成企业的真实项目,从而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校内实训基地就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1.2 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高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实现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先进型软件设计与开发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1]。

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有三种方法:

(1)优选合作企业,本着合作双赢的理念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并以此为基础签订“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从而使企业成为校外实训基地。

(2)和实训机构合作,本着自愿的原则,选派学生到实训机构进行为期一个半月或更长的封闭式实训,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对软件项目开发整个流程以及团队合作进行专项培养。

(3)与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选派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最普遍的一种实践实训教学方式,它需要高职院校整合社会资源,依托行业企业将培养的软件人才“送出去”[2],在最后一学期将学生安排到软件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

2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软件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2.1 专业内涵建设成效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进一步激发了校企共建专业的活力。南通职业大学软件技术专业先后建立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点等一批有价值、突破性的内涵建设成果。同时,学生通过实训环节,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软件项目开发能力,为学生参加国家、省、市以及行业组织的软件编程和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学生整体实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自2008年以来,我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能达到98%以上。

2.2 专业师资建设成效

通过校企合作,有利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软件技术专业现有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但由于与企业沟通联系比较少,所以缺乏实践锻炼。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了教师与企业一线的软件研发人员的联系与沟通,熟悉软件企业的运作流程,了解软件行业的最新技术,明确了学习方向,进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软件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 校企合作模式下完善高职软件专业实训基地的思考

3.1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形成常态,不能止于形式

当前校企合作软件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没有让企业全程参与教学中来,也没有完全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真实的项目制作中去,从而造成了实训基地的建设部分流于形式。针对这个问题,要找准学校、企业的利益结合点,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借助于政府部门的协调优势,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能够得到政府的相关政策的扶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增强彼此间的信任

高职院校与企业彼此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可能还存在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意识与全局意识的矛盾,许多企业和学校互相之间缺乏一定的信任。所以学校必须要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面向市场培养人才,面向市场建设专业,使得学生的素质与企业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企业的支持与信任,校企合作才能更长久。

3.3 进一步健全校企合作的制度,不断开拓更多优质的校内外

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之间要建立健全的政策规定,明确学校和企业双方在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方面的责权利;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机制[3],譬如“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企业与学校间的合作与分工,协调企业实习、实训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制定双向兼顾的实习、实训和生产计划。

4 结束语

依托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使得学校和企业的关系更密切,学校培养学生目标更明确,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减少学校的投入,同时可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缩短学生对就业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

[1] 王龙葛,王倩.软件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思考与实践[J].计算机

时代,2011,(3):57-58.

[2] 李晓静,郭飞燕.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动漫专业实训基地建

设的思考与实践[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1-43.

[3] 王增泰,李刚峰.校企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教育

与职业,2011,(15):151-152.

作者简介:

上一篇:2019年小学一年级题下一篇:关于演讲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