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精选10篇)
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 篇1
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
一、人事管理制度
(一)执业人员的聘用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一律实行聘任制。乡镇卫生院聘任村卫生室负责人;乡镇卫生院确定卫生室编制和人员结构后,村卫生室负责人聘用其他工作人员。乡镇卫生院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直接确定卫生室的应聘对象或终止聘用关系。发聘方与应聘方签定聘用协议,原则上一年一聘。
(二)执业责任金的缴纳和使用
1.工作人员聘用后,应及时向村卫生室缴纳执业责任金3000元整。2.执业责任金主要用于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在卫生室执业期间发生医疗纠纷的赔偿和经营亏损的补偿。因医疗责任事故引起的赔偿责任,全部由责任人承担;因其它医患纠纷引起的赔偿或补偿责任,由负责人承担60%,村卫生室集体承担40%。经营亏损的补偿,根据各执业人员的责任大小,确定不同的比例分摊。
3.执业责任金每年由乡镇卫生院核定1次,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应按各自责任金实际动支数额在年底一次性补齐。
4.执业责任金属村卫生室工作人员所有,聘用关系终止后,村卫生室将执业责任金的余额退还工作人员本人。
(三)执业人员岗位培训
1.村卫生室受聘的执业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岗位培训,每年接受培训不得少于 4 次,总学时不得少于 20 课时。
2.参加岗位培训的人员须携带县卫生局统一印制的《 肥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执业人员岗位培训卡 》,由组织培训单位签证记录。
3.培训制度将与考核考试制度结合到一起,作为确定执业资格和续聘的依据,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二、财务管理制度
(一)管理原则
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收支实行统一管理,分室核算。
(二)财务人员及帐目设置
乡镇卫生院设主办会计1名,统一负责本乡镇各村卫生室的帐目管理和财务监督。各卫生室配备兼职出纳员、药品会计各1人(药房不得兼任出纳员和药品会计)。卫生院对各村卫生室设置总帐、收支明细帐、财产物资明细帐,卫生室设现金日记帐、财产物资明细帐。出纳负责现金日记帐,药品会计负责财产物资明细帐。
(三)收入管理
1.统一执行卫生院的收费标准,卫生室不得擅自变更。
2.卫生室所有收入由收费员收取。其他人员代收的,应于次日将所收款项移交给收费员。
3.所有收费凭处方,所有处方归药房。出诊处方必须有患者或其亲属签字证明其收费额。
4.实行收费登记制度。收费员收款,需在专用的收费登记薄上按序登记。注明收费的日期、处方编号、金额等内容,并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
5.收费票据由收费员按规定从乡镇卫生院领购,不得私自购买。主办会计负责各室票据的编号、领发、缴销。
6.村卫生室的收入分为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计免接种、体检、妇幼保健等卫生服务收入纳入医疗收入核算。
7.收费员在旬末将本旬收入合计数报药品会计,药房将本旬收费处方装订成册并填制一式三份,处方封面交药品会计,经药品会计核对无误后,收费员、药品会计、药房分别在处方封面上签字,并各留一份。
8.月末出纳员将处方封面汇总后报乡镇卫生院结帐(处方封面代替收入日报表)。
9.医疗费原则上不得赊欠,确需赊欠的应由卫生室工作人员担保,并在1个月内收回,逾期未收回的从担保人工资或执业责任金中扣除。
10.严禁私收费,违者视情节给予1-10倍罚款。
(四)支出管理
1.村卫生室的支出票据必须由经办人签字,购买实物的必须同时有验收人签字,经室主任审核后方可报帐。
2.月末,出纳员将本月所有支出单据整理汇总后报主办会计审核,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报帐时出纳员应编制一式二份报销封面,载明报销的内容、单据张数,金额等内容。
3.主办会计应及时审核收支单据,记载不准确、不完整、手续不齐备的原始凭证,应退回村卫生室更正补齐。
4.审核无误后,主办会计按规定报院长集中审批后做帐,并与出纳员办理结帐、对帐手续。
5.村卫生室的支出分为:人员、药材、公用费、固定资产占有资金、管理费、培训费、事业发展基金支出等,其中每年提取的事业发展基金占卫生室收入的5%。
6.人员支出实行总额控制,卫生院根据各室上月业务收支实际完成情况,确定可分配总额,由负责人根据各人工作实绩确定个人分配份额,报乡镇卫生院院长审批后发放。
三、公物管理制度
(一)药品管理
1.药房应有专人负责,严禁自行采购药品、器械。
2.药品实行逐日逐品种消耗,药品保管人员对药品缺少负有赔偿责任。3.药品会计对药品实行数量控制,并定期核对。4.药剂人员严禁私收费,违者按私收费处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
村卫生室的房屋、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归集体所有,由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使用,任何人不得损坏、侵占。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村卫生室的房屋、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和管理。
四、诊疗服务制度
1.注射器具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2.注射器具必须按无菌技术要求进行高压灭菌。
3.治疗室要定期进行空气和地面消毒,对其他器具,应采取适宜有效的消毒措施。
4.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操作常规。对不适宜在卫生室处置的病人,应及时转诊。
5.诊疗登记本和处方书写要规范,不得缺项。急救病人,要作好抢救记录。
6.发现传染病,应立即向乡镇卫生院报告。
五、督导反馈制度
1.乡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的督导管理。乡镇卫生院督导工作时,应携带卫生局统一印制的《卫生室督导工作手册》(简称《工作手册》),将检查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整改意见填写在《工作手册》中,并由卫生室负责人签字确认。
2.各卫生室存放《工作手册》1本,专供接受检查督导时使用,记录的内容包括日期、参加人员、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整改意见以及整改落实等情况。
3.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所有卫生室的督导每月不少于1次,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卫生室要加大督导力度,增加督导频次。《工作手册》作为考核乡镇卫生院对卫生室督导和管理的依据。
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 篇2
自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逐步实施以来, 给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管理、完善村卫生室服务功能、优化村卫生室运行机制和提高村卫生室运行效率带来了机遇, 也为进一步巩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网底功能、改善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创造了条件。我院自承担CMB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适宜模式研究”以来, 将完善村卫生室运行机制作为本项目研究的首要任务开展探索研究。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项目试点地区近年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下村卫生室运行机制建设和存在的困境, 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1 研究方法
1.1 项目试点地区选择
根据青海省地域特点, 分别在农业区、牧业区各选择2个具有代表性的县, 并在4个样本县内各抽取2个样本乡镇和2个对照乡镇。
1.2 资料收集
系统收集、整理有关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下村卫生室运行机制相关的各类政策和文献, 开展试点县、乡 (镇) 的现场调研和利益相关者访谈, 深入了解一体化管理下村卫生室运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3 运行模式设计、干预运行与评价分析
认真分析和总结一体化管理下村卫生室运行的成功经验, 运用卫生系统诊断树分析方法, 剖析影响村卫生室运行的问题、原因和影响因素, 制定适宜的运行机制并干预实施, 最后通过监测和评估手段, 评价、总结一体化管理下的村卫生室运行机制。
2 村卫生室运行机制包含的内容
所谓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 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 是引导和制约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 是决定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
2008年,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健全村卫生室管理运转机制意见的通知》 (青政办[2008]175号) , 对村卫生室管理运转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2013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 (国办发〔2013〕14号) , 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等5个方面22项措施阐述了构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的意见。
本项目实施以来, 项目组在我省项目试点地区从村卫生室办医形式与管理办法、村医队伍建设与管理、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要求、村卫生室运行补偿制度建设、药品配送与管理和服务监管与绩效考核6个方面开展了村卫生室运行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工作。
3 青海省村卫生室运行机制构建概况
3.1 村卫生室办医形式与管理办法
3.1.1 办医形式。
青海省主要通过村委会集体办医、村医个体办医、乡镇卫生院设点和联合办医4种形式举办村卫生室, 在海东农业区以村办为主, 占64.9%, 其次是个体办 (22.6%) 和联合办 (11.2%) , 乡镇卫生院设点的比例最少, 只占1.3%。在牧业区, 以村办 (38.1%) 、联合办 (28.3%) 和乡镇卫生院设点 (14.5%) 为主, 个别牧业县如天峻县, 乡镇卫生院设点占100%。
3.1.2 管理办法。
村卫生室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主要是个体办医的村卫生室, 其余村卫生室以挂靠在乡镇卫生院的方式, 由卫生院院长作为其法人代表。在具体管理中, 以合同管理、购买服务为基础, 按照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要求, 由乡镇卫生院全盘负责卫生室的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药械管理、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等, 并按照青海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的具体要求, 建立系统全面的卫生室工作制度和监督考核措施。
3.2 村医队伍建设与保障制度
3.2.1 村卫生室卫生人员配备的数量。
根据服务范围和服务量的大小确定, 每村卫生室配备2名以上, 其中必须配备1名女村医。大部分村卫生室基本达到这个要求。
3.2.2 村医准入制度。
乡村医生的任职资格必须符合《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青海省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 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2) 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乡村医生从具备以上条件的人员中公开聘任, 由乡镇卫生院考核, 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 由卫生院聘任并颁发聘任证书, 规定聘期和目标任务。建立定期考核、续聘和解聘制度, 实行优胜劣汰。
3.2.3 村医补偿政策。
我省逐步完善村医补偿政策, 乡村医生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自2009年以来, 两次提高村医补助标准, 至2011年, 全省乡村医生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8000元, 同时按每村卫生室1 000元的标准给予水、电、暖补贴;对取得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或中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 每人每年再增加1 000元的补助。
我省海西州采取省、州、县三级补助方式, 对每位乡村医生年补助岗位资金10 200元, 同时对每个村卫生室每年补助1 000元工作经费, 对取得中专和执业资格人员每年增加1 000元补助。天峻县乡村医生补助在叠加州、县补助后, 全县村医补助月人均达1 740元, 年人均达20 880元。
3.2.4村医养老等保障制度建设。
为有效地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的问题, 稳定和发展乡村医生队伍, 我省各地区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探索, 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结合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各地采取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方式, 给乡村医生参加了不同水平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地方财力相对较好的地区如海西州天峻县, 参照公益性岗位为村医缴纳“三金”, 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3.3 村卫生室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要求
3.3.1 能力要求。
在乡镇卫生院统一组织、指导下, 按照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 动态掌握服务区域内目标人群的基本情况, 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以及康复指导工作, 开展计划免疫、传染病监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和合作医疗等工作。
3.3.2 乡村医生能力培养。
为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及时向他们介绍医疗卫生新技术、新业务知识, 省财政每年安排乡村医生培训补助资金200万元。同时, 将村医能力培训作为乡镇卫生院的常规工作之一, 乡镇卫生院利用每月例会和安排工作的机会、乡村医生在卫生院代岗、卫生院医生在村卫生室蹲点驻村以及其他集中培训学习等形式, 对乡村医生及时实施培训。
3.3.3 用药与诊疗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基层临床用药, 规范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组织专家编撰、发放《青海省增补药品临床实用指南》—藏成药、中成药和化学药品部分, 编撰《青海基本药物藏药处方集》, 并发放到项目试点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3.3.4 服务模式。
村医凭借驻村和对本村居民熟悉的优势, 根据村民健康需求, 及时有效地开展了上门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但由于乡村医生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同, 在开展某些时间紧、工作量大并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工作时, 单个卫生室的村医就觉得势单力薄, 为此, 在乡卫生院的引导下, 乡村医生自由组合, 以乡村医生互助小组或中心卫生室的形式共同开展工作, 并在工作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提升了村医能力。
3.3.5 健康档案与信息化建设。
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已成为乡村医生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不断推进, 项目试点地区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已全部达到100%, 乡卫生院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了健康档案的电子化。但由于受乡村医生计算机水平 (大龄乡村医生) 、地域环境 (牧区) 和经济水平 (贫困地区) 等因素的制约, 尚不能做到每个村卫生室的有线网络覆盖, 使健康档案信息不能得到即时更新。
3.4 村卫生室运行补偿制度建设
3.4.1 完善财政补偿政策。
青海省对村卫生室的运行过程中, 形成了以村医岗位补助、学历与职业资格补助和工作运转经费补助为主体,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补充, 药品周转金为支撑的村卫生室运行经费补助体系。其中前三项作为乡村医生岗位基本的补助经费, 保障了乡村医生的基本收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则按服务地区村民人口每人每年40元给予补助, 最后根据乡村医生实际完成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给予发放。药品周转金作为村卫生室药品购买中的周转经费, 省财政给每个村卫生室提供3 000元。
3.4.2 实施一般诊疗费。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发文 (青发改收费[2011]1112号) , 自2011年8月20日起, 取消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取的挂号费、诊查费和注射费, 合并为一般诊疗费, 收费标准为每次8元, 其中个人账户基金支付7元, 个人承担1元。
3.5 药品配送与管理
3.5.1 稳定和完善基本药物采购与配送。
青海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了《青海省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及货款集中支付流程》 (青卫药械便函〔2012〕5号) , 规范了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及回款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细节。明确要求青南、环湖地区村卫生室采购的药品及其发票由乡镇卫生院代为验收, 并在网上代村卫生室完成入库操作。
3.5.2“中心药房”制度建设。
在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发现, 对于边远乡村药品的统一配送、集中管理有困难, 为此, 发挥乡卫生院药房的作用, 将卫生院药房作为村卫生室的中心药房, 送药企业只需把药品送到卫生院药房, 乡村医生通过每月例会、工作安排和培训等机会, 直接从乡镇卫生院药房取药, 这样既方便了送药企业, 又规范了药品来源渠道, 避免了送药不及时和其他渠道药品流入的可能, 在一定程度上对村卫生室药品使用情况实行了有效监控。
3.6 服务监管与绩效考核
3.6.1 服务监管。
乡村医生实行合同管理, 通过行业监管、医德医风评价、群众满意度评价以及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等形式, 对乡村医生实行服务监管。
3.6.2 绩效考核。
按照村卫生室的职能和乡村医生能力要求, 根据青海省医疗卫生保健及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关要求确定具体年度考核目标, 签订年度目标责任制。依照《青海省乡村医生工作补助绩效考核发放办法》, 根据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社会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三大任务, 实行考核。
4 村卫生室运行面临的困难和优化措施探讨
4.1 办医形式与乡村医生管理对村卫生室运行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推进, 最大限度地将村卫生室的各项工作纳入到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范畴之内, 但由于村卫生室的办医形式不同, 在管理上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难点。特别是对于租借或自建房屋并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村卫生室来说, 其与乡镇卫生院的关系只是合同管理、购买服务的一种关系, 卫生行业的管理体制止于乡镇卫生院[1], 而村卫生室并不能受到更多的制约。从整体投资运营的模式来看, 村卫生室在主体上是私营性质, 而与我国村卫生室的注册性质、实际运行性质存在明显的冲突, 影响了村卫生室非营利性公益类单位性质的体现[2,3]。
由于乡镇卫生院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村卫生室签订管理合同, 这对于技术水平较好、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卫生室来说, 签订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合同, 而拿上政府的那部分补助与原来的医疗收入相比, 相去甚远。我们在海西某村卫生室访谈时, 乡村医生明确表示更愿意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医疗业务上, 而对公共卫生服务热情不高。显然, 各级政府对村卫生室的财政支持过少, 乡村医生的收入普遍较低。这已经成为限制村卫生室发展和影响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1]。
尽管各地区采取了不同的补偿政策和养老等保障制度建设, 这些政策和制度为稳定我省乡村医生队伍, 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 推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购买服务式管理与各地区采取的保障制度的差异化, 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而天峻县对乡村医生采取的政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随着我国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已经具有能力将村卫生室的产权收归公有[4], 其人员和运转经费由财政全额预算投入。借鉴天峻县的经验, 将乡村医生全部纳入社会公益岗位或参照公益岗位标准, 享受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保险, 同时享受乡村医生岗位的各项补助和补贴, 这样既解决了其身份问题, 又解决了其后顾之忧, 同时保障了村卫生室的公益性质, 也为一体化管理铺平了道路。
4.2 乡村医生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对村卫生服务能力要求的影响及对策
乡村医生的配备、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虽然从政策层面上对其数量和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 但从乡村医生的来源看, 既有来自原来的赤脚医生, 后经过培训进修取得了乡村行医资格的, 也有来自卫生学校等经过系统学习的毕业生。从年龄结构看, 45岁以上的乡村医生所占比例较大, 这部分乡村医生中还有一部分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从执业资质来看, 虽然绝大部分村医取得了乡村医师资格证, 但真正拿到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的却不多, 青海省只有11.5%的乡村医生取得了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同时, 由于乡村医生收入过低、生活待遇差、工作量大和条件艰苦, 导致技术较好并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流入大城市的私立医院[5], 使村医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已成为制约农村医药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之一。
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 提高乡村医生素质和业务能力已成为改善村卫生室服务水平的不二手段。尽管各地区均对乡村医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培训, 但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乡村医生能力的培训的却不多, 而更多的培训只注重眼前工作或流于形式, 只是为了完成相应机构安排的任务, 而对提高乡村医生能力帮助不大。因此, 在现有的乡村医生培训体系下, 以完成目标责任工作为基础, 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取得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证书为目标,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 结合乡村医生互助小组、卫生院医生驻村指导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培训, 使乡村医生学习有目标, 工作有指导, 业务上能互补互助, 从而稳步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水平。
4.3 运行补偿制度对村卫生室运行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深入开展, 各地区已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村卫生室运行补偿制度。补偿内容主要包括[6]: (1) 财政专项补助, 主要分为两种:对药品零差率销售的专项补偿和对村卫生室的年度定额补偿。 (2) 公共卫生经费补助。 (3) 一般诊疗费。其中财政专项补助项目和补助金额上各地区存在较大差异, 从补助项目上看, 有村医岗位补助或卫生室补助、水电暖运行费用补助、网络运行费补助、执业资格与学历补助和药品零差率补助。从补助金额来看, 乡村医生岗位补助或卫生室补助、与药品零差率补助占财政专项补助的比例较高。由于各地区执行的标准不同, 有些补助项目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如果从村卫生室正常开支考虑, 参照湖北省江陵县村卫生室支出情况[6], 财政专项补助至少应当包含乡村医生岗位补助、药品零差率补助、水电暖运行费用补助和网络运行费补助四部分, 执业资格与学历补助可根据各地区情况而定。再加上公共卫生补助和一般诊疗费收入, 就能明显提高乡村医生收入, 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如果乡村医生实行社会公益性岗位, 那就能从根本上改善其待遇。
4.4 基本药物供应与规范用药对村卫生室运行的影响及对策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制度, 开展药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是规范基层医药市场、保障农牧民医疗服务质量和解决看病贵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 在开展过程中发现存在统一配送药物不能及时到位, 对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力度和村卫生室药品使用情况监管乏力等问题。
参照青海省部分地区采取的乡卫生院中心药房制度, 使乡镇卫生院的药房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情况下, 接受为所属村卫生室统一采购、配送的药品, 并建立登记记录和分发药品制度。村医利用到乡镇卫生院或卫生院巡回医疗的各种机会, 领取或发放村卫生室所需的药品。这种措施的实施, 既解决了药品采购、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村卫生室的药品来源渠道、用药环节也得到了有效监控, 可以切实落实基本药物制度, 间接地防止村卫生室以药养医、滥用药物等情况的出现, 为财务统一管理奠定基础。
5 监管与考核
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管力度, 建立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自上而下的监管和村民对乡村医生自下而上的监管[4], 形成一个具有反馈回路的闭环式监管机制, 是对村卫生室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同时, 结合卫生行业督导和监管的手段, 医疗事故与纠纷的风险防范措施, 既可减少乡村医生的行医风险, 也可有效地实施对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已成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下对卫生室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提出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以一体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为考核指标, 以绩效管理为抓手, 改善农牧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为目标, 实施绩效管理, 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索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下村卫生室的有效运行机制。方法 通过项目试点地区选择, 各类文献和访谈资料收集, 运行模式设计、试点地区干预运行与评价分析开展研究。结果 本研究从村卫生室办医形式与管理办法、村医队伍建设与管理、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要求、村卫生室运行补偿制度建设、药品配送与管理和服务监管与绩效考核六个方面实施的运行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并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结论 乡村医生纳入公益化岗位, 乡镇卫生院药房建成村卫生室的中心药房, 建立科学系统的监管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失为推动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下村卫生室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王玉, 王晓燕, 杨佳, 等.“乡政村治”背景下村卫生室的管理体制问题--基于北京市密云县的实地观察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 (9) :1239-1241.
[2]聂俊婷, 王薇, 张云英.论村卫生室运行机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24 (1) :109-110.
[3]高清, 王晓燕, 彭迎春, 等.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9) :2918-2920.
[4]曹春燕.农村卫生室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功能分析的视角[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1:48-49.
[5]祝远恩, 魏敏, 赵满意, 等.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 (9) :24-25.
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 篇3
村卫生站一体化管理工作
工作 总 结
在2012年村卫生站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初,我院针对2011年村卫生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在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下,结合我乡现有村卫生站情况,制定了我乡本村卫生站的管理方案,通过村卫生站工作例会向全辖区内乡村医生做了公布,同时要求所有村卫生站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开展工作,努力完善软硬件资料的建设,力求把我乡村卫生站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在本7月份和9月下旬,按照年初制定的要求,我院组织医疗质量、妇幼、防疫、院领导一行对全辖区的医疗站进行了俩次督导,在督导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向村卫生站负责人做了单独交流和指正。同时以书面的形式发出了整改通知,对提出整改要求的在年终检查中进行中重点复查。现将我乡村卫生站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依法执业
我乡现建立村卫生站10个,村卫生站从业人员10人,100%
取得村卫生站许可证,其中9人通过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占全辖区村卫生员总数90%。全乡未发现非法执业行为和跨区域以及超范围执业情况。
二、硬件建设
在村卫生站硬件上面每个村存在一定的差距,体现最为突
出的是房屋面积达不到标准,通过几年的建设,其中万庆村、已经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三室建设,基本达到了三室分开,合理利用,其余村站在房屋上正在进一步的建设中。高压消毒设施对于大多数村站来说都是一个突出的缺陷。
三、医疗服务
本,我辖区村卫生站都能够按照上级以及卫生院提出的相关要求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基本满足本村老百姓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得到全辖区患者的认可。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全年村卫生站医疗事故发生率为“0”,无恶性上访事件和医疗纠纷。
四、医疗质量
全辖区村卫生站医疗质量建设中,本共对村卫生站进
行医疗质量督导两次,在督导中,督导人员针对检查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书面提出整改意见,定期复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全辖区村卫生站医疗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无菌物品的使用和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使用销毁处理过程符合规范率达到90%,浸泡液消毒浓度和更换合格率90%。全部通过疾控中心消毒监测,监测合格率100%。处方用药合格率100%,未发现滥用激素、抗生素现象。无使用过期失效及假劣药品现象。
五、培训学习
本,乡村医生共参加卫生院医疗质量培训2次,中医
中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2次,妇幼卫生工作例会3次,防疫卫生工作会议6次,参会人员累计达到185人次,参加培训率达
到95%,培训合格率和培训知识掌握率达到90%以上。参加培训人员能利用培训的适宜技术服务于基层,开展中医工作的村站共8个,能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村卫生站工作人员达到80%,能采用中成药和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工作的人数达到90%。
六、妇幼卫生工作
本村卫生在在妇幼儿童数据摸底和居民健康档案调查
中,配合卫生院公卫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人次达到210人次,对在家0-3岁、3-6岁、育龄妇女等的管理达标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配合管理率达到95%。
七、防疫卫生工作
年内村卫生站工作人员在计划内疫苗接种宣传和强化免疫
接种以及重点管理人群监控工作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每个村圆满完成各项预防接种宣传任务,血检以及结核转诊任务,在对结核病、精神病等重点管理任务的日常监控工作总随访上报率达到98%。全年本辖区无大的流行性疾病爆发,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
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在本中,村卫生站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认真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法规,无重大事故发生。
九、对口支援工作
我院今年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2011年卫生院对口支援实
施方案,积极组织,精心策划,制定了我院本对乡村卫生
站对口支援实施方案,完成本卫生站的对口支援工作任务,按照上级医疗器械支援将所有村卫生站医疗器械全部下发,增强了村卫生站的服务能力。
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本从7月起,按照安岳县卫生局文件要求,全辖区村医基本药物实施0差价销售,卫生院积极组织管理人员,对各个村卫生站现有库存进行摸底,对村卫生站进行现有药品盘陈,制定了村卫生站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细则,集中通过卫生院统一采购和配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80%村卫生站非基本药物全面下架。100%实行基本药物0差率销售,在督导和随访中,未出现任何投诉事件。
十一、下一步的计划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辖区内村卫生站的医疗质量、村卫生站建设、村卫生站工作服务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们也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总更加努力无完善和改进,按在上级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我辖区村卫生站的整体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水平,为我辖区内老百姓提供更方便、更优质的村卫生医疗服务网络系统。
大平乡乡卫生院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汇报 篇4
为了合理配置和利用我镇卫生资源,有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根据盐山县人民政府和卫生健康局关于《盐山县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为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顺利推行,现已成立xx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
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按现有行政村,进一步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我镇要求卫生院对各村卫生室实行“八统一”,即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准入退出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统一信息化管理、统一健康教育阵地建设。村卫生室法律责任和财务核算独立。
(一)统一人员管理。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行负责人负责制、人员聘用制,卫生院与乡村医生签订聘任书及目标责任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上有资质的乡村医生。
(二)统一财务管理。要求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财务监督。卫生室按照国家医药卫生体制,实行统一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票据,并对医疗服务做到收费有单据、日志有记录、支出有凭证。同时要求卫生院对卫生室的收入、支出进行有效监管,对卫生室的财产、物资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业务收支、固定资产等
(三)统一药械管理。要求镇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的药品,由药材公司配送中心配送到乡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实行全镇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要求对于不认真执行规定药品销售私自加价,私自进购药品的,一经发现,将给予严肃处理,并报县卫生局药监等部门按相关法规严肃查处外,同时取消其一体化乡村医生聘用资格。
(四)统一业务管理。要求卫生院对管辖的一体化卫生机构,由卫生院进行行政、业务领导,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下达各项工作任务,并切实加强对日常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五)统一准入退出管理。要求对新进的乡村医生,按规定进行注册,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对于到龄退出的乡村医生允许开个体卫生室。
(六)统一绩效考核。要求卫生院实行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为重点。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促进乡村医生全面履行职责。
(七)统一信息化管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要求2020年实现卫生院、村卫生室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合理规范纸质档案,定期对健康风险人群进行查询、指导等。
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 篇5
工作总结
根据《赤壁市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和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推行了对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实践证明,我镇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促进全镇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规范和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管理,有利于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普及。今年我镇羊楼司村、雷家桥村、蓼坪村、柳林村、百花岭村实行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率达到90%以上。柳林村、廖坪村、百花岭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其他行政村卫生室达到合格标准,到2011年底全辖区内所有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二、严格标准,科学规划,规范卫生室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湖北省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及有关文件规定,落实好“八统一”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即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人员准入、统一药械购进、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制度建设、统一规范档案,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本着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规范卫生室建设面积65平方米,至少设有诊断室、治疗室(处置室)、药房、观察室、资料室(健康教育室)、值班室,六室分开,相对独立,分区布局合理。标准化卫生室全部配备5000元的基本医疗设备,全都设有独立的消毒室、紫外线灯、消毒液、治疗方盘,抢救药品要配备齐全。
三、履行职责,认真服务
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网底,在卫生院的指导下,认真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报告;负责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协助做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向村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参与农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更新,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的随访;协助做好儿童免疫规划疫防接种,老年人保健,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村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积极宣传新农合政策,协助做好农民医药费用报销补偿情况的定期公示工作;使用适宜技术和国家基本药物,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急重病人的初级救护、及时转诊和家庭康复指导;基本上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院布置的防控工作。
三、规范执业行为,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村卫生室规范了执业行为,切实加强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做到看病有登记(门诊日记)、用药有处方、输液有标签、收费有标准并上墙、公共卫生服务有台账、进药有凭证、转诊有记录、管理有系统。每月能及时向卫生院报送一个月财务报表和药品统一配送采购计划表。
四、强化卫生院的管理,加强督促检查
卫生院作为一体化管理的管理单位,建立了一体化管理工作制度制度和台账,每月认真召开一次乡村医生例会,每月对卫生室督查不少于1次,11月28—29日我院对一体化卫生室的乡村医生进行考核,并将村卫生室工作职责落实情况作为兑现公共卫生协管员补助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证换证的重要依据。
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为促进我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必将为农民的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康复提供价廉、便捷的卫生服务。
赵李桥镇卫生院
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 篇6
1相关背景
1.1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乡村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乡镇为范围,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的管理体制。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在向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1]。主要内容包括机构的规划设置与建设、人员的准入与执业、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六大项目的管理。
1.2创建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础
容县地处广西东南部,辖15个乡镇、218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1万人。目前,全县共有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3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家,乡镇卫生院16家,共有卫技人员2 134人;有社会医疗机构668家,其中村卫生室218家,医疗点239家,个体诊所117家;取得乡村医师执业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师1 150人,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为699人。
2“三制、四有、五统一”管理模式
创新建立“三制、四有、五统一”管理模式,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1人力资源管理“三制”
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中,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制”原则,即实行乡村医生聘用制、绩效工资制和养老保险制,在为乡村医生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发挥业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储备一支稳定、积极和高素质的技术队伍。
2.1.1高标准配备村级卫生人员。通过优先聘用具有乡村医师执业资格和威望较高的村医、由乡镇卫生院派驻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到点执业和向社会招聘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执业等途径解决村医聘用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乡村医师从业管理条例》等制定全县统一的村卫生室人员管理办法,规范全县村卫生室人员的准入和管理。目前,全县218个行政村共核定和配备取得乡村医师和执业类医师资格的村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964人,确保了每村至少有1名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达到了1.0‰的配备标准。2.1.2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制订考核方案,完善奖惩办法,对乡村医生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四条途径解决乡村医生的劳动报酬:一是统一实行村级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补助经费;二是医疗服务收入;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补助;四是其他服务收入。目前,容县各乡镇的乡村医生收入可维持在每月1 500元以上。
2.1.3实施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以自愿为原则,动员乡村医生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已经退休者一次性补缴15年的养老保险费,在聘部分乡村医生按照不同情况补交一定金额的养老保险资金,采取每月个人缴纳一部分,乡镇卫生院补助一部分的办法解决养老问题,目前全县共有633名乡村医生补交了养老保险费。
2.2业务及财务管理“四有”和“五统一”
通过完善和规范村卫生室的工作制度和业务技术操作规程,实现“四有”的要求,即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和转诊有记录。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村级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契机,统一村卫生室管理制度、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药品器械管理、统一财务管理办法和统一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形成容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模式。
2.3落实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三级网络的网底,是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国家医改政策实惠最直接的前沿。容县抓住国家医改再次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有利时机,完成了218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任务。
2.3.1明晰产权,落实责任。制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村卫生室建设的主体为乡镇卫生院,独立建设的村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国有资产管理,建设在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具有长期无偿使用权,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签订责任状,将村卫生室建设列入县政府工作报告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定期考核。
2.3.2合理规划,分类建设。研究制定“容县村卫生室建设规划”,明确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以中心村(3 000人以上)为主,普通村为辅,以公路沿线、人口聚居区中心点和边远山区的村卫生室建设为重点,实现服务人口的全覆盖。在有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的村,把村卫生室业务用房纳入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对落实土地独立新建的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按规范设计和建造,建成后土地和房屋产权纳入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对已列入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村卫生室改造和扩建,面积、功能和布局等均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同时,积极加强与村委会沟通协调,落实土地,利用旧村委会或旧学校先进行改造和扩建,使用权暂归乡镇卫生院,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产权划拨。
2.3.3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村卫生室用地、资金配套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按照中心村卫生室配套2万元,普通村卫生室配套1万元的额度,迅速配套到位218个村卫生室建设资金298万元。乡镇政府、住建、国土、财政、发改、审计和监察等多部门协调工作,保障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2.4完善卫生服务信息网络
通过重点完成四个方面的工作完善卫生服务信息网络:一是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为试点村卫生室配备电脑,开通宽带上网。二是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开发了容县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在村级可实现对居民健康档案等服务内容进行录入和更新管理。三是抓好村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统筹直报系统建设,开发应用了容县全科医生系统并与新农合系统对接,乡村医生可以直接应用系统开具电子处方,并实行新农合门诊实时报账。乡镇卫生院可以对村卫生室用药、报账、门诊登记和传染病报告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四是使用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乡村医生可通过直接登录系统掌握本村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并及时通知辖区内儿童进行疫苗接种。
3效果分析
3.1村卫生室服务模式实现转变,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得到落实
实现了村卫生室服务模式的转变。村卫生室归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改变了村卫生室的服务内容,调动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改变了庸、懒、散的面貌,使村卫生室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使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得到了落实。
3.2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推进了农村卫生改革的发展
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设施设备基本达到了“一无三配套”标准要求,全县218所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并纳入乡镇卫生院国有资产管理,卫技人员配置达到了国家卫生部甲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管理工作规范到位,乡、村两级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3.3村卫生室管理日益规范,按标准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关系理顺,村卫生室的职责任务得到明确。特别是村卫生室绩效考评管理的落实,增强了乡村医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促进了村卫生室工作任务的落实。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的绩效考评结果显示,容县218个行政村卫生室均按标准要求全面完成了职能目标任务。
3.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快
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按照国家卫生部要求规范开展,截至2013年4月30日,全县共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50 935份,按全县常住人口633 139人计算,建档率达到87.0%。村卫生室网底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重点人群(老年人、慢性病人、妇儿和儿童)的健康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目前,全县共管理高血压患者29 376人,糖尿病患者8 525人。
4展望
目前,容县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县15个乡镇、218个行政村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系,为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提供了基本的场地、设施、设备和技术等硬件保障。下一步,容县将从细化疾病分诊、强化卫生资源布局、美化医疗环境和优化村卫生室专业人员结构等方面,完善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软件,为推进医改在农村的实施提供更有利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 篇7
为推进我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发展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事业,根据《盂县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考核管理办法:
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按百分制计算。
一、疾病预防(60分)
(一)健康档案管理(5分)
1、主动参与乡镇卫生院建立辖区居民健康档案;(3分)
2、在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承担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和维护。(2分)
(二)计划免疫(10分)
1、按时参加乡镇卫生院组织的例会、培训及考试考核;(2分)
2、制定本村免疫规划工作职责、制度并上墙;(1分)
3、协助乡镇卫生院确定辖区接种对象,协助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帐、卡、簿);(2分)
4、按照乡镇卫生院要求,及时通知和督促儿童监护人到所属疫苗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4分)
5、规范管理预防接种基础资料,年终对全年资料整理归档。(1分)
(三)老年人健康管理(10分)
1、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本村老年人健康体检;(8分)
2、在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承担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2分)
(四)慢性病管理(10分)
1、筛查患者,对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4分)
2、随访辖区慢性病患者;(4分)
3、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慢性病患者健康检查。(2分)
(五)做好结核病管理工作(5分)
1、制定结核病报告管理职责;(0.5分)
2、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转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并做好转诊记录,转诊率100%;(1.5分)
3、对结核病人进行化疗管理,负责落实化疗方案,督导服药,填写“病人治疗记录卡”;(1分)
4、及时报告病人出现的毒副反应或中断用药情况;(0.5分)
5、督促病人按时复查、取药、按期留送痰标本;负责对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的调查管理,建立档案。(1.5分)
(六)做好地方病的病(疫)情调查、监测、预防及治疗(5分)
1、协助县、乡两级开展地方病病(疫)情调查、监测、资料统计工作,做到本村地方病病情底子清楚、病情数据及动态信息有资料记载并档案化管理;(2分)
2、协助县、乡两级防保人员和地方病专业人员开展地方病病人治疗对象筛选、治疗、观察、疗效初判、相关信息记录、报告;血吸虫病流行区要认真监视疫情,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3分)
(七)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12分)
1、建立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积极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助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传染病和中毒事件的隔离治疗工作;(2分)
2、认真填写各种卫生统计表册,做好门诊日志及处方等医疗文书的书写和管理工作,项目齐全,填写完整率≥98%;(2分)
3、熟悉传染病的诊断和报告规范,对发现的疑似传染病逐级上报,及时报告率100%;(4分)
4、对本村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步调查,及时上报基本情况(包括事件类型、时间、地点、人数、主要症状、体征、已采取的措施、发展趋势等),及时报告率100%,协助上级处置;(4分)
(八)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3分)
1、主动参与乡镇卫生院补充患者个人信息;(1分)
2、承担患者随访任务;(1分)
3、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患者健康检查。(1分)
二、妇幼保健(30分)
(一)孕产妇保健(15分)
1、早孕建卡率100%。新婚人数、生育人数建册登记,底子清楚;(2分)
2、产前检查不少于5次,产后访视不少于3次,新生儿保健、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8%以上,孕产妇实行挂牌管理;(7分)
3、高危孕妇筛查率100%,及时转诊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8%以上;(2分)
4、积极宣传婚前医学检查基本知识,推广住院分娩和新法接生;宣传、指导母乳喂养;利用板报、广播等宣传工具,开展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科普宣传工作;(4分)
(二)儿童保健(10分)
1、协助组织开展儿童系统管理或生长发育检测,散居儿童 系统管理率95%以上,集体居住儿童系统管理率100%;(5分)
2、定期对新生儿访视,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稳定在低水平。(5分)
(三)妇幼信息管理(5分)
1、资料收集及时、规、范完整,表卡证册齐全,装订成册;(2分)
2、按时上报各类报表,数据真实、准确,符合逻辑 无漏报(3分)
三、健康教育(10分)
(一)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工具,有可供检查的宣传资料;(4分)
(二)围绕计划免疫、艾滋病、乙肝、结核、地方病防治知识、妇幼保健、爱国卫生等开展卫生宣传健康教育,每月不少于2次;(3分)
(三)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及卫生科普知识日常健康教育咨询活动。(3分)
四、管理与评价
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采取量化打分法每季度进行考核。对考核成绩在80分(含80分)以上的,全额发放补助;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下的,责令整改,完成整改后再考虑发放补助经费。
六、补助资金的管理与发放
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 篇8
1、按照乡镇卫生院要求,为辖区内农民建立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负责填写健康建档个人基本信息,协助乡镇卫生院进行健康体检。定期对建档人群的健康信息及时补充和完善,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随访。
2、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设置标准宣传栏更新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3、通知预防接种、送达预防接种通知单;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信息并建立台账,及时更新和完善,并将资料及时报送卫生院。预防接种点的卫生室按时来卫生院领取疫苗并做好冷链运转,严格按免疫程序为辖区内儿童接种疫苗,及时向卫生院上报各类报表。做好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时收集汇总疫苗的接种有关数据,上报乡镇卫生院。
4、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信息并建立台账,协助卫生院通知辖区内儿童按时接受健康管理。
5、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信息并建立台账,及时更新和完善,按时上报卫生院,协助卫生院通知辖区内孕产妇按时接受健康管理。
6、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有关情况,协助乡镇卫生院对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健康指导,实行动态管理。
7、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首诊测量血压;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就诊登记,登记内容要完整、清楚和准确;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季度定期随访监测、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归档录入并上报卫生院。
8、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季度定期随访监测、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归档、录入并上报卫生院。
9、掌握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并建立台账,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10、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负责本辖区传染病信息的报告,并确保数据安全; 协助上级部门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和处理;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风险排查。
11、对食物中毒和发现的食物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及时报告职业病诊断机构;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辖区内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卫生管理巡查;对辖区内非法行医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
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 篇9
1 镇村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 社区卫生服务初见成效
做好镇村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工作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 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从而充分发挥三级医疗预防网络的功能, 逐步递增社会效益。
1.1 坚持政府领导, 落实工作职责
1.1.1 组织架构
建立和完善农村县 (市) 、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和前提[4]。在区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的合管委的领导下, 社发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指导、协调、监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 审核财务收支和年度结算。镇政府调整、完善了镇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和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 实行“两块牌子, 一套班子”, 由镇长担任主任, 分管镇长为常务副主任, 下设办公室。
1.1.2 工作职责
在城区、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二元并轨”管理的基础上, 实施对村卫生室业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 并对乡村医生统一规范指导, 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卫生室由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同志担任负责人, 具体对卫生室的日常工作以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医疗、预防、保健和突击性卫生工作的安排、落实以及资料汇总。
1.2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实施镇村卫生机构管理的“五统一”
1.2.1 统一组织管理
镇村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使镇村卫生机构能够协调发展, 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村卫生室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之间的一座桥梁,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 把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送到社区, 送入家庭。
1.2.2 统一机构设置
为优化现有卫生资源, 提高使用效率, 镇政府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根据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设置卫生室, 因地制宜地配置卫生资源。在市、区、镇财政支持下, 原本分三年完成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2006年1年内就完成了镇所有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每个新建村卫生室建筑面积均达到80 m2以上, 均设有门诊室、治疗室、药房、咨询室以及康复指导室等。
1.2.3 统一人员配置
实行乡村医生聘用制。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经各村村委会推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评和镇村级保健委员会组织审核后, 由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聘用。为做好人员配置, 镇和中心采取措施如下: (1) 支持学历教育, 镇合管办做好学费补偿工作。 (2) 组织乡村医生参加业务培训。除初保办组织的常规性培训以外, 中心还实施业务讲座培训8次, 合管办信息化管理培训2次。 (3) 信息网络维护。信息科负责人还承担了全镇村卫生室的信息网络维护。 (4) 提供无偿实习基地。2008年, 24位乡村医生进行分期分批至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实习, 2009年安排到药房等科室实习。
1.2.4 统一财务管理
合作医疗由镇财经中心统一做账, 统一会计科目、统一票据、实行专人负责, 专款专用。村卫生室的业务收入单列账户上缴初保办, 实行“独立核算, 统收统支”。
1.2.5 统一药品管理
镇合管办根据村卫生室的用药范围, 统一采购、统一调拨。村卫生室专人负责药品管理, 建立药品进销进账存账册。每月进行统一盘点, 独立记账。
2 明确功能定位, 积极深化社区卫生服务
2.1 深化改革, 明确功能定位
2006年在城区、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二元并轨”管理后, 在社工委、社发局的领导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以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序的运行机制来提升服务质量。在实施镇村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 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同时, 下沉服务重心, 深化服务内涵。
2.2 探索慢性病防治
2.2.1 健康体检
2005年起, 每年为全镇60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 每两年为70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妇科普查、残疾人体检。通过体检, 对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也是一次极大的触动, 也为掌握张江镇居民的健康状况、疾病谱现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科研课题《开展高血压人群及高血压易感人群监控》于2007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奖。
2.2.2 高血压防治宣传
2008年是张江镇实施健康社区三年行动计划的终期评估之年, 根据市、区爱卫办的要求, 在张江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 中心继续协助镇政府开展高血压防治宣传和测压工作, 同时向区域内35岁以上的农民及农民工人群全覆盖。对全镇11家集贸市场、8家建筑工地35岁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测压, 实际测压率为91%。
2.2.3 高血压自我管理
在免费测压的基础上,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室共同努力, 对检测出的所有高血压患者统一建卡, 纳入社区卫生管理网络。同时, 积极探索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这种群防群控的社区高血压干预模式。2007年, 在香楠路居委和环东中心村先期试点的基础上, 2008年对全镇29个村居委进行100%全覆盖。在镇政府、各村居委和社区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 各项小组活动均有序开展, 各组员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
2.3 转变服务理念, 拓展服务项目
2.3.1 转变服务理念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 努力提供“质优、价廉、便捷、高效”的卫生服务, 中心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作为卫生服务的切入点, 深入居民家庭, 开展“以块为主, 条块结合”的卫生服务体系。中心除了“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指导、妇幼保健”等常规性社区服务之外, 还深入开展全科团队式综合服务。在实行社区卫生人性化服务的同时, 实行个性化服务[5]。
2.3.2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
张江有幸成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先行试点单位”, 参与了康复指导室建设和初级医疗工作。随着社区康复指导室硬件建设基本就绪, 中心又积极投入到中药济泰片脱毒治疗疗效观察的科研课题中, 张江地区的病例由中心做体检。化验室专门为戒毒康复人员设置了“尿液吗啡诊断检测点”, 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各项制度建设, 工作人员职责建设。目前, 在心语工作室, 中心有2名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医师参与了心理咨询工作, 与社工中的一名医生组成了一个心理咨询合作组, 构筑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医疗工作已初步形成。
2009年2月27日, 国际“万国禁烟会”百年纪念活动, 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列入上海市两个观摩点之一。有1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来院参观。
2.4 完善运行机制, 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近3年的努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管理部门已建立健全, 功能发挥有效, 医务人员整体学历层次、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服务好社区居民, 让老百姓就医真正感到便捷通畅、及时周到, 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社工委、社发局的坚强领导下, 2009年, 中心正式加入了川沙医疗联合体。依托曙光医院、人民医院等的技术指导, 通过带、帮、教等多种有效形式, 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骨干, 探索建立三、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规范、有序的“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机制, 为人民群众提供连续、价廉、质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摘要:乡镇卫生院是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一线医疗机构, 也是推行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载体。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围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事工程,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实行镇村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 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 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关键词:社区卫生,村镇一体化,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吴蓓华, 汤士忠, 沈蓓, 等.医院信息系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共享[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9, 25 (2) :116.
[2]李梦云, 施肖峰.温州市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9, 25 (3) :170.
[3]蔡正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9, 25 (2) :113.
[4]孔繁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12) :797.
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 篇10
苏卫农卫﹝2011﹞19号
各市卫生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村卫生室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随着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有些地区在新农合管理方面也暴露出许多薄弱环节,需要高度重视,切实落实有效防范措施。为加强村卫生室管理,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益和安全,现就加强村卫生室新农合服务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就医补偿重点环节的管理。参合人员须凭合作医疗证卡等有效证件就医,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要认真核实参合人员身份以及合作医疗证卡的有效性。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应使用统一格式的门诊日志、处方笺和收费票据,做到门诊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实名登记所有就医人员的诊疗信息。建立参合人员就医补偿签名确认制度,参合人员所发生的医药费用及补偿明细单据须经本人或其监护人签名认可后方可申报新农合经办机构审核结算。
二、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应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范围,强化乡镇卫生院对其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统一管理。要重点加强对定点村卫生室药品、财务的管理,建立健全村卫生室药品进销存登记制度,村卫生室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备,严禁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村卫生室的业务收入应按时上缴乡镇卫生院,防止“坐收坐支”情况的发生。
三、建立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会同物价部门制定村卫生室统一的服务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要全部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在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积极探索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根据参合人数、医疗服务量、次均门诊费用等因素合理确定年度预付总额,采取基金包干使用的办法,促进村卫生室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四、全面公开公示新农合信息。在村卫生室醒目位置张贴新农合筹资政策与补偿方案、医药费用补偿流程、基本药物目录、收费项目、药品进售价格、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在村卫生室或村委会设置新农合公示栏,公示村卫生室新农合服务承诺、基金收支情况,并定期公示本村参合人员获得新农合补偿情况,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五、加快推进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制定工作计划,积极推广应用具有门诊收费、药品管理等基本功能的村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并通过宽带联网,将其纳入新农合县级业务平台实时监控范围。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对村卫生室诊疗人次、次均费用、就医刷卡频率、药品使用频度等指标进行监测预警,发现有异常情况的,要及时调查处理。
六、建立严格的监管考核机制。统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经办机构应制定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定点村卫生室考核档案,考核结果与村卫生室经费补助和新农合基金结算紧密挂钩。要落实乡镇经办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纳入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切实担负起对辖区内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日常监管的职责。健全内控制度,明确新农合基金运行各环节的责任。建立综合会审制度,定期组织对病人、处方、收费的真实性、一致性、合理性进行复核。建立健全稽查制度,通过电话查询、入户回访等方式,对参合患者进行跟踪核查。认真组织学习《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强化法制教育,充分运用条例规范新农合各项管理服务工作。
加强村卫生室新农合服务管理,关系到千万农户的切身利益。各新农合统筹地区近期要针对村卫生室定点管理工作集中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坚决纠正,及时整改。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督促各新农合统筹地区抓紧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及时报省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备案。
【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推荐阅读:
南涧县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总结07-17
关于印发《万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08-10
文安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09-27
关于开展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11-24
赵集镇卫生院乡村一体化诊疗服务制度07-11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10-16
加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申请书08-12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卫农发〔2011〕289号08-24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工作报告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