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公司人力资源案例

2024-08-04

ibm公司人力资源案例(通用6篇)

ibm公司人力资源案例 篇1

案例:联想与IBM公司

2004年11月,联想公司收购IBM公司的PC业务,在中国引起轰动。那么,为什么IBM公司要将连同笔记本电脑在内的PC业务转让给联想公司呢?

“在这十年里,服务业将会步入产业的前沿”(引自IBM公司CEO路易斯·V·郭士纳)。IBM公司一向被人们认为是计算机制造业的巨头,但是许多曾经被视为制造业巨头的企业已经开始把它们的注意力转向服务业。郭士纳断言:在未来10年,信息技术产业内服务会成为市场的主导,而不是硬件和软件。在一定程度上,“硬件和软件都是在服务的包装霞进行销售的”。

一本IBM公司的小册子上写道:“IBM”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服务就开始成为公司成长战略的主导。公司通过其全球服务分部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产品支持服务、专业咨询服务和网络计算服务。许多公司开始向IBM公司外购整套服务职能,因为IBM公司提供的服务比其它公司都要好。

2000年,公司的全球服务销售额达到331亿美元,在2001年的第一季度,服务和零部件第一次占道公司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许多公司(惠普、SUN微系统和思科)都注意到IBM公司的成功,并尝试着进行相同的向服务业的转变。当然,从一个制造行企业转向服务和以客户为中心是一种挑战。例如:服务营销与一般产品营销真正的不同在哪里?服务内容是什么?从客户角度看有那些好处?如何向客户描述服务?如何是公司提供的服务不同于其他竞争者?销售、服务和配送人员

在构建和维持客户关系方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没有足够的业务该如何?当需求超过了供给会怎样?如何确认和提供质量一致的服务已实现重复业务?当一个服务解决方案非常复杂如何为单个客户定价?

ibm公司人力资源案例 篇2

联想是中国最大的IT企业,于1994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在全球PC市场排名第四。IBM主要从事笔记本、台式计算机、服务器、外设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全球PC市排名第三。

2004年12月8日,联想计划出资12.5亿美元(其中有8亿美元现金和4.5亿美元的联想股份)购入IBM PC业务,整体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电脑业务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渠道,但也并承担了5亿美元的相关债务。

二、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背景及动因分析

(一)国内个人计算机市场遭遇瓶颈

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计算机行业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随之市场上人电脑的平均销售价逐渐降低,且降幅很大。激烈盲目的价格战使中国计算机市场的利润空间逐渐变小,国际化已成中国计算机行业攫取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必由之路。对于有国际化战略的联想集团,并购成为其短时间内获取有利资源的最佳选择。

(二)发展品牌、技术和营销渠道的需要

由于联想缺乏生产PC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全球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不高,在国际市场缺乏销售渠道。

三、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后面临的挑战

在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后,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潜在风险:

(一)IBM员工和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联想与IBM在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如何管理这些海外员工,对联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并购后,如何留住其中的优秀员工,更是新联想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二)偏好IBM品牌的客户流失风险

联想并购IBM不仅为了获取其先进技术,其众多的用户对并购后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购买使用IBM的客户出于技术、品牌等原因,但对联想的认知度有限。只有留住并发展更多的电脑用户,联想才能实现其销售利润的增加。

(三)集团财务危机的风险

联想以17.5亿美元的成本代价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并且负担了5亿美元的净负债。并购后联想的现金流状况偏紧,资金供应紧张,资产负债率达到27%。根据联想2005年年报计算,联想共有港币现金31亿元,港币银行授信额度有30亿元的。通过此次收购的成本来看,联想未来的现金支出为11.5亿美元可以说,该项巨额支出使联想财务出现严重紧张局面。

四、新联想运作的成功之处

并购后的新联想有很多机遇和更高的发展平台,但也面临了很多挑战。新联想能成功化解风险,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如下:

(一)成功通过审批,坚定不移的实施跨国战略

联想在收购IBM前的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收购期间进行频繁有利的信息传播,顺利通过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同时,在收购后新联想从容地面对各种质疑和竞争对手挑战,展现了其经营跨国公司的信心和能力。

(二)成功解决并购后新老、中外员工的衔接和融合问题

通过保留原IBM高管、总部移师国外、加薪等一系列策略稳定员工队伍,使新联想得以持续发展。

(三)成功利用并购的影响力和广告效应

联想是中国的民族品牌,IBM是世界水平的品牌。联想对IBM PC的收购成功,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为中国民族品牌向国际品牌发展创造了一个范例,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四)成功解决新联想和原IBM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文化冲突

联想集团在收购IBM全球PC业务时,必须接纳与中国文化相差很大的原IBM公司文化。在中国,企业的管理机构庞大、部门众多,而美国企业的决策部门和决策机制效率比中国企业更高。做好化解原IBM员工抵触心理和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也是收购后成功经营的关键所在。新联想与原IBM高层沟通频繁,并且就市场营销方案和未来企业定位都很快达成共识。

五、联想并购案的经验教训

(一)并购前充分调研,分析并购风险

跨国并购前期的调研和分析非常重要,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有足够估计,对自身能力要有客观评估,不要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项目。因此,需要借助有经验的咨询机构,虽然有相应的支出,但能够大大降低风险。

(二)选择合适的并购投资方式

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贯彻集团战略发展结构与投资政策,往往实行不同的并购投资方式。联想集团正是采用适宜的投资,才能在短期内实现竞争优势。

(三)注重品牌建设和人才维护

新联想集团利用IBM品牌的影响力,并积极宣传自己的品牌积极拓展市场形象。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联想正是拥有了先进的人才和管理精英,才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综上所述,联想通过一系列高超的品牌宣传和营销策略措施实现了并购后业绩的增长,是中国企业全球化运作较为成功的一个典范。当然,并购后产生更多的影响,还有待结合联想的业绩表现来做论断,并购是否成功需要时间验证。

摘要:本文以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为案例,分析此次并购的背景、动因,并通过并购的风险与收益的综合评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此次兼并行为的利与弊,针对其局限性提出改进措施,并以此获得经验教训。

关键词:并购,国际化,品牌

参考文献

[1]刘文炳,张颖,张金鑫.并购战略绩效评价研究——基于联想并购IBMPC业务的案例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14):92-93.

[2]马伟超.联想并购I BM策略及效用分析[J].现代商业.2008(30):40-41.

[3]王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基于联想并购IBMPC业务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7(2):94-106.

ibm公司人力资源案例 篇3

招商银行早在2002年起就着手建设批发业务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于2008年正式启动。

在IBM的帮助下,招商银行初步把CRM项目分成两期来进行。一期项目主要搭建提高客户经理服务能力的CRM工具系统,同时进行新的销售方法和流程的设计。二期项目为实施新的销售流程和方法提供工具,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产品交叉销售率和销售成功率。

最终,项目使招商银行实现对营销过程的全面把握、对客户资源进行集中、有效管理、提高联动效率,使得以客户为中心成为全行一致的行为、CRM平台成为知识积累和营销提升能力的一个有效工具及系统构建了一个新型考核平台,充分调动了客户经理积极性。

助力徐工集中采购平台的战略落地

徐工集团为了提升生产材料的集采与集购管理水平,选择了IBM作为ERP项目合作伙伴,于2011年2月14日正式启动采购ERP项目,经过双方项目组的共同努力,该项目与2011年7月7日正式上线。

这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乃至本土制造集团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信息化集中采购平台,有效地实现了采购供应链五个统一:统一基础信息、统一采购平台、统一工作流程、统一供应商生命周期管理、统一准入体系。该平台将使公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得以高度集成,为采购业务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战斗力和核心竞争优势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协助江苏雅迪完成民企转型

2011年初,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GBS)为国内电动车行业领军企业江苏雅迪提供管理优化咨询服务,全面助力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和升级。

基于对雅迪现状的诊断,IBM在雅迪价值定位的指导下,明确营销、生产计划、采购、物流、质量管理等业务环节的职能策略和关键任务,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根据关键任务定义部门的关键职能,并设计和实施基于SAP的ERP系统,从销售、采购、物流、生产、财务五部分将业务流程真正落地和固化。

推动苏州国科向云服务提供商转型

2010年6月IBM鼎立协助苏州国科获得亚洲首个由国际正常运行时间协会(Uptime Institute)颁发的TierIV级设计等级认证证书的数据中心。2010年10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双方将继续展开深入的合作,在未来三年携手建设“卓越数据中心”与“创新云服务”。打造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灾备中心、云服务中心和IT外包服务中心。

2012年5月,IBM再次与苏州国科继续开展合作,宣布IBM将国内首个管理服务数据中心设立在苏州国科,该中心与将通过IBM专有的安全网络与IBM另外5个位于国内的数据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共享IBM内部的技术与工具资源,为客户提供整合管理服务。

苏州国科成为苏州国际科技园区进一步吸引国际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地区经济转型的又一大举措。

帮助秦皇岛开发区打造数据服务能力,推动区域经济转型

IBM客户关系管理案例 篇4

一 Charles Schwab建立个性化服务

● 要点:在低费用的前提下提供个人化的服务

● 网站:

● 位置:美国旧金山

● 贸易:股票贸易和投资

● 1999年收入(初步的):39亿美元

● 上网始自: 1993年

● 注意点: 100家访问率最高的网站之一;

J.D.Power 及其同事把 Schwab评为网上贸易领域中投资者满意度最高的网站。

作为贸易对消费者电子贸易的前驱者之一,Charles Schwab从1985年通过一个名为Equalizer的程序开始进行电子贸易。随后的几年中,Schwab增加了其他程序并在1996年推出了互联网化的服务项目--SchwabNow!

由于这些服务都有其各自的规则和成本,这家公司就决定把这些服务结合起来并在1998年创建了schwab.com。该公司制定了统一的贸易费用,并使其“砖瓦水泥”的公司完全支持它的网站并与其保持协调一致。

低费用,高贸易额

这一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积极进取的举措使Schwab能够获取最多的网上贸易额,并成为该领域早期的领导者。Schwab把贸易费用定为29.95美元(适用于达到1,000股的业务,接近于今天的标准)。这一费用大大低于以前的平均费用--80美元,但是这家公司知道,它能从更大的交易额中获得补偿。它确实实现了这个目的:Schwab现在控制了整个网上贸易的四分之一份额。

Merrill Lynch现在正迎头追赶Schwab,同时信息股本也增加了。以前,Schwab几乎不提供咨询服务。这一情况已发生了改变:今天,该网站的主页提供给消费者帮助、咨询和辅助信息。根据电子经纪业的副总裁Randy Goldman所观察,这家公司正将重点从交易转移到客户关系上来。“我认为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交易能力并且创出了我们自己的特色,我们必须利用互联网来创建并维护客户关系了,”她说。Schwab 现在在网站上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来自第三方的信息,包括Dow Jones新闻以及各大卖主的研究成果,例如投资银行的分析报告等。

提供几乎全面的服务

Schwab认识到,提供全面服务的经纪人服务和互联网上的折扣经纪人服务是有很大差别的,它决定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互联网能使我们提供给客户更广泛的服务,这些服务在一对一的基础上我们是无法承担的,”Goldman女士继续说,“为持有小额股票的客户提供建议是很昂贵的,但是利用计算机就能很好地作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向他们提供相关的建议,而不管他们拥有多少资产。”

信息交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假设新的投资者有5000美元,”Goldman女士说,“那他由于现场服务代表的谈话就不止15分钟或半小时了,这就不符合公司的经济利益了。”

但是在互联网上,我们能创建一种自助式的工具,它能利用这个客户的信息(例如年龄、风险档案和投资目的等)来帮助我们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投资建议。

必须进行内部变革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IT系统和后援部门的组织必须进行改变。“你把信息提供给代表的方式与客户所需要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Goldman女士解释说,“这样就必须重新访问你整个后援机构,这样才能提供给终端客户有用版本的信息,因为这些客户一般都缺乏经验。”

文化也必须进行改变。代表Schwab的众多技术集小组的各个工作组都必须重新设计处理过程并探求新的贸易机会。”Schwab是一贯重视团队合作的,“Goldman女士说,“但是针对我们整个贸易的互连性来说,再加上现在许多贸易都通过同一个渠道进行,这就更加强调了各个公司间各种技术小组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 eBay-com利用信息来培养客户关系案例

● 要点:利用信息来培养客户关系

● 网站:

● 位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

● 贸易:网上拍卖

● 1999年收入(初步的):2.247亿美元

● 上网始自:1995年

● 注意点: 与1998年财政的收入0.474亿美元相比,1999 的收入上升了474%

象eBay这种网上贸易公司,他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来吸引并保留客户。作为一家纯粹的网上公司,eBay不生产任何东西、没有任何存货并且也不提供实际的运输。它象一个股票交易市场一样,只是为买方和卖方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地方,同时给卖方设定了规则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即相当于卖方在网站电子商务所获得的总销售收入的6%到7%。这家公司有三种收入来源:

信息公布费用,每条信息为2美元到25美元;

卖方支付的费用,用来获得更佳的网上展示或宣传特色;

1%到5% 的“最终价值”费,这是以每件商品的的出售价格为基础的。

这个公司运行地非常成功(这在新兴的电子商务公司中是很罕见的)并且获得很好的收益。eBay每天有180万个访问者,这使它远远胜过了其他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如Amazon.com和Yahoo建立的拍卖网站。每时每刻都有大约4百万种商品待售,并且目录大约每周就更新一次。“任何最新的流行商品,eBay 都能立即陈列到网站上,”公司的经营主管Brian Swette说。“例如,当Blair Witch Project成为今夏的流行热点时,经理就立即把这种照相机放到eBay上出售,从而形成了全国性的Blair Witch热。我们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种新的产品种类。”

寻找新的忠实客户

象大多数网上公司一样,eBay致力于实现两大关系密切的目标:吸引新的客户并让他们自始至终地支持我们。

这家公司通过四种主要的方式来实现第一个目标:与AOL等其他网上服务公司进行联合销售,传统的公共关系,最基本的努力并举行推广活动(主要通过电台)。

第二个目标--客户忠诚-就比较复杂了。eBay在客户支持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以确保能迅速地回复客户的电子邮件和电话。

为了指导它的客户服务和新产品开发,这家公司利用大量的工具来测试客户的满意度。该公司每个月向客户发出调查表并仔细地监视它的公共信息板(以及非附属的拍卖板)以查看客户有何抱怨。这家公司与一批名为“Voices”的重要购买者以及一批“重量级出售者”进行商议。它通过网站来研究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和个人行为。同时,它还接受所有用户意见箱中的意见。

据Swette先生所说,组织的所有部门都应对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作出回应。例如,当一个客户对eBay的客户服务部有意见时(无论客户服务部是何时对客户的要求作出回答的,他都必须评价这个回答),这个部门就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

同样地,产品销售组负责对产品调查和其他客户意见作出回应。当eBay最近重新组织其商品类别时,它第一步就是集中用户对新类别的建议,然后利用这些建议来重新设计结构。现在这家公司收到了客户发出的成千上万条有关新设计的评论。

收购为客户带来更多选择

为了获得客户的支持,eBay不断地增加网上商品的数量和种类。收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这家公司最近收购了一家著名的汽车网站Kruse、一家德国拍卖网站Alando以及Butterfield--一家能帮助eBay进入高级艺术品领域的网站。为了向客户提供更多的付款选择,这家公司还收购了一家网上付款服务公司--BillPoint。

想要吸引客户并保留客户,最重要的或许是已经所形成的以eBay为中心的团体。公司的客户十分忠诚、友好的,他们在网站上核实出价、张贴新产品并讨论网站的服务。“这就构成了这个团体的基础,”Swette先生说。

“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到某件事中,你一定会对它更有感情。而且你必定会更专心致志地做这价事,这样就形成了品牌的实力。”

三 Safeway重定义客户关系

● 要点:重新定义蔬菜水果商与客户的关系

● 网站: www.safeway.co.uk

● 位置:英国伦敦

● 贸易:零售杂货连锁店

● 1999年收入:130亿美元

● 注意点:在英国推出第一张客户忠诚卡;现在有0.1亿客户持有 ABC 卡

Safeway and Co,英国的一家大型杂货连锁商店,正在利用私人电子网络来收集最佳客户的购买偏好等信息。在供应链方面,Safeway利用互联网将个人供应商与它的存货管理系统连接起来,这样它就能够降低缺货的风险。如我们在第1章中所介绍的,Safeway是一个行动迅速的跟随者,正在同时实行电子贸易活动三大方面的内容。

这家公司知道,对于大多数购物者来说,在一家现代化超级市场里购物即使不是枯燥的,也是不带丝毫个人感情的。公司应尽量使消费者在购物时感到既有人情味,又丰富有趣。“许多年以前,我们与客户是一对一的关系”Safeway的IT贸易开发经理Roderick Angwin说,“商店的总经理了解每个进入他商店购物的消费者,”而且他还会说。“我给你准备了一些你可能感兴趣的东西。”但是当我们进入大规模零售业时代时,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关系也就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有8m-10m位客户,因此我们根本不可能再建立起以前的那种个人化关系了。但是今天,借助于我们称之为“普及化的电脑技术”,我们又可以重新恢复以前的那种客户关系了。

虚拟关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Safeway想为每个进入超市购物的消费者提供一种被称为“边走边购物”的手持式购物扫描仪。这样购物者就能扫描下他们要购买的商品、实时查看价格并监控他们的总帐单。此外,购物者还可以随时删除已选择的商品。

对于两年内经常光顾超市的客户,Safeway保留了有关他所购买的所有商品的信息。“这就意味着,我能清楚地了解你,知道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而且知道应该把你定为哪一类目标客户,”Angwin先生说。“也许更重要的一点是,我知道应该不把你定为哪一类目标客户。因此我们又重新找到了以前的那种个人关系。作为一个消费者,你能切身感受到,Safeway知道你,了解你并且关心你。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客户知道,我们是多么重视他们。”

该公司希望客户能以忠诚来回报他们的努力。“典型的零售业模式通常是推崇无差别服务的,”Angwin先生说。“得到最佳服务的客户往往是购买量最少的客户。如果我们开始照顾我们最佳的客户并且提供给他们最好的服务和最好的促销优惠,这不是更好吗?”这样的服务可能包括提供给最有价值的客户的远程定货服务:“你不需要再亲自到店里用扫描仪来挑选商品了,如果你告诉我们想要买的东西,我们就会代替你做这些事。”

Safeway所做的不仅仅是使购物过程自动化。事实上,Angwin先生说,“我们认为利用顶尖科技来拓宽两方面的业务--供应链和客户关系--是非常有效的。”但这并不是说,客户必须利用互联网来定购货物:“我们现在还没有在互联网上建立定购网站。今后我们将建立一个,因为事实上你必须得进入那个领域。但是我们并不认为互联网对客户来说是最主要的方式,至少不是通过PC这一当今上网的主要方式。在互联网上浏览目录中的2.2万种商品实在不是购物的最佳方式。”

供应链的好处

对于Safeway来说,互联网的真正用途在于供应链方面。为了能提供给客户个人化的服务,Safeway正在整个组织中普及电脑技术。供应商连接到Safeway的供应链上有助于管理产品的供应和库存。“每个分店每天早上都有专门人员负责清查存货。他们不仅能看到商店中的存货和仓库中的存货,而且还能看到运输和销售中的存货,”Angwin先生说。

“他们能看到所有详细的信息,这样他们就能了解各种商品的实际情况并能快速地组织进货或处理销售问题。在三年半前设计的信息库和供应链的基础上,我们已经能实行这种应用了。我们正在试图进一步领会围绕着互联网技术而建立的供应商信息管理观念。”

四 Zoom建立虚拟客户关系案例

● 要点:建立虚拟客户关系

● 网站:www.zoom.co.uk

● 位置:英国伦敦

● 贸易:网上购物入口

● 1998年到1999年收入:24亿美元(Arcadia 集团)

● 上网始自: 1997年(Arcadia 集团;Zoom 创办于1999年)

● 注意点:出售竞争对手的商品甚至竞争对手本身

Zoom是Arcadia集团的互联网入口,这是一家位于英国的主要的时尚零售连锁店,拥有2000多家实际的商店和一个目录家庭购物分部,总销售超过24亿美元。Arcadia的前身为Burton集团,它是英国第二大时尚零售商,拥有15个品牌,包括Burton Menswear、Dorothy Perkins 以及 Evans。

不仅仅是一个渠道

然而,Zoom并不想仅仅成为一个Arcadia的互联网入口。1999年成立时,它被定位为一个超级入口,用来提供时尚新闻、娱乐报道和Arcadia品牌及其竞争者的服装。其目的是为了促进Arcadia品牌服装的销售、合理化运行成本并在处理过程中获利。Zoom的主席把它形容为一个“以Arcadia品牌为主要产品的网上购物中心”。

成立后不就,Zoom就作出了一个意在打入英国互联网入口大联盟的举措,它加入了联合报纸协会,成员还包括Daily Mail、The EveningStandard以及Metro。“这个报纸协会在我们市场内拥有13.5m个读者,”Klein解释说。对于报纸协会来说,他们能把Zoom当成他们的网上服务提供者。

“我们决定尽快让Zoom吸引最多的公众。我们与联合报纸协会联办的合资公司实力与效率兼备,我们只是认为,在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前,我们必须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影响和地位,”Klein先生说。

Arcadia的高级管理层非常清楚电子贸易所带来的机会价值。该公司计划利用互联网来调节整个多渠道、多品牌企业的增长。并且在互联网的协助下,一些早先的障碍都被成功地克服了。当1996年收购了Klein先生经营的家庭购物公司时,这家公司面临着如何经营多渠道企业的挑战。Arcadia公司认识到他们必须减轻渠道冲突并激发雇员为建立成功的品牌(而不是控制渠道)而共同努力。这家公司同时还开发了数据库营销、直接订购、履行和后勤方面的专门技术。所有这些都将是互联网化的竞争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多渠道管理

Zoom发现,尽管客户被认为是偏好直接购物的,实际上他们仍然会交替地应用各种销售渠道。“他们既会通过目录购买,也回直接在商店中购买,“Klein先生说。”我们正试图创建一种多渠道零售商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单纯的竞争性渠道的集合。该公司开始服务于客户并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

该公司希望能综合营销渠道。例如,Zoom在公司的各个商店都做了广告。但是必须明确的证实宣传Zoom为商店经理所带来的利益。“这是一个教育、衡量和动机的问题,”Klein先生说。“我们首先实行教育,应为雇员必须理解他们为什么被要求作出改变。或许可以这么对他们说‘如果你那么做我们就会给你这个’,但是如果他们不懂基本的原理的话,这就不会起作用。”

通过培训,品牌商店的职员将了解这么一个事实:点击Zoom的人越多(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客户和潜在客户与Arcadia品牌的联系就会越紧密。当然,衡量与奖励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对于销售和销售导向进行了一些非常具体的衡量,”Klein先生说。“随后我们公布了结果,这样雇员就能看到多渠道协作的作用。例如,在采取了一定的目录分销措施之后,雇员们能看到店内的生意在一段时期内更加兴旺了。”

Arcadia同时还在制定激励措施以奖励那些销售业绩突出的店员,不管到店里来购物的客户是通过何种渠道了解本店的。此公司目前正在把互联网化的活动与激励措施相结合起来。

电子商务是为了盈利吗?

Arcadia所采用的互联网策略的本质内容就是要把电子商务渠道最终变为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互联网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仅能提供给客户更好的服务,而且还能使我们这种公司获利,”Klein先生说。“我并不想说我们在提供给客户优质服务时是完全没有私心的。我们感兴趣的是如何获得成功。互联网推行自主服务,这是一种节省贸易成本的方法。我深信,如果互联网贸易策略不以节约成本为中心,就必定会遭到失败。为什么?就是因为你只吸引了那些只希望互联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的人。”

Zoom网站到底提供了什么东西呢?除了产品说明,访问者还能浏览其他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正在大量买进非我们核心能力的其他众多领域的信息,例如一般消息与体育运动,”Klein先生说。

“但是在时装领域,我们相信我们确实能够增添一些东西,所以我们正在改建我们的网站。我们进行编辑和评论,希望这样能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总之,我们希望Zoom能成为人们每天的必到之处。因此我们已增加了许多其他的服务,例如电子邮件。“在不久的将来,”他补充到,“当调制解调器在英国普及后,Zoom就能够打破带宽的限制,通过互联网来播放服装展示会了。”

建立社团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正在努力地在服装界建立起我们各种不同品牌的信誉。”例如我们专门针对年轻人的Top商店。如果您来到Top商店的网站,它就会告诉你哪些是最流行的。只要你的想法象18岁的的年轻人,你就可以进入,不管你实际年龄有多大。Top商店会告诉你目前最热门的夜总会。因此 Top 商店的客户已经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网上社团。他们会进入聊天室聊天等。通过支持社团,我们的品牌将继续起作用。

某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案例分析 篇5

作为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抓住国内电力领域市场化、科技化、能源化的有利时机,成功抢占江苏电力市场高地并辐射河北、湖南、四川、广东、云南等地,业务也不断扩展到其它公用事业领域,公司知名度和综合实力持续提高。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和IT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强劲挑战,而管理缺陷也越发成为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整合更是公司进一步挖掘潜力、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针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及公司人力资源现状,我就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近期的工作规划提出几点看法。

一、建立全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各部门职能和业务不断扩展,管理越来越专业化、精确化、程序化,根据国内外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和公司的特点、传统,必须建立由公司领导层、人力资源部、各部门主管及普通员工四位一体的科学分工又相互协作的全员、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公司领导层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订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支持人力资源部、各职能部门开展人力资源实务,为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

2.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制订工作规划,开展职位分析,组织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做好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

3.职能部门主管在人力资源核心业务中把握关键环节,如工作管理、招聘中的面试选拔、培训实施、部门人员考核、反馈、部门人员工资定位与奖惩等(必须切实提高部门主管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水平)。

4.员工可以通过工作分析会、座谈会、面谈沟通等渠道参与公司业务、管理、考核、工资福利、培训等方面的建议和修正,不断完善公司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体现公司管理的公平、公正、透明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完善职位分析、规范工作管理

1.对公司的组织机构和各部门职位进行梳理、整合,编写规范的部门职责、职位描述、工作规范、作业说明书,确定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职责、任职条件、考核方法,杜绝因人设职、职位业务重叠、部门职责交叉等不合理现象,使公司机构和职位设计流程清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调方

便、沟通流畅。更重要的是明确各部门、职位在日常工作或项目实施中面对业务问题尤其是突发问题的职责、反馈渠道和应急措施,使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便于追溯,形成“人人在管事,事事有人管”的良好作风。

2.公司中高层主管必须切实认识到,出现员工没有按规定开展工作或其它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生产效率提高缓慢等不良现象,不一定是员工意识差或方法不对,可能是工作流程上存在缺陷,是我们管理体制上存在漏洞。那么,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工作质量、工作规范,必须从工作流程本身着手,根据IT行业特点和人事配合要求,分析人、机、料、法、环等制约因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工作管理规范,使每项工作都形成清晰的流程和相关责任人,每个项目从市场调研、论证、接洽、竞标、签署、方案、开发、实施、验证、维护都能形成完整的程序和资料,既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思路和习惯,更能有效降低人员流失带来的风险。

三、重视人才引进、储备和培养

1.公司应正确认识到IT行业人才流动的特点,在保证关键人才和公司着意培养的人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对于一些不适合公司发展或能力达不到公司要求的人员要有计划的放弃。公司还要根据业务发展和岗位空缺情况,建立系统的人员需求统计和人才储备机制,制订年度人才引进计划,保证空缺岗位能及时补充、及公司的部分关键管理岗位的人才储备。

2.改变目前单一的岗缺招人的被动的招聘模式,利用网络、报刊、人才交流会等途径发布长期人力资源需求信息,提高选择的余地和应聘人员的素质。

同时优化面试流程,通过对应聘人员的道德品质、基本素质、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应变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全面考察,选拔出符合要求的人才。

3.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协作和轮换,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减轻由于专业化程度过高而产生的工作枯燥感,工作效率降低。提高员工多种业务能力,加强部门和岗位间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和潜力。4.公司应有意识的引进或培养一些如项目主管、客服主管、销售主管这类骨干人才,既能协助部门经理开展工作,又能协调部门之间或部门内部的业务分工和人员调配,更能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绩效。

5.目前公司销售环节管理水平不高,应规划在适当时机引进高级营销主管,2 既能统筹策划、又能开拓市场、更能管理队伍,还使总经理从繁杂的琐事中脱离出来,致力于公司战略管理。

四、健全培训制度

公司近几年十分重视培训,但效果不太理想,主要是培训没有系统化,仅以应急培训和产品培训为主,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要想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需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不断改善:

1.加强入职培训力度,由人力资源部和所在部门联合实施,对新进员工进行公司概况、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岗位知识、沟通机制等知识培训,不能因业务急就简略行事,要使每个新进员工了解那些应该做、那些可以做、那些不能做,能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定,为以后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2.规范日常培训,公司应根据年度业务发展需要和项目实施要求,制订详实的培训计划。通过有序系统的产品知识、工作技能、工作规范、业务技巧等方面培训和成熟经验交流推广,让每个员工都能得到提高和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既熟悉产品知识更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

3.重视中高层主管培训,通过委外培训、厂内班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中高层主管的管理理念、管理技巧、激励方法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当前管理、业务发展的要求和员工多变的思维模式,保证分管工作或本部门工作高效精确开展。4.培训方式要多样化,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现场分析讲授、互动式探讨等方式,提高培训的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扩大培训效果。

5.完善培训反馈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对培训对象进行考核、面谈、笔试、工作跟踪等方式评价培训效果,并深入了解各类人员的培训需求,以修正公司的培训计划、培训方式、最佳培训时间等要素,并为培训学到的知识提供应用的环境,达到提高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和切实改善工作的目的。

五、构造工资体系和绩效考核系统有机结合的激励机制

1.不断完善公司薪资政策和薪资结构,建立全体员工的鉴定考核体系,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使每位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贡献大小与个人工资、晋升充分挂钩,激励先进,鞭策、淘汰落后。对于经过多次培训和考核仍达不到公司要求的员工应有计划的调整、降薪、限制使用乃至辞退。

2.不同的发放薪酬方式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差异很大,对于高科技型企业员工来说,福利模块更能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使他们感受到公司的尊重和关怀。公司可以借鉴一些先进企业管理经验,调整工资结构,有针对性地考虑交通 补贴、住房补贴、节日奖金等员工福利在工资中的比例,在工资总额不变或增长很小的情况下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绩效。

3.对现有工资体系不断调整完善,使员工收入水平随着公司业绩上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稳步上涨。同时根据“20%与80%的不平衡法则”,重点培养和激励属于20%的如部门经理、助理、项目主管等骨干力量,来带动另外80%的员工,并且注重不断引入新的人才,让20%得以新陈代谢,从而使全公司人员素质、工作效率、经营业绩不断攀升,这就需要工资政策的真正倾斜和激励机制的差异性。

六、修改完善管理制度

公司目前的各类规章制度管理比较散乱,许多文件或条款已经不适应现在形式需要,更有不少文件已经与实际情况脱节,既不利于员工对制度的理解,更不利于管理部门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必须尽快整理、完善。1.文件体系目录:

行政综合类:保密规定、办公用品管理规定、办公辅助设施管理规定、餐饮管理规定、仓库管理规定、会议管理规定、文件管理规定、业务接待管理规定、印鉴管理规定等。

人力资源类:人力资源管理条例、招聘管理规定、薪资管理规定、职务分析、培训管理规定、绩效考核办法、企业文化等。

财务管理类:各类财务管理规定。

技术开发类:软件开发规范、技术资料管理规定、工作任务考核办法等。

市场管理类:市场信息管理方法、竞标管理方法、项目实施管理规定等。2.执行、检查、监督制度

管理是规范正常,发现异常,文件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工作,有章可依。文件适用范围对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认真执行,同时部门要负起日常检查的责任,人力资源部门要进行监督,不要等出了问题才分析原因。同时对于发现

的一些异常要积极制订防范和改进的方法,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相关部门不断修改完善文件,保证我们使用的文件是有效和唯一的版本,能够符合我们工作的需要。

七、营造特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整个公司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共同价值观的长期艰巨的过程。它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风格、激励机制、团队精神、企业礼仪、共同价值观等涉及企业发展的各方面,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共同价值观是维系公司员工的一条无形的精神纽带,只有全体员工能够了解公司的战略意图、管理风格、激励方式,并得到他们的认可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充分珍惜自己的工作,以身在公司为荣,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更通过公司的各种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使全体员工能齐心协力为实现企业战略而努力。针对当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相对薄弱,员工责任感不强,集体意识淡漠,凝聚力欠缺等情况,必须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营造环宇特色企业文化: 1.强化全体员工企业精神和企业礼仪教育。公司员工言行举止和精神风貌代表企业的形象和实力,制订公司的企业礼仪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对内、外人员的接洽或交流要求,并不断对员工进行企业精神和礼仪培训和检查督促,既有利于提升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整体印象,更便于内部的协调沟通及团结协作。

2.给员工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文化氛围。公司由于人手少、任务急、项目紧的特点,也缺乏必要的文娱措施,员工业余生活比较枯燥,长期下去会影响员工凝聚力和协调性。因此公司可以建立员工活动室、图书角、文体娱乐、参观等活动,改善员工业余生活水平,提供再学习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集体凝聚力。

3.建立一个平等、互信、互动的交流平台。本着着眼公司未来、关心员工发展的思想,通过日常交谈、座谈会、分析会、集体活动、培训等各种机会,部门之间、岗位之间要认真思考项目、工作的协调和开展、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更要积极和员工交流、沟通、反馈,了解员工的思想方法、工作业绩、生活境况,同时也传达公司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实际问题,并及时解决员工比较敏感或感兴趣的问题,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平等、5 信任和效率。

4.企业文化的营造是以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为前提的,要想引导员工按公司战略要求开展工作、发挥活力、规范行为,必须先制订全面、详细、合理、可行、公平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约束员工的行为,让所有人明白应该做什么、鼓励做什么、限制做什么、严禁做什么,对于符合奖励或处罚条件的根据规定实施奖惩,并视公司时势需要调整奖罚力度,从而不断鞭策、激励员工。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市场条件和公司境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企业文化也必须随着公司业绩的提高和所处环境的变化对各个有机环节不断健全完善,才能不断丰富、发展、适用,与公司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并相互促进。

案例的分析

我认为该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相对较为合理。

公司的人力资源分别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立足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趋势和公司正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制定了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目标。同时又考查了现阶段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战略的分解实施过程中利用相关制度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从公司的发展战略出发,在人员的引进和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应制度。

选人:改变单一的岗缺招人的被动招聘模式,开辟网络,报刊,人才交流等多种招聘渠道,长期储备合格的优秀人才。对于一些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除了自身培养外,还注重利用猎头公司等挖掘。

制定了程序化的面试流程,和多维度的考查方面。不仅注重员工的职业技能更注重员工的道德素养。

育人:基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延伸出的对员工数量和技能水平的要求。要提前培训,定期为员工制定工作技能的课程。

对于新员工进行严格的入职培训,让员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制度规定。同时也为中层的管理人员制定相关的培训,让他们理解先进的管理理念适应员工的多思维模式。

用人:公司秉承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领导与员工双向沟通制定相关的工作目标。并由人力资源部门执笔所做的详细工作说明书和工作流程,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尽量做到人尽其用。

留人:在企业整体的文化建设下,制定公平,公正的薪酬制度,和奖惩措施。并注重员工的薪酬结构调整以激励员工以更好的状态去工作。同时企业注重员工的业余生活,使员工在工作的同时也能做到劳逸结合。

缺点

企业在选人的阶段只有大体的思路概况,并没有制作详细的人员数量规划,和招聘 渠道的具体运用流程。

ibm公司人力资源案例 篇6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达到的绩效水平和各种奖项是罕见的:它在1998年被《财富》杂志命名为第一位的“最佳工作场所”;它是整个20世纪90年代行业内盈利能力最强的航空公司,自1973年以来,公司每年都保持盈利;它在所有的主要航空公司中,是销售收入成长最快的公司;它获得了美国交通部颁发的“三冠王”称号;它在所有的主要航空公司中是运营成本最低的公司之一,每英里座位成本大约7美分,这一优势使它能够用低成本的票价打击竞争对售。

那么,西南航空公司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答案不在于任何特别的技术、装备、市场优势定位或计划上。西南航空公司的成功要归功于它的企业文化。

首先,员工们有相当多的自由度和责任心。公司鼓励他们多出主意和采取实际行动,服务客户和改进组织。他们了解行业内的各种规章制度,为满足这些要求承担责任,通过这一点他们能够以服务客户为中心开展工作。

其次,在整个公司内,员工们参与决策和改革建议的程度相当高。他们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认真的考虑,其中有一些还得到了落实。同时,公司以持续革新和寻找更好的做事方法而自豪。例如,公司文化委员会有120多人,而设立在各部门和地区分部的文化委员会的成员就更多了。公司各个层次的员工都参与到促进和强化公司的文化改进活动中去,这些委员会已经成为组织文化建设的支柱。

第三,公司大多数文化的保持是通过雇用符合公司要求的员工实现的。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也许没有什么决策比决定“雇用谁”更重要的了。即使随着公司的急剧膨胀,符合公司要求的员工越来越难以找到,西南航空公司也没有降低它对员工的雇用标准。

第四,公司各个层次都非常重视培训,而且他们眼中的培训已经超出了技能培养的范围。培训的目的不是把人训练出来,使他仅仅能够做好工作,而是要让他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外还能发挥作用,让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动性弥补部门之间、职能领域之间以及运营单位之间的隔阂,从而更好地为乘客服务。因此,即使培训过程也在强调参与、行动和服务客户的企业文化。

最后,西南航空公司在使用员工方面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对员工的职业志向做出积极响应。新雇员工通常以初级职位加入公司,如飞行员刚进来时的职位是一级官员。随着他们在公司得到更多的技能并成为公司文化的支持者,他们就期望在公司内能够得到提升。员工被选拔出来得到内部晋升和调动的依据是综合考虑他们的技术技能和个人作风的结果。那些并不怎么支持公司文化的经理们很少有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往往最终只有离开公司。因此,留下来的能够不断得到提拔的经理们是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领袖人物,他们严格按照公司的基本价值观和原则办事。因此,员工招聘、培训、安置和培养成了公司用以保持卓越绩效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杠杆。

激励员工就是激励顾客和股东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美国多家航空公司中主打国内航线的一家航空公司。自从1972年创立以来,除了创立之初的第一年,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双位数的增长态势。从经营业绩的角度看,美国西南航空是美国整个航空行业多年来惟一一家持续盈利的主要航空公司,其股票是公认的最成功的航空股,同时也是全行业惟一一家一直赢得衡量航空公司经营质量的“ 三顶皇冠”(航班准时、行李丢失最少、顾客抱怨最少)的航空公司。于是,人们不禁要问,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管理模式的结果是员工的低离职、低成本、高生产率、高质量和持续盈利。这一管理模式的作用机理是基于结构的战略与过程的战略的完美结合。按照波特的5因素钻石模型,企业首先需要根据已有的市场结构进行正确的产品定位。与美国航空业传统的战略模式不同,西南航空公司在经营方向上强调的是与汽车进行竞争,为旅客提供亲切友好、安全可靠和低成本的中短程的服务。西南航空的成功不仅因为它“在做正确的事情”,同时还由于它“在用正确的方式做事”。

《西南航空案例》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西南航空非常独特的“做事方式”,这种做事方式的核心就是在公司中建立和发展了一系列促进高绩效的关系。由于西南航空提供中短程服务。因此飞机在降落与起飞之间的周转次数就比较多,这实际上构成了西南航空在与提供远程服务的公司竞争中的一个劣势。为此,西南航空的做法是在一线员工中间建立一种团队合作关系,行李员、乘务员、飞行员和其他地勤人员一起参与旅客的登机和下机。再加上只采用波音737一种机型来标准化和简单化检修人员的任务等措施,西南航空公司能够用其他公司一半的时间完成飞机的周转。公司的领导和经理们尊重员工个人并真心关爱员工,从而在公司的上下级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信任、类似亲情的关系。西南航空甚至鼓励员工持有竞争对手的股票来分散投资风险,其对员工利益的关爱可见一斑。西南航空的高绩效关系体系还表现在劳资关系上。西南航空公司84%的员工是工会会员,公司不仅尊重员工个人也尊重代表他们的工会。公司在合同中规定,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担任任何岗位,从而在员工与公司之间发展了一种合作而不是对抗的劳资关系。这一系列健康的关系链条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进取与合作的企业文化,并作为一种组织能力促进西南航空经营战略目标的达成。

西南航空高绩效关系型的组织文化不仅作用于公司内部运营,同时还扩展到公司与顾客之间。在旅途中,乘务人员用玩笑和善意的恶作剧等活动愉悦顾客,为旅客提供单纯旅行以外的快乐。这对提高回头客比例和口碑途径的广告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在上述几种健康的关系被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后,西南航空公司实现了优秀的财务业绩,从而使投资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因此,西南航空公司以一种隐含的方式和内生化的方式实现了公司与股东之间的良好关系。

还不仅如此,西南航空公司的员工在得到行业平均水平的货币工资加上相当于工资的8%的利润分享以及养老金以外,他们还获得了极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极高的个人成就感。从西南航空公司发展起来的高绩效关系导向的做事方式可以发现,公司实际上是以为员工创造价值作为出发点,随后将受到高度激励的员工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转移给顾客和股东。这正是西南航空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注员工满意度,提升公司业绩

在一条完整的服务价值链上,服务产生的价值是通过人,也就是企业的员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才体现出来的,员工的态度、言行也融入到了每项服务中,对客户的满意度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员工是否能用快乐的态度、礼貌的言行对待顾客,则与他们对企业提供给自己的各个方面的软硬条件的满意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加大对服务价值链前端———“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关注,是提升企业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和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的企业管理者,想方设法在提升员工满意度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西南航空:“快乐和家庭化”的服务理念和战略

西南航空公司成立于1967年,最初只在得克萨斯州提供短距离运输服务。尽管航空业麻烦不断,西南航空公司在其历史上还是取得了连续20年赢利的骄人成绩,创造了美国航空业的连续赢利记录。这样的业绩得益于西南航空公司员工的高效率工作和在飞行途中给乘客创造轻松愉快环境的服务方式。事实上,西南航空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伯·克勒赫从公司成立起就坚持宣传“快乐和家庭化”的服务理念和战略,并通过招聘、培训和支持有经验的员工,通过员工的力量将这种理念的价值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来。

1、招聘合适的员工

西南航空公司的策略之一在于他们雇佣合适的员工———热情的具有幽默感的员工、更真诚地为顾客服务的员工。第一轮是集体面试,每一个求职者都被要求站起来讲述自己最尴尬的时刻。这些未来的员工由乘务员、地面站控制员、管理者,甚至是顾客组成的面试小组进行评估。接下来是对通过第一轮面试者进行深度个人访谈,招聘人员会试图去发现应聘人员是否具备一些特定的心理素质,这些特定的心理素质是西南航空公司通过研究最成功的和最不成功的乘务人员发现的。

2、营造快乐和尊重的气氛

西南航空公司从创立开始就一直坚持一个基本理念,就是爱。公司鼓励员工释放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好心情是有感染力的。赫伯·克勒赫说:“也许有其他公司与我们公司的成本相同,也许有其他公司的服务质量与我们公司相同,但有一件事它们是不可能与我们公司一样的,至少不会很容易,那就是我们的员工对待顾客的精神状态和态度。” 快乐的工作气氛不仅使员工的服务态度更加热情,为此他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也是它保持低价的关键因素,它的价格比行业平均水平要低25%。

3、管理层对员工的支持

西南航空公司是建立在一种开放政策的基础上的。管理层走近员工,参与一线员工的工作,倾听员工的心声,告诉员工关于如何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思想。西南航空公司与其他服务性公司不同的是,它并不认为顾客永远是对的。西南航空公司的管理层了解一线员工的工作,支持和尊敬一线员工的工作,甚至宁愿“得罪”无理的顾客。

“亚洲最佳雇主”以员工为本的经营哲学

总部位于美国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翰威特公司(Hewitt Associates)不久前公布的“亚洲地区最佳雇主”调查(《亚洲华尔街日报》参与协办)中,位于上海市中心南京路上的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的总经理马克·德科西尼斯(Mark De Cocinis)连续两次获得了“亚洲最佳雇主”的称号。德科西尼斯和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何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呢?

事实上,德科西尼斯和该酒店在很多小事上体现了对员工的关心,比如会为雇员参加业余培训(通常为电脑和英语培训)而提供资助;员工在生日那天会收到一张贺卡和现金礼物。这些小恩小惠帮助解释了为什么该饭店去年的员工更新率仅为18%。这个比例在上海的大饭店中是最低的。上海大饭店的员工更新比例平均为大约24%。

在波特曼丽嘉酒店,每周都有员工会议,主要讨论饭店经营以及如何招待即将到来的特殊官员或贵宾。德科西尼斯说,这种交流不应该只限于正式会议。经理们还必须在雇员的工作地点和他们感觉更轻松的地方进行交谈。这就是为什么德科西尼斯会在日常巡视酒店时停下来与雇员进行简短交谈、并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在员工餐厅与雇员一起吃饭的原因。

以下就是德科西尼斯使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成为亚洲最好的工作地点的方法:

尊敬每一个人这是每一个人的基本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被尊敬,都希望因为对公司的贡献而感到自豪和获得对其个人的认可。

良好的工作环境使雇员有最好的工作环境———所有人共同工作以创造特殊成绩的环境。为他们提供工作和照顾客人所需要的工具。

像对待家人一样关怀雇员态度坦诚,并与他们分享重大的情感事件。帮助他们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关心他们的幸福。信任雇员信任雇员并授予他们权力,使他们有工作的自由。指导并支持他们,鼓励他们成为最好的员工。在他们获得成功和接受挑战性责任时给予认可。

具有竞争力的报酬为了赡养家人,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满意的收入。为他们的工作支付公平的报酬;提供进步机会和全体员工都受益的福利。

西南航空公司:有了员工满意才有客户满意

许多企业习惯于将客户满意度挂在嘴边,并为此绞尽脑汁翻新着服务的花样。但他们往往会发现,这些新花样到后来起到的效果并非总是那么显著。原因何在?因为很多企业忽视或者没有足够重视“让自己的员工满意”。在一条完整的服务价值链上,服务产生的价值是通过人,也就是企业的员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才体现出来的,员工的态度、言行也融入到了每项服务中,对客户的满意度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员工是否能用快乐的态度、礼貌的言行对待顾客,则与他们对企业提供给自己的各个方面的软硬条件的满意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加大对服务价值链前端———“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关注,是提升企业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本文西南航空公司的案例中,介绍了其在对待和管理自己员工上的做法,这些方法虽然看上去都是一些再通常不过的举措,但要持之以恒地去做这些事情并非易事,而成功的企业就能做到这一点。

西南航空公司成立于1967年,最初只在得克萨斯州提供短距离运输服务。尽管航空业麻烦不断,西南航空公司在其历史上还是取得了连续20年赢利的骄人成绩,创造了美国航空业的连续赢利记录。这样的业绩得益于西南航空公司员工的高效率工作和在飞行途中给乘客创造轻松愉快环境的服务方式。事实上,西南航空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伯·克勒赫从公司成立起就坚持宣传“快乐和家庭化”的服务理念和战略,并通过招聘、培训和支持有经验的员工,通过员工的力量将这种理念的价值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来。

招聘合适的员工

西南航空公司的策略之一在于他们雇佣合适的员工———热情的具有幽默感的员工、更真诚地为顾客服务的员工。西南航空公司的招聘过程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招聘工作看起来更像好莱坞挑选演员,而不是招聘面试。第一轮是集体面试,每一个求职者都被要求站起来讲述自己最尴尬的时刻。这些未来的员工由乘务员、地面站控制员、管理者,甚至是顾客组成的面试小组进行评估。西南航空公司让顾客参与招聘面试基于两个认识:顾客最有能力判别谁将会成为优秀乘务员;顾客最有能力培养有潜力的乘务员成为顾客想要的乘务员。

接下来是对通过第一轮面试者进行深度个人访谈,在这个访谈中,招聘人员会试图去发现应聘人员是否具备一些特定的心理素质,这些特定的心理素质是西南航空公司通过研究最成功的和最不成功的乘务人员发现的。

新聘用的员工要经过一年的试用期,在这段时间里管理人员和新员工有足够的时间来判断他们是否真正适合这个公司。西南航空公司鼓励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分利用这一年的试用期或评估期,将那些不适合在公司工作的人员解雇掉。但是有趣的是,西南航空公司很少不得不解雇一些员工。因为在这些员工被告知之前,他们已经知道自己与周围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而主动走人。

营造快乐和尊重的气氛

西南航空公司从创立开始就一直坚持一个基本理念,就是爱。赫伯·克勒赫是把每个员工视为西南航空公司大家庭的一分子。他鼓励大家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而且自己带头这样做。比如为推广一个新航线,他会打扮得像猫王埃尔维斯一样,在飞机上分发花生;他还会举办员工聚会或者在公司的音乐录像中表演节目。他时时刻刻走出来与自己的团体在一起,向团队传递信息,他告诉员工,他们是在为谁工作,他们的工作有多重要。他就是要让员工感觉自己很重要和受到尊重。

公司鼓励员工释放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好心情是有感染力的。如果乘务员有一个愉快的心情,那么乘客也更有可能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如果整个工作氛围都很热情,那么当他面对其他人时也能很热情。他会很有礼貌地对待在那里的每个人,也会和人有很好的目光接触。爱的氛围使西南航空公司的员工乐于到公司来,而且以工作为乐。赫伯·克勒赫说:“也许有其他公司与我们公司的成本相同,也许有其他公司的服务质量与我们公司相同,但有一件事它们是不可能与我们公司一样的,至少不会很容易,那就是我们的员工对待顾客的精神状态和态度。”

快乐的工作气氛不仅使员工的服务态度更加热情,也使他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举个例子,西南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每月要飞行70个小时,而其他公司的飞行员只飞55个小时。他们的地面指挥站通常仅需要竞争对手一半的人手就足以完成全部工作,他们调度飞机的速度通常非常快,竞争对手需要45分钟,而他们只需要15分钟。西南航空公司员工的高工作效率是它保持低价的关键因素,它的价格比行业平均水平要低25%。

管理层对员工的支持

西南航空公司是建立在一种开放政策的基础上的,这个开放政策由赫伯·克勒赫自己开始,并渗透到公司的各个部门。管理层走近员工,参与一线员工的工作,倾听员工的心声,告诉员工关于如何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思想。

西南航空公司与其他服务性公司不同的是,它并不认为顾客永远是对的。赫伯·克勒赫说:“实际上,顾客也并不总是对的,他们也经常犯错。我们经常遇到毒瘾者、醉汉或可耻的家伙。这时我们不说顾客永远是对的。我们说:你永远也不要再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了,因为你竟然那样对待我们的员工。”西南航空公司的管理层了解一线员工的工作,支持和尊敬一线员工的工作,甚至宁愿“得罪”无理的顾客。

在西南航空公司,管理层的工作首先是确保所有的员工都能得到很好的关照,尊重和爱。其次,是处理看起来进展不顺利的事情,并推动它的进展,帮助它变得好点,或者快点。第三,是维护西南航空公司的战略。

西南航空:找对员工追求卓越

优秀企业征才时会考虑五个最重要条件,依序为:1.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佳。2.能团队合作。3.学习能力强,可塑性高。4.稳定性高,能配合公司规划发展。5.专业能力强。

当我们在考虑人力资源需求时,不仅仅是看做事的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也日益重要,也就是要善于与他人互动以达成共同目标。事实上,从事需要高度专业工作的人,往往也需要优良的人际能力,使自己的工作能与他人配合。

西南航空公司一直都是美国航空业最杰出的成功故事,在变化迅速的产业中,除了第一年外已连续获利31年,2002年时西南航空的市值为90亿美元,远超过美国其它航空公司的市值总和,在财星杂志「美国100家最佳工作环境的企业」中排行始终名列前几名,并赢得1992年至1996年航空业「三冠王」殊荣:1.延误最少。2.旅客抱怨最少。3.行李失误最少。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西南航空雇用及训练员工方面是如何执行的,才会如此杰出: 1.西南航空刻意用心招募擅长于团队合作的员工,了解人际关系能力的重要性,并认真寻找具备这种能力的员工。

2.努力加强员工团队合作的能力,提供人际关系的训练予以强化,比起那些忽略这项能力的企业,自然展现出更杰出的优势。

3.特别注重以往工作经验中展现良好团队合作的人,也喜欢能多用心的人,且比别家航空公司花更多钱在招募和训练上。不论职务高低,公司都会花时间寻找适当人选,也花时间训练他们。

4.真的深信「一粒屎,坏了一锅粥」,这有如一种信仰,所以西南航空的人员流动率比其它航空公司低很多。

5.有些公司会特别重视、吸引与留住优秀的明星员工,而西南航空根本无意于明星员工,仅专注于明星团体,刻意寻找心态正确、易于融入团体的新人,然后再提供可提升他们做好工作的技巧和经验。

6.令人感到有趣且特别的是:西南航空选才的优先条件不仅适用于客服人员,也一体适用于工程师及飞行员,而在一般航空公司的录取条件下,工程师及飞行员这两类员工纯粹以技术取胜。

为提高找对员工的机率,西南航空的招募流程包括:

1.员工正式雇用前有一段试用期。以便公司和新进人员在作出最后决定前,能彼此多了解。

2.持续不断地训练,使新进员工有机会培养实用的专长,习惯团队合作。这些训练包括:

a.课堂讲授──新进员工进公司后的第1或第2周。

b.督导员带领的在职训练──为期2至3周。

c.良师益友──由有经验的前辈带领实作。

d.定期由培训协调专员给予训练。

3.重视整体工作流程,如此新进员工才能了解自己的工作对其他同事工作的影响。4.进行定期工作交流,以熟悉其它部门业务。

5.管理职位出缺时,强调以内部擢升为主。因为这样做等于向基层员工传递一种正确的讯息,以鼓舞员工。

任何职位所需要的员工,有其一定的特质需求,当招募时能找对人就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则在于如何持续不断地培训这群员工团队,使其精益求精持续成长,就有追求卓越成就的机会。

美国西南航空的组织文化建设

美国的西南航空公司(以下简称美西南航)是一家成熟的低成本航空公司。1971年美西南航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小航空公司开始运营,到1990年公司年收入达到10亿美元,成为美国市场的大型骨干航空公司。2002年美西南航列《财富》杂志最受羡慕公司第二位,航空运输业第一位;2002年5月20日的《华尔街日报》将美西南航列为排名第一的旅客最满意的航空公司;2003年《航空运输》杂志将美西南航列为 “年度航空公司”,褒奖其连续30年的盈利。美西南航在国际航空业中是一个领先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公司2002财政年度的每人每英里(约合1.6公里)的经营成本为7.41美分(约合人民币0.60元),相比2001财政年度下降1.7%。作为一家成熟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美西南航在管理上有很多值得我国各航空公司学习的理念和做法。本文主要探讨美西南航如何借助组织文化建设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以及其组织文化建设对我国航空公司的启示。

所谓组织文化,是指在组织中为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一系列价值观、假定、信念、行为规范的总和。对管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定义,然而各种定义方式都强调管理是一种和人的因素密切相关的过程。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是否接受和认同,能否投入到对组织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去,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人的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绩效。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个个体,而单个的个体的简单组合并不能带来规模效应,还需要将其有机的整合起来去共同追求组织目标。一些组织强调借助于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设计来将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但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设计可以称之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刚性设计,是一种借助外力来寻求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途径。与之同样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柔性设计,一种建立在自觉、自愿(而非命令链)基础上的组织成员的投入与奉献。“两条腿走路”,借助刚性的规章制度和柔性的自发投入、奉献的共同作用,才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高管理绩效。

美西南航在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了组织文化对成员的影响来提高其管理绩效,有效地保持了其在低成本航空公司中的领先地位。

一. 确立公司独特的组织文化

与刚性的规章制度相比,组织文化建设是通过推动组织内形成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价值观、假定、信念和行为规范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虽无明确的条文和奖惩制度,但在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上却具有更为深远的作用。美西南航在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方面非常注重组织文化建设的作用,希望能促使员工建立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价值观、假定、信念和行为规范,让员工自觉地发挥工作潜能,投入到促进公司发展的目标中去。具体地说美西南航的组织文化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强调公司“员工第一”的价值观

在西南航的组织文化中其“员工第一”的信念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董事长Herb Kelleher认为信奉顾客第一的企业是老板可能对雇员做出的最大背叛之一。公司努力强调对员工个人的认同,如将员工的名字雕刻在特别设计的波音737上,以表彰员工在美西南航成功中的突出贡献;将员工的突出业绩刊登在公司的杂志上;对员工的访问。通过这些具体的做法,让员工认为公司以拥有他们为荣。不仅是泛泛地强调重视员工整体,更有对每个员工个人的关注。美西南航认为公司所拥有的最大财富就是公司的员工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人是管理中第一位的因素。

让员工享受快乐,成为热爱和关心工作的“真正”的雇员

“在美西南,我们宁愿让公司充满爱,而不是敬畏。”“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一项事业”。从这一系列口号中可以看出美西南航组织文化的特质。在其员工培训中强调员工应该“承担责任、做主人翁(”take accountability and ownership),“畅所欲言(”celebrate and let you hair down),在组织文化中真正引导员工形成一种主人翁意识,让其认为公司的发展也就是个人的发展,促使员工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鼓励创新

与“员工第一”价值观相适应,公司重视员工对具体问题的判断,而在管理实践上也强调员工主动、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当中途航空公司(Midway Airlines,91年3月25日提出破产保护,同年11月7日清盘)撤出芝加哥后,美西南航马上派出了一个20人的小组飞往芝加哥组建公司的相关机构。第二天美西南航的航班就从重新改造后的登机门出发了,这距离中途航空公司退出不到24小时。公司的动作是如此神速,以至于新闻媒体来不及拍摄他们在新的登机门悬挂标记的场景。而此前在公司并没有总体规划来考虑改造中途航空公司的登机门,也没有经过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在行动前进行可行性设计。公司希望员工不要被一堆规则束缚,而是由他们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此外公司追求工作、管理过程中一种非正统的境界,以及空乘人员所具有的幽默,都反映了公司文化中鼓励员工主动创新的一面。

公司的合作精神

美西南航强调组织内部以及在员工、供应商和顾客间建立一种积极的信任关系。公司里有85%的员工加入了不同的工会,但并没有出现其他航空公司中工会与管理层间的巨大冲突。在一次美西南航的文化研讨会上,美西南航的首席运营官(COO)Colleen Barrett指出,工会是企业的伙伴——大家是一家人。公司里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员工在强调外部的顾客的同时都很注重内部顾客(内部顾客包括所有的员工和关键的利益者)。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合作精神渗透到了企业的各个角落,人们积极寻求改进工作关系的方法,从而提高经营成果。大家都相信:与其彼此竞争,不如做得最好。

此外公司还提出了一系列口号,诸如“了解他人的工作”(Walk a Mile in My Shoes),鼓励员工了解其他部门、员工的工作,建立共同工作、合作的意识。共同的合作促使公司的生产率不断提高,也提高了部门间的相互协调能力。

公司独特的“斗士精神”

美西南航建立之初曾面对行业中大公司的排斥和挤压。而面对外部的不利因素,在公司的员工中激发出一种“斗士精神”来应对外部的威胁和挑战。在克服最初的困难之后,这种“斗士精神”继续发扬、发展,引导公司成功地面对了战争、油价攀升、9-11等一系列危机和挑战。在危机和挑战面前公司的员工凭借“斗士精神”所激发出来的旺盛斗志使得公司即便是在“9-11事件”后全行业普遍亏损及至破产的背景下仍然保持盈利的局面。

9-11事件后,几乎所有的美国航空公司陷入了困境,都大肆裁员,而美西南航则例外。“斗士精神”再次激发了忠诚和保障飞行以及不裁减员工的决心。许多人义务加班,许多人将预扣税返还留给公司,还有人义务照管公司总部前的草坪。他们再一次团结在一起,面对困难。

二. 通过一整套机制来推行、维持和发展组织文化

确立理想的组织文化发展目标是组织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但更重要的工作还在于在组织内部推行、维持和发展理想的组织文化。员工是否接受公司期望达到的组织文化、其接受是否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以及这种组织文化能否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而发展,这将直接决定组织文化建设的成败。在这方面,美西南航建立了一整套机制来确保推行、维持和发展公司的组织文化,具体包括以下一些措施:

第一,设立“文化委员会”来建立、发展、维护企业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工作。美西南航最重要的常设委员会之一就是“文化委员会”,并且在每一个站点都设立了该委员会。专门机构的设立,反映出公司的管理层对组织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通过专门管理部门的督促,有助于持续地保证公司的组织文化建设;而该机构深入到一线部门则促进了组织文化的深入人心和全面推广。

第二,借助于一系列标记、口号、具体事例使组织文化深入人心。

组织文化建设不同于规章制度建设。由于组织文化是成员心目中价值观、假定、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因此不可能由企业硬性推广给员工,只能是在有意识的引导下促使成员形成有利于达到组织目标的组织文化。飞机上每一个员工的名字、公司随处可见的员工个人、家庭乃至宠物照片,随时在告诉员工公司所强调的员工第一和员工所获得的个人认同感。“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一项事业”则在提醒员工他们并不是在为了获取收入而被动地工作,而是在从事一项组织和个人发展的事业。公司在各种场合、有关杂志上所宣传的具体事例也使每一个员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企业所强调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可以看出,美西南航组织文化建设的过人之处在于公司并没有停留在确立一套理想的组织文化建设目标上,也没有简单地仅仅建立一个“文化委员会”了事,而是通过一整套有效的措施使得所倡导的组织文化深入人心,被员工所真正地接受。这种做法保证了组织文化建设对达到企业目标的促进作用,真正地实现了组织文化建设的初衷。

第三,他们经常为表彰员工举行庆典。

为了让员工真正地感受到管理层对组织文化的认真投入,公司在表彰员工的时候经常采用庆典的方式。这传递给组织成员一个明确的信息:管理层不仅仅是确立一套组织文化,更是认真地实现他们的“员工第一”等组织文化发展目标。此外经常的举行庆典则反映了公司对组织文化建设的不断推动,这进一步带动了员工对组织文化建设的认可和投入。

美西南航的组织文化建设对促进公司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任何一个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设定以公司使命为核心的一系列组织目标,而组织成员所拥有的价值观、假定、信念和行为规范会促进或阻碍成员和组织追求组织目标的努力。组织文化在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① 对达到组织目标的引导力大小。

组织文化可以引导成员去努力达到组织目标,也可能影响成员追求与组织目标不同甚至相反的目标(如以组织发展为代价来获取个人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美西南航组织文化建设的成功之处在于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目标相统一,让员工充分地热爱自己的工作,以为美西南航工作、促进美西南航发展为荣。让员工认为公司的事业就是自己的事业,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② 组织文化是否为组织内的广大成员所普遍了解。

一种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首先要考虑到这种组织文化为成员的了解程度。如果组织文化建设仅仅流于形式的话,那么广大成员并未真正地了解这种 组织文化,那么就不可能借助于这种组织文化的帮助来达到组织目标。从美西南航的组织文化建设中来看,借助于员工培训、随处可见的标语、奖励员工的庆典、对具体事例的宣传,以及深入到各个节点的文化委员会,美西南航的组织文化真正全面、深入地传递给了组织的广大成员,组织成员对这种组织文化具有了直观的认识。

③ 组织成员对组织文化的接受程度。

即便是组织文化将直接促使员工去追求组织目标,而且这种组织文化也为成员所普遍了解,但组织成员可能不接受这种组织文化,或是仅有部分成员接受这一组织文化,则这种组织文化也难以推动成员去达到组织目标。如果成员不接受组织文化,则不可能期望借组织文化来达到组织目标;而如果一种组织文化在组织内部仅仅是为部分人所接受,可以预料在其他成员中所存在的其他价值观、假定、信念和行为规范将与这种组织文化之间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将影响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对组织目标的共同追求,而且冲突的严重程度也会对组织的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从美西南航的实践来看,公司不仅是借助相关机构和各种手段来宣传公司的组织文化,还通过管理层的积极推动和示范使员工认识到公司对组织文化建设的认真和投入,了解到公司不仅仅是宣传“员工第一”等口号,在管理过程中更是在兑现着这些目标。这就促使广大员工接受这种组织文化,并且被其所凝聚起来,共同去追求组织目标。

上一篇:幼儿园全园亲子春游下一篇:广东省干部网络培训平台免测试课程(最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