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精神文化(共9篇)
老年人精神文化 篇1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在老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企业老年文化就是要在企业及其矿区,采取各种形式不断运用和发展老年学理论、办好老年大学、活跃老年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敬老、爱老、助老、尊老孝亲的和谐氛围。组织老年人文化健身、科学养生,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人生意义。
一、与时俱进是企业老年精神文化发展的趋势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文化也在更新、提升。随着油田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老同志对文化需求更加强烈。企业党委要把做好老年文化工作、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项长期任务。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老年人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智慧、知识和经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人不仅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继承者,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到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以上,并以年均3.2% 的速度增长。大庆油田虽然是1960年开始石油大会战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城市,但人口老龄化也不约而至。钻井二公司有职工4130人、离退休职工1468人、退养家属1840人,老同志占总人数的50%以上,呈现人口老龄化。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需求
开展老年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老年人闲暇生活的质量。油田老年人大多过着“休息型”、“寄托型”的生活。老年人的休闲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随着油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老年人必须对精神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丰富多采的老年文化,来充实老年人的生活,才能使大家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完善人格,晚年生活更放异彩。
二、可行项目是企业老年精神文化传播的载体
企业开展老年文化精神活动要选好载体,而办好老年大学、开展老年学研究、发挥老同志智力优势等形式,是联系文化与老年人的纽带,这些都是老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文化传播的很好载体。
(一)办好老年大学
上老年大学是老年精神知识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老年大学不仅圆老同志大学之梦,而且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趣、促进健康。企业办好老年大学要因时、因需、因人,设置课程、讲解内容。总之就是根据老同志的需求,满足老同志的愿望,使老同志老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乐。公司老年大学的学员,大部分是油田的老石油、老会战、老钻井人,有着不同的经历,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公司老年大学自1995年开办以来14年,先后办了医疗保健班、心理健康班、太极拳班、电脑班等十几个科目,大约有800多人参加过学习。
(二)搞好老年学研究
老年学是研究人类衰老问题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老年医学和老年生物学。我们公司老年学研究坚持为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服务,为发展老龄产业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宗旨。并结合大庆油田党委老干部处开展的“孝心文化”建设活动,本着“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的一切”,大力提升公司离退休管理与服务水平。
(三)发挥好老年文化优势
老年文化的使命之一就是鼓舞老年人为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人生意义不懈努力。把一生的丰富经验和优良传统传下去,为青少年作出榜样。我们公司离退休职工在岗时为事业而努力工作,退休后继续为油田、社会、公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人生意义。
三、定期活动是企业老年精神文化发展的途径
企业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应从老年人的需要和愿望出发,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立足基层、面向大众、落在实处。坚持小型分散与相对集中相结合,提高活动质量与改善场所相结合,坚持活动内容的广泛性与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做到有阵地、有项目、有内涵。
(一)开展老年精神文化活动要有场所
要想开展好老年文化活动必须有活动场所。没有场所都是纸上谈兵。作为企业进行老年文化活动必须有阵地,这是开展活动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公司党政领导关心老同志的工作动真的、来实的。尽力创造条件改善活动场所的环境。多年来投资数百万元对退管中心进行7次扩建和修缮。目前公司离退休职工室内活动面积达6800多平方米,室外活动面积达11000多平方米,现有象棋室等48间,有电脑8台,台球桌11张,乒乓球台14张,有门球场5座,地掷球场3个,健身器材和乐器200多件。活动场所软硬件环境在油田是一流的。
(二)开展老年精神文化活动要有项目
要想开展好老年文化活动必须有活动项目,就是进行竞技体育比赛、举办文艺演出、组织外出游玩。没有项目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公司开展老年文化活动时,都根据钻井单位老同志的特点,制定好每月文体比赛日程并严格执行。每年参加比赛都在上百场次、参加人员超过1000人次。并在一些项目上获得优异成绩。地掷球、门球、乒乓球、台球曾经多次获得油田、市、石油体协、省离退休系统、老年体协的冠军。
(三)开展老年精神文化活动要有内涵
开展老年文化活动要有意义、有目的、有内涵,这样才会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我们公司是铁人―王进喜带出的队伍,我们的老同志有很多是铁人的老战友,在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方面有着巨大优势。自2002年以来钻井二公司党委连续多年举办了“党龄五十载、生命更精彩”大型主题活动,每年“七.一”为党龄达到50周年的共产党员发去祝贺信,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目前,我们的这一做法,在大庆油田7万名离退休职工上万名老党员中推广。
弘扬中华民族老年文化,倡导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是国家、集体、家庭及个人共同的责任。作为国有企业更应肩负起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作好企业老年文化工作,形成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老年人精神文化 篇2
关键词: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对策
一、现状
据新华社电, 近年来, 我国有大量青壮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 在降低城市老年人口比重的同时却提高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目前,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城市, 形成了老龄化城乡倒置的严峻格局。
农村人口基数大, 农村的老人数量相对城镇要多, 随着物质条件的宽裕, 农村老人对精神文化生化的追求也日益显现, 虽然他们依旧会劳作, 但是闲暇时间还是希望能够找些乐子。
然而农村老人日益显现的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现状, 与当前农村无法提供适当需求的现实之间产生了矛盾。虽然老人们在心底还是希望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做到老有所乐, 但是当前的状况对比城市呈现出了一种单调、贫乏、不被重视等状况。
第一, 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单调、贫乏。不可否认, 无论是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还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 都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先天的需求, 但是可供他们选择的种类却是相对稀少, 呈现出一种单调贫乏的态势。据笔者观察, 男性老人的娱乐活动相对于女性老人要丰富, 他们喜欢从事的活动基本就是打牌, 听广播、看电视, 或者三五成群聚在小店里面听戏。至于女性老年人, 他们相对于男性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要少得多, 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 看得懂电视听得懂广播的很少, 所以基本就是聚在一起聊聊天, 然后早早的睡觉了。
第二, 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被重视。在农村中,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 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 据笔者所了解到的农村里, 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 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和组织的条件。而在当下的新农村建设中, 政府部门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没有针对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计划性活动。换句话说, 就是没有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社会的重视。
第三, 农村老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要求不高。在农村里, 人们都在为生计奔波劳碌, 讲究的只是怎么赚钱养家糊口, 至于精神文化娱乐生活, 农村人并不是很在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村人, 尤其是很多外出务工人员, 他们见识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 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越来越多, 渐渐地和城市人接轨。而农村的老年人无法外出, 只能呆在自己村子里。每天都在重复着单调的事情, 早已适应了所有的枯燥乏味。
二、原因分析
通过对现状的描述, 我们不难看出, 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处于一种低层次的状态, 对比城市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质量很低。是什么原因产生这种状况, 笔者试着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 “活到老做到老”的生活方式。所谓的“活到老做到老”是农村老年人的宿命, 只要他们没有丧失劳动能力, 他们就不会停下劳作的脚步, 哪怕是到了80岁, 这也是农村老年人自我生存, 自我养老的一种养老方式。除非是丧失了劳动能力, 子女才会想着去负责他们的生活。在这种模式下, 农村老人整天都会很忙碌, 对他们来说, 整理田间的庄稼, 为菜地施肥除草, 给喂养的兔子割草等就充斥了他们的每天生活, 到了晚上累了一天, 就会很自然的早早的睡去。所以就很少去想那些所谓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 文化水平和年龄的限制。农村的老年人, 大都是没有文化的老人, 他们很多都不识字, 所以他们没法看报纸, 也看不懂电视, 听不明白广播。这样就限制他们的娱乐方式, 使得很多老年人丧失了进行多样精神文化生活的可能性, 从而只能进行简单的譬如聊天、下象棋、打扑克这样的一些单调娱乐活动。有很多年纪很大的老年人, 只能在自家门前, 呆呆的坐着, 没人理会, 因为他们耳朵聋, 眼睛花, 表达困难, 已经失去了娱乐的资本。
第三, 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很多人, 尤其是农村老人眼里, 整天吃吃喝喝, 玩玩乐乐, 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表现, 所以他们在心底会有一种排斥那种比较新潮时尚的一种娱乐方式, 也许会看不惯现在年轻人的标新立异, 诸如去网吧, 去ktv等, 在他们眼里, 如果自己跑到公共场所里又蹦又跳又唱, 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自己是万万做不来的, 这些传统封建保守思想对他们的影响, 造成了他们对一些精神文化娱乐方式很排斥。
第四, 政府重视不够。政府都是在物质层面的投入, 社会建设相对来说力度不够, 基础设施建设迟迟满足不了需要, 我们很少在农村看到城里小区里面的那些健身器材, 也很少看到有剧团到村里演出, 到村里为群众放电影。连这些针对所有年龄段的文化娱乐活动都很少, 更何况是针对老年群体的活动?
三、建议对策
第一, 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物质条件满足了, 人们才能够想着去拓展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是个永恒不变的道理, 如果农村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的到满足, 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超市里可以设置老年人专柜, 售卖一些适合老年人娱乐的东西, 比如, 收音机、桥牌、扑克、麻将、象棋、空竹、简单的积木等, 使得精神文化生活一定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第二, 宣传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加强城乡老年人的交流。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能够陶冶情操, 还能调适心情, 延年益寿。相关的部门还应该积极的向老年人提供适宜他们的娱乐活动, 提供有益健康, 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政府还可以组织农村老年人进城观摩学习城市里面老年人的娱乐活动, 加强交流, 城市老人也可以到乡下传授经验。比如很多城里老年人喜欢打的那种球, 就可以教授给农村的老人。当然可以专门找一些技术人员, 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操作。另外, 鼓励农村老年人互相邀请到家里做客。农村的老年人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 不仅一个人抱着收音机在那听, 一个人缩在家里看电视。相互串门, 三五成群, 进行一些集体性的活动, 收获的不仅仅是笑声, 还有长寿。
第三, 政府提供场所, 定期举办娱乐活动;支持建立民间老年组织, 发挥宗教作用。村委要从行动上重视起来, 一方面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有所增加, 开辟场地作为老年人的活动场所, 建设放映厅, 老年人活动室 (棋牌室) , 另外可以组织民间“艺人”为老人们表演节目, 放映老人喜爱的电影。大力推动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 可以试行国家推行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 并且借助省“基层文化扶持工程”, 建设一批乡镇文化中心, 扶持一批剧团, 配置演出大型流动车, 为乡镇配置电影机, 开展免费送电影、送戏下乡等活动。从政策层面上提供资源, 丰富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民间有很多组织, 组织, 就是把很多人组织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一个集体。每个村可以由村委牵头, 把老年人组织起来, 进行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也可以发挥宗教的作用, 组织组织信徒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彭亮, 朱即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比较研究[J].南方人口, 2003 (4) :45-50.
[2]王涤, 张旭升.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调查[J].人口学刊, 2008, 5.
企业开展老年精神文化活动初探 篇3
一、与时俱进是企业老年精神文化发展的趋势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文化也在更新、提升。随着油田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老同志对文化需求更加强烈。企业党委要把做好老年文化工作、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项长期任务。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老年人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智慧、知识和经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人不仅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继承者,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到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以上,并以年均3.2% 的速度增长。大庆油田虽然是1960年开始石油大会战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城市,但人口老龄化也不约而至。钻井二公司有职工4130人、离退休职工1468人、退养家属1840人,老同志占总人数的50%以上,呈现人口老龄化。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需求
开展老年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老年人闲暇生活的质量。油田老年人大多过着“休息型”、“寄托型”的生活。老年人的休闲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随着油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老年人必须对精神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丰富多采的老年文化,来充实老年人的生活,才能使大家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完善人格,晚年生活更放异彩。
二、可行项目是企业老年精神文化传播的载体
企业开展老年文化精神活动要选好载体,而办好老年大学、开展老年学研究、发挥老同志智力优势等形式,是联系文化与老年人的纽带,这些都是老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文化传播的很好载体。
(一)办好老年大学
上老年大学是老年精神知识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老年大学不仅圆老同志大学之梦,而且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趣、促进健康。企业办好老年大学要因时、因需、因人,设置课程、讲解内容。总之就是根据老同志的需求,满足老同志的愿望,使老同志老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乐。公司老年大学的学员,大部分是油田的老石油、老会战、老钻井人,有着不同的经历,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公司老年大学自1995年开办以来14年,先后办了医疗保健班、心理健康班、太极拳班、电脑班等十几个科目,大约有800多人参加过学习。
(二)搞好老年学研究
老年学是研究人类衰老问题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老年医学和老年生物学。我们公司老年学研究坚持为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服务,为发展老龄产业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宗旨。并结合大庆油田党委老干部处开展的“孝心文化”建设活动,本着“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的一切”,大力提升公司离退休管理与服务水平。
(三)发挥好老年文化优势
老年文化的使命之一就是鼓舞老年人为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人生意义不懈努力。把一生的丰富经验和优良传统传下去,为青少年作出榜样。我们公司离退休职工在岗时为事业而努力工作,退休后继续为油田、社会、公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人生意义。
三、定期活动是企业老年精神文化发展的途径
企业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应从老年人的需要和愿望出发,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立足基层、面向大众、落在实处。坚持小型分散与相对集中相结合,提高活动质量与改善场所相结合,坚持活动内容的广泛性与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做到有阵地、有项目、有内涵。
(一)开展老年精神文化活动要有场所
要想开展好老年文化活动必须有活动场所。没有场所都是纸上谈兵。作为企业进行老年文化活动必须有阵地,这是开展活动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公司党政领导关心老同志的工作动真的、来实的。尽力创造条件改善活动场所的环境。多年来投资数百万元对退管中心进行7次扩建和修缮。目前公司离退休职工室内活动面积达6800多平方米,室外活动面积达11000多平方米,现有象棋室等48间,有电脑8台,台球桌11张,乒乓球台14张,有门球场5座,地掷球场3个,健身器材和乐器200多件。活动场所软硬件环境在油田是一流的。
(二)开展老年精神文化活动要有项目
要想开展好老年文化活动必须有活动项目,就是进行竞技体育比赛、举办文艺演出、组织外出游玩。没有项目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公司开展老年文化活动时,都根据钻井单位老同志的特点,制定好每月文体比赛日程并严格执行。每年参加比赛都在上百场次、参加人员超过1000人次。并在一些项目上获得优异成绩。地掷球、门球、乒乓球、台球曾经多次获得油田、市、石油体协、省离退休系统、老年体协的冠军。
(三)开展老年精神文化活动要有内涵
开展老年文化活动要有意义、有目的、有内涵,这样才会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我们公司是铁人—王进喜带出的队伍,我们的老同志有很多是铁人的老战友,在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方面有着巨大优势。自2002年以来钻井二公司党委连续多年举办了“党龄五十载 、生命更精彩”大型主题活动,每年“七.一”为党龄达到50周年的共产党员发去祝贺信,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目前,我们的这一做法,在大庆油田7万名离退休职工上万名老党员中推广。
老年人精神文化 篇4
有关老年人犯罪的39件案例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老年人犯罪年龄集中在60-69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以文化程度和社会层次偏低的人群为主,诸多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犯罪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本组杀
人案件中,尤为突出的是受嫉妒
妄想支配的犯罪动机。鉴定诊断与国外报道不符; 结论加强对老年人的监护更为重要。
【关键词】老年人,犯罪,司法鉴定
【中图分类号】13919.3;r749.1 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3)01—0047—0
3the interrelate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lict of the aged and mental disorder.zhu ming-xia,beijing ankang
hospital,10005
5【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terrelated factor associated with delict of the aged and mental disor—
der. method 39 judicial cas(~related delict of the aged in recent decade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n beijing
an kang hospita1. result criminals age was largely at 60~ 69 years old person.the male was more than the fe—
male.the n~jority of them was in the state of 1ow educated level and social leve1.it has important effect that multi
—complicated social psychological problem to crime in the aged .in homicide case group,the crime motivation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envy an d deliria。the critical diagnosis is different from alien reports. conclusion it is im—
po rtan t to strengthen guard the aged .
【key words】the aged,crime,judicial expertise
老龄是当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世界人口中
老年人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愈来愈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
展的一个因素。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的身心健
康已逐渐受到重视,老年人的异常心理因素影响导致的肇
事肇祸行为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因此准确科
学地认识老年人犯罪与精神障碍的关系是一重大课题。我国卫生统计规定70岁以上为老年,但过去和退休年龄尚为
60岁,故我们即将前期老年合并,从60岁开始统计分析。
我院自1989年至1999年10年间共接受涉及精神疾病鉴
定中有关老年人的案件39例,占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总数的1。57%。本文试通过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遇到的老年人违
法犯罪与精神障碍的相关问题,探讨老年人犯罪的社会、心
理特点以及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资料与分析
1.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最小6o岁,最大85岁,平均
66。13岁。
各年龄段分布:60~69岁30人,70~79岁7人,80岁
以上2人。
2.研究对象的性别差异:男性25例,女性14例,男:女
:1.78:1。(见表1)
表1 性别与案情的关系
table l relation of sex and case detail
此表显示杀人者以男性居多,扰乱社会治安者女性稍多。婚姻状况:已婚24例,丧偶13例,离婚2例。文化程度与职业分布(见表2):
表2 文化程度与职业分布
table 2 degree ofeducationan d occupations
按职业统计,以农民17例居首位,占43.60%,其次是
· 48-
工人12例,占30.77%,无业人员仅占7.6%
。按文化程度
划分,小学和文盲共30例,占76.92%,高中以上文化仅占
5.13%。
5.家庭及社会背景:既往为农民或无业者多数闲居家
中,原有职业者亦皆退休在家,未谋取新的职业。
家庭居住状况:独居者9人,占23.08%,与配偶同住
14人,占35.90%,两代同住10人,占25.64%
,三代以上同
住6人,占15.38%。
6.案发前应激事件:与家人吵架15例,占38.44%,邻
里纠纷6例,占15.38%,被打4例,占10.26%,亲人受到
伤害3例,占7.69%,亲人死亡2例,占5.13%,饮酒1例,占2.56%。
7.案由与精神疾病诊断的关系(见表3)
由表3可见以扰乱社会治安案居多,计16例,占41.
03%。杀人案其次,计13例,占33.33%。其中患有精神分
裂症10例,占25.64%,脑器质性精神障碍8例,占20.
51%,老年性精神病6例,占15.38%,癔症、颅脑外伤性精
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及人格障碍各3例,各占7.69%,神
经症2例,占5.13%,情感性精神障碍1例,占2.56%。
8.案由与犯罪动机(主导精神症状)的关系(见表4)
表3 与精神疾病诊断的关系
table 3 relations of e_~se main points and mental
disorder diagnose
疾病 杀人盗窃强奸伤害诈骗纵火篓 萎总计
表4 与犯罪动机i主导精神症状)的关系
table 4 relation of case main points an d crime motive
动 机 杀人盗窃强奸伤害诈骗纵火鍪
210
0
0
o
0
0
0
338
0
o
i6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第1o卷(第1期)
由表中可见,被害妄想13例,居首位,其次是嫉妒妄
想、幻觉、关系妄想。
9.疾病诊断与责任能力的评定见下表:(见表5)
表5 疾病诊断与责任能力的评定
table 5 mental disorder diagnose an d criminal respo nsibility
1o.医法学评价:鉴定结论中无责任能力24例,限定责
任能力9例,完全责任能力6例。其中精神分裂症7例处
于疾病发作期,直接受病理症状支配,评定为无责任能力,3例处于不全缓解期,为限定责任能力者。脑器质性精神障
碍6例受病态思维影响,为无责任能力,2例无辨认障碍,行
为时控制能力减低,评定为限定责任能力。6例老年性精
神病和3例偏执性精神病患者皆受病理性思维支配,存在辨认障碍,属于无责任能力范畴。1例癔症患者处于妄想
状态实施违法行为,无责任能力,2例为现实动机的行为,则具有责任能力。人格障碍者的行为冲动,影响控制能力的则为限定责任能力。2例神经症患者实施盗窃行为是正
常动机作案,有完全责任能力。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者实
施纵火时处于疾病期,评定为无责任能力。颅脑外伤性精
神障碍患者,其中2例表现为控制能力减低,评定为限定责
任能力。
讨论
本资料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犯罪为研究对象,符合入
组标准的39例,占同期鉴定案例总数的1.57%,他们的年
龄集中在60~69岁之间,年龄越大犯罪率越低,笔者认为
老年人由于机体衰老及脑功能的衰退,各种生理功能及躯
体状况减退,反应事物能力差,活动能力迟钝后,会影响精
神疾病的活跃程度,对其实施违法行为有所限制的缘故。
本组犯罪人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以暴力犯罪居多,而女
性以扰乱社会治安为主,显示出性别的差异性。从职业上
看,犯罪以农民和工人等社会层次偏低的人群较多,占74.
37%,文化程度以小学和文盲为主,占76.92%。与国外
roser_l j等报道相符。在39件案例中,离婚和丧偶15人。占
38.46%,合并各种躯体障碍者24例,占61.54%,39例犯
罪时皆无业或退职闲赋,案发前伴有应激事件31例,占79.
49%,他们的家庭背景往往是独居或数代同居,家庭成员关
系紧张,诸多复杂因素影响着老年人的思维、情感和处理问
题的方法。
外源性不良因素常造成老年人的孤独与寂寞,个人经
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会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一种无用或不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第10卷(第1期)
参与社会活动的感觉会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的悲观和若有所
失的情绪;内源性因素,如老年人丧失了活动能力和脏器功
能的衰退可造成抑郁和显著的多疑,伴有衰老本身的许多
模糊的难以协调的感觉,意识到身体状况的萎缩、时间流逝的迅速以及死亡临近等,呈恐惧担忧,这是发生于老年人身
上最常见的因素。
由于老年人适应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可塑性大大减退,固执任性、敏感多疑,使老年人对意外应激反应耐受性差,极易促发或诱发精神疾患,进而会发生系列的暴力行为。
由此可见,上述因素在本组人犯罪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39例案例中,从犯罪种类上看,刑事案件23例,占
58.97%,依次为杀人、盗窃、纵火、诈骗,而据yors ton[2j报
道依次为性犯罪、盗窃、凶杀,并且认为老年人由于体弱多
病或不能得到凶器导致凶杀率低,大约占犯罪类型的1%
~ 4%。本文杀人占犯罪类型的33.33%,与其报道相差悬
殊。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老年性精
神病,12例杀人行为受精神症状支配(嫉妒妄想10例,被害
妄想2例)。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老年人的杀人行为中由嫉
妒妄想直接支配较为突出,由于老年人本身性欲的减低,也
使其敏感性增加,是为病理性动机影响下的行为;民事案件
以扰乱社会治安尤为突出,是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的一种不
· 49 ·
良因素。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颅脑外伤性精神
障碍、人格障碍及偏执性精神病各3例,幻觉、被害妄想、嫉
妒妄想是主导症状。从诊断来看,国外报道老年人犯罪依
次为痴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酒精中毒、人格障碍,而本
组研究报告却是精神分裂症占首位,其次是脑器质性精神
障碍、老年性精神病,无一例痴呆、酒精中毒及抑郁症患者,偏执性精神病及人格障碍各3例,这可能与本院接受民事
鉴定相对较少有关。
我们发现在上述精神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的家
属并不了解他们的病情,已患病数年却不曾诊治,有的虽然
经过治疗,但是不系统、不正规,导致疾病久治不愈;有的病
人无人看管,这些情况都是老年人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潜
在隐患。故而加强对老年人的监护,减少应激因素,早发
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roser r,wiederlight m,schneider m.geriatric felons examined
at a forensic psychiatry dine.j forensic sci,1985,30(3):730~
740.
[2]yorston g.aged and dangerous:old—age forensic psychiatry.br
j psy,1999,174:193~195
老年人精神文化 篇5
践行精神和《纲要》,我们青年人要争先 7月6日,XXX成像测井室积极组织组员学习了王永春及姜万春同志的“珍惜荣誉、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主题教育总结讲话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纲要》。学习后,全室人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成像测井室是这个中心青年人最多的一个室,青年人的比例占全室人员的80%以上。通过学习和讨论,他们纷纷表示:讲话精神和《纲要》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是对我们内心的一次洗礼,很多话都是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去深思,去领会,去反省。我们首先要克服浮躁心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争先践行精神和《纲要》。珍惜公司为我们青年人提供的发展平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高处着眼、低处入手,摒弃幻想面对现实,等待并把握住机会厚积薄发。其次要耐得住寂寞,摒弃抱怨和懒惰思想,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和工作,提高自己技术水平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为自己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公司的发展和“百年油田”的创建积极做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
老年人精神文化 篇6
摘要:目的 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4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氯氮平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1、2、4、6、8w进行精神分裂症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2、4、6、8w PANSS 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第1w两组PANSS 评分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86.36%和80%。结论 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能够迅速起效。
关键词:小剂量利培酮;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应用效果近几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显,老年精神分裂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精神病患者一般需终身服药,而目前抗精神药物品种较少,副作用大,老年患者由于机体特殊的生理特点,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更大。作为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特就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2例于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治疗依从性差、罹患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疾病以及存在严重肾脏和肝脏疾病的患者均排除本次研究范围。19例女性,23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为61~83岁,平均年龄为(74.2±7.3)岁,分别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1.2纳入病例标准全部患者均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全部为60岁以上。治疗前3w内未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PANSS评分均在60分(含)以上。
1.3排除病例标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1.4方法治疗组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初始应用剂量不可多大,保持应用0.5mg/d,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大应用剂量,每隔3~4d增加0.5mg,最大应用剂量不得超过4mg/d,8w为1个疗程[1]。对照组患者应用氯氮平口服治疗,保持起始应用剂量为50mg/d,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将应用剂量增加至200~275mg/d,8w为1个疗程。若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给予患者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若患者出现心肌缺血以及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则给予患者应用丹参片,若患者转氨酶出现明显升高则给予患者护肝片[2]。
1.5观察指标应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2、4、6w和8w的PANSS进行评分比较。
1.6疗效评价标准以PANSS减分率作为疗效判定依据,其中治愈:临床症状消失,PANSS减分率≥75%;显著进步:临床症状明显缓解,PANSS减分率在75%~50%(包括50%);好转: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ANSS减分率在50%~25%(包括25%);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PANSS减分率<25%或甚至出现病情恶化。
1.7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段PANSS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2、4、6、8w PANSS 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第1w两组PANSS 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86.36%和80%,治疗组19例治疗有效患者中包括11例痊愈患者,3例治疗显效患者,5例治疗有效患者,另外3例患者治疗无效,对照组16例治疗有效患者中包括8例痊愈患者,4例治疗显效患者,4例治疗有效患者,另外4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过程中,治疗组5例患者出现轻微程度副反应,其中1例嗜睡,3例焦虑,1例坐立不安,本组副反应发生率为22.7%,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轻微副反应,其中2例嗜睡,2例坐立不安,副反应发生率20%,患者副反应多在治疗2~4w左右,经给药治疗后有所缓解。两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生严重副反应导致停药事件出现。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各类精神障碍疾病中居于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其发生群体一为介于16~25岁的年轻人,第二个即为老年患者。近几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显,在精神疾病上,老年精神分裂患者也呈增加的趋势,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也成为精神科临床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
老年精神分裂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症状构成较为复杂,在治疗上与中青年患者有所不同,老年患者中80%为早年发生精神分裂症,而20%为晚年发病,早年发病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阴性症状会逐渐加重,晚年发病的患者遗传负荷小,但其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危险性较大,年累计发生率是中青年患者的6倍之多。同时,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素质下降,身体各器官退行性变,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合并用药较多,在临床用药上应格外注意患者的特殊的机体情况。
药物在老年患者体内的药动学与药效学存在不同特点与规律。患者由于胃黏膜萎缩,黏膜主、壁细胞等减少,使胃酸分泌减少,加之机体组织成分的变化与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的改变,使其对药物耐受性降低;老年患者肝细胞数量减少,肝血流量减少,肝提取率及消除率下降,药物的代谢能力也随之下降;患者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排泄再吸收率下降,使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力下降,患者受体位点敏感,胆碱能降低,不良反应增多。综合以上因素,制约老年精神患者的临床用药的选择。因此,老年患者用药时,除临床疗效外,还必须保证药物的安全性与患者的耐药性[3]。
作为一种强5-羟色胺2A(5-HT2A)相对弱的D2受体拮抗剂,利培酮为苯并异恶唑衍生物,属于新型的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能够阻断D2受体,从而可使患者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获得明显改善;在阻断5-HT2A受体上,可释放多巴胺脱抑制剂,治疗阴性、认知及抑郁症状[4],同时,还能够使患者的躁狂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相较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该药不会引发较多的运动抑制和强直性昏厥等,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因此,临床研究指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上均有效,且安全性高,应用于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够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高[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针对老年患者特殊的机体功能,在采用利培酮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小剂量给药的方式,并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增加用药量,但是控制总药量,以避免过量用药对患者产生副反应,影响疗效。这种用药方案明确,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其治疗的益处明显高于风险。经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加理想的药效,治疗后第1w两组PANSS 评分差异显著(P<0.05),表明采用小剂量利培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与采用氯氮平的对照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两组患者在随后的用药治疗上,PAN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且在临床有效率及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小剂量用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氯氮平虽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表,其药理作用特点为D1、5-HT2受体阻滞,具有较强的拮抗D3、D4、5-HT2A作用,还可抗Ach能及抗肾上腺素能的作用,可在体内代谢广泛,可在肝脏经去甲基和氧化代谢,虽然在国内临床使用上较为广泛,但国外专家主张慎用,此点应值得注意。在本组治疗过程中,患者除轻微副反应外,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停药事件出现,患者耐药性较好;只有部分患者在治疗2~4w内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但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经采取给药治疗后,患者副反应均得到有效缓解,由此可见,采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总之,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具有起效快、安全系数高的优点,适用于老年患者合适治疗,可作用一线用药。
参考文献:
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篇7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心理素质会逐渐弱化, 表现出进取心差、风险承受能力弱、害怕孤寂、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心理症状。这些心理症状比病痛更加折磨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抚慰, 会导致老年性痴呆症等一系列心理及生理疾病。因此, 精神上的关爱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老年日报》曾经开展的一次老年人的调查表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明显增多。在被调查的1000户老年人中, 86%的老人有不同的精神生活需求。在永平铜矿的老年人中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目前在我矿的老年人中主要用以下方式实现他们的精神需求:一是在空闲时间里注意培养自己的新兴趣, 如自学书法, 养花种草等;二是家庭慰藉, 与子女在工作之余聊聊家事、国事、孩子教育等;三是经常参加退休办组织的各种活动, 到老年活动中心下棋、打牌、打球;四是发挥余热, 为党组织、居委会、关工委等组织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 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家庭规模在缩小, 三口之家、单亲家庭增多, 甚至一口之家也不在少数。我国社会正在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而这种老龄化现象也随之有了一个新名词———“少子老龄化”, 即父辈多子辈少。这是我国独特的社会现象。当然还有一部分独身老人和身边无成年子女的老年家庭, 也即是俗称的“空巢家庭”, 每年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在现代社会, 要做孝子非常不容易。通常一对中青年夫妻要面对四位老人, 为了看望双方老人, 仅有的一个可以调整身心的双休日便被无条件地瓜分了,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 这些中青年人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即使老人病了, 子女们想24小时守在身边也几乎不可能, 因为竞争很激烈, 时间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有的老人长期生病, 需要人照顾, 他们的子女们可能就要面临这样的选择:做孝子, 还是牺牲前途?在我矿曾经就有过这样的例子, 一位退休干部生了重病, 只有在身边的子女陪同手术和治疗, 但时间长了, 子女单位用工紧张面临解除劳动合同的危险, 同时子女是按工时取酬, 造成子女家庭为经济问题发生矛盾, 最后老人只好独自到医院治疗。
作为一个从事离退休管理服务的工作人员来看, 在我矿, 赡养老人, 孝敬老人的风气早已蔚然, 永平铜矿的老年人可以说衣食无忧, 只是如何来共同关注老人更高层次的需求, 特别是在老人有病痛的时候, 让老年人能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 还需要引起大家的共识。如果我们做子女的下班后经常抽出时间来陪他们散散步, 聊一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陪他们看看电视, 遇事多同他们商量, 让他们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 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并非多余的、不中用的人, 从而在心理上、精神上与他们取得沟通, 用关怀来营造两代人、三代人之间的亲情和温暖。
其实对老年人的关爱也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 一个电话, 一封家书, 一张贺卡, 送几份报纸和书籍都是对老年人很好的精神慰藉, 在老年人失落感比较严重的情况下, 动员老人培养某个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如集邮集报、养鸟种花、绘画书法等, 或走出家门, 融入老年人活动的群体, 打起腰鼓, 扭起秧歌, 拿起门球棒, 使老人们找到一个精神支柱, 走出退休后的空虚和失落。
老年人精神心理问题多等 篇8
调查显示,我国城乡老年人感到自己越米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比例高达73.6%,常感孤独的老年人,城市为18%,农村为30.9%;不喜欢结交朋友的老年人比例有所上升,城市从2000年的20.4%上升到2006年的23.0%,农村从2000年的26.8%,上升到29.8%:有过自杀念头的老年人,城市为2.6%,农村为4.9%。
全国老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调查反映出的问题,一方面表明老年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没给传统养老模式带来的冲击还未完全适应: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在养老保障制度和为老年人服务体系建设上严重滞后,存在明显障碍,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
我国女性主动避孕观念淡薄
中国避孕联盟2007年年底公布的有关资料显示,与全球30%~50%的口服避孕药使用率相比,我国只有2.3%的妇女主动使用口服避孕药。每年有约1300万女性经历流产的痛苦,导致女性生殖健康受损。
中国避孕联盟主席、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范光升介绍,由于健康观念淡薄,对主动避孕认以不足,我国育龄人群很少专门去医院咨询如何科学避孕。公众对避孕知识掌握不够,在选择避孕方式时存在着不少误区。不少育龄女性认为口服避孕药会影响生育:一些女性过于依赖紧急避孕药,甚至把紧急避孕药作为常规的避孕手段。范光升教授希望改变中国妇女不善于主动进行自我保护的现状,并启动“中国避孕联盟基金”,开展针对医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项目和针对大众的健康促进项目。
老年人是大肠癌高发人群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肠癌专业组织组长莫善兢日前呼吁,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坐汽车、体力活动缺乏等现代生活习惯,已成为老年人大肠癌高发的日积月累的原因。因此,老年人要养成多吃蔬菜、水果、谷类食物的健康饮食习惯。
据介绍,全球大样本研究发现,大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50岁以上人群,大肠癌发病率每7年升高1倍:上海市区45岁以上人群每10年升高1倍。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上海市有5000多例大肠癌新发病人,其中一半多为70岁以上老人,1/3为75岁以上,超过15%在80岁以上。
莫善兢提醒老年人,一日出现便血增多、大便次数改变、腹部隐痛、持续贫血或大便呈黏液状,就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以上卫文供稿)
按摩可改善术后疼痛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宣布,术后按摩有助于减轻疼痛。研究选取了605名进行大型手术的老人,他们都存64岁以上。所有被试者都接受了一定剂量的止痛片,如吗啡。其中200名在术后接受了每晚20分钟的背部按摩,共持续4天。研究者将疼痛分为1到10级,结果显示,接受按摩的病人比未接受按摩者在缓解疼痛方面快一级。
“在缓解疼痛和不适上,按摩可能是通过多种机制完成的,”密歇根老兵健康系统的Allison—Mitchinson在《外科档案》中写道,“按摩有助于减少痛苦,因为它可以降低焦虑,而焦虑会和疼痛共同造成压力。”
按摩缓解疼痛的理论可以追溯到希波克拉底,他是希腊的医生,也被认为是医疗之父。按摩能扩张血管,提高皮肤温度并放松身心。它还可以降低疼痛肌肉中的乳酸含量,刺激结缔组织愈合,并增强淋巴和血液循环,研究表示,按摩会形成一种有助于改善情绪的安多酚,它会阻止疼痛产生。
用药物来缓解疼痛的做法颇受争议,因为医务工作者们担心会造成依赖和上瘾。“更好控制疼痛的意识让医生们开始使用非传统方法,如按摩疗法、音乐和其他放松技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玛丽·汉娜博士这样评论。
每天快走30分钟减肥健身效果好
最新研究发现,只要每周6次,每次快走30分钟,就能去除腰腹的赘肉和减少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与肥胖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有关的代谢异常疾病。大约1/4的美国成年人有代谢综合征,这种病包括多项会导致心脏病、糖尿病和中风的因素。被确诊患上代谢综合征的人,必须至少具有五项风险因素(腰围粗、高血压、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血糖)中的三项。而调查发现,有这些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了。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临床研究员约翰逊说:“我们的研究显示,即使不做任何饮食的改变,你也能从中获益。”研究人员调查了改变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对171名中年超重男女的影响。在开始运动计划前,有41%的调查对象符合代谢综合征的诊断。经过8个月的锻炼,符合标准的只有27%。那些在调查中每周快走6次,每次30分钟的人获益最多;而运动量最大,每周慢跑17英里的人,获得的改善只是比快走稍微多一点。
研究还发现,进行短时间激烈运动的人,改善代谢综合征的效果不如做较长时间不激烈运动来得好。
走得快更长寿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员斯图德斯基最近在美国老人医学学会的年会上发表研究报告,称行走速度快的人比行走速度慢的人长寿。斯图德斯基等人对堪萨斯492个成年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研究。在这9年里,行走速度快的人有27%逝世,行走速度慢的人则有77%死亡。行走速度快的定义,是每小时在步行机上行走达4公里。在考虑了性别、种族、年龄、慢性病、住院治疗等因素后发现,一个人行走速度的快慢依旧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因素。
斯图德斯基说,人们常以步伐蹒跚或健步如飞来形容一个人的身体状态。她说:“这是很简单的分析。叫我们惊讶的是:如此简单的信息竟然可能成为医生判断一个人健康状况的征兆。”一个人的步行速度可以显示出他身体各器官的机能,例如心、肺、四肢、循环系统的机能。一旦行走速度突然慢下来,医生就要仔細诊断了,以确定是否是心脏功能减弱等问题造成的。
即使超重或肥胖常运动命更长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年长者只要定期运动,即使超重或肥胖,也会比其他不运动但体重正常的同龄者来得长寿。对生活习惯越来越趋向“静态”的美国人及其他城市的人来说,这所大学的研究结果特别令人关注。美国人除了长期缺少运动外,肥胖率也居高不下,同时也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员对2600名超过60岁老年人的健康纪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底层1/5最不健康的人的死亡率,比顶层1/5最健康的人高3倍。运动专家布莱尔说:“保持健康为60岁以上者提供了一层保护。不论他们是正常体重、超重或肥胖。”布莱尔说:“如果你超重或肥胖,此前又不常运动,只要开始步行10分钟。每天进行3次,并每星期至少持续5天,你虽不能去掉赘肉。并仍会保持原有体重,但你会变得健康许多。”
除了运动外,均衡的饮食也非常重要,包括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类食品。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资料,超过1/3的美国人有肥胖问题。另外,有超过一半的成人没有定期运动。
(以上蒋建平供稿)
女性不生育易患乳腺癌
上海市乳腺病防治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主任沈镇宙教授提醒,“丁克”女性属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其患乳腺癌的风险要比哺乳的“妈妈们”高40%。
老年人精神文化 篇9
总结交流材料
县桥街道老年大学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第八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老年人的办学方向,坚持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思想和理念,弘扬先进文化,注重政治思想教育。贯彻落实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方针,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再学习,通过学习达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区的目的,充分发挥老年大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为社区又好又快地发展贡献力量。
一、基本情况
县桥街道地处合肥中心城区,东起宿州路,西至六安路,北靠环城路,南临长江中路。面积1.51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区有五星寺、安庆东路、广场、花园、拱辰5个社区居委会。其中,60岁以上老人5300人,占14.3%。街道老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积极努力探索老年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活动形式,调动、引导、规范,促进老年教育工作进一步贴近老年群众需要,推进辖区老教工作不断发展。
二、主要做法及成绩
(一)街道领导高度重视
根据庐阳办[2007]27号《关于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街道于2007年成立了老年教育委员会。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任老教委主任,指定一名副主任具体分管教学工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主持工作的负责人,保证组织健全,形成一把手亲自抓、部门齐抓共管、社区共同参与的局面。对办学中遇到困难积极出面协调解决,经常走入课堂,与老年学员朋友交心,了解他们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增强了办学的凝聚力。
(二)相对优越办学条件
1、加强阵地建设
为保证老年教育工作“五个有”的落实,街道先期投入了一万多元购置教学器材和桌椅,设置了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配置了电视机、VCD、功放音响、黑板等设备,订阅了报刊杂志,改善了学员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同时,按照每学期的教学需要,相应的充实了一些教学器材,更换老旧课桌椅以及设备。
2、确保办学经费
为确保老年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正常开展,街道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设立老年教育专项资金,规定街道老年学校每年不低于5000元,学校的各项活动实行实报实销。为老年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充实教学队伍
目前街道共有16名教员分班次授课,10名专兼职教务员为老年学员服务。为保证教学质量一方面聘请宣传干事、文艺骨干、2 律师等为兼职教师,另一方面聘请专家或有着丰富专业经验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担任教员。同时积极推荐有一技之长、热心老年教育事业的老同志,充实到老年教育骨干队伍。
(三)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1、各项制度健全
制度建设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管理之魂,老年大学同样需要有一系统的健全的制度来约束,以制度来促进管理,使老年大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老年大学先后制定了《老年大学章程》、《老年学校规章制度》、《教师岗位职责》、《学员考勤制度》、《老年学校老师职责》、《老年学校教务处工作职责》、《老年学校工作人员职责》、《老年学校鼓励、慰问教师制度》等。
2、安排课程合理
为了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学习渴求,学校本着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着力提高学员的“三个素质”。根据老年学员的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融合一体。就课程设置而言,开设综合班、书画班、音乐班等。同时,将常识性的保健知识与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定期的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如:糖尿病健康讲座、“关爱女性、关注健康”讲座、食品安全讲座等。
我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成立了京剧班、黄梅戏小组、空竹队、棋牌兴趣组、电影兴趣组、晨练队等。
3、教学管理规范
根据市级示范校评估条件,建立健全了老年学校学习制度、活动制度、检查监督制度及资料归档等制度,并逐步推进规范化管理。街道老教委按照要求统一制作标牌,对学校网络图、校长职责、学员学习制度等进行公示上墙。每学期按时报教学计划、课程表,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势分析会或总结会都有记录存档。每月上课不少于4次,每项不少于2小时,第二课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确保所开科目每次课率均高于70%。
4、办学成果显著
为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老年大学积极组织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以及社会上大大小小的文艺演出来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如:每年的春节晚会,邻里节,为辖区企退党员文艺献演以及市、区举办得文艺汇演等。并举得了可喜成绩,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2008年6月,在庐阳区第三届企退人员系列活动月之合唱比赛中,我街道在社区合唱队中以一曲“歌唱祖国”获优秀奖。
我校的晨练队、空竹队等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被邀请参加社会娱乐活动,并在多家媒体上刊登报道。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街道近几年来在老年大学办学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评估标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我街道是老城区,办学场地受限制,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二是老年学校吸引力、凝聚力不够,存在学员减少的趋势。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一是立足本地,充分挖掘自身一切可利用资源,与辖区驻地单位积极沟通协商,共享资源。二是打造各社区老年学校的特色品牌,通过摸底,掌握老年人所需,开设的兴趣班,开展走出去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吸引老年朋友积极性、主动性。
我街道将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振奋精神,克服困难,积极探索,进一步开创我街道老年教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