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2024-11-17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精选11篇)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篇1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行为、情感、思维等精神活动与环境分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持续的精神疾病;患者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其行为一般不被人们接受,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精神病多发病于青壮年时期,可间歇发作及渐进进展,复发率和致残率较高,对患者、其家庭及社会均带来重大影响,故必须及时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及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足疗程适当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大部分阳性症状(精神功能亢进)可以被消除而表现如正常人,但是其阴性症状(精神功能减退)可迁延存在[1,2],甚至渐进进展,易导致精神病的复发。因此,在治疗精神病患者时,要重视对其康复护理。行为学家指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及更改或增减[3]。本研究主要观察音乐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护理,研究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男性43例,女性15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1.6岁,病程在2到5.5年之间,均符合精神病CCMD-3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5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的身体条件、文化水平、病程、BPRS评分、器质性疾病及所患精神病类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奋乃静、氯丙嗪、利培酮等)。同时对患者进行生活能力训练,如每日的个人卫生及一些基本劳动;健康教育,如警惕症状及服药训练;以及每天的基本活动娱乐。由精神科护士予以常规护理。总共观察16周。

1.2.2 观察组

对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般训练及常规护理,此外还对其进行音乐治疗。具体为,每天上午和下午统一在宽敞明亮舒适的训练室内各按时训练90min,分为音乐欣赏和歌曲教学,开始为较简单的歌曲或民谣,4周后欣赏及学习难度较大的歌曲。按计划由本科有唱歌技能且音质较好的护士进行集体指导及个别辅导,并对患者给予代币奖励。共治疗观察16周

1.3 评价及分析

观察记录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前、后患者的康复情况,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住院精神患者康复评定量表(IPROS)对康复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界值取0.01,用SPSS17.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的IPROS评定,如表1。

注:观察组护理前后IPROS量表评分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

2.1 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的SANS评定,如表2。

注:观察组康复护理前后SANS量表评分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心理活动主要表现为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其行为一般不被人们接受;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精神分裂症为慢性迁延性疾病且易复发,患者往往长期住院治疗,容易感觉生活枯燥乏味,情绪波动,而且可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减退[4]。对患者采取口服抗精神病药治疗可有效控制精神症状,但对于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甚微,从而影响到其日后的生活质量。故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5]。

音乐治疗用于住院精神患者的康复护理,在集体的带动下,患者集中注意力进行手工操作,激发了大脑的思维及手的动作相协调,抛弃了不良的心理活动从而放弃敌意与攻击行为。同时,通过耐心的指导教育,患者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高社交能力,而且患者从自己的歌声和鼓励中获得满足,可有效抵消情感淡漠及恐惧。这就大大提高了患者配合治疗的意愿,使患者配合服药,安心住院。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在康复护理前后IPROS量表评分和SANS量表评分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生活技能训练如音乐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消减阴性症状,提高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6,7]。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予以口服精神病药物及常规护理外辅以音乐治疗的康复护理,可缓解及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加强人际交流,乐于配合医护工作,有利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而重返社会,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社会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王宪军,吕应春,张德森,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性特征及认知功能与阴性阳性症状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4):331-333.

[2]陈瑞芳,王妙辉,李水英,等.社会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33):3062.

[3]张素专.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护理康复效果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0,16(12):32,105.

[4]王秀锦,周朝当,高荣富,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持续时间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3):259-260.

[5]张敏.行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1,11(3):14-16.

[6]Kurtz MM,Mueser KT.A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research on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schizophrenia[J].J Consult Clin Psychol,2008,76(3):491-504.

[7]Kopelowicz A,Liberman RP,Zarate R.Recent advances in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Bull,2006,32(Suppl 1):S12-S23.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篇2

儿童时期的心理卫生对长大后成为一个精神正常、品行良好的成年人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众多的父母对子女在身体的发育上倾注了极大的关注,而在子女心理的发育方面却关注不够或不知如何去做。

一个婴儿在出生后的第6个月就会有选择性地微笑。8个月时会害怕陌生人,与母亲的短暂分离会引起焦躁不安,这表示婴儿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活动。婴幼儿对父母在感情上的依赖贯穿于他早期的全部生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潜在的影响。一周岁的幼儿已与母亲建立了紧密而牢固的联系。与父亲及其他关系亲近的人也有了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记忆力、想象力、思考能力逐步形成雏型。对事物好奇心增强,模仿能力迅速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喜怒哀乐的情感活动,在此期间幼儿的情绪是很不稳定的,对事物也没有对错的辨别能力。这是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形成雏型的阶段。这一时期,幼儿如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会对他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极大的帮助。如引导不当,则可能发展成一个有各种心理问题的人。关注幼儿这一时期心理活动的发展,意义十分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教育方法,良好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十分重要的。1-2周岁的幼儿没有辨别事物对错的能力,因此父母要逐一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要鼓励孩子去探索,做对的要给予言语的鼓励,做错的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从头再来,直到把事情做好为止。对孩子合理的要求要尽量去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讲明道理,坚决拒绝。一切顺从孩子的意愿、溺爱或粗暴苛求部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对幼儿耐心地讲道理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幼儿虽然对父母讲的道理可能不甚明了,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步明白这些道理。遇事给孩子讲道理对培养孩子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很有好处,在孩子长久后,他也会以讲道理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会不自觉地效仿父母的言行,因此要求孩子不要做的事,父母首先就不能做。另外,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讲信用,答应了的事,一定要兑现,不答应的事就一定不去做。这样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会有威信,在以后的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篇3

关键词:老年期;非老年期;抑郁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胡涛 汉四川遂宁 出生于1982.08.17 2011.1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临床医学 现供职于四川遂宁市民康医院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040-01

很多研究都认为老年期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个特殊亚型,但是到目前来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或者资料来证明或推翻这一说法[1]。在本研究当中,我院为了研究老年期抑郁症和非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以便于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特选取我院这一年以来所收治的73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按照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取的这73例抑郁症患者都是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44例。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了诊断,诊断结果均符合我国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按照年龄划分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老年组的最高年龄为83岁,最低年龄64岁,平均年龄(68.9±3.4)岁;非老年组的最高年龄为57岁,最低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41.5±3.4)岁。两组患者都不存在脑器质性疾病,分组后两组患者在性别、病情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用表格对两组患者进行登记,从患者入院开始到治疗的第1、3、5周都为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定,且每个阶段评定一次,然后在对其总分数和各个因子分数的变化情况做出分析和比较。其中以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来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如果减分率在50%以上,则说明治疗有效,如果减分率在50%一下,则说明治疗无效。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以涉及到的计量数值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伴有躯体疾病的老年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非老年组患者,且汉密顿焦虑量表的评分要高于非老年组,在治疗期的第1、3、5周,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连续治疗两个月后,老年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79%,非老年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的比较,发现老年组的焦虑情绪更加严重,自杀意念行为等出现率都要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 讨论

当前有很多研究都认为躯体疾病和琐碎的生活事件是老年期抑郁症的重要致病原因[2]。也有资料显示,发病前出现明显生活事件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占有68%以上,有躯体病因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占有55%以上[3]。从本研究的调查情况也可以得出,大概有66%以上的老年期抑郁癥患者在发病前期出现过生活琐事,有53%的老年期患者在发病前都存在身体疾病,这个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报道基本上没有差异,可以相互印证。因为老年期的抑郁症患者较多的伴随着回避人格或者依赖人格的特征[4-5],所以其存在一定的躯体基本就可能会导致这方面的特征更加的突出,再加上老年患者的依赖心理,因为一些琐事也可能会使其更加的抑郁。通过本研究,笔者也可以总结出,老年期的抑郁症的临床特点主要以身体不适为主,患者一般有较为强烈的疑病想法,认识损害比较严重,容易恼怒,情绪相当不稳定。从本研究的结果当中可以得出,老年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的评分更高一些,在疑病、自杀意念以及焦虑情绪等方面出现的症状都明显比非老年组患者高,差异相当显著。这个研究结果也同国内外的一些报道基本一致,因此对于老年期的抑郁患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在临床上,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很大不同,相对来说老年期的抑郁症患者会伴随较多的躯体疾病,且其治疗效果更差于非老年期的患者,因此在治疗上必须细致地为其进行更加全面的综合治疗。

表1 两组患者的主要抑郁症症状比较(n,%)

项目 n 心境抑郁 焦虑激越 寡言少语 自杀冲动 精力减退 反应迟缓 疑病情况

老年组 38 35(92,11) 36(94.74) 18(47.37) 29(76.32) 31(81.58) 28(73.68) 23(60.53)

非老年组 35 35(100.00) 19(54.29) 13(37.14) 15(42.86) 12(34.29) 17(48.57) 9(25.71)

X2 - 5.5423 7.7702 7.5924 8.1654 9.3564 11.3641 11.9654

P - 0.0336 0.0218 0.0234 0.0200 0.0194 0.0106 0.0065

参考文献

[1] 房茂胜,李乐华,叶萌.老年性抑郁和血管性疾病关系的机制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2,25(02):257-258.

[2] 李晓岩.老年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2,36(13):596-597.

[3] 李冠军,李华芳.老年期抑郁症病人认知功能特点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认知功能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02(09):365-366.

[4] 牛京育.老年期抑郁障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4(03):395.

[5] 李冠军,苏亮,李华芳.老年抑郁症治疗方案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6(08):28-29.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3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男45例, 女21例;年龄60~72岁, 中位年龄65.8岁;病程1~24个月, 平均病程12.4个月。对照组男44例, 女22例;年龄61~70岁, 中位年龄66.2岁;病程1~26个月, 平均病程12.6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 按起始剂量5mg/d和治疗剂量20mg/d, 分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 按照起始剂量0.5mg/d和治疗剂量3mg/d治疗, 分2次口服。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均根据病情及改善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疗程均为6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1) 痊愈:PANSS减分率为≥75%; (2) 显效:减分率50%~74%; (3) 有效:减分率25%~49%; (4) 无效:减分率<25%。

1.4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定标准

据不良反应及症状量表 (TESS) 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痊愈32例, 显效14例, 有效1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7.9%;对照组痊愈36例, 显效12例, 有效12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0.9%。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观察组出现静坐不能3例, 肌张力增高2例, 失眠5例, 震颤2例, 恶心4例, 便秘6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出现静坐不能4例, 肌张力增高3例, 失眠4例, 震颤3例, 恶心4例, 便秘5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 临床上常使用利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近年来临床开始使用DA/5-HT系统稳定剂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2]。药理研究证实, 阿立哌唑能根据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发挥相应的拮抗或激动作用, 进而调节神经系统, 使之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本结果中,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9%和90.9%, 这与相关研究数据相仿, 由此可证实该2种药物疗效相近。通过对2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进行比较, 证实两者在安全性上相似[3]。由此可证实, 阿立哌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总之, 阿立哌唑用于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具有疗效显著、起效迅速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 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与利培酮无显著差异, 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将132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 疗程均为6周。6周后, 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 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阿立哌唑用于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具有疗效显著、起效迅速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 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老年人,阿立哌唑,利培酮

参考文献

[1]周苇, 万红娇, 杨翠萍.精神分裂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2 (4) :128-130.

[2]刘庆军, 姚继春.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4) :155-156.

进入老年期勿忘性保健 篇5

※ 房事有风险

张伯的事例告诉我们,老年人仍然有性欲要求,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既然有性欲望,则满足性需求也是正常和合理的。但性生活不仅是一种体力运动,也包含着兴奋与激动的情感活动,会使心跳、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心脏的负担会因此增加。

老年人如果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及左心室功能不全者,在性生活时可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肺水肿,甚至引起心脏性猝死或中风。所以,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在过性生活时应懂得一些保健知识,明白一些注意事项,遵守相关的性禁忌。

※ 行房需准备

有人统计,一个人性生活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相当于上二三层楼梯所需之能量付出。这意味着,如果平时上三四层楼而不出现心悸气促或诱发心绞痛,便能够耐受性生活的体能消耗。当然,这里指的是在“频率适度”的情况下进行,即间隔期不能太短(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1~2周1次),否则便不能按此评估。张伯因是再婚,性欲望和性兴奋度均较高,性生活明显过度,已超过自身的体能限额。这次出的险情是在预料之中,可惜张伯却毫无准备。因此,对老人来讲,性生活前应正确估计自己的体能状况。

有过心绞痛发作史者,应于停止发作两个月后才开始性生活。而且性生活时应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动作过于激烈、时间过于久长。高血压患者在血压不稳或有上升趋势时,应暂停性生活。

另外,疲劳、紧张和情绪太激动时不宜性交;饭后或饮酒后至少要过2~3小时方可性交;性交前不宜用热水或冷水洗澡,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血压。同时,老人房事需注意体位选择。侧卧体位可使夫妇双方处于放松的姿势,对心率和血压可无显著影响。

对患有上述疾病的老人而言,把一些备用药、急救药放于最容易取的地方,做到有备无患,这是相当重要的。假如在性交时发生心绞痛,应立即停止,当即舌下含化1片硝酸甘油,并休息片刻,必要时就近延医。但在用药时也应注意,尤其对硝酸甘油的应用要特别小心。张伯的遭遇可谓不幸中的万幸,如果他盲目地按上述指引含化1片硝酸甘油,问题可就大了,因为他服“伟哥”在先,该药与硝酸甘油属于配伍禁忌,合用时将危及生命安全。

※ 勿忘性保健

涉及老年人的性问题,在笔者的专科门诊中时有发现。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老年人的性保健略加提醒:

转换方式,体贴关怀步入老年以后,爱已经不仅仅是性爱,其包含的内容比原来的含义广泛得多。例如彼此间的承担义务、保护、体贴、关怀、理解和忠诚,他(她)们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表达。基于这种共识,老年人便应很自然地转换做爱的方式:从激烈转为平缓。因此,做爱过程常常可通过谈心、亲近、抚摸、亲吻等步骤进行,并不一定要导致性交;而性交也不一定都要有高潮。

调适体位,减少消耗对性体位的讲究主要是为了保健。进入了老年期, 许多疾病(与性生活较有关系的诸如肥胖、高血压、心肺病、腰腿关节疾患等)会慢慢缠身。这时,体位的运用显得特别重要。原则是患病方(或病情较重方)处在体力消耗较少的位置上。而且,要注意时间和体力的控制,防止病情的加重和疾病的发作。

药物刺激,适可而止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药物,常会影响性功能。几乎所有的抗高血压药都可导致性欲减退、勃起困难、射精延缓等性功能障碍。常见的药物有可乐宁、甲基多巴、利血平、胍乙啶、肼苯哒嗪、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倍他乐克等。因此,在用药期间性功能降低是正常现象。有些老人不明白此中缘由,即使用了提高勃起功能的药物,也应适可而止,如果一定要用药物达到年轻时的功能状态,则有药物过量之可能。

“伟哥”虽好,不可滥用“伟哥”。对各种病因的勃起障碍都有一定的疗效。但要特别提醒的是:该药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有心脏病、出血或凝血障碍、活动性溃疡、视网膜炎的勃起障碍患者要慎用;而且,不能与有机硝酸盐药物(如硝酸甘油)同时用。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66例老年痴呆患者, 其中男34例, 女3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喹硫平首次剂量50mg/d, 根据病情逐渐增加, 一般是2~3h加量1次, 每次只增加50mg, 平均剂量控制在50~150mg/d, 等到精神症状控制后则不再增加剂量。利培酮的初始剂量为lmg/d, 也可以根据病情的状况逐渐改变用量, 但是最大剂量必需控制在4mg/d, 平均剂量为2.5mg/d, 持续6w[2]。在治疗前和6w后, 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对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1.0分析数据资料,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见附表。

3 讨论

喹硫平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一种, 在临床上经常被用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治疗, 并且具有明显的效果。喹硫平主要是通过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而起抗精神病作用, 其作用特点是锥体外系反应轻微, 无明显过度镇静作用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方面被广大医学学者所认同[3]。但是老年痴呆症的情况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情况不一样, 在现阶段除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治疗外尚且更有效、耐受性小和安全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此种病。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P<0.01, 与治疗六周相比较:#:P<0.05

焦虑紧张的情绪可能引发其它激素的分泌, 激素阻挠心脑细胞的产生, 会害死某些神经细胞。经常运动或者寻求心理医生的心理疏导, 可以帮助解除焦虑情绪, 保持快乐心情对于预防老年人痴呆症有很大的意义[4]。

摘要:选取66例老年期痴呆患者, 其中男34例, 女32例, 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 治疗组服用喹硫平, 对照组服用传统的利培酮治疗, 进行为期6w的观察。在治疗组中出现的口干、心动过速、视觉模糊、便秘、嗜睡等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喹硫平治疗法对于改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状况有很大的作用, 能够很好的安抚老年痴呆患者的情绪, 它的使用将大大改善我国老年期痴呆症的状况。

关键词:喹硫平,老年期痴呆

参考文献

[1]孙长友, 王丹, 李云峰, 喹硫平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与行为症状的疗效[J].实用老年医学, 2011, 23 (1) :100-101.

[2]陈燕梅.喹硫平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3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7 (23) :72.

[3]黎艳, 卢慧娴, 胡耀祖.喹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行为障碍探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1, 15 (3) :231-233.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小剂量喹硫平联合阿立哌唑组 (研究组) 和阿立哌唑组 (对照组) , 每组36例。入组标准: (1) 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 治疗不足3d的首发分裂症患者 (年龄≥60岁)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的总分≥60分; (2) 排除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及器质性精神障碍者;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研究组男17例, 女19例, 年龄60~70岁, 平均年龄 (65.64±9.08) 岁, 病程 (2.11±0.90) 年。对照组男20例, 女16 例, 年龄60~72 岁, 平均年龄 (64.35±8.34) 岁, 病程 (2.20±0.86) 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阿立哌唑片, 起始剂量为5~10mg/d, 视患者耐受性及病情在10d内加至20~30mg/d, 平均 (20.17±9.68) mg/d, 治疗8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富马酸喹硫平片口服, 剂量为50~200mg/d, 平均剂量 (120.38±13.30) mg/d。除了苯二氮卓类、抗胆碱能药物外, 不合并其他药物治疗。常规测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

1.3 评定方法于治疗前、后评定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SI) 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 (TESS) 。疗效评定:以治疗后PANSS减分率<25%为无效, 25%~49%为进步, 50%~74%为显著进步, ≥75%为痊愈。总有效=痊愈+显著进步+进步。量表评定一致性检验 (Kappa值=0.85~0.87) 。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和重复性方差检验, 疗效比较采用轶和检验,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ANSS和CGI-S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CGI-S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第8周末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和CGI-SI总分减分明显, 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研究组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的减分比对照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1。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P<0.01。

2.2 疗效比较研究组治愈13例, 显著进步11例, 进步7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6.11% (31/36) 。对照组治愈7例, 显著进步8 例, 进步13 例, 无效8 例, 总有效率为77.78% (28/36) 。轶和检验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94, P=0.046) 。

2.3 两组TE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第8周, 研究组TESS总分 (4.021±1.27) 分与对照组的 (3.687±0.99) 分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t=1.057, 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78% (19/36) 与对照组的38.89% (14/36) 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χ2=1.399, P=0.237) 。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便秘、困倦、震颤、肌张力增高、视物模糊等, 不良反应均轻微, 部分自行缓解或对症处理后缓解。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内。

3 讨论

阿立哌唑对脑病的DA能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是DA递质的平衡剂 (稳定剂) 。其与D2、D3、5-HT2A和5-HT1A受体均有比较高的亲和力;阿立哌唑通过对5-羟色胺2受体 (5-HT2A受体) 的拮抗以及对D2和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起到缓解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作用[2]。喹硫平的药理作用是阻断中枢5-HT2A和多巴胺2受体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1,2]。老年期多合并高脂血症、高糖血症及睡眠障碍等躯体疾病, 而阿立哌唑对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均无影响, 不导致体质量的增加;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较轻, 老年人大多能耐受, 有较好的安全性, 更适合老年人临床中的应用[4]。但其无镇静作用, 甚至在治疗初期出现兴奋、躁动、失眠加重等与治疗无关的不适性反应, 影响到治疗的顺利进行[2];治疗剂量的喹硫平却对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及体质量的明显增加[1,5]。两者合并抵消了失眠和兴奋现象。小剂量的喹硫平在疾病急性期使用, 是阿立哌唑的助跑剂, 进入维持期后可以停用喹硫平, 继续用阿立哌唑维持治疗, 故短期的联合治疗不会干扰患者的内分泌功能, 可以缩短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周期。

第8周末两组PANSS总分和CGI-SI总分的减分明显, 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阿立哌唑和小剂量喹硫平联合治疗与单用阿立哌唑治疗均可明显改善患者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78%与文献报道的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为73.3%相近[6]。而研究组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小剂量喹硫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阿立哌唑治疗。这可能是喹硫平改善了疾病本身存在的睡眠障碍, 或抵消了阿立哌唑导致的失眠、焦虑、易激惹、兴奋躁动等症状;或者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提高了疗效。

本组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TESS总分相当, 说明小剂量喹硫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并未加重阿立哌唑的药物不良反应。提示, 小剂量喹硫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满意, 不良反应少, 老年期耐受力好,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娥美, 陈晔, 刘达平.阿立哌唑和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11) :13-15.

[2]董佳丽, 常艳玲, 黄震, 等.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 2015, 36 (7) :53-56.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75-76.

[4]李伟.奥氮平与阿立哌唑用于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 2014, 12 (10) :58-59.

[5]彭保全, 杨小娥, 刘咏梅.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5) :127-128.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3 月至2015 年1 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90 例, 其中37 例器质性精神障碍, 53 例非器质性精神障碍, 男49 例, 女41 例, 年龄61 ~ 87 岁, 平均 (73.4±10.9) 岁, 病程2.0~6.3 个月, 平均 (3.4±0.7) 个月, 所有患者对奥氮平均无过敏现象。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奥氮平 (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512) 口服治疗, 初始剂量2.5 mg/d, 一周后剂量增至10 mg/d, 其中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给予降压、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1.3 观察标准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状态评分,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对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状态进行评定, 其包含3 个子量表, 阳性、阴性及一般精神病量表, 其中阳性与阴性量表内均有7 个项目, 得分 (P分) 与 (N分) 范围均为7~49 分, 一般精神病量表含16 个项目, 得分范围为16~112 分[3]。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评定, 包含3 个不同等级, 症状消失、症状缓解、症状未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 (症状消失例数+ 症状缓解例数) / 总例数 ×100%[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 例 (%)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

治疗后2 周、4 周、8 周的PANSS总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各子量表P分、N分、G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临床效果

器质性与非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奥氮平平均剂量分别为 (8.15±2.74) mg/d、 (12.64±5.87) mg/d, 非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剂量明显高于脑器质性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2%。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治疗后, 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乏力8 例 (8.9%) 、血脂升高8 例 (8.9%) 、心电图异常6 例 (6.7%) 、嗜睡7 例 (7.8%) 、便秘2 例 (2.2%) 。

2.4 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情况

患者经治疗后, 3 周、6 周、9 周平均体重分别为: (53.6±1.4) kg、 (57.7±1.7) kg、 (57.2±1.5) kg。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51.8±1.7) k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治疗6 周时体重达到最高值。

3 讨论

老年期精神障碍是指于老年期初发或复发的精神障碍, 且该疾病并非独立疾病, 首发症状主要为失眠、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健康[5]。该疾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 奥氮平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适用于多种精神疾病, 其疗效确切[6,7]。我院通过采用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 治疗效果明显。

在本研究中, 经治疗后, 器质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 非器质性患者为90.6%, 总治疗有效率为92.2%;且所有患者的PANSS总评分及各子项目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 说明奥氮平能有效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同时, 本研究发现, 患者会出现体重增加、血脂升高、嗜睡、心电图异常、乏力、便秘等不良反应, 说明奥氮平会引起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但无粒细胞减少、锥体外系等常规抗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奥氮平可有效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 但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嗜睡、血脂升高等不良反应, 总体来看, 奥氮平其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90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使用奥氮平进行治疗,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及副反应量表 (TESS) 对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 并监测记录患者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PANSS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器质性患者的治疗剂量明显低于非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经治疗后患者体重明显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除相关不良反应外, 奥氮平可有效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

关键词:奥氮平,老年期精神障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

参考文献

[1]杨树芬.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29) :157.

[2]毕崇波, 夏文娟, 纪军军, 等.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疗效对比[J].老年期精神障碍, 2013, 33 (10) :2435-2436.

[3]戴俊平, 黄金满, 张春平, 等.奥氮平和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18) :103-105.

[4]穆德军.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34) :137-138.

[5]王清溪.奥氮平用于维持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 2015, 13 (5) :67.

[6]周为军.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障碍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 2015, 9 (4) :137.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期间的住院病人共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伴有行为紊乱、妄想、睡眠障碍、兴奋等精神行为障碍。均为首次住院病人,入院前1周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将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0例。其中奎硫平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2~88岁,平均(78.6±4.7)岁,病程平均(25.6±28.4)月。利培酮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0~86岁,平均(76.7±6.1)岁,病程平均(28.5±30.6)月。2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奎硫平初始剂量为25 mg/d,根据病情和不良反应逐渐加量,剂量范围50~400 mg/d。利培酮起始剂量为0.5 mg/d,根据病情和不良反应改变剂量。剂量范围1~4 mg/d。连续观察8周,观察期间不合并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可视情况加用对症处理药物,严重失眠者加用苯二类药物。

1.2.2 评估方法:

治疗前进行PANSS量表评定,治疗后2、4、8周末行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根据PANSS量表减分率评定疗效,≥75%为基本痊愈,50%~75%为显著好转,25%~50%为好转,<25%为无效。以TESS评定记录治疗中各项药物不良反应。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整理,2组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奎硫平组显效8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有效率(显效+好转)为80%;利培酮组显效7例,好转16例,无效7例,有效率76.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2组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2组PANSS总分及各量表评分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上述两药均有效。奎硫平组治疗2周末起阳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PANS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利培酮组在治疗第4周末起阳性症状及精神病理评分、PANS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阴性症状评分在治疗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2.3 不良反应

2组多在用药初期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兴奋或激越、失眠、嗜睡等),一般症状较轻,病人均可耐受,经相应处理后能减轻或消失。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包括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发生率(40.0%)明显高于奎硫平组(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奎硫平无明显锥体外系反应。利培酮组有内分泌改变者(性激素检查)明显多于奎硫平组(P<0.05)。见表2。

注:与利培酮组比较,*P<0.05

奎硫平组基本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其中2例因失眠合用舒乐安定,1例出现心动过速合用心得安20 mg/d;利培酮组有12例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需合用安坦2~4 mg/d,5例合用安眠药,5例合用护肝药物,症状均缓解或消失。

3 讨论

奎硫平对5羟色胺2A(5-HT2A)受体有高的亲和力,有资料显示其对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有效率为96.0%[1],与利培酮报道治疗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有效率相当[2]。本研究结果提示,奎硫平与利培酮在治疗痴呆的精神、行为障碍时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2组的PANSS阳性症状(包括妄想、概念紊乱、幻觉行为、兴奋、夸大、猜疑/被害、敌对性),阴性症状(包括情感迟钝、情绪退缩、情感交流障碍、社交退缩、抽象思维困难、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刻板思维)和一般精神病理性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提示该药对阻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等多种精神症状有效,与前述报道相一致。总之,奎硫平与利培酮在治疗痴呆的行为精神障碍疗效相当。国外报道奎硫平在老年人的起始量和每次增量均应减半,有效剂量为100~200 mg/d[3],本研究发现老年患者使用奎硫平的个体差异较大,有效剂量最小为50 mg/d,最大为400 mg/d。患者偶尔表现嗜睡(5例)或失眠(3例)等不良反应,因样本数量偏小还有待进一步做临床观察。

老年痴呆患者伴发躯体症状较多,治疗除了要考虑疗效外,更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奎硫平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D2受体阻断较弱,故无锥体外系反应和高催乳素血症[4]。本研究表明,2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奎硫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药的不良反应特点有所不同。利培酮在锥体外系和内分泌方面(催乳素增高)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奎硫平,与李华芳等[5]报道一致。

本研究中利培酮组的锥体外系反应以中、重度为主。其中12例因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加用安坦2~4 mg/d。但痴呆的生化改变主要是乙酰胆碱的减少,如加用抗胆碱药物会加重痴呆程度,故限制了利培酮在痴呆病人中的使用。我国老年性痴呆是以血管性痴呆为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为血管性痴呆发病的高危因素[6]。痴呆患者特别是血管性痴呆患者合并糖尿病、血脂、血黏度异常较多,与奥氮平、氯氮平相比较,奎硫平阻断5-HT2A受体最弱,故升高血糖能力也最弱,其升高幅度无统计学差异[7]。奎硫平也不影响凝血因子,故更适合伴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使用。

综上所述,奎硫平治疗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疗效肯定,在安全性方面比利培酮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范洪玉,王桂英,黄劲松.奎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32例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3):166.

[2]盛建华,高之旭,陈美娟,等.利培酮维持治疗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初步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4):197-200.

[3]Lalonde P.Evaluating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predictors of clinical effectiveness[J].Can J Psychiatry,2003,48(3Suppl11):3S-12S.

[4]汪春运.奎硫平的精神科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2):110-112.

[5]李华芳,顾牛范,谢斌.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4):260-263.

[6]刘慧英,诸雪萍,付苏娜,等.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5,19(5):273-274.

分析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药物治疗 篇10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3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80-02

痴呆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一种获得性?持续性的智力障碍?老年期痴呆是老年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职业和社交活动,也给其家人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积极防治老年期痴呆已经成为国内外老年医学和老年精神病学方面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就15例老年期痴呆的药物治疗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收集15例老年期痴呆病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均在64岁以上?其中,9例患者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主诉记忆力下降,伴性格改变,近期加重且伴言语不清?初期,患者沉默寡言?兴趣缺乏?对周围事物表现淡漠?症状逐渐加重,不认识熟人;计算力下降,购物经常付错账;做事情没有计划性,不能胜任家务?门后有时迷路;不认识家人;不记得时间和年月;经常收集垃圾并到处掖藏,怀疑别人偷他的东西;言语不清加重,表达明显困难,理解力下降,无法正常交谈?病来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无意识丧失及抽搐,无吞咽困难及肢体活动不灵?饮食尚可,睡眠欠佳,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6例患者为血管性痴呆,患者主诉记忆力下降伴走路缓慢?饮水呛咳?近期加重?有时不认熟人,同时出现性格急躁,打骂家人?善饥,进食明显增多,偶有大?小便失禁?所有患者均无疫区?疫水接触史,无毒物接触史?

1.2方法

1.2.1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 9例患者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言语欠清,粗测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力及判断力下降?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5级,深浅感觉正常,双上肢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下肢腱反射对称减弱,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脑膜刺激征(-)?其他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后综合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心理学测试?实验室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其痴呆程度为轻度或中度?入院以后加强心理支持和行为指导,向家属进行相关护理及安全知识宣教,保证营养,避免并发症和意外伤害?针对认知功能减退,给予如下药物治疗: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l.5mg,每日2次,口服;奥拉西坦注射液4.0g,每日1次,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片30mg,每日3次,口服?

1.2.2血管性痴呆药物治疗6例患者神志清楚,表情欣快,言语略欠清,粗测定向力尚可,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力及判断力下降?脑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增高,深浅感觉正常,双侧上下肢腱反射对称活跃,双侧掌颏反射(+),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脑膜刺激征(-)?其他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后综合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心理学测试?实验室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VaD,痴呆程度为轻度?入院后给予加强心理支持和行为指导,保证营养,避免并发症和意外伤害?针对痴呆症状给予改善脑血流?促进脑代谢?控制精神症状及卒中二级预防治疗,具体使用药物如下?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4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奥氮平片2.5mg,每晚1次,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日1次,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每日1次,口服?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例阿尔茨海默病住院l5天,病情略有好转,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出院?出院后嘱其继续口服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尼莫地平片治疗,定期随诊?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住院l5天,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嘱其出院后继续口服银杏叶提取物片?奥氮平?硝苯地平控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定期随诊?

3讨论

AD的病理改变主要累及前脑基底部发出至大脑皮质和海马的胆碱能神经通路,这些通路与注意力?学习能力?记忆力及其他认知过程密切相关?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易透过血脑屏障,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人脑中的胆碱酯酶活性,减少乙酰胆碱的分解,可明显增加神经细胞突触间隙乙酰胆碱的浓度,改善记忆脑区的神经传递功能?因此该药可用于治疗轻?中?重度各期的AD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改善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在痴呆患者中较常见,但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长效苯二氮革类药物,否则可能加重精神错乱与认知功能障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等)对部分痴呆患者的幻觉?妄想及焦虑?攻击行为等症状有效,但易引起神经系统的不良反應,并可能加重痴呆,甚至影响意识?而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等安全性好,且产生锥体外系反应的危险性较小,极少有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倾向,更适合于老年期痴呆患者[2]?

总之,要充分掌握老年期痴呆的治疗药物选择与用药注意事项,保障患者药用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玉英,教湘凌,王淑范.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82-183.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120例, 全部为我院门诊接诊的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 入选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5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 各60例, 奥氮平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65~87岁;病程1个月~9年;疾病类型包括26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17例阿尔茨海默病、10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7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奎硫平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65~86岁;病程2个月~8年;疾病类型包括25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18例阿尔茨海默病、11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6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奥氮平组

本组患者采取奥氮平治疗, 先进行1w药物清洗, 然后口服奥氮平, 初始剂量为每天2.5mg, 之后根据病情及治疗效果逐渐加量, 最高剂量不宜超过15mg/d, 1次/d, 日均用量为6.57±3.25mg。

1.2.2 奎硫平组

本组患者采取奎硫平治疗, 同样先予以一周药物清洗, 然后口服奎硫平, 初始剂量为50mg/d, 之后根据病情及治疗效果逐渐加量, 最高剂量不宜超过400mg/d, 日均用量为195.25±90.47mg。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门诊患者治疗依从性很高, 治疗期间均能定期回院复查,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w、治疗4w及治疗6w时疗效, 以及副作用情况, 并对比分析。其中疗效采取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测评, 而副作用采取副反应量表 (TESS) 测评。

1.4 疗效评价标准[4]

本次研究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根据PANSS评分评价, 即治疗第六周PANSS评分总分减分率[ (治疗6周时总分-治疗前总分) /治疗前总分×100.00%], 当减分率>75%时为治愈, 50%~75%时为显效, 25%~50%时为好转、<25%则为无效, 总有效率以好转率+显效率+痊愈率计。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χ2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总分测评分数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治疗2、4及6w时前述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 , 但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2.2 临床效果对比

奥氮平组总有效率为83.33% (50/60) , 奎硫平组则为80.00% (48/60) , 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2。

2.3 副作用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均为严重副作用发生, 仅有一些轻微副作用, 主要有嗜睡、口感、锥体外系反应、鼻塞、视物模糊、便秘、流涎、心动过速、低血压、T波改变、食欲减退、体重增加、肝功能异常及失眠等, 但及时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或消失, 其中奥氮平组发生率为33.33% (20/60) , 奎硫平组发生率为26.67% (16/60) , 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基本一致, 表明采取奥氮平与奎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均可取得不错的效果, 而且疗效与安全性相当。分析原因在于二者对中枢5-羟色胺与多巴胺D2受体有很强的拮抗作用, 从而可很好地控制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不过, 从治疗中可见奎硫平组治疗后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增加等要稍高, 而口干与便秘等稍低。奎硫平对5-HT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 并且大于多巴胺D2的亲和力, 从而可更快地与D2受体结合, 并快速解离, 故而极易产生锥体外系反应, 而奥氮平也有很强的镇静与抗胆碱能作用, 从而可增加体质量。

注:与治疗前相较, *P<0.05

为了提高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 笔者认为还应采取一些综合措施处理, 比如良好的家庭照顾;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性心理治疗;舒适的休养环境;预防感染等躯体合并症和走失等意外;鼓励参加文娱治疗活动;合理的药物治疗等。此外, 对于有幻觉、妄想、激动不安的患者可采取奋乃静、舒必利、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物处理;为了确保患者夜间安静, 可采取异丙嗪、水合氯醛、安定等处理。

参考文献

[1]周浩, 孔令军, 李龙, 等.奥氮平与奎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疗效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 2013, 26 (30) :619-620.

[2]李冬凤, 蒋铁平, 谢小玲, 等.奥氮平与奎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 2011, 17 (31) :128-129.

[3]王秀芳, 朱君.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行为和精神障碍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1, 21 (3) :189-190.

上一篇:日元贬值下一篇: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