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2024-05-15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共10篇)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篇1

自主决定及知情同意是大部分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治疗基础原则。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精神卫生法规和精神科临床工作均按照此类国际惯例执行, 使得患者自愿住院和自愿治疗。但因为某些传统和现实的原因, 我国非自愿医疗存在也较为广泛。非自愿医疗制度不管在理论或实践中均具有一定争议性, 有的将其解释为“不人道的拘禁行为”[1]。本文选取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非自愿入院患者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自愿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 并选取非自愿入院30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急性发作期需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SI) ≥4分;年龄18~60岁;法定监护人同意患者住院, 且允许其参加到本次研究中;排除由政府、单位、公、检、法等非法定监护人所送至院内患者。60例患者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18~58 (37.2±2.2) 岁;受教育时间 (8.2±1.3) 年;病程 (26.2±3.3) 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按照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 分析2组SI评分、PANSS总分、P分和G分及攻击性。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合理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在SI评分、PANSS总分、P分和G分、攻击性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表2。

3 讨论

内部动机作为人类所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及锻炼自身水平、勇于探索及学习先天性倾向, 存在较高自主性, 属于自我决定原则的原型。人的内部动机会对个体心理变化存在较为重要作用, 心理理论则是由个体而推断其他人心理状态相关基础性原则。精神分裂症存在较严重广泛性心理活动受损情况, 从而导致脑部发生退行性病变, 属于较为高级的一类认知功能受损症状, 此类患者心理理论存在一定缺陷性已得到较为广泛认知。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存在的动机缺陷临床阴性症状得到人们较为广泛认知, 此类动机缺陷会对患者社会功能快速恢复存在一定不利影响, 但目前还无法确认内部动机受损与心理理论缺陷间所具有的相关性。若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部动机障碍与心理理论缺陷具有一定相关性, 则此类相关性则会不同于精神症状。而患者出现精神分裂症时, 更容易否认疾病或拒绝诊治。对于此类急需住院接受治疗患者, 拒绝住院, 会导致治疗最佳时机错失, 而且还会使得病情衰退, 患者无法实现完全自我控制, 经现实检验表明, 自我控制率显著下降或完全丧失, 极易对自身造成危害, 有的还会导致他人及社会受到不良影响, 从而产生一定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隐患。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经研究发现, 我国66.2%精神障碍患者是在直系亲属身边得到看护及管理。《民法通则》第十三条和第十七条对于精神病患者民事行为能力及监护人做出了一些规定, 但日常生活工作中, 依靠医学诊断确定精神障碍, 患者无明显自我控制及判断能力, 需要行使决定权时, 监护人由此产生。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监护人, 在我国还无法实行。而且监护人和患者通常具有各种利益相关性, 法律规定不够严谨, 使得很多患者无法得到合理监护, 常遭受强制送院, 即为非自愿入院治疗[2]。

在临床工作中, 大部分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均需监护人陪诊或代替患者决定是否要住院治疗, 此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自我决定权受到一定限制性, 极易产生非自愿住院现象。根据此类非自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需要注意保留其知情权及选择权, 按照患者疾病是否严重、疾病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监护人意愿等进行效果评定, 使得医疗更加有灵活性, 不会对其意愿进行忽视, 也不会对其过分强调, 而确保患者法定监护人具有确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会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3]。

本文结果示, 研究组SI评分、PANSS总分、P分、G分及攻击性方面明显减低, 因此在患者状态允许情况下, 得到其自愿性则显得尤为重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较强制性治疗, 效果更为明显。根据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非自愿入院相关问题, 在法律规定基础上进行合理判断, 避免医疗纠纷出现。

参考文献

[1] 吴志国.精神障碍非自愿医疗的中国视角和探索[J].2011, 4 (9) :10-16.

[2] 李秀玲, 刘庆海, 卢世臣, 等.非自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分时分级应用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 2010, 23 (4) :268-270.

[3] 刘庆海.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非自愿住院的不可避免性及相关问题探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 18 (11) :1049.

中风急性期的急救 篇2

从这期开始,我们推出系列文章——中医也有急救方,介绍在日常生活中的中医救急方法。即使是不懂中医的人,读后也可以很容易地学到用中医的方法来救急。

中医治疗急症,以针灸为主(针灸包括针和灸两种方法,急救所用更多的是针刺)。针灸对于抢救昏迷、痛症、痉挛和以及部分血症,有针入病除之效。其效果之神奇与快捷,甚至于远较部分西医药物为快。可以说,针灸体现了中医急救的实力,让世人认识到中医在急救领域的巨大效果。

针刺救急尤其是在中风救急时大有作为。

当前高血压患者特别多,而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亦可能随时发生。中风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脑血管疾病,往往来势迅猛。中风以后,若不能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患者往往会在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内死亡。即使部分患者经抢救保住生命,不少还是会留下令人遗憾的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清、行动不便、记忆力减退等,生活不能自理,生存质量下降,给患者本人和家属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因此,如果家有老人患有高血压,或者伴脑动脉硬化,或者曾经有中风史,一定要学会中医急救的方法,预防意外,有备无患。

中风时,患者脑部微血管破裂,出现口歪,或者晕倒,或者四肢无力而摔倒,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形,既不能慌张而手足无措,还要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此时,时间就是生命,中风发作的最初30分钟是最佳的抢救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将迅速升高。

发现患者中风,切不可搬动患者,特别是不可摇晃患者的头部。否则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导致出血增多而加重病情。若是慌里慌张地摇晃患者的头部,想让患者醒过来,这实在是加速患者死亡的愚蠢做法。

急救方法1:赶紧找一支三棱针,或者注射针头、缝衣针等尖锐的东西,实有找不到就用细的小竹签(牙签亦可)。找到之后,用酒精或开水消毒,用其在患者十个手指头尖(即十宣穴)上浅浅地刺一针,注意刺入即出,有血出来就行。可以一边刺一边挤,让每个手指头尖要流出3~4滴血出来。刺完手指头,再在鼻尖上点刺一下,可以渗出点血出来。这样处理之后,昏迷的患者可能会慢慢地醒过来。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以再在十个脚趾头尖上如法炮制。或针刺患者人中穴,针尖向上斜刺,作捻转强刺激,以促进患者苏醒。中风突然发作时,患者气血上涌头部,手足开始发冷,此时当按摩搓揉患者双手及双足至发热,可以稳定气血,平衡阴阳,为抢救赢得时间。

关于针刺救急,古人有丰富的经验。明代针灸大师杨继洲在其所著的《针灸大成》中明确写到:“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延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

十二井穴,本来是指在十个手指指甲末端,找不到的话可以用十个手指尖来代替,效果一样好。人的手指尖和足趾尖部是人体十二条经络的起点,在这些部位刺血可以醒神开窍,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效果最好。手指和足趾尖部刺激放血具有泻热消淤、活血通络、开窍启闭、护脑醒神等功效,为中医传统的特色急救措施之一。刺血后可以缓解经络中的压力,宣通经络中的气血,调整周身的经络平衡,对于促进苏醒、消除中风后遗症极有帮助。

急救方法2:如果患者的口角歪斜到一边,要在耳垂上刺血。按中医全息理论来说,耳垂对应着人体头面部。由于脑内出血导致脑压增高,面神经受损而出现嘴歪,此时在耳垂部位刺血可以缓解脑部压力,恢复受损的面神经。方法是先搓一下患者的耳垂,让其略微变红,再在每侧的耳垂中间各刺两针,挤出1~2滴血出来,可以迅速地缓解口歪症状。

急救方法3:我们都知道人中穴是救命穴,凡是昏迷不醒的患者都可掐按人中,或者用针在鼻唇沟中间处向上斜刺。如果没有针灸针,可以用注射针头、缝衣针、牙签或树枝上的芒刺代替。人中穴属督脉,为阳脉之海,可以醒脑开窍、振奋阳气、调节血压,促心肺功能复活,昏迷患者可以自行苏醒。此穴不仅可以抢救中风昏迷,更可以抢救心肌梗死或者中暑昏迷等,方法得当,可使患者苏醒。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篇3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SERT可能存在异常, 但结论不一[5,6,7,8,9,10,11,12,13]。然而, 这些研究大多数为基因多态性研究, 很少涉及转录水平, 在有限的涉及SERT m RNA研究中, 大部分数据来自于尸脑或动物, 仅小部分数据来源于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但是, 由于这些研究所选的受试者多是正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 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药物治疗对基因表达可能产生影响, 故本文探讨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粒细胞SERT m 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的差异性, 进一步探求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由2013年5-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 共44例, 其中男34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 (33.86±11.27) 岁。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北京市社区的正常人群, 共42例, 男25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 (31.61±8.10) 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组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25.55±9.02) 岁, 平均病程为 (99.82±88.14) 个月。患病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与行为问题诊断标准第四版 (DSM-Ⅳ)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由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年龄在18~60岁, 汉族, 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组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70分, 除外其他精神疾病或物质滥用史, 除外就诊前2个月内正在接受系统精神科药物治疗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 (MECT) 的患者, 除外重大躯体疾病及无法配合取血者。正常对照组:目前无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疾病, 年龄在18~60岁, 汉族, 签署知情同意书, 无重大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家族史。

1.2 方法

1.2.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受试者年龄、性别、起病年龄、初治时间、停药时间等, 目前诊断, 家族史等, 由研究者询问受试者并参考既往病历记录后据实填写。

1.2.2 样本采集

所有受试者于入组当天用EDTA管取肘静脉血1次2 m L, 血液标本在采集后3 h内进行总RNA的提取。

1.2.3 实验室技术及检测指标

1.2.3. 1 总RNA提取

用Qiagen公司提取小量RNA, 用试剂盒 (QIAamp RNA Blood Mini Kit) 提取新鲜全血中的总RNA, 以紫外分光光度计 (Biochrom公司) 测定RNA的浓度和纯度, 要求紫外吸光值A260/A280≥1.8, 计算出样本的RNA含量, -80℃冻存。

1.2.3. 2 c DNA合成及反应体系的建立

从样本中提取2μg总RNA, 以Sigma公司的Enhanced Avian HS反转录试剂盒对其进行反转录, 得到c DNA模板。反应体系:c DNA模板100 ng, SERT基因特异性PCR上下游引物各100 n M, Power SYBR Green I染料 (美国ABI公司) 12.5μL, 制成25μL的终体积。

1.2.3. 3 引物设计合成

人类SERT引物参考h SERT编码序列 (Gen Bank登记号NM_001045) 进行设计合成, 引物方向为5’端至3’端:上游是:GTGGTGAACTGCATGACGAG, 下游是:GGCCACCTCAGACACATCTT。管家基因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1 (HPRT) 引物同样参考其编码序列 (Gen Bank登记号X62085) 进行设计合成。

1.2.3. 4 RT-PCR

使用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的2 X SYBR Green Master Mix试剂盒, 应用ABI Prism 7000型实时检测扩增仪, 通过两步法PCR反应程序实现对m RNA的定量表达。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10 min, 60℃复性和延伸45 s, 95℃变性15 s, 共做45个循环, 并做溶解曲线以判定PCR产物的状态。基因扩增后, 由仪器自动读取荧光信号数据, 以域值 (Ct) 大小量化m RNA的表达水平。为了降低样本之间RNA含量的内在差异性, 进一步提高反转录的效能, 测定同一样本中管家基因HPRT的表达水平, 以此对SERT m 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标准化调整。用以下公式:倍数变化=2-ΔΔCt, △△Ct=待测基因Ct-管家基因 (HPRT) Ct。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样本的SERT 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数值进行正态性检验, 数据不符合正态性分布进行秩转换后采用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ERT m RNA表达水平比较

通过ANOVA检验, 患者组平均秩 (0.294±0.950) , 对照组平均秩 (-0.315±0.940) , 两组SERT m 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805, P=0.004) 。患者组SERT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见图1。分别对两组中男女间SERT m RNA表达水平进行ANOVA检验, 两组不同性别间SERT m 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9) ,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患者发病年龄、病程与SERT m RNA表达水平的关系

患者的发病年龄与SERT m RNA表达水平间无相关性, 患者的病程与SERT m RNA表达水平间存在正相关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较正常人的SERT 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间接说明患者组SERT的功能增强, 与Govitrapong等[11]研究相符合, 支持Joyce等[5]关于精神分裂症Brodmann9区的5HTT m RNA表达水平增高的研究结果。既往发现吲哚类物质, 如麦角酸二乙酰胺 (LSD) 、仙人掌毒碱能够引起精神病症状, 便有学者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5-HT功能亢进。这一假说在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提出后一度被忽略, 随着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又重获关注[14,15]。此外, 精神分裂症患者5-HT受体密度降低, 多巴胺 (DA) 转运体和SERT的相互作用等, 都可能导致突触间隙内的5-HT递质水平增加, SERT对5-HT递质的再摄取也会相应增加, SERT功能活跃, 而SERT m RNA表达水平也会因此升高[16,17,18,19,20,21]。

众所周知, 不同性别也可能对基因表达水平产生影响, 男性和女性体内的5HT递质水平不同, 而男性的SERT被认为是对全血的5HT水平起到定量的作用[22]。然而本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男女间的SERTm 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这一结果与Jun-ichi等[23]研究不同性别重性抑郁症和正常对照5HTT m RNA的表达水平时类似, 也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不大有关。

本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越长, 其SERT m RNA表达水平越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起病初期症状尚未充分暴露, 有时不易被识别, 影响早期诊治。随着病程的延长, 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充分的表现出来, 患者才开始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因此, SERT m RNA表达水平增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严重度。

本研究只是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SERT m RNA表达水平的初步探讨, 在今后的研究中, 希望能够收集SERT多态性信息, 对药物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动态SERT m RNA表达水平检测, 同时检测同一样本的DNA水平、蛋白水平,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SERT在转录水平、翻译水平及表达水平的变化差异, 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SERT在精神分裂症中所起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与正常人群比较, 外周血粒细胞5-HT转运体 (Serotonin Transporter, SERT)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各组SERT mRNA表达水平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5月-11月于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44例为患者组, 另选取与患者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群42例为对照组, 收集人口学资料, 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 采用RT-PCR方法测定受试者的SERTmRNA表达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外周血粒细胞SERT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不同性别的SERT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外周血粒细胞SERT mRNA表达水平增高可能是潜在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生物学标记物之一。

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护理概况 篇4

[关键词] 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护理;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52-02

脑出血常见于50-70岁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急性期临床存在突然发病、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和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特征,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1]。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总结了我院对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48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在53-78岁之间,平均年龄64.2岁,脑出血诊断均经过颅脑CT确诊,出血部位主要有壳核、丘脑、脑叶、桥脑、小脑出血及脑室等,治疗上主要给予预防再次出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身体电解质及水的平衡,预防并发症,营养脑神经及脑细胞,控制血压及其它对症支持等措施。

2 结 果

48例患者治愈41例,好转5例,死亡2例,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患者未出现褥疮、肺内感染等情况。

3 护理措施

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脉搏、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情况。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颅内压往往较高,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及体温中枢。颅内高压的征兆為患者血压逐渐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不规律[2]。如患者出现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时,表明呼吸中枢可能受到损伤;血压持续升高时,引起再次出血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血压越高,患者的颅内压越高,形成脑疝的可能性就越大,一般预后较差;血压下降过快,则有可能导致颅内灌注不足,引发颅脑的局部脑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亦不利于预后。

3.2 观察瞳孔变化 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射等情况。若患者瞳孔逐渐增大至6mm,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可能是小脑幕切迹疝形成所致,应当警惕;若瞳孔明显缩小且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形态固定不变,则可能是脑桥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

3.3 意识变化 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判断患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多数脑出血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变化,如嗜睡、昏迷、躁动等,不同部位的损伤引起的意识变化不同,如枕骨大孔疝会导致患者迅速昏迷,小脑损伤则出现躁动、嗜睡、昏迷等不同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正确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早作处理,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3.4 加强基础护理 注意保持患者室内的整齐、清洁;保持床铺的干燥、清洁;注意患者的口腔卫生,避免发生口腔感染;大便干燥者注意及时通便,避免患者过度用力引起再次出血;体温较高者注意进行脑病降温,可以选择冰帽或是冰袋进行降温,以减少颅脑细胞的耗氧量,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3.5 预防褥疮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代谢障碍,使皮肤正常功能发生变性,坏死,成为压疮性溃疡或压疮[3]。为预防褥疮发生,护理人员应当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注意清洁皮肤,保持床单的干燥,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情况。对于已经发生褥疮的,应当及时解决局部压迫情况,进行营养支持,改善局部皮肤的血液供应,促进褥疮的恢复。

3.6 预防肺内感染 脑出血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吞咽反射会减弱,甚至消失,此时应当注意让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注意维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食物残渣进入呼吸道,同时要预防舌根或痰液阻塞气道。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异物,如食物残渣、痰液及呕吐物等,保持口腔的清洁;注意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自下而上,避免痰液积聚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7 预防泌尿系感染 患者长期的卧床或昏迷,一般需要进行导尿。长期的导尿管滞留容易引起患者泌尿系的感染。临床护理人员在进行导尿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实施,防止尿液倒流;更换引流袋时要注意清洁双手,对接头处进行消毒处理,注意保持患者尿道口及会阴部位的清洁、干燥。

3.8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脑出血早期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进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在必要的治疗基础上,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大便及呕吐物的颜色及数量的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黑便、呕血、腹胀、面色苍白、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若是出现上述情况应当及时汇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

3.9 饮食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若出现昏迷则需要鼻饲饮食,此时给予流质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易消化的食品,如牛奶、豆浆、鸡蛋汤、水果泥、蔬菜汁等。低盐饮食可以避免水钠潴留,降低脑水肿,而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可以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能量及营养,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其恢复。

3.10 心理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若意识清晰,往往会伴有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些甚至会出现绝望的情绪。护理人员此时应当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多多给予鼓励及安慰,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争取患者的积极主动配合。

3.11 出院指导 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要注意进行出院指导。患者应当定期检测血压,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活动不利、口角歪斜等情况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坚持适当锻炼,积极进行康复性训练;低盐、低脂饮食,注意补充新鲜水果、蔬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之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4 讨 论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恰当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临床致死率及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应当掌握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要点并实施于临床工作当中,积极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宏敏.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97-498.

[2] 林逸轩.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健康文摘,2012,9(24):71-72.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篇5

关键词:喹硫平,氟哌啶醇,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疗效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并发兴奋激越症状,在临床上较难处理与治疗。由于这类患者的研究受限[1],过去往往通过肌内注射或者口服经典抗精神类药物或者苯二氮类药物达到镇静作用而对兴奋激越症进行治疗。常规治疗该症的药物氟哌啶醇,无法达到患者对临床治疗疗效的预期。本研究主要选择了喹硫平对该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2009年8月至2014年2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精神分裂症并发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患者,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2~59岁;具体分型:偏执型63例,青春型10例,紧张型18例,未分化型9例;病程1~13年。将本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氟哌啶醇与喹硫平进行治疗。经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1)年龄18~60岁;(2)符合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分类关于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标准;(3)阳性及阴性量表(PANSS)评分均在55分以上。

1.3 排除标准:

(1)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2)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或者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3)长期酗酒、吸烟患者;(4)对研究中所涉及药物无法耐受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初始给药剂量为2~4 mg/d,2周之内按照实际反应逐渐将给药剂量上调至6 mg/d。观察组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25 mg/d,2周之内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将给药剂量上调至200~400 mg/d。两组治疗均为8周。

1.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痊愈:PANSS总分减分率在75%以上;显著进步:PANSS总分减分率在50%以上;进步:PANSS减分率在25%以上;无效:PANSS减分率在25%以下[2]。

1.6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PBL、PANSS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或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经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PBL及PANSS量表评分变化对比分析:

两组治疗前后PBL及PANSS量表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PBL及PANSS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出现2例嗜睡、3例头昏、2例体质量增加及4例活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11/50);观察组出现1例嗜睡、2例头昏、1例体质量增加及1例活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5/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在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发展趋势。虽然临床症状表现存在其特点,但是还不足以构成一个特殊的临床类型[3]。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治疗的敏感性极强,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同时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显著。由于该病常常并发躯体疾病而服用其他类型的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而且,精神分裂症常常伴随急性期兴奋激越,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应该合理选择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氟哌啶醇属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作用与其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并可促进脑内多巴胺的转化有关,有很好的抗幻觉妄想和抗兴奋躁动作用,曾被广泛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之中,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出现了较多的不良反应,对临床治疗极为不利[4]。喹硫平属于一种二苯二氮类衍生物,是继氯氮平、利培酮以及奥氮平之后的第四个非典型抗精神病类药剂,为脑内多神经递质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中枢D-多巴胺受体以及5-羟色胺受体发挥作用,可有效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进行改善,安全性相对较高,几乎无EPS以及催乳素水平的升高。所以,该药物比较适合精神分裂症伴随急性期兴奋激越的临床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与氟哌啶醇相比,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相对较高,应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庆娥,王刚,张玲,等.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2):89-91.

[2]梁文石,罗慧芳,兰琳.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2):218-219.

[3]李英,叶莉英,童梓顺.喹硫平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34-1535.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0例。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部门审核批准, 所有患者指定监护人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第三版 (CCMD-3) 》[1]或《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 (ICD-10) 》[2]中关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诊断, 同时排除[3]: (1) 药物禁忌证患者; (2) 合并严重身心疾病或药物滥用患者; (3) 已存在严重躯体疾病患者等。其中, A组中,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32~56岁, 平均年龄 (42.7±4.0) 岁, 病程1~19年, 平均病程 (10.5±4.2) 年, 首次发病27例, 复发3例;B组中,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27~51岁, 平均年龄 (42.2±3.7) 岁, 病程4~17年, 平均病程 (10.9±5.2) 年, 首次发病26例, 复发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与预警干预措施, 并以口服喹硫平 (思瑞康;厂家:阿斯利康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0039) 进行治疗, A组患者以100 mg/d作为起始剂量, 7 d内升至600 mg/d, B组则以200 mg/d作为起始剂量, 4 d内升至600 mg/d, 疗程均为4周, 并在治疗前后同一时点进行相关指标的评定。

1.3 观察指标

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测定两组患者精神症状程度[4], 共包含4个维度, 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采用精神分裂专业生活质量量表 (SQLS) 测定生活质量[5], 共包含30个条目, 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低;总体疗效参考PANSS评分减分率, 以≥80%为临床治愈, 50~79%为显效, 30~49%为有效, <30%为无效, 其中减分率=[ (治疗前-治疗后) 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总有效率=[ (总例数-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计数资料以n/%表示, 精神症状与生活质量比较采用t检验, 总疗效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 不良反应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与SQLS总分比较, 差异不明显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与SQLS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与SQLS总分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 。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不良反应, 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表3) 。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精神分裂症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已高达4.2‰~8.4‰, 并以每年0.22‰左右的速度递增, 占全部精神疾病的16%以上, 已成为经济与精神负担最重的精神疾病, 并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改变而日趋严重, 形势不容乐观[6]。临床上常选择以药物治疗为首选方案, 传统意义上的氯丙嗪与氯氮平等高效抗精神药物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但安全性存在一定问题, 多数患者因不良反应而产生排斥行为, 有时往往起反作用, 故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喹硫平属于新一代二苯并氧氮卓类非典型抗精神类药物, 对5-HT、α受体、组胺与多巴胺D2均存在较为强烈的亲和力[8]。

本研究数据显示,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与SQLS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与SQLS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A组患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性低于B组 (P<0.01) 。可以看出, 两组剂量快速加量服用治疗效果相似, 但A组的不良反应更低。

综上所述, 两组剂量快速加量喹硫平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但以100 mg/d作为起始剂量, 7 d内升至600 mg/d方案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更少, 安全性更好, 具有借鉴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精神障碍分类) [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1, 34 (3) :59-63.

[2]DILLING H, DITTMANN V.Psychiatric diagnosis following the 10th re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 [J].Der Nervenarzt, 1990, 61 (5) :259-270.

[3]刘建君, 孙菊水, 沈鑫华, 等.喹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营养因子的影响[J].医药导报, 2014, 33 (9) :1185-1187.

[4]KAY S R, FISZBEIN A, OPLER LA.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for schizophrenia[J].Schizophrenia Bulletin, 1987, 13 (2) :261-276.

[5]骆宏.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SQLS) 中文版:修订及临床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2.

[6]周多斌, 刘丽娜.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 22 (5) :329.

[7]陈强, 周芳珍, 农玉贤.喹硫平联合齐拉西酮或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 26 (1) :53.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脑梗死急性期住院患者120例中致精神障碍者进行临床分析。男58例, 女62例, 年龄40~85岁, 病程均在15 d内起病者。

1.2 方法:

精神障碍诊断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5,6,7]各类精神障碍同时出现, 以其中一种为主者计入精神障碍类型。

2 结果

2.1 脑梗死部位:

本组120例脑梗死经头颅CT诊断78例, 经头颅MRI诊断42例, 其中大脑皮层梗死20例, 单侧基底节梗死42例, 多发性脑梗死44例, 丘脑梗死6例, 小脑梗死6例, 桥脑梗死2例。

2.2 脑梗死急性期致精神障碍类型, 见表1。

表1结果:脑梗死急性期120例中出现精神障碍62例 (51.67%) , 其中意识障碍14例 (22.58%) , 智能减退16例 (25.81%) , 神经症样综合征12例 (19.36%) , 精神病样状态14例 (22.58%) , 人格改变6例 (9.67%) 。

2.3 脑梗死部位与精神障碍类型关系, 见表2。

表2数据显示患者以多发性脑梗死出现精神障碍为多。

2.4 脑梗死部位与精神障碍发生率, 见表3。

表3结果显示:大脑皮层梗死20例, 出现精神障碍16例 (80%) ;多发性脑梗死44例, 出现精神障碍32例 (72.72%) 。可见大脑皮层梗死及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高。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acute schizophrenia,AS)组

纳入2010年7月~2010年12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的82例AS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本次发病到入组的时间小于1个月;(3)入组前1个月未使用任何精神药物;(4)入组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总分≥70分;(5)排除器质性疾病尤其是内分泌疾病和妇科疾病、药物或酒精成瘾及滥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其中男48例,女34例;平均年龄(34±5)岁;平均病程(12±6)年;入组时PANSS量表总分为(85.5±11.7)分。

1.1.2 精神分裂症慢性期(chronic schizophrenia,CS)组

纳入与AS组同期的都江堰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的80例CS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本次发病到入组的时间大于2年;(3)入组前单用利培酮(维思通,西安杨森公司)治疗至少3个月;(4)入组时PANSS量表总分≥70分;(5)排除器质性疾病尤其是内分泌疾病和妇科疾病、药物或酒精成瘾及滥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其中男49例,女31例;平均年龄(37±6)岁;平均病程(15±5)年;入组时PANSS量表总分为(80.3±10.8)分。

AS组与CS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征得患者或监护人对本研究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均用2~6 mg/d的维思通治疗,可以根据情况合并盐酸苯海索片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禁用其他精神药物。分别在入组时和8周末进行利培酮血浓度、血清泌乳素检测,同时用PANSS量表评估精神症状。量表评定由6名主治医师和高年资住院医师负责,研究前进行一致性培训,Kappa值≥0.8。利培酮血浓度采用岛津10A系列仪器、Kromasil色谱柱,应用紫外色谱法测定。血清泌乳素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AS组在治疗8周末PANSS总分、阳性量表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CS组在治疗8周末PANSS总分、阴性量表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利培酮血浓度和血清PRL浓度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AS组在治疗8周末男性和女性患者PRL浓度均显著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患者的PRL增高比男性更为显著;而CS组在治疗8周末男性和女性患者PRL浓度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见表2。

再将所有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利培酮浓度和PRL浓度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利培酮浓度和PRL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男性:r=0.785,P<0.01;女性:r=0.833,P<0.01)。

2.3 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清PRL浓度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将所有1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的PRL浓度(T1)和治疗前后(8周末)的PRL浓度差值(T2-T1)分别和年龄、病程、治疗前的PANSS量表评分(T1)以及治疗前后(8周末)PANSS量表评分的差值(T1-T2)进行相关分析,见表3。

由表3可知,年龄、病程与PRL浓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利培酮治疗前,PRL浓度与PANSS量表总分和阳性量表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在治疗8周末,PRL浓度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ANSS量表总分和阳性量表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

3 讨论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高PRL血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很明显,至于不同药物的影响程度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对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而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利培酮与阿米舒必利更可能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高PRL血症,而氯氮平、奥氮平、齐哌西酮和喹硫平则只产生相对于正常人稍高的PRL水平[4]。不同抗精神病药导致PRL水平不同的机制可能与其药理作用各不相同有关。PRL由垂体前叶的泌乳激素细胞分泌,其分泌能够被下丘脑分泌的多巴胺(主要的PRL抑制因子)抑制。多巴胺作用于垂体前叶泌乳激素细胞的D2受体,抑制PRL基因转录和释放。相反,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通过作用于5-HT1A和5-HT2受体刺激PRL分泌[5]。利培酮是强效D2受体拮抗剂,对5-HT受体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它引起高PRL血症的机制主要与D2受体的阻断有关。文献报道,利培酮治疗剂量为2~12 mg/d时,D2受体占有率可达63%~89%[6]。

本研究发现,与治疗前比较,AS组在治疗8周末男性和女性患者PRL浓度均显著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CS组在治疗8周末男性和女性患者PRL浓度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提示利培酮在急性期治疗后患者血清PRL水平显著升高,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血清PRL水平会逐步降低,与Eberhard等[7]观察精神疾病患者长期应用利培酮(5年)对血清PRL的影响结果一致。

对于血清PRL水平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针对性别、年龄、病程、利培酮血浓度和疗效进行分析。发现AS组在治疗8周末女性患者的PRL增高比男性更为显著,原因可能是女性雌激素水平高,雌激素能强化D2受体阻断,从而增加PRL分泌[8]。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病程与PRL浓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对利培酮药量和泌乳素水平的关系的研究甚多,但得出的结果却不尽相同。国内有研究认为,药物的剂量和血清PRL水平呈正相关[9];也有研究结果认为PRL的变化与是否服药有关,与服用多少剂量无关[10,11]。由于利培酮在人体内主要经CYP2D6代谢,由于CYP2D6存在多态性,与种族、环境有关,受性别、年龄影响,因此利培酮相同剂量不同人群中血药浓度存在差异[11],因此研究利培酮血浓度对血清PRL的影响可以更好地避免因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本研究发现,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利培酮浓度和PRL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黄成兵[12]的报道一致。对于疗效与PRL水平的关系,以往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有报道认为利培酮治疗后血清PRL水平升高程度与疗效相关[13,14],有些又提出没有相关性[15]。本研究发现,在利培酮治疗前,PRL浓度与PANSS量表总分和阳性量表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于阳性症状与多巴胺功能亢进密切相关,这一结果证实了治疗前患者的多巴胺功能亢进对PRL分泌的抑制作用。笔者还发现,在治疗8周末,PRL浓度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ANSS量表总分和阳性量表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这就充分说明了PRL浓度的变化与患者阳性症状的改善程度密切相关,也许可以作为评价临床疗效的一种客观实验室手段。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护理体会 篇9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多为老年病人发病,死亡率及致残率高。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及时处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损伤程度,降低病人危险。现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例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共42例,其中,男性28人,女性14人,年龄46-68岁,平均52+9.6岁。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31例,丘脑出血8例,小脑出血3例。

1.2治疗所有病例均进行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脱水处理。开颅手术治疗16例,保守治疗26例。

1.3转归38例病人治疗好转,其中,不同程度肢体偏瘫3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告知家属盡量减少探视,对于躁动病人在约束同时应给予适当镇静治疗[1];保持病人大便软化通畅;在病人神志恢复及锻炼膀胱条件下,及时拔除导尿管,避免持续刺激。

2.2心理护理脑出血病人多有神志障碍及反应能力障碍,伴有烦躁情绪,部分病人可能出现精神症状[2]。对于这些病人,应怀有深厚的同情心和耐心,体贴关心病人及家属,鼓励病人促进恢复。

2.3降低颅压处理病人应置于头高位约15-30度;根据医嘱使用脱水药物,注意甘露醇应快速注入,多种脱水药物应规律性交替使用。

2.4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发病患者应准备吸引器,注意病人恶心反应,在病人呕吐时及时侧卧位并吸引,清理残留物,必要时留置胃管;定时进行口腔护理,减少呼吸道定植菌[3];定时翻身拍背排痰,及时吸痰,最好在雾化吸入后吸痰;注意病人肺部罗音及呼吸频率、体温变化,必要时年及时进行气管切开并持续湿化气道。

2.5控制血压急性期病人常需持续静脉用药控制血压,应密切监测其血压控制情况,目前多主张将血压控制于较正常高值稍低水平,以免加重脑缺血。

2.6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病人瞳孔对光反射变为迟钝、血压升高,可能即为其颅压升高、脑疝早期症状,需及时进行处理;老年病人,常伴心血管疾病,应注意病人心率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对于手术病人,还应注意头部引流量及敷料干洁情况。

高血压脑出血除血肿破坏损伤外,还伴有脑水肿、自由基损伤等继发性损害,病人情况较重,病变发展可能性多,进展快,尤其在急性期风险大。积极的观察护理,能够及时发现病变,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洪兰.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57-3358.

[2]张新苗,胡定波,唐玲,等.脑出血病人躁动症状的相关因素.实用老年医学,2011,6:464-466.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诊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 (所有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 其中有男性患者28例, 女性患者22例, 年龄范围19~49岁, 平均年龄 (31.25±11.68) 岁, 病程介于1~15个月, 平均病程为 (6.21±1.98) 个月;实验组50例, 其中男性患者30例, 女性患者20例, 年龄范围17~46岁, 平均年龄 (30.51±12.53) 岁, 病程0.8~14个月, 平均病程为 (6.28±2.13) 个月。入选标准: (1) 所有患者均为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急性期; (2) 所有患者的PANSS评分≥60分; (3) 患者没有出现过自残、自杀倾向及重大的攻击行为; (4) 患者心、肝、肾等器官无严重的疾病且临床的心电图检查无异常; (5) 患者不存在滥用药物及药物或酒精依赖的情况且对本研究选用的药物没有过敏情况; (6) 患者于入院治疗前的2周内没有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7) 患者均未处在妊娠、哺乳等特殊的时期; (8) 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患病时间等基本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P>0.05

1.2 给药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口服治疗, 平均给药剂量 (14.2±7.2) mg/d;实验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口服治疗, 平均给药剂量 (9.8±3.1) mg/d。连续给药治疗8周, 期间不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合用, 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及机体状态可适当增减给药量。

1.3 疗效评价:

采用PANSS量表于治疗后的1、2、4、8周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 并采用PSP于治疗后的4、8周评价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期间密切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疗效标准: (1) 痊愈:PANSS减分率≥75%; (2) 显效:减分率≥50%; (3) 有效:减分率≥25%; (4) 无效:减分率<25%。采用TESS量表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t检验分析比较组间差异, 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给予两组患者连续8周的药物治疗, 于8周末评价临床疗效。奥氮平组总有效率为92%, 帕利哌酮患者总有效率为88%, 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帕利哌酮与奥氮平的临床疗效相似。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

两组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之前的PANSS的值基本一致且处于比较高的水平。经药物治疗2周、4周、8周后, 两组患者的PANSS值均较治疗明显下降 (P<0.01) ;在相同的时间点, 帕利哌酮组与奥氮平组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

2.3 患者的PSP评分:

采用PSP量表于治疗后4周、8周末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对于基线值, 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末的PSP值均明显升高 (P<0.01) , 相同的时间点两组比较, 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在8周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均出现头晕、嗜睡、体质量增加、失眠、心电图异常、便秘、EPS等不良反应。使用TESS评价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奥氮平组患者有17例发生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34%;帕利哌酮组患者有15例发生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30%。两组患者的总得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但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对照组在体质量增加及嗜睡发生率则高于实验组 (P<0.05) 。在给药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危害家庭社会安全的精神类疾病, 至今病因尚不明确。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多方面的问题。现有临床治疗已逐渐由初期的症状控制转变为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 因此之前诸多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经典药物已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帕利哌酮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在体内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 是一种新型单胺能拮抗剂, 可拮抗多巴胺D2受体、5-HT受体及组胺H1受体等。阻断边缘系统的D2受体可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 而对患者中脑皮质通路中5-HT2A受体进行阻断, 抑制多巴胺的释放, 刺激前额皮质中的D1受体等可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3,4]。

本研究显示, 对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治疗效果上, 治疗8周后,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同时, 两组治疗后PANSS量表总分也无明显差异;两组PANSS量表总分在2周末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P<0.01) , 提示两药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均有效, 临床疗效确切且相当。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末的PSP值均明显升高 (P<0.01) , 相同的时间点两组比较, 两组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说明两种药物对社会功能的改善基本相当。同时两种治疗药物组患者均出现了嗜睡、体质量增加、椎体外系反应、便秘等不良反应, 帕利哌酮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略有降低, 并无统计学差异, 但不良反应种类存在差异性, 奥氮平主要不良反应是体质量增加及嗜睡, 帕利哌酮缓释片主要是椎体外系反应, 在给药治疗期间, 实验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表明帕利哌酮有较好的耐受性。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符[4,5]。

综上所述, 应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可对精神分裂急性期患者有效治疗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同时能显著改善社会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前来我院就诊并确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50例。对照组 (给予奥氮平治疗) 和实验组 (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 , 给予药物连续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评价临床疗效;采用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 (PSP) 于治疗4周、治疗8周评价社会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4周、8周末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1) , 在相同时间点两组患者之间的PANSS评分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采用PSP量表于治疗后4周、8周末评价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 较基线值均明显升高 (P<0.01) , 在相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PSP值相似 (P>0.05) ;奥氮平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 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 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不良反应种类存在差异性, 奥氮平主要不良反应是体质量增加及嗜睡, 帕利哌酮缓释片主要是椎体外系反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 是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帕利哌酮缓释片,奥氮平,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临床疗效,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舒良.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35-36.

[2]王士良, 蒋永红, 李建华, 等.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3 (1) :34-35.

[3]江开达.精神药理学[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368-370.

[4]丁国安, 余国汉, 马静山, 等.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 2011, 20 (12) :1095.

上一篇:企业孵化下一篇:高中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