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

2024-10-14

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共10篇)

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 篇1

痛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是一种和嘌呤代谢紊乱或者患者尿酸排泄减少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的疾病,从大的角度来说这种疾病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1]。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等,严重患者甚至引起尿酸性尿路结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医学界对于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主要以外治法为主,但是不同的外治方法疗效不一,因此,临床上研究两种外治法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得至关重要[2]。为了探讨两种外治法在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诊断、治疗的80例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本院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4~69岁,平均(46.5±0.8)岁,病程1~6 d,平均(3.5±1.4)d;对照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9~66岁,平均(46.7±0.8)岁,病程1.2~6.5 d,平均(4.2±1.1)d。两组患者对其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完全知情,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西医诊断标准以及中医辨证标准;患者发病部位均在腕、踝关节以及以下患者;患者发病比较急促,病程均在48 h内[3]。排除标准:患者排除纳入标准不符合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以及排除药物过敏患者[4]。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痛风清洗剂外洗关节患处,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情况取1瓶200 mL痛风清洗剂(青海绿色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414)混合1000 mL热水,泡洗关节处,每次30 min,连续使用5 d(1个疗程)[5]。

试验组采用热痹散外敷关节患处,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情况取50 mg热痹散(辽宁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44062)混合20 mL热水以及5 g蜂蜜调匀,采用纱布进行包裹,并将其敷在患者关节患处,每次6~8 h,每天1次,连续使用5 d(1个疗程)[6]。

1.4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痛风的研究指导原则[7],具体如下: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关节功能等指标得到改善,实验室指标等得到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关节指标时没有明显变化或出现加重迹象。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资料用SPSS 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5%(P<0.05);试验组满意率95%,高于对照组的65%(P<0.05),见表1。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治疗4周后1例发生复发,复发率为2.5%,治疗12周后2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5%,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4、12周血尿酸水平分别为(409.34±56.01)μmol/L、(345.06±40.57)μmol/L、(310.84±44.75)μ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例(%)

μmol/L

3 讨论

痛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显示:人的饮食不当、情志、劳损以及内伤等是引发痛风的主要原因,同时患者的体质、遗传等也会对痛风的发病产生影响。而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儿而言,多数患者属于湿热蕴结证,并且患者发病机制可以归结为:湿、脾虚、阻等,从而造成患者脾肾两虚、运化失司,阻碍了血行导致经脉瘀滞,从而诱发痛风[8]。目前,医学界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但是长期疗效欠佳,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治疗依从性也比较差。因此,临床上研究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热痹散外敷关节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5%)(P<0.05);试验组满意率为95%,高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9]结果类似。这种治疗方法和其他治疗方法相比优势较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10]。

热痹散从大的角度来说属于中药方剂,药物主要由生大黄、芒硝、淡竹叶、木通、透骨草、玄参、桃仁、红花、枯矾、川乌、草乌等组成,方药中大黄性苦、寒,归胃、大肠、肝、心包经,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能够改善机体免疫,具有双向调节等作用;芒硝等药物性寒,微苦,具有润燥软坚、清热消肿等功效。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芒硝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11];同时,药物对兔耳静脉炎也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淡竹叶等药物则能够清热泻火,具有除烦、利尿等功能;木通等药物性寒、微苦,具有利尿通淋,清心火,痛经下乳,且药物能够具有抑制静脉血栓形成等功效;透骨草等药物性甘,且药物具有祛风湿、活血舒筋、止痛等功效;同时,药物还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在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广泛使用[12]。玄参等药物性甘、胃寒,药物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以及滋阴等功效,药物还具有抗炎、降血脂等功能;桃仁等药物则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以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红花等药物性辛、温顺,药物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等功效。而枯矾等药物味酸、性寒,药物具有消炎、燥湿以及止血、止泻等功效;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枯矾等药物具有较强的消炎、抗菌等作用,且在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中效果更佳[13];川乌性辛、微苦,且药物具祛风湿、温经止痛等功效;草乌等药物则具有祛风湿、温经止痛等功效;诸药共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复发率。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治疗4周后1例发生复发,复发率为2.5%,治疗12周后2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7.5%、17.5%(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14]结果类似。

本次研究中,两组治疗前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4、12周血尿酸水平分别为(409.34±56.01)μmol/L、(345.06±40.57)μmol/L、(310.84±44.75)μ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15]结果类似,由此看出,热痹散的药效安全性,再加上热痹散价格相对廉价,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更加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根据本人经验: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临床较高,患者在使用热痹散治疗时应该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理念,治疗时要善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增减药物剂量,对于长期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可以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发挥不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达到优势互补。

综上所述,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热痹散外敷关节患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且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 篇2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针灸;中医药;针药并举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病[1],其多首发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常用药物主要是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因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限制了其临床运用,如患者服用秋水仙碱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严重者甚至出现肝细胞损害、肾功能损害、皮肤黏膜及神经系统损害等[2]。为观察口服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尿酸的影响,笔者以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西药为对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年龄区间及性别以随机化分组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28例,女2例;年龄31~72岁,平均(45.3±6.17)岁;病程0.5~

11年,平均(5.71±3.72)年。对照组男29例,女1例;年龄28~70岁,平均(44.7±6.40)岁;病程1~10年,平均(5.76±3.7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①多以单个趾(指)关节猝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②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物、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③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1跖趾关节为多见,继则足踝、足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渗液。④血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⑤X线片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即为痛风急性发作期,关节红肿疼痛,兼见上述症状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晚期关节畸形严重,须手术治疗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或造血系统严重疾病及精神病者;③过敏体质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剔除标准 不能坚持治疗,中途改变治疗方式或已接受其他治疗,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观察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药配合针刺治疗。中药给予自拟痛风散1号(四妙散加减,药用苍术20 g、黄柏15 g、萆薢20 g、泽泻15 g、赤芍15 g、蒲公英10 g、土茯苓20 g、生薏苡仁20 g、制胆南星12 g、山慈菇10 g等),水煎服,每日1剂,

1周为1个疗程。针刺取太冲、三阴交、足三里、丰隆、阴陵泉、阳陵泉等穴,局部刺络放血及远端取天枢、合谷、鱼际等穴,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1寸及2寸毫针快速进针,隐白、太冲、公孙、丰隆直刺进针0.5~1.0寸,捻转泻法;三阴交、足三里直刺1.0~1.5寸,捻转补法;局部刺络放血,阴陵泉、阳陵泉、天枢、合谷、鱼际直刺1.0~1.5寸,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

20 min,起针后病变局部常规消毒,每日1次,1周

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服美洛昔康片,每次15 mg,

每日1次;同时给服碳酸氢钠片,每次1.0 g,每日3次,1周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①关节疼痛程度:用5分评分法进行积分计算。0分,无疼痛;1分,轻度疼痛,压之诉痛,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2分,中度疼痛,压之诉痛伴皱眉,影响工作,但能生活自理;3分,比较严重的疼痛,压痛伴关节退缩,生活不能自

理;4分,剧烈疼痛,无法忍受。②关节红肿程度:用4分评分法进行积分计算。0分,正常,无红肿;1分,轻度,局部皮肤略红;2分,中度,局部皮肤红热,关节较发病前稍肿;3分,重度,局部皮肤明显发红发烫,关节伴有明显的急性肿胀。③关节活动度:用4分评分法进行积分计算。0分,正常;1分,轻度,活动时疼痛较重,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2分,中度,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影响工作,但能生活自理;3分,重度,活动时疼痛难忍,卧床,生活不能自理。④功能评定:关节功能及步行功能评定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2.3 实验室检查 由本院检验科采用酶法检测血尿酸含量。

2.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明显改善。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Ridit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显著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见表2。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比较 两组患者血尿酸均有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4 讨 论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痛风”“热毒痹”“历节病”“白虎历节”的范畴。《外台秘要》曰:“其昼静而夜发,发即彻髓酸疼不歇,其病如虎之啮,故名白虎之病也。”元代以后,始有痛风之称,但中医所言“痛风”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多种以疼痛为主的关节炎,其中包括痛风性关节炎[4]。

4.1 中医病因病机 痛风性关节炎多因患者素日过食辛辣醇酒,膏粱厚味,或素体阳盛或阴虚,日久导致脏腑积热,内伏毒邪,若遇劳倦内伤、饮酒饱食、膏粱辛辣、劳力外伤等外因,而致热毒气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则灼热赤肿疼痛也。痛风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内生湿热毒,充斥血脉,痹阻经络,流注关节,着于肌肤。其病位初为血脉,继而骨节、经络、肌肤。病性为实热证。为内生毒邪,外邪引动所致,与外感风寒湿热痹阻经络,由浅至深的痹病截然不同。

4.2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痛风急性期以祛邪为主,重在清热除湿,消肿通络止痛[5],少佐健脾和胃。方用四妙散加减,苍术功善燥湿健脾,祛风辟秽;黄柏泻火,燥湿,解毒,有泻火为补阴之功,故重剂用之,为主药。萆薢祛湿化浊消肿;热痛者,加用知母、忍冬藤等清热,甚者加用金银花、秦皮;山慈菇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现代研究表明,山慈菇含秋水仙碱等成分,具有降低血尿酸及止痛作用[6];胆南星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善治风痰肿痛。与苍术同用,可使燥湿祛痰的作用得到加强;与黄柏同用,善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热痛。泽泻清利湿热;牡丹皮清热凉血;赤芍凉血养血;蒲公英清热解毒;土茯苓除湿热;薏苡仁淡渗利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除湿、消肿通络止痛之效。

4.3 针灸治疗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主治肝经风热、足跗肿痛;三阴交主治脾虚湿盛;足三里、丰隆主治下肢痿痹;阴陵泉、阳陵泉沟通下肢阴阳经络;天枢补脾益气;合谷、鱼际沟通手足太阴以泄热、止痛等。

本研究发现,中医针药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迅速控制急性期症状,恢复关节(下转第36页)

(上接第26页)功能,达到1+1 > 2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此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自拟痛风散加针刺针药并举治疗的同时,亦应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体育医疗,并可结合中药外敷、足浴等辅助治疗,以预防复发。

5 参考文献

[1]吴东海,王国春.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1-532.

[2]杨媛,李静,甄健存,等.抗痛风药别嘌呤醇、苯溴马隆及秋水仙碱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5):1296-129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4]周腊梅,陶娟.痛风中医文献解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5):45-47.

[5]谭兰华.自拟清热除湿通痹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46例[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6):39,62.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1.

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门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30例, 按盲目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男37例, 女28例, 年龄41~78 (52.5±13.6) 岁;对照组男31例, 女34例, 年龄47~86 (59.7±12.4) 岁。2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试验, 并同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且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临床治疗中使用药物虎杖痛风颗粒, 用法与用量:口服, 1袋/次, 1次/d, 以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临床治疗中使用药物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 用法与用量:口服, 1粒/次, 1次/d, 以14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行实验室检查, 检测指标有:白细胞介素-6 (IL-6) 、C反应蛋白 (CRP) 、红细胞沉降率 (ESR) 、尿酸 (UA)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肌酐 (Cr) 。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检测指标正常;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检测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消失, 检测指标介于显效与无效之间;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有加重表现。以治愈+显效计算愈显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4.6%、83.1%,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实验室指标

2组治疗前各实验室指标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IL-6、CRPESRUAALTCr检测值低于治疗前, 且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IL-6、CRPESR检测值低于治疗前, UAALTCr检测值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2组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目前, 临床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首选药物为镇痛抗炎类药物, 该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3], 而且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的报道相继出现[4]。虎杖痛风颗粒主要中药成分为:羌活、虎杖、茵陈、全当归、苍术、黄柏、川牛膝、茯苓、泽泻、猪苓等。羌活、虎杖、全当归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苍术、茯苓具有健脾燥湿的功效[5]。本文结果显示, 虎杖痛风颗粒应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 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IL-6、CRPESRUAALTCr等检测指标, 临床愈显率达到了84.6%。因此, 虎杖痛风颗粒用于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UA水平, 且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轻,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邢广胜, 刘晓琴.清浊通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J].甘肃中医, 2009, 22 (11) :23.

[2]梁健忠, 劳国平.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 2002, 25 (6) :10-11.

[3]符春平.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从痈论治[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3 (1) :62-64.

[4]宋锦华.痛风速效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05, 11 (6) :33-34.

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 篇4

【关键词】 痛风舒宁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美洛昔康分散片;血尿酸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037-02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是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1]。临床常表现为[2]跖趾关节、踝、跗和膝关节剧烈疼痛,多为单关节炎,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皮肤潮红、甚或发亮,活动受限。金元时期《东垣十书》、《丹溪心法》谓之痛风或白虎历节风[3]。目前多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3],因其副作用及严格的适应症,特别是如秋水仙碱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其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急性痛风应以清热利湿,疏风通络,消肿止痛为治法[3],笔者选取3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采用痛风舒宁片美洛昔康片及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取56例我科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例,年龄26~53岁,平均(38.52±10.32)岁;病程2个月至15年,平均(8.33±3.07)年;有家族病史19例;既往有非甾体抗炎药及激素类药物治疗者41例;首发者5例;治疗组平均年龄(38.69±10.38)岁,对照组年龄(38.26±10.19)岁;治疗组平均病程(8.27±3.12)年,对照组平均病程(8.36±2.9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3] 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关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分类标准[3]:⑴滑囊液中查见特异性的尿酸盐结晶;⑵痛风石经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检查,证实含有尿酸钠结晶;⑶具备下列12项(临床、实验室和X线表现)中6项者:①一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②炎症表现在1天内达到高峰;③单关节炎发作;④患病关节皮肤呈黯红色;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⑥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⑦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⑧有可疑的痛风石;⑨高尿酸血症;⑩X线检查显示关节非对称性肿胀;B11X线摄片地显示骨皮质下囊肿不伴有骨质侵蚀;B12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1.3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②糖尿病、血液病患者;③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④有胃肠炎及活动期溃疡患者;⑤中度及重度贫血患者;⑥不愿停用其他抗风湿病药物的患者;⑦对药品过敏及精神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美洛昔康分散片(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08 )7.5mg, 每次1片,每日2次,口服; ②痛风舒宁片(湖北省洪湖市中医院制药厂) 每次4片,每日3次。 对照组:①美洛昔康分散片,每次1片(7.5mg),每日2次,口服;②苯溴马隆片(江苏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40001)50mg 每次1片,每日1次,早餐后口服。

1.5 饮食调护 清淡、低嘌呤饮食,多饮水;戒烟忌酒。

1.6 观察指标 建立跟踪档案,定期随访,了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半年后总结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后1周、2周复查血尿酸的变化水平(注:血尿酸采用尿酸酶比色法,试剂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京药械(准)字2010第2400828号,产品标准号YZB/京0699-2010)。

1.7 疗效判定 参照《内科学》第6版相关标准[4]拟定。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尿酸恢复至正常值以内,随访半年内未复发者;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尿酸明显降低,接近正常水平,随访半年复发者;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血尿酸水平降低不明显,或停药后又复发者。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样本均数秩和检验及独立样本均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变化水平比较 治疗组从第1周、第2周血尿酸变化水平上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 治疗期间,治疗组有2例(5.56%)出现轻度胃肠不适、口干口苦及皮肤骚痒等症状;对照组出现例5(25.00%)轻度胃肠不适或皮肤潮红、瘙痒、或尿频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并继续接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用药更安全。

3 讨论

美洛昔康分散片为非甾体抗炎药,有抗风湿和止痛作用;苯溴马隆片为苯骈呋喃衍生物,能促进尿酸排泄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从而降低尿酸浓度。两药合用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血尿酸增高是痛风病发病的基本条件,疗效突出、能降低血尿酸且副反应小的药物为临床医生之首选。方中雷公藤为祛顽痹之要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5]雷公藤有抗炎、抗过敏、改善血液流变性能和微循环(活血通络)、解热镇痛等多种作用,其改变血液流变性能可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促进尿酸排泄。黄柏苦寒,寒以清热,苦可燥湿;苍术苦温燥湿,二药合用即为清热燥湿,专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或足膝红肿热痛的名方二妙散[6]。土茯苓泄浊解毒、健脾利湿、通利关节,现代药理研究[7]土茯苓具有利尿、鎮痛作用,有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薏苡仁利水渗湿、除湿利痹,可以祛风湿利关节,薏苡仁有镇痛抗炎、免疫调节作用[8]。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本草汇言》[9]谓其“主诸风周身不遂,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痿痹痫痉等症”。丹参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药理研究[10]其具有改善微循环、抗炎止痛、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功能,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以上诸药相配与治疗急性痛风之清热利湿、疏风通络、消肿止痛之法相通,故能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痛风舒宁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控制病情,改善实验室相应指标,减轻毒副反应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娄玉铃.中医风湿病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70-371.

[2]沈鹰.风湿病中西医诊疗概要[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33.

[3]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 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84-590.

[4]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3.

[5]吴启富.名医与良方[M].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0,257,132,17,38,198.

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中, 男59例, 女1例;年龄24岁~67岁, 平均42岁;病程1 d~8 d;红肿热痛发生部位:足拇趾跖趾关节处52例, 膝关节处1例, 踝关节处7例。临床表现:受累关节红、肿、热、痛, 活动受限, 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可伴有发热、寒战、疲倦、厌食、头痛等症状。

2 治疗

2.1 中药内服

苍术15 g, 黄柏15 g, 牛膝15 g, 苡仁30 g, 土茯苓30 g, 萆薢20 g, 防己15 g, 赤芍20 g, 白芥子15 g, 胆南星15 g, 前仁20 g, 桅子15 g, 乳香、没药各15 g。每天1剂, 水煎3次, 早中晚分服。

2.2 中药外敷

药物配置:金黄散150 g,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各19 g。上药共研为末, 过目筛, 凡士林200 g和上药粉一起加温熔化成膏待用。用时将药膏涂于敷料后直接覆盖患处, 绷带固定, 每天换药1次。

3 护理

3.1 加强心理护理

痛风病人在急性发作期由于剧烈疼痛、活动受限, 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不安。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和照顾,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做好思想工作, 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积极配合治疗,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密切观察病人心理活动, 消除影响疾病恢复的不良因素。

3.2 加强基础护理

病人疼痛难忍, 应卧床休息, 抬高患肢, 关节制动, 尽量保护受累部位免受损伤。生活上给予照顾, 加强皮肤护理, 应穿宽松柔鞋, 鞋袜切勿过小过紧过硬, 防止足部损伤, 以及破溃造成感染。协助病人翻身, 定期更换床单、被套, 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在治疗和护理中动作要轻, 尽可能减少病人疼痛。为防止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 关节疼痛好转后, 鼓励病人进行适当活动, 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3.3 饮食指导

除了以药物控制疾病外, 饮食也是治疗方案中的重要内容。详细制定病人的饮食治疗卡, 告知病人少吃含嘌呤丰富的食物, 如牛肉、骨髓、海产品、动物内脏、花生等高蛋白食品及发酵食物, 多食叶类蔬菜和水果, 忌酒, 特别是啤酒, 应多食碱性食物, 多饮水 (不宜饮用纯净水) 每日大于2 000 mL~3 000 mL, 可饮用水果汁、矿泉水、牛奶等促进尿酸排泄, 是驱尿浊的有效途径[1]。

3.4 健康指导

教育病人要劳逸结合, 合理饮食, 保证睡眠, 适当运动, 控制体重, 防止过胖。禁止吸烟、饮酒, 避免过度疲劳、受潮、受冷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指导病人随时保护足部。选择大小合适感觉舒适的鞋子, 每日可用温水清洗足部, 洗脚后保持皮肤干燥。

4 小结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红肿热痛, 多因代谢紊乱所致热毒炽盛, 闭阻经络[2]。临床治疗通过中药内服,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中药局部外敷, 功效凉血活血, 通络消肿镇痛[3,4,5,6]。护理上加强基础护理、饮食、健康指导, 注重病人心理疏导, 调畅情志亦为治疗及防止本病复发的关键。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护理效果。[方法]中药内服, 每天1剂, 水煎3次, 早中晚分服;中药外敷, 局部敷药, 每天换药1次。护理过程中注意加强心理护理、基础护理, 注重饮食、健康指导。[结果]治愈48例, 好转12例, 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配合精心护理, 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魏玉臻.痛风病人的生活指导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 1999, 14 (3) :182-183.

[2]中康, 吕文凯.治疗痛风经验[J].中医杂志, 2007, 48 (8) :291-292.

[3]顾桂英, 郭慧敏.中药封包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2, 26 (2B) :440.

[4]陈建华, 侯丽明, 陈梦君, 等.不同溶剂调和香连金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2, 26 (2B) :414-415.

[5]陈建华, 吴伦卉, 吴建梅, 等.香连金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 2010, 24 (10B) :2672-2673.

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 篇6

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门诊2013 年6 月—2014 年6 月就诊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计11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 例,观察组男40 例,女15 例,年龄35 ~80( 51. 6 ±13. 5)岁; 对照组男38 例,女17 例,年龄38 ~81( 52. 3 ±14. 2)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诊断参照文献[2]标准。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低嘌呤饮食。对照组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 mg/次,每天2 次口服,以7 天为1 个疗程;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元胡止痛滴丸( 甘肃陇神期戎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由延胡索、白芷组成) ,15g/次,每天3 次口服,7 天为1 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 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χ2检验; 以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疗效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3]标准。

3.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P<0.05

3. 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4 体会目前,基层医院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首选药物均为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药,该类药物使用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久服会引起肾间质损害[4]。元胡止痛滴丸,具有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5]。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泻邪气。”方中延胡索为君药,具有活血、止痛之功; 白芷为臣药,能微发风寒、除湿痹、行气血。本文结果表明,采用元胡止痛滴丸加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可减少急性痛风关节炎的发作时间,缓解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1.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6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79.

[4]周福德.非甾体抗炎药肾损害.中国医药导刊,2008,10(6):813.

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 篇7

1.1 诊断标准:

(1) 突然发作下肢远端单一关节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受累关节以拇趾、第l趾跖关节多见, 其次为踝、膝、腕、指、肘等关节。 (2) 有发热、血尿酸 (UA) 增高, 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 关节局部皮肤脱屑和瘙痒, 关节腔积液, 关节畸形, 除外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1]。

1.2 一般资料:

选我院老年病科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 对照组30例, 病程1个月~6年, 平均3.7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05) , 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患者取坐位, 75%酒精常规消毒后, 取季德胜蛇药片10片捣碎, 以适量水剂调成糊状, 外敷于患关节肿痛处, 再给予TDP治疗器照射, 距离患肢足部30~50cm (根据患者感觉调节, 以发热但不发烫为宜) , 每日1次, 每次20—30min, 5日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1.3.2 对照组:

予秋水仙碱片 (广州贝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9064) 每次0.5mg, 每日2次口服;疗程同治疗组。

1.3.3 其他:

治疗期间嘱患者适当休息, 给予低嘌呤饮食, 停用水杨酸制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影响尿酸代谢与排泄的药物, 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查血尿酸UA。

1.4 疗效标准痊愈:

症状及体征消失, 血尿酸降至正常范围之内。有效:症状及体征减轻, 血尿酸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无效:症状及体征减轻不明显, 血尿酸仍高于正常值[2]。以治愈、好转统计总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由表1可见,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检查比较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由表2可见, 2组治疗前后本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好转;治疗后比较, 治疗组UA接近正常值, 疗效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不良反应:

治疗组均无不适反应。对照组服药2周内有12例出现明显恶心、食欲不振症状, 腹痛8例, 腹泻5例, 停药后缓解。

3 讨论

TDP治疗器的治疗板, 是根据人体必须的几十种元素, 通过科学配方涂制而成。在温度的作用下, 能产生出带有各种元素特征信息的振荡信号, 故命名为“特定电磁波谱”, 它的汉语拼音缩写“TDP”。治疗板受热产生出的各种元素的振荡信号, 随红外线进入机体后, 与机体相应元素产生共振, 激活体内各种酶的活性, 调整体内元素的相对平衡, 抑制体内自由基的增多、修复微循环通道等。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红外线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痉挛, 降低肌张力;镇痛;加速组织修复和再生, 改善免疫功能[3]。采用TDP局部照射, 利用TDP发出的特定电磁波谱所产生的热效应能, 调节机体代谢, 改善微循环, 镇痛消炎, 加速组织修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使尿酸盐结晶逐渐消散, 从而起到“清热除湿, 通络止痛”的作用。

秋水仙碱为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特效药物, 但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 早期常见腹痛、腹泻、呕吐及食欲不振, 发生率可达80%, 严重者可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临床常常无法达到治疗所需量而影响疗效[4], 对老年患者危害极大。

综上所述, TDP治疗器联合季德胜蛇药照射治疗, 对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治疗效果肯定, 适用范围广, 成本低廉, 易于普及,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研究TDP治疗器联合季德胜蛇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患者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 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TDP治疗器联合季德胜蛇药照射治疗;对照组予秋水仙碱口服治疗。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 对照组总有效率57.1%,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O.05) ;治疗组无明显毒副作用, 对照组12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TDP治疗器联合季德胜蛇药可安全有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发作。

关键词:TDP治疗器,季德胜蛇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9-130.

[2]戴慎, 薛建国, 岳沛平.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荆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52.

[3]齐素萍.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205-206.

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 篇8

心脏起搏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虽然植入技术日趋成熟, 但并发症难以避免, 常见有囊袋血肿、导线脱位、囊袋感染、气胸等[1]。笔者自2005年4月-2008年12月植入或更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56例, 其中有5.36% (3/56) 于术后出现植入起搏器侧上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56例中, 男39例, 女17例, 年龄46~85 (66.07±19.5) 岁。心律失常类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4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0例, 室内三分支阻滞11例, 长QT间期综合征1例。基础疾病:冠心病10例, 高血压病24例, 扩张型心肌病2例, 肥厚型心肌病1例, 老年退行性心脏病2例, 其他17例。

1.2 方法

植入VVI起搏器32台, DDD起搏器24台。均采用穿刺锁骨下静脉方法植入电极导线, 54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 2例穿刺右侧。均经同一切口插入电极和埋藏起搏器。心室电极固定于右室心尖部, 心房电极固定于右心耳。术后局部沙袋压迫8h。

1.3 术前血尿酸及合并用药情况

术前患者血尿酸水平为193~542μmol/L, 平均343.6μmol/L, 有16例患者血尿酸高于正常范围 (>416μmol/L) [2], 占28.57% (16/56) 。使用利尿剂20例 (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 , 均未使用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在术前已停用5~7d, 均无饮酒及进食高嘌呤饮食等其他痛风诱因。

1.4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及处理

根据急性起病, 单关节红肿疼痛及触痛, 病史有反复发生双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根据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 的分类标准[3], 诊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肢动脉搏动正常, 无静脉曲张可排除动静脉血栓性疾病。因患者均为老年, 存在心脏疾病, 未予秋水仙碱治疗, 每例患者予口服吲哚美辛25mg, 每天3次及外用双氯芬酸钠乳胶, 患者症状于1~2d内缓解。

2结果

于术后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例, 发生率5.36%。3例均为男性。发病时间均为术后当晚, 受累关节为植入起搏器侧上肢 (均为左上肢) 分别为左腕关节、左肘关节、左手中指近端指间关节, 表现为关节轻微肿胀, 有明显疼痛及触痛伴局部皮肤发红, 皮温升高。此3例患者入院时查血尿酸均在正常范围内, 分别为381μmol/L、398μmol/L、405μmol/L。其中1例患者入院后因血压高加用氢氯噻嗪12.5mg口服, 每天1次。3例患者入院时均未诊断痛风, 经追问病史, 3例患者于近3~5年反复发生双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 可经休息及服用止痛药缓解, 但未正规诊治。

3讨论

随着对心律失常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起搏器植入技术的进步, 心脏起搏治疗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 我国起搏器植入总数每年平均增长11%左右[4]。同时,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的变化及预防保健措施的相对滞后,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我国患病率为17.6%, 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5]。故植入起搏器患者同时患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常见, 本组为28.57% (16/56) 及5.36% (3/56) 。早在1966年Berger等[6]报道了手术诱发痛风的病例, 以后有作者相继报道[7,8,9]。但总的来说相关报道和研究仍然缺乏, 尚需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笔者于处理本组第1例术后出现左腕关节肿痛患者时, 查阅文献未见有起搏器术后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报道, 且其受累关节并非痛风最常见部位, 入院时所查血尿酸不高, 一度考虑过感染、动静脉血栓性疾病, 后经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后判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相应处理后症状于2d内缓解。本组3例痛风发作患者, 既往均为下肢关节受累, 本次发作均为起搏器植入侧上肢, 故其急性痛风发作考虑与起搏器植入术相关。

起搏器植入术诱发痛风考虑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10]: (1) 与术后体内ATP降解加速有关:在手术应激情况下, ATP大量快速分解, AMP产生增加, 血尿酸浓度升高。 (2) 尿酸排泄障碍:术后进食少, 补液不足, 导致术后血容量下降,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 尿酸排泄减少。而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 更易出现尿酸排泄障碍。 (3) 药物影响:噻嗪类利尿剂可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 导致血尿酸升高。 (4) 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激活使血尿酸升高。 (5) 局部循环障碍:术后患侧上肢制动, 沙袋压迫可导致上肢循环受影响, 组织相对缺氧, 肢体末梢温度降低, pH值降低导致尿酸易沉积于外周小关节。

因此, 对于术前检查有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 注意避免使用可升高血尿酸药物, 术后注意患者入液量及肢体保暖, 避免使用过重沙袋及压迫时间过长, 术后予被动活动植入起搏器侧肩以下关节及按摩肢体, 近18个月未再有患者于起搏器术后痛风发作。此外, 痛风患者单次查血尿酸可在正常范围[2,10], 且部分患者虽平时有反复关节痛但从未正规诊治, 导致入院时不能明确痛风诊断, 因此如遇植入起搏器后患者出现关节痛, 需详细询问既往有无关节痛及发作特点, 认真查体以排除其他导致肢体肿痛的疾病, 如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应尽早用药有利于控制症状[2]。如秋水仙碱有禁忌, 口服吲哚美辛及外用双氯芬酸钠乳胶亦有良效。

参考文献

[1]张建军, 杨新春, 胡大一, 等.462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 18 (6) :456-457.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4, 8 (3) :178-181.

[3]Wallace SL, Robinson H, Masi AT, et al.Preliminary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cute arthritis of primary gout[J].Arthritis Rheum, 1977, 20:895-900.

[4]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全国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调查 (2002至2005年) [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 21 (3) :272-275.

[5]刘湘源, 肖玉兰, 任素琴, 等.老年人高尿酸血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5, 9 (5) :280-283.

[6]Berger HJ, Ballen PH.Gouty arthritis as a complication of ophthalmic surgery[J].Am J Ophthalmol, 1966, 62 (4) :755.

[7]Kelley WN, Palella TD.Gout and other disorders of purine metabolism.In:Braunwald E, Isselbacher KJ, Petersdorf RG.eds.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M].11th ed.NewYork:MeGraw Hill, 1987:1623.

[8]Williamson SC, Roger DJ, Petrera P, et al.Acute gouty arthropathy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case report[J].J Bone Joint Surg Am, 1994, 76 (1) :126.

[9]Calderon MS, Chung KC.Case report.Initial manifestation of gout after carpal tunnel release[J].Br J Plast Surg, 1999, 52 (1) :76.

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 篇9

中图分类号:R59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2-0038-01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中而导致的一种疾病。临床以小关节剧烈疼痛、肿胀或局部发热、皮色暗红为急性发作的主要表现。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35岁;病程最长15 a,最短3 d;初次发病者15例,反复发作者45例;其中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48例,踝关节12例。所有病例受累关节活动均受限,但无明显肾功能损害。

1.2诊断标准按美国风湿病学会1977年制定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拟定: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以上,在1天内即达到发作高峰。②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整个关节呈暗红色。第1拇指关节肿痛。③单侧跗骨关节炎急性发作。④有痛风石。⑤高尿酸血症。⑥非对称性关节肿痛。⑦发作可自行停止。凡具备上述条件3条以上,并排除继发性痛风者即可确诊。

2治疗方法

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药物:桃仁15 g,红花10 g,当归尾20 g,生地20 g,川芎15 g,赤芍10 g,怀牛膝15 g,桔梗10 g,炒柴胡10 g,土茯苓30 g,蒲公英10 g,连翘10 g,全蝎5 g,枳壳10 g,甘草10 g。水煎服。每天服3次,每剂服2 d。6 d为1个疗程。

嘱所有患者进食低嘌呤饮食,多饮水。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临床痊愈:关节红、肿、热、痛消失,活动自如,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肿胀消减,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改善和正常;无效: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改善不明显,活动仍受限,实验室检查改善或无改善。

3.2治疗结果60例中临床痊愈42例,占70%;好转13例,占21.6%;无效5例,占8.3%。

4小结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等器官而引起的疾病。患者发病急骤,关节疼痛剧烈,肿胀,局部发热,皮肤发红,触痛明显,活动受限,甚则不能站立或行走,多于夜间发作或加重。最易受累的部位是趾拇关节,依次为踝、跟、膝、腕、指、肘等关节。中医属于“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为过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气血凝滞,运行不畅,闭阻不通而成。临床上,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为主,加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药,故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尤其是在早期用药,对尽快控制临床症状疗效明显。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3):179.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收稿日期:2012-12-26)

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 篇10

关键词:丹溪痛风汤,升降散,中药外敷,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血尿酸升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可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痛风石沉积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可致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常反复发作,病机复杂,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欠佳。我科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丹溪痛风汤合升降散口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2015年10月6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病例。其中男52例,女8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28例,女2例,年龄20~79(45±12.8)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6例,年龄(44.3±12.5)岁,疗程2w。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痛风诊断标准[1]:(1)滑囊液检查见特异性尿酸盐结晶体;(2)痛风石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3)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炎症表现在1d内达到高峰;单关节炎发作;患病关节皮肤呈暗红色;单侧发作累及第1跖趾关节;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有可疑的痛风石;高尿酸血症;X线检查见关节非对称性肿大;X线检查见骨皮质下囊肿不伴有骨质糜烂;关节炎症状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符合(1)或(2)或(3)中的6项者即可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且符合(3)中前四项者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1.3 中医症候分类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痛风症候分类标准[2]进行辨证,分湿热蕴结证、瘀热阻滞证、痰浊阻滞证、肝肾阴虚证。

1.4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上述中医症候诊断标准中的湿热蕴结、瘀热阻滞证,即属于热痹、湿热痹范畴;(3)年龄20~79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1)对所用药物过敏者;(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3)精神病史者;(4)晚期关节严重畸形、残废的患者。

1.6 治疗方法

治疗组:(1)内服中药:丹溪痛风汤合升降散(加减不超过3味),方药组成:川芎10g、胆南星10g、黄柏15g、苍术15g、桃仁12g、神曲12g、防己10g、白芷10g、羌活12g、灵仙12g、龙胆草15g、桂枝10g、红花5g、大黄5g、姜黄10g、蝉蜕10g、僵蚕1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每次200ml,2w为1疗程。(2)中药外敷关节肿痛处:外敷中药为本院制剂金黄散,本方药物组成为黄连、黄芩、黄柏、苍术按比例加工为细末,温水调成糊状,平铺在5×10cm2的棉纸上外敷至患处,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2w为1疗程。治疗期间患者禁酒、辛辣刺激及高嘌呤食物。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口服,首次1mg后每3h口服0.5mg,第一天最大量不超过5mg,第二天最大量不超过4mg。同时给予塞来昔布0.2g口服,2次/d,饭后15min温开水送服,口服塞来昔布疗程2w。

1.7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痛风的疗效评定标准[3]: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CRP、ESR恢复正常;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CRP、ESR明显降低;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关节功能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CRP、ESR有一定降低;无效:和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进步,未达上述标准者。

1.8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疗效、血尿酸及CRP、ESR、BUN值。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统计处理,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0.0%,对照组治愈率为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UA、CRP、ESR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UN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P<0.05,*:P>0.05

3 讨论

随着饮食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多种因素,痛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且本病常反复发作,成为难治性痛风[4]。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病因多为嗜食高粱厚味致脾虚生痰,郁久化热,湿热蕴结,痰湿痹阻;或外感风寒湿之邪积聚;或病邪久郁体内,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滞,风、寒、湿、热、痰、瘀互结,痹阻于经络关节而发病。本病的病机复杂,急性发作时多属热痹范畴。《内经》曰:“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而岭南地区地处湿热,又喜嗜海鲜等易于酿湿生痰之品,致本病更加缠绵难愈。上中下通用痛风汤为丹溪治疗痛风的经典名方,方中黄柏清热、龙胆泻火、苍术燥湿、防己行水,四者治湿与热;南星燥痰化风、桃仁、红花活血、川芎活血行气,四者治痰与血也;羌活、灵仙、白芷、桂枝祛风;加神曲可消中州沉积之气,故本方可以治疗痛风患者的上中下疼痛,缓解患者的局部炎症,为大多医家公认的治疗痛风热痹的经典方剂之一,部分学者对此方开展深入研究[5,6]。相关研究证明本方中威灵仙、苍术、黄柏均有降尿酸作用[7]。

升降散方载于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卷四,方药组成:白僵蚕、蝉蜕、广姜黄,大黄。共研细末为散。升降散善能宣泄郁火,透发郁热,行气活血,升清降浊,其为治郁热的总方。方中白僵蚕辛苦咸平,气薄,散风除湿,清热解郁,化痰散结,解毒定惊,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故以为君药;蝉蜕性味辛咸寒,开窍透郁,宣毒透发,以为臣药;姜黄气辛味苦性温,能行气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用以为佐;使以大黄,苦寒,攻下热结,破瘀活血,推陈致新,擅降浊阴,安和五脏。又加黄酒为引,性大热,味辛苦而甘,内通脏腑经络,无处不到,且和血养气;导以蜂蜜甘平无毒,性凉,清热润燥,善解百毒。方中诸药配伍,升清降浊,寒温并用,可使阳中之阳得升,阴中之浊阴得降,升降复常,内外通和,气血调畅,体内郁热邪毒全消。

外敷中药为本院制剂金黄散,本制剂中含有黄连、黄芩、黄柏三黄以清上中下关节热毒,并配合苍术燥湿,临床外用于热痹之关节红肿热痛者,每多有奇效。

我科为岭南名医梁剑波学术研究中心,在名医梁剑波、梁宏正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从整体论治,祛邪与扶正兼顾,内外治兼顾,临床疗效佳。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拟下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

参考文献

[1]蒋明,张奉春.风湿病诊断与诊断评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23.

[2]南京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5.179-183.

[4]孙丽荣.痛风的诊断与治疗[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7(6):430.

[5]段淑香,韩玉生,李宝龙,等.丹溪痛风方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2):1889-1890.

[6]段淑香,纪显癑,韩玉生,等.丹溪痛风胶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2653-2654.

上一篇:社区党员下一篇:班主任高效管理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