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通用12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 篇1
观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有感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意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纪录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影片按照时间顺序,结合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再现了毛泽东伟大传奇的一生!该片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史料详尽,客观公正,叙述方式独特巧妙,处处都在散发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和他伟大的人格魅力。该片既是一部讲述毛泽东一生的优秀纪录片,也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率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开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1893年,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他先后就读于南岸私塾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青年的毛泽东和千千万万爱国学子一样,从小就看到中国因为贫穷与落后,人民愚昧与无知,外受列强的蹂躏,内部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所以他从小立志要解救中国,使中国强大起来。他从小就有救国救民的志愿,所以他能为着自己的志愿而奋斗。
革命之路是用荆棘铺成的。在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之外,废寝忘食,终于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的一生都是一个强者——爬过雪山,越过草地,踏过风腥雪雨,最后登上天安门城楼。他的这些成就_与其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红军撤出延安市,他给自己起了名字——李德胜,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坚信革命必会成功。在胜利的时刻又不被成功冲昏头脑。
毛泽东不但雄才大略,而且在文学方面才华横溢.他的草书豪迈传神,气势磅薄的风格,是一般书法家所不能达到的。他的诗篇气势豪迈,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作为一个伟人,他的坚韧不拔的人格,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更是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迈进。
毛泽东的一生是俭朴勤苦的一生,他生活俭朴,情趣独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但毛泽东依然过着和革命期间一样艰苦朴素的生活。电影里毛泽东的办公室是一间简陋的屋,屋里光线很暗,他的床下只有三双鞋,一双饱经风霜的皮鞋,一双布鞋,还有一双已是磨破了的拖鞋。毛泽东还喜欢游泳,打乒乓球,听戏曲音乐等。体现出一代伟人虽然身居高位,但时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和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
毛泽东思想更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等。讲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深财富
毛泽东,一个我们中国几代人为之骄傲的伟人;一个为了民族和人民而拿起“枪杆子”的英雄好汉;一个建立以人民为核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功臣。是他,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富民强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因为有他,一个山河秀丽,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的中国才屹立于东方。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部电影,使我看到了毛泽东的伟大一生,我才深切地感受到毛泽东这位伟人的独特风采和他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心中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敬佩之情又更加深了一层。这时我才真正懂得了为什么老一辈人只要提到毛主席,总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毛泽东的伟大,毛泽东真是一代伟人啊!在他身上真的有许多高贵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值得我们学习。毛泽东永远是我们学习和尊敬的人,他的思想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中国出了个曹家巷 篇2
——题记
“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皱褶里藏个“城中村”,“蜗居”一万四千多人,全“村”皆危旧房,“房龄”最高达半个多世纪……
这个都市一环路内的棚户区,如果说是“弹丸之地”,那么3700多户居民住的,就是“立锥之地”——70%的家庭户均不足20平方米,最小的甚至不足10平方米,却“容积”着三代同堂甚至是四世同堂。
居民屋里没有厨房、厕所、洗澡间,黑黢黢楼道里3户共用一个炉灶,煮一顿饭要排队几个小时,特别是人们一年四季都要“打伞做饭”——晴天,防止老鼠在天花板上“跳舞”,灰尘抖落锅里;雨天,防止雨水下到锅里……
“万人小区”仅有5个早厕,人们要“方便”,却“很不方便”——最远的要跑500多米,且排队入厕。由此,每家每户都备有几个痰盂,不是吐痰用的,而是“应急厕所”……
脏、乱、差、穷的“村子”,还因“嵌入”一个10多万平方米的“全市最便宜菜市场”,又多一顶“桂冠”——挤!
每天有上万人来此光顾“抢摊”,除正月初一外,一年360多天都是“人山人海”,人们前胸贴后背蠕动,进来是人骑车,出去是“车骑人”……
这就是成都市金牛区曹家巷人2012年前的生活“写真”。
置身现代繁华都市,这里的居民却远离现代文明。
回望历史,这里曾有“扬(州)一益(州)二”的耀眼光环,诗仙和诗圣都曾为成都(益州)放歌,李白赞美其富庶与秀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秦开蜀道置金牛,锦城长作帝王州”……
杜甫哀叹其贫穷与无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也许是诗人触角不同,也许是“城市二元结构”古已有之。但不论怎样,同城之间的“贫富悬殊”淋漓尽致地跃然纸上。
历史远去了,今天的曹家巷人仍然在期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一、十年难拆“城中村”
难拆的不是“铜墙铁壁”,也不是“碉堡壁垒”,而是贪婪的人心
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曹家巷那片红砖房,镶嵌在一望无际的青砖房之中,曾经“鹤立鸡群”般高傲挺立,享尽“名片”风光。
如今,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把它镌刻雕塑成“古迹”,瑟缩着“体弱多病”的单薄身躯,在夕阳沐浴下,写意着血色黄昏。
有人说,它是悬在居民头上的“一把利剑”,坊间传,它是片区的一颗“定时炸弹”。此事并非危言耸听,而是“证据确凿”:“5.12”特大地震“洗礼”后,该棚户区被鉴定为D级危房,随时有坍塌的危险……
危险的日子,惊魂的煎熬,曹家巷人“谈雨色变”,雨季,似乎是他们的“惊悸”。
曹家巷旁边弯弯的府南河,环抱着自古以来就“因水而生”、“因水而荣”的蓉城——“濯锦青江万里流”。
雨季又来了,初夏的蓉城,突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曹家巷人边幺喝着,边逃出房屋,冲进风雨中……
雨点砸在坑坑洼洼的地面上,溅起一个个小水泡,如生长出一片片小蘑菇。
宛如“盆底”的曹家巷,顿时成了汪洋,汪洋里满眼是粪便、杂草、菜叶、烂衣、鞋子等漂浮物……
楼道的灶台淹没了,底层的房间淹没了,人们只能站在风雨中,守望家园……
当电视剧《蜗居》红火热播时,曹家巷人却不以为然:电视里故事远比不上我们现实生活故事“精彩”呢。
“蜗居”,不仅使上万居民闹心,更让曹家巷年轻人揪心,几十名年轻人因此产生“恐婚”,男孩30多岁,女孩二十七八了,都不敢谈婚论嫁。
“隐婚”的也不在少数。“委曲求全”结婚的年轻人,为了能“传宗接代”,只好花钱到宾馆开房,实施“造人工程”……
这个容纳他们的城市,却没给他们容身的空间。一些“房奴”多次跑市上、省上甚至北京上访,成了闻名的“上访户”。
岁月在上访、盼望、等待中流逝,许多人青丝变白发。今年50岁的居民段英,当姑娘时就盼望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她结婚有了孩子,“安居梦”依然没圆,她“升级”为奶奶了,拆迁改造还没有“升级版”。
俄国诗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历史的道路……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当苦难辉煌的中国,欢唱着“改革开放富起来”时,曹家巷片区拆迁改造也摆上了位、排上了队。
可是,拆迁改造需要30多亿资金,其所属华西集团力不从心。身居这里的数千名“建筑师”,曾为大半个中国建造了难以数计的高楼,却无力为自己“善建”。
作为属地的金牛区政府,也想把改革“红利”体现在老百姓身上,但拆迁改造需要的大量资金,政府也深感“手长衣袖短”。
虽然金牛区是“交子”故乡——世界纸币诞生地,一千多年前就诞生了第一张纸币,比近代西方早了整整600多年,创造了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但“交子”远去,金牛缺“金”。
不过,敢为天下先的金牛人,创新和奋进始终“牛气冲天”——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区政府把人民群众福祉扛在肩上,试图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实施拆迁改造。
一批批精明的商人携着资金、揣着希望来了,又拎着资金、扛着失望走了。
无利可图的商人走了,良多感慨却留下了:曹家巷“太深”了,曹家巷一言难尽……
的确,曹家巷不同于张家巷、梁家巷、王家巷等成都市近百个巷子,其情况千差万别,矛盾盘根错节,似乎是一个“特区”——
居住单位林林种种——大到中央企业,小到私人作坊,尤其是省、市、区多家“老字号”建筑企业都“集合”这里,素有“建筑工人王国”之称。不仅如此,还有医院、学校、机关、幼儿园、电力公司、石油公司、燃气公司……
房产性质千差万别——有公房、私房、公租房、商品房、私自搭建的棚子等等。其中2000多户房产性质难以甄别,有的一间房子有3家人来争产权,闹得不可开交,对簿公堂……
居住人员形形色色——有“穷人”、“富人”、“商人”、“官人”,还拥聚了四面八方的“打工族”、“掏宝族”、“南漂族”,以及刑满释放人员……
利益诉求五花八门——有的“大开血口”,要求“一赔四”、“一赔五”,有的以闹取胜,以死要挟,漫天要价,动辄要30万、50万补偿,甚至有的要求补偿上千万元……
犬牙交错的矛盾,千奇百怪的想法,把拆迁浇铸得“坚如磐石”。
相比于石头,鸡蛋是脆弱的,相比于炸弹,石头是脆弱的。“脆弱的”曹家巷,要想拆动它,简直是蚍蜉撼树谈何易!
不同利益群体,有着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利益诉求。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在用心思盘算自己的“小九九”,企图借此捞一把,一锄挖个“金娃娃”……
“醪糟大王”叶女士,离婚后带着孩子,“漂”到曹家巷做生意。她依托着“成都最大的平价菜市”,经营着与众不同的醪糟。
随着生意见好,她不断扩大“阵地”,在门面旁边,用塑料布和几根木头,支撑起两个棚子,当铺面用。“企业”壮大后,她干脆把两个“棚子铺面”出租,自己当“甩手掌柜”。
当拆迁改造箭在弦上,动员签约时,叶女士不再“甩手超脱”,而是“赤膊上阵”。
文化程度不高的她,忽然之间有了“文化”——她说自己的醪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联合国保护,金牛区也要遵守联合国宪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她把自己私自搭建的“两个棚子”,称为“两个商铺”,要求必须按照商铺标准赔偿。其理由似乎很充分:棚子平时当商铺用,也是按照商铺标准出租的,要拆迁必须按照商铺标准补偿……
卖“醪糟”的是“难剃茬”,卖鸡蛋的也不是“省油灯”。本来“鸡蛋铺”也私自搭建的棚子,属于违章建筑,拆除收回无可非议。然而其主人是“鸡蛋里头找骨头”,也要求按照商铺标准赔偿……
混居其中的商品房住户,更是不依不饶,谁敢动他们的“奶酪”,他们可是要拼命的——如果拆迁不满足我们条件,那就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人心不足蛇吞象”、“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李克强总理入木三分的言论,在这里有着很好的注脚。
曹家巷拆迁改造,既遇“丛林”,又遇“沼泽”,既有钱从哪里来的迷茫,又有人心怎么“拆”的无奈。就这样,曾经一次次被列入议事日程,又一次次被搁浅。
82岁的退休老师徐恒,激愤酿诗篇,写成这样一首诗:拆危太极何时了,方案知多少?危楼不堪遭邪风,往事不堪回首记心中。棚户危房依然在,企盼面貌改。敢问街坊几多愁,心想惠民拆迁付东流。
一晃10年过去,10年拆不动的曹家巷“江山依旧”……
尽管美国著名学者盛赞——《魅力攻势———中国的软实力是如何改变世界的?》,英国著名学者吹棒——《当中国统治世界》,但中国清醒地认识自己:虽经济实力跻身世界第二,但内部仍问题重重,崛起仍在过程中。
金牛区更是如此,被“问题重重”压得如牛负重。
忽如一夜春风来。
一名群众的建言献策,竟然演变成了政府的决策。
那是2011年11月2日,网民“江天一色”在成都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帖,痛陈城北地区交通发展缓慢滞后,强烈建议政府改造北城。
令“江天一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言辞激烈的帖子,不仅没有“激怒”当政者,反而“激活”了“一池春水”。
2012年初,成都市委市政府在反复调查论证基础上,出台重大决策——启动北部城区老旧城市形态和生产力布局改造工程(简称“北改”),将用几年时间建设一个畅通、安居、宜人的城北。被群众亲切地誉为“成都最大的民生工程”。
“北改”范围涉及金牛、成华、新都三个区,约104平方公里,其中金牛区为“重中之重”。
沐浴着春天的阳光,金牛区委、区政府积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北改”作为“一号工程”,迎着新春佳节喜庆的鞭炮声,立即打响了“第一枪”。
春节收假第一天,区委就召开万人誓师动员大会,广泛进行思想发动。
从这天起,区委书记杨林兴、时任区长苏鹏和各街道领导,人到一线、心沉一线,铆在一线写新篇。
如何让“城中村”尽快融入城市,实现整个城区的均衡发展?如何在拆迁改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一直是金牛区决策者们最关注的课题。
找准目标才能明确方向,理清思路才能走好道路。区委区政府领导带领数百名机关干部,开展“进千家门、暖万人心”活动,迈开双脚,逐家逐户去做群众工作。
他们又是组织开坝坝会、居民恳谈会、宣传会、发动会、推介会,又是走访党员代表、社区群众、“两委”成员、有威望的居民等,广泛征求他们对拆迁改造和安置补偿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随着“冲锋号”吹响,曹家巷走进“北改第一改”——“城中村”居民的期盼,终于有了盼头。
同时步入“北改第一改”的,有人民北路街道、抚琴街道、荷花池街道、驷马桥街道等。他们以“慢不得”的责任感,“等不得”的紧迫感,纷纷冲锋陷阵,奋力抢占“制高点”。
抚琴街道数万名干部群众以“五加二”、“白加黑”的干劲和姿态,抢抓机遇,拼搏征战,不到一个月,使爱民路和光荣路片区的396户居民全部签约,签约率达到100%。
光荣路荣登“光荣榜”,人民北路街道也不甘示弱。年近花甲的居民王明凤说,过去读书考学当不了“状元”,这次签约要当头名“状元”。
签约那天,王明凤一家三口人都去“赶考”,他们轮流排队,整整一个通宵,终于如愿以偿。
居民们像王明凤一样,争先恐后,熬更守夜,即使抢不到“金牌”,也要夺“银牌”、“铜牌”……
就这样,搬迁方案公布30天内,解放北路二段三个大院、数十户居民全部签约,签约率达100%。
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
惠民工程“顺风顺水”,短短三个多月时间,金牛区“北改”实施旧城改造19个项目,完成拆迁面积达到166万平方米,搬迁户数达到4000多户,实现“开门红”。
而作为“北改第一拆”的曹家巷一、二街坊棚户区,与其他街道、社区同步展开了拆迁改造,人家一个个是突飞猛进当了“排头”,而曹家巷却举步维艰成了“尾巴”。
从同一“起跑线”同时“开跑”的曹家巷,被比邻的爱民路、解放路、荷花池等片区远远甩在后面,从“北改第一改”变为“北改最末位”。
改革最忌“见事迟”。三国时,兵多将广的袁绍,因“见事迟”、“出手慢”,在与曹操激战中被打得一败涂地。
曹家巷也不是曹操。解放路的好经验、荷花池的好做法、爱民路的好招数,在这里居然“水土不服”,甚至产生“抗体”。
同在金牛区一片蓝天下,曹家巷为何成了一片“难天”?
难在叠加的复杂“绑架”着累积的矛盾——在“半百之岁”的棚户区里,既有中央企业、又有省市企业,既有民营企业,又有个体作坊……
既有公房,又有私房,既有商品房,又有小窝棚……
既有“精英钉子”,又有“背景钉子”,既有“集体钉子”,又有“个体钉子”……
本来“天下第一难”的拆迁,在这里更是难上加难,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跨越鸿沟的“船”和“桥”在哪里呢?
区委区政府在思索,人民群众在探索。
二、全国首创“自改委”
拆迁怎么办?群众说了算。探索天下没有的办法,把“假如”变成“真如”,用梦想点亮未来
“摸着石头过河”,在转型期中国许多领域通用,城市拆迁概莫能外。
金牛区也在“摸河”,而摸到的却是“礁石”、“荆棘”、“瓦砺”,扎得他们生疼,刺得他们流血……
摔倒了爬起来,曹家巷人擦干血泪,继续昂然挺立,依然奋进前行。
时任区委副书记的陈麟代表金牛区委区政府又来到他们中间,支持和坚定一如既往:拆迁改造是群众的呼声,政府的决定,惠民的行动,会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
一个风雨交加之夜,一间小屋里,苍苍白发辉映着微弱灯光,多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自觉地商谈着、钻研着、探索着,缭绕的烟雾中,他们的身影时隐时现,争论之声不时惊醒静寂的黑夜。
这些“始作俑者”,就是十位退休不褪志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自发组成的曹家巷拆迁“探险队”。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今天的成都曹家巷人,与当年安徽小岗村人异曲同工。
曹家巷人深深懂得,改革是人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于是,他们义无反顾争当主人翁,把拆迁作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耕种。
看似“骨感”的“老人”,却生长着“丰满”的“春思”。“探险者”跋涉过无数个“否定之否定”,终于捣固出“自治拆迁改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前无古人的“自治拆迁改造”,发明于山野布衣,其“理论精髓”,更是通俗浅显又“接地气”——拆迁怎么办,群众说了算。
如,拆迁改造的决策、方案、宣传、发动、改造过程、建材质量、施工监督、居民返迁、搬家入住等等整个流程,都由群众作主,完全不同于以住的政府拆迁、企业拆迁等。
恩格斯说得好:“在崇高的土地上,能够生长起来许多高尚的强有力的思想。”
历史文化厚重的金牛区——有金沙遗址潜伏的惊世低调,有驷马廊桥张扬的旷世真爱,有天回古镇储藏的的博大睿智,有五丁小桥飞架的不死挺拔……
它还是《出师表》的诞生地,《蜀道难》的酿造地,《凤求凰》的见证地……
即是今天也无处不牛!就连“出彩中国人”也少不了他们的一席之地——有“平衡世界第一难”的钟荣芳母子,有“钢枪锁喉折钢筋”的肖华女士,有“眉毛发丝拉卡车”的花甲之人……
身怀绝技,震撼中国,辉耀寰宇,世界吉尼斯记录上写下了金牛人闪光的名字……
而没有进“吉尼斯记录”的“自治拆迁改造”,却能走进群众心中——“群众首创”,得到“群众首肯”。
“搭班子”、“建队伍”,雷厉风行。经过个人报名、群众推选,由社区工作人员逐一入户,每户划勾勾,从3700多户居民中选出65名楼栋代表。
然后,社区又开群众代表会,从65名楼栋代表中,以无记名投票产生了21名自治拆迁改造委员会成员(简称“自改委”)。
“自改委”中,年纪最大的82岁,平均年龄60多岁。他们既是大家都知根知底的人,也是这里的“能人”、“名人”、“老人”。
74岁的何希模,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和有威信有影响,当选“自改委”主任,被人私下称为“部落酋长”。82岁的徐恒,凭借着“最会写”、“最会说”、“最有头脑”,当选“自改委”副主任。
没有组织委任,但有担当责任。
没有“红手印”,但有“互盟誓”。
2012年12月18日,曹家巷召开动员拆迁大会,主席台上是21名“自改委”成员,“主宰”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 篇3
上周六,西格码党支部组织全体员工亲赴韶山观看了全球最大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整个演出场景及画面震撼人心,让我至今历历在目。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整个实景演出不仅仅让我认识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建设的艰辛,同时领略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当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丧失了信心,而他依然笃信前行,不畏艰难,笃行致远,带领人民走出困境,成立新中国。
整个演出的脉络以毛泽东走出韶山救亡启蒙(世界时局:帝国强权,殖民压迫,面临四分五裂的中国,刻不容缓民众联合,建党,发动安源罢工);领导三湾改编、秋收起义(融合与杨开慧之间的革命感情);长征(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抗日战争、渡江战役再到新中国成立为重要线索,讲述毛泽东在生灵涂炭、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即使付出了家人的巨大牺牲,面对一个又一个无比艰难的绝境,仍然笃信终将建立新中国的信念,最终成立新中国。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 篇4
期中考试的前一天的自修课上,大家都在认真复习功课,教室里鸦雀无声。这可怪了,平时好动的徐亚鹏今天怎么也这么安静呢!转身一看,徐亚鹏趴在桌子上,默默地在那看着语文书。
我说:“喂!徐亚鹏,你今天怎么这么安静,这可不是你一贯的风格啊,是不是吃错了药?”
“不是,我好像发烧了!”徐亚鹏轻声说道,不像以前那样铿锵有力了。
“不会吧!早不发烧,晚不发烧,可偏偏在这时候发烧,明天就要期中考试了。你不会是骗人的`吧!”我说。
“我敢用我的脑袋担保,绝不是骗人的。”徐亚鹏说。
我有些担心,就不由自主地把手贴在徐亚鹏的额头上,这时,我也不在乎什么男女授受不清了,发现徐亚鹏真的发烧了:“如果明天还是这样子,那你怎么发挥正常水平呢?”
直到第二天,我在洗漱的时候,看见徐亚鹏到厨房里装水喝。这时,我听到不知谁说:“现在的天气又不会冷。”这被徐亚鹏听到了,徐亚鹏根本没有把这当回事,要是换做以前,早就为自己辩解了。因为他病了。
考试开始,我很担心徐亚鹏,就问了一句:“怎么样?还在发烧吗?需不需要和老师讲一下啊!”
“不用了。头就是有点昏昏沉沉的感觉。”徐亚鹏说。
在数学考试的时候,我三番两次地问徐亚鹏。徐亚鹏每次给我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就是不肯让我告诉老师。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 篇5
毛爷爷少年时十分聪明,勤奋读书,并给家中拾粪干活,半耕半读。他十分好学,在私塾念书时,他常到外面借书,夏天他不怕蚊虫叮咬;冬天很冷,他就躲在被窝里看书。被老师称为“闲书”和“杂书”的《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旧小说,也偷着看。还常到外面借书,夏天他不怕蚊虫叮咬,冬天很冷,他就躲在被窝里看书。
毛泽东学习态度特别认真。凡是他读的书,遇到重要的,都要加圈加点,有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许多地方用黑或红颜色的笔加上圆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符号,表示这都是重要之点,要非常认真对待。
相比之下自己感到非常地惭愧,别说读课外书态度不认真了,有时老师安排的作业也想着法子去偷懒,比如老师要求提前预习课文,本来没预习,却瞒着家长说预习过了,让家长签字。第二天老师检查预习效果时就露馅了,搞得自己无地自容。
今后,我也要学习毛爷爷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精神,做一个勤学好问得好学生。
朝阳出了个大悦城 篇6
选址前瞻:我们承载着城市功能、社区功能,这比它的商业功能更重要。
朝阳大悦城,坐落在朝阳北路与青年路交叉口东北角,其中购物中心23万平方米,高档公寓7万平方米。购物中心自B1-1IF共12个楼层,设置3000个停车位。从选址到规划,大悦城历经多方调研,考察了东南亚四十余家大大小小的mall。起初,这个地方只有一栋楼,一个成熟的小区。从当时的情景来看,商业味儿不浓。然而,我们站在今天看,已验证大悦城的选址是成功了,因为,这里将集中地铁、公交等多种出行工具,交通越加便利。并得益于城市发展的重心东移,区域内已经云集了众多高档住宅,逐渐成为“中央生活区”。
“从一个经营者来说,一个大型的城市综合体是一个城市的核心,能实现聚合效应。朝阳大悦城带来的商机是不可争议的。从拉动周边房价的来看,很多楼盘打广告都将大院城作为噱头。”周总会心地肯定了当初的选择。在大悦城建成后以先进的消费概念,丰富的业态与经营品种融入人们的生活,极大地缓解朝青板块商业严重不足的现状,成为北京市场极具地标性与文化性的超大型、一站式休闲购物中心。
目前,朝阳大悦城拥有AEON百货及超市、蓝天城职业体验馆、金逸国际影城、歌友汇KTV等主力店铺;超过70家餐饮店铺,涵盖了金钱豹国际美食总汇、唐宫海鲜舫、熔宴、便宜坊、至爱等大型餐饮,集合了HUGO BOSS、Brooks Brothers、Tommy Hilfiger,MISS SIXTY、Sephom等200余家时尚名品店,是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教育、休闲等六大主题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当然,大悦城的硬件设施仍然坚持高起步:高智能飞天梯、室内喷泉水景、艺术陈列空间、心语广场、园林广场、大型户外LED屏幕、互动触摸查询机等,也为消费者带来极致奇幻愉悦的休闲体验。周总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中心,其承载的城市功能、社区功能要比它的商业功能更重要。
“双城”差异:一母同胞,一衣带水。
顾名思义,“双城”即为西单大悦城、朝阳大悦城。从体量上来看;朝阳大悦城更具雄霸之气,但按照周总的话来讲,他们像哥俩一样,各具性格、不分你我;听起来这两个词有些矛盾,其实不然。
各具性格:依据周边的消费环境。商圈的环境因地制宜,要与其所在位置的商业特点匹配;另外从建筑物自身的体量等来看,在业态分布、商户组合上要适当调整。
不分你我:“双城”有着一致的内涵,一致的文化核心理念—时尚、年轻、品位、潮流,提供平民化的时尚商品。
“两者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却富含统一的精髓。对两个大悦城的运营理念、运作手法、核心理念上,我们是强复制的;而在品牌组合等方面,我们是相对弱化的复制。”周总强调不能将两者有好坏之分,而是客观因素决定的特点及优势。比如西单大悦城所在位置是一个成熟的商圈,它以一个时尚潮流风向标的形式出现,面临的压力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商圈里脱颖而出;而朝阳大悦城是要将时尚升华,让光顾于此的顾客找到时尚的真谛。因此,朝阳大悦城所处环境,决定了它的自身压力——如何在一个住宅区构建一个新商圈,并快速地让这个商圈成型,成为一个有机的、能够良性循环的城市综合体,与这个区域休戚与共。
“ARI’ON”时代:做真正意义的mall。
何为“ART ON”?是将空间艺术与商业视觉完美融合,构筑让消费者能够轻松闲暇的游走、随意的感知艺术、体验自然与人文,营造惬意心情的高品质时尚生活空间,并倡导“快乐生活”的消费理念。通俗来讲就是让mall还原本意——带盖的街道,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的双层需要。
“我们力邀多个国际设计团队,在室内设计上以大自然为元素和创意灵感,沉淀了大自然的精华与生命力,将绿植、水系的生命力植入单调沉闷的购物中心,力求满足顾客内心中对绿色的向往。”周总坦言“这个提议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满足顾客精神层面的诉求,寻找精神归宿。这是一个know bow的过程。”朝阳大悦城以“灭、地、海”三元素为灵感,为整体室内环境创造变化万千的装饰景观。B1-F5以水韵幻城为主题,设置睫音喷泉、悦光叠泉、悦彩瀑布等艺术水景,同时将水的韵律、节奏、形状融入到吊挂和休息空间中,让水的灵动和活力淋漓展现。F6-F9设有多处绿植景观,并打造“悦活岛”景观休息区,清馨的植被味道外加木质座椅,让顾客仿佛徜徉于花园的凉亭之中。F10-F11以云层和气流的流转、形状为设计元素让天空触手可及,为室内空间增添更多灵性与生命力,带来了全然不同的购物体验。
让顾客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是ART ON的初衷,也是大悦城“一厢情愿”去打造的主题。周总告诉我,ART ON仅仅是开始,是抛砖引玉的一个阶段。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理解的不断更新,这个主题永不落幕。在未来,朝阳大脱城会让真正的潮流先锋们或艺术爱好者参与其中,共同延续它,将ART ON进行到底。
玩出了名堂课文读后感 篇7
今天我们学习了语文第十八课《玩出了名堂》。玩耍常常是被大人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列文虎克却玩出了名堂。他喜欢在工作之余的时间玩镜片,发明了放大镜,他想: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不得了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显微镜,所以他最早发现微生物,有许多名人都来看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欣赏另一个“小人国”。
我想我也特别喜欢玩小兵人和积木,但妈妈经常不让我玩那些玩具,我心里好愤怒啊!有一次我摆成了高楼,一次摆逆风了秘密通道,还有一次摆成了双层仓库,这就是我的名堂。
因此,我要对妈妈说:“我的童年只有一次,请不要打扰我。”
三年级玩出了名堂课文读后感 篇8
妈妈帮我买了个变形金刚玩具,我好开心哦!可等我拆开一看,傻眼了,原来这玩具需要自己组装的,这让我有点为难,怎么装啊。妈妈看我犯难的样子说:“想玩么那就自己动手装吧。”
我把零件一个个拿下,对着说明书看了又看,可是总有几个多出来的零件,不知装哪好。于是,装啊拆啊都搞了好几次,还是没能装好,真想放弃算了,可妈妈说过,如果装不好下回就不买了,这我哪舍得,把我不服输的性格挑逗了起来。如果装不好我就不吃饭了。我又仔细看了说明书,在我不懈努力下,一个完整的机器人做好了,我激动的对妈妈说:“我装好了。”妈妈给了我一个自信的夸奖,好样的。我想,这样的玩具既便宜又可以锻炼我的动手能力,不管有多难,只要我持之以恒,困难是难不倒我的。
瞧,我的动手能力还不错吧。
《毛泽东》观后感 篇9
今天两节思政课观看了《毛泽东》纪录片。看到了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的生平经历与对我们国家的奉献,还有他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品质。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他是我们祖国的英雄,是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今天观看《毛泽东》,让我感触很深。很少去观看伟人这方面的生平记录,今天看到我们伟大的主席的生平,又进一步了解了伟人毛主席。他博览群书,热爱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放过学习进步的机会;他关注时事,为国家人民着想,无时无刻都想着解放人民,让人们过上好生活;他是军事将领,领导了多次成功的战役;他富有政治头脑,为国家出谋划策,思想与时具进,提出大量的思想政策。
他是我们永远都应该敬佩的,也是值得尊敬的伟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前进的力量,是国家永远的领导人。读《毛泽东传》,让人不得不钦佩毛主席的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朴实的生活作风,简明厄要的文风,指挥若定的作战风格,充满辩证法的工作思路,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自傲,没有架子,时时刻刻对革命的各项工作保持清醒的头脑。毫无疑问,毛主席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各个方面,都值得我们这些人学习。共和国前进道路中的曲折和倒退,从毛主席的身上和毛主席的文献中往往可以找到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观看《毛泽东》之后,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敬爱的主席在对待客人和出席各大宴席以及访问其他国家的时候,不拘小节却又不失大国领袖之风范。自然、纯朴、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骄傲,对待他人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把每个人都当朋友以诚
相待。所以,才能赢得大众的欢迎和尊敬。他把自己的一生,汗水、眼泪,热血、生命、妻子、儿子、兄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事业。
亿万人民满怀深情,眼含热泪,无比怀念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为他的亲民、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捍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0
国庆前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关于毛主席的电影——《走近毛泽东》。该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之前,我只知道毛主席是伟大的,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真正知道了毛主席的伟大之处。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这也正是毛主席的伟大之处,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难,不管前面有没有路,他总是义无反顾地向前走,为了人民,为了新中国,毛主席在革命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为中国,为中国人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电影中还有这样一个镜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不在意物质上的享受,甚至仍坚持战争时期那种近乎吝啬的节俭。一个国家的主席,却坚持要和平民一样的简朴生活,难道是新中国穷吗?难道新中国初期穷得主席都穿破衣服吗?当然不是。这就是毛主席的伟大之处,身居高位,心忧天下,勤俭治国,不屑虚荣。
电影里讲到,毛泽东只是一个师范学校的毕业生而已,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员,可是令这位师范生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成为了一个集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革命家、诗人于一体的全才,一个师范生后来竟只用笔杆子和自己的同志把蒋家王朝给打垮了,并且将中国缔造成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大国。这一切,都在昭示毛主席的伟大之处。作为北大的一份子,我们当今条件比毛主席当时不知优越多少,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借口不能为新中国的腾飞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呢?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11
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1310586
姓名:吴彦峰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人物。《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让我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了这位伟人的一生。
影片的开头以这样一句话粗略地概括了毛泽东的一生:“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影片结尾也同样运用一句话来描写:“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开头和结尾,我们就可以看出毛泽东,究其一生,都在为祖国的事业奋斗着。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脱下主席的光环,他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小时候的生活同其他农家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或许,只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他志存高远,这从他给父亲的离别诗中可以看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正是这样的志向激励他努力前行,实现自己的抱负。
远大的志向需要渊博的学识作为基础才能实现,毛泽东深知这一点。他从小就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读书使他有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文学素养。这在他的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意境宏大壮阔,表现出作者的文采;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引经据典,显示出作者渊博的历史知识。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并未想过自己日后会带兵打仗,他只想做一个老师,教书育人。然而,残酷的现实打醒了他。反动派对爱国人士的屠杀,激起了他内心的怒火。他悍然领导农民发动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并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的战略方针。从此,他走上了武装对抗反动派的道路。可以说,是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把毛泽东“逼上梁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每当外国使节来华的时候,都会问毛主席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你会站出来领导中国革命?每每这时,毛主席都会回答:我也是被逼的,那些反动派到处杀人!人民的苦难,使一个从没想过要领兵打仗的人担负起了人民的委托。在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运筹帷幄,废寝忘食,终于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头上的三座大山。他的前半生是革命的半生,奋斗的半生,是为解放全中国而不断努力的半生。
在这期间,毛泽东的军事才华被彻底挖掘出来,形成了著名的“毛泽东军事思想”。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问题。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相继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系统地论述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以及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成为了我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更为国外的军事家所推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但毛泽东依然过着和革命期间一样艰苦朴素的生活。毛泽东的一生都是一个强者——爬过雪山,越过草地,踏过腥风血雨,最后登上天安门城楼。他的这些成就与其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坚信革命必会成功,在胜利的时刻又不被成功冲昏头脑。
这部影片,还讲述了一个真性情的毛泽东。
他酷爱游泳。青年时代的他经常用特殊的方式锻炼身体,寒冬季节,他用学校水井的冷水擦身,大雨滂沱,他就在野外奔跑;江水滔滔,他就去游泳搏击风浪。他甚至琢磨出一套强身健体的运动体操,四处向朋友和同学推广。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喜欢冬泳。他一直坚持冬泳,甚至到了晚年仍然坚持冬泳。喜欢游泳的毛泽东还渴望到国外的其他河流中去游泳。
他热情好客。他在会见各国外宾的时候,常常不拘形式、不论肤色,不论地位,对客人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对待,总是那样真实和真诚。他把客人领进接待室,有时让客人坐主座,自己坐在偏座。他给客人让烟,自己也抽上一支。虽然毛泽东平常不喝酒,但出席外交宴会的时候,他有时也这样豪爽地和客人喝上一杯。
他实事求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会场突然遭到雷击,延川县代县长被雷电击死。事后,一个农民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安部门听说后极为震惊,要把此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知道后,急忙制止,他说,你们倒是应该去调查一下老百姓为什么会骂我们。调查的结果是,由于边区军政人员太多,征收的公粮太多,老百姓的负担过重;群众中产生了不满情绪。这件事促使毛泽东反思党的政策,决定实行“精兵简政”。他亲手书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毛泽东,他是一个领导中国人民翻越“三座大山”,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个真性情的普通人;他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却也犯过一些错误。然而,不可否认,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正如毛泽东所写的《纪念白求恩》文中所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正是毛泽东人生的座右铭。他时刻想着人民,时刻为人民服务,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2
在我的印象中,从小就聆听着大人们的谆谆教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学习,做一个朴素、勤奋刻苦、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但是人无完人,后来知道了文化大革命就对他产生了偏见。但当我看了《走近毛泽东》这部纪录片后,我对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曾经的我因为文化大革命而偏向于看到他的错误,可能当一个伟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时,他的错误就会被众人铭记,觉得不可原谅。但随着对历史了解的深入,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偏见。后来看到的是他秋收起义的英勇,农村包围城市的智慧,“枪杆子出政权”的豪迈和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杰出军事才能。看了这个纪录片,我看到了更生活化,更加亲切的毛泽东。
这部影片中有很多地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个就是少年时期的毛泽东,他写下了给父母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然后离开了家乡在外求学。为了追求革命真理,他在外餐风露宿,毫不退缩。他坚定的志向,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让我觉得十分佩服。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志向,这也是他后来成为一代伟人的基础。想想现在的我们,尤其是现在大学生,不得不说,以前在高中的时候,担心的是这次考试能否上600分,现在担心的是能不能过60分。就拿我自己来说,这种坚定的意志我是缺乏的,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干扰,不能平心静气。就单单从这方面毛主席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的。
尽管最终等他回乡时,已是30多年之后,那是父母也已经去世。我想他应该也有一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悲凉、无力感。
第二个情节就是,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已快日落西山,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这句话与鲁迅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执着的个性在他的革命道路上也得以体现。尽管革命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危险重重,但他却从没有过退缩,最终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还有在三年饥荒的时候,毛主席也不曾因为他的身份有过特殊,而是跟普通人一样挨饿,受苦。毛主席这种以身作则及无私的精神让我敬佩。这种无私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但目前我们的社会中,有太多的铁石心肠、视而不见,才会导致“小悦悦事件”的发生。只有每个人都无私一些,才不会有这种悲剧的发生。
毛主席在接见尼克松的女儿女婿的时候已经体力不支,不得不将头靠在沙发上;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因腿疾无法起身,只好目送代表离场。在这些场景中我看到岁月催人老的无奈和感慨,毛主席为了人民奔波一生终也将离我们而去。
毛主席的一生是为理想奋斗的一生,在前期,他和一批革命先烈为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而奋斗,后期一直领导全国人民做一个造天堂的运动,由于急于想看到天堂,为了想保住革命成果做了一些急于求成的事,但毛主席的一生一直在奔波,始终朝着理想的方向迈进。
过去了解的解毛主席的资料都是通过文字、图片之类的静态的描述,更多的是毛主席在打仗时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重大历史时刻决策时的英明果敢等形象,绝少有生活场景的描述,在文字中对毛主席的描述也仅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诗人之类的很概念化的东西。例如《沁园春 雪》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展示的是毛主席的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自信以及博大的胸襟和抱负;在《沁园春 长沙》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显示了他已经在革命的道路上大无畏的精神;在《蝶恋花 答李淑一》中“我失骄杨君失柳”又给展示了一个为妻子的离世而伤心的毛泽东。但通过观看《走进毛主席》的纪录片,我看到了中大量生活场景和考察的画面,让我了解了另一个视角的毛主席,一个更生活化的毛主席。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推荐阅读:
2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的探索的贡献和历史局限06-2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10-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学习心得06-16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书笔记09-24
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专题10-26
《走近毛泽东》万字观后感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