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访谈话艺术初探

2024-11-03

接访谈话艺术初探(精选3篇)

接访谈话艺术初探 篇1

接访谈话艺术初探

各级党政部门的公务人员每天都要接待和面对大量的来访群众。在接访的过程中,接待水平的好坏,谈话技巧的高低,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接谈双方的相互沟通和问题的解决。适当掌握运用接访谈话这门艺术,对于我们做好信访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一、言辞得体。接谈中工作人员的言辞表达举足轻重。运用不同的接谈语言,产生的效果也就有所差别。对于接访者来说,得体的言辞是打开来访者心扉,打破信访矛盾僵局的“金钥匙”。

••••要使接谈的言辞得体,除了必须讲究语言上的完整和前后统一以外,还要注意那些与来访者密切关联的客观因素。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一要表达准确,逻辑性强,富有语言的感染力。二要认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腔调不能千篇一律。三要把握分寸,说话要留有余地,判断要有依据,结论要下得准确,入情又入理,真正起到疏导、劝解、教育的作用。

••••

二、因人制宜。不同的来访者具有各不相同的气质。对于不同类型气质的来访者,首先要察言观色,具体分析,区别归类,然后揣摩其心理,对症下药,采用合适的接谈方法。一般而言,胆汁质的来访者,情绪容易冲动,精力充沛,好支配人,对待他们,话尽可能说长,有利于把思想工作做深。多血质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容易亲近,要坚持用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循循善诱,耐心劝说,真诚开导,引导他们客观实在地看问题,使之克服片面性和盲目性,心情舒畅,“雨过天晴”。黏液质的来访者,意志坚定,专心致志,责任心强,要允许他们有考虑问题和作出反应的充分时间,不能操之过急,宜以热情、诚恳的态度接待他们,决不能以冷对冷,要力求最好的效果。抑郁质的来访者,处世谨小慎微,消极退缩,抑郁寡欢,因此,要认真听取他们申述,对其提出的问题要心平气和,好言相劝,做出合乎情理的解答,使其气消恨平,切莫火上添油,公开责备。

••••

三、动之以情。接谈的工作人员对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让群众都感受到亲切、愉快和温暖,并取得群众的好感,进而增加群众的依靠和信任度。

••••为了使接谈双方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得到沟通和融洽,同时使来访者顺畅地接受疏导教育,主动息访,还要注意说好“三话”: ••••一是接谈开始时,要说好“欢迎话”。来访者带着呼声、愿望和要求而来,他们来时或气或怨,或怒或恨,或哭或闹。不论对哪种情绪的来访者,接谈工作人员都要文明对待,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营造一个热情、和谐、亲切的接谈氛围,以利于消除来访者的恐惧、拘谨、不安情绪,冲淡其怒气、怨气,进一步发挥信访“连心桥”的作用。此外,对于重复来访者,不妨在谈话开始时,聊聊家常或开一两句玩笑话,但一定要掌握分寸,这样的开场白容易产生良好的工作效果。••••二是接谈过程中,要说好“定心话”。来访者陈述问题的过程中,说到动情之处,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或粗暴蛮横,骂骂咧咧;或急躁不安,言语吞吐;或痛哭失声,寻死觅活„„接谈工作人员在因人制宜搞好接谈的同时,还要看准“火候”,不误时机地说好“定心话”。比如,说一句“事情既然已经发生,请相信我们会进行认真调查,作出满意的答复和处理”。关键时刻的定心话就好像一粒“定心丸”,能使来访者心灵得到慰藉,情绪得到稳定。即便来访者的要求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也能起到稳定的作用。

••••三是接谈进入尾声时,接谈工作人员不要因为接谈成功而掉以轻心,应当趁热打铁,说好“希望话”。一番生动、形象、对症下药的希望话,往往能在来访者思想和心灵深处打上深刻的烙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讲情不能放松、放弃原则,不能不顾事实与政策法规,乱许愿,迁就了来访群众的无理要求和错误行为,否则,必然给今后工作埋下长期不稳定的隐患。••••

四、以事为本。在接谈中为辨清反映情况的真伪,掌握事实真相,不妨采用下列几种方法:一是启示法。即在听取来访者陈述之前,要严肃讲明客观反映情况,提供切实依据,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歪曲事实、造谣中伤所要担负的法律后果,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以提高陈述事实的客观性、准确性。二是提问法。有的来访者事先经过周密准备,能把问题讲得清晰、流畅,然而,编造再好的情节也难免会露出破绽,接谈工作人员要针锋相对,穷“问”不舍,使被问者由“理直气壮”转变为“理屈词穷”,并迫使其说出真实的情节。三是知识检验法。接谈工作人员根据政策、法律条文等,对来访者反映的情况是否符合规定加以检验,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四是当面对证法。在接谈过程中,出现当事人双方各执一词,各言其理时,有必要召集当事人当面对证,并为双方牵线促其对话,从而为核定事实情节,消除误解隔阂和化解矛盾,提供了一种平等、融洽的环境氛围。

••••

五、晓之以理。接谈工作人员要用党的政策、法规和国家法律,用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去教育、开导、说服来访者,帮助其明辨是非,消除疑虑,澄清事实、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引导群众正确运用和行使民主权利。一般说来,对符合政策的,要通过“理”的教育,使之明白事理之所在,避免出现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对符合政策但目前落实尚有一定困难的要讲明原委,并取得群众谅解;对不符合政策,但来访者把住有关政策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的,应引导其全面理解政策,讲明政策条文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使之了解政策内涵与外延以及本地执行这项政策的细则和界定,帮其明白所以然,使之息访息诉;对于个别无理纠缠取闹者,要讲清政策和法律的严肃性及放宽的极限,彻底打消其非分欲念。

••••讲“理”切忌空洞说教,言而无物,尽讲套话、大话,更不能动辄训人或以理吓人,乱“扣帽子”,乱“打板子”。讲理要求讲实理、讲真理,既要合情,又要合原则,还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方可使来访者心悦诚服。

接访谈话艺术初探 篇2

关键词:班主任,谈话,方式,目标

谈话, 是班主任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化解学生间的矛盾、强化学生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法宝, 是让学生增强荣誉感、坚定自信心、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重要手段。但谈话不能是简单的教育说服, 而要讲究方式方法, 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笔者根据多年来做班主任的实践经验, 就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艺术, 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谈话前要认真准备, 明确目标

找学生谈话,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谈话前认真做好调研工作, 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 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理, 制订谈话方案, 选择最好的谈话方法。同时要明确目标, 如掌握情况, 便于下一步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化解矛盾;鼓励进步, 激发向上;布置工作, 明确责任, 指导方法;沟通感情, 融洽师生关系等。谈话目标要尽量集中, 内容要围绕主题进行, 把握好分寸和时间, 让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把握谈话的时机, 精心选择谈话的时间、地点及场合

班主任平时要做有心人, 多留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情绪变化和心理倾向,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就应抓住时机, 及时谈心。当学生犯错需要帮助时, 当学生知错需要谅解时, 当突遭不幸需要安慰时, 当取得成绩需要肯定时, 当失去自信需要激励时, 当骄傲自满需要警醒时, 在考试前、考试后、新学期伊始等都是找学生谈话的最佳时机。但学生情绪波动较大, 较为激动时, 学习较为紧张没有闲暇时不宜找其谈话。要等学生的心绪较为平静, 不太冲动或学习较为轻松时方可适宜谈话。

谈话场合的选择也很重要。交谈场所虽然不是谈话的具体内容, 却是语言交谈赖以进行的外在环境, 而且对语言交谈有很强的制约作用。谈话场合影响人的心理情绪, 对语言交谈有诱发作用和暗示作用。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不善言谈的人, 在令他兴奋的场合会侃侃而谈, 这充分说明谈话的背景对说话情境有诱发作用。谈话场合会影响人的语言行为, 对语言交际有控制作用。谈话场合还可以丰富词语意义, 使交谈语言含有言外之意。朋友型谈话要创造一种朋友间友好的气氛, 可以选择在校园的小花园内、操场边、图书馆等等。批评型谈话, 若是不指名的批评, 只批评某种现象时, 可选择在教室;指名性批评, 最好选择在办公室, 一对一, 给他一点面子, 以保护学生的自尊性。

三、要注意谈话对象

俗话说“百人百性”, 不同的家庭环境、各异的生活经历, 造就了学生们不同的脾气性格。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 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进行教育, 才能使谈话收到最佳效果。对于性格豪爽的学生, 谈话宜直截了当, 不必迂回周旋;对于性格内向而又自尊心强的学生, 要循循善诱、委婉含蓄, 不可疾风骤雨;对于有惰性、依赖心强的学生, 语气可以较激烈些, 但不可讽刺挖苦;对于盲目自大、自我觉悟性差的学生, 谈话时宜采用参照对比法, 即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 运用对比方式, 指出其存在的缺点, 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强的学生, 宜采用商讨式谈话法, 营造一种友好、平等的谈话氛围。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复杂的, 与他们谈话时要因人而异, 不可千篇一律。

四、要注意多种谈话方式的灵活运用

谈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班主任要注意多种谈话方式的灵活运用, 以达到最佳谈话效果。如个别谈话, 这种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一对一谈话。采用这种谈话, 通常是朋友型谈话, 似拉家常一般。如不能公开表扬的, 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批评型谈话, 特别是对性格内向型学生进行批评, 最好采用个别谈话, 以保护他们自尊心。书面谈话, 是指采用书面形式与学生进行谈话。有时候, 班主任感到当面直说不很方便时, 也可以采用书面留条、通信的方式, 把话说得委婉些、含蓄些, 以引导学生思考。电话谈话, 这种谈话最好事先考虑好谈话要点, 语言要简洁、明了, 时间要短, 否则增加开支, 或者影响他人通话。班主任老师根据实际需要, 可以采取一种或多种谈话方式, 对学生进行教育。

总之, 教育无定法。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是一门实践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艺术, 班主任应遵循规律, 深入研究教育对象, 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 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但最为首要的还是一个“情”字。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因此, 要“达理”必先“通情”。

参考文献

[1]盖学文.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滨州教育, 2002, (10) .

班主任谈话艺术初探 篇3

关键词:班主任;谈话;方式;目标

谈话,是班主任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化解学生间的矛盾、强化学生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法宝,是让学生增强荣誉感、坚定自信心、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重要手段。但谈话不能是简单的教育说服,而要讲究方式方法,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笔者根据多年来做班主任的实践经验,就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艺术,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谈话前要认真准备,明确目标

找学生谈话,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谈话前认真做好调研工作,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理,制订谈话方案,选择最好的谈话方法。同时要明确目标,如掌握情况,便于下一步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鼓励进步,激发向上;布置工作,明确责任,指导方法;沟通感情,融洽师生关系等。谈话目标要尽量集中,内容要围绕主题进行,把握好分寸和时间,让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把握谈话的时机,精心选择谈话的时间、地点及场合

班主任平时要做有心人,多留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情绪变化和心理倾向,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应抓住时机,及时谈心。当学生犯错需要帮助时,当学生知错需要谅解时,当突遭不幸需要安慰时,当取得成绩需要肯定时,当失去自信需要激励时,当骄傲自满需要警醒时,在考试前、考试后、新学期伊始等都是找学生谈话的最佳时机。但学生情绪波动较大,较为激动时,学习较为紧张没有闲暇时不宜找其谈话。要等学生的心绪较为平静,不太冲动或学习较为轻松时方可适宜谈话。

谈话场合的选择也很重要。交谈场所虽然不是谈话的具体内容,却是语言交谈赖以进行的外在环境,而且对语言交谈有很强的制约作用。谈话场合影响人的心理情绪,对语言交谈有诱发作用和暗示作用。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在令他兴奋的场合会侃侃而谈,这充分说明谈话的背景对说话情境有诱发作用。谈话场合会影响人的语言行为,对语言交际有控制作用。谈话场合还可以丰富词语意义,使交谈语言含有言外之意。朋友型谈话要创造一种朋友间友好的气氛,可以选择在校园的小花园内、操场边、图书馆等等。批评型谈话,若是不指名的批评,只批评某种现象时,可选择在教室;指名性批评,最好选择在办公室,一对一,给他一点面子,以保护学生的自尊性。

三、要注意谈话对象

俗话说“百人百性”,不同的家庭环境、各异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学生们不同的脾气性格。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进行教育,才能使谈话收到最佳效果。对于性格豪爽的学生,谈话宜直截了当,不必迂回周旋;对于性格内向而又自尊心强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委婉含蓄,不可疾风骤雨;对于有惰性、依赖心强的学生,语气可以较激烈些,但不可讽刺挖苦;对于盲目自大、自我觉悟性差的学生,谈话时宜采用参照对比法,即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方式,指出其存在的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强的学生,宜采用商讨式谈话法,营造一种友好、平等的谈话氛围。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复杂的,与他们谈话时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

四、要注意多种谈话方式的灵活运用

谈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班主任要注意多种谈话方式的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谈话效果。如个别谈话,这种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一对一谈话。采用这种谈话,通常是朋友型谈话,似拉家常一般。如不能公开表扬的,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批评型谈话,特别是对性格内向型学生进行批评,最好采用个别谈话,以保护他们自尊心。书面谈话,是指采用书面形式与学生进行谈话。有时候,班主任感到当面直说不很方便时,也可以采用书面留条、通信的方式,把话说得委婉些、含蓄些,以引导学生思考。电话谈话,这种谈话最好事先考虑好谈话要点,语言要简洁、明了,时间要短,否则增加开支,或者影响他人通话。班主任老师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取一种或多种谈话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总之,教育无定法。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是一门实践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艺术,班主任应遵循规律,深入研究教育对象,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但最为首要的还是一个“情”字。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要“达理”必先“通情”。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考后孩子出现不良心理问题,家长如何给力?下一篇:后进村党支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