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操作(共7篇)
实际操作 篇1
室内质控操作与失控分析
开展室内质控前的准备工作
质控品选择 仪器校准
建立标准操作规程
室内质控的实际操作 设定靶值:
各实验室应对新批号的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靶值。使用现行的测定方法。
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只能做为确定靶值的参考。
(一般应使用稳定性较长的质控品)
暂定靶值的设定
新批号的质控品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起进行测定。
根据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20次质控测定结果,计算出平均数,作为暂定靶值,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靶值。
暂定靶值的设定
以上暂定靶值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靶值进行室内质控; 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第一个月),以此累积的平均数做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靶值。暂定靶值的设定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常用靶值的设立
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用靶值。
对个别在有效期内浓度水平不断变化的项目,则需不断调整靶值。设定控制限
控制限通常以标准差倍数表示。
暂定标准差的设定:同暂定靶值的设定。常用标准差的设定:同常用靶值的设定。
对于标准差,使用的数据量越大,其标准差估计值将更好。
稳定性较差的质控品
对于不是每天开展的项目、检测次数较少或有效期较短的项目可先作“即刻法”质控(Crubbs氏法)进行,待累积达20次数据后进行常规控制。
采用Crubbs氏法,只需连续测定3次,即可对第3次检验结果进行检验和控制。
Crubbs氏法具体计算方法
计算出测定结果(至少3次)的平均值(x)和标准差(s)。计算SI上限值和SI下限值:
Crubbs氏法具体计算方法
将SI上限、SI下限与SI值表(表)中的数字比较。
Crubbs氏法具体计算方法(1)当SI上限和SI
下限
(2)当SI上限和SI下限有一值处于n2s~n3s值之间时说明该值在2s3s范围,处于“告警”状态。Crubbs氏法具体计算方法 (3)当SI上限和SI下限有一值> n3s值时说明该值已在3s范围之外,属“失控”。数值处于“告警”和“失控”状态应舍去,需重新测定该质控血清和病人样品。舍去的只是失控的这次数值,其它测定值仍可继续使用。 质 控 规 则 WESTGARD规则:目前我们所用新和质控系统中所有定量检测全部用此规则。 免疫ELISA法用S/CO值。 使用以下规则,一般可使误差率控制在2%以内。WESTGARD质控规则 1、12S:为警告规则,提示有一水平质控值超出±2S,发出警告,由随机或系统误差引起。 2、13S:失控规则,提示有一水平质控值超出±3S,提示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增大造成的失控。 3、22S:失控规则,是系统误差,有二种表现①同一个水平的质控品连续2次控制值同方向超出+2S或-2S限值;②在1批检测中,2个水平的质控值同方向超出+2S或-2S限值。 4、R4S:失控规则,提示随机误差增大造成的失控。 ①同一个水平的质控品连续2次质控值一正一负SD值相距超过4SD的情况。 ②在同1批检测中,两个水平质控值一正一负SD值相距超过4SD的情况。(如:1个水平质控品的控制值超出+2S限值,另1个水平控制品超出-2S限值) 5、41S:失控规则,有连续4次的控制值超出+1S或-1S限值,是系统误差。 ①1个水平控制品连续4次控制值超出+1S或-1S限值; ② 2个水平控制品连续2次控制值同方向超出+1S或-1S限值。6、7 X:失控规则,有连续7次控制值在均数的一侧,是系统误差,连续7次质控值在均值的一侧。 7、7 T:失控规则,提示趋势性变化,属系统误引起。质控值出现连续七次逐渐减低或升高的趋势。 失控判断流水线:(用12S警告规则启动) 失控情况处理 失控情况处理 操作者在测定质控时,如发现质控数据违背了控制规则,应填写失控报告单,报告专业组长做出是否发出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患者标本检验报告的决定。 失控信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病人标本报告可能作废。失控情况处理 1、首先要尽量查明导致的原因,然后再随机挑选出一定比例(例如5%或10%)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最后根据既定标准判断先前测定结果是否可接受,对失控做出恰当的判断。 2、对判断为真失控的情况,应该在重做质控结果在控以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如失控信号被判断为假失控时,常规测定报告可以按原先测定结果发出,不必重做。 失控原因分析 1、操作上的失误 2、试剂、校准物失效 3、质控品的失效 4、仪器维护不良 5、采用的质控规则、控制限范围 6、偶然因素等等。 失控原因查找步骤 1、先回顾整个过程,思考会有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然后作出相应初步处理。如未找到明显问题再如下操作。 2、重测同一质控品。此步是主要是用以查明人为误差,每一步都认真仔细得操作,以查明失控的原因;另外,这一步还可以查出偶然误差,如是偶然误差,则重测的结果应在允许范围内(在控)。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可以进行下步操作。 3、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如果新开的质控血清结果正常,那么原来那瓶质控血清可能过期或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或者被污染。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4、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检查仪器状态,查明光源是否需要更换,比色杯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对仪器进行清洗等维护。另外还要检查试剂,此时可更换试剂以查明原因。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5、重新校准,重测失控项目。用新的校准液校准仪器,排除校准液的原因。 6、请专家帮助。如果前五步都未能得到在控结果,那可能是仪器或试剂的原因,只有和仪器或试剂厂家联系请求他们的技术支援了。 OCV的概念 表示本实验室在目前最佳条件下某项目所能达到的最好精密度水平。其基本原则是,OCV测定需采用与常规工作相同的试剂、仪器及检测方法。 实验室都用OCV测定来确定本室新开展的一项新项目的精密度,如果数值偏大,则说明该测定方法可能不稳定,不成熟,应该尽量避免在本实验室使用该方法。 RCV的概念 表示本实验室在目前条件下,常规工作中某项目检验的精密度水平。是室内质控中靶值和允许误差范围确定的依据。每更换一次质控血清批号后,均应对新质控血清进行RCV测定。一般实验室的质控工作都是以RCV为标准的。 目前国内和国际推荐的CV值: (摘自周新、涂植光主编的全国规划教材《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本科)》) 江苏省临床化学推荐化学RCV: (摘自《医院检验科建设管理规范》) 江苏省临床化学推荐化学RCV(摘自《医院检验科建设管理规范》)PT<5%,INR<7%,APTT<5%,Fbg<7%。WBC<5%,RBC<2%,Hct<3%,Plt<9%。尿液室内质控判断规则 半定量质控。 阴阳性判断错误或超出正负一个量级为失控。 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处理 (1)当月每个测定项目原始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2)当月每个测定项目除外失控数据后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3)当月及以前每个测定项目所有质控数据的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 (1)当月所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2)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 (3)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4)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失控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 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 每个月的月末,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应将以下汇总表上报实验室负责人: (1)当月所有测定项目质控数据汇总表。(2)所有测定项目该月的失控情况汇总表。 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每个月的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之间、标准差之间、变异系数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变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在质控评价中记录每月质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情况。如出现趋势性、定向变化的原因分析、更换主要检测元件、进行了重要的保养措施等。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导入, 吸引学生的注意,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通过口述学案、投影或板书, 让学生看。明确学习目标, 进行目标定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明白本节课学什么, 怎么学, 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 二、预习检查 (约3分钟) 采用教师检查 (抽查) 、小组长检查、学生互查、预习展示、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 并进行评价, 督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学习习惯等。 三、学案引领, 自主学习 (约 5分钟)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结合学习指导, 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 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 用多长时间, 应达到什么要求, 届时如何自练等。 四、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约 10 分钟) 1.组内交流。学生自学后,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组长具体组织, 通过讨论交流, 实现“兵教兵”, 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 2.同学们讲解展示完后, 针对展示情况, 教师、学生作及时点评, 或进行反问, 追问、质疑及补充, 深层次探究问题。展示过程中, 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如特征、规律及进一步的启示、感悟、实际联系等, 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师随机备课。教师全面掌握学生自学情况, 梳理全班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归纳出普遍性的问题, 对学生自学后交流的信息进行整合, 明确精讲点拨的内容随机备课。通过合作交流, 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五、启发引导, 精讲点拨 (约10分钟) 对学生还存在哪些普遍问题、典型问题、倾向性疑难问题, 引导学生找错误, 分析错因, 通过评价讨论, 寻求正确答案, 进行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归纳, 上升为规律与原理, 指导学生运用。通过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回扣目标, 知识构建 (约5 分钟) 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是否学会, 并反思自己的自学能力有哪些长进。通过总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把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进一步构建知识网络;回顾自己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 纳入已有的能力体系。对自己的自学过程进行反思, 体会自学成功的愉悦, 增强自学的信心和能力。 七、达标检测 (约10 分钟)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 内化为操作能力。为了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练习完成后, 及时检查, 反馈矫正,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这种教学模式力图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当堂训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其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谐统一起来, 发挥教与学的最大效果。 摘要:课程改革, 犹如一声春雷滚过, 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 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 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 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在引导发现规律时,加强实际操作 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时,加强实际操作,恰好能动态地展现学生形成结论的过程。学生在操作中亲历规律的产生、发展、形成的整个过程,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掌握探求数学规律的思想与方式,激发更高的求知热情,从而增强自主探求知识的意识。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如果教师只是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公式的推导过程,那就很可能产生这样的情况:虽然学生能够掌握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运算,但由于他们只当“观众”,对教师这“演员”在“演出”,他们不一定想仔细观察,甚至根本不想观察,不管“演出”怎样精彩,都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空间观念,对长方体计算这一模式的建构缺乏应有的基础,这样造成对公式一知半解,甚至死记硬背,运用公式时“依样画葫芦”,生搬硬套。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探索意识的养成。只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做法,化教师的“动”为学生的“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具体做法可以是:分发给每桌24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要求同桌协作,把这些小正方体组成不同长、宽、高及小正方体的个数等记录在下表: 学生在操作中积极思考,摆出了不同长、宽、高的长方体,并把有关的数据填入表中,发现可摆放的长方体的形状越来越多,再通过数据之间的比较,学生便能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的联系,初步猜测出长方体的体积是长×宽×高。然后,再让学生用手中的一部分小正方体拼成体积较小的长方体,观察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验证上面猜测的结论,从而推导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在上面的教学中,我们看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指导,学生在直观的操作中独立发现了规律,这比起教师演示或讲解的效果来得更为直接,更为突出。而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了探索知识的乐趣,同时还初步掌握了列举特例——联想猜测——举例验证——形成结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在形成概念阶段时,加强实际操作 塔雷娜在他的《概念的控制掌握》一书指出:“动作、操作组成了概念的特殊心理机制,动作既是形成概念的手段,也是概念存在的方式。”可见,在学生形成概念阶段,加强实际操作,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即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而且在操作活动中,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也得以增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操作的时机,摸清学生的思维脉络,精心设计操作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操作程序,使学生在操作中顺利地形成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根铁丝折成一个长方形,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记录下来,然后把铁丝打开弄直,再让学生量出细铁丝的长度。在学生顺序完成这些操作之后,教师才告诉学生这根铁丝的长度就是刚才那个长方形的周长。再让学生验证铁丝的长度与长和宽的关系。这样,学生就顺利地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这一概念。 理解概念——在动手操作中形成,改变了以往靠“耳听口说”的简单学习模式,它遵循了儿童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在学习内化知识的同时强化探索意识。 三、在理解算理时,加强实际操作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思维为主,他们的认知活动主要靠感官感知生动形象的事物,逐渐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凭借获得的表象进行思维。因此,教学中应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操作活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形象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弄清算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时,学生对“相同数位对齐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理解有困难。教师可利用学生已有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小棒的操作,把小棒整捆与整捆放在一起,单根与单根放在一起,单根满十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的堆里。学生在反复的操作中逐步形成了表象,对算理的理解更为深刻、持久。这样的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其中操作为学生架起同化旧知和新知的桥梁,同时对学生探索意识的养成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在分析数量时,加强实际操作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等的限制,要从题目的字里行间正确理解和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必要引导学生借助学具进行操作、探索,使之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例如:教学求平均数的方法时,先出示补充例题:“小红有8本故事书,小明有7本故事书,小芳有9本故事书,要让每人的故事书一样多,应怎样调配?调配后每人有多少本故事书?”教师就不急于让学生计算,而应引导学生用纸片代替书本摆一摆,研讨一下各种调配方法和调配结果,从中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动手摆弄,摆弄的结果可能有如下情况:1.把三人的书集中在一起,然后一本一本地分,每人分得8本。2.从8本、9本中各取1本和2本,得平均是7本之后,再取出3本分给3人,每人分得8本。3.从小芳的9本中拿出1本给小明,每人有8本……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领会了“平均数”的“移多补少”的涵义,懂得:“平均每人有的本数=一共有的本数÷份数”的数量关系。由于是学生发现性的学习,数量关系分析清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一操作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问题,也使学生懂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借助操作来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了探索意识。 五、在应用公式时,加强实际操作 对数学公式的传统教学,一般是教师在初步掌握公式之后,便设计若干形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拓展性练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教师可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圆柱状物体(如:圆木、圆柱形铁罐、茶叶罐、象棋子),每人一件。课堂上让学生独立计算自己带来的物体的体积。由于教师要求学生计算的是一道实物题,而非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所以学生必须从已学的公式中寻找解题所需的条件。学生很快会想到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继而可能会问:“物体的底面积和高都不知道,如何计算?”教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是启发他们能不能通过量一量来解决。学生会运用已学知识很快量出高,但对怎样量来确定底面积就会感到很困难。教师可组织同桌或者前后四人进行协助探索,学生若通过研讨能解决问题,就让他们自己解决,若通过努力,仍无头绪,教师才做点拨:“能不能从半径、直径或周长入手来确定面积?”学生在摆弄中思考,在思考中摆弄,求圆柱体积的另外三种常见情况(知底面半径与高、知底面直径与高、知底面周长与高)也就在摆弄中得到解决。这样组织教学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旧知,沟通知识联系,完善知识脉络,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感受了在操作中探索知识,获得成功的情感体检。如果学生能够经常受到这种成功的刺激,就会形成五种“成功——有趣——再成功——再有趣”的良好循环过程,这一过程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 一、规范化操作的讲解 1、上、下车动作及驾驶姿势 操作要求:环视车辆,确保安全;驾驶姿势要求自然、舒展、便于操作。 上车方法:从右后车门下车,按逆时针方向绕过车头,环视车辆至左前门,喊报告向车后瞭望,确认安全后左手打开车门,右脚伸进驾驶室放在油门踏板上,顺势侧身坐进驾驶室,收起左脚放至离合器踏板的左下方,左手关紧车门,上车动作应自然顺畅。 下车动作:采用“二次开门法”下车,先侧头观察左后视镜,注意来往车辆,确认安全后,左手打开车门少许,向后瞭望,再次确认安全后打开车门下车,下车动作与上车动作相反,下车关好车门。逆时环视车辆,从右后门上车。 驾驶姿势:学员上车后,车辆起动前,先调整前后位置,再调整靠背位置,使身体与方向盘保持合适的距离(以左脚将离合器踩到底为宜),上身成110°左右坐姿,腰背部紧贴座位,身体正直,双眼平视,左脚放在离合器左下方,右脚搁在油门踏扳上,能自如操纵各操纵机件,然后系好安全带(注意快拉锁止的特性),并保持充沛的精力。 2、离合器的使用: 操作要求:一踩到底、一抬到点,联动及时、接合平稳。离合器踏板的操作方法:左前脚掌放在离合器踏板上,以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做踏下和放松动作。踏离合器踏板时,动作要迅速,一踏踩到底以达到彻底分离,抬离合器踏板时要做到“二快、二慢、一停顿”的操作要领。一快:当开始松抬离合器时,动作要快;(消除空行程); 一慢:当离合器接近接合状态(初联动),动作要慢; 一停顿:当离合器抬到接合状态(半联动),要做停顿; 二慢:当离合器抬到即将离开“联动点”位置要慢; 二快:当离合器抬至完全接合(进入离合器的自由行程)时,动作要快。 掌握好离合器的二快二慢中间一停顿的操作要领,是平稳起步的关键。教练员做示范可选择上坡路段,一边讲解,一边做示范,指明接力前后的变化和震动情况。 三种现象可以帮助体会和判断“联动点”: ①听发动机声音的变化; ②凭车身抖动的感觉; ③车辆有明显“抬头”感觉。 3、油门踏板、制动踏板的使用: 操作要求:轻踏、缓抬;力松脚不离。油门踏板的操作方法:操作油门踏板时,应以右脚跟部靠在驾驶室地板上作为支点,前脚掌轻踏在油门踏板上,用踝关节的伸屈使踏板放松和踏下。踏、松油门踏板用力要柔和,做到“轻踏、缓抬”,不可忽踏忽抬或连续抖动。 液压制动踏板的使用方法:右脚掌平放在踏板上,用膝关节的伸屈踏下或抬起。运用制动踏板时要根据车速、道路情况合理控制和调整制动力,遵循“轻-重-轻”“重在前,轻在后”的原则。 4、变速杆的握法及操作要领: 操作要求:注意用力的适度和移动的幅度。 变速杆的握法及操作方法:右手掌心贴住球头,五指向下自然握住球头(可根据不同档位的需要,手掌做适当的转动)以手腕和肘关节的力量为主,肩关节为辅,操作时,两眼平视前方,左手握稳方向盘,配合油门和离合器,准确地脱出和挂进某一选定的档位。不可强拉、硬推和下视变速杆。 5、起步动作(平路及坡道): 操作要求:迅速、平稳、不闯动、不后溜、不熄火。 起动:先检查驻车制动器是否拉紧,踩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移入空档位置,转动点火开关至起动档,待起动后即松开点火开关。 平路起步: (1)踏下离合器踏板;(2)将变速杆挂入一档;(3)打开左转向灯; (4)通过后视镜及向左侧车头观察周边情况;(5)按喇叭(禁止鸣喇叭的区域出外);(6)放松手制动杆;(7)快抬离合器踏板; (8)到半联动接力点位置时放慢,同时轻踏油门踏板; (9)起步后,左脚放在踏板左下方,观察后方情况,缓慢向左转向; (10)如后方有车驶近,沿原路缓行,确认安全后并入行车道,关闭转向灯。上坡起步:程序与平路起步相似。为防止车辆后溜;在松手制动前适当加点油门,使发动机转速适当提高,将离合器抬至半联动时放 松手制动,缓抬离合器,平稳起步。 6、制动、停车动作: 操作要求:安全、平稳、合理、准确、正直。预见性制动:在思想上、技术上都有所准备,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制动力度,使车辆达到平稳减速和停车的目的。 紧急制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迅速将制动踏板全部踏下,使车辆在最短时间和距离内停下。 停车动作:打开右转向灯→松油门→踩下脚制动→车速降至20KM/小时左右时踩下离合器,侧头观察右后视镜,确认安全后靠边→停车→拉紧手制动→变速杆移入空档(如熄火停车、上坡、平路将变速器挂入一档,下坡挂入倒档)→关转向灯→(熄火关点火开关)→抬离合器松脚制动踏板。(注意车辆快停车时,适时松一点制动,使车辆平稳停下) 7、换档动作(加、减档): 操作要求:正确及时、配合协调、平稳、动作迅速。加档:(低档换高档)根据路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油门加油冲速,当动力有余时及时松抬油门踏板,同时踩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换入高一档位;抬离合器踏板,油门及时跟上。 减档:(高档换低档)发动机缺乏动力时应及时减档,车速降至低一档位要求时,松抬油门踏板同时踩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换入低一档位(或换入所需档位),抬离合器踏板,油门及时跟上。 8、转向盘的握法及运用: 操作要求:双手用力均匀柔和、配合协调。 握法:四指从转向盘外缘握向内缘,大拇指自然伸直贴在盘缘的内侧。 操作方法:握转向盘时双手基本持平,操纵转向盘时采用一手拉动,一手辅助推送,当其中一手至6时时即快速反手复位,及时拉动转向盘。 应避免以下几种错误的方法: 1、搓方向 2、绞方向 3、双手集于一侧 4、操内把方向 5、原地打方向。 不允许出现: 1、双手离开方向盘; 2、单手不能有效地控制方向,或方向不稳不准; 3、猛打猛回。 9、红外线场考教学重点: 要求:按红外线场考要求进行训练。 教学重点:合理控制离合器半联动,保持车辆匀速前进,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方向打足时)随着行驶阻力的增加,为防止“中停”现象,应将离合器的联动点适当上抬高一点。在回正方向时,随着行驶阻力的减少,防止车速加快,应将离合器联动位置适当压下,以达到控制车速的目的,即所谓的 “压离合器”。在控制打方向的时机时,应遵循“对杆打方向,看杆回方向,到点停车”的基本方法(或“绕中杆倒车”的方法)。 10、日常维护 目的: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预防机械事故发生。 内容:清洁、补给、安全检视。分出车前、行驶中、中途停车时、回场后等四项内容。 操作步骤:采用以“目测法”为主,逆时针方向绕车一周检视车辆,按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由外向内的步骤进行操作。 具体内容:(选择某一项进行讲解) (1)出车前:车身外部目测检查,重点检查轮胎气压,螺帽、机油、燃油、冷却液、风扇皮带、油管、灯光、仪表、雨刮器和六大件操纵机构,有关证件和随车物品。 (2)行驶中:用看、听、闻的方法来判断车辆工况是否正常。具体看仪表工况、听有无异响、闻的无异味。 (3)中途停车时:除目测检查范围外,重点检查轮毂、制动毂、差速器外壳的温度(用感应法)来判断各运动部件工况是否正常。 (4)回场后:做好车辆的清洁工作用目测法绕车辆一周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报修,使车辆始终保持良好技术状况。 二、实际教学的示范与讲解 1、单边桥 目的:训练学员对所驾驶的车辆,能准确运用方向,并对所有车轮位置的直线行驶轨迹的正确判断和掌握车辆不平行运行技术。 技术要求:驾驶人要正确掌握方向,将甲、乙两桥分别用左、右边轮压于轮下,平衡通过,小型车使用一档(含)以上档位,其它车用二档(含)以上档位。 扣分标准: ⑴其中有一轮未上桥一次的,扣20分 ⑵已骑上桥面,在行驶中出现一个车轮掉下桥面一次的,扣10分。操作方法: ⑴先上左,左侧引擎盖筋对准左侧单轨内侧,即为左轮轨迹。 ⑵后上右,右侧单轨与引擎盖中间处对齐即为右侧轮轨迹(或当感觉左后车轮下单轨,向右打一把方向(180°),行进少许,左打方向(270°),再右打方向(90°)。 2、通过连续障碍(圆饼)目的:训练学员驾车通过连续障碍时,对各车轮行驶轨迹和内轮差位置的判断能力。 技术要求:该路段共设置6块圆饼,要求除小型车用一档外,其它车型驾驶用二档(含)以上车速,将车骑于圆饼之上通过,车轮不得碰、擦、压圆饼,并且不得超、压两侧路边缘线。 扣分标准: ⑴不按规定路线完成的,考试不及格 ⑵车轮出路边缘线一次的,不及格 ⑶骑、扎一个圆饼或骑轧两侧边缘线的,扣20分 ⑷碰、擦一个圆饼的,扣10分。 操作方法:进入1、2号圆饼,注意左前轮靠近圆饼左侧以增加右后轮转弯半径,车辆左前角对准第三个圆饼中心时向左打死方向进入第三圆饼,并在车辆右前角对准第四圆饼中心时,回正方向,前进少许,(待挡风玻璃右侧离角30厘米处对准四号圆饼中心向右打足方向,)等到左侧前角对准五号圆饼中心时,回正方向,行进少许,待左侧挡风玻璃边框对准五号圆饼时,向左打死方向,待右侧前角对准六号圆饼中心时,回正方向,前进少许,适量向右打方向,骑过圆饼。根据不同车型和不同车速,回转方向的时机有所变化,但要记住“速快方向快,速慢方向慢”的基本要求。 3、侧方停车位 目的:让学员掌握将整车正确停于路右车位(库)中的技能,以适应日常驾驶生活中临时停车的需要。 技术要求:学员驾驶车辆在不碰、擦库位桩杆,车轮不压碰车道边线、库位边线的情况下,通过一进一退的方式,将整车移入右侧库位中。 扣分标准: ⑴车辆入库停止后,车身出线,不合格 ⑵碰擦桩杆,不合格 ⑶行驶中轮胎压车道边线,扣10分。操作方法: ⑴车停于库位前端,平行于库位,离库位不超过30厘米。 ⑵平行倒至右侧后三角窗看到1号标杆时,向右打足方向,看左后视镜,当看到4号标杆出现在镜中同时,向左打足方向,当车辆将要拉直时,回方向停车。 4、上坡停车、起步 目的:训练学员上坡路段驾驶车辆的能力,正确的在固定地点靠边停稳车辆,准确使用档位和离合器的能力,以适应在上坡路段等候放行时的操作需要。 技术要求:学员通过视觉和感觉及时判断坡道陡坦、长短及路宽等道路情况,采取恰当的操作方法,控制车辆平稳停车和起步。做到转向正确,换档迅速;方向、制动、离合器三者配合准确协调。 扣分标准: ⑴车辆保险杠未定于桩杆线上,前后超出50厘米的,不及格; ⑵起步时后溜大于30厘米的,不及格; ⑶车辆保险杠未定于桩杆线上,前后不超出50厘米的,扣20分; ⑷车身未靠边停止在距路右边线30厘米内的,扣20分; ⑸起步时后溜小于30厘米的,扣20分。操作方法:按照场外道路训练方式。 5、直角转弯 目的:考核驾驶人在急转弯路段能迅速运用方向并对车辆内、外轮差距进行正确判断。 技术要求:用低速按规定的路线行驶,一次不停车完成,车辆可以由左向右或右向左直角转弯通过。 扣分标准: ⑴车轮触轧突出点,不及格; ⑵驶出边缘线,不及格; ⑶车轮每触轧道路边缘线一次的,扣20分; ⑷借助倒车完成的,扣10分; ⑸中途停车的,扣10分。操作方法: ⑴采用一档低速行驶,可运用半联动但中途不得停车; ⑵左转弯:车辆紧靠右边50厘米以内,当车辆行进到驾驶人将要看不到前面边缘底边,向左迅速打足方向,车辆将要拉直的时候,回正方向; ⑶右转弯:车辆紧靠左边,当车辆行进到驾驶人将要看不到前面边缘底边,向右迅速打足方向,车辆将要拉直的时候,回正方向。 6、起伏路 目的:培养学员对起伏路的判断能力,掌握起伏路的操作要领。扣分标准:⑴通过障碍时车辆严重跳跃,致使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员离座的,不及格; ⑵熄火一次的,扣10分; ⑶通过障碍不平顺的,扣5分。 教学方法:起伏路,由于路面不平,车身振动剧烈,造成学员操纵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学员的驾驶姿势,特别是控制方向盘和加速踏板的能力。 操作方法:(1)驾驶时必须双手握牢方向盘,腰背部贴近靠背; (2); (3); (4); (5) 7、百米加减档 目的:培养学员对档位的熟悉程度 扣分标准: ⑴在百米内未完成规定加、减档,不及格; ⑵越级换档,扣10分。 教学方法:油门、离合器、档位动作快速准确,起步后做到“一带、二过、三拉足”加四再加到五档时,立即逐级减至二档停车。 8、通过限宽门 目的:培养学员在一定车速下对车身宽度和位置的判断能力。 要求:将车辆控制不低于20公里/小时,将车辆从三门之间穿越,不得碰擦悬杆。 扣分标准: (1)时速低于20公里/小时通过的,考试不及格; (2)每碰、擦一次悬杆的,扣20分。 教学方法:从左至右穿越限宽门:车辆驾驶室门刚过限宽门标杆时,迅速向右打一大把方向,待车头左角对准下一限宽门时回正方向,并调整穿过限宽门。从右到左穿越限宽门:车辆驾驶室门刚过限宽门标杆时,迅速向左打一大把方向,待车头右角对准下一限宽门时回正方向,并调整穿过限宽门 9、曲线行驶 目的:训练学员方向的运用与对车轮轨迹运行的掌握 技术要求:车辆从弯道的一端前进驶入,减速换档,以低档低速从另一端驶出。行驶中不得挤压路边缘线,方向运用自如。 扣分标准:⑴车轮位置判断有误,车辆挤轧路边缘线的,扣20分; ⑵控制方向时机不好,调整方向过早或过晚的,扣10分; ⑶驶出边缘线,不及格。 操作方法:右侧紧贴右边沿线,车头左侧对准右侧边沿线时,向左打方向,保持车头中心点对准右侧边沿,左右转弯交接处,车头中心点对准左侧边沿线,开始向右回方向,保持车头中心点对准左侧边沿往前行进。 10、桩考 目的:考核机动车驾驶人操控车辆完成侧方移位,倒车入库和正确判断车身空间位置的能力。 操作要求:从起点倒入乙库停正,再经过两进两退移位到甲库停止,前进穿过乙库到路上,倒入甲库停正,前进返回起点。 评判标准:(1)不按规定线路、顺序行驶的不及格; (2)碰、擦桩杆,不及格; (3)车身出线,不及格; (4)移库不入,不及格; 操作方法:(1)倒入甲乙两库前需将车辆停在离道路边线1.2-1.5m之间。 (2)倒入甲乙两库可采用“绕中杆”的方法进行操作; (3)侧方移位根据库内桩杆为参照物进行操作,见教学方法(桩)。 (4)合理控制好离合器,保持匀速进行。 三、设定场景 1、行驶逃方向 现象:不能有效控制直线行驶的方向,右手在操作时方向偏离行驶轨迹,转弯前、后、方向打、回不及时。 原因:行驶时视距太近,双手握方向盘太死,运用方向手势错误,操作时眼睛下视,操作时右手用力过猛,转弯时打回方向的时机和量把握不当。 纠正措施:纠正方向盘的握法和运用方法,行驶中视距要远,提高操作动作的熟练程度,控制转弯时打回方向的量和时机。 2、错误的驾驶姿势 现象:驾驶姿势不正确造成方向运用不灵活,离合器、制动踏板、变速杆等操作不协调。 原因:身体与方向盘距离太近,身体往后躺,靠背太直。 纠正措施:调整座位,以左脚刚好能将离合器踩到底为宜,使身体与方向盘保持适当距离,上身成110°左右坐姿,腰背部紧靠座位。 3、起步、换档抛离合器 现象:起步或换档时出现严重窜动,熄火等现象。原因:脚踩离合器位不正确,联动点位置判断不准。 纠正措施:纠正操作方法,左脚前脚掌踏在离合器踏板上,以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做踏下或放松动作。松抬离合器踏板应做到“二快、二慢、一停顿”的要求进行操作。 4、换档时经常错档 现象:经常挂错档或换错档,甚至造成响齿。原因:握变速杆手势错误,力度控制不当。 纠正措施:纠正握变速杆的手势,注意控制用力的适度和移动的幅度。 5、操作时眼睛下视 现象:操作时经常用眼睛去看操作件。 原因:操作不熟练,对所要操作的机件位置不熟 纠正措施:加强基本动作训练,可釆用原地熟悉各操作件位置。 6、运用方向时双手离把 现象:双手同时离开方向盘,松手自动回正等。 原因:方向运用不当,交叉方向接把、换手衔接不紧凑。 一. 管V形坡口对接斜45°固定焊条电弧焊(AAA) (一)测量模块 1.考试要求 (1)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2)必备的工具齐全,劳保着装整齐。 (3)试件坡口清理露出金属光泽,组对符合要求。(4)定位焊时内设筋板刚性固定。 (5)正确调试和使用焊接设备及辅助工具。(6)严格按焊接程序(WPS)进行操作。(7)单面焊双面成形。 (8)正确选用焊条(烘干后的焊条放入保温桶内,随用随取,焊条始终处于加热保温状态)。 (9)试件开始焊接后,试件位置不得随意改变。(10)焊接结束后,焊缝表面清理干净保持原始状态,不许修补或打磨。 (11)符合安全文明生产要求。2.考试时限 (1)准备时间:15分钟。(2)操作时间:100分钟。 (3)计时从正式操作开始,提前完成操作不加分,超过规定时间,按规定标准评分。3.否定项 (1)焊缝出现裂纹、未融合缺陷。(2)焊接操作中随意更改试件位置。 (3)焊缝原始表面被破坏(如修补、打磨、锤击等痕迹)(4)操作超过规定时间20%。4.考试操作规定及说明(1)操作程序说明: ① 准备工作。 ② 检查焊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③ 试件组对。④ 正式施焊。 ⑤ 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⑥ 试件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封存。(2)考试规定说明: ① 如有违章操作将停止其考试。 ② 考试采用100分制,然后按鉴定比重进行折算。③ 考试方法说明:实际操作(以操作过程与结果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④ 测量技能说明:本项目主要测试考生对管V形坡口对接斜45°固定焊条电弧焊的技能掌握程度。5.配分与评分标准: 序号 考试内容 1 2 焊前准备 焊接操作 测评要点 劳保着装及工具准备齐全,设备检查及调试正确 配分 5 5 10 评分标准 劳保着装不整齐,设备安全检 查和调试不正确,有一项扣1分 焊 缝 外 观 5 6 焊缝内 部质量 其它 定额 试件固定空间 位置符合要求 焊缝表面不允许 有焊瘤、气孔、夹渣、烧穿等缺陷 焊缝咬边深度≤ 0.5mm,两侧咬边 总长度不超过焊 缝总长度的15% 未焊透深度≤ 1.5mm,总长度不 超过焊缝长度的10% 背面凹坑深度≤ 2mm,总长度不超 过焊缝长度10% 焊缝余高0-3mm 宽度差≤3mm 焊件电弧擦伤 错边≤10%s X射线探伤 (执行标准JB4370) 安全生产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合计 试件固定空间位置 超出规定范围不得分 出现任何一种 缺陷不得分 1.咬边深度≤0.5MM,累计长度美5mm扣1分 2.咬边深度或总长 度超标不得分 1.未焊透深度≤1.5mm,累计长度每5mm扣1分 2.深、长度超标不得分 1.背面凹坑长度每5MM扣1分 2.凹坑深度或长度超标不得分 10 5 5 30 5 100 每种尺寸超标一处扣 2分,扣完配分为止 每擦伤一处扣1分 超标不得分 I级片不扣分,Ⅱ级片 扣15分,Ⅲ级片不得分 工机具归位整齐,清理场 地,关闭电源,试件送到 指定位置,不合格扣1分 每超过1分钟扣2分 (二)考试试题 1.AAA001 16Mn钢管V形坡口斜45°固定焊条电弧焊(1)焊前准备 ① 材料的准备:以下所需材料有鉴定站准备 序号 1 2 名称 16Mn钢管 规格 一人用量 备注 坡口角度60±5°,允许用其他材 料,管径在159-219,厚度在10-14 219X12.7X150 两件 3件 Q235-B筋板 300X70X10mm 板中心有一处30mm凹槽 3 LB-52U焊条 4 CHE58-1焊条 ⊕3.2mm ⊕3.2mm 10根 30根 焊条在350-400℃范围 内烘干,保温1-2小时 ② 设备准备:以下所需设备由鉴定站准备 序号 2 3 4 5 6 7 8 名称 直流电焊机 焊条烘干箱 焊条保温桶 焊接检验尺 钢板尺 放大镜 焊接检验镜 钢印 规格 根据情况定 根据情况定 根据情况定 HJC-40 ≥200mm 5倍 数量 每工位1台 鉴定站2台 每工位1个 不少于2件 不少于2把 不少于2把 不少于2把 2套 备注 大小两种 ③ 除了材料的准备、设备准备、工具、量具准备外(角向磨光机、砂轮片、白玻璃、钢丝刷等辅助物品由鉴定站提供),个人劳保用品以及电焊面罩、手套均由考生自备。(2)焊接操作(SMAW 6G)① 试件形式及坡口尺寸如图所示 ② 技术要求: ⊙单面焊双面成形。⊙钝边及间隙自定。 ⊙内设筋板点焊30-40mm,且要在一侧组焊,以便于去除。⊙试件离地面高度自定。 ⊙试件轴线与水平线夹角为45°。 ⊙采用多层多道焊、单道焊缝最大宽度为焊条直径的3倍。二. 管V形坡口对接斜45°固定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条电弧焊组合(BAB)测量模块 1.考试要求 (1)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2)必备的工具齐全,劳保着装整齐。 (3)试件坡口清理露出金属光泽,组对符合要求。(4)定位焊时内设筋板刚性固定。 (5)正确调试和使用焊接设备及辅助工具。(6)严格按焊接程序(WPS)进行操作。(7)单面焊双面成形。 (8)正确选用焊条(烘干后的焊条放入保温桶内,随用随取,焊条始终处于加热保温状态)。(9)试件开始焊接后,试件位置不得随意改变。 (10)焊接结束后,焊缝表面清理干净保持原始状态,不许修补或打磨。 (11)符合安全文明生产要求。2.考试时限 (1)准备时间:15分钟。(2)操作时间:100分钟。 (3)计时从正式操作开始,提前完成操作不加分,超过规定时间,按规定标准评分。3.否定项 (1)焊缝出现裂纹、未融合缺陷。(2)焊接操作中随意更改试件位置。 (3)焊缝原始表面被破坏(如修补、打磨、锤击等痕迹)(4)操作超过规定时间20%。4.考试操作规定及说明(1)操作程序说明: ①准备工作。 ②检查焊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③试件组对。④正式施焊。 ⑤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⑥试件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封存。(2)考试规定说明: ①如有违章操作将停止其考试。②考试采用100分制,然后按鉴定比重进行折算。③考试方法说明:实际操作(以操作过程与结果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③ 测量技能:本项目测试考生对管V形坡口对接斜45°固定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条电弧焊组合焊的技能掌握程度。5.配分与评分标准 序号 考试内容 1 2 焊前准备 焊接操作 测评要点 劳保着装及工具准备齐全,设备检查及调试正确 配分 5 5 10 评分标准 劳保着装不整齐,设备安全检 查和调试不正确,有一项扣1分 焊 缝 外 观 5 6 焊缝内 部质量 其它 定额 试件固定空间 位置符合要求 焊缝表面不允许 有焊瘤、气孔、夹渣、烧穿等缺陷 焊缝咬边深度≤ 0.5mm,两侧咬边 总长度不超过焊 缝总长度的15% 未焊透深度≤ 1.5mm,总长度不 超过焊缝长度的10% 背面凹坑深度≤ 2mm,总长度不超 过焊缝长度10% 焊缝余高0-3mm 宽度差≤3mm 焊件电弧擦伤 错边≤10%s X射线探伤 (执行标准JB4370) 安全生产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合计 试件固定空间位置 超出规定范围不得分 出现任何一种 缺陷不得分 1.咬边深度≤0.5MM,累计长度美5mm扣1分 2.咬边深度或总长 度超标不得分 1.未焊透深度≤1.5mm,累计长度每5mm扣1分 2.深、长度超标不得分 1.背面凹坑长度每5MM扣1分 2.凹坑深度或长度超标不得分 10 5 5 30 5 100 每种尺寸超标一处扣 2分,扣完配分为止 每擦伤一处扣1分 超标不得分 I级片不扣分,Ⅱ级片 扣15分,Ⅲ级片不得分 工机具归位整齐,清理场 地,关闭电源,试件送到 指定位置,不合格扣1分 每超过1分钟扣2分 (二)考试试题 1.BAB001 20#钢管V形坡口对接斜45°固定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条电弧焊组合(1)焊前准备 ①材料的准备:以下所需材料由鉴定站准备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20#钢管 Q235-B钢板 JG-50焊丝 钨极 CHE58-1焊条 氩气 规格 219X12.7X150 300X70X10 2.4MM 2.4mm 3.2mm 一人用量 2件 3块 3根 1根 30根 备注 坡口角度60±5°,允许 选用其他材料,管径在 159X219,厚度在10-14.板中心有1处30mm凹槽 可选用ER50型号其他焊丝 焊条在350-400℃范围烘干 每台设备配备1瓶 ②设备、工具、量具准备:由鉴定站准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名称 交、直流氩弧焊机 直流电焊机 氩气减压阀 焊条烘干箱 焊条保温桶 焊接检验尺 钢板尺 放大镜 焊缝检验镜 钢印 规格 根据实际情况定 根据实际情况定 根据实际情况定 根据实际情况定 HJC-40 ≥200mm 5倍 数量 每工位1台 鉴定站2台 每工位1个 不少于2件 不少于2把 不少于2把 不少于2把 2套 每台一块 大小两种 备注 ③除了材料的准备、设备准备、工具、量具准备外(角向磨光机、砂轮片、白玻璃、钢丝刷等辅助物品由鉴定站提供),个人劳保用品以及电焊面罩、手套均由考生自备。(2)焊接操作(GTAW/SMAW 6G)① 试件形式及坡口尺寸如图所示: ② 技术要求: ⊙单面焊双面成形。⊙钝边及间隙自定。 ⊙内设筋板点焊30-40mm,且要在同一侧组焊,以便于去除。⊙试件离地面高度自定。⊙试件轴线与水平线夹角45°。 ⊙采用多层多道焊,单道焊缝最大宽度为焊条直径的3倍。 三. 管V形坡口对接斜45°固定手工氩弧焊(AAB) (一)测量模块 1.考试要求 (1)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2)必备的工具齐全,劳保着装整齐。 (3)试件坡口清理露出金属光泽,组对符合要求。(4)定位焊时采用搭桥非熔透方法,点数自定。(5)正确调试和使用焊接设备及辅助工具。(6)严格按焊接程序(WPS)进行操作。(7)单面焊双面成形。 (8)试件开始焊接后,试件位置不得随意改变。 (9)焊接结束后,焊缝表面清理干净保持原始状态,不许修补或打磨。 (10)符合安全文明生产要求。2.考试时限 (1)准备时间:15分钟。(2)操作时间:50分钟。 (3)计时从正式操作开始,提前完成操作不加分,超过规定时间,按规定标准评分。3.否定项 (1)焊缝出现裂纹、未融合缺陷。(2)焊接操作中随意更改试件位置。(3)焊缝原始表面被破坏(如修补、打磨、锤击等痕迹)(4)操作超过规定时间20%。4.考试操作规定及说明(1)操作程序说明: ①准备工作。 ②检查焊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③试件组对。④正式施焊。 ⑤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⑥试件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封存。(2)考试规定说明: ①如有违章操作将停止其考试。 ②考试采用100分制,然后按鉴定比重进行折算。③考试方法说明:实际操作(以操作过程与结果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④ 测量技能说明:本项目主要测试考生对管V形坡口对接斜45°固定手工钨极氩弧焊的技能掌握程度。6.配分与评分标准: 序号 考试内容 1 2 3 焊前准备 焊接操作 焊 测评要点 劳保着装及工具准备齐全,设备检查及调试正确 配分 5 5 10 评分标准 劳保着装不整齐,设备安全检 查和调试不正确,有一项扣1分 试件固定空间 位置符合要求 焊缝表面不允许 试件固定空间位置 超出规定范围不得分 出现任何一种 缝 外 观 5 6 焊缝内 部质量 其它 定额 有焊瘤、气孔、夹渣、烧穿等缺陷 焊缝咬边深度≤ 0.5mm,两侧咬边 总长度不超过焊 缝总长度的15% 未焊透深度≤ 1.5mm,总长度不 超过焊缝长度的10% 背面凹坑深度≤ 2mm,总长度不超 过焊缝长度10% 焊缝余高0-3mm 宽度差≤3mm 焊件电弧擦伤 错边≤10%s X射线探伤 (执行标准JB4370) 安全生产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合计 缺陷不得分 1.咬边深度≤0.5MM,累计长度美5mm扣1分 2.咬边深度或总长 度超标不得分 1.未焊透深度≤1.5mm,累计长度每5mm扣1分 2.深、长度超标不得分 1.背面凹坑长度每5MM扣1分 2.凹坑深度或长度超标不得分 10 5 5 30 5 100 每种尺寸超标一处扣 2分,扣完配分为止 每擦伤一处扣1分 超标不得分 I级片不扣分,Ⅱ级片 扣15分,Ⅲ级片不得分 工机具归位整齐,清理场 地,关闭电源,试件送到 指定位置,不合格扣1分 每超过1分钟扣2分 (二)考试试题 1.AAB001 20#钢管V形坡口斜45°固定手工钨极氩弧焊(1)焊前准备 ①材料、设备、工具、量具的准备:由鉴定站准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名称 20#钢管 JG-50焊丝 钨极 氩气 氩弧焊机 氩气表 焊接检验尺 钢板尺 放大镜 焊接检验镜 规格 60.3X5.4X150 2.4mm 2.4mm 根据情况定 根据情况定 HJC-40 ≥200mm 5倍 数量 2件 4根 1根 每工位1台 不少于2件 不少于2把 不少于2把 不少于2件 备注 坡口度60±5°,管材 可选其他管,57-60.3 mm范围,厚度在5-6mm 可选用ER50型号焊丝 每台设备配1瓶 每台设备配1瓶 大小两种 11 钢印 两套 ② 除了材料、设备、工具量具由鉴定站准备外(角向磨光机、砂轮片、白玻璃、钢丝刷等辅助物品也由鉴定站提供),个人劳保用品以及电焊面罩、焊工手套均由考生准备。 (2)焊接操作(GTAW 6G)①试件形式及坡口尺寸如图所示 ⊙单面焊双面成形。⊙钝边及间隙自定。⊙试件离地面高度自定。 1 预热保温 1.1 预热 冬季气温较低, 机油的粘度较大, 滑润作用不良, 造成发动机在启动时摩擦阻力增加, 使起动转速降低, 同时气缸内的燃料不容易蒸发和雾化, 只有供给浓混合气时才能保证起动。因此, 冬季冷起动发动机时必须进行预热。并且起步后, 用低速挡以较低的车速行驶一段距离, 使各运动部件转动自如, 然后再正常高速行驶。 1.2 保温 机车在行驶中应保持发动机的最佳工作温度, 一般应保持在80~90℃。工作温度过高或过低, 都将增加油耗和加速磨损, 这是因为水温过低时, 冷却强度过甚, 传热损失多, 燃料不易雾化, 要维持发动机正常工作, 混合气就需加浓, 加浓的混合气燃烧不完全, 从而增加了油耗。发动机水温过高, 散热不良, 易出现爆燃和早燃, 气缸进气量下降, 从而使发动机功率下降, 油耗增加。因此, 行驶中应保持发动机的水温在最佳工作温度, 就显得十分重要。 2 中速行驶 机车在一定的速度下行驶, 燃油消耗最少, 这个省油的车速称之为经济车速。不同车型在不同载荷、不同挡位和不同行驶阻力下行驶, 具有不同的经济车速。 车辆若按经济车速行驶, 对节油、安全、减轻磨损都是有利的, 但经济车速一般较低, 对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实践证明, 车辆以“略高于”经济车速的速度行驶, 就可以兼顾到节油、安全、生产效率这3方面情况, 这种“略高于”经济车速的速度行驶, 就称为“中速行驶”。 当低速行驶时, 克服行驶阻力所需要的功率虽较小, 但由于发动机的负荷小, 耗油率较高, 因而车辆经济性较差。当高速行驶时, 发动机负荷加大, 耗油率有所下降, 但同时克服行驶阻力所需要的功率也增大许多。后者不利因素超过前者有利因素的影响, 结果车辆经济性变差。而当中速行驶时, 既能兼顾到发动机耗油率和车速对车辆耗油量与生产效率的影响, 又能使车辆的燃油消耗接近最低值, 因此, 车辆的经济性较好。 经济车速并非固定不变, 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道路状况、负荷大小、风向等。通常来说, 路况好、负荷小和顺风时, 经济车速高;而路况差、负荷大和逆风时, 经济车速就低。 3 脚轻手快及时换挡 挡位的选择与操作对油耗也有一定的影响。换挡的动作慢, 动作“拖泥带水”就会增加发动机的空转时间。在同一车速下, 用低速挡比用高速挡相对应的发动机转速要高。所以说低速挡比高速挡耗油量要高, 在驾驶操作中, 车辆起步后就应快换入高速挡。 在起步和换挡时, 抬离合器踏板和油门踏板的两脚配合, 对油耗也有一定的影响。若离合器还没有开始接合, 就猛踏油门踏板, 发动机就会高速空转, 因此浪费油料。若离合器早已接合而未踏油门踏板, 会造成发动机牵阻, 等于使用了制动, 也会增加油耗, 每天起步和换挡次数很多, 积累起来浪费的油量就大了。在驾驶操作中, 要做到脚轻、手快, 即脚踏油门要轻而缓慢, 换挡要快而及时。不能突变油门, 应根据情况, 缓慢变化油门, 突变油门会使燃油与空气混合不均匀, 燃烧不完全, 油耗增加, 同时易产生积炭, 导致活塞和喷油嘴卡死, 活塞环胶结等故障发生。 4 正确制动 正确的制动应该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尽量不用或少用, 就是轻微的制动, 也只能在车辆即将停止时才用。不要盲目开快车, 避免紧急制动, 任何不必要的制动都意味着燃料的浪费, 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如遇前方有障碍或视线不清, 预计要制动的话, 应提前放松油门, 让车辆减速, 然后才使用制动。 5 坡路行车时的节油操作 在坡路上行驶, 如何采用正确的操作技术上坡, 对油耗影响很大, 上坡时视坡路的坡度、长度、路面情况以及视线不同, 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驶上坡路: (1) 用高挡加速冲上坡顶。 (2) 用高速挡加速冲上一段坡路, 然后换入低速挡。 (3) 上坡前预先换入低速挡。在任何情况下, 车辆行驶时, 都应尽量地使用高速挡位, 不要等车辆惯性消失时再换入低挡, 因为那样就等于坡路重新起步, 是很费油的。 在爬坡时, 正确使用挡位的原则是:高速不硬撑, 提早换入低速挡;低速挡不硬冲, 防止发动机超速。 6 行车前做好行车准备 关键词:高中生;物理;实际操作能力 一、高中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流程,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确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物理场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例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千秋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車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困难在于:①学生缺乏准确的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②学生缺乏程序化的思维训练。 由于现行教材、教科书中应用性的生活事例很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数学公式的替代运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象图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要重视图象图景教学 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①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传统的物理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都是已经选择、压缩、改造而具典型化和简约化,更具高度的抽象性。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理解所学内容,而若能充分利用图形图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物理思想寓于情景的建立和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开展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从而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物理情景和模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②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训练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困难,还表现为思绪的混乱,缺乏思维的程序化。因此在教学中更要重视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大体可分六步,即审题→文字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抽象出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寻找问题所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建立模型→求解。第一步,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并用相应的图形或符号表示,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第二步,确定物理对象,建立物理情景,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寻找变化规律,建立各物理量的联系。边审题、边画图,并一一把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注在图上,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过程的思维去重新审题,同时,示意图能使解答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图象成为思维的载体,视图凝思实际上是视觉思维参与了解题的过程。再者,建立模型关系,立式求解。实际上在第二步,由文字到示意图的思维跨度非常大,有时学生问问题时,教师可能会无意中画出示意图,而此时学生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关键就在于学生不会画图。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应加强图象图景的教学。一方面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教学中示意图画法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审题,画示意图,从易到难,逐步消除思维障碍,这一过程教师不得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要重视探究性物理实验的设计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 考察我们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发现,不少课堂上,学生们也在忙于收集数据,解释并求证结果,但是如何根据有限的线索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如何在不止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面前做出决策呢? 这对于学生至关重要,但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替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因此,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是指:所设计的实验包含的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得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要在内容上把握主干,形式上注重质量。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结果,往往淡化甚至不管知识获得的过程。教育太急于看到知识传授的结果,太讲究“效率”了。 因此,很多教师用“高效益”的方式将实验的结果得出的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通过反复习题训练理解掌握规律,但这样做恰恰是本末倒置的。对于学生还不是很理解的规律,即使是通过大量的习题反复演练,其知识的迁移能力仍是比较弱的,一旦出现新的情境,许多学生将束手无策。 参考文献 【实际操作】推荐阅读: 实际操作考试06-27 实际操作技能11-07 实际操作技能培养10-14 银行会计实验实际操作05-08 电厂化学实际操作考试06-10 压力容器实际操作试卷08-16 项目管理实际操作版09-25 电焊工比武实际操作方案07-06 体育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09-08 实际教育07-16实际操作 篇2
加强实际操作,培养探索意识 篇3
驾校教练员实际操作要领 篇4
电焊工高级技能实际操作试题 篇5
节能技术在实际驾驶操作时的应用 篇6
高中生物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