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大有可为

2024-10-30|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农村教育大有可为(通用10篇)

农村教育大有可为 篇1

农村教育大有可为

(2011-04-17 00:34:13)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读书无用,大学生读了半天还是没工作吗!为什么上大学,以至于很多农村孩子都辍学了,他们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力量呀!他们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状况。

要想走人才强国的道路,离不开农村教育的长足发展。现今由于农村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农村教师素质偏低,农村的家庭教育极度缺失等原因导致农村大学生的比例较小。但我相信这是暂时的。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反映出来农村教育不是无可作为而是大有可为!

一、家长的家庭教育虽然缺失,但孩子们是向善的。他们的心灵由于没有受到更多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他们的心灵还是很纯净的,所以对他们的教育难度相对较小,但就看我们怎么教育了。我们必须找到孩子们喜欢的教育方法和说话方式,让孩子们更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和意见。不是你说对了他就愿意听了,我们现今的孩子自主意识很强,农村孩子也不例外,与他们交流不能搞家长制,只有肯蹲下身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才能真正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来了解孩子,让这些向善的心灵能够得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二、农村教师的工资虽然不高,但他们多数是爱岗敬业的。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搞创收,即使搞的话,身边的家长也没有几个有意愿或有经济实力来支持。他们根本不可能掏钱给孩子补课,钱很紧,手头不宽裕。还得留着孩子万一上大学呢,即使不上大学还得留着万一孩子以后不念书成家呢。

三、农村中有城市不具备的许多教育教学资源,只要愿意发掘,总会让这些金子发光的。孩子们就是我们未来的金子。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浇灌着写几乎和我们具有同样家庭背景的孩子们。为了我们的人才大国的梦想,我们愿意付出毕生的努力!

鉴于以上几点,我认为农村教育大有可为,事在人为。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了我国教育的长足发展,我愿用我的一生来为教育作出不懈的努力!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成功!

农村教育大有可为 篇2

“睁开眼睛就购物”, 大把花未来钱的美国人, 把全球经济拖入深渊。美国建立在亚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廉价制造业基础上的过度消费模式, 加快了全球经济恶化。一旦处于“领导经济”地位的美国放缓或紧缩消费, 下游便会刮起强烈的龙卷风:资金断裂、工厂倒闭、员工失业。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 但作为产业链的末端, 中国制造业无可避免地迎来寒冬。媒体频频曝出由于承受不了危机带来的压力, 个别企业家走上了不归路的新闻。冬天来了, 但真的是世界末日吗?

昔日农村

面对中国对外出口的严重下滑, 珠三角和长三角很多依靠外向型经济生存的企业面临倒闭的窘境。中国作为被世界各国认为是拯救全球经济状况最重要经济实体之一。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中国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 就是对世界经济做的最重要贡献。这样的国际与国内形势下, 扩大内需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尤其是拥有9亿人口的农村市场不仅是严峻挑战, 更是突出机遇。

我国农业人口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如果全国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 农村市场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绝对值就可增加约120个亿, 可使GDP增长0.14个百分点。开拓农村市场, 可以拉动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因此, 剖析农村市场的消费现状, 探讨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是如何发展农村市场的先决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告别了自然经济状态, 市场机制逐步成为农村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消费品市场成为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十五”期间, 尽管我国农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 但农村各类产业的总量仍在持续扩张, 由此带来农村流通规模的迅速扩大。各种农村有形市场迅速崛起, 除了传统的集市贸易市场外、各种综合市场、专业市场以及批发市场、期货市场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然而, 农村市场发展现状仍然让人忧心,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着农村市场消费, 农民收入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来自于农业;一部分来自于城镇打工收入, 其中, 还是以农业收入为主。虽然, 近年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生产总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大幅提高, 但由于农产品结构未得到有效的调控, 农产品供过于求, 农牧产品价格下跌, 结果越丰收农民手里越没钱。同时, 农民对住房、子女教育、费用支出、医疗支出等预期不断增加, 63.8%的农户把新增收入的大部分储蓄起来, 而储蓄的目的大部分用于以上项目的支出, 尽管“惠农政策”和各种改革措施使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 但是, 农民辛辛苦苦挣得一点钱怎么舍得花。

除了收入不足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欲望, 农村消费环境也使很多家庭无福享受众多商品。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大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电网老化、电压不稳、电价过高等问题, 严重阻碍了家用电器在农村的使用和普及。如果, 很多家庭日常生活用水还需要到村口的井里去挑, 那么就是家里有钱, 基本上还是不会购买洗衣机的。农村很多地方缺电或电价太高, 使得农民购买家电后用不起, 甚至用不了, 都制约着家电产品在农村的普及。还有农村道路交通条件极差, 有些地区甚至不通公路, 大量的农业机械根本无法进入农户, 本地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 日用品也下不了乡, 既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又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消费。

由于农村流通经营业态及经营方式陈旧。农村日用消费品90%以上只能靠“柴米油盐找个体, 日用百货赶大集, 家用电器跑城里”的方式进行消费。现有的大部分农产品市场设施十分落后, 不少还是露天的, 交易规则不完善, 现代流通方式在部分发达地区的农村才刚刚起步。市场运行中, 地方政府多着眼于短期的地方利益, 人为地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割裂市场, 造成农村市场商品流通渠道十分不畅。这种消费格局不利于农民了解丰富的商品信息, 选择余地很小, 很多地方还停留在卖什么就只能买什么的环境下。先不说最近对“家电下乡”产品质量、价格的质疑不断增加, 就是最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的农药、化肥、种子等, 在一些农村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也是随处可见。产品质量鉴定条件缺乏, 维权意识不强, 农民识假能力有限, 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 农民利益时常受到损害, 因而害怕受骗上当而不敢轻易购买。

此外, 落后的消费观念也阻碍农民购买力的实现。在农村, “能自己种的不买, 能凑合用的不换, 能不花钱就不花”是农民消费的基本思路。这种消费观念使人们对激活消费经济政策措施基本上没什么反应, 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经济政策措施的作用。

开拓农村市场大有可为

尽管我国农村市场发展仍存有不少问题, 挖掘市场潜力也有不少困难, 还需要做许多工作来充分发挥它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但从中长期看, 我国农村市场的发展前景仍然令人期待。

2007年我国已经在更大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保护农民的各种收益和权益, 从制度上化解压力, 促进消费, 还增加了在农村医疗、教育方面的支出, 也有助于将更多的资源引向农村。不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在经济发展快的地区推进城乡协调的社会保险制度, 实现了农村社会保险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接轨和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同时, 面向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创办最低生活保障基金, 以保障农村居民正常生活的需要。这些政策的出台,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病致穷或因病返穷”的现象。不仅如此, 在2008年全面实施了农村9年制义务教育, 减少农民的教育费用支出。这些政策都会实质性地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增加对商品的需求。

在今后几年, 国家将全面推进以建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为目的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用于改善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对农民来说, “卖”比“买”更重要, 只有把农产品卖出去, 手中有了钱, 才谈得上消费。要充分考虑农村市场“买卖结合”的特点, 建立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门槛和风险, 真正使农民卖得出、购得进、用得上。

看到广大农村市场的发展潜力, 越来越多的连锁经营企业逐步在二、三线城市建立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折扣店、品牌专卖店等各类新型零售业态模式。以小城镇为依托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 围绕小城镇和新兴市镇的开发, 加大商业流通设施的开发建设力度, 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商品经营主体和多样化的商品经营形式, 逐步替代农村传统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贸市场形式, 成为农村市场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农资连锁经营也在不断建立完善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营销体系。

如果, 农民消费能够稳步增长也会对相关产业产生巨大的推动效应。从发展的观点来看, 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无疑在农村。对于近9亿多的农村人口所组成的2.5亿个家庭来说, 任何商品的普及率只要提高1个百分点, 就会增加200万台以上的需求量。我国农村居民每实现1000亿元最终消费, 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2356亿元的消费需求, 从而扩大工业部门的中间投入1253亿元, 农业部门620亿元, 第三产业478亿元。农村人口每增长1元的消费支出, 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由此, 厂商期盼农民提高消费能力的理由是一目了然的, 而扩大农民消费的意义决不仅限于此。

城市化是涉及几亿农业人口转入非农产业的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迁。目前我国城市化仍然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同等工业化国家的水平, 未来5-15年甚至更长时间, 是我国城市化迅速扩张的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 农民人数的减少, 购买力的增强将为工业品带来广阔的市场。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后, 服务业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知识的贡献来提高增加值, 消费水平将产生质的飞跃。反过来, 城市化加快将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农村城镇化则可以通过城镇聚集人口和产业的功能以及商品集散地的优势,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直接的市场, 形成农村经济区域发展中心, 这无疑又将成为新一轮农民消费能力增长的动力源泉所在, 同时, 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将拥有可靠的保障。

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 篇3

关键词:基础教育 新农村 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举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教育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农村基础教育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模式,在人才培养、经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教育如何发挥应用的作用,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伟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基础教育大有作为。

培养造新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农村基础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的重任。一代新型农民的培育造就,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新农村目标的实现与否。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就是要培养造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包括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在内的现代农民素质。只有建设一支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队伍,才能快速抢占当今世界农业技术应用的制高点,顺利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才能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新农村建设才有后劲。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整体还偏低。据统计,在全国5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高中以上的只占12%,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如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造就具有较高素养、较高技能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是基础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以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为突破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基础教育要为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服务。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一方面要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认真解决农村青壮年文盲和青少年失学现象;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证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着力发展职业教育,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切实提高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致富是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农村基础教育要以农民致富为主要价值取向。农村基础教育要千方百计地了解与满足农民需要,使教育跟着农民致富方法走。这就需要农村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充分利用农村基础教育资源,要确立面向新农村培养人才的战略目标,立足为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农业集约化经营、乡镇企业管理、营销方面的人才,培养农业产业化、机械化、电气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业实用技术人才。从一定程度来说,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直接决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与成败。以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为突破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础教育的独特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一定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基层民主,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是我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通过不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营造一种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坏氛围,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选择符合农民需要和当地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让农民不断从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林树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N].经济日报,2006-03-09

[2]张宝文.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N].人民日报,2005-11-22

[3]黄志峰.高职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中国市场[J].2006(12):12-13

[4]吴德珠.提高农民素质 培养新型农民[N].人民日报,2006-05-19

[5]张小建.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N].人民日报,2005-11-22

农村教育大有可为 篇4

农民就地市民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明显成效。为此,市规划局组织有关人员于2005年12月9日至11日利用周末时间赴××专题学习考察该市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经过实地参观、资料收集和专题座谈,使我们受益匪浅。××市新农村规划的主要经验

××市深刻分析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牢牢把握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在新农村建设中,紧紧依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在规划和建设环节,创造性地提出“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向农村社区集中)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的先导和引导作用,充分激活土地流转模式,全面突出政府主导,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互动,推进了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具体而言,他们在规划方面的主要经验有:

一、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强化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引导作用

××市提出要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实现城镇、农村的合理建设,城乡产业的合理布局,让城乡居民通过城乡一体化得到实惠。为此,该市通过加快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了规划编制市域全覆盖,使全市城乡规划真正成了一盘棋。

一是加快分区规划和远郊市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修编;完成了龙泉驿、新都等7个卫星城的分区规划和都江堰市、崇州市等8个远郊市县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市20个区(市)县都有了自己的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完成了中心城117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中心城区域实现了控规全覆盖;编制了198平方公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二是加快镇乡规划编制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落地。组织了对全市30个重点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评审工作;对全市2800多个总投资1538亿元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各级规划中逐一进行了审核和落实。

三是积极推进农民新居工程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完成农民新居工程的建设规划,高效优质完成了“新居工程”选点和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工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市还积极推进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取得显著成效。如白果村村庄整治规划和行动方案专门由省村镇规划建筑设计院进行规划,县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制定了以“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大”为主要内容的白果新农村建设方案。

在农民新村规划编制中,××市注重结合实际,突出五项原则。一是将农民新村纳入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编制建设规划。农民新村建设强调搞好路、水、电、气、通讯和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同时要求应有相应的文化、体育、卫生、教育、商贸、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新村、文化新村、现代化文明新村;二是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增强农民新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规划编制要求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有利于农业和村庄产业多样化发展,兼顾城镇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农民新村规划分区域控制。城镇规划区内不设置中心村,属城镇近期建设片区,根据规划和有关标准设置农村居民点或城镇居民住区,防止形成“城中村”;四是农民新村规划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民新村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布局,配置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满足居住服务的基本功能,还结合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需要,统筹考虑各种生产因素,综合布局,使生产与居住、生活有机结合;五是农民新村规划结合当地环境和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农民新村规划在布局形态上因地制宜,灵活布局。加强对房屋建设风格、色彩的指导,推荐适合当地建设的方案,使农村新村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规划建设农民新村,使农民既增收致富,又改善居住环境,享受现代文明。

二、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城乡规划战略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

××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中,认识到城乡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该市按照城乡统筹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切实改进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高规划“科学、民主、依法”行政管理水平,建立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规划管理新体制,实现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实施管理和监督管理工作“满覆盖”,充分发挥城乡规划战

略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进一步理顺规划工作关系。进一步完善市规划委员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市规划委员会决策作用。健全市规划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结构,加强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力量,理顺市规划委员会与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关系,提高规划决策水平。调整区(市)县城乡规划制定程序。各区(市)

县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总体规划、开发区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等,须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并按法定程序审批。将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将城市户外广告总体规划及技术标准的编制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对××市高新区、龙泉驿区等15个区(市)县城乡规划行政管理机构的业务工作,由市规划局负责归口管理和指导。

二是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在主城五区设置规划分局,负责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设置××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级行政二级局),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将市规划管理稽查大队并入市规划执法监督局,不再保留市规划稽查大队。市规划执法监督局由市规划局管理。设置市政府派驻龙泉驿区、金堂县等14个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负责所驻区(市)县城乡规划行政工作督察。市规划局加挂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牌子,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督察专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组建××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负责全市城乡规划发展战略研究。组建××市规划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全市城乡规划信息资源管理。组建××高新区、金堂县等15个区(市)县规划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行政区域规划管理工作。

同时,××市还特别注重加强镇乡规划管理。在温江区、双流县等14个区(市)县设置区(市)县政府派驻镇(乡)规划助理员,负责所驻镇(乡)规划实施与监督管理工作。规划助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当地规划行政管理机构负责。

三是切实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明确干部管理权限。市政府派驻的督察专员、规划执法监督局的组织人事由市规划局统一管理。其余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征求××市规划局意见,由当地区(市)县任免。市规划局及派出机构、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的人员编制由市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下达,各区(市)县规划行政管理机构及驻镇(乡)规划助理员的人员编制由当地政府负责落实。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市、区(市)县同级公共财政预算。

三、突出重点,抓好示范,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动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市特别注重突出重点,抓好试点,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动。

在规划环节,该市提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优化资源配置,突出抓好以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力争在10年内,基本形成环绕中心城市的4个中等城市、11个小城市、45个区域中心镇相互呼应的城镇体系。重点完善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制定完善包括城镇居民安置及农民新村规划在内的分区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今后5年,规划并建成城镇安置小区80个、农民新村示范点20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客观要求,适时规划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整合乡(镇)资源,充分发挥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区域中心镇的吸纳和辐射作用。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大有不同 篇5

中央教科所的一位资深教授谈到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时指出:从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来看,现在最薄弱的一环是幼小衔接。明确指出幼小衔接对儿童的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在幼儿园的工作和对小学的调查问访中,搜集了一些相应的资料,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幼小衔接的坡度太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这是幼小衔接存在的原因。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如“奇妙的影子”、“各种各样的车”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等能力,看图说话锻炼幼儿观察、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种种不同,告诉我们幼小衔接是必要的。

同时幼小衔接也是重要的。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幼小衔接工作做的如何会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发展。经我们200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得出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以下不良适应表现: 表现方面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性方面厌学、情绪激烈

具体表现身体不适,过度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睡眠不足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人际关系紧张,同学之间冷淡,不会和谐交往学业失败率高,有攻击性行为,逃课现象严重,恐惧老师 人数比例17%21.3%26.8%15.7%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资源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篇6

资源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1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肖建伦 作者单位:云南省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云南,昆明,650031刊 名: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英文刊名: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年,卷(期):“”(1)分类号:F1关键词:

农村教育大有可为 篇7

一、郁南县借力农村金融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大胆创新,创建勿坦模式信用村

我国目前部分地区试行的信用村是由金融机构牵头,主要是以财务指标来评选信用户。该县勿坦模式信用村是以村党支部、金融机构、农户代表等组成大评委,既依据农户经济状况,又结合农村社会管理,既依据现代信用评分的方法,又结合中国农村基层党建、优秀传统文化来评选信用户、创建信用村。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共谋共建。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让符合评级条件群众100%参与了信用评级。二是激励评级。采用“基准分(100分)+社会激励分(30分)+一票否决项(限定最高级)”+大评委的形式进行评级,评选出“优秀Ⅰ、优秀Ⅱ、较好、一般、差”五种信用等级。三是张榜公示。确保评级结果公平、公开、准确,并实施动态管理。四是整体授信。郁南联社对较好等级以上信用户实施整体授信,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五是全面推广。2009-2010年成功创建29个勿坦模式信用村基础上,收到“促发展、促管理、促民生、促党建、促民风”实效。

(二)寻求突破,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子

在落实广东省委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部署中,郁南联社与地方政府整合“广东扶贫济困日”的专项捐款设立基金。以此作担保,信用放大5倍,向全县4497户贫困户实施整体授信5000万元,为每户贫困家庭以6%的优惠利率提供1万元贷款,有效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并动员一对一帮扶干部贴息90%,让贫困户承担余下的10%利息,让贫困户每月支付5元就可以借款1万元;同时配套技术指导、农资赊销、订单农业、构建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形式有效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综合降低扶贫贷款风险。可望有效解决贫富悬殊这一世界性社会管理难题。

(三)积极配合,推广县征信中心成果应用

一是建成“郁南县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依法采集所有在郁南工商局注册登记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信息,包括在县人民法院和工商、税务、公安、国土、质监、药监、计划生育等19个部门,共29587条非银行信用信息数据。二是建成“农户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目前已采集全县11.2万户共41.3万人的户籍基础信息,以及信用户的家庭经济信息及社会评价信息等。三是实现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实现全县7家金融机构与工商、质监、桂圩勿坦村首批13个单位的征信数据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四是征信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五是大力推广诚信承诺制度。营造“家家争当信用户,人人争当诚信人,全民创业劳动,准时还本付息”的良好氛围。

(四)成立三农贷款专营中心,打造“三农”金融超市

为进一步加大“三农”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户资金需求,更好地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的优势,实现由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特色农业转变,由支持传统农村向支持新农村转变,由支持单个农户向支持集聚农户转变,由支持传统农村经济向支持现代“大三农”经济转变,引导客户向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及农业龙头企业迈进,郁南联社于2011年3月成立三农贷款专营中心,推出金摇篮——实易贷系列三农特色产品:勿坦模式信用贷、富贫贷、绿林贷、好运贷、订单贷、龙兴贷、互联贷、卡易贷、包易贷、巾帼贷、消遥贷、北种南养贷等。并以标准的贷款流程、快捷的审批机制、简便的贷款手续、灵活的还款方式以及全新“专业、专心、专注”的服务理念,形成颇具特色的“三农”金融超市,着力推进“信用三农、普惠金融”工程,致力解决“三农”客户贷款难题,成就创业致富梦想,建设幸福郁南。

二、借力农村金融创新社会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

经过两年的探索,信用建设有效优化全县的金融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主要体现在:

(一)农村信用风气焕然一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在全县上下形成“有信用就有钱”的社会行为导向。2010年全县涉农贷款余额23亿元,比试点前2008年增长96%。全县储蓄存款是试点前9年平均数的3.5倍;金融机构存贷比从试点时的36.71%提高到目前的47.6%;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13.8个百分点。

(二)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8.84亿元,增长13%;税收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1.03%、24.95%,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1%;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2%。;2010年招商引资58亿元,同比增长283%。

(三)促党建优民风,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仅促进了农村金融难题的实质性解决,而且超越了金融领域,起到了有效促进社会管理和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作用,有效地破解了农村基层管理的难题。基层党组织在信用村创建中树立了威信,增强了公信力和凝聚力。目前,郁南农村逐步形成了“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新风气。

(四)金融扶贫新手段激发了贫困户勤劳致富的强烈愿望

通过金融扶贫,有效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问题,2010年全县有44.27%的贫困户实现脱贫。截至2011年6月底,全县有1383户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实现了稳定脱贫,占全县脱贫总户数的61.44%。金融扶贫改变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落后观念,激发了贫困户勤劳致富的强烈愿望。

综上所述,以信用建设为基础、以机制建设为根本、以政府统筹为保障,借助金融介入、利益引导是郁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以信用为突破口、金融为载体,创建信用村、开展金融扶贫,探索建立三农金融超市,并广泛应用征信中心数据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社会共富,是提升社会管理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手段。

摘要:地方政府借助农村信用社以创建县级征信中心、建设信用村、实施金融扶贫、创建三农贷款专营中心作为主要抓手, 创新社会管理, 有效实现“信用三农、普惠金融、普惠民生”, 为当下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农业审计服务新农村建设大有可为 篇8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全国的份量比较重,粮、棉、油、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位置。但与发达省份相比,江西农业发展实力较弱,农民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仍有近百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近年来,江西在财力有限的前提下,每年都在中央政策的激励下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江西省审计厅的农业审计部门也及时跟进,对投入“三农”的资金加强了审计监督,切实起到了维护广大农民权益的作用。

2001年至2005年,江西省厅本级累计完成农业审计项目137个,查出违纪违规及管理不规范资金总额284 216万元,已收缴财政13 027万元。向审计署和省政府提交专项审计报告20篇,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13起,已经处理涉案人员39人。

1998年,江西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中央财政为此投入资金36.7亿元,分四批对江西省鄱阳湖区实施移民建镇工程。为了确保这项德政工程的顺利实施,维护百万移民的切身利益,江西省审计厅的农业审计部门历时7年,先后5次组织开展专项审计,查出违纪违规资金2亿多元,移送案件343起,查处责任人员近400人。

2003年,江西省审计厅的农业审计部门对全省财政扶贫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查出违纪违规资金39 448万元,并分别向审计署和省政府提交了专题报告。江西省政府黄智权省长作出批示并敦促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和省发改委等部门针对各自系统存在的问题按照审计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进行逐个纠正和整改,并要求分别向省政府提交整改报告。

2004年,针对中央出台的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江西省审计厅的农业审计部门对全省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这项审计工作得到了审计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江西广大种粮农民的支持和拥护。同年,为了配合国家对江西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总体验收,安排了对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专项审计。江西省政府黄智权省长对江西省审计厅此项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并责成各单位和部门逐项核查,按整改意见分别作出处理,敦促及时整改。由于审计深入,整改工作到位,江西省顺利通过了国家的检查验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还予以了奖励,彻底消除并挽回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2003年曝光某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问题对江西省造成的不良影响。

2005年为了搞好财政支农和退耕还林资金的准备工作,江西省审计厅的农业审计干部利用春节期间回老家走亲访友的机会,开展了以“关注和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是农业审计干部的职责”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深入10个县17个乡镇的23个村,走访了近百户农户,发放并收回精心准备的《农户基本情况表》和《专题调研问卷》,提交了近万字的调研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2005年的退耕还林资金审计覆盖面广,全省共投入审计力量570人次,共对11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退耕还林资金分配管理部门362个,乡镇、项目实施单位1 095个,5 819户退耕农户种苗费、现金、粮食等补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实地检查了180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审计资金总额达185 254.49万元,查出了粮食发放不实、差价收入被侵占挪用、荒山代造款过高收取未与退耕农户充分协商、种苗采购供应环节存在漏洞、虚列支出套取甚至贪污私分种苗款、以各种名目套取骗取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挤占挪用截留克扣退耕还林资金、巧立名目违规收费以及造林管护不力致使成活率、保存率低等问题,共查出各类违纪违规资金31 644万元。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

江西作为农业大省,新农村建设应该说基础相对薄弱,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审计作为监督职能部门,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是否有所作为呢?怎么作为?

实际上过去江西省审计厅的农业审计部门的许多审计工作都是与服务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说,农业审计服务新农村建设大有可为。那么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怎样进一步加强农业审计监督,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呢?

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大农业审计观念,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于审计工作始终,通过扎实有效的审计监督,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把涉农资金作为审计监督重点,进行跟踪监督。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是关键,今年国家将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应会高于往年,财政及其他多渠道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也必定高于往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稳定资金来源。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资金能够及时筹措到位?到位的资金能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资金的使用效果是不是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农业审计部门必须及时跟进,加强审计监督。为此要重点加强国土资金审计,揭露和查处乱占滥用耕地、违法圈占农村集体土地、征地得不到应有补偿、损害农民利益等问题,促进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农民耕地;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退耕还林资金、水利建设项目等审计,揭露和查处挤占、挪用、滞留、拖欠农业专项资金,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促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扶贫资金、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审计,以人为本,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加强对农业产业化资金、重点项目资金等支农资金的审计,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审计监督,促使涉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是在审计内容上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重点突出,内容全面,进一步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对政府关注的、农民关心的、反应强烈的、涉及面广的问题,抓住不放,查深查透,给农民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及时发现并反映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在分析、评价、考核农业专项资金效益情况时,重点抓住资金的投入决策环节,检查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抓住资金投入程序环节,检查项目是否经过专家的科学论证,项目立项、项目管理、组织实施和验收、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验收、资金运行等环节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抓住资金管理和使用环节,检查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有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确保农业专项工程能永续利用,良性运行。

三是“审、帮、促”相结合,促进建立涉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查找原因,结合开展财务管理规范化活动,促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逐步达到严格管理、规范管理。根据涉农资金来源层次多、资金使用链条长、管理较为分散的特点,对各级使用农业专项资金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建立资金管理的预警机制,提高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扭转不良竞争,政府大有可为 篇9

朱慕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影响着当代的教育,而教育也为这一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可以说,没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繁荣。中国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方面的奠基作用,全世界有目共睹。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随着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学生当前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不容熟视无睹,更不容无动于衷。

高度竞争的数育环境,正在使学生个体为它付出沉重的代价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来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繁荣,同时,在文化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以管理经济的思路管理文化教育的思潮与做法。人们都明确地期待教育通过培养人能够创造经济奇迹;期待教育能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期待教育能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胜,等等,我们对教育寄予了过多目标太宏观、目的太物质的期待,却忽略了在微观层面明确期待每个孩子在教青过程中获得健康与快乐,加之千年的科举文化传统,数以亿计的家庭对教育会带来“美好未来”的热切期待等,都在暗中强有力地牵引着教育的方向。在经济领域,目光聚焦在GDP指标上,在教育领域,目光聚焦在升学率指标上;聚焦在孩子“未来的成功”上。成人世界对今天学生们不健康、不快乐的生活既焦虑又司空见惯,既大声呼吁减轻负担又安排各种补习,甚至认为牺牲今天的健康与快乐,是求得“未来的幸福”的必然代价。教育已成为逐利的工具,人们已忘了教育的本原。

学生的生活健康、快乐吗?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身体、精神及社会生活中的完美状态。”从一般意义上理解中小学生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应包括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快乐感受。要关注学生是否具有自信心、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尊严感;是否坦然、诚信、宽容,能得到理解、尊重和信任;是否有同情心、责任心、公正善良;是否对新事物有发自内心的好奇、兴趣和探索、创造的愿望;是否对学校和家庭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是否对未来有梦一样的期待和憧憬……然而,这些重要的特质正在被淡忘、被忽略,因为,这些特质不可能化为分数。

2009年,教育部为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基础数据库,在全国抽样选取了140个样本县(市、区),对4.5万名三年级学生和5.2万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部分学科的学业测试与问卷调查,同时对1500名中小学校长、1.1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教师和校长的观念、工作等。下面这组数据集中反映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以追求升学率为导向的激烈竞争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关于考试,在八年级样本中,全国有30%的学生认为考试的次数“比较

多”和“非常多”;中部地区这一比例达37%。三年级样本中,全国有50%的学生认为公布成绩和名次“比较有压力”和“非常有压力”;中部地区这一比例高达56%;八年级样本中,全国有76%,中部地区这一比例高达79%。三年级样本中,全国有39%的学生“常常”和“总是”感到考前焦虑,中部地区这一比例达到42%。八年级样本中,全国有52%,中部地区这一比例达54%。

关于教学方式,三年级样本中,全国有28%的学生“常常”和“总是”做大

量的练习,农村地区这一比例达36%;八年级样本中,全国有37%,薄弱学校这一比例达42%。

关于教师评价,三年级样本中,全国有38%的教师“比较同意”和“同意”

用学生成绩给教师排队压力很大;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这一比例均达43%;八年级样本中,全国这一比例为28%;薄弱学校这一比例达35%。三年级样本中,全国有46%的教师认为学校“常常”和“总是”基于学生的考试成绩给予奖励,西部地区学校这一比例达53%;八年级样本中,全国的这一比例

为67%;西部地区学校这一比例达75%。

关于学生负担,三年级样本中,全国有31%的学生睡眠时间少于8小

时;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和中部地区学校这一比例均达35%;八年级样本中,全国有77%的学生睡眠时间等于和少于8小时,中部地区学校这一比例高达82%,好学校这一比例高达82%。三年级样本中,全国有25%的学生每周补课时间超过3小时;城市地区学校这一比例达29%;八年级样本中,全国这一比例为42%;城市地区学校这一比例达51%。

关于自信心,三年级样本中,全国有25%的学生“自信心不强”和“没有

自信心”;薄弱学校这一比例为30%;八年级样本中,全国这一比例为27%;西部地区这一比例达31%。

关于内部动机,三年级样本中,全国有35%的学生“没有内部动机”和H

内部动机较弱“;薄弱学校和西部地区学生这一比例达41%;八年级样本中,全国的这一比例为33%;城市学生为34%。

以上数据从中小学考试、教学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负担、自信心、内部动机等方面反映了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状态,反映了他们生活在一个激烈竞争的教育组织方式和学习环境中。学生的焦虑情绪、压力感、不自信、内部动机薄弱都在影响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影响他们对终身学习的向往。事实上,高度竞争的教育环境,正在使学生个体为它付出沉重的代价。

2005年,欧盟委托丹麦理工学院对三大国际教育评估项目(PISA、TIMSS和PIRLS)的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显示,竞争性较强的国家教育体制(如普遍使用入学考试来选拔学生)可能会带来学生较高的基本技能水平,但是,在竞争性较强的教育体制中(如中国香港、中国、日本、韩国等),学生表现出的焦虑水平高于平均值,内部动机(对某学科的兴趣和喜爱)较低,对学校的归属感也比较低,且对学校为他们做好成人生活准备的能力持负面评价。这意味着,尽管较强的竞争性可能会在学习成绩上带来收益,但在学生的动机和心理健康方面却会付出代价。这些代价从长远来看会有一些不可预见的负面影响,如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报告认为,教育制度的竞争性将由个体为

之付出代价。

政府要从申国数育体制的源头寻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保护和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政府的责任,是在教育领域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试金石。尽管造成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制高点不在于家长的观念,不在于学校的做法,也不在于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绩观,而在于政府要从中国教育体制的源头寻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善中小学生教育环境,政府大有作为。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考招生制度、中考招生制度都属于高利害的选拔、淘汰制度,具有激烈的竞争性。高校招生按院校等级分为五个层次,形成了稳定的金字塔结构,它的存在和运转都在引导全社会的竞争动力。中考则关系到普职分流,而中等职业教育通向高等教育的政策路径尚未通畅,谁家父母会真正甘心放弃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呢?因而,低年段的升学竞争在所难免。激烈的升学竞争已成为我国教育体制的显著特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一体制的竞争性不可避免地传导到政府部门对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传导到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传导到学校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在这种情况下,升学率已成为教育领域的GDP,成为判断基础教育业绩的标志性指标。多年来,经常有舆论批评家长的观念错了,学校的做法错了,地方政府的政绩观错了……而且都错在升学竞争上,这时,我们应警醒地在国家宏观政策层面、体制层面深刻审视现行体制的合理性,因为任何观念(政绩观)的产生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体制性的、根源性的导向。升学率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事实上,只剩下考试学科的分数。凡是不能用分数衡量的重要

教育价值,如健康、道德、人格、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快乐等都可以忽略。如任这种唯分数的恶性竞争合理存在下去,将难以回答胡总书记所提出的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世纪之问。

2001-2011年,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组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深刻、最大规模、历时最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内容涉及:21世纪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编写、教学方式和教学研究制度的变革、教师专业发展、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课程管理制度的重建等,以上改革都指向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课程改革秉承和传播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提出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教育内容;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三维目标。新课程体系既对全体学生提出共同基础的要求,又关注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建立了课程的选择制度。新课程超越了”学科中心“的传统,将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社区实践作为必修课,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作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宗旨。新课程改变了评价过于注重要瓦别和选拔的功能,探索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既重视学业成绩,更关注全面发展;既有教师评价,又有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参与的新方式。十年改革,经历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深刻变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参与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面临挑战最大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本质的进展。但是,课程改革始终处于升学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面临着难以逾越的竞争性教育体制的障碍。一线教师们说:我们由衷认同新课程的理念,但我们却是在戴着镣铐跳舞!不良竞争体现在体制层面、政策层面、管理制度层面、措施层面,只靠局部的改革难以奏效,因此,扭转不良竞争需要系统介入、系统解决。优质的教育一定出自符合教育规律的制度设计和实施

环境,而非一味竞争。对现行教育体制和制度优越性与弊端的审视和改革是政府的职责,应有所作为。

要下决心扭转当前的不良竞争。国家在教育经费、资源配置、招生制度等方面,应削弱和淡化学校等级的金字塔结构,打通中等职业教育通往高等教育的路径,对各类院校应出台多样化发展的引导政策与评估标准,大面积激活和支持各类学校发展与创新的积极性,而非只有”211“、”985“。在打造一流大学的同时,打造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专业、实验室等,引导学生们奔向百花齐放的专业平台。

要建立明确而详细的教育质量政绩标准,如推出”绿色教育质量指标“的评价体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自2005年始与上海市教委共同合作开发了《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全面指向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指向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指向政府引导实施素质教育。其指标包括:学生学业质量均衡指数、学习负担指数、教学方法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与学业成绩关系指数、基本品德行为指数、学生动力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健康指数、跨年度发展指数。

此外,还要规范、治理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管理制度;要向社会大力宣传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确立具有权威性的教育质量价值导向;要建立全社会对政府保护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问责和监督制度,等等。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原巡视员。此文系作者在”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论坛上的发言稿,文内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有删节)

发展野外作业专用车大有可为 篇10

江丕昱周利民梁楚余汪洋

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70

1概述

专用车在我国汽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专用车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诸如公路运输、工程建设、油田、矿山、电力、电信、邮政、金融、医疗、环保、农业、水利、航空、航天、食品、公安、消防、司法以及国防建设等。各行各业对适合本行业特点、满足本行业特殊作业需要的专用汽车都有较大的需求。由于专用汽车服务的广泛性和专门性,形成了市场多元化、小批量的市场特点。而目前我国专用车状况与国际上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无论是在车型品种上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些专用车品种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进口,例如,中轻型野外作业专用车就是其中的一种。尽快发展具有自主品牌的专用车是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野外作业专用车所要求的功能特点

本文所指的野外作业专用车是指既有越野车全路况、全天候的高机动性和多用途性,又有可利用基本车型进行不同改装,衍生出几十种变型车型,满足野外各种不同行业与不同作业方式的特殊要求的可变性和多样性。所以可认为,这种车是越野汽车和专用作业车这两大类型车优势互补而结合的新型的、适用于各种野外作业的特种专用汽车,载重量1~3.5 t的特种车辆,其驱动方式有四驱(4×4)或六驱(6×6)等多种。这种野外作业专用车除应具有专用、多用途的特点之外,还必须具有高通过性、强劲的动力性能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高通过性表现在地形通过性和地表通过性这两个方面。主要涉及的参数有: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半径、涉水深度、垂直越障高度、最大行驶侧坡度、越壕宽度等。目前国际上越野能力优越的车型主要有美国的悍马和德国的乌尼莫克。乌尼莫克的最小离地间隙达400 mm,美国悍马达309 mm。接近角和离去角分别为46°~48°,51°~54°。(由于车型不同其数据会有差异,故给出一个范围,以下同)。动力性能主要涉及的参数有:持续行驶里程、最大车速、最大爬坡度、比功率等。德国的乌尼莫克最大车速为90~97 km/h,最大爬坡度为100%~110%,比功率14.7~19 kW/t。环境适应性主要指的是能够在高寒(-40℃)、高温(50℃)、高湿、高海拔(5 000 m高原)等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而专用、多用途则表现在其底盘能适应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可进行多用途的改装,能在基本车型上进行延伸,衍生出多种变型车产品。

3野外作业专用车国内需求分析

野外作业专用车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既有越野的能力又要有专用的功能,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领域,对这一类型车都有较大的、并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如石油、水利、地质勘探、森林防护、野外数据采集、电讯和救护等行业,以及各军兵种特种车、轮式装甲、军事通讯车等。

3.1森林防护

我国森林面积约在1.58亿hm,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近几年来开展的退耕还林及植树造林活动,使森林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然而由于气候以及人为的原因,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森林保护主要包括森林防火、森林防盗(伐)、森林防病(虫)害等,另外,还包括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森林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以森林火灾为例,每年在林区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火灾不计其数,由此造成众多人员的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森林防护、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成为林业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护林基础设施及装备的建设。森林防护专用车就是其中重要的装备之一,随着森林防护工作量的加大和工作力度的加强,必将带来对森林防护车需求的较大增长。———————————-

收稿日期:2007-04-0

1作者简介:江丕昱,女,1955年生,高级工程师,从事机械工程咨询及设计。

23.2救灾抢险方面:在我们的经济活动中,灾害不可避免,特别是自然灾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国因为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不但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害带来的损失也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 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农作物受害面积年均超过4 000万hm,受灾人口年均超过2亿。自然灾害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最大限度的防灾救灾的课题已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为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降低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是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效率,降低危害程度的重要保障。全国有260多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纷纷拨出专款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救灾抢险专用车,必将为此类车带来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3.3野外数据采集和石油地质勘探

当今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对于我国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国是一个能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又是能源消耗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所承载的资源、能源压力越来越重。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除大力贯彻执行节能降耗的基本国策之外,国家还加大了石油地质勘探的工作力度,使石油地质勘探专用车的需求大增。同时由于野外数据采集和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特殊性,其工作环境经常会深入到荒芜地区、山脉和沙漠地带,作为交通和工作的重要工具,具有越野功能的作业专用车自然会成为其唯一的选择。

另外,中国科学院的各种科学考察、气象部门的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电力行业的线路勘察,还有野外救护、矿山开采等都需要具有越野功能的专用车。

3.4在军事领域

我国的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对高机动性、高通过性的具有越野功能的专用车及底盘有着大量的需求。除了作为机动平台运输人员物资之外,还可配备各种任务载荷,广泛地执行特种作战、火力支援、反坦克、防空、前沿侦察、通信保障、核生化侦察、战场救护等任务。具有良好越野性能的专用车辆在现代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军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类似“悍马”这类载重1~3 t的多用途轮式越野专用车辆,而这种车辆恰恰是现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多面手,其装备数量以及普及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部队的机械化水平和机动速度。在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之后,军事手段已成为当前各国打击恐怖主义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也是中国政府关注的问题,今后也是中国军队的一项主要任务。此类型车将在反恐、防暴、巩固国防、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尽快发展这类多用途轮式越野专用车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4自主创新,开发野外作业专用车

中国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到今天,已应该进入到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的时候了。市场细分,实际上就是把市场划小,有针对性地取舍,大胆地从自己不占优势的市场上转移,在比竞争对手有更大优势的市场上去抢占更大的份额。目标市场就是企业决定要进入的市场,企业在对整体市场进行细分之后,要对各细分市场进行评估,然后根据细分市场的市场潜力、竞争状况、本企业资源条件等多种因素决定把哪一个或哪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与全面进军市场的简单市场竞争方式相比,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市场竞争战略。市场的需求就是企业的原动力,从以上的分析中可看出野外作业专用车在多个行业中存在着广泛和稳定的市场需求,是企业作为细分市场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国家政策方面来看,国家对专用汽车发展采取鼓励政策,特别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十一五”期间鼓励发展的重点。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价格取胜的竞争优势将被进一步弱化,以技术创新的替代性经济增长将成为专用汽车行业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国家鼓励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也将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凡是能够在自主创新上增加投入的企业,将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

奇瑞、吉利等公司以自主创新求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具有通过自主创新发展汽车产业的能力,我国完全有能力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汽车产品。就野外作业专用车而言,只需在关键技术如高通过性、高机动性上下功夫,其他部件可充分利用国内现有资源,就能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野外作业专用车。据悉,国内已有企业着手于这方面的工作,如武汉枭龙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依维柯等,且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 2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具有自主品牌的野外作业专用车问世,填补我国此类车型的空白。

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开发出高技术含量的自主品牌专用车,为振兴民族汽车工业作出新的贡献。

地址:武汉武昌石牌岭118号

丕昱)piyujiang@163.com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市容环境下一篇:中国IT企业员工薪酬管理完善对策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