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发展分析(精选11篇)
技术创新发展分析 篇1
3.1帮助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为了促进林业更好的发展,国家提出了林业应该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这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要措施,但是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病虫害的威胁以及林业产品不符合市场等现象。在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后,林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方向转变,并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光照、温度等的合理化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而且林业技术创新还包含很多培育技术、林木恢复基础以及荒漠化防治技术等,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密切结合,帮助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2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传统林业模式下林业种植的品种都是传统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成活率低、生长时间长、易发生病虫害等缺点,很难满足当前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林业单位要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创新林业技术,培养新型林业品种,进而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林业技术创新,可以实现新型林业品种代替传统林业品种,提高了林木成活率,进而有效地优化林业的发展结构,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3.3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
人员是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主体,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中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的工作。自从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来,不仅减轻了林业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林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当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的提升,还体现在人员结构的优化,帮助当地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林业的绿色化和规范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林业技术创新,进而实现了现代林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出了当前林业单位的指导地位。尽管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影响到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林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林业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团结意识,共同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工作,进一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现代林业的稳定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晓梅.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科学与技术,(10).
[2]李家琳.林业技术创新的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11).
[3]郭明,曾书平.加快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发展[J].华东科技,(11).
[4]唐元,吴军.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2(14).-
技术创新发展分析 篇2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林业是目前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社会的稳步前进提供动力。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林业必须做好技术创新工作, 实现科技型林业, 这也是林业发展转型的突破口。因此, 林业单位开始加强对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 并在引进先进林业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林业技术。不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和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经验的欠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使得林业技术创新很难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思考。
1当前林业技术创新中面临的问题
1.1创新意识欠缺, 资金投入不足
自从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以来, 林业实现快速发展, 并且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外部发展环境的需求, 林业单位必须重视林业技术创新, 但是由于我国林业都集中在比较偏远的地区, 使得创新意识比较缺乏, 而且林业工作人员已经适应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 所以没有兴趣进行林业技术创新, 始终还是沿袭着过去的林业发展模式。虽然有些林业单位已经认识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而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技术创新, 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和高素质人才的帮助, 使得相关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1.2体制建设滞后, 主体地位不明确
当前我国林业基础创新主要依靠林业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 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林业单位参与度不高, 而且只投入比较少的科研经费, 这就导致整个创新过程比较混乱, 使得科研成果和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不一致, 这不仅不会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 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 作为林业单位必须确定林业技术创新在整个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把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才能够帮助林业产业快速地实现经济转型, 实现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
1.3科研成果过少, 成果转化率过低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 我国林业的科技成果比较少, 而且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比较低。这已经成为林业技术创新的限制因素。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林业对创新意识的提升并不重视, 而且国家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少, 缺乏相关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 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林业技术创新队伍, 以及提高林业单位人员的素质, 已经成为林业部门应该关注的重点课题。
2林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2.1转变观念, 加大资金投入
思想观念决定着行动。培养林业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 转变传统工作模式理念是落实林业创新工作的首要问题。为此, 各地区的林业工作站可以通过开设讲座, 发放林业技术宣传单等方式加大林业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 也可以建立林业示范园, 将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应用其中, 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 帮助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为了保证林业技术创新的质量, 政府要加大相关的财务支持, 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2.2完善机制, 确立主体地位
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经营效果不佳、林业人员收入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林业单位应该建立并完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 进而解决所存在的这些问题, 进一步提高林业的市场竞争力。林业企业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主体, 林业企业的相关需求和林业发展的目标紧密相连,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融入林业技术创新, 能够有效地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3加强培训, 建设创新队伍
针对我国林业技术科研成果较少、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人员欠缺的现状, 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先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建立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并且技术创新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例如以林业工作站或林业企业的名义邀请林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讲授林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和网络上的培训课程, 加深对林业技术创新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和奖惩机制等提高林业企业和林业工作站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挽留力度, 使更多的高素质科研管理人员参与到林业技术创新工作中来。
3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3.1帮助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为了促进林业更好的发展, 国家提出了林业应该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这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但是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病虫害的威胁以及林业产品不符合市场等现象。在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后, 林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方向转变, 并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光照、温度等的合理化控制, 进一步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 而且林业技术创新还包含很多培育技术、林木恢复基础以及荒漠化防治技术等, 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密切结合, 帮助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2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传统林业模式下林业种植的品种都是传统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成活率低、生长时间长、易发生病虫害等缺点, 很难满足当前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所以, 林业单位要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创新林业技术, 培养新型林业品种, 进而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林业技术创新, 可以实现新型林业品种代替传统林业品种, 提高了林木成活率, 进而有效地优化林业的发展结构, 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3.3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
人员是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主体, 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中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的工作。自从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来, 不仅减轻了林业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林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 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当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的提升, 还体现在人员结构的优化, 帮助当地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尽快实现林业的绿色化和规范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林业技术创新, 进而实现了现代林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出了当前林业单位的指导地位。尽管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 影响到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所以林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林业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团结意识, 共同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工作, 进一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 促进现代林业的稳定发展, 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晓梅.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科学与技术, 2014 (10) .
[2]李家琳.林业技术创新的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1) .
[3]郭明, 曾书平.加快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发展[J].华东科技, 2012 (11) .
3D打印技术发展分析 篇3
下面,我们对传统制造技术和3D打印技术作一下比较。传统的工业制造方法多是“减材制造”,即在整块材料的基础上去除多余部分,将剩下的部分制成产品;而作为“增材制造”的3D打印技术则是利用3D数据,进行逐层分切打印,层层打印出来的切片会不断叠加,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物体,在生产过程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废弃物。
3D打印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下面就介绍一下目前较为先进的3D打印/印刷设备及其应用。
3D激光打印机
3D激光打印机(参见图1),包括模型工作台1、置于模型工作台1上方的感光鼓2、粉末盒3、信号转换装置4、固定于机体上的转轴5和置于转轴5上的转印皮带6。感光鼓2分别与粉末盒3、转印皮带6相接触,信号转换装置4与计算机相连,转印皮带6为一条且其上设有两个感光鼓2,每个感光鼓2分别设有一个粉末盒3、一个信号转换装置4;两个粉末盒3中的一个填充有热熔粉末,另一个填充有非热熔粉末。
3D激光打印机的使用方法(参见图2),包括以下步骤:
①由计算机按层分解3D立体图,形成从下至上一系列序号规则的正平面图,生成每个正平面的同时生成一个与之对应的反平面图,即每层得到正、反两个图形。其中:分解3D立体图的层厚度等于打印机相邻两个可打印点中心的距离,如:分辨率为6dpi,则相邻两个可打印点中心的间距为42.3微米,即按42.3微米的厚度分解3D立体图。反平面图为可打印区域与正平面图的差集;可打印区域是指模型工作台1内部区域在水平面的投影。
②启动打印机。
③计算机生成的正、反两个图形经信号转换装置4分别转换成载有正、反图形信息的光束。
④其中,一个感光鼓2充电获得电位后,经载有正图形映像信息的光束扫描,形成正图形映像的静电潜像。
⑤正图形映像的静电潜像经过设在粉末盒3内的磁刷后,吸附一层热熔粉末;经转印皮带6转移到模型工作台1上方,按常规加载电压使热熔粉末落入模型工作台1,在模型工作台1内形成由热熔粉末铺成的正图形。
⑥另一个感光鼓2充电获得电位后,经载有反图形映像信息的光束扫描,形成反图形映像的静电潜像。
⑦反图形映像的静电潜像经过设在粉末盒3内的磁刷后,吸附一层非热熔粉末;经转印皮带6转移到模型工作台1上方,按常规加载电压使非热熔粉末落入模型工作台1,在模型工作台1内形成由非热熔粉末铺成的反图形。
⑧每层图形打印完成后,重复步骤④至⑦,再继续打印上一层,直至整个3D立体图打印完毕。其中:打印过程中,粉末盒3、信号转换装置4固定,转印皮带6随着转轴5转动,感光鼓2旋转。
⑨加热模型工作台1,直至模型工作台1内的热熔粉末全部凝固成一个整体(形成最终需要的3D产品)。
3D喷墨打印机
3D喷墨打印机主要包括:
①用于混合两种或更多种流体的装置。
②用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中在印刷期间移动印刷头的装置。
3D喷墨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提供具有不同组成的两种或更多种流体至喷墨打印机。
②以受控量混合两种或更多种流体。
③使用喷墨打印机将两种或更多种流体的混合物喷射到载体上。
④通过光化辐射或电子束至少部分固化被喷射的混合物。
⑤重复步骤②~④以便在载体上构筑3D浮雕。
适用于3D喷墨印刷,特别是用于制备胶版印刷形式的喷墨印刷机通过图3显示。具有套筒形状的载体2被安装在围绕其轴3旋转的鼓1上,两种或更多种喷墨流体的混合物通过印刷头4喷射到载体2上,在混合物喷射在载体2上之后,喷射的混合物朝着其被固化装置5暴露的区域旋转,固化装置5可以是辐射固化装置,如UV灯或一系列UV-LED灯,也可以是电子束固化装置,或者两者的结合,每一层的固化可以是完全的,但优选地进行部分固化或针式固化(pin curing),优选伴随着在喷射全部的层之后最终的完全固化,然后固化的喷射流体通过鼓1进一步旋转至第二层区域。这种循环可被重复多次,直到获得足够高度的浮雕。
随着浮雕形成的进程,印刷头4距载体的距离将减小,可能导致图像假缺陷。因此,载体2和印刷头4之间的距离被保持大约恒定。这种恒定,可通过在垂直方向Y(与旋转轴3垂直的方向)移动印刷头4远离鼓1来实现。喷墨印刷头4能够在水平方向X(与旋转轴3平行的方向)移动以便能覆盖载体2的全部宽度。
3D打印机的运用——打印食物
用于3D食物打印机(如图4所示),由机械臂1、步进电机转盘2、食物喷嘴3、传输带4、烘焙箱5、托盘6和计算机7组成;计算机7通过数据线连接机械臂1和步进电机转盘2,步进电机转盘2置于机械臂1下方,以铰链形式固定,食物喷嘴3安装在步进电机转盘2的四周,托盘6放置在传输带4一端上,传输带4另一端通向烘焙箱5。
机械臂1能够受计算机控制上升下降和移动,步进电机转盘2能够受计算机控制,将需要使用的食物喷嘴3旋转到指定位置,4个食物喷嘴3安装在步进电机转盘2周围,每个食物喷嘴3内添加有不同口味的液体果酱、奶油等食物;食物喷嘴3为圆柱形空心针筒结构,两端口径不相同,连接步进电机转盘2的一端的口径范围为3cm以内,另一端的口径范围为2mm以内,食物喷嘴3的长度范围为10cm以内。传输带4长1.2m。
通过为3D食物打印机订制的计算机软件,自动识别美食图纸,依据图纸的图层属性,计算机可事先模拟出美食状态,确认后,计算机输出信号到3D食物打印机;传输带4将糕点衬底运输到打印机操作区域,机械臂1下降,同时步进电机转盘2旋转,将需要的食物喷嘴3旋转到操作位置,食物喷嘴3内气压增加,将果酱或奶油涂抹糕点衬底上,涂抹厚度为0.5cm,同时机械臂1按照图纸上该食物对应图层的形状均匀移动,直到完成第一层“喷墨打印”;随即机械臂1回到原位,如果该食物对应图层厚度属性未达到要求,将进行第二层“喷墨打印”,如果已完成该图层打印,步进电机转盘2旋转,将下一个需要操作的食物喷嘴3旋转到操作位置进行下一层“喷墨打印”。
完成食物打印后,传输带4依据计算机软件设定的食物属性,将需烘焙的糕点运输至烘焙箱5进行烘烤,完成食物制作。
创新畜牧业发展途径分析对策 篇4
牧业还有亟待解决地发展问题。解决发展与制约的矛盾,寻找克服饲养风险的途径是畜牧科技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决策发展现代畜牧业战略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重品改、强饲养、抓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执法监督力度,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县开拓创新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当前**县畜牧业的几点分析:
一、发展节粮型畜牧业
(一)发展草食动物:资源优势,第一,丰富饲草料资源,6.6万亩退耕还林;第二,冬闲田地4.8万公顷;第三,30万亩秸秆“三贮一化”氨化利用;第四,畜群优势,加大经济杂交,培育出大量的商品肉用牛羊;第五,消费市场广阔,特别是牛肉一直是供不应求。力争肉牛(西门塔尔牛,**褐牛)在3-5年内有大发展。
(二)发展生猪、家禽及家兔养殖。利用国家政策向**倾斜、向畜牧业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优质肉猪基地建设、优质家禽基地建设、生猪良种补贴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有力支撑。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生猪养殖保险,扩大参保覆盖面,降低养殖风险。首先要广大养殖户树立规模养猪效益高,抗风险能力强的意识观念,宣传指导规模养猪户对良种、科技、管理和市场等生产要素的认识,努力提高发展“杜长大”、“杜大长”杂交组合的自繁自养,加快三元杂交组合的推广,鼓励政策向品种改良转移,力争2009年建成“杜长大”、“杜大长”祖代繁育场,为规模标准化养猪提供大长、长大二元母猪,加快发展速度,不久的将来**县将出现规模养猪的大发展。
努力提高饲养效益是畜牧业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决定畜牧业发展走向的前提条件。有资料表明,“杜长大”、“杜大长”三元杂交猪的胴体瘦肉率为60%以上,而本地猪的胴体瘦肉率只有50%以上。而且市场、企业通过客观性生猪指标评判生猪价值,确定体重在90-110公斤,活体背膘厚度不超过2.5厘米作为期货交割质量标准,需要生猪的胴体瘦肉率标准是60%的。那么我们在饲养本地猪和洋三元猪的饲料报酬更有一大差距,洋三元猪90-110公斤活重只需280-310公斤饲料,而本地饲养的生猪却需要350公斤饲料,同样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样的饲料成本和人力,取得的效益差距却很大。
发展家禽,家禽的饲料转化率较高,实践证明,鸡增重的饲料转化率为1:2.8,在动物饲养中饲料转化率可与奶牛相媲美。每生产一吨禽肉比生产1吨猪肉最少节约200公斤饲料粮。发展家禽生长周期短,节粮低耗急需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只需在市场低迷时帮助养殖户解决卖难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冬季累计销往外地的兔子近4万只,狗400余条。以此推断在我县养兔子是没有销路吗?还是服务没有跟上。
二、发展种畜生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2008年6月份**县已获得阿勒泰地区唯一的有机牛、羊肉认证书。借以标准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建立阿勒泰种羊场(**种羊场)和完善阿勒泰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繁核心区,不断发展养大阿勒泰羊良种繁育规模,为全疆乃至全国提供优质肉羊良种。通过财政支持、业主参与和项目配套,分别建立保种选育核心场、扩繁场和商品羊养殖基地,开展阿勒泰羊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重点做好阿勒泰羊的提纯复壮工作,建成阿勒泰羊各级种公羊、种母羊核心群,提高产绒率,完成统一销售市场战略目标。根据《种畜禽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五章有关规定:**县要加大执法力度,查处违规销售阿勒泰羊种羊的不法行为。广泛宣传,利用政府招标的形式,出售阿勒泰羊种羊,扩大阿勒泰羊的品牌影响力。
关于对发展**县畜牧业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早解决牛、羊、猪、禽肉类深加工,政府出台鼓励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县的合作组织,经济人等以销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把我县畜产品销往全疆乃至全国,鼓励扶持有能力的组织或个人办屠宰厂,吸引全地区的牛羊运往**,使我县形成全地区牛羊集散地。这样也能带动餐饮,宾馆等一系列行业的联动,更有助于把我县建成销往中亚,牛羊猪禽肉精深加工工业区。并积极出台奖励补助政策,对全年销往外地生猪、禽类达到一定数量的单位及个人给予重奖。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分析论文 篇5
摘 要:本文从市场分析的角度阐述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最后举例讲解了3G、4G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通信论文
一、无线通信技术之由来
无线通信指的是使用电磁波信号在空间中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换的通信方法。
近些年,无线通信技术是发展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的通信技术。而在移动过程中达到的无线通信目的的方式,叫做移动通信方式。二者合称叫做无信移动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无线通信使用人数已经超过两亿,而每天都有大约十几万新增用户。用户使用者的职业多种多样,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的广泛性适应了各种人群。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无线网的研究就被纳入到研究议程之内。而到了80年代,随着局域网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的高灵活性的优点,即开始得到大众与市场的认同。但在当时,无线网是作为有线网的一种补充,性能不稳定,易受干扰、传输速率也不高,且各厂商产品不兼容。这些不足限制了无线网的广泛应用。而在当今,新世纪无线通信技术设备,早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与广大技术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无线通信技术之现状
当前使用比较广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无线高保真技术、蓝牙以及红外数据传输。远距无线通信技术则是大家比较常用的移动通信手段,比如手机。另外还有一些军事技术。这里主要介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三种形式。
(一)无线高保真技术(wifi),传输最高速率达到11兆每秒,随着新版本的推出与使用,速度更快的正分频多路调制技术被应用,速率可达到70兆每秒。计算机操作系统对于无线高保真技术的支持,使其使用面更广、费用更低廉。且不用接无线网卡,即能实线上网要求。
(二)红外通信技术,它是第一个形成个人无线局域网的技术,现今其硬件与软件都比较成熟,具有功耗低、体积小、安装方便、易于使用的优点。在手机等小型移动设备上应用很多。新出厂的打印机、电脑,多数对它支持。另外,它还有不用申请频率使用权,传输安全性高、红外发射角度小等优点。不足之处是通信设备之间不能有物体阻隔,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它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三)蓝牙技术,以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连接作为基础,可为移动或者固定的终端设备带来低价的接入服务,使各设备在没有电缆电线连接的情况下,实现信息传输。但是缺点是抗干扰能力弱,传输距离短,信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三、无线通信技术之发展趋势
(一)宽带化。这是通信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网络节点通透量提高与无纤传输技术的发展,在国际范围内,有线网络宽带化是个势所必然的趋势。无线通信技术不会完全独立存在,它必会与宽带化的有线技术合流,接入到有线网络之中。其传输速率也将有大踏步地发展。
(二)接入网络多样、核心网络综合。网络宽带化和分组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在同一核心网络中传送多种信息变成可能,网络综合化及市场竞争需要,会进一步推进无线网络同计算机网络融合。
(三)信息人性化。人性化将是未来信息行业继续发展的动力与主要方向。无线通信技术会越来越尊重个人需求,打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无线通信设备与通信方法。
(四)移动通信方面,国内的`3G用户在新增加的移动用户量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此外,3G用户规模化会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加速,改变传统电信产业格局。智能终端发展会加快移动互联网前进步伐。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每年都会成倍增加。
四、无线通信技术之发展热点
(一)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它与无线高保真技术相比,主要优势在于无线高保真技术只能把连接信号传输至300米的地方,而本系统则可把信号传送至30英里。而它的网络连接速度也远比无线高保真技术高。
(二)超宽带的无线接入技术UWB。作为一种时域通信手段,采用的是超短周期脉冲调制。谱密度很低,抗干扰能力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三)目前,3G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日渐普及,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仍将是无线通信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因它具备频率简单、容量大、复用系数高、通信质量好等优点,更易于被人们广泛接受。加强对它的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四)4G 是通信技术。4G是集多功能于一身的集成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较之3G有更明显的优势,
1、速率高。信息传输速率可超过10Mbit每秒。
2、灵活性强。4G采用了智能信号处理手段,对各种复杂环境,都能进行正常收发。
3、兼容性好。已有相当规模通信标准对4G兼容。
4、4G可根据网络的状况进行适应处理,各种用户设备可以达到并存。
5、业务多样。满足宽带与和各种综合业务要求。
6、4G利用无线接入手段,提供语音、广播以及多媒体等等接入方式。
总结
技术创新发展分析 篇6
1.1特色农业资源利用不足,生态农业有待发展
目前,海南良好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于60%,尚有荒地约130hm2;适于海水养殖的浅海滩约95hm2,利用率只达10%;淡水养殖面积8×104hm2,大部分还没有利用。同时,特色农业资源的利用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致使渔业、畜物业生产发展缓慢。其中,渔业产值仅占海南农业产值的16%,年人均水产品67kg,相当于台湾人均水平的30%;畜牧业规模化程度和社会化水平低下;在一些地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绿地面积和森林资源减少等农业生态的破坏现象,生态农业还有待研究、创新和发展。
1.2农业技术基础薄弱,设施农业发展缓慢
海南农业技术基础设施较薄弱,不论是与我国先进省份还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抗灾抗害能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还有一定的或更大的差距。特别是海南设施栽培技术,在研发能力、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上的差距则更加明显。海南设施农业发展缓慢,有待新的起步、发展和突破。
1.3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业科技创新落后
海南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农村科技力量薄弱,农业科技研发的水平落后,科技推广经费缺乏,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为新的产品、发展为新的产业的速度与效率不高。具体说来,海南农业技术人员仅3941人,每1400农业人口中只有一个农业技人员。全省事业单位的农业技术人员占比仅为2.3%,公有经济企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占比为6%;在农林牧渔业,农业技术人员集中分布于各事业单位,而真正从事一线农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较少。
1.4特色农业产业链有待形成与延伸,品牌农业的发展有待强化与提升
目前海南特色农业产业品牌结构仍存在较多制约因素。首先,现有名牌农业产品的优良性能和质量安全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强和提高。其次,现有名牌农业产品的区域布局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存在着较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再次,海南特色农业产品繁多,但是,特色农业产品的工业加工水平较低,加工规模较小,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特色农业产品的工业加工水平有待提高,特色农业产业链有待形成与延伸,品牌农业的发展有待强化与提升。
1.5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标准化建设亟需提高,绿色农业有待发展
技术创新发展分析 篇7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经验分析,研究借鉴
一、引言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早已成为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等获取外部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 各方可以通过共同的平台相互学习, 共同承担成本与风险, 共同享受利益, 可以大大提升相关企业与机构的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同国家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称呼是不同的, 我国就称之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但日本称之为“技术研究组合”, 而美国则称之为“合作研究”。但实质都是相同的。
最早出现这种联盟形式的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出现的研究联合体, 并且很快被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借鉴引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 日本开始发现欧洲国家这种研究联合体的优势, 并且加以模仿和研究, 也成立了大量的工矿业方面的技术联合体,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 (VLSI) ”。随后美国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等紧密联系, 形成技术创新联盟, 并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也在20世纪末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1992年实施了“产学研工程”, 这是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一个开端。21世纪初国务院颁布了六部委文件, 在这之后, 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借鉴外国经验, 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二、国外经验分析
(一) 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初期, 日本的企业规模中中小型占大多数, 这些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资规模也比较小, 研发活动也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领域, 严重缺乏创新型研究。日本为了保持本土企业应有的竞争力, 激发新兴产业的战略竞争力, 政府鼓励企业进行官产学联合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的方法, 给日本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创新动力。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顺利推行需要立法保障。日本1961年颁布了《工矿业技术研究组合法》, 该法为所组建的技术研究组合提供了几项优惠政策, 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享受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1) 企业为了组建组合所发生的经费可以记作一项损失; (2) 企业为了实验研究所购买或制作的相关设备仪器都可以进行压缩记帐, 统一记为1日元; (3) 对于实验研究中所使用的固定资产, 在纳税的时, 一年中可以只按应纳税额的2/3进行纳付。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这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为政府部门给予联盟的各项支持提供了法律依据。
日本政府对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给予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日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研发经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成员企业共同分摊, 另一部分来源于政府补助。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补助, 这就为成员企业减轻了负担, 降低了联盟在资金上的研发风险, 调动了大量企业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积极性。直到1983年, 日本的研究组合已经达到了44个, 总研发经费达到644亿日元, 但其中有328亿日元 (约占51%) 来源于政府补助。正是受这种利益驱动, 日本的大量企业都积极地参与到研发组合中。
日本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功运行值得借鉴的另一条就是为联盟选定了一个合适的协调人, 该职位上的人必须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以便开展联盟企业的内外沟通联络工作。日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协调人一般选择通产省刚退休的政府官员来担任, 这些官员政府官员已达几十年, 不仅具有超强的技术领域视野, 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和执行能力、行政管理和协调沟通能力, 而且在政府部门具有丰富的人脉关系, 可以有利的协调官产学研的各方, 能够保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各成员相互理解、协同工作, 从而可以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高效运行。
(二) 美国。
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在半导体技术研发上竞争非常激烈, 日本由于建立技术研究组合, 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现象给美国的计算机和通讯等相关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美国各方都在指责日本的这种行为造成了竞争的不公平化, 并且也在共同研究能使这种研发组合合法化的方法。直到1984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国家合作研究法案》, 该法案突破了《反垄断法》对合作研究的各种限制, 使研发组合这种做法合法化。在该法案颁布不久, 美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立法保障方面, 美国也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1984年颁布的《国家合作研究法案》减少了在反垄断诉讼案件中败诉企业的赔偿责任, 反垄断法规定普通企业如果在反垄断诉讼案件中败诉, 需要承担3倍的赔偿责任, 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如果在反垄断诉讼案件中败诉, 只需要承担1倍的赔偿责任。1993年, 美国又修订了《国家合作研究法》, 修订后的法案增加了合作生产方面的规定, 允许联盟中的企业进行合作生产, 并将法案名称变更为《国家合作研究和生产法案》, 这就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合作范围从研发阶段扩展到了生产制造阶段。直到2004年, 美国已登记注册了942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从1984年美国颁布的第一项产业技术创新方面的保障方案到1993年对其进行修订共经历了十年, 这十年的时间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顺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商业环境, 提供了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与日本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相似, 美国联盟的运行经费也是由成员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 其中每年的运行经费的一半由国防部下辖的国际高级研究项目署支付, 另一半由联盟成员企业按比例支付, 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技术研发的资金限制, 同时, 联盟的利益和风险都是共享的, 这就降低了研发的风险, 并激发了联盟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美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具有合理的组织机构, 使成员企业之间可以畅通自由的交流信息, 在联盟内部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 激发了联盟成员的创新潜力。联盟的成员由政府官员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组成, 政府方面国会通过法案授权国防部长参与联盟, 成员企业也会派高级技术主管参与到联盟的计划与技术预测中, 另外技术人员中也有60%来自于成员企业。联盟还为成员企业提供技术交流的平台, 他们会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议, 规定一年至少召开多少次。有效的交流沟通和良好的人际协调使联盟得以顺利地运行。美国政府不仅负责联盟的规划工作, 还负责协调联盟企业之间的关系, 使这些企业真正能够成为同舟共济的联盟实体。
三、国内经验分析
近年来, 我国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方面发展迅速, 尤其是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和上海, 这些大城市中企业的数量众多, 科技水平发达, 对国外相关领域发展的关注度更高, 因此, 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方面的发展比国内其他城市起步要早, 目前,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 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是政治、文化交流中心, 是我国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首都经济圈是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首都经济圈是由各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成的, 主要由北京、天津两市以及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六个地级市组成的。
北京的创新资源是全国最丰富和密集的地区, 不管是大学还是科研机构、研究院所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首都经济圈中处于创新的主导地位, 应当充分利用此优势承担起构建综合性创新中心的职责。河北的六个地级市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这些地区也聚集着大量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对首都经济圈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为综合性创新中心, 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等为专业性创新节点的区域创新布局。目前, 首都经济圈充分利用其创新资源的优势, 创新活动非常活跃, 已经取得了大量的创新成果。
自从首都经济圈提出以来, 该区域的创新合作方式在不断的丰富, 各地方政府也非常关注首都经济圈的跨区域创新合作, 北京已经与多个周边地区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 并筹划与经济圈内的其他城市共建北京科技园, 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 在各地区政府的支持下, 企业、科研机构与研究院所、大学以及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已经形成了各种研发基地、科技创新平台、联合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等多种合作方式, 并建立了跨区域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北京聚集着全国最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 而创新资源也大都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 这就形成了该区域的一种竞争优势。首都经济圈的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 均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各地区进行跨区域的产学研合作, 尤其是要充分依托首都丰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 不断深入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中介结构之间的联系。这种产学研合作方式有效的实现了市场需求与企业研发之间的对接, 使科研成果能够更快的推向市场。近几年来, 北京周边的地区有许多城市都与北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了产学研技术创新合作模式, 并创造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 上海。
产业技术创新在上海市的城市创新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具有显著的作用。上海市实现创新转型的重大战略就是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充分发挥其优势, 极大地推进各资源要素的组合, 加快各资源要素向生产力转化的步伐。
近年来上海市在创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方面成绩显著, 特别是在战略新兴产业、应用型成果以及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 并且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上海市特点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经验。
上海市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构建方面创新要素的集聚度一直在不断的上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 着力培养创新及专业人才, 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开通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在鼓励企业创新方面, 出台了《上海市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行办法》等政策来激励新兴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在财税政策方面, 采取了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的办法;在创新成果推广方面, 采用政府采购的扶持政策;在科研机构和科研项目方面, 鼓励科研机构的成立, 对重大科技项目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
上海市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发展过程中, 不断推进多层级创新平台支撑体系的构建, 已经形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区县级企业技术中心三级支撑平台, 平台之间的关系还在不断强化。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核心就是产学研合作, 上海市是国家级文化中心, 有许多高校都驻扎在此地。上海市就是依托这些高校以及研究院所成立了各类产学研合作机构, 包括研发机构、企业孵化器、项目联合攻关、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产业创新联盟等多种模式, 积极探索适合不同产业特点的产学研联合发展道路, 并且成效显著。
我国在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过程中要积极借鉴以上典型国家和城市的发展经验, 并结合自身特点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原顺梅, 王坚, 周秀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运行机制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 2012, 12 (26) .
[2]殷群, 贾玲艳.中美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三重驱动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12 (9) :80-89.
[3]汪秀婷.国外产业创新模式对我国产业创新的借鉴[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9 (8) .
无线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分析 篇8
关键词:无线视频;编码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1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与移动相关的一些技术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是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机的融合已经成为技术发展必然的趋势。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已经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通过移动终端作为媒介可以更加高效便捷的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除此之外,3G以及4G业务也在进行着蓬勃的发展,其通过对于无线技术的应用将视频进行有效的传输,这对于无线视频传输编码技术的发展以及推广都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一、无线视频传输编码技术发展现状
(一)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对于无线视频编码技术而言实效性是其发展的主要的基础之一,只有保障视频播放的快速与及时才能有效的满足人们对无线技术的需要。因此在对无线视频编码技术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无线网络传输的速度是关键。但是就目前无线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来看其仍在传播速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造成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障碍,很容易造成用户对无线技术的失望。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目前无线视频播放技术中缺乏可靠的服务质量。
(二)无线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不稳定性。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而不断加快,但是就目前来看,虽然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的网络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网络宽带推广后其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其仍难以满足人们对无线技术服务的需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无线信号在传输的过程经常会出现严重的不稳定性,造成传输的延误,影响传输的质量。
(三)用户的差异性。无线视频传播技术服务的人群相对比较广泛,可以为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人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因此无线视频传播技术的应用人群凸显了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对于无线视频传播技术的应用有着一定的反作用,需要其针对不同用户群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例如,在实际的生活中,由于受到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不同的人群其上网工具也有所不同,针对笔记本,台式机,手机等上网工具,无线视频传输技术也要有所调整。同时,为了保证无线信道在时变、宽带信号和误码率极高的状态喜爱进行海量信息的传输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保证传输系统具有极高的压缩能力。其次,保证系统具有较强的误码容忍能力。
二、无线视频的编码技术应用
(一)描述编码的多样性。描述编码是无线视频传播技术应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这些描述编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多样性,首先来讲其描述编码的数量大,信息量丰富,一般而言一个视频就可以产生多条描述编码,这些描述编码通过无线技术的应用,进行有效的传播并且进行进一步的分流与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对描述编码进行处理与视频质量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效的处理好描述编码,提高描述编码传输过程中的正确率对无线视频传播技术至关重要。这也就意味着编码方案的效率仍然需要进行有效的提高。具体而言,对于误码率很高的环境单方面的描述方案应该具有较强的纠错机制,所以系统的出错几率就大大降低。对于网络宽带有限的无线网络来说,多描述编码会降低网络的传输效率。
(二)容错性编码。容错性编码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设计编码来压缩编码流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如果系统中的网络容易发生误码则编码结构就应该相应的提高。根据我国现有的相关规定,实际中进行应用的各类容错编码在结构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具有系统预测误差的能力。系统中预测模块就会对信息变换的预测残差进行精确的编码,这样的编码结构对传输中的误差比较敏感如果某个环节出现差错不仅会牺牲系统中编码的同步性,还会造成误码扩散。现有的编码系统充分考虑了视频传输中的鲁莽性,可以进行同步标记、可逆变长编码,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处理,其主要是为了对现有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编码管理以及促进容错编码的发展,对视频的高效播放提高有利的保障。于此同时,在描述编码传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使其可以重新发挥出作用。因为对描述编码进行重传不仅可以反馈信道而且能够弥补视频传输中的不足。
(三)编码的可扩展性。编码在进行无线传输的过程中具有可扩展性,这种可扩展性一般体现在无线网络、因特网的环境中进行视频传输。可进行扩展的编码在进行视频传输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其可以有效的对视频进行整理分流,让视频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并通过一系列的特殊处理,让视频在播放效果,以及传播速度等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升。
编码在进行扩展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以层为基本,通过自调功能的应用,突出其自身的扩展性,这是其与其他编码的不同之处。可以接收一个活多个分层,从而将系统的视频信号恢复到高水平的状态。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处理能力的客户需求。可扩展的编码非常适合不同等级的编码方案的需要,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同时提高传输速率。
(四)小波压缩技术。视频在进行播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播放质量问题,这包括了音效,画面等多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要想对其解决应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最普遍的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在进行视频传播的过程中进行小波压缩技术的应用,使得视频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保持较高的质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编码速度,还可以对残差信号进行统计。基于此学者们对各项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升级与发展,尤其侧重对其中的一些主要补偿技术进行了提高。另一种手段则是直接利用小波压缩技术,对传输过程中一些编码本身具有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过滤,并在技术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补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编码的效率。第三种方法就是三维小波编码。其可以进行精确度的过滤,然后再采用三维编码对时间因素进行过滤,使得效率的编码速率大大提高。
无线视频技术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只用一种手持移动终端就可以查询各种音频和视频,从而进行各种电子商务活动。所以,提高编码技术可以使无线视频技术更好地位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樊晓平.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视频编码研究[J].通信学报,2011(09).
[2]赵华军,方钰.无线移动视频监控原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1(06).
运输技术结构与发展方向问题分析 篇9
运输技术结构与发展方向问题分析
以人类运输活动所采用的主要驱动力为依据,把运输技术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概括地指出了载体技术与路港技术是构成运输技术系统的基本单元,其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运输技术进步;阐述了运输技术体系的内部构成与外部联系;从运输活动的基本矛盾出发,结合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现实,对现代运输技术的四个发展方向做了概括性描述.
作 者:王伯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2刊 名:中国工程科学 ISTIC英文刊名:ENGINEERING SCIENCE年,卷(期):4(10)分类号:N03 U11关键词:运输 运输技术 发展方向
谈对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 篇10
谈对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
生物技术药物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通过生物制药新技术的创立,可能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文章对生物制药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同行有借鉴意义.
作 者:霍立成 王月辉 作者单位: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哈尔滨,150000 刊 名: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英文刊名:COMPUTER ARTS 年,卷(期): “”(2) 分类号:X787 关键词:制药 新技术 发展 分析技术创新发展分析 篇11
关键词: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融合
引言: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人们的整体生活而言,这次科技革命所起到的作用是具有代表性的。通过人类不断地探索发现和研究,计算机技术有了更为重要的发展和完善,在此背景下,通信技术也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越来越快,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加紧密,而这对于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通信技术也在此背景下迅速发展,因此计算机通信技术便产生了。计算机通信技术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二者结合的产物,其所研究和服务的方向,在目前来说还主要局限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这一方面[1]。简单来说,计算机通信就是以计算机为载体进行的通信活动,也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数据终端、计算机与打印机或者其它外围设备等所进行的一系列数据交换。对于计算机通信而言,其输出对象的数据表示形式主要是二进制,因此我们也将计算机通信称作计算机数据通信。而计算机通信技术所承载的信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各种文本文件、各种电子表格、图形、数据库文件、图像、音乐、语音等等。将这些信息通过二进制的形式表示出来,也就能够将计算机通信实现出来了。
二、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发展——电子信息技术
在当前环境下来说,电子信息技术是人类发展高科技的关键技术,也是其先导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所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泛,而且其内容也相当的复杂,适合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它主要是对信息的开发、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藏、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传递来实施相关的操作,而我们就将这一类的高技术群统称为电子信息技术[2]。对于电子信息技术来说,计算机技术使其发展的核心技术,对于信息资源和知识的处理,主要都是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必要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来实现的,期间还需要有各种形式的转换,最终才达到了这这种经济时代下的新的商品——知识产品。因此,为了更加贴切,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称之为知识产品的加工厂。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特别是各行各业的数据部门,计算机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神经元细胞,所以,通信卫星-光纤网-程控交换机-现代化通信设备等所构成的一个覆盖全球通信网络的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系统。
三、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的成本较低,而且是一种全开放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在十几米的范围之内将单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和声音传输实现出来,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其传输宽带最大的时候能够达到1Mbp/s,其通信介质的频率在2.102GHz~2.480GHz之间。蓝牙技术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蓝牙专用IC,另一方面是蓝牙通信协议栈。对于蓝牙专用IC来说,它主要是通过基带处理模块与射频模块组成的,这两者所构成的就是蓝牙通信的硬件平台,我们将其称之为蓝牙收发器;而蓝牙核心协议主要是由SDP、L2CAP、RFCOMM组成,它主要在主机上运行,也可能安装在嵌入式产品的主处理器上。其主要的工作就是实现设备或者服务器的一系列安全处理和数据封装工作,比如发现和鉴权等,其主处理器和基带处理模块之间一般都是通过HCI接口来实现通信的。
三、结语
笔者在本研究当中主要就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方面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文中主要讨论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的几个产物,并就其相关的功能和发展前景做出了探讨,笔者也简单地谈到了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笔者认为时代在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对于这两项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实现人们相互之间资源共享的完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之间的融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而任何一个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都需要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对于这项技术也是一样,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作者们急性更加细致和认真的探索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探索出更多服务人类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1] 樊玲玲.浅谈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2,15(08):65-66.
【技术创新发展分析】推荐阅读:
体育文化创新发展分析07-25
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发展09-1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分析08-10
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发展实力09-27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09-29
对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调研分析06-17
论桥梁支座新技术在城市桥梁建设的创新发展07-10
酚醛泡沫保温材料国内外发展概况、发展趋势及技术需求分析07-05
创新模式推动创新发展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