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地位待遇(精选12篇)
教师地位待遇 篇1
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让校园里的老师们笑起来,这个民族的未来就不会有多少笑脸;如果一个民族的老师不能挺起胸膛,这个民族的明天就很难挺起腰杆。推进教育公平离不开一个重要群体就是教师,推进教育公平的进程当中,绝不能忽视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教师待遇仍待加强
近日,人民网教育频道推出《教师收入状况和生活状态调查》,结果显示4成多参与调查的教师网友希望提高收入待遇,6成网友认为自己的收入和工作量不成正比。还有6成参与调查的教师网友称自己的收入仅1000至2000元之间,仅有不到两成的教师网友收入超过四千。16000余网友表示非常关注“教师工资待遇”,在留言中,他们对自己的收入也表现出不满。
按城乡区别看:
村教师:在农村工作了近三十年,职称不但没评上,工资每月卡上只有1100元。
县教师:江西吉安市某县初中教师,从教28年,月工资1600多元。
郊区教师:一个北京郊区工作二十三年的初三语文教师每月2300百元工资。
城市教师:在一所地级市的第二小学教了19年书的教师工资才1342元。
按地域区别看:
西部教师:陕西的一位农村初中教师,一个月工资为1500元。
中部教师:河南洛阳某教师,工作二十年,工资只有1300多元。
东部教师:一名有34年教龄的山区农村教师.职称为小学高级,地处珠三角,扣除社保、住房公积金后,每月到手的是2081元。除去家庭开支(能俭则俭),孩子读书外,每月最多只能节余200——300元。他最怕的是有病有疾了。
按编制区别看:
代课教师:一所地处边远山区的学校,服务12个行政村,服务区人口7000人,现有7个教学点,D级危房的教学楼一栋,C级危房的教学楼3栋,代课教师7名,他们每月工资才400元。
民办教师:民办教师属于体制外的人员,但工作强度大,收入却与付出严重失衡。
对于正在试行的“绩效”工资,教师们也是议论纷纷。教育工作具有长效性的特点,往往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对学生产生一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只有在若干年后才可以知道。这种“绩效”无论如何是评不出来的。学校分编内和编外,二者的工资悬殊特别大,一个学校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特别严重。特别是内地到沿海执教的编外教师和当地教师做一样的工作,而得到的待遇大不一样。
提高教师待遇的方法有很多,绩效工资也可以实行,但应该在基础工资的基础上,由国家财政将绩效工资部分发到学校。
应完善工资制度,依法办事,按制度办事。提高教师待遇,也跟提高教师素质挂钩,要落实竞争和引退机制,打破教师职业铁饭碗。实行工资,定期加薪。对有突出表现或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视不同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次,坚持向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应该说,对教师的考核是全面的,而重点在德能勤绩上,作为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而升学率或分数并不能客观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绩效,比如特级教师往往是选择最好的生源、最好的班级、最佳教学资源,自然升学率就高,同时还有偶然的机遇。一个特级教师教重点班升学率就高,而教差班还不如一般教师。所以不能以升学率论英雄。特别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德育和体育的今天,更不能以升学率为标准来考核教师。
教师身心健康亟待恢复
据2009年4月21日的调查,12000余网友称自己每天的工作量超过9小时,8000多教师网友表示自己“睡眠质量不高,体质差、心情差”。8600余网友认为各项培训、职称评定占用了太多精力,导致自己压力大。其次,教改与考评步调不一致也令众多教师相当困扰。来自学生、家长的压力大大小于学校、各类考评和培训考试所带来的压力。
收入不高、压力大的生存状态,引起了教师网友对这一职业的迷茫。在“喜欢自己从事的教师职业吗?”之一选题中,表示“喜欢”的网友仅有4000余人;而表示“麻木”和感到“失望”的网友分别有7000余人和6000余人。
截至到2009年04月28日,有2万余名教师网友参与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网友感觉工作压力大,身体透支,有近二分之一的人对教师职业感觉麻木。
教师负担较重,一是思想压力,现在学生难管难教,教师只靠说服效果真的很有限。二是工作压力,全社会要提高教师质量,学校要升学率,校长要老师出成绩,末位淘汰,家长向老师要素质教育,每天在校时间绝对超过8小时,还不包括早晚自习,星期天补课。教师早上6点起来,晚上要到7点才能到家,到家还要改作业试卷,和家长交流。还要不时应付上级的检查工作,弄得焦头烂额,隔三差五的什么教学检查、安全检查、综治检查、家教检查等等,除了检查还要开会、学习文件、校本培训等,使教师超负荷运转,身体透支,精神疲惫。
教师很难有舒解压力的机会。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老师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据
上海某教育机构统计,超过60%的老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这个数据在任何一个行业中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教师人身安全急需保障
当学生出问题的时候,责任全由教师来承担。什么时候我们看到家长能够负起责来,法律能追究家长的责任,社会、家庭亦有责任,这才是公平的,客观的。教师需要尊严,教育需要尊严。学生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变化之快,对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不要把学生的教育全推给教师,全说成是教师的责任。
看了太多不该发生的惨剧,我们能不能从教育之初就强调、延续对孩子们的生命教育呢,热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那么,许多鲜活的生命就不会轻易地逝去了,我们有那么多沉重的血的教训,为什么还没有引起重视呢,为什么没有形成共识,为什么没有行动起来,这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呀,什么法律意识、心理问题只是表不是里。
法律界人士指出,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但当教师因为制止了学生,或者说“管”了学生,给自身带来某种危险时,谁来保护教师?
英国一项新法律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法律上给予老师“体罚”学生的权力。新法律还把老师这一权力的适用范围从学校内延伸至学校外,比如当学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在购物中心时。
建议修改《教师法》,应该在教师工资权益受到侵害时,给教师一条公正救济的途径,特别应该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作为教师应该学习点法律知识,既能做到不违反法律,又能用来维护学生的权益和自己的权利,不要再把体罚学生当作无所谓的教育手段。
社会应转变对教师的认识
教师怕很多东西:怕学生、怕家长、怕社会、怕小官僚欺压、怕小地痞报复、怕小暴发户刁难。越是要求被尊重的,越是得不到尊重。
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家长误解,舆论不公。
家长的误解:
教育收费。教师每年都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拿钱出来分摊各种各样的项目。教育的收费,是上级要求收取的费用,不是进入教师的钱包。但是家长都以为是教师的行为。
管理学生。学生可以指着教师大骂,但是教师不能骂学生,要尊重学生。学生违纪了,不敢处罚,怕学生想不开,后果严重。可是学生打教师,以及威胁教师的,谁又追究过学生的责任,为教师说句公道话。学生出了问题,责任却全由教师来承担。学生有一点点小问题,家长就大呼小叫,最后结论是老师有责任,学校有责任。
舆论的不公:
似乎在学校教师是一个强势群体,而学生是弱势的。可是事实呢?教师打学生现在是头等新闻,教师要负法律责任。责任是多方面的,教师、学校、社会、家长,包括媒体都有责任。新闻媒体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先入为主地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教师。
看看我们的身边,中小学教师的行列之中,领导干部的子女,有多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什么老师们不让他们的子女将来还报考师范,继续像他们一样光辉呢?就是因为老师的社会地位低,待遇低,缺少法律保护,才会导致被全社会看不起。
结语
尊师重教不只是一句空话。如果广大教师没有尊严,得不到社会的尊重敬重,甚至是被轻蔑的,被无端指责的,如果广大教师不能过体面的生活,甚至连温饱都难以维持,这样的生存状态能说是尊师重教吗?不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提高教育质量无异于缘木求鱼,说得严重些,就是轻师怠教。
目前教师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教师地位底,不能得到社会的应有肯定和尊重,加上农村很多学校教师工资无保证和社会上拜金主义盛行,必然导致师德金钱化、教风学风庸俗化、校领导官僚化、学生贵族化、贫困学生边缘化等扭曲的教育风气。
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的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绩,还要肯定城市学校教师的工资都是有保证的,工资不能保证的问题多出在农村学校;对教师不尊重,也不是普遍现象,就我们每个人而言,若扪心自问,可以说大多数人是尊重教师的,主要是个别的干部在对待教育和教师问题上,存在思想歪曲,行为粗野的表现,极大地挫伤了众多教师的教学与教育的积极性,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另外,教师队伍自身也存在问题,个别教师顶不住利益的诱惑,师德和教学出现金钱化,也影响了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实际上,当前教育和社会、学生,某种程度地形成了: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的恶性循环。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中国教育的问题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说,一些问题不只教育行业存在,其它行业也存在,甚至比教育行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不但要着力解决教育界的问题,也要解决与其他业界共有的问题
教师地位待遇 篇2
一、小学教职员的待遇规定
国民政府统一后,教育部于1933年3月颁布了《教育部公布修正小学章程》,其中有以下规定。
第十七条,小学经常费支配应以如左之百分比为原则:教职员俸金约百分之七十。
第七十一条,小学教职员之俸给,应根据其学历经验而为差别,但至少应以学校所在地个人生活费之两倍为标准。
第七十二条,小学教职员俸金以月计者,每年作十二个月计算。
第七十六条,小学教职员之俸给等级表年功加俸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机关规定呈请教育部备案施行。
第七十七条,小学教职员养老金及恤金办法,依照国民政府公布之学校教职员养老金及恤金条例办理。
从上文中可知,国民政府时期小学教师待遇制度已经基本成形,且相对稳定。最低限度之薪水原则、等级工资原则贯穿始终。那么小学教员的最低工资应该为多少呢?
民国十七年,李楚材先生曾做一个如下调查。
(A)个人每月的费用。
(1)膳食:在各物质昂贵的现在,每月膳费至少五元。
(2)书籍费:小学教师倘然不吸收些新知识,一定会做个时代的落伍者;而且墨守成法,对于他的事业,决不会继续增高的。所以每月的书籍费,最低要二元。
(3)衣服:不要说披锦穿绸,服饰华丽,只要穿几件干干净净的衣服,平均每月也非三元不办。
(4)应酬:人与人总有交际,免不了要应酬。小学教员对于什么人都要有些关系,应酬费平均每月要三元。
(5)零用:洗澡、理发、医药,购置零星东西,每月也要二元。
(B)家庭每月用费。假定一个极简单的小家庭,有一妻一子一女,家里不用仆人,自行操作,一月的用费如下。
(1)膳食:三人的膳食,平均每人四元,每月要十二元。
(2)衣服:三个人的衣服,平均每人需二元,每月共六元。
(3)用具:每月添置用具,平均总要二元。
(4)房租:房租每月三元。
(5)应酬:亲戚的来往,友朋的欢叙,家庭内也要二元一月的应酬费。
(6)零用:医药、购置零星东西和儿童用具,每月要三元。(倘子女在校读书,那么书籍费和学费,这些就不够了。)
我们在这里得到了一个约略的准则。“就是民国十七年的生活状况之下,小学教师的薪俸至少每月要四十三元。”
二、小学教师待遇的实况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为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制定各种法规旨在提高小学教职员的待遇问题,小学教师的待遇与之前相比有明显提高。但是这一时期小学教师待遇的实际情形又如何呢?则须进一步考察分析。
1. 城乡差别
小学教师总体上待遇很低,然其内部分三六九等。由于学校的类别、所处区域不同,导致了不同学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小学教师待遇存在显著的差异。下面我们看看济南市第三实验小学和章丘龙溪小学的教师待遇情况。
教职员工的工资,多数月薪40元,只一人30元,校长70元,教务主任兼课60元,训育主任兼课55元,其余尚有50元、45元和35元的。
1931年,章丘县教育局将龙溪小学序列为章丘县第一学区区立第七小学,教员薪水每人每月17元,教育局15元,不足之数由村杂税补齐。
一般而言,小学教师待遇是国立优于省立,而省立又优于市、县立,乡村小学和大部分私立小学教师待遇很低。这里很明显,乡村小学教师和城市小学教师的工资差别很大。国联教育考察团1931年来华实地考察后,谈及城乡小学教师待遇:“中国一乡村初级小学教师有时固有每月得华币30~40元者,但一般而论,每月仅得华币10~15元。薪水较高者实非常之例外。至若城市初级小学教师通常每月可得华币20~30元,罕有超过此数者。”同为小学教员,薪金居然差距如此之大!在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待遇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可以想见生活在贫困、落后的乡村地区的小学教师生活会更加艰难。
2. 社会各阶层差别
小学教师的工资在当时各阶层中居于什么地位呢?以济南乡村教师薪金为例:章丘的小学教师的薪金是17元,那么当时济南的处于最底层工人的工资如何呢?
做粗活的非学徒童工,工资为每月2元,技术工人每月20元。一名体格健壮的做粗活的工人,每月平均工资为7元五角。
从在济南做的少量研究看,我们的结论是:大概一单身工人的生活费为7元5角,一个五口之家为十五元。以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七万九千名未婚青少年,大部分挣的钱稍高于他们的生活费用。做粗活的有二至三口之家的已婚男人,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依靠家庭其他成员的收入维持生计。
通过上述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教师的工资是工人的平均工资的两倍,工人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而小学教师的收入不比他们优越多少,要达到比较优厚的生活显然是不可能的。
3. 各类学校教师薪金差距
如果将小学教师的薪金与同时期的大学、中学教师薪金作一下比较,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小学教师在教育系统中的经济地位了。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大学教员薪俸分四等12级。
从上表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教师的教薪远低于大学教师。大学教师最高可领到600元,将此时期小学教师的月俸与之相比,就可发现,大学教师的月薪几乎是小学教师十倍甚至更多。国联考察团来华考察后曾指出:“按照欧洲小学教师与大学教授薪水之差,未超过1∶3或1∶4者,而中国则较大若十倍且超过此数。”
民国时期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薪俸差距之大,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个时期中国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悬殊的表征。高等教育受到政府的重视,经费投入多,教师薪水高,总体发展迅速;而初等教育不受政府重视,经费投入少,教师薪水过低,总体发展迟缓。
4. 职位不稳定
民国时期教员实行聘任制。每到寒暑假,继续留用的,校长发给聘书;不宜留用的,不发聘书,即为解聘。
据《中国教育行政》载:“任期一满,设不再接到聘书,则教员之服务将由此终了。故一般教员于任期终了之前数月,大抵惶惶不知究竟。于是黠者遂有结党钻营之举,不肖者亦相率阿谀盲从;学校教员变为市侩,清高人格因以堕落;自好之士愤迁移之无常,稍有凭借,每相率改业,良可叹也。”
另外,由此可知,职位的不稳固,使小学教师生活无终身保障,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三、小学教师待遇不优厚的原因
民国时期小学教师待遇不优厚,原因十分复杂。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灾荒连连,国穷民困;地方军阀划区而治,各自为政,军费开支无常。这些都是影响小学教师待遇的大背景。
1. 教育高定位脱离经济发展承受力,是民国教育的一大隐患
民国时期全国的经济基本上是农业为主,在这一时期虽然出现了一些近代工业,但整个社会生产力仍处于极其低下的水平,政府的各项收入也相当微薄。教育发展要求政府高额投资,但是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低下在客观上限制了民国政府拿出充足的经费来办教育。教育发展和经费支出的尖锐矛盾,迫使许多学校减少、拖欠教师薪金,进而影响整体教育的发展。
2. 军费开支巨大,教育经费侵吞挪用屡有发生
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国民贫困,政府岁入不丰,但是民国政府微薄的收入大部分被用作了军费。虽经教育部门力争教育经费独立,巨额的军费开支致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事业也难以稳定发展。
据统计,1929年至1937年教育经费在国家总预算中的比例,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线上,最低年份仅1.46%(1930年),最高也不过4.80%(1935年)。可见,民国中央政府历年用于教育上之经费比例太小。各省地方政府对教育也大抵如此,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3. 普通民众对教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一般人还没有充分地了解,因此没有把教师的薪金落到实处,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人不穷,不当小学教员”、“最倒霉是小学教员”、“整脚没路走,才当小学教员”。这几句话,写尽小学教员连天叫苦的情态。微薄的待遇致使不少人为了糊口不得不四处兼课,疲于奔命。卑微的社会地位使小学教师职业对青年失去了吸引力。
4. 各级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
民国时期各级学校教育经费来源各不相同,简言之,高等教育经费主要靠国家拨款,中等教育经费由省拨款,而初等教育则靠县、乡镇自筹。教育经费不合理之一是,过分偏重大学、中学,而忽视了小学。1931年,国际联盟考察团专家批评中国政府“对于为大众而设之初等学校,较之中等学校,尤其较之高等学校,实异常忽视”,并提出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必须分担初等教育经费。民国时期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薪俸差距之大,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个时期中国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悬殊的反映。
综上所述,抗战前民国小学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小学教师的待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实际情况看,小学教师的生活没有根本改变,小学教师的待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待遇的高低对教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工资水平太低,会使教师认为工作没有价值和意义,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造成教师流失严重。许多教师转入政界或军界,使教育界本就缺乏的师资更加缺乏。所以,工资水平与教师的职业稳定性是直接挂钩的。这一时期大中学教师职业稳定性较高,乡村学校尤其是乡村小学教师却流失严重。既然从事教育事业难以自食其力,就不得不另谋出路,很多人迫于生计而弃教。
薪金多寡也直接影响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学识发展。“既愿马儿跑得好,又想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实现的,薪水不高则无力投资于书籍,易造成教师孤陋寡闻,对于新生事物乃至社会都一知半解,教授起学生自然也是非常困难,这些都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
为生活所迫,小学教师曾无数次地向政府提要求、请愿、罢课索薪,要求教育经费独立。
我们还以山东为例,面对当时小学教员要求提高待遇的呼声越发高涨,1931年山东省省立学校行政会议曾提出报告,要求提高小学教员的地位和待遇,并提出小学教员的薪俸应“以各该地生活程度每人每月生活需要之数之五倍为最低标准”。但这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小学教员的生活境遇并未见改善。由此推知,国民政府尽管制定了诸多关于小学教师待遇的教育法令,但许多并未真正付诸实施,收效甚微。小学教师的实际收入低于纸面上的待遇标准。教师待遇的改善,不单是教育制度本身的问题,更涉及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我们无法想象教师在“衣食无着,生活不保”的情况下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切实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使教师生活无忧,才能促进国民教育事业的根本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书修.回忆抗战前济南市立第三实验小学.载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20世纪济南文史资料文库(教育卷).济南:黄河出版社,2004.
[2]国联教育考察团著.中国教育之改进.国立编译馆译.台北:国立编译馆,1932.
[3]A·G·帕克指导.齐鲁大学社会学系调查编著.郭大松译.济南社会一瞥(下).民国档案,1993(3).
[4]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史志编纂办公室.潍坊市教育志(1840~1985).潍坊,1988.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6]邰爽秋.小学教员的生计.载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书(文教事业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我区着力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待遇 篇3
根据《方案》,“支持计划”针对的对象为全区乡中心区、村、教学点学校的在职在编在岗教师,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中职教育、高中教育的教师。
多方面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偏低,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为此,《方案》提出,统筹平衡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收入,确保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继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及其他地区教学点教师,自治区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予以奖补,鼓励市、县(市、区)投入资金增加补贴。
近年来,随着教师招聘制度的改革,乡村教师招聘不再受户籍限制,越来越多乡村教师属于外地招录,这些教师通常只能住校,如果学校不能为其提供安全实用的住房,必然会使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不能安心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方案》提出了多项举措:一是为乡村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并为乡村教师的家庭安置、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组建家庭创造条件;二是适当降低乡村教师在乡或在县城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危旧住房改造的门槛,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集资建房等多种形式建设中小学教师安居房;三是加大乡镇中小学教师公共租赁住房中央和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补助力度,鼓励各地利用学校自有土地、闲置用地在校园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或利用闲置的办公、教育用房改建为公共租赁住房;四是鼓励有条件的乡镇通过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或长期租赁的形式解决教师住房困难。
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方案》坚决落实国家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30年以上、获得国家颁发荣誉证书的乡村教师,由自治区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一定奖励;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2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由自治区颁发荣誉证书并择优奖励;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1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由市、县(市、区)给予奖励。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队伍
在乡村教师编制核定及管理方面,《方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根据相关标准重新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实行总量控制,总量超过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的,核定聘用教师控制数。通过调剂编制、采用核定聘用教师控制数逐年解决编制不足的问题。二是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教师。三是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或教职工在编不在岗、随意抽调、借调教师等行为。
如何扩大乡村教师的补充渠道?《方案》提出,注重乡村教师“本土化”,各地可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形式补充乡村教师,同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地方免费师范生培养项目等补充乡村教师。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方案》简化了乡村教师招聘程序,对已经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自愿到乡村学校任教的人员,可采取直接面试的方式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在县级以下学校任教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
在用人方面,自治区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予县(市、区)更多的人事管理权。《方案》提出,积极构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新机制,实行“区考县管校聘”管理机制,各县(市、区)建立教师管理中心,统筹管理乡村学校校长和教师。通过实施“三区支教”、交流轮岗、支教走教等政策,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建立新增城镇中小学教师要先在乡村任教2年的制度。
此外,《方案》还要求完善乡村教师职称倾斜政策,要求在职(职务)评定、岗位聘用、特级教师评选等方面适当降低条件,做到向乡村教师倾斜。
多层次提高乡村教师素质
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是我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点要求。《方案》提出,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要不断强化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引导和教育广大乡村教师践行师德规范。建立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培训制度,形成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校本六位一体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
相比城区教师,乡村教师获得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所享受的培训资源也相对匮乏,一定程度上存在培训学时较少、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手段落后、培训机制不灵活、培训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此,《方案》从以下几方面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培训。
一是制定乡村教师培养目标,大规模开展教师培训,到2020年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
二是构建自治区、市、县、学校四级培训体系,市、县(市、区)建有教师培训中心。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区培计划”集中支持乡村教师及校长培训。
三是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送培下乡、项目置换、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网络研修等多种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构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提高乡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保障乡村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五是加强网络培训课程开发,搭建教师网络研修服务云平台,引导和组织乡村教师创建和适应“互联网+乡村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学、在线课程等形式,优化课堂教学和进行自主学习。
六是加大乡村教师培训投入,从公共经费中安排5%的经费用于乡村教师培训。
(责编 欧金昌)
教师待遇提高方案 篇4
桥园幼儿园从转变成公办园2年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深得家长的好评。现幼儿园内班级数已扩大了2个班,幼儿数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百来个,教师因此付出了更辛苦的劳动。为了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教师劳有所获,也为了便于管理,本学期计划提高教师工作待遇,方案如下:
1、班主任、科任补贴由现在的每月30元/20元恢复到原来的每月50元/30元。
2、设岗位劳务津贴100元/月。
3、期末设立安全奖、教学奖、优秀班主任奖等办学奖励。
提高“三区”支教教师待遇 篇5
本报北京11月18日讯(首席记者 高靓)记者今天从财政部网站获悉,为提高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简称“三区”)教师水平,近日,中央财政下达2014年“三区”教师选派工作中央补助资金2.96亿元,比2013年增加1.58亿元,补助资金专项用于“三区”教师工作补助、交通差旅费用以及购买意外保险等支出。
据了解,2012年,教育部会同中组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计划2013年—2020年每年选派3万名优秀幼儿园、中小学(含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三区”支教一年。选派到“三区”的支教教师,支教期间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支教期满后仍回原单位工作。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并按月发放工作补助、交通差旅费用以及购买意外保险等补助。受援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选派工作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年人均2万元标准共同分担,其中西部省份由中央财政负担;中部省份由省级财政和中央财政按1:1比例分担;东部省份由省级财政自行负担。中央财政应分担的选派工作经费采取据实结算的方式。其他教育阶段教师选派工作经费由派出地负责。
据统计,2014年各地派出教师46024人次,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派出教师42679人次,占派出总数的92.7%。
教师福利待遇提升请示 篇6
您好!我们湛江市遂溪县的一名小学教师。在工作上,我们兢兢业业,为普及国家义务教育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稍偏远的学校很多教师每周都有18节课以上,有的小学校的老师甚至达到每周25节课,还要承受升学的压力,考绩的压力。人们常说有耕耘就有收获,可是我们呢?在物价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老师的工资每月只有可怜的一千多元(1100到1700之间)。每个月的养老保险金还要自掏腰包按时上缴。我们辛苦一年的收入是:12个月的财政工资,每个学期末的学生考绩奖,(少则几十块,多则几百块钱,根据各个学校的经济状况而定),每年几个大节假日的补助是经济条件好的学校有五十或者一百的补助,有的学校甚至所有的节假日都没有福利补助。还有每个月大约200元的职效工资。这就是老师辛苦一年的所有收入。
有的镇甚至到现在还拖欠着从20XX年9月到20XX年3月达18个月之久的教师工资。“教师年薪六万、一年的13个月工资,还有四个大节假日每个节假日一千元的福利补助、上面拨下来住房补贴”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我们不敢生病,因为没有钱上医院,有的老师有病只能忍着、拖着,累倒病倒在讲台上的情况并不鲜见。今年短短的几个月,竟有几个老师相继倒在了讲台上、办公桌上,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没有钱供天价的房子,有的老师只能在外面租房子,有的蜗居在学校狭小的房子里。就算是这样的小房子,退休之后我们也是要退还给学校的。退休之后我们的安身之所还不知道在哪里?谁给我们保障?谁可怜我们?国家领导人曾经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不知道我们的穷算不算是教育的穷!我们不能抗争,不能上访。曾经有领导威胁我们“谁上访就解聘谁”。我们热爱教育工作,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教育事业看得比我们的生命还要重要。我们不想离开孩子们,不想离开讲台,不想离开挚爱的教育工作。面对如此低的待遇,我们只能含泪无语,默默忍受!!这是社会的悲哀?还是国家的悲哀?!
吴川的三千多教师在市政府门口静坐,雷州的教师紧跟其后,他们这是为了啥
?其他地方的还会有吗?他们难道真的是我们某些领导说的“刁民”?作为人民教师是谁逼得他们舍下心爱的讲台抛头露面去向我们的政府申述?
您是我们的一线生机。别漠视我们!别漠视我们的合法权益!我们企盼着您的援助。请督促有关部门给予我们应该享受的工资待遇和其它福利补助。
此致
敬礼
教师地位待遇 篇7
鉴于农村幼教在整个幼教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幼儿园教师在我国整个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面临问题的紧迫性,我们重点对某些地区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政策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从这些地区教师队伍状况近几年的实际变化来看,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和素质偏低、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它们在国家尚未出台有关政策的情况下,没有消极等待,而是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开发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身份、地位及待遇的各项政策。经过这些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当地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状况普遍得到了较大的改观:教师工资普遍获得基本保障,部分地区还为农村教师办理了社会保险,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队伍也更加稳定。这些成就的获得,对当地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稳定和促进作用,也在全国范围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为此,十分有必要对目前国内已有的地方幼儿园教师政策经验、特点及背后的原因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明晰这些政策所取得的突破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地方政府在政策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便在为国家幼儿园教师政策的制定提供可行性建议的同时,为中央与地方政策的互动提供联结点,使我国幼儿园教师政策的开发能行之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一、地方政策探索遇到的困难及其经验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策探索遇到的主要困难
在绝大多数地区,保教费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和养老保险待遇的唯一或主要来源。收费水平决定了教师待遇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很难再有提升的空间,致使这些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只是较低水平的保障,与公办教师的待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对队伍稳定性的不良影响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如何建立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的长效保障机制问题,成为了地方政府在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过程中遭遇的突出困难。
从我们在一些地区调研的情况看,要想通过“以生养员”的办法来解决教师工资问题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或提高教师工资,就需要提高收费标准。但是,各地乡镇中心园、村办园的收费都是根据幼儿园的质量等级由物价部门核定的,不能轻易更改;即便要改,也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家长的承受能力。因此,在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提高教师工资和保持合理收费标准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而且,更须一提的是,由于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缺乏政府财政投入的支持,因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只是教师工资要通过收费解决,办园资金、日常办公经费等所有费用都是从收费中提取的。其中,办园资金是农村幼教事业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收费总量受限且办园投入优先的情况下,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的基本保障能力和提升空间都非常有限。
因此,各地普遍希望能够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编制问题。显然,这需要中央一级政府做出决策。可见,“身份”问题始终是地方探索农村幼儿园教师政策难以逾越的障碍。
(二)地方政策经验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地方政府的积极探索为解决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保障,但是,它们的政策规定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1. 教师身份定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央政策一直未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身份予以明确,给地方政策开发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比如,某县在无奈之下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定为“农民合同制”;有的县为解决非公办幼儿教师的技术职称待遇,竟然为农村幼儿园教师评定了“农业技术人员”职称。某市虽将农村幼儿园教师身份界定为“民办教师”,政府每月每人拨付100元的工资,但由于国家政策严定“民办教师”不再新增,为减少因此而带来的连带责任,不得已把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拨付确定为“学前教育补助”的名目。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利于激发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给农村幼儿园教师办理和农民一样的社会保险,同样存在问题。因为不做幼儿园教师他们也可以享受农民的待遇,这实际上是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身份与农民等同,否认了农村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特殊性。可见,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办理农村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是地方政府在教师身份问题无法解决情况下的“无奈之选”。
2. 教师工资及养老保险待遇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在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制度设计的某些环节或方面,如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上存在不够严密和科学的问题。
(1)工资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的具体设计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最低工资的参照标准问题。当前,许多地方在解决农村非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时主要采取了“最低工资制”的做法。就这一制度本身而言,限定工资的底线,能够为广大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基本的工资待遇保障,但是,最低工资应该定到什么样的水平?其参照标准怎样才是合理的?这些都是需要经过科学测算才能划定的。目前,不少地方的“最低工资保障线”要么以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为参照,要么以国家规定的“低保线”为参照,这些都有抹杀教师劳动特殊性的嫌疑,不仅起不到对教师工资的保障作用,反而会抹杀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限制教师工资达到合理的水平。其二,工资结构问题。在实行的“结构工资制”中,有的地方对绩效工资与基本工资的比例划分不够科学,效益工资只占极小的比例,未能起到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拉动作用,反而使其工作的积极性受挫。我们在调研中就发现了这样一个案例。
某镇中心幼儿园原来是省级示范园,工资结构设计合理,教师工作积极性很高。2003年,该园与另一乡镇园合并,教师人均工资水平由原来的510元/月提高至560元/月(政策规定最低520元/月)。其中,基本工资为460元,其余为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分三级:一级60元,二级50元,三级40元。由于绩效工资所占比例太低(仅为17%),教师工资很难拉开档次。而且,两园合并后教师工作量比以前大了,教师们感觉付出多了,但收入增加却不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合并后教师工资由原来的乡镇统筹改为幼儿园自己统筹,这就使得该园与本镇其他幼儿园之间的教师工资水平差别不大,难以体现中心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在培训、指导等更多的专业技术方面的付出。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都使教师们心理很不平衡,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
这一案例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工资的统筹层级问题。它从反面说明了要将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的统筹层级上收到乡镇。
(2)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现有地方农村幼儿园教师养老保险待遇政策在教师取保年龄、投保方式、投保类型等方面还需要规范。
关于教师的“退职年龄”(即取保年龄),有些地方规定为45岁,常常引起不少教师的不满。某省陈庄镇虽将取保年龄定在55岁,但要求教师50岁时就内退,5年间只给教师600元/年的生活补助。按国家政策,女教师的退休年龄正常为55岁。上述地方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退职年龄提前,是从“年龄大了就不能唱唱跳跳了”这一认识出发的。显然,这是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内容的一种片面理解。此外,5年期间所给的补助水平仅相当于50元/月,根本不足以保障退职教师的基本生活。
关于“投保方式”,大部分地区采取的是按月缴纳和按年缴纳的办法,而有的地方采取了教师退职时一次性交纳的做法,目的在于让教师树立长期的事业心。所谓“退职时一次性缴纳”,就是在教师退职时按照“截止到养老保险领取年龄,实际教龄满20年的月领150元,每增减一年教龄上下调20元”的水平由乡镇一次性缴付。如果教师干不到50岁,则不享有养老保险。这一做法否定了那些没干到50岁的教师之前的工作付出,是与现行《劳动法》的精神相违背的。
“投保类型”是各地农村幼儿园教师政策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既有投保“农村养老保险”的,也有投保“企业养老保险”的,还有投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其中,前两类更为普遍些。投保类型如此不一,主要因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得不到明确,因此各地的政策都只能是“权宜之计”,本质上都是与其“教师身份”不相符的。然而,即便是权宜之计,也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取舍。从山东省寿光市、天津市蓟县的经验来看,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办理“企业养老保险”比“农村养老保险”使教师受益更多。寿光市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前曾做过深入调研,对比了农村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结果发现,农村养老保险人均投保数额3.6万元,月领300元;企业养老保险人均投保额2.5万元,月领450元,据此认为办理企业养老保险更贴近农村幼儿园教师切身利益,并在随后以地方政策加以明确,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办理了企业养老保险,将教师身份定位为“合同制工人”。
3. 教师待遇提高的投入保障机制问题。
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解决得比较好的地区都表现在为教师待遇(或者是解决了工资,或者是工资和养老保险均已解决)获得了基本保障。那么,考虑到农村幼教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教师待遇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就成为这些地区接下来的任务。但从当前这些地方政府对农村幼教事业的投入结构来看,幼儿园建成后的资金安排更多地被用于日常办公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和教师培训,而缺乏保障教师待遇不断得到提高的制度安排。
在农村幼教事业发展有投入保障的地区,地方政府对农村幼教事业的投入责任分工大致是:乡镇政府负责办园资金(包括土地、幼儿园建设)投入,部分地方还负责统筹一部分非公办教师工资;村负责土地投入、内部设备设施投入及改善。这种政府责任分工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初建来说无疑是合理的,因为硬件投入是幼教事业得以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在基本办园条件达标后,一些地方政府仍将投入重点放在硬件上。如,某镇规定设立的幼儿教育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正常办公经费、教师培训和改善办学条件。如此一来,在发展资金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用于办园的资金越多,用于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的资金当然就越少。
导致这些地方政府对硬件投资有所“偏爱”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可能与各地的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现代化幼儿园评估标准有一定的关系。从我们对一些地方的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现代化幼儿园评估标准的分析来看,评估标准中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教师要具备国家法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另一个是幼儿园要有教师培训方面的制度、计划和措施,并安排一定的培训经费。对于教育部门办园和政府办园来说,上述评估标准在内容设计上不存在问题。但是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缺乏对教师待遇保障的规定则是一个较大的缺漏。造成这一缺漏的原因,并非政府有意为之,而在于示范园评估标准是以公办园为对象设计的,农村集体性质的幼儿园虽然也能参评示范园,但其在教师待遇缺乏保障方面遭遇的问题并没能被考虑进去。对于非公身份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来说,培训固然重要,但只重“要求”不重“待遇”仍然无法保证教师队伍的高质量。
因此,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问题上应当发挥示范园评估标准的导向作用,将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纳入到农村示范园评估标准当中,给予合理的权重,并在示范园复审中将教师待遇提高作为指标之一,以引导各地乡镇政府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如,山东省淄博市就将教师工资列入该市幼儿教育示范乡镇的评估标准当中,要求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达到当地上年农民人均收入的2.3倍;[1]并不断改善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2]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将师资队伍建设列为考核各办事处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涉及教师学历、教师培训规划、教师工资及养老保险待遇的解决等内容。
另一方面,“偏爱”硬件投资可能也与部分领导“面子工程”心理有关。政府在投入农村幼教事业的问题上也应积极转变观念,准确把握幼儿园“发展”的内涵,明确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教师待遇的基本保障与不断提高。针对这一问题,山东省平度市的经验提供了较好的思路。该市在解决农村非公办幼儿园教师待遇问题上,强调按照“上不封顶,下保底线”的思路,在规定教师最低工资水平的基础上要求各幼儿园至少将收费总额的60%用于发放教师工资,教师全年养老保险金不低于托幼经费总额的5%。[3]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待遇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条件保障。
另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本着“分阶段优先”的原则,合理确定事业发展不同阶段农村幼教经费总量中办园经费与教师工资总额的比例。即:园所初建阶段,办园投入优先;园所运转阶段、硬件更新周期内,教师待遇投入优先。
二、地方政策经验的启示与思考
(一)政府重视幼儿教育是解决教师问题的根本前提
从已有的地方经验来看,不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只要政府重视幼儿教育,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各项待遇就能得到妥善、有效的解决(只是解决的水平存在差异)。积极履行政府责任是保障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能够及时、有效解决的根本前提。
(二)解决教师待遇要经费投入和政策投入并举
综合已有地方幼儿园教师政策经验,在政府重视农村幼儿教育的前提下,非公办教师待遇问题的解决主要采取了两种支持方式:一是经费投入,二是政策扶持。
政府责任首先体现在财政责任上,但这并不构成责任的全部内涵,通过政策投入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扶持和保障同样十分重要。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在短期内无法解决政府经费投入的情况下,有效的政策保障仍能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提供经济方面的保障,尽管这种保障还是相对低水平的。可见,通过政策投入和扶持的方式来解决幼教事业发展和教师待遇问题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政策的有益思路。
(三)地方政策创新离不开中央政策的支持
从以上对地方政策经验的介绍与分析来看,地方政策创新对于填补新、旧教师政策交替时期的政策真空、缓解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面临的严峻危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地方政策探索遇到的困难中我们也看到,制约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教师身份问题,始终是地方政策难以逾越的障碍。不少地方尝试有所突破,但却困难重重。由此看来,农村幼儿园教师政策的开发,需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有效配合方能达到目的。
其他非公办教师面临的问题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地方政府难以突破的问题。如,民办园教师与公办教师同等法律地位的落实应如何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与《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上的矛盾问题。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开展教育强乡镇强区县建设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淄政办发[1997]15号)
[2]山东省淄博市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评选淄博市幼儿教育示范乡镇、模范园长和优秀保教工作者的通知 (淄托幼字[1994]4号)
教师地位待遇 篇8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全面部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计划》明确,要抓好八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二是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三是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四是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五是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六是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七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按照乡村教师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八是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
(资料来源:人民网)
实验教师待遇解决方案 篇9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关键在于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为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从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特拟定中关小学实验教师待遇解决方案。
1、凡实验教师达到上级规定的合格标准,并获合格证书者,学校在个人积分上奖2分,不合格者扣2分。
2、完成全年实验项目,记录详细,实验效果好,无一次失误(以记录为准),学校核实后在个人积分上奖2-5分,缺一项、记录不全、失误等,扣积分分5-10分,3、经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考查,实验室能准确演示各项实验项目,在个人积分上奖5分,失误或不会一项扣5--10分,4、实验教师在全面完成实验教学获得上级肯定的人员,优先享受证先进、评职称、、晋级,并定为优秀教师,同时享受学校规定的等级奖励,反之误差一项,失职一项年终定为合格,受同等级的处罚。
5、实验教师享受学校拔给实验1%的劳保经费,用于实验(制实验服、洗手巾、香皂、手套等)
6、实验管理员(实验技术人员)每期一百元的津贴补助。
余庆县中关小学
校级骨干教师的职责和待遇 篇10
一、校级骨干教师的职责
为使校级骨干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校级骨干教师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1、校级骨干教师在协议期间不的流动,否则取消当年待遇。
2、每学年理论学习不少于100万字,其中学习笔记和教育教学随笔每学年不少于20000字。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针对学科性质、功能及其特点开展研究,至少主持一项县校级课题,或者参与一项国家、省市级课题。
4、认真贯彻新时期课改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新路子。
5、课堂教学有特色,教学效果良好。
6、每学期至少上一次校级示范课或做一次全校范围的讲座。
7、每学期至少在本组组织一次专题讲座。
8、带2-3名青年教师,有显著成效。
9、每学年至少在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一篇教学论文。
二、校级骨干教师的待遇
1、每学年至少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外出学习一次。
2、骨干教师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以教育教学实绩为依据,在教师评优、评先进、推荐市县级骨干、晋级等方面优先。
3、认真履行骨干教师职责,按时完成任务,每月享受260元津贴,学期末考核兑现。
靖边六中
教师地位待遇 篇11
诚然,农村教师流失会短期内带来一些问题,可是涨工资的背后掩盖了太多的问题。
前期,不少地方城市教师依然闹罢课,理由是工资待遇低。农村教师待遇低,所以流失进城。
教育工作需要稳定,频频跳槽实为不智,人生亦是如此,大都向往平稳的生活,很少有了教师这个职业之后还去随便跳槽,除非当前的这个槽让人伤心绝望,看不到未来了。
农村教师频频跳槽可以理解,毕竟农村人口减少,农村教师社会地位低,不仅仅是收入待遇低,随着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的普及,社会地位也逐渐下降。唯一让人羡慕的或许就是稳定了。可是,现在教育工作的各种评价,让稳定的工作变得那么的扑朔迷离。走,或许才是出路。
人们没有办法改变个人的选择,更无法让人待在一个暮气沉沉的环境中,有教育局长说,想留下农村教师,除非农村教师工资待遇高于城市教师。殊不知城市教师也还在闹罢课要求提高待遇。此等想法也就只能想想了。
农村教师的问题是个大层面上的问题,仅仅靠工资待遇留人,恐怕很难做到,这需要统筹兼顾。
从学校例会窥视教师地位 篇12
例会一:落实课改精神十分重要
校长:课程改革, 关系到民族的命运, 每位教师理应全身心投入课改。但很多教师教学理念特别陈旧, 不能领会“三维目标”, 不能“以生为本”, 只会采用“题海战术”, 这有愧于教师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要育人首先自己要堂堂正正做人。课改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不怕失败。最近, 学校准备考大家新课标等知识, 要走进课堂, 看你如何运用新理念上课。还要提醒大家, 要积极进行小课题研究。
要落实新课标精神,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这当然是每位教师的首要追求。校长做课改的促进者, 站在民族利益立场说话, 即使方式方法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但出发点无可厚非, 教师为此若受点委屈值得。
例会二:准备接受检查十分重要
校长:上级要来检查, 近几周一定要把迎接检查当作重中之重。现在, 我们还有很多材料没有补齐, 要快补。以前旧材料可用, 但需要动笔重抄, 不然他人会看出来。学生对检查团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你们一定要交代好, 不能有丝毫差错。每位教师必须关心集体, 不能在我们学校的脸上抹黑。这次检查谁出了问题, 谁的年终考核将不能为优。
上级到学校检查非常平凡。每次检查, 一般校长都会高度重视, 要教师花费很多精力造假材料, 教学生撒谎。这时的工作则以造假为中心, 谁假造得多, 造得好, 就是“以大局为重”“关心集体”的人。这时校长角色发生巨变, 教师成了校长捞取政绩的工具。上级检查人员不知真笨还是另有原因, 似乎都认为看到的是真的一样。大多教师, 见怪不怪, 听从领导, 要温顺无比地为“集体”积极工作。
例会三:考出好成绩十分重要
校长:上级虽然不让我们排名次, 但我们关起门来是一家人, 为了找差距, 各班成绩与名次已经贴在办公室。不管白猫黑猫, 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考试成绩是你的饭碗, 无论课改怎么改, 现在还不是要考试吗?你若不会运用新理念, 就返回原位好了, 考出高分数是硬道理。某学校一位教师, 很会搞小课题研究, 但考试成绩一般, 真是可笑, 连岗位都快要没有了, 还搞什么研究。考不出高分数, 家长不允许、上级不允许, 我更不允许。这次被扣钱的教师应该多从主观找原因。
无论采取什么手段, 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就是“好猫”, 至于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 这时校长不会关注, 或许永远不会关注, 很难成为“好猫”。这时校长完全忘记曾高呼“德育为首”“课改为核心”等口号。
例会四:一项基本功十分重要
校长:近来, 检查团没有来, 试也考完了, 有的教师松懈了。听说某校在提高教师的“三字”水平, 这使我想到我校教师板书存在问题。字是教师的脸面, 写好字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压力产生动力。今天, 我要给你们加压, 要大家在近三个月把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水平提升上去。有的学校“三字”不合格要待岗, 我不想这样做, 但也不会轻易放过落后的。
校长擅长在例会上突然冒出个“重要”来, 让你忙上一通, 让教师的思想之弦永远崩紧。他们有时说电教手段重要, 要你课课都用投影、录音等, 而把粉笔字说得似乎一钱不值, 有时说学生的某项基本功重要, 要你大搞突击, 等等。学年或学期初, 难见校长这些“重要”计划。教师都要为落实学校的“重要”计划忙上一番, 此时教师想进行什么教学尝试, 都是次要的, 校长不屑一顾。
例会是校长一个平常工作环节, 但从中可见校长课改态度、工作作风、管理理念。一般的学校例会上, 常见校长高高在上, 借题发挥, 敲山震虎, 对教师颐指气使。他们常会东扯西拉搞得教师晕头转向, 有的甚至将例会当成借机训斥教师的绝佳时机。无论校长说什么, 教师都是一声不吭。校长即使字正腔园、慢条斯理地把芝麻说成西瓜, 教师也要正襟危坐, 虔诚听讲。足可见教师地位低下, 教育自主权严重丧失。
俗话说, “婆婆太多媳妇难做”。校长今天说这重要, 明天说那重要, 一个校长, 像多个婆婆。若校长说一不二, 不是多个角色, 硬要为应试把学生的血抓出, 这与红头文件精神明显不符。教师, 我们这些地位低下、随时可被赶出家门的媳妇又该听谁的?怎做才能获取成就、不受指责、心情舒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提出, 要“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中就有“教师有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 可见, 积极投身课改, 依据新课标精神进行教学, 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无疑是新时期教师最大的权益。但目前教师没有得到太多人的尊重, 教育权益倍受侵夺。
【教师地位待遇】推荐阅读:
关于教师地位待遇08-24
论文 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08-23
体育教师地位05-26
教师主导地位07-11
教师职业的作用和地位05-17
音乐地位10-21
文化地位06-02
评价地位07-27
专业地位07-27
学术地位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