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现状

2024-10-07

道德现状(共8篇)

道德现状 篇1

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调整

随着经济国际化的日益形成,各种经济形势的不断涌现,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

机和利益,也给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作为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会计

人员,企业的发展和会计人员自身要求息息相关,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不断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腐朽思想的诱惑,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

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处理会计关系

时所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会计行为对本行业

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范,又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因负的职业责任和义务。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财会字19号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就已经明确规定

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具体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

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分别就会计人员的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

等做出了全面的规定。由此可见,一方面为各基层单位和广大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提出

了要求和示范;另一方面,为各级管理部门会计工作,考核会计人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标

准。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一)会计信息失真

据调查显示,对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人员主动出谋划策的占

20.2%,配给单位造假的占36.8%,被迫操作的占25.9%,因业务水平低而出错的占17.1%,会计造假案也层出不穷,1997年2月琼民源的年报所披露的所谓4.41亿元的其他业务如

利润和6.57亿元的资本公积金的解释,便是典型的一例,此外,还有东方锅炉,蓝田股

份,田通高科,银广厦等多个公司的严重造假事件等。这些事件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沦丧,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此类行为为法律所不容,应该受到社会的强烈谴责。

(二)会计人员会计法制观念淡薄

有些会计人员平时不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按财务制度对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在现实工作中,经不起金钱的,权力和美色的诱惑,不能坚持原则,做出了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而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教育体制中,学校的教育也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和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人格培养不够重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以及违背职业道德造成的严重教育不足,许多高等院校对学生会计道德的教育很不重视,一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课程,学生走向社会后职业道德缺陷愈来愈明显。

(三)会计人员监守自盗

在市场经济下,一些会计人员经受不住物质利益诱惑,贪图享乐,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要求,一些人不顾道德约束,伪造,编造,隐秘,毁损会计资料;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化公为私,出卖集体和国家的商业机密,以身试法,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贵州省贵阳市财政局许杰在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采取各种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媒体报道时冠以“惊天大案”。交通部财务司综合处曹勋平自1995年至1998年期间利用自己的职务和下属单位划拨国家基本建设限额款的权力,非法挪用交通部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和科技经费共计8000万元,受贿31.5万元,此类案件枚不胜举。

三、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⒈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正在强烈的冲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一系列传统特征,对我们的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严峻的历史性挑战前,由于长期以来对道德教育的忽视,许多人暴露出国民素质方面的严重欠缺,道德水平下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意识抬头,重利轻义的思想在社会上滋生蔓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成为一些人的人生信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旧社会的沉渣泛起,社会风气受到污染都是不争事实。会计人员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⒉我国缺乏健全的法治环境的影响

会计职业道德是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自愿地执行,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来实现,基本上是非强制性的,因此它的执行力较差。所以说,会计法律规范是维护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但现阶段我国有关会计的法制并不健全,相关法律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客观上不利于制约需要法律保护时,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更为严重的是,在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能给予足够的保护,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缺乏强有力的支撑。正像有的会计人员在面对弄虚作假的、授意、指使、强令而承认自己行为有失时所说:“法律都管不到的事,我们的道德更无能为力了。”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滞后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是经济体制上的大变革,也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次大变革,许多方面要破旧立新。但遗憾的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明显滞后。我国尚设有针对会计人员制定出专门的职业道德准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都是散见于《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总会计师条例》等法规中,而且大部分法规只是确立了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仅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做出原则性的指导,只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也仅仅只是从三个方面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规范,内容过于概括,简单,没有明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应当遵循的标准,无法具体指导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使人无所适从。而且有些职业道德规范相当部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却未做变更,迟迟没有制定、推出新的职业道德规范。出现了一些职业道德“真空”地带,什么是允许的,应该的,什么是不允许的,不应该的,缺乏明确的准则。加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缺乏强制性和约束性,又没有建立相应的实施机制来保障和落实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行为的约束,要求与实际存在严重脱节。

(三)会计人员自身素质

⒈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一些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工作中墨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进取精神,不能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影响了企业财务水平和经济效益。还有些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工作中不能够廉洁自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办理经济事务,为了自身的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甚至一些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⒉屈服领导的压力被动造假

在目前经济社会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和管理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也就不可避免的与企业负责人道德水准密切相关。一些企业负责人为了个人利益往往向会计人员施加压力,而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迎合领导只能违背职业道德而造假。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由于负责人指使会计人员造假造成的。

四、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规范和提高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强烈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会计工作者队伍建设和会计秩序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从制度规范、行为奖惩、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

(一)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监督机制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的体系。会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只有完善内、外部机制,才能不断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才能有效的防治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保证经济活动地正常运行。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监督和检查,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检查中发现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予表彰和奖励,对其中的典型案例应予大力宣传;而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评价会计职业道德,扶正祛邪、惩善扬恶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于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知情不举甚至同流合污等现象,除按规定予以一定的行政处罚外,严重的还可追究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使人们认识到若不注重职业道德,不要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制裁。一是对于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者追究其经济责任、刑事责任,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加大会计信息稽查力度和检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

同时应建立民事赔偿制度,以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假信息侵害时,可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取得民事赔偿。二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循行业规则、不守信用的企业和个人,出现做假账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的上市公司要立即退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造假的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吊销资格证书,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职业等。

五、结束语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与原因不容忽视,要使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净化会计信息市场,提高会计职业德势在必行总而言之,当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不容忽视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如果领导能够把好财务收支关口,公正明确地反映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不偏私不滥用职权,同时会计人员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不存私心,不怕打击报复,能自觉大胆地同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作坚决斗争,用适当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样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才会渐渐走出困境,会计人员的诚信度才会逐渐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做好会计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坚信,只要努力,持之以恒,会计诚信的春天一定会到来,道德之花一定会绽放。

道德现状 篇2

一、职业道德建设的成绩

多年来, 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和许多企事业单位日益把职业道德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 并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工作, 取得了不少成绩。许多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市范围内各行各业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组织职工接受职业道德培训。这使得职业道德建设进入日常化、系统化、规范化阶段。通过职业道德教育, 行业风气、社会风气日益好转, 新的道德风尚逐步建立起来, “脏、乱、差”的现象有明显的改观。文明礼貌用语, 诸如“您好”、“对不起”、“谢谢”、“请多关照”、“欢迎惠顾”, 得到普遍认同, 广泛地被采用。以前去企事业单位办事, 那种“门难进、脸难看、口难开、理难辩、事难办”的状况已根本改变, 职工服务意识普遍增强。同时涌现了许多文明店堂、文明车队、文明线路、文明住宅小区以及一批又一批文明市民、五好家庭、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在实践中, 我们积累了许多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 例如把职业道德教育同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理想教育、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职业道德建设同城市美化、净化、绿化及其基础建设统一起来;将一般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与党政机关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同时进行。有的城市职业道德建设不仅配套齐全, 重点突出, 而且已经把实践经验层次的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他们建立了许多职业道德理论小组、职业道德研究会, 著书立说, 总结实际经验, 探讨规律性的东西。

有许多企业把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统一起来。他们学习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引进美国、日本、韩国的企业文化, 并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企业理想、企业形象、企业规章制度等诸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并富有个性色彩。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已走上一个新的阶段, 由学习、模仿到独立创新的时期。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注重发掘传统伦理文化财富, 例如儒家的伦理、道德范畴, 包括仁、义、和、诚、俭、勤等应用于企业道德建设中, 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 焕发了企业的青春活力, 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商海的竞争中, 立稳了脚跟, 赢得了胜利。

总之, 多年来, 我们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 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我们对取得的成绩, 不能估计过高, 许多地区、许多部门职业道德建设力度不够, 或者走了过场, 或者马马虎虎。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1. 以行业谋私。

各行各业本来是社会的一种分工, 一种具体的职能部门, 理应为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健康和福利服务。可是实际却不然, 许多行业借自己的业务专长、工作职务便利或技术优势, “吃、喝、拿、卡、要”, 绞尽脑汁为小单位、小团体或个人非法牟取私利。

2. 弄虚作假, 损害消费者利益。

一个时期以来, 一些行业为了赚钱, 不择手段, 弄虚作假, 欺骗群众, 各种假冒商品不绝于市, 什么假酒、假药、假奶粉、假香烟、假种籽、假化肥等等。有的为了发大财, 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把工业酒精掺进酒里销售, 把有毒的专用纺织漂染荧光增白剂掺进食用米粉中供应市场。这已经不是什么损人利己的问题, 而是无法无天的谋财害命。

3. 纪律涣散, 偷拿成风。

有些单位的领导官僚主义严重, 管理混乱, 工作不负责任, 且多吃多占。下面的职工则加以仿效, 从顺手牵羊到公开盗窃, 单位有什么物资, 家里就有什么物资。由于官僚主义作怪, 纪律、守则毫无约束力, 致使集体、国家的财产蒙受严重损失。

4. 不讲信誉, 欺骗顾客和消费者。

买卖公平、诚信交易, 这本是商品经济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可是一些行业, 特别是商业、服务行业, 为了眼前的利益, 置法令、道德于不顾。他们以次充好, 以劣代优, 任意涨价, 不遵守市场竞争规则, 不标明价码, 想方设法抬高物价, 变换一次包装, 改变一下商标, 马上加价若干。

5. 劳动效率低, 工作不负责任。

一些行业和部门, 由于改革不配套, 利益分配不公正, 造成职工劳动不积极, 工作无热情, 甚至消极怠工。有的部门机构重叠, 人浮于事, 办事效率极低, 工作不负责, 常常互相推诿, 出了问题, 不认真查处,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甚至互相包庇, 彼此袒护。

三、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职业道德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只是一些现象, 这些现象的背后, 隐藏着深层的原因, 这就是物质利益分配不公正造成的。

1. 平均主义未彻底根除。

“大锅饭养懒汉”, 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在某些企业中, 工资、奖金的分配制度上, 平均主义依然是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这是造成职工道德诸种问题的根本性的原因。如有的企业干部、管理人员虽然名义上工资不高, 但工资之外所得过多, 尤其是以各种名义多吃多占。这也是一般干部、职工积极性不高, 职业道德低下的原因之一。由此看来, 解决职业道德问题, 必须深化改革, 进一步在所有制、管理体制、工资制度上割除弊端, 把责、权、利三者真正地结合起来, 使个人的工资收入与企业经营的好坏联系起来。总之, 改革的实质是利益的再分配问题, 这里务必力求公正与公平。公正与公平的标准, 在现阶段就是“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 不劳不得。这个原则, 必须坚决贯彻实行, 但同时要防止差距过于悬殊。

2. 领导、管理者与从业人员关系不融洽。

领导者官僚主义严重, 不深入基层, 不体察下情, 不关心职工疾苦, 因而造成职工心情不舒畅, 工作无精打采。据调查, 有的地方、单位, 职工上班工作, 无食堂, 无厕所, 造成极大的困难, 严重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有的企事业单位, 对职工住房、交通、孩子入托方面存在的问题, 很少过问;有些单位劳动强度大, 劳保条件差, 污染严重, 职工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可是这些问题, 竟然长期得不到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求职工坚守岗位, 尽心尽职, 讲究职业道德, 就难以做到了。

当代企业管理科学认为, 人与人之间, 特别是领导与职工之间, 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建立融洽的感情, 对培养职工的责任感和对本企业的忠诚度是极为重要的。领导者、管理者与广大职工群众亲密无间, 经常进行心理沟通, 定期对话, 切实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即使一时解决不了, 给予理解式的同情, 也会使人心情舒畅, 满怀信心地做好本职工作。这就是说, 职业道德建设与关心职工生活, 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相结合, 才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3. 某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干部

职业道德低下, 甚至根本不讲职业道德, 对本行业, 乃至于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造成恶劣的影响。

某些党员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 利用职权营私舞弊, 贪污受贿, 甚至走私贩私, 不按组织原则办事, 搞裙带关系, 培植亲信, 大吃大喝, 挥霍浪费, 官气十足, 不负责任。凡此种种, 带坏了职工群众, 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阻碍和破坏了改革的深入进行。

党政机关干部道德, 包括企业管理干部道德, 对社会生活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干部自身道德良好, 才能理直气壮地进行各行各业, 乃至全社会的道德管理与建设。所以,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党政干部和企业管理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

4. 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渗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大量涌入我国, 其中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诸如盲目性、投机性、唯利是图, 甚至金钱拜物主义重新抬头, 并有扩展的趋势。这些对人们的心灵、思想乃至行为有腐蚀作用, 给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些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定时期里不可避免, 但是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必须旗帜鲜明地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意识、没落的道德观念进行抵制与批判, 绝不能允许它们侵蚀人们心灵, 毒害人民的意识。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职业道德建设起步较晚, 从目前情况来看,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存在很多问题, 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深入研究, 找到问题所在, 分析原因, 提出对策, 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职业道德 现状 对策

对职业道德建设的成绩与问题的估计,我们不能肯定一切,肯定一切就会盲目自满,不知奋进;但也不能否定一切,否定一切就会丧失信心,毫无作为。因此,要用唯物辩证的态度,实事求是,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一、职业道德建设的成绩

多年来,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和许多企事业单位日益把职业道德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并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许多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市范围内各行各业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组织职工接受职业道德培训。这使得职业道德建设进入日常化、系统化、规范化阶段。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行业风气、社会风气日益好转,新的道德风尚逐步建立起来,“脏、乱、差”的现象有明显的改观。文明礼貌用语,诸如“您好”、“对不起”、“谢谢”、“请多关照”、“欢迎惠顾”,得到普遍认同,广泛地被采用。以前去企事业单位办事,那种“门难进、脸难看、口难开、理难辩、事难办”的状况已根本改变,职工服务意识普遍增强。同时涌现了许多文明店堂、文明车队、文明线路、文明住宅小区以及一批又一批文明市民、五好家庭、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例如把职业道德教育同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理想教育、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职业道德建设同城市美化、净化、绿化及其基础建设统一起来;将一般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与党政机关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同时进行。有的城市职业道德建设不仅配套齐全,重点突出,而且已经把实践经验层次的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他们建立了许多职业道德理论小组、职业道德研究会,著书立说,总结实际经验,探讨规律性的东西。

有许多企业把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统一起来。他们学习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引进美国、日本、韩国的企业文化,并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企业理想、企业形象、企业规章制度等诸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并富有个性色彩。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已走上一个新的阶段,由学习、模仿到独立创新的时期。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注重发掘传统伦理文化财富,例如儒家的伦理、道德范畴,包括仁、义、和、诚、俭、勤等应用于企业道德建设中,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焕发了企业的青春活力,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商海的竞争中,立稳了脚跟,赢得了胜利。

总之,多年来,我们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我们对取得的成绩,不能估计过高,许多地区、许多部门职业道德建设力度不够,或者走了过场,或者马马虎虎。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1.以行业谋私。各行各业本来是社会的一种分工,一种具体的职能部门,理应为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健康和福利服务。可是实际却不然,许多行业借自己的业务专长、工作职务便利或技术优势,“吃、喝、拿、卡、要”,绞尽脑汁为小单位、小团体或个人非法牟取私利。

2.弄虚作假,损害消费者利益。一个时期以来,一些行业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欺骗群众,各种假冒商品不绝于市,什么假酒、假药、假奶粉、假香烟、假种籽、假化肥等等。有的为了发大财,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工业酒精掺进酒里销售,把有毒的专用纺织漂染荧光增白剂掺进食用米粉中供应市场。这已经不是什么损人利己的问题,而是无法无天的谋财害命。

3.纪律涣散,偷拿成风。有些单位的领导官僚主义严重,管理混乱,工作不负责任,且多吃多占。下面的职工则加以仿效,从顺手牵羊到公开盗窃,单位有什么物资,家里就有什么物资。由于官僚主义作怪,纪律、守则毫无约束力,致使集体、国家的财产蒙受严重损失。

4.不讲信誉,欺骗顾客和消费者。买卖公平、诚信交易,这本是商品经济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可是一些行业,特别是商业、服务行业,为了眼前的利益,置法令、道德于不顾。他们以次充好,以劣代优,任意涨价,不遵守市场竞争规则,不标明价码,想方设法抬高物价,变换一次包装,改变一下商标,马上加价若干。

5.劳动效率低,工作不负责任。一些行业和部门,由于改革不配套,利益分配不公正,造成职工劳动不积极,工作无热情,甚至消极怠工。有的部门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办事效率极低,工作不负责,常常互相推诿,出了问题,不认真查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互相包庇,彼此袒护。

三、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职业道德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只是一些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深层的原因,这就是物质利益分配不公正造成的。

1.平均主义未彻底根除。“大锅饭养懒汉”,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在某些企业中,工资、奖金的分配制度上,平均主义依然是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这是造成职工道德诸种问题的根本性的原因。如有的企业干部、管理人员虽然名义上工资不高,但工资之外所得过多,尤其是以各种名义多吃多占。这也是一般干部、职工积极性不高,职业道德低下的原因之一。由此看来,解决职业道德问题,必须深化改革,进一步在所有制、管理体制、工资制度上割除弊端,把责、权、利三者真正地结合起来,使个人的工资收入与企业经营的好坏联系起来。总之,改革的实质是利益的再分配问题,这里务必力求公正与公平。公正与公平的标准,在现阶段就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不得。这个原则,必须坚决贯彻实行,但同时要防止差距过于悬殊。

2.领导、管理者与从业人员关系不融洽。领导者官僚主义严重,不深入基层,不体察下情,不关心职工疾苦,因而造成职工心情不舒畅,工作无精打采。据调查,有的地方、单位,职工上班工作,无食堂,无厕所,造成极大的困难,严重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有的企事业单位,对职工住房、交通、孩子入托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少过问;有些单位劳动强度大,劳保条件差,污染严重,职工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可是这些问题,竟然长期得不到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职工坚守岗位,尽心尽职,讲究职业道德,就难以做到了。

当代企业管理科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领导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建立融洽的感情,对培养职工的责任感和对本企业的忠诚度是极为重要的。领导者、管理者与广大职工群众亲密无间,经常进行心理沟通,定期对话,切实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即使一时解决不了,给予理解式的同情,也会使人心情舒畅,满怀信心地做好本职工作。这就是说,职业道德建设与关心职工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相结合,才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3.某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干部职业道德低下,甚至根本不讲职业道德,对本行业,乃至于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造成恶劣的影响。

某些党员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利用职权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甚至走私贩私,不按组织原则办事,搞裙带关系,培植亲信,大吃大喝,挥霍浪费,官气十足,不负责任。凡此种种,带坏了职工群众,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阻碍和破坏了改革的深入进行。

党政机关干部道德,包括企业管理干部道德,对社会生活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干部自身道德良好,才能理直气壮地进行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的道德管理与建设。所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党政干部和企业管理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

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篇4

在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当代大学生是将来祖国的栋梁。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中各种文化在有意无意间进入大学生的大脑,其中不乏糟粕,从而导致某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也就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调查。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具有高涨的爱国热情,关心国内外大事,尤其关注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以及民族感情的重大事件。学生对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 努力成才、成功的愿望和自觉性更加强烈。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健康积极、务实进取。在价值判断方面 , 绝大多数学生同意“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这表明 , 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正确看待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篇5

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

为了了解我们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素质,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遵纪守法,自我警醒,自我评估。本人于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日至十月三十日的十天时间里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0份。调查对象涉及校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等。

一、道德的含义及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

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2、道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也是中国道德教育深刻蕴含的精髓。

在当今这个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特别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讲信誉,诚实不欺。同时,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还可以促进学校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信观念,实现依法办学和以德治校。甚至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意义。

二、关于政治素养、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

1、政治素养:表现为大学生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包括大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政治局势及经济形势的认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等。据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的政治觉悟较高,对自己的祖国有很深厚的感情,对我国公民道德素质、大学生道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的认识比较客观,并表示堪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德智兼有的人。但仍有40%的人认为知识比思想品德更重要。

2、社会公德:体现在大学生应具有的基础文明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与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此次调查表的前三题用三个假设性的生活场景题。乱扔果皮纸屑、公车上的让座以及购物找零这几件事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作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及思想素质的大学生,理应是选“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主动让座”“会主动退还”。但是据调查结果表明,有50%的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在第2题中还有5%的人选择“死都不让座”,在第3题中10%的人选择“不会主动退还”!所以,虽然现在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已经较高了,对于奉献及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已经有了较强的认同感了,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应从细微之处做起。

3、个人道德素质:包括道德价值取向、道德认知、心理素质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问卷中有一道题:您对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有何看法?据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人认为“作弊总比补考好吧”,20%的认为“为了高分可以理解”甚至“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只有15%的人“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从这道题中就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问题虽然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仍然因为各种原因作弊过或对作弊表示无奈与认同。所以,虽然大学生的心理已经趋向成熟了,但是对事物认识的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仍然不能忽视。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我还设置了一道主观题——你对本次道德现

状问卷调查有何看法?大家的回答有以下几种:还可以;意义不大;了解现状,利于自我认识;答案设置不是很好„„

通过此次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素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建设。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主客观原因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三是家长长期过分溺爱,使当前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四是就业体制的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阻塞着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侵蚀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主观方面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价值取向影响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比如对于考试作弊的事,明知道是错的,但为了成绩还是会无奈的去做。二是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分裂;三是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认识有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

四、意见与建议

1、以正面教育为导向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树立正确的观念

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法纪和社会公德,通过自主的体验来感知道德知识,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遵循思想道德原则

学校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为使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思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德育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基础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社会性原则。

4、家庭、学校、社会、自我通力合作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篇6

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变革的时代使得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复杂多样性。

(一)关于信仰理想。目前的大学生大都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亲历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进程,亲身感受到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享受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他们中绝大多数有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学生信仰模糊,对国家发展的走向认识不清。受市场经济的功利思想影响,有些学生理想空乏,在他们看来,理想是空的、信仰是假的、钞票是真的,他们对政治缺乏兴趣,注重自我和眼前利益,对文凭、证件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二)关于价值取向。在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市场经济时代,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引发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应当承认绝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务实又不忘集体、不忘奉献。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功利意识、自我意识较强,价值取向矛盾,在认识上认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但在实践上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既认同奉献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标准,但在现实中又讲求实惠和实际。不少大学生是优秀的学生干部,但在就业时更愿意到大城市大公司,而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少数大学生自私自利,贪图享受,对别人缺乏爱心、对集体缺乏关心、对社会缺乏责任。[2]

(三)关于道德水平。《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加大了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多数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程度不够,对自己的道德水平要求不高。一些大学生看来,传统道德已经过时,良心已失去了昔日的荣光与风采。山盟海誓只是“冲动”,助学贷款仅是“利用”,考试舞弊算作“传统”。大学生贷款并不都是因为贫穷,不主动还款催生“道德银行”;研究生考题、四、六级考题泄露封而不死。据报道,广东农行助学贷款有四分之一多学生逾期不还,不良率高达27%。[3]更有极个别的大学生利用同学、亲戚朋友的同情心及利用网络诈骗、行窃,然后尽情挥霍。一些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在大学里任意挥霍。“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住,两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这是日前出现在南京某高校里的顺口溜。一些学生家庭贫困但硬性摆阔,不知道父母的血汗钱是怎么挣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心理导致了一些学生人格的扭曲。

综上所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复杂多样,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甚为迫切。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新时期,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工作。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很好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4]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才能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方向,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为此,高校要十分重视教学工作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教师。尤其应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紧跟社会发展,把握时代脉搏,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如用讨论法、问答法、辩论法、咨询法等,高质量地上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课,让马克思主义真正进入学生头脑。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切实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积极鼓励和吸收优秀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党支部,发挥党员作用;营造学习环境,成立学校、学院、系部各级马克思主义研讨小组,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学生自身免疫力,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

(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引导学生。理想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向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必须与现阶段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相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和信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开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所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发展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使大学生不仅在情感上,更能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使他们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又看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5] 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鼓励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三)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鼓舞学生。民族精神是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感情的综合反映。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统一体中,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民族内部各兄弟民族之间、各民族之间关系上的要求,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扩展和延伸,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和精髓。这五种精神,共同铸造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6]

所谓时代精神,是一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崇高精神,它以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依托,顺乎时代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代精神的内涵丰富,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务求实效、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中改革创新是核心。因为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灵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新时期,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很好地弘扬这两种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弘扬民族精神不能脱离时代精神,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因为如果离开了时代精神,我们就不能及时地从实践中吸纳鲜活的力量,就会失去其时代的价值。

大学生是祖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发展先进文化的重任,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高校要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利用喜闻乐见、生动感人的影视资料感染学生,充分发挥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他们自我教育的内在积极性,使其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使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心灵深处扎根,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道德情感;同时,鼓励大学生解放思想、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开拓进取、大胆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务求实效、无私奉献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要求学生。道德观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是调整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道德建设的核心是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是个别的、零散的荣辱观念的理性升华。胡锦涛同志针对当今国际局势的变化,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实际,依据我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上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丰富,是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应该养成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它贯穿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为大学生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大学生正处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接触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社会实践、社会交往比以前更加广泛,但因生活经验不足,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重大的人生课题面前,存在许多困惑、矛盾和冲突。因此,高校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抓好学院、系部、后勤工作,健全评价学生行为制度;指导教职工和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教职工以爱岗敬业为荣,以敷衍塞责为耻,学生以勤奋好学、艰苦奋斗为荣,以懒惰作弊、奢侈腐化为耻,进而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7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1. 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重物质享受,轻无私奉献,重金钱,轻理想追求。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在金钱的诱惑下失去了对理想的追求,出现厌学、逃学等不良现象。

2. 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学生中,一部分人的集体主义观念淡化,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两耳不闻窗外事”,缺乏社会责任感。

3. 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

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个性鲜明,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在公共生活方面,我行我素,忽视社会公德;在生活方面,讲究吃穿,忽视节俭;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忽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4. 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自我意识膨胀,个性较强,所以,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忽视与别人的合作。有的学生更是不知道如何与人合作,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化素质、文凭学历、社会认知度、就业等方面与本科生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和心理负担。一些刚入校的学生因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导致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交往沟通困难、自我认知失调、自我封闭严重;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因就业问题而产生自卑、忧虑、悲观、畏惧的心理,甚至有些学生在各种压力下产生情绪失控和心理障碍。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

1. 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今社会正处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带来了文化与价值的冲突,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很大的冲击。一方面,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在自我价值取向上更加务实,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如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使高职院校学生丧失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加之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某些腐朽的生活方式也对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 学校因素的影响

高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是长期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忙着达标、升本、扩招,而未能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健全高职院校学生人格协调起来。所以,在教学中出现了老师重说理、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缺乏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脱离实际,无法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3. 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教育的起点。然而实践表明,大多数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容乐观的,由于父母文化程度的差异,许多父母忽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大多数家长过分强调学习而忽视孩子道德、心理、人格等方面的教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 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处于青春期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极易接受新事物,但他们的年龄、知识结构、分析能力、社会阅历等因素又限制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个时期也是他们心理问题最多、叛逆性最强、思想变化最大的时期,自信与自卑、积极与消极、热情与冷漠、乐观与悲观、勇敢与怯懦、进取与退缩、封闭与开放等各种心理相互交织在一起。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各种心理问题也会随之产生。

5. 网络和传媒的影响

虽然网络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但由于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大量的垃圾信息和宣扬色情、暴力、迷信的丑恶内容泛滥,不仅弱化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造成学生是非观念模糊、社会责任感弱化,而且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另外,目前一些广播、电视、杂志、图书等公共信息传播媒介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从片面、猎奇的视角,过多宣传炒作一些不健康的内容, 也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变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一些学生在观察、了解社会时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而高职院校学生由于自身的素质缺陷,使得网络传媒对他们思想意识和观念的冲击,比一般本科院校学生更为强烈。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1. 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

所谓“传统”是指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社会习惯和行为方式,它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各个领域。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各民族共存共荣的凝聚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等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所以,我们要坚持用传统文化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这不仅是民族精神的要求和体现,也是德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2.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养高职院校学生高尚的精神情操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高职院校学生为主的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无偿献血、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的主力军之一,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形式。

社会公德是文明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连最基本的规范都不遵守的话,那将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为此,我们应该以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带头遵守社会规范。在学校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特定的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广大教师首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理论水平、师德意识和育人能力。

4. 加强网络监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其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积极利用“红色网站”、“德育网站”以及丰富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其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网络社区道德规范现状及建设 篇8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92

青少年是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正处在人生最关键的发展时期,其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人才的素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对于青少年而言,其身心发育没有成熟,思想容易发生变化,辨别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弱,互联网中的一些暴力、色情、错误容易造成青少年是非观念不清,道德素养下降,社会责任感不强,青少年本身的特点同网络的特点相结合,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带来了很大影响。

一、网络社区道德规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一)研究方法

行为研究法: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再把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通过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科学方法。

(二)研究结果

近几年,网络社区技术的发展普及使得互联网正跨入社区时代。为了了解我县青少年对网络的使用现状,我运用调查法、行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对部分中小学生对网络的使用进行调查。自1999年以来,有80%的青少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男生略多(57.4%)。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有关青少年上网场所调查显示:61.2%的青少年在家里上网,30.5%的青少年在亲戚朋友家上网。由此看,青少年上网地点主要在家里,多数父母通过不同方式管理青少年使用网络,完全不限制的父母只占7.4%。青少年平均每周上网时长约为230分钟。上网主要有:玩游戏占50.3%,聊天占43.6%。关于浏览黄色网站的问题,有17.2%的青少年承认自己浏览过。以上调查说明,当代青少年大多数上过网,而且很多是经常上网,有的甚至天天上网,通宵上网。

二、网络社区道德规范的现状

部分青少年对网络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健康认识。网络的发展使他们尽情享受各种便利,与亲朋好友沟通方便,能更快了解科技动态、最新新闻,极大丰富了业余生活。但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比较严重,黄色信息的传播、黑客的攻击、金融诈骗、虚假广告、散布电子谣言等对青少年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青少年迷恋网络以及用网络弄虚作假现象日益严重,不文明行为便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增多。在这样的现实下,网络社区很难充分发挥引导教育和服务青少年的作用,我觉得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展开监督。

三、网络社区道德规范与实施机制的建设

青少年身上有天然的发展性和进步性,需要在社会进程中去认识他们,观察青少年问题要选择发展的角度,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青少年教育应在预防、引导、拯救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一方面,要普及法律知识,规范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养成自律的习惯。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把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校纪校规,强制学生遵守。对于年龄偏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可规定上网时间和地点,便于监督。还可利用教室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大力提倡文明理性的网络道德观念,提供网络化学习,批评黑客型、玩乐型网络观念和活动方式,形成健康正确的舆论导向。组织学生经常开展网页有名设计、制作等比赛和展览活动,让学生领略创造的乐趣,形成文明、理性、高效用网的良好风气。还要重视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家长除了平时重视培养青少年的适应能力、好奇心、自信心外,要让青少年明确上网以学习知识为目的,安排足够时间让其参加社交活动,控制上网时间,加密锁定不良网站,防止上网成瘾。

总之,网络时代所构筑起的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影响着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随着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的开放程度提高了,每个人自觉遵守网络规则,网络就变得文明、高尚起来,青少年在网上也能得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蒋有慧.中学生网络生活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7).

[2]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吴勇.网络虚拟社区背景下的青少年政治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上一篇: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应用》说课稿下一篇:我与中秋节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