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2024-06-30

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共12篇)

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篇1

对职业道德建设的成绩与问题的估计, 我们不能肯定一切, 肯定一切就会盲目自满, 不知奋进;但也不能否定一切, 否定一切就会丧失信心, 毫无作为。因此, 要用唯物辩证的态度, 实事求是, 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一、职业道德建设的成绩

多年来, 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和许多企事业单位日益把职业道德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 并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工作, 取得了不少成绩。许多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市范围内各行各业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组织职工接受职业道德培训。这使得职业道德建设进入日常化、系统化、规范化阶段。通过职业道德教育, 行业风气、社会风气日益好转, 新的道德风尚逐步建立起来, “脏、乱、差”的现象有明显的改观。文明礼貌用语, 诸如“您好”、“对不起”、“谢谢”、“请多关照”、“欢迎惠顾”, 得到普遍认同, 广泛地被采用。以前去企事业单位办事, 那种“门难进、脸难看、口难开、理难辩、事难办”的状况已根本改变, 职工服务意识普遍增强。同时涌现了许多文明店堂、文明车队、文明线路、文明住宅小区以及一批又一批文明市民、五好家庭、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在实践中, 我们积累了许多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 例如把职业道德教育同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理想教育、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职业道德建设同城市美化、净化、绿化及其基础建设统一起来;将一般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与党政机关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同时进行。有的城市职业道德建设不仅配套齐全, 重点突出, 而且已经把实践经验层次的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他们建立了许多职业道德理论小组、职业道德研究会, 著书立说, 总结实际经验, 探讨规律性的东西。

有许多企业把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统一起来。他们学习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引进美国、日本、韩国的企业文化, 并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企业理想、企业形象、企业规章制度等诸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并富有个性色彩。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已走上一个新的阶段, 由学习、模仿到独立创新的时期。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注重发掘传统伦理文化财富, 例如儒家的伦理、道德范畴, 包括仁、义、和、诚、俭、勤等应用于企业道德建设中, 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 焕发了企业的青春活力, 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商海的竞争中, 立稳了脚跟, 赢得了胜利。

总之, 多年来, 我们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 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我们对取得的成绩, 不能估计过高, 许多地区、许多部门职业道德建设力度不够, 或者走了过场, 或者马马虎虎。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1. 以行业谋私。

各行各业本来是社会的一种分工, 一种具体的职能部门, 理应为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健康和福利服务。可是实际却不然, 许多行业借自己的业务专长、工作职务便利或技术优势, “吃、喝、拿、卡、要”, 绞尽脑汁为小单位、小团体或个人非法牟取私利。

2. 弄虚作假, 损害消费者利益。

一个时期以来, 一些行业为了赚钱, 不择手段, 弄虚作假, 欺骗群众, 各种假冒商品不绝于市, 什么假酒、假药、假奶粉、假香烟、假种籽、假化肥等等。有的为了发大财, 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把工业酒精掺进酒里销售, 把有毒的专用纺织漂染荧光增白剂掺进食用米粉中供应市场。这已经不是什么损人利己的问题, 而是无法无天的谋财害命。

3. 纪律涣散, 偷拿成风。

有些单位的领导官僚主义严重, 管理混乱, 工作不负责任, 且多吃多占。下面的职工则加以仿效, 从顺手牵羊到公开盗窃, 单位有什么物资, 家里就有什么物资。由于官僚主义作怪, 纪律、守则毫无约束力, 致使集体、国家的财产蒙受严重损失。

4. 不讲信誉, 欺骗顾客和消费者。

买卖公平、诚信交易, 这本是商品经济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可是一些行业, 特别是商业、服务行业, 为了眼前的利益, 置法令、道德于不顾。他们以次充好, 以劣代优, 任意涨价, 不遵守市场竞争规则, 不标明价码, 想方设法抬高物价, 变换一次包装, 改变一下商标, 马上加价若干。

5. 劳动效率低, 工作不负责任。

一些行业和部门, 由于改革不配套, 利益分配不公正, 造成职工劳动不积极, 工作无热情, 甚至消极怠工。有的部门机构重叠, 人浮于事, 办事效率极低, 工作不负责, 常常互相推诿, 出了问题, 不认真查处,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甚至互相包庇, 彼此袒护。

三、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职业道德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只是一些现象, 这些现象的背后, 隐藏着深层的原因, 这就是物质利益分配不公正造成的。

1. 平均主义未彻底根除。

“大锅饭养懒汉”, 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在某些企业中, 工资、奖金的分配制度上, 平均主义依然是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这是造成职工道德诸种问题的根本性的原因。如有的企业干部、管理人员虽然名义上工资不高, 但工资之外所得过多, 尤其是以各种名义多吃多占。这也是一般干部、职工积极性不高, 职业道德低下的原因之一。由此看来, 解决职业道德问题, 必须深化改革, 进一步在所有制、管理体制、工资制度上割除弊端, 把责、权、利三者真正地结合起来, 使个人的工资收入与企业经营的好坏联系起来。总之, 改革的实质是利益的再分配问题, 这里务必力求公正与公平。公正与公平的标准, 在现阶段就是“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 不劳不得。这个原则, 必须坚决贯彻实行, 但同时要防止差距过于悬殊。

2. 领导、管理者与从业人员关系不融洽。

领导者官僚主义严重, 不深入基层, 不体察下情, 不关心职工疾苦, 因而造成职工心情不舒畅, 工作无精打采。据调查, 有的地方、单位, 职工上班工作, 无食堂, 无厕所, 造成极大的困难, 严重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有的企事业单位, 对职工住房、交通、孩子入托方面存在的问题, 很少过问;有些单位劳动强度大, 劳保条件差, 污染严重, 职工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可是这些问题, 竟然长期得不到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求职工坚守岗位, 尽心尽职, 讲究职业道德, 就难以做到了。

当代企业管理科学认为, 人与人之间, 特别是领导与职工之间, 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建立融洽的感情, 对培养职工的责任感和对本企业的忠诚度是极为重要的。领导者、管理者与广大职工群众亲密无间, 经常进行心理沟通, 定期对话, 切实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即使一时解决不了, 给予理解式的同情, 也会使人心情舒畅, 满怀信心地做好本职工作。这就是说, 职业道德建设与关心职工生活, 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相结合, 才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3. 某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干部

职业道德低下, 甚至根本不讲职业道德, 对本行业, 乃至于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造成恶劣的影响。

某些党员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 利用职权营私舞弊, 贪污受贿, 甚至走私贩私, 不按组织原则办事, 搞裙带关系, 培植亲信, 大吃大喝, 挥霍浪费, 官气十足, 不负责任。凡此种种, 带坏了职工群众, 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阻碍和破坏了改革的深入进行。

党政机关干部道德, 包括企业管理干部道德, 对社会生活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干部自身道德良好, 才能理直气壮地进行各行各业, 乃至全社会的道德管理与建设。所以,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党政干部和企业管理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

4. 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渗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大量涌入我国, 其中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诸如盲目性、投机性、唯利是图, 甚至金钱拜物主义重新抬头, 并有扩展的趋势。这些对人们的心灵、思想乃至行为有腐蚀作用, 给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些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定时期里不可避免, 但是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必须旗帜鲜明地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意识、没落的道德观念进行抵制与批判, 绝不能允许它们侵蚀人们心灵, 毒害人民的意识。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职业道德建设起步较晚, 从目前情况来看,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存在很多问题, 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深入研究, 找到问题所在, 分析原因, 提出对策, 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职业道德,现状,对策

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篇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 为适应中国加人新形势的需要, 迅速强化各行各业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唤起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 是当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规范财务行为, 净化社会风气, 遏制腐败滋生的关键之举。治本之策和育效措施, 本人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途径, 谈点个人浅见。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财会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济与社会事业越发展, 财会工作越重要, 作为“ 反映、监督与控制”财务运行一财会人员责任重大,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在当前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而根据调查研究与分析, 即使在新会计法全面实施的今天, 会计信息失真, 财务管理混乱, 跑冒滴漏严重。财会基础工作薄弱化的现象仍较普遍存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认识误区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 传统美德受到巨大的冲击, 这种客观存在的历史必然, 引发了一部分人的思想混乱, 而财会领域又成了重灾之一。其认识的误区主要有二一是机遇观。近几年财会领域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 其政策法规和制度安排不断朝着自主的方向变化和调整, 因此, 相当部分财会人员认为, 抓住这一过渡时期的机遇大捞一把无碍,等到规范定型后再循规蹈矩

不迟。二是依附观。随着企业类型的多样化, 财务人员与企业的关系已由过去的半独立型转为依附关系。为“ 老板”服务已到了无所顾忌的程度, 因而造假帐偷漏税,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二从众心理诚然, 在我国会计领域确实有不少的内当家, 他们爱岗敬业, 忠于职守, 默默奉献, 但也有相当部分人员在大气候的影响下, 职业道德基石动摇, 随波逐流, 最终走上了败金主义的歧途, 成为社会的败类。

究其原因, 主要是从众心理和个体素质与社会义务相分离的社会认同感在从中作崇。

三教育弊端长期以来, 我国形成了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学校较注重学生的智育, 对德育教育抓得相对要弱一些, 于是学生的人格缺陷越来越明显, 这样的学生一但走上社会, 形成了一个专而不红的群体, 进人财会领域后, 相当部分不但全无职业道德可言, 而且会运用其专业知识和现代操作技能, 更加隐蔽地扮演着助封为虐的不光彩角色。

四监督不力朱总理年月日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 挥毫写下语重心长的四字校训不作假帐, 同时也是对全国财会工作者提出的警训, 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我国对财

会人员的职业监督却失之于宽, 在不少地区甚至显得苍白无力。

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途径毁德容易立德难,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 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使其成为各行各业。各部门财会人员所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 这既是贯彻执行新《会计法》。整顿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 也是我国加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而且还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

会计职业道德虽然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但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左右会计工作质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因素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严重滞后, 捉漏网之鱼固然重要, 但补漏鱼之网更为重要。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要强化财会从业人员的自觉性, 使其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主要还必须强化道德。法制和深层次的伦理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会计人员要使自己的职业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自觉提高专业品德修养, 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 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 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 保持良

好的社会形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与会计改革措施的陆续实施, 会计人员面对的将不再是单纯的数字, 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会计人员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复杂繁重, 责任更重大, 遇到的问题更复杂, 需要投人的精力也更多。在新形势下, 会计人员应在工作中坚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严格依法理财, 优质服务也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财会人员要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及时调整服务类型, 保证服务重点, 统筹兼顾, 科学动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对所服务的对象都要做到文明礼貌, 热情接待, 周到服务。

二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争取社会支持通过创造和利用社会物质, 精神生活条件以及社会一切有利资源来推进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财会人员德治理念的形成与巩固, 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环境, 而致力于创造和利用和谐的社会环境,就能使会计人员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养的内化。我们必须从整个社会背景中去认识和解决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 通过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让全社会都能理解和支持会计工作,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扫除障碍。

三建立监督机制, 依法管对监督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监督经济业务的经办人二是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它们是由两个不同的主体构成。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的执法行为。它主

要是会计通过审核、报帐、记帐、核算、分析、等会计程序, 对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 依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进行正确的核算和真实的反映。会计人员必须认真, 客观, 公正地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 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件财务事项。

社会监督。一是有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经常性地进行检查督促。二是由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进行查验、评估。通过监督, 既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又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国家财经制度。三是发动单位职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监督。这样监督面宽, 透明度高, 可以增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力度。

法律制裁。通过法制建设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来约束, 制约和激励财会人员的道德行为, 做到“ 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新《会计法》的贯彻实施紧密结合起来,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也是市场经济下的现实需要。既要运用新会计法等对财会人员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 以要运用职业道德规范对从业人员的思想, 行为进行引导和启迪, 只有这样,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严格执行新《会计法》, 对于贪污腐败, 违法乱纪, 知情不报甚至同流合污等现象, 除按规定予以一定的行政处分, 严重的可追究会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 人们才能认识到若不注重职业道德建设者, 不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 的行为, 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加强法制教育, 培养依法理财的观念和能力。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 我们会计人员是国家法律, 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者, 必须依据国家的法规政策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做到依法理财。

四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 保证会计工作质量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 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有计划地进行轮换。”实行有计划的会计岗位轮换制度, 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在会计机构内部形成换岗交接清查的内部检查和牵制机制, 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使他们能掌握多种岗位技能, 促使本单位水平的整体提高还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接触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业务岗位, 激发会计人员创造和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想和新思路。

五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选拔机制。任何财务活动, 都要通过会计进行收支与核算, 在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确定以后, 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是决定因素。因此, 要选拔政治素质好, 事业心强, 具有会计知识技能的人从事会计工作。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合格会计人才。因此, 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要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检

查、考核、评价、奖惩制度, 要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自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应用,给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快档案工作步入信息时代的步伐,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使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适应档案管理创新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一、学校电子档案管理现状

1.学校对档案管理认识不够

调查发现我国许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管理漏洞百出,一旦需要查找相关档案时,往往是无从寻找。目前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主要是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认为档案工作在短期内不会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不能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對档案信息化建设缺少发展规划和合理的资源配置,与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不相适应。

从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尚未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一方面,有些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学历、知识、年龄、职称结构都不尽合理,还有些部门档案工作人员未接受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有些档案人员对档案事业认识不足,缺乏勇于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对档案事业缺乏热情,观念落后,对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有为难情绪,沉湎于保持现状,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的管理层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校的管理层片面地认为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只要做好育人和相应的科研工作就足够了,从而忽视了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对于总结学校的教育经验,积累和探索学校的教育方法,维护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力资源档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学校管理层的不重视,因此导致了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松散,即使学校有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也由于领导不闻不问,加上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人员培训力度差、待遇同比教师或其它岗位差,因此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动态不稳定,档案材料不能及时整理、归档,从而导致了档案管理混乱的局面。

2.学校档案管理中服务意识差管理水平落后

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服务意识较差,不能适应现代学校档案管理的需要。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手工阶段,不能与时俱进,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方式和档案建设手段还比较落后,工作效率低、准确性和完整性差。由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不受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人才,缺乏培训学习机制,相互之间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经验交流少,导致了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

3.学校档案管理的档案收集、归档意识差

通常学校的大量经费和人力资源都投入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教学设备设施与教学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档案管理中人力资源的投入。在学校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由于档案建设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人员紧张,因此在档案建设管理时通常将重要的档案文件放置于个人手中,认为方便查找。这就造成了档案丢失或档案被破坏的隐患,不利于档案管理。学校档案管理的收集和档案归档意识较差,一些教职工甚至不愿意将档案交规学校管理,这既有教职工档案归档意识差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因为高校档案管理水平较差,甚至有档案丢失的情况出现,因此也导致教职工对于学校的档案管理信心不足,不愿将档案交规学校保管。

4.档案管理相对滞后,档案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从目前现状看,一方面职业学校档案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方法落后,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档案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纸上谈兵,主要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缺少足够的资金作保证,没有完善配套的硬件支持,对档案设施的配套、档案的管理、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都缺少相应的投入。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建设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有待提高,缺少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靠自力更生开辟财源举步维艰,在其人、财、物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只注重与办学直接相关的投入,优先考虑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使千方百计挤出的资金也只能用于学校教学、科研重点项目的基本建设,无法筹措资金投入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学校电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充分认识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日程,提升新认识,树立新理念,采取新举措,才能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大局为己任,以档案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档案开放利用服务为方法,以档案队伍建设为契机,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使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增加投入改善条件

目前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没有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这种情况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学校领导要重视此项工作,档案部门也要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尽快规范电子档案接收与管理工作,使档案信息化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档案工作的传统工作模式。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关键的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随着大量高新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广泛应用,必须建立一支分工合理、结构科学、素质过硬、保障有力的档案管理队伍。

(1)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培养。为适应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培养一批既精通档案业务又掌握网络信息的技术人才。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就是开展档案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档案人员,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水平。

(2)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一是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区分,按照《保密法》严格界定使用权限,并通过授权机制限制用户的访问权,以设置密码、验证身份等方式限制登录访问。二是由于网络易受到黑客攻击、网上窃听与篡改、病毒、程序缺陷、技术淘汰等众多问题的威胁,还要注意档案数据存放的安全,防止病毒和黑客的袭击。三是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和网络系统建设工作中,要增强安全意识,按照档案保密规定,对网上发布的信息要严格审核,保护上网信息的安全。

总之,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与时俱进,适应档案管理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强化服务水平,端正服务态度,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供优质服务,主动为学校的档案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将档案管理工作转化成学校的教学资源,创造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菊.试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7期

[2]窦丽娟.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篇4

通过几个月的团青年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发现现在青年干部, 尤其是基层青年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存在着不少新问题、新情况。传统道德与非传统道德发生着剧烈的碰撞, 青年干部的道德观念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有些同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1 基层青年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理想信念的缺失程度较高

主要表现就是, 有思想问题的大部分青年干部, 已经严重缺失了理想和信念, 对于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视而不见, 在社会市场思潮的冲击下, 随波逐流, 迷失了个人的精神追求;不少青年干部在外界种种的诱惑之下, 缺乏坚定信念原则, 难以分辨大是大非, 在一些明知不该做的事情方面, 却又艰难选择;他们平时也讲奉献, 但与个人问题发生碰撞时, 却又把个人放到第一位, 牺牲个人利益时, 不免产生抱怨和失落感;他们也懂法纪, 尤其是80、90后, 基本具备法律常识, 当人云亦云、社会从众时, 不免又受到了不良影响, 难以把握自己的抉择和看法。

1.2 违纪现象较为普遍

在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中调研发现, 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段内, 青年干部的违规违纪现象相对较普遍。有的青年本身是执法人员, 也知道党纪国法, 但是就是不能自律。近年来, 调查发现很多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的青年干部, 所发生地一些严重地违纪问题, 就有大部分是与不正当的对外交往和交友不慎有关系。

1.3 个人享乐利己主义的思想普遍存在

在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中调研发现, 普遍存在青年的理想信念严重淡化, “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理念和宗旨, 已经在言语和行动中荡然无存, 甚至提到这两个字眼, 态度很嬉戏, 他们的个人主义以及享乐思想滋长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人是唯利是图心理严重, 特别是, 当面对各种诱惑时, 往往是不坚持原则, 随波逐流, 甚至有的已经堕落为亚腐败、腐败分子等。大量的事实说明一个真理, 那就是理想和信念的动摇是非常可怕的, 否则就是最根本的发生动摇。

1.4 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对外交往

在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中调研发现, 青年干部对外交往的现象增多十分明显, 这里面既有个人性格脾气使然, 更多地是社会浮躁, 功利心强的驱使。调查发现很多青年朋友, 信奉“一个好汉三个桩, 多个朋友多条路”的交往理论和哲学, 有的甚至打出“宁要朋友, 不要原则”的旗号来赢得朋友交心, 有的热衷于与企业“老板”与“土豪”搞不正常的来往;但如果青年干部把握不好, 则容易失控失足。

1.5 很多青年存在着错误的婚恋观

在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调研发现, 很多青年存在着错误的婚恋观, 这亟需我们群众组织要帮助他们抓好伦理道德的教育, 引导大家重视和正确处理家庭婚恋问题。调查发现近年来, 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及大城市中, 由于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 青年婚恋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 把搞婚外恋当成时髦, 甚至公开带出参加社交活动;有的青年对家庭缺乏必要的责任感, 到一些灯红酒绿的地方寻找刺激。

2 应对措施分析

2.1 结合目前开展的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的群众路线教育, 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有针对性地, 围绕着青年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开展各方面的深入针对性教育, 主动约谈, 召开民主生活会或者个别谈心, 在个人追求、社会交友、家庭生活和婚恋等方面, 用情、用理、用例, 引导和解答疑惑问题。

2.2 各级党团组织, 应把科学理论和业务素质的学习, 当作帮助青年干部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突破口, 只有切实提高了青年的理论修养, 才能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

2.3 党团组织要重视青年干部, 特别是基层的青年干部, 要明确干部身份, 懂得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把自己与社会交往的目的意义搞清楚, 不能因此而误了事业、毁了前程。

2.4 在教育中要注重把握“三个结合”, 要坚持普法教育和心理教育, 做到两者有机的结合。积极开展婚恋心理咨询活动, 引导大家自我调节心理, 防止发生不当行为。要树立干部身份教育, 将道德标准与之相适应, 自觉维护好青年干部的良好形象。

3 结束语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我国依法治国描绘了更加清晰和宏伟的蓝图,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青年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情况, 更值得我们思考, 青年干部是未来国家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人才, 因此, 对于青年干部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应该逐渐提高, 基层组织要切实做好广大青年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培养思想道德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顾承卫, 王满荣.互联网对青年干部成长的影响及其对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2) .

[2]邓扬中.崇敬触动力量——清华大学青年干部公共管理培训班学习有感[J].办公室业务, 2011 (03) .

[3]张华.浅谈如何在实践中锻炼青年干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1 (02) .

[4]廖海敏.对提升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实效的思考[J].决策探索 (下半月) , 2011 (07) .

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篇5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胡蓉 黎霞

摘要: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公务员职业道德是公务员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研究我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现状入手, 分析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不足, 并着重提出了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公务员在依法履行公职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伦理道德,以及在其特定职业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道德传统、道德心理意识、道德品质等。它是在公务员的公共行政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公共行政”这一特定职业的职业责任的价值表达。他们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反映政府伦理的水平,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文明程度。

一、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现状

1.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取得的成就

1)法律制度的健全为新时期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适当的法律根据。新时期,党和国家根据社会转型期的新情况,在宏观上制定了一系列的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方针策略。做到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法制化,以立法的形式把公务员的道德规范确定下来,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有效实施。

2)新时期“以人为本”原则在公共行政领域的确立,推动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以人为本”核心特别强调公平理念。在公共行政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原则使公务员摆脱了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为公共行政创造了一个民主、开放的管理环境,使广大公务员的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发挥,给公共行政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2.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公仆意识淡化。在现代化我国的行政体系中,公务员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是人民的公仆。但是, 一些“公仆”享乐主义泛滥,逐渐由“公仆”变成了“主人”。这些公务员逐渐脱离群众,不为群众办实事,不讲效率,不负责任等等,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运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的现象屡见不鲜。

2)官本位意识严重。有些公务员利用手中权力实现人的价值。大搞权钱交易,收受贿赂,贪赃枉法,使腐败现象蔓延。公务员权力腐败,严重败坏了党风,污染了社会风气,严重歪曲了人民公仆的形象,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声誉,是近年来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二、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成因分析

1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公务员道德教育和培训机制。社会变革要求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党和国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我国,公务员道德教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没有经过必要的道德培训和教育或者是道德培训和教育形式单一,公务员的考评缺乏全面性考核内容缺乏详细的道德指标,存在“重实绩轻道德”的倾向。公务员道德建设滞后,这就使得公务员在任职过程中,道德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完整的公务员道德体系,落后于形势的需要和人民的期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2受传统行政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偏颇的影响。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直接参与经济活动,造成了权力垄断的长官经济,以官本位为导向的传统行政必然阻碍以法制为基础的现代行政道德观念的发展,行政活动成为获取权力的手段。

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公务员道德是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重大的责任性及明显的强制性。因此,立足于我国实际,统筹考虑、实事求是、大力推进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健全对公务员进行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公务员道德教育和培训工作,提供公务员道德素养。加强公务员的思想建设。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认识,使公务员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行政职业道德要求形成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职业道德观念。

2.重视公务员道德价值观的确立,以此规避和控制公务员道德风险。公务员道德价值观与一般公民的道德价值观不同。具体表现为能使公务员“在复杂的价值冲突中合理地区分各种不同价值要求的善恶性质及其价值优先次序,合理选择自己的行为即使是在缺少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不为威逼利诱所动,自律自尊,保持人格的完整性,进而较好地履行其公共职责义务”。公务员自身的道德价值观的确立,是有效规避和控制道德风险的不可或缺的内在条件。

综上所述,公务员道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道德建设成败的关键。坚持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不动摇,使公务员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公务员道德建设的领导,建立和健全公务员道德建设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公务员才能以德律己,以德服人,当好人民公仆,实现公务员道德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再建设 篇6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作用;现状;建设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不同的阶级,其道德观念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是进行会计核算,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考核、分析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监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加强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于会计行业来说,既面临发展壮大,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同时也迎来具有强大优势的国际会计公司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充满竞争、文化多元和信息密集的网络经济环境中,中国会计的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的遵守尤为重要。

(一)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

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成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我国会计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发布了《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等会计法规制度;国家财政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视,财政部先后出台了《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信息失真必须严加惩治》等法规制度,对治理和防范会计信息的失真、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偏低的现状

1、会计理论水平低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着学历参差不齐、会计行为僵化的现象,诸多会计人员扮演着账房先生的角色,满足于记账、算账、报账的账房天地,这种仅会记账的会计人员,并不会做深入的会计分析。在市场经濟条件下,会计人员不仅要记好账,算好账,用好帐,还要走出账房,面向社会,参与市场调查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

2、爱岗敬业精神差

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不规范,必然引起企业不规范,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手段,操纵和控制会计人员行为,而会计人员缺少基本人格品质和爱岗敬业精神,往往被利用,丧失原则,真账假报,假账真做。

3、会计法制观念淡薄

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是不会违反财经法规的,然而一些会计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将各种法律法规的约束抛在脑后,将个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难免会出现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根本原因是其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差,不能时时处处以法律为准绳,这就要靠相应的法律手段,促使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二)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偏低的原因分析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偏低是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主要原因,造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社会大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正在强烈地冲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一系列传统特征,对我们的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会计人员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2、受我国缺乏健全的法制环境影响。

会计职业道德是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自愿地执行,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来实现,基本上是非强制性的,因此它的执行力较差。所以说,会计法律规范是维护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但现阶段我国有关会计的法制并不健全,相关法律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更为严重的事,在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需要法律保护时,法律没能给予足够的保护,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缺乏强有力的支撑。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再建设

作为会计人员,其本身首先是具有有限理性的普通人,同样会追求个人利益,而对职业道德规范遵循的自觉性是有限的。因此,必须通过对职业道德的有效监管,从外在的强制性方面来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准。

(一) 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从会计教育角度来看,对会计工作者和在校会计专业学生,不断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历史赋予我国会计教育的使命。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观念深入人心。

1、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是会计人员岗前教育的主要场所。在高校会计专业就读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将进入会计队伍,从事会计工作。

2、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会计人员主要包括单位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两大类。单位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注册会计师是对单位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监督者,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有的会计人员不重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培训考核时弄虚作假,使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健全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

我国《会计法》第六条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因此,对于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优秀会计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具体可以采用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晋升工资、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等方式。为了解决物质奖励的资金问题,应探索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补偿基金。通过对优秀会计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营造抑恶扬善的道德环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作者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会计道德研究》,叶陈刚,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3]《会计职业道德》,项怀诚,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4]《道德失范十年研究综述》,汪青松,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0年12月;

[5]《坚决对会计造假说不!》,石海娥、丁静,财会信报,2009年3月。

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篇7

一、调查说明

1.调查方式与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会议座谈和重点访谈三种方式。采用的调查方法有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在数据处理上, 除开放题采用归纳法外, 其他数据采用统计法。

2.调查时间: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

3.调查对象:部分建设职业院校和江苏省的部分建设行业企业。

4.调查情况:本次调查共制定了两套问卷, 一套为学校问卷, 另一套为企业问卷。学校问卷共发放46份, 回收43份, 回收率为93.48%, 其中有效问卷43份, 有效率为100%;企业问卷共发放198份, 回收169份, 回收率为85.35%, 其中有效问卷143份, 有效率为84.62%。

二、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

1.建设职业教育已经开拓了校企合作的良好局面, 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建设行业特点的建设职业教育模式奠定了一定基础。具体表现为:

(1) 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方式被建设职业院校普遍采用, 并得到建设行业企业的认同和支持。根据调查资料统计显示:在被调查的建设职业院校中, 有行业企业参与建设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院校达100%, 建设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达100%;在被调查的建设行业企业中, 对建设行业企业参与建设职业教育, 采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持支持或认可态度的占83.1%, 正在或曾经参与建设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高达93.8%。

(2) 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形式已基本形成因地制宜、因专业制宜的多样化局面。根据调查资料统计显示, 在被调查的建设职业院校中, 开展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有:聘请合作企业作为学校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成员, 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与合作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为学生实习和教师挂靠实践锻炼提供条件;聘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联合实施订单培养等。在被调查的建设行业企业中, 开展“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有:加入建设职业院校的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与建设职业院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共同培养企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与建设职业院校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接受建设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和教师挂靠实践锻炼;与建设职业院校签订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协议, 为建设职业院校提供实训设备, 实现资源共享;资助建设职业院校举办以企业冠名的职业技能大赛, 并由政府劳动或有关部门颁发技能等级证书等。

(3) 一些发展较快的建设职业院校已聘请参与校企合作的建设行业骨干企业的专家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以“项目”为载体的项目课程教材, 并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组织教学实施。虽然在被调查的建设职业院校中, 这类院校所占比例较小, 但它属于校企合作的深入做法———互动合作, 这代表着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发展方向。

2.当前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处于较松散的、不稳定的, 甚至是流于形式的状态, 行业企业基本处于浅表的、被动状态, 形势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1) 建设行业企业参与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还处于一种较松散的、不稳定的, 甚至是流于形式的状态。根据调查资料统计显示:在被调查的建设职业院校中, 建设职业院校“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每年活动一次的占97%, 每年活动两次及以上的占7%;在被调查的建设行业企业中, 与建设职业院校签有合作协议的仅占被调查企业的3%。

(2) 建设行业企业与建设职业院校之间的校企合作尽管已形成多样化, 但主要还是停留在“企业为学生提供毕业实习条件”这种比较浅表的层次上。根据调查资料统计显示:在被调查的建设职业院校中, 选择当前建设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所推崇的, 也是“校企合作”的深入做法———互动合作形式, 即聘请建设行业骨干企业的专家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以“项目”为载体的项目课程教材, 并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组织教学实施, 仅占被调查建设职业院校的7% (而且基本还处于“启动”阶段) ;在被调查的建设行业企业中, 选择“企业仅仅接受学生毕业实习”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的占被调查企业的88%, 而且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主要是通过学校推荐、安排的仅占2.8%。

(3) 建设行业企业参与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缺乏, 形成建设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基本处于“剃头挑子一头热”、“孤军奋战”的局面。根据调查资料统计显示:在被调查的建设职业院校中, 选择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持表面应付态度的占被调查建设职业院校的31.2%;在被调查的建设行业企业中, 选择“内心并不愿意;学校找上门要求合作, 不便推辞, 应付了事”的占被调查企业的73.2%。

三、对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的原因分析

1.对建设职业院校方面的原因分析

(1) 学校在认识上存在不足:一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应主要是聘请建设行业企业的专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骨干参与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专业课程及其内容的确定, 并参与专业课程的教学, 甚至把校企合作视为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建设行业企业资源, 作为降低自身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二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把实习基地建设简单通过与合作企业签订一纸协议而“搞定”, 对参与校企合作承担实习指导的企业却没有设立任何“门槛”, 更缺乏与合作企业共同协商制定实习基地运作过程中的管理与协调制度, 形成各方具体责任和权利相统一的机制, 以确保实习基地长期、稳定和规范建设。

(2) 建设职业院校教师不能能动地适应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要求: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校企合作对课程模式改革的需要, 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动力和中坚力量, 在思想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之前, 恰恰成为校企合作的最大阻力;二是对“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的理解还停留在“双证书” (即教师执业资格证加建设工程系列职称或建设工程执业资格证) 的初级阶段, 学校缺乏足够的既有良好教学积累, 又有良好工程积累 (即在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中满足既是教师又是师傅的要求) 的这种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这已成为当前建设职业院校深入进行校企合作的“软肋”。

2.对参与校企合作的建设行业企业方面的原因分析

(1) 参与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建设行业企业承担更大的生产安全压力。建设 (尤其是建筑) 行业是“高危”行业, 由于实习学生人数多、年轻好动、对危险性认识不足等因素, 作为参与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建设行业企业必然要承担更大的生产安全压力, 这也是参与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建设行业企业在真正合作时往往表现为竭力敷衍, 甚至婉言拒绝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参与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建设行业企业自身能力弱化。按照“通知”要求, 参与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建设行业企业要“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 在人才需求、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学习成果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参与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建设行业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培训师”, 他们除了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外, 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能力。但是,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期, 近年来企业的“改制”、“承包”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自由流动, 导致了建设行业企业自身参与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能力的不断弱化。这成为参与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建设行业企业在真正合作时表现为敷衍或婉言谢绝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对政府宏观管理职业教育方面的原因分析

(1) 当前, 尚无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责任和义务, 形成“硬约束力”, 也没有具体的政策性措施和保障性法律法规激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 形成“激励机制”, 这使得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自由度”较大, 积极性不高。

(2) 我国职业教育隶属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实行统一、分级管理。但在对职业院校实际管理中缺乏有别于普通院校的具体政策, 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如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与普通高校教师一样, 这不利于职业院校真正“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

(3)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需要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顺畅运行, 但这种机制还未在制度层面上建立起来。

摘要:本文在对当前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阐述了对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的基本看法, 并从建设职业院校、建设行业企业和政府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设职业教育,建设职业院校,建设行业企业,校企合作,政府,政策法规

参考文献

[1]王锁荣.对高职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职教通讯, 2004、12, P23-24.

[2]王锁荣.对当前建设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中国建设教育, 2005、10, P16-17.

[3]肖化移.工学结合的理性思考.职教通讯, 2006、5, P12-15.

[4]董仁忠.关于职业院校默会知识若干问题的探讨.职教通讯, 2006、5, P8-11.

[5]姜大源.职业教育: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群言, 2006、7, P4-8.

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篇8

建设行业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 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各级主管部门高度关心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切实注重并积极参与行业职业教育的各项改革建设行业各级主管部门始终坚持以行业自身发展客观需求为出发点, 以城市建设为着眼点, 把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高度关注行业所属职业院校的建设, 并不断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推进行业职业教育改革。例如, 为了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推动建设行业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主管领导多次去发达国家进行实地调研考察, 了解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 汲取有益的经验。通过考察, 相关领导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并对本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新思路。

行业主管部门对所属职业院校的改革与发展给予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为职业院校的改革实践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向来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职业院校的发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建设行业每年投入所属中职学校的经费高达5000多万元, 其经费支持与投入力度相对比较高。例如, 行业所属的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18800平方米, 1996年5月, 经国际方案征集, 由法国夏邦杰建筑师事务所、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 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所有建筑资金全部由行业投入。在上海, 该校是唯一一所由行业投入全部经费的示范性职业院校。

(二) 职业院校在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行业职业院校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出良好态势行业所属的职业院校专业紧贴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很大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建设行业就业, 为行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 房地产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 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为99.5%。建峰职业技术学院由于背靠行业, 每个专业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支撑, 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校企合作, 所以学院培养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强、适应期短, 往往在实习期就被录用, 历年来, 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行业职业教育为建设行业的超常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体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上海城市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全市面貌焕然一新, 这其中, 建设行业的广大建设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而建设行业的职业教育则为建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服务。以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为例, 学校半个世纪以来为国家输送了众多的专业人才, 造桥大师林元培、原建设部副部长谭庆琏等享誉中外的行业专家早年都毕业于该校;如今, 在城市建设工程中到处都活跃着该校毕业生的身影。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为行业培训服务, 学校2004年培训量达2.5万人次。

(三) 行业职业院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资源

行业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到行业经济发展及产业运行中,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取得实效一方面, 建设行业的职业院校都积极参与到本行业的整体建设中来。学校对行业建设的积极参与, 不仅使职业教育教学与行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对生产一线的要求能够通过项目及时传递到实际教学中, 而且学校教师兼具教师与工程师的双重身份, 这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行业职业院校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校企合作, 已初步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例如, 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在各有关企业集团建立起相关的社会实践基地80多个, 学院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办“专升本”教育, 还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地区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学者互访关系, 为毕业生出国留学提供方便。

行业职业院校的资源基础逐步得到改进和完善,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保障条件得到进一步稳固行业职业院校所设专业紧密联系城市经济发展的变化需求。总体来看, 各学校开设的与行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基本都达到60%以上, 专业集中度比较高。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也逐步趋于合理化, 各校高、中级职称的教师数量所占比例较大。如建筑工程学校拥有与教育规模相适应的专职教师队伍, 150余名专职教师中, 高、中级职称教师88人, “双师型”教师60余名。同时, 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已初具规模, 实习实训设施也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 基本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要求。以房地产学校为例, 学校的教学、实验、实训设备不仅能满足专业发展需要, 而且达到较先进水平。现代教育手段已具备卫星接受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摄录编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学校拥有全国房地产行业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电梯实训工场, 完备、先进的房屋安全检测设备, 新颖的智能化楼宇实验室等十几个先进的实验实训场所。

建设行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上海市建设行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着一些较突出的问题, 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建设和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 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供需矛盾凸显, 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岗位变化需求

现实情况表明, 行业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依然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变化需求, 供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错位。这种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主要是由于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 缺乏在人才培养规划、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协调,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机制尚未形成, 使学校的教学改革达不到岗位技术的变化要求, 无法及时对经济发展需求作出动态调整。从企业来讲, 由于信息沟通机制的缺失, 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质量也没有把握。再者, 有些学校把人才培养定位在中、初级管理人员上, 不愿意培养操作人员, 这也导致了供需之间的矛盾。

(二) 行业职业院校缺乏对农民工培训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

农民工培训作为上海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需职业院校的资源支撑和教育供给。目前, 全市建设行业有农民工60多万, 这些劳动力缺乏技术培训, 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制度规范和培训保障。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 行业职业院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 具备了开展农民工培训的基础条件。但现实中各职业院校出于各种利益的权衡, 一般都对农民工培训缺乏兴趣, 因此, 学校在开展农民工培训方面步伐缓慢, 尚未形成有效的农民工培训制度和规范, 相应的配套设施也跟不上。这严重影响了建设行业人才队伍的稳定, 也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效。

(三) 学校对政府财政性投入经费的使用出现了一定的失衡现象, 用于教学改革的经费不足

在过去一个时期, 上海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行业内职业院校的投入力度相当大。从实际意义上讲, 这些经费基本符合并可以满足学校的经费需求。但学校却仍觉得政府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问题主要出在学校对经费的使用途径上。调研结果表明, 学校往往把大量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即学校房屋的扩建和改建上, 却缺乏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大量投入,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应当解决的是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经费, 以达到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四) 教师缺乏生产实践且技能水平不高的现象比较突出

行业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水平不高的缺陷, 对师资实施培训的效果也不理想。例如, 培训未能突出强调技能要求, 结果导致教师职称愈来愈高移, 而技能水平却没有明显提升, 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 究其原因, 还有师资培养环节等方面的问题。因此, 虽然师资培训正在有序开展, 但实际成效还不够明显, 有些甚至偏离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初衷。同时, 一些具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由于忙于在外承接项目, 但未能将项目实施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结果承接任务过多而自己分身无术,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

(五) 职业院校教学方法和形式趋于“普教化”, 模糊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和发展宗旨

近年来, 国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并积极引导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创新, 逐步确立了既符合教育规律, 又具有职业教育特点, 并紧密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的较为先进的办学理念。但是, 与之相背离的是, 由于受传统的“经院式”教育模式的影响, 加之前些年职业教育的滑坡和“普高热”的影响, 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 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这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 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六) 校企合作仍然不到位, 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形式过于单一, 使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无法得到彻底的改观

职业教育最突出强调的是通过校企合作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但出于各种利益的权衡和企业的管理机制问题, 校企合作无法有效地实现, 因此, 导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颇多, 培养的学生实践技能无法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调查结果显示, 虽然目前校企合作较多, 但合作的形式还很单一, 一般都是企业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去企业实习。事实上, 校企合作并不是简单的场所提供, 而需要全方位地合作, 包括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教材的编写, 参与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参与人才培养规划的设计, 参与实训基地的共建以及资金投入等。从目前情况看, 行业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还不到位, 形式上的合作占据主流。而且由于校企合作不够顺畅, 也间接导致了行业职业院校的实践环节形式化。

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设想

“十一五”期间, 上海建设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应该是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核心, 以培养行业所需人才为主要目标, 有序推动行业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 进一步提高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促进上海城市建设的新一轮发展。

(一) 把握“突出主线、明确重心、改革投资、评价实效”的总体思路

把六个“围绕”作为行业职业教育改革的主线, 快速提升行业职业教育的品质建设行业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将以六个“围绕”为核心, 有效提升行业职业教育的品质, 即围绕工学结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行业技术发展, 动态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围绕学生就业能力提高, 重组和改善课程设置;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质;围绕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 加强各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围绕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功能开发, 加快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改革。六个“围绕”将成为建设行业职业教育下一步改革与发展的主线。

紧紧抓住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两大战略重点, 使教育与培训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要紧紧抓住专业建设这一战略重点, 通过调整与行业紧密相关的核心专业, 带动一批相关专业群的共同发展, 并形成一批优秀的专业和专业群。在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紧紧抓住农民工技能培训这一战略重点, 作为目前建设领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来抓。因此, 作为行业职业院校, 应当参与农民工培训计划与规范的制定, 为农民工培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

以改革政府经费投入机制为切入点, 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实现使用效率最大化对于政府经费的投入机制和使用机制, 必须加以合理调整和规范。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 政府投资的力度将继续加大, 但投资重点和方式亟须调整。目前, 投资重点应当从对学校建设的投资转到对专业建设的投资上来。投资方式宜采用“后奖励”式, 即政府对投资效益高、人才培养质量好的学校在进一步投资中予以重点倾斜。另外, 从学校对经费使用上看, 必须逐步调整经费的使用结构, 把资金投入到最核心的发展任务上, 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同时, 要逐步完善经费使用的监督机制, 逐步引导经费的合理流向。

严格把握考核监督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评价方式在对职业教育办学效益的评价形式上, 可以采用社会效率评价的实际考量方式, 即不仅仅以资源建设情况、教学改革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就业率等来考评改革的实际效果, 而是把社会反响、企业满意率、就业保持率等作为评价职业教育改革效果的实际考量标准。把实际的社会效应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最直接有效的考核指标, 是秉承了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企业负责的态度。这种考评的最终成果则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效率提升和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上, 具有多赢的效果。

(二) 坚持“工学结合、就业导向、多元化服务”的主要原则

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基点,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适应人才为使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 主要途径是以“工学结合”为基点, 在行业内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 并在制度上健全企业参与职教的规范, 明确职责和权益。行业的技术发展变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南, 必须进行实时关注, 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行业技术要求及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在外承接项目, 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模式, 让学生参与施工建造的全过程, 在做中学, 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当前, 行业人才培养的重心是农民工培训, 而农民工培训宜采取的方式正是“工学结合”。例如, 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早期模式, 让农民工在休息日到学校进行文化和专业理论学习, 在工作日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学习。

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 坚持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办出特色和质量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强化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 推动职业学校从注重理论知识向重视技能转变, 从注重全日制教学向重视职前与职后相结合转变, 从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 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当然, 办学理念的根本转变涉及社会习惯和传统文化等问题, 不是立竿见影的, 它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最基层的劳动者, 特别是农民工的就业和谋生问题, 不仅是经济问题, 更关系到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 强调以就业为导向, 并在职业教育与培训过程中实行半工半读, 不仅可以促进就业, 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增劳动力的谋生问题, 可以极大地稳定技能型人才队伍。

始终强化职业教育对经济建设的多元化服务功能, 明确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坚持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前提, 建设行业的职业教育发展也必须强调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要牢固树立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 强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和优势, 以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在行业建设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当然, 这种服务不是单一的, 而应当是多元化的, 它不仅包括育人功能, 还应当包括培训功能、行业技术开发功能、技能考核鉴定功能、承接企业项目功能等。在200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职业院校注册学生中的全日制学历生、非全日制学历生与非学历培训者的比例达到1:1:2”, 表明职业院校的培训任务繁重。

摘要:通过对上海市建设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指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发展对策与设想。

关键词:建设行业,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发展设想

参考文献

[1]俞仲文, 刘守义, 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方名山.立足商业办出高职特色为上海提供高质量商业应用技能型人才[J].华东经济管理, 2000, 14 (1) .

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篇9

军事理论是军事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于战争和军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与特点的系统化、概括性的知识。它内容丰富, 既涵盖历史知识, 又有天文地理, 涉及世界军事知识。高职院校开设军事课课程, 目的是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 加强组织纪律性,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 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把该课程列入学校入学教育中, 对人才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国家早在几年前就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 对该课程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 在现今的军事理论教学中, 仍然存在一些阻碍课程教学发展的因素, 特别是在仍未成熟的高等职业院校中,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国防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在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军事课课程建设现状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开设军事课课程, 在学生军事训练工作中, 军事技能的开展都比较正规, 都能根据大纲施训, 对于24学时的军事理论课, 能按大纲要求进行授课, 并把军事理论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 在学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军事课课程建设还需要在更广泛深入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课程体系开发和实施工作亟待探索和推行;教学过程实施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011年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的开局之年, 是学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关键时期, 也是学院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高职院校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资源的相对紧缺的社会背景下, 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的质量将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以在“十二五”期间, 应该深刻把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等重要文件的精神,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注重内涵的提升, 其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则是重中之重。

此背景下, 积极探索高职院军事课课程建设, 进行教学改革, 既是顺应学院实施的“素质教育”要求, 也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3 军事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军事课程发展至今, 一些领导并没有对军事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导致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对军事课的教学任务、培养目标, 军事课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以及面向未来进行教育改革等问题认识不够, 从而导致在教师心目中军事课程的的地位得不到很好的重视, 造成高校军事课教学工作始终在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有的高校甚至把军事课教学作为一般的体育活动来开展, 并没有把它作为培养社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甚至这样的言论, 认为军事知识和技能应该由军事院校专门培养, 进行相应的军事技能训练, 象征性地开设几节军事理论课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教学资源, 更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建设。所以思想意识上还停留在应对上面的考核与检查上, 对于军事理论教学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 导致在实际中, 教学支持力度欠缺, 严重影响了军事课课程建设在高校的深入发展。

3.2 教学资源建设落后

完备的教学资源, 是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多年来, 国家及各高校在军事课教学的教学设施建设方面, 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和财力, 较好地保障了军事课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但在具体的教学设施建设上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 无法满足军事课教学发展的需求;二是教学软件硬件不配套, 已有的教学设施功能滞后;三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 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教学设施、器材、场地严重不足, 难以保证正常的训练及教学任务的完成。

3.3 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自全国各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教学以来, 很多高校相继成立了军事教研室, 但它和校武装部、或者体育教学部合署办公, 人员编制没有真正落实, 发挥不了教研室的真正作用。尤其是伴随着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以及机构精简, 一些高校把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合并到保卫处、学生处或体育教学部等, 结果把军事教研室搞得“有名无实”、“面目全非”。使其在高校军事课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削弱, 学科地位进一步边缘化。

3.4 师资配备不够合理

目前, 很多高校军事教研室教师多由学校体育老师或学工处教师兼任, 尽管其中不乏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或教授, 但他们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军事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大部分都是后来才进行军事理论与教学, 没有深厚的军事专业知识基础, 缺乏军事知识、教学经验。还有, 在体制上没有理顺军事课教师的职务、职称等方面的待遇。有些高校即便有从事军事课教学的专职军事教师, 但人数甚少。面对高校日趋扩招的态势, 目前很多高校军事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要求都不能达到军事课教学和科研的要求。

4 军事课课程建设的对策分析

军事课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基本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但是, 将高校军事课教学真正纳入到学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去, 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建设, 还有许多实际问题急需解决。

4.1 提高思想认识,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学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军事课程教学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抓好新时期军事课教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胡锦涛同志指出: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既是强国之策, 也是强军之道。高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 要重视和加强军事课教学工作, 重视军事课程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国防素质是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大学生军事课教学, 就是要提高其国防素质, 增强其国家利益观念, 使其掌握国防知识, 具备必要的军事技能, 思想、道德、知识、技能、体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2 加强军事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军事课程任课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直接影响着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军事教师队伍是搞好军事课教学工作的关键。许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工作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主要是师资问题, 主要体现在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等方面。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当前加强高等学校军事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解决“数量”问题。军事技能训练工作, 由于训练时间比较短, 且所需的教师数量比较多, 可商请驻地部队、武警等军事单位给予统一派遣。也可采取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办法,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其次要解决“质量”问题。新录用的军事教师必须符合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条件, 凡是非军事专业毕业或未达到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在职军事教师, 必须通过培训或者进修等方式, 提高其专业和文化素质, 以适应教学要求;第三要解决“职称”问题。各高校要设置相应的评聘“军事专业教师”职称的管理办法, 理顺军事专业职称评审关系, 开展军事教师职称评聘工作, 以激发军事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 为军事教师成长解决后顾之忧。

4.3 加强忧患意识教育

军事课教学难开展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国家安全与长远发展缺乏强烈的忧患意识。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必须看到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增强忧患意识, 做到居安思危, 常备不懈。因此, 作为相对和平时期的军事课教学, 尤其需要抓好忧患意识的教育。从国际形势看, 能源问题和霸权主义引发的公然侵略行径以及恐怖主义活动, 使国际局势处于冷战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之中, 我国将不可避免地身处大国战略角逐漩涡中, 受挤压干扰的影响增大。我国国防力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任务极其艰巨。这些, 都需要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竭力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利益。

4.4 加强军事课教学资源建设

一是组织落实, 保障到位。学院加强了国防教育工作的领导, 成立了由学院院长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 以及有学工处 (人武) 、党政办、教研处、综合处、团委以及二级院系负责同志参加的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军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军训团 (下设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营、连、排、班) , 每年召开专门会议, 研究部署军训工作。成立了军事理论教研室, 从而使学院国防教育、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领导机构和专门机构从组织上得到落实。二是经费保障, 学院坚持把军训经费列入学院的预算, 学生军训经费逐年递增。军训经费做到拨款到位、专款专用。三是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课时保障:学院自多年以来学生的集中军训时数都在14个训练日以上, 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记2个学分。军事理论课教学, 我院落实了国办发[2001]48号文件精神, 理论课教学课时达到了规定的标准 (24个学时) , 学院按照《大纲》的内容要求, 保证军事理论课的正常教学, 学生完成课时通过考试合格后记1个学分, 学生未完成上述学分不予毕业。体育与军事理论教学教研室负责对学生成绩进行登记管理, 对学生军训成绩造册存档。四是教学条件保障:目前学院校区具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 有4个军事理论专用多媒体教室, 极大地改善了军训工作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条件, 教学器材、图书音像资料, 教学场地等能满足军训的需要, 保证军事课教学使用。

4.5 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结合未来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 进一步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 并辅之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手段, 完善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有机结合的模式, 为逐步走向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l]李德才, 李尚益, 周永卫等.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5.78.

[2]吴如篙.孙子兵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9.

[3]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9.265.

[4]孙殿玉, 郭忠孝, 禹劲松.高校军事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2) :42-44.

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篇10

中国旅游教育是教育事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以1979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为标志,30多年来,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旅游教育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重要板块,最直接地适应了旅游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对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规模迅速膨胀,产业素质进一步提升,对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然而,在重大的时代机遇面前,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却面临诸多瓶颈制约因素。本文试图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专业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二、旅游专业概况

人文科学系的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于2004年,进行三年制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到了2012年,旅游专业开始了五年制的招生,每年一个班。截至2015年9月,旅游专业五年制人数共88人,三年制人数共74人,旅游专业学生共计162人。

旅游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0名,其中副教授3名,高级讲师名,有硕士学位的老师6名,高级导游证持有者1名,英语导游证2名,国家导游证考官1名,师资力量较为雄厚,老中青结构合理。旅游专业还有大量的实习合作基地以及来自基地的校外实践指导老师。

三、旅游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程偏多,即使是一些实践课程课间的实训时间也偏少。

(二)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需要加强。

一方面,现有的企业能做的主要是为老师顶岗实习和学生实习提供工作岗位,学校的老师没有深入去企业为企业员工讲授理论知识,而企业业务精英也很少来学校为学生讲授业务操作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与行业内顶尖的企业进行合作,特别是要加强与上海、北京和深圳的著名酒店和著名景区的合作。

(三)需要加强与政府机关的联系。

主要是要多联系湖南省旅游局和长沙市旅游局,多参加这些行业行政管理机关主持的研讨会、组织的比赛,以此来扩大旅游专业的影响力。

(四)招生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最近几年的招生规模呈上升态势,主要得益于五年制旅游专业开始招生,但是和兄弟院校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四、SWOT分析

(一)opportunity(机遇)

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国民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渴求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也越来越显现出其朝阳产业的特征。2、国家对旅游产业越来越重视,国务院和湖南省政府都出台了各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措施。

(二)threat (挑战)

省内外的各大专院校都积极的开办旅游专业,几乎没有哪所学校没有开办旅游专业,所以争夺生源的竞争和学生就业的竞争比较激烈。导游行业最近频频爆出了负面新闻,也使得学生在选择旅游专业的时候有所顾虑。

(三)strength (优势分析)

我院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改革在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专业能够利用这些进步来施展现代化的教学。我院旅游专业的人员配备比较合理,老中青教师承接到位,企业指导老师也有一定的数量。

(四)weakness(劣势分析)

我院的办学主要依托生物和机电工程相关专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讲是一个小专业,小专业得到的重视没有骨干专业多。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与相关政府机关的联系不够。招生力度虽有长进,但是仍然不够。

(五)SO分析

利用学校大力发展实训室建设的时机,大力建设旅游专业的实训场馆,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加强对现有老师的培训,适当的时候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

(六)WO分析

加大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利用老师们假期出行的各种机会义务给领导和老师提供丰富的出游指南和可行的出游方案,以此加强学院的领导和广大老师对旅游专业的认知,以便在今后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得到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办出专业的特色,提高专业的吸引力。大力引进旅游企业的兼职教师,请他们深入到课堂中进行具体的实践指导。派遣实习生实习的时间要更加灵活,要根据企业旺季的时间进行实习合作,并且延长学生实习的时间,这样更容易得到优质企业的合作。利用各种人际网络进行招生,并且在招生过程中突出强调旅游是朝阳产业并且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很支持,就业前景很好。

(七)ST分析

专业对外宣传中和招生中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展示我院旅游专业精良的教学设施设备,展示优秀的师资队伍、储备充足的企业兼职老师和广阔的校外实习合作基地。在招生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和家长对导游口碑的担心或者对旅游发展前景的担心,对于这种情形要多做正面的解释,解释某些导游的不正当做法是个例,我们毕业出去的学生很多都做了导游,而且大部分都做得很开心,旅游是朝阳产业,暂时的波动不会影响大的发展方向。

(八)WT分析

加强与相关政府机关的联系,多参加相关政府机关召开的研讨会、主办的行业比赛,趁此锻炼学生、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加大与相关政府机关的联系,去那里争取更多的旅游专业发展的项目。发动旅游专业的学生去招生,多宣传旅游专业的优势。

五、建设策略

(一)进行课程改革,砍去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学概论这样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增加旅行社计调等实践性强的课程。

(二)导游实务、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餐饮服务、客房与前厅服务这些时间课程不再把所有课时都花在普通教室里,将用30%左右的时间放到教室之外。

(三)利用学校大力建设实训室的时机,建设好各类旅游专业的实训场馆,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

(四)大力引进旅游企业的兼职教师,请他们深入到课堂中进行具体的实践指导。加强对现有老师的培训,适当的时候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

(五)派遣实习生实习的时间要更加灵活,要根据企业旺季的时间进行学生实习合作,并且延长学生实习的时间,这样更容易得到优质企业的合作。

(六)逐步建成“企业工厂”,把学校搬到企业,利用景区和酒店已有的多功能会议室进行理论授课,形成白天上班、晚上上课的机制。

(七)利用各种人际网络进行招生,尤其要发动旅游专业的学生去招生,多宣传旅游专业的优势。在对外宣传中和招生中要突出专业的特色,展示我院旅游专业精良的教学设施设备,展示优秀的师资队伍、储备充足的企业兼职老师和广阔的校外实习合作基地。在招生过程中有的学生和家长可能会对导游口碑的担心或者对旅游发展前景的担心,对于这种情形要多做正面的解释,解释某些导游的不正当做法是个例,我们毕业出去的学生很多都做了导游,而且大部分都做得很开心,旅游是朝阳产业,暂时的波动不会影响大的发展方向。

(八)加强与相关政府机关的联系,多参加相关政府机关召开的研讨会、主办的行业比赛,趁此锻炼学生、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并且去那里争取更多旅游专业发展的项目。

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篇11

【关键词】职业院校;道德建设;现状;对策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

(一)生源文化素质较差,学生来源和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如果按学习成绩排队,初中毕业生中的优等生和及格线以上的基本都上了高中,选择技校的大部分是及格线以下或者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

学生的来源和分布也呈现较大的差异,一是年龄差距大,最小的十三、四岁,大的有二十多岁;二是社会阅历不同,有些是直接升学过来的,有些是打过一段工又回来的;三是生源地不同,有农村的,也有城市的,甚至还有外省市的。生源文化素质低下和生源差异性突出也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二)管理难度加大,教育教学面临严峻局面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周岁之间,他们的生理发育趋于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正处于心理极不稳定的时期,这些“初中阶段的失败者”为了就业的需求,勉强进入技校。但长期的懒散和对学习不感兴趣使他们不可能关注学习,因此,上课不注意听讲、睡觉、玩手机已成为常态,课余时间也多用来上网玩游戏、打牌、聊天。还有一些人沾染了成年人的一些不良习惯:抽烟、喝酒,甚至赌博、偷盗,更有甚者还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出入公共场所,打架斗殴,惹事生非,个别严重的还公然扰乱课堂秩序,明目张胆地顶撞老师……众多这样的学生入学,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压力陡然增加。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一)青春期阶段的表现十分明显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在青春期阶段,处于一种成熟与幼稚并存,迷茫和困惑交织的状态,他们渴望自主,又摆脱不了单纯;热情、冲动又缺乏持久性;敢于创新,又缺乏信心;渴望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才能,又十分注意自己的“秘密”和“隐私”;急切地想步入社会,获得成人的认可,但又存在胆怯、自卑和懦弱的心理。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性较差

许多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或者忙于工作,忽略了对他们的教育,造成家庭教育缺失(还有许多学生是单亲家庭)。再加入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是“不受欢迎的人”,学校教育也没有跟上,因此使得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上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又使他们沾染了种种不良习惯。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长的娇惯溺爱,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个人主义突出、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缺乏社会公德和爱心。

(三)心理问题多,自卑心理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许多学生家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形成了单亲家庭;有的和爷爷奶奶长大,教育呈不完整状态;有的家庭遭遇不幸,子女无人管教;有的家庭还存在暴力倾向,这就使得有些人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性格;还有的学生长期遭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歧视,内心非常自卑,心理问题突出。他们普遍缺乏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不能很好地表述个人情感,自我封闭严重。

(四)学习基础薄弱,学校兴趣不高,学习成绩较差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件事,新生入学后进行了一次数学摸底测验,全班45个人,只有一个人及格,考试内容基本属于初一的内容。许多学生连汉字都写不好,有些甚至连课文都读不下来,所以职校生这一群体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难以专心致志地思考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五)热爱劳动,动手能力较强,乐于钻研实习操作技能,有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落后地区和城市低保家庭,从小就在父母的要求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逐渐养成了喜欢动手、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学校体育活动、劳动中,也到处显现他们的身影。

三、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关于加强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围绕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个时间节点上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

(一)转变人才观念,研究和创新德育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完善人,是体现人性的伟大事业。在教育家眼中没有培养不好的学生。转变人才观念,转变教师的态度,不断创新德育理念,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全面分析和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重新设计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岗位成才、专业成才。

(二)保护学生的尊严,体现尊重人格的良好风气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三块糖果”的故事脍炙人口,它传递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宽容,这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事实证明,充满人情和温暖的教育更具备价值和成功性,教育工作者要有博大的胸怀,对于中职生,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要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要用“放大镜”去观察学生的闪光点。

(三)重视心理辅导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疏导

对处于心理不断发展变化时期的技校学生,怎样进行心理辅导是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根本问题在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心理辅导,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并开设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等课程。通过教学,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掌握心理疏导和心理调节方法,克服自卑、紧张、抑郁、冲动等心理疾病,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良好心态。

(四)重视校园、班级文化建设

开展校园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论坛等活动,让校园充满健康、活泼的文化气氛,净化校园环境。班级文化建设可通过板报、主题班会、职业素养课、各类新颖的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开展起来,常态化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五)坚持德育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只有三年时间,要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通过系统的德育课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全面地观察世界,看待问题,努力成为一个有能力、负责任的合格公民。要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成为一名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追求人生价值的新时代的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结束语

本文的宗旨就是希望社会正确评价和看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呼吁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要切实转变人才观念。把教学的安排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用人单位的技能需求,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优质的教育塑造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蔡克勇著.《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与提升 篇12

一、审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审计作为一种公共职业, 有着自己的职业道德。什么是审计职业道德?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定义:从性质的角度来看,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应该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从内容的角度来看, 审计职业道德是指审计人员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综合来看, 我们可以对审计职业道德概括表述如下:审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范的总和。它是对审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 也是审计部门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忠于职守, 勤奋工作;依法审计, 实事求是;廉洁奉公, 遵纪守法;努力学习, 积极进取;谦虚谨慎, 平等待人等方面。

二、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对审计工作的意义

(一) 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工作的灵魂。

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风险程度的高低, 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愿意付出的努力程度以及其是否愿意真实报告审计查证的事项。其中, 审计人员的自身能力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审计程序、审计技术方法等。所付出的努力以及真实报告审计查证事项的意愿则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 正确认识审计职业道德, 不断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 是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的必然要求。

(二) 审计职业道德能补充审计法规所缺, 完善审计规范体系。

审计规范包括审计法规和审计职业道德。有些不宜纳入审计法规, 但又有必要作出规定的事项, 就可以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来加以约束;但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就只能由审计职业道德提出。审计法规是对审计人员的最低要求, 但审计职业道德则是对审计人员升华了的要求。

(三) 审计职业道德是不断增强审计人员自身品德素养的基础。

审计职业道德指导审计人员在职业岗位上确立具体的生活目标和职业理想, 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能够逐渐养成审计人员自身品德情操, 是提高自身品德及业务素质的基础。

(四) 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道德风尚。

审计需要职业道德的支持和规范, 需要道德精神深入渗透到审计核算的理论和实践中去。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 审计人员就能自觉正确地调整个人与职业、审计工作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忠实地履行自己职责, 做到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 以保障审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提升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途径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响应和谐社会的号召, 是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客观环节。提高审计职业道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加强审计法规制度建设。

审计法规制度建设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国家各级审计部门要从推动审计工作健康发展, 促进建立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角度出发, 加快改革, 为审计行业建立一个具体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且抓好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以保证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 使审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提高其威慑力和公信力。

(二) 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一是审计部门加大改革, 建立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借鉴国际审计准则, 以职业道德准则为依据, 加快制定职业道德具体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指南, 以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意识, 从而指导和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二是净化行业, 为审计职业创造一个规范的工作环境。事务所之间因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 存在行业分割、地方保护、恶意降价等现象, 应该坚决取缔不符合条件的事务所和有严重违规行为的事务所, 扶持引导执业规范、信誉好的事务所, 促进会计事务所的品牌化, 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三) 加大监管力度。

一是要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加强自律。通过加强审计管理, 审计工作流程、审计质量管理等, 加强对每一项审计业务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二是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接受“他律”。审计部门是一个监督部门, 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 也置于社会、置于被审单位的监督之下。通过社会监督, 把不遵守审计职业道德的人和事揭露出来, 让社会舆论来鞭挞斥责, 严重的应清除出审计队伍。

(四) 提高审计队伍素质。

根据“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发展目标, 从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 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提出措施:一是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结合法制教育、审计案例教育等方式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审计人员自身的法纪意识, 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二是要加强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大力鼓励审计人员学习多方面知识, 同时养成不断更新知识, 掌握新的审计技能和方法, 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审计专家和具备多样化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学习和了解对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提高对经济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和认识。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审计类型不同, 其对应的工作重点和方法也不同。大力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发挥模范作用, 努力提高审计人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方向和愿景

从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来看, 有的属于来自审计主体外部的规范,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他律;有的属于来自审计主体的自我约束,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律。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既离不开完备的审计他律, 也离不开有效审计自律的支撑和约束, 它们共同规范着审计主体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只有两者共同作用相互促进才能保证高标准的审计质量和低水平的审计风险以及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方向。

总之, 审计职业道德因其特殊的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广泛性以及建设性功能, 有别于其他职业道德。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 但是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要, 审计的职业道德越来越凸现。国家各审计部门正大力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普及审计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素质。这些措施都将有力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最终将在社会上牢固树立我国审计工作者公正, 廉洁、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要忠实于法律, 严格各项法规, 实事求是是审计人员社会主义法律。

参考文献

[1] .刘梅珍.论审计职业道德[J].科技信息, 2007

[2] .李正斌, 陈庆杰.对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构想[J].理论探索

[3] .赵楠.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06

[4] .张铁成.浅谈审计职业道德[J].中国审计, 2007

[5] .孙海峰.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7

[6] .时俊华.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初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上一篇:分级护理质量下一篇:圆极化技术